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

2024-06-21

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精选10篇)

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 篇1

长期血糖控制不好, 会导致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 也是导致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原因。据我国2001年住院患者回顾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并发肾病的患病率为34.7%, 即住院的糖尿病患者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有糖尿病肾病。老年糖尿病患者多伴有高血压病、动脉硬化, 且多起病隐匿、病程长, 故其肾脏病变不仅发病率高, 而且病情严重, 进展快。糖尿病肾病作为糖尿病严重并发症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其早期症状多不明显, 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特征是尿中白蛋白排泄轻度增加, 即微量白蛋白尿, 如果不加与干预, 而一旦发展到临床蛋白尿期, 肾小球滤过率呈进行性下降, 其病理损害便不可逆转。随着病情的进展, 血肌酐升高, 最终发展到肾功能衰竭, 需要透析和肾移植, 肾功能的减退也预示着容易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加。因此, 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说到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识别就应从糖尿病肾病得分期说起: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可分为五期:Ⅰ期为肾小球高滤过期, 肾体积增大, 肾小球滤过率升高, 肾小球入球小动脉扩张, 肾小球内压增加;这种初期病变与高血糖水平一致, 但是可逆的, 经过积极治疗可以恢复, 但不一定能完全恢复正常。Ⅱ期为无临床表现的肾损害期, 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 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 多数在正常范围, 或称间隙性增高 (如运动后) 。Ⅲ期为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期, 也称早期糖尿病肾病期:尿常规化验蛋白定性阴性, 尿微量白蛋白持续在2 0~2 0 0微克/分钟, 或24小时尿30~300毫克,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至正常, 血压略升高, 但未达高血压水平, 患者无肾病的症状和体征。病理检查可见到上述的病理改变。Ⅳ期为临床糖尿病肾病期或显性糖尿病肾病期。这一期的特点是大量白蛋白尿, UAE>200μg/min或持续尿蛋白每日>0.5g, 为非选择性蛋白尿。血压增高。病人的肾脏病变严重, 荒废的肾小球增加 (平均占36%) , 残余肾小球代偿性肥大。严重者每日尿蛋白量大于2.0克。临床糖尿病肾病期尿蛋白的特点, 不像其他肾脏疾病的尿蛋白, 不因GFR下降而减少。随着大量尿蛋白丢失可出现低蛋白血症和水肿, 但典型的糖尿病肾病“三联征”——大量尿蛋白 (>3.0g/24h) 、水肿和高血压, 只见于约30%的糖尿病肾病病人。糖尿病肾病性水肿多比较严重, 对利尿药反应差。Ⅴ期为终末期肾衰竭, 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糖尿病病人一旦出现持续性尿蛋白发展为临床糖尿病肾病, 由于肾小球基底膜广泛增厚, 肾小球毛细血管腔进行性狭窄和更多的肾小球荒废, 肾脏滤过功能进行性下降, 导致肾功能衰竭。

糖尿病肾病Ⅰ期、Ⅱ期在临床上诊断困难, 这样早期诊断是非常重要的诊断, 目前公认尿微量白蛋白是诊断早期肾病的重要指标。糖尿病患者6个月内连续尿检3次尿白蛋白排出量在2 0~2 0 0 u g/m i n, 且排除其他可能引起尿白蛋白排泄量增加的原因 (尿路感染、酮症状态、发热、心力衰竭、月经期等情况) , 即可诊断为早期糖尿病肾病。一般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时, 平均糖尿病病程已5年, 约80%微量白蛋白尿患者在随后10年进展为临床糖尿病肾病, 这时病情会进行性发展, 平均7年即可导致终末期肾衰。因此, 如何早期识别并预防和阻止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就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早在古时候, 我们的祖先就提出了“治未病”的理论, 简言之就是疾病的预防, 即现在说的“防大于治”。

糖尿病肾病是怎么得的

首先糖尿病肾病发生与高血糖密切相关, 因为血糖控制不佳可加速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 良好的血糖控制又可以明显延缓其发展。高血糖时, 肾血流动力学发生异常, 肾小球内高灌注, 高滤过状态, 跨毛细血管壁压力增高, 引起肾小球的病理改变, 比如说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 细胞外基质增多, 系膜扩张, 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等, 最终形成系膜的弥漫性、结节性病变, 发生肾小球硬化, 在压力增高的情况下, 蛋白滤过增加, 亦可沉积于系膜区和肾小球基底膜, 促进基质增生, 形成恶性循环, 并可造成结节性和弥漫性肾小球硬化。其次, 原有高血压或病程中至微量白蛋白尿出现时血压升高后可加速糖尿病肾病进展和肾功能的恶化, 加重尿白蛋白的排出, 再者, 糖尿病多合并有脂质代谢紊乱、动脉粥样硬化等诸多因素, 合并高血压者为数不少, 这些病人中几乎都可见到尿微量蛋白, 表明肾损害普遍。另外, 遗传因素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有关, 一些长期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中同样可出现糖尿病肾病, 而且糖尿病肾病的发生还表现出家庭聚集现象, 即一个家庭有多人患糖尿病肾病;在一些有高血压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中, 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无高血压家庭史的患者。此外, 在不同种族间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也存在着差异。这此均表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最后也有人认为长期高蛋白饮食加剧糖尿病肾病的恶化, 糖尿病病人由于严格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而以高蛋白食物供给为主, 致使蛋白分解产物及磷的负荷过度和积聚, 进而加剧了肾脏的病理损害。

如何防治糖尿病肾病

严格控制血糖, 纠正代谢紊乱:严格控制血糖和纠正代谢紊乱是预防及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关键。

降压治疗:高血压可加速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和恶化, 要改善这种状况, 重要的是降压治疗要达标。对于无肾损害的糖尿病患者, 血压要保持低于130/80mmHg;如果出现肾损害或24h尿蛋白>1.0g时, 血压应控制在125/75mmHg以下。目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已被证明有延缓肾病进展的作用。往往需要联合应用2种或2种以上的降压药物, 才能使血压达标, 而最常用的联合用药方案是ACEI或ARB加小剂量的利尿药和 (或) 长效的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CCB) 。

所有的糖尿病人病程超过5年以上者要定期查肾功能、尿蛋白定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并注意测量血压和做眼底检查。有条件时应做尿微量白蛋白测定, 以发现早期糖尿病肾病。如果确定为微量白蛋白增加并能排除其他引起其增加的因素如泌尿系感染、运动、原发性高血压者应高度警惕, 应积极降压使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 同时还应强调低盐、低蛋白饮食, 以优质蛋白为佳。

要避免发生泌尿系感染:反复发作的泌尿系感染可能会加速糖尿病肾病患者病情的进展。

低蛋白饮食治疗:在糖尿病背景下, 蛋白质及氨基酸成分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长期采取高蛋白膳食, 可能加重肾脏的高滤过状态, 同时增加体内有毒的氮代谢产物的产生和潴留, 从而导致肾功能的进一步损害。因此我们主张适量限制膳食中的蛋白质, 以减少肾脏损害。一般主张, 每日膳食中的蛋白质, 按照0.6~0.8克/公斤标准体重给予, 提高优质蛋白 (肉、蛋、奶) 的比例。处于糖尿病肾病第3、4期的患者, 掌握好每日蛋白质摄入的质和量, 出入平衡, 就可能有利于肾脏的恢复。当糖尿病肾病发展到终末期肾病时, 蛋白质限制应更加严格。临床采用部分麦淀粉 (将小麦粉中的蛋白质抽提分离去掉) 饮食作为主要热能来源, 代替大米和面粉。因为大米和面粉等主食中含有较多量的非优质植物蛋白 (每50克约含4克) , 而麦淀粉中植物蛋白含量甚微。必要时加必需氨基酸或α-酮酸治疗。

热量的摄入:在低蛋白膳食时, 热量供给必须充足, 以维持正常生理需要。每天摄入30~35千卡/千克体重的热能。可以选择一些含热量高而蛋白质含量低的主食类食物, 像土豆、藕粉、粉丝、芋头、白薯、山药、南瓜、菱角粉、荸荠粉等, 膳食总热量达到标准范围。保证供需平衡。必要时应注射胰岛素, 以保证糖类的利用。

充足的维生素和叶酸的摄入, 减少含磷的食物摄入:维生素的适当补充有利于机体维持正常的代谢和内分泌。所以应该适当补充维生素B、维生素C和维生素E。维生素E可用至每日0.3克, 维生素C每日0.3克, 它们的量稍大一些也无妨。肾脏损害时, 磷的排泄会减少, 导致血磷升高。通常高钙的东西往往也高磷, 像动物内脏、排骨、虾皮、壮骨粉之类, 肯定是高磷的, 不宜多吃。肾病患者对维生素D3的合成能力减退, 影响钙的吸收, 血中钙的浓度降低, 容易出现骨质疏松, 因此理想的治疗膳食应该提高钙含量, 尽量降低磷含量。而低蛋白饮食本身就降低了磷的摄入, 有利于治疗。

其他:脂肪的供应根据血脂情况而定;限制盐的摄入, 可以有效防止并发症的进展。但是如果同时伴有呕吐、腹泻时, 不应再过分限制钠盐, 甚至还需补充。戒烟并适当掌握运动量, 肾病4期以后不宜做大运动量的锻炼, 可进行散步等轻度运动。

总之,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严重并发症, 但是只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治疗糖尿病, 纠正糖尿病引起的各项代谢紊乱, 做到早预防与早期诊断, 糖尿病肾病并不是不可避免的, 糖尿病患者拥有一个健康的肾脏并不单纯是梦想。

相关链接 监测尿微量白蛋白的方法

糖尿病患者要警惕糖尿病肾病, 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如何做到早发现呢?就需要患者定期到医院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查, 一旦出现微量白蛋白尿, 就应该早期干预治疗, 如严格控制血糖水平、服用降压药和降尿蛋白的药物以及限制蛋白质的摄入。

一般建议, 1型糖尿病在确诊5年以后, 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时及以后, 每年都需定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妊娠糖尿病妇女也需要定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那么如何监测尿微量白蛋白呢?

病人在做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检查时, 需要先在家中留取24小时尿标本。具体留尿方法为:

1.早晨8:00主动排尿, 弃之不要。

2.8:00以后至次日8:00的尿全部保留在干净的容器里低温保存。如夏季需使用医院配制的防腐剂。

3.将尿搅匀后, 用量杯精确计算出全天总尿量。

4.取l00毫升尿液送检。

一般来说, 6个月内连续做3次尿液检查, 有2次尿白蛋白排泄率在20~200微克/分钟之间, 就可以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

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 篇2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尿微量白蛋白;肌酐;糖尿病肾病;诊断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1-0035-01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患者临床中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发生机制多与肾小球硬化,肾脏代谢功能紊乱有关,如不及时治疗甚至会导致肾功能衰竭[1]。DN的临床症缺少特异性,在确诊时通常已为晚期,而且治疗难度较大,因此早期诊断对DN至关重要。本文中将以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肾脏内科及内分泌科住院部收治的6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Hcy、UmAlb/UCr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肾脏内科及内分泌科住院部收治的6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43-76岁,平均(59.26±11.63)岁;病程1-10年,平均(5.76±1.24)年;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相关检查确诊,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专家委员会于1999年制定的关于Ⅱ型糖尿病的相关诊断标准[2]。按照其24 h UAER将其分为NA组、MA组与DN组各20例,同时选取此期间内在我院行健康体检的20例健康人员作为健康组,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45-74岁,平均年龄(58.36±7.32)岁;病程1-12年,平均(5.09±1.54)年;且4组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检测方法

所有受试者均禁食8 h后于次日清晨采集空腹中段晨尿5 ml,同时采集空腹静脉血液样本4 ml,并经低温离心机行血清分离;Cr检测采用苦味酸法,Hcy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UmAlb检测采用乳胶免疫透射比浊法。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20.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研究发现,DN组的血清Hcy水平与UmAlb/UCr值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MA组的血清Hcy水平与UmAlb/UCr也明显高于NA组与健康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NA组与健康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研究发现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Hcy代谢异常,其能够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从而导致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的,因此高Hcy血症是DN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3]。UmAlb是是肾小球滤过功能损伤的标志,但是单纯的UmAlb水平受多种因素制约,而UmAlb/UCr的水平可以作为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肾损伤判断的重要指标[4]。

本组研究中,DN组的血清Hcy水平与UmAlb/UCr值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MA组的血清Hcy水平与UmAlb/UCr也明显高于NA组与健康组,而NA组与健康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说明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中采用Hcy联合UmAlb/UCr检测,对病情的确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林明相,赵玲敏.3项指标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09):2315-2317.

[2]王继荣,来春林.尿中微量白蛋白测定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J].山西医药杂志,2010,39(05):309.

[3]Hillenbrand R,Hillenbrand A,Liewld F,et al.Hyperhomocysteinemia and recurrent carotid stenosis[J].BMC Cardiovasc Disord,2008,8(1):1-2.

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和干预 篇3

1 糖尿病肾病的简单介绍

1.1 糖尿病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糖尿病肾病现在的发病率非常高 , 那么它的发病原因与发病机理主要是人们的生活节奏和饮食不规律 ,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 , 而肾病相比较其他的疾病更加复杂 , 因此较棘手。其实糖尿病肾病发病的原因比较复杂 , 多样 ,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遗传因素 , 有遗传作用、性别差异、种族地区差异……比如男性较女性来说发病率较高 , 相同环境之下 ,非洲人的后裔比墨西哥人的后裔发病率高 , 这些都证明了遗传因素对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的影响之大。糖尿病的发病主要是因为血糖的含量很高 , 这也就简介说明了糖尿病患者体内的代谢非常紊乱不正常。而人体内代谢的异常会直接导致肾脏的损伤 , 这就是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代谢的紊乱会使肾脏的局部组织代谢紊乱 , 更大的危害就是促进了肾小球基部底模的增厚哈有细胞外基质的蓄积 , 而且还会导致肾脏的血管中的代谢出现问题 , 从而使机体的整体代谢紊乱 , 给人们的身体带来更大的危害 , 最终就会到导致肾衰竭 , 而糖尿病肾病患者出现大量的尿蛋白。

1.2 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

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治也有多种。糖尿病肾病患者发病的时候有很多的临床变现。其中肾小球滤过率的改变是一种表现。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脏会增大 , 肾血流量升高 , 唐化的血红蛋白会增多等 , 这些都会影响肾小球 , 使肾小球的滤过率升高 , 而且这种升高会持续很长的时间 , 因此早期的糖尿病肾病的肾小球滤过率会高出正常人。除此之外 , 患者可能排出20~200μg/min的尿白蛋白 , 这些排出微量白蛋白的患者也被称谓早期糖尿病肾病。如果对这种情况不加以干预诊治的话 ,1型的糖尿病患者很快就会发展成为显性糖尿病肾病患者。如果这种情况持续的时间过长的话 , 就会导致终末期肾病。另外 , 还可以测量一些其他的微量蛋白来检测是否发生糖尿病肾病 , 比如B2微球蛋白、酸可溶性蛋白……同时患者还可能会发生肾血流动性异常。

2 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

2.1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药物

现在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也在逐渐发展。其中主要的就是药物治疗。因为这种肾病是由于糖尿病引发的 , 因此 , 需要控制血糖的含量。对于2型的糖尿病患者 , 一般是一些口服的药物来控制糖尿病。磺脲类药物可以刺激胰岛素的分泌 , 对于一些年龄较小、体型不胖的患者在早期时有一定的作用。双胍类降糖药的可以有效地增加周围的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率 , 从而增加葡萄糖的无氧酵解 , 从而来减少血糖在人体内部的含量。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对于1型和2型的糖尿病患者都使用 , 也可以与以上的两种药物一起作用。1型的糖尿病患者主要是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糖尿病的 , 他需要每天都注射一定的胰岛素。其次是血压的升高会影响到肾脏 , 控制住高血压也会是肾小球的滤过率降低 , 因此 , 患者可以通过使用一些降血压的药物来控制糖尿病肾病。除此之外 , 还可以使用一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来调节一些之类物质的代谢。为了使肾血流动性能够正常 , 还可以使用一些凝血剂来抑制肾脏的血栓素合成。

2.2 早期糖尿病的非药物治疗

虽然对于早期的糖尿病肾病的患者来说 , 药物治疗是最显著、最明显的方法 , 但是 , 药物也会对患者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因此 , 一些非药物性的治疗现在更受到许多患者的喜爱。可以通过运动疗法来控制血糖 , 长期的运动不仅可以降低体重 , 还可以增加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 , 这样的话 , 体内分泌的胰岛素就会大大增加 , 增加对糖的利用 , 从而降低血糖在人体内的含量。大量的运动可以使人们的体重下降 , 减少糖尿病的病率。长期的运动 , 还可以有效地抑制下丘脑的饮食中枢 , 减少食物的摄入量 , 因此 , 可以有效地降低血糖。而且适当地运动还可以是高血压下降 , 这样的话就可以使肾小球的滤过率大大降低 , 而且不会对患者产生不良反应。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患者都是用运动疗法 , 对于一些严重的肾脏病变、心脏功能相对微弱有明显的酮症患者则不适用。饮食疗法也是现在非药物治疗的极佳方法。患者需要提高自身的控制能力 , 要按照医生的叮嘱来合理饮食 , 尽量少吃含蛋白质高的失误 , 从而减轻肾脏的滤过率。

3 结语

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诊治分析 篇4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共分为5期,即:Ⅰ期:糖尿病初期,肾体积增大,肾内压增高,肾小球滤过率升高;Ⅱ期: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尿白蛋白排泄率正常或间歇性增高;Ⅲ期:早期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增高,>22mg/L,尿白蛋白排泄率增高,持续在20~199μg/分;Ⅳ期:临床肾病,大量蛋白尿,尿白蛋白排泄率>200μg/分,尿白蛋白排出量>300mg/24小时,可伴浮肿和高血压,肾功能正常;Ⅴ期:尿毒症期,尿素氮、肌酐升高。它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预后和生存。本病多见于老年人,与糖尿病病程平行发生,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若不及时治疗,病情进展将导致终末期肾衰,对病程早期(即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干预治疗可明显减少和延缓临床肾病的发生和发展。2010年3月~2011年9月收治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9例,通过在饮食、适量运动、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联合静脉应用黄芪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疗效显著。现详细总结汇报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3月~2011年9月收治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9例,男8例,女1例;年龄42~73岁,平均57.5岁;合并高血压6例,合并冠心病2例,合并脑梗死4例;尿微量白蛋白36~209mg/L,平均122.5mg/L;尿白蛋白排泄率43~163μg/分,平均103μg/分。诊断标准均符合糖尿病治疗指南中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

治疗方法:9例患者均在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的基础上,给予“生理盐水液或5%葡萄糖液250ml+血栓通注射液0.5、川芎嗪注射液120mg、黄芪注射液30~40ml,静滴”,疗程15天,病情重者,可间隔2周后重复应用黄芪注射液1个疗程,应用5%葡萄糖液时需加入普通胰岛素4U中和葡萄糖,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应多选5%葡萄糖液做溶剂,且降压药首选ACEI或ARB类药物,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直至血压控制达标。

结 果

9例患者于入院时均进行了肾功能检查,血肌酐、尿素氮均正常,检查尿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均增高,并于治疗过程中每间隔10~15天复查尿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观察其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

9例患者经上述治疗后,6例患者半个月后复查尿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较入院时下降80%,1个月后复查恢复正常;余3例患者治疗半个月后复查尿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较入院时下降50%,1个月后复查较入院时下降80%,总有效率100%。

讨 论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共分为五期,它是由于糖代谢紊乱、高血脂、高血压等因素导致肾小球内高滤过及血液高凝状态而诱发,临床上以出现持续蛋白尿为主要标志,要减轻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脏损害及向终末期肾病进展的速度,治疗的关键是在适当的饮食、运动、降糖、降脂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减少蛋白尿。中医辨证本病基本病机属本虚标实,本虚主要是气阴或阴阳两虚,标实为湿热、瘀血等,临床上以气瘀血虚者居多。

黄芪注射液是从黄芪中提取黄芪甲苷等有效成分制成,具有补益脾肾、益气升阳、行气利尿等功效,可增强机体免疫力,减轻免疫复合物对肾小球基底膜的损害,改善微循环,增加肾血流量,提高肾小球滤过率,显著降低尿蛋白排泄率,保护肾功能;血栓通注射液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具有扩张血管,提高红细胞的变形能力,改善微循环,降低全血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抑制血小板聚集,缓解血液高凝状态,改善全身及肾脏血液动力学,提高肾细胞的生命力;川芎嗪注射液主要成分四甲基吡嗪,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作用,改善微循环,降血脂,调节血管内皮收缩和舒张因子,扩张血管,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提高肾小球滤过率,减少尿蛋白的排泄,抑制肾间质纤维化的形成和进展。三药联合应用可明显减少尿蛋白的排泄,有效改善肾功能,控制糖尿病肾病的发展,降低死亡率;另因ACEI或ARB类药物既具有扩管降压作用,又可扩张肾出球小动脉,降低肾小球毛細血管内压,减少高压对肾小球的破坏,提高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抑制炎性介质活性,防止肾小球硬化,从而减轻蛋白尿,延缓肾衰的发生,故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应首选。

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患者为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21例, 均符合WHO诊断标准, 排除肾病综合征、肾小管疾病和肝脏疾病。其中男76例, 女45例, 年龄31~81岁, 平均年龄 (39.2±6.5) 岁;病程4个月~25年, 平均 (11.2±7.3) 年;1型糖尿病41例, 2型糖尿病80例;以上患者根据尿蛋白定性分为两组, 尿蛋白阳性组71例, 尿蛋白阴性组50例。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70例健康人员为对照组, 三组患者的年龄, 性别比例无差异性 (P>0.05) 。

1.2 检测方法

所有患者收集晨尿送检,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 (MALB) 、α1-微球蛋白 (α1-MG) 、β2-微球蛋白 (β2-MG) 、免疫球蛋白 (IgG) 检测。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数据以 (χ—±s) 表示, 采用t检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尿微量蛋白四项检测结果

尿蛋白阳性组和尿蛋白阴性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说明糖尿病患者即使尿蛋白阴性, 也不能排除早期肾损伤的可能。尿蛋白阳性组和尿蛋白阴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差异性显著;**P<0.01, 差异极显著。与尿蛋白阴性组比较, ##P<0.01, 差异性极显著

2.2 尿微量蛋白四项及四项联检的阳性率比较

尿蛋白阳性组和尿蛋白阴性组尿微量蛋白四项及四项联检阳性率比较, 尿微量蛋白4项联检阳性率明显高于单一项目阳性率。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 (DN) 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 为糖尿病所特有的肾脏并发症。本病的发生与慢性高血糖所致的糖代谢异常、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多种因素有关。多为为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与肾小球硬化。目前, DN已成为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在早期糖尿病肾病 (尿微量清蛋白期) , 患者若能得到及早治疗, 能明显改善糖尿病肾病的预后, 如若发生临床糖尿病肾病 (大量清蛋白尿期) , 则肾功能将呈现持续性减退, 直至发展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1]。因此, 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 可以及时了解肾脏有无早期损伤, 积极进行治疗和干预, 阻止糖尿病肾功能减退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但是DN早期表现为微量蛋白尿, 目前的尿常规难以检测到, 待能够检测到尿蛋白时, 却已经表明肾脏肾小球功能损伤发展到中晚期。所以, 亟待寻求一种新的检测方法, 以便早期诊断DN。

正常情况下, 尿微量蛋白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在糖尿病早期, 缺血、炎症、毒性物质等因素可以破坏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结构完整性, 从而使肾近曲小管重吸收微量清蛋白 (mALB) 、α1微球蛋白 (α1-Mb) 、β2微球蛋白 (β2-MG) 能力下降, 导致尿中的m ALB、α1-Mb、β2-MG含量上升[2]。尿IgG是血清中含量最多的一种大分子免疫球蛋白, 分子量约15000, 主要由脾脏和周围淋巴结的浆细胞合成, 通常不易透过肾小球滤过膜, 只有肾小球滤过膜受损或孔径变大时, 尿IgG水平才会升高[3], 尿中IgG升高, 与肾小球破坏程度正相关。

本文研究对121例糖尿病患者的尿微量蛋白进行测定, 并与健康人进行比较发现, 尿蛋白阳性组和尿蛋白阴性组mALB、α1-Mb、β2-MG和Ig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并且尿微量蛋白4项联检阳性率明显高于单一项目阳性率。结果提示糖尿病患者即使尿蛋白阴性, 也不能排除早期肾损伤的可能, 尿mALB、α1-MG、β2-MG、IgG含量测定均是早期诊断DN的重要指标, 而多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高于单项检测。

因此, 多项尿微量蛋白测定有利于全面评估糖尿病引发的肾脏损伤, 有助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发现, 其操作简单、方便、灵敏度高,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尿微量蛋白测定对糖尿病早期肾病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 121例患者根据尿蛋白定性分为尿蛋白阳性组 (n=71) , 尿蛋白阴性组 (n=50) 。另选同期体检的70例健康人员为对照组, 测定尿中尿微量蛋白的含量。结果 尿蛋白阳性组和尿蛋白阴性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或P<0.01) 。尿蛋白阳性组和尿蛋白阴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尿蛋白阳性组和尿蛋白阴性组尿微量蛋白4项联检阳性率明显高于单一项目阳性率。结论 多项尿微量蛋白测定能全面评估糖尿病引发的肾脏损伤, 为早期预防和治疗依据。

关键词:尿微量蛋白,糖尿病肾病,检测,诊断

参考文献

[1]穆亚东.尿微量清蛋白测定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 2009, 6 (22) :16-17.

[2]魏波, 金鑫, 刘丹, 等.560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1, 15 (1) :153-154.

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09年7月~2011年7月2年时间内, 采用临床研究过程中常用的随机抽样方法, 选取来我院就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病例和同期同年龄段健康体检者病例各30例。A组患者中包括女性患者12例, 男性患者18例;其中年龄最小患者37岁, 年龄最大的患者68岁, 患者平均年龄49.8岁;糖尿病病程最短患者2年, 病程最长患者9年, 平均病程1.9年;B组患者中包括女性患者14例, 男性患者16例;其中年龄最小的患者36岁, 年龄最小患者69岁, 平均年龄51.4岁。研究对象所有自然资料, 统计学差异并不明显, 在研究过程中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将抽样中的两组共60例研究对象分别定义为A、B两组, 对两组研究对象包括UALB/UC (免疫透射比浊法) 、RBP (免疫透射比浊法) 、α1-MG (免疫散射比浊法) 、CRP (免疫透射比浊法) 、CysC (免疫透射比浊法) 在内的多项血尿检测指标采用我院目前现有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蛋白分析仪进行检测, 并对检测的具体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所得到的所有相关数据, 均采用SPSS 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当P<0.05时, 数据之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经仔细研究后发现, A组研究对象的α1-MG、UALB/UC、CysC、RBP、CRP的水平显著高于B组研究对象, 并且统计学差异非常明显 (P<0.05) 。

3 讨论

患者血清中的CysC浓度与UAER之间的相关性非常明显, 是一种能够对患者肾小球滤过功能进行反映的特异性指标。是一种显碱性的非糖基化的低分子量相对较低的蛋白质, 在通过肾小球时基本不会受到任何阻碍, 并能够被近曲小管上存在的一些上皮细胞进行充分重吸收和降解处理, 该指标的人体血中的实际浓度主要由肾小球滤过率而决定, 含量稳定, 不会受到患者的实际年龄、性别等因素所带来的影响[1]。以前临床研究认为, 导致该类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高血糖状态下患者肾脏的正常糖代谢功能发生严重紊乱的结果, 但近年来的一些研究结果已经证明, 对患者血糖和血压水平进行严格的控制, 仅可对部分患有DN患者的病情进行延缓, 大部分患者的病情仍会继续发展[2]。另有研究相关结果提示, 水平相对较高的CRP不仅是导致患者的肾衰竭症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原因, 还可以对患有ESRD患者的预后进行相对比较准确的预测。绝大部分游离状态的α1-MG在肾小管发生重吸收和降解反应, 其测定值不会受尿液pH值所产生的影响, 因而对患者尿液中α1-MG水平进行测定, 可以对肾功能损伤的实际程度进行判断[3]。尿RBP水平是一项敏感性非常强的对肾近曲小管的损伤程度进行早期诊断的指标。RBP是一种有肝脏负责分泌的分子量相对较低的蛋白, 在肾近曲小管出现损伤的情况下, 其在尿液中的含量会显著增加[4]。

总而言之, 患有糖尿病肾病的患者的多项血尿生化指标会显著性增加, 这对于临床对患有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准确及时诊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还可以对该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客观的评价。

摘要:目的 对多项生化指标在对患有糖尿病肾病的患者进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抽取患糖尿病肾病和同期同年龄段的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的病例各30例。对两组的多项生化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A组研究对象的UALB/UC、α1-MG、RBP、CysC、CRP的水平明显高于B组研究对象。结论 患有糖尿病肾病的患者的多项血尿生化指标会显著性增加, 这对于临床对患有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准确及时诊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多项生化检测,糖尿病肾病,诊断

参考文献

[1]司徒玉, 黄萍萍.肾功能不同损害期患者血清胱抑素C与肌酐, 肌酐清除率的相关性研究[J].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6, 22 (12) :137-138.

[2]王蕾, 庄亦辉, 高峰.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 2006, 19 (12) :289-290.

[3]杜国有, 顾向明, 黄阶胜, 等.血清胱抑素C检测在评价2型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损害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08, 11 (9) :156-157.

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 篇7

关键词:生化指标检测,糖尿病肾病,诊断价值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 随着病情加重, 患者会发生肾小球和肾小管硬化, 更加不利于糖尿病的控制[1]。 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可以及时改善患者的肾功能损害, 该研究通过比较糖尿病肾病患者与正常健康人的相关生化指标, 来分析生化指标检测对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的价值, 选取2014 年10 月—2015 年10 月该院收治的120 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观察组同时, 选取同时期在该院体检的正常健康人120 例为对照组,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 年10 月—2015 年10 月该院收治的120 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观察组, 同时选取同时期在该院体检的正常健康人120 例为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67 例, 女性53 例, 年龄在36~70 岁之间, 平均年龄 (52.51±5.89) 岁, 病程在0.6~3 年之间, 平均病程 (1.8±0.5) 年; 组, 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66 例, 女性54例, 年龄在37~71 岁之间, 平均年龄 (53.01±6.23) 岁, 病程在0.6~3.1 年之间, 平均病程 (1.9±0.6) 年;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 (年龄、性别、病程) 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集所有被试人员的清晨空腹血, 取血3 m L, 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检测。

1.3 检测指标

主要指标有C-反应蛋白 (CRP) 、尿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 (Hb H1C) 、血清胱抑素C (Cys C) 、B2MG。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 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差±标准差 (±s) 表示, t检验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率 (%) 表示, χ2检验进行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清生化指标的比较

由表1 可知,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患者血清检测的C-反应蛋白 (CRP) 、 尿白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 (Hb H1C) 、 血清胱抑素C (Cys C) 、B2MG等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者各生化指标阳性率比较

由表2 可知,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患者各血清生化指标 (C-反应蛋白 (CRP) 、尿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 (Hb H1C) 、 血清胱抑素C (Cys C) 、B2MG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较严重的并发症, 一般发生在10 以上的患者中, 主要表现为四肢麻木, 手脚冰冷等, 病情较轻的患者主要是肾功能损害, 若发现不及时极易转为尿毒症, 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 故早期的发现非常重要。 有研究报道[2], 糖尿病肾病患者在早期诊断中发现有白蛋白尿, 该指标为诊断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 可能原因为患者肾功能降低, 肾小球滤过功能出现障碍, 导致白蛋白尿的出现[3], C-反应蛋白是机体的一种应对疾病发生时发生改变的非糖基化的聚合类蛋白[4], 机体出现炎症时, 促使炎性因子刺激血管释放内皮因子, 从而促进肾小球细胞的增生, 肾小球通透性增强, 进而加速该蛋白的合成;糖化血红蛋白是检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 它不受体内血红蛋白的影响[5];血清胱抑素C是一种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 该蛋白质直接反应着人体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在糖尿病肾病的检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6,7]。

研究主要指标有C-反应蛋白 (CRP) 、尿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 (Hb H1C) 、血清胱抑素C (Cys C) 、B2MG, 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患者血清检测的各种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患者各血清生化指标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CRP81、尿蛋白、糖化血红蛋白 (Hb H1C) 、血清胱抑素C (Cys C) 、B2MG这些指标对预测肾病糖尿病有较大的价值, 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诊断的阳性率。

参考文献

[1]康燕明.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糖尿病新世界, 2015 (24) :92-93.

[2]魏燕, 梁月兰, 王霞.生化检测指标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 (22) :4-5.

[3]赵大龙.生化检验对糖尿病肾病早期的临床诊断[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 (15) :2262-2263.

[4]杨栋梁.浅论生化检测指标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 (3) :120-121.

[5]王娴默, 杨章元, 明亮, 等.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5 (17) :2464-2465, 2468.

[6]涂良水.三项生化指标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 2011 (18) :229-230.

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 篇8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1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3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实验组,并排除其他可能引起24h尿白蛋白排泄率异常的疾病患者,其中男19例,女14例,年龄31~69岁,平均年龄(58.7±11.4)岁,病程0.5~7年,平均病程(4.1±1.2)年。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并痊愈出院的35例肾病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27~67岁,平均年龄(56.9±13.1)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4.4±1.4)年。比较两组受检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标本采集使用抗凝剂为EDTA-K2的血常规管抽静脉血2~3ml,采集时间为检测当日早晨,空腹采集,标本混匀以后上机操做。

1.3 检测指标

检测指标包括Hb、RBC、HCT、MCV、MCHC、WBC和PLT;采用SYSMEX生产的XT-2000i全自动血球仪对上述7种指标进行测定,检测所用试剂盒均为血球仪原装试剂盒,所有检测严格按照仪器和试剂盒使用说明进行。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并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Hb、RBC、HCT、MCV、MCHC、WBC和PL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有很多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发病期很晚,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期就为10年以后,相关报道称其是导致糖尿病发生不可逆转的恶化原因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手足麻木冰凉、腰腿酸软[3]。诱发糖尿病肾病的病因有很多,但是其通常都是降低了体内胰岛素的含量,从而造成体内脂肪和糖蛋白代谢缓慢。一些糖尿病学者认为,糖尿病肾病属于全身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慢性高血糖[4]。此病会导致肾功能不全,引发氮质血症和尿毒症,病情严重时会威胁到生命,所以糖尿病肾病一定要及时诊断,早日治疗。

主要通过以下临床表现确认该病:(1)发病时可能伴有肾功能不全;(2)曾经有过糖尿病;(3)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肾病病发的主要临床表现;(4)尿蛋白间歇性或持续性呈阳性,这是此病的主要临床表现;(5)当确诊时,应进行肾活检证实。除此病外,还有其他原因会对导致尿蛋白呈阳性,进行肾活检可排除肾肿瘤、膀胱炎、肾炎等造成的尿蛋白呈阳性的可能。

早期诊断此病的重要依据就是尿蛋白排泄率的大小,正常在20~200μg/min;诊断结果中尿蛋白排泄率大于最大值时,就可诊断为糖尿病肾病,发病期间尿沉渣没有明显变化,尿路感染时白细胞数量会增多,如红细胞较多时,可能是其他原因导致发生血尿现象[5]。相关研究表明,发病期间如不及时控制,尿蛋白排泄率会>20μg/min,引起微量白蛋白尿,这种现象不能作为确诊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发病依据,如果控制及时,尿蛋白排泄率在合理期间内,此种表现可以成为确诊糖尿病肾病的发病依据[6]。除了以上病症外,糖尿病肾病还会引起肾功能不全,这主要是因为微血管异常,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一些透明物质会堆积在血管基底膜处,更多的物质渗透出来,造成肾功能下降[7]。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会导致患者体内血常规指标发生改变,这主要是因为血液细胞的丢失,患者会发生贫血现象。在本文中,3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常规指标Hb、RBC、HCT、MCV、MCHC、WBC和PLT水平相较于治愈的肾病患者均显著降低,提示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就有贫血的改变趋势。因此,在临床诊断中对上述血液指标进行检测分析,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常规指标变化对其临床诊断的作用与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1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3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实验组,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并康复的35例肾病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血球仪对两组受检者的血液标本进行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检测,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实验组Hb、RBC、HCT、MCV、MCHC、WBC和PL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常规各指标相较于健康受检者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对其进行检测有助于该病临床诊断。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血液指标,临床诊断

参考文献

[1]李沛霖,杨锐,周勇,等.糖尿病肾病患者糖化血清蛋白测定的意义〔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31(6):1093-1094.

[2]张素玲,玉芳,许士民,等.尿糖和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对糖尿病肾病早期的诊断价值〔J〕.浙江临床医学,2012,14(4):482-483.

[3]楼雪勇.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4):120-121.

[4]马兴杰.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形成机制〔J〕.重庆医学,2011,40(20):2064-2067.

[5]杨秀兰.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血清学检验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20):2754-2755.

[6]陆琼,贾中伟,张敏,等.随机尿白蛋白/肌酐与血清胱抑素C在诊断糖尿病肾病中的价值〔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1,46(3):273-275.

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 篇9

【关键词】早期糖尿病肾病;中西医结合;补肾活血法;肾功能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9-0089-03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以肾小球硬化症为主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该类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一旦患者进展入尿毒症期,治疗十分困难,预后极差,本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十分关键。单纯西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疗效有限,而临床实践证实,尤其在糖尿病肾病早期阶段,中西医结合更是弥补了西医治疗上的不足,较单纯中药或单纯西药治疗均有优势,其疗效高,作用全面[1-2]。笔者结合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确诊并进行治疗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为该类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确诊并进行治疗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25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61.3±6.9)岁,病程5~20年,平均病程(11.8±5.2)年;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24例,年龄42~73岁,平均年龄(62.3±7.5)岁,病程5~20年,平均病程(12.0±4.8)年。纳入标准:符合西医2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属阴虚血瘀证者,阴虚血瘀者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消渴病(糖尿病)分会1993年制定的消渴病辨证诊断参考标准,症见:神疲体倦,少气懒言,腰膝酸软,肢体困重,形寒肢冷。舌淡胖,有齿痕,舌质暗,有瘀斑,舌苔白腻,脉沉细[3];无慢性并发症;血压<160/100mmHg;体重指数(BMI) ≤35kg/m2;患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Ⅰ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或其他类型糖尿病;近三月内患者曾经出现过糖尿病危急重症患者;或者合并大血管病变者;有传染病、恶性肿瘤、中毒、感染及精神病及患有严重心、脑、肝等疾病者;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本研究遵守《赫尔辛基宣言》,并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在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均进行健康教育,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培训。对照组:控制血糖和血压,血糖血压达标:空腹血糖(FBG)≤7.0mmol/L;餐后2h血糖(PBG)≤10.0mmol/L;血压≤140/90mmHg。治疗措施主要是降糖、降压、调脂;降糖给予格列齐特缓释片(施维雅天津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4694)口服,餐前30min,30mg/次,1次/d;降压给予用缬沙坦胶囊(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217)口服, 80 mg/次,1次/d。降脂给予氟伐他汀钠缓释片(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90179)口服,40 mg/次,1次/d,每晚一次。连续服药3个月,1个月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患者每1个月复诊一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补肾活血中药汤剂联合治疗。药物组成:生大黄30g,覆盆子30g,生黄芪90g,荠菜花30g,草决明30g,莪术30g,半枝莲30g,土茯苓30g,车前子30g,川芎60g,赤芍30g,车前草30g,丹参30g,北五味子60g,杜仲30g,生地30g,三棱30g,根据个人病情辨证加减,煎1500ml, 250ml/次,早晚2次分服, 1剂/3d。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查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肌酐、尿素氮、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以上指标由我院检验科协助完成。

1.3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疗效评价标准,显效: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减少大于2+或24h尿蛋白较治疗前下降>40%;有效: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减少大于+或24h尿蛋白较前下降<40%;无效:24h尿蛋白较治疗前无变化或者增高[4]。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的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参见表1。

2.2两组肾功能指标比较观察组治疗前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肌酐、尿素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肌酐、尿素氮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两组血糖和血脂比较观察组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讨论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引起的血管并发症,主要的病理机制是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弥漫性或结节性肾小球硬化,如未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导致患者致死致残[5]。高滤过、高灌注状态和肾小球滤过屏障改变是该类疾病在功能上改变的主要表现,微量白蛋白尿含量变化在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其对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的广泛性具有很好的反映,糖尿病肾病出现微量白蛋白尿主要是因为肾小球内跨毛细血管压力过高、肾小球上皮足突细胞代谢障碍和肾小球滤过膜滤过屏障机制障碍。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未明,血液高凝状态、肾内血液动力学改变、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山梨醇旁路代谢增强等因素的存在都会增加该类疾病的治疗难度[6]。西药能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可以弥补中药不能快速降糖、降压之不足,中医辨证施治治疗糖尿病肾病尤其是在早期糖尿病肾病阶段优势显著。本研究选取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中西相结合的治疗手段,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力求使研究成果更加科学化、可操作化、更加实用化,切实为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防治提供科学理论依据[7]。

消渴日久,肾元亏虚,正虚邪实是形成糖尿病肾病的主要病因病机,属于消渴病肾病,该类疾病累及心、肝、脾脏,导致阴损及阳,伤阴耗气。本病存在本虚标实的特点,阴、阳、气、血、肝、心、脾、肾都出现空虚,同时存在痰浊、水湿、瘀血等标实症候。

本研究采用补肾活血中药汤剂对患者进行联合治疗,方中生黄芪、丹参、川芎、生地能益气养阴,其中黄芪能提高免疫力,能促进白蛋白在肝脏的合成和分泌,生地能降血糖,耿峰等[8]研究认为黄芪联合西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有较好的疗效,能有效降低尿蛋白、尿素氮、血肌酐、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有独特优势。川芎能改善微循环,调节血液的高凝状态,抑制血栓的形成;生大黄祛瘀止血;覆盆子益肾固精缩尿,养肝明目;荠菜花凉血止血,清热利湿;草决明降血压降血脂;莪术能积散结、破血祛瘀;半枝莲活血祛瘀;土茯苓能除湿;车前子利水通淋;赤芍清热凉血,活血祛瘀;车前草清热利尿;北五味子对血压具有调节作用;杜仲能降低调血脂,恢复血管弹性;三棱破血行气,消积止痛。诸药合用,能滋补肝肾,益气养阴,降糖、调脂、改善微循环[9]。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1.11%高于对照组62.22%(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肌酐、尿素氮、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西医结合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好。卓肖念[10]研究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不但能够有效改善肾功能,还具有调节脂代谢的作用,并且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西医的疗效,中西医结合能较好的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对患者的血糖和血脂也具有较好的调节作用,值得临床合理选用。

参考文献

[1]李军.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影响的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6):1302-1304.

[2]Ye H,Bai X,Gao H,et al.Urinary podocalyxin positive-element occurs in the early stage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and is correlated with a clinical diagnosis of diabetic nephropathy[J].Journal Of Diabetes And Its Complications,2014,28(1):96-100.

[3]张金红.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2):88-90.

[4]熊莉华,刘振杰,范冠杰.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97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7,39(8):90-91.

[5]Shoukry A,Bdeer Sel-A,El-Sokkary RH.Urinary 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 and vitamin D-binding protein as biomarkers for early detection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chemistry,2015,408(1-2):25-35.

[6]桂英,李登宇,马莉.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7(4):332-333.

[7]Liu S,Chen XQ,Tang LQ,et al.Regulatory effect of compound Coptidis Rhizoma capsule on unbalanced expression of renal tissue TGF-β1/BMP-7 and Smad signaling pathway in rats with early diabetic nephropathy[J].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2015,40(5):938-945.

[8]耿峰,滕涛.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30例临床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0,10(2):22-23.

[9]吕娟,白甫.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5,43(11):53-54.

[10]卓肖念.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150例[J].辽宁中医杂志,2013,40(5):964-966.

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 篇10

关键词:尿微量白蛋白,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临床价值

糖尿病是危及人类健康和生命公共卫生问题和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如果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没有得到很好控制, 可并发肾病, 其中约1/3的1型糖尿病患者最终发展成慢性肾衰, 成为致死原因。一旦糖尿病肾病发生肾功能会迅速恶化[1]。尿白蛋白检查是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首选指标, 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尿中只有微量白蛋白, 1型糖尿病患者在起病1~5年后, 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后, 应行尿微量白蛋白筛查, 结果正常者仍需每年检查。该文比较分析2011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和具有可比性的80名健康体检者的尿微量白蛋白, 以探讨尿微量白蛋白 (m A1b) 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 (研究组) 和具有可比性的80名健康体检者 (对照组) 为研究对象。研究组患者中, 男患50例, 女患30例;年龄介于23~75岁之间, 平均 (中位) 年龄58岁 ;患者均符合1999年WOH糖尿病诊断 标准, 除外高血压和原发性肾病等患者。对照组为来我中心建立健康档案的健康体检者, 其中男性48例, 女性32例;年龄介于24~70岁之间 , 中位年龄58岁 ;除外糖尿病、高血压、肾脏疾病、泌尿感染、妊娠和其他严重疾病等影响研究结果者。 两组尿常规检查均正常, 尿蛋白 (-) , 肾功能检查结均在正常范围内。

1.2 标本采集和检验方法

早晨收集第一次清洁中段尿5 m L, 在离心机内以3 000 r/min的速度离心沉淀10 min, 取其上清液用于尿微量白蛋白检验。

检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室温下2 h内检测完, 试剂及校准品由同一公司提供, 且批号相同。检验结果符合质量控制要求, 所得检测结果真实可靠。

1.3 统计方法

数据统计分析应用SPPS11.0软件。其中, 数值变量资料用 (x±s) 描述, 统计推断用t检验;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推断, 检验水准设定为0.05。

2 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尿微量白蛋白的定量和定性检测结果, 见表1。

假设检验表明, 研究组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者,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t=37.54, P<0.01) ;研究组阳性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χ2=91.14, P<0.01) 。

3 讨论

白蛋白是血液中的正常蛋白质, 在机体功能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仅出现极少量白蛋白。当糖尿病合并肾病时, 肾脏血管病变会改变肾脏滤过蛋白质尤其白蛋白功能, 尿液中会渗漏有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是指晨尿中白蛋白浓度在30~300 mg/L之间的病理状态, 为反映肾脏异常渗漏的蛋白质, 用于早期诊断肾功能障碍比总蛋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2]。所以该文采用一次晨尿法。

临床实践观察, 肾脏损害存在于相当数量的糖尿病患者中, 常规尿化验检测异常者仅有一部分。研究表明, 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是诊断早期肾脏损害的敏感指标之一, 如果实验室检测尿白蛋白亚临床增高, 尿常规检查蛋白为阴性, 称之为微量白蛋白尿。尿中检出微量白蛋白对早期诊断糖尿病肾损害所致肾小球损害有重要的临床价值[3], 是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肾病的一个最敏感最可靠的临床检验指标。通过检测所得尿微量白蛋白的数值, 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 可以较为准确地作出病情诊断, 同时判定处于纤维化病变所属阶段[4]。

尿微量白蛋白带负电荷, 其分子量为619万。通常情况下, 蛋白绝大部分不能透过滤膜;如患有糖尿病, 尿量的增加促使尿液白蛋白排泄量升高, 肾小球滤过率亦可相应提高, 这是增加尿微量白蛋白排出量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逐渐提高, 增加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机会, 肾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最严重的一种并发症。由于肾功能代偿能力较强, 早期肾损害临床症状不明显, 必须寻找早期诊断的检验学指标。

出现微量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 发展为肾脏病变的风险较高。当糖尿病肾病发展到临床阶段时, 尿蛋白定性检验持续阳性, 其病理损害发展到不可逆转状态[3]。而尿微量蛋白是早期肾脏损伤的重要衡量指标, 糖尿病患者肾小球损伤的早期, 增加了尿中白蛋白含量, 在正常范围之外, 用常规的检测方法根本不能发现这一病变, 而采用免疫比浊法可以准确地予以检测, 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 这无形中提高了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检出率, 避免漏诊和误诊, 指导临床医生及早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达到阻止疾病发展或使病变逆转的目的。因此, 早期检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蛋白, 对诊断早期肾损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该文研究发现80名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值明显高于健康检查者 (t=37.54, P<0.01) , 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 (χ2=91.14, P<0.01) , 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因此, 尿微量白蛋白是诊断早期糖尿病肾损伤的重要指标。检验实践业已表明,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操作简单, 方便、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 结果准确可靠, 有利于糖尿病肾损伤的早期诊断, 应将其作为糖尿病患者的常规检测项目。

参考文献

[1]周新, 涂植光.临床生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2]王玉琛, 陈仁涉, 潘四春, 等.尿微量白蛋白测定方法的比较[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1995, 18 (5) :2621.

[3]钱荣立.糖尿病临床指南[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0.

上一篇:医疗设备设计下一篇:企业内部审计功能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