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共12篇)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 篇1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疾病, 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导致血糖增高出现尿糖, 从而引起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糖尿病患者免疫防御功能降低, 因血糖增高引起血浆渗透压增高, 抑制了白细胞的吞噬功能, 使白细胞杀菌作用明显降低从而降低了对感染的抵抗能力。高血糖状态可以使白细胞内糖代谢紊乱, 使蛋白分解加速, 呈负氮平衡, 免疫球蛋白补体生成减弱, 淋巴转化率降低, 机体防御能力下降, 患感染性疾病后不易好转。临床表现为烦渴、多饮、多食、多尿、疲乏、消瘦等症状。主要导致此病的原因有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方面。应重视糖尿病知识的宣传, 合理饮食、节制情欲、调顺情志、适当锻炼、坚持治疗。糖尿病患者治疗需要长期进行。仅靠住院治疗是不够的。病情得到控制后, 应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做好自我护理, 可延缓糖尿病引起的一系列生理、病理变化, 延长生命, 从而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其目的是帮助个体、家庭和社区积极获得最佳的健康水平。
1 全面的健康教育主要有3个目标
1.1 保持和促进健康预防疾病
只有在人们拥有健康意识时, 才可能采取行动来预防疾病或获得最高的健康水平。通过健康教育促使人们采取健康行为。
1.2 恢复健康
家庭是患者恢复健康的重要支柱。如果家庭对患者重获独立功能的必要性不了解, 可能会出现过度照顾, 从而使患者产生不必要的依赖, 以致延缓其康复。
1.3 适应受损的功能
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能从病痛或伤害中完全康复, 有些患者必须面对和学会处理永久的健康或功能改变, 学习维持日常生活活动的新知识和新技能。而健康教育应在患者的需要被认识及家庭表示愿意提供帮助时进行。
2 健康指导
2.1 做好心理护理。
2.2 糖尿病患者多出现焦虑不安、恐惧和失望心理。我们应耐心疏导患者。
2.3 糖尿病并非不治之症
合理的生活起居、良好的心理准备、严格控制饮食、坚持正确用药等措施, 可纠正代谢紊乱和消除糖尿病症状, 对预防慢性病变的发生、发展有一定效果。所以要劝慰患者保持心情愉快。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只要认真与医护人员配合, 将血糖值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 就可以享受正常人同样的生活质量。
3 建立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1 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
运动疗法是一种辅助治疗, 它能促进肌肉对糖的氧化作用, 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 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宜。运动方式有太极拳、气功、散步等。不可间断要持之以恒。为了避免低血糖发生, 最好在饭后1~2h血糖较高时进行, 并携带糖块。
3.2 控制热量摄入
首先应向患者讲明合理调节和控制饮食对治疗糖尿病的重要作用, 以控制总热量, 维持理想的体质量为原则, 根据患者的标准体质量、活动量、体型供给合理的热源, 一般每日每千克体质量供给热量为25~35千克为宜, 选择适当的优质蛋白质。多吃维生素、粗纤维含量的食物。如鱼、瘦肉、牛奶、大豆、黄豆、包心菜、冬瓜、青菜、番茄、大白菜、白箩卜、黄瓜、豆芽等。并用植物油烹调, 少食动物脂肪及蛋, 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 如肥肉、动物内脏、蛋黄等, 忌食单糖类食物如蜂蜜、糖果、甜点心、蜜糖。忌烟酒。
3.3 合理搭配食品, 调整饮食习惯, 保证营养均衡、全面。
3.4 保持舒畅的心情, 正常的生活节奏。
3.5 做好日常生活指导
糖尿病患者抵抗力低, 容易继发感染, 患者室内空气要新鲜, 定时开窗户通风, 每日2次, 每次30min, 要保持全身及局部的清洁, 特别是皮肤、口腔、阴道卫生, 勤剪指甲, 保暖, 防止感冒和继发感染。
3.6 指导患者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洗澡、理发、修剪指甲;内衣、鞋袜要柔软宽松;趾端要保暖。
3.7 定期复查, 随身携带糖尿病治疗保健卡, 以防发生低血糖时, 可采取急救措施,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运动方式, 以不感到疲劳为宜。
3.8 指导患者自测尿糖。
每日3~4次, 分别于餐前及晚上睡前检测, 将尿糖试纸侵入尿中, 1min后与标准图谱对照记录结果, 并观察每天尿糖的变化。
4 及时正确用药
4.1 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要让他们了解胰岛素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会他们自己或身边亲属掌握注射法、部位、剂量等, 应在餐前30min用1m L注射器准确抽吸需要量, 选择上臂三角肌、腹部及大腿等部位进行皮下注射, 注射后按时进食, 以防低血糖发生, 注射部位应有计划地更换。
4.2 口服磺脲类降糖药患者有少数可发生食欲减退、恶心等胃肠反应, 应在饭中、饭后服用。
4.3 在医护人员指导下, 坚持长期用药和有规律地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
在治疗和运动中要特别注意有无出汗、饥饿感、乏力、头痛、心悸、手足震颤、恶心及精神症状等低血糖表现。如发生在家中应立即口服糖块、糖水或糖类食品。
4.4 定期复查血糖、尿糖、肾功能等, 以延缓并发症出现。
糖尿病是糖尿病肾病发生的最根本因素, 对眼睑全部水肿者, 可采取高枕卧位, 有胸腔积液者宜半卧位, 双下肢浮肿者将肌体抬高, 长期卧床的患者应勤翻身, 2h翻身一次, 预防褥疮发生, 对严重水肿者, 应严格控制钠盐, 并记录出入量, 将血糖严格控制在理想范围, 有效地控制高血压, 并且要降压达标。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状之一, 高血压能加速肾脏病变的进展, 持续高血压共同作用于肾脏, 引发肾血流动力学异常, 加速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及时有效地控制血糖的同时, 理想地控制血压是至关重要的。
总之, 通过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指导, 对患者疾病的病情控制, 预防并发症及延长寿命起着重要作用, 并使患者和家属都感到满意, 从而掌握和了解疾病的自我护理。向患者讲解饮食疗法, 使患者合理安排每日膳食, 避免精神创伤和过度劳累, 指导患者掌握自我监测血糖和尿糖的方法。讲解本病并发症的表现。如眼部病变、足部感染等, 以便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关键词:糖尿病,自我护理,健康教育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 篇2
自我效能理论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使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1].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可引起多种急、慢性并发症,对人类的危害极大.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基础治疗措施之一.自我效能是由美国的.心理学家Bandura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是指人们成功地实施和完成某个行为目标或应付某种困难情境能力的信念[2].
作 者:张媛 王克芳 作者单位:250012,济南,山东大学护理学院刊 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NURSING年,卷(期):22(28)分类号:G42关键词:
糖尿病患者出院后的自我保健 篇3
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起居有常,按时用药,不要熬夜。
适当运动,结合自己的爱好选择快走、慢跑、游泳、跳舞、做操等运动形式;运动时间宜在饭后一小时进行,不宜空腹运动;每周至少三次,运动时间每次30~60分钟,不宜过度运动;运动宜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定时、定量进餐,每顿七、八分饱,宜少吃多餐,主食粗细搭配,副食荤素搭配,口味清淡、不甜不咸,限制甜食及水果。应戒烟忌酒,尤其不要空腹饮酒及饮烈性酒。如果实在推托不了,可少量饮用啤酒或红酒,同时要相应减少主食量。
遵医嘱及时服药,磺脲类在餐前30分钟服用,双胍类应在餐后立即服用,糖苷酶抑制剂应与第一口饭同时服用。学会胰岛素的注射,剂量要准确,经常更换注射部位。注意无菌操作,注射后按时进餐,以免发生低血糖。
学会自我识别和处置低血糖:当出现明显饥饿感、头晕、出冷汗、心慌、手抖、全身无力等低血糖症状时,应马上自测血糖(有条件时),并进食糖果或含糖饮料。平时要注意加餐(两餐间及睡前),外出活动时或者运动量大时要随身携带食物,预防发生低血糖反应。
注意足部卫生及护理,坚持每晚用温水洗脚。因足部感觉迟钝,所以水温不要过热以免烫伤。鞋袜要松紧适度,不要穿硬质鞋、袜。冬季要注意足部保暖。
注意口腔及眼部卫生,早晚洗漱,避免视力疲劳。
一旦出现显著多尿、口渴、恶心、呕吐、腹痛、疲乏、嗜睡、呼吸深伴有烂苹果味时,提示可能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需要立即就医。
1、病情不稳定者,每周应测两次血糖谱(包括空腹、三餐后2小时、睡前及凌晨3点),以便于了解病情,指导调整用药;病情稳定者,至少也应每1~2周做一次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的检测。
2、糖化血红蛋白:每三个月检查一次,反映过去2—3个月血糖控制情况。
3、尿微量白蛋白:每六个月测一次,它是糖尿病肾病早期标志。
4、血生化全项(包括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等):每6个月检查一次。
5、血压:每月至少测一次。
6、眼底检查,3~6个月检测1次。
7、心电图检查,3~6个月检测1次。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 篇4
关键词:糖尿病,自我管理,自我监测,护理干预
据WHO估计, 世界范围内约有超过3.46亿的糖尿病患者。如果不加以干预, 这个数字在2030年可能翻至两番[1]。长期以来, 一致认为糖尿病主要存在于发达国家中, 但事实上, 而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 发达中国家正出现着越来越多的2型糖尿病患者[2,3]。糖尿病与心血管事件、慢性肾脏疾病、视网膜病变以及的周围神经病变的高发生率与高死亡率密切相关[4]。糖尿病人所需要的不仅仅是血糖的达标, 还需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减低疾病致残率。而并发症一旦出现, 则呈不可逆性。
1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
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 除了专科医生的临床治疗, 糖尿病人的自我护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自我管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糖尿病是一种长期病、慢性病, 耗时长, 病情易反复, 糖尿病患者大多数情况下需要终生服药或者使用胰岛素, 这些因素造成了患者精神及心理的压力。通过加强健康宣教可以加深患者对疾病的了解, 减少对疾病的恐惧, 以及疏通患者的压力; (2) Poulsen P等通过单卵双胞胎的实验, 证实了生活方式等因素在糖尿病发病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5], 血糖水平与患者生活、饮食习惯密切相关, 调整生活习惯对血糖控制有很大帮助; (3) 加强患者自我管理意识还能够化被动为主动, 让患者有参与感,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从而更快更好的达到治疗效果。鉴于上述三个方面的原因, 糖尿病人的自我护理在糖尿病综合治疗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2 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
在我国目前的医疗环境下, 由于患者文化水平、购买能力、语言和知识层次、健康认知力有方面较大差别, 使糖尿病的护理干预效果有较大差异[6]。因此, 该研究综述了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而方便的做法, 比如改变行为习惯、调整饮食结构等, 从而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的控制血糖[7]。其中有以下7个行为习惯被证实是能够延缓并发症的出现和提高生活质量[8,9,10]。
2.1 健康教育
对糖尿病疾病本身有一定了解的患者有着更好的依从性, 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更高效管理血糖[11]。因此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宣教是必不可少的。医护工作者可选择灵活多样的方式:如口头宣教、患者交流会、定期举办健康讲座等方式, 旨在使患者在最佳的心理条件下, 主动的进行日常自我管理。
2.2 合理饮食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的基本治疗方法, 各种类型的糖尿病患者都应该坚持科学合理的饮食。必须控制每日摄入总量, 以维持标准体重 (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 按中国标准, 正常范围是18.5~22.6) 。三餐能量一般按1/5、2/5、2/5或各1/3分配。鼓励多食用富含粗纤维的食物, 控制碳水化合物如米、面的摄入。
2.3 适当运动
糖尿病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状态, 选择合适的运动。以有氧代谢运动为佳, 这类运动包括:步行、慢跑、骑车、游泳、羽毛球等。适宜的运动有利于增强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调节糖代谢, 降低血脂;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加速脂肪分解, 降低体脂和控制肥胖;改善凝血功能, 降低心血管危险等。减轻体重、从事日常体力活动已被证实与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是密切相关的[12,13]。
2.4 监测血糖
自我血糖监测是帮助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的基础[1]。它可以显示血糖的时实情况、评估治疗效果, 还可以指导下一步在用药、饮食、运动等方面的调整。目前更加强调餐后葡萄糖的重要性, 它的高低称之为葡萄糖毒性, 作用可持续8~12 h。可引起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 且呈不可逆性。有报道指出, 严格控制血糖可以延缓或者阻止相关并发症的出现[14]。
2.5 规律服药及使用胰岛素
对于单纯饮食及运动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 使用口服降糖药物或者胰岛素一般能达到满意效果。但需注意常见不良药物反应如低血糖、胃肠道反应、肝肾损害等。
2.6 随访
为病人制定个性化方案, 完善的记录病人的资料及随访,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优化资源的利用。
3 结语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 篇5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护理要点,观察并分析其临床护理效果。方法11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糖尿病患者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皮肤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出现瘙痒、水疱病、化脓性感染、糖尿病足等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皮肤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皮肤护理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糖尿病的患病率逐渐增加。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较为常见,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皮肤组织老化变薄、弹性下降、感觉障碍等,常会出现皮肤疼痛、瘙痒、干燥、皲裂等一些症状,特别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各种皮肤疾病[1]。因此,临床护理中要特别加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护理。本院于6月~5月开展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护理研究,取得了比较好的护理效果,现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6月~205月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61~79岁,平均年龄(67.5±4.8)岁,实验组男28例,女27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68.0±5.5)岁。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疾病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1.2.1对照组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糖尿病患者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其中包括入院指导、饮食护理、运动疗法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出院指导等。
1.2.2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皮肤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2.1皮肤评估护理人员对实验组每一位患者的皮肤情况进行评估,询问患者有无皮肤溃疡史以及神经病变的症状。对于皮肤有溃疡史或者伴有感觉、触觉、痛觉减退或消失的患者作为护理重点对象。
1.2.2.2保持皮肤清洁护理人员告知患者保持皮肤清洁的重要性。嘱患者每天用温水轻轻洗浴,保持皮肤清洁的同时避免损伤皮肤黏膜。对活动障碍的患者,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进行床上擦浴,对皮肤干燥的患者,清洁后涂抹羊毛脂[2]。
1.2.2.3预防外伤护理人员每天为患者整理床单位,避免床单位上的碎屑、杂物等损伤患者皮肤黏膜。为患者选择宽松、柔软、透气性好的`柔软衣物,避免穿过紧的衣物。休息时,施加防护栏,避免了老年患者意外坠床,活动时要限制活动力度和强度避免出现滑倒、摔伤等意外事件。冬天使用热水袋、电热毯时增加巡视次数,以警惕烫伤,同时预防冻伤。
1.2.2.4足部护理糖尿病患者要特别警惕糖尿病足的发生。护理人员每天检查患者双足1次,观察足部有无感觉减退、麻木、刺痛感,观察足部皮肤有无颜色、温度改变以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保持患者足部清洁,避免感染的发生。患者修剪指甲时避免指甲修剪的太短,损伤足部皮肤。
1.2.2.5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告知患者皮肤护理的重要性,向患者讲授与老年糖尿病患者皮肤护理相关的知识,教会患者基本的护理方法。告知患者如果有皮肤破损或感染的情况立即处理,以免病情严加重。
1.3评价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出现瘙痒、水疱病、化脓性感染、糖尿病足等皮肤损伤的发生情况,以此作为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调查两组患者皮肤损伤情况,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出现瘙痒、水疱病、化脓性感染、糖尿病足等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小结
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糖尿病的影响加之皮肤老化等特点,特别容易出现各种皮肤病变,甚至会伴有皮下组织的感染和坏死。因此,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加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护理,本院于2013年6月~年5月开展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护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皮肤护理可有效降低瘙痒、水疱病、化脓性感染和糖尿病足等皮肤损伤的发生率[3]。
综上所述,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皮肤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促进疾病康复,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梁冬梅,梁春楣.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护理.当代医学,,16(13):126-127.
[2]张爱英.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护理体会.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41(12):1330-1331.
[3]邓群.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护理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2(36):28-29.
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 篇6
糖尿病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变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控制血糖是医疗与护理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最终目的,只有这样才能阻止糖尿病的病理进程与合并症的发生。让患者合理控制饮食,从而达到良好的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保证正常生活及工作的治疗目的。护士必须全面了解糖尿病,才能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临床表现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相对或绝对分泌不足及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引起的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的综合征。其特征为持续高血糖,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消瘦、疲乏;皮肤瘙痒;四肢酸痛、麻木、腰痛;性欲减退、阳痿不育、月经失调、视力模糊等。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可遍及全身各器官,主要有:酮症酸中毒,心血管病变、肾脏病变、神经病变、眼部病变、皮肤病变、感染等。
治疗目的是控制血糖、纠正代谢紊乱、消除临床症状,防止并发症,延长患者生命。
2护理
2.1饮食护理首先向病人介绍饮食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其自觉遵守饮食规定。多数患者摄入肉、鱼、蛋、食油较多,从而导致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等,故应控制脂肪胆固醇的摄入量。注意补充维生素、钙和铁,增加磷的摄入,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按时就餐,总热量每天三餐各占三分之一,或少食多餐,使糖分平均分配。禁食糖果、糕点,限制含胆固醇高的食物。饮食以少盐清淡为宜,少食动物内脏、少食松花蛋黄、少食含饱和脂肪酸多的食物,少食肥肉、动物油等。最好是粗纤维含量较多的食品,提倡食用植物油和绿叶蔬菜,如:糙米,面,蔬菜等,应用胰岛素者,进餐须准时,一般在注射后30分钟进食,以免发生低血糖。准确记录每天出入量,定期复查血糖、尿糖、24h尿糖定量,观察病情转归,定期测量体重,为治疗作参考。
2.2运动指导运动疗法能促进糖的氧化利用,增强末梢组织特别是肌肉对胰岛的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将更多的皮下注射储存的胰岛素调动到血液中,使肥胖患者的体重降低。糖尿病患者如无心脏禁忌证或严重合并症,每天进行适量的散步、慢跑、太极拳、体操、蹬车等运动是有益的,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进行运动锻炼。不宜空腹运动,长时间运动者应适当增加食量。为了避免低血糖的发生,最好选择在饭后血糖较高时进行。但活动要以不感觉疲累为主,运动时手边要备有糖块或饼干等易食用的小食品,一旦自觉有出汗、心慌等低血糖症状时,立即食用,以预防或减轻低血糖症状。
2.3药物指导及护理糖尿病患者常常给予口服降糖药治疗,护理人员应准确给药并掌握各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其适应证和禁忌证、剂量数据、毒副作用及过敏反应,必要时采取相应措施。经饮食控制无效的肥胖患者及饮食控制加磺脲类降糖药未能控制血糖的非肥胖患者,可选用双胍类药物治疗。
胰岛素应用的注意事项:糖尿病患者因体内代谢障碍,机体抵抗力降低,易遭受细菌感染,须严格无菌操作;一些患者对胰岛素较敏感,胰岛素一二个u之差即可出现低血糖或酮症,因此胰岛素注射剂量须准确,用1ML注射器抽吸。一般皮下注射,选择皮肤松弛处,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防局部组织硬化影响吸收。在饭前30min注射胰岛素,注射后要密切观察有无胰岛素过量所至的低血糖反应。若出现低血糖反应,轻者给予口服糖水或糖类食物,重者静脉推注葡萄糖夜50-100ML。一旦出现酮症酸中毒征象,应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
2.4皮肤护理糖尿病患者的皮膚及血液内含糖量较正常人高,细菌繁殖力强;机体形成抗体能力较正常时低,且白细胞杀菌力与吞噬力均降低,易出现皮肤瘙痒与感染,且感染后不易康复。注意加强口腔,皮肤护理。指导患者漱口,刷牙,勤洗澡、勤更换衣物,用温和的洗浴用品,减少对皮肤的刺激。每天以温水洗脚,以柔软浅色毛巾擦干,选择合适鞋袜,保持清洁。同时检查足部是否有破损,如有破损应及时治疗。注意检查和保护皮肤的完整性,减少继发感染的发生。每天按时翻身,按摩皮肤受位,预防褥疮发生。
2.5心理护理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患者易产生消极情绪,精神紧张,有时拒绝服药不配合治疗。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说明控制血糖对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性,帮助患者充分认识糖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诱发因素等。耐心向患者说明糖尿病只要坚持治疗,合理控制饮食,就可以控制病情的发展,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消除顾虑,自觉配合治疗。
3小结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5月至2009年12月我市三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就诊的稳定期糖尿病患者150例。入选标准:年龄40~65岁,肺功能检查符合《糖尿病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即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FVC<70%,且FEVI占预计值的百分比<80%。入选前4周没有咳嗽、咳痰或呼吸困难加重;没有发热;没有针对急性加重期的用药改变。其中男120例,女30例,年龄40~65岁,平均年龄51.5岁,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
1.2 方法
对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行为进行问卷调查,量表包括2个维度15个条目:满足一般性自理需求的行为(7个条目)和满足健康偏离性自理需求的行为(8个条目)。用5分评分法,每一个问题的分值为0~4分,0=从来没有,1=很少,2=有时,3=经常,4=总是,反向条目的计分方法正好相反。总分范围为0=148分,得分越高自我护理行为完成的越好。根据自我护理行为问卷总分,维度得分及条目得分将自我护理行为总分、各维度得分及条目得分划分为三个水平。
1.3 统计学方法
资料进行编号,录入SPSS数据库,录入过程中再次检查问卷的完整性和合理性。数据输入电脑后,用SPSS15.O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自我护理行为得分情况
本研究150例糖尿病患者的整体自我护理行为总均分为89.24±13.26分,最低分为44分,最高分为117分,各1例。整体自我护理行为处于中等水平。
2.2 自我护理行为条目的水平
按照"0~2.00"分为低水平,2.01~3.00"分为中等水平,"3.01~4.00"分为高水平的标准,15个自我护理行为条目中,排在前3位的自我护理行为条目均为高等水平,在后3位的自我护理行为条目均为低水平,除此之外,其它9个条目均为中等水平。
3 讨论
全球疾病负担研究表明,1990年糖尿病位于死因第6位,到2002将在全球范围内成为死因第3位。美国对1970~2002年六种主要死因的死亡率趋势进行年龄校正后,发现其中几种慢性疾病的死亡率呈下降趋势,而糖尿病死亡率升高。在我国,2005年对全国7城市14个中心21,270例40岁以上人群的调查中,男性糖尿病患病率为12.4%,女性为5.1%,总患病率8.2%。
在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中,糖尿病的危险闪素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者共同作用相互影响。(1)遗传因素:报道最详尽的遗传性危险因素是严重的先天性抗胰蛋白酶缺乏。(2)环境因素:吸烟为糖尿病重要发病因素。吸烟者死于糖尿病的人数较非吸烟者为多。职业性粉尘与化学物质:这是一个被低估的糖尿病危险因素。包括有机与无机粉尘、化学物质、烟雾。空气污染:在通风条件较差的室内燃烧生物性燃料进行取暖或烹饪而造成室内空气污染是导致糖尿病的一个很重要的危险因素。室外空气污染在糖尿病致病中的地位尚不清楚,与吸烟相比似乎不很重要。感染:感染在糖尿病的发生与疾病进展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同时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至今尚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如果控制危险因素,早发现,及时治疗,完全可以得到有效的预防和控制,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和改善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因此,WHO提出预防控制糖尿病重在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许多专家针对糖尿病也提出了个人、家庭、社区二位一体的预防策略和应用病因预防、"三早"措施和康复治疗的三级预防措施。在此基础上,1971年,Orem提出自我护理理论,此后自我护理在护理学中成为一个中心概念。她认为个人应对与其健康有关的自我护理负责。必要的护理介入只是为了帮助人们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自我护理是一个积极的认知过程,患者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提高健康、阻止疾病发展、识别和参与治疗健康偏差而采取一系列行为。分为自我护理维持和自我护理管理两部分。自我护理维持指遵从正确的健康行为如合理的饮食、正确的锻炼和遵嘱服药等;自我护理管理包括能识别自我健康微妙的变化、评估症状和体征出现的重要性、正确对待出现的症状及体征和监测治疗的效果这一系列全面的、复杂的过程。有研究认为影响自我护理的因素分为事先影响因素和可行影响因素。事先影响因素包括影响患者参与自我护理的倾向性或可能性的因素,如自我概念、健康动机、感知等,它是以己经存在的感知和以前的经历为基础的。自我概念是形成一个人的知觉领域、态度、渴望的程度、成就和动机的基础;健康动机指患者对健康重要性的知觉和他们有做好自我护理行为的愿望;感知除了包括与健康有关的感知和态度,还包括与特殊疾病有关的,即感知疾病的敏感性,能感知到并发症的敏感性和采取健康行为的效果。可行影响因素包括与患者目前状态和直接的护理过程相联系的因素,如患者的特征、心理状况、生活习惯的特征、行动的线索和意向、社会支持及健康系统的特点。患者的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教育和婚姻状况等。心理状况包括患者目前的感觉、心情以及焦虑和压力的程度,它们对提高或干预自我护理有重要的作用。由于糖尿病具有长期性、反复性、预后及疗效的不确定性、影响日常生活、需要多种护理服务和消耗一定费用的特点,因此患者有必要实施自我管理疾病、调整生活方式以适应糖尿病状态下的自我护理需要。糖尿病的自我护理是成功控制疾病的关键,积极有效的自我护理,有助于患者及时发现和治疗存在的健康问题,维持机体功能,减少就诊次数,减少医疗卫生资源的使用,降低医疗花费。王蓉对西安市126例门诊就医的原发性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后,发现他们的自我护理行为总体呈中等水平,其中18.3%的患者自我护理行为较低,68.3%的患者自我护理行为呈中等水平,只有13.5%的患者具有较高的自我护理行为;患者为满足健康不佳时自理需求的自我护理行为比为满足生长发育自理需求和一般自理需求的自我护理行为少。
本研究以orem理论的糖尿病自我管理模式相结合作为研究的框架,对150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行为进行了调查,描述了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行为的现状,探讨了影响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行为的因素,得到如下结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行为属于中等水平。满足健康偏离性自理需求所实施的自理行为比满足一般性自理需求实施的自理行为少。处于高水平的3个自我护理行为条目中,除"气短时不穿紧身衣服"外均属于满足一般性自理需求的自理行为;处于低水平的3个自我护理行为条目均为满足健康偏离性自理需求的自理行为。为此在社区护理中,我们指导护理管理者合理利用和分配有限的护理资源,尽可能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进行患者的健康教育,在社区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使患者了解更多的疾病知识和健康知识,以及坚持合理治疗的重要性,从而自觉的进行自我护理。
参考文献
[1]邓行爱,郑耀珍.给予人文关怀深化整体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9):707~708.
[2]宋伶.老年糖尿病病人的健康教育[J].护理研究,2007,21(5C):1334~1335.
[3]黄恒俊,宋小坚.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5):463~465.
[4]邹玉梅,程完英.影响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24(7):380~381.
[5]叶任高,陆再英,谢毅,等主编.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15~817.
[6]谭茜,李华,陈文玉,等.中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相关知识调查分析及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06,5(6):24~26.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随机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47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延续护理,设定为观察组,并随机选取同时期的47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设定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中男25例,女22例;年龄47~82岁,均值(65.2±7.6)岁;对照组患者中男24例,女23例;年龄49~83岁,均值(65.8±8.7)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主要措施为常规治疗护理和相关健康宣教,包括使得患者了解所使用药物的临床效果、使用方法及不良反应。对其予以常规出院指导,包括饮食调整、合理作息等,嘱其应定期到门诊复诊。观察组采用延续护理,主要方法为:小组组成:小组成员本科专业医师和护士组成,自制糖尿病出院指导及随访手册,在其中写明用药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等。出院前3 d应详细记录患者信息并建立个人档案,对患者糖尿病病情予以有效评估,根据患者情况予以随访计划的制订。出院当天对患者实施出院指导,主要包括:继续使用药物方法、注意事项及饮食方法,合理有氧运动方面的内容指导等,且应使患者明确定期自我护理和定期复诊的意义,并与随访工作相配合。患者出院后通过电话、微信及上门等多种方法实施随访,1次/周,需依据小组制订的随访手册开展随访工作且进行详细记录;提醒患者每月门诊复诊1次,以便对血糖水平进行准确监测,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值;通过ESCA进行评估患者自护能力,评估项主要有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概念、自护责任感和自我护理技能4个维度。患者生活质量应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定,满分100分。
1.4 统计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18.0系统软件处理,计量数据通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糖控制情况
出院时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无显著差异(P>0.05);经延续护理,观察组出院6个月时空腹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前观察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值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护理后,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
出院6个月后,观察组ESCA评估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出院时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延续护理是通过具有较高的合理性、科学性的护理计划且予以实施,使得患者在不同的场所得到不同水平的协作性及连续性护理干预,通常是自医院到家庭的护理延续措施
综上所述,延续护理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增进患者病情认知和自我护理能力,提高血糖控制效果,改善生活质量,效果良好。
摘要:目的 探讨延续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47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实施延续护理;并随机选取同时期的47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观察两组临床效果、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 出院6个月后,观察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各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延续护理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对血糖控制有明显促进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延续护理,2型糖尿病,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晓梅,纪立农,Bailey CJ,等.2型糖尿病患者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和药物治疗[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22(10):870-878.
[2]董延展,李燕宁,李利利,等.腔镜甲状腺手术与传统开放甲状腺手术术后护理效果比较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1):61-64.
[3]吴胜梅,施又丹,张桂萍,等.出院患者确定延续性护理时间需求研究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15(11):61-63.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8年5月~2009年9月在我院内分泌门诊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共160例, 36~70岁, 男90例, 女70例, 全部病例均符合WHO诊断标准。
1.2 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表,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由门诊护士负责调查, 对临床确诊糖尿病的且正在接受降糖口服药物和胰岛素治疗的每个患者就监测血糖的时间、是否记录血糖监测结果、知道血糖监测的意义、血糖监测方法、血糖试纸的正确保存进行调查。调查者以问卷为基础与被调查者交谈, 充分讲解问卷中各项问题及填表要求, 使患者充分理解后填写, 或由家属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填写。共发调查表160张全部收回。
2 结果
3 讨论
3.1 向患者介绍自测血溏的相关知识
3.1.1 向患者介绍几款性能比较稳定的血糖仪
如美国强生、德国罗氏、美国雅培、台湾欧姆龙等等, 价格在500~1 000元不等。有些血糖仪虽然价格便宜, 但性质不够稳定。指导病人掌握血糖仪的正确操作方法:如何消毒, 如何取血。血糖仪应定期到医院或售后服务点进行校正核准, 特别是当血糖监测结果与患者临床症状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不符时, 建议抽取静脉血测血糖。
3.1.2 确定血糖监测的时间和频率
这要根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来决定。对于血糖控制比较好 (空腹血糖<6~7mmol/L, 餐后2h血糖<8~10mmol/L) , 血糖控制比较稳定的患者, 血糖监测的间隔可拉长一些, 可以1周测定一次空腹及餐后2h血糖, 每隔2~3周安排一天测定全天7个点的血糖, 即三餐前及三餐后2h的血糖。对于近期血糖波动较大或感觉不适的患者, 则需根据病情增加监测频率, 每周需要测2~3次全天的血糖。
3.1.3 注意“黎明现象”和“苏木杰反应”
有些患者存在空腹高血糖, 要注意三种情况, (1) 晚间药量不足或进食过多; (2) “黎明现象”:由于夜间生长激素分泌增加从而使血糖升高; (3) “苏木杰反应”:常发生在夜间, 是由于胰岛素量过多引起低血糖, 机体为了调整血糖分泌大量升糖激素, 使血糖反跳性升高。这三种情况需要在凌晨3:00和早晨7:00各测一次血糖。
3.1.4 血糖监测的准备
(1) 用肥皂洗净双手待干; (2) 准备75%酒精和无菌棉棒; (3) 先用棉棒蘸酒精消毒采血部位, 一般选无名指或小指, 待干, 用无菌针刺破, 第一滴血弃去, 取第二滴血于血糖试纸读数。在使用血糖仪的过程中, 第一要保证双手清洁、干燥;第二要注意调节机器代码与血糖试纸匹配;第三要注意电池是否有充足电量, 以确保监测结果准确。
3.1.5 血糖试纸的保存
家庭尽量买小份装试纸, 可选单包装或十条、十五条包装, 或把大份包装拆开分成小份, 以免因频频打开使试纸失效。试纸一旦失效, 请勿再用。
3.1.6 记录监测血糖结果
送给患者血糖监测记录表或让其自画表格, 项目包括日期和各个时段血糖, 做好详细记录, 到医院就诊时给医生提供调整药物的依据。
3.2 糖尿病教育
3.2.1 控制饮食
主食原则上以不发酵的食物为主, 不宜过饱, 最简易的主食计算方法:主食= (身高-体重) ×0.1两/d, 按1/3、1/3、1/3或1/5、2/5、2/5分配, 粗细搭配, 再与绿色蔬菜、蛋白质、脂肪合理搭配。
3.2.2 适当运动
根据自己年龄、身体素质选择合适的运动, 尽量选择有氧运动, 如快步走、打太极拳、跳舞等等, 不提倡赛跑、快速登山等无氧运动;运动的时间应选在餐后1~1.5h, 运动前要有准备, 譬如, 穿宽松的衣裤、舒适的运动鞋、随身携带糖块或糕点;运动后要有恢复动作;运动要循序渐进, 要适可而止, 不能勉强, 也要持之以恒。以感觉全身轻松, 食欲不减为好。
3.2.3 坚持药物治疗
不要随意中断治疗;不要凭感觉增减药量, 要到正规医院凭检查结果让糖尿病专科医生来定一个比较合适的方案。
3.2.4 定期复查
有些患者对糖尿病的危害认识不足, 仅仅认为到医院就诊时测一下血糖就够了, 只要感觉好血糖就一定好, 测不测血糖没关系。纠正患者的错误认识, 给其讲解糖尿病教育的“五驾马车”缺一不可, 尤其是监测血糖, 直接关系到药物和胰岛素的用量, 只有使血糖稳定, 才能预防并发症, 降低糖尿病的危害。
3.2.5 心理护理
让患者意识到, 糖尿病虽然是终身疾病, 但不是不可控制的, 通过自己的努力, 改变生活方式, 完全可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了解糖尿病患者血糖自我监测状况。方法 对160名患者自测血糖所用的血糖仪的种类、时间、结果记录、血糖试纸的保存情况、血糖自我监测的意义、正确掌握测血糖的方法6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糖尿病患者对自测血糖的认知情况较差, 其中在家中每日自测血糖的5.0%, 每周自测血糖的10.0%, 每月自测血糖的30.0%, 将所测血糖结果记录的57.5%, 知道血糖监测意义的60.0%, 正确掌握测血糖方法的占80.0%, 血糖试纸能正确保存的占60.0%。结论 护理人员在今后的工作中应重视有效的健康教育, 对门诊和住院患者进行积极指导, 从而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 让家属起良好的监督和配合作用, 使血糖控制良好,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糖尿病,血糖,自我监测
参考文献
[1]殷红。糖尿病患者血糖自我监测的护理及健康教育指导[J]。包头医学, 2009, 33 (2) :115-116。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广东省云浮市云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云浮市中医院承办, 服务星岩、马岗、玉屏、育华、天马5个社区, 辖区居民有3.5万多人) 范围确诊糖尿病患者330例, 其中男200例, 女130例, 平均年龄54.5岁, 病程1~19年, 其中合并心血管疾病50例, 视网膜病变20例, 足坏疽2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15例, 对照组115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自我护理指导内容
1.2.1 糖尿病基础医学知识讲解糖尿病的病因、类型、发病机理、临床症状、血糖正常值及波动范围, 饮食、运动、心理与病情控制的关系, 监测尿糖、血糖重要意义及价值。鼓励适合运动的患者选择一种或几种运动项目, 如散步、慢跑、游泳、跳舞或球类活动等, 运动次数不低于每周三次, 时间以30-60min/次为宜。强度应从轻到重, 逐渐增加。运动时应穿合脚的鞋子, 每日检查足部, 避免足部操作。注意避免在降糖药物作用最强的时间锻炼。指导患者按时服用降糖药物, 讲解药物的作用时间、效果及可能发生的副作用, 使患者能够合理正确地有药。
1.2.2 糖尿病检测的基本技能所有的糖尿病患者或家属均应掌握尿糖检测方法, 应用胰岛素的患者本人或主要照顾者要掌握胰岛素的用法。基本技能由护士集中讲解方法要领并进行示范后, 指导患者或家属自己操作。尿糖检测须使病人或家属回示三次正确无误后方可自行监测、记录。胰岛素注射要求掌握剂量换算、药物抽吸、注射部位选择、注射及注射后观察等方法。诺加灵胰岛素注射应教会诺和笔的使用笔芯更换、针头消毒的方法。有条件购买血糖监测仪的患者教会监测血糖方法。
1.2.3 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讲解低血糖反应的症状表现及处理方法, 高血糖酮症酸中毒的表现、处理, 糖尿病长期慢性并发症及保健知识, 糖尿病足部保健等。
1.2.4 了解口服降糖药知识 (1) 磺脲类口服降糖药适应症、作用、副作用、服药时间; (2) 双胍类口服降糖药适应症、作用、副作用、服药时间; (3) α-糖苷酶抑制剂适应症、作用、副作用、服药时间。
1.2.5 了解足部护理知识 (1) 糖尿病双足损伤原因; (2) 日常足部护理方法; (3) 正确修剪趾甲方法; (4) 如何正确选择鞋、袜。
1.2.6 吸烟、饮酒对糖尿病的危害。
1.2.7 糖尿病病人外出旅游注意事项及如何寻求社区的帮助。
1.2.8 社区糖尿病教育活动计划、时间、地点及随诊时间、地点。
1.3 指导的方法在社区糖尿病教室集体上课和单个指导相结合。
1.3.1 集体教育利用幻灯、图片、录像、讲课的形式进行, 鼓励病友间互教互学, 及时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各种问题。每周五利用一天组织病人集体看电视、听录音, 具体安排如下:第一个周五看录像或听录音。第二个周五看录像:关于糖尿病基本知识;讲解血糖仪使用法及病人提出的问题。第三个周五看录像或听录音:糖尿病饮食指导;讲胰岛素注射方法, 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第四个周五看录像:糖尿病合并症;讲尿糖测定方法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
1.3.2 个别教育根据病人患病时间的长短和对糖尿病知识了解的不同, 以及病人文化程度的不同进行个别指导。“个别交谈”是护士进一步了解患者实际情况和心理状态的必要方式。根据不同的对象 (不同性别、年龄、文化、职业、个人处境等) 和心态采有不同的方式和内容与患者谈心, 向患者介绍糖尿病科学知识, 教给他们战胜疾病的方法, 调动起患者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 把注意力集中到治疗上来, 努力抚平他们心理创伤。患者从消极态度为积极主动参与治疗, 病情很快得到控制。
1.3.3 发放糖尿病宣教资料内容通俗易懂并附有插图, 具有趣味性, 适合一定文化程度且视力尚好的糖尿病患者。
1.3.4 展示并发食物模型、样本, 讲解均衡饮食及食品交换法。
1.3.5 播放糖尿病教育专题录像带, 包括药物、运动、饮食、足部护理方法。
1.3.6 演示血糖仪的使用步骤、方法, 故障排除。
1.3.7 指导尿糖、尿酮试纸的测试方法、注意事项, 演示自我尿糖测试方法, 指导记糖尿病自我监测日记。
1.3.8 示范胰岛素的抽吸、注射方法。
1.3.9 参加糖尿病教育学习班、集体授课, 系统学习相关知识。1.4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处理分析, 所有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作统计学分析, 所有计量资料均用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并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问卷调查结果:见表1
2.2 两组患者血糖疗效评价结果显示, 见表2
3 讨论
DM是由遗传、环境等多种致病因素造成的代谢类疾病, 患者自我护理对疾病治疗具有重要作用。DAVIESR[2]研究发现, 自我护理为主导的护理模式能明显改善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 且易于学习, 容易接受。表1显示:本研究通过社区护士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护理内容与方法的指导后, 患者能够掌握自我监测和自我管理的方法, 能够阐述饮食、药物、运动三者的关系, 能够安排一日三餐及必要的点心, 并保持热卡在医嘱规定范围内, 能够有规则地进行运动并陈述运动时的注意事项;能够及时正确服药, 知道胰岛素的作用、存放方法及注射方法;能够自行监测尿糖, 识别低血糖的症状及处理, 酮症酸中毒的表现及处理, 为控制病情创造了有利条件。表2结果显示, 经指导后, 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理想比对照组有明显疗效, 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控制良好率经统计学分析,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 社区DM患者自我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认识, 养成健康生活态度, 控制血糖在理想的水平状态, 使病情等到控制, 充分发挥糖尿病患者主观能动性, 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和能力。同时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自我护理模式对社区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研究。方法 在社区选取确诊糖尿病患者33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115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 观察组11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我护理模式, 将两组患者血糖控制等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观察组得分优59例, 良47例, 差9例, 优良率92.17%, 对照组得分优21例, 良39例, 差55例, 优良率52.17%, 两组患者问卷调查优良率经统计学分析,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血糖疗效评价结果显示, 观察组理想69例, 良好29例, 差17例, 良好率85.22%;对照组理想17例, 良好39例, 差59例, 良好率48.70%, 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控制良好率经统计学分析,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认识, 养成健康生活态度, 控制血糖在理想的水平状态, 取得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指导研究分析
参考文献
[1]沈春妹.社区健康教育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 28 (5) :72-74.
糖尿病患者的全面护理 篇11
如果血糖不能得到控制,就会出现血管和神经损害,同时,身体对抗感染的能力也随之下降。控制血糖是预防以上并发症的基础,但是个人生活自理的规划——自己每天可以做的简单事情——都能够大大降低这些并发症的危险性。那么,糖尿病患者每天应该从哪些方面做起呢?
足部护理
常见的足部问题有脚癣、真菌感染、硬结、鸡眼、水疱、拇囊炎、干性皮肤、溃疡、槌状脚趾、嵌趾甲和脚底疣。
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可能具有以上这些问题,之所以对糖尿病患者重要,是因为糖尿病患者如有神经损害,对于那些需要治疗的伤口敏感性就会降低,而且容易忽视。其次,血流速度的减慢将会使愈合迟缓。再者,免疫如果被抑制,将会更易于被感染。
最后,足部肌肉神经损害将导致走路不成一条直线,足部偏向一侧,引起足部疼痛和受压点的溃疡。
预防小贴士:每天抽出时间对足部进行护理。清洗、干燥和检查足趾和足底,查看是否有破裂皮肤、刺痛、葡萄疮、伤口、水疱、发红、硬结和其他改变。如有,可使用医生推荐的抗菌药膏或者无菌绷带包扎伤口。经常剪趾甲预防嵌趾甲,不要赤脚,穿适当的鞋子。
如有足部的一些问题,应及时治疗或者看医生。每两到三个月看一次医生以作专业的检查。
每天对足部进行检查意味着糖尿病患者可以发现一些细微的变化,并在加重之前得到治疗。
皮肤护理
细菌感染、霉菌感染及瘙痒是常见的皮肤问题,主要是由于血液循环减慢和身体抗感染能力下降,像疖(毛囊炎)这样的细菌感染需要抗生素治疗。
包括白色念珠菌在内的酵母样菌的霉菌感染好发于温暖潮湿的皮肤,如乳房下、指甲周围、指(趾)末之间、腋窝和腹股沟,主要有两方面的表现,一是苏格兰高原士兵瘙痒(好发于生殖器和大腿)、香港脚(好发于脚趾间)、癣菌病(好发于足、腹股沟、胸、腹、头皮、指甲)、阴道感染,这些都是血糖控制不好时容易发生的,这些疾病需要处方药治疗,有时非处方的抗真菌药也有一定的疗效;另一种霉菌感染是毛霉菌病(来源于污物粪便和腐败的植物),非常严重,尤其是Ⅱ型糖尿病失去控制引起的,起始于鼻窦感染,情况越来越糟,可能会蔓延到肺和脑,症状是鼻窦感染、发热、眼肿、皮肤发红,有时候溃疡需要引流,这就需要及时看医生。
糖尿病还会引起干性皮肤引起的瘙痒,酵母菌感染或者血流减慢(尤其是腿部),使用一些外用药水和药膏可以缓解。
血供减弱还可以引起其他的皮肤疾病,机体还会对使用的胰岛素产生抵抗。疹、肿块、大水疱都会发生,有的需要治疗,有的则不必。例如,血液内胆固醇和脂质水平升高导致的黄瘤症,好发于手臂、腿、臀部,质地硬、色黄、蜡状、豌豆大小,瘙痒,周围有红晕,这就需要控制血内的脂质水平,同时也要控制血糖。
预防小贴士:提高机体抗感染能力,控制血糖,预防干性皮肤。在容易感染的部位使用滑石粉,如有必要可使用增湿洗剂和肥皂。不要在趾间使用外用药水,也不要把真菌容易生长的地方弄得潮湿。
记着如有必要让医生来处理这些皮肤问题,尤其是足部问题和霉菌感染,这些可能非常严重,需要处方药来治疗。
眼部护理
糖尿病将会损害眼睛的血管,导致一些本可以预防的问题严重化,如白内障、青光眼和视网膜病。
白内障,特点主要是眼晶状体浑浊、视力模糊。每个人都可能会患白内障,不过糖尿病患者患此病的时间更早、病程更快。
青光眼主要是由于眼内压升高损害了眼神经、血管和视力。
视网膜病主要是由于眼内血管损害,如果不及时诊断并治疗将会导致失明。
预防小贴士:预防这些问题并防止进一步加重的最好办法就是控制血糖,每年都要让眼科专家检查。
牙齿和牙龈护理
许多人都有牙龈问题,而糖尿病患者患牙龈疾病的风险更高,而且年龄也更早。这是由于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受细菌侵袭和感染。高血糖将会使牙龈疾病更严重,引起出血、牙龈肿痛。此外还会出现牙龈炎症、牙齿治疗后难以康复、口腔干燥、口腔和舌发热。
预防小贴士:餐后刷牙,每年看两次牙医,告诉牙医糖尿病病情。讨论一下口腔感染或者控制血糖的困难,让你的糖尿病医生和牙科医生商量一下,以决定治疗。
心脏护理
糖尿病患者需要非常关注心脏病、中风,而且这些都是可以预防的。
动脉硬化是引起心脏病和中风的最常见原因。当血糖比正常水平高时,将会降低心脏和脑部的血流速度,增加心脏病发作、中风的危险。心脏泵血能力也会受到影响,导致心衰。
预防小贴士:听从医生的建议坚持检测血糖水平、血压和胆固醇。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 篇1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06~2015-02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后出院的空巢老年DM患者94例, 男51例, 女43例, 年龄61~73岁, 平均 (68.24±4.38) 岁;病程3~16年, 平均 (8.26±3.51) 年。所有患者均独居或者子女看望频率≤1次/周, 无严重心、脑、肝、肾和肺部疾病, 无身体活动受限, 无恶性肿瘤病史、无精神疾病及家族史。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各4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出院时予以常规出院指导, 出院后无随访。观察组实施延伸护理干预, 具体如下: (1) 由4名专科技能和沟通能力较强的护理人员组成延伸护理小组, 为入组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 出院后定期电话随访, 一般1次/2周, 30分/次, 每月1次上门随访, 1h/次。 (2) 护理内容:①心理护理:空巢老年患者无子女陪伴或子女看望较少, 多存在孤独、焦虑等不良心理, 护理人员电话随访和家庭访视时, 应根据情况给予有针对性地心理护理, 并给予同情、支持和鼓励;尽可能与患者子女沟通, 说服其经常回家看望、陪伴老人;建立糖友之家, 将自我管理能力和生存质量较好的空巢患者介绍给他们, 鼓励患者间定期组织聚会, 增进联系和交流, 帮助空巢患者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②自我管理能力指导: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帮助其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 严格执行DM饮食;鼓励患者根据自身情况积极参加并坚持户外有氧运动, 如快走、太极拳等;要求患者必须按医嘱服药或注射胰岛素, 不可擅自停药或更改剂量, 并定期监测血糖, 如血糖控制不量或波动较大, 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指导患者做好足部护理, 以减少糖尿病足等并发症发生。
1.3评价标准
(1) 应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活动问卷 (the Summary of Diabetes Self-care Activities, SDSCA) [2]从饮食管理、运动管理、血糖监测、足部护理和遵医嘱用药等5个维度评价其自我管理能力, 得分越高提示自我管理能力越高。 (2) 采用中国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 (Diabetes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 DSQL) [3]从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维度和治疗维度等4个方面评价患者的生存质量, 得分越低提示生存质量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比较
出院时两组患者SDSCA问卷的各项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出院3个月后, 观察组患者SDSCA问卷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出院时和对照组 (P<0.05) , 而对照组足部护理评分低于出院时 (P<0.05) , 其他各项评分较出院时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比较
出院时两组患者DSQL量表的各项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出院3个月后, 观察组患者DSQL量表的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出院时和对照组 (P<0.05) , 而对照组各项评分较出院时无明显变化 (P>0.05) , 见表2。
3讨论
空巢老人是指年龄>60岁, 无子女独居或者子女不在身边且看望频率≤1次/周的老年人[4]。近些年,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生活方式改变及人类寿命延长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空巢老人日益凸增多, 而调查研究显示, 空巢老人的DM患病率也逐年增加。老年患者的记忆力减退, 随着出院时间的延长, 对出院指导逐渐淡忘, 加之空巢患者缺乏子女陪伴、监督和支持, 难以获得DM的相关知识及信息, 导致DM自我管理能力较差, 易出现不控制饮食、不坚持规律运动, 经常忘记服用降糖药物及不定期监测血糖等行为, 从而使血糖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刘艳玲等[5]研究认为DM患者的自我效能与其生活质量具有相关性, 因此空巢老年DM患者并发症和合并症相对较多, 生存质量常常低于普通老年人。
传统护理模式下, 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往往仅局限于医院内, 出院后患者一般无法得到护理干预, 而DM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常常需要连续、长期的护理干预, 尤其是对于空巢老年DM患者。而延伸护理是当前倡导的一种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 是指在患者住院期间给予住院护理, 而在出院后通过家庭随访等方式提供延伸护理服务, 用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解决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对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进行及时的纠正和指导, 从而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 帮助患者早日康复[6]。吴华颖等[7]对53例老年DM患者出院后实施延伸护理6个月, 结果观察组在坚持DM饮食、按要求运动、自测血糖、血压等方面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血糖控制达标者较对照组明显增多 (P<0.05) 。本研究对47例空巢老年DM患者实施延伸护理干预, 3个月后患者饮食管理、运动管理、血糖监测、足部护理和按医嘱用药等5个维度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出院时和对照组 (P<0.05) , 提示其自我管理能力明显提高;而同期对照组的足部护理评分明显低于出院时, 其他4个维度评分也略有下降, 提示空巢老年DM患者出院后未得到有效护理干预, 其自我管理能力随之下降。此外, 观察组DSQL量表的各项评分随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较出院时和对照组均明显降低 (P<0.05) , 而对照组各项评分较出院时并无明显变化 (P>0.05) , 与文献报道一致[8]。
综上所述, 对空巢老年DM患者实施延伸护理干预, 能显著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和生存质量,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邹秀梅, 王建乡.上海市奉贤区农村空巢老人护理服务需求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 2010, 45 (6) :542
[2]Toobert DJ, Hampson SE, Glasgow RE.The summary of diabetes self-care activities measure:Results from 7 studies and a revised scale[J].Diabetes Care, 2000, 23 (7) :943-950
[3]廖志红, 梁奕铨, 周凤琼.生存质量是评价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指标[J].中华糖尿病杂志, 2000, 8 (5) :304-305
[4]王庆华, 杨玉霞, 丁志荣, 等.空巢老人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07, 5 (4) :96-98
[5]刘艳玲, 徐欢.空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与其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新疆医学, 2013, 43 (1) :44-45
[6]李海燕.延伸护理服务在护理领域的应用[J].中国疗养医学, 2013, 22 (1) :86-87
[7]吴华颖, 董杰, 谭亚萍, 等.延伸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0, 8 (4) :110-111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推荐阅读: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06-27
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06-27
妊娠糖尿病患者的护理10-22
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07-03
2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05-21
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护理论文10-13
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06-09
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11-01
糖尿病患者护理分析11-14
糖尿病患者术后护理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