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指导(共12篇)
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指导 篇1
1 糖尿病的定义
糖尿病是因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的缺陷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机体发生糖类、脂肪、蛋白质及水, 电解质等代谢紊乱。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 导致心血管、肾脏、眼底及神经病变, 使患者致残或死亡。
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 其患病率正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化、生活方式改变而迅速增加, 呈逐渐增长的流行趋势, 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是糖尿病治疗手段之一。良好的健康教育和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有利于疾病控制达标, 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 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2.1 饮食指导
合理的饮食有利于减轻体质量, 控制血糖和防止低血糖, 改善脂肪代谢和高血压。
制定总热量:据患者的理想体质量及劳动强度计算每天所需总热量。理想体质量是由患者年龄和身高决定的, 简易的计算公式为:年龄在40岁以下者:理想体质量 (kg) =身高 (cm) -105;年龄在40岁以上者;理想体质量 (kg) =身高 (cm) -100。成年人休息状态下每日每千克体质量给予热量105~125 k J (25~30 Kcal) , 轻体力劳动126~146 k J (30~35 Kcal) , 中度体力劳动146~167 k J (35~40 Kcal) , 重体力劳动167 k J (35~40 Kcal) , 儿童、营养不良及消耗性疾病、孕妇、乳母热量应酬情增加10%~20%, 肥胖者酌情减少, 使体质量逐渐恢复至理想体质量的±5%。
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分配:碳水化合物应占饮食总热量的50%~60%, 提倡用粗制米、面和一定量的杂粮。蛋白质含量一般不超过总热量的15%, 成人每日每千克理想体质量0.8~1.2 g;儿童、孕妇、乳母、营养不良或伴有消耗性疾病者宜增至1.5~2.0 g;伴有糖尿病肾病而肾功能正常者应限制至0.8 g;血尿素氮升高者, 应限制在0.6 g, 其中至少有1/3来自动物蛋白。脂肪约占总热量的30%。
每餐热量合理分配:按食品成分将上述热量分配换算为食物重量, 并制定成食谱。根据患者生活习惯、病情和配合药物治疗的需要进行安排。可按每日三餐分配为1/5、2/5、2/5或1/3、1/3、1/3;也可按4餐分配为1/7、2/7、2/7、2/7。
糖尿病患者饮食注意事项:①严格定时进食。对于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的患者尤应注意。②控制饮食的关键在于控制总热量。当患者因饮食控制而出现易饥的感觉时, 可增加蔬菜、豆制品等副食。在蔬菜中碳水化合物含量<5%的有:南瓜、青蒜、小白菜、油菜、菠菜、西红柿、冬瓜、黄瓜、芹菜、大白菜、茄子、卷心菜、茭白、韭菜、丝瓜等。在保持总热量不变的原则下, 凡增加一种食物应同时减去另一种食物, 以保证饮食平衡。体质量过重者, 忌吃油炸, 油煎食物。炒菜宜用植物油, 且要少食动物内脏、蟹黄、虾子、鱼子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限制饮酒, 每天食盐<10 g, 以免促进和加重心、肾血管并发症的产生。③严格限制各种甜食, 包括各种食糖、糖果、甜点心、饼干、冷饮、水果及各种含糖饮料等。患者需甜食时, 可用食用糖精、木糖醇或其他代糖品。若偶然发生低血糖时, 可立即饮用易于吸收的果汁、糖水或吃少量糖果予以缓解。经常出现低血糖者, 应报告医师, 调整饮食或药物。④患者进行体育锻炼时不宜空腹, 应补充少量食物, 防止低血糖。⑤保持大便通畅、多食含纤维素高的食物, 包括豆类、蔬菜、粗谷物、含糖分低的水果等, 每日饮食中使用纤维含量>40 g为宜。因食物中纤维素含量高可加速食物通过肠道, 从而减少和延迟糖类食物在肠道的吸收, 使餐后血糖下降, 同时增加肠蠕动, 有利于大便通畅;纤维素体积大, 进食后使人有饱食感, 有利于减肥。⑥每周定期测量体质量一次, 衣服重量要相同, 且用同一磅枰。如果体质量改变>2 kg, 应报告医师。
2.2 休息与运动
适当的运动有利于减轻体质量, 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改善血糖和脂肪代谢紊乱, 还可减轻患者的压力和紧张情绪, 使人心情舒畅。糖尿病患者除并发酮症酸中毒、活动性肺结核、严重心血管病等并发症外, 不必过多休息, 尤其对2型肥胖患者应鼓励运动和适当体力劳动。但需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的体育比赛, 以免兴奋交感神经A细胞等, 导致血糖升高。
运动锻炼的方法:最好做有氧运动, 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做广播操、太极拳、球类活动等, 其中步行活动安全, 容易坚持, 可作为首选的锻炼方式。有氧运动可达到重复大肌肉运动, 加强心肺功能及降低血糖的目的。合适的活动强度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 每日一次, 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者最好每日定时活动。肥胖患者可适当增加活动次数。
运动的注意事项:①运动前评估糖尿病的控制情况,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运动方式、时间以及所采用的运动量。②运动尽量避免恶劣天气, 天气炎热应保证水的摄入, 寒冷天气要注意保暖。随身携带糖果, 当出现饥饿感、心慌、除冷汗、头晕及四肢无力或颤抖等低血糖症状时及时食用。身体状况不良时应暂停运动。③由于运动可加重心脑负担, 使血浆容量减少, 血管收缩, 有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和心律失常的危险, 还可使肾血流减少使糖尿病肾病加重;运动时血压上升, 增加玻璃体和视网膜出血的可能性。因此, 在运动中若出现胸闷、胸痛、视力模糊等应立即停止并及时处理。④运动时随身携带糖尿病卡, 卡上写有本人的姓名、年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和病情以备急用。⑤运动后应做好运动日记, 以便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
运动的指导:以有氧运动为主, 如散步、慢跑、做广播体操、太极拳、球类活动等。步行可作为首选的锻炼方式。一般每周运动3~4次以上, 每次时间为20~40 min。运动量:心率=170-年龄。
具体运动注意事项:①从静止到运动, 身体需要逐步适宜。②运动后不要马上说话和进行冷热水浴。③根据个人体质、年龄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和适当的运动量。④运动必须与饮食、药物治疗相结合, 合理安排好三者之间的关系以获得最佳疗效。⑤运动安排在餐后30 min~1 h为宜。⑥方便手和腿部运动, 注射部位最好注射在腹部;易发生低血糖的患者, 应减少运动前胰岛素的计量。⑦糖尿病并发酮症酸中毒、活动性肺结核、严重心血管病等时应休息。⑧1型糖尿病者不宜在空腹时运动, 并随身携带糖果, 以防止发生低血糖。运动中注意补充水分, 如出现头晕、面色苍白、胸闷、心悸、出汗等低血糖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运动, 并及时食用糖果等处理。⑨运动时应注意保护双脚, 穿软底鞋, 鞋袜要宽松, 并经常检查鞋内有无异物等。⑩运动时随身携带糖尿病卡, 卡上写有患者的姓名、年龄、家庭电话号码、疾病和用药用备急需。
步行运动:三餐后30 min~1 h行走15~30 min。
具体运动项目:以下每一种运动, 在相应的时间内, 平均消耗约80 Kcal热量。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 所消耗的热能会逐渐增加。①最低强度的运动 (约锻炼30 min) :散步, 做家务, 打太极拳, 购物。②低强度运动 (约锻炼20 min) :跳交谊舞, 下楼梯, 骑车。③中等强度运动 (约锻炼10 min) :慢跑, 上楼梯, 做广播操。④高强度运动 (约锻炼5 min) :跳绳, 游泳, 打篮球。
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指导 篇2
【关键词】糖尿病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近些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作为四种慢性疾病之一的糖尿病其发病率正在逐年增高。据统计,现在全世界约有1.2亿糖尿病患者,我国的糖尿病患者约2000万。由于糖尿病是一种终生性疾病,并发症较多,因此成为致死率仅次于癌症及心血管疾病的第3号杀手。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祖国医学积累了丰富的防治糖尿病的宝贵理论和方法,但运用中医的整体观辨证施治精神开展中医糖尿病教育尚处于初级阶段。与现代医学较为成熟的糖尿病教育方法相比,中医糖尿病教育未形成一整套规范化教育方式,也没有系统的研究和论著,但我们可以根据祖国医学对糖尿病的病因病机认识,来探讨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问题。
1中医饮食疗法的教育
消渴病的发病与饮食失调有关。饮食失调,损伤脾胃,不仅可致消化不良,食积日久还可郁而化热,聚湿生痰,甚至影响气血流通,成为诱发和加重糖尿病的因素。合理的饮食治疗方案既可使患者获得较为全面的营养,提供全天基本能量消耗而又不增加胰岛B细胞的负担。
祖国医学认为,长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可导致脾胃运化失职,积热内蕴,化燥耗津,发为消渴。《素问·奇病论》石:“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丹溪心法·消渴篇》记载:“酒而无节,酷嗜炙搏......于是炎火上熏,脏腑生热,燥热炽盛,津液干焦,渴饮水浆而不能自禁”。所以,饮食疗法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教育患者控制饮食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
1.1饮食规律定时一定量饮食,可以维持气血阴阳的平衡。对食量的要求是既不“太过”,也不能“不及”,这两种情况都是饮食所忌。提倡少食多餐,切忌贪食。指导病人及家属根据自己的性别、年龄和身高计算自己的理想体重,然后根据理想体重、工作性质及活动量计算每日所需热量,掌握每日总热量的计算方法,根据饮食习惯具体量化饮食标准,保证有利于血糖控制,又不至于营养不良,可多吃些粗粮、麦皮制品、绿叶蔬菜、无糖水果或低糖瓜果。目的在于维持标准体重,控制高血糖和预防低血糖,改善脂质代谢紊乱和降低高血压。
1.2合理搭配给予低糖、低脂、低胆固醇、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饮食。粮食、肉类、蔬菜、果品等合理搭配,才能更好地补益精气血津液。
1.3谨和五味不同的食物其性味不同,归经不同,如“酸入肝、苦入心、辛入肺、甘入脾、咸入肾”等。正确服食五味,可以增补相应的五脏之气,五味偏嗜,五脏营养失调,阴阳失衡,就会发生疾病。
1.4饮食清淡糖尿病患者饮食更宜清淡、低脂、低糖,多吃鱼肉、瓜菜、黑木耳、蒜等。
另外,在遵循以上原则基础上,采用易懂易记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辨证施食。饮食控制应做到“三定”,即定量、定时、定餐次。据患者不同情况对患者的饮食指导细化、通俗化、具体化。对饮食控制采取大致估算加自我感觉的方法,制订饮食的原则。
2中医运动疗法的教育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和采用运动疗法治疗糖尿病的国家。早在1300年前,著名医家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记载,糖尿病饭前“先行一百一十步,多者千余步,然后食之”。唐代医家工熹提出:糖尿病人应“食毕即步行,稍畅而坐”,并指出“不欲饱食便卧,终日久坐„„人欲小劳,但莫久劳疲极,并不能强所不能堪耳”。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增强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糖代谢,加速脂肪分解,减少脂肪堆积,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所以适当运动是防治糖尿病的有效措施之一,中医对运动的时间、程度和方法有独到的认识。2.1运动有时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提出,消渴患者一应“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外台秘要》亦强调:“食毕即行走,稍畅而坐”,主张每餐食毕,出庭散步。说明适当运动是防治糖尿病的有效措施之一,这与现代医学的认识是完全一致的。
2.2运动有度运动要遵循适度运动、因人而异、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运动健身时一不可过劳,否则会损伤脏腑精气,诱发疾病。适度的活动对防治糖尿病有积极的作用。对于消渴病的运动强度应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以不疲劳为度”,“不能强所不能”。特别是对严重缺乏胰岛素的患者及合并冠心病、肾病者,应该限制活动量。
2.3运动多样在运动形式上可多种多样,通常采用太极拳、太极剑、保健气功等传统健身法,这是根据中医的阴阳、五行和经络脏腑学说,以及相应的导引、行气、存思、内丹技术,建立的“动中求静、静中求动”协调身心的演练功法。通过运动健身法可以舒筋通络,形神兼备;调和气血,充实脏腑,壮内以
强外;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阴阳平衡。也可采用散步、快速行走、健身操、滑冰、游泳、老年迪斯科等运动方式。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一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改善脂质代谢和减轻体重;使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肥胖等得到改善,预防或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消除应激状态,增强社会的适应能力。
3中医心理疗法的教育
《临床指南医案·二消》中指出:“心境愁郁,内火自燃,乃消渴大病”。历代医家对消渴的发病,均十分注重精神因素。《儒门事亲·二消论》:“消渴者„„狂乱精神,过违时度,而燥热郁盛之所成也。此乃五志过极,皆从火化,热盛伤阴,致令消渴”;《医宗己任篇·消症》:“消之为病,源于心火炽炎„„然其病之始,皆由不节嗜欲,不慎喜怒”。情志过极,心理活动变化过度可以致气血功能紊乱,使人体阴阳失衡。长期的情志不遂是疾病发生的诱发因素。现代医学亦认为精神波动易致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交感神经兴奋性升高,导致血糖升高、血管收缩。因此,消渴病高发人群和消渴患者应首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特别是有家族倾向的人群和肥胖超重的糖尿病高发人群,要正确对待疾病,未病先防,已病防变。首先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心情舒畅、乐观,既不要忽视本病的发生、发展,也不要对疾病过分担心而焦虑不安,应增强治疗信心。其次应该避免精神紧张,自我克制,喜怒哀乐要有节制,尽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刺激和过度兴奋因素,保持平静。
4中医治疗的误区
中医药治疗可以调节和改善糖尿病患者机体内环境,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口干口渴、疲劳乏力、腰酸腿疼、头晕眼花等临床症状,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工作质量、生活质量;通过中医药的补益调节疗法,能减轻或避免由于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服用降糖西药引起的肝、肾损害及其他毒副作用,保护糖尿病患者的肝、肾功能;配合传统的推拿、按摩、针灸、拔罐、膏药、药浴、保健气功、药膳食疗等丰富多彩的治疗方法,能延缓糖尿病各种慢性并发症的产生,使糖尿病患者健康长寿。但市场上一些所谓糖尿病保健食品并没有临床认证,打着纯中药制剂的旗
号,添加了西药的成分,且对药品成分却不按规定进行说明,这样的保健食品患者服用后很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对患者的伤害更大。所以患者在选择类似产品的时候需小心谨慎。
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篇3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教育;观察;分析
[ Abstract ] Objective: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of clinical intervention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o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Methods: 120 cases of diabetic patient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health education, at the same time were observed and analyzed the effect of nursing for such patients, in addition to statistic and analysis of data. Results: the health education programs of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100%. Conclusion: health education program about improving clinical efficacy and life quality in patients with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ith patients in hospital.
[ Key words ] diabetes mellitus; health education; investigation; analysis
糖尿病是一種由遗传和环境等因素与人体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终身性疾病。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易使患者产生不良情绪,严重影响其身体健康。成为严重的公众健康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患者能否坚持规范化治疗及病情控制的程度,取决于患者对健康行为的持续依从性。1989年奋森宣言提出,若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并对其进行宣传教育,可使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50%以上,从而降低病死率。系统全面的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和愈后有重要意义。
1、资料
我科于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共12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120例研究对象病历资料显示其中男78 例,女42例,年龄24~68岁,平均年龄(49.00土2.00)岁。入院后对所有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了全面的、系统的健康教育。
2、方法
2.1 心理护理: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各种并发症,患者及其家庭承受很大压力。糖尿病患者由于饮食控制、长期服药以及对并发症的担忧,多有忧虑、恐惧等不良心理,对生活失去信心,表现为悲观、失望、烦躁、易怒,对康复不利。责任护士针对患者和家属给予充分关心,加强沟通,密切护患关系,耐心听取患者提出的问题并予以解答,使其解除恐惧、忧虑情绪,维持心理健康,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
2.2 饮食护理: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没有饮食治疗就达不到糖尿病的满意控制 。针对每位糖尿病患者由责任护士制定具体的饮食方案,并讲解饮食治疗的重要意义。在住院期间监督并指导糖尿病饮食的落实。糖尿病治疗饮食的原则:控制总热量、高纤维饮食、少量多餐、合理配餐、口味清单、禁烟酒。控制总热量:因人而异,控制每日摄入食物提供的总热量。成人:达到并维持理想体重。儿童:营养平衡,保证生长发育的需要。糖尿病最重要控制血糖平稳,因此,从食物中的血糖指数(glycaemic index)来选择,对糖尿病人有一定的參考价值。千万不要误认为血糖指数低的食物是好的食物;血糖指数越高的食物是坏的食物。正确的认为是:沒有完全好的食物或完全坏的食物。只有完全好的饮食或完全坏的饮食。关键是食物要合理搭配。既要保证把血糖控制在合适的水平上,又要保证人体营养平衡的需求。故糖尿病患者宜少吃油炸,油煎的食物、少吃高脂肪肉类、烹调油宜选用植物油、多使用富含纤维的食物、少吃含精糖制做的食物、少吃高胆固醇食物、注意每餐的热量及糖质的比例。故应多食用富含纤维素和低热量的新鲜蔬菜、水果及谷物,如南瓜、冬瓜、玉米、黄瓜等。
2.3运动护理:在糖尿病管理中运动是治疗糖尿病的三驾马车之一,不容忽视。运动可以帮助降低血糖,糖尿病患者运动要量力而行、适度运动、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在制定运动计划前要进行全面的体检,排除危险因素。运动项目和运动量要实行个体化,进行一些有耐力的有氧运动,避免一些剧烈的无氧运动。运动时应随身携带糖尿病救助卡、糖果、点心、防止发生低血糖。运动完应进行皮肤检查,特别是足部的检查。
2.4用药护理: 合理用药是控制血糖的有效方法。责任护士指导患者严格按照医嘱使用降糖药,并讲解注意药物不良反应、配伍禁忌及作用机制。降糖药的用药时间对血糖控制有重要意义,如磺脲类药物宜在饭前30 min服用,双胍类药物应于进餐时或进餐后服用,胰岛素注射应在餐前皮下注射。低血糖是由于应用胰岛素或其他降糖药物剂量过大及饮食失调(食量减少或不按时进餐)等因素引起,护士注意观察患者用药期间有无低血糖反应。因注射胰岛素或降糖药物用量过大出现低血糖者,应在医生指导下立即口服糖类饮食或静脉推50%葡萄糖注射液;饮食失调出现低血糖者应立即口服糖类食物。在住院期间责任护士反复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胰岛素笔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评估患者掌握程度。
2.5 血糖监测:血糖监测是近十年来糖尿病患者管理方法的主要进展之一。监测血糖有助于糖尿病患者对病情的认知,了解血糖控制及治疗效果,及时发现低血糖,同时还可以为饮食搭配、运动量调节及治疗方案调整提供科学依据。责任护士向患者讲解监测血糖的重要意义及监测方法和注意事项。
3、治疗结果
本组患者均经过规范化药物治疗的同时,采取健康教育护理方案,患者病情完全控制62例(51.7%),部分控制56例(46.6%),未控制2 例(1.7%),住院时间7~26d。
4、讨论
系统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护理方案,大大提高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这对于糖尿病患者的长期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最终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应该不断加强和完善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管理。护理人员应从生活、教育、心理、饮食、用药、运动、血糖监测以及并发症等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和指导,以达到有效控制病情、恢复身体健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红梅.糖尿病的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08,10 (13):168.
[2] 潘冬梅.糖尿病的护理[J].职业与健康,2006,14(22): l13O.
[3] 澳門镜湖护理学院(2009).基础健康照顾證書程教材
[4] 向红丁 自己战胜糖尿病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123-125
初期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指导 篇4
关键词:糖尿病,初期患者,健康指导
糖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病, 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一组代谢异常综合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营养过剩、运动不足、生活节奏加快, 加上各种压力增大, 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 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另一个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重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初期糖尿病患者严重缺乏有关知识, 从而影响了疾病的康复, 严重者直接减弱了治疗效果, 因此对初期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指导教育至关重要。
1 糖尿病一般知识的指导
1.1 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糖尿病
初期患者由于对糖尿病不了解, 一经确诊便四处寻找名医妙方。此时应向这些患者介绍糖尿病的基础知识, 使之了解其发病原因、治疗方法、急慢性并发症、需要注意的问题等, 使患者认识到糖尿病目前还不能根治, 但能有效的控制病情, 和健康人一样长寿。
1.2 帮助患者理解治疗意图
初期教育应向患者宣传糖尿病绝不是单靠药物就能够解决的问题, 它需要通过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药物治疗三位一体的综合治疗方式, 而控制饮食和运动在治疗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医生只能帮助患者制定治疗计划, 而计划的实施靠患者自己来完成。因此, 患者在治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健康教育的目的是要帮助患者正确理解医生的要求, 联系自己的情况, 参考他人的经验, 找到适合自己病情的最好方法。
2 积极的心里指导
初期糖尿病患者对疾病认识不足, 担心出现各种并发症, 造成心理负担过重, 对生活失去信心。患者认为不能多吃、不能多喝, 失去了人生乐趣。好的办法是鼓励他们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娱乐活动及社会活动, 请一些老患者介绍经验, 利用宣传栏、板报等形式, 进行卫生保健宣传, 使患者懂得并不是什么都不能吃, 而是可以吃与健康人相同的食品, 不同的只是需要控制, 只要能定时、定量地管理好自己的一日三餐, 就能找到与健康人相同的乐趣。这样使他们放下包袱, 解除心理负担, 鼓起生活的勇气。
3 初期患者的饮食管理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 是降低血糖、减轻症状和预防并发症的重要途径。
3.1 平衡饮食指导
教给患者正确计算自己每天的基础需要量, 并且懂得每日所摄取的食物应是维持基础代谢所需要的最低热量, 在这些总热量中, 还需要调整好三大营养素的平衡, 三大营养素的每日总热量的比例位:蛋白质15%、脂肪20%、碳水化合物60%~70%。
3.2 合理选择食品
要使患者懂得食疗并不是饥饿疗法, 而是要平衡饮食, 控制饮食的原则是主食限量, 辅食跟上。一般情况下, 休息每日主食限量4~5两, 轻体力劳动者5~7两, 中体力劳动着7~8两, 重体力劳动者8~10两。每餐既要有主食又要有辅食, 添加辅食的目的是用于充饥, 辅食应于含糖量在4%以下的蔬菜、蛋类、豆制品为主, 含糖量在4%~10%的蔬菜水果要控制食用, 含糖量在10%以上的食物及水果应按食入量扣除主食量。
3.3 进食方法指导
为了做到既不饥饿又不增加胰岛负担, 多主张少量多餐, 有饥饿时可安排间餐。间餐应以辅食为主, 如牛奶、豆奶、鸡蛋、少量咸饼干等, 早餐应少吃, 三餐比例可为1/5、2/5、2/5。水果原则上少吃, 安排在两餐之间, 每次不超过2两, 并选择含糖量低于10%的水果;饮料应以白开水、清淡茶、蔬菜汤为主。
4 初期患者的运动指导
有计划有规律的运动, 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有积极的作用, 初期患者多数病情轻, 未采用药物, 要求达到中等运动强度, 一部分初期患者由于病情不稳定, 以往也没有运动习惯, 对他们的运动应加强指导, 避免急于求成, 一步到位的做法, 以免病情加重。
4.1 运动的指导
初期糖尿病患者, 应根据自己血糖的高低, 身体的胖瘦, 年龄大小, 耐受运动的能力, 有无运动习惯等情况, 制定运动计划, 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 开始可以采取散步、快步、老年舞、太极拳, 轻者可参加各种球类、小跑步, 并逐渐延长运动时间, 增加运动量, 一般不主张剧烈运动, 以运动后不出现心悸、头晕、眼花、出冷汗为度, 否则应视为过量。
4.2 运动中应注意的问题
为了不影响消化, 运动时机应选在餐后30min~1h, 运动时间为20~40min, 并根据自己的时间、病情、习惯, 选择每日1次、隔日1次或早晚各1次, 运动项目应是患者感兴趣、易掌握, 并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项目。体型消瘦、耐力差、年老体弱者, 应坚持轻度有规律运动, 2型肥胖型患者要求达中度运动量;重症患者或有并发症的患者, 只进行力所能及的运动;使用胰岛素的患者, 运动注意预防低血糖反应。
参考文献
[1]沈宁.病人健康教育指南[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8:191.
[2]唐大寒, 张胜康, 夏冰, 等.成年糖尿病患者热能需要量计算的探讨[J].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0, 8 (5) :289~291.
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管理分析论文 篇5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
2014年9月—2016年9月该院接收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10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孕妇年龄在23~38岁之间,年龄中位数(27.3±3.5)岁,孕周24~38周,平均孕周(32.3±3.2)周,初次受孕29例,经产妇24例。对照组孕妇年龄在24~39岁之间,年龄中位数(29.4±2.6)岁,孕周24~39周,平均孕周(33.7±3.1)周,初次受孕23例,经产妇31例。将患者的年龄、孕周和症状等各项基本资料相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对比性。
1.2教育方法
为观察组患者给予行常规的护理,同时进行适当的健康教育,包括讲解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常见病症以及治疗注意事项。对照组在观察组的患者的基础上加强优质护理并进行更深入的健康教育。具体方法如下。
1.2.1常规健康护理
孕妇入院后,安排主治医师成立健康教育小组,包括护理人员和营养科医师,仔细检查孕妇的身体状况和病情发展程度,指定健康教育方案[2]。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流程,建立患者健康档案实施健康教育方案。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管理,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感。
1.2.2对孕妇的心理护理和饮食指导
妊娠期糖尿病会给孕妇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造成妊娠期过度紧张、焦虑。护理人员需和孕妇保持良好的沟通,耐心为孕妇讲解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过程,安抚孕妇心理提升其对治愈的信心[3]。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需要合理控制饮食,护理人员要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多选粗粮、控制甜食,促进血糖正常。
1.2.3定期检查和健康评估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要经常进行血糖监测,护理人员可以为孕妇及家人讲解测试血糖的方法,加强孕妇的自我健康管理,有助于孕妇及时发现并控制病情。护理人员还要对孕妇的身体情况进行严密的管擦,定期评估,保证一旦孕妇出现异常能够及时调整护理方案[4]。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孕妇的血糖情况,以及进行护理和强化健康教育管理后孕妇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观察并记录孕妇的妊娠和分娩情况。
1.4统计方法
选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版本进行数据分析。以[n(%)],χ2表示检验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孕妇血糖控制情况和健康知识知晓率情况
观察组孕妇的血糖控制合格率和健康知识知晓率为别为61.1%、70.4%,对照组分别为87.0%、92.6%,对照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观察组,组间差异显著有可对比性(P<0.05)。见表1。
2.2两组孕妇的妊娠和分娩情况
观察组孕妇出现产后出血、胎儿窒息以及巨大儿等情况的概率为58.0%,对照组的出现概率为12.0%,对照组孕妇的妊娠和分娩情况优于观察组(χ2=4.3652,P=0.0324)。
3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症,如不及早进行控制对孕妇和胎儿都会带来严重的影响。在优质护理服务加强对孕妇的健康教育管理,是控制孕妇血糖促进孕妇康复的有效方法[5]。在孕妇入院之后立即成立健康教育小组,根据孕妇的身体情况和个人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个性化护理措施,与孕妇及家人进行良好沟通,缓解孕妇的心理压力。同时,为孕妇讲解病症的有关知识及大概的治疗流程,耐心回答孕妇的问题,对孕妇进行全程全面的健康指导。运用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控制孕妇血糖情况,提高胎儿的出生质量,让护理效果大大提升。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为70.4%,明显低于对照组92.6%的知晓率;对照组的血糖控制情况优于观察组。对照组出现产后出血、胎儿窒息以及窘迫等情况的概率要低于观察组,整体疗效更为显著(P<0.05)。综上所述,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措施,不仅可以改善孕妇血糖情况,还能提升胎儿的出生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刘运红 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
[参考文献]
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篇6
[关键词] 糖尿病;健康教育;工作体会
[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7-132-02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及出院后的强化教育,可巩固糖尿病知识,避免糖尿病健康教育效果随时间而减弱。健康教育可促进患者有效控制和管理好自己的病情[1],拉近明知与所做之间的距离。笔者现将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的健康教育具体方法总结如下。
1 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糖尿病的发病率目前已达到3.25%,感染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是引起糖尿病病死率明显上升的重要因素[2]。因此,以患者为中心,帮助其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用乐观主义精神与疾病作斗争,既不要对糖尿病无所谓,根本不控制饮食,又要重视体育锻炼和坚持药物治疗。笔者主要通过心理疏导的方法:(1)帮助承担自我管理的完全责任,笔者的主要任务是疏导,是提供患者的信息,技术和支持,尊重患者的选择。(2)通过心理疏导,使患者明确问题,主动改变生活方式。(3)健康教育,心理疏導,使患者配合医护人员,达到共同提高糖尿病自我管理的目的。
2 坚持心理指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糖尿病既然是终身性疾病,健康教育将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必须反复多次的教育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3]。有不少糖尿病患者,当其获悉得了糖尿病,只能控制,不能根治,需要终身治疗的信息后,表现出焦虑,抑郁心理。因此,坚持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显得更为重要。笔者认为在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时,一定要有针对性,根据患者的文化层次,民族区域,病情轻重而方法各异。要积极引导患者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耐心向患者讲解有关疑问,达到坚持配合治疗,巩固治疗的目的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 坚持出院指导,提供持续的社会,精神和心理方面的支持
为了使糖尿病患者在出院后保持有效的自我管理能力,及时向患者提供更多的支持和随访是必不可少的。指导出院患者的内容至少包括饮食指导、运动疗法指导、服药指导、自我监测及及时复诊等内容。
3.1 饮食指导
饮食指导主要是帮助患者进行饮食控制,其目的是让患者维持标准体重,纠正已发生的代谢紊乱,使血糖、血脂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医护人员要帮助患者制订合理的饮食计划,使其达到合理营养、低盐、低糖平衡饮食的目的。
3.2 服药指导
(1)告知患者及家属,控制糖尿病的发展及预后并发症的发生,坚持服药是关键。(2)帮助患者了解各种糖药的适应症,禁忌症以及药物的副作用。(3)要严格遵照医嘱进行合理用药,规律性服药。
3.3 运动疗法指导
(1)让患者了解糖尿病患者坚持运动的好处,使之积极主动,坚持不懈地加强身体锻炼。(2)告诉患者运动量不宜过大,运动过程中要特别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3.4 自我监测指导
(1)让患者掌握血糖与尿糖的自测方法。尽管糖尿病健康教育已开展多年,患者饮食,运动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但血糖与尿糖自我监测方法还掌握得不够。(2)增加患者对糖尿病的知识,学会空腹及餐后2 h血糖与正常血糖的比较。(3)尿糖监测时间及血糖测试时间同步问题,也要让患者了解清楚。
3.5 复诊指导
首先,要求出院患者每月一次到医院进行复查一次。当患者感到呼吸深快、呼出烂苹果气味、烦躁不安、头痛等症状出现时,则表明糖尿病症状加重及酸中毒表现,应及时就诊[4]。
4 讨论
4.1 提高健康教育水平是护理学发展所必须
护士作为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不少医院已将健康教育纳入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糖尿病的健康教育重点是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知晓率,帮助患者掌握有关糖尿病的危害。提高患者控制血糖的依从性,提高患者自我监测和自我管理能力。这就要求护士既要掌握糖尿病的理论和防治知识,而且要掌握健康教育的方法,提高与患者沟通的能力。
4.2 强化护士健康教育意识
糖尿病性心脏病是糖尿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约8%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脏病[5]。因此,通过健康教育,指导糖尿病患者及时自测,用药,复诊是非常重要的。护士要把治病、防病,健康促进摆到同等重要地位来认识,在为患者治疗糖尿病的同时,传授糖尿病的防治方法,帮助患者建立起健康的心理,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4.3 健康教育工作贵在坚持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坚持不懈地为糖尿病患者服好务应当作护士的一种责任。(1)要坚持反复地不厌其烦地开展DM教育,从而提高或保持较好的自控水平[6]。(2)开展糖尿病热线咨询电话,不定期到出院患者家中进行回访和指导。(3)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健康教育,使更多的群众了解糖尿病的知识。(4)社区康复是以家庭康复为基础的,而且只有方便、安全、有效、价廉的康复,才能使糖尿病患者得以维持康复治疗。
[参考文献]
[1] 宫丽娟,张革联,王国华,等.糖尿病教育在自我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 20(4):6.
[2] 张青,刘云.糖尿病合并感染126例临床分析[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4,(1):45.
[3] 钟美容,胡艳宁,罗之愈,等.糖尿病住院患者护理干预或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3):65-66.
[4] 苏宁,李惠杰.社区开展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展望[J].北京中医药,2010,29(8):646-648.
[5] 张艳洁.38例糖尿病并发心脏病心电图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0,8(1):84.
[6] 钟美容.健康教育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认知与自控水平的效果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12):46.
(收稿日期:2012-02-07)
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健康指导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8年11月~2009年11月共120例糖尿病老年患者, 其中男性69例, 占57.5%, 女性51例, 占42.5%, 年龄60~86岁, T2DM病程1~20年, 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公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1.2 方法
用专题讲座、“一对一”辅导、印刷宣传小册子、建立慢病档案、播放幻灯片、录像、定期入户、电话随访等方式, 进行健康教育。
2 结果
通过对12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低血糖相关知识的宣教, 使老年糖尿病患者主动监测血糖、进行饮食控制、合理运动, 使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控制在满意的范围, 从而无一例因低血糖发生意外。教育前、后自我管理情况及各项相关指标比较见表1。
3 讨论
3.1 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宣教内容
3.1.1 低血糖的诊断
(1) 低血糖的症状:糖尿病患者经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治疗时, 交感神经兴奋的表现包括心慌、出汗、饥饿、无力、手抖、视物模糊、面色苍白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包括头痛、头晕、定向力下降、吐词不清、精神失常、意识障碍甚至昏迷。出汗、心悸、饥饿、头晕、视物不清等。 (2) 发作时血糖低于2.8 mmol/L。 (3) 供糖后低血糖症状迅速缓解。
3.1.2 低血糖的诱因
(1) 注射过量的胰岛素或服用过量的降糖药物。 (2) 进食不规律。 (3) 运动或体力活动增加。 (4) 情绪骤然变化。 (5) 过量饮酒, 尤其是空腹饮酒。 (6) 自我救治方法:外出时随身携带糖类食物, 轻者立即卧床休息, 口服糖水、含糖饮料或进食糖果、饼干、面包等即可缓解;重者给予50%葡萄糖注射液60~100 ml静脉注射, 继以5%~10%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并监测血糖。
3.1.3 低血糖的不良影响
(1) 使胰岛素的对抗激素 (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等) 分泌增多, 引起反应性高血糖, 对糖尿病的代谢控制产生不利影响。 (2) 减少对脑组织细胞的供能, 多次反复的低血糖可使患者的脑细胞受损害, 使记忆力减退, 反应迟钝甚至痴呆。低血糖可诱发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 (3) 使糖尿病患者, 特别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3.2 老年人易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3.2.1 老年人较青壮年人更易于发生低血糖, 且往往又缺乏自觉症状, 以致发生重度低血糖甚至昏迷。老年人多伴有动脉硬化, 一次严重的低血糖发作, 就有可能诱发心肌梗死或脑血管意外。老年人每餐进食量不规律, 食量多则血糖高, 少则发生低血糖。
3.2.2 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逐渐减退, 如肝、肾功能减退易导致药物的蓄积和过量;服用降糖药物后排泄缓慢, 尤其是作用时间长的降糖药更容易在体内蓄积而发生迟发性的低血糖。老年人依从性差, 出现感染、腹泻等疾患时未及时就医复查血糖易致低血糖。吸烟, 饮用烈性酒, 生活不规律, 各种降糖药、降压药、调脂药种类繁杂, 用药剂量过大, 有滥用的现象。内分泌调节糖激素调节功能降低, 当血糖降低时, 胰岛素拮抗激素如胰高血糖素, 肾上腺素及皮质醇不能及时分泌, 而导致低血糖。体育锻炼空腹进行, 持续时间过长。通过各种形式的健康指导, 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管理慢病工作中的积极主动作用,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宜过严、盲目加大降糖药用量, 降糖药物尤其胰岛素制剂和磺脲类及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的应用, 宜从小剂量开始。体育锻炼宜在餐后进行, 持续时间不宜过长。尽量选用半衰期短、蓄积较少降糖药物, 避免使用中长效磺脲类药物。密切监测血糖变化, 制定个体化的饮食、运动, 降糖方案。
3.2.3 如患者因治疗而发生低血糖, 应仔细考虑所有传统的低血糖危险因素, 同时适当调整治疗方案。在磺脲类药物中, 格列美脲较格列本脲安全, 较少引起低血糖。注射胰岛素的患者, 可以从NPH和正规或预混胰岛素2次/d, 改为基础-强化治疗方案;后者用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作为基础量, 发生低血糖的次数少于NPH。采用该方案治疗的患者, 如夜间或黎明发生低血糖, 提示基础胰岛素过量;如白天发生低血糖则说明餐前胰岛素过量。使用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可减少夜间低血糖的发生。虽然胰岛素治疗方案应按患者的生活方式制定和调整, 但未进食并不等于不需要测定血糖;如已知或怀疑夜间发生低血糖, 则睡前监测尤为重要。血糖持续监测有助于发现夜间低血糖。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在运动过程中或运动后不久常发生低血糖;如事先已有安排, 锻炼前应进食适量碳水化合物和 (或) 减少胰岛素用量。如系临时决定, 应测定血糖, 该步骤常可提醒患者适当进食。嗜酒的患者应认识到酒精可降低血糖水平。
3.2.4 低血糖的预防: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疗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血管并发症, 需要尽量予以避免。应普及糖尿病知识,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控制饮酒, 适当体育锻炼, 合理饮食, 正确使用药物, 及时监测血糖。 (1) 主食应选择干性食物, 避免饥饿。流食吸收快, 餐后血糖升高快, 维持时间短, 易造成下一餐的低血糖;而干性食物吸收慢, 餐后血糖升高慢, 维持时间长。 (2) 避免饮酒, 尤其是避免空腹饮酒。少量饮酒有益于身体健康, 通常饮酒量在白酒每日50 g, 葡萄酒100~300 g, 啤酒300 g, 黄酒300 g, 必须在饮食计划总热量中去掉酒本身产生的热卡。 (3) 运动前检查血糖, 如血糖低于5.5 mmol/L, 需食用一些含糖高的食物如糖块、果汁、饼干等各一项, 15~30 min后再测血糖, 如血糖仍低于5.5 mmol/L应立即加餐。次日运动前胰岛素或降糖药的用量要相应减少。 (4) 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应谨慎使用易引起低血糖的强力降糖药物。血糖标准也不应过于严格。一般将空腹血糖控制在8 mmol/L以下, 餐后血糖控制在12 mmol/L以下即可。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8%以下为宜。当然如果血糖能控制得更低一些, 而又不发生低血糖, 则更好。 (5) 胰岛素注射剂量准确, 操作规范。要在明确吃饭时间后, 餐前0.5 h皮下注射。 (6) 对于强化控制的患者, 要随时监测血糖。如空腹血糖高, 应加测凌晨2时和4时的血糖, 并根据血糖结果及时调整降糖药物和胰岛素的用量, 以避免夜间低血糖的发生。 (7) 合并感染、厌食、呕吐、腹泻等, 应相应减少降糖药物的使用, 并积极治疗合并症。 (8) 随身携带含糖食物, 以便在血糖突然降低时服用。
总之, 对糖尿病进行更深入和全面地了解, 制定个体化的饮食、运动方案, 自我血糖检测, 学习如何根据血糖结果调整饮食、运动和胰岛素的用量, 了解口服药物和胰岛素的知识及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防治, 利用与糖尿病防治有关的卫生保健系统和社会资源, 能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陆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794-798.
[2]李伟.医患携手战胜糖尿病[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8:176-183.
[3]潘火英, 丁梅.糖尿病人低血糖的健康指导[J].实用糖尿病杂志, 2009, 5 (2) :33-34.
[4]徐波.29例中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昏迷临床分析[J].辽宁医学杂志, 2009, 23 (3) :129-130.
[5]刘新民.内分泌疾病鉴别诊断与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9:2471-475.
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指导 篇8
1糖尿病及其临床表现和诊断
1.1糖尿病概述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多种因素作用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而引发糖、蛋白质、 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 该病是终身性疾病、很难彻底治愈。 随着病程的延长,加剧体内三大物质代谢紊乱程度,出现眼、肾、神经血管及心脏慢性病变;若不及时治疗,会导致糖尿病性白内障和视网膜病变、双目失明、肾脏疾病、下肢坏疽、心脑血管病变,甚或危及生命。
1.2糖尿病临床表现
典型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 一般1型糖尿病起病快、 病情重症状明显,2型糖尿病起病慢病情相对较轻。 由于尿糖刺激局部皮肤,病人可出现皮肤瘙痒尤其多见女性外阴,并发真菌感染时瘙痒更严重。 四肢麻木、腹痛腹泻、月经失调、性功能障碍也常见。 随着病程的延长,会出现急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和感染及其他慢性并发症的症状。
1.3诊断标准
1999年10月我国糖尿病学会诊断标准:1糖尿病症状+血浆葡萄糖水平任意时间≥11.1 mmol/L。 2空腹血浆葡萄糖水平≥7.0 mmol/L。 3OGTT中2 h血浆葡萄糖≥11.1 mmol/L。 以上三条中符合一条,且在另一日再测一次证实,诊断即可成立。
2非药物治疗的指导
2.1心理治疗
既往研究证实, 糖尿病精神障碍的患病率比普通人群更高,糖尿病患抑郁症的风险是普通人的两倍。 了解病人对疾病的反应,树立对健康和生活的信心,告知病人焦虑、悲观失望甚至恐惧心理,或对疾病抱消极的态度,不配合治疗对糖尿病的影响都会加重病情。 多关心病人、理解病人,使他们对疾病的基本知识和预后有清楚的认识,告知病人及家属糖尿病虽是终生性、不能根治的慢性疾病,并发症可通过饮食控制、适当体育锻炼和终生药物治疗而避免, 工作和学习生活与常人相同;鼓励病人说出心理感受,多听病人的倾诉,并与之交流、沟通,消除焦虑、紧张心理;鼓励亲属和朋友多给予亲情和温暖,使之获得感情上的支持;鼓励病人参加各种糖尿病病友团体活动,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2加强饮食指导
首先了解患者及其家庭的实际情况和对疾病的认识,之后指导患者制定合理的个体化的饮食方案。 即根据身高、体重、工作性质估算营养需要量,并制定食谱。 热量供给的计算:首先按照公式身高(cm)-105计算出成年患者的理想体重, 之后按以下方法估算每日总热量的摄取量。 成人休息状态下每日每公斤理想体重给予热量25~30 kcal,轻体力劳动、中体力劳动和重体力劳动分别为30~35、35~40和40 kcal以上。 特殊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人群应酌情增加或减少, 使体重逐渐恢复至理想体重的正负5%。
碳水化合物约占饮食总热量的50%~60%, 这可增加周围组织胰岛素敏感性, 提高糖耐量, 降低血脂水平,促使患者合并心血管病的机会下降,但精制糖对血糖的影响较大,应严格控制其摄入量。 提倡食用粗制米面和杂粮,忌用葡萄糖、蔗糖、蜜糖及其制品。
蛋白质摄入量占总热量20%以下。 一般成年人每天供给量为0.8~1.2 g/kg理想体重,特殊群体应相应增加或减少摄入量,处于生长发育期婴幼儿和儿童、孕期和哺乳期妇女、 营养不良或伴消耗疾病者可视情况增至1.5~2.1 g。 血尿素氮升高者,应限制在0.6 g左右。
脂肪含量约占总热量的30%。 其中饱和脂肪:多价不饱和脂肪:单价不饱和脂肪之比1∶1∶1,每日胆固醇摄入量不超过300 mg。
合理分配: 按上述方法确定每日饮食总热量和糖类、蛋白质、脂肪的组成后,将热能换算为食物量制定相应食谱, 视患者具体情况按三餐1/5、2/5、2/5或1/3、 1/3、1/3分配热量,或四餐1/7、2/7、2/7、2/7分配热量。
食用膳食纤维: 纤维素摄入适当增加可以改善血糖和血脂的代谢控制, 降低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纤维素可以通过延长胃排空,达到降低血糖的效果并抑制胆固醇的吸收。 糖尿病患者应保证每天摄入膳食纤维量不少于4 g为宜。
确定了患者每日饮食的总热能和碳水化合物、蛋白质、 脂肪的组成后,B族维生素与糖尿病关系最为密切的,它可改善神经症状,其次是C族维生素,可改善微循环。 维生素D摄入量不足可能会引发2型糖尿病。 因此在膳食中应注意维生素的补充。
饮食注意事项: 1患者尤其是应用降糖药物者应按时进食。 2控制总热量是饮食控制的关键,并使饮食保持平衡。 当患者感动有饥饿感时,可食用西红柿大白菜、、小白菜、芹菜、油菜、冬瓜、茄子等含糖类低于5% 的蔬菜。 3各种甜食要严格限制摄入,体重过高者忌吃油炸油煎食品,少食含胆固醇高的食品,植物油和动物油的摄入比例适当。 限酒限盐,一般糖尿病患者和合并高血压患者每天食盐摄入量应分别在10 g和6 g以下。 4病人不宜在空腹下行体育锻炼,以避免低血糖反应的发生。 5每周用同一计量器测1次净体重,如果变化量在2 kg以上,应报告医生进行相应处理。
2.3运动指导
患者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进行长期适当规律运动,这可以降低患者体重,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促进代谢处于平衡状态。 1型糖尿病患者应在餐后进行体育锻炼,运动量和运动时间要因人而异;为避免运动提高胰岛素吸收速度所致低血糖的发生, 应在餐前皮下注射胰岛素。 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可空腹行体育锻炼, 这可降低血脂水平和体重。 并发急性感染、严重急慢性并发症、活动性肺结核的糖尿病患者,最好卧床休息, 不适宜运动。 一般情况下,活动时间15~30 min/次,1~3次/d,每周3次以上。
运动方式:最好选择散步、慢跑、做操、骑自行车、 打太极拳以及球类活动等有氧运动, 首选最可靠的运动方式是步行。
适度而有规律的运动有利于控制糖尿病病情,改善全身状态,避免慢性并发症发生和发展。 经常运动者要比不运动的人糖尿病的发生风险低20%或更多。 无可置疑,运动对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具有良好的作用。
3用药指导和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
3.1用药指导
糖尿病的口服降糖药物,应了解各类药物的作用、 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指导病人正确服用, 及时纠正不良反应。 包括:1磺脲类药物:甲苯磺丁脲常用于三餐饭前服用, 而第二代要药物常早餐前30 min1次口服 ,或早 、晚餐前2次服用 ;主要副作用是低血糖反应,同时有程度不同的胃肠道反应、皮肤瘙痒、 肝功能损害、血液系统损害等。 2双胍类:主要不良反应为口中金属味、恶心、厌食、腹泻等胃肠道反应,采用餐中或餐后服药可减轻不良反应; 应注意乳酸性酸中毒等严重不良反应;对正常血糖无降糖作用,单独用药不引起低血糖。 3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应在进食第一口食物后服用,常见不良反应为腹胀排气增多或腹泻,一般无全身不良反应。 4胰岛素增效剂:主要不良反应为水肿,有心力衰竭或肝病者慎用。
胰岛素:要掌握各类胰岛素制剂的注射时机,应在餐前30 min皮下注射普通胰岛素,早餐前1 h皮下注射中效或长效胰岛素。 紧急情况下仅普通胰岛素可静脉给药。 注射胰岛素必须使用1 m L或胰岛素浓度含量相匹配的专用注射器。 注意药物剂量需准确,我国常用的胰岛素制剂有每毫升含40 U或100 U两种规格。 抽吸时可轻轻摇匀药物,但避免剧烈晃动。 混合使用长短效胰岛素时,为保证疗效,应先抽吸短效胰岛素,再抽吸长效胰岛素,然后混匀。
胰岛素不良反应包括:1低血糖反应;2胰岛素过敏;3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
胰岛素保存:需置于冰箱内冷藏(5~15 ℃),避免受热光照和冷冻。 如超过有效期或药液出现颗粒是不能使用。
适应症:11型糖尿病;2酮症酸中毒、高渗昏迷和乳酸中毒伴高血糖时;3合并严重感染、消耗性疾病、 肾脏病变、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等严重并发症,并存心梗、脑血管意外等急性疾病;4围手术期治疗者;5难以控制的妊娠糖尿病孕妇;62型糖尿病经饮食和口服降糖药治疗后血糖控制不理想者; 7全胰腺切除引起的继发性糖尿病。
3.2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
让病人了解尿糖和血糖测定的结果意义。 教会病人尿糖测定方法和结果判断的基本技能, 指导病人收集全天24 h早餐至午餐前、午餐后至晚餐前、晚餐后至睡前、睡后至次日早餐前共计四段尿液,摇匀后取适当尿样,定性检测并记录尿糖结果,作为药物剂量调整的参考。 教会病人使用便携式血糖测定仪的方法。 定期监测血糖, 以便及早发现无症状性糖尿病, 定期测定血脂、血压、心电图,这些都是血糖控制的间接指标。 正确对待糖尿病,规律生活,适量饮酒、严格戒烟。 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全身皮肤,尤其是口腔、足部和外阴的清洁,如有破损或感染应立即就医。
患者要养成正确的饮食和行为生活习惯, 最大限度地避免糖尿病病情恶化, 防止和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机会。 要告知患者,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是过高摄入热量、 肥胖和静坐运动, 因此要提倡低糖、低脂、高维生素、高纤维素和低盐饮食,戒除一切不良饮食、生活和行为习惯,尤其是有糖尿病家族史而本人肥胖、血糖偏高,缺乏运动者更应注意。
要加强并发症的监测。 糖尿病人很容易出现相应急慢性并发症,如果没有得到积极治疗,会因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因此,为了避免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降低伤残率和病死率,要加强监测,做到糖尿病并发症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达到预防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的目的。
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指导 篇9
1 全面的健康教育主要有3个目标
1.1 保持和促进健康预防疾病
只有在人们拥有健康意识时, 才可能采取行动来预防疾病或获得最高的健康水平。通过健康教育促使人们采取健康行为。
1.2 恢复健康
家庭是患者恢复健康的重要支柱。如果家庭对患者重获独立功能的必要性不了解, 可能会出现过度照顾, 从而使患者产生不必要的依赖, 以致延缓其康复。
1.3 适应受损的功能
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能从病痛或伤害中完全康复, 有些患者必须面对和学会处理永久的健康或功能改变, 学习维持日常生活活动的新知识和新技能。而健康教育应在患者的需要被认识及家庭表示愿意提供帮助时进行。
2 健康指导
2.1 做好心理护理。
2.2 糖尿病患者多出现焦虑不安、恐惧和失望心理。我们应耐心疏导患者。
2.3 糖尿病并非不治之症
合理的生活起居、良好的心理准备、严格控制饮食、坚持正确用药等措施, 可纠正代谢紊乱和消除糖尿病症状, 对预防慢性病变的发生、发展有一定效果。所以要劝慰患者保持心情愉快。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只要认真与医护人员配合, 将血糖值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 就可以享受正常人同样的生活质量。
3 建立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1 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
运动疗法是一种辅助治疗, 它能促进肌肉对糖的氧化作用, 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 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宜。运动方式有太极拳、气功、散步等。不可间断要持之以恒。为了避免低血糖发生, 最好在饭后1~2h血糖较高时进行, 并携带糖块。
3.2 控制热量摄入
首先应向患者讲明合理调节和控制饮食对治疗糖尿病的重要作用, 以控制总热量, 维持理想的体质量为原则, 根据患者的标准体质量、活动量、体型供给合理的热源, 一般每日每千克体质量供给热量为25~35千克为宜, 选择适当的优质蛋白质。多吃维生素、粗纤维含量的食物。如鱼、瘦肉、牛奶、大豆、黄豆、包心菜、冬瓜、青菜、番茄、大白菜、白箩卜、黄瓜、豆芽等。并用植物油烹调, 少食动物脂肪及蛋, 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 如肥肉、动物内脏、蛋黄等, 忌食单糖类食物如蜂蜜、糖果、甜点心、蜜糖。忌烟酒。
3.3 合理搭配食品, 调整饮食习惯, 保证营养均衡、全面。
3.4 保持舒畅的心情, 正常的生活节奏。
3.5 做好日常生活指导
糖尿病患者抵抗力低, 容易继发感染, 患者室内空气要新鲜, 定时开窗户通风, 每日2次, 每次30min, 要保持全身及局部的清洁, 特别是皮肤、口腔、阴道卫生, 勤剪指甲, 保暖, 防止感冒和继发感染。
3.6 指导患者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洗澡、理发、修剪指甲;内衣、鞋袜要柔软宽松;趾端要保暖。
3.7 定期复查, 随身携带糖尿病治疗保健卡, 以防发生低血糖时, 可采取急救措施,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运动方式, 以不感到疲劳为宜。
3.8 指导患者自测尿糖。
每日3~4次, 分别于餐前及晚上睡前检测, 将尿糖试纸侵入尿中, 1min后与标准图谱对照记录结果, 并观察每天尿糖的变化。
4 及时正确用药
4.1 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要让他们了解胰岛素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会他们自己或身边亲属掌握注射法、部位、剂量等, 应在餐前30min用1m L注射器准确抽吸需要量, 选择上臂三角肌、腹部及大腿等部位进行皮下注射, 注射后按时进食, 以防低血糖发生, 注射部位应有计划地更换。
4.2 口服磺脲类降糖药患者有少数可发生食欲减退、恶心等胃肠反应, 应在饭中、饭后服用。
4.3 在医护人员指导下, 坚持长期用药和有规律地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
在治疗和运动中要特别注意有无出汗、饥饿感、乏力、头痛、心悸、手足震颤、恶心及精神症状等低血糖表现。如发生在家中应立即口服糖块、糖水或糖类食品。
4.4 定期复查血糖、尿糖、肾功能等, 以延缓并发症出现。
糖尿病是糖尿病肾病发生的最根本因素, 对眼睑全部水肿者, 可采取高枕卧位, 有胸腔积液者宜半卧位, 双下肢浮肿者将肌体抬高, 长期卧床的患者应勤翻身, 2h翻身一次, 预防褥疮发生, 对严重水肿者, 应严格控制钠盐, 并记录出入量, 将血糖严格控制在理想范围, 有效地控制高血压, 并且要降压达标。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状之一, 高血压能加速肾脏病变的进展, 持续高血压共同作用于肾脏, 引发肾血流动力学异常, 加速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及时有效地控制血糖的同时, 理想地控制血压是至关重要的。
总之, 通过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指导, 对患者疾病的病情控制, 预防并发症及延长寿命起着重要作用, 并使患者和家属都感到满意, 从而掌握和了解疾病的自我护理。向患者讲解饮食疗法, 使患者合理安排每日膳食, 避免精神创伤和过度劳累, 指导患者掌握自我监测血糖和尿糖的方法。讲解本病并发症的表现。如眼部病变、足部感染等, 以便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篇10
1 临床资料
2011年6月~2012年6月, 本院共住院糖尿病患者80例, 均按国家诊断标程确诊, 男34例, 女46例, 年龄16~81岁, 平均年龄56岁, 病程4~6年, 文化程度:初中以下20例, 初高中48例, 高中以上12例。
2 健康教育的内容
2.1 心理教育
让糖尿患者了解有关知识, 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因糖尿病患者病程长, 反复出现血糖过高而致精神过度紧张。情绪低落, 产生恐惧、悲观失望等现象, 这样会导致患者的血糖逐渐升高, 因此应及时对患者给予细心的护理, 向患者讲解, 有关疾病的发展过程及预后知识, 使患者认识到糖尿病是可防治的, 有效控制好, 不会影响生命, 和正常人一样过幸福的生活。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 清除精神压力, 增强同疾病作斗争的信心,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2 饮食指导
控制总热量, 糖尿病患者必须防止热量摄入过多, 总热量不只包括主食, 还有副食和零食, 每天主食一般不宜超过400 g为宜, 但也不能太少, 应合理配餐, 要保证各种营养成份比例适宜, 足够蛋白质的供应, 如牛奶、蛋清、瘦肉等, 也不宜食用过多。少食用油炸食品, 尽量食用绿叶蔬菜、粗谷粮等, 以利于纤维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取。还应少食多餐, 要做到一天不少于三餐, 每餐不多于100 g。主食分配主要应以午餐为主, 宜食清爽饮食, 少食油腻食物, 如猪油、黄油、肥肉及富含胆固醇的食物, 不吃含糖高的食物, 如甜饮料、各种甜点心等。血糖控制较好时可以少吃含糖低的水果, 并且最不宜在正餐前后吃, 以免一次进食后的餐后血糖过髙, 可在午睡后或晚睡前作为加餐吃一个水果或少量西瓜。为防止血糖过高, 患者应限制钠盐的摄入。但不能限制水的摄入, 鼓励适当饮水, 以免血液浓缩, 使病情加重。另外, 糖尿病患者应多食高纤维饮食, 利于降低血糖, 还能保持大便通畅, 应多吃些粗粮, 干豆, 绿色蔬菜等。糖尿病患者应该禁饮酒, 禁吸烟, 这样利于疾病的健康恢复。
2.3 用药指导
一旦糖尿病患者饮食和锻炼不能控制时, 口服降糖药是最基本的治疗, 对用药的患者, 指导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不可自行换药、改药、停药, 如果针剂应指导掌握好用药注射的方法、时间, 每次的剂量, 药物的作用机制及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 告知降糖药在饭前及饭后服用时的不同类型, 并且用药一定要及时准确, 尤其是两种药物或几种药物同时应用时更加小心谨慎。胰岛素在饭前30 min注射, 必须按时进餐, 用量必须准确。护士应指导患者自己注射和保管胰岛素, 无论是口服还是针剂降糖药物, 必须定期监测血糖值, 依据血糖值由医生适当调整药物应用的剂量。
2.4 预防并发症教育
糖尿病患者必须控制好血糖, 如果血糖<2.7 mmol/L时可产生饥饿感、头晕、心慌、视力模糊、大汗淋漓、昏迷等低血糖症状。指导患者自行处理方法为口服少量糖果或糖水以缓解症状, 避免经常发生低血糖。应调整饮食和药物。
2.4.1 预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不要中断药物及胰岛素治疗。代谢性酸中毒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常伴头痛、嗜睡、烦躁、昏迷呼吸深快等。如果发现呼吸有烂苹果味应立即送医院治疗。
2.4.2 预防糖尿病足
糖尿病可触及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 皮肤敏感度差, 易缺血合并足部溃烂感染。每天做足部按摩, 穿宽松保暖舒适的鞋袜, 保持足部卫生, 每天用温水泡脚5~10 min, 查看足部及趾间有无水泡破溃, 不要自行去除鸡眼、贴胶布、及时剪指甲、避免烫伤。
3 结果
对80例患者进行糖尿病教育后, 患者及家属对糖尿病的知识明显增高, 对其基本知识及防治方法及用药等方面明显提高, 患者的各个方面积极都有所提高, 能及时主动参加各项康复活动, 主动配合医护的治疗, 低血糖的症状明显降低, 糖尿病的症状也明显改善。
4 体会
2型糖尿病患者的营养治疗指导 篇11
内科营养治疗目的
进行MNT治疗时,需明确治疗目的,通常包括下面几个方面。①通过降糖药物和体育锻炼来平衡饮食摄取,使血糖尽可能维持在正常水平。②获取理想的血脂水平,心血管疾患是2型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内科营养治疗能改善药物引起的血脂异常。③供应足够的热量,维持合理的体重,提供青少年生长发育所需,增加妊娠哺乳和分解代谢疾病的能量供给。④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生活质量。⑤合理的营养治疗可以提供足够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改善整个身体状况。
内科营养治疗方案设计
评估:患者每日的能量需求是由患者的活动量决定的,食物的选择必须考虑到患者的种族、宗教信仰和心理状况。通过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如身高、体重、体表面积、血脂水平、糖代血红蛋白、电解质和肝、肾、甲状腺功能,以及生活起居和营养摄入情况,对患者的生活习惯和机体代谢进行评估。另外,对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消耗的评估,有利于内科营养治疗目标的确定。
目标确定:治疗目标由患者、营养师与保健人员协商确定,具有个体特异性和实现性。目的是从观念上改变患者的饮食习惯和生活起居。必须注意MNT目标不是长期、固定的,而是随着患者生活情况如工作环境、强度、作息时间的改变而变化。
方案选择:治疗方案是根据目标制定的,必须考虑代谢异常和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问题,同时也应提供日常生活技巧及其相关糖尿病的基础知识,有助于患者的自我护理,增强与疾病斗争的信念。有研究表明,患者掌握的相关知识越多,治疗效果越好,存活时间越长。
效果评价:对治疗结果的评价是决定MNT成功与否的关键步骤,是通过对临床资料和临床资料的评估实现的,可以发现治疗方案和目标存在的问题,了解患者解决问题和自我管理能力,修正方案,一旦MNT目标完成,能鼓励患者精益求精,增强信心,更好地参与治疗,使血糖长期控制在一个理想水平。
2型糖尿病患者的营养治疗
2型糖尿病的营养治疗重点在于维持血糖、血脂和血压在目标水平,适当降低体重5~10kg,有利于目标的完成,肥胖患者可考虑采用特殊药物和胃旁路术减轻体重。一旦MNT方案确定,应鼓励患者一日多餐,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消耗1046.70~2093.40kJ热量,能促进内科营养治疗目标的完成。达到预定目标并没有特定的治疗方案,有很多可选方案,但重要的是必须让患者参与方案的抉择,明白营养治疗的目的和方法,使患者对营养治疗的认识由短期向长期转变。
蛋白质:目前研究支持糖尿病患者蛋白质消耗与正常人相同,在营养计划中,10%~20%的能量来自肉类和疏菜的蛋白质。通常需要蛋白质0.8~1.0/kg,同时加强肠道营养能明显减慢疾病恶化,改善全身状况。营养缺陷会导致蛋白质消耗受限,若每日蛋白质消耗低于推荐量,应采取其他方法来维护营养平衡。另外,合并脓毒症、压迫性溃疡、营养不良、外伤或糖皮质激素治疗者,蛋白质需要量应酌情增加。
脂肪:糖和脂肪提供每日热量的80%~90%,能量需要量通常由营养师根据血糖、血脂和体重来确定。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推荐,由脂肪提供的能量不超过总量的30%,其中饱和脂肪与多聚不饱和脂肪分别提供的能量不超过10%,剩余10%~15%的能量由单不饱和脂肪提供,同时每日饮食摄入胆固醇不超过0.3g,当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时,饱和脂肪提供能量不能超过7%,胆固醇摄入少于0.2g。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可相应增加单不饱和脂肪的摄入,当甘油三酯水平超过10g/L时,应使用药物防止胰腺炎的发生。
碳水化合物:蛋白质需要量一旦确定,剩余热量由脂肪和糖供给,而糖的需要量由患者饮食习惯、血糖和血脂来确定,受甘油三酯水平、传统习俗和宗教信仰的影响,总热量的40%~60%由糖提供,碳水化合物作为常量营养素,对餐后血糖影响最大、最快,而且对餐前内源性或外源性胰岛素的需要较蛋白质和脂肪的需要多。因此,控制饮食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取能引起血糖水平发生较大改变。
纤维素:能治疗和预防便秘,预防结肠癌,增加食欲和降低血清胆固醇。糖尿病患者对纤维素的需要同正常人一样。纤维素量增加过快会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须逐渐进行,若所服药物对水量无限制,应多喝水,因为若纤维素摄入过多,饮水较少也会导致便秘。
钠盐:通常糖尿病患者钠盐的摄入同正常人无差异,3g/日,若患者有轻度或中度高血压,每天钠盐摄入应<2.4g,若高血压和胃病同时存在,≤2g。快餐,食品和碳酸饮料会增加钠盐的摄入,因此,糖尿病患者限制此类食品,对维持正常的血清钠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酒精:酒精提供的热量通常转化为脂肪,导致体重增加。酒精通过肝脏抑制糖异生,使用胰岛素或降糖药物的2型糖尿病患者只饮酒而未吃任何东西,发生低血糖的可能性非常小,一般情况下对糖尿病患者酒精的摄取无明确限制,但有胰腺炎、消化不良和神经病史的患者应禁止饮酒。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通常糖尿病患者饮食能保证常量和微量营养素的平衡。额外的补充是不必要的,微量元素铬、镁缺乏患者,补充后有利于血糖的控制。但锌元素的补充与否对血糖控制无明显影响。利尿剂的使用须防止低钾血症的发生,另外,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血管紧张素抑制剂会引起高血钾症,故补充钾盐必须慎重,只有在机体确实缺钾的情况下进行。烟酸的补充能改善血脂,但会引起胰岛素耐药,导致血糖难于控制。目前尚无足够的研究和证据支持糖尿病患者应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因此,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补充必须在充分评价患者饮食和身体状况的基础上进行。
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篇12
1.1 医生
包括医院内的医生和社区医生。患者普遍认为来自医生的健康信息最可靠。
1.2 护士
护士与住院患者接触最多, 是实施健康教育的主力军。
1.3 非专业的健康指导者
通过与社区服务站中非专业人员合作,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
1.4 健康教育的对象
除糖尿病患者外, 还包括糖尿病患者的家属以及广大社会人群。
2 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内容
2.1 饮食控制
饮食治疗是各种类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包括:1制订总热量:按患者性别、年龄和身高算出理想体重[理想体重 (㎏) =身高 ( ㎝ ) -105], 然后根据理想体重和工作性质 , 计算每日所需总热量。儿童、孕妇、乳母、营养不良和消瘦, 以及伴有消耗性疾病者应酌情增加, 肥胖者酌减。2碳水化合物含量:占总热量的50%60%, 提倡用粗制米、面和一定量杂粮 , 严格限制各种甜食 , 包括各种食糖、糖果、甜糕点、饼干、冷饮、水果及各种含糖饮料等。3蛋白质的量和质:占总热量的12%~15%, 其中至少有1 / 3来自动物蛋白。糖尿病肾病者应减少蛋白质摄入量, 每千克体重0.8 g, 若已有肾功能不全, 应摄入高质量蛋白质, 每千克体重0.6 g。
2.2 运动锻炼
其原则是:因人而异, 量力而行, 循序渐进, 持之以恒。饭后1 h进行 , 以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为主 , 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做广播操、太极拳、球类活动等。20~30 min/次, 一般不超过1 h, 1次 / 日或4~5次 / 周。运动中如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停止运动, 适当补充含糖饮品。运动时不要单独行动, 防止意外发生。
2.3 用药指导
医务人员应向患者说明各种药物的降糖原理, 以保证患者按时、按剂量服药。如磺脲类药物应在餐前30 min服用, 双胍类药物应在餐后服用。
2.4 胰岛素治疗者
教会患者正确的胰岛素注射方法:从内向外消毒注射部位, 轻捏皮肤, 以45°~90°角度刺入皮下层 (针头的大部分进入皮肤) , 缓慢将胰岛素注入, 注完后快速拔出针头, 用一干棉球轻压注射部位, 无需摩擦。注射时严格无菌操作, 防止发生感染。用药过程中加强观察, 防止低血糖反应, 胰岛素过敏反应等的发生。
2.5 糖尿病的自我监测及要求
糖尿病患者应监测血糖, 使空腹血糖保持在8 mmol/L以下, 餐后2 h血糖维持在10 mmol/L左右。指导患者定期监测血糖、肝功能、肾功能、血脂、尿酮体, 眼底、体重等, 尽量将这些指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2.6 低血糖的预防
告之患者及家属不能随意更改降糖药物及其剂量; 避免在外源性胰岛素作用的高峰期运动;活动量增加时, 要减少胰岛素的用量并及时加餐。后半夜及清晨容易发生低血糖的患者, 晚餐适当增加主食或含蛋白质较高的食物。患者感饥饿、头晕、软弱、出汗、心悸时, 应立即服糖水或进食含糖高的食物。
2.7 感染的预防
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皮肤清洁, 勤洗澡、勤换衣, 洗澡时水温不可过热, 内衣以棉质、宽松、透气为好;勤用温水清洗外阴部, 并擦干, 防止和减少瘙痒和湿疹发生;注意保暖, 避免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结核等呼吸道疾病者接触。
2.8 加强足部护理
指导患者勤换鞋袜, 每日清洗足部1次, 10 min左右;水温适宜, 洗完后用柔软的浅色毛巾擦干, 尤其是脚趾间。每日检查双脚1次, 如:水泡、鸡眼、脚趾间 有无破损、足 部皮肤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搏动等。 选择合适的鞋袜, 切忌穿硬底、尖头或高跟鞋。夏天不宜穿凉鞋和拖鞋, 不要赤脚走路, 以防刺伤。
2.9 心理指导
糖尿病病程迁延, 患者长期反复就医, 工作及交往能力下降, 很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极大的心理应激又使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增高, 病情加重, 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支持具有重要的意义。包括:1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系统, 鼓励家属、亲友提供心理支持。2主动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护患关系, 针对其心理问题给予疏导、支持、安慰、帮助等措施, 及时调整患者不良情绪。3让患者认识糖尿病是一终身性疾病, 引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遇事要沉着冷静, 合理宣泄, 减轻心理压力。
3 讨论
糖尿病是常见的代谢疾病, 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 致残率和死亡率也较高。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健康观念和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 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摘要: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综合征, 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 或者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通过与社区服务站中非专业人员合作,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冯正仪.内科护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227.
【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指导】推荐阅读:
糖尿病患者的康复10-29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06-27
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06-27
糖尿病患者的科学运动07-02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麻醉07-02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宣教08-06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治疗08-08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08-15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09-27
妊娠糖尿病患者的护理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