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性:因素(精选12篇)
准确性:因素 篇1
投篮是篮球运动最重要的进攻技术, 是比赛中唯一的得分手段。纵观近年国内青少年篮球比赛, 在投篮的命中率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为此, 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 就如何提高投篮的准确性提出个人的拙见, 以期与同行相互交流与切磋。
一、身体素质对投篮命中率的影响
在各种运动中, 通常把发展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作为重要内容, 篮球运动也不例外。现代篮球运动比的就是速度和耐力, 竞赛中要求运动员能在短距离内迅速发挥速度并能控制身体重心的变化。所以, 运动员如若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 在激烈的比赛中就能做到动作灵活、思维敏捷, 从而大大提高投篮命中率。
二、投篮的基本技术对命中率的影响
1. 瞄准点对命中率的影响
(1) 直接命中的瞄准点。通常指瞄准篮圈距自己最近的一点。这种方法瞄准的实体目标, 在场上任何位置投空心篮都适用, 主张以篮圈中心为瞄准目标, 这个目标与球的落点一致, 利于用力。
(2) 碰板投篮的瞄准点。是指投篮时将球投向篮板上使球反弹入篮的一点。投篮队员位于与篮板成15°~45°角区域内的话, 采用碰板投篮效果较好, 尤其是在30°角左右的区域最为适宜。碰板投篮的瞄准点, 应根据投篮的角度、距离和弧度合理选择。假如投篮的角度越小, 距离越远, 弧度越高, 则碰板点离篮圈越远、越高;反之, 碰板点则越近、越低。
2. 出手力量对命中率的影响
出手力量是影响投篮命中率的关键因素。投篮用的力量是指投篮过程中身体各部位综合协调用力的过程, 通过人体的下肢蹲地, 借助踝、膝、髋、腰的伸展将力汇集于肩、腕和指, 并通过腕指用力表现出来。例如在远距离投篮时, 应结合身体协调用力, 最后将力量汇集于腕指部, 通过腕指动作调节出手力量;在近距离投篮时, 则可直接通过手腕动作的用力将球投出, 以球出手后抛物线的高低和投射角的大小决定投篮的准确性。
3. 抛物线对命中率的影响
抛物线是指篮球出手后, 球在空中飞行的弧形轨迹。以中距离投篮为例, 可归纳为低、中、高三种弧度。 (1) 低弧度:球的飞行路线较短, 力量容易控制, 但由于飞行路线较平, 篮圈暴露在球下面的面积很小, 不易投中。 (2) 中弧度:球飞行的弧线最高点大致与篮板的上沿在一条水平线上, 篮圈的大部分暴露在球的下面, 是一种比较适宜的抛物线。 (3) 高弧度:球接近于垂直下落, 篮圈的面积几乎全部暴露在球的下面, 球容易入篮, 但球飞行路线较长, 不易控制, 实际上会降低命中率。根据专家实验测定, 易于中篮的入篮角在45°~75°角之间, 最小的入篮角不应小于33°角。
三、心理素质对投篮命中率的影响
心理素质是影响投篮命中率的重要因素。例如, 一场篮球比赛中观众的喧哗, 比分的领先和落后, 裁判的错判, 场地的设备及运动员个人情绪都会影响注意力的集中。特别是比较重要的比赛, 如果运动员缺乏比赛经验, 心理素质较差, 就难以适应比赛环境的变化, 给自己种种精神负担, 从而造成情绪波动影响投篮效果。这时运动员应在短时间内调整好自己的状态, 使自己的心理不受任何因素的干扰, 积极地投入到比赛当中去。
四、身体平衡对投篮命中率的影响
身体的平衡对投篮命中率的高低起着重要作用。人体在静止时是支点在下, 重心在上的不稳定平衡, 为了保持投篮前短时间的身体平衡, 应遵循决定平衡的三要素: (1) 支撑面的大小; (2) 人体重心的高低; (3) 稳定角的大小。因此, 合理的姿势应是两脚开立, 保证有适当的支撑面, 以及双腿弯曲, 降低重心。但是篮球比赛的特点是随时处于运动状态, 因此要求运动员在跑动中的最后一步要用脚先着地制动, 然后屈膝降低重心, 两脚开立准备起跳投篮。如步行者队创造奇迹的米勒, 之所以被人称为篮球运动的“教科书”, 就是因为他的姿势标准, 犹如教科书一般。
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 投篮难度增加、技术复杂多变。因此, 提高投篮的准确性, 就要从身体素质、基本技术、心理素质、身体平衡等各个方面加强训练。体育工作者在篮球教学中, 既要注重学生的实践, 同时也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准确性:因素 篇2
1.2 工程量计算存在误差 工程计量是预结算的重要环节,计量存在问题将直接影响基建工程预结算的准确性。另外,工程量计算与设计图纸有直接关系,实际施工与设计图纸是否保持一致,施工图纸表达是否明确、计量人员对设计图纸是否了解都会造成工程量计算存在误差,从而影响预结算的准确性。
1.3 预结算人员素质问题 预结算人员素质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预结算人员对施工图纸认识程度不够。基建工程劳动强度非常大,施工中不起眼的细节都会影响施工质量。在实际的工作中,预结算人员对设计图纸的意图了解程度不够,不愿意从事较复杂、较细致的工作,对于负责的工作粗心大意,经常出现多算、少算、重算、漏算等问题,导致预结算出现较大误差;第二,由于认识程度不够,工程预结算人员很少进入施工现场进行细致地调查,对工程造价管理缺乏认识,编制预结算工作没有结合基建工程的实际状况,导致预结算准确程度不高。
1.4 定额理解与使用问题 定额理解与使用对工程预结算的准确性有直接影响。工程定额是指实际施工过程中使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状况,直接决定企业生产力水平。在实际的编制预结算工作中,由于工作人员对相关的政策法规缺乏了解导致定额使用存在较大问题,从而影响预结算的准确性。
食品检验准确性的控制因素分析 篇3
关键词:食品检验 准确性 控制因素 分析
中图分类号:TS2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18-0029-02
在进行食品检验的过程之中,涉及到了很多方面的具体操作过程。具体的来说,在进行食品检验操作的过程之中,会涉及到很多复杂的操作过程,在这些过程之中,会出现很多的影响因素,这些影响因素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食品检验的准确性。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有效的提升食品检验的准确性,就需要在进行食品检验的过程之中,结合食品检验工作过程之中的实际工作情况,认真的总结分析出影响食品检验准确性的各种控制因素,并根据影响食品检验准确性的各种控制因素的具体特点,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具体对策,以便于确保食品检验准确性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提升食品检验的安全度,保证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
1 食品检验样品的抽取及制备的控制因素分析
在食品检验样品的抽取及制备的过程之中,为了有效的保证食品检验的准确性,就需要在进行食品检验样品的抽样过程之中,严格的按照随机采样的原则,从要检查的食品之中找寻出有代表性的食品样本。与此同时,在进行食品检验的样品取样的过程之中,要严格的保证取样的食品的情节性,这就需要保证使用的取样的工具的清洁度,并严格控制在过程之中不加入有害的物质,防止影响到食品检验的准确性。
在进行液体食品的检验之前,要保证所获取的液体食品样品保持一个均匀的状态。例如,在进行检测香油、醋、饮料、酱油等食品的时候,在进行取样之前,要充分的保证食物处于一个混合均匀的样品。在进行固体食品的检验之前,要充分的保证所采取的固体样品要保持充分的粉碎状态,例如,在进行大米、粟米、面条、豆类等食品的时候,要保证这些固体食品在粉碎之后在进行食品取样,以便于保证所制备的食品样品的严谨性。
2 食品检验仪器和试剂的控制因素分析
在进行食品检验仪器和试剂的控制过程之中,为了充分的保证食品检验仪器的检验准确性以及采用的检验试剂的准确性。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对于食品检查仪器,为了保证食品检查仪器的准确性,就需要设定好食品检查仪器的自检程序,保证食品检查仪器每周都进行自我校正。例如,对于自制的蒸馏装置,为了保证这一装置的气密性效果,就需要对食品检查仪器进行定期的检查维护;其次,对于在食品检验过程之中要直接和食品之中直接进行化学反应的化学试剂,因此,进行对食品检验试剂的质量控制对于食品质量控制检验的结构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
在进行食品检验的过程之中,食品检验仪器和食品检验试剂都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针对这样的情况,进行实验检验仪器的精度校正以及对实验试剂的选取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作用的发挥也将对食品质量检验的水平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在进行食品质量检验的过程之中,要确保使用的质量检验仪器的精确度和试剂的准确性,科学的校正食品检验仪器,科学的选配试剂,保证食品质量检验过程的顺利进行。
3 食品检验方法的控制因素分析
在进行食品检验的过程之中,采取合理的食品检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保证食品检验准确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总结食品检验工作的经验,可以看出,食品检验工作方法如果不正确,就会导致所有的食品检验工作前功尽弃,难以发挥出食品检验工作的真正作用。针对这样的情况,在进行食品检验方法的选择过程之中,要充分的遵循相应的原则,保证所选择的食品检验方法可以有效的展现出食物样本的特性,并结合实际的情况,严密的进行对数据的分析工作,保证食品检验工作的准确性。
4 食品检验人员的控制因素分析
在进行食品检验的过程之中,食品检验工作人员是进行质量检验的直接执行者。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在进行食品检验的过程之中,保证食品检验操作人员进行严格的操作训练,与此同时,还要严格的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来进行对食品检验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工作,保证食品检验工作的高质量完成。与此同时,食品检验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和责任态度是决定食品检验的准确性的内因,因此,必须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才,充分的尊重食品检验工作人员,激发食品检验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发挥食品检验工作人员的潜力,充分的保证食品检验工作的高质量完成。
5 实验室环境的控制因素分析
在进行食品检验的过程之中,为了保证食品检验的准确性,就需要从食品检验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研究,以便于有效的解决在实际过程之中遇到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就需要为食品检验工作配备一个符合要求的实验室,并在实验室的建立过程之中,严格的按照相关的质量检测标准进行对实验室的建设工作,以便于保证实验室的环境能够满足食品检验工作的实际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就需要相关单位足够重视对于实验室环境的维护,保证食品质量检验的准确性。
6 结语
综上所述,从本文之中谈及的样品的抽取及制备、检验仪器和试剂、食品检验方法、食品检验人员、实验室环境五个因素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在进行食品检验分析的过程之中,应当严格的进行对食品质量检验的控制工作,严格的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对食品检验标准的控制工作,及时的进行对试验检测仪器的校正工作,充分的保证食品检验仪器的检验准确性,满足食品检验的实际需要,保证食品检验工作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徐金瑞,叶蔚云,胡坤,吴小勇.《食品检验》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J].医学教育探索,2013(3).
[2]王崇民,马永娇.SGS:为全球化的食品安全问题提供全方位服务——访SGS集团全球食品业务副总裁Rob Parrish[J].食品安全导刊,2009(09).
[3]张红文,李晓录.浅议应怎样确保食品质量检验的准确性[J].科技资讯,2012(24).
[4]杨银书,李强.多聚酶链反应技术(PCR)及其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J].肉品卫生,2013(04).
判罚越位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篇4
典型战例1意大利VS斯洛伐克队第三个争议判罚出现在第85分钟,迪纳塔莱禁区左侧低传,意大利队18号夸利亚雷拉在门前包抄将球推射入网,但却被判越位在先!从慢镜头回放来看,夸利亚雷拉似乎越过斯洛伐克队后卫半个身位。被判进球无效后,夸利亚雷拉更是向第一助理裁判爆出了粗口。英格兰第一助理裁判坎恩举旗否认进球有效,因为队友射门的瞬间18号夸利亚雷拉不仅比对方倒数第2名防守者16号杜瑞察凸前半个身位,而且比球更接近斯洛伐克队的端线。这次进球越位还是不越位,基本上决定了上届世界杯冠军意大利队被小组淘汰的命运,坎恩的精准判断,能否经得起录像电子成像技术的科学分析有待探讨。
典型战例2北京时间6月30日凌晨2时30分,在南非世界杯1/8决赛的最后一场角逐中,西班牙1-0淘汰葡萄牙,比利亚打入全场唯一进球。比赛进行到第63分钟,伊涅斯塔送出直塞,哈维在中路立即脚后跟妙传,比利亚的射门被爱德华多扑出,随后他再度补射,球打在横梁下沿弹入球门,西班牙1比0领先葡萄牙,这是比利亚本届杯赛的第4个入球,也是他为西班牙国家队攻入的第42粒入球。但此进球有争议,比利亚接哈维脚后跟传球的时候,慢镜头显示,他处在越位的位置上。
典型战例3 1/8决赛。阿根廷VS墨西哥第26分钟阿根廷队的这次进攻速度很快,梅西在禁区前送出纵深传球,墨西哥门将佩雷斯出击,将皮球从特维斯脚下击出,皮球再次回到了梅西的脚下小跳蚤再度传球而在他挑传的时候从比赛录像的截图可以看出,特维斯明显处于越位位置,此时门将已经在点球点附近,两位墨西哥后卫在特维斯身前,而“野兽”则在小禁区边缘,他的身后没有一名墨西哥球员。梅西传球,没有人干扰特维斯,后者轻松头球将皮球顶入球门,阿根廷取得1比0的领先,
助理裁判没有举旗,主裁判也判罚进球有效,这让墨西哥球员愤怒,他们围住了主裁判和助理裁判,但意大利主裁判罗塞蒂在与助理裁判交流后认为,这球并不越位。看上去有过几秒钟的疑问,球员们解释着,裁判也讨论着,但最后阿根廷人还是获得幸福的开局,罗塞蒂确认进球有效,阿根廷人迈出了通往8强的第一步。??这个球对墨西哥队的士气与注意力打击极大,几分钟后,该队的后卫在传球时心不在焉,将球传给了阿根廷队前锋伊瓜因,后者收到大礼后将球送入墨西哥队的大门。此后,阿根廷再入一球,而墨西哥队虽然也扳回一球,但已经无力回天。
赛后,被气得无语的墨西哥队主教练阿吉雷拒绝就特维斯的第一个进球发表看法。“我不会再多评价裁判了,”他说,在那个越位球后我们显得注意力不集中突然比落后太难追回来了。”
典型战例4 1/2决赛,荷兰VS乌拉圭本场比赛首个明显的错判出现在开场第13分钟,乌拉圭在后场形成抢断后发动快速反击,弗兰回撤到中圈附近得球后,一记直塞球传给斜插上的卡瓦尼,乌拉圭队形成了单刀之势。不过这时候边裁举起了旗子,越位!但是慢镜头回放显示,这是一次非常精彩的反越位配合。
好在比赛刚刚开始,乌拉圭人并没有因为这个有争议的判罚与裁判发生口角。但荷兰队在第70分钟的进球彻底改变了之前1比1的局面,也让乌拉圭人的怒气终于释放出来。荷兰队的第二个进球、斯内德的低射破网明显是越位球,处于越位位置的范佩西,干扰了乌拉圭门将的判断。
尽管斯内德的射门非常漂亮,但荷兰队这个明显越位的反超球却给乌拉圭人带来了致命伤害:士气受到影响的他们在防守上出现混乱,很快就被罗本利用头球再下一城,乌拉圭的决赛梦想宣告破灭。
通过以上典型战例,可以看出越位是足球比赛中经常出现的比较复杂的问题,又是稍纵即逝的瞬间现象,具有较大的判罚难度。越位往往直接关系比赛的胜负,对于越位的判罚不管是漏判或错判都是裁判员的重大失误,往往是引起球场暴力的导火索,由此造成的后果十分严重。《足球竞赛规则》明确规定,处于越位位置的队员何时可以被判为越位是助理裁判员最重要的职责。因此,助理裁判员要深入理解越位规则的内涵和精神实质,运用正确的方法,努力提高判罚越位的准确性。
2 越位观察位置的选择与判断
2.1 观察位置的选择
正确选择观察位置是判准越位的基本条件。在足球比赛中,助理裁判员的站位位置应与最后第二名防守队员成一条齐平的直线。助理裁判员的选位既不能突前也不能拖后。如果助理裁判员离开这条线,选择的位置是突前站位,就可能把远端不越位的进攻队员看成处于越位位置。拖后站位,则可能把远端处于越位位置的进攻队员看成未处在越位位置。足球竞赛是跑的运动,比赛双方攻守交叠,队员位置变换频繁,“越位线”也随着队员的位置变化发生不断的变化。为了准确地观察越位,助理裁判员必须随时调整自己的位置,跑动则是调整位置的主要方法。
2.1.1 侧身滑步跑
多在攻守双方移动速度比较缓慢或阵地进攻及控制球队员将要传球时采用。
2.1.2 后退跑
多用于同时把进攻队员的位置和待传球队员的传球都纳入视野范围之内时采用的选位方法。
2.1.3 向前跑
当进攻队长传吊冲,或边线突破下底传中,或全线突破后快速逼近球门时,助理裁判员要采用向前跑的方法跟上防守队员或球。
2.2 越位的判断
判断越位主要依靠观察,而观察的目标是队员传球的一瞬间,处在球前面的同队队员所处的活动位置。
2.2.1 点、面结合兼顾球
观察越位需要合理地分配注意力,避免将视力突出地集中在某一点上。
2.2.2调整观察视区
当有多名进攻队员与防守队员交错站位,并且在助理裁判员视野的远、中、近区域内均有可能出现越位情况时,往往形成视线受阻或视线过度集中在某一局部区域。因此,扩大视野的深度与宽度,避免视线过度集中在局部区域,对判准越位极为重要。尤其是在远、中、近区都可能出现越位时,助理裁判员应该沿纵深方向不断做视野的变焦,即视线要不断在远、中、近三个区域进行调整,扩大视野的深度,准确观察从不同区域插上的进攻队员的情况。所谓视野的宽度就是不要把观察的视野仅仅局限为一条线,而要扩大视野的余光,使视线成为宽带状向前尽量缩小盲区。
2.2.3 扩大观察角度
视野角度的大小关系到有效的观察范围,观察范围越广阔越有利于判准越位。助理裁判员在观察越位时,不能只用一种观察角度,要不断调整和变换视野的角度。当侧身滑步跑正面面对向场内时视野的角度成等腰三角形。
3 掌握示意越位犯规举旗的时机
助理裁判员向裁判员示意的越位旗示应该准确、及时。准确的旗示来自准确的判断。对于越位的判罚绝非是当同队队员一踢或触球时,就举旗,这样容易冒旗或产生错判。助理裁判员应该根据球的运行时段,经过准确的判断,认定越位犯规后举旗示意,才能准确判罚越位。对于短距离传球,由于球的运行过程短暂,传接关系清楚,容易判断准确,应该较快地举旗示意越位。对于中、长距离的传球,由于球的运行过程时间长,而助理裁判员所处的位置是在比赛场地的横向来观察沿场地纵向运行的球,判断传球的落点有较大的难度,这就是需要结合球的运行时段,作出准确的判断之后,及时举旗示意越位。在球的不同运行时候判罚越位,会产生不同结果。
4 理解传接关系与现实比赛
当进攻队员处于越位位置时,不能简单地在其同伴一传球就判罚该队员越位,而是要根据处于越位位置的队员是否在现实比赛中干扰比赛、或干扰对方、或从越位位置获得利益来决定。为此,在实际工作中,须观察分析同队的传球方向和传接关系是否涉及现实比赛,以及处于越位位置的队员是否放弃参与比赛等条件,来决定是否判罚越位。因此,判罚越位不再是简单的判罚,而是综合多种因素的复杂判罚。下述传接关系和现实比赛对提高判罚越位的准确性会有帮助。
4.1 传接关系
传接关系是指传球队员与接球队员之间构成的直接传接球的关系。对于仅有一名进攻队员处于越位位置,此时的传球方向、传接关系均比较容易判断。如果有多名进攻队员出现在进攻前沿,并且位置交错时,就需要助理裁判员能够准确观察、判断传球队员与接球队员之间的直接传接球关系。
4.2 现实比赛
现实比赛是越位规则条文中一种新的提法,即判罚队员越位,还要依据处于越位位置的队员是否涉及现实比赛之中及其行为来决定。足球比赛以球为争夺焦点,现实比赛应在球的附近。
5 熟悉球队战术打法,提高阅读比赛能力
足球裁判员要具备很好的足球意识,这是指裁判员要较深刻的熟悉现代足球全面型打法的战术特点、技术规范和临场比赛中的战术策划等知识。足球规则的演变必然导致足球战术的变化。在越位问题上,攻守双方各有对策,其目的都是利用规则使对方陷入被动。现在利用中卫指挥,防守队员全线突然压上制造越位的战术已经很少见,而采用边后卫在边路队员快速插上时,突然向前压出造成传球瞬间进攻队员越位的方法较多。此外罚任意球、踢角球和球门前混战被防守队员解围后,防守队员全线快速向前压出,造成进攻队员越位是防守队员制造越位的常见形式。进攻队员的反越位战术,则出现利用处于越位位置的队员实施声东击西方法迷惑对方。助理裁判员要深知越位战术与反越位战术的形式与特点,并能够识别双方的战术企图,争取主动,及时跟上“越位线”,判准越位.
总之,越位是足球规则中很重要的一条规则,也是较复杂的规则。从定义来讲一般球迷基本上都能理解它的精神实质。但是足球比赛的形势错综复杂千变万化场上队员不断地跑动,像有矛就有盾一样,有了造越位战术,也有反越位战术。因此要求裁判员必须时刻擦亮火眼金睛,注意力高度集中,方能减少错误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中国足球协会.足球竞赛规则[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
[2]曹镜鉴,潭海.足球竞赛规则问答[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11.
[3]孙葆洁.足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分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4]何志林.对第17届世界杯足球赛裁判员临场执法状况的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2).
准确性:因素 篇5
作为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翻译方式,英语翻译在交流中的作用不言而喻。而其所产生的翻译内容不光是对语言的解释,更重要的是承载这不同文化之间的.传递和交流。如果英语翻译在准确性方面做不到简练、精准、符合文化内涵,那么就会在不同文化的传递间产生让人无法理解的错误和障碍。
我们都明白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不同,不管是在思想哲学方面还是在日常生活方面,这种差异都体现的非常明显。这种差异的存在尤其必然性,不同的文化土壤所培育出来的语言总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和特性,这是文化的本质导致的。但是当语言成为不同文化交流之间的桥梁时,这种差异就必须通过译者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和掌握,在英语翻译中进行准确的诠释和注解。这当然会对翻译工作造成一定的障碍,因为个人经历和对语言理解的不同,必然导致某些方面欠缺和不足,很难全面的考虑到文化因素的方方面面。
1.2思维认知不同带来的影响
准确性:因素 篇6
工程预算是以项目施工图为依据的,而工程结算是整个工程项目施工实践后的工程价值的经济反映,也是决定工程造价的最后一个环节。从我们编制工程预结算的经验及调查得知,一般工程预结算与实际造价存在一定的差距。要提高预结算编制质量和有效控制工程结算,预结算的编制要求做到系统、完整、准确、明了的原则,是业主和施工单位十分关注的问题。
2 工程预结算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建设工程预结算的编制是一项很繁杂而又必须很细致地去对待的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核算工作,不仅要求编审人员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包括建筑设计、施工技术等一系列较系统的建筑工程知识,而且还要有较高的预算业务素质及职业道德素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无论水平好坏总是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差错,如定额换算不合理;由于新技术、新结构和新材料的不断涌观,导致定额缺项或需要补充的项目与内容也不断增多;然而因缺少调查和可靠的第一手数据资料,致使换算定额或补充定额会有较多的不合理情况;另外,由于工程造价构成项目多,且变动频繁,使计算程序复杂,计算基础不一等均容易造成错误。
3 施工图预算的编制
(1)作好准备工作广泛搜集各种资料,包括工程勘察地质报告、地形测量图、施工设计图纸及说明、各类标准图集、勘察现场调查施工环境拟定施工:组织设计,做好施工方案研究,走访定额管理部门,收集现行建筑安装工程预算定额、取费标准、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和地区材料预算价格及地方性材料价格,确定编制方法。
(2)熟悉施工图纸、计算工程量及套用定额单价。在计算工程量之前,必须充分熟悉定额总说明、册说明、章说明,对定额中包括什么及不包含什么要心中有数,学习定额问题解答,了解定额子目分项步距,熟练掌握运用工程量计算规则。在此基础上认真阅读图纸,尤其是总平面布置图,了解工程全貌,做到心中一盘棋。在对各专业图纸研究过程中,应随时了解设计人员意图及图纸表达内容,对施工前已发生设计变更也应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做出预算编制分项和计算出相应工程量,合理地套用单价,防止出现漏计、重计、错套等错误。与此同时,预算人员在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外,还应深入现场,了解施工工序,注重市场价格信息,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增长设计知识,避免出现重大疏漏。
(3)计算其他各项费用、取费及利税。在其他费用的计算中就存在很大的差距,取费标准的确定,在工程结算时已经明确,但在概预算编制期间,如何选择取费标准对工程报价及标底的确定起着重要因素,因此取费标准在既保障国家及建设单位利益同时又能维护施工企业的合法权益。这就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了解工程项目对施工队伍的吸引力或参加工程竞标队伍的实力,通过对工程项目重要程度的认识,争取做到公正、合理计费工作。
4 影响施工图预算编制结果准确性的因素
(1)工程阶段性对预算的影响。一项建设工程要经历决策、设计、实施三个阶段。预算是以施工图为依据编制的,然而施工现场还存在很多别的因素,是在做预算时未曾考虑到,这就决定了预算的局限性。①材料價格对预算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材料价格是由市场确定,随行就市。预算材料价格是按照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定期公布信息价及编制预算时调查的当地材料价进行计算,而工程随着时间推移,材料价格将会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变动。工程造价也将随着变化。②国家政策性调价。工程的阶段性是由工程的时间性决定的,每一个阶段依循着一定步骤,不能将下一道工序的时间提前。而国家每一阶段都可能进行政策性调价。例如:人工费、机械费调整,特别是现在根据市场情况实行动态人工费。③预算没有考虑现场签证。现场签证是施工期产物,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基坑排水、土方倒塌、文物、自然灾害等。④预算没有特殊施工技术措施。工程造价主要是由工程实体性消耗部分和措施性消耗部分决定的。实体性消耗部分一般是按施工图及说明所描述的工程实体部分计算,不应有较大出入。而措施性消耗部分,则以施工的环境、方法、工艺、手段不同产生差异。
(2)设计修改与变更。工程设计同样受到诸如地质勘察资料、设计技术规范、设计标准、设计手段、建筑材料等客观条件影响和制约。当客观条件发生变化时,设计也要相应变化,以适应建设需要,而预算不具备这种预见性,其结果直接导致结算超预算。
(3)预算工程量计算误差。工程量计算是一个重要环节,施工图纸表达是否正确、全面、清晰明了是工程量计算准确性的基础、但如建设工程前期准备不充分,地质勘探不准确,地质状况不明,在施工中出现许多设计以外的项目,在有设计深度达不到相应水平,施工中变更多,现场签证多这些都有会影响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还有就是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不合理确定也将影响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如桩基工程施工,是先挖土方再做桩基或是先做桩基再挖土方,凿桩头,土方开挖时的护坡处理及放坡比例,土方外运距离的确定,垂直运输工具的确定是卷扬机还是塔吊等。两者方案的差额常占到定额直接费的1.5%左右,还有模板的选择等,都影响工程量的计算的误差。
5 影响工程结算编制的因素
结算编制依据和编制时间与施工图预算有所不同。施工图预算是在理想状态下编制出来的产物,是根据施工图及说明、预算定额、材料预算价格、费用定额等依据编制的。结算的编制还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图纸会审纪要、设计修改或变更、现场签证、隐蔽工程记录、材料价差、政策性调价等实际发生费用。施工图预算是在设计阶段编制,而结算是在工程实施阶段编制,两者存在着绝对的时间差。
5.1 工程施工前的准备阶段
(1)施工企业参与工程投标中标后,应及时、谨慎地与发包方签订《施工合同》。合同内容应尽可能的考虑周详,措词严谨,权利和义务明确,做到平等、互利。合同价款最好采用可调价格方式,并明确追加调整合同价款及索赔的政策、依据和方法,为竣工结算时调整工程造价和索赔提供合同依据和法律保障。
(2)根据所掌握资料详细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并经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签字认可。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的编制必须符合实际,考虑周到明确施工工艺流程和施工操作做法。对涉及工程结算或索赔的施工做法更应制定详细。例如:该工程使用哪些大型机械,大型机械进出场几次,基础土方是否外运,运距多少,基础是否要做处理,是否使用商品砼,是否全封闭施工,钢筋是否采用电渣压力焊等新工艺施工,冬雨季施工是否采用特殊工艺等等、上述资料均有可能成为索赔的依据。
5.2加强结算的审核, 力求工程计量的准确
结算工作完成后,校审很有必要,能有效避免多算、漏算、重算,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加快工作进展。审核的方法有很多,审核的内容也很广泛,审核的重点应放在工程量计算是否准确,单价套用是否正确,各项取费标准是否符合现行规定。
(1)工程量的审核。工程量是否正确是关系到结算准确性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这方面应着重注意如下几点:①审核工程项目划分是否合理;②审核工程量的计算规则是否与定额保持一致;③审核工程量的计算单位是否与套用定额单位保持一致;④审核签证凭据,核准工程量。
(2)预结算单价选用的审核:①工程项目名称与设计图纸标准是否一致。如:标号、水泥砂浆比例;②单价内容是否与设计相符;③定额主材价格套用是否合理。
(3)取费审核。取费应根据当地工程造价管理部门颁发的文件及规定严格执行。审核时应注意如下几点:①取费文件的时效性;②执行的取费表是否与工程性质相符;③费率计算是否正确;④价差调整的材料是否符合文件规定;⑤招投标文件的约定。
6 结语
要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和有效控制工程结算,工程预结算人员应该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不断总结经验,牢牢树立起为工程服务的敬业精神,严格把关,努力维护国家及建设的利益同时保护施工企业合法权益。只有这样,工程造价才能得到合理地确定与有效控制,从而提高成功投资的使用效益,达到其工程成本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叶红梅. 浅谈施工企业的预结算管理工作[J]. 广东建材,2008, (2):111- 112
[2]刘芝英, 王兴和. 浅谈小型水利工程预结算审核[J]. 新疆水利,2006,(6):55- 56
[3]刘艳秋. 浅谈工程预结算的审核[J]. 承钢技术,2006, (4):59- 60
影响食品理化检验准确性的因素 篇7
1 样品抽取及样品准备
1.1 抽样要按照随机原则, 从有代表性的
各个部分取样, 取样工具应清洁, 不得引入任何有害物质;抽样过程中应设法保持样品原有微生物状况和理化指标, 在进行检测之前不得污染, 不发生变化;抽样数量要满足检验要求。
1.2 样品制备是要保证样品均匀。
1.2.1 液体样品在检验前要混匀, 如检测酱
油、醋除可溶性无盐固形物项目外, 需将样品振摇混匀, 而检测可溶性无盐固形物应充分振摇后, 用干滤纸过滤。
1.2.2 固体样品要粉碎、混匀, 如大米、挂面
的水分, 茶叶的各项目都需要粉碎后取样。如果是无机项目检测可取匀浆进行消解等处理。
1.2.3 如果是测定样品的有机项目, 如维生
素C、胡萝卜素, 样品准备是用刀切细, 就会造成水分流失引起维生素等损失, 如用匀浆会使细胞壁破碎促进氧化、酶反应造成样品维生素等损失。因此可将样品各个部位分别制成样品, 分别定量测定, 综合判定结果。
1.2.4 其他要求, 如冷冻饮品对混合型的产
品在制备样品时要求取有代表性样品的主体部分;保健食品中的胶囊要按要求取胶囊的内容物进行检验;啤酒在检验浊度时要除气但不过滤, 而检测酒精度、原麦汁浓度、总酸等项目时, 要除气过滤后测定。
食品分析中还应注意在均质时样品成分的变化。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灰分、无机物主成分、食品添加剂、残留农药、无机物等是比较稳定的, 用前述方法干燥、粉碎或研磨时试样成分不会有多大变化。而新鲜食品中的微量有机成分、维生素、有机酸、胺类等很容易减少或增加, 原因是被自身的酶分解或因微生物增殖。所以在对样品均质处理时要加入酶抑制剂, 而且研磨样品时要在5℃以下, 可防止上述两种情况的发生。
2 对工作人员的要求
食品卫生质量监督实验室的各类工作人员配备应适当。即实验室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辅助人员的比例要适当, 具有高级、中级、初级职称的配备比例要适当。这些人员的学历、知识、能力和经验要与其履行的职责相匹配。工作人员操作精密仪器设备必须经过专门培训, 由专业主管考核合格并经过批准后方可上岗。操作人员掌握操作规程的熟练程度, 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 有可能为偶然误差, 也有可能为过失误差。例如, 在测定白酒中的总酯时, 不同的操作人员, 滴定速度不同也可造成检验结果的差异, 这种误差可尽量设法减免。但是, 由于操作人员对检验方法标准理解能力有限而造成的差异将会严重影响结果的准确度。有些食品中的检验项目相互关联, 通过对相关项目的检查也可以发现检验结果是否准确。如酱油中的氨基酸态氮和全氮, 氨基酸态氮测出的值一般是全氮值的一半, 如果相差太大, 那么检验结果肯定有问题, 则必须复检;桶装饮用纯净水中的臭和味、游离氯, 如果能嗅到异味 (消毒剂的气味) , 那么游离氯一定会超出标准规定的要求 (≤0.005m g/L) ;通过对蜜钱产品的色泽进行检验, 也可判断出其二氧化硫含量的高低;白酒中的总酯和已酸乙酯, 如果已酸乙酯含量高, 总酯的含量也会高。新鲜的乳香气的主体成分是二甲基硫醚, 含量稍高就会产生异味.掌握技术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随着新事物的诞生, 那么对工作人员的知识与经验的要求也在提高, 所以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单位的支持下应该进行相关知识的进修与培训。今社会的写照。在提倡以人为本,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今天, 人才是一个国家、一个单位的发展之本。中心的建设就是把人的因素放在了第一位。
3 对仪器与试剂的要求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对一个实验室来说, 设备的性能、状态至关重要。如何确保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中心显然是从“利其器”入手, 采用一流的检测设备, 只有有了硬件的支撑, 食品质量安全的检测工作才有了一个好的基础。有了先进仪器设备的支撑, 还需要高素质的检测人员进行配合, 方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工作人员能自校的仪器 (如天平、酸度计等) 应保证每周进行自校, 自制的蒸馏装置要确保气密性, 定期对仪器进行维护保养, 及时发现仪器存在的问题。仪器不准或试剂不纯所引起的误差叫仪器误差。如天平、法码、滴定管等测量仪器的精度不够所引起的误差, 又如试剂含有杂质, 蒸馏水质量不佳等所引起的误差以及环境因素对仪器、试剂影响所产生的误差等。
计量器具的示值精确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的基础, 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制度, 使计量器具的选择、申购、入库、验收、发放、定期检定、使用维修、等都有自己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
化学试剂在检验过程中直接参与化学反仪器和试剂仪器设备, 在理化检验分析中, 环境温度对检验结果也有一定的影响。在容量法分析时, 尽量在室温是20℃的条件下进行, 比如标定标准滴定溶液, 都要对滴定的体积进行温度校正, 消除温度对体积的影响, 只有在20℃时校正值为零。又如在测定葡萄酒中的酒精度、总浸出物和啤酒的酒精度、原麦汁浓度时, 在用容量瓶量取馏出物及残留物时尽量在同一温度下定容, 以消除温度对体积的影响。还有测定饮料中的可溶性固形物时, 温度校正的范围是10℃~30℃, 只有温度控制在此范围内, 才能查出校正值, 得出准确的检验结果。
参考文献
[1]王竹天.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8 (9) .[1]王竹天.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8 (9) .
[2]高向阳.食品分析与检验[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6 (10) .[2]高向阳.食品分析与检验[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6 (10) .
浅谈影响跳远助跑准确性因素 篇8
跳远分为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环节, 在跳远运动中, 有很多因素制约着跳远成绩, 其中助跑准确性是很重要的制约因素, 分析影响跳远助跑准确性的因素对跳远试跳成功率和提高跳远运动成绩有很大的帮助。
2、技术因素对影响跳远助跑准确性的影响
2.1、助跑启动方式
在跳远运动中, 助跑的启动是助跑加速过程中良好的开始, 合理有效的助跑启动方式对助跑准确性有着很大的影响。助跑的的启动方式一般有两种方式, 一中是行进间的助跑启动, 另一种是静止的半蹲式助跑启动方式, 这两种助跑的启动方式有着明显感的区别, 优缺点也各异。
(1) 行进间助跑启动。
行进间助跑启动在助跑中动作比较放松, 启动过程自然舒展, 节奏感较强, 步幅较大, 运动员自我感觉比较放松自然, 能为最后的踏板发力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在由于是行进间的启动, 步幅较大, 踏板的准确性没有半蹲式启动方式更为准确。
(2) 半蹲式助跑启动。
半蹲式助跑启动方式是静止状态下的启动方式, 在助跑过程中加速相对于行进间助跑启动更为有力, 能够在短时间内摆脱身体所处在的静止状态, 在助跑过程中这种方式的助跑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大的速度, 其步幅变化较小, 助跑过程中最后踏板的准确性相对行进间助跑启动方式更为稳定和准确些。
2.2、助跑的加速方式
跳远的助跑过程是跳远远度的基础, 在跳远助跑过程中助跑的加速方式也是尤其的重要, 合理的加速方式对跳远的最后的速度以及助跑的准确性都有着很大的影响。跳远助跑的加速方式一般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积极加速方式, 另一种是平稳加速方式。
(1) 积极加速方式。
这种加速方式在加速开始的几步, 上体前倾度大, 步幅较短, 步频较快, 助跑的全程中步频都是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优点是能够尽早的摆脱身体的静止状态, 短时间内获得较大的速度。这种加速方式更加适合跑动绝对速度较大的运动员使用。
(2) 平稳加速方式。
平稳加速方式在启动的前几步步频相对较慢, 在接下来的跑动中逐渐加大步长提高速度, 或者在保持步长不变的基础上加快跑动频率来提高跑动速度。在最后上板前的几步保持步长, 提高步频。其特点是加速过程平稳, 逐渐提升速度, 动作舒展、自然、放松。往往在起跑第一步时要充分踏出, 适合自己的步长踏出第一步, 对后续的助跑过程有很大的帮助, 第一步踏出较大或者较小时很容易影响后续的步长和加速跑动节奏, 所以第一步是助跑过程中的关键。准确的第一步为助跑过程中的准确性奠定了基础。
2.3、助跑的速度
助跑的速度决定了上板的速度, 上板的速度是跳远远度的前提。没有较高的上板初速度难以获得腾空后的水平位移, 上板初速度的大小取决于助跑加速过程后的速度。换言之, 助跑的速度是影响跳远成绩的重要因素, 当助跑的绝对速度加快时, 跳远成绩相对提高。助跑过程中速度是由慢到快, 而后上板起跳前的几步加速的方式不是提高步长来增加速度的, 而是通过固定步长加快频率来提高速度, 反之会影响助跑的准确性。
助跑过程中的开始几步, 身体重心较低, 身体前倾, 充分加速, 助跑过程中的中间几步上体正直, 步幅较大, 最后上板起跳前几步步长保持不变, 频率加快, 最后一步身体稍前倾, 大腿前摆高度略低, 步幅略微缩短, 保证身体重心在踏板时在板的正上方。尤其提出的是最后一步的步幅缩短不是刻意缩短的, 而是由于最后一步上板大腿前摆的高度降低所致, 并非刻意要求, 这样最后上板使得身体重心前移, 在踏板蹬伸时身体重心在起跳板的正上方。
2.4、助跑的距离
助跑距离在跳远助跑中有很大的影响, 为了使最后踏板速度达到最大, 合理的助跑距离对助跑的节奏和准确性有很大帮助。如果助跑距离过长, 过多消耗机体能量, 不利于踏板力量的爆发, 助跑距离太短对运动员来讲, 助跑过程达不到最大的绝对速度, 跳远不会跳出好成绩, 另外, 不合理的助跑距离会影响跳远助跑的准确性。所以助跑的距离对助跑的准确性是有很大的影响的。助跑距离的长短与运动员跑的能力有关, 一般优秀的运动员绝对速度来的往往较晚, 助跑距离就长, 反而, 跑的能力较差, 助跑距离就会短。
其次, 影响跳远助跑距离的因素还有很多, 如天气, 气候, 场地等。顺风时, 加速到最大速度所需要的时间也会缩短, 反之, 逆风时, 有风阻的影响, 达到最大速度的时间也会长一些, 当然, 助跑距离也会增加。这些因素也会影响到跳远助跑的准确性。
2.5、助跑的步幅与步频
跳远助跑过程中的步幅与步频对跳远助跑的准确性影响是尤为关键的, 而在跳远助跑的过程中, 助跑的步幅与步频也是在变化的, 如何协调处理好跳远助跑的步幅与步频对跳远助跑准确性也是有很大影响的。在跳远助跑的前几步加速阶段, 步长小, 步频快, 能是身体尽快获得较大的速度。在跳远助跑的中间几步, 身体重心较高, 上体正直, 步长较大, 步频相对启动后的几步较低, 步长和步频相对较为稳定。在跳远助跑踏板前的几步, 为保证在踏板时达到最大的绝对速度, 步长基本保持不变, 步频有所加快。
在训练中可以设置标示物来训练步幅和步频, 在20米中每隔1米画一条线, 进行20米训练, 缩短线与线的距离能够加强训练步频, 反之, 拉长线与线的距离能够练习步长。
2.6、助跑的节奏
在跳远助跑过程中, 良好的启动方式与加速方式, 配合良好的步长和步频, 几个因素相互影响, 加上助跑的良好节奏, 才能完美的跑好跳远助跑。跳远助跑的节奏是提高跳远助跑准确性的关键因素。如果缺少了良好的助跑节奏, 与前几个因素相互影响, 就会影响到步长和步频, 最终会影响到跳远助跑的准确性。良好的助跑节奏会使得助跑过程中的动作具有连贯性, 所以, 培养跳远助跑的节奏感对于跳远运动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跳远助跑的过程是一个整体, 若要单一的角度解决技术问题是比较牵强的, 一般要在跳远助跑整体的角度出发, 在整体过程中选择合适合理的方式, 提升运动技术, 增强运动能力。在训练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单一动作结构进行学习和练习, 但是随着运动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熟练, 可以采用多元动作结构和多项组合结构进行练习, 把各项的运动技术合理的组合在一起, 形成以个跳远助跑的整体性动作结构, 在整体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发现跳远助跑准确性练习的薄弱环节, 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改正。由整体到具体环节的方式看待跳远助跑过程对于跳远助跑准确性而言帮助是很大的。
3、身体因素对跳远助跑准确性的影响
3.1、身体状况
当运动员身体状况有所改变时也会影响到跳远助跑的准确性。
(1) 运动性疲劳。
“在运动过程中出现了机体工作 (运动) 能力暂时性降低, 但经过适当的休息和调整以后可以恢复原有机能水平的一种生理现象”。处于运动性疲劳时期的人身体的机能和运动能力都会有所下降, 所以在这个时期的人参与跳远运动时跳远助跑的准确性较平时比较低。运动性疲劳的运动员可以通过休息加快恢复过程, 也可以通过调节训练的强度、训练的时间来调节机体恢复。一般在赛后训练周会出现超量恢复, 有助于机体在恢复后建立新的稳态能力, 再次投入到新的训练中去。
(2) 生理期。
“月经周期中由于女性激素水平的周期性波动, 导致机体的运动能力发生相应变化”。根据不同的体质, 大多数女性在生理期间运动能力不变, 也有部分女性在生理期精神不振, 心率慢血压低, 运动能力有所降低。也有一部分女性情绪异常激动, 肌肉发紧, 血压升高, 心率快, 各项生理指标有提高趋势。处于生理期的女性在跳远助跑准确性上也是有很大影响的。
3.2、运动损伤
在运动中由于局部组织过度劳伤, 造成机体运动能力下降。如肌肉的腱鞘炎, 髌骨劳损等运动损伤症状, 使得运动员在发力和运动中都会受到一定的制约。难以发挥最大潜力。一般的运动性损伤可以通过休息来缓解, 严重的可以通过手术治疗。平时还是以预防为主, 做好热身活动和放松活动。
4、心理因素对跳远助跑准确性的影响
在比赛竞争过程中, 心理因素对跳远助跑的准确性有很大的影响, 无论是水平较低的运动员还是高水平运动员, 在试跳过程中或多或少的都会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
4.1、心理因素影响跳远助跑准确性。
(1) 怕犯规。
对于一个高水平运动员而言, 运动技能较高, 比赛经历丰富, 尽管如此, 在比赛和训练中心怕犯规的心理因素影响也是很大的。一旦试跳犯规对于一个运动员而言就是失去了一次试跳机会, 而在轮次比赛中的犯规在最后的并列成绩是有决定性作用, 一旦犯规就会比别的运动员略逊一筹。
(2) 心理素质差。
对于一个水平较低的运动员而言缺乏自信心是致命的, 往往会因为自信心的缺失事倍功半, 从而影响自己真正水平的发挥。交换场地进行比赛、训练时或者与高水准运动员同台竞技时, 也有很多观众因素或者场地、环境因素。如观众给对手呐喊助威的声势, 恶劣天气影响比赛等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到跳远助跑的准确性。过于追求好成绩也会影响到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4.2、心理训练方法。
(1) 模拟训练法。
“模拟训练也称‘比赛模式化训练’、‘比赛适应性训练’, 是指在训练中模仿比赛条件, 用于运动员演练技术、战术、和比赛应对策略的一种训练方法”。采用这种训练方法用于可能会对运动员心理、生理有不良影响的刺激进行模拟, 来增强运动员排除干扰, 适应特殊情景下的环境的能力。
(2) 干扰法。
在训练中采用噪音等干扰因素对运动员完成动作过程施加影响, 促使运动员排除干扰来完成自己的动作。对运动员在比赛时排除一些非正常干扰有很大的帮助。
(3) 转移法。
在跳远试跳以前, 可能会有精神不能集中到完成自己比赛上, 这时, 要把全部的精力和精神投入到跳远助跑的准确性上来, 根据平时训练的节奏和肢体感觉, 把注意力转移到如何完成动作更加准确上来。现在精神上放松, 其次才能在完成动作时有节奏、放松、自然, 才能出色的完成动作。
(4) 自我放松法。
当比赛或者训练时, 在试跳前或多或少的都有些精神紧张, 这时采用自我放松的方式进行自我意念的放松, 对调节紧张的状态和跳远助跑的准确性是很有效的方法。如:闭上双眼, 用意念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进行面部肌肉放松、颈部放松、肩部肌肉放松、腰腹肌肉放松、大腿和小腿肌肉放松, 脚部放松, 然后进行缓慢深呼吸, 憋气一秒钟后缓慢呼出, 连续深呼吸三次以上。这样对集中思想, 提高机体的兴奋性促使运动员很快地进入比赛竞技状态有很大的帮助。
(5) 自我暗示法。
通过正面的良性的自我暗示, 唤起自己的积极情绪, 来增加自己对比赛的信心和勇敢地勇气。如:失误时, 鼓励自己, 只是一个小小的意外, 还有机会。再次失误后, 提示自己还有机会, 下一次我一定能够成功, 保持冷静。在比赛中采用这种自我暗示的方法能够很好地进行自我激励, 增强自信心。
(6) 表象训练法。
在比赛前或者试跳前, 冷静的思考下训练过程中或者在比赛中跳远最好的一次, 找到那时的感觉, 回忆出色完成动作的身体感觉和运动的表象, 争取在当前试跳中做出当时的感觉。
另外, 在平时的训练中也要加强意志品质的训练。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在特殊情况时往往表现的出顽强、主动、果断、自制、自觉等品质。对运动员培养稳定的心理状态, 敢于直面困难和顽强意志有很大帮助。可以更换不同的训练场地、新的任务、延长改变训练时间和场景、气候、天气等因素来培养运动员的意志品质。
5、外部因素对跳远助跑准确性的影响
5.1、场地因素
不同的场地对跳远助跑准确性也是有很大影响的, 在海拔高度较高的场地进行比赛时, 往往有于海拔高度高, 地心引力小在助跑过程中会使得腾空时间长, 从而步长加大, 影响到跳远助跑的准确性。这就需要运动员要适应不同的场地, 锻炼自己的运动技能, 在比赛前要适应比赛场地来调节场地因素对自己的影响。
另外, 场地不同也有很大的影响。塑胶场地弹性较大, 延长了助跑过程中的腾空时间, 而碳渣场地弹性较差, 助跑的腾空时间就宿短了。这都是场地因素对跳远助跑准确性的影响。
5.2、气候因素
气候变化因素也能影响到跳远助跑的稳定性。雨前的和雨后的气压强度不一样, 空气中密度不一样, 空气中的阻力也是不一样的。在热带气候比赛, 温度较高, 在冷气候的地域比赛则温度较低, 这就需要运动员在赛前提前做热习服和冷习服的训练, 以克服身体的不适, 调节机体适应比赛环境下的条件。
5.3、风向因素
风向的不同对跳远准确性也是有很大影响的, 在顺风助跑时能够较早的获得最大速度。而在逆风助跑时获得最大速度的时间就比较晚, 这都影响着跳远助跑的准确性。
6、总结
总之, 在训练中要根据运动员的不同状况和技能掌握的不同程度, 理解能力和心理素质, 选择不同的训练方法和不同的手段进行训练, 还要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运用各种影响跳远助跑准确性的因素, 反其意而用之, 应用到训练中, 让其在比赛中起到积极进步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许刚.跳远助跑节奏模式的探讨[J].山东体育科技, 2009, (3) .
[2]孙东华.跳远助跑速度对成绩的影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3, 17 (4) .
准确性:因素 篇9
造成检测结果误差的原因分析
笔者分析许多例子,发现食品理化检测的结果受到几个方面的影响。①人为因素。检测过程需要工作人员细心谨慎,一旦工作人员不能严格按照规定进行试验,那么出错的机率就会升高。②工作人员在对实验结果处理时也会出现判断的错误或者检测结果的偏差。③检测过程中仪器的不精确也会对结果造成影响。④检测食品时需要采集一定的食物样本,但是检测人员如果不能很好的采取到具有代表性的样本那么结果也不能代表普遍情况。
存在的主要误差问题
误差问题往往是影响实验检测结果的不可避免的因素,其中食品理化检测的误差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检测方式不得当对结果的影响,比如:挥发性食品如果采集样品后检测不及时会使主要成分丢失,检测结果就失去了它的意义。②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也是造成结果不准确的一个因素,还有实验仪器本身的精确性也会对结果有影响,这一点需要通过提升整体设备的质量来解决。③只要是试验,那么就会存在系统误差,系统误差在理论上可以消除,但是实际操作中确实无法消除,这一点也是误差的来源之一。④实验结果伴随着随机误差,比如:食品的理化性质可能会因为温度等外界条件而改变,所以同一种食品的检测结果也不一定相同。
消除或者减小误差的建议
考虑全面,采用最优检测方案
工作人员对于同一种食品的检测方案会有不同的看法并提出不同的检测方案,不同的检测方案必然有其优劣之分,或多或少会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这时需要检测人员根据需要被检测的部分避开最大误差的地方,选出最佳方案进行检测。
端正检测人员对待食品检测工作态度
食品理化性质的检测关系着许多方面的事情,而且极其容易出错,工作人员必须保持严谨认真的态度才能胜任食品检测的职位,并且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对待工作,认识到食品检测绝对不是随便操作就可以完成的,要认真地根据食品检测规定进行操作,从而得到每种待鉴样品的结果报告,还要考虑周全筛选出食品检测的最佳方案。
采用空白试验法以及校准实验仪器
系统误差难以消除,但是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来使系统误差对结果的影响变小。第一种方法是校准实验仪器,校准实验仪器的作用是保证食品检验的相对准确性;另外两种方法的做法比较相似但是各有各自的特点,其中一种叫做“在实验中设置对照组”,做法是在相同的实验环境下将等剂量的样品加入空白组,实验最后将结果和对照试验组进行比较,降低系统误差,相似的,“空白试验法”
做法是除实验试剂外所有试验参数均保持与实验组相同,记录得到的空白值数据,最后把实验组的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减,这样得到的实验数据相对来说准确。
科学合理地处理待检样品
选取样品。进行食品检测抽样时,选取的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进行抽样环节时还要注意整个环境的卫生,保证全过程中样品中微生物在一定范围内,避免样品受到污染导致理化性质改变,样品的数量也要按照抽样法合理选取。
样品制备。对样品制备的要求是均衡性和平衡性,其中按照食品样本的状态不同又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如果食品样本是液态,检验之前要做到对样品充分搅拌,举一个普通的例子,醋和酱油的样品检测,在检验前就需要对它们进行充分的搅拌和振荡,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可溶性无盐固形物类的食品在充分振荡后还要进行过滤;如果食品样本是固态,比如:大米、面一类的食物样品,在检测试验前要把样本碾碎后再取样检验,而无极项目的检验则需要抽取均量的浆水并进行消毒处理后再进一步加工样本;如果食品样本是有机类,以胡萝卜为例,开始准备样品时要将胡萝卜用小刀切成细丝状,在这种状态下样品的维生素和水分较容易保持,这类的食品样品对每份样品的形状并没有严格的要求;如果食品样本是混合型或者冷冻饮品类的食物样品,在制备样品时并不需要对每一部分取样,只需在关键取样部位取样即可,如胶囊的样品制备,主要检测内容是胶囊的药品成分,只要将内部的药物粉末取出即可,酒水类的可以考虑检测浓度,在检测浊度时并不需要过滤处理但是要注意排除样品中的气体。
控制实验环境等外围参数
在进行食品理化检测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外部因素的控制,比如:温度、湿度、洁净度和光照等,一般情况下,食品检验试验在20℃的恒定温度下进行是最佳的,所以需要检测人员控制实验室的温度在合理范围内,否则检验结果会与真实值有较大的出入。
结语
再谈ICD编码准确性的影响因素 篇10
病案是有关患者健康情况的文件资料[1]。ICD编码 (以下简称编码) 是将病案原始资料加工成信息的重要工具, 是病案信息资源利用的钥匙。近年来, 随着病案在医院管理、医疗收费、保险索赔和医疗纠纷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对病案编码的准确性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2006年北京市卫生局组织的“相关诊断分组 (DRGs) 课题研究组”对20所3级和4所2级医院的16个病种ICD-10的编码调查, 发现各医院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编码错误, 从0.5%~36%不等, 平均23%, 其中一家3级甲等医院的编码错误率接近40%[2]。因此, 如何提高编码的准确性成了病案编码员目前的首要问题。鉴于此, 笔者对影响编码准确性的因素进行了粗浅的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以供参考。
1 影响编码准确性的因素
笔者认为影响编码准确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编码员的工作态度;二是编码员的专业素质;三是病案的书写质量。
1.1 编码员的工作态度
编码员的工作态度是影响编码准确性最重要的因素。因为编码员每天面对的是不会讲话的病案, 做着同样的重复工作, 容易养成一些不良的工作习惯。如不认真阅读病案, 直接按照首页的诊断编码;不按照规范的编码步骤查找编码, 单凭记忆、想象或电脑字典库来编码等等, 导致编码错误或不准确, 进而影响到病案信息的准确利用。比如子宫内膜间质结节, 若编码员不认真查阅ICD-10, 凭直观定论, 往往把其错误分类到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中, 而实际上子宫内膜间质结节是子宫内膜间质良性肿瘤, 准确编码是D26.1, M8930/0。
1.2 编码员的专业素质
编码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和知识性很强的工作[3], 要求编码员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即不仅要掌握疾病分类的有关知识, 还要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和一定的英语水平。但是我国现有的病案管理队伍存在着结构不合理、基础学历低、知识水平差, 缺乏正规的专业素质教育等诸多问题[4]。据统计, 近2年来参加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ICD-10专业技能资格认证考试的310人中, 通过177人, 通过率只有57.09%[2]。这说明编码员的专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否则会严重影响编码的准确性, 不能满足各方面对病案信息的需求。
1.3 病案的书写质量
ICD在我国已应用多年, 但许多临床医生对此并不了解[5], 病历的书写不符合ICD的要求, 尤其是疾病诊断的书写, 严重影响到编码的准确性。通常不符合ICD要求的诊断表现为: (1) 诊断书写不规范:即诊断的书写没有突出本次住院的目的, 随意简化诊断、使用英文缩写和不使用合并诊断等等。如“肿瘤术后放化疗”, 写为“肿瘤术后”;“取出骨折内固定”, 写为“骨折内固定术后”;“轮状病毒性肠炎”, 写为“小儿肠炎”;“肾盂积液伴有肾结石梗阻”, 写为“肾结石”;“功能 (障碍) 性子宫出血”, 写成“功血”;“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写为“HIE”;“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出血”, 写成“上消化道出血,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等。 (2) 主要诊断选择错误:即没有选择对健康危害最严重、花费医疗精力最多、住院时间最长的疾病作为主要诊断。如在“冠心病,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心功能Ⅲ级”中医生选择“冠心病”做主要诊断;“早产儿, 极低出生体重儿, 早产儿视网膜病”选择“早产儿”作为主要诊断。 (3) 诊断书写错误:即主要诊断与病理诊断不相符和漏填、错填损伤中毒的原因。如病理诊断为“乳房浸润性导管癌”, 但出院诊断仍写为“乳房肿物”;“行人与小汽车碰撞的交通事故”, 写为“车祸”等等。总之, 这些不规范的诊断书写均会影响编码员准确编码。
2 对策
针对以上提到的影响因素, 笔者提出了如下建议:一是加强编码员的专业思想教育;二是重视编码员的专业素质培养;三是制定ICD编码的质控制度;四是加强医生ICD知识的培训。
2.1 加强编码员的专业思想教育
建议病案管理部门加强编码员的专业思想教育, 使编码员充分认识编码在病案信息利用中的重要性, 对待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能以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份病案。如编码前要仔细阅读病案, 必要时与医生沟通, 编码时严格按照规范的编码步骤操作, 即做到不马虎、不草率才能避免编码错误。
2.2 重视编码员的专业素质培养
针对我国目前大多数编码员都是从其他专业改行而来的现状, 必须重视编码员的专业素质培养。鼓励编码员定期参加ICD知识的培训, 达到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ICD编码规则;经常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医学发展的新动态, 不断进行相关知识的更新。同时建议编码员一定要持证上岗,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编码准确性的问题[2]。
2.3 制定ICD编码的质控制度
建议病案管理部门制定ICD编码的质控制度, 定期抽查编码员的工作数量和质量, 并与职称晋升和效益工资挂钩, 督促编码员自觉、主动地提高编码准确性。
2.4 加强医生ICD知识的培训
针对目前临床医生普遍不了解ICD的情况, 建议在全院范围内定期举办ICD讲座, 使医生了解ICD的疾病诊断书写规范和编码原则, 主动按ICD的编码要求书写诊断;同时, 建议医学院校尽快设立ICD的课程, 处理好ICD的诊断要求与传统临床诊断之间的矛盾, 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ICD编码的疾病诊断规范化问题[6]。
参考文献
[1]曹荣桂, 刘爱民.医院管理学·病案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61
[2]席风华, 马家润.病案信息管理人员应持证上岗[J].中国病案, 2007, 8 (5) :4 ̄5
[3]周月敏, 李建国.关于疾病编码工作的探讨[J].中国病案, 2004, 5 (7) :39
[4]索冠伟.论病案管理专业队伍建设[J].中国病案, 2007, 8 (5) :5
[5]魏以璧.临床医师ICD知识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 2002, 9 (4) :243 ̄244
准确性:因素 篇11
【关键词】血常规检测;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657-02
引言:
血液细胞检测是临床医学检验中的基本内容。通过对血细胞的检测提供的数据来分析患者的患病特征,并做出临床诊断,是一种最常用、最重要的人工检测内容。血常规是临床医学检验的常规项目,是最常用、最终的基本检验常规之一。血常规主要通过血细胞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来判断人体机能情况,为疾病的针对提供依据,对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也有很大的帮助。在医学检验时必须获取准确、可靠的数据。但在实际操作中血常规检测结果容易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如:采集部位、标本存放时间及存放方法,血液细胞分析仪的分类准确与否等。为了提高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现对我院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40 例受试者的血常规检测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对策,以期避免影响因素,保证检测结果更加精确。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40 例健康体检者,纳入标准为:⑴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⑵均为我市直属机关公务员、事业和企业单位的员工;⑶无严重心、肺、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无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疾病;⑷血液检查项目:血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AFP、癌胚抗原定量等。排除标准:⑴恶性肿瘤患者;⑵合并有机体严重疾病者;⑶皮肤出现溃疡、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⑷严重感染者;其中男21 例,女19 例,年龄22 ~56 岁,平均(43. 6 ±12. 5)岁。
1. 2 方法
⑴静脉血采集:取坐位. 手臂伸直。暴露穿刺部位,选取合适的肘静脉,常规消毒,抽取所有受检者肘静脉血4. 0ml 分别装于2 支EDTA - K2 真空采血管内,测定前应将静脉血样品按照全血质控品颠倒混匀的要求, 颠倒混匀10 次,避免血液凝固,但不可剧烈振摇,以防溶血。根据标本送检时间分为2h 送检组和24h 后送检组,根据保存温度的不同分为室温保存组和冰箱保存组,其他检测条件相同。采用深圳迈瑞公司BC -5000 血细胞分析仪及迈瑞生产的BC -5000 配套试剂,按仪器操作说明进行。标本每次测定前,都要先进行质控品测定,空白计数符合标准。⑵末梢血采集:采用无名指指尖腹内侧取血法,采集前轻轻按摩采集部位待自然充血后,行常规消毒,采集者右手持消毒采血针,将采集部位固定,自指尖腹内侧迅速刺入,然后拔出采血针,弃去第一滴血,用一次性微量吸管采集约20μL 血液。
1. 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5. 0 for windows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用( x ± s)表示计量资料,首先对实验数据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性者统计学方法采用配对t 检验,P <0. 05 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⑴不同送检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2h 送检组的WBC、RBC 和PLT 分别为5. 21 ±1. 32 109/ L、4. 62 ± 1. 13 × 1012/ L、165. 34 ± 35. 87 × 109/L。24h 后送检组的分别为3. 05 ± 0. 86 × 109/ L、5. 31 ± 1. 23 × 1012/ L、305. 32 ±46. 53 ×109/ L。⑵不同存在温度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室温保存的WBC、RBC 和PLT 分别为5. 92 ±1. 34 ×109/ L、5. 11 ±1. 24 ×1012/ L、182.75 ±32. 32 ×109/ L。24h 后送检组的分别为5. 75 ± 0. 86 × 109/ L、4. 78 ±1. 23 ×1012/ L、180. 14 ±28. 13 ×109/ L。⑶不同采血部位对存放结果的影响:末梢血采集的WBC、RBC 和PLT 分别为6. 22 ± 1. 23 × 109/ L、4. 54 ±1. 15 ×1012/ L、168. 67 ±32. 45 ×109/ L;静脉血采集的分别为5. 31 ± 1. 03×109/ L、3. 87 ±0. 89 ×1012/ L、216. 78 ±28. 34 ×109/ L。
3临床血常规检测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
通过开展讲座各种形式加强对于临床血常规检测工作的宣传工作,使各级相关领导与相关检验工作人员进一步了临床血常规检测工作的重要意义,为临床血常规检测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更换落后检验设备,改善办公条件,提高对于血常规检测的质量控制的重视程度,强化树立责任意识、质量意识、规范意识。定期组织对检验人员进行培训,学习掌握临床血常规检测的基础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技能,不断提升业务素质与业务工作能力,掌握规范正确的检测方法,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以进行质量控制。
3.1 血样标本采集前管理 进行血样标本采集前,应对患者的生理情况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对于可能影响到检测结果的一些情况应提前分析评估,最好固定某一时间进行检查[4],将不同生理状态对检查结果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
3.2 血常规标本的质量控制 由于静脉血的检测一般较末梢血准,因此临床血常规检查宜进行静脉采血,确保采血部位皮肤状况良好,无缺损、炎症、水肿等不良状况。为防止血液交叉感染及标本溶血,宜使用封闭式真空采血管进行采血[4]。采血过程中因注意标本稀释以及溶血等现象,保证血液标本的量与抗凝剂保持合适比例。标本采集完成后便应及时进行送检,为了得到最佳检测效果,通常EDTA抗凝静脉血标本于采集完成后5分钟内或者半小时后至8小时内进行检查为宜[5]。对于不能立即进行送检的标本,必须妥善保存。
3.3 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 相关部门应制定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对于检验仪器的管理以及检验程序的规范。检验仪器必须定期进行维护保养,以便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相关检验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检验进行操作,每日对仪器进行清洗[5]。校准仪器前应对其管道彻底清洗,清洗完毕后测定空白试剂,确保本底符合要求。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检验时宜选用原装配套试剂,可以有效提高检验质量,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应该选择和溶血素配套的稀释液。
准确性:因素 篇12
1.1 油品储存容器标定误差
根据JJG168—2005《立式金属罐容量》试行检定规程规定, 容量为100—700m3的油罐, 检定的总不确定度不得超过0.2%;容量为700m3以上的油罐, 检定的总不确定度不得超过0.1%, 置信度为95%。卧式金属罐和铁路油罐车在依据JJG266-1996《卧式金属罐容积》检定规程和JJG140-2008《铁路罐车容积》检定规程所标定的容积, 扩展不确定不不大于0.4% (k=2) 。上述情况说明在油品计量交接之前就存在着误差。另外, 由于油品容器受自身材质、储油量、工作环境、路况等因素影响, 负重之后罐底会产生一定的弹性变形, 这也会影响到了油品计量的准确性。
1.2 计量器具误差
在油品计量交接过程中, 必然会使用到各种计量器具。目前在油品计量过程中使用的计量器具主要有量油尺、密度计、温度计、流量计等, 这些计量器具在使用的过程中精确度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所以要定期的对其进行检定, 以便对计量值进行修正, 否则会影响到油品计量的准确性, 当误差过大时会引发严重的贸易纠纷。
(1) 量油尺一般在检定时就已经产生误差, 受人为因素和尺带实际拉力与规定值间差异影响也会产生一定的误差。根据有关规定, 贸易计量交接用量油尺必须每半年检定一次, 然而实际的检定周期应该小于这一规定, 这主要是因为量油尺自身多由薄钢制成, 在长期频繁的使用过程中, 尺带会出现一定的变形或打卷现象, 导致尺带标度缩小, 进而造成测量值大于实际值, 损害油品接收方的经济利益。
(2) 影响密度计测量结果的因素主要有光源的辐射函数、传感器的相对光谱灵敏度、滤光片的光谱透视率、测量的几何条件及量体大小、读数的精确性和显示的线性、被测样本及定标版的光谱反射参数, 所以在使用密度计进行油品测量之前, 就存在着一定的误差。
(3) 在油品测量中使用的温度计最小分度值为0.2, 根据温度计的实际使用情况必须给出正确的修正值, 否则会影响到计量结果的准确性, 造成贸易双方之间的计量纠纷。
(4) 流量计受制作工艺的影响在使用之初就存在着一定的误差。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 流量计受流体粘度、温度、压力等因素影响, 它的流量特征会产生变化, 进而影响到计量结果的准确性。为此, 必须对流量计进行检定, 虽然检定流量计的方法有很多, 但是普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误差, 在实际的计量过程中不应忽视这一因素。
1.3 温度引起的误差
温度是影响油品计量交接准确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温度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所以在计量交接的过程中要把握好温度变化, 否则会影响到最终结果的准确性。在安装流量计的时候, 由于环境温度与油品温度差异较大, 流量计在使用过程中扮演了散热器的角色, 将热量通过对流或者辐射的方式传递到其它空间, 影响了计量的准确性。另外, 标定温度与工作温度之间的差异也会对计量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影响。
1.4 原油密度引起的误差
原油的密度是油品计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影响原油密度的因素有原油的化学成分比例和温度变化。在对原油密度进行测量时, 通常只是定时定点进行抽样检测, 之后取平均值进行油量计算, 这种计算方式由于原油的密度存在着很大的随机性, 对计量结果的准确性具有很大的影响。同时, 在密度测量的过程中, 受人为因素影响, 可能会出现错误操作、数据读取不当等现象, 这也会影响到油品计量的准确性。
1.5 原油含水量引起的误差
在原油开采过程中, 为了确保原油的使用安全, 必须对其进行沉降脱水等工艺处理。然而受工艺水平的影响, 原油的含水量存在着一定的变化。在检测原油含水量的时候同样采用定时定点取样的方法, 这种取样检测的方法会直接导致检测结果存在误差。同时, 由于原油含水量检测采用的是实验室蒸馏法, 接收器、冷凝管、烧瓶等实验器材自身就存在着误差。
2 提高油品计量交接准确性的措施
2.1 选用精度较高的仪器, 定期进行仪器检定
由于油品计量交接的过程比较复杂, 涉及到的计量器具较多, 所以影响计量准确性的因素也比较多。在选用计量器具时, 要根据计量的实际情况选择精确度高、给定修正参数、测量范围合适的器械。由于油品交接的计量器具必须符合国家检定机构的标准, 并且附带检定证书,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使用的计量器具及相关设备满足计量要求。在使用计量器具的时候要根据检定证书上提供的修正值对计量器具进行修正, 最大限度的降低计量器具本身的误差。
2.2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选用高素质的计量人员
在计量工作中, 误差无法避免, 只有最大限度的降低误差, 才能减少经济损失。这就要求计量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职业素养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因为计量工作是一项人工操作的过程, 个人的工作态度、工作方式、工作经验等方面的差异会影响到计量结果的准确性。而富有经验的高素质计量人员懂得把握计量工作的重点, 能够自觉的考虑多方因素, 规范个人计量操作行为, 降低油品计量过程中的误差, 提高油品计量交接的准确性。
2.3 注意计量细节, 加强计量工作监管
为了减小油品计量交接过程中的误差, 计量人员必须重视计量过程中的各个细节, 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在工作态度上, 要严谨认真;在计量操作上, 要合理规规;在数据读取时, 要保持正确的读取姿势, 以免由于姿势不当而引起数据读取失准。油品交易的双方可以选派工作人员对计量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管, 保障计量工作的规范进行, 提高油品计量交接的准确性。
做好油品计量交接工作, 必须严格按照上级交代的各项质量指标进行计量操作, 提高计量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意识。同时要制定完善的计量监管制度, 遵守各项法律法规, 维护油品贸易双方的共同利益, 以便建立良好的贸易合作关系。虽然在实际的计量过程中影响油品计量交接准确性的因素有很多, 但是只要对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认真的分析, 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就一定能够降低计量工作中的误差, 提高油品计量交接工作的准确性。
摘要:在油品贸易计量交接过程中出现计量误差的现象十分普遍, 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贸易双方的利益。为了降低油品计量交接过程中的计量误差, 提高油品计量交接的准确性, 解决贸易纠纷, 有必要对影响油品计量准确性的各种因素进行深入的探讨, 寻求解决的方案, 保障油品贸易双方的利益和贸易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油品,计量,准确性,因素
参考文献
[1]王丹.油品计量误差原因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0 (10) [1]王丹.油品计量误差原因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0 (10)
[2]李春秋, 赵玉明, 李玮棋.影响油品计量交接准确性因素分析[J].中国化工贸易, 2012 (02) [2]李春秋, 赵玉明, 李玮棋.影响油品计量交接准确性因素分析[J].中国化工贸易, 2012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