慢性移植肾肾病

2024-09-04

慢性移植肾肾病(共4篇)

慢性移植肾肾病 篇1

肾移植受者出现的排斥反应、感染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其次是服用免疫抑制剂造成的肝肾功能损害,其结局是引起慢性移植肾肾病(CAN),往往造成移植肾失功,严重影响移植者/肾的长期存活。因此,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尤为重要,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在于调节患者的免疫状态,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能够反应机体的免疫状态。本研究采用中药益肾康颗粒(由积雪草、川芎、生白芍等组成)治疗CAN,并观察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以明确益肾康颗粒对CAN患者免疫状态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8月~2012年3月门诊及住院CAN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4例,女36例,平均年龄41.2岁。将120例患者分为益肾康大剂量组(益肾康组)、标准免疫抑制剂治疗组(对照组)。益肾康组79例,男57例,女22例,平均年龄41.3岁,肾移植术后6~81个月;对照组41例,男28例,女13例,平均年龄40.6岁,术后6.5~72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用药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入组标准:(1)年龄18~60岁的肾移植患者,且在6个月后发生血肌酐(Cr)异常升高,复查仍证实133μmol/L<Cr<442μmol/L;(2)调整免疫治疗方案,如增减环孢素(CsA)用量、用他克莫司(FK506)替换CsA后Cr稳定4周以上无变化;(3)移植肾功能呈现出进行性减退趋势;(4)未进行血液透析治疗;(5)未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降压药和对肾功能有同等影响的药物;(6)移植肾穿刺活检呈现出以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为特征的CAN改变(Banff模式计分均为Ⅰ级)。

排除标准:(1)临床表现和病理穿刺符合急性排斥反应;(2)急性CsA或FK506中毒;(3)彩超排除尿路梗阻以及肾动脉狭窄等病变所致的肾功能损害;(4)血Cr>400μmol/L;(5)过敏体质,或对多种药物过敏者;(6)因各种原因不合作,不能坚持用药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后常规应用CsA或FK506+吗替麦考酚酯(MMF)+强的松三联免疫抑制方案治疗。益肾康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肾康颗粒30 g/d,共治疗12周。对照组除不给予益肾康颗粒外,其余治疗及疗程均与治疗组相同。两组治疗期间未加入任何对肾功能有影响的药物,不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根据病情变化及血药浓度情况进行动态调整CsA、FK506等免疫抑制剂用量,按时记录各项观察指标。所有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8、12周后,两组病例均抽静脉血2 mL,EDTA抗凝,外周血CD3+、CD4+、CD8+细胞亚群的检测采用三色流式细胞术。应用美国BD公司Cell Quest软件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计数,计算出每例CD4+/CD8+的比例,血液生化、血常规、CSA/FK506血浓度、尿常规,每人每次填写自制观察项目登记表,以利统计。治疗过程中详细观察、记录药物的不良反应,比较各项指标的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均较低,其水平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CD3+、CD4+、CD8+计数及CD4+/CD8+的比例比较,益肾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各指标虽有上升,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益肾康组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肾康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第4、8、12周间比较,益肾康组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有l例患者在用药过程中诉腹胀、食欲减退,但程度较轻,未见肝功能异常者,不影响治疗。其余患者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CAN的临床特征为进行性移植肾功能减退,伴有高血压、蛋白尿;组织学上将移植肾呈现出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等特点的各种非特异性病理改变定义为CAN[1]。免疫学和非免疫学因素均能引起CAN,而CAN的最终结局是导致移植肾功能衰竭而回归透析,是影响移植肾远期功能的重要因素[2]。排斥和感染是肾移植后常见的并发症,通常会诱发CAN,而抗排斥和感染是一对不可避免的矛盾,了解机体的免疫状态则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矛盾。CD3+、CD4+、CD8+细胞是具有重要功能的T淋巴细胞亚群,可以反映机体细胞免疫状态;CD4+/CD8+比值为免疫调节标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机体细胞免疫调节功能[3]。因此,T细胞亚群是反应机体免疫状态的敏感指标。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近年来,中药制剂逐步应用到CAN的治疗[4],但目前尚缺乏中医药在CAN治疗中的系统研究。益肾康颗粒由积雪草、川芎、生白芍等组成,为我院张翥教授的经验名方,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蛋白尿和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中取得较满意效果。现代药理表明,方中生白芍具有双向调节免疫、抗炎、抗应激、镇痛、保肝等作用,现已广泛应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5];川芎可改善微循环,抗氧化及抗纤维化,抑制肾系膜细胞增殖,并有效提高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肌酐清除率等作用[6],其提取物川芎嗪可显著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和增殖[7];积雪草提取物对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显著抑制G0/G1期细胞向S和G2/M期转化,并能降低细胞内Ca2+水平,抑制白介素2(IL-2)和γ干扰素(IFN-γ)转录和表达,从而阻滞淋巴细胞进入S期,起到免疫抑制的作用[8];有研究提示,积雪草能够抑制间质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c,ECM)和成纤维细胞生成,防止粘连发生,缓解粘连形成[9]。既往研究证实[10,11,12],益肾康颗粒中的主要组分积雪草可降低单侧输尿管结扎大鼠肾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并可通过直接抑制体外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维持骨形成蛋白(BMP-7)的表达,减轻肾小管间质的损伤,发挥抗肾间质纤维化作用。益肾康颗粒的上述药理作用是治疗CAN和影响CAN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理论基础。益肾康颗粒是复合制剂,药物之间具有协同和拮抗的作用,发挥了多种成分、多个靶点作用,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着机体的免疫状态。

本组资料显示,在常规免疫抑制治疗的情况下,益肾康组CD3+、CD4+、CD8+计数及CD4+/CD8+的比例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且呈剂量、时间依赖关系,说明益肾康颗粒可以提高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提高机体的免疫状态,减少肾移植术后的感染机会,从而对抗排斥治疗和感染的矛盾起到关键调节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诱发CAN发生的危险因素,改善移植肾的长期预后,并减少感染的发生率,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因此,益肾康颗粒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为防治CAN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然而,益肾康颗粒调节CAN患者免疫状态的机制尚需更深入的研究。

慢性移植肾肾病 篇2

1 临床资料

1.1 患者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6年3月至2008年7月收治的慢性肾病患者63例, 所选病例符合慢性肾病诊断标准。男41例, 女22例, 年龄24~62岁, 平均年龄42.5岁。慢性肾炎28例, 糖尿病肾病14例, 高血压肾损害9例, 痛风性肾病2例, 梗阻性肾病4例, 多囊肾4例, 肾结核2例。选择健康体检人群10人为对照组。

1.2 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经西医诊断, 有慢性肾脏病史和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表现;内生肌肝清除率 (Ccr) <50%, 血清肌酐 (Scr) >177 umol/L;肾脏超声检查有双肾血流稀疏或肾脏萎缩, 并且知情同意方可纳入观察。排除年龄在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的患者, 排除合并有心血管、肝脏、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及有肾脏以外的其他脏器纤维化患者, 排除Scr>354 umol/L的患者或需要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以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排除其他继发性肾小球病例如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和糖尿病肾病等。所有病例都为单病种病例。

1.3 检测指标

1.3.1一般检测指标。

一般检查项目包括患者生命体征, 血、尿、大便常规化验, 心、肝和肾功能检查。

1.3.2 实验室检测指标。

血红蛋白 (Hb) 、红细胞总数 (RBC) 、Scr, 尿素氮 (BUN) 、Ccr、血清白蛋白 (ALB) 、血清总胆固醇 (Tch) , 甘油三脂 (TG)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血液流变、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 , 血清层粘蛋白 (LN) , III型前胶原 (PC-III) 、透明质酸 (HA) 、双肾B超或彩色多普勒检查等。

1.3.3 检测方法。

血常规、生化指标清晨空腹抽血, 采用瑞士Sunrise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检测Ccr前3天无肌酐饮食, 第四天凌晨2点开始留4小时尿, 送尿标本同时抽血, 血尿肌酐用苦味酸比色法, 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 计算每分钟肌酐清除率;LN、PC-III, HA清晨空腹抽血3 ml, 分离血清, 1周内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试剂盒由上海海研生物技术中心提供。

2 结果

2.1 实验室指标

慢性肾病患者实验室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2.2 血清纤维指标变化

慢性肾病患者血清纤维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距, TGF-β较正常人群显著升高。

3 讨论

各种肾脏疾病, 在免疫或非免疫因素的作用下, 肾脏固有细胞、炎症细胞、细胞因子、炎症因子等参与其中, 使正常肾单位的持续破坏而减少, 从而导致肾血管和肾小球硬化, 以及肾间质的广泛纤维化, 最终表现出肾功能衰竭、尿毒症。肾脏疾病发病机制复杂, 目前临床治疗主要是消除致病因素、治疗原发病、控制引起肾功能恶化的诸因素、支持对症治疗等。但尚缺乏真正能阻止或逆转肾脏纤维化的进程, 还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现有的研究表明, 肾纤维化涉及细胞、细胞外基质、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 其机理可能包括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转分化, 即转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 通过合成细胞外基质, 而促进纤维化的形成;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的作用。大量的研究表明细胞因子、生长因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发现的生长因子 (如TGF-β、CTGF、PDGF等) 、炎症因子 (如MCP-1等) 、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内皮素1 (ET-1) 等都能促进RIF的发生, 其中以转化生长因子 (TGF-β) 最为重要, 而干扰素γ (IFNγ) 、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 、核心蛋白聚糖等却能延缓RIF的发生;单核/巨噬细胞系浸润;细胞的增殖和凋亡, 主要包括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细胞外间质降解酶系统的异常。目前慢性肾病患者肾纤维化发生的具体机制尚存在争议, 但大多数学者认为, 细胞外基质降解酶系统的异常是肾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关键机制, 因为无论哪种机制最终的结果都是使肾间质中细胞外基质产生增多、分解减少, 而细胞外基质降解酶系统异常是这种结果产生的直接原因。

细胞外基质的广泛沉积导致肾纤维化, 如层粘蛋白 (LN) 、纤维连接蛋白 (FN) 、Ⅲ型胶原 (PC-III) 、IV型胶原 (C-IV) 及透明质酸 (HA) 等成分。LN是近年发现的一种重要结构的糖蛋白, 主要分布于肾小球基底膜 (GBM) 的透明层中, 与IV型胶原共同维持GBM的网状结构。C-III是一种间质胶原, 它主要分布于肾小球与肾小囊壁粘连处及中间, 随着CRF进展, 间质胶原积聚增多, 间质纤维化逐渐加重。HA既是一种蛋白多糖, 也是重要的细胞外基质的成分, 由间质细胞合成, 主要分布于结缔组织中, 血液中的大部分由肝脏代谢, 少量由肾小球滤过。在纤维化病变的肾脏疾病中, 血清中HA异常升高, 是反映肾脏纤维化的重要指标[3]。由于LN、PC-III、HA等在肾组织内的过多积聚, 导致血清中的LN、PC-III和HA显著上升,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体内纤维化作用的增强, 同时在排除了肾脏以外的脏器的纤维化条件下, 这些指标可以较好地说明肾脏纤维化的程度, 因此, 观察这些指标的变化就可以了解肾脏纤维化的进展情况。本研究中发现慢性肾病患者均存在TGF-β1增高。已有研究表明, 人类肾病终末期硬化的肾小球细胞并没有完全“死亡”, 而是有TGF-β1持续、过度的表达, 导致基质蛋白过度生成, 从而认为TGF-β1能进一步损害残余肾小球, 降低残余肾功能。多种肾脏疾病, 尽管其病因、病理类型不同, 但进展的最终结局均为肾小球硬化,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肾小球硬化是导致肾脏终末期病理变化的重要因素, 系膜细胞及细胞外基质增生则是引起肾小球硬化的主要因素之一。TGF-β1是最关键的促纤维化生长因子, 肾小管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系膜细胞等肾内固有细胞受损时都能分泌TGF-β1。

关键词:慢性肾炎,纤维化,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纤维连接蛋白

参考文献

[1]王海燕.肾脏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597.

[2]赵青, 陈楠, 王伟铭, 等.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02, 11 (1) :21-25.

慢性移植肾肾病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治疗的慢性肾病贫血患者7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43例,女31例,年龄为43~73岁,平均(59.62±2.55)岁。病程严重程度:11例CKDⅠ~Ⅱ期,15例CKDⅢ期,18例CKDⅣ期,30例CKDⅤ期。本组患者均了解并自愿加入本研究,排除其器质性病变、血液透析时间≤6个月、中途退出治疗、严重感染症状者。取同期入院体检正常患者65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9例,女26例,年龄为41~72岁,平均(58.24±2.61)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静脉采血,血液采集标本为2m L,于30 min内送检。将血液检查标本置于离心机中行离心处理,15 min后取出,并吸取上清液,采用电化学发光仪检测血液中的血清甲状旁腺激素(iPTH)值。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iPTH检测情况;(2)不同CKD分期患者iPTH检测结果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分析文中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表示,并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iPTH检测

观察组患者iPTH为(67.23±15.76)pmol/L较对照组(21.24±12.26)pmol/L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86,P<0.05)。

2.2 不同CKD分期患者iPTH检测

CKDⅠ~Ⅱ期患者的iPTH(76.76±15.38)pmol/L较CKDⅢ期、Ⅳ期、Ⅴ期低,其中CKDⅤ期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注:与CKDⅠ~Ⅱ期对比,*P<0.05

3 讨论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病的常见并发症,目前临床主要采用血液透析治疗,达到控制疾病的发展的目的[2]。然而相关文献指出,肾性贫血患者尽早进行干预治疗,不仅能够提高临床疗效,还能降低疾病的致死。基于此,临床必须提高对慢性肾病肾性贫血的预测水平。

国内研究表明,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会导致红细胞活性降低,进而影响其造血能力,且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越高,红细胞的通透性也越高,两者呈正相关[3]。经证实,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是导致肾性贫血患者疾病呈严重化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有学者提出,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可直接参与至肾性贫血患者病情的发展中。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较对照组高,CKDⅤ期明显高于Ⅰ~Ⅳ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王辛等[4]研究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与慢性肾脏病之间的关系,发现肾病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较正常组高,且病情发展越严重,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的上升趋势越明显,两者呈正相关关系,本研究结果从侧面证实了该结论。

综上所述,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能够直接参与至肾性贫血的发展中,临床可将该指标用于预测慢性肾病肾性贫血中,对临床诊治方案具有借鉴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甲状旁腺激素与慢性肾病肾性贫血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1年2月-2014年2月入我院治疗的慢性肾病贫血患者74例作为观察组,取同期入院体检正常的患者65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甲状腺激素的检查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i PTH为(67.23±15.76)pmol/L较对照组(21.24±12.26)pmol/L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KDⅠⅡ期患者的i PTH(76.76±15.38)pmol/L较CKDⅢ期、Ⅳ期、Ⅴ期低,其中CKDⅤ期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肾病肾性贫血患者会伴随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异常,且疾病越严重,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越高,可将其作为临床诊断慢性肾病慢性贫血的重要指标之一。

关键词:慢性肾病肾性贫血,血清甲状旁腺激素,预测价值

参考文献

[1]逯霞,桑晓红.慢性肾脏病Ⅲ期患者甲状旁腺激素与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关系[D].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32(10):1456-1458.

[2]穆霖,傅淑霞.慢性肾脏病患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对肾性贫血的影响[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1,27(4):266-270.

[3]李芸,傅淑霞.慢性肾脏病患者氧化应激状态对肾性贫血的影响[J].临床荟萃,2013,28(4):391-393.

慢性移植肾肾病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肾病内科符合诊断标准住院治疗的80例慢性肾病患者,随机对照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最大63岁,最小22岁,平均43.46岁;体重最重的80 kg,最轻的45 kg,平均63.75 kg。对照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最大64岁,最小30岁,平均44.29岁;体重最重的84 kg,最轻51 kg,平均61.67 kg。两组基础数据比较,如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病情、呼吸、脉搏、职业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与护理方法

治疗组采用中药加艾灸治疗,药物治疗采用以李莹教授治疗慢性肾病经验方为主方加减,临床对症治疗,与对照组所用方剂相同。艾灸治疗使用温热式艾灸治疗仪(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祥和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DAJ-10型多功能艾灸仪),艾绒艾条选用南阳汉医艾绒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艾条及艾片。

1.2.1 主穴:

足三里、关元、气海、肺俞、脾俞、大椎、神阙、命门和肾俞穴。配穴:伴有高血压者加涌泉、绝骨穴;伴有糖尿病者加肝俞,胆俞,胃俞和三焦俞穴;伴有脾胃不运者加中脘、胃俞穴;伴有高血脂者加手三里、丰隆、三阴交、阴陵泉穴。

1.2.2 护理操作

(1)将专用松紧缚带扣入灸头两侧的孔内。将松紧缚带和灸头固定好,也可同时串联多个灸头。用松紧缚带把灸头固定在施灸穴位上,做到松紧适度。(2)打开电源开关。此时仪器处于初始设置,工作时间为30 min,温度45℃。(3)按“启动/确认”键,仪器开始工作。(4)温度设置:将灸头相对应的旋钮顺时针旋到底,此时相对应的工作指示灯亮,将温度检测旋钮转至拟设温度的灸头挡位,当温度达到所需温度时,即刻将调温旋钮逆时针旋转,直到对应的工作指示灯灭,该灸头的温度设定完成。(5)温度检测及调整:检测旋钮转到被检测灸头相对应的挡位,此时温度表所显示的温度就是被检灸头的灸疗温度。旋转调温钮,调整相对应得灸头灸疗温度。

1.2.3 治疗时间

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每次由20~50 min,1次/d,共21 d。

1.2.4 中药治疗

常见症状:面目及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腰膝酸软,倦怠乏力,恶心,甚者呕吐,食少纳呆,便溏,小便短少或频数,舌淡红或淡嫩,苔白腻或黄腻,脉滑或缓而无力。辩证:脾肾两虚、湿热内蕴。治法:补肾健脾、清利湿热。方药:熟地20 g,白芍15 g,白术15 g,薏米15 g,茯苓20 g,竹叶20 g,大腹皮15 g,翠衣20 g,寸云15 g,党参15 g,黄芪20 g,仙灵脾15 g,益智仁15 g,牛膝15 g,黑大豆20 g。兼症:若伴小便频数者加芡实15 g、覆盆子15 g、金樱子15 g;伴结石者加金钱草20 g,海金沙20 g,车前子20 g;伴高血压者加天麻15 g,钩藤15 g,菊花15 g;伴感冒咽痛者加双花10 g,连翘15 g;伴尿血者加杜仲炭15 g,白茅根20 g,仙鹤草15 g,藕节15 g,大蓟15 g,小蓟15 g;伴高血脂者加首乌15 g,鸡内金20 g,山楂9 g。对照组治疗采用治疗组中以李莹教授治疗慢性肾病经验方为主方的中药对症治疗。观察21 d。

1.3 护理观察

监控血压、心率情况,每日测2次;观察每日进食量、饮水量和尿量;观察精神状况、睡眠、体重、恶心、乏力、疼痛等程度变化;观察浮肿变化状况;治疗前后肾功能、血脂、血糖变化;观察前后应用改良的肾脏病生活质量量表1.3(KDQOL-SF^TM1.3)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分析方法,结果以()表示。计量资料先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满足要求者两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自身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

2 结果

2.1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两组均有明显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后总体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见表2。治疗组治疗前的血压、浮肿、疼痛、乏力、恶心较均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以上症状也有改善(P<0.05)。对比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改良肾脏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结果及36项一般健康相关生存质量(SF-36)分值比较,见表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

3 讨论

慢性肾病是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主要的取决于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辩证治疗的治疗宗旨,中医认为肾病的病变部位在肾,但与其他五脏六腑密切相关。李老宗“其本在肾,其标在肺,其制在脾”之旨,施治以《医宗必读·积聚》中,“初者疾病初起,正气尚强,邪气尚浅,则任受攻;中者受病渐久,邪气较深,正气较弱,任受且攻且补;末者病魔经久,邪气侵凌,正气削残,则任受补”为度。李老师常说,“存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临证舍本求标者,不惟不胜治,终亦不可治,强调求治“本源”的重要性,形成了病、证、脾胃三位一体的谴方用药体系[1]。

《黄帝内经·灵枢经》云,“针所不为,灸之所宜”。艾灸可以弥补药物与针刺之不足。艾叶气味芳香,性温,易燃,且火力温和,用作灸治材料,使热气内注,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作用。肾病综合征临床以“三高一低”为特征,患者免疫力低下,易于感染,同时常合并其他并发症,均影响药物疗效,延长用药疗程,影响预后。艾灸外治肾病,通过经络传导调整气血、阴阳、虚实,激发人体内在的平衡调节机制,从而起到疏通经络、扶正祛邪的作用。艾灸直接作用于机体穴位,能影响血液循环系统、提高免疫力,疗效显著。艾灸可调整机体各系统脏器的机能,增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从而提高机体整体免疫能力。艾灸疗法是一种热辐射反应,其实质是通过温热刺激皮肤感受器,进而影响组织细胞的生化代谢以及神经系统功能。慢性肾炎常伴有免疫功能的障碍,灸疗的优点就是在抗炎同时又影响机体的免疫状态,增强或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温灸疗法补益强身,能激发人体免疫系统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强内通外。温灸疗法具有特殊的纯阳之性,能使人阳气足,精血充沛,固体强身,增强人体消化、循环、排泄、生殖泌尿系统机能的作用。慢性肾病的治疗,除了识别各种辨证方法外,还必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强调心身同治,主张遵循自然界生长收藏的规律,“法于四时,和于阴阳”,是“阴平阳秘,”从而达到体内平衡。

参考文献

上一篇:分子筛硅胶氧化铝吸附下一篇:稀有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