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干预

2024-10-26

内科护理干预(精选12篇)

内科护理干预 篇1

临床中应用最多的治疗手段仍是口服药物, 内科患者多数病程较长且长期住院, 患者普遍年纪较大, 伴有多种并发症状, 服用药物种类较多, 服药方式、药量不一, 多数患者未能正确服用药物[1]。根据统计显示, 我国医疗纠纷案件中, 超过1/3的为药物纠纷[2], 如何提高用药安全成为临床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此种现象, 现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7月间在我院内科进行治疗的患者100例进行治疗, 其中50例在一般护理中结合护理干预, 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100例均为2013年2月至2015年7月间在我院内科进行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按随机投掷法分为两组, 对照组中男性28例, 女性22例, 年龄45~75岁, 平均年龄为 (60.2±5.6) 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文化9例, 中学文化25例, 大学及以上文化16例。研究组中男性27例, 女性23例, 年龄46~75岁, 平均年龄为 (60.7±5.2) 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文化9例, 中学文化26例, 大学及以上文化15例。上述资料无差异, P>0.05。

1.2方法:对照组:遵照医师开具的医嘱对患者进行给药, 并告知其相关的药物禁忌、剂量、方法等。研究组: (1) 评估判断:患者入院后即由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的药物认知情况评分, 充分了患者服药中存在的漏洞。 (2) 加强管理:对于口服药本应安排专人进行管理, 并对药物的相关信息说明进行搜集统计。当有新药物入科时, 应对医务人进行相应培训、学习, 内容包括配伍禁忌、服药方式、药理、给药时间、剂量等, 根据药效及性质制定出针对性的服药方案, 增加临床用药的安全及合理性。 (3) 健康宣教:由于每位患者的疾病、病情程度及文化程度均存在着差异, 护理人员根据医师的医嘱进行药物宣传单的制作, 对患者需要服用的药物进行列表, 并对药效、作用机制、服药的方法、时间、禁忌配伍等进行标注解释, 对患者进行讲解。在给药时, 向患者进行药物的介绍后, 比对宣传单进行一对一给药。在走廊中加入展示柜台, 介绍药物, 药物下均以标签进行标注, 写上规格、通用名、商品名、作用、机制等, 加深家属及患者对药物知识的认知程度, 对特殊药物进行警示牌的悬挂, 以免发生意外。 (4) 用药流程:给药前应首先向患者询问有无恶心、黄绿视、食欲缺乏、呕吐等不良反应, 并进行脉搏的测量, 若少于60次/分, 应告知医师。患者的药盒应进行统一发放, 统一规格, 对不同时间段的药物分开放置, 并进行标注, 高危药品单独进行包装并标示。当患者年纪较大时, 应对患者进行药物说明的反复强调, 保持细心、耐心, 加深印象, 保证服药的安全性与正确性。 (5) 服药安全:药盒应放置于患者方便拿到的地方, 如床头、床头柜上, 方便取放。护理人员在给药后, 应督促患者及时服药, 减少漏服、延迟服用的发生率, 协助特殊患者服药, 如高龄、危重患者。对于胃镜等检查后的患者可进行警示牌悬挂, 提醒患者服用药物, 并在交接班时进行重点强调。告知患者及时服药的好处及延迟服、漏服的坏处, 不良反应等, 嘱咐其在药物服用时不交流、说话, 防止呛咳。 (6) 用药后观察:对于服用降压药物的患者, 护理人员应防止患者出现低血压, 告知其缓慢改变体位。利尿剂服用后应进行尿量的监测, 注意钾的补充。服用降糖药物后, 注意观察是否出现出汗、脉速、心悸等不良反应, 并做好饮食相关指导。

1.3疗效评价标准:对比两组间药物安全知识掌握水平。根据我院自制的药物知识评分量表:评分共包括5个方面, 分别为正确认知、正确时间、正确方法、监测药物不良反应、掌握常识。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安全服药水平:护理后研究组的正确认知39例 (78.00%) 、正确时间40例 (80.00%) 、正确方法42例 (84.00%) 、监测药物不良反应35例 (70.00%) 、掌握常识40例 (80.00%) 。

相比于对照组20例 (40.00%) 、21例 (42.00%) 、17例 (34.00%) 、16例 (32.00%) 、17例 (34.00%) 有所好转, (χ2分别位29.85, 30.35, 51.67, 28.89, 43.17, P<0.05) 。

3讨论

药物发放是内科护士日常护理工作中最重要的操作之一, 护理人员不仅是发放药物的执行者, 也需担当用药效果的反馈者, 但内科护士工作量较大, 用药种类繁多, 压力及负担较重, 因而在给药及配药过程中极易出现疏忽漏洞, 年纪较大的患者由于记忆能力、听力减退等, 常常发生延迟、漏服的事件, 大大降低了治疗的效果[3]。用药安全已成为临床中较大的安全隐患, 对患者的康复效果及生命安全均造成了一定的威胁[4]。随着临床要求的提高, 新型的护理模式也应运而生, 护理干预对传统护理中的漏洞进行弥补, 对给药流程、质量、宣教、管理等方面进行加强, 护理人员进行自我的升华, 包括思想认知上的重视, 并不断的进行学习, 牢牢掌握药物相关知识[5], 对患者进行知识的宣传教育, 加深自我教育宣传能力, 树立自身的正面形象, 为患者做好榜样作用, 本次研究旨在探讨护理干预在安全用药方面的临床效果, 结果显示成效良好。

有研究显示[6,7], 在内科患者的药物应用中结合护理干预后, 明显减少了漏服、延迟服药的概率, 提高了患者对药物认知程度, 提高了用药依从性。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通过护理人员不断耐心的宣教、药物的展示等, 使研究组患者在正确认知、正确时间、正确方法、监测药物不良反应、掌握常识方面相比于对照组均有所好转, 本次研究结果与文献一致。

综上所述, 在内科患者用药中结合护理干预, 能够提高患者的安全用药水平, 改善预后, 值得临床普及与推广。

摘要:目的 探究在内科患者安全服药中结合护理干预的影响。方法 临床纳入2013年2月至2015年7月间在我院内科进行治疗的患者100例, 所有患者按随机投掷法进行分组, 对照组50例行一般护理, 研究组50例在一般护理中结合护理干预, 对比两组间安全服药水平。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的正确认知78.00%、正确时间80.00%、正确方法 84.00%、监测药物不良反应70.00%、掌握常识80.00%。相比于对照组40.00%、42.00%、34.00%、32.00%、34.00%有所好转, P<0.05。结论 对内科患者服药安全中结合护理干预后, 明显提高了患者服药的安全性。

关键词:安全服药,内科,护理干预,分析

参考文献

[1]杨桂华, 文学琴.内科住院患者口服药疗错误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西部医学, 2012, 24 (10) :2016-2017.

[2]李水轩, 李雪华, 黄锡球, 等.调整服药时间在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3, 30 (22) :10-12.

[3]张艳梅.心内科患者服药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5, 34 (4) :513-515.

[4]凌爱香, 谭恺, 全日红, 等.应用六西格玛降低神经内科口服药多余发生率[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26 (14) :74-75.

[5]杨忌奉.针对性护理对消化性溃疡患者服药、饮食依从性及行为认知掌握的影响[J].内科, 2015, 10 (3) :431-432.

[6]李爱辉, 李锡山, 李静波, 等.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调查及护理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0 (29) :7306-7306.

[7]翟英芬, 徐小燕, 陈红艳, 等.综合性护理干预对代谢综合征患者服药依从性、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 2015, 12 (32) :142-145.

内科护理干预 篇2

摘要:目的:探讨控制神经内科ICU病室医院感染的护理干预对策。方法:抽取本科室收治的252例ICU住院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状况。结果:经过分析比较,干预组患者中医院感染10例(7.97%);对照组患者中医院感染32例(25.4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控制神经内科ICU病室医院感染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有助于患者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神经内科ICU;医院感染;相关因素;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2-0138-01

神经内科ICU的病人多是脑部疾病,患者由于年龄偏大、运动功能障碍、免疫力低下,大量抗生素的使用和各种侵入性操作,是医院感染的高发人群,而医院感染会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1]。因此,为降低临床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现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ICU 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患者资料,针对ICU生理特点、病情、治疗、护理手段及ICU的环境设施分析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科室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252例住院患者,并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126例,其中脑出血的患者有44例,脑血栓的患者60例,而脑栓塞的患者22例,年龄为42~78岁,平均(69±4)岁。而干预组有126例患者,其中脑出血的患者43例,脑血栓的患66例,脑栓塞的患者,17例,年龄37~81岁,平均(66±7)岁。两组病人基本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可比性。

1.2方法:将252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状况,然后将两组进行对比分析。

1.3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主要依据国家卫生部文件《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执行。

1.4护理干预

1.4.1严格的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认真的执行各项的消毒隔离制度是有效的干预ICU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主要保持室内的通风和干燥,并做好室内的空气和地面以及物品表面和床单的终末消毒工作,并采用空气净化器进行持续的净化,保证操作的前后正确的洗手或者用消毒液进行涂擦双手。此外对与传染性的疾病患者需要给予隔离,并在床尾做好隔离的标记,相关的工作人员进入ICU需要穿规定的工作服、鞋,并戴好帽子与口罩[2]。

1.4.2严格无菌操作:对于患者吸痰和导尿以及深静脉置管时需要严格的做好无菌操作。在患者吸痰时戴上无菌的手套,并使用一次性的吸痰管,同时保持好尿路系统的密闭性,及时的做好会阴的护理,并保持尿道口的清洁,一般尽量的缩短留置导尿的时间。采取静脉穿刺需要皮肤隔日进行消毒,每周进行2次的更换敷贴,同时密切的观察穿刺处的皮肤有无红、热、肿、痛以及全身的症状,例如出现发热和白细胞升高等炎症的出现时,需要对导管的皮下段进行细菌的培养。

1.4.3加强基础护理:护理工作人员需要认真的进行口腔和呼吸道的护理,其中口腔的护理每日进行2~3次,并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每l ~2h对患者翻身和拍背1次,从而使痰液及时的充分排除。另外还需保持床单位和皮肤的清洁与干燥,做好氧气湿化瓶和管道的消毒,一般湿化瓶和湿化液需要每天进行更换。

1.4.4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加强医务人员相关的过关培训,其目的是使每位医务人员能够深入的认识到做好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性,同时严格的落实各项制度。另外通过培训,督促医务人员在每次的操作前后需要正确而有效的进行洗手,做好防止病原菌的传播。

1.4.5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据调查显示,长时间使用不合理的抗生素是导致真菌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一般真菌的感染部位表现为呼吸道,因此对于ICU患者在进行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时,需要做好防止真菌感染的措施。因此,正确的掌握抗生素药物的使用,并根据药物的敏感试验进行选择敏感的抗生素,需要及时的停药,以防止二次感染和耐药菌的产生。

1.5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的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x2检验,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感染率为25.40%,干预组为7.94%,差异显著。见表1。

3讨论

对于ICU的医院感染,主要表现为呼吸道为主,而且基础的疾病主要以损伤性的疾病居多,一般 ICU的患者的病情比较危重,卧床的时间也比较长,并且大多数的患者都处于昏迷的状态,基本上丧失了咳嗽的能力,并且气道的分泌物很难排除,因此,这些都为细菌的滋生和繁殖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如何进行有效的防止医院感染发生是医务人员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因此要做好防护:加强病室的环境监测;严格的遵守无菌的原则;合理的使用抗生素药物;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3]。医院感染的最大挑战不是没有指南可以依照,而是没有很好地遵循指南,如果能够认真执行指南,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医院感染的发生是多因素作用所导致的结果,应当严格遵守医院感染防治的各项规程,才能达到最佳防治效果。综上所述,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降低神经内科ICU病室医院感染率,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有助于患者的恢复及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心血管疾病诱因与内科护理干预 篇3

【摘要】目前,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较为普遍的病种。由于社会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也是逐渐递增。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高血压,心肌梗塞,心绞痛以及心力衰竭等,长期反复发作会导致死亡。目前,提成护理工作的人性化。本文通过对心血管疾病产生的诱因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并且提出了合理完善的护理干预政策,旨在有效地辅助治疗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诱因;内科护理;干预政策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297-02

心血管疾病在临床试验中是一种常见病,尤其我国在最近几十年老龄化社会显现愈发加强,老年人又是心血管疾病高发病率群体,所以我国现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也越来越多,这种现象也就意味着心血管疾病也越来越受社会的关注。当然,随之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和内科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心血管疾病的诱因非常复杂,病情经常反复,导致这种疾病的致残,致死率非常高,对病人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本文针对我院临床120例病人的病发诱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也针对其诱因做出了合适的护理措施。

1 一般资料与诱因调查

1.1一般资料

抽取近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临床心血管疾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76例,女性患者44例,年龄在41-81岁,平均年龄63岁。对着120例患者进行发病诱因调查分析,并在治疗后采取新式优质护理措施。

1.2病发诱因调查分析

患者的运动量过大或者是情绪波动较大。大部分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发病前进行过剧烈运动或者是情绪上有较大的起伏,导致突发性心肌梗塞或者相关性心血管疾病的发作。

气候的变化。调查发现,气候的变化对一部分老年患者的血液循环造成一定影响,这种现象也会导致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大大的增加。

长期饱餐。老年人的消化功能会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会变得越来越差。长期的饱餐,消化代谢无法承受这么大的负荷,心率就会加快,导致心脏无法承受负荷,诱发心血管疾病。

不良的生活习惯。经常暴饮暴食,抽烟,酗酒,经常吃辛辣的食物都会导致身体的胆固醇升高,导致心血管疾病复发。

2临床护理方法

对疾病的基础知识进行健康指导。向患者进行指导时,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灵活指导,要达到多数患者可以明确的了解到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及诱发原因,可以保证病人与病人家属掌握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措施,降低发病率。

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可能对心血管疾病不了解,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有可能会出现焦虑,紧张,害怕,忧郁等不良情绪。所以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换位思考,站在患者的角度,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然后对整个治疗过程和治疗的必要性进行详细和耐心的讲解,消除患者的不了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这样可以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也可以使患者有预防疾病的意识。在治疗后,对患者进行细心的护理,对患者提出的关于疾病的问题详细回答,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让患者在心理上得到重视。

作息生活护理。在患者治疗阶段,护理人员必须保证患者用药情况的准确性。护理人员需要详细的向患者说明药物的作用,用药时间以及特殊药物的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及时观察患者的用药情况。嘱咐患者需谨遵医嘱,不可少用或多用药量,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危险。在恢复治疗阶段,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适当的告诫患者增加或减少运动量,帮助病情的康复。调整患者的作息时间,保证患者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利于患者更快的康复。

饮食护理。首先,必须严格控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钠盐摄入量,尤其是老年患者,在身体机能每况愈下的情况下,肾功能也逐渐下降,大量的摄入钠盐,会出现严重的水肿现象。应该采用高蛋白,低胆固醇,低脂,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切记不可暴饮暴食,过度饮食会使心脏负荷超重,促使心力衰竭。应该少食多餐,以清淡食物为主。忌抽烟,酗酒,吃过咸的食物,喝咖啡或浓茶,辛辣的刺激性食物。要多吃维生素含量高的蔬菜水果。最重要的是护理人员需要每天对患者的饮食情况仔细观察并叮嘱,然后对其做出详细的记录。

3 结论

通过对大量住院质量的患者的病发诱因详细地分析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发现,这种新型完善的护理体系,对患者而言,是合理,有效,具体,实用,可行的护理措施。如果使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在患者处于病态的情况下很难以自身的力量达到恢复健康的能力。而这种完整的护理措施,使患者的医疗保健与自我保健意识大大提高,并且有效地得到了及时的治疗,这使临床的复发频率有了显著的降低。由于患者有了较高的保健意识,愈后恢复有了较大的改善,从而控制了疾病的发展,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白耀均.情绪活动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及心理护理[J].中国水电医学;2007年04期

[2]刘海英.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护理干预[J].亚太传统医药;2007年04期

[3]马惠霞,马淑芳.心血管疾病一般护理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年15期

[4]刘延凤.浅谈心血管疾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09年25期

[5]周生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资讯;2010年14期

内科护理干预 篇4

关键词: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措施

呼吸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技能, 随着社会越来越快的发展, 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之间逐渐失去了平衡。PM2.5越来越多地成为了高频词汇, 使得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越来越多, 最终影响着人民群众整体的身体健康, 从而影响整体民众的生活质量。呼吸内科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基本科室。近年来, 呼吸内科的重症病人越来越多, 呼吸内科的日常护理模式也被要求得以改变, 患者的日常护理水平也有待提高[1]。本文先对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有效措施进行分析, 然后再提出改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相关措施,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2014年收治的86例重症呼吸内科患者作为最基本的观察对象, 并平均分到对照组和观察组中, 每组43例。其中对照组中, 男性26例, 女性17例。患者的平均年龄跨度在35~80岁, 平均年龄 (48.32±3.56) 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3例, 女性20例。患者年龄38-75岁, 平均年龄 (53.61±2.63) 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中慢性支气管炎患者35例、肺癌患者15例、肺炎患者1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18例、其他肺病患者6例。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

对照组的常规护理措施一般包括以下方面。第一, 医护人员在护理前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工作, 以缓解医护人员心理焦虑、紧张等不良的情绪;第二, 当重症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时, 那么医护人员应该予以患者氧气罩或者鼻导管的护理;第三, 对于患者分泌排泄出来的堵塞物进行及时地清理, 以防止其造成患者窒息。

1.2.2 观察组患者的应急护理干预措施

观察组患者实施三位一体的应急护理预案, 而仅仅对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应急护理措施, 整体疗程为2个月, 在此期间详细记录各个患者临床的诸多数据, 并详细归入病历。三位一体的重症应急干预护理干预措施是一套系统化的措施。全程把干预手段、综合急救措施、应急措施、饮食和心理等方面的信息都考虑在内, 是一种全方位的护理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2. 1 心理干预措施

呼吸重症患者的生命常常会遭遇很多威胁, 除了生理上的压力, 其精神压力也会变得比较大。所以患者在治疗期间非常容易产生焦虑或者抑郁的相关情绪, 此时需要有专人对患者进行定期的心理干预, 必要的时候请加强陪伴或者良好的沟通, 让患者不再那么孤独。

1.2.2. 2 营造良好温馨环境

在呼吸内科重症室救治患者时, 通常需要操作多种高级的精密设备, 医护人员一定要在平时熟练掌握其用法。医护人员一定要细心观察其用药情况和康复情况;房间要注意定时通风和消毒, 以免过于闷热。此外, 患者的饮食也要在高维生素和高蛋白质的基础上, 注意保持清淡。

1.2.2. 3 全程跟踪分阶段护理

整个呼吸内科的病情均具有风险大的特点, 患者的生命随时都有巨大的威胁。为此在进行三位一体的护理干预时, 一定要对患者有效利用相关的医疗设备, 并采取全天候跟踪护理的措施, 一旦有情况要随时进行处理[2]。此外, 呼吸重症病人的护理具有发展迅速和变化多端等特点。所以一方面要积极监测病人的血压、心率和脉搏等生命指标, 另外一方面要注意用药后患者的各个阶段的反应。并禁止患者有吸烟或者饮酒的行为。

1.3 疗效判定

显效:重症患者脱离危险, 呼吸顺畅自如, 各项生命体征及生理指标均恢复正常。好转:重症患者的相关症状已经有所缓解, 其呼吸状况明显好转, 监测的各项生理指标进一步好转;无效:重症患者危急状况依然持续, 呼吸依然困难, 各项生命体征和生理指标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显效加好转的总体人数在总人数之内的百分比被称之为总有效率。

2 结果

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为, 对照组的总体有效率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观察组的平均时间为 (17.56±3.2) d, 对照组的平均时间为 (26.3±5.3) d。

注:P<0.05

3 讨论

护理干预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重症患者的护理策略、心理干预、康复指导等多个方面都应该得到显著的提高。从上述表格中也可知道, 与常规的护理方法相比, 三位一体化的护理策略更加能够很好地控制整个病情的发展。所以, 及时做好相关病情的控制和应对, 才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让患者更好更快地得以痊愈。而随着大气污染的日益严重, 呼吸内科中的重症护理干预措施必将显现出更大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玉梅.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护理重症患者的应用效果分[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2 (10) :90-91.

医院内科护理护理工作总结 篇5

医院内科护理护理工作总结(一)

个月前,我怀着喜悦的心情走上了工作岗位,成为了一名护理员。身穿洁白的护士服、头戴燕尾帽,迈着轻盈的步子,微笑的走向患者,这是护士长教我的第一课。我原本以为“护理”只要对患者耐心,工作认真、吃苦耐劳就够了,可事实并非这样简单。

这个月的工作,使我成长了很多。从科室举办的“微笑服务,打造阳光团队”活动到医院的三甲评审结束,从简单的临床护理到危急的心肌梗死病人急救,我深深的明白,要做一名的护士,容易,可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专科护士,真的不易。

做为一名合格的护士,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要树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尊重、理解、同情和关心病人,对病人无论性别、种族、贫富贵贱一律一视同仁。不但要关心病人的病情,也要加强对病人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同时,还有必要对病人在社会适应能力的问题上提供帮助,这也是与“现代健康”相适应的。

做一名合格的护士,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精湛的技术,全面发展,与时俱进。要适应新时代整体护理,就要具备多方面知识,如计算机、外语、人文科学等等。新时代护理理念要求护士不光是一个健康照顾着,还应是一个合格的咨询师、宣教家、教育家,必要的营养师等等。因此,一个合格的护士,在具有了扎实的基本功的前提下,还应不断学习,不断在工作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

做一名合格的护士,要有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力。对工作一丝不苟,认真负责。护士的临床工作繁忙且劳累,而且对重病人的护理要求时刻保持头脑清醒,精力旺盛,尤其是在抢救病人过程中,要做到反应迅速、灵敏、果断,这都是与健康所分不开的。护士在临床工作中要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学习“三基三严”理论,严格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对每一个医嘱应及时、准确的处理,并完善各项护理文书。要认真按照护理级别巡视病房,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医生。

做为一名合格的护士,不论是正式、招聘、护理员都要具备主人翁精神、团队协作能力。护士面对的医疗环境和人际关系较为复杂,一不小心便会误入雷区,造成不愉快。作为一名合格的护士应懂得集体的力量才是强大的,断不可脱离集体,节外生枝。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将自己的利益与集体溶为一体的时候才有力量。集体是个人智慧的源泉,是陶冶个人才能和品格的大熔炉。一个团结协作的集体,会为了病人的健康,科室护理质量的提高而奋发努力、团结向上。团结就是力量,协作是帆,人情如水,只有团结协作,人情共济,船才会开得更稳、更远。

做为一名合格的护士,应有高度的法律意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病人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在提高。随着法制社会的建设,病人就医知情权和医药知识不断增长,护理人员很小的疏忽便会引发病人的不满或投诉。因此要求护理人员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更新观念,严格要求自己,避免与病人争吵,认真核对并执行医嘱,规范化操作,各种操作有理有据,热情服务,努力营造一个良好而安全的医护环境。

总之,作为一名合格的护士,要热爱本职工作,树立良好道德,有高度责任心,吃苦耐劳、踏踏实实认真工作。要不断学习,解放思想,适应时代需求不断提高。

如果青春是一团火,那就让她为护理事业燃烧吧!我愿意用自己一生的时间,为护理事业增光添热。

医院内科护理护理工作总结(二)

今年本着“巩固优势,稳步发展”的原则,一年来做了能上能下下几点工作:

⒈兼顾新厦、主楼,全院一盘棋,尤其在新厦抓操作规范,实现输液反应“零”突破;抓查对制度,全年查堵药品质量漏洞例、一次性物品质量漏洞例。

⒉配合股份制管理模式,抓护理质量和优秀服务,合理使用护工,保证患者基础护理到位率;强调病区环境管理,彻底杜绝了针灸科环境脏、乱、差,尿垫至处晾晒的问题。

⒊从业务技能、管理理论等方面强化新厦年轻护士长的培训,使她们尽快成熟,成为管理骨干。今年通过考核评议,名副护士长转正、名被提升为病区副护士长。

⒋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今年主持策划了“护士节”大型庆典活动,得到市级领导及护理界专家同行的赞誉;积极开拓杏苑报、每日新报、天津日报、天津电台、电视台等多种媒体的宣传空间,通过健康教育、事迹报告会、作品展示会等形式表现护士的辛勤工作和爱心奉献。

⒌注重在职职工继续教育,举办院级讲座普及面达以上;开办新分配职工、新调入职工中医基础知识培训班;完成护理人员理论及操作考核,合格率达。抓护士素质教育方面开展“尊重生命、关爱患者”教育,倡导多项捐赠活动,向血液科、心外科等患者献爱心。

⒍迎接市卫生局组织的质控大检查,我院护理各项工作成绩达标,总分,名列全市榜首。

7.个人在自我建设方面:今年荣获“市级优秀护理工”称号;通过赴美国考察学习,带回来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并积极总结临床经验,本完成成国家级论文篇、会议论文篇及综述篇。

作为护理部主任、一名光荣的党员,我特别注重自己的廉洁自律性,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带病坚持工作,亲自带领科护士长、护士长巡查各岗;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积极参与护理支部建设,发展的年轻党员梯队,现在新厦的赏员队伍已经扩大到余名,其中以年轻的临床骨干为主,使护理支部呈现一派积极向上的朝气和活力。

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护理水平的提高,得益于以石院长为首的各位领导的正确决策和各级基层护理人员的共同努力,明年护理部要创立自己的学术期刊,提高护理学术水平,发挥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优势,争取使我院的护理质量得到国际化认证。

医院内科护理护理工作总结(三)

我科本着“病人至上,真诚奉献;以人为本,开拓创新。”办院宗旨,并率先开展了“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圆满的完成年初制定的任务目标。现就20年护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20年心内科护理管理目标完成情况如下:

20年到目前为止基本完成年初制定的任务指标,并率先开展了“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大大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使护理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为开展空姐式示范岗奠定了基础。在介入诊疗方面,急诊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的开展,为更好的挽救患者的生命开放了绿色的通道。独立完成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成功的为2名三支血管病变的患者置入了支架,开创了又一个里程碑。单腔和双腔起搏器的独立完成又一次开创了先河,除颤起搏器及三腔起搏器的临床应用都使我们的护理上了一个新台阶。护理人员至目前完成5篇论文,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年初制定的护理目标中绝大部分均达标,但在护理人员培训、护理安全意识等方面还需继续努力。

二、具体实施细则

(一)以制度为标尺,用人文做基础。

科室的各项制度明确,利用护理例会加强学习,并监督落实。同时规范了流程,让每位护理人员针对相应流程提出合理化建议,更好的应用于临床。在我科率先开展的“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护理人员各抒己见,很快使工作步入正轨。我科向来本着用制度来约束人,用情感来激励人,用氛围来感染人的原则。让每一位护理人员做到有章可循,快乐工作,快乐生活。在人员短缺的情况下,顺利完成各项任务。认真落实护理人员对各种制度知晓率,保证100%知晓。

(二)以提高护理质量中重心,争创病人信得过科室。

1、在提高护理质量方面

(1)充分调动每位护理人员的意识,加强护理质量相关方面学习,发挥了科室质量小组的作用,坚持每周考核二次,不定时考核的原则。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使今年护理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2)护士长充分利用了“五查房”、节假日查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予解决,并制定有效的改进措施,持续改进。如在同一问题上连续两次出错,加大考核扣分,并与奖金挂钩。

(3)认真学习每月护理部和科室检查中出现的问题,查找原因,规范流程,落实改进,跟踪评价。

(4)落实了激励机制,在每个月的质量检查中,问题少或没问题者奖金中适当给予奖励,问题多者或不按原则办事者给予罚款。

(5)充分听取每位护理人员的意见建议,在护理质量方面护理人员能踊跃提出合理化建议,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管理。

2、强化了护理安全,为护理质量建立了保障。

(1)组织护理人员认真学习相关知识,护士长带头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把工作做细做扎实。

(2)加强平时考核,遇到隐患,集中讨论分析,制定相应措施,以确保护理安全。每月的三基考核中均要有相关内容,以提高安全意识。

(3)树立多年来的传统,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对新入科的同志进行教育,共同分析学习以前的案例,激发了每位人员的安全意识。但个别护理人员安全意识仍待提高。

(三)建立合理的培训,从思想上到行动上努力落实,使护理人员有了很大的进步。

1、落实业务能力培训

(1)认真制定了培训计划,针对不同人员量身制定培训计划,坚持落实到位。形成专科护士培训的流程,在原有专科护士的基础上今年培训了3名护理人员,使之成为科室骨干。

(2)认真落实了每月“三基”理论的学习与考核,落实专科技能培训与考核,达到预定目标,不仅强化了理论知识,还加强了动手能力。针对病人反映个别护理人员静脉输液穿刺一次成功率低,开展了互帮互助组,经验传授组等,先后在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佩戴、心电图描记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3)坚持每月业务查房,有针对性的查。坚持每周业务学习一次,认真落实晨会提问。根据科室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制定学习计划,并认真落实。

2、构建合理梯队,打造优秀团队。

(1)今年培养专科护士3名。根据职称和能力,为其制定了相应的学习计划,指定其参与科室的管理、业务培训等活动,逐步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专科护士。根据科室的需求培养了CCU护士1名。采取送出去学习和院内学习的原则。

(2)利用传帮带的优良传统,一帮一的方式对新入科的护理人员从科室氛围,到技能操作,到言行规范进行帮带培训,使新护理人员很快进入角色,融入这个集体。科室氛围团结,人际关系好。工作中时时处处涌现出互帮互助的景象,集体荣誉感强烈。

(四)加强科室文化建设,使科室具有凝聚力

只有当科室成为员工发挥能力的舞台,才能使员工充分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本着这个理念我们挖掘各位员工优势,发现其优点,充分利用,摈弃其不足。使他们的才能得到发挥,找到了归属感。在今年开展的“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充分发扬团队精神,树立以科为荣,以院为荣的思想,为患者提供周到,热情的服务,把病人当成是自己的亲戚和朋友。在思想上,每位护理人员均能应用换位思考的原理,以病人为中心,以优质服务的标准要求自己,充分发挥每位年青人的能动性,进取性,学习先进事迹,先进人物,注重小节,不断提升服务。科室每月征求护理人员意见,定时召开座谈会,听取病人的意见和建议。科室领导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严格要求自己,起到表率作用。到目前收到感谢信15封,锦旗9面,全年满意度不断提高,电话随访无一例投诉的。

(五)不断提高服务能力,满足患者的需求

1、开展了“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护士长直通车”,并筹备开展“空姐式示范岗”。

2、注重细节,完善各项护理,落实无缝隙护理。牢固树立“细微之处见真情”的思想,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服务于病人开口前。

3、逐步提高每位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通过沟通好的同志现身说法,学习相关内容等来提高。今年分别选派3人做基础护理和健康宣教,收到良好的效果。

(六)落实教学工作,加强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

1、配合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有:

(1)急诊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的护理;

(2)经桡动脉支架置入术;

(3)开展了“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示范工程活动;

(4)除颤起搏器及三腔起搏器的护理。

2、配合完成科研两项:

(1)科室的一项,待鉴定。

(2)护理二项《开展空姐式护理示范岗对提高护理服务的探索》和《温开水在留置导的男性患者尿道口护理中的观察》

3、落实教学工作,专人负责,护生进入科室,进行入科、出科考核。平时不定时考核,每位学生能扎扎实实的学到东西,全面掌握了心内科的相关知识。并因人施教,不断加强带教老师的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学到知识。1-11月份为56名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氛围。并能因人施教,限度的让他们吸收知识。

4、论文,全年论文发表篇数5篇。

(七)其他

在物资保管,仪器维护方面,能定期清点,无浪费。加强仪器的维护,定时检查,保养。降低消耗,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加强计划生育工作,做好女工工作,继续保持包头市巾帼文明示范岗的光荣称号。坚持卫生大清扫工作,保证了每月两次。坚持每日清扫,随时清扫,保持病房清洁、卫生。

(八)整改措施

1、在护理人员培训方面

(1)鼓励学习,通过参加自学考试,成人教育等,拓宽知识面。同时科室要创建学习氛围,使其投身其中。

(2)加强考核,利用晨会提问,平时抽查,进行考核。

(3)加强每位护理人员的“三基”理论和技术的培训,并和年终的干部考核和奖金挂钩,使她们有紧迫感。

2、在护理安全意识方面

(1)加强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从思想上重视,态度上端正,行动上准确。

(2)加强相应案例学习,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鉴。

(3)从入科开始有计划的进行培训,做的好的进行现身说法。

(4)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及时发现隐患。

3、在服务方面

(1)加强主动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2)继续落实人性化服务措施,加强沟通能力,应用换位思考,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能力

(3)把自己当作病人在医院的亲人和朋友。

(4)护士长深入病人中了解病人最需要解决问题,及时解决,护士长每周进行1次满意度调查,并把存在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反馈。

(5)坚持出院病人随访,落实到班次。

医院内科护理护理工作总结(四)

20年对于医院、科室、个人来说都是一个转变、成长、奋进的一年。在这一年中,我们不断面临着挑战和机遇,经过这一年的工作和学习,我有了质的转变,快速的成长,明确了奋进的目标。

一、转变观念,提高管理水平

1、多学习:向经验丰富、工作突出的护士长学习,学习她们的工作经验、工作方法;向外院护理同仁们学习,学习她们的先进管理机制、排班方法、工作状态;向科里的护士们学习,学习她们工作中的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

2、多与其他科护士长沟通,查找工作中的不足,发现工作中的隐患,随时调整工作状态,跟上医院的步伐。

3、实施人性化管理:在生活中关心体贴科里的护士,有困难主动帮助。在工作中严格要求,做到人人平等,因人而异,充分发挥每一名护士的优点,调动护士们的积极性。

二、加强护理管理,严把护理质量关,确保护理安全

1、要求护士严格遵守护理核心制度、各项规章制度及各项操作规程,严把护理质量关,防范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做到事前有评估有告知,事后有措施有改进。真正做到心中有数,工作按标准完成。

2、充分发挥护理质控小组的作用,调动质控小组成员的积极性与责任心,能够做到主动承担检查责任,帮助科里同事共同进步。

3、亲力亲为,切实做到班班查、日日看、周周总结,使护士自觉提高护理质量。

三、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强化基础护理服务,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1、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以来,加强基础护理服务,多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需求,真正的为患者解决难题。

2、弹性排班,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方便为患者提供服务。通过弹性排班,不但减轻了护士的工作负担,更主要的是解决了患者晨晚间护理、上午处置晚、患者对责任护士不熟等实际问题。

3、加强危重患者的管理工作。注重抢救的配合和能力的培训。人人达到面对重患不慌张,抢救配合有章法。

四、“三基三严”培训及带教工作

1、按科室计划,每月进行两次业务学习,一次技能培训,并按时进行理论及技能操作考试。做到有计划、有实施、有考评、有总结。

2、严格要求护士按规范书写,及时检查并改正发现的问题、错误,不断提高书写质量。

3、严格要求实习生,按计划带教。

五、加强院内感染的管理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科室感染质控小组按计划进行检查、总结、记录。

2、按医院感染科要求,定期进行院内感染知识培训。

六、打造普内科自己的护理品牌——细微之处现温情

普内科经常有肿瘤晚期的患者住院,这样的患者不但身体状况不好,而且心里也是非常的焦虑。在护理这样的患者的时候,护士们往往会更加的小心和细心。一个简单的操作,在别的患者身上可能只需要一分钟,但在这样的患者身上却要花上半个小时。每次护士都是一身汗却毫无怨言,带给患者和家属的都是善意言语和理解的微笑。七、存在不足及努力方向

1、护理质控欠缺:一是体现在病房管理方面,仍然有很多的不足。二是护理记录书写方面,特别是护理记录简化后,对护理记录书写质量的要求有所下降。这两方面是我急需提高和加强的。

2、培训方面:培训的机会较少,护士不能够学习新的知识。

内科护理干预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4年5-9月在我院内科门诊就诊的病人210例,其中男96例,女114例,年龄为18-82岁,平均年龄52岁;慢性胃炎66例,消化性溃病71例,食管炎12例,慢性结肠炎40例,肝硬化21例;初诊病人102例,复诊病人108例。将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比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流程就诊,按挂号顺序在诊断室门口候诊,分诊护士主动接诊,帮助患者填写门诊病历首页,询问病史,做好生命体征监测,准备好已作各项检查报告单后,依次就诊,护士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观察组在候诊期间分诊护士除作好以上工作外,还对候诊患者主动进行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采取分时段预约就诊的方法,告知患者大致就诊时间,以半小时为1个时间段,以便患者灵活安排时间。一般患者安排在候诊椅上坐着等候,有事暂离开的,可留手机或电话,以便提前通知患者就诊。危重患者给予优先处理或送急诊科,行动不便者提供轮椅或平车。

1.2.2对于空腹侯诊病人需做胃镜、B超、钡餐或抽血者,在与医生协商同意后,先开检查申请单,让病人先检查后进食,以减少因空腹引起的不适和焦虑。

1.2.3及时公布就诊信息,维持正常就诊秩序 分诊护士严格按挂号秩序安排病人就诊,禁止熟人插队,并将挂号单公之于众,提前安排下一位即将就诊的病人在门口等候并监督;对已检查完毕,需医生进一步诊治或开药者,向其他就诊病人作好解释的同时安排就诊。让病人感觉到公平公正,减少疑惑,避免误会。

1.2.4实施健康教育 分诊护士在候诊期间,主动向候诊患者讲解就诊流程,介绍专家情况及出诊时间。讲解道疾病相关知识,各项检查注意事项,饮食休息、服药注意事项等,并发放健康教育小册子,医院简报等宣传资料,提高病人的保健意识。

1.2.5实施心理护理,缓解病人心理压力 ①给予关心,建立信任感。分诊护士要主动热情地接待病人,及时回答病人的问题,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及需求,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让病人感到温暖可信,这样才有利分诊工作的开展。②耐心倾听,认同病人的心理感觉。分诊护士多鼓励病人讲出心中的焦虑和疑惑,使其得以宣泄不良情绪。内科的病人大都有不良情绪困扰,80%以上的病人都愿意向护士倾诉。通过倾诉,可以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护士倾听时应聚精会神,避免分散注意力的动作,当病人说到痛苦时,应流露出同情的眼神鼓励他继续说下去,说完后护士用简单总结的方式将病人的话重述一遍,使病人明白你已知道他的思想和感受,让病人感到你在关心他,获得心理上的认同。③帮助病人建立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初诊病人由于疾病的不确定性,反复发作复诊的病人疗效欠佳,都会让病人疑虑重重。分诊护士要讲解有关知识及坚持治疗的重要性,让患者对疾病有一个理性的认识,走出认识的误区,提高治疗依从性。

1.3评价方法

1.3.1分别对两组病人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分,患者候诊开始时自评1次,就诊结束自评1次。SAS包括20个项目,每个项目按1-4级评分,将项目粗分乘以系数1.25得出标准分。以SAS总分≥50为存在焦虑症状。

1.3.2记录病人实际候诊时间(即从病人到达诊断室候诊开始到进入诊断室接受治疗开始的一段时间),询问病人自我感觉到的候诊时间(心理候诊时间)和对分诊护士的满意度(非常满意为2分,满意为1分,一般为0分,不满意为-1分,非常不满意为-2分)。

1.3.3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分析处理。

2 结果

2.1 210例候诊病人候诊前后SAS得分比较(见表1) 从表1可见,候诊前,两组病人SAS得分无差异,均存在焦虑;候诊后,两组病人SAS得分均较候诊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候诊后,观察组SAS得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病人候诊前后实际候诊时间与心理候诊时间及满意度调查结果(见表2) 从表2可见,两组的实际候诊时间无显著差异的情况下(P>0.05),观察组的心理候诊时间较对照组心理候诊时间显著缩短,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护理干预可以缓解病人的焦虑情绪

内科候诊病人常常有明显的焦虑情绪,其原因有:①疾病本身症状,由于精神状态的变化可影响胃肠道粘膜的血液灌注和消化腺的分泌,亦能引起胃肠道运动功能的变化,因此消化系统的身心疾病相当常见,病人常有抑郁、焦虑等表现[1]。②病程长,检查项目多,用藥时间长,症状易反复,引发病人焦虑。③就诊病人非常多,等候时间久,许多病人为偏远郊区或外地人,跨地区,时间紧,交通不便,长时间的等候又加重了病人的焦虑。④经济压力。从表1可见通过护士干预后,观察组的SAS评分比对照组明显降低,说明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病人的焦虑情绪及心理压力。

3.2护理干预缩短了病人的心理候诊时间

从表2可见,两组病人的实际候诊时间无显著差异,但观察组的心理候诊时间却明显缩短,这主要是通过以下几方面得以实现:①分诊护士及时热情的接待病人和对空腹病人的提前处置,让病人感觉到被注意和医疗服务的开始,而不是无用的等候,营造了一种温馨的候诊氛围;②分时段预约就诊的方法,提供了相对明确的等候时间,让病人对候诊过程有了可控性,病人不再漫无目的地被动等候,减低了对等候过程的过分关注;③及时公布就诊信息,并让病人参与秩序管理,让病人觉得候诊的过程很公平,“不公平的等待比平等的等待时间要长”,病人的紧张情绪得以舒缓;④分诊护士实施门诊健康教育的过程,让病人的注意力作了转移,并获得了与自身疾病相关的有用信息,这让候诊的过程变得更有意义,病人获得了增值的服务体验及积极的心理感受;⑤整个候诊过程,分诊护士给病人的感觉是一直都在忙碌,在为病人服务,病人也会发自内心的理解,从而对候诊过程更有耐心。总之,这种主动服务、靠前服务、扩展服务可给予病人良好的心理支持,从而使心理等候时间缩短[2]。

3.3护理干预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我院是川北地区较大的综合性医院,消化内科年门诊量达4万人次。尽管我们采取了优化就诊流程,改变就诊环境,增加出诊医生等一系列举措来缩短病人就诊时间,但病人多,等候时间长仍是最突出问题,特别是部分病人点名要某专家接诊,候诊时间可达2-3小时,长时间的等候让病人变得坐立不安,敏感多疑,稍有不慎即可触发护患矛盾,我们通过对候诊过程实施护理干预,变单纯排号等候为护理服务,分诊护士以端庄稳重的职业形象,和蔼可亲的服务态度,训练有素的言谈举止,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心,了解病人心理需求,及时解难释疑,作好沟通,管理就诊秩序,最大限度的消除了病人的不安和焦虑情绪,创造了公平和谐的就医环境。同时,病人也对分诊护士的工作产生了高度的认同和信任,从表2可见,观察组的病人对分诊护士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99.

内科护理干预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重症医学科ICU病房收治的72例重症患者, 男性40例, 女性32例;年龄范围:17~82岁, 平均年龄:45.8岁;患病情况:2例肺癌患者, 18例支气管扩张患者, 27例支气管哮喘患者, 25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表现出气促与呼吸困难, 均无明显体征, 无显著突发疾病症状。对照组:男性20例, 女性16例;年龄范围:17~81岁, 平均年龄:44.5岁;观察组:男性21例, 女性15例;年龄范围:18~82岁, 平均年龄:43.8岁。

1.2 方法

该研究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36例, 观察组36例, 针对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干预, 观察组采取全天候强化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干预。所有患者均被安置在该院重症医学科病房, 相关护理人员积极进行护理干预, 护理方法包括病房环境护理、病情监测护理、用药护理、通气护理及心理干预。

在护理后, 观察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PH值、心率、呼吸频率的变化, 进行比较分析。

1.3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3.0软件, 进行统计学分析, 组间比较行t检验。

2 结果

护理之后,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相关指标之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一般情况下, 呼吸内科收治的患者有着较长的病程, 且病情往往反复发作, 治疗难度较高, 带给患者的心理压力也更大。呼吸科重症患者的生命健康遭受着严重威胁, 危机状态一旦出现, 会在短时间内引发严重后果[1]。在临床领域, 重症呼吸科患者因为用药不良反应等负面因素导致的病情加重与死亡病例不在少数, 因而, 对此类患者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护理方法包括病房环境护理、病情监测护理、用药护理、通气护理及心理干预。

病房环境护理:良好舒适的住院环境能够舒缓患者的担忧情绪, 提升治疗依从性, 从而收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因而, 病房护士首先依据疾病种类安置患者, 然后定时消毒, 选取湿式清扫的方法, 保证优良的住院环境。要及时通风, 并充分采光[2]。重症患者需取合理卧位, 穿戴宽松、舒适的衣物。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 护理人员应该保证严格的无菌操作, 避免引发交叉感染。

病情监测护理:呼吸科重症患者的病情发展较快, 危险情况一旦发生, 会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引发严重生命威胁。因而, 护理人员需严密关注患者表现出的先兆症状, 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 进行抢救。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 查看呼吸的频次、节奏与深度, 观察脉搏、心率、痰量等的变化, 探查患者的神志是否清醒;一旦患者表现出缺氧症状, 需及时提供吸氧治疗[3]。参考患者病情变化, 调整氧流量与通气速度, 认真记录吸氧效果, 进行严密的血气监测。强化病房巡视, 防范危险状况。

用药护理:重症医学科病房护理人员积极进行用药护理, 严格掌控患者的药物剂量、用药浓度与血药浓度。在治疗中, 构建两条静脉通道, 一条用来静脉滴注一般药物, 另一条用来静脉滴注特效药物[4]。在用药前, 应及时了解用药史, 并控制滴注速度, 严格防控用药不良反应, 在出现心律失常、恶心呕吐、抽搐等症状时, 及时停药, 对症处理。

通气护理: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最易受到的生命威胁便是呼吸衰竭, 因而, 护理人员需进行积极的通气护理, 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 便于治疗与急救。首先需及时去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等异物, 合理吸氧, 防止损伤呼吸道黏膜, 积极进行痰液引流;其次要保证正确进行气道湿化, 保证合适的吸入温度, 促进呼吸道的净化, 积极防止感染;密切关注呼吸机等设备的参数变化, 观察设备是否同步运行, 在出现预警时, 及时排障[5]。

心理干预: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常伴随着胸部疼痛、咳痰、反复咳嗽与气促、咯血等临床症状, 这些症状易于引发多种负面情绪, 很多患者易于出现紧张、恐惧、失眠、焦虑、烦躁、忧郁等不良心理状态, 此时病房护士需积极进行心理护理, 安抚患者情绪, 鼓励其配合治疗, 增进其对于自身疾病治愈的信心。在进行护理操作时, 应保持足够的耐心, 做到礼貌与细心, 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

该研究表明:针对呼吸内科重症病患, 密切关注其病情进展, 提供全天候强化护理服务, 并准备好各项应急措施, 可以显著提升护理效果, 降低患者出现病情加重、病情延误甚至死亡的风险, 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胡继梅, 徐欣欣, 刘爽.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呼吸衰竭38例护理体会[J].新乡医学院学报, 2009 (3) :109-113.

[2]J W Christman M D, R W McCain.A sensible approach to the nutritional support of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critically ill patients[J].Intensive Care Medicine, 2009 (13) :1132-1142.

[3]朱莉芬, 龚裕强, 王莹莹, 等.颈髓损伤伴呼吸衰竭病人的抢救和护理[J].温州医学院学报, 2009 (6) :109-112.

[4]程丽.无创通气技术治疗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及相关护理[J].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9 (11) :104-109.

护理干预对心内科失眠患者的影响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心内科2010年1月~2011年4月收治的160例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8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由本科专门受过培训的护士进行综合性的护理干预, 具体如下:首先要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要降低噪声、光线对患者的刺激, 房间的窗户安装隔音玻璃以减少噪音, 走廊的灯整夜不熄灭, 光线会通过窗户照射到病房, 影响到患者的睡眠, 本科专门购买了窗帘, 以降低晚上走廊灯光对房间的照射, 这样可以缓解患者的睡眠障碍。在病房晚上熄灯以后, 医生查房时尽量使用手电筒, 避免过强的光线刺激。医护人员在工作中要柔声细语, 勿大声喧哗, 减少噪音, 上班时一律穿轻便的护士鞋。其次要对患者做好睡眠指导, 和患者一起分析产生睡眠障碍的原因, 制定适合患者的睡眠作息时间, 这样可以培养患者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改善睡眠障碍。要告诉患者晚上睡眠前不要进食一些刺激性的饮料例如浓茶、咖啡等, 睡觉前不要进行一些容易引起兴奋的活动例如看电视、敏感话题交谈, 避免引起患者兴奋导致晚上失眠。患者上床时需有睡意, 早晨按时起床, 需注意睡眠一觉到醒的刺激训练, 保持患者日间觉醒的状态, 如果患者上午瞌睡, 必须想方设法的让患者保持清醒的状态, 例如可以和患者谈话、听音乐、下床活动等, 避免患者入睡, 以免加重晚间睡眠障碍。了解疾病的相关健康知识, 放松情绪, 必要时予以药物进行对症处理[3]。要加强心理指导, 和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使患者能够正确的面对疾病, 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待挫折, 积极配合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效果评价

PSQI睡眠质量评估:护理1周后,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PSQI得分变化。睡眠的客观评价:对患者睡眠情况进行观察, 并记录睡眠参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率 (%) 表示, 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PSQI得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前PSQI得分 (14.8±0.2) 分, 对照组患者护理前PSQI得分 (14.9±0.1) 分, 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前PSQI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PSQI得分 (6.6±0.1) 分, 对照组患者护理后PSQI得分 (14.1±0.2) 分, 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者睡眠客观评价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入睡潜伏期 (21.3±12.4) min, 睡眠时间 (6.4±0.6) h, 觉醒次数 (1.6±0.3) 次, 对照组患者的入睡潜伏期 (34.6±11.8) min, 睡眠时间 (4.4±0.1) h, 觉醒次数 (3.6±0.5) 次, 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小结

充足的睡眠可以解除疲劳, 促进体力恢复[4], 但在临床工作中发现, 很多心内科住院患者都会出现睡眠障碍, 有研究表明噪音是造成患者失眠的主要因素, 生活习惯及环境改变、疾病是造成患者失眠的次要因素[5]。本研究中因此主要针对上述因素加以预防, 减少噪音、减少房间内光线刺激, 改进生活环境、改变生活习惯, 对患者的心理指导等方面进行干预, 患者的睡眠障碍明显改善,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玉霞, 程阳.心内科失眠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研究.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 3 (18) :392-393.

[2]洪碧云.影响心内科患者睡质量的因素及护理干预.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 9 (8) :1818.

[3]刘熔雪, 江小燕, 何莲瑛, 等.心内科住院病人睡眠质量分析与护理干预.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7 (22) :35-37.

[4]李燕.不同护理模式对改善老年心内科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评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8) :3-5.

内科护理干预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内科住院患者98例, 其中男68例, 女30例, 年龄在19~77岁, 平均年龄49.5岁, 集中来自于神经内科、心内科以及呼吸内科等。将98例内科住院患者进行随机分组, 即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9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对比, 没有明显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性护理, 即早晚整理患者床铺, 日间依据医生医嘱对患者进行药物的发放和输液, 并进行健康指导, 与临床医生相配合处理临时状况等。

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性护理的基础上, 进行护理干预, 即: (1) 心理护理:患者病情稳定的, 护理人员可以对其进行健康教育, 避免不良心理的出现;另外, 向患者讲解其自身的病因、预后等有关情况, 以便对疾病有一定的了解, 消除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 (2) 环境护理:对病室中的温度与湿度进行调节, 确保活动空间的充足, 睡觉前避免带有刺激性的气味、响声以及灯光等;保证病房生活用具的干净, 将病房中各种医疗设备的声音与信号灯亮度进行调节, 将病房中的灯光关闭, 走廊灯光减少[1]。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 应该轻声说话, 操作动作与走路时不要发出巨大声响。 (3) 针对性护理:内科患者通常都存在心悸、咳嗽以及疼痛等, 这都将在一定程度对患者的睡眠质量造成影响。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症状进行观察与评估, 且和医生一同制定相关护理对策, 以便保证患者的睡眠, 比如针对夜间极易出现心绞痛的病例, 可以在睡觉前服用长效硝苯地平亦或者是适度吸氧。维持睡姿的正确, 最为理想的睡眠姿势为右侧卧位, 这个姿势能够使大脑血流量增大, 保证脑细胞功能的正常[2]。 (4) 作息护理: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作息时刻表, 控制患者的午睡时间, 多活动。另外, 可以给患者听一些舒缓的音乐, 这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的睡眠。

1.3 观察指标

采取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对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估。P S Q I评分的分数在0~2 1分, >7分, 说明睡眠质量异常, 分数越高, 那么睡眠质量就越差。PSQI评分的分数≤7分时, 那么说明睡眠质量较为理想。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以均数±标准差 (±s) 代表其计量数据, 两组之间的对比用t予以检验, 当P<0.05时,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PSQI评分比较。

在入院时, 两组患者的PSQI评分没有显著差异, 都>7分;患者在入院1周之后, 对照组患者的PSQI评分没有发现明显改变, 观察组患者PSQI评分和入院时相对比, 呈现下降趋势, P<0.05;出院时, 观察组患者的PSQI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 并且比对照组相比较低, P<0.05, 而对照组患者的PSQI评分, 入院时与出院时两者之间没有明显改变, 具体情况如下表1所示。

2.2 治疗效果情况:

观察组中有42例治愈, 治愈率为85.71%, 住院时间为 (12±3) d, 对照组中有36例治愈, 治愈率为73.47%, 住院时间为 (19±6) d。可见,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存在明显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睡眠, 不但是维持生命所需的一种生理现象, 同时还是机体康复的一种重要途径。内科住院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必须保证更为充分的睡眠[3]。从入院到出院,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药物对疾病的治疗有一定的帮助, 理想的睡眠对疾病的治疗同样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内科住院患者最为多见的一种症状就是睡眠障碍, 特别是在入院之初, 睡眠障碍更加严重。睡眠质量较差, 那么人的生理节律将发生紊乱, 活动能力下降, 对患者病情的恢复极为不利, 进而使住院时间延长。在本次研究中, 致使患者睡眠质量较差的主要原因是:疾病所导致的生理不适、病房医疗器械噪音、心理因素影响以及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等[4]。鉴于此, 护理人员在常规性护理的基础上, 应该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 主要包括:对病房环境进行优化改善,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 降低由于疾病而造成的身体不适等等, 最终获得了较好的效果。观察组中患者在进行护理干预之后, 睡眠质量得到明显的提升, 且缩短了住院时间。由此可见, 对内科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护理干预, 对临床治疗效果的改善, 住院时间的缩短, 均具有极为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彭晓林.护理干预提高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1 (23) :2613-2614.

[2]杨静, 吴丽萍, 袁红梅等.扩理干预对内科患者睡眠状况的影响[J].医学信息, 2013, 26 (15) :334-335.

[3]吴红萍, 孙燕.急诊内科住院患者睡眠状况调查及干预研究[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11, 13 (2) :244-245.

内科护理干预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92例患者中男41例,女51例,年龄59-81岁,平均年龄(68.1±10.3)岁。所有患者意识均清晰,可与医护人员进行正常的沟通、交流,可配合医护人员调查。

1.2 调查方法:

所有调查人员都接受过相关培训,向患者发放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表,此表共有7个题目,每个题目含4个选项,最高分为3分,最低分为0分,PSQI总分为所有题目累计得分,分数越高代表睡眠质量越差[3]。PSQI评分高于7分即为睡眠障碍。指导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出院时均填写问卷。

1.3 护理干预方法:

(1)创造良好治疗环境·:加强病房管理,病室湿度及温度要适宜,每天定时通风,鼓励患者勤换衣、洗澡。尽量减少病区的嘈杂声,保持楼道安静,为患者提供安静的睡眠环境。(2)刺激控制训练法:要求失眠患者在有睡意时方可上床睡觉,上床20min左右仍不能入睡者需强制其起床。鼓励患者清晨按时起床,对患者的日间睡眠进行干预,使患者日间尽量保持清醒状态,便于夜间顺利入睡[4]。(3)生活及行为方式的指导:帮助患者纠正不良生活习惯,鼓励患者限酒、戒烟,病情允许情况下患者可进行一些简单的活动,嘱咐患者睡前尽量不要饮食、用温水泡脚、按时熄灯以保证睡眠质量。(4)针对护理:内科大多患者会伴有咳嗽、咳痰、心悸、疼痛等症状,上述症状会使患者睡眠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所以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协助医生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如夜间心绞痛易发者可在睡前给予硝苯地平口服或适量的吸氧。(5)心理护理:用通俗的语言向患者讲解疾病的发展、治疗、预后等,以减轻患者的焦虑症状,向病情稳定者实施适当的健康教育,使患者不良情绪得以控制。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干预前后92例患者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质量、安眠药物的应用、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及PSQI总分比较情况具体见表1:

由表1可见: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后92例患者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质量、安眠药物的应用、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PSQI总分与实施护理干预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睡眠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生理需求,是生命得以维持的必需生理现象,良好的睡眠质量可有效消除疲劳。内科住院患者常因社会、环境、疾病、心理等因素导致各种睡眠障碍出现,睡眠障碍不但会影响患者疾病的康复,还会影响患者的体力和精神,严重者会导致病情加重,使住院时间延长,所以,对睡眠障碍患者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本文对92例内科住院睡眠障碍患者实施生活及行为方式的指导、心理干预等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质量、安眠药物的应用、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PSQI总分与实施护理干预前相比均明显下降,这说明护理干预的实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状况,提高其睡眠质量,提高康复率[5]。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内科住院患者睡眠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我院内科住院部收治的睡眠障碍患者92例,对所有患者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干预前后92例患者PSQI各项指标评分。结果: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后92例患者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质量、安眠药物的应用、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PSQI总分与实施护理干预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内科睡眠障碍患者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降低患者的PSQI评分。

关键词:护理干预,内科住院患者,睡眠状况,影响

参考文献

[1]沈德琼.护理干预对内科住院患者睡眠状况的临床研究[J].药物与人,2014,7(27):209-210.

[2]励灵玉.护理干预对内科住院患者睡眠状况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6):5-6.

[3]艾漫江.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失眠症状的护理干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 6):48-50.

[4]苑敏.护理干预对改善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1):117-118.

内科护理干预 篇11

【摘要】目的:研究为神经内科老年病人进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神经内科老年病人200例,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未对老年病人进行护理干预,将此作为对照组,2013年1月~2013年9月对200例老年病人进行护理干预,将其作为实验组,总结干预前后两组研究对象的跌倒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跌倒次数明显较少,跌倒后果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处理,两组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神经内科老年病人进行护理干预,能减少患者周围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减少病人跌倒次数,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关键词】护理干预;神经内科;老年病人;跌倒;效果分析

神经内科(neurology)老年病人多为痴呆、瘫痪患者,一般存在意识障碍、语言障碍,无安全防范意识以及自我照顾能力[1]。近年来,神经内科老年病人意外跌倒的报道越来越多,部分患者出现脑损伤、骨折,严重者死亡,已经引起了一系列医疗纠纷。相关研究指出,为神经内科老年病人进行护理干预可减少其跌倒次数,改善其生活质量。本文将究为神经内科老年病人进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详情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神经内科老年病人200例,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未对老年病人进行护理干预,将此作为对照组,2013年1月~2013年9月对200例老年病人进行护理干预,将其作为实验组。200例神经内科老年病人中,男107例,女93例,年龄65~87岁不等,平均年龄70.9岁。其中,13例病人为病毒性脑炎,23例病人为癫痫,35例患者为帕金森病,45例病人为脑动脉硬化,47例病人为脑出血,37例病人为脑梗死。200例病人均符合神经内科疾病诊断标准,全部病人处于病情稳定期,经老年病人家属同意,于2013年1月~2013年9月对病人进行临床护理干预。

1.2 一般方法

1.2.1 心理护理干预 神经内科老年病人一般存在智力残疾或者身体残疾,护理人员应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与健康宣教时应使用和蔼的语气,密切关注病人心理变化,稳定其情绪,避免其因情绪激动发生坠床或跌倒。

1.2.2 夜间护理干预 强化医院的夜间护理力量,保证人力资源配备,降低坠床、意外拔管等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

1.2.3 其他护理干预 改善患者病区环境,减少影响患者行走的设施,对患者进行防跌倒健康教育,提高神经内科老年病人及其家属的防跌倒意识。

1.3 判断标准 总结干预前后200例神经内科老年病人的跌倒情况,分析跌倒后对患者的身体健康的影响程度。

1.4 统计学分析 与200例神经内科老年病人相关的数据资料,应用SPSS11.0(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2])进行统计学处理,相关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用正负标准差表达;相关的计数资料,组间比较借助卡方检验,用比率表示。若P<0.05,说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干预前后200例神经内科老年病人的性别、年龄、病情等,具有可比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干预前,200例神经内科老年病人共意外跌倒10次,其中3例病人跌倒后果程度较轻,4例病人跌倒后果程度为中等,3例病人跌倒后果程度较严重;护理干预后,200例神经内科老年病人共意外跌倒3次,其中2例病人跌倒后果程度较轻,1例病人跌倒后果程度為中等,充分说明为神经内科老年病人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其跌倒次数。干预前后200例神经内科老年病人的跌倒情况,详见表1。

3.讨论

3.1 神经内科老年病人发生意外跌倒的原因分析

3.1.1 年龄原因 老年患者属于特殊的群体,其自身活动性较低,身体机能严重退化,具有较一定的视觉障碍和听觉障碍,在行动过程中不能准确将障碍物判断出来,因此,当遇到障碍物后不能及时调整自身姿态[3],进而使自己跌倒。

3.1.2 环境原因 走廊、楼梯、卫生间等地滑、障碍物多的地方容易使老年病人跌倒,除此之外,空间布局不合理、光线暗、活动空间有限的场地也容易出现跌倒事件。

3.1.3 疾病原因 神经内科老年病人的平衡稳定能力比较差,脑缺血患者最为突出,当其发病时,容易出现短暂性的晕眩,不能稳定站立,进而出现跌倒。

3.2 神经内科老年病人的护理干预措施

3.2.1 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防跌倒意识 护理人员应加强对老年病人的护理干预,使其树立防跌倒意识,向其讲解预防跌倒的措施。

3.2.2 改善病区环境,为病人进行跌倒风险评估 医院应合理安排空间布局,为病区设置防滑材料,卫生间内安装抓杆,病房走廊两侧及床边安装扶手[4],护理人员应保持地面干燥,及时检查病区内的设施,及时维修损坏的设备。为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特别关注运动障碍大、跌倒史多、视力听力障碍大、如厕频繁、年龄大、意识障碍大的患者。

本文研究了为神经内科老年病人进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为200例老年病人进行护理干预,干预前,200例病人共意外跌倒10次,护理干预后,200例病人共意外跌倒3次,实验组的跌倒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且跌倒后果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处理,两组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为神经内科老年病人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患者周围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减少病人跌倒次数,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为神经内科老年病人进行护理干预,可减少因意外跌倒为病人带来的痛苦,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该方法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曹媛.神经内科老年病人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09):1553-1554.

[2] 陈建芸,戴兴珍,马宁霞.神经内科老年病人的临床特点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1,09(13):1139-1140.

[3] 张婷婷.神经内科老年病人护理管理的要点分析[J].医学信息:下旬刊,2009,12(10):148-148.

[4] 颜国慧,吴琰婷.浅谈神经内科老年病人护理安全管理的要点[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07):109-111.

内科护理干预 篇1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6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呼吸内科住院患者112例, 其中, 男58例, 女54例;年龄19~73岁, 平均年龄 (51.2±3.6) 岁;慢性支气管炎50例, 支气管哮喘40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6例, 其他6例。入选的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各56例, 两组患者年龄与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运用平喘与化痰等相同的内科治疗方案。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率、心律等生命体征, 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等。

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①心理护理:大多数患者对自己的病情不是很了解, 在住院治疗过程中难免会存在烦躁不安的情绪, 为此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密切关注, 可通过临床成功病例的讲解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对患者心中各种疑问, 护理人员应该细致、耐心地回答, 尽量满足患者的内心需求, 进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2]。②呼吸道护理:护理人员要将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给予及时清理干净, 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 在必要的情况下可给予吸氧治疗。有的患者痰多, 则护理人员应该协助其排出痰液。护理人员要保持患者口腔清洁, 可采用生理盐水对其漱口, 也可运用酒精擦拭患者的口腔, 以防止患者口腔并发症的发生[3]。③环境护理:护理人员要给病房控制在适宜的温度及湿度, 同时通风良好, 给患者营造一个温馨及舒适的病房环境, 以方便患者休息。④饮食护理:因为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呼吸负荷比较大, 容易消耗能量, 为此, 护理人员应该指导患者多摄入一些高碳水化合物、高热量的食物。如果患者在进食期间发生呼吸困难的现象, 则要给予停止进食, 等患者呼吸平顺之后方可指导其进食。⑤药物护理:按照医嘱协助患者用药, 严格控制患者体内血药浓度, 防止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

1.3疗效观察:经治疗与护理后, 观察患者的治疗与护理效果, 以显效、有效、无效等标准判定疗效;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心率及呼吸频率等指标变化。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经治疗及护理后, 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6% (53/56例) , 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5% (42/56例)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两组患者心率及呼吸频率比较:干预前, 两组患者心率及呼吸频率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后, 研究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分别为 (90.7±6.4) 次/分钟、 (21.2±2.1) 次/分钟, 对照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分别为 (95.5±7.3) 次/分钟、 (26.3±2.5) 次/分钟,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讨论

肺部、气管与胸腔组织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病灶, 且患者病情容易反复发作, 容易进入病危状态, 引发呼吸器官衰竭, 对患者的生命带来比较大的威胁。所以, 应该对患者加强护理干预。一般来说, 如果患者在住院期间能够获得比较佳的护理服务, 则身心往往是愉悦的, 有益于疾病康复[4]。同时, 患者在心里常常是存在一种择优的心理, 认为在接受治疗期间应该给予提供比较高的护理服务水平。如果护理服务水平比较高, 则患者的舒适度就会更高。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一方面体现在生理及安全需求上, 另一方面体现在归属感及自尊感。所以, 护理人员要不断强化自己的护理服务意识, 积极改变服务观念, 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实施微笑服务与个性化服务, 努力为患者提供超期望的护理服务[5]。

系统化护理干预属于一种全面的、系统化的护理干预措施, 具有比较强的针对性及优越性, 护理涉及面比较广, 比如心理护理、环境护理、饮食护理与药物护理等多个方面。通过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可以让患者身心处于舒适的状态, 让患者在优良的住院环境中积极地接受治疗, 明显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改善患者的心率及呼吸频率等指标, 是一种比较好的护理干预方法。本研究显示, 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6%, 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5%,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前, 两组患者心率及呼吸频率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干预后, 研究组患者心率及呼吸频率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研究提示, 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率及呼吸频率等指标。

综上所述, 护理人员要结合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的护理服务的需求, 实施综合性强、针对性强的护理干预措施。系统化护理干预在提升患者治疗有效率, 改善患者心率及呼吸频率等指标方面具有比较大的应用价值, 是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的理想护理方法, 可推广及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选择2015年1~6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呼吸内科住院患者112例, 随机分成研究组 (n=56) 与对照组 (n=56) ,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6%, 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5%,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前, 两组患者心率及呼吸频率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干预后, 研究组患者心率及呼吸频率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系统化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呼吸内科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的心率及呼吸频率, 在临床护理中具有比较大应用价值。

关键词:呼吸内科,护理干预,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黑胜楠.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 2014, 35 (6) :1290.

[2]周敏.系统化护理服务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通气功能及心理状况的影响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5 (8) :1-3.

[3]王琴, 杜桂菊.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 32 (9) :1960-1961.

[4]吉梅, 王爱红, 田月华, 等.健康信念模式指导下的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伴焦虑患者心理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4, 31 (23) :69-71.

上一篇:语文学科素质教育管理下一篇:信用证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