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糖尿病患者

2024-08-26

社区糖尿病患者(精选12篇)

社区糖尿病患者 篇1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 能够损害人体的肾、脑、心以及视网膜等器官, 属于终身性疾病, 致使患者寿命缩短, 病死率增高[1]。近年来, 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呈不断增长趋势, 严重威胁人体健康。社区护理是糖尿病护理的重要环节, 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树立患者正确的治疗观念, 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自2007年起以该社区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进行社区护理干预, 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具体报告如下。

1 护理方法

1.1 心理护理

糖尿病属于终身性疾病, 必须长期进行用药治疗, 病情反复, 易受许多因素影响, 患者容易产生悲观绝望、压抑孤独、紧张焦虑、焦躁不安等负面情绪, 甚至对治疗失去信心, 自暴自弃, 使患者病情愈加加重。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建立有效地沟通方式, 及时了解患者心理变化, 根据患者的心理特征开展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工作。首先详细讲解此类情绪对病情的影响, 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治疗心态, 做好长期治疗的心理准备。对于精神压力过大、易紧张的患者, 帮助其分析原因, 通过关怀、开导等方式缓解患者的压力及紧张等情绪。对于较为暴躁、易激动的患者, 可进行放松疗法, 用以稳定情绪、提高情绪控制力, 例如练书法、打太极拳、听音乐等;同时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人际交往, 保持乐观心态。

1.2 药物治疗护理

讲解按医嘱定时、定量、定次用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性, 提醒患者用药注意事项, 例如用药的准确时间、用药规律、药物副作用观察等。常用药物类型包括胰岛素、双胍类、磺脲类以及阿卡波糖。胰岛素:指导患者进行胰岛素注射、胰岛素泵使用、低血糖处理以及药物保存;双胍类:进餐时服用, 剂量由小到大视病情依次递增, 以缓解肠胃反应;磺脲类:餐前0.5h服用, 注意观察低血糖、药物过敏等不良反应。阿卡波糖:进餐时混合第一口主食嚼服。糖尿病属于终身性疾病, 必须长期坚持用药以控制病情。

1.3 足部与皮肤护理

足部护理:足部护理主要目的为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护理人员对每一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足的健康教育, 详细讲解足部护理方法。即每日进行足部清洁, 水温适中, 不宜超过40℃, 避免烫伤足部;勤剪趾甲, 勤换鞋袜, 选择透气性好、较为宽松的鞋袜, 避免电热毯、热水袋直接接触皮肤, 以防烫伤。适当按摩足部, 促进血液循环, 防止冻伤, 避免在公共场所洗脚、泡足按摩;每日检查足部皮肤是否损伤, 由于吸烟会造成血管收缩, 增加糖尿病足发生率, 建议患者戒烟。皮肤护理:定期沐浴、修剪指甲, 避免出现皮肤损伤、烫伤、冻伤。一旦出现皮肤损伤及时处理, 出现感染则立即就诊治疗, 控制病情。

1.4 并发症护理

糖尿病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 急性并发症引起的主要原因为体内胰岛素严重不足, 致使患者血糖与血酮急剧升高, 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甚至出现昏迷现象[2]。因此, 必须加强对并发症的护理。保持患者卧床休养状态, 确保病房舒适安静, 保证供氧, 进行血压、心率测量, 严密观察患者神志, 详细记录呼吸出入量、呼气是否有酮味。昏迷患者加强身体护理, 定期翻身换位, 避免压疮产生。

2 健康教育

国际糖尿病联盟提出糖尿病综合疗法, 包括五个方面, 分别是健康教育、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和糖尿病监测。

2.1 社区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

邀请糖尿病专业医师开展知识讲座;向居民派发健康知识宣传资料;开通电话热线服务, 解答群众相关咨询;定期家访, 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以及生活情况, 分析总结病情影响因素, 在此基础上指导患者进行下一步治疗;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诊疗及家庭访视对高危人群进行危险评估, 对不良生活行为给予指导, 建议高危人群进行周期性体检, 并定期监测血糖。

2.2 饮食指导

患者饮食对病情影响较大, 应加强注意, 合理搭配饮食。多食蛋白质高以及纤维食物, 增加饮水量, 戒烟忌酒, 少食油腻、辛辣、脂肪含量高的食物, 提倡少食多餐且做到定时定量。在相同的条件下测量患者体重, 尽力维持适当体重。2.3康复运动适当的运动能够提高患者体内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度, 逐渐降低对胰岛素的抵抗, 有利于肌细胞提取利用葡萄糖[3]。因此提倡糖尿病患者将坚持适当运动作为治疗手段之一。最佳运动时间为餐后1h, 随身携带急救卡及甜点, 在锻炼过程中注意低血糖的发生。一般做有氧锻炼, 最佳运动频率为30min/次, 3~5次/周, 并长期坚持。2.4自我监测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监测,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掌握饮食、锻炼等因素对病情的影响, 有助于控制血糖, 调整治疗方案, 进一步提高患者健康与生活质量。

2.5 加强低血糖防范

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 具体表现为心悸、震颤、头昏、饥饿感、出汗、乏力、头昏等, 造成患者严重不适。必须加强患者对低血糖防范。首先详细讲解低血糖发生原因、临床表现, 指导患者如何防止低血糖及出现低血糖后如何进行自救。患者应按时服药, 定时定量用餐、定时检测血糖、适当运动, 外出时注意携带甜点, 避免出现饥饿过度、饮食过度、运动过度等现象。

3 讨论

坚持长期规范化治疗是有效控制糖尿病病情的重要手段之一。糖尿病属于终身性疾病, 治疗过程漫长。在治疗过程中以家庭治疗为主, 患者的个人疗造成影响, 且缺乏专业指导以及规范化治疗, 随意性较大, 难以对病情进行有效控制。在进行社区护理时, 必须向患者及其家属强调长期规范化治疗的重要性。加强糖尿病基础知识以及治疗方法的宣传, 正确指导患者进行合理饮食、适当锻炼,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有助于病情控制, 树立患者正确是治疗意识, 坚持长期治疗, 教育家属应及时监督患者进行血糖监测、定时服药, 提高治疗效果。

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变化, 及时指导患者进行治疗。由于该病需长期治疗,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缺乏自律性及监督, 治疗积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因此护理人员应建立监控网络, 定期进行随访, 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向患者讲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 指导患者正确用药, 强调生活中的注意事项。通过了解患者治疗时期的用药情况以及生活情况, 分析总结病情变化原因, 及时调整患者治疗方案, 提高治疗效果。同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沟通, 强调遵医嘱治疗的重要性, 强调治疗时的随意性及不合理的生活习惯对病情造成的不良影响, 使家属在治疗过程中起到监督作用, 监督患者遵医嘱治疗。

定期复诊能够有效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 且早期症状不易引起注意。长期治疗及家庭治疗环境容易使患者降低对病情的关注度, 对于出现的异常症状不加以重视, 致使并发症无法得到及时发现、治疗, 而加重病情。尤其是中老年患者, 由于身体机能随年龄的增长不断下降, 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强调定期复诊的重要性, 详细讲解常见并发症的早期症状, 提高患者对于并发症的重视, 根据患者病情确定复诊时间, 对于并发症必须做到及时诊断, 及早治疗, 提高并发症的治愈率。

综上所述, 社区护理是糖尿病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宣传, 树立患者正确的治疗理念, 指导患者正确用药, 纠正患者不良的生活习惯, 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 有效加强对糖尿病病情的控制, 全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好医生医学教育中心.社区护士岗位培训讲义[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2009:176-177.

[2]许樟荣.护士在糖尿病教育和管理中承担着重大责任[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10) :727-729.

[3]高伟, 杨敏.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的调查与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 2007 (1) :44-46.

社区糖尿病患者 篇2

【中图分类号】R5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202-02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社区的糖尿病确诊患者95例,随机分成对照组45例,干预组50例,对干预组患者采用诸如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护理,有氧运动和感染预防等社区护理干预。护理干预一年后,对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并发症以及医疗费用进行比较。结果:经过对社区糖尿病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措施一年后,干预组患者血糖水平,一年护理期内的医疗费用以及患者并发症率上均好于未经过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糖尿病患者采用相应的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症状和患者并发症的产生,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

【关键词】社区护理;糖尿病;护理干预措施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慢性疾病,致病原因多样是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代谢功能紊乱症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者数量不断上升,据WHO报告预测,在2025年全世界糖尿病患者可能达到3亿以上,严重影响人群的健康。因为该病需要长期服药,因此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意义重大[1]。本文对对干预组患者采用诸如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护理等社区护理干预,并观察社区干预的临床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社区的糖尿病确诊患者95例,随机分成对照组45例,干预组50例,其中男51例,女44例;年龄在28-78岁,平均56.8岁。所有糖尿病患者均无重要脏器病变及合并症,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变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分组和观察指标95例确诊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5例,干预组50例,对干预组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护理,有氧运动和感染预防等社区护理干预。护理干预一年后,对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并发症以及医疗费用进行比较。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在P<0.05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对社区糖尿病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措施一年后,干预组患者血糖水平为(17.4±4.1)mmol*L-1,治疗费用为(0.82±0.31)万元,并发症率为8.0%。而未经社区护理的对照组患者,血糖水平为(10.1±2.3)mmol*L-1,治疗费用为(2.1±0.52)万元,并发症率为24.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结果见表1。

3社区护理干预措施

3.1健康教育糖尿病患者人群以中老年人群为主,患者知识水平和相关医学知识困乏,加上长期遭受疾病的折磨,使患者无所适从。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宣传,使患者对糖尿病的病因、饮食治疗内容、口服降糖药知识、胰岛素治疗等相关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掌握自我检测方法,判断低血糖的表现与防治。社区护理人员对初诊患者建立个人档案,及时通知患者接受血糖监测等相关检查[2-3]。

3.2心理护理糖尿病患者是一种慢性疾病,病程较长,常可需要终生服药,在饮食上也要有很大限制,常常引起患者心情烦躁、失望等消极心理。致使患者降低服药的依从性,而使患者血糖水平再次升高。有研究表明[4]对糖尿病患者采取合适的社区护理和社会的认同有利于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对病情改善有很大帮助。

3.3饮食护理糖尿病患者饮食上要求比较严格,患者饮食控制主要在患者饮食的总热量、饮食种类以及每日饮食次数。一般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运动情况为患者设定总的进食热量,在饮食多样化的基础上,要求患者少食或不食热量较高和易引起血糖升高食物,按照少食多餐的原则,保证吸收的效果和减少胰岛负担。

3.4有氧运动[5]对于糖尿病患者人群,应适当安排患者进行一些慢跑、散步、跳舞、游泳等有氧运动。患者进行锻炼时一定要适量,不能盲目地进行剧烈运动,剧烈运动时体内需要能量大增可提高体内升糖激素水平,血糖水平升高;同时,大量剧烈运动是集体产生丙酮,导致酸中毒。运动量也不能太小而起不到锻炼身体的效果,至少每周3次以上,每次锻炼时间时间可在20~30分钟,一般不超过1h,但是不宜在饱餐后或饥饿时运动,可在饭后休息一段时间进行。

3.5感染预防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注意保持自己卫生,经常保持皮肤清洁,定期洗澡换衣防止皮肤感染;注意会阴部卫生,防止泌尿系统感染;注意饮食卫生,不食一些不洁和腐败变质食物,预防肠道感染。在遇到外伤、皮肤损伤、水泡、红肿等要及时就医,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6]。

参考文献

[1]杭万双,潘晓群.江苏城乡糖尿病患者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情况调查[J].中国实用医药杂志,2008,3(3):141-143

[2]梁春莉.社区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4):86

[3]王艳,崔焱,鞠昌萍,等.强化教育与随访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0,25(19):72-74

[4]唐佩娟.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5):97

[5]孙莉敏,胡永善,吴毅.社区糖尿病患者运动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17(2):93-96.

[6]赵学军,杜文建,吕桂英.糖尿病社区综合干预的做法和体会[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17(4):25.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 篇3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6-177-01

1、临床资料

我们社区服务站自2010年6月至2012年8月对1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采取家庭护理与社区护理相结合收到较好的效果。

2.1心理护理,社区护理

由于多数老年患者同时患有其它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血栓等,特别是一些失去配偶的老年患者,大多数都有孤独焦虑对康复没有信心,因此,我们要与家庭进行沟通,针对个人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多关心体贴陪伴他们,多给予精神慰藉,使其心情愉快,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

2.2饮食护理严格的控制饮食对糖尿病患者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措施,有些年纪大的患者往往不注意控制,这时就要其及家庭反复讲解控制饮食的重要性,对患者的饮食搭配食量多少进行指导,即要满足患者机体需要,又可以把白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如果控食后出现饥饿感,可加以下蔬菜产品:黄瓜、冬瓜、西红柿、扁豆、蘑菇等。

2.3皮肤及足部护理老年患者皮肤抵抗力降低在加血糖高等原因,皮肤一旦破损很难愈合,因此,皮肤护理足部护理特别重要。

2.3.1保持床铺整洁。干燥。协助病人翻身,翻身动作要轻柔避免推拉拖动作,以免擦伤皮肤。

2.3.2.勤洗澡、勤更衣换衣服,对生活不能自理者,家属尽可能做到每日擦洗全身,以保持皮肤清洁。

2.3.3每日检查双足有无裂口,一边及时处理。

2.3.4选择大小合适的鞋,采用鞋带或尼龙搭扣,鞋垫可以更换,宽敞的足趾空间圆形鞋头足趾都有足够宽度和深度,避免挤压。透气良好,鞋内平整光滑防止摩擦损伤,袜子不宜太小,也不能太大,袜子的上口不宜太紧,否则会影响脚的血液循环,袜子内部接缝不能太粗糙,应做到每天清洗更换。

2.4应用药物的护理,对应胰岛素及其它药物治病时要特别叮嘱患者及家属严格掌握给药时间和剂量,对首次用药患者做好培训工作,同时要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尽量避免使用作用强,持续时间长的降糖药物,对合并肝肾功能减退者,皮下注射胰岛及时适当减量。

2.5自我检测,通过对血糖的自我检测,可记录日常的血糖值的变化规律,有助于制定最佳的治疗指标,有助于及时调整治疗程序,血糖控制较好的患者通常每周一次,轮流测空腹、中、晚餐餐后2小时血糖,持续稳定的患者还可以酌情减少检测次数,对不稳定的工型糖尿病每日检测“五个点”或“7个点”的血糖,有底血糖症状或有异常反应时随时测血糖。

2.6适当运动。运动治疗的目的是与饮食药物治疗配合,三者平衡控制血糖,老年人应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慢走,中速走,打太极拳,并先慢后快,逐渐加量,运动时以不感觉疲劳为宜,运动时注意一下几点:

2.6.1随身带些甜点或糖果,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饥饿感心慌出冷汗头晕,四肢无力等表现,提示可能出现低血糖,需立即进行运动,吃些甜点或食物。

2.6.2摄入足量的水份,运动时水份丢失较快

2.6.3运动后检查足部的健康状况,注意有无破损或红肿。

2.7健康教育,社区护工定期举行健康讲座,让糖尿病患者掌握以下基本知识。糖尿病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药物治疗饮食疗法,运动疗法,糖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危害及预防,特别是对老年患者要不厌烦,耐心讲解,使其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

3、体会:通过对12例老年患者的健康教育和社区护理干预使患者建立了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了自我保健能力,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和避免病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SUN Caifeng.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gina patients in hospital[J].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Practice,2011,15(22):67-68.

[2]张淑珍 张雅莉护理路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影响[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4): 627-628.

[3] 姜川兰.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8):157-158.

社区糖尿病患者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任意抽选当地街道社区的糖尿病病人84例, 病人的岁数在59~73岁之间 , 有46例男性病人 , 38例女性病人。病人的平均岁数为65.5岁, 平均患病时间为11.5年。将84例病人平均分入对照组、观察组。观察组接受社区疾病管理及用药治疗, 对照组接受一般护理和治疗。由于上述病人的岁数、患病时间、性别等资料接近, 区别不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 因此可以作为抽样实验的样本。

1.2 实施管理及用药治疗措施

1.2.1对照组该组病人接受常规用药治疗、看护及管理。 病人在临床接受诊治或病情发生变化时, 医生及护理人员要及时为病人实施药物治疗, 护理人员要为病人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 并叮嘱病人按时服用控制血糖的药物。

1.2.2观察组对该组病人实施社区疾病管理及用药治疗。1对病人实施糖尿病知识教育: 医务人员要定期到基层街道社区中为糖尿病病人开展疾病知识教育。具体来说, 医生和护理人员每个月要为街道社区开展2~3次糖尿病知识讲座。在讲座上, 医务人员要为病人介绍糖尿病的各种常见症型和基本病发症状 , 增加病人对糖尿病的认识。使病人能够消除对疾病的恐惧, 安心接受治疗。2帮助病人正确服用药物:社区的医务人员要向病人介绍各种控制血糖的药物, 使病人能够了解当前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有哪些。同时医务人员还要让病人了解各种药物的成分和药学机理, 提高病人对药物的认识。此外, 义务人员还要告诉病人服用药物的方法、时间和口服用量, 叮嘱病人按时足量服药。3为病人调节饮食结构:社区医务人员要帮助病人调整日常饮食规律, 让病人按时用餐。医务人员要叮嘱病人多食用纤维食品, 少食用油腻食品、甜食和难消化的食物。4生活习惯管理:社区医务人员要经常组织病人到户外参加健身活动, 使病人保持健康的心态。同时社区还要定期为病人测量血糖, 掌握病人的血糖变化情况。

2 结果

2.1 病人接受社区疾病管理对血糖测量指数的影响

观察组接受社 区优化管理 以及治疗 后 , 空腹血糖 指数为 (6.01±1.23) mmol/L, 对照组为 (7.61±1.79) mmol/L, 观察组的血糖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

2.2 实施社区治疗管理的效果

观察组能够自觉服药的病人有39例, 能够科学进食的病人有31例, 自觉锻炼的病人有36例;对照组能够自觉服药的病人有25例, 能够科学进食的病人有11例, 自觉锻炼的病人有13例;管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在现代社会, 糖尿病属于普及率最高、危害最大的慢性病, 病人一旦患上糖尿病后, 日常生活会受到许多影响。当前临床医学界尚未研究出行之有效的糖尿病治疗方案[2]。病人在患上糖尿病的初期, 如果医务人员没有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病人抑制疾病, 病人就很有可能患上其他并发症。为了使病人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治疗, 街道社区必须提高对糖尿病病人的关注, 并采取人性化的医护方案, 从不同层面对糖尿病病人实施管理, 让病人能够在社区中获得优质的治疗和护理服务。从社区的日常工作情况来看, 社区实施的糖尿病管理工作与基层医院开展的疾病管理工作不同。社区糖尿病管理深入基层, 可以全天候、迅速到达病人身边为病人实施治疗和护理[3]。社区的疾病管理工作给广大糖尿病病人提供了十分便捷的用药、医治条件, 能够改良病人的居住环境、生活水平。在该文中, 笔者采取才抽样实验方式, 为社区病人实施了系统性的看护管理和用药治疗。通过统计数据可知, 病人在接受社区管理之后, 血糖测量结果明显有所变化, 用药治疗和管理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因此, 广大基层街道社区应对糖尿病病人进行人性化管理与治疗, 帮助病人提高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俞捷, 张艳, 周士萍.社区糖尿病患者85例健康评估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 2010 (5) :112-113.

[2]刘云萍.社区护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治疗依从性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 2012 (15) :57-58.

糖尿病的社区管理方案 篇5

一.活动目的:

1.提高糖尿病的防范知识,要健康饮食,低糖饮食。

2.宣传糖尿病的易患因素和早期症状,提高群众对糖尿病的认知能力。

3.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力度,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二.活动地点:

苇河镇中心路。

三.活动时间:

20xx年x月x日上午9点到11点30分。

四.活动内容和形式

1现场咨询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和健康饮食。

2.电子版横幅宣传。

社区糖尿病患者饮食健康教育 篇6

【关键词】社区;糖尿病患者;饮食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5-0115-02

糖尿病是内分泌代谢疾病,如果血糖长期控制不佳,可导致眼、神经、肾脏、心血管及感染等并发症,致残率及病死率较高。饮食控制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措施,可以纠正代谢紊乱,使血糖、血脂达到或接近正常值并消除症状,防止或延缓血管或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与药物治疗同等重要。

1社区糖尿病患者饮食教育的意义

膳食平衡的控制和科学的医学营养治疗,是各种类型糖尿病的基本治疗方法,对于纠正患者的代谢紊乱、消除症状、预防并发症发生,以及减少病死率、延长寿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不可能长期住在医院,主要是在家中自我调养。因此,糖尿病患者接受社区医务工作者科学的饮食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糖尿病患者康复的关键,是糖尿病自然病程中任何阶段预防和控制糖尿病都必不可少的措施。

2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指导

2.1因人而异,控制总能量

适宜的能量摄入量,防止肥胖。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劳动强度计算总热量。全天适宜能量计算公式:总能量=标准能量供应x理想体重。一般休息状态成年人,每日每千克理想体重给予热量25~30kcal,肥胖和消瘦患者根据标准能量供给和理想体重酌情适当调整。膳食三大营养素比例合理。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55%~60%。碳水化合物主要存在于我们常说的主食内,经过计算,在一般情况下,休息的病人每天吃主食(米、面、玉米、小米等)250~300g,轻体力劳动者每天350~400g,重体力劳动者每天450~550g。蛋白质占总能量的15%,每天应该摄取的蛋白质应该达到65~75g,折算成日常食物可以概括为:鸡蛋1个。牛奶1袋,瘦肉100~150g,豆类25g或豆制品100g。脂肪占总能量的20%~25%,要限制动物性脂肪及含饱和脂肪酸高的脂肪摄入。指导患者经常选用血糖生成指数较低的食物。食物多样,均衡搭配、细粮与粗粮相互搭配,增加绿色蔬菜和膳食纤维含量多的食物,尽量简单加工食物有利于降低膳食的血糖生成指数。

2.2寻找适合的食物

大豆及其制品,既能降低血胆固醇,又能降低甘油三酯,所含的谷固醇也有降脂作用。粗粮、薯类,如莜麦面、荞麦面、燕麦片、玉米面、土豆、红薯等,使患者产生饱腹感,有延缓血糖升高的作用。③菌藻类,如:海带、香菇、木耳、紫菜等,此类物质热量低,还可抑制体内胰岛素的分泌,可建议患者多摄入,尤其老年糖尿病人对此类物质摄入很少,应鼓励其增加摄入量。蔬菜类,每天应吃蔬菜400~500g,特别是深绿色蔬菜。血糖恢复正常前,吃含糖量低的蔬菜,如:冬瓜、油菜、大白菜、黄瓜、西红柿、苦瓜、芹菜等。低糖水果,糖尿病患者可在两餐之间少量食用含糖低的瓜果。如血糖还未控制好可将黄瓜、西红柿做为水果食用。如血糖控制很好可选用如:苹果、梨、柚子、枇杷等低糖水果。

2.3选择好的烹调方法

糖尿病膳食提倡低油、低盐的烹饪方法。可选择凉拌、白灼、清蒸、清炒的烹调方法。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每日食盐要在5g以下,减少含盐较高的腌制品的食用量。社区工作者应鼓励糖尿病患者使用控油壶及盐勺,教会患者正确使用。

2.4把握进食顺序

糖尿病患者要改变进食顺序,如先喝汤→部分蔬菜→肉类和主食→再吃些蔬菜

2.5定时定量进餐

进食要定时定量,要和药物相配合,预防低血糖。也可采用“少食多餐”的饮食习惯,但不管如何分配,饮食的总量是不变的。如额外增加运动量或运动强度及运动时间,可适当调整加餐。

2.6坚持终身的运动习惯

每次运动在饭后30min以后进行,建议糖尿病患者每日坚持两种运动方式。每日小运动,安排在用餐后30min。如站立散步30min。每周大运动,安排在晚饭后1h。中度运动1h,如快步走、做操、打拳等,3~5次/周。

3糖尿病的健康教育

3.1建立健康教育团队,做好人员培训

建立一支专业的健康教育团队,由社区医院有经验的护理人员组成,根据糖尿病患者不同的接受能力、社会北京以及文化程度选择合适的方式和语言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保证患者能够理解护理人员的意思,接受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以及健康指导。对于健康教育团队人员的培训包括素质培训以及业务培训,素质培训具体有保证着装统一、护理时佩戴好护士帽以及胸卡,保证热情的工作态度以及端庄的仪表,对患者要保持细致和耐心。业务培训具体有考核计划的制订、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开展业务讲座,讲座内容有建立健康档案的正确方法、语言沟通的技巧等。除此之外,选派组员到医院内分泌科学习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加入糖尿病专科培训班,熟知糖尿病健康教育最新方法和技巧。

3.2建立健康档案

健康档案中包含患者的基本资料,主要有姓名、性别、年龄、病程、身高、职业、体重、经济状况、文化程度等。另外需要记录患者的病程资料,一共分为3个等级,第一级是可能出现糖尿病的人,具体为有高血压、家族史以及肥胖的人,记录其首次血糖值、血压以及体重资料;第二级为糖尿病确诊患者,记录患者治疗使用药物、糖化血红蛋白值以及血糖值;第三级为存在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记录患者并发症情况、神经系统、心电图、尿常规、眼底、足部检查结果。不同类别的患者定期检查时间不同,第一级为3~6个月,第二和第三级为2~3个月,检查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血糖值,间隔1~2年做1次全身复查,记录神经系统、心肾功能、血脂、眼底情况,所有结果资料都要及时记录在健康档案上。

4结论

综上所述,糖尿病是慢性病,需要长期随访和治疗,而饮食控制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基础,是治疗各种类型糖尿病行之有效的措施。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是长期的动态过程,需要有良好的方法和指导,更需要医护人员富有耐心和责任心,及时进行督促,同时也需要患者的坚持,家属和社会的支持与配合。

参考文献:

[1]张笑萍,江素娟.糖尿病病人的饮食护理[J].全科护理,2010,7:3035-3036.

社区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分析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社区服务中心进行治疗观察的90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50例,女40例,年龄19~75岁,平均(43±10.5)岁,病程1~20年,平均(5±7.3)年。文化程度:大学以上文化12例,大学文化12例,高中文化46例,初中文化20例。合并症:肾病4例,冠心病12例,高血压35例,其他39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患者在基础护理的同时进行心理分析及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常规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副反应,而治疗组各临床指标及心理状态评分(SCL~9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 体会

两组患者均进行基础护理:运动、饮食及用药指导等。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分析与心理护理。经过调查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生活习惯,与患者进行沟通,并根据其家属的描述总结出患者的心理特点,结果发现80例患者心理问题多表现为焦虑、悲观,认为糖尿病和死亡联系紧密,丧失治疗的信心,感觉家人对其不够关心等,笔者根据患者这些心理特征提出心理干预措施。

3.1 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

有很多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就是患了糖尿病等于给自己判了死刑,以至于患者整日焦虑、恐惧,心理压力剧增,这都是由于患者对糖尿病的不了解而造成的[2]。因此医护人员要对其进行糖尿病的知识宣传,如将糖尿病的病理、发生机制、注意事项及负面情绪对病情的影响告知患者。这样,让患者在充分了解糖尿病的基础上不至于盲目的产生负面情绪。

3.2 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护理

糖尿病患者由于在饮食上禁忌较多,致使很多糖尿病患者难以承受,患者往往认为个人生活索然无味,再者由于糖尿病患者并发症较多,致使患者思想上常常感觉忧愁、恐慌不安。对于存在这种心理状态的患者,医护人员要和患者时常沟通,深层了解患者的切身感受。也可组织患者参加一些集体活动,使其感受生活多姿多彩,通过让患者家人多与患者进行思想上的交流,一起参加活动,让患者体会到家人的理解和关心,从而消除患者不良心理状态[3]。

总的来说,糖尿病患者由于其病情的特殊性,心理上往往容易产生负面情绪,这就需要医护人员通过心理护理来进行干预,本文通过研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心理护理来进行干预,结果显示其临床各项指标及心理状态评分均达到满意效果,对照组明显优于未进行心理护理的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心理分析, 从而制定出针对患者最佳护理方案。方法 随机选择在我服务中心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进行治疗观察的90例糖尿病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 对照组糖尿病患者只做一般常规护理, 治疗组在基础护理上进行心理分析并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治疗组患者的SCL~90评分及各项生理指标明显具有优越性,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社区糖尿病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可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 还可使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 利于患者身心健康,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心里护理

参考文献

[1]李树颖.糖尿病[J].日本医学介绍, 1996 (08) .

[2]王红梅.糖尿病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 (18) .

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8月—2013年8月我中心管理的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32例, 女48例;年龄45岁~73岁, 病程2年~25年。患者表现为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四肢酸痛无力、腰痛、性欲减退、月经失调等临床症状。

1.2 方法

1.2.1 了解和评估

在开始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前, 首先必须对其进行充分的了解和详细评估。了解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知程度;有无糖尿病家族史、遗传史;有无体重超重和肥胖;有无多吃高脂肪、胆固醇饮食习惯;是否缺乏运动;有无烟酒嗜好;是否对疾病有精神紧张;是否定期检查血糖、血压、糖化血红蛋白;是否定期服药, 用药是否合理;有无并发症和其他疾病, 并对其进行一一评估, 做到社区护理有的放矢。

1.2.2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糖尿病综合治疗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通过健康教育可使患者了解糖尿病防治的相关知识, 提高自我管理意识和技能, 在自我管理技能支撑下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 提高治疗依从性, 血糖控制率。要有针对性地制订家庭健康教育计划, 建立家庭成员对患者的有效支持系统[1]。健康教育一定要贯穿于整个护理的全过程中, 使糖尿病患者做自己健康的主宰者, 从被动治疗到主动预防和控制。只有患者、护士、家属三方密切合作, 才能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根本好转。

1.2.3 饮食护理

饮食治疗是所有糖尿病患者的基本治疗方法, 要少量多餐, 做到定时、定量、有规律、平衡膳食。饮食护理过程中控制患者的体重至关重要, 要维持标准体重, 根据体重摄入与活动强度相一致的食量[2], 对于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应该减少热量的摄入;对于瘦弱的患者增加热量的摄入。饮食以少盐清淡为宜, 多食如谷类的麸皮、食用豆类、全麦面包等含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B和食用纤维的食物, 这样可以帮助降低血糖和血脂。如果糖尿病患者经常出现饥饿的状况, 可用玉米面、豆面、白面按2∶2∶1的比例做成三合面馒头、烙饼、面条, 长期食用, 既有利于降糖、降脂, 又能减少饥饿感。空腹饮酒可引起使用胰岛素的患者低血糖, 且长期饮用对肝脏有损害, 易引起甘油三酯的升高, 所以糖尿病患者应尽可能不饮酒。只有注意饮食才能减少糖尿病症状的加重与复发, 社区护士要让患者充分认识饮食对于糖尿病的重要意义, 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制订饮食计划并积极配合, 监督患者合理饮食。

1.2.4 运动干预

运动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 促进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和氧化, 使血糖降低, 同时增加脂肪消耗, 使肥胖患者的体重降低, 对糖尿病患者十分有益。糖尿病患者切不可进行激烈运动, 应进行中小强度长时间的有氧运动, 如慢跑、打太极拳、登楼梯、散步等;还不可空腹运动, 以避免出现低血糖。运动应选择在餐后60 min~90 min, 运动时间应在20 min~30 min为宜[3]。运动中如感到头晕、冷汗、四肢乏力、心悸等应立即停止运动, 最好随身携带甜食, 以备急需。运动应循序渐进, 持之以恒, 充分感受运动带来的快乐, 淡化疾病的压力, 愉悦心情。

1.2.5 药物指导

药物治疗对绝大多数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药物治疗护理主要是让患者了解药物治疗不可能药到病除, 要长期、规律服药;了解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时间等;要遵照医嘱, 不擅自增减停药物。教会患者胰岛素注射技术, 不良反应的观察和对药物副作用有正确认识。知晓胰岛素的储藏方法, 并注意保质期。对治疗效果不佳者, 督促其到综合性医院进行治疗方案调整。

1.2.6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对糖尿病患者非常必要, 其能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患病时间较长, 备受服药和疾病的折磨, 且很多患者治疗效果并不显著, 往往容易对治疗丧失信心, 继而出现如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因此, 社区医护人员要针对每名患者的实际情况, 及时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要多理解、关心患者, 积极与患者交流, 多列举一些主动配合治疗, 并疾病控制良好的病例。让患者自己有信心、有决心战胜病魔, 积极主动参与到疾病的治疗和护理中。

1.2.7 一般护理

糖尿病患者易出现皮肤瘙痒与感染, 且感染后不易康复。要注意保持全身及局部清洁, 尤其是口腔黏膜、皮肤、会阴部的清洁;指导患者勤洗澡、勤更换衣物, 不要穿紧身的衣裤和鞋子, 注意保暖, 防止上呼吸道感染;注意饮食卫生, 防止消化道感染;一旦发现皮肤有小的创伤和感染及时治疗处理, 不可忽视。

2 结果

80例糖尿病患者通过护理干预, 除21例患者出现血糖控制不理想外, 其余均控制在正常范围。患者基本能了解病情, 知道自己的服药剂量和次数, 并能坚持饮食控制和运动。大多数患者解除了负性心理, 能保持正确和乐观的心态。合理的治疗, 正确的指导和护理干预使患者血糖保持稳定, 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护理干预前后患者遵医行为和血糖控制情况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 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全面有效地控制糖尿病并非单纯用药可以达到。而社区护理人员可以长期、主动地和患者进行联系, 经常提醒和督促他们科学饮食、运动、正确监测血糖, 使糖尿病患者形成自我管理的良好习惯。及时排除患者的焦虑、悲观情绪, 保持良好的乐观精神。通过有效的社区护理干预、指导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水平, 坚持科学、系统的治疗, 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4]。良好的护理干预对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 有效控制血糖起着重要作用。同时, 广泛的关注和宣传, 既可以促进社会对糖尿病防治的关注, 创造或寻求社区支持性环境, 又能减少患者治疗误区, 降低医疗开支, 对糖尿病的控制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任琼.116例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 2011, 24 (8) :89-90.

[2]吴惠娟.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 8 (32) :87-88.

[3]梁春莉.社区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 (24) :86.

社区糖尿病患者基线调查分析 篇9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城东社区所辖3个居民小区中年龄在18周岁及以上的常住居民。常住居民是指在当地居住半年以上。

1.2 调查方法

采取单纯随机抽样方法, 抽取3个居民小区年龄18周岁及以上的常住居民各150人, 共450人, 通过面对面访谈调查, 填写调查表, 并进行体格检查 (血压、血糖、身高、体重、腰围) 。统一采用“社区糖尿病患者调查表”, 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一般资料、糖尿病患者的知信行调查。

1.3 诊断标准

1.3.1 糖尿病判断标准

参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 标准, 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定义为糖尿病: (1) 空腹血糖 (FBG) ≥7.0mmol/L; (2) 本次调查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 服糖后2h血糖≥11.1mmol/L; (3) 经县级以上医院确诊为糖尿病。

1.3.2 高血压判断标准

采用WHO的最新诊断标准, 即收缩压 (SBP) ≥140mmHg (1mmHg=0.133kPa) 及/或舒张压 (DBP) ≥90mmHg, 或曾在县级以上医院确诊为高血压者。

1.3.3体质指数 (BMI) 判断标准

根据WHO推荐的标准, BMI<24.9为正常, BMI 25~30为超重, BMI>30为肥胖。

1.4统计分析

调查表经核查后, 采用SPSS16.0软件录入数据, 并进行统计和分析。

2 结果

2.1 糖尿病患病率比较

调查450人中, 查出糖尿病患者32人, 患病率7.11%。

2.2 不同性别糖尿病患病情况

按性别因素分析:调查男性226人, 检出糖尿病患者15人 (6.64%) ;调查女性224人, 检出糖尿病患者17人 (7.59%) , 性别与糖尿病患病率无明显关联。

2.3 各年龄组糖尿病患病情况

按年龄因素分析糖尿病患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高, 见表1。

2.4 按遗传因素分析

调查的450人中有糖尿病家族史的143人, 其中查出糖尿病患者21人, 患病率高达14.69%。而没有该病家族史的307人共查出糖尿病患者11人, 患病率3.58%。

2.5 居民BMI与糖尿病患病率比较

按体重指数调查分析表明, 糖尿病患病与超重或肥胖存在关联, 见表2。

2.6 按高血压因素分析

调查的450人中共查出高血压患者63人, 患病率14.00%, 其中合并糖尿病患者6人, 患病率9.52%。而无高血压的387人中, 糖尿病患者26人, 患病率6.72%, 两者之间有差异。

2.7 生活习惯因素与糖尿病患病率比较

按吸烟饮酒等生活习惯因素分析, 调查的450人中吸烟者113人, 糖尿病患者11人, 患病率9.73%;不吸烟者337人, 糖尿病患者21人, 患病率6.23%;吸烟者患病率高于不吸烟者。饮酒者136人, 糖尿病患者10人, 患病率7.35%;不饮酒者314人, 患病者22人, 患病率7.00%;饮酒与不饮酒者患病率差异不明显。口味咸者108人, 患病者8人, 患病率7.41%, 口味一般者342人, 患病者24人, 患病率7.02%;口味对糖尿病无显著影响。油脂摄入多95人, 患病者9人, 患病率9.47%;油脂摄入少者355人, 患病者23人, 患病率6.48%;油脂摄入量对糖尿病有显著影响。

2.8 糖尿病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比较

城东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调查结果为:32人糖尿病患者中, 20人 (62.5%) 患者知道自己有糖尿病, 19人 (59.4%) 接受降糖治疗, 9人 (28.1%) 血糖得到控制。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 城东社区18周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7.11%, 高于浙江省卫生厅公布的浙江省18岁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5.94%[2]。随着年龄的增长糖尿病患病率上升。糖尿病家族史、超重或肥胖、高血压、吸烟、高油脂摄入均与糖尿病的患病率密切相关, 是该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女性患病率略高于男性, 但无统计学意义。

城东社区糖尿病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 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 也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故加强对糖尿病的预防控制显得非常重要。从发达国家慢性病防治的成效看, 以社区为基础的慢性病综合防治是非常有效的途径[3,4]。在糖尿病社区防治中我们要重视以下3点: (1) 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工作, 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识, 使社区居民掌握健康知识, 形成良好的健康观念, 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 最终提高健康素质[5]。 (2) 积极开展不良生活干预工作, 特别是针对糖尿病高危人群实施重点干预, 达到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目的。 (3) 对糖尿病患者均予建档, 实行分级管理, 及时记录随访情况, 定期监测血糖、血压, 针对具体情况予以个性化治疗。

本次调查表明, 城东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仍不理想。有报道, 约3/4的糖尿病患者无症状, 难发现, 得不到及时诊治, 慢性并发症增多[6]。因此除了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外, 关键在于加大糖尿病筛查力度, 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 并使患者知道自己患病和坚持规范治疗以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的重要性, 从而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社区,糖尿病,调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1996-2000年国家糖尿病防治规划纲要[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杂志, 1996, 4 (2) :49-50.

[2]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省城乡居民代谢综合征相关疾病与行为生活方式调查报告[R].2011:20-21.

[3]冯雅靖, 赵文华.英国和芬兰减盐策略的成功经验与启示[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10, 3 (5) :52-56.

[4]徐海泉, 徐建伟, 马冠生.减盐防控高血压的科学证据和实践[J].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2, 18 (10) :75-78.

[5]陈宇琦, 林德南, 张丹霞, 等.深圳市副田区下沙社区居民健康知识与行为基线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 2004, 20 (10) :901-903.

社区糖尿病患者综合干预效果评价 篇10

关键词:糖尿病,社区,综合干预,效果评价

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 DM) 是需要终身治疗的慢性疾病, 其治疗需要饮食、运动、药物、自我监测、健康教育等多种措施相结合, 疗效的获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的自身管理和控制。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需求, 社区干预在DM的管理中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1]。我们对社区DM患者进行综合干预,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择2011年4月—2012年4月92例社区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入选患者均符合DM诊断标准, 男50例, 女42例;年龄48岁~82岁, 平均年龄 (59.13±17.45) 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6例, 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降糖治疗及就诊时随机健康教育;观察组通过建立家庭健康档案, 定期举办健康教育讲座、社区咨询、定期上门服务多种方式提供医疗、护理咨询, 根据DM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干预措施, 进行跟踪管理。

1.2.1 健康教育

(1) DM知识。向患者介绍DM一般知识, 包括DM的定义, 流行病学、病因、发病原理、分型、诊断、临床表现及并发症、治疗原则等。 (2) 饮食指导。培养健康科学的饮食习惯, 保持饮食合理均衡, 宜少食多餐, 一日不少于三餐, 提倡多食粗制米面、高纤维食物、含糖低的蔬菜。 (3) 运动指导。运动方式有步行、慢跑、骑自行车、太极拳、气功等, 要循序渐进, 为了避免低血糖反应, 运动最好选择在饭后0.5 h~1.0 h较为适宜[2]。 (4) 日常生活指导。保持口腔、皮肤的卫生, 勤洗澡、勤更衣, 避免使用碱性肥皂, 避免受伤和感染。 (5) DM并发症。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一些并发症的可能性和风险性, 当出现并发症时应立即与医护人员联系, 及时进行治疗, 及时采取措施, 控制疾病复发。

1.2.2 心理支持

DM具有病程长、并发症多、易反复等特点, 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悲观、失望等不良心理, 因此思想负担重, 对生活失去信心, 这些心理社会因素可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通过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 使患者了解、认识DM, 产生对医护人员的信赖感和安全感, 并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治疗, 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3]。

1.2.3 用药指导

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用药, 介绍降糖药的作用、剂量、用法、副反应和注意事项, 了解药物反应。告知不能随意增减药物的剂量, 教会患者观察血糖和体重的变化并做好记录。用药后要按时进餐, 不能延迟或提前, 特别是使用胰岛素的患者, 教会患者注射的方法、部位、时间, 操作时应严格无菌, 防止发生感染[4]。

1.3 观察指标

2组患者干预前后DM知识知晓率、药物治疗依从性、血糖指标[空腹血糖 (FBG) 、餐后2h血糖 (2h PG) ]、DM慢性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患者干预前DM知识知晓率、药物治疗依从性、DM慢性并发症、FBG、2h PG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实施社区干预1年后观察组DM知识知晓率、药物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 FBG、2h PG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1) 。见表1、表2。

3 讨论

DM是由不同原因引起胰岛素缺乏或周围组织对胰岛素发生抵抗, 致使机体血糖、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 以慢性高血糖为突出表现的疾病, 其为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 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给患者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治疗DM的最佳方式是采取饮食、运动、药物、血糖监测、健康教育及心理指导等综合治疗措施[5], 除出现并发症或因其他原因需要住院治疗外, 大部分患者可在社区通过门诊长期进行治疗。通过对患者积极进行健康教育, 能使其树立健康意识, 掌握预防、治疗DM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及时有效地控制病情,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6];通过对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加以引导, 可最大限度地降低并发症发生[7], 收到良好的控制效果。本文结果显示2组患者干预前DM知识知晓率、药物治疗依从性、DM慢性并发症、FBG、2h PG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实施社区干预1年后观察组DM知识知晓率80.43%、药物治疗依从率78.26%, 高于对照组的56.52%, 58.70%;FBG (6.22±0.70) mmol/L、2h PG (8.25±1.32) mmol/L、并发症发生率36.96%, 低于对照组的 (7.75±0.94) mmol/L、 (9.38±1.40) mmol/L、54.35% (P<0.01) 。提示提高DM知晓率及服药依从性, 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其干预和检测方法简便易行, 值得推广[8]。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医务人员的知识水平直接影响到DM患者能否接受足够的干预指导, 这就要求医务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不仅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 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高尚的医德及高超的沟通技巧, 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管理好社区DM患者[9]。

参考文献

[1]章庆红.我国各地糖尿病发病趋势[J].河北医药, 2005, 32 (8) :624.

[2]刘虹丽, 张帆, 戴亚丽, 等.糖尿病患者社区医院规范化管理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20) :253-255.

[3]张风菊, 胡小艾.不同健康教育方法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 2012, 16 (18) :2381-2382.

[4]周桂荣, 周学林, 张岩梅, 等.北京市门头沟区社区2型糖尿病干预效果评价[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9, 17 (12) :1035.

[5]陈明, 罗均, 黄勇波.加强糖尿病患者口服降血糖药物的服务[J].基层医学论坛, 2010, 14 (4月上旬刊) :1-2.

[6]高秀芹, 肖建彪, 吴浩, 等.社区团队糖尿病健康管理中的效果评价[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19 (22) :2776-2777.

[7]苏雅宁, 王玮.浅谈对糖尿病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指导的重要性[J].基层医学论坛, 2011, 15 (12月下旬刊) :1160-1161.

[8]陈敬欢, 邓晓霞, 张卓.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分析[J].医学信息 (上旬刊) , 2010, 23 (8) :2618-2620.

社区糖尿病患者综合防治效果评价 篇11

关键词 糖尿病 社区综合防治 效果

资料及方法

吉林省永吉县2001~2005年本区内常住居民,严格按照1999年WHO、IDF糖尿病的诊断依据,确诊为2型糖尿病,并积极参加社区糖尿病综合防治者262例。本组年龄38~68岁,平均53.27±7.58岁;男147例(56.1%),女115例(43.9%);在婚251例(95.8%),不在婚11例(4.2%);文化程度:小学19例(7.3%),中学125例(47.7%),大学及以上118例(45%);在职111例(42.4%),不在职151例(57.6%)。

建立健康档案:采用自身对照实验方法,为每位患者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实验前后对262例患者进行糖尿病防治知识测试,进行生活方式、生活行为改变比较,检查身高、体重、血压、血糖、血脂等生理指标比较,体征以及疗效进行比较。

在社区内发放健康手册,开展健康宣传专栏,设立健康教育橱窗,固定宣传场地,每季度进行1次,在社区中心播放慢病防治录像,向群众普及基本知识,尽量做到人人知晓。对患者进行系统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每半年对患者的病情进行1次评估。开展糖尿病防治基础知识教育和心理治疗,每个月上系列讲座辅导1次,将社区糖尿病患者及家属集中在一起,举行医学知识讲座,系统讲解疾病的发病、危害、防治手段,怎样合理用药及调整生活方式,具体行为干预,指导生活。分组讨论、小组及会的经验交流、集体行为咨询、一对一指导等,第1周不少于5次,第2~4周每周不少于1次,第2个月以后每月不少于2次。工作人员与患者共同分析不良的自身行为,制订量化饮食疗法、量化运动等行为计划,调整患者心理,合理用药以及自我监测的方法,建立良好的治病心态。

量化饮食:采用钱永立教授“糖尿病临床指南”及刘尊永教授“糖尿病平衡膳食指南”饮食治疗原则,制定个体化饮食处方,制定每人每天进餐次数以及每餐食物摄入量,使每餐热量保持科学分配(碳水化合物60%、脂肪25%、蛋白质15%)。限制钠盐的摄入,每天控制在6g以下,并要求低蛋白、低脂肪饮食,戒烟酒。

量化运动:按患者个体特点,遵守质量、规律、个别指导的科学运动原则,制定每人每日运动方式和运动量,进行各种活动,慢跑、散步、打太极拳等,肥胖病人要控制体重,尽量进行户外运动。

定期监测:患者每周测量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体重、每2个月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

药物: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药物种类,调整药物剂量。

心理:保持愉快的心情,稳定的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结 果

经过社区糖尿病患者综合防治6个月,262例患者中1例死于脑出血,2例死于心肌梗死,5例迁往他处居住。254例患者在遵医嘱服药、吸烟、饮酒、食盐摄入量以及运动等方面有了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综合防治前后对照显示:防治前血糖控制率为11.1%,防治后达到了68.9%,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

讨 论

经过近4年的社区糖尿病患者综合防治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在按时服药、饮食、戒烟酒及运动,生活方式以及健康知识教育等方面,防治前后改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血糖的变化情况, 防治后的优良/良好率显著高于防治前 (P<0.001),这进一步说明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与人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也证实社区糖尿病患者综合防治对糖尿病的控制有良好效果。

糖尿病治疗效果有赖于患者的自身管理和控制,掌握基本的糖尿病知识是患者进行有效的自身管理和控制的基础[1]。本研究显示患者经防治后糖尿病健康知识水平显著提高,与防治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

社区糖尿病患者综合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仅靠社区医务人员的努力还远远不够,必须依靠社会力量的支持,如组织居民参加防治活动,开展社区宣传等工作,都需要居委会以及社区组织的大力支持,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社区糖尿病患者运动干预效果评价 篇1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12月200例社区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干预组男性患者67例,女性患者33例,年龄38~78岁,平均年龄为(53.38±2.69)岁,病程为2~21年,平均病程为(7.65±1.36)年;对照组男性患者59例,女性患者41例,年龄38~77岁,平均年龄为(52.86±2.87)岁,病程为2~22年,平均病程为(8.13±1.23)年。两组患者均经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为糖尿病[2],均以排除精神疾患、认知功能障碍等患者,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具体内容包括[3,4]:①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与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讲解,如糖尿病是什么,糖尿病主要症状是什么,糖尿病并发症有哪些,控制血糖的意义是什么等等。②饮食干预,帮助患者每日所需营养成分进行分配,以控制血糖处于合理的位置,可以根据全国预防糖尿病所制定的饮食干预方案进行制定,首先要控制钠、盐的摄入,摄入适量的镁、钙,多食用蔬菜、水果,多补充蛋白质,禁烟禁酒,要帮助患者学会自己控制饮食的总热量。③药物指导,指导患者根据医嘱正确使用降糖药与胰岛素,帮助患者掌握胰岛素注射方式和时间,告知患者服用药物的注意事项。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运动干预,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等制定针对性较强的运动方案,以此来指导患者进行合理、适当的运动,要求患者每日保持适量的运动,每日至少要持续运动15~30 min,运动时间以饭后1 h为佳,但需要注意尽量不要空腹运动,否则很容易出现低血糖。

1.3评价指标

对患者运动干预前后的血糖变化进行评价,测定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并评价患者的护理依从性。

1.4统计方法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干预组与对照组运动干预前、后血糖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干预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实施运动干预之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依从性比较

两组干预前依从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干预组依从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若没有控制好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那么很有可能出现其他并发症,甚至会危及到患者的身体健康,临床主要应用综合性治疗来降低患者的血糖值,防止其他并发症发生[5]。饮食与运动是糖尿病的主要治疗原则,合理的饮食与运动能将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之间,虽然糖尿病发生因素较为复杂,但只要后天能够很好的进行控制,那么就能更好的控制血糖[6]。肥胖体质与缺少运动的患者更容易发生糖尿病,故而适当的耐力运动与饮食控制,技能增加体内热量的消耗,也能降低患者的胆固醇水平,根据相关文献报道,在饮食干预、健康教育等综合治疗中增加运动干预,有利于控制糖尿病,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7]。

该研究选择200例社区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予以100例患者常规护理干预,予以100例患者常规护理干预与运动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与治疗依从性,干预组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运动干预,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值,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社区中推广与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社区糖尿病患者运动干预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5年1—12月200例社区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n=100)和对照组(n=100),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运动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依从性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干预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实施运动干预之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实施运动干预之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运动干预,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血糖情况,也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值得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社区,糖尿病,运动干预

参考文献

[1]丁兰,李世华,武琳,等.对社区糖尿病患者采用以家庭为单位的护理管理的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1):1019-1021.

[2]张宇林,张茜,刘菊红,等.运动干预及社区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22):2634-2636,2647.

[3]祝丽芳,陆燕青,李元召,等.农村社区糖尿病运动干预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上海医药,2015(14):44-47.

[4]唐红梅,谢庆文,施榕,等.糖尿病患者社区干预效果评价[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7(7):879-881.

[5]谭小金,卢群,易云霞,等.护理干预在社区糖尿病病人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2,10(34):3255-3256.

[6]韩鹏,张铁山,贡欣扬,等.北京市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干预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34):4248-4250.

上一篇:变压器内部绝缘故障下一篇:曹刿论战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