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病房的夜间护理

2024-06-19

内科病房的夜间护理(共10篇)

内科病房的夜间护理 篇1

内科ICU病房是以先进医疗设备及复杂检测仪器给危重症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场所, 由于患者病情危重, 护理服务相对复杂, 因此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具有特殊性和重要性, 内科ICU病房对护理工作质量的要求较高, 护理工作风险的较大, 护理工作的原则是以人为本[1]。为了提升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的质量, 给内科ICU病房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现对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加以阐述, 具体如下。

1 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质量分析

医院整体的医疗水平可以在护理工作质量上得以全面的体现, 因此提升护理工作质量也就成为建设现代医院的一个重要课题。

1.1 内科ICU病房的规模和人员配置

在医院总床位数中, 内科ICU病房床位占1.5%~2.5%, 护理人员配置方面应坚持每位患者身边全天候24 h配置1名护士的规定, 这就要求护患比例在1:3左右, 较普通病房的护患比例高, 但内科ICU病房护理工作的负荷量较大, 所以必须保持此配置。

1.2 内科ICU病房的组织管理

由于内科ICU病房的患者病情危重, 且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相对繁忙, 任何工作方面的疏忽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不可挽回的后果, 因此, 需要对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加强管理, 做到有序、严谨的进行各项护理工作。因此, 需要对以下工作加以重视:合理配置护理人员, 对病区实施责任化管理, 对药品实施责任化管理, 对各类抢救的操作物品实施规范化管理, 对各种急救技术的操作规程予以程序化。对内科ICU病房的组织管理制度予以完善和改进, 在日常的工作中应加强组织学习予以强化。

1.3 内科ICU病房的临床管理

由于内科ICU病房患者所患病种繁多, 且患者的生命体征多存在不稳定性, 在短时间内会出现较大的变化, 如未及时进行观察和有效的处理, 极有可能发生严重后果。所以内科ICU病房护士需要对包括对患者进行询问、观察、体格检查在内的本专科的病情评估方法进行牢固掌握, 需要对包括患者的临床诊断情况、主要症状体征、生命体征、相关检测指标、相关检查结果进行详细掌握。需要对患者的疾病演变过程、治疗方法、护理要点进行掌握。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发现问题应及时向医师汇报, 对临床相应的治疗进行积极配合。贯彻实施责任化基础护理管理制度, 加强基础护理工作, 引起达到三短、六洁的要求。对患者进行有效饮食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

1.4 内科ICU病房护理工作的监督管理

为了使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保持连续性、稳定性、能动性, 需要对内科ICU病房护理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应建立质量监督管理小组, 由临床内科ICU病房护理经验丰富、护理专业理论知识丰富、参与意识和管理经验强、工作作风正派严谨、掌握内科ICU病房各项管理制度的护士组成。质量监督管理小组主要负责:对于护理工作中是否严格执行护理技术的相关操作规程进行监督, 对内科ICU病房的消毒管理制度和消毒质量控制及院内感染进行监控, 对内科ICU病房的医疗设备、药品进行管理;定期组织内科ICU病房护士进行护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际操作, 通过学习和操作来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 使内科ICU病房的护理质量得到提升。

1.5 内科ICU病房护理工作的个性化实施

由于内科ICU病房多为病情危重患者, 且家属不能陪伴患者, 多数患者会出现恐惧、孤独、寂寞等负面心理, 而昏迷、麻醉的患者在意识清醒后会出现场所、时间方面的认知障碍。因此, 需要内科ICU病房护士根据供需的实际情况, 进行个性化的护理。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 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 对患者的隐私给予保护。

2 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风险分析

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存在一定的医疗风险, 主要包括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两个方面的内容。而风险管理是以减少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为目的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模型, 该模式应用于医疗领域对降低医疗风险的出现具有重要作用。对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进行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 能够降低医疗风险的出现, 意义重大。由于内科ICU病房多为病情危重的患者, 且病种相对复杂, 对于不同的患者需要给予不同的护理, 对于有特殊要求的患者, 需要给予特殊护理。而内科ICU病房医疗设备先进, 操作加为复杂, 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都说明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存在较高的医疗风险。因此, 需要内科ICU病房的护士加强对医疗风险的认识, 对医疗护理的基本操作和常规操作能够熟练的掌握。需要内科ICU病房的护士对医疗风险的管理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学习, 并根据内科ICU病房的实际情况, 来制定相应的护理风险规章制度, 将医疗风险降至最低[2]。

2.1 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风险识别

护理风险的识别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识别护理技能方面存在的风险, 识别护理管理方面存在的风险, 识别护理病历书写上存在的风险。出现上述几方面的护理风险, 主要源于违反了既定的护理质量管理规章制度。

2.2 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风险的有效衡量与评价

护理风险的有效衡量与评价, 是对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及该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衡量与评价, 根据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 制定出包括准入制定、护理操作方法、护理操作新技术的准入制度, 且均需要进行严格的按国家相应规定、职业标准等进行操作, 最大限度的降低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风险[3]。

2.3 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风险的处理

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风险的处理主要包括预防与处置两方面内容, 由于内科ICU病房患者病情的特殊性, 因此需要对护理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 使护理风险-医疗纠纷减少。因此, 需要培养内科ICU病房护理风险意识, 加强内科ICU病房护理风险监督, 进行内科ICU病房护理业务培训。ICU病房护理风险的处置包括风险转移和风险滞留, 应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处置。

2.4 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风险的评价

定期对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进行阶段性的总结, 对过去一段时间的护理工作风险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价。提高对过去一段时间的护理工作风险管理的效果评价, 来发现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风险管理的不足, 并不断的予以改进和提高。

综上所述, 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质量要求高, 护理工作风险大, 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具有特殊性和重要性。

摘要: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具有特殊性, 本研究对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质量, 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风险加以分析, 来阐述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内科ICU病房,护理工作,特殊性,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张友芳, 林春喜, 张国娟, 等.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在内科ICU的实施及效果[J].全科护理, 2012, 10 (21) :236-239.

[2]曲振瑞.ICU危重症患者的心理评估及心理护理干预[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5, 5 (14) :76-79.

[3]Mealer M, Jones J, Newman J, et al.The presence of resilience is associated with a healthier psychological profile in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nurses:results of a national survey[J].Int J Nursing Stud, 2012, 44 (3) :182-183.

内科病房的夜间护理 篇2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神经内科;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101-01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是一种以患者为重点观察对象,将责任制发挥到极致的护理模式,自2010年公立改革的法规公布以来,收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实践。在患者住院期间,相关医护人员在关注其身体康复过程的同时,对病患还应开展其他各方面的关心与医治,如:心理、生活等等,帮助患者更快的恢复痊愈康复的信心[1]。

1、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6月间来我院治疗的神经内科病房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的研究对象均为神志清楚,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卧床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各自42例。观察组患者有男30例、女12例,年龄35至78岁间,平均年龄(56.5±2.3)岁,患病时间在3-10年之间;对照组患者有男28例、女14例,年龄37至80岁间,平均年龄(60.3±2.5)岁,患病时间为4-10年不等。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分析结果P大于0.05,因此两组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包括适时检查医治,平时吃药护理以及告知患者及家属注意事项等基本护理服务的包含内容。观察组采用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具体方法包括如下:

(1)心理指导:因为受到疾病的折磨,加上卧床不起,无法正常活动,大多数患者的心理负担都比较重,家属们的情绪也较为低落。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实际的心理状态,准确的掌握患者的基本病理情况,从而制定合理的心理辅导方式,采取积极地鼓励方式对患者进行开导,进而帮助患者缓解郁闷的病理情绪。同时护理人员对于家属的心理状况也应当适时关注,有效解除家属的不安情绪,使得患者在家属的鼓励之下更好的恢复身体健康状态。

(2)环境影响:因为参与研究的多为卧床不起的患者,所以与外界接触较少,在心理上一直很压抑,他们渴望与更多的人交流,期盼走出病房。所以可以在患者居住的病房内多放置一些有朝气、生机勃勃的物体,如:绿色植物或者积极向上的字画等,帮助患者树立一种向上的健康心态,从而更有助于康复过程的进行。另一方面对病房多进行打扫,干净有序的居住环境更能使患者保持心情上的愉悦。

(3)健康指教:考虑到患者无法走动,所以在患者视线所及之处构建健康宣传栏,多进行健康知识的传播与讲解。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可以采用在病房口述的方式,向患者传播基本健康常识,从而促使他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对疾病的进一步扩展进行遏制[2]。

(4)社会生活:医院可以组织相关的社会活动,提倡社会多关爱患者。对于患者家庭经济确实困难的,组织医院职工进行捐赠活动,必要时向社会发起倡议,为患者提供帮助,消除患者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治疗。医院还可定期组织在校学生为这部分患者进行志愿服务,比如为患者讲讲笑话,开导情绪,并传播相关的疾病护理知识,让患者放松心情,积极的配合治疗。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实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观察,相关数据资料显示对照组的病患痊愈率明显低于觀察组,且 对照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为62.5%,远远低于观察组的89.6%,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

全程优质护理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护理理念,其在实施的过程中,真正的将病患的需求及问题落实到治疗过程当中,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大大提升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另一方面,全程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开展,为病患的康复过程起到有效促进作用,对于家属们的心理也进行了有效的激励作用,将医患纠纷的发生率降低至最小程度,同时对于全体护理人员的个人素质和护理水平都起到了很好的提高促进作用[3]。本文通过选取2012年至2014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神经内科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按照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优质服务护理的观察组,得到相比常规护理模式下的优质护理服务的观察组拥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及得到更高的满意度。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模式是一项具有实用价值的技术,应当得到广泛的普及与推广。

参考文献:

[1]赵红霞.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08:162-164.

[2]张微微,吴舟娜,应红芳. 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08:1332-1333.

急诊内科病房护理管理探析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情况

本文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我科室进行治疗的部分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 主要调查内容包括: (1) 护理人员是否在入院时认真接待; (2) 护理人员是否对患者入院后的病情进行详细了解; (3) 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诊断情况是否有了解; (4) 护理人员是否能及时了解患者的基本需要; (5) 护理人员是否有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及时发现; (6) 护理人员当班是否有进行主动的查房; (7) 护理人员基本操作技术是否熟练; (8) 护理人员在进行抢救过程中其技术是否熟练; (9) 护理人员是否对患者的感受进行关心。

1.2 统计学处理方法

对本调查结果采用χ2进行检验,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 结果

本资料问卷调查结果见表1。通过表可发现在本次调查中, 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为84.14%, 表明患者及其家属还是基本都很满意的。

3 体会

急诊内科的护理人员在对其的护理要求即是需要具备全面的护理知识方可上任, 而全面的护理知识不仅仅是指对基础护理知识的掌握, 还应当对内科护理专业知识的熟悉掌握。

内科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科室, 其涉及着心脑血管等多方面的问题, 有时可能这一系列的问题会同时发生, 这就需要急诊护理人员能够沉着的应对, 在对这类突发问题进行处理的时候, 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 与医师密切配合进行抢救工作。这就需要对护理人员提出以下要求:

3.1 丰富的工作经验

急诊内科病房护理人员应当有三年的内科工作经验, 同时需要具备责任心以及耐心, 对于基本技能和方法能够熟练掌握。科室内的年轻护理人员应当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 不断充实自己。

3.2 独立的工作能力

科室护理人员需要具备能够独立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也是护理人员应当具备的基本护理能力。在急诊内科病房中, 护理人员首先应当具备的就是冷静的素质, 在遇到棘手的问题时不能慌张, 应当有针对性的进行处理, 给予患者及时的治疗和护理, 由此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3.3 娴熟的操作技巧

急诊内科病房中常常见各种心脑血管疾病, 其中又以急重危的症状体征为首发临床表现, 如心搏骤停、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急性左心衰、急性心肌梗塞等, 这些患者根本就来不及做各项检查就需要立即进行紧急抢救措施, 在如此紧急的情况下, 就需要护理人员依赖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平时的各项基本功, 以能够适应急诊和急救速度。

4 讨论

为进一步确保急诊内科病房的护理质量, 可改变护理管理方法:

4.1 改变排班方法

由于急诊内科病房患者大部分都是重患者、老年人以及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 导致护理工作量大而繁重, 因此需要实行弹性排班, 同时护士长在排班的时候还可根据每日工作量对护理人员进行随时的调整, 以此保证每个时间段的护理工作质量。

4.2 实行分组护理

将护士按照职称、工龄进行分组, 每组设组长, 由具有强烈责任心、丰富专业知识以及有一定处理事务能力的护理人员担任, 足以按照新老搭配的原则, 指定一定数量的床位患者进行责任落实制, 由此来确保所有患者都能够得到有效护理。

4.3 实行绩效考核

通过绩效考核能够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每月在进行奖金发放时按照护理人员工作量进行发放, 并对每月护理质量进行评价, 对于评价优秀的护理人员给予奖励, 若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出现差错或与病患及其家属争吵的给予处罚处理, 由此来提升医患关系。

4.4 强化风险管理

急诊内科病房面对的患者是具有复杂病情、生命垂危、年龄老龄化的特点, 患者病情变化交织着多种因素, 都具有高风险性。因此在护理管理中需要加强风险管理, 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使其自觉做好工作中的每个细节。

总之, 在急诊内科病房护理管理过程中, 应当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 防范工作中出现错误, 保障护理安全, 这对于疗效的提高, 医疗事故的不断减少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翠萍.根据病房特点灵活实施管理的意义[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8 (2) :56-57.

内科病房的夜间护理 篇4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呼吸内科;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417-01

护理风险管理具体是指医院或者某些科室中有计划地排除护理风险危害,并借助风险分析结果采取针对性的护理风险防护措施,以此来降低护理风险。在呼吸内科病房中,老年人是患病人群,且此类患者病情严重,免疫力较低,突然发病[1]。因此,探寻最理想的风险管理举措,提升护理人员水平,改善服务质量已经成为呼吸内科室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深入探究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随机选取我院呼吸内科病房中收治的100例患者进行具体探究,获得了理想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呼吸内科病患100例充当研究对象,其中大多数病人同时还伴有哮喘、肺部等疾病,随机将其分配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各50例,在对照组中男女分别为30和20例,年龄分布为36±3.8岁;观察组中男28,女22例,年龄分布为38±3.0岁。这两组病患的性别、年龄和病情等方面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其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病患实施普通护理,观察组病患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具体操作如下:

1.2.1优化服务环境,注重服务设施建设

实时保持病房干净、整洁,也可设置防护围栏和明显的警示牌,为医护人员提供舒适、优异的工作环境,科学划分工作区域,定期进行养护,保证急救器材可用,并指派特定人员进行管理,摆放在固定的位置。

1.2.2针对护士进行培训,增强风险意识

定期组织护士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并邀请医学法律方面的专家讲解相关内容,增强她们的法律意识;医院还应有计划地组织护士学习与风险管理相关的知识,探讨代表性案例,进而全面掌握护理风险管理理论知识;护士在校学习期间,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培训制度,有效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加强交流沟通技巧方面的学习,并组织进行专业技术培训,还应加强在器材应用、紧急风险处理方面的演练操作,有效提升忽视的综合技能、业务素质和处理问题能力[2]。

1.2.3加大健康宣传力度,编制风险评估表格

在呼吸内科病房中,老年人病患居多,因此,应针对老年人的坠床、跌倒、走散等常见风险编制评估表格,进而科学评定风险等级。针对危险人群、陪护家属等开展健康安全教育,与他们紧密合作,对于风险等级较高、技术要求严格的操作,应在家属签字同意后,方可进行。

1.2.4调动护士处理风险事件的主动性

一旦发生护理风险事件,应全面调查分析,找到问题根源,并组织护士共同学习、探讨。如若在管理或者制度环节出现问题,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制定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并及时报告,此时若惩罚引发相关责任的护士没有任何效果,相反,应鼓励护士认真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并上报。

1.2.5构建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健全的程序

针对护理风险成立专门的管理队伍,并制定完善的护理规章制度、可行的应急预案、合理的护理工作制度、健全的工作流程[3]。最大限度地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充分发挥护理骨干和其他人员的价值,构建由护士长、小组长、护士组成了质量监控体系,小组长和护士长应进行定期检查。

1.3观察指标

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面向观察组和对照组病患围绕基础护理品质、病房消毒情况、护理满意度和护理风险发生几率这四项内容采用百分制进行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专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包全面分析本研究中的数据,采用(±S)代表计量资料,同时进行t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0.05表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健康意识日益提高,维权意识不断加强,在医院病房中随处可见医疗护理风险。现阶段,如何让提升医院护理品质、降低护理风险、提高病患满意度是医护人员的主要任务。护理风险管理是一种综合管理技术,它涉及护理人员、护理水平、护理环境等多种风险因素。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着重分析了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并编制了可行、合理的风险管理制度,着重管理风险概率较高的病患、护理人员、药品和环境等。

结果表明:观察组病人的基础护理品质、病房消毒情况、护理满意程度略大于对照组(P<0.05),护理风险发生概率小于对照组(P<0.05)。通過上述分析可知,护理风险管理可显著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减小风险事件出现几率,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这给医院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并给医院带来了优良声誉,我们应积极推广并使用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张晓英.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1):268-269.

[2]崔秀珍,杨卫香.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应用的效果评价研究[J].医学信息,2014,(28):132-132,133.

内科病房的夜间护理 篇5

资料与方法

2014年2月我院初审通过二级甲等医院。我院心内科作为综合性科室, 共有60张床位。心内科每年收治2 200例患者, 患者平均住院时间 (9.8±2.3) d, 床位使用率125.8%。其中15名在岗护士和1名护士长。

方法:在我院心内科病房管理中应用细节护理, 落实护理核心制度, 实现护理流程的规范。 (1) 对护理细节思维管理理念进行强化, 对我院护理细节流程严格执行, 并做好我院规章制度的根本完善, 加强流程为导向的心内科病房管理。 (2) 结合细节思维理论, 及时查找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问题根源, 对持续改进的护理重点内容进行强化, 对医院感染有效控制, 加强健康宣教, 并将老年患者的安全意识提高, 避免老年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 (3) 使用药流程科学化、规范化, 将老年患者的防范意识不断提高, 加强患者病情的检测, 对护理部的管理标识严格认识, 护理操作严格地规范, 并对护理人员敬业精神积极培养, 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增强, 做好细节上的护理管理。 (4) 对护理文件进行强化, 保证有着准确性和真实性的书写过程, 结合护理细节思维, 实现规范化的护理文件书写流程。加强患者的基础护理, 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 做好患者压疮护理, 保证患者有着相对舒适的清洁体位, 并做好患者的睡眠观察。对比、分析护理前后护理管理的质量。

统计学方法: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 用χ2检验计数资料,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细节护理实施后我院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基础护理质量以及护理管理质量和实施前比较, 明显改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讨论

护理细节管理的特点:对于细节护理而言, 主要是做好整套流程的细节管理, 在量化性的管理过程中, 将所有的细节管理有效实现, 并对护理差错有效避免。细节护理更加注重护理质量的提升。李金兰对细节管理在心内科病房护理的应用探讨的研究表明[1], 心内科患者主要是一些老年患者, 患者病情相对复杂, 同时患者也有着较长的病程, 在一定生活环境, 患者心理负担相对较大, 同时患者伴有各种紧张、焦虑的情绪, 对于患者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 更要注重艺术性服务质量的提供, 并保证有着较强的技术性。

细节护理的措施:心内科病房管理重细节护理的实施, 不仅仅要创造和谐、舒适的住院环境, 同时也要做好护理标识的有效应用。杨光在128例心内科患者的护理方法改进与效果中研究表明[2], 患者入院的时候, 护理人员就要保证有着十分的热情, 对生活中的困难及时、有效地解决, 对良好的身心修养环境进行创造, 保证有着合理的护理操作流程。沈莹等在CCU病房急性胸痛患者护理安全隐患与管理对策中研究表明[3], 对护理细节思维管理理念进行强化, 对我院护理细节流程严格执行, 并做好我院规章制度的根本完善, 加强流程为导向的心内科病房管理。同时结合细节思维理论, 及时查找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问题根源, 对持续改进的护理重点内容进行强化, 对医院感染有效控制, 加强健康宣教, 并将老年患者的安全意识提高, 避免老年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张慧霞等在心内科病房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与防范探讨中强调[4], 对护理文件数学进行强化, 保证有着准确性和真实性的书写过程, 结合护理细节思维, 实现规范化的护理文件书写流程。并做好安全管理的积极强化, 心内科患者相对而言, 有着较快的病情变化, 一旦护理中存在差错, 将会带来严重的护理纠纷。而护理工作操作过程, 就要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规范。患者病情细节观察过程, 就要加强夜间的贯彻, 并对正常睡眠进行观察, 避免患者猝死情况的发生。更要注重患者的基础护理, 不仅仅要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 同时也要做好患者压疮护理, 保证患者有着相对舒适的清洁体位, 将患者四肢的被动运动全面加强, 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研究结果表明。我院心内科病房管理中应用细节护理, 细节护理实施后我院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基础护理质量以及护理管理质量和实施前比较, 明显改善,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见, 心内科病房管理实施细节护理, 不仅仅降低了护理缺陷和纠纷, 同时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 护士责任感以及荣誉感不断增强, 护士临床思维意识不断提高。这一研究结果和Utley-Smith Q等有着大致相同的报告[5]。本研究, 不仅仅分析我院的实际情况, 同时也结合了自身多年来的临床经验。研究中的不足, 还望指正。

综上所述, 心内科病房管理实施细节护理, 不仅仅降低了护理缺陷和纠纷, 同时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 护士责任感以及荣誉感不断增强, 护士临床思维意识不断提高, 对于护理工作效率的提高有着积极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心内科病房管理中的实践应用。方法:在心内科病房管理中应用细节护理, 对比、分析护理前后护理管理的质量。结果:细节护理实施后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基础护理质量以及护理管理质量和实施前比较, 明显改善 (P<0.05) 。结论:心内科病房管理实施细节护理, 不仅减少了护理缺陷和纠纷, 同时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 护士责任感以及荣誉感不断增强, 护士临床思维意识不断提高, 对于护理工作效率的提高有着积极意义。

关键词:细节护理,心内科病房管理,实践应用

参考文献

[1]李金兰.细节管理在心内科病房护理的应用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 11 (9) :34-35.

[2]杨光.128例心内科患者的护理方法改进与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21) :231.

[3]沈莹, 张学萍.CCU病房急性胸痛患者护理安全隐患与管理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8 (10) :1202-1205.

[4]张慧霞, 施燕.心内科病房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与防范探讨[J].中外医疗, 2013, 32 (8) :170-171.

内科护理学模拟病房教学探讨 篇6

关键词:内科护理学,模拟病房,见习

为了适应卫生职业教育的发展, 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 护理教育必须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笔者在多年的内科护理学教学中, 逐步摸索出模拟病房教学法, 使学生提早接触临床, 进入护士角色, 很快适应临床实习工作。

1 方法

1.1 模拟病房见习

在我院2005级、2006级1、2班护理专业内科护理学教学中, 疾病护理部分每班均安排模拟病房见习18~20学时。具体做法是:在学习第二篇各系统疾病护理部分时, 每上完一个系统的疾病护理后, 安排1~2次的模拟病房见习。见习内容为大纲要求的一些常见疾病。模拟病房选择在护理示范教室, 内有一张床, 根据病情及实习要求不同, 由护理教师或学生担任“患者”。每次上课前, 将本次见习疾病的典型病例情况介绍 (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简要病史、生活状况、自理程度及心理社会方面内容、诊断、医嘱等) 抄在黑板上, 让学生预习有关内容, 尤其是护理方面知识。上课时, 先用5~10分钟时间, 说明本次课的目标、要求, 然后让学生熟悉病史、提出问题, 如该患者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 主要存在哪些护理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可采取哪些护理措施等。让学生分组派代表发言, 并在“患者”身上实施护理, 最后教师归纳、总结。每次模拟病房见习后要求学生书写护理计划, 教师认真批阅后发给学生, 并进行讲评。

1.2 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模式的模拟病房教学

在2005、2006级护理专业1、2班内科护理学教学中, 尝试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模式的模拟病房教学。

1.2.1 教学设备

模拟病房设有护理站、无菌配制室、抢救室、病房、手术室、准备室、实验室等, 护理站内有患者一览表、病历车、54本病历夹、各系统疾病的典型病例29种 (病历是从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病案室挑选而来) , 每种疾病的病历复印成55份, 教师1份, 每位学生1份。

1.2.2 教学过程

在每次授课前要求学生对本次授课内容进行充分预习。上课时, 每人发一本病历夹, 内装有本次课要学习的疾病病历。教师先展示本次课学习目标, 然后师生一起熟悉病历内容, 包括患者的住院病史、体格检查、护理入院记录、主要辅助检查、诊断、医嘱等。根据患者的病情, 结合学习目标, 提出问题。如该患者发病原因有哪些?可能存在哪些诱因?该患者主要症状、体征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哪些辅助检查有助于该病的诊断?治疗该病的药物有哪些?该患者存在哪些主要护理问题?可采取哪些护理措施?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归纳、总结, 逐步达标。保健指导、心理疏导、卫生宣教内容多采用角色扮演法, 学生上台演示, 最后教师讲评。

2 结果

对支气管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的教学, 笔者采用2种不同的教学方法。2005级护理1、2班, 前者采用课堂理论讲授, 后者采用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模式的模拟病房教学 (以下简称模拟病房教学) 。而2006级护理1、2班, 前者采用模拟病房教学, 后者采用传统的课堂理论讲授。课后均进行小测验, 题目的难度、内容、类型均相似, 成绩结果见表1, 经t检验, P<0.05, 差异有显著性。

笔者还对2005级护理1、2班, 2006级护理1、2班115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结果见表2。

3 讨论

3.1 缩短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的距离

内科护理学是一门临床应用性学科, 单纯的课堂理论讲授, 学生死记书本内容, 感觉抽象、枯燥, 学习困难, 且难以将书本知识与临床实际结合起来, 只有学生进入临床实际, 不断进行课间见习, 直接接触患者, 才能使其由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 真正掌握书本知识。新教学大纲规定内科护理学总授课数为186学时, 其中实验课时为46学时。但是由于我校没有教学医院, 安排课间见习非常不便。历年来, 我校的做法是疾病护理部分安排到医院见习, 由于时间少, 只见习各系统疾病的常见阳性体征。因此, 不可能按大纲要求, 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模拟病房教学虽然没有患者, 但有具体病例, 学生可以根据病例情况, 结合书本知识, 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 既增加了学生实践的机会, 又缩短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的距离。

3.2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

本教学注重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最佳结合, 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因学而导、因惑而解、因材施教, 学生紧扣教学目标, 处处着眼于学。

3.3 激发临床思维意识, 培养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形成新结构的思维过程, 它寓于各种能力之中, 具有新奇、独特、流畅、变通等特征。它不为传统的观点、他人的见解和自己已有的知识所局限, 善于迅速发现问题并勇于探索和验证。学生通过见习和讨论, 可以激发临床思维, 把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有机融为一体, 并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经过比较、研究、探索与发现, 促进自身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3.4 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护理病历书写能力

从表2可以看出, 73.9%的学生认为本教学方法对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有帮助, 77.4%的学生认为对护理计划书写能力提高有帮助。每次模拟病房见习、实习, 不是照读或照抄书本内容, 而是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做到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3.5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提高教学质量

调查结果显示, 60.9%的学生喜欢该教学方法, 认为一般的占39.1%。该教学方法能使学生以内科护士的角色进行学习, 有一种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本教学方法要求将所学的各科知识结合起来, 运用生理、药理、病理学等知识来解释护理诊断的病因和护理措施的依据, 用基础护理学知识对患者进行各项护理操作等。该教学方法遵循了知识掌握的感知、理解、巩固、应用规律。知识能否巩固取决于认识主体的精神状态, 如认识主体的行为动力系统处于活跃状态, 主观积极性高, 信心足, 兴趣浓, 记忆和保持效果较好, 课堂气氛活跃, 则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内科病房的夜间护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2012年5月—2014年4月内科收治的住院病人, 共2 400例。将2012年5月—2013年4 月内科住院的病人作为对照组, 将2013年5月—2014年4月内科住院的病人作为观察组, 每组1 200例。观察组男623例, 女577例, 年龄23岁~67岁 (52.3岁±3.4岁) ;对照组男621例, 女579例, 年龄24岁~68岁 (52.7岁±3.6岁) 。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管理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给予风险管理。 (1) 健全风险管理机构。护理工作风险管理机构由三级管理架构组成, 即由护理部、总护士长、护士长以及有丰富经验的护理人员组成, 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及风险处理流程。 (2) 建立护理风险评估上报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护理安全风险, 并制订相应的解决方案, 尽量降低投诉的损害度。 (3) 监管高危护理环节。针对护理过程中经常存在的一些问题实施重点监管, 研究护理投诉产生的原因, 并制定避免投诉产生的措施, 预防高危护理过程中不良现象的发生。 (4)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分析总结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针对性地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 提升护理人员护理技术的熟练度, 使其掌握应对护理风险的方法, 同时采用多种方式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考评。 (5) 科学安排护理人员。依据护理实际情况安排护理人员, 尤其是在护理风险的高发环节中, 应该科学安排护理人员, 以免护理人员因疲惫出现护理安全事故, 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

1.2.2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对两组的护理投诉发生率以及护患之间的满意度进行评价, 病人满意度使用调查问卷的形式, 主要的内容包括病房管理、护理工作技术、护理健康教育工作、处理问题能力等。采用百分制的评分标准, 得分越高说明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越高。

1.2.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比较, 计量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目前, 我国人民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 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率不断提升, 对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造成了影响。最近, 我国医院对风险管理的重视度明显提升, 使风险管理机构逐渐完善, 落实风险管理制度可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2]。

临床护理中存在的护理风险情况比较多, 主要表现为对风险估计存在不足, 认识上不够深刻, 使事态进一步扩大, 严重影响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实施风险管理后, 我院的护患投诉率明显降低, 病人的满意度明显提高。风险管理实施后, 我院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不断提升, 服务意识明显提高, 护理风险明显降低。

观察组采用主动干预的方式, 对我院可能发生的护理风险进行重点防范, 利用护理部、总护士长、护士长以及有经验的护理人员等组成专业的护理管理团队, 有效降低风险的损害度。制定出合理的风险管理制度, 对岗位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 做好护理风险的管理工作。医院应该制定出合理的奖惩措施, 对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工作进行评价, 根据评价的结果确定奖惩措施。对一些高危护理环节采取重点监控, 避免发生重复性的问题。护理人员应对护理投诉的根本发生原因进行分析, 采用座谈的模式对护患投诉进行分析, 做好相应的改进措施, 同时对护患投诉进行分析并总结, 制定出改进措施, 积极预防高危护理环节中的事故发生。

综上所述, 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有效应用, 能明显降低护理的投诉发生率, 有效提高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

摘要:[目的]观察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5月—2013年4月内科住院的病人作为对照组, 将2013年5月—2014年4月内科住院的病人作为观察组, 每组1 20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 观察组给予风险管理, 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护理投诉发生率分别为1.25%和3.75%, 满意度评分分别95.36分±1.54分、76.35分±8.55分, 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结论]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能降低护理投诉发生率, 提高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

关键词:风险管理,护理管理,护理投诉,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毕小琴.护理风险管理在头颈肿瘤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2, 30 (2) :173-175.

内科病房的夜间护理 篇8

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涉及病例为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1062例NCU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讨论。其中,726例患者为脑出血,占患者总数的68.36%;236例患者为脑梗死,占患者总数的22.22%;30例患者为症状性癫痫,占患者总数的2.82%;22例患者为颅内感染,占患者总数的2.07%;14例患者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占患者总数的1.32%;12例患者为药物中毒,占患者总数的1.13%;6例患者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占患者总数的0.56%;6例患者为格林巴利综合征,占患者总数的0.56%;10例患者病因不明,占总数的0.94%;88例患者在住院期间死亡,平均住院时间为4.65d。

2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常见护理风险分析

2.1 风险意识薄弱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和思想观念的转变,民众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对于护理工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NCU护理属于高风险工作,护理人员不仅需要面对患者,还往往涉及患者的家属,受教育背景的影响,二者间往往表现出专业认知水平的矛盾,主要表现在现有的医疗发展水平无法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就医期待,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所承担的风险和责任逐年增加,如果其本身没有具备较高的风险意识,未能及时理顺各种关系,就容易增加护理风险。

2.2 工作能力与责任心

部分NCU护理人员虽然具有较高的专业基础与理论知识,但是工作经验不够丰富,对于危重患者并不具备较高的评估能力。例如,在脑出血患者表现出冷汗淋漓、喷射性呕吐、由嗜睡转为昏睡或血压下降,就必须要考虑患者是否形成脑疝或存在出血量增加的问题,并及时通知临床医师前来处理,避免错过治疗时机。受工作能力不足等因素的影响,护理人员往往不具备对于病情的较高的预见性,可能导致患者病情的加重,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进而产生护理风险事件。

受重症监护室工作内容的影响,全部的护理工作均需护理人员在24h内不间断进行,但是部分护理人员缺乏较高的工作责任心,在日常工作,尤其是夜班工作的时候,就会出现未按章操作的问题,例如吸痰、翻身、生命体征监测、血糖监测、雾化吸入不及时等,有些时候护理人员甚至无法说明患者的病情从何时开始发生变化。在本次研究中,就有8例患者因气管切开后未能及时进行气道湿化和吸痰而出现窒息,在经过抢救后患者转危为安。

2.3 信任风险

在医疗体制改革后,医疗机构对于自身服务特殊性的宣传并没有及时跟进,而时不时传出的医疗卫生行业负面新闻则对民众的观点造成了不利影响,社会舆论的不正确引导、国家为规范医疗行业相关政策的出台都在不同程度上加重了舆论错误引导的程度,使患者在就医和住院治疗的过程中,大多对医护人员抱有怀疑的态度,对各项操作的信任程度也相对较低。若患者在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就容易滋生不满情绪,最终引起医患纠纷。

2.4 院内感染风险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大多为病情危重、意识存在障碍的老年患者,他们无法进行自主咳嗽排痰,不具备独立改变卧位的能力。若同时存在护理人员无菌操作意识低下,未能构建消毒隔离制度,或相关制度落实不到位,消毒用品缺乏,监督和检查不及时等问题,就容易导致患者的院内感染。在本次研究所涉及的患者中,有72例患者出现了肺部感染,8例患者发生了尿路感染,院内感染那的出现率为7.53%。

2.5 文件风险

护理文件的作用就是对各项护理工作进行全面的记录,是医疗纠纷处理过程中重要的法律依据。在本次研究中,患者的护理文件存在着相当程度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5.1 实时性和有效性较差

NCU患者的病情危重且变化较快,护理人员常出现因急于抢救患者而未进行及时记录的问题,即便是在事后采用回顾性的方法进行记录,也容易导致记录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现象,影响临床医师对患者病情判断的准确率,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1]。例如,在记录中常见“尿量少”、“根据患者血压对多巴胺速度进行调节”、“血压低”等内容,并未涉及患者尿量、滴速、血压的详细数值。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出入水量必须进行24h的记录,但是部分护理人员在处理这方面问题的时候,只是采取了随意估算的方法,并没有进行准确记录。

2.5.2 与实际情况的差异性

护理文件中所出现的与实际情况的差异性主要是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资料进行搜集的过程中,使用了不同的信息来源所导致。受认知差异和传统操作方法的影响,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相对较少,例如对同一患者,医师会记录为“昏睡”,护理人员可能记录为“嗜睡”,使病历所具备的法律效力大打折扣。

2.5.3 缺乏重点

护理人员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进行手术或外出接受检查的记录为“协助医师进行颅内微创穿刺引流术”、“患者外出进行头颅CT检查”,但是在患者手术结束或检查结束返回病房后,却并没有及时进行相应的记录,使护理文件的内容发生断裂,另外,在患者从住院到转出NCU病房的这段时间里,并没有对具体的病情进行详细记录,没有及时评价所采取的各项护理措施,未能记录病情的变化情况,最终导致护理文件内容缺乏重点和连续性。

2.5.4 时间不一致

护理文件中时间的不一致性主要表现在入院、出院、死亡时间等方面,医师未能将医嘱情况及时通知给护理人员,医嘱执行时间超过15min等都会导致时间上的不一致性[2]。例如,医师所开出的医嘱中“明晨复查E4A”,护理人员若没有在抽血结束后及时记录,就会被认为没有执行此项操作。另外,在少数情况下,医师也存在着报告错误时间,口头下达医嘱或补开医嘱的问题,护理人员若未能对这些问题进行发现,一味进行记录,也可能导致时间的不一致性。

2.5.5 书写凌乱

根据政府部门颁布的相应标准与规范,护理文件中的文字必须清晰可辨,严禁存在涂改现象,以避免伪造病例的可能性。如果护理人员书写凌乱的内容涉及到了那些关键的语句或重要的临床数据,那么在医患纠纷发生时,文件的法律效力就会大幅降低。

3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护理风险的对策分析

3.1 培养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院方应注意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对相关法律规范和本院的规章制度进行学习,在使其明确自身职责的基础上,了解在工作中存在的各类护理风险,从而将风险防范落实到具体的护理操作当中。在满足患者护理需求的同时,降低职业性损伤事件的发生率。同时,院方还要尽快构建护理风险防范和监控体系,对操作规章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在提高救护水平的同时,最大程度避免各类风险事故的发生。

3.2 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水平

要通过提高招聘门槛、带教、业余时间培训等方式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水平,使他们能够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和监测,将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结果与病情的发展变化情况有机的结合到一起,对潜在的护理风险时间进行预见性的分析,为临床医师的处理提供重要的资料支持。同时,也要注意进行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尤其是晚班护理人员,必须要按照医嘱和相关规范的要求,准确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密切注视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

3.3 掌握沟通技巧

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大多病情危重,发病较快,无论是患者还是家属都没有做好重组的思想准备,而NCU又采取封闭式管理方法,不允许患者家属入内陪伴,进一步加重了他们的心理压力。所以,护理人员应注意向他们及时讲解NCU的特殊制度,告知具体的探望时间,并嘱咐他们保持联络的畅通。在家属探视前,护理人员应注意对管道和仪器进行整理,在探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在一旁对患者的疾病变化情况进行说明,耐心回答家属提出的各种问题。同时,还要根据患者的教育背景、社会地位等因素合理选择沟通方式,建立护患间的良好互信关系,形成抵御风险的共同体。

3.4 贯彻落实消毒制度

护理人员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应的消毒制度进行,在接触患者的前后都要用消毒剂清洗双手,避免交叉感染。另外,各类仪器和管道在使用结束后也要进行及时的消毒处理,所使用的空气净化消毒器应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若患者为特殊感染,应采取相应的隔离制度,并对所使用设备和管道进行特殊处理。

3.5 规范护理文件的书写

院方要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理文件的书写规范,护士长要对护理记录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后及时更正,将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若发现护理文件与医师记录存在差异,应及时与医师沟通核实,关键性的语句和数据要在医师签字后记录到文件当中。若患者需要进行紧急抢救,必须要将医嘱复述一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若无特殊情况,夜班护理人员不得执行医师的口头医嘱。

虽然现阶段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多为老年,但是近年来,脑梗死、脑出血表现出了明显的年轻化趋势,患者的治疗期望逐渐提升,但是受病情多变性、复杂性、突发性的影响,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护理风险因素。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注意积累和学习,在提高风险防控意识的基础上,完善自身的护理能力,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执行各项护理操作,将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压缩在最低水平,以便在提升医疗护理质量的同时,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摘要:本文在简单介绍护理风险的基础上,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1062例NCU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总结和讨论,并对这一过程中发现的风险问题和应对方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神经内科,NCU,护理风险,对策分析

参考文献

[1]宋彩玲.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风险即对策探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33):142-143.

内科病房的夜间护理 篇9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神经内科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421-02

通常情况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病情多处于危重状态,且进展快,抢救风险高,护理工作量相对较大,为了保证护理质量,降低患者意外伤害风险发生率,故护理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护理风险管理主要是指在护理工作中对患者潜在伤害风险进行识别、分析与评估,并制定必要措施来进行预防管理[1]。为了深入探究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病房中的应用价值,本文主要对自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进行系统研究,相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对自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占有42例,女性有32,年龄(36-84)岁,平均年龄在(60.54±5.34)岁之间;疾病类型:21例慢性支气管炎,12例自发性气胸,15例慢性阻塞性肺病,3例肺血栓,21例支气管哮喘,2例其他。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这7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施以常规管理(未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实验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1)患者。做好护理工作,行动不便者增设床栏,确保床头物品整齐,定期维修病床,保证医院地面干燥,避免出现滑倒等风险;(2)药物。不同药品应作不同标记,领药、输液给药时执行双人核对法,避免用药错误;(3)疾病。强化与患者的沟通,予以针对性心理疏导,掌握其心理状况与病情进展,缓解其心理压力。同时,按摩患者受压部位,协助擦拭其身体,做好体位等护理;(4)环境。营造和谐的病房环境,确保光线充足、通风透气,每天对病房进行消毒,执行探视制度,预防交叉感染;(5)护士。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定期开展培训学习,增强沟通技巧与理论知识及法律常识;(6)其他风险应急措施。定期开展演练,预防出现自然性及人为性突发事件。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实施护理管理后患者是否存在医患纠纷级烫伤,压疮、摔伤等安全隐患;(2)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满意度调查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护理管理满意度,主要包括非常满意、较满意及满意与不满意四个等级。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安全隐患发生状况比较

实施风险管理后,实验组压疮1例(2.70%),摔伤、烫伤等意外受伤1例(2.70%),医患纠纷1例(2.70%),隐患发生率为8.10%;对照组压疮8例(21.62%),意外受伤4例(10.81%),医患纠纷5例(13.51%),隐患发生率为45.94%。实验组安全隐患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经调查发现,实验组非常满意21例(56.76%),较满意8例(21.62%),满意6例(16.21%),不满意2例(5.41%),总满意度为94.59%;对照组非常满意13例(35.14%),较满意7例(18.92%),满意5例(13.51%),不满意12例(32.43%),总满意度为67.57%。实验组患者总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伴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逐渐完善,诸多患者及其家属的法律维权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据有关调查发现,近年来,医院风险事件发生率相对较高,医患矛盾逐渐加深,尤其是神经内科风险事件呈增多趋势[12]。与其他一般科室比较,内科具有复杂性与高风险性,故内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必须要构建护理风险管理机制。风险管理属于一种管理程序,具有全面性,可对潜在风险进行系统识别、评级与处理,能减少医疗风险事件发生率,降低医院与患者经济损失。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重视护理风险识别[3],采用风险管理理念,贯彻落实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推行护理风险管理,可降低护理差错与护理投诉发生率,促使患者滿意度达至95%左右,从而保证护理质量。本文研究结果提示,实验组各类型安全隐患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患者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充分证实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神经内科病房中能有效降低安全隐患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诸多风险因素影响护理质量,管理者经对风险进行鉴定与评估,获取适当管理方法,基于全体护士支持与积极参与下,顺利完成风险管理过程,可确保患者与护士安全[4]。现阶段,神经内科护士应自觉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护理服务。

综上所述,神经内科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能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故护理风险管理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孙婴.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的应用效果评价[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3,32(12):41-42

[2]陈海芸.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内科病房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2012,08(14):2652-2653

[3]陈彩虹.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15(30):274-276.

内科病房的夜间护理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次研究所选择的210例患者, 是从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到我所内科接受住院诊治的老年患者中随机抽取的。将其分成观察组 (105例) 与对照组 (105例) 。其中, 对照组中, 54例是男性患者, 51例是女性患者;年龄:都在60~81岁, 平均为 (63.1±1.7) 岁;而观察组中, 53例是男性患者, 52例是女性患者;年龄:都在59~80岁, 平均为 (63.3±1.2) 岁;此次研究所选取的两组患者, 其在性别、年龄以及其他一般资料的比较, 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中的患者, 则是予以常规护理服务, 护理内容主要有:生命体征的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的严密监测;日常生活护理的指导等。而观察组则是予以其常规护理+人性化护理;其中, 常规护理同对照组一致, 而人性化护理的内容有:①环境护理:由于老年内科病房中的患者一般都需要进行长时间的住院治疗, 因此, 病房就是其治疗以及恢复的关键所在。予以患者提高一个不但安静卫生, 而且舒适温馨的病房环境;这不仅可以使其精神放松, 还能有助于其疾病治疗。②心理护理:老年内科病房中的患者, 其住院治疗需要较长时间, 这极其使其产生诸多负面情绪 (例如:恐惧、紧张以及焦虑等) 。所以, 做好心理护理就显得非常重要。同患者建立起良好关系, 并与其耐心交流, 进而缓解甚至消除其存在的不良情绪, 让其对治疗充满信心。③健康宣教:做好健康宣教工作, 其不仅可以让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有所了解, 还能让他们知道在护理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有关事项。此做法有助于相应治疗措施的实施。④饮食护理:饮食中, 应注意食物不仅要高蛋白, 还要含有高纤维。此外, 还应注意多食蔬菜, 以及水果, 并适当予以其维生素, 以及微量元素。做到定量饮食与少食多餐, 并禁烟忌酒。⑤住院指导:因为老年患者的自身因素, 其记忆力较差, 经常都会忘记自己用药, 又或是忘记药物的正确用法用量等。所以, 应事先指导其如何正确用药, 还有其他需注意的相关事项, 并在其床头张贴提醒标记, 进行按时检查。此外, 还应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

1.3 统计学处理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的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对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对健康知识所掌握的情况

观察组中患者, 其掌握率高达99.05%;而对照组仅到78.10%;观察组中的患者的掌握率远远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2.2 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

观察组中的患者, 其满意度高达98.10%;而对照组仅为80.9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8) 。见表2。

3 讨论

老年人群本身就属于社会弱势群体之一, 特别是老年患者, 其不仅受岁月折磨, 还受疾病折磨[3]。而临床研究发现, 予以老年患者采取常规护理, 其难以达到预期效果[4]。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以及思想的不断变化, 对医疗机构的护理服务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5]。所以, 各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应运而生, 而人性化护理模式就是其中的一种。人性化护理, 其是以患者作为一切护理工作的中心, 并全心全意为其利益出发[6]。护理人员以细心、耐心以及亲切的态度进行护理工作。虽然这种护理模式极大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 但却可以实现极佳的护理效果。相关研究也显示, 予以内科老年住院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服务, 其提高了护理效果以及患者满意度[7,8]。

从上述研究结果可知, 应用人性化护理的观察组, 其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高达99.05%;而予以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仅为78.10%;观察组中患者, 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98.10%;而对照组只为80.95%;这表明, 在老年内科病房护理中, 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

综上所述, 在老年内科病房中实施人性化护理, 其不仅可以极大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还能够加强其对健康宣教的认知与掌握, 很具有进行临床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莉, 郭彩虹, 李凤珍.“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干部病房老年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08, 11 (3) :320.

[2]Koch L C, Rumrill PD.Assessing consumer satisfaction inrehabilitation and allied health caresettings[J].Work, 2008, 3l (3) :357-363.

[3]刘炜, 李萌.人性化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病房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 2011, 13 (31) :455-456.

[4]戚红艳, 王金娜, 郑艳华, 等.人性化护理对改善脑卒中后注意障碍患者训练依从性及负性情绪状态的效果评价[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23 (9) :19-20.

[5]刘炜, 李萌.人性化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病房中的应用[J].现代护理, 2011, 31 (11) :163.

[6]玉玲, 叶惠坚.系统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 (18) :79-80.

[7]李建梅.人性化服务在内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1, 33 (17) :100-101.

上一篇:引导性原则下一篇:生态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