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护理论文

2024-10-13

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护理论文(精选12篇)

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护理论文 篇1

糖尿病是有遗传和环境因素引起的一组慢性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发病率逐年上升。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可有效地改变患者的不良心理,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生活质量。本院自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对收治的72例糖尿病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与综合护理, 取得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2例患者均为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 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 最新糖尿病诊断标准;男40例, 女32例;年龄31~79岁, 平均58.3岁;1型糖尿病患者8例, 2型糖尿病患者64例;病史1个月~10年;入院时并发合并冠心病28例, 脑梗死12例,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6例,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例, 足感染6例, 多数伴有瘙痒症;均无急性并发症及严重的心、肝、肾疾病和感染。

1.2 护理及方法

1.2.1 心理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 患者心理负担重、压力大、病程长、并发症较多, 使其功能障碍, 活动受限而苦恼。加上缺乏糖尿病防治知识, 认为糖尿病无法根治, 易产生抑郁、烦躁、悲观、失望等消极情绪, 作为护理人员, 应以视患者为亲人的态度, 态度要和蔼, 语言要亲切, 主动关心、体贴和谅解患者, 反复地向患者解释其病情及治疗意义。耐心地开导患者,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出现。

1.2.2 饮食护理

多数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对该病缺乏认识, 对控制饮食不重视, 以致常出现摄食过量导致血糖不易控制。患者在入院后应实行严格的饮食控制, 指导患者定时、定量饮食, 按患者情况合理分配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比例, 根据理想体质量计算每天所需的总热量, 标准体质量 (kg) =身高 (cm) -100, 一般125.5~146 KJ。按照制定的食谱进食, 主要以蔬菜为主, 控制鱼、肉、蛋、油等副食品的摄入。

1.2.3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定时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测血压2次/d, 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 因高血压可加重视网膜病变。更要观察患者神志的变化, 注意观察有无低血糖、酮症酸中毒的发生。观察体质量及尿量的变化, 测体质量1次/周, 每天记出入量和小便次数, 并注意尿的颜色、气味, 随时留置标本, 以备检查。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 如走错病房、睡错床、坠床以及跌倒。

1.2.4 皮肤护理

糖尿病患者皮肤抵抗力较低, 一旦破损易发生感染, 伤口不易愈合, 因此每天观察皮肤的温度、湿度, 有无皮损、疖子等, 要保持皮肤的清洁, 尤其是卧床患者, 要保持床单的整洁, 为他们勤洗澡、勤换衣, 按摩骨突出处, 定时翻身, 防止褥疮的发生。每天检查足部一次, 评估足部神经感觉、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皮肤颜色、温度改变, 以早期发现感染及感觉的改变, 帮助患者提高防护能力, 每天检查双足有无裂口, 选择适当的鞋袜, 避免因微小的创伤而引起溃疡、感染甚至坏疽等。如有红肿热痛应立即治疗。

1.2.5 运动锻炼

运动锻炼是治疗糖尿病的积极措施之一,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减轻体质量, 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改善血糖和脂代谢紊乱, 可以减轻患者的压力和紧张情绪, 使患者心情舒畅, 运动治疗的原则是为患者制订适量、经常性和个体化运动方案。指导患者适度体育锻炼不可劳累, 要长期坚持, 持之以恒, 将体育锻炼融于日常生活中, 配合控制饮食及药物治疗, 三者都不可偏废[2]。

1.2.6 用药护理

对使用口服降糖药物的患者, 叮嘱患者按时服药, 对患者讲解不同药物的作用、服用时间及主要的不良反应, 使患者能积极配合, 按时服药;对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 注射胰岛素的时间、剂量一定要准确, 并加强巡视, 患者如有面色苍白、头晕、软弱乏力、心慌、饥饿感、抽搐、烦躁等低血糖症状, 应立即送检血糖及必要检查, 注射后30 min进餐, 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 并告知医生及时处理, 调整用药量。需要出院带药注射的患者必须教会其胰岛素的抽吸法、注射量、注射时间、注射方法、注射部位的选择及更换、在注射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简易抢救方法等。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72例患者通过耐心细致的治疗护理, 全部长期存活, 随访6个月, 空腹血糖由9.4±0.4 mmol/L降为6.0±0.3 mmol/L, 餐后2 h血糖由13.5±0.3 mmol/L降为7.6±0.9 mmol/L, 体重指数170.2±9.8降为67.4±5.7, 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未发生心绞痛等, 心电图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3讨论

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 长期拖累使患者常感到悲观、厌烦、焦虑、紧张甚至恐惧不安、丧失信心等, 如何实施有效的护理是糖尿病患者恢复信心的关键。传统的护理模式是以完成任务为中心, 它的最大弊端是使护士形成只关心工作, 不关心患者的行为模式[3]。患者的心理、饮食、运动锻炼以及药物的合理选择、应用是控制病情的关键, 只有做好护理, 患者才能配合医护人员进行长期治疗, 稳定病情, 以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尤黎明, 吴英.内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413-427.

[2]钟学礼.临床糖尿病学.第二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1991:369.

[3]黄津芳, 刘玉莹, 郑欣, 等.加强模式病房建设, 实现三个根本转变.中华护理杂志, 1998, 33 (2) :92.

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护理论文 篇2

如何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水平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发病率急剧增加并逐年递增。目前,我国现患糖尿病大约有4000万,有很多糖尿病人由于工作压力、劳累、失眠、感染、饮食控制不佳、情态失调等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病情的进一步复杂化,并发心、脑、眼、肾、神经、皮肤等多系统的疾病。作为一种综合性、终身性、慢性疾病它已经成为社区护理进行健康教育的重点。因此,给糖尿病患者正确的指导,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的水平,是让糖尿病患者延缓和防治并发症、保证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的最佳方法。

关键词 糖尿病 护理 自我护理 加强糖尿病人对自身疾病的认识 2 糖尿病人应保持良好的心态 3 糖尿病人要科学正确的控制饮食 3.1糖尿病膳食的治疗目的 3.2 膳食要求

3.3 饮食治疗的原则控制总热量,使病人保持或达到标准体重。3.4 控制饮食的注意事项 4 糖尿病人应加强体育运动 4.1 运动的意义 4.2 运动原则

糖尿病人要注意加强个人保健糖尿病患者要注意口腔粘膜卫生,勤洗脸,勤洗澡,加强皮肤及肢端的护理。6 糖尿病人要学会自我监测 7 糖尿病人要预防低血糖

第四次内分泌护理学术会议

如何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水平

:“摄影;旅游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发病率急剧增加并逐年递增。目前,我国现患糖尿病大约有4000万,有很多糖尿病人由于工作压力、劳累、失眠、感染、饮食控制不佳、情态失调等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病情的进一步复杂化,并发心、脑、眼、肾、神经、皮肤等多系统的疾病。作为一种综合性、终身性、慢性疾病它已经成为社区护理进行健康教育的重点。因此,给糖尿病患者正确的指导,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的水平,是让糖尿病患者延缓和防治并发症、保证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的最佳方法。

关键词 糖尿病 护理

自我护理

 1 加强糖尿病人对自身疾病的认识

高血糖的症状随人而异,就是对同一个人也是随时间而改变,一般会出现以下症状:①平时感觉更易饥饿和口渴。②小便次数增多可达10~20余次,夜尿次数也增多。③在食欲良好体力活动未增加的情况下出现体重下降、以上即称为“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消瘦)。④精神欠佳、感觉疲倦、或想睡觉。⑤视力模糊。如果出现上述任何一种症状立即进行血糖测定,患者一旦确诊为糖尿病,应很好地接受有关糖尿病知识的教育,了解糖尿病其发生发展是一个 渐进的过程。糖尿病患者第一是糖代谢紊乱,由于血中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肝糖原合成减少,分解增多、糖异生增多以及肌肉及脂肪等组织中葡萄糖利用减少,因此使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增高。第二是脂肪代谢紊乱:病人的血脂,尤其是血中的甘油三脂水平升高。第三是蛋白质代谢紊乱:病人蛋白质合成障碍,分解旺盛,出现负氮平衡,体重体力下降。第四是水、盐和酸碱代谢紊乱:糖尿病病情急剧变化时,病人可以表现有明显的脱水、失盐,以及不同程度的酸中毒。糖尿病人应保持良好的心态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本身并不可怕,也不是不治之症,是一种可以控制的疾病。因此,糖尿病人只要在思想上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状态,只要控制好血糖,可以享受与正常人同样的寿限,可以与正常人一样工作、学习、生活。有些人发现自己患了糖尿病后,情绪低落,精神负担过重,过度紧张以至于引起失眠,导致神经-内分泌的应急调控系统被激活并逐渐衰竭而发生调节紊乱引起胰岛素抵抗,造成血糖升高。因此糖尿病患者必须正确对待,保持良好的心态,克服急躁消极怕麻烦的思想,积极进行饮食疗法、药物疗法、体育疗法及血糖检测,就能够有效的控制糖尿病的代谢紊乱。将血糖、尿糖、血脂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就可严防和杜绝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人要科学正确的控制饮食 控制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最基本的措施。无论采取哪种治疗方法都必须控制饮食。糖尿病患者大多数都知道要控制饮食,但大多数人都是盲目的控制饮食,已导致一部分病人营养缺乏、酮症酸中毒、感染的发生。因此,在饮食治疗的指导工作中首先让患者了解正常人的平衡饮食要求,从而增强患者控制饮食的信心。告诉患者饮食治疗的目的、要求、原则、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3.1糖尿病膳食的治疗目的

减轻胰岛负担,纠正代谢紊乱,改善症状,使血糖、尿糖、血脂尽量达到或接近正常。预防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维持正常体重,使肥胖型患者体重下降,消瘦型患者体重上升。

3.2 膳食要求

为了达到治疗目的,使病人终身不发生较大的血糖波动,只有均匀摄入按一定观点制备的平衡膳食才能实现这种调节,营养过度和肥胖症使糖尿病病人的代谢更加恶化,故饮食应符合平衡膳食的合理要求,在控制总热量的前提下供给足够营养,对青少年应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求,对成年人应满足其维持标准体重及体力活动的需要,对病情较轻,无严重并发症或年龄较大、身体肥胖而症状不明显者,可单纯用饮食控制治疗。而对病情较重、有并发症者,仅靠饮食不能控制,则须在饮食治疗的基础上酌情加用降糖药物或胰岛 素治疗。

3.3 饮食治疗的原则控制总热量,使病人保持或达到标准体重。

依据患者的病情、血糖、尿糖情况、年龄、性别、体重活动、工作情况及并发症等计算每日所需之热量。蛋白质成人以每日每公斤体重0.8-1.2g,孕妇、哺乳、感染、营养不良及消耗性疾病者,在肝肾功能及代谢允许的情况下,可增加到1.5-1.8g/kg,蛋白质占总热量的15-20%或按每日每公斤体重0.6-1.0g。膳食热量的分配比例,应按照病情及饮食习惯结合胰岛素使用情况合理分配热量,定时定量定餐次,尽可能少食多餐,防止一次进食过多,在进餐时宜细嚼慢咽,进食速度避免过快,以免以加重胰岛负担。常用的餐次热量分配比例为:1/

3、1/

3、1/3或1/

5、2/

5、2/5或2/

7、2/

7、2/

7、1/7或2/

9、2/

9、2/

9、2/

9、1/9。

3.4 控制饮食的注意事项

按医嘱规定的数量进食,在一般情况下,不得任意加减,若出现低血糖或体内活动徒然增加时,可根据情况适量加餐。如感饥饿可适当吃一些含糖量少且降糖作用的蔬菜,如:苦瓜、南瓜、洋葱,及豆制品等。禁烟、禁酒、禁甜食,如:糖果、饼干、糕点、油炸食品、瓜子、花生等。少用水果,若根据病情服用,应减少食量,采取食物热量等同互换。食物烹调的方法以水煮,清蒸为主。 4 糖尿病人应加强体育运动  4.1 运动的意义

运动有助于提高骨骼肌对葡萄糖的利用以及增强胰岛素敏感性,使胰岛素的降糖作用增加,从而使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的用量减少,降低血糖,减轻体重,降低血压,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减少血栓形成,改善心、肺功能,防止骨质疏松放松紧张情绪。

4.2 运动原则

运动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以宜参加激烈的比赛和剧烈运动,饭后一小时血糖开始升高,此时开始运动最佳,不易发生低血糖,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决定运动强度,一般无特殊并发症,每次运动持续时间30-60mim。运动方式:球类、游泳、跳绳、慢跑、快走、骑车、做操、打太极拳等。 糖尿病人要注意加强个人保健糖尿病患者要注意口腔粘膜卫生,勤洗脸,勤洗澡,加强皮肤及肢端的护理。

预防毛囊炎及化脓性疾病的发生,糖尿病史在5年以上者,要注意血管和神经病变情况,注意足部卫生,洗脚后要擦干,检查有无外伤和破损,不要用刀削足部的鸡眼和茧子,以免造成皮肤的损伤,经常按摩足部,冬季要注意保暖避免发生冻伤,选择合适的袜子和鞋子,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糖尿病人要学会自我监测

糖尿病人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学会对血糖水平、病情变 化、治疗效果及有无并发症进行自我监测,有条件患者可以用血糖仪进行空腹、餐前、餐后、2h和睡前的血糖监测,一般情况下也可以做尿糖监测来估计血糖的变化。由于肾脏排泄糖的能力因人而异,所以监测不能有效地反映他们的血糖真实水平。尿糖只能反应血糖过高,而无法显示血糖过低.7 糖尿病人要预防低血糖

低血糖是一种应急反应,多在餐前发生,可导致冠状动脉痉挛,轻者可诱发冠心病患者心绞痛,重者心肌梗塞,对无冠心病者,多次低血糖可造成患者心肌不可逆性损害,低血糖可导致大脑细胞能量缺乏,导致昏迷。远期反映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或痴呆,低血糖使许多升血糖激素分泌增加,导致低血糖后高血糖,不利于血糖控制。其原因为进食饭量太少、胰岛素剂量过大、运动量太大、口服降糖药后没有及时进餐,某些药物如磺胺类、扑热息痛等,主要症状有饥饿感,心慌、出冷汗、手抖、烦躁、抽搐、意识模糊甚至昏迷等。糖尿病患者外出必须随身携带少量糖果,一旦出现低血糖的前兆,及时给予补充碳水化合物,或喝葡萄糖水,严重者赶快去医院就诊,以免贻误病情。

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护理论文 篇3

关键词:糖尿病;康复;综合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439-02

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持续高血糖与长期代谢紊乱等可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特别是眼?肾?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损害及其功能障碍和衰竭[1]?严重者可引起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等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昏迷?糖尿病的治疗包括糖尿病教育?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血糖监测?以及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子的检测和控制几个方面?本文探讨通过对影响糖尿病患者的不良因素进行积极干预?增强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和减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2年04月 – 2014年10月在我院门诊就诊及住院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诊断均符合1998年WHO糖尿病诊断分型标准?将病例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试验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51.12士9.89)岁,病程( 4.7士3.3)a,受教育年限(8.3士2.9) a;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50.69士11.43)岁,病程(4.5土3.6) a,受教育年限(8.1士3.1)a?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受教育年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两组患者均行糖尿病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以传统方式护理,试验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

1.2.1综合护理干预内容:干预内容包括:由责任护士评估患者入院前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飲食?运动等情况,了解其对糖尿病的认识,确认存在的心理问题,据此设立档案,并编写个性化的全程护理措施表,出院后每个月随访1次,连续随访1年?

1.2.2评价指标:①治疗依从性:采用自行设计量表进行测评,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包括:是否按医嘱规律服药?是否合理饮食?是否坚持适量锻炼?是否自我监测血糖?是否定期复查?②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采用自行设计量表进行测评,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包括患者了解糖尿病健康饮食?合理运动含义?糖尿病常见症状?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及进行自我血糖监测?③糖尿病检测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前?出院3个月?出院1年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每周运动次数,观察行动改变和血糖控制情况?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x士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患者糖尿病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O1);两组患者在干预3个月后各项检测指标与人院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试验组1年后各项检测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结果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生率逐年增加,由于生活环境?文化程度?心理应激?家庭条件?对疾病的认识程度等方面的不同,很多患者在早期往往不能引起足够重视,或出院后不能采取科学的生活方式而使病情延误或加重?国内外很多学者的研究表明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越多,自我保健越好,并发症越少,寿命越长[2]?

作者简介:乌尔娜(1986-),女,蒙古族,新疆博乐市人,新疆库尔勒市解放军第二七三医院,护士,研究方向:内三科

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试验组患者糖尿病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O1);此外,两组患者在干预3个月后各项检测指标与人院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试验组1年后各项检测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充分表明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有积极作用?患者健康知识水平提高可以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自觉执行医嘱,有效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生存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综上所述,护理措施的积极干预,增强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 孙胜男,赵维纲,董颖越,等.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3,46(3);231.

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护理论文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DN患者62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和中华医学会制定的糖尿病合并肾病诊断标准 ,且排除患有其他肾脏疾病者、由肾毒性药物引起的蛋白尿患者、泌尿系统疾病者和心肝肺等重要器官疾病者[2]。该组男女比例30:32,年龄41~68岁,平均(54.50±11.36)岁;病程1~5 y,平均病程(2.87±1.43)y。

1.2 护理方法

全部患者均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内容: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的病情教育,以减少其顾虑并树立治疗信心,从而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2饮食干预,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坚持低盐低脂饮食原则,多食高纤维、优质蛋白和维生素丰富食物,并戒烟戒酒以减少刺激。3用药教育,注射胰岛素时护理人员应加强用法用量指导,如注意经常变换注射部位并严格消毒以防局部硬结。4运动指导,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病情稳定后进行散步等适当运动,密切监测患者尿量和血压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1.3 观察指标

全部患者予随访2个月,比较其护理前后饮食、用药、运动和定期复查各项医嘱行为的遵从率,并观察患者收缩与舒张血压、空腹与餐后2 h血糖的变化情况。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前后比较用t检验,计数用百分比(%)表示,以χ2检验。

2 结果

2.1 患者遵医行为情况

患者护理后的控制饮食等遵医行为率均高于护理前(P<0.05),见表1。

[n(%),n=62]

注:与护理前比较,*P<0.05。

2.2 患者 压 、血糖情况

护理后,患者血压、血糖各项检测指标均低于护理前(P<0.05),见表2。

[(±s),n=62]

注:与护理前比较,*P<0.05。

3 讨论

缺乏相关疾病知识和DN具有的病因复杂、病程长且恢复过程缓慢等特点,是DN患者难以坚持系统性治疗或者遵从医嘱率较低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尚无根治DN疾病的治疗方法,因而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对促使其稳定病情具有重要意义[3]。为此该研究选取62例DN患者并对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从干预前后患者遵医行为和血压、血糖指标变化情况两个方面进行效果分析。

根据该研究结果,针对全部患者随访2个月后,发现其对于控制饮食、按时用药、适当运动和定期检查各项医嘱遵从率均高于护理前。分析原因在于,该研究护理干预措施包含心理护理、饮食干预、用药教育以及运动指导等方面,其中教育DN患者了解并掌握疾病基本知识,如控制病情的注意事项、控制疾病的重要性等,有利于消除其焦虑心理并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进而为患者遵医行为奠定良好基础;饮食干预是治疗各种类型糖尿病的基础,部分轻型DN患者通过控制饮食即可明显改善病情,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合理饮食能够在保证其营养的基础上缓解症状并避免疾病进一步发展或恶化;护理人员加强患者对运动的正确认识有助于促使其积极锻炼,从而改善患者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及新陈代谢过程。由此可知,综合护理干预对DN患者生理、心理进行全面护理,能缓解患者病情并促使患者增强治疗信心,进而提高其遵从医嘱率,两者形成良性循环。另外该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后患者血压、血糖检测水平均低于护理前,表明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恢复并维持DN患者血压、血糖等指标的稳定性,推测其多与患者实施遵医行为而使病情得到控制有关。关于患者可能出现并发症的具体情况,仍待进一步研究后加以探讨。

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护理论文 篇5

【摘要】

目的探讨和研究循证医学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模式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年1月至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50例则遵循循证医学理论,通过了解问题、获得循证支持、制定护理计划并实施等方案来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血糖控制理想率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医学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更具有目的性,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能够有效的改善血糖控制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糖尿病;循证医学;护理干预

糖尿病是我国目前最常见的一类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的危害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随着对此类疾病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临床认为采用包括饮食控制、药物治疗等在内的综合治疗是提高血糖控制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条件[1]。但由于患者医疗知识的缺乏,往往难以长期保持,影响疗效。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来改善这种现象,以达到改善预后,提高服务质量的目的,是工作中的重点问题[2]。笔者近年来尝试将循证医学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用于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取得了较好成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为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WHO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3]。包括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龄46~77岁,平均(60.3±4.2)岁,病程4~,平均(7.2±0.9)年,采用数字表法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上无显著差异(P>0.05)。

1.2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包括健康宣教、心理指导、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用药护理等;研究组则实施循证医学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

1.2.1了解问题:通过回顾资料、了解患者状况等措施,确定糖尿病住院患者的主要护理问题为:①心理负担重,患者最明显的表现是治疗信心缺失,认为目前治疗方案难以达到控制血糖的效果,部分使用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担心胰岛素泵会影响日常生活,担心并发症的发生;②低血糖,低血糖是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在治疗过程中由于饮食、运动、用药等影响而发生;③自我管理能力差,患者由于缺乏必要的医疗常识,不能认识到饮食、运动等治疗措施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性,持久性差,一旦缺乏护理监管就会出现懈怠行为,从而影响整体疗效。

1.2.2循证支持:通过查阅文献、咨询专家、寻找证据等措施确定理论的正确性和临床的实用性,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并实施。

1.2.3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强化健康宣教,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是改善患者整体行为的重要基础,让患者了解到综合治疗方案的意义及效果,明白坚持治疗的重要性,通过以往临床案例来向患者说明,提高患者的认同感和配合度;②心理指导,对于存在负性情绪的患者要加强心理指导措施,让患者明白心理因素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指导患者学会调节情绪,改善患者的家庭支持状况,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③饮食护理,控制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环节,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共同制定饮食计划,参考患者的个人意愿,提高患者的参与度,指导患者学会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明白定时定量进餐的重要性;④运动护理,同样与患者一起制定运动计划,参照中华医学会提出的建议,每日运动时间以30min为宜,保持中强度运动,遵循适量原则;⑤并发症护理,要加强患者治疗期间的病区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告知患者常见并发症的特点及症状,使患者能够正确辨别并及时反馈给值班护士,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要加强局部皮肤的清洁,防止皮肤感染。

1.3评价方法:

分别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评价在干预1周后进行,当天凌晨测空腹血糖在4.4~6.1mmol/L,非空腹血糖在4.4~8.0mmol/L则视为血糖控制理想;护理满意度采用调查问卷形式进行,将护理满意度评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类,以非常满意+满意统计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对比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对比用2检验,P<0.05视为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糖控制:

研究组血糖控制理想率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由于糖尿病的特殊性,临床护理措施在患者的血糖控制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的护理模式仍是以遵循医嘱用药,被动宣教等措施为主,忽略了患者的个体化需求和循证医学理念的重要性,护理措施显得生硬而缺乏针对性,从而影响到了整体的护理质量[4]。循证医学理念更注重临床研究依据,认为医疗决策应当在客观的研究基础上提出,更重视个体需求,也更符合当前“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温雯等人[5]的研究显示,循证护理措施用于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将并发症发生率控制在了1.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9%,并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肯定了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及意义。从本文研究数据来看,研究组血糖控制理想率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0%;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2.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循证医学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患者对疾病治疗的认知,更能够从生活、饮食、运动、用药等方面配合护理,从而实现了更加理想的血糖控制效果,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而护患之间交流的增加,也提高了患者的信赖感,护理人员的工作更加注重患者的需求,更加人性化和个体化,全面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综上所述,循证医学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更具有目的性,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能够有效的改善血糖控制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高天舒,晏丽丽,王英娜.新诊断2型糖尿病常见中医证型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38(2):200-202.

[2]董瑞鸿.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11,51(21):88.

[3]吴毓敏,余玲,郭选贤.口服降糖药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4):45-46.

[4]刘燕,康冬梅,邓克学,等.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腺脂质沉积程度与脂代谢紊乱的相关性[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15(5):488-491.

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护理论文 篇6

关键词: 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综合护理

【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340-01

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疼痛多呈烧灼样?电击样?针刺样或钝性疼痛,常伴有感觉过敏?有资料统计,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的患病率在10%~16%[1],常因抑郁?睡眠障碍等不良反应降低生活质量?本院从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对100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收到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糖尿病患者100例,糖尿病診断标准符合1999年WHO标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诊断标准依据2010年美国糖尿病协会和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专家共识?男48例,女52例,年龄19~65岁,病程1个月~10年,1型糖尿病26例?2型糖尿病74例,入院时空腹血糖在9.0~12.0 mmol/L,餐后血糖在12.0~21.0 mmol/L?剔除标准:并急性并发症?严重慢性并发症患者;酗酒者;服用抗抑郁药?抗癫痫药和其他止痛药者;导致周围神经病变的其他疾病?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5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除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外,还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护理,具体如下?

1.2.1 心理护理 糖尿病患者疼痛时总是伴随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负向情绪,影响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因此护理人员应积极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纠正负向情绪,对减轻患者疼痛具有重要意义?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向患者耐心讲解疼痛发生的原因,提高整体认识,降低负向情绪,以提高患者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

1.2.2 健康宣教 让患者熟悉糖尿病相关知识,认识并发症的危害?结合心理护理,指导和教会患者意志控制,转移注意力,稳定情绪,自我鼓励等非药物镇痛措施;并对患者家属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健康宣教,从而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1.2.3 物理疗法 用物理方法对糖尿病患者疼痛部位进行机械刺激,从心理和生理上安慰患者?温水浴能够促进患者全身血液循环,改善末梢循环障碍和感觉障碍,有利于神经病变的恢复,缓解疼痛;另高压氧?针灸等措施亦能改善病变局部微循环,减轻疼痛?

1.2.4 分散注意力 通过分散患者注意力,例如与他人交谈?阅读?看电视节目?听音乐?唱歌等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症状?2014年Korhan等研究发现,患者听60 min的轻音乐,如60~66节拍/min的土耳其古典音乐,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此外,深呼吸?打哈欠?伸懒腰等简单的松弛动作也能缓解疼痛?

1.2.5 饮食及运动护理 制定科学?有效的饮食治疗原则,指导患者少食多餐?均衡营养膳食?少吃过甜?过咸或过油的食物,以清淡饮食为主?建议患者戒烟限酒?针对每一个患者制定适宜的有氧运动计划(每周至少150 min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慢跑?快走?太极拳?游泳等锻炼方法,控制好血脂及血压?

1.2.6 药物干预 以有效缓解疼痛为原则给予药物护理,具体措施包括胰岛素强化治疗;合理的膳食及运动以控制高血糖;抗氧化剂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纠正神经病变;神经营养素促进神经生长因子修复;改善微循环和活血化瘀类药物改善全身微循环障碍;适量使用止痛剂?抗抑郁药?抗惊厥等药物减轻糖尿病患者的疼痛;必要时可应用阿片类或神经阻滞药物减轻疼痛?

1.3 疗效评价标准 参考资艳等疼痛缓解标准?完全缓解:治疗后完全无痛;部分缓解:疼痛明显减轻,睡眠基本正常,不受影响,能够正常生活;轻度缓解:疼痛减轻,但仍可感到明显疼痛,睡眠受到干扰;无效:疼痛程度无改善?总缓解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1个疗程的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疼痛总缓解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DPN属于感觉性周围神经病变,在高血糖的病理基础上,神经的异位放电?离子通道活性和神经血供障碍参与了其发生与发展?单纯强化血糖控制并不能减少DPN的发生?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患者因疼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且夜晚加重,迅速有效地减轻疼痛,为糖尿病患者解除或减轻痛苦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物理疗法?饮食及运动护理?健康宣教及药物干预等综合护理干预,有效的改善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患者对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干预组疼痛总缓解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的负向情绪,让患者对疾病建立起正确的认识,掌握有效的应对策略,减轻疼痛,控制或延缓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发展?

参考文献

老年糖尿病患者烧伤后的综合护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1例患者, 均为2007年7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糖尿病烧伤患者, 其中男35例, 女16例, 年龄50~70岁, 糖尿病史5~20年, 入院空腹血糖在9.2 mmol/L以上, 均为Ⅱ型糖尿病患者。入院前均曾行控制饮食及降糖治疗。在51例烧伤患者中, 烧伤部位:颜面部5例, 躯干15例, 四肢27例, 会阴部4例;致伤原因:沸水烫伤9例, 火焰烧伤42例, 烧伤深度均为深Ⅱ度~Ⅲ度, 烧伤面积1%~49%。

1.2 综合护理

1.2.1 饮食护理

饮食护理是对糖尿病患者采取的最基本的护理重点之一。合理的调节、控制饮食可减轻胰岛B细胞的负担, 有利于血糖水平的监测, 让患者明确调节控制饮食的重要性, 鼓励少食多餐, 以低糖、低脂肪、适量蛋白质为宜, 禁食含糖高及糖类食品及高胆固醇类食物, 饮食宜定时定量, 主副食合理, 营养均衡, 粗细粮搭配。

1.2.2 创面护理

由于糖尿病患者病程长, 且绝大多数合并有基础疾病, 体质较差, 长期的高血糖可使皮肤微血管和周围神经病变、皮肤营养发生障碍, 从而导致免疫功能降低, 损害机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再者, 持续的高血糖使烧伤创面渗液中的含糖量增高, 烧伤创面感染较常人更加严重。因而, 在治疗中应高度重视烧伤创面的治疗与护理。早期积极预防创面感染及交叉感染十分重要。保持病房安静, 卫生清洁, 每天紫外线消毒2次, 每次30 min,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一切治疗均应严格无菌操作, 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 同时有效的创面治疗与护理尤为重要[1]。对行包扎疗法的患者, 要注意体温的变化, 观察敷料有否渗液及气味和颜色。同时指导患者抬高肢体远端, 以利于血液回流。对行暴露疗法的患者, 应观察创面的分泌物及颜色, 痂下是否有波动感, 防止感染加重。对下腹部及会阴部创面, 因较早容易发生严重感染[2], 因此应做好局部的基础护理, 保持清洁卫生, 并指导患者或其家属主动参与自我护理, 同时指导患者变更体位, 避免形成压疮。对深度烧伤创面在保守治疗3周后仍未愈合者, 应及时施行手术治疗, 以减少创面感染。

1.2.3 糖尿病的护理

定时监测血糖是衡量血糖水平的唯一指标。糖尿病烧伤患者治疗的关键在于及时控制血糖[3], 稳定的血糖可以预防感染, 促进创面愈合。对于糖尿病烧伤患者, 降糖药物的应用是重要治疗手段, 包括口服降糖药和使用胰岛素。糖尿病烧伤患者因烧伤应激, 血糖波动较大、最高可达30 mmol/L, 随时可发生糖尿病昏迷及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的危险, 在烧伤治疗期间应定时监测血糖。同时让患者熟悉药物的性能和注意事项, 严格按时按剂量服药, 不可随意增量或减量。对于注射胰岛素的患者, 要告知使用的注意事项, 教会患者如何防范低血糖的发生, 使其主动参与配合治疗。通过定时监测血糖, 并根据血糖波动的情况及时调整药物的剂量, 使血糖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1.2.4心理护理

糖尿病烧伤患者, 特别是老年烧伤患者为尽早康复, 须克服心理障碍, 这是综合护理重点之一。糖尿病病程漫长, 病情时有反复, 易发生并发症;加之烧伤后内分泌失调, 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抑郁和悲观的心理, 甚至易产生烦躁、绝望的情绪, 不能积极配合治疗。因此在心理护理上, 首先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并根据不同状况给予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 及时消除其不良情绪, 使其能以乐观的情绪和积极的心态参与并配合治疗。

2 结果

通过对51例老年糖尿病烧伤患者予以精心治疗和全方位的综合护理, 其中非手术治疗46例, 经手术治疗5例, 均已治愈, 且治疗期间空腹血糖均控制在7~9 mmol/L。

3 讨论

在老年糖尿病烧伤患者的治疗中, 患者年龄大, 体质差, 有糖尿病史多年, 病情反复, 各器官功能减退, 再加上烧伤的应激, 可使患者血糖一定程度的升高, 而升高的血糖致使创面的感染加重。另外, 各种心理障碍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病情的进展。因此, 笔者总结以下几个护理要点: (1) 糖尿病烧伤与感染:由于糖尿病烧伤患者烧伤创面含糖较高, 烧伤创面感染发生较常人早且严重, 因此, 根据创面的细菌培养结果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控制创面感染是阻断创面感染与糖尿病互相加重形成恶性循环的重要措施, 而有效的局部创面治疗与护理, 可促进创面愈合, 预防感染;同时, 及时有效地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内对防止创面感染、促进创面愈合、减少并发症至关重要, 两者缺一不可。所以要切实做好创面的护理和降糖药物的治疗护理。 (2) 糖尿病烧伤与抑郁症:本组患者年龄均在50岁以上, 免疫功能低下, 抵抗力差, 注意力与定向力下降, 且长期糖尿病者大多合并有其他疾病, 如心血管病、心理障碍等。其中心理抑郁症状约占60%以上[1], 本组5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情绪抑郁, 这与糖尿病本身为终身治疗性疾病, 长期受疾病的折磨, 再加上突如其来的烧伤, 患者心理承受力明显加重, 担忧情绪和心理抑郁日趋严重, 情绪波动既可促进糖尿病的进展、减低患者的顺应性, 也增加了对糖尿病与烧伤创面治疗的难度, 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创面修复。 (3) 糖尿病烧伤与心理护理:糖尿病烧伤的心理护理在老年糖尿病烧伤患者的治疗中显示出极为重要作用, 它始终贯穿着整个治疗过程, 特别是并发抑郁症状的治疗与护理, 不仅要注意对疾病的药物治疗, 更要重视患者的心理问题, 针对不同个体给予合理的心理疏导, 积极进行心理康复治疗, 并提高家庭与社会的支持系统功能, 促使患者早日得以康复。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烧伤治疗的综合护理措施与效果。方法 根据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特点及烧伤后创面易感染、愈合能力低下等因素, 对51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烧伤后在治疗的同时积极做好全方位综合护理和出院指导。结果 非手术治疗治愈46例, 经手术治疗治愈5例, 治疗期间空腹血糖控制在79 mmol/L。结论 严格控制血糖与感染的全方位综合护理, 是老年糖尿病烧伤患者预防感染、促进愈合的关键。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烧伤,综合护理

参考文献

[1]蒋琪霞, 耿广莉, 蒋青, 等.伤口护理的方法及其效果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 (3) :135-138.

[2]杨之骏, 许伟石, 史济湘.烧伤治疗[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285-293.

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护理论文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从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与干预组50例。对照组中包括:女20例,男30例,年龄在48~71岁之间,平均年龄(60.76±5.09)岁;病程在5~15年之间,平均病程(8.32±2.11)年。干预组中包括:女21例,男29例,年龄45~71岁,平均年龄(60.08±6.09)岁;病程7~13年之间,平均病程(7.09±1.89)年。所选患者自愿参与该研究,认知、行为能力健全。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具体步骤如下:

1.2.1血糖监测患者治疗期间,在患者配合情况下,护理人员需要对其血糖水平进行严密监测,有助于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的调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POCT)控制标准通常为:空腹血糖4.5~6.1 mmol/L,餐后2 h血糖<7.8 mmol/L。但是基于糖尿病人的体质和病情不一,最好将血糖控制在医生根据其病情定的血糖范围。

1.2.2心理护理糖尿病是全身性、慢性终身性疾病,患者容易出现抑郁、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需要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做好心理指导。患者及家属讲解有关高血压的相关知识与预防措施等,调整患者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同时取得家属的配合,使患者调适自己的不良心态,增强自主管理意识。反复讲述糖尿病的治疗前景,让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从而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

1.2.3饮食指导饮食控制对于糖尿病患者十分重要。可按照患者实际病情制定合理、科学的饮食方案,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控制血糖水平。指导病人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提前或推后。延迟进餐时间,餐前应少量进食饼干或水果。对于饮食障碍患者,可采用胃管、鼻饲等措施,保证患者营养充足。能量配置以蛋白质为主,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取。尽量减少食用肉类等食物,需禁酒、禁烟,利于血糖水平控制。例如:患者要禁食蛋糕、甜品等含糖量很高的食物。食用一些含糖量很低的水果,维持患者机体对维生素的需求。患者要多食用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大约占总食量的50%左右,蛋白质占总数的20%。护理工作人员要告诫患者少食用蛋类、肉类等食物,多食新鲜的蔬菜、水果,含微量元素较多的食物,患者饮食的护理,对控制患者的病情具有重要的意义。

1.2.4用药指导在糖尿病患者用药过程中,护理人员需给予指导,使其了解药物用法、用量,按时按剂量服用降糖药。胰岛素注射时,需严格遵医嘱准确执行。做到制剂种类正确、剂量准确、按时注射;注射时间、部位和方法正确;注意用药后的观察及处理。在使用胰岛素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面色苍白、大汗、饥饿感、心慌等低血糖症状,护理人员需及时通知医生,并采取对症处理。例如:护士正确的指导患者使用降压药物,降低患者肾脏功能的损伤。糖尿病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全身浮肿的现象,因此,护理工作人员要使用50%的乙醇对患者进行擦背护理,预防患者发生褥疮感染等现象,同时,观察患者的水肿情况,给予正确的治疗方法。在使用胰岛素治疗患者糖尿病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托进行治疗,注意使用胰岛素的时间、剂量等,在给患者注射药物半小时后,护理工作人员加强对病房的巡查工作,观察患者注射药物后的不良反应。尤其要注意患者第一次使用胰岛素的血糖变化、过敏、不良反应等情况。当患者出现心慌、饥饿、大汗淋漓、面色苍白等情况的时候,护理工作人员要给予患者少量的糖水饮用。当患者的症状很严重的时候,要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做出正确的处理。在患者出院以前,护理工作人员要正确指导患者及家属的培训工作,保证注射胰岛素的位置、操作方法、时间等的准确性。

1.2.5运动指导向患者说明运动的重要性,鼓励患者运动,加强机体抵抗力。根据患者年龄、身体条件和病情不同,制定合理运动方案,选择相适宜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嘱患者尽量在用餐后0.5~1 h开始运动,运动时间保持在30 min左右,尤其是肥胖患者,有氧运动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3,4]。以慢跑、散步、太极拳等有氧运动为主,适当的有氧运动,利于患者睡眠,增强食欲,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保持良好情绪,提高生活质量。运动后,身体发热,有微汗,感觉轻松愉快,稍感乏力,休息后即可恢复,血糖下降,为适量运动。运动后出现大汗淋漓、胸痛、胸闷、全身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短暂的休息后难以恢复,为过量运动。患者无出汗,身体无发热,脉率无变化,血糖无明显改变为运动量不足。运动前注意检测血糖,血糖高于14 mmol/L时不宜运动;若血糖过低,则暂停运动,并立即处理。避免空腹状态下进行运动。

1.3观察指标

观察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P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 Alc)水平。

1.4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以后,患者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等都有了明显的改善,但干预组患者的改善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病程长,易出现多种慢性并发症。也会影响患者心理,产生焦虑、抑郁、悲观等负面情绪,严重影响患者治疗及生活质量。如果想获取预期治疗效果,需采取有效护理干预[5,6,7]。该文主要在患者治疗期间采取综合护理干预,严密血糖监测,控制血糖水平;做好心理护理,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通过饮食指导能减少糖分摄取,控制血糖水平;指导患者用药,使其了解胰岛素使用时间、用法、注射部位以及有关注意事项等;病情允许者指导患者适当运动,利于血液循环,改善生活质量。该文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干预组PBG、2 h PBG、Hb A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能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改善生活质量,与高素红[8]研究结果一致。总而言之,对糖尿病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能控制血糖水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在莲.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评价[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10):4243-4244.

[2]张富叶.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J].当代护士,2012,8(11):43-45.

[3]陈燕妃.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5):1386-1388.

[4]张建凤,汪星.社区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安徽医学,2012,33(3):352-354.

[5]李兰英,阮兰红,冀玉霞.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12(22):100-102.

[6]张丽芳.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5(6):89-92.

[7]杨亮.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疗效评价[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6):1991-1992.

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护理论文 篇9

关键词:糖尿病,综合护理干预,血糖

我国是糖尿病高发地区, 发病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目前糖尿病防治现状较为严峻。糖尿病是一种典型的慢性身心疾病, 不良生活方式对糖尿病病情发生有重要影响[1]。为了探讨糖尿病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 本研究以回顾性方式分析本院90例糖尿病患者资料,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5年7月于本院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资料, 按护理所用方案分为对照组 (38例) 和观察组 (52例) 。对照组男女比例20:18, 年龄52-79岁, 平均 (58.21±5.23) 岁, 病程2-13y, 平均 (7.54±2.14) y;观察组男女比例28:24, 年龄50-75岁, 平均 (56.87±4.71) 岁, 病程2-11y, 平均 (6.88±2.11) y;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 包括对患者病情进行观察, 了解有无糖尿病病史与低血糖症状等, 加强患者皮肤、口腔等护理。在此基础上, 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干预, (1) 健康宣教:护理人员耐心向患者介绍疾病知识, 告知检测血糖与尿糖重要性、血糖正常范围及用药后可能引发的相关不良反应。 (2) 饮食护理干预:对糖类物质摄取量予以合理限制, 禁止食用高糖、高脂食物, 戒烟戒酒, 鼓励少食多餐, 均衡膳食。 (3) 运动护理干预:护理人员为患者制定合理运动计划, 运动时保持心率<120次/min, 如采取散步等方式。

1.3 观察指标和判断标准

血糖水平:空腹血糖 (FBG) 、餐后2h血糖 (2h PG) 与糖化血红蛋白 (Hb A1c) ;参照美国波士顿研究所的健康调查表 (SF-36量表) 评价生活质量, 选取健康指数、情感指数与生活满意度3项指标, 分数为0-18分, 得分与质量成正比[2]。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用SPSS22.0软件分析, 均数标准差 (±s) 表计量资料, t行组间、组内比较;百分比 (%) 表计数资料, X2行组间比较, 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血糖水平对比

护理后, 两组FBG、2h PG与Hb A1c水平均较护理前显著改善, 且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注:组内比较, a P<0.05;组间比较, b P<0.05。

2.2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

观察组各生活质量评分均比对照组高 (P<0.05) , 见表2。

注:组间比较, a P<0.05。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具备遗传性、发病率高的终身病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受不健康生活方式等影响, 其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 需及时采取有效治疗与护理措施[3,4]。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 两组FBG、2h PG与Hb A1c水平均较护理前显著改善, 且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 具体表现:观察组FBG水平比对照组低, 且Hb Alc含量比对照组低, 表明糖尿病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 有利于改善其血糖水平。考虑可能因为在对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时, 护理人员注重健康宣教, 耐心讲解糖尿病知识, 告知患者检测血糖、尿糖重要性及血糖正常范围等, 有利于提高患者认知度与治疗、护理依从性, 从而取得较好护理效果, 使患者血糖水平得到有效控制[5]。此外, 护理人员在饮食护理干预中, (下转第66页) (上接第59页) 对糖类物质摄取量进行合理限制, 做到膳食均衡等, 有利于改善患者血糖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各生活质量评分均比对照组高, 具体表现:观察组健康指数 (13.25±3.53) 分比对照组 (8.10±2.70) 分高, 表明糖尿病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 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考虑可能因为在健康宣教中, 护理人员告知患者用药后可能引发的相关不良反应, 使其保持良好心态, 且为患者制定合理运动计划, 均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 糖尿病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 有利于改善患者血糖水平, 并提高生活质量,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敬华, 王启林.专科门诊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 2014, 38 (11) :1312-1313.

[2]吴冰, 陈璇, 魏晓飞, 等.与糖尿病饮食相关的生活质量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4, 30 (22) :55-57.

[3]姚立群, 张敏, 林朝芹, 等.糖尿病连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7 (6) :568-570.

[4]王代琼, 王开珍, 何亚东, 等.糖尿病专科护士培养及新工作模式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8 (16) :1509-1510.

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护理论文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112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均符合中国2013年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 空腹血糖 (FPG) 均大于7.0 mmol/L, 或随机血糖或餐后2 h血糖 (2h PBG) 在11.1 mmol/L以上[3];其中, 男57例, 女55例, 年龄33~59岁, 病程3~18年。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6例。观察组患者中, 男28例, 女28例, 年龄34~59岁, 平均 (43.6±2.1) 岁, 病程3.5~18.0年, 平均 (10.7±2.6) 年;对照组患者中, 男29例, 女27例, 年龄33~57岁, 平均 (42.9±1.8) 岁, 病程3.0~17.3年, 平均 (9.9±2.6) 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包括病情观察、定期监测血糖尿糖、保持电解质平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 具体如下。

1.2.1血糖监测血糖水平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进一步用药以及饮食方案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需对其血糖进严密监测。护理人员需向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讲解血糖监测的重要性, 并指导其正确的血糖检测方法, 有利于患者出院后的血糖控制。条件允许患者, 可以使用血糖监测仪, 对血糖水平进行动态监测。

1.2.2适量运动患者血糖水平与多方面因素相关, 嘱患者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可帮助患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糖水平。患者进行运动时心率不宜过快, 应低于每分钟120次[4], 不易过于剧烈, 肥胖患者应在饭后进行适当有氧运动[5]。不同年龄段患者可以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 如饭后慢走、太极拳、广场舞等活动。坚持运动, 对于改善患者新陈代谢、食欲、心态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1.2.3 全程健康宣教参照国内外糖尿病健康教育案例, 并查阅相关文献, 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订个体化全程健康宣教内容, 包括糖尿病相关知识、饮食指导、运动指导、血糖监测、降糖药物知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并发症防治等, 并编制成宣传小册, 发放于患者;定期举办糖尿病防治知识讲座, 包括降糖药物作用机制、药物种类、胰岛素正确存储方法、常见并发症、常见低血糖症状及相应处理方式等, 增强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6]。

1.2.4 饮食控制饮食控制, 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具有重要意义。饮食控制应在保证患者营养需要的基础上, 对于含糖食物进行限制, 应严格控制高糖、高脂饮食的摄入, 并帮助患者戒烟酒。每日所摄取的能量应该由不同成分组成, 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 其中碳水化合物占50%~55%, 蛋白质占20%左右, 脂肪供给应不超过总能量的20%~30%。嘱患者少量多餐, 饮食多样化, 并应做到定时定量。早、午、晚餐以及加餐应该分别占每日总能量摄取的2/18、5/18、5/18、6/18[7]。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FPG、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 (Hb A1C) 及用药依从性。用药依从性:完全依从:患者能够遵守医嘱按时按量服药;部分依从:患者大部分情况下可以遵守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依从:患者未遵守医嘱要求按时按量服药。总依从率 (%) = (完全依从例数+部分依从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血糖控制情况比较护理前, 两组患者的FPG、2 h PBG、Hb A1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 ;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的FPG、2h PBG、Hb A1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见表1。

2.2 用药依从性比较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用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部分糖尿病患者由于缺乏对糖尿病相关防治知识的了解, 且随年龄增长, 往往会出现忘记服药时间或无法坚持长期用药, 甚至由于受疾病长期折磨而出现绝望、抑郁心理, 从而拒绝治疗, 导致严重并发症发生[8]。

注:与护理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综合护理是向糖尿病患者传播糖尿病防治知识, 并用规范、科学手段检测其血糖水平, 可明显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知识认知程度和血糖控制效果, 能够主动按时、遵医嘱用药, 有异常时也会及时到医院就诊。但常规健康教育缺乏专业医护人员的有效指导和监督, 血糖控制效果较差。全程健康教育则从院内一直延续至院外, 保证了患者得到持续、有效、系统的健康干预, 而且通过建立内分泌科主任、主任或副主任医师、科室护士长、专科护师为主体的健康教育工作团队, 不仅为患者制订了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方案, 通过反复灌输糖尿病防治知识、运动、饮食、血糖监测、用药等, 使患者了解养成良好饮食、运动习惯及科学用药的必要性;同时, 通过定期随访和健康教育记录表, 可以对患者进行有效监督和指导。

本研究结果显示, 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的FPG、2 h PBG、Hb A1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用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综合护理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 提高其用药依从性。

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3月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空腹血糖 (FPG) 、餐后2h血糖 (2hPBG) 、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及用药依从性。结果 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的FPG、2hPBG、HbA1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用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综合护理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 提高其用药依从性。

关键词:糖尿病,综合护理,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向红.糖尿病的护理干预[J].基层医学论坛, 2015, 13 (6) :805-807.

[2]何瑞豪, 梁文江, 黎伟雄, 等.社区综合干预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 2015, 15 (6) :187-189.

[3]杨春华, 胡华娟, 招燕, 等.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5, 11 (2) :114-115.

[4]袁芳, 蒋良波.分析探讨饮食连续护理干预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J].大家健康 (学术版) , 2015, 21 (1) :197-198.

[5]张彦.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的临床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 9 (7) :210-211.

[6]Lizio G, Sterrantino AF, Ragazzini S, et al.Volume reduction of cystic lesions after surgical decompression:a computerised 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ic evaluation[J].Clin Oral Investig, 2013, 17 (7) :1701-1708.

[7]井渝, 雷舜英.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作用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 2015, 5 (3) :224-224.

运用护理程序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篇11

【关键词】护理程序;糖尿病

护理程序是临床工作中一个完整的过程,是一种有计划、有系统的实施护理过程,以系统作为框架的护理程序是现代护理学研究的重要成果,是护理学独立子科,是理论体系框架形成的标志,运用护理程序进行护理查房,反映护士是否掌握了护理程序,对护士运用护理程序步骤进行评价,并其解决护理问题。针对72例糖尿病患者在护理程序中的应用体会,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我科于2009年9月~2011年4月对72例糖尿病人均运用护理程序进行护理。男30例,女42例。Ⅰ型糖尿病19例,Ⅱ型糖尿病40例,糖尿病肾病7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6例,平均住院25天。

2 护理程序步骤

2.1 评估(Assessment)

2.1.1 病人生理方面,病情用药情况,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

2.1.2 病人心理方面,精神状态,自理能力,有无焦虑、恐惧、合作程度。

2.1.3 健康知识:对疾病在饮食,运动,用药等方面的知识了解。

2.1.4 护理查体:评估皮肤颜色,弹性,有无皮肤破损。

2.2 计划(Planning):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决策过程,是体现护士对病人负责的一种方式。

2.2.1 健康指导: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促进疾病恢复及防止疾病复发。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应针对饮食控制,运动治疗,药物治疗,血糖监测及疾病转归等。选择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如书面材料,录像,示范讲解等,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2.2.2 心理护理:糖尿病为终身疾病,治疗需长期进行,且慢性并发症可遍及全身各重要器官,病人多出现焦虑不安、恐惧和失望心理,应耐心疏导病人,糖尿病并非不治之症,合理的生活起居,良好的心理准备,配合饮食,体能锻炼及药物等综合效果。劝慰病人保持心情愉快,树立战胜疾病信心,坚信糖尿病虽不能根治,但如果控制良好,仍然可以享受正常人同樣的寿命。

2.3 实施(Implementation):是执行计划,将护理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按照首先,中 优,次优排列顺序,提出护理诊断并实施。

2.3.1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目标:病人多饮,多食,多尿状缓解,血糖水平正常。措施:①遵医嘱给胰岛素。②经常变换注射部位,以促进胰岛素。③给予低糖饮食,可增加胰岛素腺体释放胰岛素,对非胰岛素依赖性型糖尿病病人有一定治疗作用。④按时进食三餐,定时,定量。⑤注射胰岛素时要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发生感染。⑥应用胰岛素过程中,随时监测血糖变化,以免以生低血糖。

2.3.2 个人应对能力低下。目标:病人表示有能力应付。措施:①鼓励病人说出对治疗疾病和慢性疾病感受。②向病人解释感受所应对的正常表现。③鼓励病人制定更切合实际的目标,以免产生失望或失败感。

2.3.3 执行治疗方案无效。目标:病人表示了解或遵守治疗方案。措施:①解释糖尿病的定义,临床表现及其并发症。②讲明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但通过饮食,注射胰岛素,体能锻炼可得以控制。③解释遵守饮食控制的重要性。④解释每日活动锻炼非常重要:可降低血糖水平,增加胰岛素分泌,降低血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降低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⑤说明血糖监测对控制糖尿病是必要的。⑥指导病人家属处理高血糖和低血糖方法。

2.3.4有感染危险。措施:①指导病人皮肤保健。经常用中性肥皂盒温水洗澡,避免皮肤抓伤、刺伤和其他伤害。②指导病人足部保健。每天检查足部,有无疼痛,颜色和温度变化,用温水洗脚,穿合脚舒适的鞋子,每天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或做脚部运动操。③指导病人牙保健。④男性病人嘱戒烟,因为吸烟可使血管变窄,引起血循环不良。

2.3.5潜在并发症:酮症酸中毒。措施:①记24小时出入量,监测记录尿糖和酮体水平。②监测记录呼吸频率和深度,注意有无库斯症呼吸。③听诊肠鸣音,评估有无腹痛。④监测血钾水平及动脉血气分析。

2.4 评价(Evaluation):贯穿于护理程序执行过程中,帮助护士按照预期目标把工作做深做细。

2.4.1 病人:明确治疗目的,在治疗过程中能积极配合,对自己的病情,治疗和转归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理解。对本病引起了高度重视,并学会了合理饮食,运动疗法,用药指导,血糖监测等方面的知识。

2.4.2 护士:以病人为中心,积极主动作好整体护理工作,做到病人受益,家属满意,医生放心,护士高兴。

3 体会

护理程序是系统检查病人健康状况,确认病人需要,决定采取适当措施满足需要的工作方法。因此,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和作用障碍导致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终生疾病,需要终生服药,不合理的治疗和不坚持规律用药,易出现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引起血糖变化,轻者慢性高血糖,造成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慢性损害,严重者导致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急性并发症,治疗难度更大,经济负担加重,进一步影响遵医行为,浪费大量有限医疗资源,也使社会和家庭的财力承受巨大的压力。所以,护理人员对糖尿病人进行饮食指导,血糖监测,合理用药,体能锻炼等,取得良好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达到了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曲维香.标准护理计划,内科分册,北京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525~530.

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护理论文 篇12

关键词:糖尿病,血糖,并发症,综合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是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致胰岛功能受损或其分泌产生障碍从而引发机体糖、蛋白质、脂肪等代谢紊乱的疾病[1]。其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极大痛苦。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种能够彻底治愈糖尿病的方法,只能通过控制血糖来预防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使患者生活舒适度得到提高。有研究表明[2],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减轻患者痛苦,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加强患者身体素质,进而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68例糖尿病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观察并对比其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2月~2015年1月收治的68例糖尿病患者,通过各种检查方法排除患者发生其他器官疾病的可能性。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4例。对照组男18例,女16例,平均年龄(63.3±4.1)岁,平均病程(14.8±4.0)年;实验组男17例,女17例,平均年龄(63.4±3.9)岁,平均病程(15.2±3.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包括:①健康教育。糖尿病基本上不能够完全治愈,所以要引起患者对病情的重视并做好长期治疗的心理准备,耐心为患者讲解本病相关知识,了解血糖高对身体健康的危害,促使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从而提高疗效。②监控血糖指标。告诉患者空腹、餐后2 h血糖值的范围,教会患者如何使用血糖仪自行监测血糖,最好每天定时定次。如发现数值超过上限要及时调整药物进行针对治疗。③适量运动。适当的运动能够降脂减重并减轻胰岛素抵抗作用,有效提升其敏感度,从而达到增强体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当然要根据患者自身情况结合自身喜好,选择适合患者的运动项目,如太极、游泳、羽毛球、慢跑等。患者要自行控制运动量、运动强度和时间,尽可能持之以恒。④监控饮食。控制饮食的原则就是在保证满足自身机体需求的基础上少食会快速升血糖的食物,包括含糖高、脂肪高、淀粉高和胆固醇高的食物。一日三餐按时按量进食,合理搭配主副食,餐后可少量多次食用水果,既能够保持血糖平稳又能够补充各种维生素。另外饮食要以清淡少油为原则,少食过甜、咸、油的食物。还可以根据食物热量表通过数据来监控饮食是否合理,继而作出相应调整,适当补充机体摄入不足的物质。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方法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及糖化血红蛋白值。应用健康调查简表对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行测评(包括满意度、情感指数、健康指数)。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比较

对照组空腹血糖值为(5.7±1.4)mmol/L,餐后2 h血糖值为(8.8±1.4)mmol/L,糖化血红蛋白值为(6.7±1.3)%;实验组分别为(4.9±0.7)mmol/、(7.6±1.3)mmol/L、(6.0±0.4)%;实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对照组满意度评分为(7.55±1.79)分,情感指数评分为(5.49±1.58)分,健康指数评分为(8.34±2.52)分;实验组分别为(10.23±1.59)、(8.89±1.68)、(12.10±3.24)分;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情感指数、健康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高为特征,以“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为主要症状的疾病[3],临床上还没有完全治愈的办法,只能通过控制患者饮食辅助相应药物来达到延缓病情减轻患者痛苦的目的[4]。本研究对综合护理干预进行了探讨,经综合护理干预的实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满意度、情感指数、健康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通过健康教育能够使患者重视自身糖尿病的病情发展,进而积极配合治疗;通过进行适量的运动既能消耗身体多余能量和脂肪,又能够提高患者身体素质,增强其抵抗力[5];而合理的饮食保证机体的正常需求的同时又避免大量摄入引起血糖快速升高的食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血糖的平稳状态;通过监控血糖指标能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情况,从而灵活制定有效、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总之,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建议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高素红.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6):854-859.

[2]张华琴.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当代医药论丛,2014,12(21):117-118.

[3]张爱军.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当代医药论丛,2015,13(8):116-117.

[4]童美凤.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9):100-101.

上一篇:大掺量磨细矿渣下一篇:汉语文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