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护理分析

2024-11-14

糖尿病患者护理分析(精选12篇)

糖尿病患者护理分析 篇1

糖尿病是有遗传和环境因素引起的一组慢性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发病率逐年上升。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可有效地改变患者的不良心理,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生活质量。本院自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对收治的72例糖尿病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与综合护理, 取得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2例患者均为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 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 最新糖尿病诊断标准;男40例, 女32例;年龄31~79岁, 平均58.3岁;1型糖尿病患者8例, 2型糖尿病患者64例;病史1个月~10年;入院时并发合并冠心病28例, 脑梗死12例,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6例,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例, 足感染6例, 多数伴有瘙痒症;均无急性并发症及严重的心、肝、肾疾病和感染。

1.2 护理及方法

1.2.1 心理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 患者心理负担重、压力大、病程长、并发症较多, 使其功能障碍, 活动受限而苦恼。加上缺乏糖尿病防治知识, 认为糖尿病无法根治, 易产生抑郁、烦躁、悲观、失望等消极情绪, 作为护理人员, 应以视患者为亲人的态度, 态度要和蔼, 语言要亲切, 主动关心、体贴和谅解患者, 反复地向患者解释其病情及治疗意义。耐心地开导患者,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出现。

1.2.2 饮食护理

多数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对该病缺乏认识, 对控制饮食不重视, 以致常出现摄食过量导致血糖不易控制。患者在入院后应实行严格的饮食控制, 指导患者定时、定量饮食, 按患者情况合理分配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比例, 根据理想体质量计算每天所需的总热量, 标准体质量 (kg) =身高 (cm) -100, 一般125.5~146 KJ。按照制定的食谱进食, 主要以蔬菜为主, 控制鱼、肉、蛋、油等副食品的摄入。

1.2.3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定时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测血压2次/d, 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 因高血压可加重视网膜病变。更要观察患者神志的变化, 注意观察有无低血糖、酮症酸中毒的发生。观察体质量及尿量的变化, 测体质量1次/周, 每天记出入量和小便次数, 并注意尿的颜色、气味, 随时留置标本, 以备检查。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 如走错病房、睡错床、坠床以及跌倒。

1.2.4 皮肤护理

糖尿病患者皮肤抵抗力较低, 一旦破损易发生感染, 伤口不易愈合, 因此每天观察皮肤的温度、湿度, 有无皮损、疖子等, 要保持皮肤的清洁, 尤其是卧床患者, 要保持床单的整洁, 为他们勤洗澡、勤换衣, 按摩骨突出处, 定时翻身, 防止褥疮的发生。每天检查足部一次, 评估足部神经感觉、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皮肤颜色、温度改变, 以早期发现感染及感觉的改变, 帮助患者提高防护能力, 每天检查双足有无裂口, 选择适当的鞋袜, 避免因微小的创伤而引起溃疡、感染甚至坏疽等。如有红肿热痛应立即治疗。

1.2.5 运动锻炼

运动锻炼是治疗糖尿病的积极措施之一,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减轻体质量, 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改善血糖和脂代谢紊乱, 可以减轻患者的压力和紧张情绪, 使患者心情舒畅, 运动治疗的原则是为患者制订适量、经常性和个体化运动方案。指导患者适度体育锻炼不可劳累, 要长期坚持, 持之以恒, 将体育锻炼融于日常生活中, 配合控制饮食及药物治疗, 三者都不可偏废[2]。

1.2.6 用药护理

对使用口服降糖药物的患者, 叮嘱患者按时服药, 对患者讲解不同药物的作用、服用时间及主要的不良反应, 使患者能积极配合, 按时服药;对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 注射胰岛素的时间、剂量一定要准确, 并加强巡视, 患者如有面色苍白、头晕、软弱乏力、心慌、饥饿感、抽搐、烦躁等低血糖症状, 应立即送检血糖及必要检查, 注射后30 min进餐, 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 并告知医生及时处理, 调整用药量。需要出院带药注射的患者必须教会其胰岛素的抽吸法、注射量、注射时间、注射方法、注射部位的选择及更换、在注射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简易抢救方法等。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72例患者通过耐心细致的治疗护理, 全部长期存活, 随访6个月, 空腹血糖由9.4±0.4 mmol/L降为6.0±0.3 mmol/L, 餐后2 h血糖由13.5±0.3 mmol/L降为7.6±0.9 mmol/L, 体重指数170.2±9.8降为67.4±5.7, 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未发生心绞痛等, 心电图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3讨论

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 长期拖累使患者常感到悲观、厌烦、焦虑、紧张甚至恐惧不安、丧失信心等, 如何实施有效的护理是糖尿病患者恢复信心的关键。传统的护理模式是以完成任务为中心, 它的最大弊端是使护士形成只关心工作, 不关心患者的行为模式[3]。患者的心理、饮食、运动锻炼以及药物的合理选择、应用是控制病情的关键, 只有做好护理, 患者才能配合医护人员进行长期治疗, 稳定病情, 以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尤黎明, 吴英.内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413-427.

[2]钟学礼.临床糖尿病学.第二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1991:369.

[3]黄津芳, 刘玉莹, 郑欣, 等.加强模式病房建设, 实现三个根本转变.中华护理杂志, 1998, 33 (2) :92.

糖尿病患者护理分析 篇2

响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及血糖控制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75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均常规服用降糖药物,对照组37例实施常规的健康教育及护理,观察组38例在常规健康教育及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遵医率、出院时及随访结束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观察组复查、饮食、服药、自我监测及运动的遵医率与对照组比较较高(P<0.05)。两组随访结束时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低于出院时,但是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时观察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社区护理干预能使糖尿病患者的遵医率提高,控制血糖效果较好,可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 糖尿病;社区护理;遵医行为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07-129-03

The impact analysis of commun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compliance behavior and glycemic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YANG Jing

Shizho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Qinghe District in Huaian City,Huaian 2230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ommun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compliance behavior and glycemic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Methods 75 cases with diabetics selected from November 2012 to November 2013 in our hospital were studied,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were routinely taken hypoglycemic drugs,37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health education and care,38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commun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routine health education and care,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in compliance rate,glycemic control at discharge and end of the follow-up.Results The review,diet,medication,self-monitoring and compliance rate of exerci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 and postprandial 2h blood glucose in both groups at the end of the follow-up were less than those at discharge,but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P<0.05),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 and postprandial 2h blood gluc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t the end of the follow-up were less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Commun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the compliance rate of patients with diabetes,better control the blood sugar,and can be widely applied.[Key words] Diabetes; Community care; Compliance behavior

糖尿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是慢性的终身性疾病,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则可能会导致全身各个器官及系统发生功能改变及异常,甚至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1]。糖尿病患者一旦确诊则需要终身用药,因此,必须由患者自己实施治疗措施,而患者疾病控制受到遵医行为的影响。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不能长期坚持遵医治疗导致临床意外情况发生率增加[2-3]。我们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38例实施社会护理干预,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75例,均符合1990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41~63岁,平均(52.6±1.8)岁,病程4~18年,平均(11.4±0.7)年。对照组37例,男20例,女17例,年龄40~64岁,平均(51.5±2.3)岁,病程3~16年,平均(10.2±0.9)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表1 两组遵医率比较[n(%)]

组别 是否遵医 n 复查 饮食 服药 自我监测 运动

对照组 遵医 37 17(45.95)15(40.54)27(72.97)16(43.24)14(37.84)

未遵医 20(54.05)22(59.46)10(27.03)21(56.76)23(62.16)

观察组 遵医 38 28(73.68)30(78.95)36(94.74)32(84.21)27(71.05)

未遵医 10(26.32)8(21.05)2(5.26)6(15.79)11(28.95)

x2 8.06 15.14 7.29 13.65 11.91

P <0.05 <0.05 <0.05 <0.05 <0.05

1.2 研究方法

两组均常规服用降糖药物。(1)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及护理。健康教育结合患者的知识层次结构,确定学习目标,具体内容包括糖尿病的相关知识、饮食治疗方法及如何控制血糖等内容,为患者讲授遵医用药对疾病控制的重要意义,要遵医嘱用药,不能随意的改变药物的用量,对自身血糖水平进行动态监测,并且根据监测结果在医生的指导下对药物进行合理的调整[4-5]。向患者免费发放包括糖尿病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等内容的健康教育手册,以使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能够熟练掌握。为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改善其存在的焦虑及恐惧等负性心理,轻视、无所谓、担心、顾虑及悲观、绝望等极端心理[6]。(2)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及护理基础上实施社区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如下:在患者出院1个月开始对其进行定期的随访,以能够对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及遵医情况充分的了解,积极主动的与患者家属沟通,使其积极主动的提供支持更好的监督患者的遵医行为,指导患者改善不良的遵医行为;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定期的追访,将病情变化记在卡片上以便于根据实际情况为其进行个体化调整;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或家访,可以不定期进行,以便于对患者的遵医行为进行充分的了解,与患者沟通并帮助、指导其在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此外,还要时常指导患者遵医用药、饮食及运动等。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1 两组遵医率比较

观察组复查、饮食、服药、自我监测及运动的遵医率与对照组比较较高(P<0.05)。见表1。

2.2 两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两组随访结束时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低于出院时(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差异不显著,而随访结束时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组别 n 空腹血糖 餐后2h血糖

出院时 随访结束 出院时 随访结束

对照组 37 8.72±1.53 8.47±1.31 11.52±2.01 10.83±1.82

观察组 38 8.61±1.49 7.35±1.26 11.69±1.94 9.41±1.57

t 0.25 3.08 0.54 4.37

P >0.05 0.05 <0.05

讨论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水平降低,导致血糖过高而引起尿糖,从而导致了代谢异常[7],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体重降低等,患者多需要长时间的治疗,良好的遵医行为对于血糖的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患者实施干预措施使其遵医行为有效的提高可以确保有效的控制血糖水平,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也相应的降低,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8-9]。目前,我国的社区护理还不够完善,护理人员的配备及其具有的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与广大患者的需求还不能完全符合,社区护理的发展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因此,如何将已经具有的资源进行充分合理的利用从而为糖尿病患者提供的护理措施更加合理科学,使患者的遵医依从性明显提高,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具有重要的意义[10-12]。本结果表明,观察组复查、饮食、服药、自我监测及运动的遵医率与对照组比较较高。对照组及观察组随访结束时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低于出院时,但是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结束时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结果提示社区护理干预能使糖尿病患者的遵医率提高,控制血糖效果较好,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以推广应用。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参考文献]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 篇3

【关键词】糖尿病;心理分析;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343-02

在我国最近几年发病率比较高的疾病当中,糖尿病一直高居首位,其造成的危害极大,一直影响着我国人民的健康。再加上由于人民生活水平日益发展,我国的糖尿病人数呈现上升的趋势,在提高医疗负担的同时还产生了不少的心理和社会问题[1]。因此,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开展正确的分析且实施护理干预是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本文主要对我院最近3年接收的300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变化进行分析,且实施合适的护理干预,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将资料整理,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6月——2013年6月前往我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300例,医生对患者进行正确的确诊,证实患上糖尿病。其中男性160例,女性140例;最大年龄可达87岁,最小年龄为20岁,不高于59岁的患者有137例,在59岁以上的患者有163例;按照患者的文化水平划分:在小学以下的患者为120例,属于初中至高中水平范围的患者有130例,文化水平在高中以上的患者有50例;当中属于1型糖尿病的患者有10例,属于2型糖尿病的患者有290例。

1.2调查方法我院制定本住院的观察表,针对患者心理变化情况开展合理的调查,主要观察其拒绝、害怕、愤怒以及忧郁焦虑等情绪变化。另外还对患者的言语和行为开展调查或者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谈等,搜集相关的资料且填表。

2结果

全部患者中,出现抑郁焦虑情绪的患者有125例,出现抑郁情绪的患者有80例,出现愤怒情绪的患者有90例,出现害怕情绪的患者有95例。基本全部的患者均表现出焦虑的情绪,其心理变化可以直接或间接对其疗效与预后造成影响,而采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缓解这一情况。

3心理分析

3.1抑郁焦虑一般来说,年纪较大的患者病程均比较长,并且并发症也不少,其长期饱受糖尿病带来的折磨,另外再由于高额的医疗费用,极其容易表现出焦虑的情绪,甚至还有不少患者由于得不到家庭的重视,形成自杀、消极以及失望等多种抑郁的情绪。

3.2否认大部分的糖尿病患者都是在其他疾病检查过程中被检查出自己患上此疾病,由此其没做好心理准备,均会不承认该病。在本组研究中,80例患者曾经否认自身患上此疾病,在开展很多次的检查后,才承认自己患上糖尿病。

3.3愤怒年纪较小的糖尿病患者通常都会表现出极其强烈的愤怒情绪,其经常都会认为自己的生活权利与自由被完全剥夺,甚至少数患者还会指责其父母,对其照顾不到位,导致其年纪轻轻便患上糖尿病。

3.4害怕85例患者对糖尿病表现出害怕的情,是由于其对糖尿病的认识不充分,其害怕糖尿病会对工作、家庭以及家属带来大量的麻烦。

4护理干预

4.1提高社会支持力度社会支持对于患者来说可以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由此医护人员协助患者掌握合适的沟通方法,使其可以有效地解决自己和家人与朋友之间的关系。护理人员可以积极鼓励患者不断参与集体活动,将个人的要求全部表达出来,由此来取得社会提供的支持,使其焦虑抑郁的情绪被全部消除掉。

4.2提高宣教力度在开展心理干预前,医护人员需要和患者建立起和谐关系,确保其采取的护理措施可以得到有效的开展。患者住院后,护理人员需要积极地和其进行交流,保持耐性的态度聆听其述说的苦闷情绪,准时对其开展关心和呵护[2]。采取合适的方法协助患者处理其面临的问题,令患者的情绪被合适地发泄出来,并且还令其可以真实地感受护理人员对其是精心呵护的,进而缓解其苦闷的情绪,缓解疾病情况。

4.3指导患者开展合适的规律性运动护理人員需要恰当地控制好患者饮食,并且按时对其开展随访,从而达到认识且监督患者举行改变的效果,其可以制定时间表对患者的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检测,同时还对患者的运动和饮食情况开展规律性的检查,使其可以保持规律性的生活习惯。

4.4协助患者构建对抗疾病的信心医护人员帮助患者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非常重要,主要从两方面进行:①增加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医护人员在对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开展有效的宣教,使其可以形成认识观念,进一步将其具备的错误情绪与举止纠正。医护人员可以先对患者的认知情况和特征进行正确的评估患,然后根据其具体情况开展恰当的宣教和技能培训[3]。②对患者实行奖励惩罚的护理护理方法。医护人员可以与患者一起制定行为协议,同时按照实际执行情况开展奖惩。医护人员可以指导患者写下治疗日记,主要对其每天的饮食、用药、运动以及情绪变化等多方面的情况进行一个如实的记录,同时患者需要将此当做标准对个人的每天行为开展自我监测。护理人员按时检查,同时对患者的执行开展鼓励与批评。使用两种防腐木来构建患者的信心,使其可以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糖尿病。

5讨论

综上所述,糖尿病属于一种危害性很高且具有终身性特点的疾病,但是由于患者并不是长期住院,主要依靠进行院外护理。所以,医生和患者均需要重视院外的护理效果。患者出院后必须严谨地根据医生的嘱托开展护理,保持其生活的规律性,不断锻炼,充分做好个人的卫生,开展部分自身情况允许的活动,保持愉快的情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并发症的出现几率。

参考文献

[1]马风华,郑燕.糖尿病患者126例心理分析及护理[J].河北中医,2010,10(01):125-126.

[2]冯华,窦玉兰,肖桂贤.102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1,25(01):245-246.

社区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分析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社区服务中心进行治疗观察的90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50例,女40例,年龄19~75岁,平均(43±10.5)岁,病程1~20年,平均(5±7.3)年。文化程度:大学以上文化12例,大学文化12例,高中文化46例,初中文化20例。合并症:肾病4例,冠心病12例,高血压35例,其他39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患者在基础护理的同时进行心理分析及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常规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副反应,而治疗组各临床指标及心理状态评分(SCL~9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 体会

两组患者均进行基础护理:运动、饮食及用药指导等。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分析与心理护理。经过调查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生活习惯,与患者进行沟通,并根据其家属的描述总结出患者的心理特点,结果发现80例患者心理问题多表现为焦虑、悲观,认为糖尿病和死亡联系紧密,丧失治疗的信心,感觉家人对其不够关心等,笔者根据患者这些心理特征提出心理干预措施。

3.1 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

有很多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就是患了糖尿病等于给自己判了死刑,以至于患者整日焦虑、恐惧,心理压力剧增,这都是由于患者对糖尿病的不了解而造成的[2]。因此医护人员要对其进行糖尿病的知识宣传,如将糖尿病的病理、发生机制、注意事项及负面情绪对病情的影响告知患者。这样,让患者在充分了解糖尿病的基础上不至于盲目的产生负面情绪。

3.2 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护理

糖尿病患者由于在饮食上禁忌较多,致使很多糖尿病患者难以承受,患者往往认为个人生活索然无味,再者由于糖尿病患者并发症较多,致使患者思想上常常感觉忧愁、恐慌不安。对于存在这种心理状态的患者,医护人员要和患者时常沟通,深层了解患者的切身感受。也可组织患者参加一些集体活动,使其感受生活多姿多彩,通过让患者家人多与患者进行思想上的交流,一起参加活动,让患者体会到家人的理解和关心,从而消除患者不良心理状态[3]。

总的来说,糖尿病患者由于其病情的特殊性,心理上往往容易产生负面情绪,这就需要医护人员通过心理护理来进行干预,本文通过研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心理护理来进行干预,结果显示其临床各项指标及心理状态评分均达到满意效果,对照组明显优于未进行心理护理的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心理分析, 从而制定出针对患者最佳护理方案。方法 随机选择在我服务中心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进行治疗观察的90例糖尿病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 对照组糖尿病患者只做一般常规护理, 治疗组在基础护理上进行心理分析并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治疗组患者的SCL~90评分及各项生理指标明显具有优越性,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社区糖尿病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可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 还可使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 利于患者身心健康,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心里护理

参考文献

[1]李树颖.糖尿病[J].日本医学介绍, 1996 (08) .

[2]王红梅.糖尿病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 (18) .

糖尿病患者护理分析 篇5

[摘要]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做为一种终生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治疗。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其基本包括:教育、饮食治疗、运动疗法、应用降糖药物及自我监测5项内容,护理指导贯穿于这五项内容,成为糖尿病治疗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社区护士对社区内的糖尿病患者及家属进行知识宣教、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药物治疗护理及日常生活指导等,社区内的糖尿病患者的遵医率提高,减少了因疾病而对生活工作的影响,降低了医疗费用,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由此可见社区护士在糖尿病特别是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护理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关键词]终生性疾病;糖尿病;社区护理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据2004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统计,我国18岁及以上

[1]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2.6%。糖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长期患病可引起多源性器官损害。由于糖尿病患者年龄偏大、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大部分患者病情不能得到良好的控制,导致生

[2]活质量下降及社会医疗负担加重。同时糖尿病是一种终生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治疗。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护理指导已成为糖尿病治疗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教育、饮食治疗、运动疗法、应用降糖药物及自我监测5[3]项内容。通过社区护士对社区内的糖尿病患者及家属进行知识宣教、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药物治疗护理及日常生活指导等,社区内的糖尿病患者的遵医率提高,减少了因疾病而对生活工作的影响,降低了医疗费用,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由此可见社区护士在糖尿病特别是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护理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指导、护理措施综述如下。1.社区护理项目 1.1心理护理

1.1.1糖尿病知识宣教:让糖尿病患者掌握糖尿病的有关知识,坚持正确的治疗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非常重要。让患者及家属认识到

[4]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目前尚不能根治,必须终身治疗, 避免上当受骗而延误病情。提高患者自我监测意识,增强自我管理能力,使患者了解合理饮食和运动的重要性、治疗糖尿病药物的作用、血糖和尿糖自我监测的意义及技巧、应对低血糖反应的方法、危重情况的警告信号等。使患者的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5]只有这样才能减缓糖尿病的发展,延迟并发症的发生。

1.1.2 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糖尿病病程长,治疗效果不明显,不易坚持用药,并且为终身性疾病的特点,给患者造成了许多心理障碍,如:紧张、焦虑、孤独、抑郁、绝望等,这些心理因素可使病情加重,不利于糖尿病的控制,因此社区护士应对社区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指导和心理护理,同时让家属学习和了解心理学知识,帮助患者克服心理上不平衡因素,关心、体贴患者,经常与其谈心。使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增强治疗信心,克服悲观情绪,明白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终身疾病,有长期战胜疾病的思想,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如:听音乐、练习书法、绘画、养鸟等来增添生活乐趣,以宣泄患者的不良情绪,加强患者积极的情感体验,降低不良情绪的影响,保持积极、稳定、愉悦的心理,有利于糖尿病的康复和控制。1.2 饮食护理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的重要措施之一,饮食治疗的目的是:①保证机体摄入合理充分的营养,维持健康;②维持正常体重;③减轻胰岛负担。在遵循总的治疗原则上,充分尊重患者个人的饮食习惯[6]和经济条件。在饮食的控制中家属的支持非常重要,嘱咐家属做好糖尿病患者饮食的配餐员、监督员。严格按照糖尿病饮食进餐,做到定时、定量、有规律,避免偏食、过食与绝食,采用清淡饮食,多食蔬菜、丰富维生素和纤维素食物,戒烟、酒。在合理控制总热量的基础上,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摄入量,一般比里为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55%、蛋白质占总热量20%、脂肪占总热量25%,胆固醇摄入限制在300mg以下,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6g。消瘦者的总热量、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适应提高,肥胖者均应减少。2型糖尿病在饮食控制的同时,多食用粗粮、水果、蔬菜等富含叶酸、Β族维生素的食物,可使血糖明显下降,[7]血管并发症明显减轻。1.3 日常生活护理 1.3.1 指导并督促进行运动治疗:适当的运动可增强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利于控制血糖和体重,糖尿病在饮食控制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运动疗法,病情控制稳定,对糖尿病有显著[8]治疗作用。运动行为的干预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决定运动量的大小,运动量应由小至大,时间由短至长。不主张做剧烈运动。运动应遵循四大原则,即循序渐进,全面发展,因人而异,持之[9]以恒。向患者及家属宣传运动疗法的重要性,并付诸行动,有规律地进行有氧运动可带来很多益处:如减轻体重,降血糖、降血脂、血压,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加自信心,提高生活质量。选择低

[10]强度、短时间的运动,如散步、快走、气功、太极拳等。1.3.2 教会患者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糖尿病患者易导致脑动脉硬化和末梢神经炎,表现肢体活动不灵活,肢端、手脚麻木,家属应配合患者多做肢体按摩,用热水泡脚,用柔软和吸水性强的毛巾轻轻的擦干脚部。促进肢体及末梢循环以减轻肢体不灵活和麻木疼痛等不适。平时应穿柔软透气的袜子,鞋要宽松软底,不要穿紧身的衣裤和鞋子,不要光脚走路,指甲不要修剪过短,不要自行刮鸡眼,冬天用热水袋和电热器取暖时不宜直接接触皮肤,避免烫伤。

1.3.3 指导皮肤护理,预防皮肤感染:糖尿病患者皮肤组织内含糖量增高,宜于细菌繁殖,又由于血糖增高,血液中嗜中性粒细胞活动缓慢,吞噬力差,杀菌力降低,加上机体形成抗体能力降低,故易发生皮肤瘙痒和感染,且感染后又不易康复,为此一定要勤洗澡、勤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染,一旦发现局部出现伤口、水疱、皮裂、疥疮要及时到医院处理,及时治疗。平时居室内应阳光充足,空气清新,整洁安静,室温以18~20℃、湿度在50% ~60%。

1.3.4 腹泻、便秘的护理:糖尿病患者由于存在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易导致便秘或腹泻,对此家庭成员应经常观察患者的大便情况,使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以防便秘或腹泻,对于便秘或腹泻后的患者一定要用温水清洗肛门周围皮肤以防感染,调节饮食,减少或增加粗纤维摄入量或加以药物治疗,复查血糖、尿糖。2.糖尿病患者社会护理的意义

2.1社区护理干是患者学习糖尿病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改善代谢控制的有效途径。可以提高患者的遵医率,密切地配合治疗,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2.2社区护理可以提高其家庭成员对糖尿病知识的知晓率,在协助、督导患者配合各项治疗方案的同时,使患者养成规律、健康的生活习惯,减少发病的危险因素。

2.3社区护理是护理工作从病房走向社区或家庭,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充分体现,为未来诸如糖尿病等专科护士培养[12]提供发展方向。

2.4社区护理对糖尿病患者遵医率及控制血糖有重要的作用,对

[13]提高糖尿病患者遵医率及很好地控制血糖有重要作用。患者的遵医行为是指患者在求医后其行为活动(服药、饮食控制、或改

[14]变生活方式等)与临床医嘱的符合程度。病患者只有很好地遵从医嘱,才能长期控制疾病,保持血糖稳定,延缓并发病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社区护理对患者是一种支持作用。可提醒和帮助患者遵从医嘱,达到很好控制疾病的目的。通过开展糖尿病社区护理干预,提高了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度,减轻了疾病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心理状况、社会功能等方面的影响,提高了患者的健康水平。

综上所述,社区护士可充分发挥社区的优势,对社区内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定期的社区访视,给予连续性的健康教育、生活指导,纠正不良生活习惯,使居民获得多方面信息,提高保健意识,是坚持治疗的关键,也是保证正确用药的措施。定期复诊使并发症得以早诊断、早治疗,提高了患者的遵医率,对促进其正确治疗有重要的作用。通过社区护士的努力,社区内的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医疗费用也有适当的降低。

参考文献

糖尿病患者护理分析 篇6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糖尿病;分析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367-02

糖尿病属于一种终身性的疾病,该类病能够引起病人体内的糖分与蛋白质等物质出现新陈代谢的异常情况,同时糖尿病还能引发各种各样的其他的并发症,给病人的身体和心理都带来极大的伤害。虽然,在我国目前为止,没有有效的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但是,很多医生都了解到,平稳病人的血糖能够有效的避免糖尿病的并发症,同时也是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的最关键的因素[1]。因此,做好病人糖尿病病人的护理与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我院从2010年3月-2013年11月以来一共有64例糖尿病的临床资料,取到了十分显著的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从2010年3月-2013年11月以来一共有64例糖尿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32例,实施常规护理。治疗组分为32组,采用检测患者的血糖、保持长期的运动、加大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等方法。

1.2护理方法

常规组病人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治疗组病人给予综合性的护理。针对治疗组病人的综合性的干预护理进行进一步的介绍。

1.2.1检测血糖

监测病人的血糖水平的高低,保持病人的血糖水平要达到正常的取值,同时根据实际情况,提高胰岛素的使用量。

1.2.2保持运动

医生要根据每个病人的实际情况,适当的指导病人开展适量的运动,保持病人们的心率在120次/min,因此可以引导病人做一些慢性的活动,主要包括,散步、慢跑、竞走或者是打太极的方式。这些运动每周都要坚持3--5次。通过运动,可以明显观察到病人们的,很少有出汗的现象,食欲与睡眠质量都出奇的好,心情保持愉悦。即使是部分病人出现有疲劳感,但是在次日仍旧精力充沛,尤其是过于肥胖的病人,在饭后30分钟之内适宜进行有氧运动[2]。

1.2.3健康宣传

因为糖尿病患者们大部分都是患病时间相当久,很多病人的血糖都严重不稳,但是病人却并没有引起对疾病的足够重视程度。因此,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病人展开适当的健康教育的宣传方式,针对病人们的病情,耐心的讲解关于糖尿病的知识,说明降低糖尿病血糖的重要性与平稳糖尿病血糖的意义。并且医护人员一定会告诉糖尿病患者,及时做好病情的监护工作,使患了糖尿病的病人们,能够积极的配合医生们完成这项治疗,进一步提高医院的治疗效果。

1.2.4统计学分析

本次检验结果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患者治疗效果用%表示,如果P <0.05,则表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的服务满意程度比较:通过对患者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评价出两组患者对护理结果的满意度,观察组的总体满意度为100%,满意程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满意程度62.5%,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3、讨论

3.1糖尿病的治疗方法

糖尿病是一种由新陈代谢引发的慢性疾病,主要是以糖代谢的紊乱为突出的症状。由于糖尿病的患病时间久,在发病的初期并不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因此,医生在进行治疗的时候,可以采用改变患者的饮食习惯这种方法,让患者们做到合理饮食、有规律的运动、同时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但是到目前为止,很多患者们普遍采用的是药物治疗糖尿病的方法,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部分患者对降低血糖的药物的作用认识的不够清楚,导致不能正确掌握好服药的准确时间,因此很多药品的费用越来越高,但是治疗效果却并不明显,越来越难以控制患者的病情。因此,综合护理干预治疗这种方法,对于全面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3]。

3.2综合护理干预的饮食治疗法

临床上,糖尿病的主要特点表现为,高血糖。高血糖能够导致人体内的各种免疫系统的异常情况,并且随着糖尿病的各种慢性并发症,会给人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痛苦。因此,治疗这种慢性病,通常情况都是采用饮食治疗法。合理的控制病人的饮食情况,能够满足体内的消耗情况,有效的控制好病人的体重,改善病人体内恶性循环的高糖度情况。还有部分资料显示,糖尿病患者通过加强体育锻炼这种方式,能够从整体上提高病人的能量消耗情况,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脂肪的过度堆积,进一步保持好病人的血糖稳定。医生通过检测病人的血糖含量,通过开展健康教育的方法,鼓励病人积极进行运动,或者是通过合理饮食来对病人并行综合管理,能够有效的控制好病人体内的蛋白质的含量,经过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经过长达12周的护理之后,两组病人的血红蛋白以及胆固醇均有明显的改善。尤其是治疗组的改善程度要明显的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营养程度并且结合运动的方法,治疗糖尿病是相当重要的方面。尤其是做好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护理工作,能够有效的提高病人的治疗的配合程度,临床效果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从根本上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

结语:由此可见,治疗糖尿病,在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的时候,一定要利用药物对病情加以控制,才能有效控制好糖尿病的病情,提高药物的降低血糖的功能,这样才能使患者逐漸改变以往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控制能力,从而减缓糖尿病的恶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崔丽娟.糖尿病教育对血糖控制的影响[J].实用护理杂志,2012,17(29):90-92.

[2] 叶任高.慢性病以及亚健康状态对健康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11,21(17):62-63.

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分析与护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的病例为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住院部或门诊部进行治疗糖尿病的患者107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58例, 女49例, 年龄18~63 (43.2±3.4) 岁, 病程2~7年。107例患者中有9例学生, 55例工人, 23例农民和20例其他职业人员。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1例, 中学36例, 大专及以上50例。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其调查内容包括:基本资料:即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患病时间和治疗基本情况等。将睡眠质量分为三个等级 (即良好、一般和较差) 。睡眠时间在8h及其以上, 并且睡醒以后没有头晕和烦躁、乏力等症状发生为睡眠良好;睡眠时间在4~8h, 睡醒后有头晕、烦躁和乏力等, 反应情况较轻者为睡眠一般;睡眠时间不超过4h, 并且睡醒后严重出现头痛、头晕、乏力和烦躁等精神差状况为睡眠较差。影响睡眠的因素包括环境是否适应、饮食是否习惯、对疾病的认知度和心理因素 (是否精神紧张, 对疾病是否过度担忧) 等方面。对患者的问卷调查分类, 对有睡眠障碍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找到患者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在进行针对性护理措施干预。对有睡眠障碍的患者进行每周一次回访, 进行6个月护理措施干预后, 比较分析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本文中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器V1.61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107例糖尿病患者中有82例 (76.6%) 患者出现睡眠障碍。对有睡眠障碍的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措施干预后, 107例患者的睡眠质量明显得到改善。较护理措施干预前, 改善程度十分显著 (P<0.05) 。见表1。

研究分析有睡眠障碍的糖尿病患者的问卷调查表, 见表2, 显示结果表明主要影响患睡眠质量的因素是缺乏糖尿病相关知识和心理问题。

3 讨论

所谓睡眠即是指在复发惰性和不反应状态下, 使疲劳的神经细胞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精神和体力得到恢复, 并增强免疫力, 使机体康复[2]。而睡眠发生障碍是指睡眠质量发生异常即时间不够或者睡眠效果不好, 而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对患者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本组研究组结果看出, 107例糖尿病患者中存在睡眠障碍的患者就有82例 (76.6%) , 发生率较高, 说明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引起睡眠障碍症状。从表2结果看出, 影响患者睡眠障碍最主要的因素是缺乏糖尿病相关知识 (48.6%) 和心理障碍 (41.1%) 。找到主要因素后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 患者睡眠质量均有所提高, 并且较护理前, 效果显著 (P<0.05) 。因此笔者认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能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3.1 疾病知识讲解

将糖尿病整个情况对患者进行讲授, 增强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程度, 只有患者本身对糖尿病的各种特性相当了解, 患者对于治疗的依从性才会更好, 对于血糖的控制情况就相对更佳, 患者由于患病而产生的焦虑心理而影响睡眠的情况也会上对减少。这就要求跟患者充分的沟通交流, 看患者对于疾病的了解程度的多少, 然后针对不同的患者的自身情况讲授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对人身的影响和预后等情况, 解除患者的疑问, 消除偏见, 让患者能够正视病症。对于文化水平高的、学习能力强的病患, 可改为发放相关资料、书籍的方式, 进行传授, 让广大患者更好更全面的正确认识糖尿病。

3.2 心理教育

糖尿病是慢性疾病, 要进行长时间的治疗和用药, 由于患者的心理因素, 担心治疗情况不佳, 而出现许多并发症, 常见的如焦躁、烦恼等思想。造成睡眠不良并持续很长时间, 都是心理原因引起的。所以要尽早进行心理干预, 可让由于这些心理原因造成的睡眠不良的情况迅速消失。护士跟患者之间要建立和保持良好的关系, 要让患者对自己充分信任, 让患者可以对自己畅所欲言[3]。护士要对患者讲解目前世界上对于糖尿病的研究总体进展, 让患者了解, 只要认真按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 可有效的控制病症, 控制血糖, 让患者从认为糖尿病不可控制的误区中走出来。再者, 让初治疗患者与已经很好的控制了血糖的患者进行交流, 让患者建立信心, 充满治疗的希望, 而焦虑心理大大减轻;最后, 可让患者心平气和, 丰富治疗时的生活方式, 看书、看电视、听音乐等, 转移一部分的注意力, 也可增强睡眠质量。

3.3 进行身体锻炼

进行适当的合理的锻炼, 可提高患者的抵抗力, 增强身体素质, 加强身体代谢特别是糖代谢, 也可提高睡眠质量[4]。锻炼身体一般安排在饭后, 根据患者不同的身体和职业等情况安排锻炼项目。身体素质好的可跑步、骑自行车。体弱的可打太极、慢步走等。每周应锻炼5次以上, 每次在半小时左右。

3.4 营造舒适睡眠条件

室内操持清洁、整齐、通风、空气质量好, 温度合适、光线轻柔;被单保持干燥、冷暖适宜;同时要控制噪音, 因为有研究表明噪音可干扰睡眠, 控制噪音可有效保证睡眠质量。

参考文献

[1]代瑞云, 张彩云, 田桂芳.老年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护理学杂志, 2006, 21 (3) :27-29.

[2]李瑾.妇科手术患者睡眠障碍的预见性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 2009, 1 (17) :215-2l6.

[3]谢虹, 刘纯艳.糖尿病健康教育实施要素[J].护理学杂志, 2005, 20 (7) :72.

妊娠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要点分析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 年1 月~2014 年1 月在本院诊断并治疗的89 例妊娠糖尿病病例为研究对象。 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对照组患者46 例, 年龄21~34 (25±3.8) 岁, 怀孕37.2~42.7w;治疗组患者43 例, 年龄23~36 (24±2.5) 岁, 怀孕36.5~41.2w。 两组患者年龄、体重、血糖均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 定期检查胎儿发育是否正常, 进行B超检查, 随时监测血糖血脂水平及肝肾功能。若患者空腹血糖仍>5.5mmol/L, 餐后2h血糖>6.6mmol/L, 给予加用胰岛素治疗[4]。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具体如下: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护士反复耐心地与孕妇积极交流, 并向她们讲解疾病知识, 让他们对自己的疾病有个正确的认识, 以平和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饮食护理:饮食护理是护理妊娠糖尿病既重要又较难把握的一项护理。因为孕妇妊娠期间饮食控制不能过严, 要保证胎儿生长的必需营养供应。孕妇怀孕期间需摄入124.7~146.5k J/ (kg·d) , 宜少食多餐, 食物需多样化保证营养均衡。注意补充微量元素, 控制摄入的食盐量。其中, 糖类占50%, 蛋白质占20%~25%, 脂肪占25%~30%[5]。并且饭后孕妇要适量运动, 例如散步、孕妇操, 持之以恒可使血糖下降。

1.3观察指标主要对孕妇的并发症及胎儿发育情况进行观察, 孕妇的并发症包括泌尿系统感染、产后出血、羊水过多、妊娠高血压及产后Ⅱ型糖尿病。胎儿症状包括畸形、胎窘、早产儿。

1.4 统计学处理对数据采用SPSS 13.0 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结果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 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计数资料结果用百分比表示, 采用 χ2检验, P<0.05 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比较治疗组孕妇泌尿系统感染、产后出血、羊水过多、妊娠高血压及产后Ⅱ型糖尿病发病率均低于对照组,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胎儿发育情况比较治疗组胎儿胎窘、早产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两组胎儿畸形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见表2。

3 讨论

妊娠糖尿病严重危害孕妇本身和胎儿的健康, 近年来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作为目前公认的高危妊娠该病严重威胁着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在医学界尚未使用胰岛素之前该病的死亡率高达30%左右, 而胎儿的死亡率甚至高达50%[6]。 有效地护理和治疗可以改善母婴健康, 本实验证明及早发现疾病, 积极有效地治疗和护理, 可以促进疾病的转归, 有效地降低孕妇和胎儿的并发症发生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对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9例妊娠糖尿病病人的病例进行归纳总结。与对照组相比, 治疗组孕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 胎儿健康明显改善。给予妊娠糖尿病患者系统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患者的产后并发症, 确保母婴将康,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妊娠糖尿病,护理干预,孕妇

参考文献

[1]吴凤会, 钱雷, 孙长虹, 等.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 2011, 18 (12) :1939-1934.

[2]李秋云, 曾瑞伟, 孙萍.应用共情提高妊娠糖尿病健康教育效果的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8, 5 (3) :75-77.

[3]江仁美, 马金秀, 顾颖萍.妊娠期糖尿病病人胰岛素治疗的护理[J].全科护理, 2010, 11 (26) :32-33.

[4]马少芳, 谢红珍.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护理[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2, 23 (11) :2036-2037.

[5]任丽晶, 孙艳芳, 花立敏.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护理[J].护理研究, 2010, 5 (17) :102-103.

糖尿病患者护理分析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 男51例, 女39例, 年龄56~80岁, 平均年龄 (68.36±5.29) 岁, 病程1~21年, 平均病程 (12.36±5.22) 年, 合并症:高血压26例, 心脏病29例, 周围神经病变24例, 脑血管疾病11例, 根据平行对照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 各为45例,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两组患者糖尿病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舒适护理干预措施, 具体如下:①环境舒适, 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病房, 保持病房内卫生温馨, 可在室内摆放绿色植物, 窗明几亮, 为患者提供温馨环境;医护人员要注重着装的整洁与安静, 严禁浓妆艳抹, 要展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②患者入院后, 对其社会背景、住院次数、文化程度等进行观察, 通过图文并茂、色彩鲜艳的宣传页等告知患者, 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健康教育方案, 将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告知患者, 使其了解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糖尿病病程较长, 同时用药较为复杂, 而随着疾病的进展, 患者可出现并发症等, 因此常出现烦躁、焦虑等严重的心理障碍, 因此医护人员要保证充分的耐心, 对患者情绪进行有效调节, 放松患者情绪, 减轻其心理焦虑状况, 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到疾病的治疗中。③在饮食护理中, 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详细的交流, 了解其饮食习惯及爱好, 在保证治疗的基础上尽量与其饮食习惯一直, 少食多餐, 饮食以低盐、低糖的清淡食物, 合理脂肪、蛋白质及碳水化合物为主。④通过运动能够对患者的血糖进行调节, 然而糖尿病患者多年龄较大, 因此在运动时, 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体力、年龄、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制定详细的运动疗法。

1.3 疗效判定。

显效:空腹状态下血糖水平<6.8 mmol/L, 餐后2 h血糖<9.5 mmol/L;有效:空腹状态下血糖水平<11 mmol/L, 餐后2 h血糖<15.8 mmol/L;无效:治疗后患者空腹状态下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无明显下降[2]。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观察组治疗显效18例 (40%) , 有效23例 (51.1%) , 无效4例 (8.9%) , 治疗总有效率为91.1%;参考组治疗显效14例 (31.1%) , 有效20例 (44.4%) , 无效11例 (24.5%) , 治疗总有效率为75.5%, 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观察组对护理总满意度明显大于参考组, 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见表1。

2.3观察组护理期间出现1例糖尿病足, 并发症发生率为2.2%, 参考组护理期间出现4例糖尿病足、3例视线模糊, 并发症发生率为15.6%, 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糖尿病是中老年患者常见病症, 是由免疫功能混乱、遗传原因等多因素引起的胰岛功能抵抗、胰岛功能减退及免疫功能减退等多因素引导致的蛋白质、糖代谢紊乱综合征。随着病情发展, 后期患者可出现尿毒症、脑血管病变、肾功能衰竭、皮肤病等严重并发症, 患者生活舒适度明显下降[3];同时糖尿病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等, 引起患者死亡, 因此在患者治疗期间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舒适护理是近年来新型的护理模式, 能够使人在心理、生理、及社会等方面达到最愉快的状态, 降低患者不愉快程度, 实现疾病的更好康复。舒适护理在护理中更加强调人性化、整体化、有效性及创造性, 主要目的是提高患者心理、生理及社会上等多方面的愉快程度。舒适护理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要求较高, 除熟练日常护理方法、流程等, 医护人员要转变观念, 爱护患者, 真诚对待患者, 从心理、生理等提高患者住院期间舒适度。本次研究中, 医护人员从环境舒适、心理舒适干预及健康教育等实现患者心理舒适, 争取患者的信任, 患者能够通过健康教育对疾病全面认识, 从而更好进行自身护理, 提高治疗的依从性;而通过饮食护理、运动护理等辅助治疗, 患者血糖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提高治疗效果, 抑制疾病进展引起严重并发症, 促进患者康复。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干预, 结果显示患者护理有效率、对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参考组 (P<0.05) , 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较高, 由此可知, 在糖尿病患者的康复中给予舒适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血糖控制效果, 抑制病情进展, 改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赵淑坤.糖尿病护理团队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7 (11) :974.

[2]刘丽.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护理技术与服务需求调查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 (3) :292.

糖尿病患者护理分析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中男性160例, 女性104例, 年龄38~89岁, 平均年龄68.9岁;病程6个月~15年;合并心脏病89例、高血压126例、脑血管疾病81例, 周围神经病变42例。将264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130例, 舒适护理组134例。

1.2 舒适护理措施

1.2.1 舒适环境

舒适环境可以改善患者心情、调节患者情绪, 病房要保持良好的光照, 良好的通风调节, 将室内温度和湿度控制在22~24℃之间, 室内摆放物品整齐, 窗明几亮, 放置绿色植物作为点缀, 使患者有一个温馨环境。

1.2.2 舒适外在仪表

护理人员是和患者接触时间最长、最直接的人群, 要求护士有着庄重的仪表、着装规整、服饰搭配合理、表情亲切、言语温和, 避免浓妆艳抹和花哨暴露的衣着, 让患者感觉到护理人员良好的精神面貌、积极的工作作风取得患者尊重和信任, 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1.2.3 舒适健康教育

糖尿病患者入院后要对患者进行全面了解, 掌握患者的住院次数、社会背景、年龄、文化程度、疾病的认知度, 对患者制定详细的舒适健康教育方案, 可以通过色彩鲜艳的图片、图文并茂的宣传页、板报和细致的讲解方法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1.2.4 舒适心理护理

由于糖尿病患者病程长、用药复杂, 患者常常担心疾病康复及控制情况, 担心发生并发症, 造成患者产生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 产生焦虑、烦躁, 甚至放弃治疗的念头。因此, 护理人员应与患者进行耐心的交流, 掌握患者的心理问题, 制定适合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案, 积极调节患者情绪, 让患者心理得到放松, 解除心理焦虑, 积极配合治疗, 使患者主动参与治疗和护理。

1.2.5 饮食舒适护理

饮食控制在糖尿病治疗措施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由于许多患者对饮食控制不能够掌握, 出现恐惧饮食和饮食控制不良等情况, 对此护理人员需制定符合患者的饮食方案[2], 明确每日总热量的计算, 合理控制热量, 维持患者的标准体质量, 照顾患者的饮食习惯, 建立合理饮食结构, 少食多餐, 合理分配食物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所占的比例。

1.2.6 舒适运动疗法

糖尿病患者通过适当运动, 可以有效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减轻体重, 降低血糖、血脂, 防止糖尿病并发症发生, 但由于糖尿病患者均为年龄较大患者, 运动要适度, 应依据患者的实际年龄、体力、以及并发症情况来决定运动疗法[3]。

1.3 观察内容

对常规护理组130例, 舒适护理组134例出院时进行舒适护理效果评价[4]分为优、良、可、差。

2 结果

130例常规护理组中护理效果评价94例评为优良;134例舒适护理组中护理效果评价132例评为优良, 见表1。

注:经统计学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分析, 两组优良率比较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 现代医学模式、医疗观念的转变, 人们的健康观念发生较大的变化, 由原来的单纯的以治病为基准, 到对护理服务有着较高的要求, 对护理方法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舒适护理是一种崭新的护理模式, 是通过护理人员周密的护理措施、温和的语言、严谨的举止等内容, 使病人能够从生理、心理上保持舒适的状态, 从而降低疾病痛苦[5], 有效的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萧丰收.萧氏舒适护理模式[M].6版.台北:华杏出版社, 1998:5.

[2]罗娅, 刘钰.老年患者舒适护理中应用研究[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6, 20 (4) :42.

[3]张宏, 朱光君.舒适护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01, 16 (6) :409.

[4]代敏.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护理中的作用[J].当代医学, 2009, 15 (24) :126.

糖尿病患者护理分析 篇11

【关键词】 糖尿病;肝脓肿;临床护理

糖尿病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糖,长期的高血糖会引发各种的并发症。肝脓肿是糖尿病较为常见的一种合并症。治疗糖尿病合并肝脓肿一般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或是外科切口治疗,对于糖尿病合并肝脓肿患者的临床护理是相当关键的。本文主要是讨论分析糖尿病合并肝脓肿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从2010年3月到2012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肝脓肿患者共27例。患者年龄在43岁到78岁之间,其中男性患者共14例,女性患者共13例。糖尿病病史在2年到21年之间。入选患者均经过影像学检查、穿刺检查、抗生素治疗等确诊为肝脓肿,并且排除患者为阿米巴虫性感染或是核性的肝脓肿。糖尿病合并肝脓肿患者的治疗方案。严格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并且穿刺获得患者的脊髓液并做脓液培养得到结果后,针对性全身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根据患者的肝功能检查结果,给予患者保肝药物,并且补充各类的维生素及体液,保持体内的电解质平衡。

1.2 护理方法

1.2.1 病症护理 肝脓肿的主要的临床特点是高热、腹痛、寒战、恶心和呕吐等2。因此护理工作人员需要针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由于引起肝脓肿的细菌会进入血液系统中造成菌血症,从而导致患者会出现一系列高热、寒战等症状。护理工作人员应该观察患者发作的规律并且及时告知主治医生。但患者处于高热状态时,护理工作人员应该协助患者进行降温治疗,可以给予患者冰袋或是涂抹乙醇进行物理降温,并且叮嘱患者多喝水,避免患者大量出汗导致脱水。护理工作人员应该要定时检查患者的体温,观察其体温变化。当患者大量出汗时,应该协助患者更换衣服并且搽干汗液,防止受凉引发其他并发症。腹部疼痛是肝脓肿患者的另外症状之一。腹部疼痛会使得患者难以忍受。因此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协助患者在疼痛发作时进行肌肉放松,并且深呼吸,尽量将疼痛的注意力转移。在疼痛发作时,可以播放音乐或是其他娱乐节目等,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从而希望能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并且减低疼痛的作用。

1.2.2 基础护理 为了保证患者在治疗过程得到充足的休息,护理工作人员应该保持病房的整洁。同时还需要保证安静的病房环境,保持室内通风并且进行病房消毒,避免出现医院交叉感染。另外由于糖尿病患者皮肤抵抗力较差,对于外界的受压力低。因此给予患者的衣服一定要较为宽松和柔软,并且保持患者床铺的清洁干燥。叮嘱患者要经常翻身,并且帮助患者按摩受压部位,避免出现压疮受并发感染。需要定时巡视病房,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是否稳定,神智是否清楚,并且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血糖、体温以及尿酮体等,避免病情恶化或是出现中毒性感染休克。

1.2.3 心理护理 患者在出现并发症后,容易出现有焦虑和恐惧不安的心理,情绪起伏较为大,因此需要护理工作人员给予耐心的开导。根据患者实际的情况,选用适当的方法向其详细解释病情变化和相应的治疗。利用护理工作人员专业的知识给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得患者能积极接受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其心理和思想负担,消除紧张焦虑情绪,使其能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接受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1.2.4 饮食护理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是控制血糖的关键,而肝脓肿则是一种严重的消耗性疾病。患者发热消耗能量,机体免疫力在逐步下降,从而患者的营养出现不足,影响患者脓腔的闭合和基本的痊愈。因此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保持患者有足够的热量和营养供给,但需要注意监测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避免加重患者糖代谢紊乱情况。因此糖尿病合并肝脓肿患者的饮食应该未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纤维性以及低脂肪和易消化的饮食,同时需要配合严格准确的胰岛素进行治疗。为患者提供能量,保持患者的水电解质的平衡。

2 结 果

通过治疗和护理后,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为(22.1±2.1)天,所有患者病情均得到治愈。其中18例患者治愈出院,剩下9例患者则为病情好转出院,并且进行维持3周的随访跟踪治疗,9例患者病情均痊愈。

3 讨 论

糖尿病患者的特点是其并发症高从而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容易使得患者机体的抵抗能力下降。高血糖使得为患者体内的细菌生长提供有力的环境,而且高血糖还会影响患者白细胞对于细菌的吞噬能力。因此在临床时有见糖尿病合并肝脓肿发生。肝脓肿是一种由于细菌感染的感染性疾病。而糖尿病是导致肝脓肿发病的其中一个危险因素1。有研究发现患者感染细菌后形成肝脓肿至少需要3周以上时间,而感染使得患者的血糖难以控制3。對于糖尿病合并肝脓肿患者,其治疗的重点在于控制血糖水平和控制感染情况。治疗过程中需要准备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并且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数量。患者出院时,医护人员需要叮嘱患者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尽量避免血糖出现明显波动,注意监测血糖,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出院后要加强运动,增强体质,提高自身抵抗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护理能保证患者临床治疗质量,其中护理的要点是,针对患者的临床症状给予相应护理,知道患者的饮食并且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治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真真,熊亚莉,卢家莱,等.267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原学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2006,23(7):464—466.

[2] 韩辉,陈青,孙秋英.2型糖尿病并细菌性肝脓肿48例临床特点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6):3—5.

糖尿病患者护理分析 篇12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患者,循证护理,效果

糖尿病发生在60岁以后或在60岁之前已发病并延续到60岁以后的群体称为老年糖尿病患者[1]。多种药物联合治疗、记忆力减退、伴随多种疾病等是老年糖尿病的主要特征, 该疾病以非胰岛素依赖性为主。老年人由于身体的各种机能开始衰退, 免疫力也有所下降, 并伴有多种疾病, 且糖尿病的发病症状不明显, 因此, 极易被其他疾病掩盖[2]。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 老年糖尿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治疗过程中由于患者生活方式的改变, 还有对治疗效果的担心和经济负担等, 使其预后效果并不理想[3]。本研究中, 通过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笔者所在科接受治疗的8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4例。对照组中男20例, 女24例;年龄60~86岁, 平均 (67.24±1.39) 岁;病程1~18年, 平均 (10.54±2.71) 年。观察组中男21例, 女23例;年龄60~85岁, 平均 (67.49±1.13) 岁;病程1~17年, 平均 (10.10±2.82) 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对该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给予患者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 提醒患者在服用降糖药物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根据患者的病情予以对症治疗, 并对其饮食、运动、用药等方面进行指导。向患者普及老年糖尿病的相关知识, 叮嘱其定期做身体检查。

1.2.2 观察组

对该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 具体方法如下。

1.2.2.1提出问题

对患者的病情、家庭、文化程度、生活习惯等进行了解, 结合其对糖尿病的了解程度、日常饮食习惯、心理状况以及目前所存在的现象等, 提出需要进行解决的问题。

1.2.2. 2 查阅资料, 制定方案

根据所提出的问题, 根据提出的护理问题, 应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JFD) 、医学文献检索数据库 (MEDLINE) 及电子图书阅览室进行文献检索, 查找相关资料, 并对文献进行总结、分析, 将所得结论与患者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制定出一套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 预见并有效应对护理中出现的突发情况。

1.2.2. 3 实施方案

(1) 环境护理。在患者住院期间, 应保持病房的环境卫生, 定期打开窗户使空气流通, 室内温度应控制在20℃左右, 避免阳光直射。提醒患者家属或其他探病者在说话时适当控制音量, 使患者有一个舒适安静的治疗环境。另外, 定期对病房内的设备进行检查、保证热水供应, 定时对患者的床单、被褥进行更换。 (2) 健康宣教。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 对其各个体征变化进行记录以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积极主动地与患者进行沟通, 向其普及糖尿病知识, 如糖尿病的临床症状、发病机制、治疗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 使患者对糖尿病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让家属参与到护理工作中, 教会其如何识别血糖水平及应对不良反应的措施, 提高家属的应对能力以及正确认识糖尿病, 避免其因相信不诚广告而对患者采用偏方、秘方等情况。 (3) 心理护理。治疗糖尿病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且由糖尿病所引发的并发症累及身体多个器官, 患者极易出现恐慌、失望、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需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 对其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讲解, 列举治疗成功的案例, 提高患者的自信心。由于患者年龄较大, 其子女大多数因为忙于工作而缺少陪伴他们的时间, 使其产生孤独感。护理人员应把患者当作自己的家人, 主动友好地与他们进行沟通, 使患者感觉到温馨, 增加其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 并积极配合治疗。 (4) 用药护理。护理人员遵循医嘱指导患者按时用药, 不可擅自增减药量或停止用药。磺脲类降糖药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 于早餐前0.5 h口服。双胍类药物不良反应有腹部不适、口中金属味、恶心、畏食、腹泻等, 偶有过敏反应, 餐中或餐后服药或从小剂量开始可减轻不适症状。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应与第一口饭同时服用, 服用后常有腹部胀气等症状。瑞格列奈 (诺和龙) 应餐前立即服用, 不良反应极少, 但不进餐不服药。噻唑烷二酮主要不良反应为水肿, 有心力衰竭倾向和肝病者不用或慎用。 (5) 饮食护理。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保持定时定量原则, 加强患者的自我控制意识, 注重一日三餐蛋白质和热量的搭配。糖尿病患者的进餐应该定时定量, 细嚼慢咽, 通常将每天的热量按1/5、2/5、2/5分配至早、中、晚三餐中。患者血糖较平稳时, 指导其食用柠檬、苹果、草莓、猕猴桃等含糖低的水果。在控制饮食的基础上还可指导患者做适当运动, 既能降低血糖, 还能提高身体素质。

1.3 血糖控制标准

经护理, 患者未发生其他并发症, 血糖波动幅度小, 且数值处于正常范围为优;能够有效控制并发症, 血糖虽存在波动但能够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为良好;血糖和并发症均未得到控制, 甚至病情加重为差[4]。优良率= (优例数+良好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血糖控制优良率为90.91%,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例 (%)

3 讨论

循证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服务模式, 又称实证护理[5,6]。该护理改变了以往以经验和直觉为主的工作方式, 通过把准确、慎重的临床研究数据与患者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从而使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护理知识和护理管理得到提高。循证护理对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做出分析, 提出问题, 并查阅文献, 制定出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护理方案[7]。有效的医学数据、医护人员的技术与经验、患者的愿望是循证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循证护理运用到老年糖尿病患者中, 通过对患者的环境、健康知识、心理状态、用药、饮食等方面进行干预, 不仅能有效控制其血糖水平, 还能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 促进了护理人员与患者的关系。命令与服从是传统护理的主要特点, 循证护理在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患者的意愿, 改善了医护关系之间的协调性[8]。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 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的血糖控制优良率为90.91%, 对照组为75.00%, 观察组的血糖控制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可见, 运用循证护理能有效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光琴.循证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 2013, 9 (30) :152-153.

[2]李燕.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施行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 2014, 12 (20) :71-72.

[3]林兰芬.循证护理在老年糖尿病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 2012, 7 (12) :158-159.

[4]方美茹.循证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护理中的运用[J].中国保健营养, 2014, 24 (7) :4223-4224.

[5]胡芳英.循证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和血糖的影响[J].浙江医学教育, 2014, 13 (2) :42-44.

[6]刘中伏.循证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 2014, 22 (19) :185-186.

[7]郑玲玉.循证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预防低血糖中的应用[J].东南国防医药, 2013, 15 (2) :185-186.

上一篇:优秀男子下一篇:五个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