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精选12篇)
重症监护病房护理 篇1
摘要:分析影响重症监护病房 (ICU) 护理安全的因素, 提出相应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 强调应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资源、加强设备和设施的管理, 加强ICU护士的业务学习, 健全和完善护理管理体系, 强化护理安全与法制知识教育等。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安全,管理措施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 病人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当前,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病人对医疗护理质量及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 尤其在重症监护病房 (ICU) , ICU病人的病情十分危重, 而且各种抢救设备集中配置, 是体现先进护理技术的科室, 同样也是发生护理安全问题最多的地方。因此, 必须采取积极主动的防范措施, 才能减少或杜绝ICU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最大限度地保证病人的安全, 避免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发生。现分析影响ICU护理安全的因素, 提出相应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
1 影响ICU护理安全的因素
1.1 护理人员配备因素
护士的职业身份不同 (如实习生护士、毕业见习期的护士、进修的护士、有注册资格的护士) 却承担着相同的工作内容, 在同一个岗位工作。这种职责不分、岗位混淆、资格不符势必会带来一定法律上的问题和为纠纷事故埋下隐患。ICU护士上班的时间长, 加班是经常的事情, 病人的病情危重凶险, 加之低年资护士较多, 护理经验相对不足, 常常会顾此失彼, 由此带来严重的法律问题。因此, 合理的人员配置显得十分重要。
1.2 设备和设施因素
由于医院ICU组建时间不长, 设备仪器配备不足, 还有一些是从其他科室调配过来的旧仪器, 故障率非常高。加之病人长期使用仪器维持生命, 有的进行监护, 有的需要长期留置管道, 一些侵入性器械的使用给病人造成许多不安全的后果。
1.3 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因素
目前, 基层医院的管理层特别偏重于对临床医师或其他医技人员的培养和锻炼, 对护理队伍的建设往往重视不够, 护士很少有进修学习的机会, 对护理领域的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缺乏了解, 而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与进步以及大量新仪器的使用, 对护理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 必须根据临床需要及时培养护理人员, 随着临床专业的发展进行有效的衔接以提高护理技术水平, 否则护理人员由于缺乏相应的技能, 形成心理压力, 导致护理技术工作风险加大, 为护理安全埋下隐患。
1.4 管理方面的因素
因为医院的护理人员配备不到位、管理制度不健全, 措施得不到有效落实, 业务培训滞后, 设备仪器保养不当, 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缺乏, 管理人员观念落后, 对存在的问题缺乏前瞻性和预见性, 执行力不到位等因素的存在, 这些都是安全护理的隐患所在, 是影响护理安全的主要威胁因素, 对病人造成的危害也是最大的[2]。
1.5 法律因素
近年来, 关于医疗方面的纠纷逐渐增多, 不但对正常的医疗秩序造成严重影响, 同时又是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最后导致医患双方的权益均受到伤害。ICU是急危重病人集中进行抢救的医疗场所, 相对其他医疗场所, 隐患更多, 风险更高, 医疗纠纷更容易产生。
2 防范措施
2.1 加强管理、合理安排
在ICU科室内, 需要按照护理人员资格的不同合理分配工作岗位, 对于那些不具备护理资格, 没有取得护理执业证书的护理人员必须在带教老师的详细指导和严格监督下进行简单的无创操作, 如雾化吸入、叩背排痰等护理工作。由高年资护师护理病情危重的病人, 并且实行床头“面对面”的护理。有资料显示, 80%的护士认为, 由于护理工作的繁忙导致护理风险与劳动强度成正比, 超负荷工作易导致事故的发生[2]。因此, 护理管理者应合理安排人力资源, 科学合理地分配工作量, 以减少风险的发生几率, 保障护理安全。
2.2 加强设备和设施的管理
根据科室开展业务的情况对一些先进的仪器设备必须及时购进, 同时邀请经销商或有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做仪器使用的专题报告, 让护理人员能较快地掌握其性能、原理、适应证、禁忌证、主要故障排除方法等。对科内仪器、设备要有定期保养的记录, 规范操作的流程, 对各项技术参数要了如指掌, 对操作要熟练规范到位, 对病人的每一项操作要记录在案并有必要的分析。每周对仪器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一次检查, 看其性能是否处于完好状态, 每天及时拭去仪器上的灰尘, 需要消毒的部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 消毒处理后放回原来的位置, 以不影响正常的使用, 使抢救工作正常进行。
2.3 加强ICU护士的业务学习
ICU护士只有不断地学习与实践, 才能在工作中具有预见性和主动性, 各种各样的问题才能得到正确的分析与判断并且给予积极主动的处理。因此, 必须安排进行必要的护理规范化培训以及护理的“三基三严”训练, 定期选派专业护理人员外出学习进修ICU的有关知识和技能, 让新知识、新动态、新观念不断充实自己, 拓宽相关知识技能。
2.4 健全和完善护理管理体系
及时更新和完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规章制度, 并根据变化了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补充, 加强质量控制小组的力量, 重视基础质量控制、环节质量控制和终末质量控制的管理和检查力度, 定期督促检查、防患于未然, 每月进行1次护理质量总结分析讨论, 将平时发现的违反操作规程的问题及时通报并限期整改, 对认识上的偏差及时纠正, 加强护理安全防范意识的培养, 护士长应加强科室的管理以及夜间和午间薄弱环节的查房, 使差错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2.5 强化护理安全与法制知识教育
护理安全和法律法规有着密切的联系, 护理人员对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和较强的法律观念是做好ICU安全护理工作的前提和关键[3]。因此, 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尤为重要, 应利用各种会议、查房、培训班、质量分析会等形式进行护理安全知识教育, 增强护理人员护理安全意识和法律观念, 提高护理人员的自律能力和防范能力, 为病人提供安全的护理服务。
ICU属于护理纠纷高发科室, 护理质量的高低, 不仅取决于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 而且取决于护理管理的效能, 而护理管理效能必须以安全管理做保证。因此, 加强和完善ICU护理安全措施, 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和转归以及抢救成功率, 同时可以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潘绍山, 孙方敏, 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8:349.
[2]任文烈, 吕仕银, 张成荣, 等.麻醉科与重症监护室协作的相关性探讨[J].四川医学, 2009, 25 (12) :1370.
[3]钱淑清, 何茵.ICU护理风险分析与管理[J].护理研究, 2008, 22 (增刊2) :186-188.
重症监护病房护理 篇2
(1)病房环境设计合理NICU收治的都是危重病人,病情复杂多变,因此,对危
重病人必须施行严密监护,同时对病房环境要求较高。
(2)NICU需要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无闲杂人员流动的清静环境,以及独立的配药、治疗、处置室,同时应具备良好的清洁、消毒条件,最好能有空气净化装置[1]。
(3)病房结构与布局设计合理病房结构与布局不仅要考虑到病人的治疗,也应
考虑到工作人员工作方便,NICU内要配备空调,室温维持在22~24℃,湿度55%~65%,每张床位单元所占的面积不应小于7m2,以保证有充分的空间给医护人员监护与治疗用[1]。
(4)监护仪器及抢救的器材能够妥善安置,室内的监护仪等应采用悬挂的方法,每个床头部位应有独立的电源插座。监护床应一轧四轮制动,便于医护人员抢救和推送。
(5)NICU仪器与设备齐全NICU常用仪器与设备有:多功能生命体征监测仪、呼吸功能监测设备、血氧饱和度监测仪以及心电图机、输液泵、注射泵、呼吸机、颅内压监护仪、心电除颤器、中心供氧和吸引装置以及急救车、气管切开包、静脉切开包、深静脉置管包、生活护理用品、药品、一次性无菌物品等。
(6)应能保证病人所有治疗、护理及抢救均可在病房内进行。2 NICU护士的培训
本科有护士47人,平均年龄25.3岁,中级职称7人,其中:本科学历35人,占82%;大专学历9人,占18%。每年收治危、急、重、手术后病人达900余例。由于病人病情危重,护理任务重,技术标准要求高,所以NICU护士培训非常重要。
(1)进入NICU的护士必须具有较强的专科理论知识,熟练的护理技术操作技
能,较强的工作责任心,良好的服务态度,而且能临危不乱,反应敏捷。
(2)护士定期培训,坚持每月护理查房,把护理查房变成一次学习机会;
(3)每周一次业务学习,由年轻护士主讲,提高业务水平;
(4)每周一请科主任或医生讲课1次。
(5)要求掌握神经外科常见病的观察和护理、抢救处理;
(6)熟悉各种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护理常规、应急预案等;
(7)掌握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及简单故障排除方法;
(8)熟悉急救复苏技术的应用;
(9)熟悉专科护理知识和技术,熟练掌握静脉穿刺、静脉留置针、深静脉穿刺
技术等,拓宽、加深NICU护士的理论知识。
(10)定期检查考核根据监护室管理细则、护士职责、监护室工作流程、质量标
准、每周工作重点、危重病人抢救制度,由护士长和组长组成质量控制小组负责检查,质量检查以百分制为基准,每日、每周检查,每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一次综合讲评。
(11)明确护理质量管理指导思想,采用先进可行的护理质量管理措施,把握好
环节质量管理。同时每天早晨交接班时,对相关知识进行提问,遇有特殊问题及时解决。
(12)利用护理查房、专题讲座和护理教学等时间,加强护士学习。
(13)对专科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每月考核1次,每月1次操作考试。
(14)加强沟通技巧培训NICU病人的特点是病情危重,有的甚至生命垂危,病人
及家属都怀着一种迫切希望救治、帮助、恐惧不安的复杂心情,对治疗、康复等知识处于一种极度渴求状态。要求NICU的护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沟通能力。
(15)对于神志清楚的病人,护士应向病人解释各种管道和各种监护仪器的意义
与必要性,帮助病人改变体位,增加与病人的交流,包括语言交流和非语言交流。
(16)对于神志不清的病人,一部分家属一时无法接受,所以护士必须了解病人的家庭社会文化背景,有针对性、有技巧性地与其沟通,让家属理解治疗、护理的重要性,并帮助其接受现实。
3实行护理程序化、规范化管理
(1)转变护理观念,实行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建立与护理质量有直接关系的护理制度并督促执行实施,让护士把有限的时间服务于病人,为病人提供全程优质服务。
(2)NICU每班设立组长1名,协助护士长负责本组人员的工作调配、人员培训、质量检查、工作流程调整和改进、相关性工作处理等。
(3)完善消毒隔离制度,避免医院内感染消毒隔离制度是NICU护理工作的重
要组成部分。工作人员进入NICU应穿专用工作服,并换鞋、戴帽子、戴口罩、洗手,必要时戴手套,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流动,加强各种管道、医疗器械、设备、空气及床单位的消毒处理,防止医源性感染。
重症监护病房护理 篇3
【关键词】 ICU重症监护;护理对策;护理影响因素
【概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的不断进步以及各种高科技的不断出现,最近几年来,许多高端科学技术产品都以广泛用于临床。例如多种检测和支持设备广泛应用于临床,ICU病房的普及与规范等。随着人们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及对自己本身及社会的认知能力的加强,人们对生命生理机能的了解也逐渐完善。医务人员通过长期的实验摸索,终于找到了提高对衰竭器官的支持和保护能力的方法,从而大大提高了各种危急重病的抢救成功率。因此使得许多生命垂危的病人在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和严密监护下,终于战胜了病魔,度过了危险期走向了健康。下面的文字就是对ICU常规护理,护理要求及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等方面做了详细的阐述,现介绍如下:
一.关于ICU常规护理
1.1对于所有处于ICU重症监护的病人都必须要连续24小时进行严密的心电监护,每四小时必须进行体温测量一次并做记录,对于RR , BP , SPO2 , HR(P)必须每小时测量并记录一次。而对于新入院的ICU重症病人必须在其进病房时及时准确的测量其生命体征并做好相关记录,密切动态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准确记录特护记录单,并且要做到对于专门的病人要有专门的医务人员进行密切监测和进行相关护理。
1.2对于在ICU重症监护室做护理的护士必须熟练掌握运用各种抢救仪器和监护仪器,每个护士必须对自己所分管的病人的病情要做全面的了解,对于整个ICU的医务人员必须分工明确并密切合作,这样才能及时了解和处理病人的各种突发状况。
1.3用药原则:所有药物的使用在使用时必须进行”三查七对”,并且还要及时准确的记录病人药物的24小时出入量;输液原则:无特殊情况必须无条件严格按照医嘱进行输液,一般坚决不允许执行口头医嘱(除抢救情况),必要时可以用输液泵输液。
1.4医务人员必须按时做好早晨晚间的护理,随时发现病人某些部位脏随时护理如口腔护理、会阴擦洗等;坚决做好“六洁”“四无”的工作。医务人员还必须及时准确的对病人做相关的评分(如Breden评分、镇静评分、GCS评分),还要注意病人的卧位必要时帮助病人调整卧位,使得病人卧位舒适,预防肺部感染及压疮的发生。
1.5对于有插管的病人必须保持各种引流管的通畅,密切监护防止脱管现象的发生,及预防交叉感染出现。
1.6对于在ICU重症监护室的需要进行特殊监护或治疗(如有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气管插管、IABP、S-G导管及持续床旁血液滤过等)的病人按各自的常规护理执行即可。
1.7医务人员在进行交接班工作时必须严格按相关交接程序执行,严防遗漏与粗心大意造成的医疗事故的发生。
二.关于护理安全
所谓的护理安全是说医务人员在对病人进行相关护理的过程中不导致(法律规定以外的)病人身体结构或者功能上的,以及心理上的伤害、功能的障碍、器官的缺陷甚至机体的死亡。安全管理是指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患者健康的前提下,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以及后遗症等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科学的、及时的有效的控制。随着近几年来医患关系越开越紧张,各种关于医疗事故方面的新法律的颁布,而ICU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基本都是生命垂危的病人,极易发生医疗事故。所以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很关键,护理安全在这样的环境中就显得特别的重要。
2.1关于医疗技术方面 随着现在科技的日新月异,人们要求的提高,因此大量的高科技设备被引进临床。这也对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设备的复杂,或者说医护人员对于设备的操作没有彻底掌握,在治疗患者过程中突发某种故障医护人员由于技术缺乏不能及时处理或者处理不当甚至错误,从而延误治疗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在药物方面,由于竞争越来越激烈,新产品开发周期也越来越短,导致有些医务工作者各种抗生素的滥用,甚至药物剂量应用不当导致药物配伍不当,这些都会危害到患者的安全,及护理安全问题,还会导致院内感染概率的大大提升。
2.2关于医护方面 对于护理人员来说: 随着社会的不断开放及不断进步,人们的维权意识也越来越强烈,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而ICU的特殊性实行的是无家属陪伴的制度,这样会加大患者在精神和心理上的压力和恐惧感,因为家属对于患者某些行为的不理解在与我们医务人员沟通时容易引发医疗纠纷。而家属的迫切关心就会对护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当发现护理人员在某些方面操作不规范或者不合理(如书写护理文书不规范、病情书写前后不一等)则极易引起家属的不信任也容易引发纠纷。因此对于ICU的护理人员来说必须具备很好的心理素质、强烈的责任感、无私的团队合作的精神以及小心谨慎的态度。对于医生与护士来说:可以说医生与护士沟通是十分重要的,现在对于医生强调的是与时俱进技术或者治疗方法改变很频繁,而如果医生与护士没有进行交流会导致护士对病情的观察出现误差从而延误治疗。
2.3关于患者与家属方面 对于病人自己,对于部分患者在手术后会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ICU综合症)患者很难或者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极不配合护理容易对自己造成伤害。对于家属简单的说,由于对病情的认识不够彻底,或者抱有侥幸心理,就是不严格按照医嘱执行治疗方案而影响了病人的安全。
三.关于护理要求
对于ICU的护理人员必须以为危重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甚至挽救生命为目的。必须做到严格密切的观测患者的病情,并且能及时迅速的做出判断,必要时还要及时实行各种治疗措施。
3.1关于基础的护理技术 及时清除呼吸道异物或分泌物等,以保持患者呼吸道的绝对通畅,保持患者的舒适体位,用以实施胸部物理治疗方法;在保持输液通路,导尿管以及各种引流管的通畅时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无菌术原则执行,以避免交叉感染;为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加强对患者口腔眼睛及皮肤等处的护理,使患者在生活方面感到舒适;护理人员必须在熟练掌握观察技术的基础上,严格密切的观察和监护患者生命体征以及病情的变化,并且综合分析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在患者已经脱离危险期,病情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使患者的生活规律化、独立化。
3.2关于心理护理 对于患者,一般这种重症的患者都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会出现焦躁不安,情绪起伏很大。所以我们在熟练急救患者的同时,还需要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以及进行相关的安抚使患者情绪平静下来,而对于要立即进行手术者需要马上进行精神鼓励。对于家属,同样会有不安和紧张的情绪,护理人员在安抚他们情绪的同时还要不断的与家属交流沟通患者的病情。要求护理人员有极高的同情心和责任心,能设身处地为患者和家属着想,这样就可以使医患关系相对和谐一些。
四.讨论
ICU的旨在为生命垂危的病人提供更好的技术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包括生命支持、生理机能的监测和并发症的防治),甚至是病人进一步达到更好的康复。这也就使得ICU集合了相关专业的高端知识和顶尖技术。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许多医院ICU病房的普及及规范都有了很大的进展,人们也提高了对生命生理机能的认识,从而,使得人们对衰竭器官的支持和保护能力又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也大大提高了危急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大部分的重症危险病人在ICU的严密监测及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下,度过了生命的垂危时期,慢慢恢复了健康。
参考文献
[1] 丁兆红,杨延民. 重症医学科的护理安全管理[J]. 齐鲁护理杂志, 2010,(08):104
[2] 杨新,唐文凤. ICU护理安全管理措施的探讨[J]. 中外医学研究, 2011,(14):82
重症监护病房护理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呼吸重症监护室患者260例, 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0例。对照组患者男73例, 女57例, 年龄21岁~78岁, 平均年龄 (52±2.37) 岁;住院时间最长1年, 最短1个月, 平均住院时间为 (5±0.12) 个月。观察组患者男76例, 女54例, 年龄20岁~79岁, 平均年龄 (53±3.12) 岁;住院时间最长13个月, 最短21 d, 平均住院时间为 (4.5±0.22) 个月。2组患者年龄、性别、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预防医院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1.2.2 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诊断以卫生部2010年《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为依据。患者由呼吸重症监护室转入到普通病房48 h内发生的医院感染均算作是呼吸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多药耐药菌指对临床使用的不小于3种抗菌药物同时表现出耐药的细菌[1]。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1。260例患者中发生感染的部位主要在下呼吸道, 占总感染人数的27.69%, 感染部位分布情况见表2。
3 讨论
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患者, 因其病情比较危重、年龄较高、免疫功能相对较低, 会使用大量抗菌药物并进行多种侵入性操作, 所以同普通患者比较, 其发生感染的因素较多, 且概率也相对较高。所以, 我们结合呼吸重症监护病房的实际情况实施了以下几方面干预措施, 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1) 加强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工作, 提高医护人员的预防感染意识。 (2) 将发生医院感染和未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分离管理, 避免出现交叉感染[2]。 (3) 听诊器以及体温计等应尽量做到每例患者专用, 并予以及时的消毒。行气管插管、吸痰以及在对气管导管进行更换时应戴一次性手套。对病室环境以及物体表面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对于呼吸机等外源性装置应每48 h进行1次更换, 并采用环氧乙烷进行消毒。强调医护人员在对患者实施治疗和护理前后彻底洗手, 使无菌观念得以强化, 特别是对于一些侵入性操作诊断的无菌操作。 (4) 使医院感染监控网络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每周科室以及每个月医院都应对呼吸重症监护病房的环境、物体表面以及医护人员的手进行细菌培养, 对发生超标现象予以分析, 同时给予有效的处理。严格遵循抗菌药物选用以及调整指征, 并且按照实验室的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使耐药菌发生尽量得到有效的避免。 (5) 加强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工作, 对存在或者是潜在的一些感染危险因素给予及时有效的处理, 达到预防同控制相结合的目的[3]。
综上所述, 对呼吸重症监护室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 能够显著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周立新, 李轶男, 温伟标, 等.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的耐药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4, 14 (6) :708-709.
[2]王东浩, 王伟, 王勇强, 等.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细菌感染临床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4, 14 (2) :151-152.
重症监护病房建设标准 篇5
一、基本要求
三级医院以及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必须设立危重病医学科,危重病医学科属于临床二级学科,必须是独立的医疗单元。ICU病房作为本学科的临床基地,必须配备受过专门训练的、专职的医护人员,掌握危重病医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具备独立工作能力;必须配置必要的监护和治疗设备,接收医院各科的危重病人。
二、床位设置
ICU的总床位数量,占医院总床位数的2-5%,每个ICU医疗单元以6-12张病床为宜。
三、人员配备
ICU医师的编制人数与床位数之比为1:1以上。ICU日常工作中可有部分轮科、进修医师,但危重病医学专科医师必须占60%以上。ICU专科护士的编制人数与床位数之比为2.5:1以上。
四、病房建设标准
(一)ICU应设置于方便患者转运、检查和治疗的区域。
(二)ICU每床的用房面积为12~16M2;最少配备一个单间病房,面
积为18~25 M2。
(三)ICU的基本用房包括医师办公室、护士工作站,治疗室、配药室、仪器室、更衣室、清洁室、污物处理室、值班室、盥洗室等。有条件的ICU可配置其他用房,包括实验室、示教室、家属接待室、营养准备室等。
(四)ICU应该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安装足够的感应式洗手设施。有条件者最好装配气流方向从上到下的空气净化系统,能独立控制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可配备负压病房1-2间。
(五)ICU要有合理的医疗流向,包括人流、物流,以最大限度降低各种干扰和交叉感染。
(六)ICU病房的功能设计必须考虑可改造性。
重症监护病房护理 篇6
【关键词】心理护理;重症监护病房;护理配合度;价值分析
Psychological care to improve the nursing care of patients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of value analysis
Z h a n g N a
Department of ICU Henan Shangqiu First People’s Hospital, Shangqiu 4761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sychological care to improve the nursing care of patients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of value analysis. Methods:From 2012 October to 2013 October 40 cases of ICU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the patients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observation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care nursing cooperation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degree. Results: The nursing of patients was increased from 75% to 95%, nursing satisfaction from 78.22 ± 3.13 to 94.66 ± 5.51,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care was significant. 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nursing can improve the patients to disease, achieve higher nursing degree, worth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psychological nursing; ICU; nursing; value analysis
本文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40例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对患者采用心理护理。观察患者心理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及其对提高患者护理配合度方面的影响进行探讨研究,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试验选用的患者均为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龄7到55岁之间,平均年龄27.88±5.55岁。其中有23例患者属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剩下的13例患者是术后重症监护患者,4例是其他疾病类的患者。
1.2 入院患者的心理特征[ 1 ]
患者刚开始入院以后,由于病情比较严重,属于重症监护患者,因此临床心理上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心理特征:第一,心理恐惧和焦虑,疾病的严重及其复杂性,以及其死亡率较高,使得患者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同时身处陌生环境,缺少亲人的陪伴,再加上同室病人等的抢救和死亡,以及医护人员所表现出来的严肃,使得患者心理变得焦虑和紧张;第二,绝望心理,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治疗丧失信心,处于一种悲伤的状态;第三,依赖心理,患者在监护病房处于一种依赖心理,认为监护室比较安全,离开后缺乏安全感;第四,情感沟通障碍,监护室内核外界隔绝,和家属及其朋友的联系减少,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医护人员陪同,使得患者不能够很好地将自己的情绪表达,缺乏一个沟通交流的对象。
1.3 心理护理
尊重患者,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地尊重患者,加强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心理教育和健康教育[2],用通俗易懂的话语来解释所使用的仪器,使得患者能够在最短时间内适应病房环境,保持愉快的心情来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过程。当患者抢救或者是死亡后,需要将患者立即进行隔离,并且使用屏风遮挡,避免造成对其他患者的心理影响,从而使得其心理变得恐惧和焦虑。
对于悲观失望的患者,尤其是一些绝症患者,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保持患者的病房空气新鲜,光线明亮,整洁舒适,在病房内可以放置鲜花[3],使得整个病房都变得比较温暖,从而让患者心理感到舒服和亲切。可以邀请已经康复的患者回医院进行康复指导,从而树立其他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同时护理人员在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地体会患者的心情,理解患者的痛苦,待人有礼貌,态度温和,尽量多地关心患者,从而和病患形成良好的护患关系,能够感染患者积极地配合治疗。
对于病情稳定可以离开监护病房的患者,要及时地告知患者其病情好转,给予患者适当的鼓励,使得患者能够树立正确的信心,减少撤离监护室时的紧张和依赖心理[4],整个流程中都要提前告知,从而使得患者能够积极地配合治疗,提高其护理配合度和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重症监护患者心理护理前后的护理配合度及其护理满意度结果对比
较好的临床疗效,患者的护理配合度从治疗前的(30/40)75.00%增加到了护理后的(38/40)95.00%,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治疗也取得了明显地增加。同时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从开展心理护理之前的78.22±3.13分增加到了开展心理护理后的94.66±5.51分,心理护理前后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本文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40例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对患者采用心理护理。观察患者心理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及其对提高患者护理配合度方面的影响进行探讨研究,结果发现对重症监护患者开展有效的心理护理以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患者的护理配合度从治疗前的(30/40)75.00%增加到了護理后的(38/40)95.00%,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治疗效果也取得了明显地增加。同时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从开展心理护理之前的78.22±3.13分增加到了开展心理护理后的94.66±5.51分,心理护理前后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这也说明心理护理对于提高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临床效果非常好,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对疾病及其治疗的认识[5],积极地参与和配合治疗过程,并且取得了较高的护理配合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沈文.重症监护病房148例患者心理护理体会[J].淮海医药,2001, 19(5):414-415.
[2]陈绍琼.ICU患者不适及其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7): 352-353.
[3]叶庆云.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J].当代医学,2011,17(33):114-115.
[4]张秀萍.浅谈心血管疾病患者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心理特点与护理措施[J].大家健康,2014,8(1):288-289.
重症监护病房护理 篇7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健康宣教
心理护理是指从护理情境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 研究在护理情境这个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 越来越受到医学界所关注, 健康心理学的研究及其工作实践与人类健康的各种问题紧密相连, 它在防治疾病、矫正不良行为、生理功能障碍的康复、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缓解精神紧张及运动锻炼与普及健康教育等方面, 都获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同时能降低许多心身疾病的发生。随着社会学及社会经济的发展, 个体化的综合心理干预方法, 会更加适应及满足现代人的健康需求。心理干预作为常规生物治疗的辅助手段, 将逐渐发展为临床各个患者所用[1]。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 重症监护病房的普遍建立, 临床上对高危、紧急、重症患者的救治明显提高, 使很多濒临死亡的患者得已还生。但是同时, 高危、紧急、重症患者的心理反应愈显突出, 有调查显示[2], 重症监护室中的有50%的急、危、重症患者发生不良心理反应, 有的甚至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死而复生”后的情绪稳定, 疾病的转归, 生活质量等[3]。
1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心理问题
内外一些高危重创和肾、肺、心等术后患者需要住进重症监护病房, 尽管重症病房拥有完善的设备, 全面的医疗护理技术, 可是因为重症病房环境压抑以及重症病症身上布满各种气管、监护仪器、仍有一部分的患者在监护期间出现躁动、压抑、恐惧等等心理问题[4]。
1.1 忧虑与恐慌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在刚刚进入ICU病房均有不同程度的忧虑与恐慌。忧虑源于自身病症的疼痛以及未来病情的发展, 恐慌来自重症病房新环境导致。重症监护病房严格的探视制度也一定程度的致使患者与世隔绝, 以及仪器, 光线, 其他患者的死亡, 都给患者的心理、生理造成严重的影响[5]。
1.2 否认反应
大概一半的患者进入重症监护病房后的第2天就出现心理否认反映, 一般持续2~3 d, 第3~4天达到高峰。护理学家Sister Callista Roy把人看成是一个系统, 用应对机制来说明这个系统的调节过程。应对机制被认为是对环境中的变化进行先天或后天学习得来的反应方式。许多患病突然且病情严重的患者, 往往产生心理否认反应。表现为不及时就医或者不配合医护工作。笔者应用适应论帮助患者消除否认反应, 有效配合治疗, 促进了康复[6]。
1.3 沮丧与忧郁
大概30%的患者第6天会出现沮丧与忧郁, 这是一种在重症监护病房常见的心理反应。患者因为痛苦住院之后使得失去了自自理能能力, 并且需要家庭的负担, 出现了自我否定, 消极抵触情绪增强。并且在监护和抢救期间, 患者因为身上导管和联线纠缠, 活动严重受阻, 难以摆出日常习惯舒适的休息姿势, 使其有一种被强迫以及捆绑的感觉, 因此容易从心理上长生忧郁和沮丧。
1.4 无助与寂寞
重症患者进入监护病房后几乎不能跟周围语言交流。因为重症, 需要戴上各种导管, 各种仪器监护, 且家属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探视, 而医护人员工作繁忙且比较容易忽视患者的心理状态, 忽略了与患者沟通。特别是对那些无法谈话, 发生困难的患者, 听力障碍, 心理障碍, 手术后无法动弹等患者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致使患者容易长生寂寞与无助感[7]。
2 与产生心理改变相关因素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对住院的满意度、支出方式, 患病次数和病种等都会产生复杂多样的心理, 而焦虑通常是最早出现的, 这是一种预期会出现不良后果的复杂情绪状态, 包含着恐惧和担心[8]。
2.1 重症病房患者的满意度, 不仅是医院的医护服务质量指标, 也反映医院的精神文明程度和医院的医德医风建设, 直接影响医院的声誉。在医疗护理过程中, 一旦患者未达到要求, 就会产生不满情绪, 导致满意度下降。作为重症监护病房护士, 首先要患者产生的不满情绪的原因、表现, 并采取相应措施, 及时有效地平息患者的不满意情绪, 取得预期效果, 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9]。
2.2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支出方式, 患者的支付方式主要有医疗保险和自费两种, 大多患者是医疗保险的对象, 所以要加强研究, 制定有效的控制费用支出方式, 保障基金安全, 高效运行。对特殊病种费用控制采用“合理用药, 总量控制”原则, 推广健康管理理念[10]。这样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心理, 使患者很好的配合治疗等。
2.3 患者病情情况, 有的患者已经是第2次或者第3次住进重症监护病房, 他们对于刚转入时和再次转入时的心理是很恐惧和焦虑的。在重症监护病房里, 他们有的经过了抢救获得重生了, 但是心理面产生了担心, 焦虑, 对死亡的恐惧。
2.4 不良的心理体验以及缺乏感情支持, 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问题由环境因素改变, 等因素引起, 不同患者可由其中一条或多条共同形成患者的心理问题。
朱丹等[11]认为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护理应该是术前的健康宣教, 首先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 包括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原因、使用机械通气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另外再介绍重症监护病房的环境特点, 提供关于疾病的知识及相关的监护设备解释亲人不能陪护原因, 让患者有安全感。在进行吸痰、输液、吸氧、采血等护理操作前, 应该与患者进行有限的沟通, 争取得到患者的积极配合以及信任, 增加其安全感。沟通方式的选择有研究表明, 交往行为理论的核心概念“沟通”, 感情的全部表达=7%文字+38%声音+55%肢体语言。一般的非语言沟通方式有手势、动作、眼神、写字板、文字卡片等, 另外护士在沟通时也要注意语言的艺术, 包括语速、言辞、情感和声调等, 中速平和的语言会让患者感到亲切, 鼓励和安慰可以提高患者的信心, 从而减轻焦虑和紧张, 充分的耐心可以使患者感到被尊重。朱静娟[12]认为促进患者舒适, 提高睡眠质量护士应主动倾听患者的痛苦, 及时采取措施。有研究表明, 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口渴、口干、沟通障碍、吸痰、活动受限、害怕、焦虑、气管插管等因素[13]。因此护士应正确评估患者的舒适程度, 提供相应护理方法, 帮助患者学习一些对应方法, 给予心理支持, 促进患者的适应。对于失眠和紧张不安者, 适当给予镇静剂和安眠药, 以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重视并发挥家属的心理支持亲情支持在患者的心理恢复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告知患者家属适度的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在患者康复和治疗中起到重要意义, 使患者家属积极配合[14]。消除患者对机械通气的心理依赖长期应用呼吸机者可产生依赖性, 要经常告诉患者加强自主呼吸, 在脱机前要做必要的解释工作, 使患者了解撤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从而消除患者对撤机的顾虑, 鼓励其主动配合撤机[15]。
2.5 病房环境因素, 有意识的患者在ICU会感到很大的压力。病房复杂的医疗设备, 混乱的环境, 患者每天看到的监护信号, 日夜不熄的灯光, 忙碌的医护人员, 这种紧张的气氛给患者的视觉超载会导致患者出现一定的心理波动。当患者看见同室的患者死亡后, 更容易产生心理压力, 导致各种心理问题。ICU白天噪声水平的标准不45分贝, 晚上不超过35分贝。但研究表明, 在一般的ICU不能达到的水平, 从而导致患者的听觉过载。视觉和听觉双重超负荷, 就会导致焦虑、抑郁、烦躁、失眠等心理问题。在正常情况下, 在加护病房不允许家属陪伴患者, 患者必须与亲人相互隔离, 而因医护人员一直忙于各种救护, 没有时间与患者沟通, 缺乏信息沟通。当患者没有监护人又不知道自己相关疾病信息时, 会产生抑郁、恐惧、孤独的情绪, 甚至生气、愤怒、烦躁等不良心理问题。重症监护室医房中忙碌的医护人员, 常常使患者认为自己病情严重, 导致紧张、恐惧、焦虑和心理反应。同病房其他患者的呻吟, 死亡会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 从而导致负面情绪[16]。
3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心理干预措施
重症监护病房是各类重症患者集中的治疗场所, 患者因为病情危重, 时常危及生命, 心理上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 重症患者的心理压力导致他们对治疗有明显的抵触情绪, 不配合治疗和抢救, 吵闹不休要转出重症监护病房, 严重者甚至拔除导管和输液管等。
3.1患者的睡眠障碍心理干预措施
疾病的疼痛、光线刺激、体位受限、医护人员的干扰及一些治疗如机械通气等, 使患者常会出现睡眠障碍, 甚至睡眠剥夺, 心理变得更加敏感、脆弱。注意保持环境的安静、操作尽量集中进行及应用适量的催眠镇静药物很有必要, 这些措施通过改善患者睡眠状况, 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负性情绪。
3.2 患者的沟通障碍心理干预措施
患者希望了解在治疗过程中了解与自身疾病治愈后的信息, 在情感上更希望得到家人和护理人员的安慰、支持。当今社会, 物质极大丰富, 人们精神要求日益提高。护患沟通已经不再局限于建立一种主动合作的新型护患关系的基础上, 更多的是要求满足患者被尊重、被关爱的心理需要模式。良好沟通的应用对于改善护患关系, 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等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语言的沟通是信息交流的必要手段, 其关键在于能否正确应用。注重提高交流沟通技巧, 运用图示、书写及手势等方法促进交流, 在交流沟通过程中应该尊重患者的自尊, 激励其自信, 抵御自觉负面情绪,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患者的恐惧、紧张心理[17]。
3.3 患者的活动受限心理干预措施
各种治疗监护措施常使患者活动受限, 为了防止拔管或坠床而进行的身体约束, 更加限制了患者的活动, 这些均会给清醒状态的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负性心理反应。在患者活动受限期间, 医护人员应尽量帮助患者找到一个舒适的姿势体位, 缓解不适。
3.4 患者的社会支持缺乏心理干预措施
重症病房中家属不能陪护, 而且探视时间收到严格的控制, 使患者队亲友的需要心脏亲戚被忽视, 社会支持水平低, 导致孤独, 恐惧感。支持应正确评估患者的病情, 帮助患者积极调动社会支持系统, 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体验。
3.5 患者的经济压力心理干预措施
重症监护病房医疗费用相对较高, 也使患者心理负担加重。对于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危重患者, 在积极给予脏器功能复苏的同时, 也应该重视其精神心理状态, 给予合理的心理干预, 提高正性情绪反应, 从而更积极地配合治疗, 提高生活质量[18]。
3.6 患者的孤独心理干预措施
在重症监护病房里, 有些患者出现了孤独的心理, 尤其是睡眠障碍在神经发育障碍的儿童中是最为常见的, 而孤独症儿童尤其突出。儿童的睡眠障碍不仅严重影响其自身的生长发育, 同时也对家长及其他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而神经穴位治疗对改善孤独症患儿的睡眠问题有良好的效果, 为孤独症及相关伴随症状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不仅能促进患儿本身病情的改善, 也能极大地提高患儿及家长的生活质量[19]。此外, 新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往往需要做床边拍片, 当进行拍片时, 医护人员往往都跑出病房外, 而独自留患者在病房拍片, 往往忽略了患者的心理反应。医护人员应在准备拍片前, 向患者解释床边拍片的意义及目的, 这样可以避免患者产生不安、孤独、恐惧的心理。
4 对患者健康宣教的方法
4.1 心理辅导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不一样。在急性期, 危险时期表现出恐惧, 惊慌不安, 此时医护人员应该安慰患者及家属情绪稳定, 让他们知道情绪影响患者康复, 积极配合抢救和治疗。在病情缓解或恢复时期他们表现出不耐烦或悲观, 此时护理人员应该心理辅导视情况而定。
4.2 饮食指导
护理人员应针对该疾病的不同情况对患者实施不同的饮食指导。急性期不能进食患者理应劝说患者禁食;昏迷患者根据病情可行鼻饲, 且加强静脉或肠内营养;恢复时期可适当多吃营养丰富, 容易消化的流质饮食, 逐步过渡到半流食、软食、普食。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 生活和饮食习惯, 合理的告知患者, 适当的饮食有助于促进病情的恢复。
4.3 休息和活动指导
护士应正确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紧急时期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可协助翻身、叩背, 病情稳定可鼓励患者床上适当活动, 如抬臀, 四肢活动, 有效咳嗽、咳痰等, 应早期术后下床活动,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活动应该以患者能耐受为宜。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休息, 以告知患者劳逸结合对预后疾病的恢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4.4 用药指导
确实指导患者遵医嘱服药, 按量按时用药, 告知患者药物的效果和副作用的反应, 合理分配药物, 不要随意增加或减少药物以至于影响药效, 并密切观察处理好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治疗后的反应, 如有异常要及时告诉医生调配用药。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在患者的抢救和监管过程中应表现出较强的专业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同样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也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医学理论水平高。通过健康教育的实践经验, 应体会到: (1) 在重症监护病房开展健康教育, 增强了患者自我保健和自我保健能力, 对患者的意识, 促进疾病的好转与康复有着重要的作用。 (2) 密切了护患关系, 提高护士的公众形象。 (3) 提高了护士学习业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不断扩大护理人员的知识面, 促进护士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4) 健康教育做得好坏和护理质量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呈正相关[20]。
重症监护病房护理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诊治的60例并发肺部感染患者, 其中男36例, 女24例;年龄39~82岁, 平均 (58±10) 岁;疾病类型:脑出血28例, 脑梗死17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 脑部恶性肿瘤8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 具体如下。
1.2.1 鼻胃管护理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一般不能正常进食, 需留置胃管, 但易出现胃液反流, 导致误吸[2]。因此, 患者在实施气管切开后1~3 d, 选择静脉营养, 避免气管切开初期由于频繁吸痰对患者产生刺激导致呛咳或呕吐, 胃内容物反流。在进行鼻饲前对胃液进行常规抽取, 可查看胃管是否在胃内, 同时还能评估患者有无胃潴留情况, 鼻饲后1~2 h内将患者的头胸抬高, 角度约为30°。若患者出现胃潴留现象, 应将潴留液清理干净再将鼻饲量减半, 必要时可给予助消化药物。
1.2.2 病房管理
提升医务人员对无菌操作的重视度, 认真执行更衣、换鞋制度。若医务人员患有肠炎、皮肤炎症以及感染等疾病, 应暂停重症监护病房内的工作。限制探访人员的数量及时间, 以免出现感染[3]。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感染源, 在对伤口换药、进行呼吸道等操作过程中, 要运用一次性手套进行不接触操作。
1.2.3 呼吸机管理
呼吸机管道污染是引起肺部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 呼吸机管道及呼吸道定植细菌会随着吸入的气体进入气道内, 同分泌物共同侵入下呼吸道, 加重肺部感染[4]。因此, 患者在运用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期间, 护理人员应将冷凝水收集瓶放置于管道的最低处, 同时将冷凝水及时清理, 以免细菌在冷凝水中逆流和繁殖, 侵袭下呼吸道。每日对雾化器中的无菌蒸馏水进行定时更换, 另外, 可运用一次性呼吸机管道, 同时对氧气湿化瓶和吸氧面罩进行消毒处理。
1.2.4 口腔护理
患者易出现口咽部菌群失调情况, 且严重程度与病情和住院时间呈正比。因口咽部分泌物是导致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因素, 所以应加强对患者的口腔护理, 护理人员应定时对其进行口腔护理, 降低细菌数量, 避免细菌下移感染;若患者为长期住院, 需定期对其口腔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 利于针对性用药。
1.2.5 呼吸道护理
(1) 清除分泌物:每日定时行雾化吸入, 可提升肺部纤毛的活动力, 加快痰液排出;每隔4 h翻身, 指导患者正确咳嗽, 促进痰液排出;若患者咳痰效果不理想, 可实施气管插管或切开气管, 以免痰液排不出加重肺部感染或引起肺不张。 (2) 气囊管理:在实施气管插管时, 口咽分泌物、食物残渣等都会积聚在气囊上方, 细菌易在此繁殖, 在气管放气时可沿气管内壁进入支气管, 导致肺部感染, 针对这一现象, 运用气流冲击法或者滞留物引流法将气囊上方的潴留物清理干净[5]。同时保持正确的气囊压, 避免气管损伤或分泌物误吸。另外, 降低气囊的放气次数, 如有需要可调整气囊压力, 或实施气囊放气操作, 边放气边清理渗漏的分泌物。
1.2.6支持治疗
(1) 药物支持:定期培养患者的痰液,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给予有针对性的抗生素治疗。 (2) 营养支持: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饮食, 注意剂量的选择, 减轻胃黏膜负担, 对于饮食困难的患者可给予静脉输注药物, 以提升机体抵抗力[6]。 (3) 心理护理:因患者病情严重, 需长期治疗, 易出现沮丧、焦虑等不良情绪, 影响临床治疗效果, 且还会对机体产生负面影响, 医护人员应协同家属给予患者鼓励, 陪同其共同战胜疾病, 积极面对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意识障碍、侵入性操作、营养不良、误吸以及排痰不畅的发生率。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肺部感染情况全部消失, 临床检查结果恢复正常;有效:患者肺部感染情况明显好转, 临床检查结果部分恢复正常;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未见明显好转, 甚至有加重迹象。总有效率 (%) =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30例患者中, 意识障碍5例, 侵入性操作7例, 营养不良9例, 误吸3例, 排痰不畅4例;对照组分别为2例、2例、3例、0例、0例,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观察组30例患者中, 显效13例, 有效15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中, 显效8例, 有效12例, 无效10例, 患者有效率为66.7%,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通过对重症监护室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主要从气道护理、医护人员管理、呼吸机管理等, 可有效控制感染情况[7]。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意识障碍、侵入性操作、营养不良、误吸以及排痰不畅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表明意识障碍、侵入性操作、营养不良、误吸以及排痰不畅可能是导致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对观察组的30例患者进行疗效分析, 总有效率达93.3%, 说明通过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症状可得到有效控制, 加快患者恢复速度, 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重要因素包括意识障碍、侵入性操作、营养不良、误吸以及排痰不畅等, 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控制临床症状, 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吉林省舒兰矿业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重症监护室病房诊治并发肺部感染患者60例, 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0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 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意识障碍、侵入性操作、营养不良、误吸以及排痰不畅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重要因素包括意识障碍、侵入性操作、营养不良、误吸以及排痰不畅等, 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控制临床症状, 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肺部感染,护理分析
参考文献
[1]宋俊英, 刘会杰, 王春莲, 等.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才资源的管理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 24 (5) :415-416.
[2]刘国英.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J].实用医技杂志, 2009, 30 (3) :126-127.
[3]庄荣, 应斌宇, 练红, 等.重症监护病房引入5S管理的体会[J].医院管理论坛, 2009, 22 (5) :741-742.
[4]武焱.重症监护护士怎样更好的应对患者家属[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9, 28 (6) :164-165.
[5]马国香.重症监护病房家属探视形式和时间的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23 (26) :186-187.
[6]罗彩树.患者重返重症监护室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 2010, 38 (25) :247-248.
重症监护病房护理 篇9
护生实习阶段是护理课程中一个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护理实习质量直接影响护理队伍整体素质的发展, 是学校教育的深化延续, 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环节[1,2,3]。急诊重症监护病房 (EICU) 是急诊科集中现代化的监护和急救设备, 对各种急、危、重症病人集中加强监护、治疗和护理的病房单元。EICU是高风险科室, 带教不当极易发生各种护理差错。现结合多年的护理临床带教实践, 总结带教体会如下。
1 严格带教老师的标准
带教老师应有强烈的责任感。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有高度的责任感、慎独精神及人文关怀精神, 用自己美好的心灵、良好的情绪感化影响病人, 形成良好的护理氛围, 一切从病人利益出发, 这就是护士应具备的思想品质。带教老师要以身作则, 以自己的思想品质、责任感、事业心去影响护生, 为护生树立良好榜样, 培养其“干一行, 爱一行”的思想和职业自豪感。带教老师须通过护理部组织理论知识、技术操作、综合素质考核成绩合格, 取得教师资格证书, 方可带教。
2 加强自身学习, 逐步培养护生实践能力。
EICU是利用先进、精密的医疗设备对急、危重症病人进行多方面的监测, 并根据所得到的资料, 进行综合分析, 从而达到挽救生命、治愈疾病的目的。危重病人的监护技术包括血流动力学监测、心电图监测、呼吸、体温、脑、肾功能监测及动脉血气和酸碱监测, 完全不同于普通病房的工作。护士要掌握危重病人的监测技术, 是需要大量理论知识及实践过程。
2.1 认真做好常用操作演示教学及指导
每批新入护生进科第1周, 科内挑选操作技能强、沟通能力强的护士逐一对专科常用操作技术进行演示讲解, 主要包括呼吸机的应用、简易呼吸气囊的使用、心电监护仪的使用、心脏电复律术、徒手心肺复苏法、动脉血气分析标本的采样等。
2.2 采用一对一的带教方式
1名实习护生在1名带教老师的带领下, 参加轮班制, 跟随带教老师值班, 在护理查房、业务学习、交接班、护理操作时多看、多学、多问、多练, 带教老师有针对性、目的性地将护理、操作重点、难点教授给护生, 放手不放眼, 随时提问和检查, 有问题随时进行分析和总结[4]。带着问题告诉护生查阅资料和课本, 加强理论学习, 在实习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以提高护生实习效果。
2.3 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带教老师运用各种方法启发和调动护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引导护生有目地去思考、学习[5]。结合临床实例来说明若违反无菌操作、不按规程执行技能操作会导致严重后果, 使护生能自觉遵守各种操作规程。在学习整体护理时, 由护生结合临床, 自己选择病例、收集资料、分析归纳、找出病人存在的问题, 制订出相应的护理方案, 组织护生继续病例讨论, 再由护士长总结。
3 培养护生观察病情的方法和技巧
3.1 观察方法 ①根据病情有针对性地记录病人的自觉症状、饮食、大小便情况及病人新出现的症状、体征、针对病情所实施的治疗措施、实施护理措施后的效果及出现的不良反应, 要认真如实地记录, 记录各项检查的阳性结果, 以便观察病情。②“一问五看” (床旁问诊、看病人、看变更医嘱、看前面书写的护理记录、看检验检查结果) 收集病人资料。看变更医嘱, 了解病人的治疗、用药, 是否有特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还可以检验出自己观察是否有遗漏的方面;看前面书写的护理记录, 了解病人的动态变化、需要观察的问题;看检验检查结果, 了解病情, 并针对异常结果, 及时记录。③生活护理中的观察。EICU护士对病人的生活护理是基础护理工作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护士对病人的生活护理, 也不是单纯给病人铺床擦身、喂水喂饭、端水端尿的服务性生活照料, 而是必须具有医学知识和精湛技术及严谨的态度。EICU护士很辛苦, 在人少事繁的情况下, 不但承担着大量日常护理工作, 并且要在认真做好病情工作基础上, 重视对生活护理的观察, 将生活护理作为临床病情观察的一条重要途径。
4 加强法律意识, 做好风险管理
加强护生的法律意识, 进行医疗安全教育是临床护理带教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6]。带教老师应引导护生换位思考, 尊重病人的权利, 如知情权、隐私权等, 使护生及早树立法律意识, 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三查七对”, 正确执行医嘱, 及时书写护理文书。在工作中用法律、法规来规范自己的语言和行为。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环节和过程中, 有时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带有风险。EICU是危重病人集中的治疗重地, 病人病情危重、变化快, 加强护生的风险管理, 可以减少护理纠纷、增加自我保护意识、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5 严格出科考核
在急诊科临床实习要结束时, 加强出科考核工作。出科考核是对护生在急诊科实习的总体评价, 也是对每名临床带教老师带教质量的考核。具体考核工作包括带教老师对护生学习态度、基础理论、专科理论、技能操作、护理文件书写及护理程序的应用等实习情况进行考核评定。考核结束后由带教老师告知考核结果, 根据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 指出解决的办法。
参考文献
[1]何玉芹.护生的带教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18 (14) :1706-1707.
[2]李雪峰, 陈艳, 刘书英.心内科护生带教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 2010 (14) :356.
[3]丁丽华.急诊护生的带教体会[J].全科护理, 2010, 8 (4A) :1118-1119.
[4]刘春林, 任跃君.护理临床实习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研究, 2009, 23 (增刊1) :234-235.
[5]王学庆, 董金彦, 谭小梅.急诊个性化临床带教模式实施与体会[J].护理研究, 2008, 22 (增刊1) :264-265.
重症监护病房护理 篇10
关键词:人体力学,重症监护病房,压疮,皮肤改善,护理效果
重症监护病房 (ICU) 患者均为各科室收治的重病患者, 患者普遍自理能力丧失、身体严重虚弱、需要辅助应用各类导管, 患者的生命安全时刻受到威胁。另外ICU患者多数伴有缺氧、水肿、营养不良等症状, 同时长期的卧床治疗极易诱发压疮的发生。压疮是一种通用说法, 是指局部皮肤 (或皮下组织) 由于长期的物理作用受损伤, 这种物理作用主要包括周围的各种压力、剪切力或摩擦力, 仅由一种物理作用所致压疮者比较少见[1]。根据ICU患者的特点和压疮的发生原理, 在本研究ICU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我们正确运用人体力学, 通过人体力学原理对患者进行护理, 结果得到了非常显著的护理效果, 有效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现将有关结果分析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 本研究选取此治疗期间的ICU患者共120例, 将给予正确运用人体力学进行护理的60例ICU患者作为实验组, 其中男36例, 女24例;平均年龄 (40.3±1.5) 岁。同时将未开展人体力学原理进行护理的60例ICU患者作为对照组, 男39例, 女21例;平均年龄 (39.4±1.7) 岁。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上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实验组患者给予正确运用人体力学原理进行护理, 措施如下:首先是设法减轻压迫: (1) 患者仰卧位时使用弹性物体:在患者骶尾部垫上棉垫或气圈, 因为仰卧位时支撑臀部的主要压迫点是骶尾部, 这样可对臀部产生的弹力来缓冲压迫。在护理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垫枕头, 使患者的头颈部与枕头充分接触, 以有效地扩大患者的受压面积;也可利用垫软垫, 使患者的臀部与软垫充分接触以扩大受压面积, 预防褥疮的发生。 (2) 患者处侧卧位时在患者的面部垫上枕头, 患者的两腿前后分开并屈膝屈髋, 臀前伸与腋成30°角, 这样在力学原理上可有效增大接触面积, 以预防褥疮的发生。 (3) 过于消瘦的患者其骨隆突部位都应采用气垫或棉垫, 无论患者采取何种的体位。其次是尽量减轻皮肤摩擦力:护理人员要经常为患者翻身并避免拉拖等动作, 有条件的话护理人员可使用提式床单进行操作, 帮助患者在床上的移动变化以变换体位, 需要注意的是要尽量避免移动过程中发生皮肤摩擦。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ICU重症患者护理措施, 未运用人体力学原理。干预后在120min时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不同护理效果并进行统计学比较。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以表示, 定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治疗后随访结果显示, 两组入院时压疮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两组出院时压疮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见表1。实验组潮红消退平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见表2。
注:两组入院时比较P>0.05, 两组出院时比较P<0.05
注:两组比较P<0.05
3 讨论
实验室证明, ICU患者在长期卧床的情况下, 并长期受到超过2.7kPa的压力, 便可导致压疮的出现[2]。ICU患者发生压疮有很多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点: (1) 重力作用:感觉障碍的重症监护患者身体由于经常要保持固定于一种体位, 不能自主运动, 这必然受到重力持续的压迫而出现褥疮。 (2) 摩擦力:在侧卧位时患者的身体与床面有持续的摩擦力或躺卧的床铺有皱折时, 不断的摩擦力就会导致患者发生褥疮。 (3) 剪力:患者在坐位时其骶骨的下滑力使其周围的皮肤受到向上摩擦力的持续作用, 一般来说受压面积与剪力的作用成反比, 长期处于剪力的持续作用下会引起患者的局部血运障碍从而出现压疮[3]。
在ICU护理中避免患者出现压疮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为有效的减少压疮的发生, 本研究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时运用物理学中人体力学的正确原理, 在尽量增大患者受压面积的同时尽量减少重力的持续作用。Guttmann首次提出用枕头支撑患者并侧倾30°的体位, 现已被广泛使用, 对有效预防压疮的有效体位[4]。这种姿势可使身体保持稳定, 增大患者的受压面积。其次应使用弹性物体, 当人仰卧位时, 在患者的骶尾部垫上松软有弹性的物品, 这些松软的物体可以有效缓冲重力对患者骶骨的持续压迫, 符合人体力学原理[5]。如果要抬高床头, 应尽量避免斜度超过30°, 如果必须要抬高, 可架空骶尾部以臀部皮下脂肪承担身体的体重, 避免剪力的出现符合人体力学原理。条件允许的话可采用提式床单, 避免皮肤和床单出现摩擦, 患者在床上移动时要方便, 以减轻皮肤受到的摩擦力。本研究结果统计显示所选取的两组ICU患者入院时压疮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而经过实施人体力学原理进行护理后两组ICU患者出院压疮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同时经过实施不同的护理后实验组皮肤改善情况也优于对照组。这证明在ICU护理中护理人员正确运用人体力学实施护理对患者发生压疮的控制具有明显的效果。
综上所述, 在ICU患者压疮的预防护理中应用人体力学的原理, 在降低患者压疮发生率的同时又可使患者有效减轻身体的痛苦, 临床效果和意义比较明显, 也有助于对原有疾病的治疗, 具有广阔的护理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彭佩芬, 蒋洁华.腋后线压疮形成的力学分析与对策[J].实用医技杂志, 2008, 14 (7) :78-79.
[2]孙秀华.力学因素在压疮发生及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 2007, 6 (14) :2122-2123.
[3]王永明.压迫性溃疡的原因及预防[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02, 21 (9) :407-409.
[4]王泠.压疮的临床管理 (二) [J].中国护理管理, 2006, 6 (2) :63.
重症监护病房护理 篇11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感染控制;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651-01
重症监护病房(ICU)为医院集中对危重症患者进行救治的特殊病房,ICU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危险率较普通病房患者多10倍。其主要因素和ICU患者机体抵抗力弱、病情危重、免疫力低下、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侵入性操作多等相关[1]。一旦患者出现机体感染,则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病情恶化,对后续治疗与护理带来极大的影响。因ICU的患者具有流动性特征,转移可能会导致院内感染流行。本次研究主要对ICU患者院内感染发生因素进行分析,综合相应的措施,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98例重症监护并发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51例,女性47例,年龄19~74岁,平均年龄(45.2±6.9)岁。基础疾病:重度颅脑损伤21例,脑出血16例,呼吸衰竭18例,多发伤11例,脑梗死8例,急性重症胰腺炎8例、急性心肌梗死7例、多脏器功能衰竭9例。进入ICU时间,1d~78d,平均时间(8.25±2.61)d。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院内感染病例进行登记,将患者根据年龄与感染部位、疾病、危险因素等情况的不同,进行分析。
1.3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根据中华人共和国卫生部在2003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为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以医护人员检验和相关资料记录未诊断依据。
1.4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所得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选择的ICU患者98例中,发生院内感染21例,发生率为21.43%。内科系统感染为6.15%,普通病房为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各年龄段有较大差异,50岁以上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50岁以上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21例院内感染患者进行检查后发现,感染主要部位为胃肠道与泌尿道、呼吸系统。导致ICU患者出现医院感染,其主要因素为侵入性操作较多,有进行侵入性操作患者,产生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较无侵入性操作患者高,其中气管切开与器械通气患者感染发生率最高,其次为纤维支气管镜治疗、留置导尿管与鼻胃管、血管切口、动静置管等。
3讨论
经统计数据显示[2],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率达21.43%,明显较普通病房、内科系统高。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感染,其以下呼吸道感染较为多见。其次为胃肠道、泌尿道感染,与国内相关报道所得结果一致。老年重症患者时出现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因ICU老年人群自身病情危重,抵抗力差,住院时间长,身体的部分保护性反射开始逐渐消失,因痰液瘀滞,使肺部产生严重的感染;因自身疾病较重,需要作气管插管、纤维支气管镜、气管切开等方式进行治疗,也有患者行机械通气,保持下呼吸道与外界接触,导致鼻咽部无感染抵抗能力,引发肺部感染[3]。因广谱抗菌药物的大量应用,会对正常菌群形成抑制,导致体内细菌大量繁殖,出现菌群严重失调情况。我院ICU为综合性病房,专门收治各种重症患者,其中颅内损伤、脑出血、脏器受损等较为多见,因患者的基础疾病较为严重,身体难以吸收营养,出现免疫功能下降,同时患者也有使用侵入性操作与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导致医院感染发生增加。
医院感染预防主要采取非抗菌药物防治为主,根据相关因素采取措施:
口腔护理:据有关研究结果显示[4],氯已定、过氧化氢漱口能有效对牙菌斑上的细菌进行有效的抑制,可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护理人员可定期对患者进行氯已定或者过氧化氢进行漱口,每日两次,抑制口腔细菌滋生;
尿道管护理:重症患者大多需留置导尿管,减少尿潴留的发生。可尽量将导尿管的留置时间减少,并定期进行尿管更换,避免因长期置管,滋生细菌,产生泌尿系统感染;
胃肠道感染护理:鼻胃管使用后,会导致食道下段括约肌功能受到严重的影响,导致胃内的含细菌容物产生反流,流至鼻腔后产生呼吸道感染]。危重症患者必须给予足够的营养支持,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早期行肠内给氧,能有助于将胃酸分泌提高,降低胃内的细菌定植;临床上课使用硫糖铝来代替受体阻滞剂、H2等抗酸药物。不阻断胃酸分泌,能显著对应激性溃疡进行预防,避免细菌的胃内定植,有效降低肺炎发生率[5]。
机械通气防治:定期进行呼吸机导管更换,采取热湿交换、无创通气等方式,可使患者的呼吸道感染与肺部感染发生率降低。
综合上述,ICU的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且与诸多因素相关。根据其发生因素采相应的措施,可缩短患者的ICU住院时间,确保合理使用抗菌药,能避免患者出现交叉感染,使感染发生率降低,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 蔡成,吕勤,戴昆琦等.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感染菌群分布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J].医药导报,2011,30(3):379-381. [2] 沈伟锋,李辉,马岳峰等.创伤患者住ICU期间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1,20(6):588-592. [3] 李维勤.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的重症监护治疗[J].中华消化杂志,2014,34(3):145-147.
[4] 李琦,黄映玲,张琳等.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8):23-24.
重症监护病房护理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新生儿3538例, 其中早产儿1460例, 均在重症监护室住院治疗。共发生院内感染196例, 其中肺炎80例、肠炎69例、脐炎13例、鹅口疮11例、其它23例。感染患儿平均胎龄33.2周, 平均出生体重1801.4g。
1.2 护理方法
(1) 加强基础护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 加强对脐部、眼睛、口腔的局部护理。每日洗脸1次, 常规使用托百士滴眼液滴眼1次。每日用0.9%生理盐水清洁口腔2次, 鼻饲患儿每日口腔护理3次。口腔护理应动作轻柔, 注意观察口腔粘膜有无破溃、霉菌感染等。鹅口疮患儿用3%碳酸氢钠溶液清洗, 并在喂奶后30~60min使用油剂制霉菌素涂抹[2]。一般情况较好的患儿每日沐浴1次, 重症患儿视情况行床上擦浴。据文献报道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的部位89.2%在皮肤黏膜[3]。沐浴更衣时要注意颈下、腋下、腹股沟等皮肤皱折处有无红疹、破损。注意更换体位, 防止皮肤压伤。脐部保持干燥, 常规使用75%酒精消毒, 1d2次。护理人员应双手清洁, 动作轻柔。要求无菌操作, 随时观察穿刺部位皮肤的颜色、温度。 (2) 加强病区管理:适宜新生儿生长发育的重症监护室应空气清新、整洁舒适, 配置空气层流装置和空调。室温宜在24~26℃, 相对湿度在55%~65%, 尽量减轻监护室内噪音。我科每日用消毒液湿拖地面3次, 每日使用消毒液清洗门窗家具等, 每日清洗暖箱内的水槽并更换蒸馏水。每月定期行空气培养监测。新生儿所有物品通过高压消毒, 保证每个新生儿单独使用1套物品。发现院内感染时, 应立即对患儿采取隔离措施, 感染患儿的护理人员相对固定, 隔离区应做明显标识。 (3) 呼吸机和呼吸道的管理:随着呼吸机在重症监护室的广泛应用,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 逐渐增多。在临床工作中, 护士需定时更换呼吸机管道;雾化器、湿化瓶内应每天放入无菌注射用水;集水瓶应放置在呼吸环路的至低点, 及时倒出集水瓶内的冷凝水;湿化瓶每周消毒1次;呼吸机管道应定时用消毒水浸泡。新生儿取侧卧位, 防止呕吐物和分泌物误吸入呼吸道;新生儿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时应严格无菌操作。 (4) 加强医护人员健康教育:定期组织学习院感相关知识, 定期考核护理的消毒隔离知识和相关技能。在醒目位置张贴预防感染的宣传单, 强化医护人员预防院内感染的意识。
2 结果
通过加强基础护理、病区管理、呼吸机和呼吸道的管理和医护人员的健康教育, 196例院内感染患儿中, 195例患儿感染情况得到控制, 仅1例患儿死于呼吸功能衰竭。
3 讨论
3.1 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
(1) 新生儿自身因素:免疫系统不完善是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重要原因, 未成熟的皮肤屏障是细菌入侵机体的重要途径。早产儿吞噬细胞功能低下, 细胞内的杀毒作用弱, Ig G水平较足月新生儿低且分泌型Ig A缺乏, 致使新生儿易患呼吸道和肠道感染性疾病。 (2) 侵入性操作引起的感染:很多重症监护病房内的新生儿会接受呼吸机辅助呼吸、气管插管、吸痰、建立留置通路等操作, 但这些操作都属于侵入性操作, 增加了皮肤粘膜损伤的机会, 为微生物入侵提供了途径, 大大增加了医院感染的机会。 (3) 抗生素不规范使用:NICU的新生儿多为危重患儿, 因此使用广谱抗生素已成为常规。但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的后果是引起正常菌群的紊乱, 并且抗生素的抗菌谱越广, 则越容易导致致病性或抗菌菌株的定植[4]。 (4) 医源性交叉感染:主要由医务人员的手和器械引起。有关文献报道, 医护人员在8h内洗手4次, 院内感染率可降低30%[5]。医务人员手的带菌问题和院内感染率密切相关。
3.2 院内感染的传播途径
空气传播, 接触传播, 血行传播是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重要途径。空气流通, 空气温度, 湿度都与院内感染密切相关。温度过高, 湿度过大都有利于细菌的繁殖。接触传播主要通过医护人员的双手, 患儿的生活用品, 医疗器械等。血行传播主要通过新生儿薄嫩的皮肤, 留置针穿刺点等。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感染的重点。护士应遵守无菌操作, 注重皮肤护理、口腔清洁, 操作动作轻柔。做好病房内的空气及物品器械消毒, 养成进病房洗手的习惯, 切断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院内传播途径。
参考文献
[1]徐秀华.临床医院感染学修订版[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298~299.
[2]袁永清.不同用药方法护理新生儿鹅口疮的临床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 1998, 13 (4) :46~47.
[3]周亚玲, 曾正义, 耿琪智.新生儿医院感染222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0, 15 (12) :743~744.
[4]宛雪云, 周宝芹, 张富荣.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03, 9 (11) :861.
【重症监护病房护理】推荐阅读:
外科重症监护病房10-14
非重症监护病房05-19
小儿重症监护病房05-28
呼吸重症监护病房09-13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论文09-24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10-17
重症监护护理07-12
重症监护患者压疮护理10-25
重症监护系统06-23
急诊重症监护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