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医师培训

2024-10-01

内科医师培训(精选6篇)

内科医师培训 篇1

内镜问世已100多年了, 经过多次改进、创新, 已研制成功多种类型的内镜运用于临床, 成为性能良好, 便于操作, 易被患者接受的一种临床诊疗方法。在此基础上, 随着新的科学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 使内镜技术由诊断逐渐过渡到治疗领域, 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学科——内镜微创治疗学。消化内镜是从人体天然的消化道开口部位 (口腔、鼻腔、肛门) 插入, 用以窥视人体消化道内部的一类仪器。随着当代内科学的发展, 内科与内镜下微创技术有机的结合, 使得内科治疗学取得了极大的发展, 并开创了部分内科学新的发展方向, 同时也对内科医师的培训内容有了崭新的要求。

1 内镜微创技术是医疗技术进步的必然选择

1.1 消化内镜技术的发明和进步过程

早在1897年Kussmaul就试制了金属管式内镜, 并成功观察了食管。但由于硬式内镜硬度大, 观察视野小, 病人痛苦大, 并发症也多, 影响了它在临床检查中的推广使用。到1957年美国人Hirschowitz根据玻璃纤维可以导光, 集束可以导像的原理, 研制成功了纤维十二指肠镜, 使内镜进入可屈式纤维光学内镜的新时代, 这是一次划时代的进步。由于它柔韧度高, 操作安全、简便, 病人痛苦小, 且精确度高, 使得诊断疾病的准确率大幅度提高。而且通过目镜上的闭路电视装置, 可将图像传入监视器, 使更多的人共同观察、研究, 极大地促进了内镜医师的培养。医师开始使用可屈式纤维光学可屈式纤维光学内镜做一些简单的治疗, 如钳取异物, 摘除息肉等, 内镜微创技术开始登上医学的舞台。进入20世纪80年代, 由于微电子技术, 半导体技术的进步, 又研发出了电子内镜。通过电荷耦合器件摄像系统, 取代纤维光学传像系统, 采得的图像大而清晰, 光亮度强, 镜身也更加纤细、柔软、操作灵巧, 且不易损坏。操作者可以得心应手地将更复杂的治疗仪器通过内镜应用于临床, 大大拓展了内镜微创治疗领域, 使得内镜微创治疗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

1.2 微创技术的发展顺应了时代进步

内镜微创技术的发展是建立在深厚的科学理论和科技进步的基础上的。它顺应了时代进步的潮流和人们对提高医疗质量的客观要求。医学理论的不断更新和医疗技术仪器的不断开发和完善, 推动了新时期内镜微创技术的发展。

任何一项医学成果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以材料科学、微电子、医用激光等理论和技术的蓬勃发展为基础, 微创技术的领域不断拓展和深入, 使得消化内镜微创技术进入了一个飞跃发展的阶段。电子消化内镜的优异性能使内镜医师做镜下治疗更加得心应手。近年来新治疗仪器的发明, 医用材料的开发, 也大大推进了该项技术的发展。如氩气刀仪器用于治疗胃出血、息肉及早期癌等具有独特的优势。它电凝均匀有效, 作用深度小于3mm, 智能控制, 易操作, 是新开发出的一种仪器。另外, 如自体膨胀支架、记忆合金支架的发明, 也使内镜下食管狭窄, 胆管狭窄等的扩张治疗效果极大地提高。由于内镜微创技术具有经济、安全, 患者痛苦小, 疗效好等优势, 使得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开始接受这项技术。正是患者对内镜微创治疗的需要促进了该技术的发展, 同时内镜微创技术的发展也治疗了更多的患者, 形成了消化内镜微创技术发展的良性循环。

2 内镜微创技术的辩证法思考

2.1 建立创新的思维方式

内镜微创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科学技术, 它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性思维的作用。所谓创新性思维是指突破传统的思维习惯和逻辑规则, 以新颖的思路来阐明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创新性思维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灵魂和核心。医务工作者面对临床上患者的需求, 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从横向、纵向联系, 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 将内镜技术嫁接到外科手术中去, 使二者技术紧密结合, 形成了一门新的技术——消化内镜微创技术。它突破了人们常规的思维, 使人类的医疗活动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而最近几年出现的无腹壁创伤的经自然孔道内镜外科 (natural orific translumenal endoscopic surgery, NOTES) 无瘢痕手术, 更是消化内镜颠覆传统思维的创新发展。NOTES是指不经皮肤切口而经人体自然孔道管壁切口进行的腹部内镜外科手术, 该术语产生于2005年。近年来, 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其基本入路是经自然孔道切口将软式消化内镜送入腹腔进行手术操作。软式内镜长期以来局限于消化管腔内的检查和治疗, 而最近创新性的尝试打破了传统的观念, 内镜穿破了胃壁进入腹腔进行手术, 在软式内镜的发展上具有里程碑性的意义, 使得软式内镜真正做到无孔不入, 极大地拓展了内镜发展的领域和空间。

这些技术的发展不但具有经济、安全、疗效好的特点, 更对一些常规治疗方法束手无策的疾病具有独特的疗效。这就要求我们, 在今后的医疗实践和科研工作中, 要特别重视创新性思维的问题, 要有敏锐的洞察力, 对面临的技术问题, 要积级思索, 发挥创造性的想象, 提出解决问题的创造性的方法。当然, 一个创新性思维最终能圆满形成也离不开研究者的执着追求和艰辛的探索。创新性思维是一种厚积薄发, 在实际工作中, 任何投机取巧都是创新性思维的大敌。

2.2 系统方法在科室技术发展中的作用

系统方法是指运用系统科学的观点和理论, 把研究对象视为系统加以考察的一种科学方法。在医疗实践中, 应将某一疾病做为一个整体来研究, 从小处讲, 应把患者做为一个整体, 把各个生理系统结合起来, 来研究这种疾病对人体造成的影响。从大的范围讲, 甚至应把社会、环境、心理等因素都考虑进来,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而不是简单地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采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待系统, 看待要素, 研究系统运动的基本规律, 才能更好地达到研究目的。如果人们仅仅满足于利用内镜来钳取异物, 不思进取, 也就不会出现后来的内镜下肿瘤切除术, 胆总管取石术等等新技术, 内镜技术也不会发展到如今的水平。系统方法中的最优化原则在内镜微创技术的发展历程中起着决定性的推动作用, 正是由于医务工作者不断寻找一种高效、价兼、实用、副作用小的技术来解决病人的痛苦的技术方法, 才促进了内镜微创技术的发展。

3 加强内科医师内镜微创技术的临床教育

3.1 内科学外科化发展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

以往传统的内科学中, 临床治疗主要依靠药物, 而临床治疗操作很少, 这极大地限制了内科学的发展。随着内镜下微创技术的起步, 使得内科微创治疗成为可能。通过几十年的发展, 内镜微创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特别是这几年, 可以说内镜技术是突飞猛进的发展, 出现了一系列的新技术与新业务。以往需要外科解决的疾病, 现在内科通过内镜技术就可以解决, 而且在部分疾病中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外科手术治疗。如化脓性胆管炎, 过去死亡率极高, 即使是外科手术也有很高的死亡率。现在通过内镜下ERCP技术, 通过十二指肠镜取出胆管结石, 消除胆道梗阻, 并通过在胆管内放置鼻胆引流管, 极大地降低了死亡率, 临床治愈率极高, 而患者的痛苦小, 费用低, 手术治疗时间短, 有着极佳的临床价值。目前, 内镜下微创治疗技术已取代外科手术成为胆总管结石, 化脓性胆管炎等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伴随着内科内镜技术的巨大进步, 它的微创, 高效, 经济, 低痛苦等特点, 使得很多领域内科的微创技术都已代替了传统外科, 成为治疗首选。现代内科医师与外科医师差距已明显缩小, 相关的内外科互为交融的现象十分常见, 多种外科手术治疗已基本被内科微创治疗所取代。因此, 内科学外科化发展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内镜微创技术的创立与发展也恰恰是这一学科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

3.2 对内科医师进行内镜微创技术培训是学科发展的需要

目前消化内镜微创技术已广泛运用于临床, 为广大患者解决了许多医疗难题。它已在消化学界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展望未来, 消化内镜微创技术的天地将非常广阔。广大消化科医务工作者只有充分利用该项技术, 并不断发展完善它, 才能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而消化内镜微创技术作为一门以实践为最终目的的技术, 数量和经验的积累至关重要, 在临床教育过程中保证操作的数量和质量是掌握该技术的关键。

如何提高内镜微创技术的临床教育效率, 是当前消化内镜医师培训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在以往的内镜微创技术培训中总结出了一些自己的经验:①要有合理、系统的培训计划。循序渐进, 为学员打下坚实的内镜基础,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技术提高教育, 让学员系统掌握内镜技术;②制定合理的带教教案。合理的带教教案能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高带教效率和质量;③手把手教学模式。内镜技术专业性强, 要让学员先从内镜训练模具练习, 然后才进入人体操作, 并有专业教师手把手带教, 将最大效率与医疗安全有机结合, 既保证了临床工作又培养了医学人才;④阶段性考核。通过定期有阶段的考核可以及时发现问题, 并及时纠正, 以提高带教质量。

随着内镜微创技术的发展, 对内镜医师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加, 因此对内科医师相关的内镜微创治疗的培训也就显得十分重要, 同时这也是内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加强内科医师的内镜微创技术的临床教育对内学科的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我们在以往的临床培训中已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规范的带教模式, 相信只要不断总结, 不断改进, 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就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内镜微创技术专业人才。

摘要:近年来, 消化内镜微创技术从高效、价廉、副作用少等优势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当代内科学已从单纯的内科药物治疗趋向于内科与微创技术相结合的外科化发展方向, 因此, 加强内科医师内镜微创技术的临床专业知识教育对内学科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内镜技术,内科医师培训,内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永光, 何兴图, 常大麟, 等.微创体系中人文思想的探索[J].医学与哲学, 2004, 25 (1) :28-31.

[2]王永光, 裘法祖, 何兴国, 等.创新发展微创医学新体系[J].医学与哲学, 2003, 24 (8) :27-28.

[3]张初民, 韩盛玺, 宋立.内镜直视下食道狭窄的水囊扩张治疗[J].中国内镜杂志, 2004;10 (1) :16-17.

[4]吴云林, 张曙, 褚晔, 等.MAZ胶囊内镜在消化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3, 20 (4) :230-233.

[5]郭学刚, 邓勇, 孙安华, 等.假性胰腺囊肿的内镜治疗[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3, 20 (4) :256-259.

[6]Kalloo AN, Singh VK, Jagannath SB, et al.Flexible transgastricperitoneoscopy;anovel approach to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interventions in the peritoneal cavity[J].Castrointest Endosc, 2004, 60 (1) :114-117.

[7]Rrttner D, Kalloo A, ASGE/SAGES Working Group.SAGES/ASGE working group on natural orifice translumenal endoscopicsurgery[J].Surg Endosc, 2006, 20 (2) :329-333.

内科医师培训 篇2

内科笔试:

名词解释:DKA、消化性溃疡、急进性肾炎、奇脉、炎症反应综合症 问答题:中暑的并发症(必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并发症 颅内高压的临床表现 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 糖尿病肾病的分期

淋巴瘤的分期及其治疗原则 系统性硬化的诊断 急性左心衰的治疗原则

慢性肾脏病高钾血症的治疗原则 以上8题任选6 选择和判断也不难

山东省2009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科第一阶段笔试题

名词解释

1、高血压急症

2、伪膜性肠炎

3、肾病综合症

4、高渗性非酮症昏迷

5、多脏器功能衰竭 问答题

1、支气管哮喘与心源性哮喘的鉴别

2、右室梗死的处理

3、什么是ALL/ARDS?简述之

4、肝肾综合症的特点

5、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6、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要点

7、肾前性、肾性ARF的鉴别

8、休克分哪几类,分别简述之

9、DKA中毒如何补液

问答题9道,后面8道选6做:

1、支气管哮喘与心源性哮喘的鉴别诊断。(必做)

2、ALI/ARES是什么,并简述之。

3、右心室梗塞的处理。

4、巨细胞贫血的临床表现。

5、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

6、肾前性和肾性急性肾衰的鉴别。

7、酮症酸中毒补液治疗原则。

8、休克分为哪几种?并简述之。

9、?忘记了,希望其他人能补充下。山东省2009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科第一阶段机考题

今天刚考的题,循环系统考了心梗并发急性左心衰,洋地黄中毒及其处理,消化系统考的肝硬化并发感性脑病,血液系统考了急性白血病,急性早幼粒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泌尿系统考了急性肾炎综合症,内分泌系统考了酮症酸中毒,甲亢碘131治疗的适应症,甲亢危象的治疗,呼吸系统考了金葡菌感染性肺炎的药物治疗以及并发气胸,差不多就是这些,记住如果答案拿不准的不要选,希望对山东的其他地区的考生会有所帮助。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科,第一阶段,人机对话,2009)1.葡萄球菌肺炎 2.急性左心衰 3.急性心梗

4.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5.溃疡性结肠炎 6.肝硬化

7.急性白血病(早幼粒)8.淋巴瘤

9.甲亢(粒细胞缺乏)10.肾病综合症(新月体型)

山东省2008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科第一阶段笔试题

一单选题(1分)1.SLE标志性抗体 2.重症肌无力首发症状 3.肝癌最常见转移途径 4.自发性气胸

5.上消出血为确诊首选- 6.肺上沟瘤

7.脑出血最常见原因

8.中枢系统白血病最常见于哪种白血病 9.急性心包炎心包渗液最突出症状为

10.骨髓以多颗粒早幼粒为主,此类细胞非红系>=30%,考虑为 11.磺胺类降糖药的降糖机制主要是 13.Mobius征 14.Beck三联征

15.哪种贫血可出现异嗜症 16.肺脓肿

17.哪种疾病不会引起颈静脉怒张......30.28岁女性,贫血,嗜脓茶,口服铁剂2月无效,下一步首先要: 二判断题(1分)......50.了解主动脉病变最常采用右前斜位X线片。单选、判断题共50道,每题一分。

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1.心力衰竭 2.医院感染 3.贫血 4.TIA 5.伴癌综合征

四问答题(第1题必答4分,2-9题选答6道,每题6分)1.左心房增大的X线表现有哪些? 2.何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如何治疗? 3.NYHA心功能分级 4.简述慢性肺心病的并发症

5.肝性脑病时血氨增高的原因有哪些? 6.试述使肾功能恶化的原因 7.目前国内再障的诊断标准 8.何谓干燥综合症? 9.如何治疗甲亢危像?

2008年山东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考试题 名词解释 10分

1.心力衰竭 2.院内感染 3.贫血 4.TIA 5.伴癌综合征问答题 40分,第一题4分,其余6分。第一题必答,其余题

1.左心房扩大X线表现 2.肺心病并发症

3.什么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原则 4.肾功能恶化的原因 5.肝功不良时血氨升高的原因 6.心功能不全纽约分级标准 7.再障贫血的诊断标准 8.干燥综合症 6分

8题选6 9.甲亢危象的治疗

2006考题

一,单选题,共30题(略),30分 二,判断题,共20题(略),20分 三,名词解释,10分 1.Graves病

2.病窦综合征 3.Reiter综合征 4.闭锁综合征 5.肺性脑病 四,问答题

1.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4分 2.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及治疗原则。6分 3.胰岛素的应用指征。6分 4.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6分 5.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表现。6分 6.休克的治疗目的及处理原则。6分 7.肺心病患者强心药的应用指征。6分

2005年山东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统考(内科学部分)实践技能人机对话考试须知

1,试题设计是模拟病人发病,病程演变及医师对病人的诊治过程所设计的。文字资料和辅助诊断的医学图表以及影像图片同步显示在电脑屏幕上。

2,答题思路,应紧密围绕所提供的资料,从临床工作的实际进行思考。要注意规范的诊疗方法。3,答案类型,一是正确答案,选了得分;二是错误答案,选了扣分;三是无效答案,选与不选不得分也不扣分。在一问中正确的答案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

4,操作方法,选答案时只需按0-9十个数字键,按键奇数次为选择答案,偶数次为修改答案。本问答毕按“p”键,便进入下一题,此时,将无法返回修改。

5,图象显示,医学影像资料是灰色图象,按“k”键即可调用。当看到k键红色闪烁时,按“k”键有效,说明该问有参阅图象资料,重复按“k”键将抹除图象。

6,考试时间为2小时。考试过程中,自始至终屏幕下方均有剩余问数及操作按键提示等信息显示。时间一到,考试将自动结束,请务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7,此须知供考生阅知,正式开考前进行上机培训。

范例一

病历摘要:男,35岁。上腹部隐痛于秋冬季节发作已四年多,上腹痛加重半月。呕吐暗红色液体,排黑便一天,共约800ml,伴心悸,乏力,头晕,上腹痛减轻。体检:t:36,7℃,p:110次/分,BP:10/7kpa,神清合作,肢体湿冷,面色苍白。心肺(-),腹平软,无压痛及移动性浊音,肝上界第五肋间,肋下一指可触及,质软不痛,脾未触及。提问:应立即采取哪些紧急治疗措施?

1,口服止血药 √ 2,静脉滴注平衡液 3,肌注维生素k及安络血 X 4,静脉滴注升压药抢救休克 √ 5,静脉输足量血(立即)X 6,口服心得安

√ 7,静脉滴注H2-受体拮抗剂 √ 8,经胃管冲盐水加正肾洗胃 X 9,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

测试目标:处理能力

检查提示:经输血治疗后BP升到16/12Kpa,经胃管抽吸无活动性出血,大便仍为柏油样。提问:应立即重点检查哪些项目? X 1,X线钡餐上消化道造影 X 2,X线钡剂灌肠检查 3,纤维胃镜检查

X 4,肝功能加肝炎标志物检查 √ 5,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 √ 6,中心静脉压测定 √ 7,血红蛋白及血球压积 √ 8,腹平片检查

9,出凝血时间及血小板计数 0,纤维结肠镜检查 测试目标:观察能力

提问:应考虑什么初步诊断? X 1,胆道出血

X 2,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X 3,食管贲门粘膜撕裂 X 4,反流性食管炎 X 5,食道憩室炎 X 6,食管癌

X 7,布-查氏综合征 √ 8,胃癌 √ 9,消化性溃疡 X 0,应激性溃疡 测定目标:判断能力

检查提示:胃镜检查发现胃角有1.0x0.8cm大小溃疡,表面有新鲜血不断渗出,血压正常。

提问:应采取什么治疗措施? 1,口服安络血 X 2,口服心得安 X 3,平卧头低位

√ 4,继续静脉滴注甲氰咪胍 5,心电监护 6,肌注安定

√ 7,经内镜行激光止血 √ 8,经内镜高频电止血 测试目标:处理能力

检查提示:胃泌素测定结果正常,胃镜检查符合良性溃疡所见,组织活检8块未见癌细胞。提问:下一步采取哪些治疗? X 1,继续服用甲氰咪胍12周 2,改服雷尼替丁

√ 3,口服洛赛克(奥美拉唑)

X 4,H2-受体拮抗加抗胆碱能制剂同时服用 √ 5,H2-受体拮抗加粘膜保护剂联合应用 X 6,制酸剂口服 √ 7,外科手术治疗 测试目标:处理能力

我们医院的考试对象是入院工作经三年转科培训后本科生以及入院工作一年以后应届硕士研究生,阶段考试人机对话是在7月9号考的,以上是考试前几天医院发的样题。理论考试是在7月16号考的,考试时间是两小时,大概有三十道单项选择题,二十道是非辨析题,记得带2B铅笔,需要涂卡,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择B,还有名词解释和问答题,问答题第一题必做,二到九题任选六道(我们考场当时就有没看清题干全做的),我记得8道大题,有道选做题没记住。

高血压脑病,肺性脑病,缺血性心肌病,球后溃疡,急进性肾炎 1,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 2,肺心病的并发症?

3,DKA的治疗原则和处理方法?

4,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美,1987年)? 5,心力衰竭的诱因和急性左心衰的处理方法? 6,肝硬化腹水产生的机制? 7, 慢性肾衰高钾血症的处理方法? 8,心绞痛的临床特点? 2005年

我们医院的考试对象是入院工作经三年转科培训后本科生以及入院工作一年以后应届硕士研究生,阶段考试人机对话是在7月9号考的,以上是考试前几天医院发的样题。理论考试是在7月16号考的,考试时间是两小时,大概有三十道单项选择题,二十道是非辨析题,记得带2B铅笔,需要涂卡,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择B,还有名词解释和问答题,问答题第一题必做,二到九题任选六道(我们考场当时就有没看清题干全做的),我记得8道大题,有道选做题没记住。

高血压脑病,肺性脑病,缺血性心肌病,球后溃疡,急进性肾炎 1,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 2,肺心病的并发症?

3,DKA的治疗原则和处理方法?

4,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美,1987年)? 5,心力衰竭的诱因和急性左心衰的处理方法? 6,肝硬化腹水产生的机制? 7, 慢性肾衰高钾血症的处理方法? 8,心绞痛的临床特点?

原来大家都说不难,考完感觉不爽,像楼上说的,太细,都是基础的东西,而且临床上一般工作都比较粗,转科起来不干的就生疏了。还是要看书,按照课本来

回忆了一下,我考了消化道溃疡,急性水肿型胰腺炎,上消化道出血,慢粒,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急进性肾小球肾炎,葡萄球菌肺炎,肺结核?还有一个酸碱平衡紊乱的分析。还比较有意思,检验,诊断,治疗什么的。

有点象“机经”,哈哈,我们这一行,还是要塌塌实实看书地。不过不想后来者像我一样一头雾水进考场,希望有点用。

内科医师培训 篇3

1 临床科研对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性

与临床医学相比,口腔医学具有更为明显的专业实践性特点,如义齿制作、拔牙及备洞充填等,易导致以提高临床技能为目的训练专业的学位研究生,忽视对学生临床科研能力的培养。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不同,前者要求通过科研训练培养学生从事科研工作和独立担负某种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3]。科研能力的培养可以促进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融合,完善研究生的知识结构。科研训练使研究生处于科研情境之中,发现困惑和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动力。口腔医学临床操作中对设备、器械、材料等要求较高,目前我国的口腔医疗市场对发达国家的产品和技术依赖程度仍然较高。解决这种困境的有效方法之一即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用的创新技术或专利,减少对进口的需求和依赖,既可以提升我国口腔医学整体的临床医疗水平,又可节约医疗资源、降低医疗开销。因此,临床科研对口腔医学研究生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他们把握未来医学的发展趋势、更新医疗知识和技术,成长为合格的高级应用型口腔临床医生[4]

2 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结合住院医师规培模式可能带来的问题

面对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训练不足及临床科研能力较弱的现状,对其采用在住院医师规培模式下的研究生教育,旨在加强临床技能训练的同时,强调临床工作与科研训练相结合。但是该方案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如下:①课程设置不完善。一些院校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改革没有迅速跟进,缺乏完整的临床科研课程设置,有待加强统计学软件应用、循证医学及临床科研方法等课程的学习,致使专业学位研究生缺乏理论知识或者无法将知识自如地运用到具体的问题中。②导师对临床科研重视程度不一。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一般为具有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临床医生,其导师资格评定时在学术能力、承担科研项目及科研经费等方面的要求低于科学学位研究生导师,平时工作也以临床为主,可能存在临床科研能力较弱或对临床科研重视不足等现象,不能保证口腔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接受有效的临床科研能力训练。③弱化导师与研究生之间交流。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三年住院医师规培期间,除在导师所属专业的学习外,还需完成二级学科所有专业的轮转培训,导师与学生间的交流联系明显减少。在缺乏导师指导的情况下,研究生的工作水平和质量也将大打折扣。④研究生降低自身对科研训练的要求。目前规培模式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毕业考核条件有所改变,基本取消了其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导致研究生认为只需掌握临床应用基本技能就能达到培养目标,因而降低了对自身科研能力培养的要求。若长期缺乏有效的科研训练,住院医师规培模式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易演变为单纯的住院医师规培,而不能实现医学教育目标,培养高层次的口腔临床医学工作者。

3 提高住院医师规培模式下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实践及思考

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针对上述可能存在的问题,我们结合自身优势和医院特色,自2013年起,对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内科学系(包括牙体牙髓科、牙周黏膜科、儿童牙病科及口腔预防科)纳入规培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进行改革完善。

3.1 优化课程设置

与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不同,专业学位学生在入学后很快进入临床轮转,其理论课集中在第一学期。上课时间主要集中在周六、周日及个别工作日。开设与临床科研密切相关的课程中,必修课程包括医学统计学、临床流行病学、专业英语和诺贝尔奖论文剖析等;选修课程包括数据管理与分析、生物信息学等。其课程设置注重实用性,帮助学生在初进临床时培养临床科研意识,寻找适合自己的科研选题。在进行临床轮转的同时,将遇到的问题与老师进行及时沟通,为基础课结束后学生开展科研打下良好基础。

3.2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①按照西安交通大学人才培养处要求,每年对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进行动态考核,对不达标者暂停招生甚至取消其招生资格。②严格控制导师招生人数,每位导师名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不超过1名,具有博导资格者放宽至2名。③以我院构建的省级科研基地为平台,即“陕西省牙颌面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及“陕西省颅颌面精准医学研究重点实验室”,创建包括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以及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学院等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在内的科研团队。科研团队是以科研技术与开发为目的,组成技能互补、愿为共同科研目的相互交流并承担责任的高校科研人员群体[3]。创建科研团队可以实现研究团队内导师间的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科研效率,营造学术环境、创造科研氛围,提高学生科研创新和教师的教学能力。④轮转期间在各科室配置相对固定的临床导师,负责督促研究生完成临床任务、病例收集,启发学生在临床中发现问题,协助导师共同培养。

3.3 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选题前应注重培养的方面

①把握专业发展方向。由于材料学、生物力学等基础学科的深入研究,口腔医学临床技术得到了质的飞跃。随着社会经济和人民素质的提高,大众对于口腔疾病的防治意识大大改善。作为口腔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应明确自己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学习,对所在学科和临床科研问题及未来的发展研究趋势有一个较为客观的认识。例如,在口腔内科学中,儿童口腔医学是一门综合学科,不仅与牙体牙髓、牙槽外科、口腔修复、口腔正畸、口腔黏膜等专业密切关联,又由于其患者群体的特殊性,要求从业医师掌握与儿童生长发育、儿科学以及儿童心理学等相关知识。又如,牙周病学的研究发现,牙周炎的病因除局部因素外,越来越多的全身因素被证实是牙周炎发病的危险因子,糖尿病、抑郁状态等常与牙周炎共病。这类具有交叉特点的学科,临床科研的热点问题则更为多样化。②提高创新性。创新性是最容易困扰研究生选题的问题之一。对于进行临床科研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来说,只有充分了解国内外有关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动态,才有可能结合自身的研究基础进行探索和创新。我们建议的创新方式包括将已有技术用于新的研究领域、设计方法创新、研究技术创新、提出新的医学模式等。③确定临床科研方向。选题方向的确定不仅影响研究生获得学位,而且影响其后续的科研态度和科研成果,是高层次临床工作者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5]。临床科研选题的核心是立足于临床实际问题,其结果能够为临床工作服务;另外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而言,还应考虑到选择的课题应便于学生在临床工作的同时进行资料收集,避免科研工作与临床之间严重脱节。方向可包括文献综述、病例总结分析、疑难病例报告、临床疗效评价、询证医学分析等。在近年来我院口腔内科学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选题上,有研究生将国际上先进的激光多普勒血流仪与传统的牙髓感觉测试和电活力测试对外伤牙牙髓活力的诊断效能进行对比;有研究生对新生代的充填材料或充填方式进行三位有限元的力学分析;有研究生与材料学院合作改进氟防龋物质的成分,并于商品化的多乐氟的促进牙齿矿化能力比较;有研究生对合并二型糖尿病的牙周炎患者外周血中补体系统表达进行检测;有研究生对半导体激光用于牙周手术是否由于传统的术式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等等。这些选题既能够紧密结合临床学科发展的热点,研究结果对临床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又充分发挥了本单位的资源和优势,且工作量适当,适合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际情况。

3.4 构建硕士研究生科研质量保障体系,加强学术交流

①合理安排开题时间。我们将口腔内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开题安排在第三学期初。经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及一年的临床轮转后,在此阶段学生已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对临床科研有了初步认识,后续接近两年的时间也能够保证其完成科研选题。②开题的质量控制。开题报告是对研究生科研选题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我们邀请口腔内科学系中高学历或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专家团队,通过小组讨论对每一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选题进行评价,侧重于科学性、实用性、可行性、创新性的把控。在此基础上,研究生将课题设计进行修改完善,以确定最终的研究课题。③建立研究生中期考核竞争机制。专家组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中期进展、预答辩等各环节进行质量检查和跟踪,对科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并检查督促修改。其中中期考核成绩与研究生后续的奖助学金挂钩。④提高学位论文重复率门槛,扩大盲审比例。在学位论文送审前将全部经过学术不端检测,重复率不超过8%,重复率在8%-30%者修改后重新检测,超过30%者需推迟答辩。2015年以前,随机抽取10%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双盲审。自2015年开始,这一比例提高到20%,以后这一比例还会逐步提高,并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借助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的平台,作为第三方质量监督机构,对学位论文进行客观评审。定期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积极举办各类学术讲座,了解国内外口腔医学的新进展和新动向,提供科研团队之间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鼓励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将自己的学术成果进行展示汇报。

在口腔医学的学科建设过程中,临床科研工作的开展是口腔医生由技术重复工作者向高层次的口腔临床医学人才转变的必经之路。我们应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专业化的口腔临床研究队伍,建设规范的口腔临床教学基地、口腔临床数据库等,同时加强院校间多中心口腔临床研究网络体系构建。通过对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住院医师规培统一培养模式,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疾病防治模式和医疗体系,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口腔医疗水平。

摘要: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推进,提出了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进行衔接并统一内容的培养方式。本文分析了临床科研对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性,以及新的培养模式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以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内科学系为例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课程设置、导师队伍建设、研究生科研选题、科研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加以阐述,以期在这一培养模式的转变下,提高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使他们成长为合格的高级应用型口腔临床医生。

关键词:口腔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学位研究生

参考文献

[1]陈艳霞,房向东,秦晓华,等.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的实践研究[J].医学与哲学(A),2016(2):62-64.

[2]汪玲.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5(7):33-37.

[3]徐辉,周新文,厉松,等.浅谈口腔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2010(3):485-486.

[4]杨世茂,刘尧,李运峰,等.探讨口腔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及临床操作能力的协同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2014(5):882-884.

内科医师培训 篇4

会议地点:消化一科医生办公室

主持人:科主任***主治医师

参加人员:***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全体住院医师

记录人: ***住院医师

会议内容:

在医务部、科教科指导下,在科室同志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下,我科圆满完成了2013上半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同样存在着许多不足,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1.一般情况:根据年初制定的培训计划,结合我科实际,上半年培训活动与科室业务学习相结合,选择消化内科专业常见病,常见操作和手术,以集中理论授课为主要形势,每月定期召开业务学习会,由我科主任医师及高年资主治医师轮流按照计划备课,准备PPT幻灯片,并配合临床实践培训,住院医师由科主任指定主治医师、副高或以上职称的指导教师负责,实行指导教师与上级医师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广大住院医师反映培训效果良好,基本掌握了我科常见病、危重症病的基本处理原则及方法。对平日单独值班、处置病号祈祷了关键的指导作用。

2.存在问题:在近半年的培训过程中同样反映出许多问题,其中也有很多问题值得关注,主要可分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带教医师临床工作繁杂,有时候不能按时完成计划安排的带教任务,对培训医师的针对性带教安排不够明确,如本科室的特殊操作、特色疾病的讲解和示范等,对于带教教员无针对性的带教前培训,导致带教教员某些操作不十分规范。第二,部分住院医师向

我科培训小组提出多增加技能操作培训,如三腔两囊管操作等,多增加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内科医师培训 篇5

1 栏目选题策划的目的和背景

近年来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明显上升。由于造血干细胞移植 (HSCT) 、实体器官移植的广泛开展,高强度免疫抑制剂和大剂量化疗药物的应用,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生率随着严重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的日益增多而显著上升,尽管已得到临床医师的广泛重视,但其诊断和治疗仍然面临极大的挑战。血液疾病治疗中尤其是接受非亲缘性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或大剂量化疗的患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日益成为导致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继欧洲肿瘤治疗与研究协作组(E O R T C)制定了《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指南》之后,我国在2005年结合了临床实践的现状和体会编写了《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呼吸疾病治疗方面,也同样注意到了真菌感染的问题,并于2006年推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一方面在我国虽然缺少确切的流行病学资料,但存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的人群在增加[接受广谱抗生素治疗、药物和(或)疾病所致免疫抑制、侵袭性诊疗技术广泛应用等人群]。我国在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关于医院真菌感染防控尚少关注,在减少感染源和切断感染途径方面缺乏有力措施,真菌感染正引起临床高度关注。另一方面多数临床医生对真菌病的警觉和认知能力存在“不足”和“过度”两种倾向,在许多概念上颇多混淆。在此情况下,以专家讲座、论著和病案报道等多种形式,设置一个供临床医生学习的栏目是十分必要和有实践意义的。基于以上背景,《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精心策划了“真菌诊治专栏”栏目。

2 栏目选题的简要实施过程

栏目的策划,就是根据读者对象的需要(喜好)来组织专题。期刊栏目策划由其读者群、内容定位决定,通过设计适应读者最新需求的选题,物色最佳作者,拟定组稿计划而使高水平的作品问世。责任编辑根据国内外的指南及新近的相关内容进展,认真分析研究栏目中所涉及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内容,通过调研了解在真菌诊治方面广大临床医生的关注和困惑的地方,来确定栏目中选题的内容。然后通过信函、电话、面谈等方式征相关专业(呼吸、血液、ICU等)编委、专家的意见,同时发函给读者,征求他们的意见。经过反复调研后,整合以上3方面的意见,确定了本栏目以讲座、论著及病案报告3种形式为主。具体情况为2006年“真菌诊治专栏”栏目共发表文章15篇,其中专家讲座8篇。考虑到此栏目新开办,读者对于真菌感染的诊治缺乏基本了解,所以本栏目的形式主要以专家讲座为主。通过约专家写稿,以讲座的形式,将真菌诊治在临床各系统的进展及药物使用的机理进行了阐述,使读者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值得一提的是,在2006年第21期中,《中国实用内科杂志》发表了中国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工作组推出的《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草案) 》以及周新教授对此草案的解读。2007年“真菌诊治专栏”栏目共发表文章18篇,主要以论著和病案报道为主。论著和病案报道主要是全国范围内的征集稿件,选用稿件时注重地域和临床科室的全面性,尽可能地将全国范围内,各个科室所涉及的真菌诊治研究呈现给读者。

3 刊发后读者的反馈意见

一个栏目策划是否成功,读者是最有发言权的。此栏目刊出后,随着栏目的稿件不断刊出,读者来信也不断地增加,虽然是在《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中刊出,我们也收到了一些外科医生的来信。因为真菌感染不是具体某一个科室的疾病,而是涉及所有科室。“真菌诊治专栏”栏目同时也适用于各级医院的临床医生,既可以省市级医院医生带来启迪,又可以指导基层医生的临床实践,内容灵活,可读性强,深受读者喜爱。

江西省星子县人民医院的医生来信说,他是《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的忠实读者。“真菌诊治专栏”栏目第一次出现就引起了他的注意。“真菌诊治专栏”栏目办得十分好。其中所讲的,所涉及的就是临床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由于是县级医院,真菌感染的诊断及治疗相关问题都比较模糊,遇到患者有相似的临床表现时,经常毫无根据的经验用药。读了这个栏目后,对真菌感染的系列问题有了较明确的认识。以后再遇到相似的情况,也会“对症下药”了。希望《中国实用内科杂志》开办更多这样较实用的栏目,希望《中国实用内科杂志》越办越好!

还有一些读者在褒奖这个栏目的同时,对我们提出更高的希望。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生的信中写道“《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的“真菌诊治专栏”栏目办得十分成功。真菌感染无论在三甲医院还是在基层医院都是一个不可回避但是又让人头疼的问题。许多医生碰到后都束手无策。读了这个栏目以后,在真菌感染的问题有了深刻的了解。随着指南的推出,希望可以结合指南进行解读,并推出相关的讲座以帮助广大临床医生更好地了解指南、消化指南,以便更好的执行指南,更好的治疗真菌感染患者。

4 选题策划的体会

4.1 选题必须与期刊的定位相一致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的主要读者对象是临床医生,这些对象分布在上至国家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及省级医院,下至地、市、县级医院的各个层面。而我刊之所以拥有广大读者群的特点就在于“临床实用”。围绕这一根本需求,我们就要在栏目策划上注意满足个层面读者的需要。通过“真菌诊治专栏”栏目,许多临床医生对真菌诊治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体高了对真菌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对真菌感染的防控能力都有了提高。对读者实实在在的帮助赢得了读者的信任与支持,发行量在同类期刊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4.2 选题策划要以读者为根本

期刊的特色栏目要突出的是“特色”,保持“特色”的唯一途径就是要保证“特色”的高质量,有了好的质量。《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真菌诊治专栏”栏目的特色就是来源于读者,服务于读者,以读者为根本。好的选题需要事先经过充分的调研,通过了解广大临床医生临床诊治过程中的涉及的焦点、难点问题才可能有好的选题。期刊工作者要具备创新意识,学会逆向思维,多视角思考问题;这样才敢于创新,才能办出期刊特色。

4.3 选题策划对编辑的要求

选题策划是编辑过程中发挥编辑创造性,实现出版物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佳目标最重要的环节。如果编辑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对某一学科知识没有基本或深入的了解,对其学科的发展脉搏不能有所把握,那就很难策划出优秀的选题和编辑出高质量的稿件。作为一名医学期刊的编辑,我认为至少应具备以下两方面的能力:(1)捕捉最新专业信息的能力:即要掌握最新的相关医疗资讯,策划出新颖的选题,使出版的期刊能够有的放矢。要做到这点,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2)组织能力:主要体现在编辑对作者的组织能力、稿件内容的组织能力。我们的编辑要想组好稿,就一定要走出去,请进来,广交朋友,要有自己固定的作者群体,根据读者需求,策划出适应期需要的期刊选题。

4.4 学术与效益的双赢

本栏目由于定位准确,实用性强,还引起了一些医药厂家的关注。厂家可以通过此栏目,遂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广告经营。每期专家讲座时,可邀请专家一起联系相关专业的医药厂家赞助;在大规模药物观察与新药临床试验的有关论文通过初审后,积极与作者或有关公司联系,争取配合相关广告;而病案报告也可以结合药品在临床中的疗效报道出来。这样不仅无损于杂志的学术水平, 而且还增加了服务内容, 有利于读者全面了解新药, 最终获得更大的效益。

5 总结与展望

在本栏目推出不久,我国推出了一系列真菌相关的指南。2007中国侵袭性感染工作组对2005年编写的《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草案) 》进行了修订;中国医学会感染学会也推出了《肺真菌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推出了《I C U真菌指南》等。随着指南和专家共识的出台,《中国实用内科杂志》同时也进行了一些解读。指南和专家共识的不断推出,可见要解决真菌感染问题不是通过一个栏目的短期报道就是可以解决的,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研究,比如宿主因素就是比较突出问题:(1)在社区获得性侵袭性肺真菌病宿主因素不一定是必备因素,如肺隐球菌病可以没有宿主因素;(2)《肺真菌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所列危险因素各自的权重尚缺少深入研究。此类问题还有许多在困扰临床医生。所以作为编辑既要有足够地捕捉信息的敏锐性,也要多多了解临床医生的想法,这样才能将这个栏目办得更让读者喜爱。《中国实用内科杂志》准备在2008年通过对撰写指南的专家进行访谈,再次对指南进行解读,使指南更好的服务与各级的临床医生。另外在期刊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实现期刊质量与经济效益的有效结合也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编辑要多思考、多实践,在不影响学术水平的前提下,多多开展这种栏目,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内科医师培训 篇6

1 血液病常见症状的诊断及处理实战训练, 提升临床逻辑思维能力

医学生对各种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通过课堂“正向”教学都有了理性认识, 但特点是所学的东西是分散的、条块的。然而在进入临床后, 他们所面对的不是一个疾病, 而是一位有着不同主诉、不同体征的患者。此时, 医生对患者的认识是综合的、集中的, 且非条理的, 认识和诊断思维的方向是从结果到原因。这种“反向”的思维要求临床医生必须对以往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 以尽快做出诊断和处理。这就要求带教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应该有针对性地、充分地对医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系统思维的训练[2]。在进入临床实习前, 血液病患者常见症状及体征在内科学及诊断学中学生都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夜查房中, 住院总医师可以通过患者的某一症状或体征, 让临床实习生对引起这一症状或体征的原因进行阐述, 结合具体患者提出相应的病因, 并做出处理。这类似于PBL教学方法, 该方法既可以提高实习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 又可以使实习生将知识灵活贯穿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通过逆向思维实现知识的应用, 为将来成为住院医师奠定基础, 特举例阐述如下。

病例:患者14 岁, 男性, 以“乏力1 周”主诉入院, 诊断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2a, 给予IDA方案诱导化疗, 目前为I-DA方案化疗后第8 天。实验室检查显示:白细胞:0.06×109/L, Hb:60 g/L, PLT:10×109/L。入院当晚患者首次出现高热, 体温39 ℃, 伴有寒战。提问:如果你作为值班医生, 针对发热这一症状, 应该如何继续询问病情?

实习生针对发热这一症状进行询问:发热时除了寒战, 还有哪些不适?有没有流涕、咽痛、咳嗽?有没有腹痛及腹泻?有没有尿频、尿急及尿痛?有没有头痛、恶心、呕吐?有没有皮疹、胸闷、气短?

住院总医师进行点评:能够从发热的伴随症状进行询问, 寻找可能的发热原因难能可贵。但是对于血液病患者除了上述伴随症状外, 还应该询问有无感染性休克及颅内出血、热型是否为稽留热、有无留置导管等?最终通过询问, 该患者发热之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而且血压稳定, 考虑为上呼吸道感染可能, 不排除合并败血症。再次提问:针对这一感染, 应该选用哪种抗生素?临时如何对症降温处理?

实习生回答:可选用头孢类或喹诺酮类抗生素, 临时给予物理降温及非甾体类药物、地塞米松退热治疗。

住院总医师在让实习生选择抗生素的同时让实习生对常用抗生素的分类、适应证及禁忌证进行了回忆和分析, 这个过程可以发现实习生对各类抗生素的掌握情况。然后住院总医师教授实习生血液病患者发热的特点及临床选择抗生素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尤其重点强调该患者为粒细胞缺乏状态, 免疫力低下, 选择抗生素遵循降阶梯原则, 可选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而未成年则为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应用禁忌证。患者合并有寒战, 不排除合并败血症的可能, 进行血培养及药敏试验, 为后续抗生素的调整提供病原学依据。同时讲授血液内科发热患者降温的注意事项, 针对能否应用非甾体类药物, 引申讲授粒细胞缺乏及感染性休克的处理。

总结:整个教学过程中, 实习生需要充分运用所掌握的知识, 高度集中, 从所询问的病史中获得各种有用的信息, 剔除无效信息, 寻找发热的病因, 同时掌握血液病患者发热的特点及抗生素选择原则, 既回顾了所学理论知识, 同时通过自己的思考, 加深了对相关内容的认识及学习, 以后遇到相关的临床问题会处理得更得心应手。在这个过程中, 住院总医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去提示、暗示、引导和纠正, 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帮助实习生学会正确的病史采集及应用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归纳。

2 角色互换处理急危重症患者, 提升临床应急能力

在短暂的临床实习过程中, 临床实习生很难掌握血液内科常见急危重症的处理方法, 但在夜查房中遇到急危重症患者的几率明显增加, 能培养实习生的应急能力。在一次夜查房中, 一位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突然端坐位, 呼吸窘迫, 伴有头痛不适。

住院总医师让实习生和住院医师进行角色互换, 给1 分钟时间要求实习生对患者进行快速检查及询问, 发现新的症状及体征, 并提出可能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实习生通过简单的询问和查体, 对患者之前的治疗情况及伴随症状、出入量进行了询问, 重点检测了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 观察患者的面容及神志, 听诊了肺部及心脏。结果发现, 患者近期在服用维甲酸治疗中, 出入量平衡, 血压正常, 心率快, 血氧饱和度降低, 面容发绀, 口唇干燥, 听诊双肺呼吸音粗, 可闻及湿啰音。提出可能的原因为维甲酸综合征, 并告知住院医师基本的处理医嘱。

住院总医师评价:实习生能够通过观察和询问得出正确的判断和分析, 证明对血液内科急危重症维甲酸综合征有了深刻的了解, 但在此过程中实习生遗漏了对血常规、凝血项及血气分析等检查结果的分析。对实习生课堂上未能涉及的相关检查, 由住院总医师进行详细讲解, 以加深实习生的认识, 然后让实习生提出急救措施。

通过各位实习生的急救, 住院总医师进行总结, 并提出急救原则:停维甲酸、吸氧、利尿、地塞米松静脉注射、化疗, 进一步对相关知识进行高度概括和归纳, 便于实习生理解和记忆, 从而提升其临床应急能力。夜查房结束后, 督促实习生进行归纳总结:一方面, 总结住院总医师对急危重症诊断的切入点及依据;另一方面, 学习住院总医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此外, 让实习生将自己临床分析和实际应用后的深刻体会整理记录下来, 作为学习笔记, 再结合书本知识, 把它变成自己的能力[3]。

3 实地培训操作技能, 提升临床操作能力

临床操作技能包括全身体格检查及特殊有创操作。教学过程中, 实习生多是通过观看教学视频等多媒体方式, 对基本步骤、注意事项及操作顺序初步了解[4]。在日常繁忙的工作中, 由于时间的限制以及患者的不配合等因素, 实习生进行实际的查体及骨髓穿刺等操作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临床操作技能的培训是实习中的薄弱环节[5]。在夜查房前, 住院总医师可以就专科重点查体寻找合适的、配合较好的患者, 亲自指导带教实习生进行体格检查及骨髓穿刺, 进一步提升实习生的临床操作能力。在操作过程中, 可将如何系统查体及注意事项、临床无菌原则及操作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术后注意事项等的讲授贯穿其中, 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通过采用“实战演练法”, 我科住院总医师对2014 年在血液内科的临床实习生进行了临床思维及操作能力的培养, 结果2014 年实习生出科考核理论及操作成绩均在90 分以上, 较往年提高10 分以上, 获得良好效果, 而且在实习生中反响较好, 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苏庸春, 于洁, 徐酉华, 等.实习医生临床思维能力的锻炼与培养[J].医学教育探索, 2009, 8 (4) :420-423.

[2]彭奕华, 许红雁.临床实习中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09, 29 (6) :104-108.

[3]张云霞, 张永亮.改进教学查房方法培养临床思维能力[J].卫生职业教育, 2012, 30 (6) :55-58.

[4]赵新颜, 胡豆豆.留学生内科教学、临床实习及教学查房的带教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 2014, 11 (31) :111-117.

上一篇:音乐专业化下一篇:糖类的水解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