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患者压疮护理

2024-10-25

重症监护患者压疮护理(共10篇)

重症监护患者压疮护理 篇1

重症监护室 (ICU) 是治疗危重急症的特殊护理单元, 病种繁多, 病情极其危重。压疮是ICU昏迷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一旦发生压疮, 创面难以愈合, 严重者甚至会引发全身感染、败血症, 恶化病情。笔者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404例昏迷患者, 进行压疮预防护理干预,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404例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入科时仔细体格检查皆无带入性压疮。随机抽取203例作为试验组, 男105例, 女98例;年龄19岁~88岁, 平均年龄 (47.6±2.4) 岁;平均住院时间为8 d。其余201例作为对照组, 男104例, 女97例;年龄20岁~91岁, 平均年龄 (49.6±3.1) 岁;平均住院时间为9 d。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住院天数等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即采用传统的分级护理方法, 重视基础护理。

具体如下: (1) 定时翻身, 翻身可以解除局部压迫, 是预防压疮最为有效、关键的措施。每2 h翻身1次;发现皮肤变红, 则每1 h翻身1次, 左、右侧卧、平卧、俯卧位交替进行。 (2) 实施按摩, 将手放于受压骨突部皮肤处, 掌心向下向上均可。充分感受皮肤温度和受压力情况, 按摩皮肤5 min, 每20 min重复1次。 (3) 受压部位给予气垫圈进行保护, 减轻压力。 (4) 干燥疗法, 创面用消毒剂处理后, 再用烤灯照射使之干燥。

1.2.2 试验组采用改良的护理干预措施, 具体步骤如下:

(1) 对于昏迷患者首先评估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 诸如病情、全身营养状况、肥胖程度、年龄, 根据患者的体位预测局部压力、剪力、摩擦力、潮湿度等。 (2) 保护局部皮肤, 每班护理人员必须密切检查皮肤, 用清水洗干净足跟部、髋部、骶尾部、肩胛部等容易受压的部位, 贴以透气薄膜保护皮肤。 (3) 对于昏迷患者常规给予气垫床护理。气垫床可以通过间断充放气, 使长时间卧床患者的全身各处皮肤减少受压, 起到减少局部压力的作用;而且可以适当减少翻身次数, 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 能最大限度减少干扰, 特别是管道较多的患者, 可以减少搬动, 增加安全性。 (4) 床褥要透气, 软硬适中、吸水性好, 床单保持平整、干燥、清洁、无皱折、无渣屑、无杂物, 另外在床单上可铺一条纯棉浴巾, 便于更换。 (5) 不再按摩受压部位, 不使用烤灯照射受损皮肤, 而是保持伤口适当的湿润环境, 采用“湿性疗法”以促进愈合。 (6) 重视全身营养支持, 按照医嘱给予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膳食。

1.3 压疮分期标准及观察记录

根据美国国家压疮协会 (NPUAP) 2007年最新分类, 确定压疮分为四期, 具体如下: (1) Ⅰ期, 瘀血红润期, 皮肤发红, 周围水肿, 手指下压发红区颜色不变白, 解除压迫30 min以上发红尚无改善。 (2) Ⅱ期, 炎性浸润期, 皮肤出现水疱, 色泽紫黑, 皮肤浅层坏死, 伴有疼痛, 未见溃烂组织。 (3) Ⅲ期, 浅度溃疡期, 皮肤全层坏死, 皮下脂肪暴露, 但骨头、肌腱、肌肉未外露;为喷火口状的组织缺损, 伴有渗出液和感染, 有腐肉存在, 可能包含有潜行和隧道;几乎无疼痛。 (4) Ⅳ期, 坏死溃疡期, 坏死范围深达韧带与骨骼, 有腐肉或焦痂, 恶臭, 脓液较多, 如有神经损伤则伴有剧烈疼痛。对于2组研究对象分别观察记录压疮的发生例数;按照压疮分期标准, 对所发生的压疮进行分期, 记录汇总Ⅲ、Ⅳ期压疮的发生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压疮的发生率为0.98%, Ⅰ期1例, Ⅱ期2例, 未发生Ⅲ、Ⅳ期压疮;对照组压疮的发生率为4.47%, Ⅰ期6例, Ⅱ期3例, 发生Ⅲ、Ⅳ期压疮共4例, 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3.1 压疮病因

压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 但不是所有的压疮都因受压引起, 其也可由摩擦力和剪切力引起。这三种力, 仅由一种力致压疮的较少见, 通常是两至三种力联合作用[1]。垂直压力是引起压疮最主要的原因, 局部组织遭受持续性垂直压力, 特别在身体骨粗隆凸出处, 长时间承受超过正常毛细血管的压力, 导致局部血管扭曲、变形、堵塞而造成缺血的现象。摩擦力、剪切力长时间作用于皮肤, 会造成皮肤擦挫伤。受损的皮肤经常受潮湿、摩擦等物理性刺激, 诸如石膏绷带和夹板使用不当、大小便失禁、床单皱褶不平、床上有碎屑等, 会进一步造成皮肤的损害, 加重局部炎症, 促使组织溃烂、坏死。另外, 对于一些老年、恶病质患者, 全身营养障碍, 营养摄入不足, 出现蛋白质合成减少、负氮平衡、皮下脂肪减少、肌肉萎缩, 皮肤抵抗力降低。一旦受压, 受压处缺乏肌肉和脂肪组织的保护, 更加引起血液循环障碍而出现压疮。

3.2 加强观察管理, 评估压疮风险, 及早预警干预

压疮的预防重于治疗, 压疮一旦形成, 不但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也不见得会取得满意的效果。应重点观察压疮常见易发部位, 压疮好发部位多为骨隆突处, 特别是肌肉层较薄、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又经常受压的部位。俯卧位好发于:肩部、女性乳房、男性生殖器、髂嵴、耳、颊部、膝部、足部远端;侧卧位好发于:肘部、胸肋、双髋、耳部、肩峰、膝关节内、外侧及内、外踝;仰卧位好发于:脊椎椎体隆突处、骶尾部、枕骨粗隆、肩胛部、肘部、跟部。重症监护室患者, 可以使用Braden评分法对患者进行压疮发生风险的评估, 及早预警干预。Braden评分目前被临床广泛使用, 为较好的筛查工具, 涉及面广, 评估充分全面。Braden压疮预测量表由感觉和知觉、潮湿、活动、移动、营养以及摩擦力和剪切力等6个因素组成, 这些因素构成压疮发生的最主要危险因素。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发生压疮的潜在风险度, Braden评分能客观地反映出来[2,3]。我国许多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采用这种工具来评估压疮发病的危险因素, 从而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可明显降低压疮的发生率。在护理工作过程中, 一旦发现压疮形成, 应按照压疮分期方法, 即瘀血红润期、炎性浸润期、浅度溃疡期、坏死溃疡期, 及时评估定性, 按照创面不同的进展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及早进行治疗, 解除患处压迫,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加强创面处理[4]。通过及早护理干预, 避免创面进一步加深加重。

3.3 压疮护理干预措施的改进

压疮的预防极为重要, 主要以精心护理为基础。本组进行了以下改进: (1) 按摩受压部位这一方法经常被用于压疮的预防和处理。但国外最新研究表明, 按摩能够使局部皮温升高, 血管扩张, 进而增加皮肤血流量, 从而使组织细胞代谢及耗氧增加, 造成细胞缺血、缺氧情况更加严重。连续仰卧1h受压部位变红, 其实软组织受压变红是正常的保护性反应, 更换体位解除压力后一般可在30 min~40 min内褪色, 不会形成压疮, 不需要按摩。如果皮肤持续发红, 则表明局部组织已经有损伤, 此时按摩只会加重损伤, 促进炎症细胞的浸润, 加重局部组织变性, 甚至导致坏死提早出现的生理病理变化。因此应尽量避免按摩受压部位。 (2) 避免使用烤灯。烤灯使用过程中, 虽然干燥了创面, 但同时升高了皮温, 导致组织细胞的代谢及需氧量增加, 加重细胞的缺血缺氧。而且实际应用中如果操作不当, 例如照射强度、距离、时间等未正确把握, 反而不利于愈合, 导致局部组织被烧伤, 使压疮加重、范围扩大, 加大治疗难度[5]。 (3) 骶尾部、足跟部使用气垫圈可以避免局部受压, 故临床也经常使用。但长时间使用气垫圈, 会造成静脉充血与水肿, 若使用时间超过2 h, 可引起组织不可逆的生理病理改变。所以尽量避免使用气垫圈。 (4) 推荐使用气垫床这一减压器材。从本文结果可以看出, 试验组在采用气垫床进行防压疮护理后, 压疮发生的比例以及Ⅲ期、Ⅳ期溃疡级别的比例都明显低于对照组, 在统计学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P<0.05) 。气垫床采用三段式循环气流设计, 随着气流的波浪起伏, 自动改变人体受压部位;气垫床能够较好地分散压力, 可避免压力集中及持续受压, 促进血液循环[6]。其承重的界面有良好的透气和散热的功能, 气垫床的循环气流产生高频率的翻动, 对患者起到了全身按摩, 促进血液循环、肌肉松弛的作用, 使得受压减少, 避免肢体局部血运不良, 可明显降低压疮发生的风险。

参考文献

[1]王银花, 江华容.压疮形成机制及预防对策的研究现状[J].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8 (22) :2028-2030.

[2]陆翠娣, 杨小燕, 黄亚星, 等.Braden评分法在预警干预妊高征患者压疮发生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 2009, 13 (11) :1004-1005.

[3]Sprigle, Stephen, Sonenblum, et al.Assessing evidence supporting redistribution of pressure for pressure ulcer prevention:A review[J].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11, 48 (3) :203-213.

[4]白姗.压疮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 2014, 22 (6) :335-336.

[5]孙彩, 杨然, 徐炯清.湿性疗法与干性疗法在压疮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求医问药, 2013, 11 (3) :266.

[6]余启碧, 张琴, 施燕飞.气垫床在骨科预防压疮的护理体会[J].四川医学, 2013, 34 (8) :1313-1315.

重症监护患者压疮护理 篇2

【关键词】重症;心理反应;心理护理;焦虑

【中途分类号】R4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196-01

1 ICU患者的心理反应

1.1惊慌、恐惧:进入监护室,面对陌生的环境,加上患者病情重且急剧变化,患者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表现为惊慌失措,情绪波动大,为了保证治疗和护理工作正常进行和控制院内感染,ICU实施无陪护制度,且环境封闭,家属与患者完全隔绝;术后患者切口的疼痛和监护导线导致躯体活动受限,害怕导管脱落而被迫静卧;邻近病床患者病痛的呻吟声和治疗带来的影响;医护人员对患者抢救讨论时的言语刺激及忙禄的身影,这些都会造成患者的恐惧。

1.2焦虑不安:危重患者入住ICU后,由于环境异常和气氛紧张,加之患者急剧的生理改变,使他们感到紧张、焦虑、惧怕,为了抢救生命,有些急重患者需要立即手术治疗,患者缺乏心理准备,对手术结果的不确信,加上手术痛苦大,对生命有一定的危险,使患者出现焦虑不安的心理当患者看见或听见他人的痛苦和死亡时,也会为自己的疾病担忧和害怕,同时,ICU是医院内先进医疗仪器较为集中的区域,ICU的各种先进仪器及工作人员不停地进行一系列复杂的操作,使患者产生心理压力,表现为焦虑不安或激动为了便于监护和治疗,ICU没有“时间性”灯光常明,这种环境易使患者心理不安。

1.3孤独无助:由于患者入住ICU,没有家属亲人的陪伴,探視也受时间限制,接触的都是陌生的医护人员,患者会倍感孤独,特别是年长和年幼的患者,他们的孤独感表现更加明显,更加迫切需要家属或亲人的陪伴和安慰,而对于病情危重的患者,由于治疗时间较长,治疗效果欠佳,对医护人员救治产生质疑,猜疑医护人员对自己隐瞒病情,从而产生一种“没有人可以治好我”的无助心理。

1.4人格侵犯:护士在询问和做各种治疗护理时都可能掀开患者衣被,绝对卧床的患者进食及大小便都需要在床上协助进行,因而使患者感到个人空间被侵犯,隐私权被剥夺,患者往往会对医护人员这种特殊的诊治和护理方式表现出反感抗拒和害羞的心理。

2 如何安抚患者心理

2.1重症监护病室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除了需遵循临床心理护理的一般原则之外,还需结合ICU的特殊情境,及其患者的特定状态,在以下方面加强。ICU护士的职业心理素质;相对于其他岗位的护士,ICU护士的职业心理素质有其特殊的意义,如在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下处惊不乱的良好素质,不仅可以确保ICU护士沉着自如地应对各种复杂的场面,还可以镇定患者的惶恐不安,使之产生安全感。护士在进行各项治疗操作时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患者的同意,操作时洞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停止操作并做出相应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用亲和的态度,得体的举止给予患者细致的照顾,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

2.2营造和谐舒适的ICU住院环境,环境应从生物、心理、社会等因素考虑,给患者营造一个安静、安全、整洁、舒适的休息环境。主动热情接待患者,监护病房的布置力求舒适协调,室内空气流通,病房定时开窗通风,保证空气新鲜,室内保持恒定适宜的温湿度;监护设备、床单元、用物每日擦拭消毒;在病室内安设钟表和日历,夜间关闭日光灯,使用光线柔和的壁灯,同时应使医疗护理操作集中;床单位之间有活动窗帘,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创造属于患者个人的治疗空间;抢救患者时隔壁床位间应用屏风或布帘遮挡;为患者提供柔软、平整、干净的床铺,高度合适的枕头和厚薄适中的被褥协助患者取舒适的卧位姿势,增加患者的舒适感;医务人员在进行诊断、治疗、操作、护理前后都进行六步洗手,无菌观念强,避免了交叉感染;尽量使机械,警声和谈话,走路等人为的噪声降低到最低限度,以利于患者休息,使患者在和谐舒适的环境中休养和康复。

2.3主动与患者建立并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情况允许时,ICU的护患关系建立得越早越好,特别是对那些承担较大风险的手术患者,护士与他们之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应当从患者进人ICU之前做起。这样当自己平安渡过手术关,在陌生的特殊环境中,自睁开眼睛看到一个可以依靠的熟人,担心和优虑等心理压力也会大大减轻。以适宜的职业言行帮助患者建立安全感,在重症患者的救治过程中,护士需以环环相扣且娴熟有序的操作镇定自若而始终如一的神情平心静气又委婉劝慰的话语等适宜的职业言行,给处于孤立无援心境忑不安的患者带去安全感,有时直接关系到重症患者的救治成败。把观察患者表情作为分析其心理状态的重要途径。通过对重症患者外露的表情动作、神态、语调等方面来分析他们的心理状态,实施心理护理,帮助患者保持平和心态和稳定情绪。因此,护士首先要多询问、安慰和帮助患者,多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不可因监测和治疗任务重而忽视了对患者的精神支持和心理护理,要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乐观的精神面貌出现在患者的面前,使患者与护士的合作中受到感染,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其次,由于监护室患者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下进行治疗,会导致患者产生一种与世隔绝的错误心理,故要帮助患者积极与亲人沟通,让患者感到有依靠,消除患者的孤独感。医护人员行治疗护理时态度要认真、操作轻柔、动作灵敏,主动了解患者的自觉症状、性格特征、生活习惯,根据‘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为患者营造一个符合患者个性,贴近生活的监护环境。

2.4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本院ICU采取限制式探视制度。探视时间被限制在每日下午16:00~16:30,每次只允许2人进入。在探视之前,一定要再检查一遍患者身体与床单位、体位、引流管、敷料、输液等情况,护士要做到病情、治疗、护理心中有数,这是与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的前提。ICU医护工作者在精心治疗病人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家属的心理状况,尽可能给予关怀,缓解家属的心理压力,减少家属的心理不适,体现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理念。并在探视期间向患者家属介绍患者病情及治疗护理措施和效果,以取得家属的信任和理解。

3小结

在护理工作中突出体现在以患者为中心的全面整体护理上,而一个患者必然牵涉到家庭这个大社会中的小单元内的若干人,在积极努力治愈患者的同时关注其家属的身心健康,使患者得到正常的心理支持也是完善护理工作的重要方面。“医疗风险,无处不在”,我们应尽早尽快预见、识别风险,鉴定、评估风险。完整的风险管理机制,可以有效避免医疗事故、医疗风险,有效地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月枫,陶红,刘晓红.综合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工作满意度的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8:23-26.

[2] 周玲玲.人文-人文精神[J].中国校外教育,2009,(1):3.

重症监护患者压疮护理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0年5月~2011年11月在本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住院的376例压疮高危患者,其中男215例,女161例,年龄36~91岁,平均67.27岁。脑卒中326例,癫痫21例,老年性痴呆7例,颅内感染5例,脊髓疾病5例,一氧化碳中毒4例,重症肌无力3例,运动神经元病2例,帕金森2例,多系统萎缩1例。

1.2 方法

入院6小时内进行诺顿评分,每位诺顿评分≤14分的患者记录一张表单。详细记录每位患者运动能力、控便能力、血糖水平、血白蛋白水平、体重指数、体温、护理用具、护理措施、压疮发生部位及分期等[3]。

2 结果

2.1 376例高危压疮患者中35例患者发生了压疮,具体部位见表1。

2.2 35例压疮发生患者临床及其他情况见表2。

2.3 55处压疮中Ⅰ期压疮39处,Ⅱ期压疮16处。

3 护理措施

3.1 重视基础护理

危重患者潜在着各种压疮高危因素,因此,护理人员要加强工作责任心,认真做好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工作,消除发生压疮的原因与诱因,做到六勤:勤观察、勤翻身、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换、勤交班。避免发生只重评分,不重护理;只重计划制定,不重措施落实。在临床工作中做到严格床边交接患者皮肤状况与护理措施执行情况。

3.2 采用有效减压措施

压疮高危患者应用减压设备是关键步骤,缩短翻身时间和增加翻身次数是必不可少的减压措施。垂直压力作用于皮肤是导致压疮发生的重要原因。气垫床能有效分散局部压力,其表面有微孔,能持续喷气,形成气流,有散热、降温、局部干燥作用。因此,每隔一段时间应对皮肤进行减压,通过间歇性缓解局部组织受压,使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得到改善[4]。通过对压疮部位分析发现,压疮好发髋部、肩胛部、骶尾部、足跟、踝部等易受压力、摩擦力及剪切力影响的部位,共计31处,占56.4%。

3.3 加强压疮高危知识的学习

护理质量是影响压疮发生的关键因素,而护士的专业知识与护理质量密切相关[5,6]。患者的病情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压疮高危因素的存在、减少或消失,常伴随病情的变化而出现不同的转归,护理人员在观察病情变化的同时,应随时注意评估患者压疮高危因素及其程度,近年来国内外护理人员都认识到准确评估患者机体状况是预防压疮的关键[7]。35例发生压疮患者中,住院期间随着病情的进展,出现高热和低蛋白血症共11例,而高热和低蛋白血症是发生压疮重要的危险因素[8]。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具备一定的压疮发生高危风险的知识与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新出现的危险因素给予关注。

3.4 转变观念

压疮重在预防,而预防要从思想上重视。国外调查发现压疮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忽视对患者的关心,而这种忽视比任何一个高危因素都更重要[9]。压疮高危因素的多因性,患者病情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要求护理人员不断更新观念,既要注重压疮发生的经典因素,也不能忽视新的危险因素,要多层次、多角度全面认识压疮。

3.5 强化压疮宣教工作

预见性地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是防止压疮的良好手段[10]。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压疮易患因素明显增多,控制压疮和避免压疮发生是护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护理人员不但要落实有效的护理措施,还要加强患者和主要照顾者的健康教育工作。观察发现某些照顾者为了省事,避免患者尿湿被褥和衣服,长时间给患者使用保鲜袋、成人纸尿裤和一次性中单等透气性差的用品,长时间使用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潮湿,35例发生压疮患者会阴及腹股沟因潮湿导致局部皮肤红斑、浸渍、糜烂等一系列可逆性、非全层皮肤创伤引起的压疮共7人次13处占20%。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向患者家属介绍压疮预防的重要性和发生压疮的危害性,指导并教会相关护理措施,共同参与、积极配合、降低压疮的发生率。

压疮的预防至今仍是护理学领域的难题[11]。护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压疮防护的重要性,针对高危压疮患者,要制定综合干预措施[12],并随着病情的变化,做到及时、持续、动态的评估和干预措施的落实,这对预防压疮发生和护理质量保障都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Capon Alessandra,Mastromattei Antonio,Di Lallo Domenico,et al.Pressureulcer risk in long term units:prevalence and associated factors[J].J AdvNurs,2007;58(3):263~272

[2]董晓江,吕巧云.压疮防治新进展[J].护理研究(中旬版),2010;24(6):1516~1518

[3]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78

[4]陈凤萍,陈玉叶.护理部对压疮护理过程的监控[J].当代护士,2006;20(12):103

[5]Olshansky K.The 10 most important questions concerning pressure ulcers andquality of care[J].Adv Skin Wound Care,2008;21(11):505~508

[6]Howe L.Education and empowerment of the nursing assistant:validatingtheir important role in skin care and pressure ulcer prevention,anddemonstrating productivity enhancement and cost savings[J].Adv Skin WoundCare,2008;21(6):275~281

[7]彭均,王颖.压疮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的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3):987~989

[8]韩卫丽,吴兰笛,丘大妹.老年患者压疮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现代护理,2007;4(27):66~68

[9]房海鹰,张喜峰,刘美玉.脑卒中患者合并压疮的护理体会[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8(1):111~112

[10]王秀秒.应用护理程序对晚期肿瘤压疮防护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3):48~49

[11]吴玉琴.合理翻身的间隔时间在神经内科压疮预防护理中的作用[J].蛇志,2009;21(2):161

重症监护患者压疮护理 篇4

关键词:急性重症胰腺炎 心理反应 心理护理【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31-02

急性重症胰腺炎是由于胆石症、暴饮暴食、长期大量饮酒等各种原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临床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为特点,是一种严重的分解代谢性疾病,发展迅速并发症多,如治疗不及时,可危机生命。由于其病理生理的特殊性给患者带来较多的心理反应。

1 症状方面

1.1 疼痛。疼痛作为重症胰腺炎患者的首发症状,往往疼痛呈持续性加剧。疼痛时人类常见的症状,它比其他任何单一健康问题更影响人的生活质量,疼痛给自身带来的不适感,经常会让人感到恐惧、烦躁。

1.2 恶心、呕吐。重症胰腺炎属于消化道类疾病,由于长期大量饮酒、暴饮暴食或胆道梗阻等病因引起胰腺分泌,呕吐胃内容物含胆汁,这给患者带来极强的不适感,患者往往有濒死感,全身冷汗等。

1.3 发热。由于胰液分泌进行自身消化,出现水肿、出血等炎症反应,炎症物质的吸收以而引起体温上升,患者全身大汗淋漓,精神差等。

1.4 并发症。由于病情严重,重症胰腺炎往往会出现胰周脓肿、心动过速、低血压或休克等严重并发症,这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生理和心理负担。

2 环境方面

2.1 监护室集中了全院先进仪器设备,这些仪器在工作过程中持续的声音和各种显示器的视觉刺激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睡眠和休息,患者感到烦躁不安。

2.2 重症监护室是一个特殊的医疗环境,于普通病房而言监护室相对封闭,家属不能陪伴在患者身边,患者爱与归属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甚至担心家属的不理解、不支持。

2.3 监护室的患者多为重症患者,各种抢救和维护生命的设备及各种仪器报警造成一种紧张气氛,让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担心和恐惧。

3 治疗方面

3.1 由于疾病的特殊性,病程早期采取液体复苏,大量和长时间的液体输注影响患者的身体舒适性,抽血化验等辅助检查的频繁,让患者紧张,产生敌意,患者常抱怨液体输注过久,检查过多而未见明显的好转,输液肢体感到不适,治疗管道过多会影响翻身等。

3.2 对患者采取的禁饮食和持续胃肠减压,患者感到口渴、饥饿难耐,往往出现情绪低落,沮丧,四肢软弱无力等身体不适。

3.3 中药治疗中大承气汤灌肠、胃管注入频繁,患者会感到隐私未受到保护。肛周频繁刺激会感到疼痛、心悸等不适。

4 其他因素

重症急性胰腺炎越来越年轻化,据文献报道[2]的主要致病原因中老组占65%,而非老年组占89%,而非老年组往往是家庭的顶梁柱,当他们面对角色的改变时往往出现角色矛盾,同时也会担心给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对知识的缺乏会让患者对疾病带来的身体不适感到恐惧和不安。

面对患者出现的种种身体和心理反应,我们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方法,让患者取得良好的效果,争取早日康复:

(1)入住监护室的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我们首先应该稳定患者的情绪,抢救工作中应做到忙而不乱,动作敏捷轻柔,增加患者的安全感,避免在患者面前表露出紧张神色。避免在患者面前说“怎么办?”之类的话,医护之间避免在患者面前讨论病情。在抢救其他患者时,注意床帘或屏风遮挡,减少紧张氛围。

(2)患者对病情带来的身体不适,我们应帮助他们适应各种变化,如疼痛时应教会患者放松技巧和应对策略,我们也应采取有效地措施,遵医嘱用药、物理降温等,帮助患者缓解症状,以取得身体的舒适性。如多数患者对长时间的胃肠减压及禁食不理解,往往不配合,不能坚持,要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告之禁食能使胰腺分泌减少,胃肠减压可使胃中酸性胃液及原有食物不再刺激胰腺分泌,从而减轻胰腺负担,利于疾病早日康复,并讲明插胃管时会产生的不适,取得配合。

(3)清醒患者我们应主动为他们介绍环境,消除他们对监护室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尽量创造优美、舒适的环境,保持室内安静,降低各种机器报警音量。向患者解释监护室探视制度,已取得患者理解,避免因家属不在身边而引起的悲伤情绪。

(4)为避免对患者的刺激,应在不影响诊疗规程的原则下,尽量将诊疗操作集中完成。操作前应向患者解释操作的必要性,已取得患者的理解和支持。

(5)由于病程一般较长,患者表现出来的过激行为要给予理解,待患者情绪平息后再给予耐心、细致的言教。

(6)面对角色矛盾的患者,我们要以同情、关心、亲切的态度给予解释并与其家属有效沟通,让患者逐渐角色的过渡。

(7)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调动患者自身能力不断进行内部调节,对患者的身心症状、客观存在的病情加以说明,以劝导或启发等方式消除患者的一些错误观念,缓解或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同时必须掌握大量的心理学知识,不断提高语言技巧,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心态,将患者作為完整的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进行全面监护。随着护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将会更加成熟和完善,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叶舜宾.急性胰腺炎[A].裘法祖,孟承伟.外科学[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梁少红.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因素分析.中华医学导报,2007年13期

[3]沈薇,沈鼎明.重症胰腺炎的诊治现状[J].医师进修杂志,2002

[4]刘玉杰,高崇欣,修崇昆,等.健康教育在急性胰腺炎防治中的应用.哈尔滨医药,2003,23(4):112

[5]蒋世琼.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心理护理.现代医药卫生,2006年14期

重症监护患者机械通气的护理 篇5

呼吸机操作方法与步骤

呼吸机准备:呼吸机在临床应用已越来越广泛, 种类增多, 功能完善。使用时严格遵守不同呼吸机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按病情选择合适的呼吸机, 安装呼吸回路, 连接电源、氧气源、空气源, 开启湿化器, 调试呼吸机进行通电自检。开机自检通过, 确保呼吸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根据患者状态设置好呼吸机模式及参数[2]。接上模拟肺模拟操作, 运行数分钟后确认机器无异常, 准备接患者。

用物准备:一次性呼吸机配套管道1套, 无菌蒸馏水, 消毒备用湿化器1套, 听诊器, 简易呼吸气囊, 负压吸痰装置1套, 一次性吸痰管, 抢救器材及药物准备等。

准备接患者:评估患者及人工气道, 必要时应先进行充分吸痰, 将呼吸机与人工气道相连接, 听诊两肺呼吸音是否对称。做好体位准备, 经口气管插管者采取去枕平卧位, 头后仰, 使颈部伸直, 气管拉直;气管切开者采取仰卧位, 肩部垫高, 头正中后仰, 颈部伸直, 气管居中。

各参数设置完毕, 再次检查呼吸机各管道有无漏气现象, 听呼吸机声音判断机器运转是否正常, 确保呼吸机工作无故障后即可使用。机械辅助呼吸进行半小时后, 应查患者的动脉血气, 根据患者血气分析值报告来及时调整呼吸机各相关参数。连接呼吸机后, 定时监测气囊压力, 检查气管导管气囊充气适度, 充气量以5 m L注射器注入气囊内3~5 m L空气为宜, 气囊充气过多、时间久压迫气管黏膜充血水肿, 甚至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充气过少时呼吸机送气时发生漏气。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吸出口腔及气管内的分泌物, 行床旁拍片检查协助判断气管插管导管是否在气管内。

呼吸机在使用过程中要密切注意机器是否发出报警, 如有报警发生, 应根据机器面板上的报警指示灯提示, 迅速找出原因尽快排除。因机器故障导致的报警无法排除, 应立即停机, 使用人工呼吸气囊维持通气和给养, 等待更换呼吸机, 通知工程师维修处理[3]。

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在使用呼吸机过程中, 正压通气改变了患者的正常生理状态, 影响语言的交流, 给患者带来极度的恐惧和无助, 致使患者躁动挣扎, 危及生命安全。必然要使用镇痛、镇静药物, 消除或减轻患者的疼痛和躯体的不适感。每日进行重症患者的镇静评分及意识状态评估, 达到目标镇痛镇静。一般病情无特殊要求, 可适当抬高患者床头, 护士应随时密切监测体温、脉搏、呼吸、心率、血压、意识状态, 皮肤、黏膜、液体出入量, 痰液、腹部情况, 血气分析及肾功能等病情变化。体温升高通常是感染的一种表现, 体温下降伴皮肤苍白湿冷则是休克的表现等, 及时了解机械通气的效果, 预防并早期发现和处理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胸部体征:机械通气时, 两侧胸廓运动和呼吸音应该对称, 强弱相等。否则提示气管插入一侧气管或有肺不张、气胸等情况。

呼吸频率、潮气量、每分钟通气量的监测。机械通气过程中要密切注意患者自主呼吸的频率、节律、与呼吸机是否同步。机械通气后通气量恰当, 患者安静, 自主呼吸与机械通气同步。如自主呼吸较强过快, 与呼吸机不同步, 可给予镇静药或肌肉松弛药以抑制自主呼吸, 而达到解除人机对抗的目的。

血气检测:正确采集血标本, 进行有效的血气分析, 及时判断患者当前的氧合情况, 为治疗提供依据。要经常、动态观察, 尤其是机械通气开始阶段及病情变化时更应该及时监测, 并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呼吸机工作参数 (潮气量、压力、呼吸频率、呼与吸时间比例) 和氧浓度。

气道护理:机械通气实施插管后, 患者的呼吸道黏膜丧失了加温加湿的功能, 气道内分泌物排出障碍, 呼吸道的湿化护理非常重要。用于湿化的液体, 必须保持无菌, 药液使用24 h应更换。每天加湿化液或雾化液前要倒掉残存液, 管道内和集水器中的积水要及时倒掉, 防止逆流进入气道。保持每天液体入量2 500~3 000 m L, 保持气道通畅, 及时有效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

并发症观察及预防

气管导管阻塞:常见于气道分泌物阻塞或呕吐物返流至气道;导管位置不当, 气囊滑脱;导管脱出。

喉损伤:长期气管插管容易导致喉损伤, 以水肿常见, 可发生于插管数小时或1 d后, 严重时可致溃疡、坏死。

气管黏膜损伤:见于气囊充气过多、压力太大, 压迫气管壁造成缺血性溃疡、坏死;气管导管固定不牢固, 呼吸时气管管道上下移动, 使用过大型号的导管, 导管固定位置不正确, 插管时间长, 多种因素形成的物理摩擦;气道护理操作不当, 负压吸痰压力过高, 湿化不足, 吸痰管粗硬等。

皮下气肿:多发生于气管切开和呼吸机应用的初期, 发现皮下气肿应查明原因, 及时纠正, 一般能自行吸收, 严重者取半卧位, 高浓度氧气吸入。

出血:气管导管对黏膜的损伤;气管分泌物的负压吸引;黏膜的特性炎症等造成出血, 应局部或全身使用止血药物治疗, 观察止血效果。

机械通气治疗引起的并发症有通气不足;通气过度;气压伤;低血压、休克;氧中毒;呼吸道、肺部感染及其他脏器的并发症如肾脏、肝脏、肠道、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等。

加强基础护理:每天做好口腔护理、留置尿管和胃肠减压的护理, 定时翻身和叩击胸部, 促进排痰, 预防压疮和肺部感染, 是重症监护患者取得机械通气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 认真细致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分析原因阻止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流程, 减少病原菌侵入机体, 保证营养供给, 增强机体抵抗力, 合理使用抗生素, 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帮助患者尽早安全脱离呼吸机。

呼吸机管理

呼吸机应专人负责管理, 妥善放置, 定时检查、清点、保养, 发现问题及时维修, 确保机器正常运转。定期用软湿布清洁呼吸机表面的灰尘。

使用前检查呼吸管路连接是否正确, 有无漏气, 加温湿化器是否正常工作。开机听有无异常声音, 检查报警功能是否完好。每日检查, 严格交接班, 保持性能良好, 处于应激备用状态。

使用中注意主机和呼吸管路有无异常声音, 检查管道有无打折、积水、破损, 及时清除管道内的积水, 及时补充湿化器内的蒸馏水, 24 h彻底更换1次, 呼吸机管路一般每周更换1次。

呼吸机停止工作时应终末消毒, 拆卸呼吸机管路系统, 彻底清洁消毒, 再按原结构安装, 调试, 以备下次使用。一次性呼吸机管路使用后应毁形并按医疗垃圾处理。呼吸机长时间不用, 每月应开机检查一次通电运行, 检测蓄电池进行充电, 机身覆盖注意防尘。

摘要:机械通气是指当人体的呼吸器官不能维持正常的气体交换, 随后发生呼吸衰竭时, 以机械装置 (呼吸机) 代替或辅助呼吸肌的工作, 达到维持通气、改善换气、缓解呼吸肌疲劳的一种支持治疗手段。呼吸衰竭患者及时实施机械通气, 进行有效的专科治疗及护理, 在医护人员共同努力下, 总结经验和教训, 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重症监护,机械通气,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彭刚艺.急重症护理学[J].护士进修杂志, 1999, 14 (8) :11-12.

[2]贾灵芝.实用ICU护理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2:276.

重症监护室患者的护理初探 篇6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这一年时间里重症监护室的患者98例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5例,女性33例,年龄28~81岁,平均年龄48.3岁。

2 护理措施

2.1 基础护理

备齐急救药品及物品,24h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护理记录。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道通畅是生存的前提,所以保持重症监护患者呼吸道通畅至关重要。

2.2.1 给予患者有效吸氧,纠正低氧血症。

2.2.2 气道分泌物增多且粘稠难以咳出的患者及时吸痰。病情允许应采取侧卧位或侧俯卧位,便于口腔或鼻腔分泌物的体位引流,并及时用吸引器清除,防止误吸或窒息,协助患者翻身,叩击背部,翻身时注意各种导管以防发生脱管[1]。密切观察患者,如发现患者呼吸急促、口唇发绀、呼吸窘迫者立即报告医师及早行气管切开,解除呼吸困难,改善脑缺氧。

2.3 预防医院感染

重症监护患者具有病情重、免疫功能低下、住院时间长,手术创伤大,侵入性操作多等特点,所以发生院内感染机会多。

2.3.1 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无菌操作规程。护理人员在处置每个患者前后,操作过程中均需严格洗手,医疗器械用完须先经消毒液浸泡后,再进行高压蒸气灭菌。气管插管、导尿管、胃管均应严格按护理常规操作,在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早日拔除,不能拔除的引流管应每24h更换无菌引流袋1次;气管插管患者,每次吸痰更换1根吸痰管;脑室引流管最长不超过1周;各种手术及创腔引流于手术后3~4d拔除[2]。

2.3.2 感染患者必须严格隔离,专物专用,并消毒患者周围环境,防止病菌向外播散。物体表面等使用消毒液擦拭,并定期进行细菌学监控,严格加强监护室内所有物品的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2.3.3 对新入院患者及家属进行院内感染的宣教,经常开展预防院内感染及消毒隔离知识的知识讲座,使护理人员规范无菌技术操作、重视违反无菌操作原则所致院内感染的严重性,指导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

2.4 预防压疮

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导致皮肤失去正常功能,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而引起软组织溃烂坏死。重症监护室患者由于病情较重,患者的卧位较固定,全身营养缺乏,心肺功能差,有些患者还意识不清、水肿、大小便失禁,极易发生压疮。压疮不仅给患者带来身心上的痛苦,而且使病情加重,严重者可因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2.4.1避免局部长期受压,对于没有自理能力的患者应2 h协助翻身1次,按摩受压部位,翻身时尽量将患者抬起,防止拖拉增加摩擦力和剪切力,肢体有障碍的患者尽量避免患侧肢体受压,因患侧有营养不良或水肿,一旦受压易发生压疮。可以在患侧受压部位垫软垫[3]。

2.4.2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期为患者清洁皮肤,瘫痪的可进行床上擦浴,大小便后要及时清洗会阴部和肛周皮肤。伤口如有渗出液应及时更换敷料。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无皱褶,如有潮湿或污染及时更换。保持卧床患者全身皮肤完整、清洁、干燥。增加皮肤的防御能力。

2.4.3 预防肺部感染,协助清醒患者咳嗽排痰,定时翻身、叩背。病情允许的可做肺功能锻练。

2.4.4 全身支持,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营养不良的患者皮肤防御能力低下,更容易受损。增加营养的方法包括良好的膳食,肠内营养,静脉营养等。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提供合理的膳食,如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等,保证患者足够的营养。对不能经口进食患者可以把鸡、鱼、瘦肉、蛋等加工成糊状给予鼻饲。必要时可给予氨基酸、白蛋白、脂肪乳、全血、血浆输入予以补充。

2.4.5 向患者及家属耐心细致地讲解压疮发生、发展及预防和护理知识,掌握预防压疮的知识和技能。

2.5 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心理护理

经常与患者沟通,增进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对患者要有深切的同情心,对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要处处关心体贴患者,尤其从语言、行为、感情上关心患者,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护理人员要了解患者的手势、口形、表情、语言表达,进行各种操作前,均向患者耐心解释,以取得患者的支持和配合。对不能进行语言表述的患者,如呼吸机治疗的患者、气管切开的患者,可用手或纸笔书写的方式进行交流,及时给予解释,减轻患者的精神负担[4]。

3 结果

通过对98例患者在基础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医院感染、压疮的预防、以及患者的心理护理等方面进行探索研究,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重症监护室的工作宗旨是为危及生命的急性重症患者提供技术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即对危急重症的患者进行生理机能的监测、生命支持、防治并发症,促进和加快患者的康复过程,是现代医学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提高对衰竭器官的支持和保护能力,使危急重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重症监护室是危重患者密集的场所,病种复杂,病情变化快,需要我们护理人员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精湛的护理技能,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才能使许多危急重症的患者在严密监护与精心治疗下,度过了生命中最困难的时刻,而逐渐走向康复。

摘要:目的 提高重症监护室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探索更为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总结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一年时间里重症监护室的98例病历资料, 通过在基础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医院感染、压疮的预防以及患者心理护理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 运用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结论 及时有效的治疗和科学高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患者治愈率及生存质量, 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生存率,病死率

参考文献

[1]马宁玲.护患沟通在ICU中的应用[J].中国校医, 2009, 23 (4) :111-112.

[2]杨引梅, 潘丽杰.重症监护病房预防压疮的护理干预措施[J].青海医药杂志, 2009, 39 (10) :52-53.

[3]盛霞.浅析综合护理在重症监护室老年病患者的临床应用[J].医学信息 (中旬刊) , 2011, 6 (8) :200-201.

重症监护患者压疮护理 篇7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健康宣教

心理护理是指从护理情境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 研究在护理情境这个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 越来越受到医学界所关注, 健康心理学的研究及其工作实践与人类健康的各种问题紧密相连, 它在防治疾病、矫正不良行为、生理功能障碍的康复、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缓解精神紧张及运动锻炼与普及健康教育等方面, 都获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同时能降低许多心身疾病的发生。随着社会学及社会经济的发展, 个体化的综合心理干预方法, 会更加适应及满足现代人的健康需求。心理干预作为常规生物治疗的辅助手段, 将逐渐发展为临床各个患者所用[1]。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 重症监护病房的普遍建立, 临床上对高危、紧急、重症患者的救治明显提高, 使很多濒临死亡的患者得已还生。但是同时, 高危、紧急、重症患者的心理反应愈显突出, 有调查显示[2], 重症监护室中的有50%的急、危、重症患者发生不良心理反应, 有的甚至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死而复生”后的情绪稳定, 疾病的转归, 生活质量等[3]。

1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心理问题

内外一些高危重创和肾、肺、心等术后患者需要住进重症监护病房, 尽管重症病房拥有完善的设备, 全面的医疗护理技术, 可是因为重症病房环境压抑以及重症病症身上布满各种气管、监护仪器、仍有一部分的患者在监护期间出现躁动、压抑、恐惧等等心理问题[4]。

1.1 忧虑与恐慌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在刚刚进入ICU病房均有不同程度的忧虑与恐慌。忧虑源于自身病症的疼痛以及未来病情的发展, 恐慌来自重症病房新环境导致。重症监护病房严格的探视制度也一定程度的致使患者与世隔绝, 以及仪器, 光线, 其他患者的死亡, 都给患者的心理、生理造成严重的影响[5]。

1.2 否认反应

大概一半的患者进入重症监护病房后的第2天就出现心理否认反映, 一般持续2~3 d, 第3~4天达到高峰。护理学家Sister Callista Roy把人看成是一个系统, 用应对机制来说明这个系统的调节过程。应对机制被认为是对环境中的变化进行先天或后天学习得来的反应方式。许多患病突然且病情严重的患者, 往往产生心理否认反应。表现为不及时就医或者不配合医护工作。笔者应用适应论帮助患者消除否认反应, 有效配合治疗, 促进了康复[6]。

1.3 沮丧与忧郁

大概30%的患者第6天会出现沮丧与忧郁, 这是一种在重症监护病房常见的心理反应。患者因为痛苦住院之后使得失去了自自理能能力, 并且需要家庭的负担, 出现了自我否定, 消极抵触情绪增强。并且在监护和抢救期间, 患者因为身上导管和联线纠缠, 活动严重受阻, 难以摆出日常习惯舒适的休息姿势, 使其有一种被强迫以及捆绑的感觉, 因此容易从心理上长生忧郁和沮丧。

1.4 无助与寂寞

重症患者进入监护病房后几乎不能跟周围语言交流。因为重症, 需要戴上各种导管, 各种仪器监护, 且家属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探视, 而医护人员工作繁忙且比较容易忽视患者的心理状态, 忽略了与患者沟通。特别是对那些无法谈话, 发生困难的患者, 听力障碍, 心理障碍, 手术后无法动弹等患者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致使患者容易长生寂寞与无助感[7]。

2 与产生心理改变相关因素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对住院的满意度、支出方式, 患病次数和病种等都会产生复杂多样的心理, 而焦虑通常是最早出现的, 这是一种预期会出现不良后果的复杂情绪状态, 包含着恐惧和担心[8]。

2.1 重症病房患者的满意度, 不仅是医院的医护服务质量指标, 也反映医院的精神文明程度和医院的医德医风建设, 直接影响医院的声誉。在医疗护理过程中, 一旦患者未达到要求, 就会产生不满情绪, 导致满意度下降。作为重症监护病房护士, 首先要患者产生的不满情绪的原因、表现, 并采取相应措施, 及时有效地平息患者的不满意情绪, 取得预期效果, 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9]。

2.2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支出方式, 患者的支付方式主要有医疗保险和自费两种, 大多患者是医疗保险的对象, 所以要加强研究, 制定有效的控制费用支出方式, 保障基金安全, 高效运行。对特殊病种费用控制采用“合理用药, 总量控制”原则, 推广健康管理理念[10]。这样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心理, 使患者很好的配合治疗等。

2.3 患者病情情况, 有的患者已经是第2次或者第3次住进重症监护病房, 他们对于刚转入时和再次转入时的心理是很恐惧和焦虑的。在重症监护病房里, 他们有的经过了抢救获得重生了, 但是心理面产生了担心, 焦虑, 对死亡的恐惧。

2.4 不良的心理体验以及缺乏感情支持, 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问题由环境因素改变, 等因素引起, 不同患者可由其中一条或多条共同形成患者的心理问题。

朱丹等[11]认为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护理应该是术前的健康宣教, 首先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 包括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原因、使用机械通气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另外再介绍重症监护病房的环境特点, 提供关于疾病的知识及相关的监护设备解释亲人不能陪护原因, 让患者有安全感。在进行吸痰、输液、吸氧、采血等护理操作前, 应该与患者进行有限的沟通, 争取得到患者的积极配合以及信任, 增加其安全感。沟通方式的选择有研究表明, 交往行为理论的核心概念“沟通”, 感情的全部表达=7%文字+38%声音+55%肢体语言。一般的非语言沟通方式有手势、动作、眼神、写字板、文字卡片等, 另外护士在沟通时也要注意语言的艺术, 包括语速、言辞、情感和声调等, 中速平和的语言会让患者感到亲切, 鼓励和安慰可以提高患者的信心, 从而减轻焦虑和紧张, 充分的耐心可以使患者感到被尊重。朱静娟[12]认为促进患者舒适, 提高睡眠质量护士应主动倾听患者的痛苦, 及时采取措施。有研究表明, 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口渴、口干、沟通障碍、吸痰、活动受限、害怕、焦虑、气管插管等因素[13]。因此护士应正确评估患者的舒适程度, 提供相应护理方法, 帮助患者学习一些对应方法, 给予心理支持, 促进患者的适应。对于失眠和紧张不安者, 适当给予镇静剂和安眠药, 以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重视并发挥家属的心理支持亲情支持在患者的心理恢复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告知患者家属适度的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在患者康复和治疗中起到重要意义, 使患者家属积极配合[14]。消除患者对机械通气的心理依赖长期应用呼吸机者可产生依赖性, 要经常告诉患者加强自主呼吸, 在脱机前要做必要的解释工作, 使患者了解撤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从而消除患者对撤机的顾虑, 鼓励其主动配合撤机[15]。

2.5 病房环境因素, 有意识的患者在ICU会感到很大的压力。病房复杂的医疗设备, 混乱的环境, 患者每天看到的监护信号, 日夜不熄的灯光, 忙碌的医护人员, 这种紧张的气氛给患者的视觉超载会导致患者出现一定的心理波动。当患者看见同室的患者死亡后, 更容易产生心理压力, 导致各种心理问题。ICU白天噪声水平的标准不45分贝, 晚上不超过35分贝。但研究表明, 在一般的ICU不能达到的水平, 从而导致患者的听觉过载。视觉和听觉双重超负荷, 就会导致焦虑、抑郁、烦躁、失眠等心理问题。在正常情况下, 在加护病房不允许家属陪伴患者, 患者必须与亲人相互隔离, 而因医护人员一直忙于各种救护, 没有时间与患者沟通, 缺乏信息沟通。当患者没有监护人又不知道自己相关疾病信息时, 会产生抑郁、恐惧、孤独的情绪, 甚至生气、愤怒、烦躁等不良心理问题。重症监护室医房中忙碌的医护人员, 常常使患者认为自己病情严重, 导致紧张、恐惧、焦虑和心理反应。同病房其他患者的呻吟, 死亡会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 从而导致负面情绪[16]。

3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心理干预措施

重症监护病房是各类重症患者集中的治疗场所, 患者因为病情危重, 时常危及生命, 心理上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 重症患者的心理压力导致他们对治疗有明显的抵触情绪, 不配合治疗和抢救, 吵闹不休要转出重症监护病房, 严重者甚至拔除导管和输液管等。

3.1患者的睡眠障碍心理干预措施

疾病的疼痛、光线刺激、体位受限、医护人员的干扰及一些治疗如机械通气等, 使患者常会出现睡眠障碍, 甚至睡眠剥夺, 心理变得更加敏感、脆弱。注意保持环境的安静、操作尽量集中进行及应用适量的催眠镇静药物很有必要, 这些措施通过改善患者睡眠状况, 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负性情绪。

3.2 患者的沟通障碍心理干预措施

患者希望了解在治疗过程中了解与自身疾病治愈后的信息, 在情感上更希望得到家人和护理人员的安慰、支持。当今社会, 物质极大丰富, 人们精神要求日益提高。护患沟通已经不再局限于建立一种主动合作的新型护患关系的基础上, 更多的是要求满足患者被尊重、被关爱的心理需要模式。良好沟通的应用对于改善护患关系, 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等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语言的沟通是信息交流的必要手段, 其关键在于能否正确应用。注重提高交流沟通技巧, 运用图示、书写及手势等方法促进交流, 在交流沟通过程中应该尊重患者的自尊, 激励其自信, 抵御自觉负面情绪,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患者的恐惧、紧张心理[17]。

3.3 患者的活动受限心理干预措施

各种治疗监护措施常使患者活动受限, 为了防止拔管或坠床而进行的身体约束, 更加限制了患者的活动, 这些均会给清醒状态的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负性心理反应。在患者活动受限期间, 医护人员应尽量帮助患者找到一个舒适的姿势体位, 缓解不适。

3.4 患者的社会支持缺乏心理干预措施

重症病房中家属不能陪护, 而且探视时间收到严格的控制, 使患者队亲友的需要心脏亲戚被忽视, 社会支持水平低, 导致孤独, 恐惧感。支持应正确评估患者的病情, 帮助患者积极调动社会支持系统, 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体验。

3.5 患者的经济压力心理干预措施

重症监护病房医疗费用相对较高, 也使患者心理负担加重。对于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危重患者, 在积极给予脏器功能复苏的同时, 也应该重视其精神心理状态, 给予合理的心理干预, 提高正性情绪反应, 从而更积极地配合治疗, 提高生活质量[18]。

3.6 患者的孤独心理干预措施

在重症监护病房里, 有些患者出现了孤独的心理, 尤其是睡眠障碍在神经发育障碍的儿童中是最为常见的, 而孤独症儿童尤其突出。儿童的睡眠障碍不仅严重影响其自身的生长发育, 同时也对家长及其他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而神经穴位治疗对改善孤独症患儿的睡眠问题有良好的效果, 为孤独症及相关伴随症状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不仅能促进患儿本身病情的改善, 也能极大地提高患儿及家长的生活质量[19]。此外, 新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往往需要做床边拍片, 当进行拍片时, 医护人员往往都跑出病房外, 而独自留患者在病房拍片, 往往忽略了患者的心理反应。医护人员应在准备拍片前, 向患者解释床边拍片的意义及目的, 这样可以避免患者产生不安、孤独、恐惧的心理。

4 对患者健康宣教的方法

4.1 心理辅导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不一样。在急性期, 危险时期表现出恐惧, 惊慌不安, 此时医护人员应该安慰患者及家属情绪稳定, 让他们知道情绪影响患者康复, 积极配合抢救和治疗。在病情缓解或恢复时期他们表现出不耐烦或悲观, 此时护理人员应该心理辅导视情况而定。

4.2 饮食指导

护理人员应针对该疾病的不同情况对患者实施不同的饮食指导。急性期不能进食患者理应劝说患者禁食;昏迷患者根据病情可行鼻饲, 且加强静脉或肠内营养;恢复时期可适当多吃营养丰富, 容易消化的流质饮食, 逐步过渡到半流食、软食、普食。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 生活和饮食习惯, 合理的告知患者, 适当的饮食有助于促进病情的恢复。

4.3 休息和活动指导

护士应正确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紧急时期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可协助翻身、叩背, 病情稳定可鼓励患者床上适当活动, 如抬臀, 四肢活动, 有效咳嗽、咳痰等, 应早期术后下床活动,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活动应该以患者能耐受为宜。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休息, 以告知患者劳逸结合对预后疾病的恢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4.4 用药指导

确实指导患者遵医嘱服药, 按量按时用药, 告知患者药物的效果和副作用的反应, 合理分配药物, 不要随意增加或减少药物以至于影响药效, 并密切观察处理好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治疗后的反应, 如有异常要及时告诉医生调配用药。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在患者的抢救和监管过程中应表现出较强的专业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同样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也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医学理论水平高。通过健康教育的实践经验, 应体会到: (1) 在重症监护病房开展健康教育, 增强了患者自我保健和自我保健能力, 对患者的意识, 促进疾病的好转与康复有着重要的作用。 (2) 密切了护患关系, 提高护士的公众形象。 (3) 提高了护士学习业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不断扩大护理人员的知识面, 促进护士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4) 健康教育做得好坏和护理质量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呈正相关[20]。

重症监护患者压疮护理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诊治的60例并发肺部感染患者, 其中男36例, 女24例;年龄39~82岁, 平均 (58±10) 岁;疾病类型:脑出血28例, 脑梗死17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 脑部恶性肿瘤8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 具体如下。

1.2.1 鼻胃管护理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一般不能正常进食, 需留置胃管, 但易出现胃液反流, 导致误吸[2]。因此, 患者在实施气管切开后1~3 d, 选择静脉营养, 避免气管切开初期由于频繁吸痰对患者产生刺激导致呛咳或呕吐, 胃内容物反流。在进行鼻饲前对胃液进行常规抽取, 可查看胃管是否在胃内, 同时还能评估患者有无胃潴留情况, 鼻饲后1~2 h内将患者的头胸抬高, 角度约为30°。若患者出现胃潴留现象, 应将潴留液清理干净再将鼻饲量减半, 必要时可给予助消化药物。

1.2.2 病房管理

提升医务人员对无菌操作的重视度, 认真执行更衣、换鞋制度。若医务人员患有肠炎、皮肤炎症以及感染等疾病, 应暂停重症监护病房内的工作。限制探访人员的数量及时间, 以免出现感染[3]。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感染源, 在对伤口换药、进行呼吸道等操作过程中, 要运用一次性手套进行不接触操作。

1.2.3 呼吸机管理

呼吸机管道污染是引起肺部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 呼吸机管道及呼吸道定植细菌会随着吸入的气体进入气道内, 同分泌物共同侵入下呼吸道, 加重肺部感染[4]。因此, 患者在运用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期间, 护理人员应将冷凝水收集瓶放置于管道的最低处, 同时将冷凝水及时清理, 以免细菌在冷凝水中逆流和繁殖, 侵袭下呼吸道。每日对雾化器中的无菌蒸馏水进行定时更换, 另外, 可运用一次性呼吸机管道, 同时对氧气湿化瓶和吸氧面罩进行消毒处理。

1.2.4 口腔护理

患者易出现口咽部菌群失调情况, 且严重程度与病情和住院时间呈正比。因口咽部分泌物是导致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因素, 所以应加强对患者的口腔护理, 护理人员应定时对其进行口腔护理, 降低细菌数量, 避免细菌下移感染;若患者为长期住院, 需定期对其口腔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 利于针对性用药。

1.2.5 呼吸道护理

(1) 清除分泌物:每日定时行雾化吸入, 可提升肺部纤毛的活动力, 加快痰液排出;每隔4 h翻身, 指导患者正确咳嗽, 促进痰液排出;若患者咳痰效果不理想, 可实施气管插管或切开气管, 以免痰液排不出加重肺部感染或引起肺不张。 (2) 气囊管理:在实施气管插管时, 口咽分泌物、食物残渣等都会积聚在气囊上方, 细菌易在此繁殖, 在气管放气时可沿气管内壁进入支气管, 导致肺部感染, 针对这一现象, 运用气流冲击法或者滞留物引流法将气囊上方的潴留物清理干净[5]。同时保持正确的气囊压, 避免气管损伤或分泌物误吸。另外, 降低气囊的放气次数, 如有需要可调整气囊压力, 或实施气囊放气操作, 边放气边清理渗漏的分泌物。

1.2.6支持治疗

(1) 药物支持:定期培养患者的痰液,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给予有针对性的抗生素治疗。 (2) 营养支持: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饮食, 注意剂量的选择, 减轻胃黏膜负担, 对于饮食困难的患者可给予静脉输注药物, 以提升机体抵抗力[6]。 (3) 心理护理:因患者病情严重, 需长期治疗, 易出现沮丧、焦虑等不良情绪, 影响临床治疗效果, 且还会对机体产生负面影响, 医护人员应协同家属给予患者鼓励, 陪同其共同战胜疾病, 积极面对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意识障碍、侵入性操作、营养不良、误吸以及排痰不畅的发生率。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肺部感染情况全部消失, 临床检查结果恢复正常;有效:患者肺部感染情况明显好转, 临床检查结果部分恢复正常;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未见明显好转, 甚至有加重迹象。总有效率 (%) =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30例患者中, 意识障碍5例, 侵入性操作7例, 营养不良9例, 误吸3例, 排痰不畅4例;对照组分别为2例、2例、3例、0例、0例,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观察组30例患者中, 显效13例, 有效15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中, 显效8例, 有效12例, 无效10例, 患者有效率为66.7%,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通过对重症监护室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主要从气道护理、医护人员管理、呼吸机管理等, 可有效控制感染情况[7]。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意识障碍、侵入性操作、营养不良、误吸以及排痰不畅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表明意识障碍、侵入性操作、营养不良、误吸以及排痰不畅可能是导致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对观察组的30例患者进行疗效分析, 总有效率达93.3%, 说明通过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症状可得到有效控制, 加快患者恢复速度, 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重要因素包括意识障碍、侵入性操作、营养不良、误吸以及排痰不畅等, 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控制临床症状, 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吉林省舒兰矿业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重症监护室病房诊治并发肺部感染患者60例, 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0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 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意识障碍、侵入性操作、营养不良、误吸以及排痰不畅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重要因素包括意识障碍、侵入性操作、营养不良、误吸以及排痰不畅等, 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控制临床症状, 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肺部感染,护理分析

参考文献

[1]宋俊英, 刘会杰, 王春莲, 等.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才资源的管理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 24 (5) :415-416.

[2]刘国英.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J].实用医技杂志, 2009, 30 (3) :126-127.

[3]庄荣, 应斌宇, 练红, 等.重症监护病房引入5S管理的体会[J].医院管理论坛, 2009, 22 (5) :741-742.

[4]武焱.重症监护护士怎样更好的应对患者家属[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9, 28 (6) :164-165.

[5]马国香.重症监护病房家属探视形式和时间的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23 (26) :186-187.

[6]罗彩树.患者重返重症监护室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 2010, 38 (25) :247-248.

重症监护患者压疮护理 篇9

【关键词】ICU;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

脑卒中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特点[1]。重症监护室(ICU)中的脑卒中患者多为大面积脑神经受损或脑干受损,病情危重,且往往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肺部感染等,给早期康复治疗增加了难度[2]。近年来诊治手段和重症监护技术不断发展,脑卒中患者的存活率有所上升,需要重症监护的患者也日益增多。随着康复理念的不断深入,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问题也受到关注。本文对我院ICU中61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观察早期康复干预对患者的影响,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1例患者为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的脑卒中患者,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为颅脑损伤或脑血管病。其中男性42例,女性19例,年龄34-77岁,平均年龄55.4岁。61例患者中脑梗塞36例,脑出血25例。

1.2护理措施

1.2.1常规护理

床头抬高15-30度,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变化及肢体活动情况,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早期留置胃管,胃肠减压。

1.2.2康复护理

良肢位的摆放:(1)患侧卧位:患侧卧位为第一卧位,患者躯干稍向后,后背垫以枕头支持,患侧上肢应前伸,与躯干角度不小于90度,前臂旋后腕被动背伸。患者重心保持前倾、健侧上肢放于身上或背后枕头上。下肢呈迈步位,健肢屈髋屈膝,下面垫以枕头支持。还可同时用枕头使患腿保持伸髋稍屈膝体位。(2)健侧卧位:健侧卧位时患者躯干与床面呈90度直角,患侧上肢前屈90-100度時关节伸展,腕关节伸展放于枕头上。患侧下肢垫以枕头保持向前屈髋屈膝位。(3)仰卧位:头部垫枕头,不宜过高,比患侧肩部躯干略高,面部朝向患侧。在患侧的肩胛处放一个枕头,使其前伸,防止肩胛骨后缩,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伸和手指伸展。在患侧臀部及大腿下垫枕,以防止患侧骨盆后缩。枕头外缘卷起,可防止髋关节外展、外旋,枕头下角支撑膝关节成轻度屈曲位。足底不宜放置任何东西,防止不必要的伸肌模式的反射活动。

1.2.3关节的被动运动

对昏迷或不能做主动运动的患者做患肢关节的被动运动,以防止关节僵硬、挛缩、变形,以促使运动功能改善。活动顺序为从近端关节至远端关节,由大关节到小关节,每日两次,直至主动运动恢复。

1.2.4胸肺物理治疗:

定时翻身、胸廓被动拍打、振动,体位排痰或吸痰等。

1.2.5心理疏导

及时调整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由于脑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语言、记忆、吞咽等方面的功能障碍,且恢复较慢,加之对疾病预后的不了解,往往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变化。积极关心、体贴患者,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产生不良心理的关键所在,针对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开患者的心结。同时做好患者家属的心理疏导,给予患者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

2 结果

通过对61例ICU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4-6周后疗效观察和随访,发现早期及时的康复护理措施的实施,可使脑卒中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同时为后期的康复治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 讨论

ICU中的脑卒中患者病情较危重,预后往往较差,完全康复机率较小,临床中常存在这样的误区,只进行生命支持和常规护理而忽略康复护理的内容。但是,普遍康复学者认为,脑卒中发病初期4周,恢复进展最快,8-12周功能获得最大;还有一些学者提出对监护下生命体征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患者[3]。应尽早进行康复护理和治疗。因此,早期康复护理对脑血管意外重症患者是必要的。

由于ICU患者的特殊性,康复护理的措施相对较少,但早期康复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患者恢复期康复速度以及康复效果,是患者走向康复的第一步,也是康复的基础[4]。早期摆放的良肢位,与功能位不同,它是从治疗角度出发而设计的一种临时性体位。急性期大部分患侧肢体呈迟缓状态,此阶段不仅不能运动,还会导致关节半脱位和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甚至由于长时间的异常体位造成关节挛缩。良肢位的摆放对抑制痉挛模式,预防肩关节半脱位、早期诱发分离运动等均能起到良好的作用,是预防众多并发症,提高疗效的重要措施。早期关节的被动运动,可促进血液、淋巴循环,刺激肢体感受器调节新陈代谢及神经营养[5]。从而预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为后期康复打好基础。心理护理贯穿整个病程的全过程,掌握不同时期患者的心理状态,充分调动患者及家属的积极性,发挥其与疾病作斗争的主观能动性。

综上所述,早期采取积极、正确的康复护理不仅对ICU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功能恢复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且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康复效果及生存质量起到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香莲,闰莉.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2009,10(20):128-129.

[2] 朱镛连.加强神经康复学的研究工作[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8,31(4):195.

[3] 霍春暖,张雅静,王国平,等.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探讨[J].解放军护理杂志,1999,16(1):11.

[4] 曾露,兰琳,陈燕.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l(23):17-18.

重症监护患者压疮护理 篇10

1 一般资料

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 我科室一共收治742例危重症患者, 需要离开ICU外出检查的415位患者, 均进行了人文关怀护理。其中男性261例, 女性154例;最小年龄2.5岁, 最大年龄86岁, 平均年龄47.6岁;意识障碍患者148例, 神志清醒患者267例;病程最短1.5天, 最长4个月;其中大学以上学历占11.7%, 高中以上学历的占31.3%, 初中以下学历占43.5%, 文盲占13.5%。通过良好的人文关怀护理, 415例危重症患者均顺利的外出完成检查。

2 方法

2.1 更新服务理念, 营造人文氛围, 加强护理人员人文素质的教育

医院和科室努力营造一个人性化的, 以关心患者、尊重患者、以患者利益和需求为中心的人文环境;人文关怀是文化护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是护士将获得的知识内化后, 自觉的给予患者的情感付出[2]。所以, 除了注重对护理人员专业技术的培训和考核外, 同时也要重视对人文精神及相关知识的培训。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职业礼仪培训, 增设开展各种优质服务活动, 从护士根本思想上转变服务意识“设身处地, 想患者之所想, 急患者之所急”, 用扎实的专业知识, 道德伦理、艺术美学方面的知识, 敏锐的观察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 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为日后工作埋下伏笔。

2.2 外出检查前做好告知服务

护理告知是站在科学的角度上, 向患者告知医学常识及疾病知识, 其中健康教育是履行告知义务的一个主要内容[3]。在进行检查治疗前应告知检查治疗的内容、操作的目的、过程、注意事项、离开ICU支持系统可能出现的异常特殊情况, 护士根据情况将采取的措施, 患者及家属需配合的事宜, 以及医嘱中药物剂量、用法、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 必要时可再说明费用。护士在履行告知义务中应注意方式、方法, 态度应亲切、热情, 语言通俗易懂, 注意多方位树立护士的职业形象, 成为可靠的支持系统[4]。如患者需要做彩超、钡餐透视、造影、介入等检查前, 护士告知患者及其家属, 意识障碍的患者直接告知家属, 检查的具体时间、检查前的准备、检查中的配合及检查后可能出现的不适, 取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 积极配合检查医师, 提高检查结果的可靠性。

2.3 外出检查前的准备工作

ICU内都是些高危重症患者, 患者在离开ICU支持系统时, 均有可能发生不可避免的危险。所以我们在陪护患者外出检查时应充分做好准备工作, 有预见性的做出护理评估及应对措施, 尽可能的降低医疗护理风险。 (1) 做好相邻科室的沟通, 提前预约, 尽可能的减少患者外出时间。 (2) 根据患者病情, 所需执行的检查或治疗的特点, 充分准备用物:吸痰管、氧气袋、微型监护仪、简易呼吸气囊、微量泵、约束带等。 (3) 外出检查前充分做好患者的自身准备:有效清理呼吸道, 保持呼吸道通畅, 充分氧疗;维持好有效循环;保持各导管通畅固定;保持良好稳定的情绪。

2.4 外出检查过程中注意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状况

表现在护士善于从患者的眼神、表情、言语、体态中, 读懂他们的需要、痛苦和渴望, 并努力去满足他们的需要, 安慰他们, 理解他们的痛苦, 哪怕是极其细微的小事。护理意识障碍的患者, 更应注意患者的微小细节, 如有呛咳时, 咳出的痰液及时清理;面颈部有汗珠, 予轻柔擦拭;天气凉时, 注意盖好被服;躁动患者, 轻握其双手, 保护其隐私, 最大程度的帮助患者保持最佳舒适体位;等等。整个过程始终陪护在患者身边, 以利于增强患者的安全感、信任感。

2.5 及时的检查信息反馈

当检查结果出来后, 及时将检查信息反馈给家属, 让家属了解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 并充分做好解释, 心理支持工作。对于神志清醒, 有正确思维判断能力的成年患者, 反馈时应关注患者的感受和情绪, 掌握好语言技巧与分寸, 选择适当的告知方式, 把握告知的适度与时机, 以免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 给患者造成伤害。也可根据检查结果, 心理脆弱的患者, 不接受患病的现实, 为了不给患者造成心理负担, 可将结果反馈其家属。

3 结果

3.1 全面满足了危重症患者及家属的需求

在离开ICU支持系统, 融入人文关怀让我们的危重患者消除了不良情绪, 让患者及其家属感受到我们护理人员的关心、照顾, 真正满足患者及家属的需求, 使护患关系更为融洽, 患者及家属对我们的护理工作更放心, 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树立了患者治病信心, 促进康复。通过问卷调查, 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得以大幅提高。

3.2 有效降低了护理纠纷投诉的发生

至从融入护理人文关怀, 使我们的护理行为更加规范、服务更加细致, 善于运用交流技巧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有效沟通, 使患者及家属感受到了医护人员的友善、关怀、爱护的本质, 促进了护患之间的理解, 使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各种医疗行为的信任, 将我科护理纠纷和患者投诉消灭在萌芽状态, 真正的做到了护理“零”投诉。

4 结论

把人文关怀贯穿于整个外出检查护理工作流程之中, 强化了护士的爱心、责任感。患者在接受检查和护理时, 能够切身的体会到被尊重、被关爱, 使护患之间相互理解, 相互配合, 相互信任, 建立了和谐的护患关系。护士在患者的信任中, 增强了责任感和爱心, 从而增进了护士自身价值的体现, 也大大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避免了护理纠纷、投诉的发生。我科在实施ICU危重症患者外出检查融入人文关怀以来, 通过我们温馨的服务和规范细致的护理行为, 把高超精细的护理技术与人文关怀完美结合, 充分保障了患者的各项权益, 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的需求, 提高了满意度。但人文关怀理念的养成是一项长期工程, 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整个社会健康需求, 服务意识的增强, 护理人员作为实践人文关怀的服务主体, 必须在临床实践中进行不懈努力, 惟有如此, 才能真正体现护理学科应有的地位和价值。

摘要:目的 观察重症监护室危重症患者外出检查时融入人文关怀护理服务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从护士着手, 加强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态度培训;告知检查相关事项;充分准备检查必需用物;外出检查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及情绪状况;及时恰当的检查信息反馈。结果 消除了患者的不良情绪, 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信任度, 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树立了患者治病信心, 促进康复, 并有效降低了护理纠纷投诉的发生。结论 重症监护室危重症患者外出检查时融入人文关怀护理服务可以增进护患关系, 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信任度, 从而达到减少不良刺激引起的并发症, 减轻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压力, 使患者更好的接受、配合治疗与护理。

关键词:危重症患者,外出检查,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王全义.我国目前循证护理的发展现状[J].河北医药, 2008, 36 (2) :62-63.

[2]李旭.今后十年我国护理管理发展趋势[J].护理管理杂志, 2001, 1 (1) :24-27.

[3]司慧芳, 潘蝶玲.实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护理管理的挑战与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 2003, 19 (2) :64.

上一篇:非环境类专业学生下一篇:配套电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