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糖尿病防治

2024-10-22

社区糖尿病防治(共10篇)

社区糖尿病防治 篇1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内分泌代谢病, 国际糖尿病联盟推荐的最佳治疗方法是综合疗法, 包括饮食、运动、药物、自我监测、健康教育等措施, 即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 改变防治观念, 采取有益健康的生活方式, 最终达到控制代谢、延缓疾病发展的目的。实施上述方案的有效途径是社区医疗, 现根据文献进行综述。

1 糖尿病流行现状与趋势

国际糖尿病联合会估计目前全世界糖尿病患者有1.9亿, 预测到2025年将增加到3.24亿, 以中国和印度等人口大国占多数。我国有糖尿病患者4000万, 患病率为1%~2%, 并以每年75万人口的速度递增。糖尿病患病数的急剧增加将给社会带来巨大经济负担, 在美国仅糖尿病有关的卫生保健费用高达1320亿美元, 是非糖尿病患者的4倍。据有关机构估计, 我国糖尿病的医疗费用也高达1700亿人民币[1]。因此, 有效控制糖尿病进展、降低患病率是关系到我国民生的大事。

2 糖尿病患者健康相关行为现状及治疗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糖尿病患者接受糖尿病正规教育的机会较少, 普遍缺乏疾病相关知识, 对基础知识、正确的饮食知识、药物副作用知识、监测知识等存在不少误区。饮食控制、合理的运动及药物治疗是糖尿病防治的重要环节, 尽管部分患者对于糖尿病饮食治疗的目的、食物的选择和禁忌、各类型糖尿病饮食治疗的重点、饮食的一般常识已有了足够重视, 但对于更深层次的营养内容, 如理想体重计算、每日摄入量的计算与具体安排、具体食谱的制定等方面的认识依然欠缺。许多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知识模糊甚至错误, 大部分患者认为糖尿病只需进行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即可, 运动疗法对糖尿病治疗的针对性不强, 因此缺乏接受运动教育的意识和积极性[2,3]。

目前有相当数量的患者无条件定时监测血糖, 部分患者认为监测尿糖可以替代监测血糖。虽然尿糖是糖尿病监测指标之一, 它能反映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情况, 但尿糖不能完全代替血糖, 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或有糖尿病肾功能损害的患者, 更不能仅把尿糖作为监测指标。随着医疗条件和诊断技术不断改进, 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在不断提高, 在确定诊断的基础上, 患者的治疗状况成为降低糖尿病危害的关键所在[4]。有调查显示, 糖尿病患者治疗行为存在一些误区, 多数患者不同程度地存在不遵医行为, 表现为不能贯彻糖尿病综合治疗方案, 或其治疗行为不符合糖尿病的药物治疗、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健康教育和疾病监测的综合治疗方案要求。患者不遵医嘱的主要原因有经济因素、就医不方便、未得到系统的指导教育、治疗过程长难以坚持、性格变异、家庭支持系统差等, 严重影响了糖尿病的有效控制[5]。

3 社区医疗在糖尿病防治中的作用及实施要点

社区医疗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 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辅, 医疗诊所、医务室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框架, 正在大中型城市逐步形成。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就是能够保证常见病、多发病在社区得到有效和价格低廉的治疗, 医务人员能够“下站点、进家门”, 提供比较优质的全科团队服务, 与居民贴近, 有效服务时间相对大医院来讲明显延长, 因此是各种慢性病如糖尿病的首选医疗点。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众多, 分布范围广泛, 必须建立糖尿病三级防治网络 (社区门诊或卫生所、综合医院、专科医院) 才能做到全面兼顾[6]。而要实现三级预防, 必须立足于基层, 以社区为基础, 采用政府支持、社会动员及个人参与的控制干预疾病的综合防治方法。开展社区糖尿病防治应立足以下几个方面:

3.1 培养专业的糖尿病防治人员

糖尿病是一个涉及多系统的全身性疾病, 需要多学科协作和综合防治, 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不同专业的医护人员共同管理, 即团队管理。团队的核心成员包括内分泌医生、糖尿病专职护士及专职营养师, 其外围成员包括心理医生、社会工作者、药剂师、眼科医生等, 由上述医护人员共同完成实施糖尿病健康教育及治疗。在一些发达国家, 糖尿病的教育工作主要由专科护士来负责实施, 专科护士有自己的组织和杂志, 并定期召开学术会议, 交流糖尿病教育和管理的经验以及有关研究。医生要为患者提供治疗性教育, 承担教育计划实施的责任, 并参与到糖尿病教育的全过程中, 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疾病及治疗, 传授特殊专业技能, 使患者为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而关心自己的健康, 积极配合以完成治疗。护士更多地为患者提供如有关营养、体重、锻炼及给药方法等糖尿病教育知识, 以及如何记录检测结果等[7,8]。目前, 我国糖尿病教育和管理工作主要由医生承担, 防治工作的效果、广度和深度与国外相比有一定差距。

许多学者认为我国实施糖尿病教育的人员应包括医生、护士、营养师、社区内医务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等, 其中糖尿病专科医生负责指导糖尿病的治疗, 进行疑难问题咨询, 组织糖尿病教育活动;糖尿病专科护士负责指导患者的自身保健、护理, 正确的血糖、尿糖监测和记录, 口服药物的服法和注意事项, 胰岛素的注射和调整, 低血糖的识别和预防及处理等;营养师负责指导患者饮食治疗, 如饮食的量和分配, 食物的合理结构, 如何加餐, 特殊情况下的饮食疗法等;与糖尿病专科有关的其他工作人员, 如心理、眼科、心血管、神经、肾脏专科、普外科和骨科医务人员则负责与本科有关的糖尿病并发症的检测和处理;社区医务人员负责糖尿病患者的定期检测和教育随访, 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和转诊;社会工作者将糖尿病患者组织起来, 组成糖尿病患者自己的组织, 实施自我保健和教育, 协调患者与医务人员关系[9,10]。

3.2糖尿病教育内容

糖尿病教育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12]: (1) 糖尿病基础知识, 包括糖尿病的定义、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典型症状、病程进展等相关内容。通过糖尿病基础知识教育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 以积极配合防治。 (2) 饮食治疗, 包括饮食控制的重要性、方法、食量计算。 (3) 运动治疗, 包括运动的意义、运动方式、运动时间、运动量。 (4) 药物治疗, 包括口服药的种类、作用特点、服药方法及副作用。胰岛素的种类、作用特点、保存方法、注射方法及副作用, 注射器的使用、保管等。 (5) 自我管理, 包括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体重、血糖、尿糖的自我监测及意义, 定期体格检查的目的等。 (6) 急、慢性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包括血糖过高、过低的防治;心血管病变、肾脏病变、神经病变、眼部病变、糖尿病足的防治。 (7) 生活常识, 包括旅游须知、吸烟、饮酒、赴宴、口腔卫生等。 (8) 心理卫生指导。

3.3糖尿病教育对象

糖尿病患者是糖尿病教育的主要对象。糖尿病患者的一级亲属属高危人群, 他们同样需要掌握一定的糖尿病知识。作为终身存在的疾病, 糖尿病的综合疗法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患者的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血糖监测需要家人的理解、鼓励与帮助, 患者及其家人能否掌握较多的知识, 能否坚持饮食控制、合理运动及自我监测至关重要[13]。国际糖尿病联盟在每年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提出的宣传主题是“糖尿病教育”[6], 教育对象不但包括一般人群、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庭, 还包括糖尿病专科医生、护士以及营养师的教育。医务人员是健康教育的传播者, 他们是否具有全面、正确的糖尿病知识, 直接影响到患者知识的获得。

3.4 糖尿病健康教育的途径

(1) 交流形式:座谈、咨询等; (2) 文字传播:报纸、杂志、书籍、宣传单、小手册等; (3) 形象化传播:展板、图画、标本、模型、实物、照片等; (4) 电子媒介传播:电视、广播、录像、幻灯、网络等。其中讲座是开展健康教育常用的一种形式, 是糖尿病教育的重要方法, 适用于患者系统地学习糖尿病知识。有条件者可运用多媒体、幻灯、录像等进行讲授, 使教学更直观、形象。示教适用于学习技能操作内容, 如胰岛素注射技术, 血糖、尿糖的检测技术, 食物模型展示和食品交换法等。另外, 家庭走访、门诊随访和电话随访等均不失为有效沟通的手段。3.5糖尿病教育形式根据参加人数的不同可分为集体教育、小组教育和个人教育。集体教育的特点是在较大场所, 针对患者的共性问题, 进行有计划、循序渐进的集中讲课, 如糖尿病的饮食治疗、并发症的防治等。这种形式知识讲授系统、全面, 节约人力、物力, 适合作为较大群体患者的基础教育。小组教育适合用于较小群体的学习, 讲授内容可根据患者需要灵活安排, 患者和医护人员间、组员间可提问、讨论, 并可进行技能示教与练习。个人教育是针对患者的个体教育, 可根据患者接受能力、心理状态、病情轻重、并发症有无等具体情况, 进行针对性讲解、指导, 尤其适用于老年人, 文化程度低、语音障碍等患者。但单一的个体教育其内容缺乏系统性, 使患者难以对糖尿病有一个全面整体地认识, 且耗费时间较多, 可以作为集体或小组教育的补充。医院内床边教育、电话随访、家庭走访、门诊随访、利用书籍、手册、报纸、杂志等自己学习都属于个人教育。知识类学习常以小组或集体教育形式为主, 行为指导、咨询、技术学习多采用小组教育和个别教育。“小组教育加个体强化教育”与单纯的小组教育相比, 具有明显的优越性[14], “讲座教育加个体强化教育组”优于单纯讲座组[15]。这些研究均提示多种教育形式综合实施优于单一的教育形式。李建等[3]还提出, 对不同疾病阶段、文化层次、社区状况的患者, 应进行分阶段、分层次的多种教育形式相结合的形式, 并有完善的评估教育体系, 这样才能保证社区糖尿病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社区糖尿病防治 篇2

方法:回顾性分析院收治的86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糖尿病的常规治疗方法)43例,观察组(常规治疗方法+社区综合干预)43例。

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同对对照组相比,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社区综合干预进一步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向临床推荐。

关键词:糖尿病社区综合干预依从性血糖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10-02

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加剧,导致糖尿病的发病率显著提高,我国糖尿病人的发病率达2.0%-3.5%。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态度,同样对其疾病的治疗有很大的影响,并且会引起很多并发症[2]。有研究报道社区综合干预对糖尿病的患者疾病的康复有很大影响[3]。本文选取我镇社区卫生服务站于2010年4月至2012年6月进行跟踪随访的86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和健康档案资料,其中观察组(常规治疗方法+社区综合干预)43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镇社区卫生服务站于2010年4月至2012年6月进行跟踪随访并建立随访档案86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和随访档案资料,其中男性患者54例(62.8%),女性患者32例(37.2%),年龄38-72岁,平均56.3岁。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的常规治疗方法)43例,观察组(常规治疗方法+社区综合干预)43例。患者的入选及排除标准:所有86例患者全都符合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无严重的的心、脑血管疾病等;排除1型糖尿病、有精神障碍以及依从性较差的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指标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衡可比。

1.2综合干预方法。

1.2.1健康教育方法。a.给患者普及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充分利用定期宣传或集中培训等形式,让患者了解糖尿病的病因、临床表现以及常见的并发症和相应的处理方法等,同时对个别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b.健康的饮食指导: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必须低糖、低盐等,增加合理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并且患者要戒烟戒酒,加强饮食的营养,主食要以大米、豆类等为主,同时要科学的安排好副食(蔬菜、鱼类为主)及水果(含糖量少的水果)。

1.2.2糖尿病患者的系统化管理。对糖尿病患者实行建立专人档案制度,网格化管理,对医务人员进行对患者专人督导,同时为患者发放相关联系方式以及管理手册,对以后效果进行监测,并且根据效果进行干预方式的调整。

1.2.3合理的运动指导。指导糖尿病患者根据自身的体质、病情等,合理的安排运动。其中,运动方式要以慢走、慢跑等方式,不应进行剧烈的运动,可以参照老年集体舞蹈和气功治疗的运动。

1.2.4糖尿病患者的用药指导。指导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规律的服用药物,遵行医师的用药安排。若患者进行饮食以及锻炼不能控制其血糖浓度时,应服用常规降糖药物,病症较急或者口服降糖效果差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注射胰岛素。病情缓解时,要及时减少其患者的用药频率和用药量,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等。

1.2.5社区综合管理。依据“能量均衡、有效运动、量化管理”的指导原则,对用患者进行统一血糖仪测量,定量检测血糖指标等。根据患者的检测结果适时调整其干预方案。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患者的依从性包括:遵医嘱用药情况、饮食方面、锻炼、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等情况。将患者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均降为正常,记为显效;将患者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有一项值降为正常,记为有效;将患者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无一项降为正常值,记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患者数+有效患者数)/患者总数×100%。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所得数据以百分率表示,卡方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43例观察组患者后经过系统的社区综合干预,遵医嘱用药的患者、合理饮食的患者、适度运动的患者分别为36例(83.72%)、38例(88.37%)、33例(76.74%)。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疗效,详见表1。

3讨论

糖尿病患者的臨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血糖)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且无法治愈[4]。目前,我国在糖尿病的防治等措施方面,整体情况较差,患者的受检率和治疗率较低,现在已经严重威胁了人们的健康[5]。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后经过系统的社区综合干预,遵医嘱用药的患者、合理饮食的患者、适度运动的患者分别为36例(83.72%)、38例(88.37%)、33例(76.74)。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同对对照组相比,显著低于对照组,亦有统计学差异。糖尿病社区综合干预的目的是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普及基本的理论知识,调动患者自身的积极性,进行有效的自我防治疗,从而有效降低血糖。有研究报道,社区综合干预,对糖尿病的防治十分重要,是防止其并发症的重要保证。不仅改善了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同时也纠正了患者对疾病的态度,稳定了患者病情等。

本文主要是采用社区综合干预的手段,坚持“能量平衡、有效运动、量化管理”这个核心,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系统化管理、合理的运动指导、用药指导、综合干预等,规范患者的生活方式和用药习惯等,进而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向临床推荐。

参考文献

[1]严冬梅,谭杏珍.社区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效果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0,8(5):53-54

[2]谭成清,吴波.社区综合干预防治糖尿病的研究和实践[J].中国社区医师,2010,12(18):61-62

[3]孙连强.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干预无效原因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19):299-300

[4]甘海鹰,李忠,朱子欣.糖尿病运动疗法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21):4674-4675

社区糖尿病防治 篇3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非随机抽样法, 选取两个社区中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 推荐的DM诊断标准且正在使用胰岛素笔进行自我注射治疗的老年DM病人110例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 (1) 符合1999年WHO推荐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病程≥6个月; (2) 年龄≥60岁; (3) 无听力及认知障碍, 意识清楚, 语言沟通正常; (4) 自愿接受调查。

1.2 方法

1.2.1 调查流程

2011年9月—2011年12月, 以社区内科医生宣教糖尿病相关知识和社区护士开展家庭访视为契机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前对调查人员进行统一培训。调查时首先取得病人知情同意, 对于年龄大、阅读理解困难的病人, 调查人员不加任何暗示将问卷内容逐条予以解释, 澄清疑问, 由病人独立作答, 调查人员代为填写。所有调查问卷当场记录, 当场收回。共发放调查问卷110份, 回收有效问卷107份, 回收率为97.3%。

1.2.2调查工具

采用自行编制的糖尿病相关知信行 (KAP) 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由2部分组成: (1) 一般资料 (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病程、所用药物) ;急慢性并发症发生情况;是否吸烟、喝酒等。 (2) 老年糖尿病病人对糖尿病防治相关KAP现状。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 (Cronbach’sα) 系数为0.86, 重测信度为0.81。

1.2.3 定义

吸烟者指一生中连续或累积吸烟≥3个月 (20岁以下) 或≥6个月 (20岁及以上) 者。饮酒为每天饮白酒≥50mL (或啤酒≥250mL或葡萄酒≥100mL) ;女性饮酒量标准减半。规律运动为每周≥5次, 每次≥30 min, 中等强度, 有氧运动[2,7,8]。

1.2.4 统计学方法

调查表由专人负责审核后输入SPSS数据库, 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完成问卷的107例社区老年糖尿病病人中, 男50例, 女57例;年龄60岁~87岁 (71.47岁±6.57岁) ;病程1年~28年 (11.7年±3.8年) ;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学历64例, 初中32例, 中专及高中8例, 大专及以上3例;长期吸烟者71例, 喝酒者92例;医疗方式:公费医疗25例, 医疗保险79例, 自费3例;有糖尿病相关并发症者38例, 由于有69例病人近2年未进行系统体检, 本次调查也未做相关检查, 故并发症此项数据不够准确。

2.2 社区老年糖尿病病人糖尿病防治相关知识调查结果 (见表1)

2.3 社区老年糖尿病病人对糖尿病防治态度调查结果 (见表2)

2.4 社区老年糖尿病病人治疗行为调查结果 (见表3)

3 讨论

3.1 社区老年DM病人DM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老年DM病人DM防治知识认知率普遍较低, 尤其是对体质量指数计算方法、食物热能的换算、吸烟可促使DM病人发生并发症以及糖尿病病人运动时间、强度标准等方面认知最为不足, 认知率均不到20%。相比之下, 病人对进甜食对血糖的影响、DM的临床表现、“三高”饮食等项目认知率较好, 均在70%以上, 说明社区老年DM病人对最基础的DM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1) 体质量指数计算方法、食物热能的换算以及血糖监测等专业程度较高、掌握的难度相对较大。加之本组病人均为年龄≥60岁的老年人, 其中文化程度为小学及未上过学的占59.8%, 整体文化程度不高, 对于数字及计算不敏感, 从而导致病人在这方面的积极性不高, 因此认识率较差, 这与姚丽等[9]的报道基本一致。 (2) 病人一般较关注疾病症状的改善, 自觉药物治疗对控制血糖最直接、最有效, 饮食和血糖控制的关系也较为密切, 加之媒体对一些最基本的糖尿病知识宣传较多, 因而对这方面的知晓率相对较高。 (3) 病人所接受健康教育不够系统深入。研究结果显示, DM病人知识来源主要途径为门诊医务人员、书刊、电视等, 可见多数病人没有经过专业、统一的培训, 对于DM防治只了解一些大概的、表面的知识, 遇到具体的问题却不知如何解决。因此, 应建立起一支能承担社区DM防治任务的队伍, 积极开展多样和持久的信息支持, 特别是涉及具体的专业性或技术性较强的知识, 以提高DM病人知识的全面性。

3.2 社区老年糖尿病病人对糖尿病防治态度和行为情况

本调查结果显示, 老年DM病人的防治态度总体较好, 因此可以认为病人防治态度较积极, 希望康复的意愿较强, 这是成功实施健康教育的有利前提。对107例老年DM病人防治行为调查结果显示, 社区老年DM病人治疗行为情况不容乐观。在所有治疗行为中, 只有按医嘱规定使用药物正确行为率较高, 为73.0%, 其他正确行为率均不到43%, 其中能做到合理分配三餐的热量和营养成分、根据体质量变化调整运动量、经常测量血糖、积极预防及处理各种并发症以及每日足部护理的尚不足被调查对象的1/3。分析其可能原因为: (1) 部分临床医生对DM的综合防治认识不够, 一味地强调药物治疗, 忽略了DM知识的宣教、运动疗法、饮食调整及相关指标的动态监测, 因此导致病人对药物治疗的关注程度较大, 对除药物以外的综合防治重视不够。 (2) 病人意志不坚定, 难以坚持。所调查对象中, 对经常并需长期坚持的行为项目正确执行率均较低, 如合理分配三餐的热量和营养成分及足部护理分别为16.4%、19.5%, 足部护理情况也很堪忧, 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对足部护理存在误区, 认为足部护理就是用热水泡脚, 这可能与健康教育不到位, 病人缺乏相关知识, 并且糖尿病足发病缓慢, 使病人短期内未看到其严重后果而产生侥幸心理有关。 (3) 有待进一步争取社会、家庭的支持。在防治态度上, 尽管67.3%的病人认为应该注意情绪调节, 但在日常行为中, 能够做到保持情绪稳定的仅43.0%。DM病人在漫长的治疗过程中迫切需要社会和家庭的支持, 良好的社会、家庭的理解支持对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作用, 能帮助病人克服因慢性病折磨而产生不遵医的懈怠情绪[10,11]。本调查结果提示应增加与病人沟通交流并争取家属的支持, 给予病人更多的关怀和鼓励, 消除其思想顾虑, 帮助其控制好情绪, 保持精神舒畅、愉快。此外, 提高家人对糖尿病治疗重要性的认识, 并积极配合病人的治疗, 帮助病人提高遵医行为的自觉性, 有效控制血糖。

社区糖尿病防治 篇4

【关键词】 糖尿病;空腹血糖;预防;防治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24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390-02

糖尿病是慢性终生性疾病[1],需要长期治疗,控制好血糖可以有效的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2]。目前,随着社区医疗的逐步完善,糖尿病的社区管理成为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重要医疗场所之一,掌握糖尿病患者发病情况以及影响糖尿病发病的高危因素对糖尿病的预防及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探讨社区糖尿病的预防方法及防治措施,进一步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本文对社区96例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回归线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治疗 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8月社区观察的96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56例,女40例,年龄39-79岁,平均年龄57.6岁,血糖水平:空腹血糖7.9-17.8mmol/L,平均8.8mmol/L。所有患者均在社区内接受治疗,神智清醒,听力、语言能力正常无其他的神经性疾病。96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血糖水平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和血糖监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还要定期对其进行辅助治疗,即是健康知识教育。以下是具体的治疗方案:①常规治疗:检查患者的病情轻重,然后制定不同的定期测量办法。其中,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每周测量两次血糖,时间均在空腹或者是饭后两个小时之后;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要在每天的不同时段进行血糖测量,对于需要进行胰岛素注射的患者,要在每个星期进行5个点或者是7个点的血糖测试;但是对于低血糖患者,要在每天定点进行血糖测量[3]。②健康教育:其主要包括健康知识宣传以及饮食辅助治疗这两个方面。其中,健康知识宣传需要社区的卫生服务人员依照社区情况,进行一些多元化的宣传活动,例如,可以组织社区内的医务人员进行义诊,还可以进行健康教育讲座等,这样一方面可以提升社区居民的糖尿病预防和治疗知识,促进社区关于糖尿病的各项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让社区居民清晰的认识和了解糖尿病,排除一些错误的认识,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4]。而饮食辅助治疗则是现阶段所有有效的治疗措施之一。同时,进行饮食辅助治疗需要家属的积极配合和支持。社区可以借助于一些健康宣传活动,时常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饮食护理指导[5],保证患者饮食科学、合理。其中,对于不同类群的患者,饮食方案也各不相同。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其主食要做的软一些,便于咀嚼和消化。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要选择粗纤维蔬菜,便于消化和排泄,还可以对其推荐无糖牛奶和豆浆。要借助于健康教育,纠正患者不良的饮食习惯。

2 结 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变化:观察组治疗前血糖为(8.9-13.6)mmol/L,治疗后为(5.3-10.5)mmol/L,对照组治疗前血糖为(8.8-13.5)mmol/L,治疗后为(7.3-11.9)mmol/L,观察组治疗后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 论

社区卫生服务是卫生服务的最基层,在防治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优势。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了解和掌握预防措施至关重要,有效的控制血糖,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就需要从患者的日常生活入手,调节患者的饮食以及生活习惯[3]。本文针对上述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和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加强糖尿病的社区治疗和健康教育科研有效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值得社区卫生服务点推广。

参考文献

[1] 高俊平,裴彩萍.浅谈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及防治[J].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2011,3(11):23-24.

[2] Goodnick PJ,Henry JH,Buki VMN.Treatment of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J Clin psychiatry,1995,56:128-136.

[3] GUO Li-xin,PAN Qi,WANG Xiao-xia,et a1.Effect of short term intensive multitherapy on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in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Chinese Medical Journal,2012,121(8):687-690.

[4] Black SA.Increased health burden associated with combid depression in older diabetic Maxican Amanricans.Diabetes Care,1999,22(1):56-63.

社区糖尿病防治 篇5

关键词:糖尿病,社区,综合防治,疾病预防机构

近40年来,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持续上升,据1996年全国11个省市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糖尿病患病率为3.2%,糖耐量受损患病率为4.7%,两者总计已近1亿。糖尿病95%以上为Ⅱ型糖尿病,发病具隐匿性。[1]一些已经发现的糖尿病患者对自身疾病不能正确认识,导致治疗不当,进而未能有效预防和延缓合并症的发生,糖尿病院外控制不理想。对于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筛查、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和对院外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显得非常重要。笔者选择金华市区的3个社区开展社区糖尿病综合防治管理工作,对社区糖尿病综合防治管理工作模式进行探讨。

1 开展社区糖尿病防治综合管理模式的思路

1.1 建立组织机构

成立“金华市社区糖尿病防治管理中心”,卫生局分管领导任中心主任,市疾控中心主任、卫生局防保处处长任副主任。办公室设在市疾控中心。下设医疗专家组,组织协调小组,社区防治组成员由医院专家、医学院教授、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机构人员、疾控中心地慢科、健教所有关人员、相关社区医生参加。

1.2 建立社区糖尿病综合防治管理网络

由市区医院防保科负责医院诊治病人的报病工作,市区社区卫生服务站具体承担社区糖尿病防治管理工作。选择3个试点社区首先开展工作。

1.3 明确各参与部门的职责

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整个项目工作领导;疾控部门负责组织协调,信息分析交流,检查指导考核;医疗机构负责诊断治疗,发病报告,专家技术指导培训;社区卫生服务站负责社区病人的动态管理,高危人群的筛查,健康教育和社区干预;患者家庭负责督促患者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和及时进行正确的就诊治疗。

1.4 制订相关制度、目标、考核指标

1.4.1 建立报病制度

要求在金华市城区范围的常住人口,在诊疗、体检中被确诊为糖尿病病人或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减低者要求诊治单位向市疾控中心报告。由市疾控中心负责统计和反馈到相应的社区卫生服务站。

1.4.2 制订目标

通过近1~2年的努力,以3个社区为试点,积极探索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参与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和机制,以糖尿病社区综合防治为锲入点,“以卫生行政部门为领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中心,医疗机构为诊疗支撑,社区卫生为服务平台,患者家庭为辅助”管理模式顺利运作。

1.4.3 制订考核指标

制定考核目标并将其纳入卫生局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考核中。内容包括糖尿病防治管理计划和实施情况,糖尿病及血糖异常者报病、建档,居民体检的血糖检测筛查,社区医生负责制的随访管理,对病人、高危人群、健康人群的健康教育的频次和覆盖面,开展糖尿病俱乐部形式的病人及家属交流、讲座、咨询活动,糖尿病病人及家属糖尿病防治知信行问卷调查。

2 实施

2.1 试点社区

在金华市区(含郊区)范围选择3个试点社区卫生服务站和3个对照社区的糖尿病病人及家属参加。

2.2 报病情况

市区医院防保科每月报告病人给市疾控中心,市疾控中心反馈信息到相关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经过一年时间,市区各医院共报告1 552病人,其中Ⅰ型糖尿病 22 人,Ⅱ型糖尿病1 082人,血糖异常447人。市疾控中心反馈给市区各社区卫生服务站1 330人。3个试点社区掌握的病人数131人。对发现的病人进行建档、随访管理。

2.3 工作人员培训

开办相关社区医生培训班3期,参加人数87人。

2.4 社区健康教育

社区医生对病人和家属开展健康教育,做到宣传资料入户上手。以“控制饮食,适当运动,规范服药,定期监测,学习知识,家庭督导”24字为重点进行干预。宣教人数1 036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 100份,专家讲座6期,参加讲座331人次,医院专家咨询6次,参加256人次。 社区居委会组建社区糖尿病俱乐部,请病人和家属参加,俱乐部定期开展防治讲座,血糖监测,专家咨询,病人、家属互动交流等活动[2]。3个社区居委会成立社区糖尿病俱乐部,开展俱乐部活动,共23期。发放给社区建档病人“金华市社区糖尿病病友健康日记”,人手一册。

3 效果评价

3.1 病人发现增加

通过医院发病报告,发现病人途径增加,社区发现病人显著增多。共报病1 552人,市疾控中心反馈1 330人。其中,3个试点社区卫生服务站,从原来的49病人,增加到131人(表1)。在此,糖尿病报告反馈制度起到相当的作用。

3.2 试点社区管理后的知信行明显改善

开展社区糖尿病综合防治管理后,病人及其家属的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病人饮食控制率、规范服药率、家庭督导率与管理前相比差别显著或高度显著,见表2。

3.3 试点社区的知信行情况优于对照社区

在试点社区和对照社区之间,病人及其家属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病人饮食控制率、规范服药率、家庭督导率的差别显著或高度显著(表3)。

4 讨论

糖尿病属于一种终身性疾病,单纯依赖住院期间的治疗和护理,不能长期控制血糖及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指导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饮食、运动、合理用药及定期监测血糖等非常重要[3]。已有研究证实,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行为指导、血糖控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4]。因此,糖尿病的社区综合防治和管理非常重要。一年以来,社区糖尿病综合防治管理模式的运转基本正常,成立了相关的组织,进行了分工;制订了相关制度,开展了报病反馈,建立了糖尿病患者的自身管理组织,社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和干预活动;社区糖尿病的发现病人数(率)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糖尿病建档人数和病人管理率提高,病人和家属的糖尿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有所提高,家庭成员对病人督导率提高,病人生活方式有所变化,病人的规范服药率明显提高,尤其是在试点社区和对照组社区之间有较明显的差异。

参考文献

[1]马学毅,王苏中,向红丁,等.糖尿病防治指南[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

[2]曾红梅.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治疗认知调查及健康教育干预[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7,10:30-31.

[3]阮晓楠.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糖尿病分组管理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7,1(40)40-41.

社区糖尿病防治 篇6

关键词:健康教育,糖尿病,社区防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6-12月本地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发现的糖尿病患者20例为健康教育对象。入选标准:年龄:40-70岁;其中男性12例, 女性8例。随机分成两组, 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各10例。两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社会背景均无明显差异, 两组患者神志清, 生活能够自理。

1.2 方法

1.2.1 测量血糖

每周测一次轮流测空腹、早、中、晚三餐后两小时血糖, , 并将测量的血糖告知患者。

1.2.2 健康教育

每周一次集体健康教育和家庭随访, 内容包括糖尿病相关知识普及、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危险因素行为干预。对照组未采取健康教育。

糖尿病相关知识普及:了解糖尿病的概念、诱发血糖升高的常见因素、常见并发症等, 认识自我监测血糖的重要意义。

提高服药依从性:要求患者坚持规范服药, 禁忌自行停药、换药及不规律服药, 并事先告知患者注意降糖药的副作用。

危险因素行为干预: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认识到合理膳食、控制体重、运动、自我监测血糖等的重要性, 从而避免危险因素行为。

(1) 合理膳食:

合理控制总热能, 总热能以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为宜。

(2) 平衡膳食:

主食粗细粮搭配, 副食荤素搭配, 勿挑食, 勿偏食;限制脂肪摄入;适量选择优质蛋白;减少或禁忌单糖和双糖的食物;适量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每日的摄入量应在25-30g;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多饮水, 限制饮酒;坚持定时定量进餐, 提倡少食多餐。医护人员应在社区健康教育中指导患者制定家庭食谱, 介绍食物成分、热量及三大营养素的配合比例。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使患者及家属了解饮食对疾病的重要性, 从而使患者自觉按食谱进食。护理人员在进行家庭护理指导时, 要经常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饮食计划。

(3) 控制体重:

宣传理想体重的好处, 指导超重者减肥, 体重质量指数小于等于10%。

(4) 运动:

定时运动, 定量运动, 形成规律, 贵在坚持。鼓励患者进行慢跑、散步、打太极等运动。

(5) 自我监测血糖:

教会病人自己、定时监测血糖和尿糖, 有低血糖或异常反应时, 应随时测定血糖, 饮食改变时应随时测定血糖, 通过监测血糖、尿糖, 掌握自己的病情、加强自我控制。

2 结果

半年后健康教育组的糖尿病患者血糖下降显著, 整体血糖水平下降2.8mmoL/L, 与对照组比较P<0.01.血糖控制率从30% 上升到45% , 糖尿病诊断标准知晓率从教育前的40%上升到55%, 显著高于对照组, 其生活方式 (饮食控制、运动) 改善, 与对照组比较P<0.01。

3 讨论

对两组糖尿病患者监测血糖及随机调查, 健康教育组通过半年的健康教育后, 整体血糖水平下降2.8mmoL/L, 血糖控制率从30% 上升到 45%。提示在社区内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健康教育, 能够有效的控制和降低血糖异常者的血糖水平。

参考文献

[1]唐玲玉, 王光英.浅谈糖尿病的综合饮食疗法[J].中华护理杂志, 1994, 29 (9) :557.

社区糖尿病防治 篇7

关键词:中医药,社区糖尿病,防治,有效性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且多发的疾病,目前,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及饮食结构的转变,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并已严重威胁到人们的身心健康[1]。因此 ,选择一种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 ,有效控制和稳定患者血糖具有积极意义。该文主要研究中医药应用在社区糖尿病防治的有效性,现分析2013年1月—2014年2月该社区收录的糖尿病患者64例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社区收录的糖尿病患者64例,数字随机法将其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9:13;年龄在33~6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3.42)岁;病程为1~11年 ,平均病程为(6±1.46)年 ;给予对照组西医治疗。研究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7:15;年龄在32~6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2.09)岁 ;病程为2~13年 ,平均病程为(7±1.59)年 ;研究组则采用中医药治疗。

1.2 诊 断及排除标准

该次所选患者均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拟定的相关糖尿病诊断标准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诊断标准进行确诊,本次研究经排除合并酮症酸中毒及昏迷不醒的患者,排除资料不足者。

1.3 治 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胰岛素治疗,研究组则采用中医药治疗:1肝肾气阴两虚型:玄参、丹参、天花粉、生地各30 g,枸杞子20 g, 太子参、葛根各15 g, 山萸肉10 g;2脾肾气阳两虚型 : 黄芪、猪苓、木瓜、丹参及茯苓各30 g,党参、生地各20 g,仙灵脾、泽泻及泽兰15 g;3心肾气阳两虚型:茯苓、猪苓、葶苈子、丹参各30 g,麦冬20 g,泽泻15 g,人参、五味子各10 g,桂枝6 g。

1.4 评 定标准

观察并记录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F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lc)水平。同时 ,对两组治疗后的疗效进行评定,其中:患者水肿基本消失,血糖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且患者肾功能恢复到正常水平为显效;患者水肿明显改善,且血糖呈下降趋势且肾功能有所康复为有效; 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为无效;总有效为显效与有效之和。

1.5 统 计方法

该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的是SPSS 19.0版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 组治疗后血糖水平对照

治疗后,研究组FBG、2 h FBG及Hb Alc等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表 1 中,表示和对照组相比,*P<0.05。

2.2 两 组治疗后的疗效对照

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1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社区糖尿病防治 篇8

1调查方法与对象

1.1调查问卷设计

《社区糖尿病患者糖尿病防治健康素养调查问卷》的设计分为防治知识素养和防治行为素养两个部分,共设41道题,根据题目下设选题进行赋分,全卷总分为100分,得分 ≥60分为具备基本糖尿病防治健康素养,问卷Cronbach's系数值为0.9。

1.2调查对象

以上海市闸北区两个街道被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管理的糖尿病患者为调查对象,人数1 200名。入选标准:年龄在79岁及以下;已确诊为2型糖尿病。排除标准为:发生明显的并发症,如脑出血、脑卒中、心肌梗死及糖尿病足等。

1.3调查方法与质量控制

编写问卷调查指导语,并对调查员进行培训。调查员在调查现场采用直面问卷方法;质控员对完成的问卷调查表进行逐份审核,对不符合要求的问卷调查表进行核对与复查,以保障问卷表的调查质量。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Epi Data3.0建立数据库,采用平行双录入进行数据整理。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包括描述性分析、方差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

2结果

2.1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情况

本次共调查糖尿病患者1 200人,有效问卷1 173份,有效率为97%。调查对象:女性689人 (58.7%),男性484人(41.3%);年龄在60~69岁,人数比例最多占50.4%,59岁以下和70岁以上人数比例分别占26.75%和22.9%;文化程度主要为初中(47.0%),其次为高中(33.8%);家庭年收入5~10万元为大多数,占42.5%,3~5万元占22.2%,10万元及以上占22.3%;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人数比例高达81.3%;家庭共同居住人口数为2人的占52.4%,3人占43.1%,独居者占4.5%,见表1。

2.2糖尿病防治健康素养得分情况

对各不同人口学特征组进行糖尿病防治健康素养得分情况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防治素养得分在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和共同居住人口数的不同分组间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从表1可见,随着文化程度的升高,患者的糖尿病防治素养得分也升高;家庭年收入越高,患者的得分也越高;共同居住人口数多的患者比独自居住的患者得分要高;而在性别、年龄和医保制度组间,患者的防治素养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糖尿病防治健康素养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本次调查对象中,共有163人具备糖尿病防治健康素养,所占比例为13.9%。以患者防治素养具备情况为因变量(具备=1,不具备=0),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医保制度和共同居住人口数作为自变量,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和医保制度是患者糖尿病防治素养得分的影响因素。以59岁及以下患者为参照组可以发现,60~69岁与70~79岁的患者具备防治素养的比例较低,OR值分别为0.87和0.50;以小学及以下文化为参照组,初中、高中和大专及以上的患者具备防治素养的比例较高,OR值分别为1.61、 2.65和4.48。以家庭年收入在3万元及以下为参照组,家庭收入在5~10万的患者具备防治素养的比例更高 (OR=1.98);参加居民医疗保险的患者与参加职工医疗保险的患者相比具备防治素养的比例更高,OR值为1.66。见表2。

注:*为参照组。

3讨论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其并发症是致死致残的主要因素,因此,糖尿病患者做好疾病的自我管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控制病情十分重要。糖尿病防治健康素养水平作为影响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健康结局的重要变量之一,也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要承担的干预工作重点。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1 173名社区糖尿病患者中具备基本糖尿病防治健康素养的比例仅占13.9%。在聂雪琼等[6]对我国6省糖尿病患者开展的调查中发现,糖尿病患者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也仅为13.9%;李春玉等[7]在延吉市的调查显示,社区糖尿病患者中有28.8%的人具备充足健康素养;曾庆奇等[8]对1 130例糖尿病患者健康素养的研究显示,26.1% 的患者为基本健康素养水平。虽然各研究使用的调查工具不尽相同,但结果提示我国糖尿病患者糖尿病防治健康素养普遍较低的现状,表明社区糖尿病患者在疾病自我管理能力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多项研究指出[6,9,10],糖尿病患者健康素养水平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经济收入等因素有关。本研究显示,在上海社区糖尿病患者中,年龄较大的患者防治素养水平低于年龄较小的患者,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其防治素养水平较高,家庭年收入较高的患者较收入较低的患者具有更好的防治素养,该结果与前述研究类似。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上海市医保制度是影响糖尿病防治素养水平的一个因素,居民医保的患者比职工医保的患者健康素养水平高,这可能与职工医保患者就医行为不受社区首诊制度限制,患者持医保卡可在本市任意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有关[11],而居民医保制度要求患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家庭医生的首诊和常规诊疗,因疾病需要到上级医疗机构就诊就必须通过社区医生转诊[12],居民医保患者在这种医保制度下与社区家庭医生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从而获得更多的疾病防治知识与技能,提高了其健康素养水平。本调查发现,家庭共同居住人口数对糖尿病防治素养水平有影响,共同居住人数较多家庭的患者防治素养得分高于独居患者,这可能因为家人的督促使糖尿病患者更易于获得疾病防治知识及利用医疗服务,在防治健康素养行为上能得到更多支持。

面对社区糖尿病患者防治素养水平较低的现状,今后在社区开展慢性病管理工作中应对其进行重点干预,建议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将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收入较低、参与职工医保以及独居的糖尿病患者作为防治健康素养干预的重点人群。二是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优势,定期培训家庭医生和社区护士,使其掌握糖尿病防治健康素养干预的知识与技能以及提高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技巧,促进对糖尿病患者提供个性化的疾病管理。三是要撰写通俗易懂的糖尿病防治健康素养指导读本,目前,很多与健康相关的指导教材因为专业性较强,而导致患者接受程度较低,因此,在实施糖尿病患者防治健康素养干预方案中,可以采用图文并茂、密切联系生活,且便于实践应用的知识材料,促使患者通过自学也可以提高自身防治素养水平。总之,探索适合我国社区糖尿病患者防治健康素养管理模式,提高患者防治健康素养水平,降低我国糖尿病患者高并发症发生的健康结局比例,这是一项艰巨而任重道远的系统工程。

摘要:目的 了解上海市社区糖尿病患者防治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上海市社区1 200名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中具备基本糖尿病防治健康素养的比例为13.9%;糖尿病防治健康素养得分在不同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和共同居住人口数间存在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年龄和医保制度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和医保制度是糖尿病防治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结论 社区糖尿病患者防治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家庭收入较低以及职工医疗保险的参保对象是糖尿病防治健康素养干预的重点人群。

糖尿病社区教育困境 篇9

2006年2月23日,国务院正式颁布“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经费投入,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在医疗保障中的作用”的要求。然而,两年多过去了,作为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第一线”,社区医院在实际工作中依然普遍存在人才短缺、形式单一等问题,部分地区还出现了“叫好不叫座”的现象,从中暴露出社区医疗体制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迫切需要的社区教育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世界范围内有超过2.46亿人患有糖尿病,如果不加以控制,预计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会突破3.8亿。据《人民日报》报道,在中国,糖尿病人口早在2004年就已突破5000万,并仍在以每年1 50万~200万人的速度递增,估计到2025年,中国的糖尿病发病总人数将达到1个亿。

中国的糖尿病状况呈现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三高”趋势,与之相对应的,是患病人群的低知晓率、低诊断率、低达标率、低检测率的“四低”局面。其中,糖尿病及糖耐量损害(IGT)患者分别占20岁以上人口总数的3.2%和4.8%。仅以上海市为例,在15~74岁的社区居民中,糖尿病总患病率为10.17%,而在患者中,未经临床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占45.69%,其中农村居民的这一比例高达69.26%。

这些数字为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严峻的现状:普通公众中仍隐藏着大量尚未发现的糖尿病患者,而单靠医生坐等病人上门求医,是远远无法解决根本问题的,由此导致的严重后果显而易见——许多糖尿病患者因未被及时发现而丧失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在这样的背景下,能够真正“深入群众”的社区教育凸显出其紧迫性。

北京市卫生局公布的资料显示,2008年北京拟投资20个亿,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270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60个。有的社区还许诺,将“保证该区居民在步行300米的距离内找到就医处”。因此,政府对于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力度不可谓不大。

然而据记者了解,部分社区的居民对于社区医院举办的糖尿病健康大课堂仍“不感冒”。有些地方举办健康大课堂,甚至要为前来听讲的患者“额外”准备礼品。即使如此,参与者仍然兴致不高。本刊编辑部在对北京郊区进行调研时,也曾遭遇过患者的“冷遇”(详见本刊2007年第12期《让知识的阳光照亮每个角落》一文)。

对此,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赵仲龙教授指出,这种现象是很不正常的,就好像是医生在求着病人来听课一样。这不单单是对糖尿病缺乏认知的表现,而是整体的国民健康素养不高。他强调,接受健康教育是每个公民应该做的,社区居民应当主动去接触有关健康的宣传,努力提高自己的健康素养。独特优势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宣武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鲁梅花告诉记者,她在出专家门诊时,感觉最大的困难是没有时间为患者一一做详细解释,“所以我更建议病人去社区医院接受健康教育”。赵仲龙则认为,让患者走进社区医院,对缓解“看病难”肯定是个办法。因为病人与社区医生沟通起来更容易、更方便。

社区是非常好的健康教育平台。社区医生有充足的时间,对所负责的病人的情况也非常了解,管理起来也相对容易,可以起到“家庭医生”的作用,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在基层社区开展糖尿病教育有诸多优势:

服务范围小:社区卫生机构首先是为了满足一线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在基层社区医院从事医疗工作的医护人员,其工作职责就是为本辖区内的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容易管理:由于社区居民的流动性较小,医生与患者的联系非常频繁,长期的相互支持也形成了相对固定和紧密的联系。这不仅让患者有更多获得健康教育的机会,也使医护人员对居民的健康状况更为了解,为实施全面的糖尿病风险评估、举办健康大课堂等寓教于乐的活动创造了便利条件。

形式灵活:基层社区可以根据现有资源与自身条件,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在原有形式的基础上,增加座谈会、知识竞赛等新颖的内容,变被动的说教为通俗化的互动交流,有助于扩大宣传范围,提高健康教育质量,吸引更多的参与者。

费用低廉:在社区内开展糖尿病教育,可以使居民享受到足不出院的便利,减少了他们四处奔波的烦恼,无形中降低了接受健康教育的门槛,也减轻了患者的压力与负担。

“看上去很差”

长期以来,老百姓对于社区医院医疗条件差,医护力量薄弱的观念已根深蒂固。拿看病来说,一位患者告诉记者,她平时很少去社区医院看病,因为很多药品社区医院都没有。 “其实老百姓并不想‘舍近求远’去大医院看病,但社区医院确实买不到这些药。相比而言,许多大医院都增开了简易门诊,方便病人例行取药,因此开药很方便”。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患者宁愿多花时间去大医院排队看病,也不愿意去家门口的社区医院。原因很简单,社区医院的医生水平不高,有些地方甚至赶不上患者,导致患者不敢信任社区医生,不敢把自己当成试验品,只好去大医院看病,图个放心。

另外,鲁梅花还认为,社区医院存在药物不足的问题。患者在大医院确诊并拿到专业医生的处方之后,社区医院如果有这些药还好办,反之则只能跑到大医院去取药,长此以往,病人自然就不愿意再去社区医院看病了。

谈到健康大课堂,一位患者反映,她所在的社区很少举办类似的活动,一是没有场地,二是没有人组织。另外,小区居民对参与学习糖尿病知识也缺乏热情,“我们这里的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不好,缺乏对糖尿病的了解。他们看到我到处去听课,也表示不理解”。据她反映,该社区的医院服务质量较差,“医生、护士的水平不高,服务态度也特别不好,到时间了也不去上班”。

与社区教育的不温不火相比,一些三甲医院举办的糖尿病健康大课堂则是红红火火。一位常年在北京301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听课的糖尿病病友告诉记者,近两年来,301医院每周举办的健康大课堂,听课人数都保持在300人以上。社区医院举办糖尿病大课堂的医生中,很少能见到副主任医师,而像301、武警总医院这样的大医院,多

数是由副主任医师以上级别的专家、教授来讲课,后者的授课水平和质量明显高出一筹。听众不但多,而且积极性高,相对来说学员们的知识水平也更高。比如近几年诺和诺德公司举办的糖尿病知识竞赛,获奖的前几名选手都是301医院健康大课堂的学员。

医护人员亟待培训

作为社区医院的医护人员,首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赵仲龙特别指出,对基层医生的培训非常重要。“很多基层医护人员确实需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我经常会参加基层医生的专业技能培训,感受最深的就是有相当一部分基层医生迫切需要提高。很多人距离全科医生的标准差得太远,主要反映在知识面过于狭窄。他们大多仍未转变观念。要知道,做社区医生需要达到职业全科医生的水平,内、外、妇、儿科都要能担当才行。对于糖尿病、高血压等常见的慢性病的常规诊疗技能,都要能掌握”。

赵仲龙说,他接触的某些基层医生,对治疗结核病药物的认知水平还停留在链霉素阶段,新的知识完全不具备。再比如,目前提倡早期糖尿病患者采取胰岛素治疗,这种新的理念,基层医生也很难知晓。对于糖尿病病人常见的心脑血管并发症,在治疗上除了要控制血糖,还要联合降血压、调血脂、抗血凝的药物,加上生活方式的干预。但有些基层医生仍抱着“治疗糖尿病,降血糖就够了”这样的观念。因此,一定要加强对基层医生的专业技能培训。“我说的培训一定是实实在在,而不是走形式的各种培训班”。

据鲁梅花介绍,目前各个三甲医院的医生没有太多的精力下到基层社区为患者做健康教育。一级、二级社区医院的部分医生可能不是很专业,而更注重全科,所以对糖尿病缺乏纵深的了解,讲起课来通常是泛泛地谈一谈。很多基层医生本身对糖尿病也缺乏明确的概念,比如并发症的严重性、如何缓解并发症等,仅仅具备一些模糊的概念,掌握得不是很具体,就没办法很好地指导病人。其实很多糖尿病老病友,对常见的糖尿病治疗药物有哪些、哪些厂家生产胰岛素等等,知道得非常清楚——个别社区医生在这一点上反而不如患者。

北京积水潭医院社区医学保健科的李东主任对此则有不同的看法,她认为社区医院的医生和大医院医生的情况类似,都可以分为三种类型:①临床经验丰富,服务热情,能为患者考虑的医生,其实并不少;②业务技能较差,缺乏学习精神,不愿意与病人交流,这样的医生是非常少见的;③大多数医生属于专业技能一般。如果病人能碰到责任心强的医生或护士,他们是愿意为病人设身处地考虑、并提供健康教育服务的。

医务人员除了医疗水平需要提高之外,沟通的能力与技巧也是需要完善的,而且要有关心患者、帮助患者的一份爱心。如果能始终保持这样的心态,一定能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比如我们医院的韦加宁主任,他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非常好,从未与患者发生过纠纷,他会把设计好的手术方案详尽地给病人做讲解,甚至要专门画图,标明每一个步骤的内容以及可能出现的情况。如果一个医生能做到这一点,肯定会得到病人的拥戴。”李东说。

对于授课的社区医生,专家们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李东告诉记者,大多数听众都愿意听到通俗易懂的讲解。他们对医学常识的了解很有限,如果用医学术语去讲课,他们会很难理解。做科普讲座,最关键的是要把医学术语变成老百姓能听懂、理解并深刻记忆的话。还要结合听众的切身情况,对他们加以区分。如果是面向老年人授课,就要找一些贴近他们生活的实例,涉及的干预方法要符合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如果听众以中青年白领为主,就要设计符合他们生活习惯的治疗方案。“我们在培训社区医生、护士的过程中,要让他们学会、理解,还要培训他们的沟通技巧,即如何讲课,如何与病人做好互动,如何增强患者的信心等。有时候单纯依靠说教也难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鲁梅花特别谈到,有的病人存在心理障碍,虽然病情本身并不很严重,但非常焦虑。对此,医生要施以特殊的心理治疗。有的病人比较偏执,虽然希望了解糖尿病,心里也存在种种疑惑,但即使医生已经给予病人良好的劝告,病人仍固执己见,坚持认为自己的观点才正确,宁肯听信一些偏方,也不相信医生的话。他们可能比其他患者经历的波折要大一些,糖尿病的并发症也相对多一些。不过通常情况下,这类患者经过几次自己的尝试之后,还是会回到正常的治疗轨道,转而听从医生的嘱托。

百姓:根据需要选择医院

“看病难、看病贵”是老百姓长期反映的问题,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患者在选择社区医院的时候,也会遭遇“两难”境地:去社区医院吧,想买的药买不到;去大医院吧,药品价格又让他们不堪重负。对此,鲁梅花告诉记者,在大医院的确可以买到一些社区医院没有的药品,价格也相对贵一些。但这些药有它们贵的道理,主要是由其作用特点决定的,比如作用强度更高、不良反应更少等。

目前中国的医疗服务水平还是基于满足大多数群众的需求,并且医疗机构的开支也非常有限。如果把价格昂贵的药品完全铺开,大范围去应用,多数病人也无法承受。所以,卫生部门主张把这些较贵的药物放在三级医院,由专业医生来掌握,在确实需要使用这些药品的时候再用。如果选用价格经济、疗效确切的药物能够起效的话,当然还是应当选择后者。

李东说,关于药品的价格,国家规定大医院要与社区医院有一定的差价,目的是为了分流病人。对病人来讲,可以到大医院做检查,诊断之后再去社区医院取药。“即使是同一种药,对每个人的效果也有差异。不一定非要选贵的药,把病情控制好才是最终目的”。

糖尿病的血糖理想控制达标率在不同级别的医院表现不一,部分三级医院达标率可达50%,二级医院在20%~30%,而社区服务中心通常在10%左右。差距显而易见,患者自然愿意选择三级医院。

针对很多患者宁肯放弃“足不出户”的便利,而选择到大医院就诊的做法,赵仲龙并不认同。他认为,常见的疾病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类是不治也可以好的病,是没有必要非去大医院就医的。 “一个感冒非到协和医院去看病,是否有些多余?事实上很多人感冒后,就是非要去协和医院看。而这一类疾病其实是很多的”。

第二类是治了可以好的病。比如有些病,病因、病理很清楚,预防措施可以做得非常到位,诊断方法较为统一,疗效也较为明确。对于这些疾病,社区医院是完全可以解决的。

社区糖尿病防治 篇10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在金华市某社区中(常住居民3 482 户,13 976人),按数字表法随机抽取200户家庭487位居民作为糖尿病问卷调查及宣教干预对象。调查对象入选条件:1常住居民且有固定居所,在本社区住满一年以上;2年龄在40~60岁之间;3具有初中(含初中)以上文化水平。

1.2 方法

1.2.1 调查问卷设计

1自行设计居民一般情况调查表:主要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文化水平等。2糖尿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表:参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发布的糖尿病防治核心知识信息,以血糖血压正常值、糖尿病高发危险因素、预防糖尿病主要措施、糖尿病并发症、健康生活方式等为主要内容,在参考其他相关文献[3]的基础上确定问卷内容。问卷设计好后,经本科糖尿病防治专家进行专家内容效度分析(CVI),CVI值为3.86,问卷针对专家意见略作修改。正式调查前,选择20名研究对象进行预调查和量表信度测定,测得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8,评定认为问卷内容效度良好。

1.2.2 健康教育宣教干预方法

2014年3-8月,本科护士在该社区居委会领导的配合下,采取的宣教干预措施有:1在该社区培训健康教育及调查骨干人员30人。人员包括社区居委会干部、社区负责健康教育的业务人员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等。2举办糖尿病防治知识讲座:由本科护理人员在社区举办了4期糖尿病防治知识讲座。3科室制作糖尿病防治知识核心信息资料进行宣教:包括制作糖尿病防治知识三折页5 000份,由社区健康教育骨干人员分发到每一户;制作18块展板在社区出入口展出半年;制作3套视频在社区LED屏幕上播放等。4开展参与式活动:组织开展糖尿病防治知识灯谜有奖竞猜、社区糖尿病俱乐部等参与性活动。5开展同伴教育:对密切生活的同伴或配偶强化糖尿病防治知识,促其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6防治医师和护士在该社区每月开展免费专家咨询和测血糖血压,共6次。

1.2.3 调查方法

在社区居委会干部的配合下,干预前由培训过的社区健康教育及调查骨干人员30人,对社区487位居民进行糖尿病防治知识获得途径和基线数据调查。采取上述宣教干预措施后,对原调查对象再进行一次糖尿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要求2次问卷的对象前后相同,以评价6个月来社区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调查时问卷由调查者现场发放,使用统一指导语向研究对象解释问卷内容及填写方法,现场填好后当场回收。

1.2.4 统计学方法

将全部数据用Excel建立数据库,数据和资料导出后,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检验方法用χ2检验,检验水准a=0.05。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487名居民中,年龄最小40岁,最大60岁,平均(38.7±5.73)岁,以45~50岁年龄组为主,为189人,占38.8%。文化程度:本科学历85人占17.4%;大专学历111人占22.8%;高中学历134人占27.6%;初中学历157人占32.2%。职业:机关公务员36人,占7.4%;事业单位人员61人,占12.6%;工人186人,占38.2%;商业服务者65 人,占13.4%;家务待业121人,占24.7%;其他18人,占3.7%。婚姻状况:已婚462人,占94.9%;离异17人,占3.4%;未婚8人,占1.7%。

2.2 糖尿病防治知识来源途径

居民均曾经接触过糖尿病防治知识,以手机网络获得知识来源途径最高,为36.8%;其次为报刊、卫生宣教、张贴画和亲友,分别为32.9%、18.3%、5.4%和4.4%;其他为2.2%。

2.3 糖尿病防治知识宣教干预实施前后知晓率比较情况

宣教干预前,居民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水平总体偏低,尤其是成人血糖正常值及诱发糖尿病危险因素知晓率只有9.2%和11.4%。40岁以上成年人每年是否应查一次血糖知晓率最高,为70.9%;其次为35岁以上成年人每年是否应查一次血压,为67.9%。宣教干预后,居民12项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详细情况见表1。

3 讨论

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现代人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糖尿病发病率较高[4]。糖尿病已成为继心血管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5]。我国估计现有糖尿病患者四千万,已是世界上仅次于印度的第二大国[6]。由于糖尿病起病隐匿,加之居民对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以至于许多患者在出现典型的糖尿病临床症状前,尚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到医院临床确诊时已经出现了诸多的糖尿病并发症,从而会导致身体残疾甚至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即使已确诊并在社区进行管理的糖尿病患者,患者对自身糖尿病控制状况重视度还需进一步提高[7]。糖尿病还是一种无法根治的慢性病,重在预防,而健康教育是实行糖尿病三级预防的重要手段之一[8]。卫生部门应通过宣传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识,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水平,倡导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戒酒、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居民对糖尿病的认识和自我保健意识[9]。

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均曾经接触过糖尿病防治知识,以手机网络获得知识来源途径最高,说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居民更容易从手机或网络接触到糖尿病防治知识。其次是通过报刊途径,说明传统媒介作用仍不能低估,新闻部门应定期在报刊上刊登糖尿病防治知识。平时的卫生宣教途径为第3位。另外,发放健康教育小册子宣传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及护理方法,是广大居民了解糖尿病相关知识最简便、最直接的方法[10]。

此次干预前,居民自我保健知识水平一般。通过培训社区健康教育及调查骨干人员、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制作糖尿病防治信息核心资料、开展参与式活动、开展同伴教育和提供专家咨询和免费测血糖等宣教干预措施后,居民12 项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说明宣教干预是提高居民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的有效途径,卫生部门应不断强化对居民的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重视糖尿病基础知识的指导,包括治疗、饮食、运动等各个方面[11]。另外,对于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筛查、健康教育、行为干预也显得非常重要[12]。

上一篇:价值回馈下一篇: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