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准确性(共3篇)
写作准确性 篇1
1.教师书面反馈的定义及分类
根据Ur(1998)的定义,教学环境中教师反馈通常是指“为了改进、提高学生的学习而对其某一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发回的信息”。就写作而言,书面反馈是教师向学生提供修改作文信息的一种输入过程, 目的是帮助他们更好地修改自己的文章,从而准确表达思想,达到交际目的。
写作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环节, 写作通常是检测学生对语言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手段。对学生作文中的语法错误,教师都会作出反馈。对语法错误的反馈依反馈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口头反馈和书面反馈, 依反馈来源可分为教师反馈和同伴反馈,依教师修改方式的差异可分为直接反馈和间接反馈,依教师反馈侧重点的不同可分为形式反馈和内容反馈。直接反馈是指教师在学生文章中的错误之处做标志并以某种反式给出正确答案。间接反馈指的是教师对学生写作错误不直接给予正确答案,而是以符号的形式标出错误,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标注进行修改。间接反馈主要采用无标注式(画线指出具体错误位置)或标注式(指出具体错误位置并给出错误类型)方法把错误留给学生修改, 然后教师再根据具体情况决定采用间接或直接反馈的方式对学生修改过的第二稿进行纠错反馈,最后学生定稿,教师给出成绩。
2.教师书面反馈相关理论基础
2.1Schmidt(1990)的“注意假 设”
Schmidt (1990) 提出注意 假设 (noticing hypothesis), 认为“注意是一个将输入转化为吸收的必要且充分的条件”。也就是说,只有注意到的输入才有可能被学习者理解,但这不表示所有被注意到的输入都能被学习者吸收。真正的习得需要学习者引起注意后, 经学习者大脑对已有的知识和新输入知识进行结合,重新构建自身语言体系才有可能吸收。在教师提供纠错反馈的前提下, 学生更有效地识别错误, 只有注意到错误,才会不断地检验文章所使用的语法是否正确,逐渐使输入的知识被吸收,完善中介语系统。
2.2Swain(1985)的“可理解 性输出假 设”
二语习得过程主要包括输入和输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二语习得研究领域开始逐渐认识输出在学习者二语习得中的重要性,并将研究内容从可理解性输入转向可理解性输出,开始探讨语言输出在学习中的作用。可理解性输入在二语习得过程中虽然有很大作用, 但不足以使二语学习者实现语言使用的流利性和准确性,要流利地、准确地掌握二语,不仅需要“可理解性输入”,而且需要“可理解性输出”。
写作作为二语习得过程中主要的输出环节, 只靠输出过程中的注意是不够的。只有在教师纠错反馈的帮助下,才能有效地促使学习者更有效地掌握某一语言知识。其过程为:学习者输出目的语—从外部获得纠错反馈—修改语言输出—学习者语言表达更正确。输出为学习者提供了验证自身所习得目的语是否正确的机会, 但检验的前提是得到来自读者的纠错反馈。因此,二语习得过程中注意与反馈是不可分割的。
3.国内外有关教师书面反馈的研究
3.1对教师书 面反馈有 效性的探讨
1996年 ,Truscott在评述20世纪70年代以来二语教学和相关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教师书面反馈,尤其是语法错误反馈无效且有害的激进论点。之后,研究者便围绕教师书面反馈的有效性展开激烈持久的讨论。
其中 ,Ferris和Truscott的论战最 引人瞩目 。从1996年到2008年间 ,Ferris和Truscott发表了多篇文章论证教师反馈是否有效。Truscott的主要观点是,教师的书面反馈,特别是形式反馈(纠正语法、词汇、拼写、大小写、标点符号等)对学生语言学习几乎没什么作用,甚至有害。学生为避免错误会尽量使用简单的词句或缩短作文的长度, 思想的流畅性及整体的写作水平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Ferris多次撰文回应无效论,指出教师只要有选择性地给予反馈, 并且用清晰的语言表达反馈意见和建议,语法错误反馈就会行之有效。她认为Truscott只是笼统地讨论语法错误反馈的效果, 并没有根据错误反馈类型考察对反馈效果的影响。
3.2对教师书 面反馈的 多重功效的研究
教师书面反馈对学生二语写作的积极影响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效地启发学生对作文作出积极的修改,进而减少作文中的错误;二是明显改进二语作文质量;三是提升学生注意力,促使中介语不断接近目标语。
教师书面反馈的一个研究重点是, 根据教师反馈进行修改能否提高写作水平。Ashwell(2000)的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在接受教师语法错误反馈后再修改作文可以明显提高语言准确性。Chandler(2003)研究发现,凡是获得语法错误反馈的学生都明显改进语言质量。因此,学生能否提高修改和写作能力,关键在于学生是否按照教师的反馈修改作文。如果学生先按照教师反馈修改作文, 就会特别注意中介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差异,在完成新的写作任务时有意识地避免类似错误,自然明显提高英语语言质量。
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会注意教师对错误的反馈,改正自己作文中的错误,这有利于学生提高写作水平。中介语理论认为,语言习得是随着时间逐渐发生的,而语言错误是习得目标语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能期望语言形式由于反馈的作用,而被立即或永久地习得。即使直接反馈在二语习得中具有重要作用, 也需要时间和重复帮助学习者注意正确的语言形式,将目标语与中介语进行比较,并检验自己的目标语假设。
3.3教师书面 反馈的不 同类型对二语写作 影响的研究
对教师书面反馈方法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研究不同类型的纠错性反馈对学习者写作水平的影响; 比较哪一类型的反馈效果更好:针对语言形式的反馈还是面向语篇的反馈。
学习者作文中的语言错误要不要纠正、由谁纠正及如何纠正一直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由谁纠错指出文中的错误,是由老师还是学习者自己纠正:由老师指出并改正文中的错误为直接纠错;而由老师指出并让学习者自己改正的为间接纠错。总的来说,对语言纠错的态度经历了直接纠错、到批评和完全摒弃纠错,到了研究者们开始重新审视纠错的价值,比较直接纠错与间接纠错的作用(Lalande 1982;Robb et al 1986;Semke 1984)。虽然争议现在还在继续,但对这一领域的大量实证研究表明,纠错性反馈比没有反馈更能提高作文语言的准确性; 间接纠错又比直接纠错效果要好,前者能显著减少作文中的语言错误,提高学生的自我纠错能力(Chandler 2003;Ferris et al 2000;Ferris &Roberts 2001;Robb et al. 1986 Yates & Kenkel 2002)。
总之,反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很多因素影响反馈效果。
3.4学习者对 教师书面反 馈态度的研究
在考查教师书面反馈时, 要考虑的最重要的问题是学生如何对反馈作出反应并用它来改进作文。不少研究者通过问卷或访谈调查学生对教师书面反馈的态度与偏好, 甚至借此推断反馈的有效性(Hedgcock & Lefkowitz 1994 1996)。这类研究结果的相似之处在于大多数二语学习者都肯定教师书面反馈的重要性和有益性(Ferris & Hedgcock 2005;纪小凌,2010)。戚炎(2004)、杨苗(2006)指出,大部分中国学生期待得到教师的书面反馈以取得进步。然而,二语学习者对于反馈的偏好却不尽相同。有的学生希望教师直接修改作文(Chandler 2003),有的学生 则青睐错 误代码的 使用 (Ferris et al 2000;Rennie2000)。此外 ,从Hedgcock和Lefkowitz(1994)的研究发现 ,尽管ESL和EFL学习者都希望写作教师仔细修改文章中的语法、词汇错误,但ESL学习者更注重教师对文章内容的反馈,而EFL学习者将教师对语法词汇的反馈摆在首要关注位置,ESL和EFL环境下对反馈的不同看法主要是由学习者的个体差异造成的,这与学习者不同的性格、教育背景、学习动机等有关。
四、结语
教师纠错反馈是必要的, 并且学生迫切渴望得到及时的反馈,因此,反馈不容忽视。但是,采用何种反馈反式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以及不同的反馈方式是否对不同语言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写作准确性 篇2
一、申论语言的特点
申论作文所使用的语言并非一般议论文的语言,需要符合以下要求:
工作语言
申论作为一种应用文体,用于公务员完成工作,所以其语言表达应符合完成工作任务的需求,即简洁、实用、冷静、理性。
简洁、实用:语言要言简意赅,一方面不要说多余的话,另一方面每一句话都有特定的作用。
冷静、理性:用语不要包含情绪,不让情绪影响工作。在语言上就是要少用或不用抒情或描写。
公文语言
上述要求是一切工作语言的共同要求,公务员工作与一般公司、企业不同,所使用的语言应尽量符合公文语言的要求,要使用官方、正式的语言,含义准确不要模糊,通俗易懂不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要生僻,在写作的过程中不要用方言俚语,不乱用缩略简化语。
不要文艺腔
所谓文艺腔,就是使用类似于散文、诗歌、杂文、小说等的文学化语言,文风简洁平实即可。
比如,诗歌的语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就不适合;但是公务员也表达感情,那就是“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同样表达出了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不要有学生腔
这不符合公务员的身份。如有考生作文写到“我妈妈说......”。你的妈妈不是全国妇联主席的话,请不要引用类似近亲属的话。
二、申论语言对比
例1:我们需要加强节能减排的宣传,让广大的老百姓都能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养成节约的好习惯。比如说,开设环境治污专项举报电话,开展各种各样的宣传活动,提高人们的节能环保的意识。大家要从现在开始做起,从我们身边做起,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节约一滴油。
例2:使节能减排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节能减排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到各行各业、千家万户,必须努力提高全社会的节约环保意识,使节能减排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加大宣传力度,教育引导全体社会成员从自身做起、从小事着手,形成崇尚节约、重视环保的社会风尚。广泛开展“节约型机关”、“节约型企业”、“节约型社区”创建活动,各级政府机关要走在前面,各级领导干部要争做表率。把教育引导与利益调节、制度约束有机结合起来,逐步使自觉节能减排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生活习惯,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良好格局。
对比例1和例2可以看出,例1考生经过努力是可以自己写出来的;例2则绝非考生现在的水平所能及。
例2的语言几乎每一句都可圈可点,不长期担任领导职务,不可能有这样的高度,写出这样的好文章。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例1写的还不错,也知道举例论证,但显得琐碎,尤其是其用语“老百姓”。谁经常用“老百姓”这个词?只能是老百姓自己。公务员在谈到老百姓的时候一般用哪个词?人民群众。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往往一个词就透露出你的身份,公务员的思维和语言习惯和人民群众明显不同。
写作准确性 篇3
一、构思在写作过程中的作用
1.写作过程模型。20世纪80年代起,国外研究者们先后提出了几个写作过程模型,对写作过程进行了描述。Flower和Hayes于1980年提出了他们的第一个写作过程模型。该模型的第三部分详述了写作过程本身,具体包括构思过程(the planning process),成文过程(the translating process)和修改过程(the reviewing process)。
Flower和Hayes的写作模型一经提出即引起了写作研究者们的关注。随后的研究者对此模型进行了完善与发展,并提出了几个新的写作过程模型。然而不可否认的是Flower和Hayes于1980年提出的第一个写作过程模型为其他写作模型的构建奠定了理论基础。不管是研究者随后提出的第一语言写作过程模型,还是第二语言写作过程模型,他们都是以Flower和Hayes的写作模型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对写作过程进行了更客观具体的描述。这些模型明显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把写作过程分为几个子过程:构思、成文和修改,以使人们对写作者的心理过程有了直观、直接的认识。由此可见,构思在写作过程模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值得研究者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2 . 构思的定义。在关于写作构思过程的研究中,对于 “构思”的描述不尽相同。Flower和Hayes(1980)指出“在构思过程中,学习者通过明确语言修辞问题这一过程,开始构建活动网络从而实现目标”;具体来说,构思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包括问题解决,做出决定以及推理(Hayes,1996)。根据研究者对于“构思”的描述可以看出,构思指的是发生在写作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包括确定主题,根据写作要求从长期记忆中提取相关内容,并确定文章的整体结构。
构思会在整个写作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出现,“写作过程的三个子过程(构思,成文和修改)不是按照线性顺序渐次展开的,而是非常灵活。循环往复的”(李志雪,2007,p.13)。 换句话说,构思会在整个写作过程的不同阶段出现,本研究将从拿到写作题目到正式开始写作文初稿这一阶段的写作者的思维活动定义为写前构思。正如Hayes和Gradwohl (1996) 所言,(写前)构思有别于写作过程中的其他形式的思考,这缘于构思所在的任务环境不仅仅包括已经输出的文本环境, 还包括写作任务环境。也就是说Hayes和Gradwohl尝试将写前构思与写时构思做出明确的区分。
二、写前构思对于以英语作为二语/外语的写作文本的影响
在以英语作为二语 / 外语的写作课堂中,除了写时构思之外,写前构思也是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国内关于二语/外语个人写前构思的研究较少,且主要探讨了初高中英语学习者在写前阶段构思情况,如相关词汇的准备,英语句式的储存, 观点的产生,内容的组织等。
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写前构思时间与构思策略对于写作文本的影响,且不同的角度对二语写作质量进行评定。一些写研究者通过分析某些分项写作特征,如:流利性,精确性和复杂性对写作文本质量进行研究。Johnson等调查了不同的任务前构思对论说文写作文本的流利性及复杂性的效果。 研究使用类-实验设计方法对思想生成、思想组织及目标设定几种写前构思方式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任务前构思状态对于写作文本的流利性有较小的显著性影响,然而对写作文本的复杂性没有影响。Johnson等并未在试验中涉及到不同的构思状态对于写作文本准确性的影响。
Ellis和Yuan研究了三种构思方式(写前构思,写时构思和既无写前构思又无写前构思)对于42名中国英语学习者记叙文写作文本的流利性,复杂性及准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写前构思对于写作文本的流利性具有显著的影响;对于写作文本语言的复杂性具有相对较强的影响;对于写作文本准确性性几乎没有影响。Shin对此结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可能是由于受试者在写作过程中需要同时兼顾思想产生,执行与监控所带来的压力”。Ellis和Yuan的研究结果与Mehnert(1998的研究结果相一致。他们均提出在语言的准确性和复杂性之间存在注意力的竞争。即,由于人类的心智资源的有限性, 若要实现准确性与复杂性的平衡就必然会有权衡现象(trade off)的产生。然而Skehan和Foster得出了另一相对性的结论,他们指出学习者必须将有限的注意力资源要么用于任务的完成,即流利性;要么用于语言的表达,即语言的准确性。即写前构思活动在写作流利性准确性之间竞争。
可以看出到目前的研究中,对于个人写前构思对写作文本的流利性,准确性和复杂性所产生的效果这一问题还未达成一致的结论。受试对象所处环境的差异,研究方法及写作文本的流利性,准确性和复杂性测量指标的不同可以对不同的研究结果做出一定的解释。
写前构思是过程教学法的关键环节,对于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杜晓芳总结了写前阶段的意义:写前阶段的技巧可以使学生放松,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受到教师的鼓励去挖掘自己感兴趣的题材,写出不断涌入大脑中的所有内容,这将有助于学生回忆起与题目相关的潜伏于意识中的信息。与写前未构思状态相比,写前构思环节可以使学生产生较好的写作结果;写作构思对二语写作质量影响的相关研究表明,写前构思对二语/外语写作成品的熟练性,复杂性及准确性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笔者认为写前构思可以提醒学习者提高构思效率,善于应用不同的构思策略,从而进一步提高英语写作质量。此外,学习者通过培养写前构思意识,会在动笔之前对审题, 写作内容,篇章结构,写作目的,读者对象,语言使用等方面给予充分的思考,从而降低了最终写作成品不合格的风险,减少重新返工来写的挫败感,同时也会大大节省写作过程中所耗费的时间与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