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诊断

2024-09-26

糖尿病肾病诊断(共10篇)

糖尿病肾病诊断 篇1

长期血糖控制不好, 会导致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 也是导致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原因。据我国2001年住院患者回顾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并发肾病的患病率为34.7%, 即住院的糖尿病患者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有糖尿病肾病。老年糖尿病患者多伴有高血压病、动脉硬化, 且多起病隐匿、病程长, 故其肾脏病变不仅发病率高, 而且病情严重, 进展快。糖尿病肾病作为糖尿病严重并发症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其早期症状多不明显, 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特征是尿中白蛋白排泄轻度增加, 即微量白蛋白尿, 如果不加与干预, 而一旦发展到临床蛋白尿期, 肾小球滤过率呈进行性下降, 其病理损害便不可逆转。随着病情的进展, 血肌酐升高, 最终发展到肾功能衰竭, 需要透析和肾移植, 肾功能的减退也预示着容易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加。因此, 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说到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识别就应从糖尿病肾病得分期说起: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可分为五期:Ⅰ期为肾小球高滤过期, 肾体积增大, 肾小球滤过率升高, 肾小球入球小动脉扩张, 肾小球内压增加;这种初期病变与高血糖水平一致, 但是可逆的, 经过积极治疗可以恢复, 但不一定能完全恢复正常。Ⅱ期为无临床表现的肾损害期, 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 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 多数在正常范围, 或称间隙性增高 (如运动后) 。Ⅲ期为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期, 也称早期糖尿病肾病期:尿常规化验蛋白定性阴性, 尿微量白蛋白持续在2 0~2 0 0微克/分钟, 或24小时尿30~300毫克,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至正常, 血压略升高, 但未达高血压水平, 患者无肾病的症状和体征。病理检查可见到上述的病理改变。Ⅳ期为临床糖尿病肾病期或显性糖尿病肾病期。这一期的特点是大量白蛋白尿, UAE>200μg/min或持续尿蛋白每日>0.5g, 为非选择性蛋白尿。血压增高。病人的肾脏病变严重, 荒废的肾小球增加 (平均占36%) , 残余肾小球代偿性肥大。严重者每日尿蛋白量大于2.0克。临床糖尿病肾病期尿蛋白的特点, 不像其他肾脏疾病的尿蛋白, 不因GFR下降而减少。随着大量尿蛋白丢失可出现低蛋白血症和水肿, 但典型的糖尿病肾病“三联征”——大量尿蛋白 (>3.0g/24h) 、水肿和高血压, 只见于约30%的糖尿病肾病病人。糖尿病肾病性水肿多比较严重, 对利尿药反应差。Ⅴ期为终末期肾衰竭, 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糖尿病病人一旦出现持续性尿蛋白发展为临床糖尿病肾病, 由于肾小球基底膜广泛增厚, 肾小球毛细血管腔进行性狭窄和更多的肾小球荒废, 肾脏滤过功能进行性下降, 导致肾功能衰竭。

糖尿病肾病Ⅰ期、Ⅱ期在临床上诊断困难, 这样早期诊断是非常重要的诊断, 目前公认尿微量白蛋白是诊断早期肾病的重要指标。糖尿病患者6个月内连续尿检3次尿白蛋白排出量在2 0~2 0 0 u g/m i n, 且排除其他可能引起尿白蛋白排泄量增加的原因 (尿路感染、酮症状态、发热、心力衰竭、月经期等情况) , 即可诊断为早期糖尿病肾病。一般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时, 平均糖尿病病程已5年, 约80%微量白蛋白尿患者在随后10年进展为临床糖尿病肾病, 这时病情会进行性发展, 平均7年即可导致终末期肾衰。因此, 如何早期识别并预防和阻止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就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早在古时候, 我们的祖先就提出了“治未病”的理论, 简言之就是疾病的预防, 即现在说的“防大于治”。

糖尿病肾病是怎么得的

首先糖尿病肾病发生与高血糖密切相关, 因为血糖控制不佳可加速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 良好的血糖控制又可以明显延缓其发展。高血糖时, 肾血流动力学发生异常, 肾小球内高灌注, 高滤过状态, 跨毛细血管壁压力增高, 引起肾小球的病理改变, 比如说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 细胞外基质增多, 系膜扩张, 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等, 最终形成系膜的弥漫性、结节性病变, 发生肾小球硬化, 在压力增高的情况下, 蛋白滤过增加, 亦可沉积于系膜区和肾小球基底膜, 促进基质增生, 形成恶性循环, 并可造成结节性和弥漫性肾小球硬化。其次, 原有高血压或病程中至微量白蛋白尿出现时血压升高后可加速糖尿病肾病进展和肾功能的恶化, 加重尿白蛋白的排出, 再者, 糖尿病多合并有脂质代谢紊乱、动脉粥样硬化等诸多因素, 合并高血压者为数不少, 这些病人中几乎都可见到尿微量蛋白, 表明肾损害普遍。另外, 遗传因素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有关, 一些长期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中同样可出现糖尿病肾病, 而且糖尿病肾病的发生还表现出家庭聚集现象, 即一个家庭有多人患糖尿病肾病;在一些有高血压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中, 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无高血压家庭史的患者。此外, 在不同种族间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也存在着差异。这此均表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最后也有人认为长期高蛋白饮食加剧糖尿病肾病的恶化, 糖尿病病人由于严格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而以高蛋白食物供给为主, 致使蛋白分解产物及磷的负荷过度和积聚, 进而加剧了肾脏的病理损害。

如何防治糖尿病肾病

严格控制血糖, 纠正代谢紊乱:严格控制血糖和纠正代谢紊乱是预防及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关键。

降压治疗:高血压可加速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和恶化, 要改善这种状况, 重要的是降压治疗要达标。对于无肾损害的糖尿病患者, 血压要保持低于130/80mmHg;如果出现肾损害或24h尿蛋白>1.0g时, 血压应控制在125/75mmHg以下。目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已被证明有延缓肾病进展的作用。往往需要联合应用2种或2种以上的降压药物, 才能使血压达标, 而最常用的联合用药方案是ACEI或ARB加小剂量的利尿药和 (或) 长效的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CCB) 。

所有的糖尿病人病程超过5年以上者要定期查肾功能、尿蛋白定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并注意测量血压和做眼底检查。有条件时应做尿微量白蛋白测定, 以发现早期糖尿病肾病。如果确定为微量白蛋白增加并能排除其他引起其增加的因素如泌尿系感染、运动、原发性高血压者应高度警惕, 应积极降压使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 同时还应强调低盐、低蛋白饮食, 以优质蛋白为佳。

要避免发生泌尿系感染:反复发作的泌尿系感染可能会加速糖尿病肾病患者病情的进展。

低蛋白饮食治疗:在糖尿病背景下, 蛋白质及氨基酸成分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长期采取高蛋白膳食, 可能加重肾脏的高滤过状态, 同时增加体内有毒的氮代谢产物的产生和潴留, 从而导致肾功能的进一步损害。因此我们主张适量限制膳食中的蛋白质, 以减少肾脏损害。一般主张, 每日膳食中的蛋白质, 按照0.6~0.8克/公斤标准体重给予, 提高优质蛋白 (肉、蛋、奶) 的比例。处于糖尿病肾病第3、4期的患者, 掌握好每日蛋白质摄入的质和量, 出入平衡, 就可能有利于肾脏的恢复。当糖尿病肾病发展到终末期肾病时, 蛋白质限制应更加严格。临床采用部分麦淀粉 (将小麦粉中的蛋白质抽提分离去掉) 饮食作为主要热能来源, 代替大米和面粉。因为大米和面粉等主食中含有较多量的非优质植物蛋白 (每50克约含4克) , 而麦淀粉中植物蛋白含量甚微。必要时加必需氨基酸或α-酮酸治疗。

热量的摄入:在低蛋白膳食时, 热量供给必须充足, 以维持正常生理需要。每天摄入30~35千卡/千克体重的热能。可以选择一些含热量高而蛋白质含量低的主食类食物, 像土豆、藕粉、粉丝、芋头、白薯、山药、南瓜、菱角粉、荸荠粉等, 膳食总热量达到标准范围。保证供需平衡。必要时应注射胰岛素, 以保证糖类的利用。

充足的维生素和叶酸的摄入, 减少含磷的食物摄入:维生素的适当补充有利于机体维持正常的代谢和内分泌。所以应该适当补充维生素B、维生素C和维生素E。维生素E可用至每日0.3克, 维生素C每日0.3克, 它们的量稍大一些也无妨。肾脏损害时, 磷的排泄会减少, 导致血磷升高。通常高钙的东西往往也高磷, 像动物内脏、排骨、虾皮、壮骨粉之类, 肯定是高磷的, 不宜多吃。肾病患者对维生素D3的合成能力减退, 影响钙的吸收, 血中钙的浓度降低, 容易出现骨质疏松, 因此理想的治疗膳食应该提高钙含量, 尽量降低磷含量。而低蛋白饮食本身就降低了磷的摄入, 有利于治疗。

其他:脂肪的供应根据血脂情况而定;限制盐的摄入, 可以有效防止并发症的进展。但是如果同时伴有呕吐、腹泻时, 不应再过分限制钠盐, 甚至还需补充。戒烟并适当掌握运动量, 肾病4期以后不宜做大运动量的锻炼, 可进行散步等轻度运动。

总之,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严重并发症, 但是只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治疗糖尿病, 纠正糖尿病引起的各项代谢紊乱, 做到早预防与早期诊断, 糖尿病肾病并不是不可避免的, 糖尿病患者拥有一个健康的肾脏并不单纯是梦想。

相关链接 监测尿微量白蛋白的方法

糖尿病患者要警惕糖尿病肾病, 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如何做到早发现呢?就需要患者定期到医院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查, 一旦出现微量白蛋白尿, 就应该早期干预治疗, 如严格控制血糖水平、服用降压药和降尿蛋白的药物以及限制蛋白质的摄入。

一般建议, 1型糖尿病在确诊5年以后, 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时及以后, 每年都需定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妊娠糖尿病妇女也需要定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那么如何监测尿微量白蛋白呢?

病人在做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检查时, 需要先在家中留取24小时尿标本。具体留尿方法为:

1.早晨8:00主动排尿, 弃之不要。

2.8:00以后至次日8:00的尿全部保留在干净的容器里低温保存。如夏季需使用医院配制的防腐剂。

3.将尿搅匀后, 用量杯精确计算出全天总尿量。

4.取l00毫升尿液送检。

一般来说, 6个月内连续做3次尿液检查, 有2次尿白蛋白排泄率在20~200微克/分钟之间, 就可以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诊断 篇2

关键词:血清胱抑素c;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014-02

血清胱抑素C,也被称为γ-微量蛋白及γ-后球蛋白,这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在上世纪80年代初便已经被发现,但因为一直未找到适合的相应的检测技术而较难在临床上发挥作用,直到90年代免疫比浊法的出现,能快速而稳定地检测血清胱抑素c,血清胱抑素c才被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1]胱抑素c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的有核细胞和体液中,是反映肾小球滤过率的重要标志物,它具有分子量低、碱性、非糖化的特点,因而只能被肾小球过滤,也不受炎症、感染、肿瘤及肝功能等因素的影响,与性别、饮食、体表面积、肌肉量等外来因素也无关,较之传统的糖尿病肾病诊断的临床指标,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更为理想、可靠。[2]本次研究正是通过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我院的150例糖尿病患者的胱抑素c水平,与健康者的胱抑素c水平进行比对,并进行测定其他传统的临床指标,来进行对比研究,对胱抑素c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价值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的15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均是我院在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经过我院分泌内科诊断,确定其病情,全部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者共50例作为对照组。全部200例中,共有男性121例,平均年龄为(56.7±15.9)岁;共有女性79例,平均年龄为(61.9±16.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性资料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可以比较。

1.2 方法 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进行分离血清,运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胱抑素c水平,运用脲酶紫外速率法和酶法测定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并采取晨尿检测尿mAlb和尿蛋白定性。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和健康者的血清胱抑素c、血清尿素氮、肌酐水平,以及尿检测尿mAlb含量和尿蛋白定性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对数据库的录入及统计分析均通过 SPSS16.O 软件实现。其组间构成比较用卡方检验,组间疗效比较用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分析,两组均数比较用 t 检验,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 t 进行相关检验。

2 结果

2.1 通过对比糖尿病肾病患者和健康者的血清胱抑素c、血清尿素氮和肌酐的水平可以发现,血清胱抑素c的含量随尿mAlb的含量升高而逐渐升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且尿蛋白阳性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亦呈现上升的趋势(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血清胱抑素c升高表现较之血清尿素氮和肌酐升高表现更为明显(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

2.2 血清胱抑素c只能被肾小球过滤,也不受炎症、感染、肿瘤及肝功能等因素的影响,与性别、饮食、体表面积、肌肉量等外来因素也无关,较之传统的糖尿病肾病诊断的临床指标,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更为理想、可靠。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病因是糖尿病引起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此症若不尽早治疗,后期容易演变成无法阻止的持续性蛋白尿,并影响肾病的发展,因此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3]但早期症状不明显因而常常漏诊,目前临床中对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诊断的主要指标是血清尿素氮和肌酐,虽然如此,但血清尿素氮容易受到多方的影响,尤其肾脏的代偿功能和储备功能,在损伤较轻的情况下,升降水平并不明显,不能作为内源肾小球滤过率的标志。[4]而血清胱抑素c的不受外来因素影响的优越性很好地弥补了血清尿素氮和肌酐的缺陷,在臨床上操作方便,准确度高,为推断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具有重要的价值,临床上通常采用技术成熟的免疫比浊法,能够更便捷地检测出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对于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以及病情的观察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更广泛地推广应用。

本次研究通过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我院的150例糖尿病患者的胱抑素c水平,与健康者的胱抑素c水平进行比对,并测定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分别进行对比研究,发现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含量随尿mAlb的含量升高而逐渐升高(P<0.05),而尿蛋白阳性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亦呈现上升的趋势(P<0.05),且血清胱抑素c较之血清尿素氮和肌酐的升高趋势更为明显。胱抑素c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更为敏感、准确、可靠,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广泛应用于常规肾功能临床检查。

参考文献

[1] 沈雄文,孙关忠,胡云华.尿胱抑制C在药物性肾功能损害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0(12):1206-1208.

[2] 李海霞,张春丽,徐国宾.健康人群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与肌酐分布及其评价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比较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3,29(11):970-974.

[3] 潘盈,史旭华,张垣,等.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抗体特征及其对药物治疗的反应[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13,03(03):178-183.

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和干预 篇3

1 糖尿病肾病的简单介绍

1.1 糖尿病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糖尿病肾病现在的发病率非常高 , 那么它的发病原因与发病机理主要是人们的生活节奏和饮食不规律 ,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 , 而肾病相比较其他的疾病更加复杂 , 因此较棘手。其实糖尿病肾病发病的原因比较复杂 , 多样 ,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遗传因素 , 有遗传作用、性别差异、种族地区差异……比如男性较女性来说发病率较高 , 相同环境之下 ,非洲人的后裔比墨西哥人的后裔发病率高 , 这些都证明了遗传因素对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的影响之大。糖尿病的发病主要是因为血糖的含量很高 , 这也就简介说明了糖尿病患者体内的代谢非常紊乱不正常。而人体内代谢的异常会直接导致肾脏的损伤 , 这就是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代谢的紊乱会使肾脏的局部组织代谢紊乱 , 更大的危害就是促进了肾小球基部底模的增厚哈有细胞外基质的蓄积 , 而且还会导致肾脏的血管中的代谢出现问题 , 从而使机体的整体代谢紊乱 , 给人们的身体带来更大的危害 , 最终就会到导致肾衰竭 , 而糖尿病肾病患者出现大量的尿蛋白。

1.2 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

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治也有多种。糖尿病肾病患者发病的时候有很多的临床变现。其中肾小球滤过率的改变是一种表现。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脏会增大 , 肾血流量升高 , 唐化的血红蛋白会增多等 , 这些都会影响肾小球 , 使肾小球的滤过率升高 , 而且这种升高会持续很长的时间 , 因此早期的糖尿病肾病的肾小球滤过率会高出正常人。除此之外 , 患者可能排出20~200μg/min的尿白蛋白 , 这些排出微量白蛋白的患者也被称谓早期糖尿病肾病。如果对这种情况不加以干预诊治的话 ,1型的糖尿病患者很快就会发展成为显性糖尿病肾病患者。如果这种情况持续的时间过长的话 , 就会导致终末期肾病。另外 , 还可以测量一些其他的微量蛋白来检测是否发生糖尿病肾病 , 比如B2微球蛋白、酸可溶性蛋白……同时患者还可能会发生肾血流动性异常。

2 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

2.1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药物

现在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也在逐渐发展。其中主要的就是药物治疗。因为这种肾病是由于糖尿病引发的 , 因此 , 需要控制血糖的含量。对于2型的糖尿病患者 , 一般是一些口服的药物来控制糖尿病。磺脲类药物可以刺激胰岛素的分泌 , 对于一些年龄较小、体型不胖的患者在早期时有一定的作用。双胍类降糖药的可以有效地增加周围的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率 , 从而增加葡萄糖的无氧酵解 , 从而来减少血糖在人体内部的含量。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对于1型和2型的糖尿病患者都使用 , 也可以与以上的两种药物一起作用。1型的糖尿病患者主要是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糖尿病的 , 他需要每天都注射一定的胰岛素。其次是血压的升高会影响到肾脏 , 控制住高血压也会是肾小球的滤过率降低 , 因此 , 患者可以通过使用一些降血压的药物来控制糖尿病肾病。除此之外 , 还可以使用一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来调节一些之类物质的代谢。为了使肾血流动性能够正常 , 还可以使用一些凝血剂来抑制肾脏的血栓素合成。

2.2 早期糖尿病的非药物治疗

虽然对于早期的糖尿病肾病的患者来说 , 药物治疗是最显著、最明显的方法 , 但是 , 药物也会对患者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因此 , 一些非药物性的治疗现在更受到许多患者的喜爱。可以通过运动疗法来控制血糖 , 长期的运动不仅可以降低体重 , 还可以增加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 , 这样的话 , 体内分泌的胰岛素就会大大增加 , 增加对糖的利用 , 从而降低血糖在人体内的含量。大量的运动可以使人们的体重下降 , 减少糖尿病的病率。长期的运动 , 还可以有效地抑制下丘脑的饮食中枢 , 减少食物的摄入量 , 因此 , 可以有效地降低血糖。而且适当地运动还可以是高血压下降 , 这样的话就可以使肾小球的滤过率大大降低 , 而且不会对患者产生不良反应。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患者都是用运动疗法 , 对于一些严重的肾脏病变、心脏功能相对微弱有明显的酮症患者则不适用。饮食疗法也是现在非药物治疗的极佳方法。患者需要提高自身的控制能力 , 要按照医生的叮嘱来合理饮食 , 尽量少吃含蛋白质高的失误 , 从而减轻肾脏的滤过率。

3 结语

糖尿病肾病诊断 篇4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尿微量白蛋白;肌酐;糖尿病肾病;诊断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1-0035-01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患者临床中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发生机制多与肾小球硬化,肾脏代谢功能紊乱有关,如不及时治疗甚至会导致肾功能衰竭[1]。DN的临床症缺少特异性,在确诊时通常已为晚期,而且治疗难度较大,因此早期诊断对DN至关重要。本文中将以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肾脏内科及内分泌科住院部收治的6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Hcy、UmAlb/UCr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肾脏内科及内分泌科住院部收治的6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43-76岁,平均(59.26±11.63)岁;病程1-10年,平均(5.76±1.24)年;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相关检查确诊,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专家委员会于1999年制定的关于Ⅱ型糖尿病的相关诊断标准[2]。按照其24 h UAER将其分为NA组、MA组与DN组各20例,同时选取此期间内在我院行健康体检的20例健康人员作为健康组,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45-74岁,平均年龄(58.36±7.32)岁;病程1-12年,平均(5.09±1.54)年;且4组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检测方法

所有受试者均禁食8 h后于次日清晨采集空腹中段晨尿5 ml,同时采集空腹静脉血液样本4 ml,并经低温离心机行血清分离;Cr检测采用苦味酸法,Hcy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UmAlb检测采用乳胶免疫透射比浊法。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20.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研究发现,DN组的血清Hcy水平与UmAlb/UCr值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MA组的血清Hcy水平与UmAlb/UCr也明显高于NA组与健康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NA组与健康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研究发现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Hcy代谢异常,其能够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从而导致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的,因此高Hcy血症是DN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3]。UmAlb是是肾小球滤过功能损伤的标志,但是单纯的UmAlb水平受多种因素制约,而UmAlb/UCr的水平可以作为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肾损伤判断的重要指标[4]。

本组研究中,DN组的血清Hcy水平与UmAlb/UCr值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MA组的血清Hcy水平与UmAlb/UCr也明显高于NA组与健康组,而NA组与健康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说明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中采用Hcy联合UmAlb/UCr检测,对病情的确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林明相,赵玲敏.3项指标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09):2315-2317.

[2]王继荣,来春林.尿中微量白蛋白测定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J].山西医药杂志,2010,39(05):309.

[3]Hillenbrand R,Hillenbrand A,Liewld F,et al.Hyperhomocysteinemia and recurrent carotid stenosis[J].BMC Cardiovasc Disord,2008,8(1):1-2.

糖尿病肾病诊断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该院2012—2015年经治的8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0例,女44例;年龄范围在35~69岁,中位年龄为47岁;糖尿病史介于10~18年;从糖尿病类型看,1型糖尿病30例,2型糖尿病54例。选择20例非肾病患者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其中男10例,女10例,中位年龄45岁,无心脑血管和肾脏疾病。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平均年龄等一般资料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糖尿病肾病临床分期

该研究将糖尿病肾病分为3个时期,各期的病人数量和判定标准分别为:

隐匿期共计10例患者,判定标准:24 h尿蛋白排出量30<UAN<300 mg;症状期共计34例患者,判定标准:24 h尿蛋白排出量UAN>300 mg;肾功能衰竭期共计44例患者,判定标准:血中BUN>7.5 mmol/L,其中行多次肾透析的患者有23例。

1.3 检查方法

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探头频率在3.5~5.0 MHz之间。检查前嘱患者空腹,使机体处于仰卧位或侧卧位,肾脏血流分布的观察用CDFI,测量肾动脉峰值血流速度(Vmax)、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min)、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用PW。以上各指标均测量2次,取平均值作为各指标的检测值。

2 结果

2.1 隐匿期患者检查结果

隐匿期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肾内血流分布、Vmax和Vmin、PI和RI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症状期患者检查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症状期患者肾内血流分布减少,Vmax和Vmin均降低,PI和RI反而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肾功能衰竭期患者检查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肾功能衰竭期患者肾内血流分布稀疏,皮质部血流信号几乎未见到,肾门处肾动脉内径明显变细,Vmax和Vmin(最为显著)均明显降低,PI和RI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与正常人比较,糖尿病早期患者的肾脏体积逐渐增大,超声或静脉肾盂造影检查显示增大幅度在30%左右,肾小球和肾小管代偿性增大程度具有个体差异;肾小球滤过率增高(高20%~40%)为患者出现的主要功能性改变,同时多数患者的肾血浆流量和滤过分数也得到相应增加,如果没有控制血糖水平,会增加尿白蛋白排出量。患病2~5年后,患者可出现肾小球毛细管基底膜增厚、系膜区基底膜基质沉积以及毛细管襻折叠和融合等病理改变,从而阻塞毛细血管。如果纠正糖代谢,可防止和逆转上述早期病理改变,避免肾脏损伤,显著降低尿蛋白的排出量。

随着病情的进展,晚期患者肾小球基底膜不断增厚,肾小球出现透明性变并发生硬化,功能残存的肾小球出现代偿性肥大,不断破坏肾单位,久之出现肾功不全的临床表现。结节性肾小球硬化是此类患者的特征性病理变化,结节直径一般在20~200 m!m之间,内含透明物质,PAS染色阳性,形态较为规则,数个肾小球被累及,肾小球塌陷是因为其中可见到多个结节。较早出现且较为常见的病理变化是弥漫性肾小球硬化,病程在10年以上患者的发生率超过90%,但硬化程度相对较轻,范围较广。血管系膜以至整个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属于此类患者的非特异性病理改变,可并存有结节性肾小球硬化。囊内小滴和纤维蛋白样帽为渗出性肾小球硬化的两种表现,前者主要存在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外周或球囊内,外周形成新月体或球囊呈纺锤状,由球蛋白、粘多糖和白蛋白等物质组成;后者发生在肾小球血管襻的外周,呈半月状或团块状。

血尿生化是目前评价糖尿病肾病的主要实验室检查项目。由于肾小动脉硬化是糖尿病肾病的主要病理学基础,不同期肾损害的肾血流灌注也不相同。此类患者应在空腹状态下行超声检查,取仰卧位或侧卧位,常规应先观察双肾形态和内部回声并测量大小,之后叠加CDFI和PW,当有3~4个相同形态频谱显示时将图像冻结,测量其Vmax、Vmin、PI和RI。其中Vmax和Vmin主要反映肾血管充盈度和血流的供应程度以及肾脏的血流灌注量,PI和RI主要反映肾血管床阻力状态与血管弹性和肾间质的改变,其临床意义各不相同。

肾彩色血流显像差异是肾小动脉病变提高肾血流阻力的一个重要声像图改变,通过声像图可使肾血流状态得到较好的反映。由于隐匿型糖尿病肾病具有相对较轻的病理改变,肾血流阻力未发生异常改变,基本不影响三级弓状动脉血流,血流丰富与正常人几乎没有差别。随着病情发展,进入症状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病程和病理改变不同,可以出现血流欠丰富或血流较差的超声声像图。此时明显减少的弓状动脉血流可使叶间动脉受到累及,肾血管阻力发生了异常改变,与正常人比较反映肾小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指标可出现显著性差异。一旦糖尿病肾病患者进入肾功能衰竭期,出现弥漫性肾小动脉硬化,显著降低了肾血流量,与正常人有显著差异。

应用彩色多普勒肾血流显像和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这两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可以测定肾动脉血流状况,是一种非创伤性的早期发现和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手段。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可见显著增宽的肾动脉内径,血流量一般正常,PI和RI可降低。

作者随机选择该院2012—2015年治疗的84例不同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和同期治疗的20例非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分析所有患者的肾血流分布和肾动脉血流参数。结果显示,隐匿期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肾内血流分布几近相同,Vmax和Vmin、PI和RI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与临床上较轻肾小动脉损害、肾小球滤过率正常或增高的此类患者一致,说明该期患者肾血流阻力尚未出现病理性改变,处于代偿状态,仍可保证双肾正常的血流灌注。

当肾小动脉损害进一步加重,肾血流灌注逐渐降低时,糖尿病肾病患者可处于症状期和肾功能衰竭期。此时超声检查患者的Vmax、Vmin(下降幅度最大)均呈逐渐下降趋势,这说明血管阻力影响Vmin的程度高于Vmax,这提高了RI水平,降低了血流灌注量。该文研究显示,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症状期患者肾内血流分布减少,Vmax和Vmin均降低,PI和RI反而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肾功能衰竭期患者肾内血流分布稀疏,皮质部血流信号几乎未见到,肾门处肾动脉内径明显变细,Vmax和Vmin(最为显著)均明显降低,PI和RI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肾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和通过肾彩色血流显像获得的声像图是反映肾血流状态的评价指标,同时也反映肾小动脉病理改变的程度,可为临床诊断不同期糖尿病肾病提供客观的依据,也有助于临床医生判断肾功能改变程度和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并分析超声在不同期别糖尿病肾病临床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该院经治并确诊的8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0例患者处于糖尿病肾病隐匿期,30例患者处于症状期,44例患者处于肾功能衰竭期。另外选择同期住院的20例非肾病患者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常规检查,其中应用血流显像(CDFI)观察肾脏血流灌注,用频谱多普勒(PW)分析肾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不同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具有不同的血流灌注,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隐匿期患者CDFI和肾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症状期与肾功能衰期患者的CDFI和肾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肾损害程度的增加肾脏CDFI逐渐稀疏减少,肾动脉变细可以降低收缩期峰值流速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提高肾血管阻力指数。结论 多普勒超声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评价不同期糖尿病肾病肾血流状态的诊断仪,在诊断糖尿病肾病上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多普勒超声'超声诊断,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孙卓贵,刘立静.糖尿病肾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5,6(11):868-869.

[2]焦荣红,薛红元.糖尿病肾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和中医的辨证分型[J].河北医药,2009,31(1):83-84.

[3]曹晔,赵洋,朱胜,等.糖尿病肾病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8):1822-1823.

[4]付晓丹.超声诊断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4,23(5):573-577.

[5]王一,张彤迪.超声在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作用[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0,31(5):614-617.

[6]刘秋云,陈明.超声评价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价值[J].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2012,33(2):101-103.

[7]黄蓉,罗欢,张惠芳,等.超声检测肾血流在评估糖尿病肾病肾损害中的应用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7):1573-1574.

[8]刁纯青,许庆松,陈瑞德,等.糖尿病肾病微血管病变的超声与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09,7(9):18-20.

[9]曲素慧,白文坤,徐万菊,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7):892-893.

[10]陈素华.糖尿病肾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及中医辨证分型[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3):54-55.

[11]叶娜,车岩,陈爱荣,等.超声在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17):3380-3384.

糖尿病肾病诊断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2 年2 月至2014 年2 月在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住院的142 例患者资料, 按疾病不同分为DN组76 例和糖尿病合并Ig A肾病患者66 例作为Ig A组。DN组患者中, 男41 例, 女35 例;Ig A组患者中, 男36 例, 女30 例。所有纳入患者均符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的2 型糖尿病诊断标准, 肾病标准:所有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均>0.5 g[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留取患者晨起后第1 次清洁中段尿15 ml, 行尿红细胞计数和形态学检查, 送检标本需1 h内完成。尿标本倒入离心管中, 以每分钟1500 r的速度离心沉淀约10 min (离心半径为20 cm) , 去除上清液, 管内保留1~2 ml做尿沉渣;将保留尿沉渣移到载物片上加盖, 在高倍镜下计算红细胞数, 镜下血尿判断标准为高倍镜下≥6 个红细胞/μl。同时计算尿红细胞中变形红细胞百分率。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病程、年龄、24 h平均尿蛋白含量、血尿发生率, 尿红细胞平均计数、尿变形红细胞≥50%发生率、尿棘形红细胞或小型红细胞≥5%发生率。变形红细胞指红细胞大小不等, 呈2种或以上的多形性改变。尿棘形红细胞指红细胞表面有针尖状突起, 其间距不规则, 突起的长度和宽度不一。尿小型红细胞为直径<5μm的红细胞。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资料比较DN组患者年龄及病程均明显高于Ig A组, 24 h平均尿蛋白含量明显低于Ig A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见表1。

注:与DN组比较, *P<0.05

2.2 尿红细胞检测指标比较DN组患者血尿发生率、血尿中尿红细胞平均计数、血尿中变形红细胞≥50%患者发生率及血尿中棘形红细胞或小型红细胞≥5%患者发生率均明显低于Ig A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见表2。

注:与DN组比较, *P<0.05

3 讨论

DN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 与糖尿病引起的心血管疾病相比, 肾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致死性并发症[3]。成人糖尿病多数为2 型糖尿病, 由于2 型糖尿病存在氧化应激、高糖、补体激活、免疫紊乱等多种内环境紊乱, 进而导致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毛细血管襻内皮损伤、血流动力学紊乱, 而肾小球高滤过、高灌注、高囊内压均导致尿蛋白排泄增多, 肾小球硬化, 小管间质纤维化, 肾功能进行性恶化[4]。Ig A肾病是我国比较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为非糖尿病继发性肾损伤的疾病。然而, 并非每一例糖尿病患者均合并肾损伤, 部分糖尿病患者合并肾损伤并非糖尿病性肾损伤, 2 型糖尿病患者可独立合并多种非DN, 常见的如Ig A肾病、系膜增生性慢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等, 但以Ig A肾病最常见。

尿红细胞形态检查对泌尿系统常见疾病筛查具有重大意义, 有“体外肾活检”之称。异常尿红细胞形态包括3 型, Ⅰ型为面包圈形红细胞, 为胀大的红细胞;Ⅱ型为变形红细胞, 即皱缩或棘状红细胞等;Ⅲ型为小型红细胞, 即直径<5 μm的红细胞。由本研究结果可见, DN组患者年龄大于Ig A组, Ig A组24 h尿蛋白含量显著高于DN组。Ig A组患者并发血尿的发生率和平均尿红细胞数显著高于DN组。Ig A组尿变形红细胞≥50%患者发生率、尿棘形红细胞或小型红细胞≥5%患者发生率均显著高于DN组。因为糖尿病对基底膜通透性的影响较小, 而且2 型糖尿病患者患病时间越长, 其血液中红细胞的变形能力越差, 很难从肾小球基底膜过滤[5]。2 型糖尿病患者若并发肾病也容易累及肾小管, 影响肾小管渗透压梯度形成, 对尿红细胞形态的影响较小[6]。然而, Ig A肾病更容易致使红细胞在通过肾小球基底膜时产生变形, Ig A肾病的血尿大多呈Ⅱ型和Ⅲ型, 尤其以棘形红细胞或小型红细胞为主。因此, 对于DN和糖尿病合并Ig A肾病的鉴别诊断应该以棘形红细胞血尿或小型红细胞血尿判定标准为主。

综上所述, DN和糖尿病合并Ig A肾病患者尿红细胞分析及尿红细胞形态在DN和糖尿病合并Ig A肾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临床上, 如果2 型糖尿病患者病程短、合并蛋白尿, 同时合并棘形红细胞或小型红细胞血尿, 应警惕Ig A肾病的可能, 需做病理检查进一步诊断。

参考文献

[1]唐政, 胡章学, 蒋春明, 等.2型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肾病肾脏病变的临床病理分析[J].南京大学学报, 2001, 37 (2) :252-255.

[2]刘刚, 王梅, 刘玉春, 等.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非糖尿病性肾损害的临床病理分析[J].中华肾脏病杂志, 2001, 17 (4) :226-230.

[3]刘志红.糖尿病肾病:深入研究, 全面认识, 推进临床[J].中华肾脏病杂志, 2006, 22 (9) :519-520.

[4]徐少伟, 吉俊, 滕杰.等.2型糖尿病合并非糖尿病性肾损害的临床病理分析[J].复旦学报 (医学版) , 2004, 31 (6) :592-596.

[5]鲍浩, 黎磊石, 孙骅, 等.不同类型Ig A肾病的临床病理比较[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06, 15 (5) :409-415.

糖尿病肾病诊断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从2008年4月至2010年7月前来厦门市第一医院同民分院接受检查的4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实验组, 男26例, 女14例;年龄33~68岁, 平均49.3岁;病程3~12年, 平均4.6年。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均无泌尿系统感染, 尿酮症, 严重心力衰竭, 各类肾炎, 尿路梗阻, 恶性肿瘤等疾病。入选标准:尿常规蛋白定性均为阴性, 血清中的肌酐、尿素氮、尿酸测定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另选择40例健康人士作为对照组, 男27例, 女13例;年龄32~69岁, 平均49.7岁。两组人群在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清晨排空第1次尿液后, 按规范收集24h尿液 (建议不加防腐剂) 。以3000r/min的速度离心10min后, 吸取上清为测定样品。采用芬兰ORION公司QuikReadU-ALB试剂盒, 参照操作说明, 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U-ALB。

1.3 数据处理

相关数据均记录存档,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以P<0.05为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本次实验组40例患者U-ALB检测阳性38例, 检测阳性率达到95%, (正常参考值0~30mg/24h) 显示了较好的诊断效果。实验组和对照组U-ALB检测平均值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 实验组U-ALB要显著高于对照组 (t=13.574, P<0.01) 。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最严重并发症之一, 以微血管全身性病变为主要临床特征。糖尿病早期肾体积增大, 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以后逐渐出现水肿或高血压, 晚期出现尿毒症或严重肾功能衰竭, 从而导致患者死亡。该病发病原因复杂, 高血压和高血糖在病情进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高血糖可促进基质增生, 肾小球上皮细胞从基底膜上脱落, 导致跨毛细血管壁压力增高, 蛋白滤过增加, 并可造成弥漫性和结节性肾小球硬化和病变。高血压可导致体内脂质代谢紊乱, 动脉粥样硬化, 胰岛素不足, 肾小球囊和肾小球系膜细胞呈结节性肥厚, 肾小球系膜细胞基质增加[4]。由于该病早期症状隐匿, 因此高血压和高血糖患者要及时诊断, 以便及时发现病情。

注:组间比较P<0.01, 有非常显著统计学差异

正常的肾小球过滤膜电荷选择性屏障作用, 以及肾小球的重吸收作用, 绝大部分的尿微量白蛋白不能透过肾小球滤膜。一般可允许2.5万~4.5万分子量的蛋白质顺利通过。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轻微, 蛋白非酶糖化终末产物增多而相互交联沉积, 肾小球滤孔尚未发生明显变化, 大、中分子的蛋白检测结果一般为阴性。但肾小球基底膜表面发生病变, 负电荷丢失, 不再排斥带负电荷的小分子白蛋白, 使之容易透过肾小球滤过膜进入尿中, 此时尿中的微量白蛋白却超过正常范围, 成为明显可检测的指标[5,6]。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特别是ANG-II以及一氧化氮参与细胞因子的调节与表达, 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兴奋, 大量激活血管增生因子、白激酶C等, 通过强烈收缩血管引起前列腺素E合成减少, 生理拮抗血栓素A浓度升高, 血小板黏附和聚集, 肾血流动力学改变, 使肾内微循环功能下降, 肾小球处于高滤过状态, 滤过膜通透性增高, 使病情进展加快。

在血清尿素氮、肌酐等指标尚未发生明显变化前, 尿微量白蛋白尿症作为一个重要的早期信号, 可在病情早期即灵敏的反映病情, 从临床统计来看, 实验组40例患者在病情早期其他指标尚未出现明显异常前, 38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已经有明显的增高, 诊断率达到95%。和对照组相比, 实验组尿微量白蛋白变化极为明显, 从而成为可准确测量的早期独立预测指标。由于尿微量白蛋白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 临床上将之作为主要检测指标的文献逐渐增多, 显示了其良好的诊断价值前景[7,8,9]。我们认为,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具有简单可行的特点, 其可以在糖尿病肾病早期发现病情, 从而为患者的及时治疗赢得时间, 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刘丽华, 于敏奇.尿微量白蛋白的测定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意义[J].中国民康医学, 2010, 22 (13) :1694.

[2]孙延生, 庄严, 贺松.尿微量白蛋白、α1-微球蛋白、NAG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探讨[J].交通医学, 2008, 22 (1) :42-44.

[3]周芹, 陈立松.尿微量白蛋白及β2-微球蛋白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价值探讨[J].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0, 28 (4) :405-406.

[4]Lemley KV, Abdullah I, Myers BD, et al.Evolution of incipientnephropathy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Kidey lnt, 2000, 58 (3) :1228.

[5]叶跃红, 高科, 李兴禄.尿沉渣分析和尿微量自蛋白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应用[J].重庆医学, 2003, 32 (12) :1642.

[6]孙丽萍, 韩红玲, 高博.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指标的探讨[J].医学综述, 2006, 12 (16) :988-990.

[7]郭群, 张葵.尿中微量白蛋白测定在冠心病中的应用[J].临床检验杂志, 2003, 21 (5) :309.

[8]林善琰.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华内科杂志, 2001, 41 (11) :782.

糖尿病肾病诊断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09年7月~2011年7月2年时间内, 采用临床研究过程中常用的随机抽样方法, 选取来我院就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病例和同期同年龄段健康体检者病例各30例。A组患者中包括女性患者12例, 男性患者18例;其中年龄最小患者37岁, 年龄最大的患者68岁, 患者平均年龄49.8岁;糖尿病病程最短患者2年, 病程最长患者9年, 平均病程1.9年;B组患者中包括女性患者14例, 男性患者16例;其中年龄最小的患者36岁, 年龄最小患者69岁, 平均年龄51.4岁。研究对象所有自然资料, 统计学差异并不明显, 在研究过程中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将抽样中的两组共60例研究对象分别定义为A、B两组, 对两组研究对象包括UALB/UC (免疫透射比浊法) 、RBP (免疫透射比浊法) 、α1-MG (免疫散射比浊法) 、CRP (免疫透射比浊法) 、CysC (免疫透射比浊法) 在内的多项血尿检测指标采用我院目前现有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蛋白分析仪进行检测, 并对检测的具体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所得到的所有相关数据, 均采用SPSS 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当P<0.05时, 数据之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经仔细研究后发现, A组研究对象的α1-MG、UALB/UC、CysC、RBP、CRP的水平显著高于B组研究对象, 并且统计学差异非常明显 (P<0.05) 。

3 讨论

患者血清中的CysC浓度与UAER之间的相关性非常明显, 是一种能够对患者肾小球滤过功能进行反映的特异性指标。是一种显碱性的非糖基化的低分子量相对较低的蛋白质, 在通过肾小球时基本不会受到任何阻碍, 并能够被近曲小管上存在的一些上皮细胞进行充分重吸收和降解处理, 该指标的人体血中的实际浓度主要由肾小球滤过率而决定, 含量稳定, 不会受到患者的实际年龄、性别等因素所带来的影响[1]。以前临床研究认为, 导致该类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高血糖状态下患者肾脏的正常糖代谢功能发生严重紊乱的结果, 但近年来的一些研究结果已经证明, 对患者血糖和血压水平进行严格的控制, 仅可对部分患有DN患者的病情进行延缓, 大部分患者的病情仍会继续发展[2]。另有研究相关结果提示, 水平相对较高的CRP不仅是导致患者的肾衰竭症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原因, 还可以对患有ESRD患者的预后进行相对比较准确的预测。绝大部分游离状态的α1-MG在肾小管发生重吸收和降解反应, 其测定值不会受尿液pH值所产生的影响, 因而对患者尿液中α1-MG水平进行测定, 可以对肾功能损伤的实际程度进行判断[3]。尿RBP水平是一项敏感性非常强的对肾近曲小管的损伤程度进行早期诊断的指标。RBP是一种有肝脏负责分泌的分子量相对较低的蛋白, 在肾近曲小管出现损伤的情况下, 其在尿液中的含量会显著增加[4]。

总而言之, 患有糖尿病肾病的患者的多项血尿生化指标会显著性增加, 这对于临床对患有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准确及时诊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还可以对该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客观的评价。

摘要:目的 对多项生化指标在对患有糖尿病肾病的患者进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抽取患糖尿病肾病和同期同年龄段的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的病例各30例。对两组的多项生化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A组研究对象的UALB/UC、α1-MG、RBP、CysC、CRP的水平明显高于B组研究对象。结论 患有糖尿病肾病的患者的多项血尿生化指标会显著性增加, 这对于临床对患有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准确及时诊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多项生化检测,糖尿病肾病,诊断

参考文献

[1]司徒玉, 黄萍萍.肾功能不同损害期患者血清胱抑素C与肌酐, 肌酐清除率的相关性研究[J].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6, 22 (12) :137-138.

[2]王蕾, 庄亦辉, 高峰.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 2006, 19 (12) :289-290.

[3]杜国有, 顾向明, 黄阶胜, 等.血清胱抑素C检测在评价2型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损害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08, 11 (9) :156-157.

关注糖尿病肾病 篇9

在专家门诊时,常碰到一些患者知道自己有糖尿病,但不知道糖尿病的最大危害是什么,有哪些常见并发症及如何预防。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最大的危害就是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肾病就是糖尿病的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主要的死亡、致残原因之一。

肾脏俗称“腰子”,是人体最重要的脏器之一。成人的肾脏约本人拳头大小,分别位于脊柱的两侧。。肾脏有很多非常重要的功能,主要为三个方面:①形成尿液,排泄代谢废物。②调节水分、各种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保持体内脏器细胞生活在适宜的环境中。③分泌多种重要的激素,如可以调节人体血压的肾素,等等。

糖尿病患者出现肾功能衰竭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高出17倍。糖尿病肾病在亚太地区的发病率较高,统计资料显示,2001年,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为34.7%。其发病率与糖尿病的病程呈正相关。有10~20年糖尿病史的患者中,大约5%出现糖尿病。肾病;超过20年糖尿病史的患者中,出现糖尿病肾病的可能性达到40%~50%。

糖尿病肾病病变涉及肾脏小血管和肾小球。血糖浓度升高等因素,会使肾小球滤过压增加,蛋白质逐渐漏出。若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病程延长,会出现持续大量的蛋白尿,肾脏病变成为不可逆性。若再进一步发展,经过8~12年的时间,就可能进入肾功能衰竭阶段,这个阶段通常称为尿毒症。这个阶段需要进行透析或换肾治疗。

早期糖尿病肾病并无明显症状,不容易发现。当出现临床蛋白尿时,。肾功能持续降低,最后将可能发展为尿毒症,危及生命。因此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发现非常重要,及早发现和有效治疗,将会逆转或延缓病情发展。预防糖尿病肾病有几方面的措施。首先要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其次,糖尿病患者病程超过5年以上,都要经常检查肾功能,进行尿蛋白定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并注意测量血压,检查眼底,眼底病变往往早于肾脏损伤。第三,有条件应做尿微量蛋白测定和β2-微球蛋白测定,可以早期发现糖尿病性肾病。如果发现尿微量白蛋白增加,要在3~~6个月内连续检测3次,以确定是否为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第四,如果确定为微量白蛋白增加,并排除泌尿系感染、运动、原发性高血压等其他因素引起,应积极治疗糖尿病,使血糖尽可能接近正常值,同时注意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第五,强调低盐、低蛋白饮食,以优质蛋白为佳,即动物蛋白。第六,要戒烟。吸烟是糖尿病肾病的一个危险因素,糖尿病吸烟者19%有蛋白尿,不吸烟者仅8%有蛋白尿。如果’患者的血糖水平正常,在戒烟6个月后,发生肾病综合征的几率会明显下降。综上所述,对于糖尿病肾病的防治,早期发现和治疗非常重要。患有糖尿病的朋友们,保护肾脏,请从现在开始。

糖尿病肾病诊断 篇10

关键词:生化指标检测,糖尿病肾病,诊断价值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 随着病情加重, 患者会发生肾小球和肾小管硬化, 更加不利于糖尿病的控制[1]。 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可以及时改善患者的肾功能损害, 该研究通过比较糖尿病肾病患者与正常健康人的相关生化指标, 来分析生化指标检测对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的价值, 选取2014 年10 月—2015 年10 月该院收治的120 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观察组同时, 选取同时期在该院体检的正常健康人120 例为对照组,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 年10 月—2015 年10 月该院收治的120 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观察组, 同时选取同时期在该院体检的正常健康人120 例为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67 例, 女性53 例, 年龄在36~70 岁之间, 平均年龄 (52.51±5.89) 岁, 病程在0.6~3 年之间, 平均病程 (1.8±0.5) 年; 组, 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66 例, 女性54例, 年龄在37~71 岁之间, 平均年龄 (53.01±6.23) 岁, 病程在0.6~3.1 年之间, 平均病程 (1.9±0.6) 年;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 (年龄、性别、病程) 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集所有被试人员的清晨空腹血, 取血3 m L, 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检测。

1.3 检测指标

主要指标有C-反应蛋白 (CRP) 、尿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 (Hb H1C) 、血清胱抑素C (Cys C) 、B2MG。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 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差±标准差 (±s) 表示, t检验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率 (%) 表示, χ2检验进行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清生化指标的比较

由表1 可知,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患者血清检测的C-反应蛋白 (CRP) 、 尿白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 (Hb H1C) 、 血清胱抑素C (Cys C) 、B2MG等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者各生化指标阳性率比较

由表2 可知,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患者各血清生化指标 (C-反应蛋白 (CRP) 、尿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 (Hb H1C) 、 血清胱抑素C (Cys C) 、B2MG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较严重的并发症, 一般发生在10 以上的患者中, 主要表现为四肢麻木, 手脚冰冷等, 病情较轻的患者主要是肾功能损害, 若发现不及时极易转为尿毒症, 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 故早期的发现非常重要。 有研究报道[2], 糖尿病肾病患者在早期诊断中发现有白蛋白尿, 该指标为诊断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 可能原因为患者肾功能降低, 肾小球滤过功能出现障碍, 导致白蛋白尿的出现[3], C-反应蛋白是机体的一种应对疾病发生时发生改变的非糖基化的聚合类蛋白[4], 机体出现炎症时, 促使炎性因子刺激血管释放内皮因子, 从而促进肾小球细胞的增生, 肾小球通透性增强, 进而加速该蛋白的合成;糖化血红蛋白是检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 它不受体内血红蛋白的影响[5];血清胱抑素C是一种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 该蛋白质直接反应着人体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在糖尿病肾病的检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6,7]。

研究主要指标有C-反应蛋白 (CRP) 、尿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 (Hb H1C) 、血清胱抑素C (Cys C) 、B2MG, 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患者血清检测的各种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患者各血清生化指标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CRP81、尿蛋白、糖化血红蛋白 (Hb H1C) 、血清胱抑素C (Cys C) 、B2MG这些指标对预测肾病糖尿病有较大的价值, 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诊断的阳性率。

参考文献

[1]康燕明.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糖尿病新世界, 2015 (24) :92-93.

[2]魏燕, 梁月兰, 王霞.生化检测指标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 (22) :4-5.

[3]赵大龙.生化检验对糖尿病肾病早期的临床诊断[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 (15) :2262-2263.

[4]杨栋梁.浅论生化检测指标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 (3) :120-121.

[5]王娴默, 杨章元, 明亮, 等.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5 (17) :2464-2465, 2468.

[6]涂良水.三项生化指标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 2011 (18) :229-230.

上一篇:地方政府融资思考下一篇: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