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管理

2024-06-10

糖尿病管理(共12篇)

糖尿病管理 篇1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危害我国民众健康的公共卫生难题。目前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接近12%,而且前期转化发病率可以达到约50%[1]。糖尿病的主要危害是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以及较高的致残和致死率,因此,糖尿病被称为“沉默的杀手”。目前,糖尿病没有根治的办法,一旦确诊就将伴随终生治疗。调控患者血糖,防止并发症发生和稳定病情,就成为当下糖尿病治疗的主要目的。随着糖尿病发病率不断增加,治疗费用迅猛增长,糖尿病健康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自我管理模式作为糖尿病健康管理中的一种重要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其相关理论研究逐渐成为时下研究热点。现就我国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1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内涵与意义

自我管理最初源于心理行为治疗研究领域,20世纪70年代中期Thomas首次将自我管理方法应用于哮喘患者[2],自此自我管理推广应用于肥胖症、关节炎、抑郁症、高血压及糖尿病等患者的管理。糖尿病自我管理是糖尿病管理模式中摸索出来的一种突出以患者为中心的管理形式。糖尿病自我管理是指个人能够长期有效的管理自己行为的能力,即:按医嘱坚持吃药,遵从饮食和锻炼的生活规则,自我监测血糖,以及应对困难和生活不利的能力。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需要完成三个方面的任务:疾病或行为管理、角色管理和情绪管理;掌握五项核心技能:解决问题、制定决策、获取和利用资源、与卫生服务提供者建立伙伴关系及行动执行力[3]。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一种社会生态模式,其目的就是控制血糖,稳定病情,防止并发症发生。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对病情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帮助糖尿病患者建立科学有效的自我管理行为方式是当前糖尿病行为干预的最佳模式之一[4]。通过糖尿病自我管理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糖尿病控制自我效能,改善血糖控制水平[5],明显激活患者,改善患者健康状态,提高生活质量[6]。国内亦有相关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与其生存质量呈正相关[7]。

2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

目前,国内对糖尿病自我管理方面的研究开展比较多,其研究的方法主要是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我国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绝大多数对糖尿病知识、自我管理等方面知识的了解处于中低水平[8],通过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水平量化表所设计的6个维度,26个条目,以Likert 5级计分所做的调查显示得分从高至低依次为药物管理、饮食管理、运动管理、足部护理、高低血糖处理、血糖监测[9]。通过对我国六省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调查表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规范化监测率低,血糖监测依从性不高[10]。自我管理现状不理想,主要表现为血糖监测较差[11]。研究资料表明我国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的现状不容乐观,对血糖监测的重要性缺乏足够重视[12,13],在自我病情监测方面,数据表明我国糖尿病患者能长期坚持监测血糖的比率较低[14,15]。在日常生活管理方面,国内部分患者, 往往注重于遵医嘱按时服药(或注射胰岛素)外,容易忽略日常生活的管理,比如体质量超标、吸烟喝酒及作息时间不规律,很少花时间去参加体育锻炼等[16,17,18]。总体而言,我国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自我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3影响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因素

影响自我管理的因素很多:如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足部护理、遵医嘱用药、自我效能、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心理状态、工作状态、医疗保险、年收入以及支出方式等[19,20]。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方面:1社会人口学资料:如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 2相关疾病和治疗机制知识:如饮食、运动、血糖监测及遵医用药等;3心理及观念:如心理状态、健康理念、人生观等;4自我效能:如推断力、判断力等,一些研究数据表明: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水平呈正相关[21,22];5社会支持系统:如社会医疗保险、家庭或朋友、社会及各种组织等。研究表明社会支持系统越好,患者血糖自我监测越好[11,23]。以上五个方面的因素从不同层面影响着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和能力。

4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糖尿病自我管理模式在我国应用推广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但在患者自我管理方面存在一些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值得引起人们重视。

4.1患者心理健康问题:糖尿病患者一旦确诊容易产生多种心理障碍:包括内疚、歉意,焦虑、恐惧,悲观、自暴自弃、失望、绝望, 猜疑,松懈及负性情绪等心理[24]。有研究表明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患病第一年内心理变化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25]。在糖尿病与抑郁的相关研究中发现:抑郁症在成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病率约是非糖尿病患者的3倍[26];新诊断2型糖尿病抑郁症的患病率为37.8%[27]。在糖尿病临床治疗管理当中,我们往往关注的是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病情的稳定,却忽略了自我管理执行者——患者的心理健康而疏于重视患者心态,其结果是自我管理执行不力,血糖失控,病情加重,并发症加速出现。从某种程度上而言, 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决定着自我管理的成功与否。因此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应作为糖尿病自我管理实施的前提来加强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治疗。

4.2家庭成员应对问题: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病,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的管理主要是在家庭中进行。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所需完成的三个方面的任务:疾病或行为管理、角色管理和情绪管理,涉及患者日常生活起居的方方面面。朝夕相处的家庭成员在面对糖尿病患者时,首先要进行角色的转化,除了给予患者更多的支持关怀外,还要加强对患者自我管理的监督和管理。这样才会使患者在进行自我管理任务时, 得心应手,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有研究结果显示家庭参与式健康管理有助于2型糖尿病患者自护行为,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控制代谢指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28],提高糖尿病患者的依从性[29,30,31,32,33,34]。目前,我国不少家庭往往是一旦家人确诊患有糖尿病,其家庭成员是手足失措,不知如何面对,有的甚至还表现出悲观失望、绝望等负性情绪,这样不仅于患者无益,而且还会加重患者心理负担,更谈不上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执行情况的监督了。因此,加强对糖尿病患者家庭成员的相关健康知识教育,让家庭成员充当起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有力督促者和支持者是十分必要的。

5展望

展望我国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未来,影响自我管理的因素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而作为具有社会属性个体的人,在面对糖尿病这种“沉默杀手”时,需要调动社会一切积极因素,为糖尿病患者更好的行使自我管理水平提供良好氛围和有利条件。国家在糖尿病医疗资源中勇挑公正分配、医保制度及青少年糖尿病健康教育的责任重担;社会需要加大糖尿病知识的宣传力度,将防控糖尿病的相关知识针对性传达到患者和高风险人群;患者家庭积极参与患者的自我管理,监督和勉励患者。通过国家、社会和患者家庭的共同努力,为糖尿病患者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那么我国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和能力将会得到更大的提升。

糖尿病管理 篇2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1、2013、2014年工作计划、2013年工作总结 ;

2、2013年高血压日、糖尿病日主题健康活动资料 ;

3、登记已管理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信息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疾病相关信息、随访管理信息;高血压患者登记率达到当地调查患病率或全国平均患病率的60%及以

上。糖尿病登记率达到60%及以上;

4、登记规范管理的患者信息还需要求一年四次的随访管理资料和一次的周期性体检资料;

高血压患者规范化管理率达到35%及以上。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率达到30%及以上。

5、一年两次慢病专题讲座资料:包括照片、签到表、讲义 ;

6、一年包含高血压、糖尿病等相关知识的宣传栏2期(照片);

7、2013年1月至今每月报表。

患者管理小组 :创建办出台有关政策性文件。每年完成6次及以上活动

1.每次活动要写通知

2.活动要有工作计划、工作总结

3.每次活动要照片

4.每次活动要有签到表,活动情况表

糖尿病的社区管理 篇3

关键词 糖尿病 社区 健康教育

糖尿病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对胰岛素作用效果反应降低,导致体内糖代谢异常。糖尿病可以一起心脑血管、肾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达4000万左右,患病率居世界第二位[1]。因此,开展积极、有效、综合的糖尿病治疗成为降低糖尿病危害的重要手段。其中,社区管理是一级预防的关键。结合本社区医院的经验,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规范治疗,定期随访,对疾病的防治具有很大的效果。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10~2011年收治中老年糖尿病患者138例,其中男68例,女70例,平均年龄为60.3岁。

方法:①建立糖尿病社区教育制度:在社区医院建设了糖尿病活动中心,定期进行糖尿病知识讲座。参加人员有糖尿病患者和家属。讲座内容有糖尿病防治的基本知识,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诱因、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并发症及危害性,还有糖尿病的治疗要点。对重点患者,有专门医疗人员重点管理,纠正他们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如暴饮暴食,大量饮酒,不合理的生活方式,不规则的服药方法和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正确对待疾病。②合理饮食,定量定时:每日需要的总热量可按劳动强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在合理控制总热量的基础上,建立健康食谱,如早上鸡蛋1个,牛奶1包,中午面条2两,晚饭米饭3两,每天吃蔬菜2斤,食盐不超过6g。患者应每天坚持适当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因人而异,可以采取步行,避免剧烈活动,体育锻炼须逐渐增加活动量及活动时间,体育锻炼以不感到疲劳为度。过度疲劳会使血糖升高,病情恶化。③药物治疗,指导社区患者合理用药,建立患者用药档案,提高患者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治疗服药个体化,根据每个患者的情况,应用不同降血糖药物,规律服药药物治疗。经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2~3个月,血糖下降不满意,可采取口服降糖药。如口服治疗不满意,根据情况注射胰岛素。④建立健康档案,监控指导:为社区糖尿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包括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体质量情况;服药及药物反应情况;肾、脑等器官生化指标情况等。根据随监控结果指导用药,调整饮食及体育锻炼强度,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

结 果

糖尿病患者138例中,85例空腹血糖控制在<6.1mmol/L,32例的空腹血糖稳定在6.1~7.0mmol/L,10例稳定在7~10mmol/L,无严重并发症出现,1例72岁女性患者停用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15天出现酮症酸中毒,出现呼吸困难,意识不清,转入上级医院抢救无效而死亡。

讨 论

糖尿病是慢性疾病,病程长,并发症的情况更严重。社区预防和治疗是糖尿病防治的关键。通过社区健康教育,可以让糖尿病患者及家属掌握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对糖尿病的治疗提高了依从性和主动性。本社区医院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结果,绝大部分高血压糖尿病血糖控制良好,减少及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治疗费用,减轻社会和家庭经济负担[2]

社区管理中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饮食要合理化,少量多餐,少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例如腰花、肝、肾等动物内脏類食物。定时定量,不可任意增减。避免肥胖,维持理想且合适的体重。②运动治疗每天要适当中等量有氧运动的步行、慢跑、游泳、爬楼、跳舞、打太极拳等。不适合参加主要是靠肌肉爆发力完成的无氧运动等。③规律服药,如饮食和运动治疗不能控制血糖,可选择降糖灵或优降糖治疗,其次应用胰岛素治疗。④检测血糖的水平,家庭常备血糖检测仪并掌握其应用方法[3]

社区慢性病管理要实施防与治的统一、个体与群体的并重、宏观与微观的结合。强调慢性病防治的一级预防,以群体为基础制定防治策略,实施个体化的管理,使社区慢性病预防和干预的工作前移[4]。在糖尿病防治过程,应在社区医院建立糖尿病防治队伍,建立糖尿病健康教育中心,对宣传教育具体到每个患者及家属,设立防控检测体系,检测每个患者血糖水平及病程进展,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钟梅,李绥晶,李欣,等.辽宁省成年居民糖尿病患病现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6,14(4):235-237.

2 戴浩.糖尿病患者的社区强化管理和治疗[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05,3(2):30-33.

3 唐锦辉,王正平,林慧.上海市某郊区农民老年糖尿病患病情况调查[J].社区医学杂志,2011,9(6):46-47.

糖尿病的预防与管理 篇4

1 危险因素的综合管理

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的管理如今已从单一的危险因素管理转向综合危险因素管理, 包括不健康生活方式, 过多的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吸烟、体力活动减少, 以车代步, 肥胖, 血脂异常、高血压、药物及应激等。这些危险因素贯穿于从预防糖尿病到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始终, 积极的去管理这些危险因素可以有效的降低糖尿病发病率, 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可以采取以下五项预防措施:

1.1 筛查

对特殊人群进行体检, 尤其是有大血管病变、高血脂及肥胖的病人, 应进行常规筛查。

1.2 健康教育

糖尿病的健康教育是治疗成败的关键, 可采用授课、讨论、幻灯、录像片, 发放糖尿病宣传材料等方式, 使病人正确掌握饮食治疗、药物治疗、病情检测、自我保健知识等, 达到理想控制血糖的目的。

1.3 饮食治疗上, 通过限制总热量、合理供给碳水化合物、适量摄入蛋白质、限制脂肪摄入, 提倡粗纤维饮食等。

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1.4

加强体育锻炼, 适当的运动不仅可以减轻体重, 还可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改善血糖和脂代谢紊乱。

1.5 改变生活方式的目标

使BMI达到或接近24。

2 早期血糖干预

生活方式的干预应尽早开始, 在血糖水平运行正常时就开始。以真正得以早期预防糖尿病和主要后果的心血管疾病。因此对社会高危人群和一般人群都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2008年7月23日美国内分泌医师协会 (AACE) 颁布糖尿病前期管理指南, 强调糖尿病前期不仅容易发生糖尿病, 也增加心血管的风险, 应当积极管理。强调双重干预策略, 对所有的患者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 对高危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药物干预。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 血糖干预的时机与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结局密切相关。早期干预高血糖有助于降低其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而干预时机过晚则难以使患者获益, 甚至会增加不良终点事件的危险性。因此, 在心血管患者中积极进行筛查, 早期干预糖代谢异常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降糖、降压、降脂都应综合的干预, 才能达到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目的。

3 全面血糖管理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应当建立更全面的血糖管理概念。关注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血糖波动、低血糖等所有血糖形式, 制定个体化的降糖方案, 有针对性的选择降糖药, 才能达到安全有效的控制血糖的目标, 而不是仅仅强调HBA1c所代表的平均血糖水平。要兼顾降低餐后高血糖和减少低血糖发生的风险。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4 合理的联合用药

在临床上多数糖尿病患者使用一种降糖药很难使血糖达标, 这就需要使用两种以上降糖药才能使血糖达到理想水平。如何联合用药, 2009年AACE/ACE血糖控制专家共识提出了联合治疗药物选择原则: (1) 使低血糖风险和严重程度最小化。 (2) 使体重增加风险和体重增加幅度最小化。 (3) 使用纳入FDA批准的主要降糖药类型。 (4) 根据糖化血红蛋白A1C (A1C) 和降低A1C的能力选择治疗方式。 (5) 将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水平均作为终点。 (6) 整体评估治疗费用, 包括药物治疗的相关费用, 血糖检测的费用以及低血糖事件、治疗药物相关不良事件和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治疗费用。

AACE/ACE共识联合治疗的原则: (1) 建议将A1C6.5﹪作为一级控制目标, 但血糖目标应个体化, 考虑伴发症、糖尿病病程、低血糖病史、无意识低血糖、患者教育、动机、依从性、年龄、预期寿命和合并用药。 (2) 联合治疗中应使用作用机制互补的药物。 (3) 应定期 (如每2~3个月) 评估一次疗效和低血糖等 (体重增加、体液潴留以及肝肾或心脏疾病) 不良反应。 (4) 对安全性和疗效的考虑高于治疗费用。 (5) 治疗流程应尽可能简化, 以提高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5 预防低血糖发生

高血糖固然有害, 但对于心血管病及其高危患者而言, 低血糖的危害可能更大, 尤其是可以引起低血糖昏迷。一次严重的医源性低血糖或由此诱发的心血管事件, 可能会抵消一生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所带来的益处。所以加强防范低血糖发生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对老年糖尿病患者, 普遍存在器官老化与退行性变, 机能减退, 肝肾功能低下, 对血糖的自主调节功能差, 所以在应用糖尿病药物治疗时应以初始小剂量, 以后根据血糖复查值逐渐增加剂量, 随时检测血糖, 密切关注血糖变化, 及时发现和防止低血糖的发生。同时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 治疗时血糖保持的水平可适当放宽, 例如, 空腹血糖6~8mmol/L, 餐后两小时血糖8~9mmol/L可以视为满意。更高龄的患者血糖在10mmol/L以下就算可以。对于老年, 有严重低血糖病史, 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 甚至可以将HbA1c的目标值设为高于7.0﹪。

糖尿病护理管理的论文 篇5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患有糖尿病的患者58例,分为对照组和参考组各29例,其中对照组的患者男性17例,女性12例;患者的年龄为38~75岁;患者确诊患有糖尿病的.时间为1~22年;参考组的患者男性16例,女性13例;患者的年龄为38~75岁;患者确诊患有糖尿病的时间为1~22年,以上所有患者的疾病诊断均符合WHO对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1],且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两组患者在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的种类、患病的时间数等均无明显的差异,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护理管理方案

对对照组的患者采取糖尿病的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而对参考组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具体包括首先在患者入院治疗的初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的不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患者糖尿病饮食控制总热量和体重。减少食物中脂肪,尤其是饱和脂肪酸含量,使食物中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所占比例合理。控制膳食总能量的摄入。食盐摄入量限制在6g/d以内,不能饮酒、吸烟等。督促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但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量力而行。加强疾病健康知识教育,同时告知患者血糖自我控制的重要性,保障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同时教会患者及其家属会自己注射胰岛素以及自己检测血糖值,避免出现血糖偏高或过低的危险。要去患者定期复查,有任何不适积极就诊。

2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对照组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5d,患者在大约9d左右的时间血糖可以降至正常的水平,而参考组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2d,患者降血糖的时间为7d,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参考组患者的血糖值均控制得较为正常,而对照组当中有3例患者血糖值有所升高,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糖尿病以目前的医疗技术而言是无法治愈的,疾病本身不会造成患者的死亡,主要有由于长期的持续的高血糖与长期代谢紊乱会导致全身的组织器官出现病变。肥胖、不良的生活习惯都会导致糖尿病的出现。因此,对患者进行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就显得十分重要。对患者更好的普及疾病健康的相关知识,告知血糖水平控制不理想是导致病情反复及临床并发症的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从而加强患者的治疗主动性,提高自我的控制能力。从上文的研究结果就显示出,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血糖均控制在正常视频,结果对比无差异。但是对照组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5d,患者在大约9d左右的时间血糖可以降至正常的水平,而参考组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2d,患者降血糖的时间为7d,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参考组患者的血糖值均控制得较为正常,而对照组当中有3例患者血糖值有所升高,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总的来说,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的复杂的内分泌系统疾病,不仅需要良好的综合治疗,而且还需要患者良好的配合,对患者使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不仅能够更好的帮助患者缓解病情,而且还可以减低疾病的复发率,值得临床上使用。

糖尿病自我管理之病情监测 篇6

做好糖尿病病情观测,是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它能够详细、真实、准确地反映出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病情变化。

早期诊断,注意糖尿病的线索

糖尿病的诊断并不困难,困难的是想到患上了糖尿病的可能,去医院做必要的检查,以确诊或者排除糖尿病。有些症状可能成为检查出糖尿病的线索,应引起足够的注意,比如:

◎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如其父母、兄弟姐妹、子女或其他亲属(配偶不在其内)中有糖尿病者;

◎肥胖者,特别是原先肥胖,近来体重和体力下降者;

◎有“三多一少”症状者(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

◎视力减退,特别是双目视力减退者;

◎皮肤瘙痒,容易生疥长痈以及皮肤损伤后难以愈合者;

◎嗜好烟、酒者。有人认为有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者发生糖尿病的机会也会增加。

必须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有明显的症状,也就是说没有糖尿病症状的人不见得就不是糖尿病患者。国外有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从患病到确诊之间,有7~10年的时间间隔,换句话说,糖尿病患者在得到明确诊断之前,可能已不知不觉地受了糖尿病多年之害,这种情况容易发生在2型糖尿病患者身上,尤其值得警惕。

初诊糖尿病,检查完备才靠谱

糖尿病的检查手段多种多样,但只有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是靠得住的诊断指标。不查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就诊断糖尿病并开始各种治疗,是十分错误的,也是相当危险的。值得提出的是,一般而言餐后血糖比空腹血糖更为敏感,因此不能仅根据空腹血糖不高就排除糖尿病的诊断。初诊患者至少应做以下几种化验和检查——

◎空腹及餐后血糖 以了解血糖水平决定用药;

◎尿常规 不只了解尿糖情况,更主要的是看看有没有尿酮体、尿蛋白,以利于临床分型和排除酮症存在的可能,同时了解有没有泌尿系感染等情况;

◎肝、肾功能 可掌握肝脏及肾脏的情况,还给选择用药提供依据,因为在肝、肾功能问题较大时,有些口服降糖药是不宜使用的;

◎血脂 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的患者需要适当使用调脂药物;

◎血压和血黏度 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度和高血黏度是糖尿病患者四大无形的“杀手”,初诊时就必须注意了解血压和血液流变学状况,并给予适当处理;

◎眼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没有症状,晚期则没有良好的控制方法,所以绝不能等到眼睛看不清楚之时再查眼底,必须主动了解糖尿病患者的眼科情况。即使眼底还没有什么改变,也可留下一个初始资料,以供日后对比;

◎身高和体重 对了解患者的基础情况很有帮助,有利于药物种类的选择,同时也给以后的体重监测留下一个基础材料,以资比较。

控制好不好,两个血糖指标说了算

治疗糖尿病必须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是控制好高血糖,另一方面就是不能发生低血糖。一般来说,血糖控制得越低就越容易发生低血糖,血糖越高就越不容易出低血糖。所以临床上并不要求把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在完全正常的水平,只需要正常偏高就可以了。国际糖尿病联盟西太平洋区血糖控制标准为:

空腹血糖:3.9~6.1毫摩尔/升为“好”,3.9~7.8毫摩尔/升为“可”。

餐后2小时血糖:3.9~7.8毫摩尔/升为“好”,3.9~10.0毫摩尔/升为“可”。

对年纪较大的患者,比如60岁以上者,“可”就算达标,“好”当然更佳。对年长者来说,低血糖的危险性比短暂的高血糖更严重。因为血糖控制在这种范围内,发生低血糖的机会较少,血糖如能持续保持在这个水平上的话,患者发生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可能性也就明显降低,比较轻微的慢性并发症还有逆转的可能。

慢性病,定期检查少不了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患者必须定期就诊,满不在乎、不查不看的患者将会付出惨痛的代价。糖尿病影响的器官和部位很多,要了解这方面的变化,应定期检查:

◎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能反映这次抽血前两个月血糖的平均水平,是反映较长一段时间血糖控制好坏的良好指标。年长的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4.0%~7.0%即可。糖化血红蛋白太高说明血糖控制不好,太低则应该小心低血糖症的发生。如果糖化血红蛋白超过8%,就说明前6~8周的血糖控制不太满意,需要改进糖尿病的治疗,如超过11%就需要赶快调整药物了。

◎肝、肾功能。以了解患者肝、肾功能有无损害。

◎定期进行眼科检查,以了解视网膜的受损程度。

除了前面所谈到的检查外,患者还应定期测量体重和血压,了解全身一般情况;应做心电图或者超声心动图,以了解心脏情况;应测定血尿酸,以了解尿酸水平,排除痛风的可能;应测定血液黏稠度;必要时还需要做颅脑CT或者磁共振(MRI)等检查,以了解患者发生心绞痛、心肌梗塞、脑血栓、腔隙性脑梗塞的危险性。

为了避免糖尿病性皮肤病变和糖尿病脚发生的可能性,还要注意检查患者的皮肤,特别要注意患者的脚上有没有脚癣(俗称脚气)和灰指(趾)甲等皮肤霉菌感染,足背动脉搏动有没有减弱,有没有脚部皮肤变紫或苍白,有没有皮肤感染或溃疡等,以及早发现和诊治糖尿病脚,避免下肢坏死或被迫截肢等严重后果的发生。

自测血糖,好处多多

患者自测血糖的好处很多,首先是血糖查得及时,想什么时候查就什么时候查,可查空腹,也能查三餐后和睡前血糖;如果有类似低血糖的症状,也能及時地测测血糖,以便立即加以处理;其次是方便,患者不用去医院,也不用排队等候,就能及时查血糖,也不会影响正常的吃药和吃饭。

常用的血糖自测装置有血糖仪和血糖试纸,血糖仪使用起来十分简单,只用1滴耳血或指血,就可以测定血糖;血糖试纸价格便宜,但准确性欠佳。值得一提的是,血糖仪和血糖试纸测定出来的是毛细血管血糖,其测定值可能与静脉血糖稍有差别,所以血糖仪或血糖试纸测定出来的血糖仅用作家庭血糖监测的指标,而不作为糖尿病的诊断依据。

患者卡,随身携带

糖尿病患者病情变化多端,即使控制得再好,也不能说绝无发生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或慢性并发症急性发作的可能性,如糖尿病性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脑血管意外和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等,而对这些病变来说,抢救是否及时、正确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患者应随身携带一张糖尿病患者卡片,说明自己的姓名、年龄、电话号码、家庭住址和电话、联系人姓名、所患疾病、所使用药物或胰岛素等情况,一旦病发,身边的人能将患者最快地送到医院,医师能最快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可能发生急症情况的原因,迅速做出诊断并采取最恰当的急救措施,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这张卡片往往能为患者争得宝贵的抢救时间,使急症情况所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程度。

编辑/严敏 jtyy6730@163.com

糖尿病管理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临床护理研究主要选取了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 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52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干预对比,将15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6例和对照组76例。 在观察组的76例患者中,男性为46例,女性为30例,年龄最大的患者为79岁, 年龄最小的患者为24岁, 患者的平均年龄为 (52.3± 4.5)岁 。 病程时间在1~14年之间 ,平均病程时间为 (4.5±2.2)年 。 在对照组的76例患者中,男性为45例,女性为31例,年龄最大的患者为78岁, 年龄最小的患者为23岁, 患者的平均年龄为 (52.6±4.7)岁 。 病程时间在1~15年之间 ,平均病程时间为 (4.6± 2.7)年 。 两组患者在年龄 、性别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主要实施常规护理干预, 主要是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的检测, 健康教育指导以及用药指导等等。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成立病房管理小组,对糖尿病护理管理质量进行全面监管, 具体的方法如下:

1.2.1病房管理小组的成立首先成立病房管理小组 , 对糖尿病护理管理质量进行全面的监控。 由临床护理10年以上的人员担任组长,由经验较为丰富的护理人员或者优秀护士担任组员,通过考核选拔病房管理小组成员,并在此基础上,对病房管理小组成员进行综合技能指导和业务训练。 使每一位病房管理小组的成员都能够具备先进的糖尿病护理管理技术和丰富的糖尿病护理管理经验,对糖尿病的病因、并发症以及临床症状等产生全面的了解。 同时,医院也可以邀请一些优秀的专家到院开展讲座, 对糖尿病的健康教育知识进行普及, 为病房管理小组糖尿病护理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1,2]。

1.2.2具体的护理内容病房管理小组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工作,主要包括日常护理工作的管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饮食护理工作的管理等等,以下为对这些内容的具体论述。

1日常护理工作的管理。

密切关注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各项生命体征, 多与糖尿病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 提升糖尿病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赖感和熟悉感,鼓励糖尿病患者坚定信念,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树立与病魔做斗争的决心,科学的用药。

2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难以治愈,所以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十分必要。 病房管理小组要结合糖尿病患者的实际临床表现,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全面的教育教育,指导患者如何正确用药,并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从而促进患者血液的循环,提升新陈代谢的效果, 为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奠定良好的基础[3,4]。 同时 ,还可以对患者讲解一些有关糖尿病的科学知识 ,比如糖尿病的发病原因、 注意事项以及常见的并发症状及其处理方式等等,使糖尿病患者能够更好的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提升糖尿病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3饮食护理工作的管理。

饮食是糖尿病患者所必须要重视的问题, 饮食对于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具有重要的影响。 所以在临床护理的过程当中,需要重视对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 指导糖尿病患者少吃多餐,保持膳食平衡,Ⅰ型糖尿病患者确保24 h内有胰岛素,不能够阻断胰岛素,在没有吃饭时,可以适当减少剂量,注意协调搭配饮食和胰岛素的注射剂量,在饭前0.5 h给药。 指导糖尿病患者多吃蔬菜和水果,禁食甜食。

1.3观察指标

对观察组和对 照组患者的 临床护理 满意程度 进行对比 分析,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每一位患者进行临床问卷,主要分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三个等级。 总满意率=满意+一般

1.4统计方法

该临床护理研究主要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和整理,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进行检验,P<0.05则代表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76例糖尿病患者中,对护理效果满意的患者为60例,一般的患者为15例,1例患者不满意,总满意率为98.68%。 对照组的76例糖尿病患者中,对护理效果满意的患者为28例, 一般的患者为42例,6例患者不满意,总满意率为92.11%。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 观察组的患者普遍对临床护理效果较为满意, 两组之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病房管理小组在糖尿病护理管理质量提升中的应用, 首先要建立病房管理小组,对糖尿病护理管理质量进行全面的监控。 病房管理小组主要是由临床护理10年以上的人员担任组长,并对病房管理小组成员进行综合技能指导和业务训练, 使每一位病房管理小组的成员都能够具备先进的糖尿病护理管理技术和丰富的糖尿病护理管理经验,对糖尿病的病因、并发症以及临床症状等产生全面的了解。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密切关注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各项生命体征,科学的用药[5]。 病房管理小组要结合糖尿病患者的实际临床表现,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全面的教育教育,指导患者如何正确用药,并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从而促进患者血液的循环,提升新陈代谢的效果,为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奠定良好的基础。 饮食是糖尿病患者所必须要重视的问题,饮食对于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具有重要的影响。 所以在临床护理的过程当中,需要重视对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 多与糖尿病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 提升糖尿病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赖感和熟悉感,鼓励糖尿病患者坚定信念,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树立与病魔做斗争的决心[6]。

在该病房管理小组在糖尿病护理管理质量提升中的应用研究中,观察组的76例糖尿病患者中,对护理效果满意的患者为60例 , 一般的患 者为15例 ,1例患者不 满意 , 总满意率 为98.68%。 对照组的76例糖尿病患者中 ,对护理效果满意的患者为28例, 一般的患者为42例,6例患者不满 意, 总满意率为92.11%。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观察组的患者普遍对临床护理效果较为满意,两组之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合临床实验研究可以看出,病房管理小组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能够有效提升糖尿病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程度,提升综合护理效果,对于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工作的开展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病房管理小组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糖尿病护理的质量, 增强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程度,使糖尿病患者能够具备一定的自主护理能力,为糖尿病患者病情的缓解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摘要:目的病房管理小组在糖尿病护理管理质量提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该临床护理研究主要选取了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52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干预对比,将15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6例和对照组76例,对照组主要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成立病房管理小组,对糖尿病护理管理质量进行全面监管,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76例糖尿病患者中,对护理效果满意的患者为60例,一般的患者为15例,1例患者不满意,总满意率为98.68%。对照组的76例糖尿病患者中,对护理效果满意的患者为28例,一般的患者为42例,6例患者不满意,总满意率为92.11%。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观察组的患者普遍对临床护理效果较为满意,两组之间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房管理小组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糖尿病护理的质量,增强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程度,使糖尿病患者能够具备一定的自主护理能力,为糖尿病患者病情的缓解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糖尿病管理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 年6 月~2015 年6 月某社区的400 例2 型糖尿病患者。 将患者依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00 例。 干预组中男95 例, 女105 例;年龄35~75 (45.3±3.8) 岁;病程1~10 (7.24±3.53) 年。 对照组中男97 例, 女103例;年龄34~75 (44.9±5.8) 岁;病程1~11 (7.74±4.24) 年。 两组患者在人数、年龄范围、病程等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的干预方法经由常规的社区管理的干预方法。首先为患者进行集体的糖尿病的健康知识宣传讲座, 让患者了解相关的知识内容。其次, 为患者进行胰岛素的注射并实施血糖的监测工作。然后, 为患者知道其生活方式, 使患者更正不良生活习惯。最后, 为患者制定正确的运动计划。

1.2.2干预组的干预方法经由自我管理模式的干预方式。首先, 需要患者戒掉不良习惯, 例如戒烟、酒, 合理的进行饮食。其次, 以小组为形式为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传工作并教患者如何进行简单的自我管理。然后, 教患者进行自我血糖测量并且自我进行足部护理。同时, 还要教会患者如何进行合理的使用药物。最后, 需要为患者进行心理辅导, 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并发症的情况。

1.3 临床观察指标[3,4]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健康教育宣传情况、检查依从性和运动依从性、用药依从性以及饮食依从性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 15.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表示, 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 (百分率) 表示, 行 χ2检验。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管理前后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经过上述研究结果发现, 在实施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无明显差异 (P>0.05) , 无统计学意义。 但是在经过干预后, 干预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数据对比具有明显差异 (P<0.05) , 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2.2 两组患者糖尿病知识水平及自我管理评分比较经过上述研究结果发现, 在实施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糖尿病知识水平及自我管理评分无明显差异, 且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运动和检查依从性无明显差异 (P>0.05) , 没有统计学意义。 在经过干预后, 干预组患者的糖尿病知识水平情况、用药和饮食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 而糖尿病中又包含2 型糖尿病, 2 型糖尿病的患者多发人群为中老年的患者。造成2 型糖尿病的因素有年龄、环境、遗传以及生活方式等因素[5,6]。 现今, 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而造成了许多人存在着生活方式不良的情况, 因此造成2 型糖尿病的患者人数急剧增加[7,8]。 造成2 型糖尿病的的主要原因, 就是肥胖, 因此2 型糖尿病的患者需要进行加强自我管理[9,10]。 从上述研究结果可知, 经过治疗后干预组的血糖控制率为59.5%, 而对照组的血糖控制率为29.5%。由此可见, 对于2 型糖尿病的患者经由自我管理模式的干预方式能够有效的控制血糖。同时, 经过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的糖尿病知识水平得分为18.19±2.56、用药依从性为6.32±0.60、饮食依从性为5.45±0.76, 而对照组的的糖尿病知识水平得分为15.51±1.75、 用药依从性为6.09±0.77、饮食依从性为5.20±0.95。 由此可见, 对于2 型糖尿病的患者经由自我管理模式的干预方式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用药和饮食的依从性, 并且能够有效的加强患者对于糖尿病相关知识的了解。

摘要: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某社区的4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00例。对照组通过常规的社区管理的干预方法, 干预组经过自我管理模式的干预方式。同时,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控制以及糖尿病知识水平及自我管理评分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检查依从性和运动依从性无较大差异 (P>0.05) , 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 干预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且干预组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康复对于糖尿病知识的了解、用药依从性以及饮食依从性情况也优于对照组, 两组患者的数据对比具有明显差异 (P<0.05)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上述实验研究表明, 对于2型糖尿病的患者通过自我管理的模式能够有效的加强对于血糖治疗的了解, 使血糖得到有效的控制。同时, 其还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以及饮食依从性情况。

关键词:自我管理模式,2型糖尿病,常规的社区管理模式,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邹月香, 邓爱辉, 钟瑶, 等.2型糖尿病患者授权能力对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J].中国护理管理, 2013, 13 (1) :43-46.

[2]孙晓敏, 黄晓萍, 袁翠萍, 等.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应对方式相关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 (12) :1084-1085.

[3]何叶, 绳宇.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和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13, 48 (2) :136-138.

[4]王丽, 张俊蕾.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 2012, 19 (7) :39-42.

[5]孙胜男, 赵维纲, 董颖越, 等.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 2011, 46 (3) :229-233.

[6]刘莉莉, 孙子林, 金晖, 等.医院社区联动自我管理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4 (1) :59-61.

[7]ZHANG JD, ZHUANG N, GAO LJ, et al.Effects of Communityhospital Joint Manage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2012, 15 (9A) :2927-2928.

[8]顾梅榴, 朱秀国, 徐先锋, 等.上海市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综合干预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 (1) :107.

[9]华思敏, 郑轶玲, 戴俊明.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社区管理现状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 (3) :737.

2型糖尿病社区管理研究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本院所管理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所建立的关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档案60例, 其中2009年建立的有9份, 2010年建立的有22份, 2011年建立的有29份。60例患者中男性24例, 女性36例, 年龄48~73岁, 病程为半年到12年, 平均6.94年, 建立社区管理的时间为1~3年, 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从建立档案至今没有患者出现死亡。这些患者中已排除了需卧床的患者、已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已需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以及中途搬迁和自动退出社区管理的患者。

1.2 社区管理方法

1.2.1 糖尿病教育

通过在社区张贴关于2型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海报, 在社区内开展2型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宣讲来进行教育, 主要内容包括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发展过程、糖尿病并发症的症状和体征以及如何进行自我管理等。

1.2.2 正确的血糖检测

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定期免费为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测试, 并记录在档案内。若患者不愿到服务站进行血糖监测, 可指导其正确的血糖检测方法并嘱咐其将每次的检测结果记录在健康手册内, 并定期给医生查询, 以便医生能根据其血糖情况指导其用药的调整等等。同时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应认真尽职, 应定期收取、查看患者的血糖记录手册, 对于未能及时进行血糖检测的患者应及时电话通知, 甚至可以进行上门随访。

1.2.3 饮食指导

嘱咐患者及其家属应每天三餐规律进行饮食, 戒烟戒酒等。患者的主食量应根据患者每天的劳动强度进行调整, 常规的用量是女性约300 g, 男性约350 g, 饮食应该包括肉类50~100 g/d, 蔬菜约400 g/d, 同时食物中应包含适量的蛋白质, 而食盐应控制在6 g/d以内。

1.2.4 运动锻炼

根据国内糖尿病防治的相关指南, 不同患者的运动项目以及运动量应依据患者的健康状况、年龄、社会背景以及经济状况等制定。

1.2.5 用药指导

糖尿病患者临床常用的五大药物有:双胍类药物 (如:二甲双胍缓稀片) 、磺酰脲类药物 (如:格列美脲)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如:阿卡波糖科) 、中成药 (如:糖脉康、消渴丸等) 、其他新型降糖药 (如:胰岛素) 。针对这些药物的使用量以及用药方案 (单用还是联合用药) , 应根据患者的血糖指数、年龄、身体状况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同时还应根据每种药物的优缺点进行选择。

1.3 评价指标

对于所有患者的效果评价指标为:检测患者在参与社区管理后的初期和参与管理后1年以及2年的血糖数值、血压、总胆固醇、体质量指数、药物依从性比率和体育运动比率等。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临床实验数据结果录入SPSS11.0软件包中, 分析处理这些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经过社区管理后的1年和2年患者在血糖、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以及体质量指数方面均较初期降低, 而药物依从性比率和体育运动比率均较初期增高, 并且在2年后变化更加显著,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3 讨论

随着临床上糖尿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 作者正积极地寻找管理与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方法。目前, 越来越多的研究倾向于探讨社区管理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以及管理效果, 大量的结果显示以社区为范围, 社区卫生服务站为执行者, 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管理及治疗,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新的模式[2], 如周海虹等[3]研究通过对比社区管理和内科门诊治疗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 发现社区管理能显著提高患者对于糖尿病的相关知识的知晓率, 更有利于帮助患者控制血糖, 取得的治疗效果更好。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师和社区的居民更为熟悉, 便于随访, 对于患者的生活环境、家庭条件、饮食习惯等更为了解。患者在咨询时压力小, 更乐于与社区医师进行病情的交流, 医师能随时根据患者的相关监测指标对其进行指导, 主要包括2型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介绍、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和用药指导等, 建议患者食物方面尽量选择升糖指数低, 多种多样的食物[4], 同时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适当的锻炼等。

此次研究通过分析建立社区管理健康档案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管理的各个时段的各项糖尿病相关指标的变化, 发现患者在参与社区管理后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 并且也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患者对于2型糖尿病的认知也更深入。此次研究还发现, 社区管理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除了要建立完善的体系, 还要求社区医师认真负责, 能有效的执行与坚持。

参考文献

[1]张元芳.民族地区糖尿病患者家庭护理干预.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8, 5 (4) :158.

[2]刘尊永, 沈蔷, 楚亚琴, 等.300例糖尿病患者社区强化管理和治疗的疗效观察.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2, 10 (3) :148-151.

[3]周海虹, 杜雪平, 李燕娜, 等.2型糖尿病社区管理与内科门诊治疗的效果比较.中国全科医学, 2004, 7 (15) :1067-1069.

糖尿病管理系统的构建设想 篇10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 受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生活习惯所影响导致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原因是人体胰腺不能正常产生胰岛素 (胰岛素缺乏) 或身体不能正常利用胰岛素 (胰岛素抵抗) , 导致血糖高于正常的一种综合征。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 导致各种组织, 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基于糖尿病的巨大危害, 各国政府都在糖尿病防治, 管理领域投入大量资金。本文以苏州市公共卫生平台为基础, 试图构建一套基于新型的糖尿病管理系统, 创新糖尿病管理模式, 提高管理效率。

建设内容

基于互联网的糖尿病患者数据的采集标准和模式

以市立医院本部、东区、北区, 中医院, 2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 为试点数据源, 建立医疗机构——卫生信息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糖尿病患者信息的实时流转采集体系。确立采集方式和采集信息的标准。建立糖尿病患者信息数据中心, 用于存储、管理市区糖尿病患者信息。

糖尿病患者信息从公卫平台流转到社区的机制

确定疾控中心采集到的糖尿病患者的信息流转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 的实现机制。

基于互联网的糖尿病人随访服务平台

传统的随访方式包括门诊随访, 电话随访, 上门随访。在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当下, 用互联网技术改造传统随访方式, 提高随访的效率和质量。包括:

(1) 开发全科医生上门随访app软件, 配合4G模块, 与公卫平台糖尿病患者数据中心联通, 医生现场采集患者血压、血糖等生理数据以及问诊数据后, 实时上传至数据中心, 供后台专家分析, 现场对病患给出反馈意见。

(2) 开发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web页面, 患者或家人通过互联网访问web页面时, 可以查询患者医院就诊信息以及社区随访信息, 了解患者当前状况及医生建议。同时, 患者也可以将自己平时测量的血压, 血糖等生理数据上传至web页, 成为患者健康档案的一部分, 后台专家系统在获取这些数据后, 可以给出最新的意见和建议。此外, 患者也可以在web页面上对社区专科医生的门诊和上门随访进行预约。

(3) 开发糖尿病自我管理微信平台, 患者或家人可以在不打开电脑的情况下, 通过手机随时随地了解患者最新的就诊信息, 上传自我管理数据, 获取专家系统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建议。

(4) 建立基于互联网的点对点在线视频互动系统, 大型医疗机构专科医生可以通过该系统与患者进行互动, 实现远程在线随访, 作为分级诊疗制度下对社区专科医生日常随访的补充。

(4) 在疾控中心和社区设立健康自助小屋, 内设血压, 血糖等常规测量仪器, 患者测量这些生理数据后, 数据会通过互联网自动上传到数据中心, 记录到健康档案。

4) 基于互联网的糖尿病新型管理服务体系效果验证。

在利用系统进行糖尿病人数据收集, 流转工作之后, 利用糖尿病随访服务平台对糖尿病人进行随访服务。

(1) 在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选取3名医生参与随访工作, 每名医生随访对象数量为50个, 每个病人每年随访次数设定为8次, 每次随访时间为0.5小时, 进行数据采集, 录入, 反馈工作。

(2) 医生对随访对象进行基于互联网的糖尿病管理服务体系的宣传教育, 对随访对象进行关于随访服务平台使用方法的培训, 使随访对象了解通过平台 (包括web页面, 微信公众平台, 视频互动系统以及健康小屋) 查询个人糖尿病诊疗、随访信息的方式, 自我管理 (包括上传自我监测数据, 获取专家系统反馈) 的方式, 并督促随访对象积极使用随访平台提供的各项服务。

1年的随访期后, 采集随访对象的依从度, 空腹血糖值, 糖尿病控制率等各项指标, 与随访对象之前的数据进行对照, 之后与空白对照组进行对照, 验证基于互联网的糖尿病新型管理服务体系的有效性。

预期成效

通过建立基于网络的糖尿病患者信息采集系统和流转系统, 可以实现实时获取糖尿病患者信息, 改善所获信息的质量, 减少社区全科医生获取患者信息的时间, 提高获取效率, 相较以前的人工方式, 将社区全科医生的随访介入时间大幅提前, 配合综合医疗机构的专科医生治疗工作, 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病情, 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自我管理丛书》等18本 篇11

该丛书共8本,包括《糖尿病自我管理》、《糖尿病名医名方》、《老年糖尿病的防治与调护》、《儿童糖尿病的管理》、《女性糖尿病的调养与护理》、《糖尿病饮食治疗》、《糖尿病家庭护理及用药指导》、《糖尿病并发症防治》。丛书本着适于糖尿病

2《糖尿病的正确饮食》

作者:(美)波维斯

美国饮食营养协会关于糖尿病病友如何正确饮食的权威指南,指导病友选择正确的食物控制血糖,并保持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定价:28.80元

3《糖尿病细说与图解》

作者:许曼音罗邦尧等

告诉你如何防治糖尿病,怎样合理地膳食和科学运动。指导糖尿病病人如何享受健康人生。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定价:28.00元

4《医学博士漫话——糖尿病》

作者:赵进喜姜淼

融会中西,对糖尿病及其多种并发症的诊断、治疗进行了系统而简明的讲解。主要介绍了糖尿病及其多种并发症的一般知识、诊断与监测、中西医治疗以及调养、护理等,包括饮食、运动、心理调理方法和针灸、推拿、气功锻炼。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定价:18.00元

5《自己战胜糖尿病》

作者:向红丁

该书以健康生活方式、防治糖尿病为主题,内容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平衡心理,以及糖尿病的危害、糖尿病教育、糖尿病口服药物、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监测等群众关心的话题和必备的知识。该书融权威性、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语言精辟、耐人寻味,堪称大众健康教育之力作。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定价:8.00元于疾病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为了适应读者的要求,作者对本书也进行了不断地修订。在本版(第三版)中,作者对全书内容又进行了较大地补充及更新。

出版社: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定价:17.00元

6《糖尿病300个怎么办?》(第三版)

作者:向红丁

作者于1997年精心编写的这本读物,系统全面、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糖尿病的基本知识、病因、病理、并发症、诊断、预防和治疗原则。几年来,此书在全国各地畅销,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并获得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优秀双效奖。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们对患者掌握及应用的实用性原则,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糖尿病自我管理的理念。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定价:113.60元(全套八本,可买单册)

7《糖尿病健身方案》(第二版)

作者:赵之心

糖尿病致残致死的原因,有时并非源于疾病本身,而是由于对糖尿病的无知。你也许知道治疗糖尿病该吃什么药,但你是否知道:最廉价、最有效的药就在你自身?本书中,教你合理饮食,科学防治糖尿病,并对运动降糖的方式进行了详细阐述。

作者简介: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中国田协健康走跑推广中心技术总监、北京科学健身专家讲师团秘书长、国家击剑队签约体能教练,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等多家媒体特约专栏讲师。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定价:12.00元

8《糖尿病美味家常套餐》

作者:周薇丽

谁说糖尿病患者不能享受美食、甜點?该书以清楚易懂的菜单搭配技巧,让你既享受美味又有效地控制血糖,降低并发症发生。每一道菜均详细计算出:脂肪、糖类、热量、蛋白质、钠及膳食纤维含量。该书141道主食与配菜、汤、甜点,相互搭配出10万余种套餐组合,吃一辈子不重复!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定价:66.00元

9《糖尿病家庭食谱》(第二版)

作者:刘存英

集北京协和医院营养部工作经验之精华,用问题解答、食谱举例、计算列表的方法,介绍了不同年龄、不同症状糖尿病病人适用和禁忌食品的相关营养及饮食知识;设计了不同热量需要、每日不同餐次、不同品种组合的126天家用食谱。

出版社: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定价:20.00元

10《食物血糖生成指数》 食物血糖生成指数

作者:杨月欣

通过对碳水化合物、能量、血糖生成指数等概念的介绍,提出不同的碳水化合物将会对血糖有不同的影响,并以轻松的话语介绍了控制血糖的基本原则。书后附有国内外对控制食物血糖研究的最新成果,并以表格的方式显示,有助于读者制定个性化.的食谱。该书受到多位业内专家的推荐,是碳水化合物革命的前沿性著作。

出版社: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定价:15 90元

11《图说糖尿病》

作者:崔仁明

书中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糖尿病的按摩、拔罐、刮痧、贴敷、熏洗、中药、针灸、食疗的方法及应用,以及糖尿病的运动、音乐疗法,心理调护与预防知识。该书集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为一体,以文解图,以图说文,易学实用。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定价:28.00元

12《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的监测与治疗》

作者:李经

介绍了有关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涉及的各种疾病诊治的基本知识,纠正了一些临床误区。本书图文并茂,既通俗易懂,对专业的理论和术语又不失真;将复杂的原理精炼化、通俗化,将“原则”变成实用的具体操作,以指导具体的医疗实践;是医务人员和病人识别巫医假药、假保健品、夸大其词的欺骗性商业宣传的武器。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定价:38.00元

13《知名专家进社区谈医说病——糖尿病》

主编:纪立农

以问答形式讲述了糖尿病的基本知识、糖尿病的诊断和筛查手段、糖尿病的各种治疗方法、糖尿病教育、糖尿病监测、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及糖尿病的自我管理等内容。适合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阅读,也适合作为社区医生及社区健康宣教的读本。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定价:19.00元

14《名医与您谈糖尿病》

作者:向红丁、刘志民、李广智

采用病人问,名医答的形式,详细介绍了病人最关心和需要了解的有关糖尿病的医学知识和常识。内容包括糖尿病的基本知识,诊治新概念,运动、饮食、药物和胰岛素、血糖监测及健康教育“五驾马车”治疗糖尿病的内科疗法,胰岛和胰腺移植的外科治疗,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防治以及特殊糖尿病人群的治疗等。

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定价:16.00元

15《营养革命》

作者:西木金玮

无论你的目的是减肥、降糖,还是追求健康美丽,打开这本书,它有可能改变你的生活!

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宣传科学营养观,告诉你如何吃出苗条和美丽、精力和智力、健康与长寿,以及怎样征服糖尿病。这些知识会给你带来新身材、新生活和新事业!你将取得成功,拥有自信、美丽和财富!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定价:12.50元

16《专家解答糖尿病并发症》

作者:杨玺

用一次挂号费,请来权威专家,全面了解病情,多方呵护健康!本书主要介绍了糖尿病并发症基本知识、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防治以及糖尿病的一些常见并发症的防治等方面的知识。通俗易懂,内容有论述、有案例,专家带你入门,让你健康一生。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定价:12.50元

17《糖尿病人不可不知的100个问题》

作者:于德民

本书用问答的形式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糖尿病人不可不知的100个问题,以提高老年糖尿病病友的生活质量。

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定价:21.00元

18《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饮食自疗法》

作者:于康

该书从对三种疾病联合防治的角度出发,精心设计了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饮食自疗法,甚至细到每一天早、中、晚食谱的具体安排,帮助广大患者解决实际问题,使自己和家人共同受益。

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

定价:28.00元

糖尿病的预防控制及管理探讨 篇12

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渐呈现上升趋势, 糖尿病一旦发作便无法治愈, 并且会引起神经、心脏、血管、肾、眼的功能障碍、慢性损害等, 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 对糖尿病加强预防控制及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糖尿病的危害

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功能所引起的蛋白质、糖和脂肪代谢紊乱, 会不同程度损害身体的组织器官, 且会引起多种急慢性并发症。其中, 急性并发症包括低血糖昏迷、急性感染及乳酸性中毒等, 一旦发生这些急性并发症, 病情进展快, 若患者未得到及时抢救治疗, 会导致患者存在生命危险;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脑梗死、糖尿病肾病及冠心病等, 发生这些并发症一般难以治愈, 严重危害着患者的身体健康。

2 糖尿病的预防

目前, 随着糖尿病发患者数日益增多, 因病情发展较快、潜伏期长, 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针对普通人群, 应加强糖尿病知识的健康教育, 对不合理饮食、不运动、过于肥胖等容易引起糖尿病的危险发病因素进行宣传, 提倡人们健康的生活方式, 健康饮食, 并指导人们进行自我保健, 加强锻炼, 以此提高人群对糖尿病危害的认识及防范意识。

针对高危人群, 为避免发展成为糖尿病, 首先应加强糖尿病预防措施宣传, 特别是有高血压、高血脂、肥胖或有糖尿病家族史者, 提高高危人群对糖尿病病因、临床症状表现及治疗措施等常识的认识;其次, 要合理膳食, 尽量少摄入热量多的食物, 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 戒烟限酒;最后, 为增强身体抵抗力, 日常生活中应加强体育锻炼, 尽可能将体内多余的脂肪消耗掉。同时, 定期测量血脂、血压及血糖等, 积极做好糖尿病的预防工作。

3 糖尿病的控制

对糖尿病进行控制首先应针对高危人群, 定期进行相关检测, 做到及早发现及时进行治疗, 使血糖得到控制;针对已发病的患者, 在治疗过程中应具有针对性, 使糖尿病病情得到控制。

3.1 及早发现

针对以下人群进行重点监测: (1) 年龄35岁以上; (2) 高血压; (3) 血脂异常; (4) 糖耐量低减; (5) 有糖尿病家族史等。定期为高危人群进行血糖检查, 有利于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一旦确诊, 应对患者采取运动、饮食、药物及健康教育等手段, 使患者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

3.2 积极治疗

针对已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 应进行基础的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为抑制患者血糖升高, 在对患者使用胰岛素或降血糖药物的基础上应科学进行饮食控制。合理控制饮食可避免餐后血糖升高, 并且因摄入热量减少, 可防止和控制肥胖, 从而改善血糖。因此, 应长期坚持饮食疗法, 控制蛋白质、糖类及热量的摄入量, 有利于控制血糖升高。同时, 患者通过做保健操、慢跑、散步等运动, 可以使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功能增强[2]。此外, 还应坚持长期药物治疗, 在进行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降糖药物, 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药物控制方法。治疗期间, 并定期对患者病情进行监测, 包括眼底心电图、血尿各项指标等检查, 以便于随时了解患者病情。

4 糖尿病现患的管理

4.1 建立糖尿病防治网络

通过诊断, 确诊为糖尿病者后应及时进行登记, 为方便管理, 应建立现患档案。对糖尿病患者加强健康教育, 让患者了解糖尿病的危害性、控制糖尿病的保健知识、危险因素及定期检查的重要性, 并教会患者自测血糖、观察并发症、注射胰岛素及对心、脑、跟、足的自我保健。此外, 根据患者的病情及监测条件决定血糖监测的频率、间隔时间。

4.2 卫生院与患者建立保健合同

为向患者传授自我保健知识、保健技能和药物, 并为患者设计个性化的保健和治疗方案, 卫卫院应与患者建立保健合同, 与患者保持密切联系, 教育患者树立乐观面对病情, 对糖尿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以确保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同时, 对现患管理效果进行定期评估, 针对患者病情调整原保健和治疗方案, 使其更具有个体性、针对性和可行性。

5 结语

总之, 对于糖尿病发病前的预防和控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指导高危险人群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在饮食方面注意规律, 并加强运动锻炼, 积极做好糖尿病的预防工作。高危人群一旦确诊为糖尿病, 为帮助患者控制病情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目前, 虽然糖尿病难以根治, 但患者若能积极配合治疗, 并坚持定期进行相关监测, 可以使病情的发展得到进一步控制。

摘要:目的:通过本研究对糖尿病的预防控制及管理进行探讨。方法:通过健康教育提前进行糖尿病宣传, 针对以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进行饮食、运动、药物治疗, 以控制并发症的发生。结果:对高血脂、高血压、肥胖及有糖尿病家族史等高危人群加强预防;对确诊为糖尿病患者灌输保健意识和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 并定期监测病情, 以减少病发症的发生率。结论:对于糖尿病发病前的预防和控制通过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可控制糖尿病的发生, 确诊为糖尿病患者通过积极的治疗及定期监测, 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糖尿病,预防控制,管理

参考文献

[1]刘艳平.社区糖尿病的预防与管理[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1, 13 (28) :14-15.

上一篇:理性与思考下一篇:准确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