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室病人家属(精选9篇)
重症监护室病人家属 篇1
人文关怀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它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 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体的生活条件的肯定[1], 而以家庭为中心的关怀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工作的延伸, 是适应当前医学护理模式转变的积极探索[2]。
1 人文关怀的意义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医学模式的转变, 人们对护理服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人文关怀在护理工作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护理工作中的人文关怀是把对人的关怀作为一切护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3], 其思想是以人为本, 是科学加艺术层面之上的护理文化, 一种充满人性关爱和艺术特质的护理人文思想和理念[4]。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转变服务理念, 对病人提供人性化的护理, 而有研究发现, 家属所经历的痛苦甚至比病人还要严重[5], Chien等[6]也提出家庭成员中的主要照顾者在照顾行为中体验着身体、心理、社会和经济状况的破坏以及不适应, 亲人重病将成为影响家属健康的直接原因。因此, 人文关怀不仅只针对病人, 对病人家属也很重要。而对于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 (CCU) 的病人, 一是由于病人病情急、危、重, 预后差, 随时都有猝死的可能, 另外, CCU封闭式的管理让家属不能随便探视和陪伴病人, 这就加重了病人及其家属焦虑紧张的情绪, 而且, 医护人员把绝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对病人的各种技术性护理上, 在全力抢救病人的时候大多数人忽视了病人家属的心理状态, 从而忽视了家属对病人疾病康复的重要性[7], 而家属的某些重要需求得不到医护人员的理解, 也易引发医疗纠纷。因此, CCU医务人员在关注病人的同时, 对病人家属的关心和支持不仅有利于病人的救治, 而且利于病人家庭功能的稳定和良好医疗环境的建立[8]。
2 对CCU家属给予人文关怀的实施细则
2.1 热情接待
病人入住CCU后家属将不能随便探视, 向病人家属讲明医院的规章制度以及严格执行探视制度的意义及重要性, 取得家属的理解与配合。让家属为病人准备必需的生活用品, 对于病人的饮食, 我科CCU实行订餐制度, 征得病人及家属同意后由营养科配送营养餐, 不愿意定的告知家属适宜的送餐时间。病人的饮食和排泄均在床上进行, 由专门的护工阿姨协助, 家属不必担心。给家属指引休息的地方, 晚上可以在普通病区办理陪伴证在陪伴区休息或者联系我院的宾馆入住, 以此缓解其焦虑紧张的情绪, 让其不至于茫然不知所措。
2.2 了解家属需求, 加强沟通
监护室家属承担着病人代言人和保护者的角色, 这种压力情境造成某些病人家属心理内环境的失衡, 并激发了与之相联系的一些基本需求。当家属在这些方面的一个或几个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或可提供补充支持的资源不够, 压力情境就变成危机情境[9]。根据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以及查阅相关文献[10,11]发现, 病情保证和获取信息是危重病人家属排在首要位置的需求。因此, 医护人员应加强与病人家属的沟通, 在我科CCU集中每天09:00~10:00为医生向家属交代病情的时间段, 特殊情况的另行安排或电话联系家属, 对一些特殊的检查和治疗项目充分尊重病人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权, 并做好相关的解释工作, 并注意倾听家属的反馈意见并做出相应回复, 让家属全面了解病人的病情并取得其对治疗的配合, 同时消除病人及家属对医务人员不理解和不信任, 大大减少了医疗纠纷。
2.3 心理支持
病人入住CCU, 家属会因自己的亲人生命处于危急状态, 常有不同程度的伤心、焦虑、紧张不安和恐惧, 因此医护人员应给予家属恰当的关心安慰, 如果是急性危重病人家属, 要安抚家属情绪, 及时讲解病情变化, 指引家属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 让家属感觉到自己也能为亲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得到一些心理上的安慰[12], 同时在病人的救治告一段落后应向家属做好健康宣教, 减轻其恐惧心理。
2.4 严格费用管理
医疗费用是家属比较敏感的问题, CCU病人因病情需要, 其医疗费用会比普通病房多, 在为病人使用昂贵、特殊药物、器材前要跟家属解释, 征得家属同意并签署使用同意书后方可使用[12], 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每天将费用清单交到家属手里, 让其对费用有清晰了解, 遇到有费用疑问时, 医护人员应耐心回答家属的问题, 给其合理的解释, 消除起疑虑, 减少因费用问题引起的矛盾。
2.5 个体化的关怀
受年龄、文化程度、经济能力、心理素质等的影响, 不同的家属在某些需求上也存在差异, 医护人员应结合实际情况, 给予个体化的人文关怀。在我科CCU很多病人年龄偏大, 医护人员应让家属认识并接受现实, 给予其精神上的支持。对于文化程度不高的家属, 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其进行相关疾病知识的宣教, 减轻焦虑情绪, 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有些家属可能因为家庭的关系, 身心压力比较大, 应予帮助, 耐心解释和疏导, 使其心理平衡, 情绪稳定, 致使其在病人面前表现豁达与坚强, 以帮助病人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情况特殊的可以在做好消毒隔离工作的基础上允许家属适当地探视, 满足其心理需要[13,14,15]。
3 讨论
家属作为病人重要的一个支持系统, 对病人的救治及疾病的转归起着很大的作用[7]。通过对CCU家属实施人文关怀, 重视家属的需求, 缓解了家属焦虑紧张的情绪, 减少了医疗纠纷, 同时提高了满意度, 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和谐了护患关系, 为优质护理服务的进一步展开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重症监护室病人家属 篇2
背景
患者伤害的不良事件发生的地方最常见的重症监护病房。临床医生的知识和判断力水平能够起到预防,缓解和建立不良事件的作用。研究表明护士的专业认证和临床专家之间可能有关联。专业的注册护士认证临床能力和病人的安全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探索领域。
目的要探索病区认证护理人员的比例和患者危害风险之间的关系。
方法
随机抽取29家医院的48个重症监护病房运用分层线性模型的二级数据分析 病区认证护士比率,组织护理的特点(磁铁状态,人员配备,教育和经验)和用药管理错误率,跌倒,皮肤破裂,和3种类型的院内感染之间的关系。医疗保险病例组合指数用来调整病人的风险。
结果
病区认证注册护士的比例和跌倒的比率呈负相关。整体护理总时间和用药管理错误率呈正相关。注册护士的平均经验年限在单位的平均数量呈负相关尿路感染的频率,但是,因为是小样本,在解释结果时需要谨慎行使。
结论
注册护士的专业认证和权限都涉及到病人的安全。对这种关系的进一步的研究是必要的。(美国急救杂志,2009,18:106-116)
讨论
我们的研究结果支持了假设部分。研究问题1检查病区认证护士和不良事件发生率之间的比例是零阶相关的。显着相关性主要存在于以下方面:(1)护理经验的年数和用药错误率,(2)两种药物用药管理错误和尿路感染的技能混合和比率(3)护士的教育水平和皮肤破裂的比率,及(4)每个病人的整体护理时间和中心静脉导管和血液感染的比率。认证和成果之间无显着相关性。在HLM分析,只有跌倒率与认证(逆)表现出了显着的关系。
研究问题2调查多元的病区不良事件发生率和编制护理特征,包括认证之间的关系。结果措施显示除了皮肤破裂没有关联之外的单变量和多变量关联。认证与用药管理错误,皮肤破裂,或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发生率无关。每个病人的整体护理时间和用药错误率呈正相关关系,护理经验的年数和尿路感染率成反比的关系。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和护理经验年数之间无相关关系(P = 0.05),血液感染和认证(P = 0.07)之间无显着关系;阐明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如果有的话,需要较大的样本。在小样本中,只有大的差异,如果它们存在,可以被
检测出来。
研究结果用药管理错误和病人跌倒,相对大量的数据结果变量的研究结果与病人安全的文献中报道的结果一致。用药错误和人员编制的指标(例如,每名患者每天的护理,技能组合的总小时数)之间的关系目前还不清楚,文献报道了一系些从没有到曲线关系的关联变化。NDNQI项目中的一个1610个个病区的研究对跌倒率和有国家认证的注册护士的比率的关联,进行了检查。6个类型的病区中,重症监护病房的跌倒率最低。没有发现跌倒率和病区级别的认证注册护士比例之间的关联。这个结果是根据收集2005年7月1日至2006年6月30日的数据得出的。然而,初步分析在更多最近NDNQI病区认证数据的定义为更大的特异性为认证输入,道顿报道了认证护士比率和病区级别水平下降率之间的反比关系;Dunton的初步调查结果与我们的结果一致。
在我们的研究中结果~认证以及其他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模式表明,评估注册护士认证损害患者的风险的影响是复杂和困难的。注册护士在病区级别认证的设定值也很难;护理研究中经常使用的患者在急性护理医院的安全检查措施,结果可能不会反映ICU护士使用更高层次的认知过程以免伤及患者。
注册护士证书的不同类型在ICU的变化显着。Schmalenberg和克莱默,在 magnet 医院4种不同护理工作类型的加护病房(内科/外科,内科,外科,新生儿/小儿),结果发现698名护理工作人员中27%的参与者国家认证。各类认证五花八门:60%被证实在成人重症监护(CCRN)23%认证为一名注册护士,(指定由一个特定的组织颁发认证),其余17%的来自15个不同类型的特色认证。这些发现强调了认证注册护士使用广义上的数据研究经验的链接,可能是被测量的结果的特定知识的挑战。
3个限制要求解释我们的发现时需要严谨。6个结果措施中有4个标注数据丢失,小样本既影响检测效果的效能也影响多层线性模型参数估计的稳定性。注册护士的认证类型是未知的,从而限制了概念连接认证考试的特定知识测试和病区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的能力。使用潜在不同解释的二级资料(例如,认证类型)和测量的结果(例如,用药错误),可能会影响不良事件发生率之间的变化。选择和报告的偏倚可能导致的不良事件漏报,这是一个自我报告不良事件数据的公认限制。
结果为认证注册护士和患者安全之间的关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初步的基础。未来的研究,通过整合各类认证和发展旨在反映具体的床旁护理行动的结果措施(例如,护理病人接受机械通气)将得到加强。
整体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增加有关能力和认证注册护士和患者的安全之间的关系的理解。证据积累ICU护士的预防和制造不良事件的能力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注册护士认证通常在和一个专门领域的实践与专业知识有所专长。无论一个病区内的注册护士在病区里有没有技能认证 都证明了不良事件与护理人员手,护理教育,和相关健康工作环境相结合,优质护理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理护理认证过程中认证投资和护理认证过程的校准。
结论
这个二级数据分析的目的是探索一个病区内的认证护理人员的比例和通过测量不良事件发生率来评判患者安全性之间的关系。假设病区认证护士和患者的预后之间的关系为反比。尽管样本量很小,但是通过变化结果和关系的方向检测到有显着相关性。这项研究是第一个用通过测量认证状态,患者的预后等定量数据来探索护士的能力之间的联系的研究。建议需要进一步探索验证认证考试的认知的知识经验和病人的安全之间的联系。
致谢
这个项目如果没有没有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露丝A.奥布莱恩博士艾米J.巴顿,凯
瑟琳N.弯曲,保罗·F·库克,和A.劳丽·Shroyer的指导可能不会进行下去。
财务信息披露
七成重症监护病人精神障碍? 篇3
病人血压骤升原是心魔作祟
日前,刚刚接受完肺癌切除手术的周阿姨被送进了ICU病房。麻醉药力消失后,周阿姨恢复了清醒。“我觉得自己是被些‘嘀嘀嘀嘀’的响声吵醒的,”周阿姨对记者说,“刚睁开眼睛那一阵子,我突然间觉得很害怕,因为我看见自己身上插满了各种各样的管子,嘴巴也动不了,因为里面好像也插了管,而且周围的护士都是我不认识的……”
周阿姨说,她当时很害怕,一些不祥的念头不断涌进脑海:“我是不是病得特别严重啊,还是手术没成功呢?不然怎么会被关在这样的病房里?”
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科副主任医师冼乐武说,周阿姨是他们曾经碰到过的一个病例。“周阿姨手术后的血压直很难控制,即使用了降压药效果也不好,药力一过,病人的血压一下子就又上去了。”冼乐武说,后来,医生发现周阿姨的血压与她对ICU的恐惧有关。“病人情绪不稳定,血压当然控制得不好。”后来,在医生和护士的耐心解释和开导下,周阿姨才明白在ICU病房接受监护是手术后的一个正常程序,心情逐渐恢复平静,终于度过了手术后的危险期,转入了普通病房。
ICU综合征发生率最高七成
冼乐武解释,周阿姨的问题在医学上称作“ICU综合征”,指的是患者在ICU监护过程中出现的以精神障碍为主、兼具其他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也称之为ICU精神障碍、ICU谵妄等。“它的出现,既可能是疾病本身的临床表现,也可能是疾病发展变化的先兆症状,往往会对患者病情造成负面影响,导致康复进程的延迟。”冼乐武说。
据介绍,对ICU综合征的发生率报道不一,据报道最高可达70%。这些问题常发生在入住ICU5~7天后,而且随入住时间延长,出现机会增大。
ICU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有烦躁不安、言语错乱、思维紊乱、情感抑郁(严重者可表现为恐惧、焦虑和罪恶感,并有自杀的念头和行为)等。其他症状还包括:疲倦、嗜睡、意气消沉、失眠、头痛、腰背痛、便秘或腹泻、皮肤异样感等。
男性患者更易发生ICU综合征
冼乐武指出,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疾病情况等均是影响ICU综合征发生的因素。本征男性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尤其是性格内向的男性较易发生,而老年患者也比较容易出现这种问题。
专家分析,引起ICU综合征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可能是由疾病本身引起的。”冼乐武说,尤其是既往病史中有过精神病、脑外伤或脑血管疾病、安眠药中毒或长期对某种药物依赖的患者。此外,相当一部分危重症患者、休克患者、肝昏迷前期患者,除临床上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谵妄,还会出现类似神经官能症的症状,如情绪不稳、莫名的恐惧、焦躁不安、易疲倦、萎靡不振、抑郁、睡眠障碍等。
还有相当一部分危重症患者,由于对突发的病情缺乏心理准备,对疾病认识不足,认为自己病情严重会危及生命,从而产生十分明显的恐惧感和威胁感。
除此以外,老年患者的生理机能减退,患者体内褪黑素的分泌显著降低以致睡眠紊乱等因素,都会导致ICU综合征的发生。
ICU特殊环境易让患者心生恐惧
ICU医护人员工作繁忙、病室嘈杂,患者终日看到的是密集的监护与治疗设备、监护光信号、昼夜不灭的灯光及医护人员忙碌工作的身影,特别是目击了同室患者的死亡,更易产生很强的精神心理压力,这些紧张的氛围造成了患者的视觉超负荷。
据了解,目前多数医院ICU内监护器警报、呼吸机等发出的噪音通常在45~87.5分贝之间。而资料显示,噪音超过60分贝就会导致病人烦躁不安、刺激病人的交感神经,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压力感和焦虑感加重,疼痛感加剧,使病人感到抑郁、头痛、幻觉、入睡困难、昼夜睡眠节律倒转。而实验证明,睡眠被剥夺2~5天后,病人多数会出现焦虑、多疑、定向力障碍、错觉谵妄等精神症状。
另外,患者在监护病房与亲友隔离,易产生分离性焦虑。再加上监护室患者缺少外界信息,病室气氛严肃,医护人员忙于各种救护处置,无暇与患者充分交流,使患者得不到及时的信息,患者会因此而产生孤独、恐惧、忧郁、厌世等消极情绪反应。
既然ICU是众多重症病人无法回避的一环,那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他们更好地适应这个环境呢?冼乐武提出了以下几种对策:
对策一:
患者术前不妨到ICU看看
研究发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建立强有力的信任关系,可以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一般来讲,正规医院都有护士在术前访视患者的制度,有些医院还会专门派出ICU护士介绍ICU的环境。这时,患者应该认真听护士的讲解。如果条件允许,患者还可要求到ICU病房实地看看,简单了解各种监护仪器,让自己事先有良好的心理准备,避免术后突然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感到紧张和焦虑。
对策二:
护士的微笑能减轻患者恐惧
对进入ICU患者,护士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有关的ICU医学知识,帮助患者客观地看待自己的病情,使其懂得进入ICU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治疗、护理,身边的各种仪器是为了帮助其监测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变化,使患者在对ICU的了解中自然地减轻心理压力,对自己的病情有正确认识。
ICU部分患者因气管插管、气管造口等原因失去语言表达能力,护士要掌握一些非语言沟通技巧,例如微笑、鼓励的眼神、握手等,通过肢体语言与病人沟通,增强患者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促进脑功能的恢复。
对策三:
家属探视ICU患者有技巧
研究证实,家属探视并不是造成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允许家属探视,可以降低患者及家属的焦虑程度,增加患者的信息,减轻患者的孤独感和对遗弃和分离的恐惧。因此,根据治疗护理的具体情况,适度地开放ICU探视,让家属亲友多亲近患者,给患者以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
而家属在进入ICU探视时,和病人的交流也要讲究技巧。“家属进入ICU前,我们的护士都会对他们进行简单培训,教他们应该和病人说什么,不该说什么。”
冼乐武举例说,作为家属,不应该和患者谈论病情。“因为他们不是医生,对疾病一知半解,讲得不清不楚反而会增加病人的心理负担。”
另一方面,专家鼓励家属多和病人讲一些生活中有“盼头”的事情。“如果病人的媳妇刚好怀孕了,可以鼓励他(她):‘要坚持住,一定要看到孙子出生!’或者下个月就是病人的生日,则可以对他们说:‘再坚持一下,就能出院过生日了,我们都等着和你庆祝呢!’”总之就是要让患者看到生活中充满了光明和希望的事情,激励他们与疾病斗争的意志。“而这些鼓励的话,由家属说出来,往往比由不熟悉情况的医生护士讲,效果好得多。”
重症监护室病人家属 篇4
在重症监护室 (ICU) 患者接受阶段性治疗期间, 护理人员应对不同类型的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家属健康、良好的心态可缓解患者紧张、恐惧情绪, 有利于其积极配合治疗。
1 家属特殊心理形成的原因
ICU患者病情变化快, 家属担心患者安危, 感受的压力比患者更强烈[1];ICU整体费用偏高是使家属心理焦躁不安的原因之一, 患者入院会造成家属生活质量的降低, 使其产生担忧心理;ICU患者不能随便探视和陪护, 家属不能随时了解患者信息, 病房与家属信息的不对称, 加重了家属的不安和焦虑;医疗环境造成的紧张气氛, 加上很多医院不能为家属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 也使其产生紧张、焦虑心理;因ICU为密闭性管理, 使得家属脱离了传统的对医护人员的监督, 当临床诊疗结果与其期望值不相符, 或治疗中患者病情突然恶化时, 就会对医护人员产生不信任的心理。
2 护理干预措施
2.1 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
监护室患者由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失去了语言功能, 其利益需要家属来保障, 因此, 监护室护士与家属沟通更为重要性。护士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1) 亲切热情地接待患者家属, 在探视期间, 要全程陪伴, 主动告知患者目前情况; (2) 主动为家属介绍科室的规章制度, 讲解严格执行探视制度的意义及重要性, 从而使家属能较好地配合医务人员的工作; (3) 及时了解决家属的某些合理需求, 做到为患者所想, 给患者及家属留下亲切、业务熟练、尊重患者等人性化护理的团队印象。
2.2 严格费用管理
收费项目要清晰, 任何小的费用误差都可能带来家属对医院收费的严重质疑。对某些费用问题给予必要的解释, 减轻家属的心理压力。医护人员也要从自身做起, 节约成本, 杜绝浪费, 避免造成患者费用的增加。
2.3 加强信息沟通
在治疗有阶段性进展时, 及时告知患者家属, 或者定时告知其有效信息。在家属等待区, 放置关于基础心理和基础陪护知识的宣传资料。每天根据患者病情变化的不同时期, 由专人向家属介绍患者的病情变化与转归。在患者病情平稳转到专科病房之前, 对家属进行转出ICU后的康复指导。这样既增加了患者及家属对医务人员的理解和信任, 也大大减少了医疗纠纷。
2.4 改善家属休息环境
科室可以在医院的支持下, 尽可能在靠近治疗区的地方布置温馨舒适的休息区, 如安放半卧位的靠椅, 配置舒缓的音乐, 保持地面清洁等;并为患者家属提供适当的服务及相应的心理咨询。
2.5 鼓励患者家属之间互助
家属之间的相互宣传可以使其形成一个团队, 但是一定要对该团队进行正面引导, 鼓励其互相关心、互助友爱, 帮助患者共同渡过难关。
3 体 会
ICU病房是以患者生命需求为中心的特殊单元, 针对ICU患者的特殊情况, 在把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作为护理目标的同时, 应注意倾听患者家属的心声, 关注患者家属的精神因素。通过加强心理护理, 增加患者家属对ICU工作的了解和信任, 减少医疗纠纷, 使其积极主动地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及护理, 同时体现了护理工作的价值, 提高了护理质量, 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重症监护室病人家属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2014年1月—2014年3月入住我院PICU的128例患儿家属进行调查, 其中男71例, 女57例;年龄18岁~45岁;初中以上学历47例 (36.72%) , 初中以下学历81例 (63.28%) ;非医保105例 (82.03%) , 医保23例 (17.97%) 。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 一般资料问卷:包括患儿家属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 (2) SAS量表[2]:包括20个项目, 每题4个选项, 采用4级评分, 即1分~4分计算, 包括5个反向, 将各项分数相加, 即得粗分, 乘以1.25后, 取其整数部分为标准分, 根据受试者测评结果, 标准分≥50分作为焦虑症状的分界值, 标准分越高提示焦虑程度越严重。 (3) 危重症评分方法[3]:根据中华儿科学会及中华急诊医学会颁布的《危重病儿评分法》, 对所有对象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 (PaO2) 、pH、Na+、K+、肌酐等指标进行评分。按评分值分组:≤70分, 71分~80分, 81分~100分, 分别代表病情极危重、危重和非危重。于入院24h评分1次。
1.2.2 资料收集方法
(1) 采用SAS量表评价PICU家长焦虑水平, 调查表由家长单独完成, 调查前由责任护士向家属讲解填表的要求和方法, 一般在15min内完成。并现场回收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128份, 回收问卷128份, 有效问卷128份, 有效回收率为100%。 (2) 收集患儿入院24h内的危重症评分。
1.2.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5.0统计软件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在临床工作中, PICU医护人员由于忙于救治病人, 与家属的交流较少, 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度一直较低。有研究发现, 家属所经历的痛苦甚至比病人还要严重[4]。患儿住入PICU, 由于与父母分离, 产生分离性焦虑, 如哭闹、拒绝与医护人员接触等, 对患儿父母是一个较大的刺激, 增加了患儿父母的无能为力和无助感, 另外, 家属的角色功能改变、情感交流阻碍和病房环境等均可以引起家属焦虑。本研究通过调查得知患儿家属焦虑症状发生率为100%, 其中焦虑的严重程度与患儿家属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是否医保和患儿病情严重程度有关。这就要求在临床实践中需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
3.1 加强信息沟通
首先要把握语言环境、掌握告知技巧, 其次要掌握告知时机, 及时告知[5]。我科采用礼貌性语言回答病人的询问, 体现出对他们的同情和关切。为了保护患儿隐私, 采用医护和患儿家属单独沟通的形式。对于自费患儿家属, 沟通时注意提醒家属监护室费用较高, 实在有经济困难的家属可以建议其寻求社会帮助。对于危重症评分≥80分的患儿家属应当增加沟通次数, 当患儿病情发生变化时、或家属有需要时等随时沟通。Moreau等[6]研究发现, 对家属提供相关信息后, 其焦虑水平显著降低, 对病人治疗和预后的了解程度、对获得信息和照顾的满意程度均明显提高。
3.2 关爱患儿
研究发现, 家属在重症监护室 (ICU) 病人的康复过程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严格的探视制度成为其产生焦虑情绪的重要原因[7]。我科实行的是视频探视模式。对年龄较大患儿采用电话和在线视频等模式, 对意识不清患儿采用家属留言耳边循环播放等形式。病情重、住院久的患儿可以允许家属短时间探视。
3.3 心理疏导和治疗
家属在面临危机时出现的焦虑情绪, 除与病人疾病相关的内容外, 还与家属的心理支持不足有关。王文茹[8]研究也证实亲友是提供其情感支持的重要源泉, 而医护人员是其获得信息支持和鼓励支持的主要源泉。实际工作中, 文化水平较低、年龄较小和女性等人群是心理疏导的重点。因此, 医护人员应鼓励其倾诉内心感受, 宣泄不良情绪, 给予全面的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 同时在医院内提供舒适的家属休息环境和心理疏导, 提供患儿家属相互交流的平台。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室 (PICU) 患儿家属的焦虑水平及产生焦虑的相关因素, 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对128例PICU患儿家属的焦虑水平进行调查分析。[结果]≥25岁的家属SAS评分显著高于<25岁的家属 (54.81分±13.29分vs 47.55分±11.28分, P<0.01) ;男家属的SAS评分显著低于女家属 (49.76分±11.08分vs 56.26分±14.57分, P<0.01) ;受教育程度初中以上者显著高于初中以下者 (56.02分±12.28分vs 50.70分±13.25分, P<0.01) ;非医保者显著高于医保者 (53.94分±13.32分vs 46.78分±10.44分, P<0.01) ;危重症评分≥80分者明显高于评分者<80分 (61.78分±10.54分vs 47.00分±11.26分, P<0.01) 。[结论]PICU患儿家属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 护理工作者应注重与家属的沟通, 改善PICU的管理制度, 同时做好患儿的护理工作, 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关键词:焦虑,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家属,调查,护理对策
参考文献
[1]Halm M.Effect of support groups on anxiety of family members during critical illness[J].Heart and Lung, 1990, 19 (3) :307.
[2]罗洪, 戴亚克, 李菊兰, 等.心理护理二联法对手术焦虑的干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06, 21 (3) :245-247.
[3]中华儿科学会.危重病儿评分法[J].小儿急救医学杂志, 1995, 2 (1) :44-46.
[4]常成.浅谈ICU病人家属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支持[J].成都医药, 2000, 26 (1) :38-39.
[5]杨静, 贾锐, 石潇君.护士履行告知义务时应注意的几点问题[J].天津护理杂志, 2004, 11 (4) :210.
[6]Moreau D, Goldgran Toledano D, Alberti C, et al.Junior versus senior physicians for informing families of intensive care unit patients[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4, 69 (4) :512-518.
[7]Parkpope T.Hospital test looser visting hours:Family and pets give patients comfort[N].Wall Street Wall, 2004-08-32 (01) .
重症监护室病人家属 篇6
关键词:颅脑外伤,重症监护,心理状况,护理,对策
颅脑外伤是脑外科常见急诊,其特点是:发病急、病情重、复杂多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需要及时抢救,严密观察,精心护理。现代护理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的观念,这就给护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颅脑外伤患者突然遭受意外伤害,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创伤,会并发许多心理问题,然而,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eurosurgery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的护士在认真看护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同时要关心他们的家属,减轻他们的顾虑,他们认为这样有助于患者的救治和康复[1]。笔者于2007年2月至2009年12月利用问卷形式对60名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家属进行焦虑和抑郁评分调查,同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7年2月至2009年12月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住院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Glasgow评分≤8分)的家属共60名,男32名,女28名;年龄21~75岁,文化程度:高中以上(含高中和中专)学历者35名,高中以下学历者16名;被调查的患者均是1周内因意外情况(如车祸)刚入院的重症患者,其家属范围局限于患者的配偶、父母及其子女,1例患者可同时调查1~2名以上家属。
1.2 研究方法
对60名家属的调查采用Zung’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定。调查时让患者家属仔细阅读问卷上的说明,并限定时间(30 min)完成。SDS和SAS各有20个项目,每项均有1~4个等级,当患者家属完成问卷调查后,笔者当场收回后根据SDS和SAS的说明分别为其计分,即得到标准分,再将标准分乘以1.25就获得被调查家属的SDS和SAS评分(T分)。以T=50分为界限,分值越高表明焦虑或抑郁程度越高。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建立数据库,各对照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法。
2 结果
2.1 SDS和SAS的评分结果
60名被调查的患者家属的SDS平均T分为52.9分,T分≥50分者占76.1%;SAS平均T分为51.2分,T分≥50分者占47.3%;SAS和SDS T分同时≥50分者占27.9%
2.2 性别对SDS和SAS平均T分的影响
不同性别的患者家属SDS及SAS评分差异甚大,研究表明,男性家属焦虑较明显,而女性家属的抑郁者居多,且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2.3 文化程度对SDS和SAS平均T分的影响
将60名患者家属按学历高低(以高中为界)人为地分为2组:高中学历以上组(含高中和中专)和高中学历以下组,分析文化程度对SDS和SAS平均T分的影响。分析表明,文化程度越低焦虑越明显,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差异有显著性(P=0.009);文化程度较高者有抑郁的倾向,但差异无显著性表1 性别对SDS和SAS平均T分的影响表2 文化程度对SDS和SAS平均T分的影响见表2。
3 讨论
由于NICU是一个相对隔离的场所,同时颅脑外伤患者大多是因为车祸等意外原因急诊住院,其家属常常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因此大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研究显示,颅脑外伤患者入院1周内有47.3%的患者家属出现焦虑征象,有76.1%的患者家属出现抑郁征象,有29.4%的患者家属焦虑和抑郁并存,与文献报道相似[2]。
当患者在NICU中接受观察、治疗时,患者家属特别是女性或文化程度较低的家属一般都会比较紧张,表现出焦虑的状态。他们迫切想知道病情的严重程度,想了解诊断及治疗的信息,以及预后的情况。其次,颅脑外伤的患者常常合并有其他外伤,这些情况都需要时间来鉴别。另外,由于不同的医师或护士在不同的时间向不同的家属交代病情,这使得患者家属常常抱怨他们得到的关于病情的信息不一致,因而显得无所适从。
NICU护士或医师应及早地与患者家属沟通,向其交代患者目前的病情,说明已经采取的治疗措施以及可能会发生的情况。为减少不同的医生或护士提供的信息不一致而导致的患者家属茫然和恐慌的可能性,最好指定一位医务人员每天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进展的情况,并且是当严重的颅脑外伤患者病情出现突变时,能够给予患者家属更多合理的解释,这些都会缓解患者家属的焦虑心情,为进一步的治疗做准备(包括心理及经济上)。患者家属参与护理有助于缓减患者的恐惧心理,并有助于改善预后。护士引导患者家属做一些基础护理工作。例如对鼻饲患者可引导家属准备富含营养的流质饮食,并帮助患者进食,家属会有一定的安慰感。
综上所述,重症颅脑损伤的患者家属存在较为明显的焦虑及抑郁,在现代化的整体护理工作中,护理工作人员应该尽可能地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缓解家属的焦虑和抑郁状态,救治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同时要重视家属的心理需求,对文化程度低的家属要特别关注,护士应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利用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减轻家属的不良情绪。
参考文献
[1]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Advanced trauma life support for doctors,6th ed.Chicago.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2007:181-201.
重症监护室病人家属 篇7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11年6月—2011年9月收治谵妄高危病人36例, 其中男25例, 女11例;年龄70岁~82岁;肺癌15例, 直肠癌11例, 胃癌10例;平均住院时间为8 d。
1.2 结果
通过精心治疗与护理, 结果36例谵妄高危病人均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 积极配合治疗, 未发生谵妄, 达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2 谵妄原因分析
2.1 疾病危重程度及治疗因素
①患病时间:患病时间长的病人, 谵妄发生率明显增加。②住ICU时间:病人的病情越重, 住ICU时间越长, 需要的干预治疗措施就越多, 谵妄发生率越高。③使用呼吸机治疗的病人, 谵妄发生率较高。④疼痛:疼痛本身就会导致病人烦躁不安、躁动和意识模糊。
2.2 个人因素
①性别:男性病人谵妄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②年龄:年龄较大的病人, 特别是大于70岁的病人, 谵妄发生率较高。③既往有痴呆史、脑卒中史、癫痫史、抑郁史及入院时有视力或听力减退的病人, 谵妄发生率较高。
2.3 医源性和环境因素
①精神活性药物使用是谵妄的重要医源性危险因素。ICU病人常用的精神活性药物有抗胆碱能药物、止痛剂和镇静剂。②失眠障碍的病人, 谵妄发生率增加, 导致ICU病人失眠原因是噪声、灯光、给药等, 其中以工作人员说话产生的噪声对病人睡眠影响最大。③同室病人死亡对病人是一个强的不良刺激, 可导致病人发生谵妄。④心理社会应激:ICU陌生的环境、对自己疾病的担心和恐惧、ICU内使用的各种监护抢救和治疗设备及仪器等对病人来说是应激刺激, 对谵妄的发生具有诱发作用。⑤约束病人, 限制活动, 限制家属探视病人, 病人缺乏沟通, 可导致病人发生谵妄。⑥留置导尿管、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下机械通气, 可导致病人发生谵妄。⑦病人营养不良、入院后使用3种以上的药物、有医源性并发症的发生等可导致谵妄的发生。
3 护理
3.1 控制危险因素
①反复给病人进行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训练, 以保持病人定向力。②促进病人对周围环境的感知, 指导病人使用眼镜、放大镜、助听器。③正确评估病人的疼痛程度, 严重疼痛的病人可以遵医嘱使用止痛药物, 同时运用暗示疗法、音乐疗法、交谈及给予病人舒适体位等非药物性镇静的方法, 缓解病人的疼痛。④促进病人睡眠-觉醒周期正常化, 保证病人的睡眠。夜间应用耳塞或静脉持续泵入咪达唑仑或丙泊酚可有效改善睡眠的连续和持续时间。⑤在保护性医疗前提下满足病人对治疗、护理的要求。进行各项治疗操作前向病人解释目的、意义、可能出现的不适等, 以取得病人的配合, 消除病人的紧张、恐惧情绪, 降低焦虑水平。及时拔除尿管、拆除约束带, 以保证病人舒适。⑥指导病人早期活动, 包括关节活动。
3.2 创造良好的环境
①给病人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 控制病人感到烦躁的敏感因素——光和噪声, 尤其是夜间。有计划地关上所有的门。②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种监护仪的报警声音。③在23:00~05:00时, 尽量协调和限制各种操作, 不使用直接灯光照射, 只能小声说话, 不能使用电话、对讲器、电视和收音机。
3.3 严密观察病情
①观察并记录病人的认知、行为及发病的症状。注意要与病人日常思维状态和行为习惯作对比。②早期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补充营养。血氧饱和度、氧分压是提示谵妄发生与否的敏感指标, 要加强监测。在密切观察病人呼吸、血气分析变化的同时,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呼吸机正常运行, 确保组织供氧充足。③密切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
3.4 预防并发症
①合理镇静:镇静药物要从小剂量开始, 缓慢静脉输注, 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 以减少危险。在镇静过程中, 要严密监测并尽早停用镇静药。肝功能不全的病人忌用对肝功能有损害的镇静药物。②防止跌伤或自我损伤。ICU谵妄病人发作时, 易发生跌伤和自我损伤, 因此, 要给予正确的保护措施。当制动不可避免时, 应尽可能地减少并且有严密的监护。
3.5 维护病人的自尊
①在做任何治疗或护理操作时, 尽量减少暴露, 要尊重病人, 必要时要遮挡或让其穿上衣服。②做好晨间护理及基础护理, 这样不仅可给予病人安慰, 还可增进护患关系。
3.6 重视病人家属对病人的支持
长时间与家属分离易使病人产生焦虑、孤独、感到不被关心等负性情绪。因此, 在实施限制探视制度的同时, 可推行预约探视作为补充的方法。弥补病人和家属探视时间过短的缺陷, 既满足了病人和家属的心理需要, 又相对不干扰医疗护理工作, 有利于危重病人的救治[2]。
3.7 其他
对于经济困难的病人, 要在可能的情况下为病人节约资金, 消除病人的顾虑, 减轻其心理压力。护理人员还可以从文化环境、居住环境、语言环境等多个方面给予病人简单有效的指导, 为其提供支持帮助, 逐步影响病人的信念和态度, 最终改变其行为、提高其生命质量、延长其生存期, 达到尽快康复的目的。
4 小结
通过了解ICU病人谵妄发生的原因及临床表现, 有针对性地控制危险因素, 提供人性化的服务, 进行相关疾病指导, 引导病人正确面对现实, 调节自己的情绪, 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接受治疗和护理, 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摘要:分析重症监护室病人发生谵妄的原因, 根据谵妄发生的原因及结合病人的病情, 采取控制危险因素、提供良好的环境、密切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等护理措施。结果36例谵妄高危病人均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 积极配合治疗, 未发生谵妄, 达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谵妄,重症监护室,护理
参考文献
[1]李乐之.重症监护专科护理[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67-69.
重症监护室病人家属 篇8
关键词:背景音乐,重症监护室,抑郁,焦虑,护理
1940年美国卡萨斯大学正式将音乐疗法确定为一门学科, 经过不断研究和发展, 音乐疗法已成为一门成熟完整的边缘学科, 已经确立的临床治疗方法多达上百种, 而背景音乐就属于其中的一种。背景音乐 (background music, BGM) , 也称配乐, 最早是指在电视剧、电影、动画、电子游戏、网站中用于调节气氛的一种音乐, 在对话中插入, 能够增强情感的表达, 达到一种让观众身临其境的感受。现在背景音乐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所。在商场、餐厅、酒吧、广场、办公室等公共场所播放背景音乐已成为普遍现象, 但在医院播放背景音乐还比较少见。本世纪初董杏芳等[1]就曾探讨过在医院播放背景音乐的作用。国内也有在手术室播放背景音乐的报道[2,3], 但在重症监护室 (ICU) 播放背景音乐鲜有报道。ICU作为危重病人的集中地, 设备仪器多、医护人员多 (包括会诊医生、进修人员等) 、治疗操作多;病人病情复杂多变、抢救频繁等, 这些都让ICU环境变得尤为嘈杂。病人身处这种环境中极易产生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 再加上身上连接的各种导线、各种管道等带来的不适, 伤口或疾病引起的疼痛等使负面情绪加重。背景音乐能分散病人对疾病和操作的注意力, 减少或消除负面情绪, 减轻心理负担, 使病人能以更好的心理状态应对疾病, 积极配合治疗, 这种良好的辅助治疗和镇静作用已被广泛的认可。我科于2013年6月开始在病房播放背景音乐, 选取175例符合要求的病人为研究对象,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1月—2014年6月收治入ICU的病人175例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 (85例) 和对照组 (90例) 。本院ICU有3个病区, 观察组均在第一病区, 对照组均在第二病区, 这样可避免组间干扰, 拒绝本次调查研究的病人会调至第三病区。入选标准: (1) 无智力低下和认知障碍等精神疾病; (2) 年龄18岁~60岁; (3) 入住ICU时间≥3d; (4) 取得病人同意并愿意配合调查研究; (5) 病情好转转出ICU。病种包括重症胰腺炎、消化道大出血、重症肺炎、各种大手术后、严重外伤等, 两组病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住院时间、疾病转归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包括一般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管道护理、伤口护理等, 减少人员走动, 减少不必要的操作, 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播放背景音乐, 时间分别为06:30~07:30, 10:00~12;00, 15:00~17:00, 20:00~21:00。这个时间是根据病人治疗护理与休息时间而定的。一般早上06:00开始就要进行各种操作了, 例如测量体温、抽血、更换各种引流袋等, 为了方便操作病房的灯都被打开, 这时候病人被打扰惊醒, 基本不可能再继续入睡, 一般病人就只能等待医生查房了, 而医生查房要等到08:00, 所以这时候给予病人聆听音乐可以分散注意力, 使病人感觉时间过得快一些。医生查房时一般病人尤其是比较清醒的病人希望能与医生有交流, 这时候可以停掉背景音乐以利于查房, 到了中午10:00基本查房完毕, 这时是治疗护理操作集中的时间可以播放背景乐掩盖各种噪声。中午是休息时间, 15:00~17:00也同样是治疗操作时间, 21:00前播放背景音乐有助病人入睡。本研究中播放背景音乐的时间和曲目是基于一项实验前对病人和医护人员的调查综合得出的。音乐音调以高出噪声4dB~6dB为宜[4]。背景音乐的选择:本研究所选音乐类型有古典音乐、宗教音乐、流行音乐等, 均为纯音乐无人声。国内包括《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梁祝》《阳春白雪》《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平沙落雁》《大悲咒》《心经》等。国外包括巴赫、莫扎特、贝多芬、门德尔松、舒伯特等音乐大师的经典名曲以及班得瑞团队的名作等。
1.2.2 研究方法
1.2.2. 1 评价指标
本研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 (SDS) 、焦虑自评量表 (SAS) 和数字疼痛量表 (NRS) 进行评估和分析。 (1) 抑郁自评量表含有20个项目, 分为4级。主要评价抑郁病人的主观感受, 适用于成年人。其特点是使用简便, 并能相当直观地反映抑郁病人的主观感受, 但对严重迟缓症状的抑郁, 评定则比较困难。另外SDS对于文化程度较低或智力水平稍差的人使用效果不佳。按照中国常用标准:53分~62分为轻度抑郁, 63分~72分为中度抑郁, >72分为重度抑郁。 (2) 焦虑自评量表从量表构造的形式到具体评定的方法, 都与SDS十分相似, 适用于具有焦虑症状的成年人, 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国外研究认为, SAS能够较好地反映有焦虑倾向的精神病求助者的主观感受。而焦虑是心理咨询门诊中较常见的一种情绪障碍, 所以近年来SAS是咨询门诊中了解焦虑症状的自评工具。按照中国常用标准, 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 其中50分~59分为轻度焦虑, 60分~69分为中度焦虑, >70分为重度焦虑。 (3) 数字疼痛量表一种数字直观表达的评估疼痛的方法, 其优点是较为直观, 病人被要求用数字 (0~10) 表达出感受疼痛的强度, 由于病人易于理解和表达, 明显减轻了医务人员的负担, 是一种简单有效和最为常用的评价方法。不足之处是病人容易受到数字和描述字的干扰, 降低了其灵敏性和准确性。疼痛分级:0分为无痛, 1分~3分为轻度疼痛 (疼痛不影响睡眠) , 4分~6分为中度疼痛 (对睡眠有影响) , 7分~9分为重度疼痛 (不能入睡或者睡眠中痛醒) , 10分为剧痛 (难以忍受) 。
1.2.2. 2 调查时间
在病人转出ICU后第2天下午, 由ICU专职护士到病人所在科室进行现场调查。征得所在科室和病人及其家属同意后方可进行。耐心解释、发放调查量表、指导填写、收回。共发放调查表525份, 有效收回525份。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系统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分
3 讨论
本研究表明利用背景音乐可以明显降低ICU病人抑郁、焦虑和疼痛等负面情绪。在ICU中由于治疗监护的需要, 病人身上会连接各种监护导线, 这些都会对病人的活动造成不同程度的约束和限制, 有些因为疾病的原因也会限制活动, 这容易让病人感觉自己身处一堆仪器和医护人员之间, 成了被操控的实验对象, 进而产生抑郁、焦虑情绪甚至敌对心理;自身疾病严重, 对治疗没有信心, 担心治疗没有效果反而花费巨额医药费, 给家人生活造成困难;伤口等造成的疼痛以及各种穿刺管道使病人长期处于不适状态;各种频繁的检查及侵入性治疗护理操作;各种噪声的刺激, 医护人员的谈话声、各种监护仪器的报警声、其他病人的呻吟声和喊叫声、给死亡病人实施抢救的嘈杂声等都对病人带来不良影响, 这些都是使病人产生抑郁和焦虑等负面情绪的影响因素。
随着医学的发展, 音乐疗法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其作用也得到了人们的认可。虽然专家学者对音乐疗法的原理有着不同的解释和观点, 但大家对其产生的积极作用和治疗效果却一致持肯定态度。音乐可提高垂体脑啡肽的浓度, 抑制疼痛, 改善大脑皮层功能, 可以放松神经, 缓解焦虑情绪, 降低病人不愉快的感受, 增强舒适感, 达到良好的心理治疗效果[1]。有研究表明, 音乐有稳定病人情绪的作用, 优雅动听的旋律可使病人产生安宁、愉悦的心情, 有效缓解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 从而保持一个较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5]。
本研究中, 观察组抑郁得分为36.30分±3.98分, 明显低于轻度抑郁最低分53分;焦虑得分44.38分±4.16分, 也低于焦虑评分分界值50分;疼痛得分观察组较对照组低, 表明播放背景音乐可有效控制病人抑郁、焦虑和疼痛负面情绪, 效果良好。播放背景音乐属于音乐疗法的一种形式, 但有其独特的特点。所谓背景音乐就是用音乐来烘托气氛, 或者酝酿情绪, 或者指示行为, 都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使环境的氛围符合场合的需要。比如隆重的进行曲适合一场会议的开始和结束, 动感的音乐有利于带动消费情绪适合商场, 欢快的音乐适合做婚礼进行曲而哀伤的音乐则适用于丧礼等。所以背景音乐其实是一种环境音乐, 一般适用于公共场所, 所有进入或存在于这个环境中的个体都能听到, 所以背景音乐不是特定针对某一个个体而言的。
在ICU这个特殊医疗环境中, 背景音乐可以很好地掩盖各种噪声, 分散病人的注意力, 使病人沉浸在音乐所营造出来的轻松愉快氛围里, 暂时忘却身边的人和事, 忘却自己的病人角色, 以利于疾病的恢复, 也促进了医患和谐和提高满意度[6]。ICU病房使用背景音乐方法简单, 成本低廉, 对病人无侵入性伤害。但也由于背景音乐不是针对个体的, 所以对一些特殊的病人则不适用, 有的病人对声音极其敏感, 即使是舒缓的音乐也不能忍受, 这样就不适合播放背景音乐了;还有的病人喜好特别可能对播放的背景音乐不喜欢;有的病人可能会觉得音乐声音太大或者太小;有的可能认为播放时间不适宜等, 这些均可导致背景音乐失去作用甚至适得其反。因此, 背景音乐曲目如何选择、在何时播放、一次播放多长时间等问题均值得临床工作者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董杏芳, 万频.让背景音乐进入医院的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 2000, 12 (16) :7.
[2]夏菱, 吴新文, 李敏.对手术室播放背景音乐认同情况的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2, 19 (6) :26-28.
[3]赵远.背景音乐减缓手术患者心理应激的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 2013, 12 (42) :1377-1378.
[4]李艳花, 王冬, 马麟, 等.心脏ICU病房中背景音乐应用对患者焦虑影响的研究[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 2007, 7 (16) :624-625.
[5]Nilsson U, Rawal N, Unosson M.A comparison of intraoperative or postoperative exposure to music:A controlledrial of the effects on postoperative pain[J].Anaesthesia, 2003, 58 (7) :699-703.
重症监护室病人家属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1998年—2000年我科收治的ICU病人84例, 随机分为两组, 其中头皮针组38例, 男20例, 女18例, 年龄38岁~85岁;套管针组46例, 男27例, 女19例, 年龄36岁~81岁。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头皮针静脉穿刺输液法
选用普通一次性金属头皮针, 操作方法同基础护理学中静脉穿刺输液法。
1.2.2 套管针静脉穿刺置管输液法
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Vialon材料制成的静脉留置套管针及肝素帽。将头皮针排气后刺入肝素帽内挂在莫菲氏管上备用。穿刺部位常规消毒后旋转并松动外套管与针芯, 以20°~30°角直刺静脉, 见回血后继续进针0.5 mm~1.0 mm, 将针芯退入套管内, 将套管送入静脉, 皮肤外保留0.5 cm, 确认无误后用胶布固定针翼外[1], 去除针芯, 连接肝素帽, 将头皮针刺入肝素帽后端即可。
1.2.3 观察指标
分别观察两组病人住入ICU病房后≤1 d、2 d~3 d、4 d~5 d、>5 d的静脉重复穿刺率, 并随时观察液体渗漏发生率。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进行资料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输液方法重复穿刺率比较 (见表1)
例 (%)
2.2 两组输液方法液体渗漏情况比较 (见表2)
注:两组发生率比较, χ2=16.98, P<0.05。
3 讨论
套管针又称静脉留置针, 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 已于30年前在欧美国家普及使用, 10年前亚洲一些较发达国家和地区也已取代头皮针[2]。目前国内一些医院也已将其作为临床输液治疗的主要工具, 特别应用于ICU病人的输液中。本研究中不同时期重复穿刺率头皮针组为78.9%~100.0%, 而套管针组仅为4.3%~21.7%。头皮针组渗漏发生率为76.3%, 套管针组为17.4%。提示, 套管针输液可有效地降低重复穿刺率及液体渗漏发生率, 从ICU病人输液护理的特殊性考虑, 套管针输液的效果实际上优于头皮针输液。套管针输液具有以下特点。
3.1 使用安全、简便、易于操作
套管针的针翼与普通头皮针相似, 持针方式相同, 穿刺方法也同头皮针静脉穿刺输液法相似, 因此穿刺技术易于掌握, 穿刺成功率高。
3.2 可以减少血管穿刺次数, 减少液体渗漏
ICU病人病情危重, 由于脱水、血管硬化等原因造成静脉穿刺困难, 或由于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应用头皮针输液时针头极易刺破血管壁造成液体渗漏[3], 轻者引起局部肿胀疼痛, 重者引起组织坏死等并发症。而套管针因其质地柔软, 可随血管弯曲, 且管体较长[4], 在血管内有一定长度, 加之有双翼, 故可稳妥固定, 即使病人躁动, 套管也不会刺破血管或脱出, 有效地减轻了重复穿刺率及液体外渗。同时由于套管是由特殊的生物材料制成的, 管体光滑, 对血管刺激性小, 可以较长时间置留在血管中, 因此应用留置针能延长每次血管穿刺的间隔时间, 对套管针输液病例的随访表明, 套管针静脉穿刺置管后一般可维持3 d~5 d, 甚至可达7 d以上, 从而减少了对病人血管的破坏, 减少了病人的痛苦, 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使护理人员可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病人的全面护理中去, 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3.3 为病人提供多用途保障
由于套管针的管径较粗, 最大输液量可达97 mL/min, 能充分满足输血、输液的要求, 因此留置套管针等于保留了一条开放的静脉通道, 对危重病人的紧急抢救有着重要的意义[5]。应用套管针还可以按时给药, 减少了维持液量, 减轻了心脏负担, 同时又能确保药物发挥作用, 适用于每日多次间歇静脉用药。因ICU病人病情危重, 为监测治疗效果, 了解病情动态变化, 常需多次采血送检。但由于ICU病人血管条件差, 因此采不到血的情况屡有发生, 而通过留置套管针采血则可保证临床检验用血, 及时、方便、快捷、易行。但应注意采血时须先抽出少许 (约1 mL) 血液弃去, 然后再按化验需要抽取足量的血液送检, 以免由于套管中存有封管液或药液而影响化验结果。
3.4 减少穿刺次数, 减轻血管损伤
通过临床应用, 充分体会到套管针在减少穿刺次数、减轻血管损伤等方面的优越性, 同时也发现, 由于穿刺技术不熟练, 封管方法不正确或由于病人自身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通透性增加等因素均有可能导致液体渗漏、套管堵塞或脱出而使置管失败, 或由于输注速度调节不恰当, 留置针穿刺部位选择不当等原因引起静脉炎须更换部位重新穿刺。针对以上观察结果, 提出以下几点护理建议。
3.4.1 规范操作, 熟练掌握穿刺技巧
规范操作, 提高穿刺成功率是巩固静脉留置针优点的可靠保证, 同时还应熟练掌握穿刺技巧。在操作前, 应先松动外套管, 使套管与针芯的轻度粘连得以松解, 以便能顺利退出针芯, 而不致使套管脱出。因针芯较外套管长约0.5 mm~1.0 mm, 因此见回血后应再进针少许, 否则套管未置入血管中而造成液体渗漏。将套管送入血管后, 可先用一条胶布固定针翼处再退针芯, 以免在退针过程中, 因病人躁动而使套管不慎脱出。
3.4.2 严格控制静脉炎的发生
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和静脉, 合理调节输液速度。由于ICU病人血管硬化、血容量不足或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组织水肿等原因, 可以用来穿刺的血管较少, 而输液所用的液体又多是高渗性或血管活性药物, 对血管的刺激性大, 极易引起化学性静脉炎。因此, 要根据病情有计划地选择穿刺部位, 早期应选粗直、易固定、有弹性的血管, 尽可能从血管远端开始穿刺, 并避开关节和静脉瓣。对血管刺激性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再输注;高渗液体、含钾药物、大分子液体 (如氨基酸、脂肪乳等) 输注速度宜慢, 一般补液速度可稍快。加强责任心, 密切观察输液部位反应, 掌握静脉炎的症状和体征, 尤其对意识障碍的病人, 要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一旦发现静脉炎征象应立即拔针, 局部热敷或雷夫奴尔湿敷, 或涂以如意金黄散以促进吸收。为防止局部炎性反应, 套管针一次穿刺保留时间一般不超过3 d, 但对ICU病人而言, 由于可穿刺血管数量较少, 从长期输液考虑, 不得不延长每次穿刺的维持时间, 只要局部无静脉炎发生, 输液畅通且病人无穿刺部位不适就可以不变更输液部位[6], 因此要特别加强穿刺部位的护理。穿刺处每天用碘酒、乙醇消毒1次, 消毒范围直径不小于8 cm, 穿刺点更换创可贴, 以保持穿刺点的相对无菌和周围皮肤的清洁, 防止细菌性静脉炎。
3.4.3 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封管要及时有效:封管时务必采用正压封管[7,8], 即边退针边推药液, 以保证套管中充满管液。同时用肝素封管的量应按个体情况调整, 一般以10 U/mL~100 U/mL的肝素盐水2 mL~5 mL封管, 每12 h重复封管1次。再次输液时, 如静脉点滴不畅应查明原因, 若怀疑有静脉血栓形成, 可用注射器抽吸, 如不能抽出管腔内的栓子, 应拔出套管针, 不可用力冲管以防栓子脱落。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 应尽量避免在下肢远端静脉留置套管针, 留置时间不宜过长。同时应加强肢体的被动锻炼和按摩, 并补充足量的水分。同一部位在短期内避免反复多次用套管针穿刺。由于套管针管径较粗, 反复同一部位穿刺可导致血管壁损伤, 易于形成静脉血栓。加强心理护理, 向新病员或家属讲解套管针的自我保护方法, 以取得病人及家属的信任与合作, 减少因活动不当造成套管脱出, 一旦发生液体外渗, 拔针后应予以热敷或硫酸镁湿敷。
4 小结
使用套管针输液并留置可以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 对ICU病人的紧急抢救有重要意义。同时, 可以保护血管, 减轻病人反复穿刺的痛苦, 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 减少了用于静脉输液的时间, 使护理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病人的全面护理。护理人员应加强责任心, 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和管理方法, 充分发挥套管针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施玉华, 厉玉华.头皮静脉留置针操作方法比较[J].中华护理杂志, 1999, 34 (6) :363.
[2]许燕, 赵艳伟.头皮套管针的留置时间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 1999, 15 (12) :3-5.
[3]陈明.静脉留置针在SICU病人输液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 1999, 15 (5) :5-6.
[4]张懿.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手术室的应用及体会[J].实用护理杂志, 1998, 14 (8) :421.
[5]药晋红, 胡牧.静脉留置套管针与静脉炎[J].实用护理杂志, 1997, 13 (7) :365.
[6]吕金萍.套管针无空格在烧伤病人输液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1998, 33 (4) :201.
[7]帅淑华.留置静脉针穿刺及冲管方法的改进[J].实用护理杂志, 1998, 14 (10) :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