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的社区管理(共12篇)
糖尿病患者的社区管理 篇1
社区健康管理在糖尿病患者的效果的论文
摘要:目的:探析社区健康管理行为规范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社区在3月至3月期间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实施社区健康管理行为规范治疗,比较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6。12±1。98)mmol/L、餐后2h血糖(8。10±2。6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62±1。51)%显著低于对照组(7。63±2。33)mmol/L、(11。89±3。46)mmol/L、(9。71±2。88)%,差异显著(t=6。609,10。025,8。24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健康管理行为规范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作用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社区健康管理;糖尿病;治疗效果
引言
糖尿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患者由于机体胰岛素分泌缺失,导致高血糖持续发生,损害其心脏、肝肾、眼部、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1―2]。临床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等,由于糖尿病病程长,当前临床尚无根治方法,患者经济负担重,极易产生消极情绪,影响患者治疗进程和生活质量。常规治疗效果差,难以满足社区患者需要。为进一步探析社区健康管理行为规范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本文选取我社区在203月至203月期间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社区在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此次研究。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为3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53―76岁,平均(65。32±11。07)岁;观察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52―77岁,平均(64。90±12。31)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包括社区健康教育、自我管理等。观察组实施社区健康管理行为规范治疗。①社区医师培训。为提高社区健康管理效果,通过外聘专家定期对社区医师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培训,增加社区医师对该病症的.认识,增强专业技术能力水平。培训中可分析部分患者现状,提出治疗方法,帮助社区医师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制定科学化、合理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②药物治疗规范。社区健康管理行为规范治疗关注患者药物治疗的全部过程,通过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进而增加治疗效果。具体实施手段应包括观察患者药物、培训患者正确服药,保证全部患者治疗过程中按照医嘱、药物说明书等进行药物治疗,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性。③饮食方式规范。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意义重大,患者应采用量化饮食治疗。根据患者个人实际情况,参考造物晚餐热量分布,确定患者饮食计划。糖尿病患者应以低盐低糖、易消化、清淡、营养丰富为进食原则,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摄入量,规避辛辣刺激性食品进食,务必戒烟戒酒。必要时可将食物做成流质、半流质食品,促进消化吸收。④运动行为规范。糖尿病运动治疗价值较高,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制定符合个人需求的运动方案。社区医师指导患者每日定时运动,保证运动次数、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达到方案要求,叮嘱家属或护理人员随身陪同,休息时测量患者心率,避免意外情况发生。1。3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n,%)表示,t检验、c2检验,当P<0。05时,视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观察组各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见表1。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症,发病原因与患者体力活动过少、进食过多、病毒感染、遗传因素等相关。患者常表现为肥胖超重、多饮多食多尿、日渐消瘦等。社区健康管理行为规范治疗通过实施社区医师培训、药物治疗规范、饮食方式规范、运动方式规范等干预措施,改善患者血糖情况,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生活方式,合理作息,加强自我管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3]。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6。12±1。98)mmol/L、餐后2h血糖(8。10±2。60)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7。62±1。51)%、对照组(7。63±2。33)mmol/L、(11。89±3。46)mmol/L、(9。71±2。88)%,这与纵蒙蒙的研究中,观察组空腹血糖(6。11±1。97)mmol/L、餐后2h血糖(8。09±2。57)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7。64±1。50)%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的研究结果一致。综上所述,社区健康管理行为规范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显著,降低患者血糖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丽芹,徐乃伟,郭闯,李思慕。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干预策略架构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6,31(03):17―21。
[2]姚平。社区健康管理行为规范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7,30(22):74―75。
[3]纵蒙蒙。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效果评价[D]。东南大学,。
糖尿病患者的社区管理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任意抽选当地街道社区的糖尿病病人84例, 病人的岁数在59~73岁之间 , 有46例男性病人 , 38例女性病人。病人的平均岁数为65.5岁, 平均患病时间为11.5年。将84例病人平均分入对照组、观察组。观察组接受社区疾病管理及用药治疗, 对照组接受一般护理和治疗。由于上述病人的岁数、患病时间、性别等资料接近, 区别不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 因此可以作为抽样实验的样本。
1.2 实施管理及用药治疗措施
1.2.1对照组该组病人接受常规用药治疗、看护及管理。 病人在临床接受诊治或病情发生变化时, 医生及护理人员要及时为病人实施药物治疗, 护理人员要为病人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 并叮嘱病人按时服用控制血糖的药物。
1.2.2观察组对该组病人实施社区疾病管理及用药治疗。1对病人实施糖尿病知识教育: 医务人员要定期到基层街道社区中为糖尿病病人开展疾病知识教育。具体来说, 医生和护理人员每个月要为街道社区开展2~3次糖尿病知识讲座。在讲座上, 医务人员要为病人介绍糖尿病的各种常见症型和基本病发症状 , 增加病人对糖尿病的认识。使病人能够消除对疾病的恐惧, 安心接受治疗。2帮助病人正确服用药物:社区的医务人员要向病人介绍各种控制血糖的药物, 使病人能够了解当前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有哪些。同时医务人员还要让病人了解各种药物的成分和药学机理, 提高病人对药物的认识。此外, 义务人员还要告诉病人服用药物的方法、时间和口服用量, 叮嘱病人按时足量服药。3为病人调节饮食结构:社区医务人员要帮助病人调整日常饮食规律, 让病人按时用餐。医务人员要叮嘱病人多食用纤维食品, 少食用油腻食品、甜食和难消化的食物。4生活习惯管理:社区医务人员要经常组织病人到户外参加健身活动, 使病人保持健康的心态。同时社区还要定期为病人测量血糖, 掌握病人的血糖变化情况。
2 结果
2.1 病人接受社区疾病管理对血糖测量指数的影响
观察组接受社 区优化管理 以及治疗 后 , 空腹血糖 指数为 (6.01±1.23) mmol/L, 对照组为 (7.61±1.79) mmol/L, 观察组的血糖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
2.2 实施社区治疗管理的效果
观察组能够自觉服药的病人有39例, 能够科学进食的病人有31例, 自觉锻炼的病人有36例;对照组能够自觉服药的病人有25例, 能够科学进食的病人有11例, 自觉锻炼的病人有13例;管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在现代社会, 糖尿病属于普及率最高、危害最大的慢性病, 病人一旦患上糖尿病后, 日常生活会受到许多影响。当前临床医学界尚未研究出行之有效的糖尿病治疗方案[2]。病人在患上糖尿病的初期, 如果医务人员没有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病人抑制疾病, 病人就很有可能患上其他并发症。为了使病人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治疗, 街道社区必须提高对糖尿病病人的关注, 并采取人性化的医护方案, 从不同层面对糖尿病病人实施管理, 让病人能够在社区中获得优质的治疗和护理服务。从社区的日常工作情况来看, 社区实施的糖尿病管理工作与基层医院开展的疾病管理工作不同。社区糖尿病管理深入基层, 可以全天候、迅速到达病人身边为病人实施治疗和护理[3]。社区的疾病管理工作给广大糖尿病病人提供了十分便捷的用药、医治条件, 能够改良病人的居住环境、生活水平。在该文中, 笔者采取才抽样实验方式, 为社区病人实施了系统性的看护管理和用药治疗。通过统计数据可知, 病人在接受社区管理之后, 血糖测量结果明显有所变化, 用药治疗和管理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因此, 广大基层街道社区应对糖尿病病人进行人性化管理与治疗, 帮助病人提高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俞捷, 张艳, 周士萍.社区糖尿病患者85例健康评估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 2010 (5) :112-113.
[2]刘云萍.社区护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治疗依从性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 2012 (15) :57-58.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社区管理 篇3
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临床综合症。老年糖尿病包括60岁以后才发病或者60岁以前发病延续至60岁以后的老年患者,长期患病可引起多脏器的功能损害,引起多种并发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按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糖尿病患者在病情稳定期由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随访和管理。我中心对247名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取得了较好的鲜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1年7月-2012年7月在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健康档案的患者247人,均在三级综合医院内分泌专科确诊后转到本的中心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157例,女90例,年龄最小48岁,最大84岁,病程均超过1年。
1.2方法
1.2.1建立个人健康档案根据医院的转诊资料和病人提供的个人资料,给首次来诊的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基本资料项目一定要逐项填完,特别是电话号码和地址,包括家属的电话号码,在提供电话号码时由于老年人的记忆力减退,往往提供的电话号码不准确,因此在登记电话号码时要即时用自己的手机拨打病人提供的电话号码,保证电话号码的准确性保证建档后能随时电话联系。把病人的档案录入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信息化管理。社区的信息系统与医院的信息系统联网,只要打开该类病人的档案就可以看到病人的治疗、血糖变化、并发症、健康教育的内容、随访的时间、双向转诊等情况,对于超时不来随访的予以电话随访和上门随访。对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及时向上级医院转诊并进行随访,同时做好转诊记录。
1.2.2健康教育每月开展一次糖尿病知识专题讲座,由三级医院糖尿病专家、社区中心全科医师和营养师进行讲课,讲课的内容主要包括糖尿病发病原因、机制、治疗、并发症和转归,通过幻灯片显示、看录像、发放宣传资料、开展快乐厨房自己动手制作食品等,使患者知道糖尿病虽然是终身疾病,但是可以通过控制饮食、适当锻炼、规则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等是可以控制血糖在正常水平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的。根据具体情况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如何剪指甲、鞋袜的选择、如何清洗外阴、糖尿病足的预防、指尖血糖仪的使用等
1.2.3心理调适糖尿病病人因缺少被尊重、支持、理解的情绪体验,相对社区交往不密切,健康自我评价差,加之严格的饮食控制等导致日常活动受限,生活能力下降及负性生活事件的发生,因而容易产生抑郁等负性情绪,影响疾病的控制和预后[1],通过与患者深入交谈,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避免患者抑郁。许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心理负担过重,担心病情加重和并发症,担心连累家人和遭别人嫌弃,不良的情绪可以促发和加重病情,因此鼓励患者要有积极的心态,要有自信心和毅力使自己过正常人的生活。同时指导家属帮助患者摆脱不良心理,亲属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帮助,让患者恢复自信,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1.2.4饮食治疗每日按热量计算:计算出患者的体质指数,按照患者的年龄、性别、劳动强度计算出每日的热量,蛋白质量占总热量的12%-15%,脂肪占30%,碳水化合物占50%-60%,三餐分配1/5、2/5、2/5或1/3、1/3、1/3,以淀粉类食物(米、面、地瓜、土豆、山药等),对于肥胖患者鼓励其食用低脂肪、低饱和脂肪酸、高纤维的食物,细咀慢嚼,使食欲得到满足和饱腹感,每次的进食时间基本相同,强调戒烟禁酒。
1.2.5运动治疗运动疗法是糖尿病一种辅助治疗,运动能增加糖的消耗,并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降低血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和护士帮助患者制定运动计划,根据年龄、体力、病情及有无并发症等制定个体化的运动计划,运动方式有快步走、慢跑、游泳、健身操、太极拳、骑自行车、登山等,运动时间为20-40分钟,每周不少于5次,运动强度为心率(170-年龄)×(60%-80%),活动时间宜安排在餐后1h,如出现呼吸困难、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及时停止活动。长期锻炼有利于血糖的控制,是运动积累和胰岛素敏感性增强的结果。
1.2.6药物干预降糖药物有多种,强调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并根据血糖的变化调整用药剂量,教会病人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磺脲类药物主要不良反应为低血糖反应、胃肠道反应等,双胍类常见不良反应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口干、过敏等。对于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要教会使用胰岛素注射笔,看清楚剂量,准确注射。自注常用的注射部位为腹部,每次变换位置。教会病人观察低血糖反应,如出现乏力、强烈的饥饿感、大汗淋漓、头晕等,可以马上进食糖果、喝糖水等处理后症状很快消失,并定时间测量指尖血糖做好记录。对于独居的老年患者,常有忘记服药的现象发生,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帮他们在手机上调上闹铃,提醒他们该吃药或打针了,用药后半小时就要进餐,以免发生低血糖反应。
1.2.7皮肤护理患者常因脱水和抵抗力下降,皮肤容易干燥发痒,也易于合并皮肤感染,每天洗澡,更换贴身衣服、内裤等,穿宽松袜子和软底鞋,被褥要常晒太阳,每天检查双脚皮肤有无红肿、水泡、溃烂等情况,可以拿一面镜子照着观察脚底,如有异常及时与分管的全科医生联系。
2结果
247例糖尿病患者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管理后,餐后2h血糖干预前(13.41±2.48)mmol/L,干預后(8.24±1.21)mmol/L,空腹血糖干预前(8.12±3.24)mmol/L,干预后(6.13±1.12)mmol/L,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系统疾病,很难治愈,绝大多数人终身服药。糖尿病的治疗在于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辖区内部分老年人回归家庭后忘记服药,缺乏适当的锻炼,心理抑郁、孤独,饮食控制不当等原因开展定期的健康教育讲座,面对面的个体化指导、上门随访、电话随访等方式使患者能按时服药、适当锻炼、控制饮食、及时调整好心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居民群众的一致好评,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全社会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是医改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糖尿病患者的社区管理 篇4
【摘要】目的比较糖尿病社区管理与内科门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社区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之间社区门诊治疗的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以同一时间段社区管理收治的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两组患者经过治疗之后,患者的FPG、2hPG、HbAlc明显的降低,两组患者三项指标对比有着统计学意义。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管理,可以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出现不良反应的机率也比较低,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好。
【关键词】糖尿病;社区管理;内科门诊;治疗效果;比较
糖尿病是慢性疾病,病情发展比较隐蔽,症状也不明显,糖尿病患者的死因大多为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等的并发症。糖尿病并发症有着不可逆的特征,这都给糖尿病患者的家庭与社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依据相关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糖尿病发病率呈现上升的趋势,死亡率也在不断的提高,同时农村与社区糖尿病发病率的提升速度比较快[1],其原因可能为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食用了大量的高热量、高脂食物及缺乏运动。随着社区糖尿病发病率不断的提高对于社区医疗工作者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经过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社区管理对于治疗糖尿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社区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之间社区门诊治疗的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以同一时间段社区管理收治的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在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在30岁到70岁,平均年龄为52.23±1.62岁。对照组有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在30到71岁,平均年龄在53.41±2.21岁。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别并不大没有统计学意义,有着可比性。
1.2方法
要给所有的患者创建完善的档案,并记录患者的所有资料,主要包含了患者一般情况如BMI、病情、运动时间,用药种类方法、饮食习惯等。并依据这些资料来制定两组患者的`治疗方案。1.2.1对照组治疗方法此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定期复查并检测患者的血糖状况,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调整用药。1.2.2观察组治疗方法第一,主动随访。社区医疗工作者应该主动的对患者进行随访,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饮食与运动计划,监督实行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第二,通常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对治疗并没有信心,尤其是年龄比较大的患者常常会出现悲观或者是焦虑的负面情绪。在患者的病情稳定之后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要使患者了解糖尿病的原因与治疗,帮助患者提升治疗的信心。第三,要及时的调整治疗方法。医生应该定期的检测患者的血糖情况,并依据实际情况来调整治疗方案,针对患者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采用有效的治疗方法;第四,医护人员,应该及时的与患者与家人交流,要充分的了解患者心理变化的原因,并了解患者情绪与心理的变化,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安慰患者,降低患者的负面心理情绪[2]。另外,医护工作者在进行护理工作的时候应该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要及时的解决患者的问题,维护良好的医患关系。医生应该通过各个治疗方法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提高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提高治疗效果。通过运动、饮食等的干预可以调整患者的饮食、生活习惯,降低这些因素对患者的影响。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来分析数据,组间对比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的比较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指标情况
经过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两组患者在治疗前FPG、2hPG、HbAlc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在经过治疗之后,两组患者此三项指标低于治疗之前,并且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着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情况
经过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观察组50例患者在进行治疗的时候,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为6.34%,而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为23.32%,两组相比较有着明显的差异,P<0.05。
3结论
糖尿病在临床中是很常见的,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的加重,糖尿病的发病率在不断的上升。老年人的身体素质较低,恢复能力也比较弱,其在发病之后的死亡率与致残率是很高的,在进行治疗之后需要很长的时间来恢复身体健康,这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不利的[3]。通过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患者的FPG、2hPG、HbAlc是低于治疗之前的,并且观察组患者这三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着统计学意义。总之,对糖尿病患者采取社区管理的方式,可以控制好患者的血糖水平,降低了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机率,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好。
参考文献
[1]陈科丹.社区内科门诊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现代养生,2015(16):141.
[2]张建定,王瑞伦,黄世荣,等.糖尿病的社区规范化管理模式及应用效果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6):769-771.
[3]侯建武.2型糖尿病社区管理与内科门诊治疗的效果比较[J].医药,2016(9):164.
社区矫正精神病患者管理办法初探 篇5
亭江司法所 林 晨
内容摘要:社区矫正工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具体表现,既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也是降低改造罪犯成本的一条有效途径,这是新时期政法工作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探索刑罚执行制度和司法体制改革的有益尝试,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自社区矫正开展以来,精神病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管一直是具体实践中的重点、难点,由于法律上的空白,如何做好精神病患者的日常管理已经逐渐成为摆在我们面前必须攻克的难题。本文从基层司法所个别精神病社区矫正对象管理现状入手,结合社区矫正目前形势、存在问题、解决方式进行粗浅探讨。
关键词:社区矫正、精神病、管理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非监禁性的刑罚执行活动,是我国刑罚制度改革的新生事物,也是世界刑罚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对于完善我国刑罚执行制度体系,推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社区矫正是一项严肃的刑事执法工作,更是一门教育矫治监外服刑人员的行为艺术,如何在当今建设中国特色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良好氛围下,顺应时代潮流,在具体的社区矫正工作中充分体现 “以人为本、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理念是我们工作努力的方向。
自马尾区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以来,亭江司法所已累计接收50多名社区矫正对象,其中有一名保外就医的精神病患者,一直是我们开展工作以来的难点。在如何管理精神病患者这类特殊人群的问题上,我们在对其监管的过程中作了积极的探索,现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管理社区矫正精神病患者,作一些探讨和思考。
一、社区矫正精神病患者监管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1、沟通不利,日常监管难
根据两院两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国试行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目前社区矫正的适用对象主要包括: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而精神病患者作为保外就医而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对象是社区矫正对象中较为特殊的一类群体。
精神病患者本身存在着情感障碍及行为障碍,甚至严重的有暴力倾向。具体而言,他们呈现出情感淡漠,对包括亲人在内的他人都表现出冷淡和不配合的状态,家人、同事和朋友表现出来的关怀和热情往往也会视而不见甚至认为是敌意的表现,此外还反应迟钝,对生活和工作、学习都丧失了兴趣,情感体验也严重匮乏;在行为上,往往表现的言语动作明显加少,同时变得非常不合群,喜欢独来独往、退缩,不主动跟人交往,不注意个人卫生:不梳头发、不洗脸、不洗手,甚至会出现离家出走在街上游荡的情况。
就我所而言,社区矫正对象许莺就存在偶尔离家出走,在街上乱跑乱窜的行为,且沟通有障碍,很多时候,社工与其交流十分困难。
2、无法可依,有所作为难
社区矫正毕竟是一项方兴未艾的事业,是一项正在发展壮大的事业,因此很多具体规定正处于探索阶段。目前,我们所日常监管所参照的是《福建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试行)》,而在针对精神病患者管理这一块没有具体规定,日常监管过程中无法可依。因此,在针对社区矫正精神病患者的管理上,也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社工只能尽量按照《福建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试行)》规定的要求,积极请示上级领导,对我所精神病患者许莺采取特殊化处理,平时日常生活上以加强人性化关怀为主,但要真正达到矫正的目的,毕竟能力有限,例如精神病患者送医的程序怎么走,如何有效与医院、计生达成衔接,各监管单位之间职责划分如何确定等都是目前存在的问题。就目前情况下,基层司法所想要有所作为非常困难。
法律方面的不够完善,使得基层司法所缺少法律赋予的强制性手段,对那些拒不接受矫正或在矫正中表现不好的社区服刑人员,往往因有责无权,不能及时予以惩戒;而对那些积极配合矫正、表现良好的社区服刑人员,也因程序过于繁琐、规定较原则等因素,实施难度较大,不能很好体现出奖惩结合的矫正方针。
3、经费短缺,帮扶力度弱
作为社区矫正基层司法所,我们担负着社区矫正对象日常监管的责任,很多时候,由于资金短缺,使得许多设想都无法实现。以我所监管对象许莺为例,作为保外就医的精神病患者,家庭经济状况差,许莺自身不能自食其力,是靠其母亲以及弟弟接济,而精神病医院治
疗所需高额的治疗费无法负担。我所积极向上级报告,通过区民政局、司法局共同筹措资金5000元帮助其治疗,但毕竟杯水车薪,只能解一时燃眉之急,长期的医疗费用严重不足。
4、邻里冷漠,社会认可难
社区矫正不仅仅是基层司法所单方面的事,对于具体人员的监管必须依托乡镇、社区党委、政府等社会团体以及具体乡亲邻里的社会个人。但是,由于社区矫正工作开展时日不长,社会基层薄弱,整个社会环境对这些社区矫正人员认可度不高,常常会以异样眼光看人,而针对精神病社区矫正对象更是冷漠或戒备态度。这对精神病患者的监管及其不利,社区干预、社区支持本就是医学上治疗精神病患者的有效手段,邻里的冷漠、社区的不认可往往可能导致激发精神病患者内在不安定因子爆发,甚至酿成暴力事件等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
二、做好社区矫正精神病患者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一)提高认识,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参与的良好氛围 司法所可把法制宣传工作的重点放在利于罪犯改造、平等看待精神病患者等积极方面,对社区矫正的专业知识、工作业绩、成功典范等及时进行报道,紧紧抓住村(社区)平台,充分利用宣传橱窗、宣传画、固定大型法制宣传活动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真正让每位居民(村民)了解社区矫正工作,让人民群众逐步接纳社区矫正人员,相信社区矫正这种管理模式是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社区民众的认可、支持,是开展好精神病患者社区矫正的关键,通过邻里间真
诚、友爱的良性互动也有益于精神病患者的康复。
(二)总结经验,推动相关法律和政策规定的出台
针对当前社区矫正法律制度不健全的现实情况,先保证社区矫正工作按照现有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福建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试行)》认真执行。同时,在具体工作中探索针对精神病患者群体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可行做法,总结经验向上级汇报。例如:
1、对于社区矫正精神病患者采取的日常监管以上门家访为主,依托其亲人、邻里汇报日常情况。
2、聘请咨询师定期上门进行诊断,安抚其情绪。
3、可尝试建立患有精神疾病的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救助中心,或与精神病医院合作,由政府拨款或民间组织筹款进行委托治疗,促进患有精神疾病人员的康复,让保外就医的这些精神病患者真正得到治疗等。
(三)完善机制,加强各职能部门工作的沟通衔接
针对目前精神病矫正对象的实际情况,就是要各部门之间通力合作一起解决。具体操作,可参考永嘉县司法局的做法:永嘉县司法局多次联系民政局、卫生局、残联、当地党委政府等多个部门,针对如何有效解决患精神病社区服刑人员林某的管理、医治问题进行沟通、协商。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首先,由精神病院派人会同残联对该对象进行残疾鉴定,由残联出具残疾等级鉴定书;其次,由民政部门对符合低保情况的对象办理低保证明;再次,由卫生行政部门为其办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最后由残联开具介绍信,由指定的精神病人医院接对象入院治疗。生活方面的困难,则由其所属当地政
府部门和司法行政部门酌情给予解决。如此,不仅妥善解决了该对象的监管和治疗难题,同时也解决了该对象的治疗、生活费用,形成了“医院——残联——民政——卫生——医院”联合运作的“一条龙”服务管理模式,开辟了一条医疗救助的“绿色”通道,全面提高了对该类对象的监管成效。由此可见,针对精神病患者的管理,通过政府其他部门及民间组织积极配合,大有可为。
糖尿病患者随访管理工作制度 篇6
1.责任医生在首次随访时,应记录重点人群管理类别和其他危险因素情况,并填写重点人群随访记录表,根据临床情况,为重点人群制定个体化随访管理方案。
2.根据重点人群病情,对重点人群分别实行常规管理或强化管理。3.责任医生在随访时,应监重点人群的血糖、血压,以及各种危险因素和临床情况的改变,并观察疗效,认真填写随访记录表,责任医生同时要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包括血糖、危险因素及同时存在的临床情况,了解控制血糖、血压监测的重要性,了解终生坚持治疗的必要性和经济效益。
4.要为新诊断的,以及转来的重点对象制定或调整个体化治疗方案。5.提醒重点对象随访时间:每次随访日期前一天通知,并提醒重点对象注意事项。
老年人健康保健知识
老年人是各种慢性病的高发人群,要做好老年人的预防和保健,要注意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劳逸结合,多参加运动,还要学习舒缓情绪,多与人交流。
老年人健康保健常识四条总结:
一、合理安排饮食、少吃动物脂肪和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猪油、牛油、奶油、蛋黄、动物内脏等。对胆固醇具有降低作用的如:豆类及其制品,木耳、香菇、海带、紫菜、洋葱、大蒜等,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以常吃。、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它们含有丰富的维生素、钾、钙、纤维素等。、节制饭量,适当吃些粗粮,少吃甜食,控制体量。
4、限制食盐的摄及量。每人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 5 克,即一个三口之家每月用盐不超过 500 克。
二、参加体力活动
坚 持适度的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老年人需要经常活动,才能保持健康,延年益寿。运动既要贵在坚持,但也要防止过度, 根据自身条件以适度为宜。适当的体力活 动因增加热量消耗而减轻体重,因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而降低胆固醇和血压,从而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三、修身不忘养性
一系列调查表明,精神紧张者冠心病发病率明显增高,应尽量减少精神紧张,保持乐观的心情。与人为善,避免急躁情绪,更不要发脾气,爱发牢骚和爱发怒的人容易得心脏病。
四、消除危险因素、高血脂,除注意合理的饮食调节外,还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疗效肯定和副用作小的降脂药物。、高血压,对血压高于 23.9/14.0 千帕(180/105 毫米汞柱)者,宜先通过改变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如减少进 食量,适当增加活动量,保持理想的体重,限制食盐摄入量,少吃脂肪等。经过上述非药物治疗 3 ~ 6 个月后,若血压仍保持在 21.3/12.6 千 帕(160/95 毫米汞柱)以上,或者患者已出现心脑、肾功能损害,或者存在其他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应立即开始药物治疗。、吸烟,吸烟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一大罪魁祸首。戒除吸烟的不良嗜好,对于防治冠心病有着积极的作用。
社区居民糖尿病患者的管理与干预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市随机选取1个社区, 抽查其中的2个村委会, 将其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对其进行为期1年半的干预研究。试验组和对照组在1年半的前后基本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在所选取的村委会中各随机对其抽取20岁及以上的常住居民进行调查, 每组分别选取400名, 对调查元统一进行培训, 合格后发放统一制作的调查表格, 按照同一标准和方法对调查的表格进行填写, 并对被调查人员进行体格检查。调查的表格内容主要包括:一般情况、个人健康状况、个人生活行为习惯和糖尿病方面的预防和控制知识等, 在进行1年半的干预后再次进行相同内容的调查。
1.2.2 干预方法:
在社区的卫生服务工作的基础上, 对社区的居民进行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方面的健康教育活动进行干预, 主要包括:将已通过培训后合格的社区医师和护理人员组织后对每一户居民到其家中进行糖尿病防治知识等信息的宣传资料的发放, 对糖尿病防治方面的知识开展宣传活动, 举办关于糖尿病的防治知识讲座, 定期在社区开展关于糖尿病的各种知识的健康咨询活动, 为社区居民免费体检等[3]。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糖尿病预防控制知识知晓率变化情况
试验组通过1年半的干预工作, 社区的居民对糖尿病的防治方面的知识的知晓率上有显著的提高, 除去居民对于糖尿病的遗传因素方面的认知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外, 其余的调查指标对比均有显著变化,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相较之对照组, 其知晓率则未出现明显变化。见表2。
2.2 糖尿病相关健康行为变化情况
在干预前后, 试验组的居民的健康行为都养成良好,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见表3。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经济在不断发展, 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 生活方式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在日益加剧, 这不仅导致了糖尿病的患者数量每年都在不断上升, 而且患者的年龄也越来越小。糖尿病病患的数量在全世界都在不断的上升, 这使得糖尿病已然成为了又一个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4、5]。糖尿病具有发病缓慢、病程长、致死率高等特点。已有研究显示, 引发糖尿病的因素不仅包括遗传因素还包括环境因素, 一旦患病则需要终身治疗[6]。但是现已有大量临床资料可以证明, 糖尿病是能够预防的, 只有采取有效的预防手段, 就可以避免患病。本次调查研究发现, 社区居民非常需要糖尿病方面的健康教育以及行为干预。大部分居民都愿意加入到糖尿病的防控活动中来, 这也为我们在社区开展此类活动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和基础。本研究通过发放宣传健康手册、举行讲座、开展咨询活动和检查等对社区居民进行干预,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也受到了居民的热烈欢迎。因此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活动值得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邱伟, 李欣, 崔向勇, 等.综合干预对2型糖尿病糖脂代谢控制的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34) :223-224.
[2] 朱晓玲, 张娅娅, 李利菊.健康教育对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社区个体化护理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2, 25 (6) :779-780.
[3] 谭小金, 卢群, 易云霞.护理干预在社区糖尿病病人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 2012, 10 (34) :3255-3256.
[4] 谷加英.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专科版 (下旬刊) , 2013, (1) :164-165.
[5] 关秀民, 芦翠玲.糖尿病的社区预防与健康教育[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 (1) :291.
糖尿病患者的社区管理 篇8
【关键词】医院社区联动自我管理教育模式 糖尿病 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241-01
目前,社会中糖尿病的发病率迅速的上升,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胰岛素分泌存在缺陷,或者是患者的生物作用受损引起的。本次研究进行,主要是探讨医院社区联动自我管理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选取了2014年9月到2015年9月在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糖尿病管理治疗的患者10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研究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了2014年9月到2015年9月在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糖尿病管理治疗的患者10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患者经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其他医院检查,确诊为糖尿病患者。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51例中,男性30例,女性21例,患者年龄在46-68岁,平均年龄为57岁;观察组患者51例中,男性27例,女性24例,患者年龄在45-70岁,平均年龄为57.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性不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治疗方法
对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在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确诊为糖尿病之后,给所有患者建立慢性病档案,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常规血糖控制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治疗治疗中,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和院外的随访观察,同时,要求患者进行定期的检查,并根据患者的检查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医院社区联动自我管理教育模式进行干预治疗,主要内容包括:(1)对患者进行糖尿病自我管理的培训,主要是在三级综合性医院,由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有关糖尿病知识和自我管理方面知识的讲解,包括糖尿病的预防、糖尿病的影响因素、糖尿病的及时检查、以及糖尿病患者的药物使用等。(2)医护人员要指导患者的日常饮食、患者的运动方式,并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3)在社区给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对患者进行随访,一周1次,对患者的日常护理和血糖自我监测进行指导。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进行3个月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主要包括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尿病知识的掌握得分以及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其中,对患者的糖尿病知识掌握采用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评价量表进行检测,满分为100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采用评价量表进行检测,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评价。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率对比采用t检验,对比以P<0.05表示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尿病知识掌握和自我管理能力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情况比较(x±s)
3.讨论
目前,糖尿病是医学中比较复杂的慢性疾病[1]。在当前的治疗中,结合社区进行糖尿病的防治工作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治疗方式,随着人们的重视,医院社区联动自我管理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逐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3]。但是许多社区的医生受到专业水平的限制,往往对患者采用的药物治疗,忽视了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同时,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知识了解的比较少,还存在饮食不健康、用药不科学的问题,对糖尿病患者的康复缺少有效的治疗[4]。因此,建立医院社区联动自我管理教育模式是非常必要的,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恢复。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很难进行根治,当前的治疗中,主要是通过药物进行血糖的控制,缺少有效的护理,患者的病情得不到控制和改善。医学研究发现,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结合医院社区联动自我管理教育模式,可以对患者实施综合治疗。
研究中,给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对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尿病知识掌握和自我管理能力进行比较,采用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评价量表进行检测,观察组患者在空腹血糖、糖尿病知识掌握得分和自我管理能力得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性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采用医院社区联动自我管理教育模式,能够有效的控制患者的血糖,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糖尿病的治疗。
参考文献:
[1]刘莉莉,孙子林,金晖,鞠昌萍,韩晶,陆青松. 医院社区联动自我管理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1,14(01):59-61+69.
[2]谢波,鞠昌萍,韩晶,孙子林. 糖尿病教育在2型糖尿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性[J]. 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11,32(04):6-8.
[3]朱丽娜,吴君平,汪晓静. 医院-社区联动模式下的农村糖尿病健康管理的效果分析[J]. 健康研究,2015,35(04):367-369.
糖尿病患者的社区管理 篇9
项目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1.建立健全符合我乡发展水平的慢性病管理系统,通过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项目,对乡镇居民的慢性病及相关危险因素实施干预措施,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糖尿病。
2.对明确诊断的高血压、糖尿病管理率达60%以上;对明确诊断的高血压、糖尿病控制率达到20%以上。
二、主要任务
(一)高血压患者管理
根据《高血压患者管理服务规范》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高血压患者进行规范管理。
1.高血压患者筛查途径为:对35岁及以上居民每年首诊测血压;居民诊疗过程测量血压;健康体检及高危人群筛查中测量血压;通过宣传教育让患者主动与乡镇卫生机构联系;居民健康档案建立过程中询问等。
2.建立高血压患者健康档案。建立高血压患者健康档案,按要求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体检、咨询、随访与健康干预等,将相关信息与活动记录在居民健康档案中进行登记,实现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加强乡镇卫生机构对高血压患者登记的规范化管理,实现工作流程制度化,登记资料规范化,达到省高血压登记规范要求。在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管理过程中,要用好用活健康档案,不断充实和丰富健康档案内容。
3.高血压患者管理。对确诊的高血压患者,乡镇医疗卫生机构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开展血压测量等检查和评估,开展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
4.高血压患者健康检查。高血压患者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血压、体重、随机血糖(指血)测量,一般体格检查和视力、听力、活动能力的一般检查,认知功能和情感状态的初筛检查。
(二)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
根据《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管理。
1.2型糖尿病患者发现。发现途径为:健康体检及高危人群筛查检测血糖;建议高危人群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血糖;通过宣传教育让患者主动与乡镇医疗卫生机构联系;人群居民健康档案建立过程中询问。
2.2型糖尿病患者登记与建立健康档案。建立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档案,按要求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体检、咨询、随访与健康干预等,将相关信息与活动记录在居民健康档案中进行登记,实现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乡镇医疗卫生机构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空腹血糖和血压测量等检查和评估,开展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在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管理过程中,要用好用活健康档案,不断充实和丰富健康档案内容。
3.健康检查。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进行四次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血压、体重、空腹血糖(指血)测量,一般体格检查和视力、听力、活动能力的一般检查,认知功能、情感状态的初筛检查。
4.加强乡镇医疗卫生机构登记处规范化建设,工作流程制度化,登记资料实现规范化管理,达到省糖尿病登记规范要求。
吊罗山乡卫生院
公共卫生科
开展社区糖尿病日活动总结 篇10
近日,苏州娄门街道鼎尚社区为迎接第10个“联合国糖尿病日”的来临,为辖区居民做好糖尿病的防治宣传,特邀请泌尿专科专家钱医生来社区为居民做了关于糖尿病防治的专题讲座。
钱医生先向居民们介绍了糖尿病的类型、症状、诊断方法及后期治疗方法。糖尿病是一组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病,分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糖尿病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之一,所以如何防治糖尿病,控制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已经成为重中之中。钱医生在讲座中着重向居民们介绍了防治糖尿病的注意事项。保持合理的饮食习惯,经常运动的健康生活方式,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措施。通过健康饮食和身体活动,可减少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并指出了居民生活中的各种健康误区,提出了糖尿病人的养生和保健建议:要注意“八多八少”:主食要多粗少细,副食要多素少荤,肉类要多鱼少肉,烹调要多蒸煮少油炸,口味要多醋少盐,饮料要多水少烟酒,饮食多餐少量,生活要多动少吃。
这次讲座,居民们对糖尿病的症状危害以及防治糖尿病有了更深的了解,都纷纷表示要从低脂饮食,勤于运动,远离糖尿病,从现在做起
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的对策 篇11
【关键词】糖尿病;社区护理;教育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622-02
在众多的疾病形式中,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很大,而普通的药物根本就不能很好地抑制糖尿病,因此一定要病患配合才能达到控制的目的,要让病患全面了解这种疾病。因为社区服务可以达到具体的佳通,让病患掌握其身体状况,改善生活凡是,让病患真正达到护理目的。所以,这种方式对控制社区中的糖尿病效果明显。1国内护理糖尿病的惯用方式
1.1对患者进行心理教育心理教育可以帮助患者提升生活的质量。糖尿病的病患通常存在两种心理方式:其一就是无所谓,不把疾病当回事,通常不想用药,饮食也不注意。另一就是太谨慎,出现种种负面情绪。安抚患者的时候要根据具体情况随机应变,让病患放松心情,让他们明白心理因素会影响到自身的健康,让他们以合理的方式排解苦闷,进行自我调节。可以经常听一些轻柔的音乐,进行深呼吸等,乐观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在日常生活中寻找乐趣。
1.2对病患进行健康教育因为这是一种长期的疾病,而且经常发生疾病加重的情况,出现许多并发症,因此进行健康教育是为了让社区人群的血糖趋向于正常的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几率,通过教育,让患者更多地熟悉这种疾病以及控制疾病的方式。这项措施一定要得到居委会的大力支持,协助进行宣传,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到目的。另外,还应该给社区中的每一个患者进行病历的档案登记,随时监控病患的发病情况。
1.3对病患进行饮食治療糖尿病的治疗主要是依赖患者的饮食,这也是控制并发症最合理的方式。饮食要尽可能做到定时定量,食品也应该多样,不能吃甜食,热量摄入尽量减少。病患应该根据身体的情况规定合适的营养搭配量,给病患制定利于控制疾病的食谱,让其按照食谱注意饮食。饮食的原则就是尽量不要摄入糖分,维生素与蛋白多一些,脂肪要适量,营养要均衡。热量的摄入可以用体重(kg)×20-40kca的公式计算,应该是早上摄入二成,中午晚上各摄入四成。也可以进行平均的分配,主要食用米面。如果刚开始不习惯,可以多吃一些白菜、青菜等填腹。
1.4对病患进行运动治疗病患的新陈代谢可以通过运动的方式改善,运动可以让肌肉对体内的糖分作用加大,让胰岛素更加敏感,这样胰岛素的水平就会降低,也可以改善脂肪的代谢。然而,运动也要根据专业的医生规定执行。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时间通常要控制在30-60mid/d。运动时候的心率应该控制在170减去年龄的数为最佳。病患最好是在饮食之后的九十分钟运动,饭后六十分钟效果会差一些,三十分钟效果是最差的。病患可以适当的加大运动时间与运动量,但也要防止低血糖的现象。
1.5社区服务对糖尿病患者的实施方式社区可以为糖尿病患者制定专门的健康教育方案,包含了教育的方式、时间。内容以及评价等。护士长要给病患极其家属经常准备集体的讲座,主动地与病患极其家属交流,分析病患了解的疾病知识状况以及存在的漏洞。另外,对病患的治疗方案也要经常检查,以电话的方式访问病患的身体状况,嘱咐病患极其家属在需要的时候主动联系。这种方式让护理的人员可以有系统性地对病患进行追踪性的疾病控制,有针对性的进行社区服务。另外,可以依照病患的具体情况,随时更正治疗的方案,让服务更加灵活机动,更贴近患者的健康要求。2国内护理糖尿病的改进建议
2.1加强社区服务力度对糖尿病进行预防针对的是普通的人群,预防的目的就是防止各种并发症,让血糖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具体措施是:①健康教育。糖尿病应该从根本原因入手,进行基本的预防,对大众进行集体的健康教育,可以让人们深刻意识到这种疾病对人体的威胁。②预防以及控制身材。引发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肥胖。③经常锻炼,增强体能。日常生活中经常进行体育活动可以减少肥胖,增加心脏负荷能力,有效控制病情。
2.2在社区与医院之间建立服务网络社区在进行这类服务的时候一定要跟医院保持稳定的联系。如果社区中的病患出院,就可以让负责护理的人员在这之前就到病房探视病患,让病患与护理人员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这样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病患的身体状况。社区与医院之间应该建设一个可以转诊的系统,互相合作,服务病患。医院在看病的时候会将病患的病情、治疗过程与方式以及出院以后怎样进行护理详细地记载清楚,社区中的护理人员就可以根据这份病历帮助病患控制病情,这样病患的护理就真正落到了实处,另外也能让医院跟社区的工作都更加简单,更加高效。
综上所述,饮食护理和药物治疗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由于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怎样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是值得继续探讨的课题。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非传染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需切实可靠的教育措施为引导,实施综合的治疗措施。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的延续,通过社区护理促进患者的自身管理和控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推进糖尿病社区护理工作发展,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参考文献
[1]孔桂花,林少玲,荣丽红.护理干预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效果评价[J].护理管理杂志,2009(03).
[2]沈柳艳.综合护理对社区糖尿病病人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1(02).
糖尿病患者的社区管理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本院内科于2007年5月~2010年1月收治的260例2型糖尿病患者, 其中男168例, 女92例;年龄33~78岁, 平均 (57.4±10.6) 岁。所有入选病例符合以下2型糖尿病标准[3]:空腹血糖≥126 mg/dl, 餐后2 h血糖≥200 mg/dl。将2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n=130) 和干预组 (n=130) , 对比两组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分布、体重指数、文化水平、合并症、糖尿病病程、吸烟饮酒史、血糖控制情况、血压及血脂等方面,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入选对象建立一份完整的档案, 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日常生活习惯、遵医嘱行为、血糖控制情况、用药方案、饮食结构、运动习惯等。对照组定期复诊、复查血糖情况, 调整用药, 常规心理护理。干预组患者均接受社区管理及健康教育。治疗并观察12个月, 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生命质量 (QOL) 改善情况。
1.3 社区管理内容 给予干预组患者系统化的糖尿病社区管理措施, 管理方式可采用定期举办讲座、一对一指导、发放宣传册子、个体化心理咨询、家庭访视、电话随访、集体随访等。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血糖控制。定期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 根据血糖控制情况调整降糖药物的品种、剂量, 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胰岛素, 社区管理组人员应给予宣教, 让患者明确各种降糖药物的作用机理、适应证、服用剂量及服药间隔。 (2) 饮食及运动管理。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给予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对于轻型糖尿病患者, 控制饮食是重要的治疗方法[4]。选择患者合适的运动疗法, 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呼吸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等多器官功能, 对血糖控制具有长期的积极影响。 (3) 心理护理。由专业心理咨询师对患者进行一对一服务, 掌握患者可能存在的不遵医嘱行为、不良心理、消极情绪, 给予个体化心理干预, 教导患者正确疏泄情绪、自我调节, 积极健康的态度有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1.4 观察项目 (1) 血糖水平:治疗前、随访12个月后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 (2) 生命质量 (QOL) :随访12个月后, 参考王文娟[5]的方法, 用健康调查简表 (SF-36) 评估两组患者的生命质量。
1.5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2 结果
2.1 血糖控制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2个月后, 对照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分别为 (8.11±1.36) mmol/L、 (9.21±1.58) mmol/L, 干预组分别为 (6.41±1.24) mmol/L、 (8.25±1.57) mmol/L, 干预组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生命质量
干预组患者生命质量评分总分优于糖尿病中国常模, 同时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中国常模相比, *P<0.05;与对照组相比, △P<0.05
3 讨论
在我国, 社区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 糖尿病及相关并发症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除了遗传因素, 糖尿病的发生与生活方式有密切关联。治疗糖尿病不能依靠单一的药物治疗, 应该注重“运动、饮食、健康教育、自我检测、药物治疗”综合管理方法[6]。由于糖尿病患者大多数时间在社区、家庭中渡过, 因此社区规范管理及防治工作成为糖尿病治疗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药物治疗是控制糖尿病血糖水平的主要方法, 但是大部分患者对疾病认识不足, 依从性较差。社区管理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及护理干预, 同时指导患者调整生活方式、膳食结构、运动习惯, 有助于辅助药物治疗, 提高了机体功能, 从而有效的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本研究结果显示, 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管理及健康教育, 血糖控制效果满意, 能够有效提高生活质量, 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曾果.2型糖尿病患者膳食模式现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 2006, 33 (1) :27-29.
[2]陈晓明, 吴可贵, 谢良地, 等.门诊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8, 9 (4) :342.
[3]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编写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26-28.
[4]高峰.3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社区行为干预的体会[J].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7, 39 (2) :242-243.
[5]王文娟.SF-36量表在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测量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康复, 2002, 6 (7) :932-934.
【糖尿病患者的社区管理】推荐阅读:
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07-03
社区糖尿病患者08-26
社区中糖尿病患者教育06-25
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06-12
糖尿病患者的康复10-29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06-27
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06-27
糖尿病患者的科学运动07-02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麻醉07-02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宣教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