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防治

2024-10-18

糖尿病足防治(精选12篇)

糖尿病足防治 篇1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因糖尿病致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踝关节或踝关节以下的部分)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1]。治疗难度大,若处理不当,常导致活动能力丧失、致残或致死的后果。因此,早期预防,积极治疗,精心护理至关重要,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7例,其中男12例,女5例,单足溃疡9例,双足溃疡8例。按溃疡程度分为0~2级7例,3级5例,4~5级5例,年龄在50~75岁之间,经治疗护理12例治愈出院,3例因经济困难自动出院,2例因年龄过大放弃治疗。

2 预防

严格控制血糖,尽可能地达到理想水平。所有患者入院后立即进行血糖和尿糖检测,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包括饮食控制、口服降糖药物及胰岛素注射。根据入院评估,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病情,逐一制订控制血糖计划。其次,需要动态监测血糖水平,每日三餐前30分钟及餐后2小时监测床边血糖。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护理方案,使空腹血糖控制在小于7.0mmol/L,餐后血糖控制在小于11.1mmol/L。可同时服活血化淤中药,如血塞通,或西药拜阿斯匹林,可防止微血管病变。指导患者每天检查足部,如有疼痛、颜色及温度的改变或皮肤损伤有感染的症状时,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每天活动足部,以促进血液循环。不要穿弹性过大的袜子或过窄的鞋子,剪指甲时,甲角不要剪的过深,避免皮肤受损。嘱病人戒烟,因吸烟会使血管变窄而加剧血液循环不良。每天晚上用温水洗脚,避免足部暴露于温度过高或过低处,不宜赤足行走,穿鞋前检查鞋内有无异物,严禁踢球或快速行走。

3 治疗:

3.1 全身综合治疗

每日监测血糖,使其保持正常水平。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选用有效、足量的抗生素控制感染。

3.2 局部治疗:

(1)如轻微的肤色改变,应给予局部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也可中药外敷。

(2)干性坏疽:使用碘伏消毒局部,并用等渗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再用庆大霉素8万单位加山莨菪碱10mg加普通胰岛素4~8单位湿敷。

(3)湿性坏疽:如创面较大,感染严重且分泌物多者,应保持引流通畅。坏死组织应分次逐步清理。伤口深者用双氧水冲洗后,再用生理盐水冲洗,碘伏消毒,庆大霉素16万单位、山莨菪碱10mg、普通胰岛素8单位、浸湿纱布条后进行引流,85.7%可治愈[2]。

4 护理

(1)心理护理:糖尿病足患者面对截肢的潜在危险和经济上的压力,常产生恐惧、紧张、焦虑等负性心理。因此,我们要关心、体贴患者,告诉患者精神紧张可导致血糖波动,而乐观对调节机体免疫力有促进作用。尽量调动患者及家人的正常心理,如每次换药时,将创面好转的信息反馈给患者,同时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取得患者的信任,态度要诚恳、耐心、真挚,语言要温和、通俗、易懂,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正确的饮食可作为治疗的主要措施。指导患者科学地饮食,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准确计算出患者的所需热量,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富含纤维素、易消化的糖尿病饮食。教授患者自测血糖和尿糖的正确方法,了解血糖和尿糖与饮食的关系,提高患者认识饮食对疾病的重要性。

(3)告知患者综合防止非常重要,糖尿病足发生率逐年上升,患者往往只注意自己的血糖变化,而不重视足的病变,故应加强健康教育。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估测[3],50%~80%的糖尿病各种并发症可通过适当的教育进行预防。

(4)出院指导:向患者讲解出院后应注意的事项。如遵医嘱按时服药或正确地注射胰岛素。继服阿斯匹林或活血化淤中药,掌握足部检查及护理的基本知识。保持良好的心态。适当进行体育锻炼,避免受凉和感冒。定期复查,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自我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87~809

[2]赵春英,齐静.天红外洗用于早期糖尿病足的效果观察.中华护理杂志.2001;36(5):38

[3] Starostina E,Antosiferov M.Diabetes education in the USSR:how to begin? diabetic Med,1990;7:744

糖尿病足防治 篇2

课题:糖尿病防治知识

教学目标:让学生懂得糖尿病与饮食习惯的关系和它对健康的危害,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预防肥胖。

教学重点、难点:糖尿病的病因及预防。 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内分泌一代谢疾病。其特点为由于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不足和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引起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电解质和水的代谢紊乱。

二、糖尿病发病原因

糖尿病是复杂的,经常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发病。

1、遗传 在部分糖尿病人中明确有遗传因素影响发病,例如在双胎中一例发生糖尿病,另一例有50%的机会发病。如为单卵双胎,则多在同时发病。据统计,假如父或母患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子女发病的危险率约为10-5%,如父母均患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则子女的发病危险率更高。如一兄弟发生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则其他兄弟的发病危险率为10-15%。但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人的子女中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并不高于一般人群。

已证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与特殊的HLA有关,危险性高的有DR3;DR4;DW3;DW4;B8;B15等。

现在多认为部分糖尿病系多基因遗传疾病,不是由某个基因决定的,而是基因量达到或超过其阈值时才有发病的可能。

2、病毒感染 许多糖尿病发生于病毒感染后,例如风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柯萨奇病毒、腺病毒等,可能与病毒性胰岛炎有关。当然是每例病毒性感染均发生糖尿病。

3、自家免疫 部分糖尿病人血清中发现抗胰岛β细胞抗体,给实验动物注射抗胰岛β细胞抗体可以引起糖耐量异常,病理检查也可看到胰岛中有淋巴细胞和嗜酸细胞的浸润等现象。也有报导在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发病早期用免疫抑制治疗可得到良好效果,甚至“痊愈”。

4、继发性糖尿病 如破坏了大部分胰岛组织的胰腺为和胰腺纤维束性变,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功能性垂体腺瘤,嗜铬细胞瘤等均可引起继发性糖尿病,即症状性糖尿病。长期服用双氢克尿塞、皮质激素、肾上腺能药物等均可能导致或促使糖尿病加重。某些遗传性疾病如下Turner综合征等也容易合并糖尿病。

5、其它诱因

(一)饮食习惯 与高碳水化合物饮食无明显关系,而与食物组成相有关,如精制食品及蔗糖可使糖尿病的发病率高。由流行病学分析,高蛋白饮食与高脂饮食可能是更重要的危险因素。

(二)肥胖 主要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发病有关,肥胖是食物的热量超过机体的需要所致。过量进食可引起高胰岛素血症,而且肥胖者胰岛素受体数量减少,可能诱发糖尿病。

三、糖尿病防治方法

1、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防止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2、注意饮食卫生,膳食结构要合理,粗粮、细粮、荤素搭配要适合。

3、防止肥胖,少吃肉,多吃水果、蔬菜,尤其在吃肉类要同时多吃青菜。

4、保持心境开朗,排除心理障碍。

中青年Ⅱ型糖尿病足的外科防治 篇3

【摘要】目的:探讨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足部溃疡积极外科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对社区21例wanger分类为1~3级糖尿病足部溃疡病例的治疗过程及对其血糖控制的不同程度对溃疡的愈合时间的影响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早期积极正规外科治疗下,Ⅱ型糖尿病患者足部溃疡均能在满意的时间内得到愈合。结论:早期积极外科治疗,控制血糖,可取得满意的疗效。即使血糖浓度控制不理想,也不影响外科治疗的时机与治疗效果。

【关键词】糖尿病;足部溃疡;外科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8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0-0115-0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1例Ⅱ型糖尿病足部溃疡病人均为本院2005~2008年病人,按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符合2型糖尿病,并排除合并有高血压病、糖尿病肾病、严重肝病以及结核等慢性消耗性疾病。糖尿病足部溃疡按Wagner分级法[1]均为1~3级。男12例,女9例。糖尿病病程最长11年,足部溃疡病程3个月~2年;溃疡位于足趾17例,足背12例,踝部6例,足跟部11例,足底13例。11例患者有两处以上溃疡,18例合并局部软组织感染,合并感染率为85.7%。

1.2治疗方法

1.2.1血糖的控制术前术后采用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在一定水平。血浆血糖的测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

1.2.2感染的控制术前常规取创面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应用有效抗生素的同时,局部使用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泡后,脓肿尽量切开引流排脓并用双氧水冲洗,再用皮维碘软膏(或)加磺胺嘧啶银粉混合外敷包扎换药,待侵袭性感染基本控制后即行择期手术,术后继续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5~7天。

1.2.3溃疡的手术根据溃疡的条件选择适宜的修复方法。创面的探查结果最终决定修复的方式。修复的方式主要有应用皮片移植、皮瓣、单纯足趾,皮瓣转移术后常规应用扩血管药物5~7天 。

2结果

2.1血糖的控制水平术前空腹血糖(FPG)6.1~10.2mmol/L,术中均无明显糖尿病性并发症发生。术后FPG5.6~11.9mmol/L。

2.2感染的控制经换药及全身抗感染治疗,21例患者在1周左右感染控制,血糖随之稳定,可行手术治疗。

2.3溃疡的修复应用皮片移植16例(76.2%),皮瓣修复溃疡4例(14.2%),小腿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踝关节1例(4.8%),修复足底1例(4.8%)。2例因皮片移植术后部分皮片失活,1例皮瓣远端皮肤均有少部分缺血坏死,经门诊换药周围组织葡行愈合,其余均一期愈合,一期愈合率为85.7%。16例获得6个月~1年的随访,行走无明显功能障碍。2例溃疡再发,再发率为9.5%。

3讨论

糖尿病足是Ⅱ型糖尿病常发并发症,多数糖尿病足因为失治或误治,没有很好地控制血糖而发生肢体坏死、溃烂甚至截肢。恰当的外科干预可有效阻断病情进一步恶化,减少截肢的发生。

3.1观察结果本组病人临床观察发现,糖尿病足部溃疡患者在早期多对足部损伤不重视,部分病人不遵从医嘱,病情逐渐发展,合并感染时方来就诊,甚至病人检查时才发现已患有糖尿病多年。

3.2掌握手术指征和时机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控制感染,保全肢体及功能。感染和控制血糖是一对相辅相成的条件,糖尿病足部溃疡多合并严重感染,给全身带来感染威胁,外用药及广谱抗生素的发展,恰当的外用药可控制感染,为彻底清创创造了条件。本组75%的病人在使用皮维碘换药后,感染和血糖得到初步控制,后采取植皮和皮瓣治疗,得以保全肢体和保留功能。因此,截肢并不是必须的,也不是越早越好,只有在严重坏疽界限清楚后才需进行截肢。

3.3糖尿病足部溃疡修复方法的选择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发展较严重的并发症,溃疡有时深达肌腱、骨、韧带或关节,难以愈合。有报道坏疽局部处理多采取“蚕食”疗法,逐渐清除坏死组织,不主张大面积彻底清创手术[5]。笔者认为在控制血糖基础上一次性彻底清除坏死组织、肌腱、筋膜等组织,封闭创面是成功的关键所在。皮片移植适合于大部分溃疡创面,包括肌腱坏死及少许骨外露的非功能部位创面以及创基条件差且不能耐受大手术的糖尿病病人。对踝关节开放及足跟坏死的病人来说,带蒂皮瓣是避免截肢的一种较好的选择[6]。但对于大部分糖尿病病人来说,由于病程较长,患者血管变性及创面长期感染等原因,较少患者会选择皮瓣手术,对于已坏死的足趾应坚决给予截除,采用局部皮瓣修复。

3.4术前血糖控制由于血糖的有效控制有赖于感染源的及时清除,而血糖过高又会影响手术的安全性,目前类似报道尚无统一术前血糖标准,笔者认为术前血糖控制水平不要求达到正常,不要因为血糖偏高而拖延手术时间,导致感染加重,危及生命,应该控制稳定在一定水平,无严重并发症时即可及早手术,术中术后监测血糖变化,及时处理。本组术前FPG在6.1~10.2 mmol/L,术中均无明显糖尿病性并发症发生,且一期愈合率达85.7%。早期积极外科治疗,控制血糖,可取得满意的疗效。即使血糖浓度控制不理想,也不影响外科治疗的时机与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廖二元.内分泌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584

老年糖尿病足病的防治进展 篇4

糖尿病足病的定义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糖尿病足病的定义: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的下肢血管病变而导致的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层组织的破坏[5]。

糖尿病足病的病因

神经病变、血管病变、感染被认为是糖尿病足病的三大主要发病因素[6]。

神经病变:神经病变机制较为复杂,与神经营养障碍、微血管病变等相关,导致神经节段脱髓鞘改变,细胞损害、轴突变性。神经病包括感觉、运动、自主神经病变,感觉神经病变使足对刺激失去反应,减轻了刺激带来的疼痛和不适感,从而诱发足重复地受到创伤,直到足溃疡发生才被患者发现。运动神经病变导致肌肉萎缩、足畸形、改变了足部的生物力学和重新分布了足底的压力,这些使足溃疡更容易发生[7]。自主神经病变导致了皮肤干燥、皲裂等改变,从而引起足底部压力升高,使足溃疡发生风险增高11倍[8]。

血管病变:研究表明由于血管病变引起的糖尿病足病约占20%。长期血糖高,导致毛细血管内皮血管损伤与增生,损伤处附着血小板、红细胞,引起微血管栓塞、狭窄或阻塞,最终导致局部溃烂、感染、坏疽等。

感染:感染是糖尿病足病的病情加重的主要因素。糖尿病足感染率达到58%。主要致病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糖球菌,特别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糖球菌,也包括革兰阴性菌,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9]。致病菌是兼性厌氧菌[10],并且常为需氧菌与厌氧菌混合感染。

糖尿病足病溃疡分类

Wagner系统最为常见,是国际上应用最为广泛的足病分类系统[6]。①0级:有危险因素但是没有溃疡的足。②1级:溃疡局限于皮肤及皮下组织。③2级:较深溃疡,溃疡局限在肌肉、肌腱等软组织。④3级:深部溃疡多伴有广泛脓肿、骨性关节炎、骨髓炎。⑤4级:有局限性坏疽的足,坏疽多局限在脚趾。⑥5级:有广泛坏疽的足。在许多研究中已经证明,Wagner分类方法是其他分类方法的金标准,并且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截肢的可能性。

糖尿病足病的预防

国际糖尿病足病临床共识特别强调足病重在预防。相关研究表明,有效的预防可使足病截肢率下降超过50%。老年人发生糖尿病足病的高危因素:糖尿病患者合并大血管病变、神经病变、既往足溃疡病史、足畸形、视力受损、肾功能不全、活动受限、独居、经济条件差等。教育在预防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目的是增加患者的足部保护意识。教育包括定期检查鞋袜是否合适和足部是否有损伤。

糖尿病足病的治疗

基础治疗:包括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改变;控制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等,给予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等治疗。老年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5~7 mmol/L,餐后2 h血糖控制在8~1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7%~7.5%。要防止低血糖现象的发生。有严重并发症、高龄、没有血糖监测条件的患者,血糖控制可更为宽松。血压应<140/80 mm Hg,血脂LDL-C<2.6 mmol/L;50岁以上有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如无药物禁忌证,可口服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抗感染治疗:40%~80%的糖尿病足病合并感染[11]。合并感染的糖尿病足病患者下肢截肢的风险性是非感染者的154.5倍[12]。抗生素的使用在治疗糖尿病足病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抗生素使用原则如下:①临床上不主张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治疗糖尿病足病。②起始选用针对G+球菌和G-球菌、厌氧菌的抗生素治疗感染性足溃疡,治疗要求起早、联合、强力,之后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③当感染症状或体征消失时以及糖尿病足病创面进入修复时(如分泌物少、组织生长良好、分泌物未见细菌生长)可停用抗生素。近年来,越来越多患者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糖球菌(MRSA),可选用敏感抗生素如万古霉素,有肝肾功能严重受损患者,可选用替考拉宁[13]。

清创治疗:清创治疗有助于糖尿病足溃疡愈合,清创坏死的感染组织包括坏死骨质以及溃疡周边硬茧。清创包括传统的外科手术清创术、化学(蛋白溶解酶)清创、机械清创(包括超声清创水刀以及创面负压治疗等)、生物(蛆虫)清创等[14]。老年糖尿病足病一旦破溃很容易继发感染。老年人由于基础疾病多、抵抗力低下等原因,因此糖尿病足感染后病情较中青年患者重。老年人承受不了刺激性较大的清创方式,如手术清创等。生物(蛆虫)清创具有刺激性小,清创效果显著的特点,较适合于老年人[15]。

负压封闭疗法:老年人由于基础代谢率低、并发症多等原因,糖尿病足病不易愈合,因此加速溃疡愈合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相对于传统方法,负压封闭疗法可为伤口提供潮湿、封闭、无菌的环境,可促进溃疡创面渗液的吸收、刺激肉芽组织形成从而促进溃疡愈合[16]。对于老年糖尿病足病患者,5~7 d的负压封闭疗法,能给患者减轻痛苦,缩短愈合时间,从而减轻医疗费用。

其他内科治疗: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G-CSF能调控中性粒细胞前体存活、增生与分化,并能激活成熟中性粒细胞。Huang等报道了G-CSF能提高足溃疡治愈率及降低截肢率[17]。②全身高压氧疗:高压氧疗具有收缩血管、增加ATP储备、促进成纤维细胞增生、刺激毛细血管生成、较少乳酸堆积作用,从而促进伤口愈合、降低截肢率[18]。新近颁布的国际专家共识推荐对于持久缺血或感染的糖尿病足溃疡合并难治性骨髓炎或进展坏疽感染,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19]。然而高压氧费用昂贵,并且有诸多风险如中耳或内耳气压伤、肺气肿伤或气胸、多器官氧中毒等,因此有肺部或中枢系统疾病病史、耳鼻手术病史者应禁行高压氧治疗[20]。但目前尚无高压氧能促进溃疡愈合及降低下肢截肢率的观察研究[21],因此应用高压氧治疗糖尿病足病仍有待进一步验证。

外科治疗:外周血管病变在糖尿病足溃疡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外周血管病变在年龄≥55岁的糖尿病患者中发生率20%[22],外周血管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且病情更加严重。>85岁的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管病变发生率可达40%。对于老年人是否可行外周血管重建术仍有争议。老年人体质差,术后的多脏器损伤均应考虑。有相关文献报道,少数严重外周血管病变的足溃疡患者,经过标准治疗后病情不会恶化,甚至可以愈合[23,24]。

干细胞移植治疗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潜能的未分化原始细胞,能够向缺血区及创伤组织中聚集并分泌细胞因子,促进血管再生及细胞外基质重建,从而改善肢体血运。干细胞移植方法分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和外周血干细胞(PBSC)移植两种。国内杨晓凤等对62例接受了自体外周干细胞移植的下肢缺血性患者进行了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该技术可通过增加患者下肢血流使部分患者避免截肢[25]。对于下肢动脉没有流出道的患者,该方法效果更为显著。王广宇等通过采用肌内注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足病,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26]。临床上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相关试验及治疗,但还处在临床应用前的研究阶段,其适应证的把握和治疗时机的选择、是否存在远期不良反应还需进一步的探索。

积极的预防可减少老年糖尿病足病的发生,并且针对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及并发症等情况,采取多学科、综合化的治疗才能确保老年糖尿病足病的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

摘要:糖尿病发病率呈逐渐增加趋势,老年糖尿病足病患者数量随之增加,了解其当前相关研究进展十分必要。本文对糖尿病足病的预防及治疗方面进行综述。

防治糖尿病的句子 篇5

1、生活可以甜如蜜,日常生活应限糖。糖尿病人需注意,糖类食物不要沾。不用、少用牛、羊油,预防动脉硬化心脏病。空腹饮酒易患低血糖,动物内脏也需远。世界糖尿病日到了,祝糖尿病人能够控制病情,幸福快乐!

2、让快乐飞进你的窗,让好运降落在你身旁,让健康常驻你心上,让情谊写满难忘。世界糖尿病日,疾病预防要注意,愿你身体健康,心情美丽。

3、糖尿病,富贵病,提醒你要乐清贫。远离闹市,归隐田园,依山傍水,有茂林修竹,可种菜养鱼。吟诗林荫之下,垂钓江湖之上。粗茶淡饭,五谷杂粮,蓬屋礅窗,瓦灶绳床,阶柳庭花,朝露夕阳,保你安康。世界糖尿病日,适时休息,祝您健康!

4、喝酒时兴奋度高,但是不要贪杯喝高。吃糖时幸福感高,但是不要血糖升高。世界糖尿病日,坚持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祝你拥抱健康,远离疾病。

5、一日三餐,多吃蔬菜,饭后水果,莫要忘记,定时检查,多多注意,适当锻炼,一定谨记。世界糖尿病日,惟愿你身体健康,一切顺利。

6、做能人,做牛人,不做狂人;做好人,做善人,不做恶人;做凡人,做勤人,不做傻人;做达人,做乐人,世界糖尿病日不做糖人,祝你安康!

7、谨遵医嘱多锻炼,心情舒畅无忧虑,规律作息真养生;五谷杂粮有营养,糖分脂肪心有数,控制节食不偷懒。世界糖尿病日,放松心情,科学饮食,快乐随时光临,健康由你掌握。

8、糖尿病,病不大,最可怕。为了工作和生活,请您一定要多多注意自身健康。思量一人在外多不易,疾病缠身无人伴。做好预防,健健康康!

9、做甜蜜事业,吃香甜饭菜,谈甜蜜爱情,做甜蜜美梦,脸上笑容甜,生活比蜜甜,就是血糖不要甜,世界糖尿病日,祝你平安健康!

10、远离糖尿病,有三招:1、饮食要合理,瓜果蔬菜少不了;2、户外活动不能忘,增强机体抵抗力;3、天天无烦恼,开开心心最舒畅!(2)

11、世界糖尿病日,送你健康小贴士:饮食平衡肠胃好,清清淡淡营养高,糖尿病可要防好,科学锻炼病不扰,心情舒畅忌烦躁,愉悦身心多微笑,轻轻松松健康保,愿你热爱生活,关注健康,珍爱身体!

12、11月14日既是橙色情人节又是世界糖尿病日,先祝你爱情幸福甜蜜蜜,再祝你生活快乐美滋滋,三提醒你:饮食莫要甜蜜蜜,科学营养就合理,祝福朋友节日快乐,身体棒棒,顺心如意!

13、糖尿病日宣传多,预防保健必不少,疾病缠身也莫怕,心正态若病去除,营养均衡必须必,药物辅助为正道,开心开朗好处多,愿你早日体健康。

14、保养从细节做起,多食蛋白少食糖类,调节从平凡做起,多保持体制少耗费体力,生活从健康做起,医生嘱咐时刻谨记,世界糖尿病日,愿糖尿病患者调节出属于自己的满意。

15、11月14日为世界糖尿病日,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美食甜品玲琅满目,但是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巴,你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健康就不管你的血糖了~

16、给正处于糖尿病患的朋友们一点问候。养病四不:不能默默忧愁,不能吸烟喝酒,不能剧烈运动,还不能删这条短信的祝福。祝早日康复!

17、我们玩疯了的是游戏QQ堂,我们吃嗨了的是跳跳糖,我们崇拜了的是白展堂,我们眩晕了的是高血糖,朋友,生活是甜蜜的语言,却不能因为一时的快乐而让身体的负担狂飙至最高点,为了明天更美的每个瞬间,请让自己克制一下贪婪的感觉,世界糖尿病日,祝你健康每一天。

18、糖尿病患是全世界,存在的一种难治愈,病期潜伏时间长的一种共性疾病。不易发现,大家都称富贵病,此病多与吃喝有关,而且易引起其它并发症。“世界糖尿病日:祝朋友:警惕糖尿病的危害,以防为主。愿你有个好身体,健康生活事业成。

19、有些糖和甜点那样甜蜜,但是我们不能贪嘴,糖尿病是个不可忽视的疾病,我们一定要注意饮食的`习惯,不可短时间内,进食大量糖分,希望您时刻保持警觉!

20、笑容里含糖量足足的,心情爽爽的,生活里含糖量高高的,日子美美的,血液里含糖量低低的,身体棒棒的,世界糖尿病日,愿你笑容甜甜的,健康永相伴。

21、防治糖尿病,营养别过胜,心情放轻松,锻炼多步行,甜品禁少碰,保健多养生,世界糖尿病日,愿你健康无疾病,身强力壮不老松。

22、为了环保,少开一天车;为了生态,多植一棵树;为了和谐,倡导了低碳;为了健康,提倡了低糖。世界糖尿病日,祝福身边的朋友幸福健康。

23、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到,祝福问候都来到,平平常常一句话,稀稀松松一角钱,温温暖暖一阵子,幸幸福福一辈子。

24、世界糖尿病日,温馨提示:生活可以甜甜蜜蜜,但不可腻腻歪歪;口味可以甜蜜重重,但不可营养过剩。祝福你健康美丽、幸福快乐!

25、糖,我所欲也;健康,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糖而取健康者也。甜,我所欲也;安康,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甜而取安康者也。世界糖尿病日到了,为了您的健康,少吃糖,愿你身体健康,幸福到永远。

26、嘴上蜜蜜滴,心里甜甜滴,血糖稳稳滴,心情美美滴,朋友多多滴,联系常常滴,身体棒棒滴,幸福暖暖滴,世界糖尿病日,让疾病离你远远滴,健康离你近近滴!

27、在你的生活里加一些快乐无素,笑口常开,在你的身体里加一些健康营养,身体倍棒,在你的食谱里加一些粗茶淡饭,长命百岁,世界糖尿病日,愿你身体健康,平安相伴。

28、中老年人易发胖,甭误发福好现象。禁防患上糖尿病,营养过剩身体壮。积储体内无处放,天长日久病得上。解决方法多运动,消耗血糖减脂肪。糖尿病日提醒你:进消平衡身体康,锻炼活动乐逍遥,蔬果五谷配杂粮。

29、世界关注糖尿病,我发短信关心你,天寒照顾好自己,饮食搭配要合理,冬季锻炼好身体,有病及时去就医,每天保持好心情,祝你天天都开心。

30、粗茶淡饭,健康相伴。五谷杂粮,远离高糖。世界糖尿病日来临,预防糖尿病及并发症,我们一起行动,多一点关爱,享受低糖世界。

31、世界糖尿病日,给您一点小关心,多喝清水,多吃蔬菜,少食甜品,少喝饮料,体育锻炼很重要,注重保养多健康,祝您全家乐开怀!

32、金钱爱情诚可贵,健康快乐价更高,不送金钱送快乐,不送爱情送健康。糖尿病日来提示,注意饮食多调理,得病治病莫迟疑!愿朋友健康快乐!

33、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关注健康,身体有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及时就医,应酬多不可怕,可怕的是饮食不调理,世界糖尿病日,对自己身体好一点,愿你心情好一点。

34、时代的发展了,社会进步了,人民生活富裕了,甜蜜生活,须有所控,健康饮食,劳逸结合,世界糖尿病日,提醒您关爱你我身心健康,远离糖尿病毒。

35、“得了糖尿病是三多一少:吃得多、喝的多、尿的多,体重在减少。预防糖尿病也是三多一少:运动多、粗粮多、蔬菜多,烟酒少。朋友们赶紧行动吧,预防第一哦!”

36、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不管你是“糖”宗宋祖,还是“糖”兄“糖”弟;无论你是大“糖”高僧,还是“糖”儿皇子。世界糖尿病日,朕都要祝福你健康快乐,吉祥如意。钦此。

37、以前的富贵病,现在的大众病,是压力大了吗?是烦恼多了吗?是工作太累了吗?无论什么原因,都要注意身体,爱惜自己,只为那些爱你的你爱的人们,世界糖尿病日,关爱身体健康从每天做起。

38、世界糖尿病日,送你保健秘方:锻炼身体,让体格强壮;积极预防,让疾病恐慌;调剂心态,使心情向上;合理花销,让投资增长;控制饮食,让血糖稳当。用好此方,保你健康!

39、世界的幸福指数是每天呼吸入肺的新鲜空气密度,时间的幸福指数是每天想你入心的短信肉麻字数,健康的幸福指数是每天真正自然的生活规律基数,世界糖尿病日,祝你幸福指数得一百,健康快乐100%。

如何防治糖尿病坏疽 篇6

一、合理地控制饮食

糖尿病患者应少摄入含脂肪、胆固醇过高的动物油脂、内脏以及含糖量过高的食物,应多摄入富含纤维素的谷类和菜类等。糖尿病患者应根据自己的年龄、体重和劳动强度计算每日所需的热量及营养成分,副食也应算在总热量之内,并按照计算结果严格控制食物的摄入量。糖尿病患者的三餐要定时定量、合理安排。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在三餐前30分钟注射胰岛素,注射后应按时进餐,避免进行剧烈运动,且注意不要按摩注射部位,以免胰岛素被加速吸收而引起低血糖。

二、保持良好的心态

糖尿病患者由于并发症多,且难以治愈,其心理压力很大、精神紧张、情绪低落,甚至失去了治疗的信心。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十分重要。医生应抱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向患者介绍其病情,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并向其介绍成功的病例,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三、时刻保持皮肤健康

糖尿病患者因四肢供血不足,常出现代谢障碍,极易使四肢局部皮肤出现干燥、发痒、脱屑的现象,严重者可引起血管栓塞从而导致坏疽的发生。因此,糖尿病患者的床铺应保持平整、清洁无渣屑,其内衣和鞋袜应选择较宽松肥大的纯棉制品,以减少对其皮肤的刺激。糖尿病患者还应坚持每天按摩手心和足心,以促进四肢末端的血液循环,并保持双足的清洁,坚持每天用温水洗脚,勤剪趾甲,勤换鞋袜,小心走路,慎防跌撞。

四、严格控制血糖水平

严格控制血糖水平是糖尿病患者杜绝所有并发症的根本性措施。此外,糖尿病患者若要预防糖尿病坏疽,还应将自己的血压、血脂水平降至正常,并要进行改善血液黏稠度的治疗,这样才能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最大限度地预防糖尿病坏疽的发生。

在糖尿病坏疽的3种类型中,干性坏疽发展至一定阶段后,不经处理亦会自行脱落。因此对于此类仅有肢端变黑、无溃疡症状的患者,可每日用温水浸泡患肢半小时,每天浸泡2次。应注意的是,这类患者的皮肤对温度和痛觉不敏感,故水温不可过高,以免造成烫伤。而湿性坏疽和混合型坏疽患者因皮肤含糖量高,适宜细菌的繁殖,而且其机体本身的修复能力差,导致溃烂处难以愈合,若处理不当极易引起患者的全身性感染,甚则危及其生命。糜烂程度较轻的患者应使用消毒液对患处进行彻底的消毒,然后外敷药物,再用无菌纱布覆盖患处。可用于外敷的药物主要有:①白蛋白。白蛋白有消炎、促进创口愈合的作用。可每日换药3~4次。待患处分泌物减少、创面清洁、触之有鲜血渗出时可改为每日换药1~2次。②氨基酸溶液。取4层无菌纱布用氨基酸溶液加生理盐水浸湿后敷于患处,再用塑料薄膜覆盖并用胶布固定,可每日更换2次。③朱氏创口愈合膏。朱氏创口愈合膏是传统的中药制剂,能有效地抑制细菌的繁殖,并可增强肌体对病菌的抵抗力,加快纤维细胞的生长,促使创面快速愈合。朱氏创口愈合膏具有扶正祛邪、消炎排毒、托毒外出、消肿镇疼、去腐生肌的功效。可每日换药1~2次。④特效褥疮散。特效褥疮散具有抑菌、抗炎的功效,能有效地消除组织水肿,促进创面的愈合。另外,糜烂程度较重的患者应去医院对坏死的组织进行彻底的清除,以保持引流通畅,同时应用胰岛素或抗生素外敷,可每天换药1~2次。应注意的是,固定患处的绷带不宜过紧,并嘱患者要抬高患肢,以保证患处血液的通畅。

糖尿病足防治 篇7

关键词:糖尿病足,高危人群,防治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充分认识DF的高危因素,早期识别DF的高危人群,并对其进行恰当的防治,可以减少DF的发生。笔者采取计分法预测发生DF的高危人群,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2009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符合文献[1]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3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6例。观察组156例中,男91例,女65例;年龄50~85岁,平均(68.5±5.0)岁;糖尿病史12个月~30年,平均(15.0±3.5)年。对照组男89例,女67例;年龄51~84岁,平均(67.5±4.5)岁;糖尿病史10个月~31年,平均(15.5±3.0)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史、病情及临床用药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使用计分法预测发生DF可能发生的高危人群。患者足部感觉异常(含冷凉、麻木、瘙痒、蚊走感等)、感觉减退(含触觉、温觉不敏感等)、感觉消失者,分别计2、4、6分;足背静脉平卧时充盈者计2分,下肢抬高45°时充盈者计4分;足背动脉搏动微弱者计3分,搏动消失者计6分;甲床加压后充盈时间在5~9 s者计分2分,10~15 s者计4分;趾甲变厚者计2分,并发感染者计4分;以往有足溃疡史、脚气史、足畸形、鸡眼、胼胝者各计2分。以上各类计分相加,分数值越高,发生足部病变的危险性就越大,≥10分者则为DF高危人群。根据此计分,本文观察组有54(34.6%)人进入DF高危人群,对照组有52(33.3%)人进入DF高危人群。两组DF高危人群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防治措施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糖尿病知识宣教、饮食治疗、药物治疗及其他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足部保健、足部运动与按摩等措施。

1.4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DF的人数、出院时血糖控制情况(良好:空腹血糖(FBS)4.4~6.1 mmol/L,餐后2 h血糖(PBS)4.4~8.0 mmol/L;一般:FBS≤7.0 mmol/L,PBS≤10.0 mmol/L)及DF高危人群数量变化、平均住院时间。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发生DF的人数和DF高危人群数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血糖控制良好人数比对照组明显增多(P<0.001),平均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01)。见表1。

3 讨论

3.1 早期发现DF高危人群

糖尿病合并足溃疡或肢端坏疽,是由于血管病变导致肢端缺血和因周围神经病变感觉障碍及合并有外伤感染所致。它是DF发展的一个严重阶段和特有的临床表现,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2]。因此,对DF的预测和早期发现也应从这三方面着手。糖尿病患者一旦被确诊,就应注意预防各种并发症,作为医护人员在检查糖尿病患者心、脑、肾、眼等脏器的同时,不要忘记检查糖尿病患者的足,要认真做好DF的评估和筛查,包括评估足部皮肤颜色、温度,皮肤是否干燥、皲裂,有无足癣、胼底,趾甲有无畸形(嵌甲)、灰趾甲,关节有无畸形(足趾关节),下肢有无感觉障碍(麻木、疼痛、酸胀)、感觉异常(冷感、热感、蚁走感),足背动脉搏动有无异常,足背静脉有无膨胀。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和采取相应防治措施,是预防DF发生的关键。

3.2 防治措施

3.2.1 心理干预

糖尿病是一种病程长、不能治愈的疾病,患者往往具有焦虑、恐惧、紧张等心理,从而影响血糖波动、睡眠和食欲。因此,做好心理干预很重要。糖尿病患者心理干预的目标应包括:(1)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2)调整患者的社会角色;(3)调节患者情绪变化;(4)缓解患者心理社会应激矛盾;(5)帮助患者提高应激能力;(6)处理患者的心身反应[3]。具体而言,一是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及时了解其身心所需,尽量满足患者合理要求,多与患者交谈,分散其注意力,疼痛严重时可应用镇痛剂,指导患者保持情绪乐观,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配合治疗。二是与患者及家属沟通,鼓励支持家属陪伴。了解患者的担忧及期望,耐心解释病情,用实际事例向患者讲述治疗的必要性和长期性,让患者看到治疗的光明前途,使患者高兴地放下思想包袱,消除患者急躁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毅力。

3.2.2 足部保健

(1)每日检查足部。每日从足背到足底仔细检查,特别是趾缝间比较隐秘的地方。注意观察足部皮肤颜色,感觉是否异常、皮温是否降低、趾甲有无变形、局部有无红肿、损伤,是否有胼胝、肉刺(鸡眼)、足癣等。如有胼胝或鸡眼,不要自己修剪,而要请专业人员处理。检查趾甲是否过长、过厚;是否有嵌甲、甲沟炎。坚持每日足部的保健和检查,可延缓DF的发生[4]。(2)保持足部卫生。每天用温水泡脚,早晚各1次。泡脚前应测试水温,水温一般低于40℃,水温过高容易烫伤,太低又不利于足部血液循环。可用肘部或温度计测试,禁止用脚试温。每次浸泡10 min,避免浸泡过久,损伤皮肤。泡脚后用软棉质毛巾擦干脚表面及趾间的水迹,最好用白色毛巾,以便能清晰地发现是否有血迹或脓迹。如足部干裂,可涂甘油或凡士林油保护(不要涂抹趾缝间);如为汗脚,可擦少许爽身粉,保持足部干燥。(3)选择合适的鞋袜。糖尿病患者宜穿圆头、厚底、系鞋带、面料柔软、透气性好的运动鞋或布鞋,避免穿尖头鞋、高跟鞋、硬皮鞋、塑料鞋、前后暴露的凉鞋,不应赤足行走。穿鞋前要检查鞋内、清除鞋内杂物,弄平鞋垫。袜子首选棉质的袜子,因其吸汗、柔软舒适,减少足部与鞋的摩擦,从而减少足部破损的机会。其次要选择白色或浅色的袜子,便于及时发现足部出血、渗出等情况。(4)正确修剪趾甲。修剪趾甲时光线要充足,应在洗脚后进行,这时趾甲软化,可避免趾甲劈裂。不要把趾甲修剪得过短、过深,应平剪趾甲,不要把两角剪掉,以免损伤甲沟。

3.2.3 足部运动与按摩

(1)养成良好的行走、站立姿势。许多足病与行走、立站姿势不正确有关。如站立过久或负重过多,疲劳和慢性劳损都会对足部造成损伤。避免长时间两腿交叉而坐,以免影响足部血液循环[5]。(2)步行运动。每天晚饭后快步行走30 min,使足部得到全方位保健,促进足部血液循环。运动时以不感觉足部疼痛为宜,尽可能定时、定量、量力而行并持之以恒。(3)室内足部运动。一只脚踩在地上另一只脚提起,双手扶椅子,前后甩动提起的脚,甩动10次后脚尖着地,踝关节按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各旋转2次,然后再交换另一只脚,重复做上述动作,每天3次。或采用下肢抬高一放平一下垂交替方法,以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环,改善缺血症状。(4)对血管原因引起的DF可采用毕格尔氏运动法[6],该方法分3个部分:首先让患者躺在床上双腿上举,与床面呈60°~90°,停留至脚尖发白或局部缺血时,约0.5~2 min,再将腿放下;其次将脚垂直床沿下,直到脚底发热或充血2~5 min,然后脚踝部分向上下左右活动约3 min,至脚部颜色红润;然后患者平躺于床上,用毛巾包裹热水袋温暖脚部5 min。(5)足部按摩。由足部向上按摩至膝以下,注意动作轻缓,避免触及原有创口或发生新创伤。足部按摩每日早、中、晚各1次,每次30 min,尤其加强对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等穴位的按摩,动作轻柔,从趾尖开始向上按摩。足部按摩可改善微循环[6],达到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恢复和提高足部感觉功能的目的。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对早期发现的DF高危人群采取一系列防治措施,156例患者中仅有2例(1.9%)发生DF,DF高危人群例数由入院时的54例下降到出院时的12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血糖控制良好人数比对照组明显增多(P<0.001),平均住院时间也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01)。表明对DF高危人群进行防治干预,可以有效地防止DF的发生和发展,对于延长患者的生命,减少患者和社会的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丁学屏.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42-49.

[2]李仕明.糖尿病足与相关并发症的诊治.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8-57.

[3]苗述楷,蔡惠文.糖尿病并发症防治学.第2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519-521.

[4]司冬芹,王平,梁军.早期健康教育干预对糖尿病足预防效果观察.徐州医学院学报,2009,29(7):476-477.

[5]王小梅,阮婷,李莉.糖尿病高危足的预见性护理.吉林医学, 2006,27(4):384-385.

糖尿病足防治 篇8

王教授答:

1、你的症状很可能属于糖尿病人的苏木杰反应。

苏木杰反应是指低血糖后引起的高血糖反应。常见于过度饥饿, 或降血糖药物使用不当等因素, 而发生低血糖, 并在低血糖之后呈高血糖反应, 即严重低血糖导致反应性高血糖, 可持续数小时甚至数日之久, 它主要是由于降糖药物使用过量而导致夜间低血糖反应后, 机体为了自身保护, 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 代偿性地使具有升高血糖作用的激素群 (如胰高糖素、生长激素、皮质醇, 儿茶酚胺类等) 分泌增加, 血糖出现反跳性升高。

就你的病情来分析:你身高170cm, 体重85kg, (理想体重在65kg) 超重30%左右, 很有可能存在胰岛素抵抗现象 (是否能确诊为胰岛素抵抗还需要做相关胰岛功能检查) , 所用的胰岛素未能发挥其正常的生物活性, 尽管每天使用32个单位胰岛素, 也未能将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你在晚上使用胰岛素11单位时 (诺和灵30R) , 清晨空腹血糖仍在8.5-9mmol/L, 说明前一天晚上胰岛素用量不足, 要增加晚上的胰岛素用量。而你未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自行追加3个单位胰岛素后, 又加服口服降糖药, 由于用量过大, 引发明显低血糖继而反应性地引起低血糖后的高血糖反应。故而产生苏木杰现象。

2、在治疗上我提出如下意见:

“苏木杰现象”的处理原则为: (1) 适当减少晚餐前胰岛素的用量; (2) 睡前血糖接近正常水平者, 可适当加餐, 避免夜间低血糖发生。

就你个人情况而言, 你患2型糖尿病三年, 采取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效果不好, 并且由于某些口服降糖药对肝脏有副作用, 长期服用损害了肝脏, 导致了肝脏转氨酶的升高, 同时也因未能将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 使高血糖和高渗性损伤了心肌和全身微血管, 故产生了糖尿病心肌病变和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并发症。此时, 停用口服降糖药而改用胰岛素治疗是正确的。但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武器之一, 不是糖尿病治疗手段的全部, 如果要将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 阻断、延缓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应该采取能体现生物系统工程的保护胰岛细胞综合疗法, 修复糖尿病人受损伤的胰岛β细胞, 改善胰岛以及全身的微循环, 改善受高糖毒性损害的神经细胞, 使胰岛β细胞很有可能得到不同程度的修复, 人体胰岛素受体的生物活性得以增强, 人体高质量的内源性胰岛素分泌增多, 且胰岛素与其受体有效的结合, 人体的血糖就会被有效的利用, 血糖就会被控制在理想水平。所以说:仅靠单纯的使用胰岛素来控制病情, 由于手段比较单一, 治疗上缺乏系统性和个体化, 很难取得非常满意的临床效果。即使这样治疗, 胰岛素的使用也是一门非常复杂的学问, 选择什么种类的胰岛素、注射多大剂量、胰岛素的给药时间, 给药方式等, 都要针对不同病人的不同情况, 制定出适合此患者具体病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一定要体现个体化的治疗原则。自行增减胰岛素剂量, 不仅不会取得理想的临床效果, 而且还可能因为用药不当而损害健康。你已有胸痛、胸闷等心肌缺血的症状, 此时如果因你自行过量使用胰岛素或降糖药而在黎明时分的睡梦中发生苏木杰现象, 很有可能诱发心绞痛或心率失常甚至有发生心肌梗塞和猝死的危险。所以, 你应到高水平的糖尿病专业医疗机构, 进行糖尿病系统检查和接受专业医生的指导及治疗, 以避免苏木杰现象重复发生。

糖尿病足防治 篇9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88 例为研究对象, 均表现为双下肢发凉、麻木、变色, 足部有缺血表现, 步行时呈间歇性跛行, 双足背动脉搏动消失, 符合2013年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会糖尿病足专业委员会制定的《糖尿病足诊治指南》[5]中DF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该研究, 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足部感染、溃疡及血管疾病, 合并心、肝、肾等疾病者亦不纳入该研究。 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 例, 观察组中男23 例, 女21 例;年龄42~79 岁, 平均年龄 (58.28±3.29) 岁;病程3~7 年, 平均病程 (4.52±1.03) 年, 对照组中男22 例, 女22 例;年龄41~80 岁, 平均年龄 (58.27±3.26) 岁;病程3~8 年, 平均病程 (4.51±1.02) 年。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 包括糖尿病健康教育、运动疗法, 同时口服甲钴胺 (国药准字H20052564, 0.5mg/片, 3 次/d) , 并根据细菌感染类型与程度选择适当、适量的抗生素预防感染。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以藤蛇擦剂湿敷并对其膳食进行调护, 膳食调护内容:根据患者年龄、 性别、 体重等综合因素确定总热量的需要量, 调整饮食, 减少高热量食物摄入, 并督促患者完成;藤蛇擦剂组成:红花500 g, 丹参500 g, 葛根500 g, 鸡血藤500 g, 雷公藤500 g, 忍冬花500 g, 乌鞘蛇200 g, 将中药泡在白酒中3 个月, 湿敷在患足。 两组均治疗2个月。

1.3 观察指标

(1) 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治疗结束取外周血2 m L, 分别采用双缩脲法、溴甲酚绿法、密度梯度法测定STP、ALB、LY含量, STP高于6.2 g/d L, ALB高于3.5 g/d L, LY>1 500 个/mm3 (即1.5 个/μm3) 时利于组织愈合; (2) 治疗效果比较: 采用VAS评分表及DMQLS量表评价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 VAS量表满分10 分, 得分越高, 疼痛越严重, DMQLS量表含疾病、生理、心理、社会、满意度5 个维度, 每个维度根据作答情况计1~5 分, 满分25分, 分数越高, 生活质量越差。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STP、ALB、L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前两组VAS、DMQL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 治疗后观察组VAS、DMQL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观察结果比较

观察组出现恶心2 例, 腹泻2 例, 对照组出现恶心2 例, 呕吐1, 腹泻2 例,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1%、11.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124, P>0.05) 。

3 讨论

DF基本病机在于患者多合并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变, 出现局部感觉障碍、下肢缺血、失去活力等, 进而引起足部软组织、骨关节系统受破坏而出现畸形, 目前多采用减压清创、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抗感染药物治疗DF, 但大多疗法对患者血糖、感染的控制效果不理想[6,7]。中医上DF辨证为“血瘀、湿热、络阻”, 淤血、痰液、寒凝等相互为患, 导致血液运行不畅, 因此治疗上应遵循“给邪以出路”原则。王自辉等[8]采用清热解毒活血通络法治疗DF发现治疗后患者患肢创面面积、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周围血管、神经传导功能有明显改善, 因此临床可采用口服与外洗相结合, 通过清热解毒、活血通络、祛腐生肌而使足部溃疡愈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红花富含黄酮、 生物碱、 木质素、倍半萜等活性成分, 对心脑血管、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具有较一定作用[9];而乌鞘蛇含有较多胶原蛋白, 具有祛风, 通络, 止痉之效[10]。 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STP、ALB、LY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提高, 且观察组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明显改善, 提示藤蛇擦剂联合膳食调护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 有效改善DF患者血糖及蛋白水平, 发挥清热解毒、活血通络、祛腐生肌之效, 进而降低疼痛, 并改善其生活质量, 对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

综上, 藤蛇擦剂联合膳食调护对糖尿病足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藤蛇擦剂湿敷联合膳食调护对糖尿病足的防治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8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藤蛇擦剂湿敷并进行膳食调护, 均治疗2个月。治疗结束分析两组血清总蛋白浓度 (STP) 、血清白蛋白 (ALB) 及淋巴细胞计数 (LY) , 治疗后1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 (DMQLS) 评价两组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 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STP (7.25±1.10) g/d L、ALB (4.89±1.54) g/d L、LY (2.24±1.46) 个/μm3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高 (P<0.05) ;观察组VAS评分 (3.12±1.24) 分、DMQLS评分 (10.23±1.07) 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9.1%、11.4%较无显著差异 (P>0.05) 。结论 藤蛇擦剂湿敷联合膳食调护对糖尿病足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可有效改善血糖水平及生活质量,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藤蛇擦剂,膳食调护,糖尿病足,防治

参考文献

[1]蒋学文.中药泡足对早期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与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8 (11) :1040-1041.

[2]许蕾, 钱鸿洁, 张杉杉, 等.不同程度感染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3, 29 (2) :116-119.

[3]高赟, 冉兴无.糖尿病足病治疗进展[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4, 11 (1) :10-13.

[4]黄新, 代波, 狄钾骐, 等.外用中药治疗糖尿病足的文献应用分析[J].中医药信息, 2014 (3) :40-43.

[5]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会糖尿病足专业委员会.糖尿病足诊治指南[J].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3, 22 (9) :705-708.

[6]崔德芝, 董男男, 刘瑞霞, 等.中药综合治疗对糖尿病足早期周围神经病变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J].山东医药, 2013, 53 (9) :23-24, 27.

[7]刘文导, 梅世伟, 孟凡喆, 等.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中药内服、沐足对老年糖尿病足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 (22) :6281-6283.

[8]王自辉, 王晓媛, 张雅兰, 等.清热解毒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足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33 (4) :480-483.

[9]扈晓佳, 殷莎, 袁婷婷, 等.红花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药学实践杂志, 2013, 31 (3) :161-168, 197.

糖尿病血管病变的防治 篇10

尽量做到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全面治疗达标

治疗糖尿病、防治糖尿病并发症已经从严格血糖控制走向所有可控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全面治疗达标, 意思是要在控制好血糖的同时, 努力控制好血压和保持血脂、体重正常。吸烟的患者必须戒烟。许樟荣教授表示贯彻这种理念, 有利于降低糖尿病致残率和病死率以及医疗费用。为了贯彻这种理念, 临床上接诊糖尿病患者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所有的糖尿病患者, 初诊时都需要认真评估其代谢控制和糖尿病并发症情况, 以及早发现和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 防治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对于有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高尿酸血症、蛋白尿、脂肪肝以及吸烟等大血管病变危险因素的糖尿病患者, 尤其同时合并多种危险因素者, 需要进一步进行完成心血管方面的检查。

2.对已有心血管疾病者则要预防心血管事件再发。对于无严重并发症、不容易发生低血糖、相对年轻的糖尿病患者, 血糖控制到正常范围则更为理想。对于没有时间或没有条件或难以坚持生活方式治疗者, 应该及时实行有效的药物干预治疗, 有针对性地应用降压药、调脂药和降糖药。

3.糖尿病专科和心血管专科医生应该密切合作, 加强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糖管理和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筛查和防治。

4.2010年版指南推荐具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糖尿病患者应用阿司匹林75~150 mg/d作为二级预防措施。

5.控制高血糖、高血压, 纠正血脂异常和肥胖具有非常好的成本效益比。

降糖药对血管病变的影响

目前临床常用的降糖药物除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以外, 主要包括胰岛素促泌剂 (主要是磺脲类药物) 、双胍类药物、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α-糖苷酶抑制剂、肠促胰素类药物 (GIP-1受体激动剂和DPP-4抑制剂)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王佑民教授表示, 在降糖药物长期应用过程中其心血管获益或风险日益受到关注。

磺脲类药物为经典胰岛素促泌剂, 在促进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的同时, 有些新型磺脲类药物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减少脂质对血管的浸润, 改善纤溶活性, 防止血栓形成, 可能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但近年来多项队列研究以及荟萃分析发现磺脲类药物可能会增加心血管风险和死亡率, 对缺血后心肌功能恢复及再灌注后心律失常均有不良影响, 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后行血管成形术的早期死亡率增加。因此, 对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治疗时应该慎选磺脲类药物。

二甲双胍为治疗糖尿病的基石药物, 有良好的胰岛素增敏和血糖控制的效果, 可减轻体重, 不易发生低血糖, 在降糖的同时可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延缓心肌纤维化、改善心肌肥厚, 实现对 “心肌的保护作用”。目前大量循证医学结果提示二甲双胍可显著降低糖尿病相关病死率, 全因死亡率, 包括心肌梗死在内的心血管事件, 这种效应随治疗过程可持续存在。

噻唑烷二酮类能持久地控制血糖, 曾作为一线降糖药物, 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该类药物除了低血糖发生率低, 还可以抑制炎症, 降低血压, 抗动脉硬化, 减少尿蛋白。但其有不同程度的水钠潴留效应, 可增加充血性心衰发生风险。荟萃分析发现, 罗格列酮可能增加2型糖尿病的心血管事件及缺血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但吡格列酮却显示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对心功能不全, 有严重心血管病变和高血压的患者使用这类药物要非常慎重。

α-糖苷酶抑制剂 (如阿卡波糖) 是唯一被FDA批准在糖耐量异常 (IGT) 阶段可使用的降糖药, 在有效改善血糖同时不增加体重, 能改善脂代谢异常和内皮细胞功能, 可显著降低IGT、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危险。

肠促胰素类药物是近年来新开发的新型降糖药物, 调控胰岛α和β细胞, 控制空腹, 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疗效显著。DPP-4抑制剂不增加体重, 而GLP-1受体激动剂有降低体重的作用。这两类肠促胰素类药物均具有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效应, 排水利钠调节循环血量, 降低血压, 减轻心脏前后负荷, 同时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功能, 减少心肌梗死面积, 增强心脏功能, 在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时具有一定的保护心功能的作用, 但目前尚缺少5年以上的有关肠促胰素类药物安全性和耐受性的临床试验, 也无长期的心血管终点事件的报告。

大血管病变早期筛查和诊断是关键

糖尿病防治四误区 篇11

糖尿病不仅是血糖或尿糖高,而且是一种渐进性、隐匿性、全身性疾病,需要进行科学、规范的综合防治。

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形成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多项代谢紊乱。它可引起人体多系统的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

目前糖尿病患者大多是几种代谢病并存。一项对全国10家医院近10年、针对3469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统计表明,糖尿病神经病变51.5%,高血压41.8%,肾脏并发症39.7%,视网膜并发症31.5%,冠心病25.1%,脑血管病17.3%。

误区2:没“三多一少”症状就没糖尿病

“三多一少”是指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这些情况只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其实,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症状并不明显。糖尿病的诊断,要根据血糖检测结果来定,符合以下条件即可确诊:具有糖尿病症状,随机血糖水平≥11.1mmol/L;或加上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或加上口服糖耐量2小时血糖水平≥11.1mmol/L。

误区3:糖尿病患者血糖降得越低越好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影响机体对低血糖的反馈调节能力,增加了发生严重低血糖的风险。同时,低血糖也可能诱发或加重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形成恶性循環。

造成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类药物用量过大;未按时进食或进食过少;运动量过大,或是酒精摄入尤其是空腹饮酒等。血糖范围如何控制才合理?对非糖尿病患者来说,低血糖症的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2.8mmol/L。而接受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只要血糖水平<3.9mmol/L就属低血糖范畴。

误区4:不能吃含糖、胆固醇食品

糖主要有单糖、双糖和多糖。单糖(葡萄糖、果糖等)在水果中含量丰富,甜度大,吸收快,食后能迅速进入血液,应尽量少吃。双糖(蔗糖、麦芽糖等)食后也会很快进入血液,同样要少吃。多糖大多以淀粉、食物纤维形式存在于食物中,消化吸收缓慢,有利于保持血糖平稳,可适量吃。

糖尿病患者该选择吃哪些蔬果呢?

①升糖指数低的蔬菜如黄瓜、西红柿、青菜、芹菜等;水果如柚子、猕猴桃、草莓等。

②每百克糖含量在5克以下:西红柿、黄瓜、菜瓜等。这些蔬菜富含维生素,适合糖尿病人食用。

③每百克含糖量在10克以下的有青梅、西瓜、甜瓜、橙、葡萄、桃、枇杷、菠萝、草莓等,糖尿病人可以选用。

④每百克含糖量在11~20克的水果有香蕉、石榴、橘、苹果、梨、荔枝、芒果等,糖尿病人应小心选用。

⑤每百克含糖量超过20克的有枣,特别是干枣、蜜枣、柿饼、葡萄干、杏干、桂圆等,糖尿病人应尽量少食用。

糖尿病足防治 篇12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非随机抽样法, 选取两个社区中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 推荐的DM诊断标准且正在使用胰岛素笔进行自我注射治疗的老年DM病人110例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 (1) 符合1999年WHO推荐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病程≥6个月; (2) 年龄≥60岁; (3) 无听力及认知障碍, 意识清楚, 语言沟通正常; (4) 自愿接受调查。

1.2 方法

1.2.1 调查流程

2011年9月—2011年12月, 以社区内科医生宣教糖尿病相关知识和社区护士开展家庭访视为契机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前对调查人员进行统一培训。调查时首先取得病人知情同意, 对于年龄大、阅读理解困难的病人, 调查人员不加任何暗示将问卷内容逐条予以解释, 澄清疑问, 由病人独立作答, 调查人员代为填写。所有调查问卷当场记录, 当场收回。共发放调查问卷110份, 回收有效问卷107份, 回收率为97.3%。

1.2.2调查工具

采用自行编制的糖尿病相关知信行 (KAP) 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由2部分组成: (1) 一般资料 (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病程、所用药物) ;急慢性并发症发生情况;是否吸烟、喝酒等。 (2) 老年糖尿病病人对糖尿病防治相关KAP现状。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 (Cronbach’sα) 系数为0.86, 重测信度为0.81。

1.2.3 定义

吸烟者指一生中连续或累积吸烟≥3个月 (20岁以下) 或≥6个月 (20岁及以上) 者。饮酒为每天饮白酒≥50mL (或啤酒≥250mL或葡萄酒≥100mL) ;女性饮酒量标准减半。规律运动为每周≥5次, 每次≥30 min, 中等强度, 有氧运动[2,7,8]。

1.2.4 统计学方法

调查表由专人负责审核后输入SPSS数据库, 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完成问卷的107例社区老年糖尿病病人中, 男50例, 女57例;年龄60岁~87岁 (71.47岁±6.57岁) ;病程1年~28年 (11.7年±3.8年) ;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学历64例, 初中32例, 中专及高中8例, 大专及以上3例;长期吸烟者71例, 喝酒者92例;医疗方式:公费医疗25例, 医疗保险79例, 自费3例;有糖尿病相关并发症者38例, 由于有69例病人近2年未进行系统体检, 本次调查也未做相关检查, 故并发症此项数据不够准确。

2.2 社区老年糖尿病病人糖尿病防治相关知识调查结果 (见表1)

2.3 社区老年糖尿病病人对糖尿病防治态度调查结果 (见表2)

2.4 社区老年糖尿病病人治疗行为调查结果 (见表3)

3 讨论

3.1 社区老年DM病人DM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老年DM病人DM防治知识认知率普遍较低, 尤其是对体质量指数计算方法、食物热能的换算、吸烟可促使DM病人发生并发症以及糖尿病病人运动时间、强度标准等方面认知最为不足, 认知率均不到20%。相比之下, 病人对进甜食对血糖的影响、DM的临床表现、“三高”饮食等项目认知率较好, 均在70%以上, 说明社区老年DM病人对最基础的DM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1) 体质量指数计算方法、食物热能的换算以及血糖监测等专业程度较高、掌握的难度相对较大。加之本组病人均为年龄≥60岁的老年人, 其中文化程度为小学及未上过学的占59.8%, 整体文化程度不高, 对于数字及计算不敏感, 从而导致病人在这方面的积极性不高, 因此认识率较差, 这与姚丽等[9]的报道基本一致。 (2) 病人一般较关注疾病症状的改善, 自觉药物治疗对控制血糖最直接、最有效, 饮食和血糖控制的关系也较为密切, 加之媒体对一些最基本的糖尿病知识宣传较多, 因而对这方面的知晓率相对较高。 (3) 病人所接受健康教育不够系统深入。研究结果显示, DM病人知识来源主要途径为门诊医务人员、书刊、电视等, 可见多数病人没有经过专业、统一的培训, 对于DM防治只了解一些大概的、表面的知识, 遇到具体的问题却不知如何解决。因此, 应建立起一支能承担社区DM防治任务的队伍, 积极开展多样和持久的信息支持, 特别是涉及具体的专业性或技术性较强的知识, 以提高DM病人知识的全面性。

3.2 社区老年糖尿病病人对糖尿病防治态度和行为情况

本调查结果显示, 老年DM病人的防治态度总体较好, 因此可以认为病人防治态度较积极, 希望康复的意愿较强, 这是成功实施健康教育的有利前提。对107例老年DM病人防治行为调查结果显示, 社区老年DM病人治疗行为情况不容乐观。在所有治疗行为中, 只有按医嘱规定使用药物正确行为率较高, 为73.0%, 其他正确行为率均不到43%, 其中能做到合理分配三餐的热量和营养成分、根据体质量变化调整运动量、经常测量血糖、积极预防及处理各种并发症以及每日足部护理的尚不足被调查对象的1/3。分析其可能原因为: (1) 部分临床医生对DM的综合防治认识不够, 一味地强调药物治疗, 忽略了DM知识的宣教、运动疗法、饮食调整及相关指标的动态监测, 因此导致病人对药物治疗的关注程度较大, 对除药物以外的综合防治重视不够。 (2) 病人意志不坚定, 难以坚持。所调查对象中, 对经常并需长期坚持的行为项目正确执行率均较低, 如合理分配三餐的热量和营养成分及足部护理分别为16.4%、19.5%, 足部护理情况也很堪忧, 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对足部护理存在误区, 认为足部护理就是用热水泡脚, 这可能与健康教育不到位, 病人缺乏相关知识, 并且糖尿病足发病缓慢, 使病人短期内未看到其严重后果而产生侥幸心理有关。 (3) 有待进一步争取社会、家庭的支持。在防治态度上, 尽管67.3%的病人认为应该注意情绪调节, 但在日常行为中, 能够做到保持情绪稳定的仅43.0%。DM病人在漫长的治疗过程中迫切需要社会和家庭的支持, 良好的社会、家庭的理解支持对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作用, 能帮助病人克服因慢性病折磨而产生不遵医的懈怠情绪[10,11]。本调查结果提示应增加与病人沟通交流并争取家属的支持, 给予病人更多的关怀和鼓励, 消除其思想顾虑, 帮助其控制好情绪, 保持精神舒畅、愉快。此外, 提高家人对糖尿病治疗重要性的认识, 并积极配合病人的治疗, 帮助病人提高遵医行为的自觉性, 有效控制血糖。

上一篇:货币统计下一篇:共同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