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的防治概况(精选5篇)
糖尿病肾病的防治概况 篇1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该院2010年4月—2011年4月就诊的患者中选取标准组为常规的糖尿病肾病病人共计40例, 其中男性病人30例, 女性病人10例, 所有病人的24 h尿蛋白定量都大于150 mg;而对照组则为非糖尿病肾病病人共计50例, 其中男性病人35例, 女性病人15例。两组病人的血液透析次数都超过了5次, 并且内生肌酐的清除率都小于15 m L/min, 对两组患者的病情、年龄和性别等情况进行统计学处理,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研 究方法
透析液均采用碳酸氢盐, 透析设备均选用德国Frese-nius公司生产的F6透析器, 每周透析2~3次, 每次透析4 h, 透析的流速为500 m L/min, 有特殊情况的病人进行间断性血透滤过。对照组患者控制其血压, 标准组患者控制其血糖, 同时补充活性维生素和促红细胞生成素;观察指标。对两组病人进行透析的前后分别测量其血压、血尿素氮、血糖和肌酐, 血透期间检查病人的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血蛋白和甘油三酯。分别对病人进行胸部X摄片检查和心电图检查, 比较两组病人的存活情况、死亡原因以及并发症等临床特征。
2 研究的结果
2.1 两 组 病 人 的 存活 时间比较
2.2 两 组 病 人 的 死亡原 因 比较
观察两组病人的死亡原因时, 我们发现对照组病人共死亡6例, 其最主要的死因就是心脑血管病变;而标准组病人共死亡14例, 其最主要的死因为心衰和冠心病等心血管病变, 次要原因为感染和脑血管意外。
2.3 两组 病 人 的并发症发 生率
与对照组相比较, 糖尿病肾病病人血透过程中所出现的并发症主要有透析低血压、心血管并发症、感染以及视网膜病变等, 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具体如表2。
3 相关结果的讨论
3.1透析时机 的选择
在糖尿病肾病的病人中, 其存活时间超过2年的患者共有28例 , 病人的肌酐约为600 umol/L, 病人开始透析的时间应为内生肌酐清除率小于15 m L/min时, 如果病人在开始透析时的全身情况就较差, 并且很难纠正, 那么通常都会在1年内死亡。因此, 在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 导入透析的时机建议为肌酐大于530 umol/L, 内生肌干清除率在10~15 m L/min的范围内。
3.2 糖 尿病 肾 病病 人 血 透 效 果 的 防 治 措施
防治心血管病变和感染。对于标准组来说, 其最要的并发症为透析时低血压、心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以及感染等, 并且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患者的左心室是呈向心性肥厚的, 那么其心理衰竭发生的概率就较高, 因此, 如果能有效的控制其血压, 那么就可以降低病人发生心脏扩大和心衰的概率。
严格的控制血糖。作为影响糖尿病肾病病人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透析过程中的血糖波动以及较高的血糖也必须得到有效的控制, 在对病人进 行血透后 , 应督促病人及 时的注射胰 岛素或是口服降糖药, 有条件的病人还应每天定期的监测自己的血糖, 病人的血糖应维持在餐前4.4~8.0 mmol/L, 餐后2 h 8.3~11.2 mmol/L, 应控制病人的糖化血红蛋白的指标是<0.075。
肾病是糖尿病病人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 准确的掌握影响其血透效果的各类因素, 并且制定出有效的防治对策, 从而最大限度的保证糖尿病肾病病人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白云霞.糖尿病肾病血透患者并发症的防治[J].中国卫生产业, 2013, 10 (10) :150-151.
[2]何晓兰.糖尿病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临床分析[J].河北医药, 2010, 32 (19) :2690-2691.
[3]李俊燕, 谭英姿, 冯国鄞, 等.糖尿病肾病遗传学研究进展[J].遗传, 2012, 34 (12) :1537-1544.
糖尿病肾病的防治概况 篇2
早期有效治疗方案
早期有效的糖尿病治疗和高血压治疗,能使糖尿病肾病的患病率有所降低。临床研究表明:①糖尿病肾病进展的结果是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发展成为显性蛋白尿之前,平均病程为17年);②在没有接受抗高血压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终末期肾功能衰竭通常在出现蛋白尿大约7年后发生。
糖尿病肾病的早期治疗:
血糖控制在早期和过渡期,通过饮食、体育锻炼、口服和(或)胰岛素治疗达到对血糖的良好控制。但一般不使用磺脲类和双胍类药物。
限制蛋白摄入在肾功能不全进展期,限制蛋白摄入,有利于延缓肾损害,保护肾功能。早期肾病者,每天蛋白质的摄入量以0.8~1.0克/千克(体重)为宜,尽量选择动物蛋白,应占蛋白总摄入量50%以上。
控制血压高血压是糖尿病肾病进展的最危险因素。在1型糖尿病中,高血压典型地继发于肾脏病变,伴有微量白蛋白尿者的血压明显高于其他患者,且随着临床蛋白尿的增多而增高。糖尿病病程长达30年者,约有50%的患者伴有高血压,而且大部分患者将会伴有糖尿病肾病。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应用
目前,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非常普遍地应用于高血压治疗。这是因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使肾小球囊内压正常化,在糖尿病肾病早期,可减少蛋白尿,从而限制肾脏损伤的进展,保护肾脏功能。在开始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以前,以及治疗1~2周后,应监测血清肌酐、血钾,如果出现过度升高,应终止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目前大多数学者主张,无论是否存在。肾病,糖尿病患者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肾脏都有益处。从患者出现微量白蛋白尿起,无论有无高血压,均应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但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时,要注意以下原则:尽量选用长效、双通道排泄的制剂;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服药时间要久;要密切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不良反应;双侧肾动脉狭窄、妊娠及血清肌酐>65u mol/dl患者,不宜使用此类药物。
总之,1型糖尿病患者在早期肾病时就应做到:
①监测:血压、尿微量白蛋白、血清尿素氮和肌酐及电解质、血糖、血脂测定;
中药复方防治糖尿病肾病研究述略 篇3
1 DN的发病机制
1.1 中医观点
祖国医学认为,肾虚挟瘀乃DN的主要病理基础。DN的病机特点为:病变初期,阴虚为本,涉及肝肾,以肝肾气阴两虚、络脉瘀阻为主;病变中期,阴损耗气损阳,伤及脾肾,以脾肾阴阳两虚、络脉瘀阻为主;晚期气血阴阳俱虚,脏腑功能受损,浊毒内停,水湿潴留,诸证蜂起。时氏指出DN的基础是阴虚,病机的演变为阴虚-气血两虚-阴阳两虚。周仲英等则提出“三热论”,因甘肥厚味壅遏脾胃,积湿生热,湿热蕴结,化燥伤阴;五志过极,气郁化火伤津;劳欲过度,损耗阴精,或素体阴虚,则燥热内生,伤阴耗气,久则“湿热”、“燥热”煎熬津血,血液粘滞,运行不畅而致络热血瘀。“瘀热”淤滞,津液难以输布,同时,阴虚津不化气,进而气血两虚。属本虚标实,“三热”为标,气阴两虚为本。
1.2 西医观点
目前一般认为,DN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肾血流动力学异常(肾小球高滤过),多元醇途径的激活,蛋白质非酶促糖基化作用,脂质代谢异常,氧化应激,蛋白激酶C活化,细胞外基质成分合成与分布的不平衡,细胞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白介素-1(IL-1)、IL-6、肿瘤坏死因子(TN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等的异常分泌,血液流变学变化,遗传易感性等多因素、多途径相互影响,最终导致DN的发生[1,2]。
2 临床观察
宋述菊[3]用糖肾康复汤(黄芪、薏苡仁、桑椹子各30g,苍术、佩兰、益母草各15g,陈皮、半夏、厚朴、泽兰各10g,水蛭6g)随症加减并配合西药治疗本病60例,结果临床痊愈4例,显效11例,有效37例,无效8例。高彦彬等[4]应用糖肾宁(含生黄芪、太子参、生地、芡实、金缨子、山茱萸、川芎、丹参、水蛭、泽泻、大黄等)配合饮食控制及糖适平治疗DN患者60例共8周,结果显效25例,有效2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0%,可明显降低DN患者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尿微量白蛋白及24小时蛋白。桑雁等[5]运用糖肾康胶囊(含黄芪、当归、丹参、桃仁、赤芍、川芎、益母草)加常规西药治疗DN患者,经治6周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尿白蛋白平均下降81.60mg/dl,血栓素B2(TXB2)下降,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增高,TXB2/6-keto-PGF1α比值下降,肾小球滤过分数下降,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李青等应用糖安康胶囊(含明沙参、黄芪、山茱萸、枸杞子、海马、蝼蛄、金缨子、猪苓、芡实、丹参、红花等)治疗DN患者,该方能降低患者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还原黏度,降低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变形系数,降低动脉硬化指数[6]。程益春等[7]用健脾补肾、活血化瘀的糖肾康治疗本病,药用生黄芪、生地黄、丹皮、泽泻、山茱萸、枸杞子、山药、桃仁、丹参、肉桂、猪苓。马茂芝用益气滋肾化瘀汤,方为生黄芪、太子参、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黄精、五味子、丹参、川芎、益母草、白茅根、泽兰。张基栋药用栝蒌瞿麦丸(栝蒌根、瞿麦、山药、附子、茯苓)配合降糖药治疗本病。周锦用太子参、黄芪、玄参、麦冬、枸杞子、知母、川石斛、丹参、泽兰、陈皮组成的降糖益肾汤治疗。楼季华等采用活血润燥汤,方用当归、防风、羌活、桃仁、麻仁、生大黄粉、牛蒡子。王福仁治疗本病应用加减白茯苓丸,由白茯苓、天花粉、生黄芪、党参、熟地、山药、川黄连、川萆薢、玄参、石斛、鸡内金、赤芍、苍术、枸杞子、何首乌、三七组成。张琪等运用益肾化瘀、利水消肿的消渴益肾汤(熟附子、淫羊藿、山药、白术、黄芪、丹参、川穹、赤芍、益母草、生地、熟地、山茱萸、枸杞子、芡实、大腹皮、猪苓)。罗苏生等运用滋补肾虚、益气养阴兼以活血的生地、杞子、山茱萸、太子参、元参、葛根、花粉、赤芍、丹参治疗。姜平等使用意气养阴、补肾活血的中药,其本方为黄芪、太子参、麦冬、五味子、茯苓、猪苓、山药、生地、枸杞子、山萸肉、泽泻、丹参、益母草。刘宏伟等运用意气养阴活血清利法,基本方为太子参、生黄芪、生地、丹皮、山药、茯苓、泽泻、天花粉、黄连、丹参、泽兰、益母草、白茅根、黄精。陈丁生用糖肾康,药用太子参、黄芪、生地、葛根、山萸肉、水蛭等。方琦用温肾活血汤,由仙茅、淫羊藿、补骨脂、生地、熟地、山萸肉、黄芪、茯苓、猪苓、益母草、当归、丹参、葛根组成。周跃华等用糖益肾汤,由生黄芪、桃仁、大黄、生地、女贞子、山药、淫羊藿、桑螵蛸、丹参、泽泻组成。程汉桥以意气养阴活血法,药用黄芪、生地、黄精、白茅根、太子参、丹参、益母草、赤芍等为基本方,随证加减。郭赛珊方选生黄芪、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丹参、泽泻、柴胡、白芍、白术、生苡仁、全蝎、水蛭。王洪忠等药用黄芪、赤芍、当归、丹参、茯苓、泽泻等。张永华等应用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川芎各10g,熟地黄、当归各15g)治疗。王亿平用补阳还五汤加味(黄芪30g,当归尾、赤芍各10g,地龙、川芎、桃仁、红花各8g,熟地黄、玄参各10g)。张明等以宁肾汤(黄芪、山药、白茅根、麦冬、党参、生地、丹参、益母草、茯苓、葛根、三七、冬虫夏草)随证加减治疗。韩轲等应用保肾降糖汤,方用黄芪、太子参、苍术、山药、生地、茯苓、泽泻、山萸肉、枸杞子、花粉、黄精、丹参。白金柱等药用芪蝉地黄汤(黄芪、蝉蜕、熟地、山萸肉、茯苓、益母草、白茅根)。李光荣等以牛蒡子淫羊藿汤治疗方用牛蒡子、淫羊藿、黄芪、熟地、山萸肉、茯苓、蝉蜕、白茅根等。虞芳华等以鹿茸丸治疗DN,方用鹿茸片、麦冬、玄参、鸡内金、茺蔚子、巴戟天、肉苁蓉、破故纸、生地、菟丝子、黑大豆、牛膝、黄芪、人参、茯苓、地骨皮。马茂芝用意气滋肾化瘀汤随证加减治疗,药用生黄芪、太子参、黄精、丹参、益母草、白茅根、熟地黄、山茱萸、泽泻、茯苓、五味子、山药、川芎、泽兰。上述方剂用于治疗DN皆取得了一定疗效。
3 实验研究
李建生等[8]以中药糖肾安(何首乌、石斛、桑椹、菟丝子、肉苁蓉、金樱子、丹参、川芎)治疗DN大鼠,可降低大鼠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心钠素、TXB2、TXB2/6-ketoPGF1α、尿白蛋白清除率(UAER)、β2-MG、肾重及肾重/体重比值。提示本方能够改善肾血流动力学,防止肾脏肥大,减少尿微量白蛋白排出,降低β2-MG水平,是防治实验性DN有效的药物。高彦彬[9]观察止消通脉宁(黄芪、生地、莪术、鬼箭羽、大黄等)对STZ诱导DM模型大鼠肾脏肥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可明显减轻肾小球基底膜(GBM)增厚,抑制系膜基质增加。徐丽梅等[10]发现该方能明显降低DM大鼠肾脏皮质糖基化中间产物5-羟甲基糖醛(5-HMF)含量及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含量。另有人发现该方能下调DM大鼠肾脏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高表达[11]。石巧荣[12]组方天荔汤(含天花粉、荔枝核、黄芪、知母、女贞子、牛膝、赤芍、白芥子等),发现该方能显著降低DM大鼠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及UAER,降低血浆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与卡托普利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济肾汤能减少DM大鼠肾脏皮质5-HMF释放量和肾小球系膜区硝基四氮唑蓝(NBT)染色强度,降低大鼠血清TC、TG,升高HDL-C,提高大鼠肾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肾脏和尿液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水平[13]。
梁晓春等以筋脉通(生黄芪、生地、丹参、葛根、水蛭、菟丝子、女贞子、桂枝等)治疗DM大鼠,结果显示,红细胞山梨醇(SNS)浓度,红细胞醛糖还原酶(AR)活性下降[14]。
降糖通脉宁(黄芪、生地、水蛭等组成)能明显降低四氧嘧啶大鼠DM模型肾组织中氧自由基的作用,降低血糖,恢复体重,降低血清抗坏血酸自由基和LPO含量,提高血清SOD的活性。另有发现,加味桃核承气汤能减轻或延缓DM大鼠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地膜的增厚,机理可能是通过活血化瘀改善高凝状态降低血脂水平所致。
郑士荣等发现地灵丹(生地、仙灵脾、丹参、制大黄、覆盆子)对STZ致DM大鼠肾功能有确切的保护作用,并能抑制肾脏肥大,减轻GBM增厚和系膜细胞增生[15]。刘敏等证实三黄糖肾安(大黄、桃仁、桂枝、玄参、熟地、黄芪、益母草等),能降低STZ致DM大鼠早期肾脏的重量及肾重/体重比值,减少UAER、β2-MG的排泄,降低尿NAG的活性,并能降低血糖、血脂、肌酐和BUN,抑制GBM增厚,提示该方对DM大鼠早期肾脏功能和结构均有良好的改善作用[16]。
张黎利等[17]证实消渴舒康(生地、知母、玉竹、鬼箭羽等)不但能明显降低四氧嘧啶DM鼠血糖,且降低由四氧嘧啶致DM家兔的血清TC、TG含量,降低全血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呈量效关系。张秋菊等证实,止消通脉饮(莪术、三七等),既能降糖、降脂,又可抑制血小板聚集率,使全血黏度下降,纠正血液高凝状态[18]。
孟毅等[19]研究,降糖安脉胶囊(西洋参、山药、葛根、花粉、黄芪、生地、白芍、丹参、黄连、川芎、玄参、麦冬等),不仅可显著降低STZ致DM大鼠血糖,改善血流变学,且能显著降低DM大鼠的红细胞山梨醇含量,提示该方可抑制AR活性,阻断多元醇代谢通路,减少山梨醇在体内的蓄积,对DN的防治有积极意义。
有报道糖康(绞股蓝、葛根、黄芪等)治疗四氧嘧啶诱导家兔及大鼠DM模型,结果显示,血糖TG、LPO均降低,SOD活性明显升高。另有研究六味地黄汤可降低STZ致DM大鼠肾组织中的LPO含量,提高SOD活性,降低肾脏肥大及高滤过。有观察发现左归降糖灵对小剂量STZ和高热量饲养诱导的DM大鼠可明显地降低血清MDA含量,提高全血及肾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提高红细胞及肾组织中SOD活性。
刘敏[16]研究了三黄糖肾安片对STZ致DM大鼠早期肾脏病变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该药能降低DM大鼠的肾重及肾重/体重比值,减少UAER、β2-MG的排泄,降低尿NAG的活性,并能降低血糖、血脂、肌酐和BUN,减少GBM厚度。苏克高等[20]以固肾胶囊(大黄、黄芪、生地等)灌胃治疗DN大鼠8周,发现其可抑制肾肥大,改善肾功能,减少尿蛋白。
研究发现,黄芪当归合剂具有血管紧张素抑制剂相似的防止和减轻肾功能恶化、肾小管间质损伤的作用,与局部血管紧张素系统无关,与其抑制肾组织单核巨噬细胞浸润,肾小球系膜细胞、间质成纤维细胞转型有关。可通过增强脂蛋白酶与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活性以及上调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mRNA表达,促进TC、TG降解和从循环中的清除起降血脂的作用[21,22]。
冯建春等[23]应用时氏糖肾胶囊(黄芪、黄连、生地、花粉、丹参、僵蚕、萆薢、焦山楂等)治疗STZ大鼠DN模型,结果表明,该方可改善肾脏血流动力学,降低蛋白尿,减轻DN大鼠非酶促糖基化,改善肾组织缺氧,降低血脂,抑制血小板活化,抗脂质过氧化损伤,改善血流变状况,促进肾组织血液循环。徐蓉娟等[24]证实治糖保肾冲剂(黄芪、丹参、山萸肉等组成)能降低尿微量蛋白,抑制血小板活化,改善早期DN肾小球高灌注及肾组织病理损害。
杨君等[25]观察了中药复方止消通脉宁对STZ糖尿病SD大鼠肾组织醛糖还原酶(AR)和山梨醇脱氢酶(SDH)活性及肾脏病变的影响,结果发现AR活性明显下降,SDH活性显著升高,24小时尿白蛋白含量显著下降,肾重/体重比值降低。提示该方可改善多元醇代谢,从而为临床上使用该方防治DN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曹和欣[26]应用糖肾宁(太子参、生黄芪、大生地、鹿角片、泽兰、小川连等组成)治疗STZ糖尿病大鼠,结果显示24小时尿白蛋白、血流变学、内皮素、TXB2、6-ketoPGF1α和TXB2/6-keto-PGF 1α比值均显著下降,提示该方对早期DN大鼠的高滤过状态有较好的作用。
邓晓明等[27]应用中药复方糖脉宁(黄芪、黄精、生地、丹参、益母草等)治疗STZ糖尿病大鼠,结果表明,该方具有降血脂、血黏度及血浆ET水平,提高肾组织SOD活性,降低LPO水平的作用。唐红等[28]对治糖保肾冲剂对早期DN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UAER、血浆ET和一氧化氮(NO)水平明显降低,提示该方治疗早期DN的机理与调整ET和NO水平有关。
田雪飞等[29]应用滋肾意气活血复方(熟地、山茱萸、黄芪、枸杞、丹参、牛膝等)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及其防治作用机理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该方能有效地控制糖尿病模型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生,降低UAER与肌酐清除率,使早期糖尿病大鼠血NOS、ET增高的状态得到改善。表明该方能有效防治DN,改善肾血流动力学是其重要的作用机理之一。
4 存在问题与展望
随着糖尿病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的寿命延长,DN已成为影响预后的重要原因,尤其是I型糖尿病,DN是主要死亡原因。中医药治疗DN作用机制和途径表现为多向性、多层面、多靶点的药理特点,有着化学合成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也存在不少问题:(1)研究简单,重复较多,对中医辨证用药与各作用机制的关系尚不清楚,尚难揭示中医药的整体作用机制,突破疗效限制的“瓶颈”。(2)实验动物模型单一,不能体现中医证的差异,造模周期与DN病程发展缺乏相关性研究。(3)在DN研究方面相对滞后,多数实验不够成熟,仍停留在现象的观察和机理的推测阶段,缺乏定量分析及各治标间相互关系的研究。缺乏从分子水平揭示机理的研究。(4)目前的研究报道中,临床研究居多,基础研究甚少。
由于中医对本病的系统认识起步较晚,研究不够深入,疗效难以估计。因此进一步研究应注意:(1)加强基础性研究,包括DN的发病机理、动物模型、中医药理论对其认识。(2)实验研究中需加强DN中医证侯实质的研究。可运用血清药理学等方法,开展DN肾小球硬化过程中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从而揭示从整体、器官到细胞及分子水平的作用机制,从而为中医诊治DN提供依据[30]。(3)重视临床科研方案的设计,借助现代医学研究手段,严格按照随机、双盲法,重复和对照原则,尽量做到疗效评定标准统一、定量、客观化。(4)加强临床证型与有效方药的关系研究,并通过动物模型和临床研究加以证明。(5)把中药防治DN理论体系与现代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方法与手段,加强多学科、多途径、多指标的综合研究。(6)借鉴和吸收现代医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发挥中药疗效的综合作用机制,可从非酶促糖基化学说、氧化应激学说、多元醇通路学说等入手,探讨中药干预DN作用机制及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7)分析有效方药的作用机理、构效关系、量效关系、配伍效应、药代动力学。我们可以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结合中药的现代研究,进行组方配伍,使之能从各个环节干预DN。这必将给中药防治DN理论注入现代科学内容,提高临床疗效,亦无疑对推动中医防治DN的学术进步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糖尿病肾病的防治概况 篇4
1 IgA肾病宏观的中医辩证分型
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IgA肾病诊断、辨证分型和疗效评定试行方案[6]。本虚证为脾肾气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邪实证为风热、湿热、瘀血、湿浊。陈香美等[7]对IgA肾病中医证候的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发现, 气阴两虚证最多 (41.4%) , 脾肾阳虚证最少 (8.1%) , 兼证中湿热 (31.6%) 和血瘀 (28.9%) 最常见, 认为本虚证的气虚、阴虚及标实证中的湿热、血瘀是IgA肾病的主要临床证候。潘莉等[8]采用了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对IgA肾病患者进行了中医证候调查, 结合中医症状出现频次分析得出IgA肾病为本虚标实的病证, 本虚以气虚为主, 标实以血瘀为主。聂丽芳等[9]对467例IgA肾病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进行了观察, 结果气阴两虚证所占比例最多 (66.81%) , 其次是肝肾阴虚证 (17.99%) , 而脾肾阳虚证最少 (5.9%) 。丁樱[10]认为IgA肾病分为急性发作期和慢性迁延期, 其治疗IgA肾病经验:将IgA肾病分为急性发作期与慢性迁延期, 急性发作期多为风热壅盛、迫血下行证、下焦湿热型;慢性迁延期分为脾肺气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脾肾阳虚4型。马拯华[11]认为IgA肾病中医证型的转归多呈现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的过程。
近年来, 中医学者采用中医的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和脏腑辨证等来分析患者的状况。虽然辨证分型上, 本虚标实基本形成共识, 本虚证以气虚、阴虚证为主, 标实证以湿热和血瘀为主, 即“虚、热、湿、瘀”, 但对于证型的观察首先是基于研究者的辨证水平, 或是症状的积分, 虽然都尽力让结果客观化, 但其主观成分仍不少, 故近年来学者们企图探讨更客观的依据, 以服务于临床。
2 IgA肾病肾脏病理微观中医辨证分型
近年来, 不少国内学者对IgA肾病中医证候及其客观化指标 (血尿、蛋白尿、肌酐、尿酸、肾病理等) 进行了研究, 为揭示疾病的本质提供了参考。众所周知IgA肾病诊断有赖于肾病理检查, 且其结果对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故很多学者开始从宏观的中医辨证向各中医证型与微观的肾病理相关性研究, 多从IgA肾病理肾组织Lee分级探讨各个级别出现的证型特点, 或用Katafuchi半定量积分讨论与某个证型之间的相关性等进行阐述。
2.1 采用Lee’s分级
钟逸斐等[12]对112例IgA肾病患者进行肾活检以及中医辨证分型, 结果表明, 随着肾脏病理改变的加重, 患者的中医证型由肺脾气虚型或气阴两虚型进而向肝肾阴虚型甚则脾肾阳虚型发展。孙静等[13]通过观察40例IgA肾病患者的证型与肾脏病理的关系, 结果:IgA肾病脾肾气虚型Lee氏分级多集中在Ⅱ~Ⅲ级, 肝肾阴虚型多集中在Ⅳ~Ⅴ级, 气阴两虚型在病理分级上较分散。王耀献等[14]通过对53例IgA肾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发现, 脾肾气虚型病理分级最低, 肾脏病理改变最轻, 而气阴两虚型最重。
2.2 采用Lee’s分级并用Katafuchi积分
王丽萍等[15]分析53例IgA肾病湿热证与53例非湿热证患者的临床及肾脏病理资料。湿热证组与肾脏病理分级无关;湿热证组肾小球细胞增殖积分显著高于非湿热证组。认为湿热证可能由于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产生增加, 而出现明显肾小球细胞增殖, 提示肾小球细胞增殖可作为IgA肾病湿热证微观证候之一。危氏等[16]通过分析94例IgA肾病患者, 发现血瘀证占61.70%, 非血瘀证占38.30%。血瘀证组中医宏观辨证以舌质紫暗最常见;Lee’s分级多见于Ⅲ~Ⅴ级者;肾小球球性硬化、肾小管间质总积分、间质炎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和血管积分均显著高于非血瘀证组。认为IgA肾病血瘀证肾组织病变程度有关, 中医宏观辨证与现代医学微观辨证相结合更有利于揭示IgA肾病血瘀证的实质。
2.3 观察各证型的主要病理变化
王永钧[17]认为:IgA肾病的中医临床证候有5个类型。 (1) 肾虚证在病理上的表现主要是功能健全的肾单位数目减少和肾小球滤过屏障损伤。 (2) 肾络瘀痹证的“肾络”就是指的微小血管, 肾络瘀痹就是指肾微小血管发生损伤、瘀滞和闭塞。 (3) 风湿证候在肾病理的表现是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活跃或 (及)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 足细胞肥大、脱落, 足突融合, 大或小细胞性新月体形成, 袢坏死及间质炎细胞浸润等活动性炎症的相关指标。 (4) 肝风证, 其实即是现代医学所称的IgA肾病高血压型, IgA肾病高血压型肾小球球性硬化发生率为 (40.4±23.6) %, 节段硬化达55%, 中重度间质纤维化46.3%, 明显高于IgA肾病的其他临床类型。 (5) 溺毒证:溺毒内留现象, 其肾病理的具体表现是:系膜基质重度增生, 肾小球基本结构破坏, 呈球性硬化, 相应的肾小管严重萎缩或消失, 间质单个核细胞浸润和纤维化, 病变较轻的小球代偿性肥大, 相应的肾小管也代偿性肥大。
3 小结
综上所述, 有以下两个方面思考:
3.1 目前国内学者对IgA肾病近年来研究逐渐在深入细化, 从宏观的
中医辨证进而到微观病理辨证分型, 但在分型诊治方面还缺乏系统性、统一性, 相对比较杂散。故笔者认为在宏观的中医辨证研究中, 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的临床观察研究不足, 在肾病理微观中医辨证中更是屈指可数, 故为中医辨证治疗该病提供更客观的依据仍是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以期为中医药治疗IgA肾病提供更好的循证医学依据。
3.2 从所查阅文献中看出大多学者临床观察及调查研究, 认为该病本
证是气虚、阴虚为主, 标证以血瘀证、湿热证为主, 但笔者从该病病理是在肾小球系膜区以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 考虑此种“沉积物”是否可与“中医的有形之邪” (瘀血、痰、湿) 联系起来, 从而推断, 该病的起因是否不是本虚标实, 而是标实, 而是“有形之邪”贯穿该病始终, 迁延之后才致本虚标实, 若是早期病理发现之后就从祛除病因 (“有形之邪”) , 应更有助于治疗及预后。另外“有形之邪” (瘀血、痰、湿) 若是贯穿始终, 是否与该病患者体质相关, 笔者认为这或许也提供一个参考方向。
摘要:IgA肾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最常见的原因。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西医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 中医在治疗IgA肾病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而中医治疗在于辨证, 因此准确可靠的辨证分型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糖尿病肾病的防治概况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对某院2014年一年内收治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了随机的抽取调查,在抽取的10名患者中,有7人伴有急性肾衰竭,且严重程度不尽相同,由于发病的原因比较复杂,在疾病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而急性肾衰竭就属于比较常见的情况,其不仅严重的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更给我国的治疗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2岁,病程五年至十年不等,临床症状检查其血浆白蛋白低于6g,均属于原发性综合征。
1.3 治疗方法
在所有患者都确诊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或伴有急性肾衰竭后,一般采取标准的治疗方法,也就是口服强的松,根据患者的体制及发病严重程度合理的控制用药量,大致的范围在每天20—40mg之间,口服6周后如果出现明显好转的迹象可以减轻用药量,但仍然要定期去医院检查,需要注意结合利尿剂,例如呋塞米、丁尿胺等[1]。
1.4 统计学分析方法
使用数据软件对这10例患者的各项检查与治疗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并用标准差法来尽可能减少统计的误差,计数资料擦用卡方检验,P值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
2 治疗结果及讨论
1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在采用连续肾脏替代疗法后都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且大多患者恢复很快,平均康复时间在20天左右,急性肾衰竭症状也得到显著好转。由此可见,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为尿蛋白数量的增多,这也是导致发病的原因之一,同时,患者体内血清的数量也明显低于正常值,甚至会发生水肿现象,如果是慢性的肾功能衰竭则会伴有贫血、尿血以及高血压等,因此,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做检查,便于肾病的及早发现与治疗,也会很大程度上提升治疗的成功率。另一方面,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发病原因还包括肾间质的水肿、感染以及药物因素,患者应当采取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同时注意术后的护理,消炎类药物应选择头孢类抗生素或中药制剂,防止由于呼吸道或肠道的感染而加重病情[3]。
3结语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实际的病例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合理的治疗对策,由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并发症有很多,发病原因也没有明确的研究成果,因此,应当根据实际的临床症状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确保患者能够取得最佳的治疗时机与治疗效果,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林庆友.原发性肾病综合症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治疗[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1,2(2):97-99.
[2]杨霁云,陈述枚,姚勇,等.小儿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分类、诊断及治疗[J].中华儿科杂志,2013,39(12):746.
【糖尿病肾病的防治概况】推荐阅读: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概况07-02
糖尿病肾病防治08-06
糖尿病肾病的运动康复05-18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研究06-08
治疗糖尿病肾病07-31
糖尿病肾病诊断09-26
糖尿病肾病食疗方05-23
社区老年糖尿病肾病06-14
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06-21
临床期糖尿病肾病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