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分型

2024-09-14

糖尿病分型(精选10篇)

糖尿病分型 篇1

糖尿病是一种有遗传倾向代谢障碍性内分泌疾病, 临床上用中药治疗,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集糖尿病患者为2004年10月至2006年10月门诊和住院病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 男20例, 女10例;年龄52~70岁, 平均55岁;病程10年~22年, 平均13.2年。经统计学处理, 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与辨证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第一辑) 诊断标准 (2002年) , 明确中医证候分型为上中下三消, 上消口干咽燥、胸闷气短, 为痰瘀上扰;中消易饥善食, 腹胀便秘, 为湿热中阻;下消小便过多, 形体消瘦, 为气阴两虚。1.3纳入及排除标准 (1) 纳入标准:确切的糖尿病病史, 符合中医辨证上、中、下三消, 为痰瘀湿热, 气阴两虚证者。 (2) 排除标准:排除原发性高血压病, 低蛋白血症, 心力衰竭, 严重感染, 血清转氨酶升高及其他肾脏疾病等。

2 治疗及观察方法

2.1 治疗组按上、中、下三消, 分别给予不同的治疗法则。

上消宜宽胸祛痰, 益肺化瘀, 选用瓜蒌半夏汤加味:蒌壳12克, 法夏10克, 陈皮10克, 茯苓12克, 厚朴7克, 黄芪15克, 丹参20克, 首乌20克, 天花粉20克, 牛蒡子15克;中消清热除湿, 益脾化瘀, 选平胃散加减:苍术15克, 陈皮10克, 厚朴7克, 焦山楂15克, 黄连4克, 太子参30克, 黄芪15克, 薏苡仁20克, 黄芩10克, 丹参15克, 葛根30克, 生大黄10克 (后下) ;下消宜养阴补肾, 益气化瘀, 选金匮肾气汤加减:制附子5克, 肉桂3克, 生地20克, 茯苓12克, 山药30克, 五味子15克, 丹皮15克, 枣皮10克, 黄芪15克, 丹参15克, 女贞子20克, 决明子30克, 以上中药均日服1剂, 水煎2次, 分2次温服。对照组给予胰岛素注射液30R, 分2次皮下注射。同时口服糖适平 (格列喹酮) 30mg, 每日3次。两组均以3个月为一疗程, 同时给予糖尿病健康教育及饮食调养。

2.2 观察指标与方法

餐前及餐后血糖检测, 治疗前后4周、8周各检测一次, 用比浊法;糖化血红蛋白用高层分析法。

2.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应用X2检验。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中有关内容拟定。显效:症状消失, 尿糖 (-) , 血糖三次正常, 有效:症状及有关检查均见改善。无效:症状及有关检查无明显改善。

3.2 两组总体疗效比较, 治疗组30例, 显效16例 (48%) , 有效12例 (36%) , 无效2例 (16%) , 总有效率84%;对照组30例, 显效6例 (20%) , 有效9例 (30%) , 无效15例 (50%) , 总有效率50%,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降糖疗效比较见表1。

4 讨论

糖尿病的病因, 是由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 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 引起糖、脂肪、蛋白质及水, 电解质代谢失调。可由遗传、精神刺激、饮食不节等因素引起。出现多尿, 多饮, 多食, 疲乏消瘦等症群, 严重者发生血管、神经、肾及眼部病变、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它属中医的消渴病范畴, 历代医家常将它分为上、中、下三消。《儒门事亲》曰:“消竭一症, 如若不减嗜欲, 或不节喜怒, 病虽一时治愈, 终必复发。”其并发症的病因病机与肺、脾、肾关系密切。综述糖尿病的病因病机, 不外于嗜食不节, 七情失常, 房劳过度, 导致气虚血瘀, 湿热痰浊耗损肺、脾、肾功能, 出现上消实证, 中消虚实夹杂, 下消虚证。故治疗宜宽胸祛痰, 益肺化瘀;清热除湿, 益脾化瘀;养阴补肾, 益气化瘀。方中蒌壳、厚朴宽胸, 法半夏、陈皮祛痰, 黄芪、茯苓、首乌补气益肺, 丹参、花粉化瘀生津, 牛蒡子有显著而持久的降血糖作用。陈皮、厚朴、薏苡仁健脾化湿, 焦山楂化肉积, 太子参、黄芪补气, 丹参化瘀, 葛根生津, 黄芩、黄连清热解毒, 苍术激浊扬清使高血糖之浊脂化解, 痰瘀分散, 力助血糖下降, 实为降糖要药。生大黄对血中之糖, 一应开流, 增加血糖的利用、储存、转化;二应截源, 减少肝糖原分解及糖异生, 研究证实, 大黄确有可靠降低血糖作用。茯苓、山药健脾、生地、枣皮补肾、附子、肉桂引火归原, 黄芪补气、丹参、丹皮化瘀。研究表明黄芪、丹参同用使气顺血和, 百病偕消;五味子, 女贞子、决明子为补肾之要药, 是治疗糖尿病之上品, 尤擅长于降糖。

临床研究证实, 中药具有较好的降低血糖作用, 还可改善高胰岛素血症, 调节血脂、控制体重, 提示为多方面, 多靶点的综合作用。在辨证基础上, 按上、中、下三消选择用药, 对糖尿病患者症状、体征有明显的治愈作用, 尚调节好饮食、心情、房事、临床上很少见以复发。在研究过程中, 未出现任何毒副反应, 提示服药安全、疗效确切、前景良好, 敬值同行借鉴。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进展及疗效。方法收集60例糖尿病病例,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30例, 对照组30例, 治疗组以中药为主, 对照组注射胰岛素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 对照组为50%,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5) 。结论中药治疗各种类型糖尿病疗效理想, 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糖尿病,中医药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2002:215~218.

[2] 赵荣立.可降血糖的中草药[D].中国中医药报, 2000.

宝贝咳嗽分型食疗 篇2

北方冬季多见。表现为宝宝干咳无痰或痰少不易咳出。或鼻咽干,舌苔薄少津,燥咳者宜吃有润肺生津止咳作用的食物。

食疗方法

银耳乳鸽汤

发好银耳,择去杂质,漂洗干净待用。乳鸽用温水洗净,去毛及爪甲、内脏。然后将银耳、乳鸽、生姜一起放入砂锅内,加清水1000毫升,先用武火煮沸,然后改用文火慢煲1小时,加入调味品,即可食用。银耳可滋阴润肺,对肺燥的干咳、久咳及咳嗽吐血均有治疗作用,乳鸽能祛风解毒,二味配合,可改善体质。

雪梨膏

将2个雪梨果皮刷洗干净,温水浸泡1小时,用清水冲洗,连皮切成1厘米见方的小丁块。捣烂取汁。将雪梨渣浸入适量温开水中,浸泡 30分钟,重复上述过程再取汁1次。合并两次滤汁。将滤汁放入锅中,用文火煎熬浓缩,雪梨汁浓稠时,加蜂蜜100克。调拌均匀,收膏后凉凉,装罐备用,宜放置冰箱冷藏。每日2次,每次20毫升,温开水冲服。功效是生津止渴、滋肺润喉痛,适合秋冬季节喝,1岁以上宝宝尤为适宜。

风寒型咳嗽

这种咳嗽主要由外感风寒引起。表现为咳嗽频作,痰色白稀薄,恶寒无汗,发热头痛,鼻塞不通,喷嚏流清涕,喉痒声重,全身酸痛,小便清长,脉象浮紧,舌苔薄白。治以疏风散寒、宣肺止咳。宜吃辛温散寒或化痰止咳的食品。

食疗方法

烤橘子

将橘子直接放在小火上烤,并不断翻动,烤到橘皮发黑,并从橘子里冒出热气即可。待橘子稍凉一会儿,剥去橘皮,让宝宝吃温热的橘瓣。如果是大橘子,宝宝一次吃2~3瓣就可以了,如果是小贡橘,宝宝一次可以吃一个。一天2~3次。橘子性温,有化痰止咳的作用。吃了烤橘子后痰液的量会明显减少,镇咳作用也比较明显。

生姜+红糖+苏叶+甜叶菊

宝宝患了风寒感冒,喝温热的生姜红糖水能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如果宝宝同时还伴有咳嗽,可在生姜红糖水里再加少许苏叶和甜叶菊,然后用小火煮10分钟即可服用。

梨+橘皮+冰糖

梨一个,洗净,横断切开挖去中间核后,放入少许橘皮,2粒冰糖,再把梨对拼好放入碗中,上锅蒸半小时左右即可,一只梨可分两次吃完。

风热型咳嗽

这种咳嗽主要由于外感风热引起。表现为发热、流涕、咳嗽,喉中痰鸣、痰黄,日重夜轻,小便黄赤,大便干燥,舌红苔厚腻。此类咳嗽患者宜吃具有清肺化痰止咳作用的食物。

食疗方法

川贝冰糖雪梨

雪梨连皮洗净,在离蒂部1/3的位置横切一刀,上面的部分作为盖子。剩下的部分去核,加入川贝、冰糖,盖上“盖子”,用牙签封好。把梨放入炖盅,用中火炖约20分钟即可。

煮白萝卜水

白萝卜洗净,切4~5薄片,放入小锅内,加大半碗水,放火上烧开后,再改用小火煮5分钟即可。等水稍凉后再给宝宝喝,此方治疗风热咳嗽、鼻干咽燥、干咳少痰的效果较为明显。

荸荠水

取2~3只荸荠去皮,切成薄片,放入锅中,加一碗水,在火上烧5分钟即可。荸荠性寒,荸荠水能化痰、清热。此方对热性咳嗽吐脓痰者效果好。

咳嗽居家护理9法

空气要新鲜

室内应每天早晚开窗通风半小时。房间里不要有人吸烟,也不要有其他异味,如厨房油烟等,这些都会加重咳嗽。

避免灰尘

房间里打扫卫生时不要让灰尘飞扬起来,可用湿抹布轻轻擦拭家具,以免引发咳嗽。

居室保持适当湿度

咳嗽不止的宝宝在室温为20℃左右、湿度为50%~65%左右的环境下可以有所缓解。环境过于干燥,空气湿气下降,会使鼻黏膜发干、变脆,小血管可能破裂出血,纤毛运动受限,痰液不易咯出。因此,要保持房间空气湿润,可以使用加湿器、挂湿毛巾、用水拖地板等方法增加空气湿度。

睡眠时侧卧

为了避免宝宝晚上睡眠时咳嗽,让其取侧卧位,最好将头部或上身用毛巾、枕头垫得稍高一些,以免呼吸道分泌物返流到气管引起咳嗽,影响睡眠,这样也可使宝宝感到舒服些,缓解呼吸困难。

咳嗽时拍背

只要有痰的刺激,宝宝就会咳嗽,一旦有痰液排出,咳嗽就能暂时缓解。所以,拍背能起到宽胸理气,促进痰液排出的作用。每天临睡前给宝宝拍痰,有利于宝宝安睡。给宝宝拍背时,妈妈应抱起宝宝,用空掌(手指聚拢,手心是空的)拍宝宝的背部,上下左右都拍到。

咳嗽要忌口

中医认为,鱼、蟹、虾和肥肉等荤腥、油腻食物,可能助湿生痰,有的还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加重病情。辣椒、胡椒、生姜等辛辣之品,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会使咳嗽加重,要注意避免。而新鲜蔬菜,如青菜、胡萝卜、西红柿等,可以供给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有利于机体代谢功能的恢复。

借助蒸汽浴

如果宝宝咳得厉害,妈妈可以抱着宝宝在充满蒸汽的浴室里坐5分钟,潮湿的空气有助于帮助宝宝清除肺部的黏液,平息咳嗽。

多喝温热水

宝宝咳嗽的时候,多给宝宝喝温热的水,或煮梨水、苹果水、萝卜水等,多喝水可以使宝宝痰液变得稀薄,促进痰液咳出。

不要吃得太多

咳嗽严重时可能会引发呕吐,因此每次不要给宝宝吃得太多,可少食多餐。

需要就医的咳嗽

1 宝宝突然咳得很严重,并且呼吸困难,可 能有异物堵住了气管。容易误吞的东西有花生、药丸、纽扣、硬币等,这类情形非常危险,应及时去医院。

2发高烧、咳嗽、喘鸣并伴有呼吸困难,需立即送医院紧急处理。

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候分型研究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 诊断标准:根据1999年WHO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并按照国际上公认的Mogensen分期方法[2], 选择符合糖尿病肾病早期、临床期、终末期 (即MogensenⅢ期、Ⅳ期及Ⅴ期) 诊断的患者。MogensenⅠ期、Ⅱ期属于临床前期, 故不考虑临床诊断。 (2) 纳入标准:符合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年龄18~75岁;愿意接受临床观察。 (3) 排除标准:近1个月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合并有严重的心、脑、肝及肾等内脏原发性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妊娠或哺乳期患者;精神病患者或其他原因不能配合完成调查者。 (4) 一般资料:观察病例为2013年7月‐2015年6月该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19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 其中, 男95例, 女98例;年龄32~75岁, 平均 (66.39±8.54) 岁。患者病程1~22年, 平均病程 (10.96±5.73) 年。

1.2 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 选取与糖尿病肾病相关的中医症状和体征, 制定统一的临床调查表。患者一旦纳入研究, 由专人按调查表采集四诊信息, 记录方法为:有=1, 无=0。这样把收集到每位患者的症状及舌脉象, 转化为客观数据, 然后录入计算机。经软件统计分析, 再结合本病的临床特点, 判定并归纳出中医证候分型。

1.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6.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中医证候群的筛选采用系统聚类分析 (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 中的变量聚类法 (Variable Cluster Analysis) 。

2 结果

2.1 证型聚类分析结果

将采集到的证候信息进行频数统计, 观察所得数据的集中趋势, 剔除频数在10%以下的指标。将滤过后得到的36项指标进行系统聚类分析, 聚类方法选用组间距离法, 分别按照2~4类进行聚类。根据聚类分析得出的结果, 结合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特点及《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3], 最后拟定3类证型, 见表1。第一类为气阴两虚夹瘀, 第二类为气虚湿阻, 第三类为阳虚血瘀。其证型分布情况, 气阴两虚夹瘀证108例, 占55.96%, 气虚湿阻证46例, 占23.83%, 阳虚血瘀证39例, 占20.21%。

2.2 证型标准可靠性检验

纳入病例由研究人员填写糖尿病观察表后, 对其证候采用双重标准进行诊断, 先由两名主任中医师分别辨证, 意见不一致者及不属于上述3型的21例予以剔除, 另参照笔者拟定的证型标准, 对取得一致诊断的172例再次进行辨证, 计算两者的Kappa值, 见表2。经计算, Kappa值为0.893, 此值大于0.75, 说明两者的符合率很高, 提示本标准可用于临床辨证。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属中医学“肾消”、“水肿”、“尿浊”及“关格”等范畴, 《圣济总录》云:“消渴日久, 肾气受伤, 肾主水, 肾气衰疲, 气化失常, 开阖不利, 能为水肿。”回顾以往DN中医证候分型, 通常根据个人经验或中医理论设定, 主观因素影响较大, 不够客观及全面。另外,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证型较为散乱, 无规范化的分型, 给临床科研工作造成混乱, 致使相关文献缺乏可比性和可重复性。因此,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 采用统计学分析处理, 确定糖尿病肾病规范化的证候分型, 可为中医诊疗及科研提供依据,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运用系统聚类分析法, 原理是先将n个变量看成n类, 然后将性质最接近的两类合为一类, 再从n-1类中找到最接近的两类加以合并, 依此类推, 直到所有变量全聚为一类。聚类分析的特点是可将一些观察对象根据其联系的程度不同加以归类, 这种分类并非人为界定的, 具有客观性。但统计学结论不是最终结论, 需要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因此, 笔者先收集四诊资料, 对整理后的证候进行聚类分析, 再根据DN的中医临床特点, 归纳出糖尿病肾病的证候分型。此证型标准与临床专家辨证所作出的结果比较, Kappa值大于0.75, 显示两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可以用于临床。

本研究得出结果是糖尿病肾病分为气阴两虚夹瘀、气虚湿阻、阳虚血瘀3型。气阴两虚夹瘀证因素体阴虚或消渴病久, 内热化火, 耗气伤阴, 气虚推动无力, 阴虚脉络闭涩, 血行不畅致瘀。气阴不足, 津液不得上承, 故见口干。脾气虚弱, 运化不健, 故见肢体乏力。肾阴亏虚, 腰失所养, 故见腰膝酸软。肾气不足, 固摄无权, 开阖失司, 故见多尿。阴虚津伤, 燥热内盛, 故见失眠、便秘。瘀血内阻, 脉络不通, 故见视物模糊、肢体麻木。舌质红、苔薄黄或苔少、脉细或弦, 亦为气阴两虚, 瘀血阻络之征。气虚湿阻证是由于消渴病致脏腑虚损, 精气不足, 湿浊内生。脾胃气虚, 生化乏源, 不能养神, 故见精神疲倦。气虚湿阻, 清阳不升, 脑失所养, 故见头晕。脾虚生湿, 湿性重着, 机体被湿所困, 故见肢体困重。脾失运化, 湿邪内蕴, 故见腹胀、便溏。舌淡有齿痕、苔白或厚腻、脉滑均为气虚湿阻之象。阳虚血瘀证多为年老体弱或病延日久, 损耗阳气, 引起真阳亏虚, 温化失职, 而致寒凝血瘀。阳气不足, 头面失于温养, 故见面色白光白。阳虚內寒, 不能温煦肢体, 故见畏寒、手足不温。元阳虚衰, 心阳不振, 故见胸闷、心悸。肾阳亏虚, 水液气化失常, 故见下肢水肿。舌体胖大、脉沉乃阳虚之候, 舌暗、有瘀点瘀斑、舌下络脉曲张皆为瘀血明证。而其证型分布, 以气阴两虚夹瘀最为多见, 这与国内学者的研究结果相一致[4]。

糖尿病肾病病程较长, 病机复杂, 中医证候表现多样。上述3种证型均为DN发展至某一阶段的证候特征, 而且选取指标具有客观性, 证候标准更为简化, 便于准确、快速作出临床判断。但由于研究对象全部来自本地区的糖尿病肾病患者, 不排除有地域、年龄、病程的偏差, 入组人数有限也难以反映疾病变化的全过程。所以尚需进一步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 以求全面反映糖尿病肾病的证候规律, 让中医药在防治DN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摘要:目的 对糖尿病肾病 (DN) 的中医证候分型进行研究, 为其辨证论治规范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选取符合标准的193例患者, 收集四诊信息, 将资料录入数据库。通过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聚类分析, 再结合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特点, 归纳出DN的中医证型。结果 糖尿病肾病拟定3类证型:气阴两虚夹瘀、气虚湿阻及阳虚血瘀, 经与专家辨证结果比较, Kappa值>0.75, 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 糖尿病肾病上述3种证型均反映DN在某个阶段的变化特征, 可供中医临床和研究参考。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候分型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3版) [J].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4, 22 (8) :42-42.

[2]Mogensen CE, Schmitz A, Christensen CK.Comparative renalpathophysioloy relevant to IDDM and NIDDM patients[J].Diabetes Metabolism Rev, 1988, 4 (5) :453-483.

[3]国家技术监督局.GB/T 16751.2-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7.

分型治“疰夏” 篇4

※暑热伤津型

发热,少汗或无汗,口渴,多尿,烦躁,神情疲倦,唇红干燥,咽红,食少便溏,舌质较红,苔薄白或薄黄,脉细数。小儿指纹紫。

[方药]

王氏清暑益气汤。西洋参、麦冬、淡竹叶、知母、白薇、陈皮各10克,石斛、粳米各15克,鲜荷叶(带梗)、西瓜翠衣、鲜芦根各30克,生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服。

※暑湿困脾型

神疲乏力,四肢困重,嗜睡懒言,身热不扬,恶心呕吐,脘腹痞胀,口腻纳呆,便溏不爽,舌质淡红,苔白腻或微黄腻,脉濡数。小儿指纹淡红。

[方药]

藿朴夏苓汤。藿香、生苡仁、赤茯苓各15克,厚朴、姜半夏、杏仁、白蔻仁、猪苓、淡香豉、泽泻、通草各10克,滑石30克,生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服。

※脾胃虚弱型

精神萎靡,嗜卧倦怠,气短懒言,肢软乏力,面色苍白,食欲不振,大便稀薄,舌质淡,苔薄白,脉濡细。小儿指纹色淡。

[方药]

理中汤。党参30克,炒白术15克,姜半夏、陈皮、厚朴、炒白扁豆、泽泻、神曲各10克,干姜、吴茱萸、白蔻仁、炙甘草各6克。每日1剂,水煎服。

※气阴两虚型

平素气虚,又感受暑湿,倦怠乏力,头晕目眩,神疲嗜睡,虚烦不安,口渴自汗,食欲减退,形体消瘦,舌胖有齿痕、苔薄、脉细弱。小儿指纹色淡。

[方药]

糖尿病分型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5年2月—2016年8月期间,选择在该院入院接受治疗的87例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该次治疗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和属于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制定的《糖尿病肾病诊断及治疗范畴》[4],患者年龄均大于60周岁。排除标准包括1型糖尿病患者、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心脏等脏器重度疾病和严重精神类疾病等。在开展治疗前,首先向患者介绍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意义,根据患者的主观治疗意愿,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41例,组内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年龄区间伟60~79岁,平均年龄(68.22±3.85)岁。病程区间为4~29年,平均病程(12.58±5.65)年。观察组患者46例,组内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年龄区间伟60~83岁,平均年龄(67.53±4.02)岁。病程区间病程区间为5~31年,平均病程(13.26±6.13)年。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在以上各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主要给予传统西医治疗,主要方法包括:(1)控制血糖。常规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控制患者血糖;(2)稳定血压。高血压是导致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恶化的重要原因,相应的控制高血压是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关键着手点。对于合并高血压患者,优先使用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国药准字H31021938)进行治疗,口服每次1片,1~2次/d。对于重症患者,可加服硝苯地平缓释片(国药准字H10910052),口服每次1片,1~2次/d;(3)饮食调整。对患者的日常饮食进行严格管理,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不超过0.8 g/kg,钠元素每日摄入量不超过5 g等。常饮食以新鲜的蔬菜和粗粮为主,少食多餐,禁烟禁酒。

1.2.2 观察组患者治疗方法

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基础上,增加中医疗法的治疗环节。中药基本方组成:熟地黄30 g、山药30 g、山茱萸30 g、蒲公英20 g、大黄6 g和黄芩12 g等。然后根据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不同,分型加减。中医角度将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辨证分型为肝肾气虚型、肺肾气阴虚型、阴阳气虚型3种,具体如下:(1)对于肝肾气虚型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其症状表现为多汗燥热和血亏神乏等,在基本方基础上,加生地20 g、首乌15、枳壳10 g、川牛膝20 g和黄精15 g等;(2)对于肺肾气阴虚型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其症状表现为咳嗽气促和胸背酸软等,在基本方基础上,加元参20 g、麦冬10 g、生地20 g、沙参30 g、积实10 g和地骨皮30 g等;(3)对于阴阳气虚型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其症状表现为手足心热和神疲乏力等,在基本方基础上,加生鹿角片10 g、生地骨皮30 g、当归10 g、生黄芪30 g和女贞子10 g等[5,6]。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主要包括患者治疗前后的24 h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清肌(Scr)血尿素氮(BUN)、空腹血糖值(FBG)和餐后2 h血糖值(P2BG)等。

1.4 疗效标准

整体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3种。其中显效为患者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症状表现完全消失。与治疗前比较,尿白蛋白排泄至少下降50%,24 h尿蛋白定量减少50%以上,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下降30%以上;有效为患者糖尿病肾病临床症状表现有所改善,以上各项实验室检测数值有所降低,但均不及显效的下降标准;无效为患者经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在临床改善不明显,各项检测数值无变化,甚至恶化。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患者实验室检测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实验室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见,在治疗前两组患者在24 h尿蛋白定量等4项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再次检测,以上4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中可见,在治疗前两组患者在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再次检测,以上两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患者治疗效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如表3所示。从表中可见,两组患者在总有效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在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方法,目前西医疗法是首选的治疗途径,主要从控制血糖和控制血压等方法入手,延缓患者病情的发展。但由于西医具有治标不治本的缺陷,加之患者年龄偏大等多种原因,西医疗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与西医疗法比较,中医疗法具有其特有的优势,如几乎无毒副作用和治疗方法因患者而已等,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如以该次治疗实践为例,根据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症状表现,辨证分为肝肾气虚型、肺肾气阴虚型、阴阳气虚型3种,并有针对性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从患者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和治疗效果多方面,与采取传统西医疗法的对照组患者比较,前者均更为理想,说明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开展中西医结合疗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最佳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该院近期手收治的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其主观意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西医疗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结果 从患者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和治疗效果两方面,对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评价,观察组患者所得结果均更为理想。如在治疗效果方面,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5.85%和91.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 ,效果显著。

关键词:老年患者,糖尿病肾病,中医治疗

参考文献

[1]刘桂滨.老年糖尿病的中西医治疗体会[J].新中医,2011,43(1):133-134.

[2]程会兰.中医辨证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的效果及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四川中医,2015,33(2):81-82.

[3]郑春梅.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6,31(4):510-511.

[4]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学术委员会.糖尿病肾病诊断及治疗规范[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4,13(5):463-465.

[5]欧恺怡.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6(2):63-64.

糖尿病分型 篇6

关键词:1型糖尿病自身抗体,胰岛素

临床中,糖尿病属于常见慢性疾病,主要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所导致的糖代谢紊乱、血糖升高。按照发病机制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早期分型与诊断对于临床治疗、预后有着重要作用。相关研究发现,自身免疫介导胰岛β细胞破坏同糖尿病发生发展有着紧密联系,检测自身抗体表达对于糖尿病早期分型、诊断十分重要[1,2]。对于糖尿病患者,其体内有多种胰岛β细胞抗体,其中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是较为重要抗体。该文主要分析糖尿病自身抗体联合检测与1型糖尿病分型诊断,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从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其中40例1型糖尿病,60例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组中,18例女,22例男,年龄为34~58岁,平均为(45.44±9.33)岁;2型糖尿病组中,25例女,35例男,年龄为33~60岁,平均为(44.75±10.22)岁。将免疫系统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妊娠糖尿病以及继发性糖尿病患者排除。并选取同期50例健康对照组,其中22例女,28例男,年龄为29~59岁,平均为(43.45±10.09)岁。对比3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检测方法

清晨,空腹,抽取3 m L静脉血,血液凝固以后,3500 r/min转速,5 min离心,血清分离,储存于-20℃。应用免疫印迹试剂法检测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操作严格遵守试剂盒相关说明

1.2.2 阳性判断标准

ICA阳性:40×103、64×103、120×103其中任一区带为阳性,或者是同时阳性;IAA阳性:5.8×103阳性;GADA阳性:65×103阳性。

1.3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3组GADA、IAA、ICA检测阳性率对比

1型糖尿病组GADA、IAA、ICA检测阳性率高于2型糖尿病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组、对照组GADA、IAA、ICA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GADA、IAA、ICA联合检测对1型糖尿病诊断敏感性

ICA/IAA、GADA/ICA、GADA/IAA、ICA/IAA/GADA 4种联合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2.50%、70.00%、67.50%、72.50%,明显高于单一抗体检测。详见表2。

3 讨论

临床上,1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自身免疫系统紊乱,对胰岛β细胞进行错误供给,导致胰岛素分泌缺乏或者是减少,引起糖代谢紊乱及血糖升高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显示,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其前驱期、发病期血清能检出破坏胰岛组织细胞抗体,包含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以及羧肽酶自身抗体(CPH)等[3,4]。目前,在1型糖尿病中,常用自身免疫血清学标志物包含GADA、IAA、ICA。胰岛细胞抗体早期用于1型糖尿病免疫球蛋白预测,具有较高阳性率,随着患者病程延长,阳性率随之下降;胰岛细胞抗体在年轻患者中诊断价值较高,随病情进展阳性率下降快。胰岛素自身抗体属于混合抗体,能结合胰岛细胞内多种抗原,能敏感的反应胰岛细胞自身免疫;胰岛素自身抗体对于新发儿童1型糖尿病具有较高诊断价值,检测阳性率高,但对于成年患者检测阳性率低;单纯检测胰岛素自身抗体,仅能提示可能有糖尿病倾向,无法作为诊断1型糖尿病的指标。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属于合成γ氨基丁酸限速酶,在1型糖尿病发病前,其水平有明显升高症状,同患者胰岛β细胞损伤程度有较高相关性,且持续时间较长,具有较高诊断阳性率,正常者、2型糖尿病阳性率低。该组研究结果显示,1型糖尿病组GADA、IAA、ICA检测阳性率高于2型糖尿病组、对照组(P<0.05);2型糖尿病组、对照组GADA、IAA、ICA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1型糖尿病患者中,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素自身抗体、胰岛细胞抗体出现水平、时间存在差异,单一抗体检测,阳性率较低。ICA/IAA、GADA/ICA、GADA/IAA、ICA/IAA/GADA 4种联合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2.50%、70.00%、67.50%、72.50%,明显高于单一抗体检测。提示联合检测能提高诊断阳性率,与王天荣[5]研究结果一致。

总而言之,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素自身抗体、胰岛细胞抗体检测能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临床鉴别提供参考,抗体联合检测,可提高临床诊断阳性率,避免发生漏诊情况,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波,董金颖,常波.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6,3(2):262-265.

[2]陈佩宏.不同品牌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抗体检测试剂盒结果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12):110-112.

[3]胡晖,陆伟成,刘伟才.糖尿病自身抗体检测在成人隐匿型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16):78-80.

[4]周晖,李正康,徐晓明,等.胰岛自身抗体和生化指标在糖尿病分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重庆医学,2016,45(21):88-89.

糖尿病分型 篇7

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50例, 男26例, 女24例, 年龄45~71岁, 平均年龄 (60.4±5.6) 岁, 双眼均发生病变, 共100眼, 空腹血糖8~18 mmol/L, 平均空腹血糖 (12.2±5.5) mmol/L, 视力0.1~0.6, 平均视力 (0.4±0.2) 。参照第三届全国眼科学术会议通过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标准》[1]进行临床分期:Ⅰ期38眼, Ⅱ期27眼, Ⅲ期18眼, Ⅳ期12眼, Ⅴ期5眼。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在合理饮食的基础上控制血糖 (如服用盐酸二甲双胍、格列齐特等) 、和血明目片, 5片/次, 3次/d, 同时进行辨证施治, 基本方为六味地黄汤随证加减, 持续治疗1个月。方药组成:泽泻9 g, 丹皮9 g, 云苓9 g, 山萸肉12 g, 山药12 g, 熟地24 g。辨证加减: (1) 阴虚火旺型:多饮、舌红、口干、便干、脉细弱, 治宜滋阴降火, 加用黄柏20 g及知母15 g; (2) 气阴两虚型:头晕耳鸣、舌胖色暗、乏力、心悸气短、口干、腰膝酸软、脉细涩无力, 治宜益气养阴, 加用麦冬15 g及太子参20 g; (3) 脾肾两虚型:舌淡红、苔白、苔薄、倦怠、腰酸乏力、脉细弱, 治宜脾肾双补, 加用白术、黄芪、党参各15 g。

疗效判定标准[2]: (1) 无效:眼底病变及视力改善不明显, 甚至恶化; (2) 有效:微血管瘤、眼底出血、水肿渗出等1项以上明显减轻, 视力提高2行以上; (3) 显效:视网膜水肿、微血管瘤、眼底出血、渗出等2项以上病变明显减轻, 视力恢复正常或提高5行以上。

结果

50例100眼患者各期病变及临床疗效:Ⅰ期38眼, 总有效率97.4%, Ⅱ期27眼, 总有效率85.2%, Ⅲ期18眼, 总有效率82.2%, Ⅳ期12眼, 总有效率58.3%, Ⅴ期5眼, 总有效率20.0%。治疗总有效率81.0%。见表1。

讨论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又称消渴目病, 属视瞻昏渺、云雾移睛、暴盲等范畴, 是糖尿病患者后期的严重并发症。晚期可出现眼底广泛出血渗出、视网膜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玻璃体出血, 继发视网膜脱离、青光眼而致失明。中医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进行辨证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主要在于肺脾肾, 为脏腑之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多有肾水亏耗、阴虚不足之体征。肾为水火之脏, 肾水亏无以制火, 热著脾胃而消谷善饥, 火旺熬煎脏腑灼于肺而作渴。阴虚水亏不能制阳, 虚阳上浮, 阴亏阳亢, 津涸热浮, 犯于目窍, 灼伤血络, 亦能致眼底出血。阴虚水亏不能制火, 虚火上炎, 溢于清窍, 迫血妄行, 所以眼底出血及出现微血管瘤, 血不利则为水而出现渗出。

中医对本病的治疗贵在辨证施治, 标本兼治, 正本清源。和血明目片是纯中药制剂, 其君药为生蒲黄, 辅药为旱莲, 佐药为丹参、郁金、赤芍、芍药。和血明目片主要功效是化瘀生新、养肝明目、凉血止血、清热利湿。和血明目片可以降低全血黏度, 抑制血小板聚集, 抑制血栓形成, 改善微循环障碍;阻止脂质氧化, 阻断羟自由基的产生;促进纤维蛋白溶解, 调整机体免疫状态, 减少玻璃体胶原膜形成, 使玻璃体“稀化”[3]。因此, 和血明目片可以提高视网膜组织对缺血缺氧的耐受能力, 改善视网膜缺血缺氧的状态。六味地黄汤以三补三泻为特点, 即茯苓配山药、丹皮配山萸肉、熟地配泽泻, 是治疗肾阴虚的名方[4]。结合患者的证候辨证加减, 其中脾肾两虚型加补气健脾的黄芪、党参、白术, 气阴两虚型加升气滋阴的太子参、麦冬, 阴虚火旺型加滋阴降火的知母、黄柏。通过辨证调理肺、脾、肾治本, 和血明目片凉血止血、化瘀生新、养肝明目、清热利湿治标。达到标本兼治, 正本清源, 收到较好疗效。综上所述,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疗效显著,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50例, 在合理饮食基础上给予控制血糖、和血明目片及辨证施治, 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Ⅰ期38眼, 总有效率97.4%。Ⅱ期27眼, 总有效率85.2%。Ⅲ期18眼, 总有效率82.2%。Ⅳ期12眼, 总有效率58.3%。Ⅴ期5眼, 总有效率20.0%。治疗总有效率81.0%。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疗效显著。

关键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医辨证分型,疗效

参考文献

[1]第三届全国眼科学术会议.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分期标准[J].中华眼科杂志, 1985, (21) :113.

[2]Caroline Treins, Sophie Giorgetti-Peraldi, Joseph Murdaca, et al.Regulation of HIF-1activity and expression of HIF hydroxylases in response to IGF-1[J].Mol Endocrinol, 2005, 10:2004.

[3]许成群, 徐明松.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J].中医学报, 2010, 25 (6) :1240-1242.

糖尿病分型 篇8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中医辨证,合并症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 老年性糖尿病的发病率也日益增多, 老年性糖尿病是指年龄大于60岁的糖尿病患者, 包括60岁以前诊断和60岁以后诊断为糖尿病者, 其特点表现为绝大多数是2型糖尿病, 起病缓慢, 多无症状, 往往由于常规体检或其他疾病检查血糖或尿糖时发现, 老年糖尿病以并发症为首发表现, 如心脑血管意外以及视力改变等。因此, 筛查及早期诊断老年糖尿病尤为重要。杨文英教授所做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 老年人 (≥60岁) 中糖尿病检出率已高达20.4%, 远高于40岁~59岁 (11.5%) 和20岁~39岁 (3.2%) 人群的检出率[1]。IDF2013年老年2型糖尿病管理全球指南中估计, 60岁~79岁人群中超过19%患有糖尿病, 超过一半的2型糖尿病患者未被确诊, 导致糖尿病诊断之前就有致残并发症的发生。关注老年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关注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是当前医务工作者努力的方向。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医证候分型规律及其合并症之间的内在联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2013年1月—2013年12月上海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的患者90例, 男性59例, 女31例, 年龄 (75±8) 岁;病程 (9.8±0.3) 岁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9年WHO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 年龄>60岁, 包括60岁以前诊断和60岁以后诊断为糖尿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 》标准[2]。中医辨证分为阴虚热盛、湿热困脾、气阴两虚、阴阳两虚四证型。并除外1型糖尿病以及证型不属上述4种证型患者。四证型分为4组, 各证型一般资料比较, 年龄、性别、病程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3 观察指标

应用SAS软件处理, 收集入选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其合并低血糖、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状况。

1.4 统计学处理

收集数据为计数资料, 采用频数统计法, 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中, 气阴两虚型>阴虚热盛型>湿热困脾型>阴阳两虚型。详见表1。

2.2 证候分布与合并症情况

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脑血管病、糖尿病肾病及冠心病为主, 其次是低血糖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但四个证型合并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各组之间比较也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各证型人均合并症情况

人均合并症阴阳两虚>气阴亏虚>阴虚内热>湿热困脾, 各证型人均合并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其中气阴两虚及阴阳两虚证与其他证型相比,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详见表3。

3 讨论

本观察结果证实老年2型糖尿病辨证分型与其合并症的相关性。在辨证分型主证中, 以气阴两虚型居多, 其次为阴虚热盛型, 再次为湿热困脾型, 而阴阳两虚型最少。与传统观点认为以阴虚为本, 燥热为标不一致, 这与老年糖尿病发病特点相关。一般“消渴”病机多为先天禀赋不足, 后天饮食失度, 多食肥甘之品, 聚生痰湿, 脾失运化, 水谷不能化生精微, 故从小便而出, 形成消渴。而老年消渴, 或消渴日久肾阴不足, 或调摄不节, 肺脾肾功能减退, 最终耗伤阴津, 则形成阴虚燥热, 气随津失, 而见气阴两虚, 病久及肾, 故见阴阳两虚。阴虚热盛型介于两者之间的病理变化, 湿热困脾型属于病情早期变化中本虚标实的表现。

90例患者中常见合并症为低血糖、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其中以脑血管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冠心病、糖尿病肾病为主;其次为低血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老年糖尿病患者病程长、诊断和治疗延误等原因, 常伴有多种慢性并发症或合并症, 但各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可能与本观察样本小有关。心脑血管病是老年糖尿病临床常见合并症, 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在我国, 糖尿病患者死亡原因的80%为动脉粥样硬化, 其中75%死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25%死于脑血管及外周血管病。现代医学也证实,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脂、血浆黏稠度及全血黏度均明显升高[3], 易促进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即心脑血管病变的发生增加。糖尿病肾病、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也都是老年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 发病率高, 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ACCORD研究显示, 老年糖尿病发生严重低血糖比率比65岁以下人群高近50%[4], 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增长以及造成对药物代谢和动力学的变化, 低血糖发生的风险更高[5], 尤其是糖尿病肾病后期, 患者肾功能恶化, 药物蓄积, 极易发生低血糖。许多老年糖尿病患者有多种并发症或并存症, 可能加重低血糖或被低血糖影响而恶化, 低血糖还使一些老年症如跌倒、抑郁发生可能性增高[6]。老年人糖尿病常合并自主神经病变, 患者感觉不到低血糖, 增加了发生致命性低血糖的机会。即使察觉到低血糖, 反应能力较弱, 导致低血糖发生的时间过久, 程度较重, 全因住院及全因死亡率高[7]。也有些人低血糖可导致即发或迟发性的语言及视觉记忆障碍和工作记忆障碍[8]。大型研究表明,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 严重低血糖史与更大的痴呆风险相关。

4 个证型中, 人均合并症阴阳两虚>气阴亏虚>阴虚内热>湿热困脾, 说明老年糖尿病由轻到重的演变过程与合并症发生成正相关。本次研究中, 患者以阴阳两虚合并症高于其他各证, 也证实了这一点。本组患者中气阴两虚及阴阳两虚证的并发症为多, 与其他证型相比,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提示老年消渴病以气阴两虚为主要病理基础, 湿热困脾、阴虚内热是其发病的重要环节, 最后导致阴阳两虚, 脏器功能严重受损, 各种合并症相继出现, 甚至变证百出, 预后不良。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应早期筛查、早期干预, 防止并发症及低血糖发生, 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Yang W, Lu J, Weng J, et al.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N Engl J Med, 2010, 362 (12) :1090-1101.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 [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233-237.

[3]迟家敏.实用糖尿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2.

[4]Action to Control Cardiovascular Risk in Diabetes Study Group.Effects of intensive glucose lowering in type 2diabetes[J].N Engl J Med, 2008, 358:2345-2359.

[5]Kirkman MS, Briscoe VJ, Clark N, et al.Diabetes in older adults:A consensus report[J].J Am Geriatr Soc, 2012, 60 (12) :2342-2356.

[6]Seaquist E, nderson J, Childs B, et al.Hypoglycaemia and diabetes:A report of a workgroup of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nd Endocrine Society[J].Diabetes Care, 2013, 36 (5) :1384-1395.

[7]Hsu PF, Sung SH, Cheng HM, et al.Association of clinical symptomatic hypoglycaemia with cardiovascular ev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d total mortality in type 2diabetes mellitus[J].Diabetes Care, 2013, 36 (4) :894-900.

如何分型治疗手足癣 篇9

1以水疱为主型的手足癣:此型手足癣的皮疹多发生在患者的掌跖、足弓等部位,可呈群集或散在状分布的水疱。其疱壁厚,不易破裂,可引起剧烈的瘙痒。这类水疱若伴发细菌感染则可变成基底有红晕的脓疱,并伴有疼痛感。另外,该型手足癣还易诱发真菌性湿疹。该型手足癣患者可选择咪康唑、益康唑、克霉唑等霜剂进行治疗,可每天涂搽2次。待水疱干燥后,可改用卡氏搽剂、5%的水杨酸酒精或联苯苄唑癣药水等药物涂抹患处,每天涂抹2次,直至痊愈。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以水疱为主型的手足癣瘙痒剧烈,但患者不可以搔抓或将水疱挑破,否则可引起继发性感染或导致皮疹的范围扩大,加大治疗的难度。

2以浸渍糜烂为主型的手足癣:该型的足癣较为多见,其皮疹好发于3趾与4趾及4趾与5趾的趾缝间,呈浸渍糜烂性改变,有渗出液,皮疹附近的皮肤可发白松软,有剧烈的瘙痒(甚至奇痒难忍),很多患者常因瘙痒难忍而搔抓患处,引发感染或丹毒,严重者可出现寒战、发热等全身症状。该型手足癣患者的皮损处若仅表现为色白起皱而无糜烂的话,可使用达克宁散、足癣粉等粉剂涂抹患处,每天涂抹1~2次。若其患处的皮肤有糜烂和大量的渗出液,可使用3%的硼酸溶液、生理盐水或含有抗菌药物的溶液湿敷患处,每天敷2~3次,每次敷20~30分钟。待患处不再有液体渗出、变得干燥后,可改用特比萘芬软膏、益康唑霜、联苯苄唑霜、水杨酸酒精、卡氏搽剂等霜剂或汀剂涂抹患处,每天涂抹2次,至少要连续治疗4周以上。需要注意的是,以浸渍糜烂为主型的手足癣极易引起继发性感染,故糖尿病患者及免疫功能低下者一旦患了该病,应及时去医院治疗,以免贻误病情或引起极难控制的皮肤感染或丹毒。

3以鳞屑角化为主型的手足癣:该型手足癣又叫干性手足癣。该型的手癣最为常见。其皮疹好发于手掌、足跟等部位,患处的皮肤可出现增厚、粗糙、干燥、脱屑、皲裂、疼痛等症状,但一般不会引起瘙痒。该型手足癣患者可选用复方水杨酸软膏、复方苯甲酸软膏、硫磺软膏、特比萘芬软膏等抗真菌的霜剂或软膏进行治疗。患者在涂药前可先用温水浸泡患病的手足20分钟左右,在涂药后可用电吹风来回吹患处10~15分钟。此方法尤其适合有皮肤明显增厚并伴有皲裂者使用。需要注意的是,该型手足癣患者不可使用酒精制剂进行治疗。另外,该型手足癣因无明显的瘙痒及炎症反应而容易被人们忽视,而且该病还是手足癣中最为顽固的一种类型。治疗该病可采取在伏天用中药液浸泡患处,这样有利于在秋季减轻患处皮肤皲裂的症状。

糖尿病分型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40例糖尿病患者, 按中医辨证分型, 阴虚燥热型28例, 阴阳两虚型12例。阴虚燥热型患者中, 男性18例, 女性10例, 年龄56~80岁, 平均年龄67.5岁;阴阳两虚型患者中, 男性7例, 女性5例, 年龄57~78岁, 平均年龄66.7岁。

1.2 研究方法

进行糖尿病患者组内研究, 并与正常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 测定糖尿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患者的血糖、血脂、胆固醇指标。组内比较为阴虚燥热型患者与阴阳两虚型患者, 组间比较为糖尿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患者。对所有参与研究的对象进行脑血管TCD检测, 本文所有的检测仪器为德国EME-TC2020型, 检测颅内动脉血管采用2MHz探头, 检测的内容包括大脑中动脉 (MCA) 、颈内动脉 (ICA) 、大脑前动脉 (ACA) 、大脑后动脉 (PCA) 、椎动脉 (VA) 和基底动脉 (BA) , 检测的结果存储在计算机中, 并打印分析, 观察收缩期峰值血流参数。

2 结果

经脑血管TCD检测后发现, 阴虚燥热型患者大脑中动脉 (MCA) 、颈内动脉 (ICA) 和基底动脉 (BA) 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与正常值相比有显著的提高, 而阴阳两虚型患者经脑血管TCD检测后, 大脑中动脉 (MCA) 、颈内动脉 (ICA) 和基底动脉 (BA) 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与正常值相比有显著降低;阴虚燥热型患者大脑前动脉 (ACA) 和大脑后动脉 (PCA) 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与正常值相比偏高, 阴阳两虚型患者大脑前动脉 (ACA) 和大脑后动脉 (PCA) 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与正常值相比偏低;阴虚燥热型和阴阳两虚型患者的椎动脉 (VA) 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与正常值接近。此外, 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胆固醇、血脂、血糖的检测结果偏高, 且阴阳两虚型患者指标更显著。

(±s, cm/s) )

3 讨论

中医认为糖尿病病机为先天责于肾, 后天责于脾, 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 属于消渴病范畴, 表现为阴虚燥热, 并存在一定比例的阴阳两虚型情况。糖尿病患者脾气虚损, 多饮多食, 糖、脂、蛋白质代谢紊乱, 即使摄入正常量的食物, 糖、脂、蛋白质和各种微量元素也不能被正常吸收, 患者的代谢出现紊乱, 无法获取足够的营养, 出现脾气虚弱的症状。糖尿病患者经过脑血管TCD检测发现, MCA、ICA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出现异常, 阴虚燥热型患者的相关指标增高, 而阴阳两虚患者的相关指标降低, 病程短的患者以虚症为主, 燥热为标, 病程长者多为阴损及阴阳两虚, 糖、脂、蛋白质代谢紊乱, 使动脉血管壁增厚血管弹性减退, 脑血流量明显下降, 导致血管病变及循环障碍。糖尿病患者的胆固醇、血糖、血脂升高, 会导致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受损, 产生神经组织损害和严重的临床症状, 导致神经传导功能受阻, 而阴阳两虚型患者一般病程长, 在此方面的表现更为显著。糖尿病患者的表现与病史和病情发展的速度有很大的关系, 在诊断时需要控制血糖含量, 同时控制血脂和胆固醇, 并且要尽早治疗, 否则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 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 因此, 及时的防治有积极的意义。糖尿病的治疗与诊断可以结合中医与西医的手段, 在中医辨证分型的基础上, 进行脑血管TCD检测, 研究其检测的结果, 分析中医辨证分型与脑血管TCD检测结果的关系, 对于提升诊断治疗的水平有重要的作用。

摘要:目的:研究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脑血管TCD检测结果的关系, 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40例糖尿病患者, 按中医分为阴虚燥热和阴阳两虚型, 并设置正常对照组40例, 采用脑血管TCD检测, 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结果:经检测后发现, 阴虚燥热型糖尿病患者的颈内动脉 (ICA) 与大脑中动脉 (MCA) 血流收缩期峰值以血流增高为主, 而阴阳两虚糖尿病患者的颈内动脉 (ICA) 与大脑中动脉 (MCA) 血流收缩期峰值以血流减慢为主, 二者差异十分明显, 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按中医的诊断, 糖尿病阴虚为本, 燥热为标, 并有阴阳两虚之症, 颈内动脉 (ICA) 与大脑中动脉 (MCA) 都会出现异常, 表现为增高或降低, 也是病情的显著特征, 糖尿病的病程会明显影响患者体内的胆固醇、血脂、血糖等浓度, 导致其增高。

关键词: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TCD检测

参考文献

[1]朱莉莉.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脑血管TCD检测结果的关系分析——附102例临床资料[J].江苏中医药, 2002 (5) :33.

[2]朱瑶.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

[3]温金莉.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与客观指标及其并发症相关性研究[J].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0.

[4]陶绍平.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实验指标的关系研究概况[J].山东中医杂志, 1994 (9) :53.

[5]王祉怡.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脂质代谢的相关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5 (3) :67.

上一篇:安全应急管理体系下一篇:髋关节半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