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糖尿病

2024-10-15

内科糖尿病(共8篇)

内科糖尿病 篇1

摘要:该研究针对临床糖尿病患者的内科护理效果进行较深入地探讨。收集该院自2011—2012年30例糖尿病患者在药物、心理及饮食等方面开展护理及健康教育。患者经过护理人员的细致护理,使病情得到比较明显的控制,降低发生并发症的机会。对糖尿病患者的科学护理,能够使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降低产生并发症的机会,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糖尿病患者,内科护理,护理探讨

内科糖尿病患者需进行比较细心的护理工作 , 才能使护理人员效率得到不断提高 , 从而为糖尿病患者更好的服务 , 每名内科护理人员都要充分利用好时间加强学习 , 使自身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1观察患者病情

一是对患者饮食习惯、饮食结构、生活习惯、是否存在特殊嗜好、休息及排泄状况进行详细询问。

二是患者是否存在糖尿病家族史 , 肺部、皮肤及泌尿系统等有关感染情况。

三是对患者临床中有无低血糖表现进行认真观察。

四是存在糖尿病并发症的一些患者 , 应对患者是否存在血管、神经系统异常等情况认真观察。

2临床症状的一些护理措施

2.1感染情况的护理

对患者加强必要的指导 , 要求其注意卫生 , 保持身体、皮肤、口腔等器官的清洁 , 勤换洗衣物勤洗澡。

2.2疼痛及肢体麻木的护理

对患者足部加强保护 , 不可穿着过紧的鞋袜 , 使患者趾间保持清洁。对患者足部是否存在外伤、水泡、鸡眼、趾甲异常等情况进行经常检查 , 并采取妥善措施进行处理。患者剪趾甲时应特别注意要将指甲剪平 , 但不可修剪过短。在生活中应戒烟 , 并积极参与适宜的体育活动以加强对身体的锻炼。

2.3眼部病变的护理

如患者发生视物模糊症状 , 应注意减少有关活动 , 多食用蔬菜水果以实现大便通畅 , 避免在排便过程中过于用力。视力降低的情况下 , 应对患者日常生活采取必要的协助 , 并提高安全护理。

3常规护理

1生活要保持规律。在身体允许的条件下 , 可采取适宜的运动方法 , 坚持循序渐进 , 根据患者爱好确定具体活动内容 , 老年患者主要是进行散步 , 不可超过心肺及关节承受极限 , 以免产生各种并发症。

2让患者详细了解控制饮食的重要性。对其标准体重进行计算 , 以实现对摄入缓则体内总热量的科学合理控制。严格确定进餐时间及次数 , 饮食结构应合理适量。

3胰岛素注射患者的护理。一是胰岛素应存放于0~5℃的冰箱中。二是胰岛素抽吸剂量应严格准确 , 摇匀后才可抽吸并以免产生严重振荡情况。三是对胰岛素不良反应进行观察预防 , 诸如胰岛素过敏、低血糖反应及皮下注射部位发生脂肪增生或萎缩等情况应进行充分考虑。四是合用两种以上胰岛素时 , 先对短效胰岛素抽吸 , 之后再对中长效胰岛素进行抽吸。

4对患者体重进行按时测量 , 确有需要时对存在的差别进行详细记录。

5每日应定时起居保持一定的规律性 , 逐渐养成早睡早起的良好作息习惯。

6患者容易发生不同程度的焦虑 , 应对患者加强鼓励 , 对血糖加强控制 , 以避免或延缓产生并发症的情况 , 并采取有效措施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健康指导

4.1饮食护理

一是进餐应坚持定时定量 , 以免提前或推迟进餐时间 , 严格禁止食用各种糖类食物。

二是尽可能少食用浓缩碳水化合物及饮用酒精饮料 , 高胆固醇、高脂肪类食物也要控制食用。三餐应根据食物成分将热量分别进行折算 , 三餐通常按照1:2:2或1:1:1的比例进行分配。

三餐饮食结构应进行合理搭配 , 每餐都应定时定量 , 并含有脂肪、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等成分 , 对于葡萄糖减缓吸收具有重要作用 , 同时还可增加释放胰岛素。根据此食谱坚持1个月左右血糖即可显著降低 , 如效果不好可进行相应调整。

食品交换法在近年来应用较多 , 此方法将食品分肉、脂肪、奶、谷、蔬莱及水果6大类 , 将含有80 kcal热量是各类食物作为一个单位。每类食品中热量相同食品可进行任意调换 , 营养值保持接近。患者可利用热量交换不同食物以科学制定食谱 , 该方法比较粗略 , 但能增加食物选择性 , 并利于患者学习了解。

4.2体育锻炼

骑车、慢跑、健身操、步行、游泳、太极拳及家务劳动等需氧活动都可以作为体育锻炼方式 , 适宜的活动强度标准为患者在活动过程中心率应达到最大耗氧量的一半 , 活动时间应保持在25 ~ 45 min为宜 , 并逐渐延长时间 , 每天坚持进行一次锻炼 ,采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患者应坚持每天定时进行活动;肥胖患者可将活动次数进行适当增加。

4.3胰岛素用法

一是对患者采用的胰岛素时间及有关要点加强必要的指导。二是对产生低血糖反应的患者采取有效处理措施 , 食用高糖食物及饮用糖水等。

4.4足部护理

一是对患者足部皮肤进行定期检查 , 以避免早期发生病变。二是对患者双脚采用温水浸泡 , 使其足部血液加快循环 , 但不可持续过长时间 , 以5 min左右为宜 , 冬季对足部应加强保暖 ,以免在冷空气中长时间暴露。三是对患者足部采用润滑剂进行按摩 , 不可穿着过紧的衣裤鞋袜。四是不可穿凉鞋、拖鞋或不穿脚走路 , 不可使用暖水袋 , 以避免由于感觉迟钝而导致发生烫伤等意外情况。

内科糖尿病 篇2

如果一个患者餐后血糖常在16.7mmol/l(300mg/dl)以上,且易出现酮症,而释放试验低平型。医 学教育网原创该患者在进行运动时,因缺乏内源性胰岛素去促使骨骼肌吸收利用葡萄糖,那么此时机体运动所需的能量将由脂肪动员和分解的方式产生,大量的脂肪酸在肝脏经β氧化产生大量的酮体,可以导致酮症的产生。

所以,易患酮症的患者在运动前,必须要查血糖(<16.7mmol/l)和血酮体和尿酮体(若是阴性),则可适当运动。

运动疗法

◆适应证:不能自主运动者,应由他人协助进行或进行必要的被动运动。

1、2型糖尿病血糖在16.7mmol/l以下者,犹其是肥胖者。

2、1型糖尿病病情稳定,宜在餐后进行,时间不宜过长。餐前胰岛素应在腹壁皮下注射,使其在运动时不会吸收过快。

◆不宜进行

1、1型糖尿病病情不稳定或伴有慢性并发症者。

2、合并严重糖尿病肾病者。

3、伴严重高血压或缺血性心脏病者。

4、伴有眼底病变者。

5、糖尿病足。

内科糖尿病患者治疗方案探析 篇3

1 内科糖尿病概述

1.1 内科糖尿病的概念

内科糖尿病是一种机体因为胰岛素分泌失调导致的高血糖等代谢问题的疾病。机体内产生高血糖且长期代谢紊乱等可能使得全身的组织器官都受到影响,尤其是肾脏、心脑血管及神经系统更容易受到伤害。

1.2 内科糖尿病的病因

遗传是普遍原因,尤其是1型或2型糖尿病导致的内科糖尿病的发生。糖尿病通常有家族发病倾向,超过百分之二十五的患者都存在家族糖尿病史。在糖尿病患者中至少有50多种的遗传综合征伴有内科糖尿病。内科糖尿病有数个DNA位点能发病,而以KJG抗原基因中ER位点多态性关系最紧密。此外基因突变、有免疫系统异常导致的病毒入侵、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等环境因素也是导致内科糖尿病发生的原因。

1.3 内科糖尿病的症状

起病缓慢,治愈时间长,临床表现或轻或重。随着病情发展,可有肾功能减退、贫血等病症出现。症状多种多样,偶尔伴随糖尿病病综合征或重度高血压。病症中会出现肾炎急性发作,一般因病菌引发,发作时会有与急性肾炎相似的症状。但部分病例可由自我免疫减轻症状。

1.4 内科糖尿病患者的特点

内科糖尿病有可能是由肾炎发展而来,但比例较小,大多数病人由隐性病症发展而来。内科糖尿病在发病时存在特点:内科糖尿病症患者治愈时间较长;以往无任何内科糖尿病史,可能在某些外部环境或自身生活习惯的作用下,出现蛋白尿或血尿等症状,甚至出现水肿或血压上升等。在经过积极的配合治疗后,有些病人的病情会有所缓解,但部分病人会因感染或过量体力劳动而反复发作。

2 内科糖尿病的鉴别与检测

2.1 内科糖尿病的鉴别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内科糖尿病鉴别变得比较容易。内科糖尿病的直接表现就是以尿中出现大量糖类为主。患者会出现多饮、多食、多尿而体重却下降的现象。

2.2 内科糖尿病的检测

内科糖尿病的尿比重比较低,大部分在1.301以下。尿中会出现糖类,急性发作时会有明显血尿现象。血液的检测:机体会出现轻微或中度的正色素性贫血,糖类会急剧增多,血沉加速,会出现低蛋白血症,通常血清电解质无明显异常。

3 内科糖尿病的预防措施、用药及注意事项

3.1 内科糖尿病的预防措施

预防内科糖尿病的最根本措施就是要有健康的生活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自己的生活习惯,同时也要避免一些外部环境的影响。加强锻炼是预防内科糖尿病的最主要措施,是增强身体素质和机体抵抗力的主要途径。因此,在平时就应养成好的习惯,来保证人体的健康。此外,很多病症的反复发作,都有发展成为内科糖尿病的可能,所以对身体的病变及早治疗非常必要。

3.2 内科糖尿病的治疗方案

糖尿病的治疗包括糖尿病教育、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血糖监测、以及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子的检测和控制几个方面。糖尿病教育是首要的治疗措施,内科糖尿病人对糖尿病的认识理解程度对于治愈糖尿病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糖尿病人足够了解糖尿病,积极配合治疗会对病情有很大帮助。注重饮食、身体锻炼也是治疗内科糖尿病必不可少的辅助部分。主要的治疗部分是用药治疗,从糖尿病的病因可以判断治疗糖尿病主要就是要调节体内胰岛素,使之相当于正常人体内的量和工作效率,这就需要注射胰岛素来达到治疗目的,此外,也可以用降糖药物来控制体内的糖类含量。内科糖尿病的中医治疗对很多内科糖尿病病人效果明显,中医对内科糖尿病的治疗是在内科糖尿病的发病起因基础上利用中药降糖的效果使感染对机体的伤害减少。因此,内科糖尿病的中医治疗在内科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3.3 内科糖尿病的注意事项

内科糖尿病最需要注意的就是要有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病人确诊为内科糖尿病时,不管病情轻重,都应休息好,主动积极配合治疗,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如病情好转,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肾功能好转,则约两个月后可开始一些体力较小的工作,仍应注意避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预防细菌感染的发生。活动量应逐步提升,使体力逐渐恢复。如果存在病症的病人都应卧床休息和积极治疗。在饮食方面,内科糖尿病病人应控制食盐摄入量,每天应摄取5~6 g。而病情较重者应控制在每天少于4 g,咸鱼和各种咸菜都不能再食用,等病情减轻后盐量可逐渐增多。

4 结语

现代人的病种越来越离奇,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人们没有规律和原则的生活习惯。在了解了一些关于内科糖尿病的情况后,能够提高读者对病症的认识,增强自我管理能力明显,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则改进无则预防。

参考文献

[1]赵砚池.专家细说糖尿病[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5-60.

内科糖尿病 篇4

关键词:西医内科,糖尿病,血糖水平

糖尿病是临床中一种较为常见的代谢性疾病, 主要的特征为高血糖[1]。 高血糖主要是因为胰岛素分泌缺陷所致 ,或者受其生物作用受损所致,也有可能是上述两种原因联合所致。 糖尿病患者在长时间积淀高血糖的情况下,会致使各类心脏、肾以及血管受到损害,进一步对患者身心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 因此,为了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治疗有效率,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便显得极为重要。 该院抽取了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86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 其目的是探究西医内科治疗方法在治疗糖尿病中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入选的86例糖尿病患者中,男48例、女38例,最小年龄者36岁 ,最大年龄者78岁 ,中位年龄 (56.8±1.2)岁 ;病程6个月~13年,平均病程(4.5±0.8)年。 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有关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并且均无肾脏疾病及其他并发症[2]。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 年龄及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方法治疗,即给予二甲双弧,25 mg/次, 于餐后0.5 h服用,每天2次,行口服,持续使用2个星期。 观察组患者采取西医内科方法治疗,即在给予二甲双弧的基础上,于皮下注射胰岛素。 其中,二甲双弧剂量及方法同对照组,胰岛素每次给予20 m L,餐前0.5 h皮下注射,持续治疗2个星期。 在治疗期间,相关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进行定期的血糖监测,以患者血糖具体情况为依据,合理调配药物的剂量,以此使治疗的安全性得到有效提升[3]。

1.3判定标准

(1)结合崔悦[4]等作出的研究,并以患者血糖水平控制情况为依据,对患者临床疗效进行判定,将临床疗效分为三个等级, 即为:1显效:血糖水平恢复到正常值,临床症状完全消除;2有效:血糖水平得到好转,临床症状基本消除;3无效:血糖得不到有效控制, 病情加重或恶化。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 100%。

(2)对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进行对比评估 , 包括三项 : 血糖达标时间、治疗后平均血糖、夜间低血糖发生率[5]。

1.4统计方法

该研究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 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5.12%,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控制情况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治疗后血糖均值、夜间低血糖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3.1糖尿病概述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胰岛素分泌缺陷、胰岛素生物作用受损,或者两者联合作用均会引起高血糖。 糖尿病患者在长时间存在高血糖的基础上,便极易引发心脏、肾以及神经等慢性损害。 糖尿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多饮、多尿、肥胖以及疲乏无力等[6]。 其中 ,肥胖与疲乏无力多见于2型糖尿病患者,对于此类患者如果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诊疗,则体重将会渐渐下降。 引发糖尿病的因素主要有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 首先在遗传因素方面,无论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均存在较为显著的遗传异质性[7]。 临床研究表明 ,大约有25%~40%的糖尿病患者存有糖尿病家族史[8]。 在环境因素方面 ,比如饮食过甚、体力活动降低等,均会导致肥胖,进一步引发2型糖尿病。 在临床诊断过程中,主要的判定标准为:空腹血糖≥7.0 mmol/L和 (或 )餐后2 h血糖≥11.1 mmol/L[9]。 在对糖尿病进行诊断过后需对患者进行分型, 通常分为I型糖尿病患者与2型糖尿病患者。 其中,1型糖尿病患者多为低于36岁的年轻患者,发病急、存在显著的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消瘦等临床症状,血糖水平偏高。 2型糖尿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肥胖者发病率高,通常伴有诸多基础性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以及血脂异常等。 在对糖尿病进行检查过程中, 血糖的检查是非常重要的, 与此同时还会伴尿糖、尿酮体以及血清胰岛素水平等检查,从而使糖尿病的临床检查更加有效及科学。

3.2西医内科方法治疗糖尿病分析

对于糖尿病患者,如果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将会致使患者各类心脏、肾以及血管受到损害,进一步使患者身心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 因此,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便显得极为重要。 对于糖尿病的治疗,该组重点提到西医内科治疗方法,即二甲双胍口服+胰岛素行皮下注射。 在此方法治疗过程中,需以患者具体病情为依据,进而保证二甲双胍与胰岛素剂量的合理性。 其中,二甲双胍是临床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将糖类药物,可以使肝糖原的异常分解得到有效抑制, 并使肠道对葡萄糖的摄入得到有效减少,进一步使细胞利用葡萄糖的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与此同时作为双胍类降糖药物, 二甲双胍能够使肝糖原的输出得到有效减少,进而使患者于空腹情况下的血糖得到有效减弱,并使患者胰岛素的敏感性得到有效降低, 最终使患者血糖水平得到有效控制。 胰岛素中,甘精胰岛素效果优良,属于一类长效胰岛素,该类胰岛素基于酸性环境下是澄清液体,易被人体吸收,作用时间长,能够为糖分的分解提供保障,以此使低血糖状况的发生实现有效降低。 并且,还可以使脂肪与骨骼肌对葡萄糖的摄入得到有效促进,在血糖得到有效降低的条件下,便能够使蛋白质的合成得到有效促进。 该研究认为,在治疗期间,除了合理给予二甲双胍与胰岛素之外,还需要对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有关糖尿病的知识, 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 同时做好患者饮食指导工作,合理进行运动锻炼, 以此为患者血糖水平的有效控制提供保障依据,进一步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改善。

3.3结语

郭威[10]等经研究表明,西医内科方法治疗糖尿病效果显著, 能够使患者血糖水平得到有效控制, 从而使临床治疗有效率得到有效提升;这与该组研究结果基本保持一致。 该组探究对照组43例患者给予常规方法治疗 ,观察组43患者给予西医内科方法治疗,结果显示: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5.1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治疗后血糖均值、夜间低血糖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内科糖尿病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86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3例。 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21例,年龄在54~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6.4±4.4) 岁。 病程为1~6年,平均病程为(3.6±0.7)年。 实验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22例,年龄在53~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8±4.9)岁。 病程为2~7年,平均病程为(3.9±1.2)年。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常规降糖处理,可以使用胰岛素或者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同时,需要对其血压与血脂进行有效的控制,需要将空腹血糖控制在7.0 mmol/L以内,餐后血糖控制在10.0 mmol/L以内,血压确保维持在140/90 mm Hg范围另外,还需要改善患者贫血状况, 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现象,确保水电解质平衡。 实验组患者在此治疗基础上采用黄芪益肾颗粒治疗, 口服中药黄芪益肾颗粒,3次/d,5g/次。 黄芪益肾颗粒主要配方包括:黄芪、淫羊藿、川芎、生大黄、土茯苓、白术、郁金、白芽根、赤芍、晚蚕沙、石菖蒲等。

1.3观察指标

患者两组患者血糖变化情况, 包括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G)变化情况;同时,观察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定量(Uprot)、肌酐(Scr)、尿微量蛋白排泄率(UAER) 等变化情况。

1.4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中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分析,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尿微量蛋白排泄率以及尿蛋白恢复正常,或者下降超过50%以上,其他各项指标均改善30%以上;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各项指标下降幅度较小;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变化。

1.5统计方法

本研究所涉及到的数据均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均采用平均数±和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3]。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实验组患者治疗显效的有27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3% ; 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的有23例,有效11例,无效9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9.1%;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血糖变化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明显优于治疗前,同时,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血糖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注:# 表示与治疗前比较,P<0.05;* 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两组患者肾功能变化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肾功能变化情况明显优于治疗前, 同时, 实验组治疗后的肾功能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注:# 表示与治疗前比较,P<0.05;* 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糖尿病属于一种终身的疾病,也是一种慢性疾病, 在我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具有较大的影响。 在对糖尿病进行治疗的时候,主要以控制血糖为与并发症为主[4]。 糖尿病在中医领域中属于消渴病范畴,其主要病机特点是内热伤阴、虚实夹杂以及本虚标实等。 其发病部位通常在脾肾部位,同时,会累及到多脏器与组织。 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导致脏腑功能紊乱,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健康[5,6]。 因此,急需要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以便提高治疗效果。 根据相关研究表现,在急诊内科糖尿病患者中,通过黄芪益肾颗粒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快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7,8]。

黄芪味甘、性温湿,其具有补气升阳、固表益卫、消肿利水、生肌敛疮的效果。 其中黄芪含有蔗糖、粘液质、 葡萄糖醛酸、 多种氨基酸、 胆碱以及苦味素等化学成分,并且,还具备多种铁、镁、钙、Sc、Cr等微量元素[9,10]。由于其具有复杂的含量成分,能够对糖尿病中的血糖、 胰岛素进行有效释放,调节免疫功能,在诸多方面可以起到协同治疗的效果[11]。

该研究通过对该院收治的8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3%;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9.1%;对比差异显著;另外,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以及肾功能变化情况明显优于治疗前,同时,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血糖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明,在急诊内科糖尿病治疗的过程中,采用黄芪益肾颗粒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内科糖尿病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3 年2 月—2015 年7 月该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60 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30 例患者,参照组男性患者17 例,女性患者13 例,年龄介于34~74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6±3.2) 岁, 研究组男性患者16 例, 女性患者14 例, 年龄33~75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3±3.4)岁,研究组患者和参照组患者在年龄以及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治疗与护理方法

全部患者在完成初始化入院诊断环节后,均实施系统有效的抗休克和抗感染治疗,采取针对性措施针对患者体液内环境中的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代谢紊乱状况展开纠正处理,动态持续监测患者的血糖生理指标水平,实施胃肠消化性生理功能减压干预和禁食处理,遵照医嘱控制患者的胰腺组织生理性物质分泌过程。

在上述基础性治疗处置环节基础上,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行内科护理,其具体内容如下:(1)腹痛症状护理:护士要针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特征变化实施持续动态观察, 扎实确保患者体液平衡和生理代谢机制持续处于正常稳定状态。 在患者的腹痛症状引致原因尚未明确条件下, 要严格禁止为患者使用任何类型的镇痛类药物, 避免患者发生临床误诊结果,只有在患者的疾病得到明确诊断条件下,方可对其实施针对性的药物治疗和护理处置干预, 及时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生理痛苦程度,优化患者的生存质量。 (2)动态血糖监测护理:在患者接受临床治疗处置过程中,护士应当针对患者的血糖生理指标水平展开持续动态监测, 根据患者实际测量获取的空腹血糖和餐前血糖生理指标的具体数值水平, 动态调整患者的食物进补量和胰岛素药剂注射使用量, 同时还要对患者完成胰岛素注射环节之后的血糖生理指标水平展开动态有效监测, 避免患者因后续的治疗护理干预手段跟进不及时而发生低血糖症状, 给患者的实际临床治疗效果造成显著的不良影响。 (3)生理指标监测护理:护士要针对患者的主观意识、 心电生理指标以及生命体征表现状态展开系统化动态监测, 重点关注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处置干预过程中的心电图动态变化, 在患者发生心肌供血不足以及心律失常等病理现象条件下, 及时通知相关科室医生针对患者展开针对性的治疗处置环节, 确保患者能够顺利实现最优化的临床治疗转归效果。 (4)液体输入合理控制护理:由于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早期治疗护理工作过程中需要对患者实施系统化和全面化的禁食处置干预, 因而通常情形下患者的生理机制将会长期维持高水平代谢应答状态, 在这一生理条件之下,护士要以患者实际具备的富氮平衡生理状态为基础,为患者动态实时针对基础性营养物质和能量物质的补液支持工作力度, 促进患者的的生理性能量支持条件长期维持良好稳定状态、 要结合患者的疾病临床症状表现特征, 为患者制定和实施针对性的补液支持干预计划。

1.3 临床评价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方法

针对该次研究中涉及的数据选择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对计数资料选择[n(%)]来进行表示,采用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注:P=0.005<0.05。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是内科临床实践过程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罹患该类疾病患者,通常具备起病较为危重,患者临床症状表现特征错综复杂,病程发展演化速度较快,临床并发症表现类型较多,以及死亡率水平较高等一系列特点[6,7]。 切实做好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处置干预过程, 并针对患者实施科学系统的治疗和护理服务保障, 是确保患者中顺利实现最佳临床治疗和转归效果, 游戏提升患者临床延续生存率的主要手段[8]。 在现代临床医学事业分科结构细化水平不断提升的历史背景下, 内科护理服务工作模式的综合性特征呈现了缓慢提神的历史发展趋势, 其工作过程中具体涉及的护理服务项目的不断增多,给我国现代临床护理工作发展水平的有效提升,创造和构筑了坚实的背景推动力量[9,10]。

2013 年2 月—2015 年7 月,该院针对收治的部分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了内科护理工作模式,该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80.00%)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43.34%),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针对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内科护理,相较实施传统常规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水平,促进患者疾病临床症状实现良好的缓解和转归, 优化患者在患病和接受治疗过程中的生理舒适程度和生存质量, 值得在临床医学实践过程中引起广泛赶关注和推广运用。

4 结语

针对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内科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水平,促进患者疾病临床症状实现良好的缓解和转归, 优化患者在患病和接受治疗过程中的生理舒适程度和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实践过程中予以推广运用。

摘要:目的 探究针对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内科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择取2013年2月—2015年7月该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行内科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内科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水平,促进患者疾病临床症状实现良好的缓解和转归,优化患者在患病和接受治疗过程中的生理舒适程度和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实践过程中予以推广运用。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糖尿病,内科护理,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柯小娥,马喜娟.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4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1):2704,2706.

[2]朱净,张晓义.35例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10):2152-2153.

[3]闫金荣.28例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内科护理[J].糖尿病新世界,2016,1(13):137-138.

[4]袁红霞.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护理[J].糖尿病新世界,2016,1(15):187-188.

[5]茆东芹.内科治疗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5,13(7):612-613.

[6]王艳.92例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的护理效果观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5,1(4):151.

[7]韩娜.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1(12):31-32.

[8]沈云志,郭欣,白彧.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早期并发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5,23(31):5064-5069.

[9]魏小兵,阚雄文.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14例临床分析[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8(3):86-88.

糖尿病足的内科治疗探讨 篇7

1 临床药物治疗

1.1 降 糖 药 物

控制血糖保持 稳定在理想 水平是治疗 糖尿病足 的重要基础,所以应结合患者实际选用相应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进行治疗。磺脲类、双胍类、格列奈类、噻唑烷二酮类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在临床中都是比较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目前在临床中主要采用DPP-Ⅳ抑制剂及胰高血糖样肽-1类似物等新药进行应用,都获得比较显著地治疗效果。

1.1.1 GLP-1类似物GLP-1对于胰岛α及 β细胞的作用都具有一定影响,能够有效促进胰岛素分泌,对胰高糖素释放产生抑制作用;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避免胰岛β细胞凋亡及其再生,对胃排空及食欲抑制产生一定程度的延缓作用, 进而使患者体重减轻,并降低血糖指标。在临床正常状态下,GLP-1在人体逐渐受到二肽基肽酶-Ⅳ降解而迅速失去生物活性。但其类似物对于DPP-Ⅳ降解及时间具有减轻作用 ,诸如森泰德及利拉鲁肽等药物可明显提高糖尿病足患者调控能力,使其体重降低,联合应用双胍类或磺脲类药物,对血糖能实现有效控制及降低药物用量。

1.1.2 DPP-Ⅳ抑制剂DPP-Ⅳ抑制剂能够提高GLP-1水平及活性,对于患者分泌胰岛素产生一定的刺激,对于释放胰高血糖素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提高胰岛β细胞,使其功能得到有效该喊,对于DDP-Ⅳ酶作用底物的抑制,诸如降解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多肽等,进而使血糖降低都获得显著效果,西他列汀及维达列汀等都是比较常用的药物。有关研究结果显示,西他列汀对于患者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可实现明显降低,并随胰岛β细胞功能及其胰岛素敏感性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善,并提高不良事件发生率,单独应用疗效良好,与二甲双胍等药物联合应用时充分表现出协同性,特别是对于血糖较高且控制难度较大的患者更加困难。有关实验结果显示,维达列汀与西他列汀具有比较相似的应用效果。肾损伤患者应用维达列汀,DPP-Ⅳ抑制剂能够使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随之降低0.8个百分点,对患者体重不产生任何影响,并具有较好的耐受性。有关研究结果显示此药物对其免疫功能可能产生一定影响,并增大产生呼吸道感染的机会。

1.2 血 管 病 变的 临床 治疗 药物

患者通常都具有糖脂代谢紊乱,并发血管病变等临床特征。而血管扩张、溶栓剂、抗凝剂等药物都能够用于血管病变治疗,诸如前列地尔、丁咯地尔、西洛他唑等药物在临床中都比较常用。

2 抗感染治疗

大部分糖尿病足患者都产生感染,科学合理应用抗生素对于有效控制病情十分重要,应按照不同阶段,皮肤破溃组织感染通常主要是革兰阳性球菌引起, 多采用抗革兰阳性球菌抗生素金诊治。如果抗甲氧西林金葡菌感染,可采用利福平、万古霉素等药物。革兰阴性杆菌感染采用三代头孢菌素。真菌感染采用氟康唑或两性霉素B。有关研究结果显示,利奈唑烷治疗糖尿病足感染具有良好疗效。

3 干细胞移植治疗

干细胞作为未分化的一类原始细胞,其多潜能的自我复制能力较强,通常情况下,可对机体内的多功能细胞进行分化,使其机构构建及自我康复能力得到及时恢复。过去骨髓干细胞、外周血干细胞及脐血干细胞都来自患者体内,干细胞移植方法主要包括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及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两种,采用对患者自体骨髓的抽取,直到向糖尿病足溃疡边缘直接注射至,与自体皮肤胶原纤维移植及可降解薄膜相结合,成功溃疡的治愈性难度较大。随着临床中糖尿病足并发症的逐渐发展,在临床中治疗控制血糖,避免产生氧化反应,使有机过氧化物逐渐实现正常化。使患者截肢率显著降低,副作用较少,对于糖尿病足的临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疗效。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及老龄化社会的不断接近,发病率与日俱增,而糖尿病足的临床治疗也取得了较明显的进展,合理应用内科治疗方法,糖尿病足患者由于肢端被迫截肢的可能性将明显减少,但也应清楚糖尿病足的治愈率也难以实现全部治愈,所以,研究探讨新的治疗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摘要:糖尿病在临床中糖尿病足是一种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率近年来逐渐升高,引起有关学者的关注。随着内科临床中不断应用新的治疗方法,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十分显著,该文针对糖尿病足的内科治疗进展进行较深入地探讨,对于提高该疾病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内科糖尿病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96例, 男50例, 女46例, 年龄在53~85岁, 平均年龄为 (68.2±5.1) 岁, 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2型糖尿病无心脑血管疾病患者80例, 男43例, 女37例, 年龄在55~88岁, 平均年龄为 (70.3±4.8) 岁, 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此试验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 诊断方法:连续3次血糖不低于7.0 mmol/L时即可诊断为糖尿病患者。具有典型心绞痛。心电图呈现ST-T变化现象的为缺血性心脏病。CT检查发现患者有脑梗死或者脑出血现象的为脑血管疾病。 (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采取常规的治疗方式, 通过增加运动量、减少糖的摄入, 结合降糖药物的服用, 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3) 研究方法:以问卷调查的方式, 对患者的病史、并发症、生活习惯、治疗方法等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包, 对两组数据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来表示, 组间比较使用配对t检验, 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吸烟史、低血糖史、严重低血糖等方面均高于对照组, 两组间差异显著 (P<0.05) , 而在戒烟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见表1。二者在饮食规律性方面的差异不显著。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3 讨论

心脑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其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发病特点有: (1) 发病率较高, 是正常人群的5倍左右; (2) 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 (3) 病死率较高, 可达到50%左右; (4) 通常的症状不典型, 误诊率较高, 且易复发; (5) 大多数为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 (6) 大部分同时伴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液黏度, 极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1]。

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因素较多, 包括饮食、吸烟、血糖、运动等。在饮食方面, 不合理的饮食结构是导致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 应减少高糖量、高脂肪的食物的摄取, 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吸烟严重危害2型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健康, 也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血糖过低易使血管内的细胞出现凋亡现象, 促使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运动可以有效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健康[2,3,4]。因此, 医务人员应当给予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饮食的教育与监督, 帮助患者进行科学的饮食;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使其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对患者的血糖量进行有效控制, 保证患者的血糖平衡;此外, 还应嘱咐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 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5]。

本文从内科的角度来探究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危险因素, 发现, 观察组患者有吸烟史、低血糖史以及严重低血糖现象的例数高于对照组, 这表明:吸烟史、低血糖史以及严重低血糖等是引起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医务人员应在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诊疗中加以重视, 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的风险。

摘要: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96例, 作为观察组, 另选取同期2型糖尿病无心脑血管疾病患者80例, 作为对照组。以问卷调查的方式, 对患者的病史、并发症、生活习惯、治疗方法等情况进行分析, 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吸烟史、低血糖史、严重低血糖等方面均高于对照组, 两组间差异显著 (P<0.05) , 而在戒烟、饮食规律性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吸烟史、低血糖史以及严重低血糖是引起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应在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诊疗中加以重视。

关键词: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王延东.内科观察及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 2012, 9 (13) :141.

[2]刘忠华, 刘曼华, 左长华.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 2011, 8 (22) :67-68.

[3]刘婕妤, 王丽娟, 刘煜.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202例相关危险因素评价[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23 (6) :45-46.

[4]刘志进.58例II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分析[J].求医问药, 2012, 10 (11) :701.

上一篇:低透气性软煤层下一篇:地方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