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如何运动

2024-10-20

糖尿病患者如何运动(精选11篇)

糖尿病患者如何运动 篇1

糖尿病属于临床内科常见、多发病症,且如今随着人们生活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其发病率也有所升高,已经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临床上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主要以药物、饮食等为主,但因为患者对于糖尿病的认识不足,所以不够重视糖尿病的危害,导致无法控制病情发展,血糖持续升高,生活质量也受到影响[1]。该研究选择该院200例社区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100例患者实施运动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12月200例社区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干预组男性患者67例,女性患者33例,年龄38~78岁,平均年龄为(53.38±2.69)岁,病程为2~21年,平均病程为(7.65±1.36)年;对照组男性患者59例,女性患者41例,年龄38~77岁,平均年龄为(52.86±2.87)岁,病程为2~22年,平均病程为(8.13±1.23)年。两组患者均经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为糖尿病[2],均以排除精神疾患、认知功能障碍等患者,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具体内容包括[3,4]:①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与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讲解,如糖尿病是什么,糖尿病主要症状是什么,糖尿病并发症有哪些,控制血糖的意义是什么等等。②饮食干预,帮助患者每日所需营养成分进行分配,以控制血糖处于合理的位置,可以根据全国预防糖尿病所制定的饮食干预方案进行制定,首先要控制钠、盐的摄入,摄入适量的镁、钙,多食用蔬菜、水果,多补充蛋白质,禁烟禁酒,要帮助患者学会自己控制饮食的总热量。③药物指导,指导患者根据医嘱正确使用降糖药与胰岛素,帮助患者掌握胰岛素注射方式和时间,告知患者服用药物的注意事项。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运动干预,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等制定针对性较强的运动方案,以此来指导患者进行合理、适当的运动,要求患者每日保持适量的运动,每日至少要持续运动15~30 min,运动时间以饭后1 h为佳,但需要注意尽量不要空腹运动,否则很容易出现低血糖。

1.3评价指标

对患者运动干预前后的血糖变化进行评价,测定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并评价患者的护理依从性。

1.4统计方法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干预组与对照组运动干预前、后血糖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干预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实施运动干预之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依从性比较

两组干预前依从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干预组依从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若没有控制好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那么很有可能出现其他并发症,甚至会危及到患者的身体健康,临床主要应用综合性治疗来降低患者的血糖值,防止其他并发症发生[5]。饮食与运动是糖尿病的主要治疗原则,合理的饮食与运动能将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之间,虽然糖尿病发生因素较为复杂,但只要后天能够很好的进行控制,那么就能更好的控制血糖[6]。肥胖体质与缺少运动的患者更容易发生糖尿病,故而适当的耐力运动与饮食控制,技能增加体内热量的消耗,也能降低患者的胆固醇水平,根据相关文献报道,在饮食干预、健康教育等综合治疗中增加运动干预,有利于控制糖尿病,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7]。

该研究选择200例社区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予以100例患者常规护理干预,予以100例患者常规护理干预与运动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与治疗依从性,干预组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运动干预,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值,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社区中推广与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社区糖尿病患者运动干预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5年1—12月200例社区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n=100)和对照组(n=100),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运动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依从性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干预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实施运动干预之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实施运动干预之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运动干预,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血糖情况,也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值得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社区,糖尿病,运动干预

参考文献

[1]丁兰,李世华,武琳,等.对社区糖尿病患者采用以家庭为单位的护理管理的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1):1019-1021.

[2]张宇林,张茜,刘菊红,等.运动干预及社区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22):2634-2636,2647.

[3]祝丽芳,陆燕青,李元召,等.农村社区糖尿病运动干预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上海医药,2015(14):44-47.

[4]唐红梅,谢庆文,施榕,等.糖尿病患者社区干预效果评价[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7(7):879-881.

[5]谭小金,卢群,易云霞,等.护理干预在社区糖尿病病人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2,10(34):3255-3256.

[6]韩鹏,张铁山,贡欣扬,等.北京市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干预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34):4248-4250.

[7]于连英.运动与饮食干预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的影响[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5,13(1):136-137.

糖尿病患者如何运动 篇2

(1)饮食疗法糖尿病患者要多饮水,多食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如芹菜、丝瓜、韭菜等。另外,一些易于“产气”的蔬菜,如笋、萝卜等也可选用。

(2)按摩可每日做揉腹及提肛运动,以提高排便能力。揉腹要沿着肠管的运行方向进行,即顺时针方向(自行按摩时,沿着右→上→左→下→右的方向)进行。如果腹泻,则按相反方向进行。这样既有助于促进粪便机械蠕动,又有利于分泌与排泄。可每天上午及睡前进行,每次5-10分钟。另外,排便时自下而上按摩尾骶及脊柱两旁,也可协助排便。

(3)锻炼便秘患者除一般性锻炼,如慢跑及散步外,要重点进行腹部肌肉的锻炼,可多做收腹抬腿、仰卧起坐等,下蹲、屈腿压腹也可促进肠蠕动,利于排便。

(4)习惯调整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有便意时要及时解决,忍着不排便,不仅可导致大便干燥明显,加重便秘,而且可扰乱身体已经形成的生物钟,使便秘现象逐渐加重。

2.便秘的药物应用

(1)首先要控制好血糖。既然高血糖是导致便秘的重要原因,控制好血糖对治疗及预防便秘意义重大。

(2)可使用改善神经传导及具有营养神经作用的药物,如弥可保、B族维生素、硫辛酸注射液等。胃动力弱的患者可使用吗丁啉或西沙比利等胃肠动力药,以促进胃肠蠕动。

(3)中药制剂:如麻仁滋脾丸、四磨汤、芦荟胶囊、通便胶囊等可适当使用。

(4)促进或补充肠道有益细菌:双歧杆菌类活性菌对维持肠道菌群平衡、维持肠道正常蠕动及排便具有重要作用,可根据情况适当补充。

糖尿病患者运动处方 篇3

针对2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的一般锻炼建议是主要选用步行、慢跑、太极拳、医疗体操、羽毛球、骑自行车等,其中步行为首选;辅助放松练习:太极拳、柔力球、徒手体操等。

锻炼负荷:一般采用中等负荷强度,较长时间运动的方式。锻炼时“适宜心率”为120~130次/分;但在开始时心率可以稍低,在90~100次/分。开始运动时从5~10分钟开始,随着体质增强以后,逐渐增加运动时间。一般认为有效的持续运动时间在30~120分钟以内。

锻炼频率:开始时2~3次/周为宜,逐步过渡到4~5次。

特别注意的是

在锻炼前和锻炼过程中要密切与你的医师保持联系,及时得到指导。

在锻炼过程中要特别避免大肌肉群参加的锻炼,如:快跑、快走等剧烈运动。

开始锻炼时,宜从轻微的活动开始,随着体质的增强,可逐渐增加运动量。

注意不要在注射胰岛素后、吃饭之前(空腹)运动,以防发生低血糖(应随身携带易吸收的糖类,以备低血糖时应用)。

在每次锻炼前都要有10~15分钟的准备活动,主要内容采用辅助放松练习等。锻炼结束以后也要有分10钟左右的放松练习,内容同上。

锻炼的整个周期一股以3个月为宜。

锻炼的时间建议在上午8~10时左右或者下午4~6时左右进行。

在运动中如出现以下情况时要立即停止运动(头晕、恶心,气短,心率超过130次/分)。

糖尿病人在家里完成以下运动:

1.踮脚尖:将手扶在椅背上,踮脚尖(即左右交替提脚后跟),10~15分钟;

2.上下楼梯:背部要保持相对伸直状态,完成上楼梯的运动,运动时间根据自身的体力状况确定;

3.坐站练习:屈肘关节,两手扶上臂将背部挺直,在凳子上完成坐和站的运动,反复进行。

4.抗阻力练习:双手支撑在墙壁上,双足并立使上体完成前倾的动作,以增加肌肉力量。

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干预效果评价 篇4

资料与方法

2013年7月-2014年6月在本社区健康档案中随机抽取已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308例, 男153例, 女155例, 年龄45~81岁, 平均 (63.75±7.45) 岁。按照随机抽取法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对两组患者进行基线调查, 内容包括腰围、腰臀比、体重、体重指数 (BMI) 、空腹血糖, 两组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纳入标准: (1) 符合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3], 可同时患有其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2) 意识清楚, 能够配合干预项目者; (3) 自愿参加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 (1) 有重要脏器的严重功能衰竭者; (2) 有精神疾患的患者。

干预方案: (1) 运动组:运动方式以步行 (1 500 m/h) 、太极拳等为主;运动强度以适宜脉率=170-年龄 (岁) , 对年龄>70岁的患者运动脉率调整为适宜脉率的85%;每次运动时间20~30 min, 每周至少3次;干预期1年, 干预期间饮食及用药情况基本不变。 (2) 对照组:随访期间不给予上述干预。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1.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经过1年的运动干预和随访, 对照组所有指标1年后与首次检查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运动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2。

讨论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是抑制病情发展、防治并发症的关键, 也是评价糖尿病干预疗效的必要指标。有研究表明, 运动能够使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升高, 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增加, 血管硬化情况改善, 并且还能够加快血糖代谢, 减轻患者的体重, 降低血脂, 故坚持运动是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方法。本次研究也证实了运动干预是控制患者病情的有效手段。因此,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都应该主动向患者推荐这种经济易行的运动疗法。当然, 患者运动方法应有专业人员进行指导, 持之以恒, 循序渐进, 坚持运动强度均衡的原则。

糖尿病的病程长, 并发症较多, 并且具有致残、致死的特点, 目前, 对于糖尿病患者的管理主要在社区和家中开展[4]。在糖尿病尚无根治方法的今天, 加强运动疗法, 并持之以恒, 对减少、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 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 各154例, 实施为期1年的运动干预和随访, 对其体重指数、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各指标进行监测。结果:1年后, 运动组患者的血糖、体重指数、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运动干预能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和危险因素。

关键词:2型糖尿病,运动干预,评价

参考文献

[1]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Diabetes Atlas, second edition, 2003.

[2]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Diabetes Atlas, Fifth edition 2012 update, 2012.

[3]Shaw J E, Zimmet PZ, De comten M, et al.Imparied fasting glucose or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what best predicts future diabetes in Mauritius[J].Diabetes Care, 1999, (22) :399-402.

糖尿病患者为啥需要运动 篇5

第一,运动能降血糖。运动能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胰岛素和受体的亲和力,并且能增加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以此有效地改善糖代谢,达到降糖目的。

第二,运动能降血脂和血压。血液中的胆固醇里有一类叫“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坏胆固醇”,它与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关,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好胆固醇”。研究发现,运动能升高“好胆固醇”,有效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和高血脂。

第三,运动能提高药物疗效。运动能减少体内脂肪,研究发现,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减轻后,体内的胰岛素抵抗就随之减轻,从而提高降糖药物的疗效。

第四,运动还能强壮肌肉,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第五,运动有助心理健康。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近年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心情不好不但阻碍患者积极就医,且情绪本身就会引起血糖波动。糖尿病患者参加运动,能增加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机会,保持心情愉快,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方法及指导 篇6

1 运动疗法基本原理

1.1 稳定血糖、降血糖

运动改善糖代谢, 并使末梢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显著增强, 活动的肌肉靶组织在运动后对胰岛素更加敏感, 肝糖原、肌糖原的分解也明显加速, 并增加末梢组织对糖的利用率, 降低血糖[2]。脂肪组织中游离脂肪酸随运动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增加, 游离脂肪酸是肌肉收缩的主要能量物质, 长期运动后机体对血糖的调节能力明显改善, 血糖波动减小, 机体的应急适应能力提高, 随之可相应减少降糖药用量。

1.2调整血脂水平

运动不仅可增加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 降低极低密度脂蛋白并促进其降解, 而且可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浓度和三酰甘油含量, 周围组织的供氧能力和血流量也相应提高, 直接降低了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

1.3 调节情绪

运动在增加机体抵抗力和增强体质方面作用显著, 可有效改善体内脂肪肌肉比率, 随着体质量的下降, 睡眠质量好转, 精神松弛, 焦虑减轻, 抑郁症发病率下降, 信心增强, 开朗乐观, 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2 适应证及禁忌证

2.1 适应证[3]

肥胖型2型糖尿病是最佳适应证, 特别是轻度和中度的并发症较少的2型糖尿病患者, 稳定期的1型糖尿病患者也可适当运动锻炼。

2.2 禁忌证[3]

胰岛素特别缺乏者和血糖极不稳定的患者不适宜运动;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特别是眼底出血者以及糖尿病肾病严重肾功能不全者也不适宜运动;合并高血压和缺血性心脏病甚至心力衰竭、严重心律不齐的患者、酮症酸中毒、肺心病和急性感染的糖尿病患者均不适宜运动疗法。

3 运动方法指导

3.1 服装准备

夏天衣服注意舒适、透气, 多选择棉质材料;潮湿地区注意防潮, 避免湿气侵犯, 可选择多层防潮外套;寒冷天气选择多件棉质可增减的薄衣服, 运动时可随时脱掉外衣调节温度;糖尿病足底病变因感觉迟钝易受创伤, 运动时注意保护, 纯棉透气袜子, 鞋面透气好、鞋底柔软有弹性、尺寸合适宽松的运动鞋或胶底布鞋都是不错的选择。

3.2 运动方式

老年患者适合持续、有规律的有氧运动, 如轻松的散步、快慢疾走、有计划的跑步、外出骑自行车、学习太极拳、集体做广播操、练气功、跳舞、游泳、旅游等。不适宜上下楼梯、爬山、走斜坡等增加膝关节损伤的运动项目。

3.3 运动强度

遵守运动三部曲原则:即5~10min热身, 加上运动20~30min, 最后5~10min放松, 根据自身情况中间可有少量的间歇时间, 达到靶心率 (65岁时大约105次/min) 的时间应有20~30min, 每周3~4次为宜, 如运动强度较大, 间歇应适当延长。运动间歇不应超过3~4d, 否则运动效果将明显下降, 但也应注意循序渐进, 避免运动强度和时间过久, 造成运动过量。运动强度控制在最大氧气消耗量的0.4~0.6较好, 即心率=170-年龄。例:65岁, 则心率=170-65=105次/min。适宜运动量:运动后微汗、身体发热, 较轻疲劳, 第2天可恢复, 不影响或改善睡眠;运动量不足:运动后无汗、身体不发热、脉搏不增加, 无明显疲劳, 运动量应加大;运动量过大:运动后大汗淋漓、全身乏力、肌肉酸痛、胸闷气喘, 较重疲劳, 第2天不恢复, 影响睡眠, 应注意降低运动强度及时间。

4 注意事项

4.1 勿空腹时运动, 避免发生低血糖

特别注意使用胰岛素和长期口服降糖药的患者, 运动时或运动后24h内均有可能发生低血糖, 造成严重后果。运动前应监测心、肺、肾功能的变化, 血糖以5.5~11.2mmol/L为宜。餐后0.5~1.5h (从第一口饭开始计算时间) 为较合适的运动锻炼时间。

4.2 冬天室外运动要做好防护

宜结伴同行, 注意保暖, 防止手足冻伤, 防止上呼吸道感染, 避免运动意外的发生。

4.3 多种疗法相结合

运动疗法不应随便停用药物、注意饮食药物及锻炼有机结合, 避免过于强调运动效果, 单独靠运动治疗糖尿病的愚蠢做法。

4.4 预防低血糖

注意随身携带饼干或者糖果, 携带血糖仪及有姓名、联系电话、病情简介的救助卡, 运动过程有头晕、心慌、胸闷、手抖、乏力、饥饿感时应警惕低血糖发生, 停止运动, 进食含糖食物, 观察反应, 如症状不缓解, 应打电话或寻求路人帮助, 必要时立即送医院救治。

5 小结

运动疗法能显著提高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改善脂肪代谢, 脂肪分解加速, 增加新陈代谢。在控制体质量, 控制血糖的同时, 改善心肺脑功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4]。所以, 应重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在运动疗法方面的宣传指导, 掌握正确的运动方法, 可提高运动效果, 减少盲目性, 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提高血糖控制水平, 最大限度的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毛晓辉.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及行为干预的思考[J].中国疗养医学, 2010, 19 (10) :889.

[2] 曾丁香.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治疗调查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 26 (2) :261-262.

[3] 刘海清.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指导[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9 (9) :431.

运动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篇7

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科在二级以上医院根据1999年WHO诊断和分型标准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40例, 以自愿的原则定期监测血糖和相关生化指标。所入选人群排除空腹血糖>14mmolL、血压高压>180, 低压>95mmHg (1kPa=7.5mmHg) 者, 排除心肌缺血、肝肾功能衰竭、眼底严重病变者, 均不伴有严重躯体功能障碍和精神心理异常等运动禁忌症。

1.2 方法

1.2.1 具体方法

(1) 首先医生对患者进行仔细的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 然后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糖尿病运动疗法相关知识的培训。 (2) 由医生和护士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指导锻炼, 具体方法根据年龄、饮食习惯、血压水平、认知能力等, 在医生的指导下, 制定运动处方, 选择运动方法。运动方式主要以步行、打太极拳、做健身操等为主。每天早、晚餐后1h进行活动, 要求每天活动时间不少于1-1.5h, 持续8个月。开始应量力而行, 小量开始方法进行, 在根据自己的感觉不断延长运动时间, 缩短休息时间直至达到每次运动1h的要求。运动中严格掌握运动有效指征 (运动中最大脉率=210-年龄;运动后轻度肌肉酸痛, 休息后方可恢复, 次日精力充沛, 有运动欲望, 饮食和睡眠良好) 。每天填写运动手册, 内容包括项目、运动中脉率、运动时间、饮食情况、服药情况、自我感觉等。 (3) 每周由护士进行电话随访, 了解运动相关情况并给与调整和指导。 (4) 每季度预约患者到医院专科门诊做相关检查。

1.2.2 评价方法

在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同步进行下, 运动干预4个月、8个月后分别检测患者腹围、体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 (LDL-c) 和高密度脂蛋白 (HDL-c) 以及血压, 并以干预前各项指标为对照进行比较。

2 结果

2.1 糖尿病患者运动干预[1]后生理指标、血脂比较与干预前相比, 干预8个月后患者的体重指标、腹围、胆固醇、甘油三酯明显下降。

2.2 糖尿病患者运动干预前后血糖、血压比较, 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干预前与干预4个月、8个月后相比较, 呈逐渐下降趋势。甘油三酯、胆固醇通过8个月的运动干预。收缩压在干预4个月后有所下降, 舒张压在干预4个月后明显下降。

3 体会

运动疗法[2]是2型糖尿病基本治疗方法之一。有研究表明, 适量的有氧运动在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等多种危险因素方面取得了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与报道的一致。有学者认为, 通过运动干预, 增加了胰岛素的敏感性, 降低血压、减低高凝血症的危险, 增强了患者残存胰岛细胞的分泌功能, 促进了胰岛素的释放, 从而有效地控制血糖, 改善机体的代谢。运动干预8个月后患者的体重、腹围、血压、血脂明显降低, 因为长期而适当的运动能增强脂肪细胞中酶的活性, 加强脂肪的分解, 促进多余脂肪消耗, 促使减肥。

另外, 运动能改善心肺功能, 提高摄氧量, 增加血管弹性, 降低血压, 使循环和呼吸功能得到改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结合生活方式的干预, 使糖尿病患者的多运动干预对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能起到延缓作用。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控制血糖, 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进程是当前糖尿病治疗的首要任务。

坚持规律运动10~12年的糖尿病患者的病死率显著降低。医护人员应对每位糖尿病患者建立完善的教育管理体系, 提供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的个性化指导, 在患者、家属和社会的配合和支持下, 控制病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清华, 袁艳玲, 孟虹, 等.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 22 (4) :9.

糖尿病患者如何运动 篇8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进行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0例。

观察组:平均年龄为(31.32±5.64)岁;糖尿病合并妊娠16例;妊娠期糖尿病24例。

对照组:平均年龄为(30.86±4.81)岁;糖尿病合并妊娠15例;妊娠期糖尿病25例。

两组患者对比其各项基线资料均差异不明显(P>0.05),能够进行一个科学的研究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该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其内容一般包括保健检查、健康指导等,主要是通过给患者讲解成功的案例,消除患者的恐慌,并叮嘱患者在怀孕期间该注意的事项以及定期孕检。

观察组:本组40例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常规基础上实施饮食与运动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饮食护理:在妊娠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合理的饮食在其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孕妇通常在妊娠期间出现孕吐时,食量会相对减少,因此护理人员,需督促患者进食,少量多餐,确保营养与热量的摄入,保证胎儿的安全性;护理人员还可根据患者的体重及饮食情况,计算好患者每日需进食的营养与热量,避免过多或过少的摄入而产生高血糖或低血糖的发生,保持患者营养摄入的均衡性。在此期间,叮嘱患者禁止食用一切如茶、咖啡等含有咖啡因的饮料,避免其对母婴带来不利的影响。

运动指导: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微量运动可有效的加快葡萄糖的消耗,降低胰岛素的需求量,从而达到控制患者的血糖和平衡胰岛素的目的,但糖尿病患者在妊娠期间若进行运动一定要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方可进行,避免盲目的运动对母婴造成严重的伤害。保证患者在运动期间心情愉快,食欲及睡眠良好,虽然稍微感觉疲劳和肌肉酸痛,但休息片刻后将会消失,且保证第二天精神良好。在运动过程中,避免一切剧烈运动,确保母婴的生命安全。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率(剖腹产、妊娠期高血压综合症、羊水过多、早产)。

1.4 统计学处理

两组妊娠糖尿病患者研究的数据均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用卡方进行检验患者的并发率,用“%”表示。以P<0.05代表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率存在显性差异。

2 结果

经过分别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体对比数据详见下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妊娠糖尿病的存在危险因素主要包括肥胖、妊娠年龄、膳食营养等,患者的肥胖时可以通过护理而进行控制的,有效的护理方法,对患者过度肥胖和过度饮食的控制是极其有效的[2]。

医院对妊娠糖尿病患者的常规护理一般采取对患者定期进行血糖检测,观察患者的体征,确保母婴的安全系数,叮嘱患者该注意的安全事项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母婴的生命安全,当患者本身的肥胖和饮食过度并没有得到克制,对婴儿的生产还是存在一定的危险[3]。

饮食护理和运动护理可有效的对患者的体重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通过根据患者的需求和体重计算出患者每日所需摄入的营养和热量,起到避免患者血糖升高的作用,通过指导患者进行微量运动,提高患者体质,减轻患者体重。该护理方法有效的控制了患者的血糖和体重,且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4]。

本研究表明,两组在经过不同护理后,观察组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综合症的例数为2例,占该组总例数的5.00%,对照组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综合症的例数为9例,占该组总例数的22.50%,观察组各项指标更优,对比可见,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总之,饮食与运动护理在妊娠糖尿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显著,且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摘要:目的:探讨饮食与运动护理在妊娠糖尿病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妊娠糖尿病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饮食与运动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饮食与运动护理在妊娠糖尿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显著,且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关键词:饮食与运动护理,妊娠糖尿病,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惠珍.糖尿病合并妊娠病人的饮食及运动护理[J].全科护理,2012,10(18):1662-1663.

[2]魏玉美.饮食与运动护理对于妊娠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4,0(6X):3-4.

[3]桂茫.临床护理路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糖尿病新世界,2014,0(4X):59-59.

糖尿病患者如何运动 篇9

1 高强度间歇训练对 1 型糖尿病 (T1DM) 的作用效果

1型糖尿病患者必须依赖胰岛素治疗。但由于运动过程中机体对外源性胰岛素的生理性调节的复杂性, 患者在运动后不久甚至较长时间后易发生低血糖或高血糖, 致使众多患者远离体育训练。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着力于探索HIIT对无并发症和严重低血糖史、未长期服药 (胰岛素除外) 的患者的影响。监测正常生活状态的患者 (早晨进食并注射常量的胰岛素) 在一次20 min SIT运动中和运动后1 h的血糖变化, 结果发现患者在运动中血糖水平降低, 运动后趋于稳定, 提示一次SIT不会增加T1DM患者运动后短期低血糖的发生风险。随后 , 又就患者进行了一次30 min SIT与CME的对比研究, 结果发现即便SIT组的总运动量大于CME组, 但血糖下降幅度明显小于CME组。其原因主要是:高强度运动生成更多的内源性糖产物, 并在运动中及恢复早期呈现更少的糖利用。

对健康及青少年患者进行不同强度 (力竭、CME、HIIT) 的运动干预, 结果显示在运动前、运动过程中未出现低血糖的青少年, 在进行不同强度运动时其运动能力、激素调节水平与健康同龄人是相近的, 提示T1DM青少年可以像健康同龄人一样进行体育训练。但由于只监测了运动前和运动中未发生低血糖的受试者, 且年龄范围较窄 (15~18岁) , 尚不能代表所有患者, 因此未来研究需要指向不同年龄段的儿童。

为了适用于所有无并发症、渴望参加团队项目的T1DM患者, 未来研究需明确HIIT对更广大T1DM患者血糖调节作用。此外, 未观察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变化, 将来还需要大规模随机试验进一步研究HIIT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并探明HIIT防治低/高血糖的机制。最后, 间歇性运动项目的多变性质扩大了今后的研究领域包括改变高强度运动期与间歇期的比例、一次完整团队运动时间的HIIT对血糖的影响。

2 高强度间歇训练对 2 型糖尿病 (T2DM) 的作用效果

餐后高血糖症是诱发T2DM并发症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关于T2DM的运动疗法, 建议患者每周至少进行150 min中高强度规律性的有氧运动。而最新研究表明, 一次AIT (20 min) 、2周AIT (75 min/周 ) 均能有效提高T2DM患者运动后24 h的血糖控制能力。对老年T2DM患者进行一次AIT干预 , 以90%HRmax (HRmax=220-年龄 ) 快速蹬车60 s, 间歇60 s进行慢速蹬车或安静休息, 重复10次共计20 min, 运动后患者的餐后血糖水平明显降低。

笔者认为HIIT对于T2DM患者是有着积极作用的, 但其效果可能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 评价T2DM患者的运动干预效果应当结合其病症程度以综合分析。此外, 在基本明确HIIT降低餐后血糖的作用之后, 未来研究应当阐明急性HIIT能否增加T2DM患者骨骼肌胰岛素敏感性。在此基础上, 开始探索长期HIIT的可行性。

在临床患者中发现12周等能耗的HIIT干预能有效提高少动的老年T2DM患者的血糖控制能力、有氧能力以及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且HIIT作用效果更为显著, 同时患者均未出现心血管不适等症状, 表明长期HIIT对于少动的老年T2DM患者是安全的, 可防治其可能出现的慢性心血管并发症。另外, 设计更为长期 (4个月) 的对比试验探讨等能耗的间歇/持续步行训练对T2DM患者的影响, 结果显示患者坚持性较高, 仅间歇组运动后48 h血糖均值及峰值显著下降, 但并未呈现低血糖症, 同时LDL、体脂量及心肺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 这提示我们 , 与传统持续步行方式相比, 间歇快步走或许是一个很好的替代选择。

3 结论与认识

对于糖尿病患者, HIIT是一种省时、高效、坚持性高的干预手段, 其安全性也得到初步证实。等能耗的HIIT或许可作为CME的有效替代 , 能促使患者身体状态及功能指标出现一系列相近甚至更理想的生理性变化, 可提高T1DM患者酸碱调节能力、骨骼肌氧化能力以及免疫系统功能, 降低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程度。特别是在防治T1DM患者运动后高血糖和/或短期低血糖, 提高T2DM患者血糖控制能力以降低餐后高血糖水平、增强心肺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等方面效果更明显。

摘要:尽管运动防治糖尿病的效果已得到广泛认同, 但现实中绝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并未充分地应用这一手段来进行自我干预, 其重要原因即在于多数患者缺少运动时间且难以坚持进行相同类型的运动。而且就运动干预的可行性而言, 一些糖尿病人群如老年、静坐少动及超重等患者也确实令人担忧。因此, 目前急需寻求有效的运动方案使更多患者能够体会到运动带来的健康效益。基于上述考虑, 该文拟就近年来采用高强度间歇训练的方法干预1型、2型糖尿病的进展做一梳理, 为开发更具有普适性的糖尿病运动处方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运动疗法,糖尿病,治疗,研究

参考文献

[1]李玉峰.有氧运动疗法对高血压伴有糖尿病患者的疗效[J].现代康复, 2001 (11) .

运动对糖尿病患者的意义 篇10

【关键词】运动;糖尿病患者;意义

【中图分类号】R5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575-01

1 运动治疗的益处

1.1加强胰岛素的作用效果,降低血糖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科学的运动,可以减少降糖药物就能控制血糖,2型糖尿病患者也可能減少胰岛素的用量。

1.2改善血脂代谢,减少并发症。研究表明运动的锻炼,可以提高肌肉脂蛋白脂酶的活性。使肌肉更多的运用脂肪酸,使极低密度脂蛋白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改善高甘油三脂血症。从而有助于防止动脉硬化的发生,减少心脑血管等疾病并发症。

1.3减轻体重有效的运动可增强只蛋白酶的活性,有效的加速脂肪的分解,使体力过剩的脂肪组织消耗,起到减肥的作用。

1.4降低血压运动可以增加血管弹性,降低糖尿病的轻度、中度高血压,使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5-10mmhg。

1.5增强心肺功能,促进全身代谢运动可以促进血糖循环。改善心肺功能和微循环,并能强壮身体。因而可以对糖尿病的并发症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1.6益于身心健康,增强体质适当的体育锻炼,特别是户外运动。融入大自然的怀抱,身体不断地得以补充新鲜氧气,被称为绿色疗法。可使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有助物恢复心理平衡,振作精神,增强信心,提高效率和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自信心和生活乐趣。

2 运动治疗前的准备

运动前应做全面检查,彻底筛查潜在并发症。以确保运动的安全!如检查内分泌代谢的血糖血脂、酮体。反应循环系统的血压、心率、心电图、胸片。必要时可做运动负荷试验及检查有并并发症的眼底、尿常规、肾功能、下肢血管彩超、足部和关节外形及感觉、神经系统等。空腹血糖≧14mmol,且出现酮体,应避免运动。血糖值>16.7mmol,虽未出现酮体,也应谨慎。运动前血糖<5.6mmol,应摄入额外的碳水化合物后运动。收缩压>180mmhg,也应避免运动。

3 运动治疗的方法制定

3.1总原则是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持之以恒,选择有氧运动为最佳。包括有:步行、慢跑、骑车、游泳、太极拳、徒手体操等。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最好的运动方式是步行,步行可以逆转冠状动脉硬化斑块。

3.2运动频率和时间为每周至少150分钟(3-4次/周),应在餐后1小时左右进行,每次运动持续20-30分钟为宜。避免空腹及感觉不适时运动,运动强度不宜过大,运动前应做5-10分钟低强度有氧热身运动。运动后的心率以不超过170(次/分)为宜,感觉微微心悸、气喘、出汗、腿酸即可暂停。

3.3最好运动时有人做伴,并随身携带糖尿病的救助卡。每周最好进行2次肌肉运动如举重训练,训练时阻力为轻度、中度。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将有益的体力活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合理的制定运动方案,克服懒惰情绪,活动量大或激烈活动时应建议糖尿病患者调整食物及药物、以免发生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如何运动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4月~2011年5月我院住院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48例, 其中男22例, 女26例;年龄61~81岁, 平均年龄71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 每组24例, 对照组:男10例, 女14例;年龄61.8~80.5, 岁平均年龄70.6岁。干预组:男12例, 女12例;年龄62.2~80.7岁。患者生活均能自理, 未发生心、脑、肾等严重并发症, 饮食同前, 不做口服降糖药物的调整。两组患者的相应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运动疗法

实验前检测患者空腹血糖等指标的基础值。干预组在实验开始后在原治疗基础上辅以运动疗法, 根据每例患者的身体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果糖胺、体重指数制定运动处方, 明确运动强度。最大耗氧量 (VO2max) 脉率=170-年龄, 若50岁者为120次/分;提倡有氧运动, 如步行、慢跑、跳绳、健身操等, 每日上下午各运动1次, 每次不少于20~30 min, 餐后1h运动较为合适。运动治疗6周后再检测以上各指标。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治疗。

1.2.2 测试方法

两组患者在治疗6周前后分别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果糖胺、体重指数。方法为:清晨空腹抽血2ml, 不加抗凝剂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果糖胺, 分离血清后用南京神舟英诺华生物工程研究所D—320全自动生化仪, 北京中生试剂测定其含量。

2 结果

干预组24例患者中16例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果糖胺均较运动治疗前明显降低, 患者自述疲乏无力感减轻;运动观察期间有3例患者出现轻微的心慌, 饥饿等轻度的低血糖反应, 在口服糖水后症状好转, 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后果;5例患者血糖几乎无变化。运动疗法干预后, 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果糖胺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 其患病率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口老化, 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迅速增加。提倡不吸烟, 少吃盐, 合理膳食, 经常运动, 防止肥胖, 在饮食及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能促进新陈代谢, 减轻胰岛素抵抗, 对防治糖尿病及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4]。机制如下: (1) 运动疗法能促进骨骼肌中葡萄糖的摄取和转运的关键信号的表达, 使运动中肌葡萄糖的摄取增加20倍以上, 肌糖原合成成倍增加; (2) 长期运动可改善患者情绪, 调节植物神经系统, 使运动后儿茶酚胺分泌减少, 从而增加肌糖原合成和细胞内葡萄糖-6-磷酸的清除, 进一步降低血糖; (3) 通过运动可促使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增加, 从而减少了胰岛素抵抗。适当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 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改善血糖和脂代谢紊乱。已有几个IGT临床试验结果提示, 通过一系列的生活方式干预, 包括减轻体重, 增加体力活动等可以降低糖尿病风险。需要注意的是实施运动疗法时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应进行有规律的合适运动。运动的方式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 一般可做太极拳、慢跑、散步、骑自行车等运动, 时间以每天30min为宜。在糖尿病伴有肾脏病变, 视网膜病变, 心脑血管病变或病情不稳定时应停止运动。TIDM患者接受胰岛素治疗时, 常波动于相对胰岛素不足和胰岛素过多之间, 在胰岛素相对不足时进行运动可使肝葡萄糖输出增多, 血糖升高, 游离脂肪酸和酮体生成增加, 对代谢产生不利。在胰岛素相对过多时, 运动使肌肉摄取和利用葡萄糖增多, 肝葡萄糖生成降低, 血糖降低, 甚至引起低血糖反应。故对TIDM患者, 运动锻炼宜在餐后进行, 运动量不宜过长, 并于餐前在腹壁下注射胰岛素, 使运动时不会过多增加胰岛素吸收速度, 以避免运动后的低血糖反应。所以, 除运动疗法外, 加强饮食控制、健康教育, 加强降脂及保护血管内皮药物应用也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手段[5]。

参考文献

[1]高奇峰.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含量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8, 5 (1) :48.

[2]蒋培培, 彭妙官.5小时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中血脂谱的动态变化研究[J].新医学, 2010, 41 (1) :27.

[4]商永芳, 姚民秀.运动疗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6, 21 (4) :367.

上一篇:文化审美研究下一篇:反循环钻孔灌注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