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电视节目后期制作

2024-11-04

3D电视节目后期制作(共12篇)

3D电视节目后期制作 篇1

中央电视台3D春晚是今年春节前录制的。在综艺节目里, 无论从规模、舞台形式、整个气势和创作精心程度来讲, 春晚都算是顶级之作。前期录制采用了7讯道转播系统, 其中配置了5台垂直支架。从这个片子里能看到我们技术和编导对于3D拍摄效果的一些探索与创作, 包括各种参数的设置以及安全性的尝试, 体现了我们对3D的初步认识, 代表了我们早期的3D录制水平, 也是我们应用3D后期制作系统的经典之作。

中央电视台立体电视后期制作系统于2011年12月中旬完成整个工程建设, 并投入使用, 承担2012年1月1日开播的3D立体试验频道的制作任务, 具有每天1小时的成品节目生产能力。整个系统建设基于我们对各种3D后期系统的选型测试, 包括功能测试、流程测试, 以及对各系统的操作性、在立体效果处理方面的比较等等。参与测试的系统主要包括宽泰iQ系统、Qube工作站单机版、sQ网络系统样机模拟、Autodesk Smoke立体制作系统、苹果系统常规使用的立体制作软件和Avid MC立体制作系统。

一 系统选型原则

以上很多系统在立体制作领域, 都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和成功案例, 但结合我们电视台的实际环境和技术要求, 中央电视台建立了宽泰sQ立体电视后期网络制作系统。我们预期的系统需求包括:单眼图像达到高清技术质量, 采用网络化制作形式, 适当的成本, 能高效完成立体制作和视差等方面的修正;并且对应前期拍摄或后期播出要求, 保证节目流程适配。

二 系统构成和技术特点

1. 系统构成

我们的立体电视后期制作系统以宽泰sQ网络架构为基础, 由2台中央存储、3台服务器、1台网络交换机及8台精编工作站、2台上下载工作站、1台文本工作站、配音间等设备构成。具备素材采集、粗编、精编、音频制作、字幕制作、调色、3D立体效果调整、3D节目审看、节目输出全功能。

系统以sQ800服务器为核心, 通过千兆以太网实现交换机、中央存储阵列与8台编辑工作站互联。sQ 800核心服务器配置4个HD-SDI输入和4个HD-SDI输出端口, 同时支持2路立体高清基带信号收录和2路立体高清输出。上载基带信号时直接从服务器端口输入, 下载输出时, 基带信号也可以从服务器直接输出, 而不同于以往高清网络系统只能从工作站端口完成。

中央存储阵列采用2个Dylan单元模块, 容量为14.4TB。按照AVCIntra-100Mb工作编码格式计算, 可以存储200小时高清节目和100小时立体高清的容量。ISA Master和ISA Slave为热备双文件服务器, 存储所有素材序列的metadata信息, 两个服务器每ms同步一次数据, 管理文件信息、网络数据库及软件的运行。系统中Imon-Remote网络远程监控服务器负责监看网络中所有设备的运行状态, 具有对数据进行提取、分析、纠错的功能。网络配置了CISCO 4506-E 48口核心交换机一台, sQ800核心服务器与集中存储Dylan通过光纤直连, 与Qube工作站之间通过交换机的千兆以太网连接实现数据共享。

我们采用8台Qube 3D作为On-Line立体编辑制作工作站, 每台站点都可以直接编辑高清质量的立体图像节目, 并完成效果的制作, 所以每个站点都可以当做一个独立的合成系统使用。8台立体工作站可以完成调用服务器里的素材进行编辑, 也可以在本地进行视频采集、文件导入和下载输出, 或将节目发布到sQ800服务器实现共享。

Qube 3D可进行快速立体编辑/配音工作, 通过配音话筒和网络接口调音台, 完成节目的配音工作。

我们的系统以磁带方式上载和下载为主。由软件sQ Record控制sQ800服务器8个上下载端口进行立体节目实时收录和输出。下载方式采用双链路HD-SDI输出至SR的磁带, 保证播出节目的原始质量。系统支持P2和蓝光立体素材文件的导入, 以对应演播室、转播车、ENG不同的节目来源。同步信号发生器输出黑场BB信号作为系统基准, 同步s Q800服务器、录像机、工作站时序相位。录像机SRW-5800作为记录和播放媒介与sQ800服务器、sQ Qube 3D工作站进行视音频信号互连。在审看和监看方面, 系统配备了3D示波器和3D监视器, 对节目素材和成片的技术质量和立体效果进行监看和审核, 保证单路左右眼视频质量完全能够达到高清标准。

宽泰sQ网络系统应用于立体编辑方面, 在全球也是第一例。在其他范例中, sQ服务器网络主要应用于低码率浏览和高码率新闻编辑, 因此整个工作站的类型配置与功能分布与我们这里不同。3D编辑制作系统使用双路高清信号, 同时进行上载、编辑和输出, 要求系统支持更高的数据码率。

(1) 上载导入与输出

在素材上载方面, 这个系统和常规网络不同。iQ服务器直接和录像机视频信号的输入或输出端相连接, 利用上载软件sQ RECORD进行控制, 能够实现录像机遥控打点采集。导入文件时, 有两种方式, 一是装载sQ Load软件, 这个软件功能仅限于支持P2卡及其它文件导入到中央存储器;二是通过8台工作站点上的Qube软件进行文件导入, 导入后需要发布到s Q服务器, 再进行编辑工作。下载到磁带时, 通过Qube工作站软件, 可实现录像机编辑点精确遥控输出;或通过VTR Mission软件精确控制录像机, 打点记录服务器输出的节目信号。系统支持转码导出不同格式的立体节目文件。

宽泰sQ网络系统应用于立体编辑方面, 在全球也是第一例。在其他范例中, sQ服务器网络主要应用于低码率浏览和高码率新闻编辑, 因此整个工作站的类型配置与功能分布与我们这里不同。3D编辑制作系统使用双路高清信号, 同时进行上载、编辑和输出, 要求系统支持更高的数据码率。

在后期系统应用中, 宽泰软件功能的划分非常细致。不同软件负责不同的功能, 在系统搭建时需要根据需要配置全。比如s Q Record只负责视频基带上载的录像机控制, s Q Load上载软件, 只负责文件导入。下载也一样, s Q Player负责播放服务器素材, 可以进行单独完整片段的播放或串联单式的连续播放, 但没有片段中任意位置打点播放的功能, 也不能控制录像机打点。这个限制使下载不太顺利。

做播出带需要对录像机进行精准控制,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对于目前的系统我们的播出带下载流程是:将编辑好的成片从sQ服务器下载到Qube本地工作站上, 然后再输出至播出带, 这是因为只有Qube软件才可以精确地控制录像机。

(2) 编辑与立体效果修正

系统编辑使用软件QUANTEL sQ QUBE V5.1操作。

8台sQ QUBE工作站可任意调用中央存储素材, 实现共享;在时间线上选择3D编辑轨, 进行左右眼双轨编辑、特效、字幕合成、立体视差修正、调色。全程每一台工作站都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系统进行操作, 同时也可以协同工作。对于电视台节目规模制作的情况非常适用。

系统在立体效果调整方面功能独特。其专有的立体调整模块, 在后期可对左右眼的双路画面进行自动匹配, 非常高效。Stereo模块中针对3D的后期调整功能包括:

z Autobalance:自动匹配左/右眼颜色, 可以选择将左眼的颜色匹配给右眼或反之, 还可将两眼颜色混合 (MIX) ;

z Geofix:左/右眼画面几何匹配。主要针对左/右眼画面拍摄时产生的差别进行平面上的自动匹配。包括匹配画面四个角、旋转角度和画面边缘;

z Keystone:梯形校正;

z Vergence:可以分别调整左/右眼画面, 包括旋转角度, 画面放大, 调整两个画面间的水平视差和垂直视差。

应用立体修正功能, 一般垂直误差、旋转等误差在自动调整的基础上再经过精修都可以解决。Vergence功能可以精确调整汇聚面, 控制视差范围, 通过3D波形图的显示功能, 可以像素级的精确度显示出左右眼画面的差别, 帮助我们分析图像的问题。一般在前期拍摄中, 无论使用支架还是一体机, 都会出现左右眼画面不一致的问题, 因此后期系统中需要使用这些强大的工具来保证高效的编辑与修正。

(3) 3D实时监看

在编辑过程中, 系统可以选择双路SDI或左右拼side by side方式输出信号接入3D监视器, 进行实时立体图像监看。在时间线工作界面的普通2D显示屏上, 也有红蓝、Flicker、浮雕 (DIFF) 等多种方式监看立体效果。

2. 系统技术特色

系统网络环境实现资源共享, 在立体电视制作时, 比单机无压缩方式有更高的效率。输入或导入的素材被变换为AVC Intra 100M压缩编码, 其100Mbps的码流既可以保证高清的图像质量, 也可使存储压力较小, 达到效率与成本的平衡。

视频文件的存储使用宽泰独有的帧魔法技术, 该技术基于帧的改变进行处理, 在制作过程中只针对变化的图像帧生成, 而保留无变化图像帧, 因此降低了渲染生成时间。此外, 运用帧魔法技术对于最终成片在输出时不需要整体再生成打包, 避免出现离线、渲染文件丢失等问题。这就如同线性磁带编辑优点, 播出带做完就是最终版。实际操作时要注意的是, 需存储不同过程的版本, 因为效果渲染之后, 会覆盖原来的内容, 不能恢复。

系统内采用统一的存储格式, 服务器跟工作站设置的编码格式必须要一致, 并且设置好后系统只能支持这一种类型格式。如:设置系统采集支持AVC Intra100M/50M, 则DVCPRO HD100M编码格式就不支持, 他们编码方式不同。由于这个限制, 我们需要多格式制作时——比如同时编辑无压缩以及不同码率的文件时, 这个网络就无法完成。再比如当Qube工作站作为单机使用时, 可以做无压缩, 但是接到网络里, 服务器的设置是100Mb/s, 此时该工作站就不能支持无压缩制作。这点和常规后期制作网络不一样。比如苹果高清后期制作系统, 每个接在网络里的苹果工作站都可以从本地直接采集、导入无压缩视频或者码率是145Mbps、220Mbps的PRORES视频文件, 也包括100Mbps的DVCPRO HD文件等, 导入后所有这些文件都在中央存储盘阵里独立存在, 并可以进行编辑。这种资源共享、多版本、多码率的工作环境具有更优异的适应性。在系统设置过程中, 每个工作站技术参数都进行了严格的调试匹配, 转换为其他工作模式还需要修改参数, 因此要遵循统一的制作格式, 以保证整个系统工作稳定。

在编辑方面, 宽泰sQ系统与大多数3D后期制作系统一样, 只支持一轨左右眼3D编辑, 在制作多层转换特技时, 操作比较繁琐。

在存储管理方面, 采用基于文件夹的管理方式, 素材存储具有共享性, 依靠人为限定管理。

3D制作系统对字幕的支持度有限, 比如做横飞、上滚的功能都不完善, 这是一个普遍状况。

三 系统运行情况

从系统建成到现在, 我们做了很多的3D节目。其中我台的3D春晚, 是特别使用无压缩iQ立体制作系统来完成的精编节目。节目内容采用440Mbps录制, 以无压缩方式采集到3D后期制作系统, 使得画面细节损失最小, 数字处理保持分辨率最高, 达到高效率、高画质的效果。

系统从2011年12月建立以来到5月份, 我们最早制作的是采用ENG摄制的《3D频道开播宣传片》, 之后是《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 我们将转播讯道特别改制, 在摄制方式上不仅有双机垂直支架、移动轨, 也有摇臂、一体机的使用。3D春晚是特别使用无压缩iQ立体制作系统来完成的精编节目。节目内容采用440Mbps录制, 以无压缩方式采集到3D后期制作系统, 使得画面细节损失最小, 数字处理保持分辨率最高, 达到高效率、高画质的效果。我们也尝试过使用松下一体机和切换台系统搭配, 制作《舞蹈世界》《健身舞起来》等演播室类节目。我们编辑的体育赛事节目《南非世界杯》是2010年回传的side by side左右拼方式的3D节目。

通过这些节目的制作, 我们总结了一些经验和体会:

支架拍摄比一体机拍摄的优势, 在于记录图像质量有保证, 在空间感上对被摄物体的再现也非常好。但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图像左右眼聚焦误差和变焦距过程中的一致性。在立体拍摄中, 对于两台机器的焦点一定要严格控制, 聚焦误差在后期无法修正。比如说两个画面都有可能不实, 或有一个眼睛画面是虚的, 或者焦点不在主体人物上等情况, 这些都不好纠正。比较难调整的是在变焦过程中两个镜头不一致。在动态的过程中, 每一帧左右图像大小都不一致, 很难跟踪校准。3D图像中两眼图像垂直误差、角度误差都能够比较明显地观察到, 但在后期制作中可以通过专项修正工具, 有效消除。

3D摄录一体机在两镜头聚焦变焦一致性上比双机拍摄要好, 几何误差较小, 系统架构简单方便。一体机不可调节两镜头之间光轴间距, 在拍摄过程中, 调整会聚夹角的操作不方便, 摄像师既要考虑聚焦和构图, 还要完成汇聚面的调整, 难度较大。即使我们有工程师在旁边提示, 在拍摄过程中正确调整也不是简易之事。这对于整个节目的创作会带来一些限制。

在使用3D镜头变焦时, 一定范围内增强了运动感, 视觉有变化, 但要特别注意长焦端画面容易超出视差范围。另外当拍摄一个很远的人物特写时, 镜头能推上去, 汇聚面也要跟着调整, 实际操作很难达到。会感觉拍出来层次像纸片, 空间感圆度不够好;有可能一个人物特写镜头, 应该距离我们很近, 但中间却隔着很远的空间, 看上去会有不舒服感觉。总之, 使用一体机变焦拍摄, 要得到看起来舒服, 同时空间展现又比较好的3D图像, 需要熟练的操作技巧。这要求在拍摄过程中, 设备操作、调整都要有好的配合。

经过技术人员、节目人员之间的配合和探讨, 我们在节目制作实践中, 对立体电视的理解和认识不断提高。

一是对节目立体感和视觉安全范围的认识。根据3D制作建议书, 正负视差应该控制在+3~-3之间。我们按要求去做的时候, 也在考虑拍摄的画面观看是否舒服, 当然还取决于导演个人的取向。有时导演希望多些出屏效果, 这就需要我们在拍摄时进行技术导向。日本对3D视差安全范围的控制严格, 有采用+2或-1更小的范围。因此拍摄中我们结合画面对深度控制进行了很多探讨, 包括与节目导演之间的讨论, 这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安全规范中的建议数值。从视差监控界面, 我们拍摄时能够方便看到这些视差是超出或安全的部分。

如果是长时间观看的节目, 视差相对要小一些。但如果完全没有视差, 也不能突出3D特点, 失去了3D魅力。所以要根据用途设计立体效果。在制作精彩片段、宣传片或强化的3D空间感时, 需要更多地突出立体, 在视差控制上相对比较宽松灵活。

在一个场景下, 我们还关注主体和环境的关系。整体来说对于出屏效果, 我们也会细分、细化:是主体人物出屏, 还是周边部分环境、陈设或其它元素出屏, 这些方面我们进行了诸多思考与尝试。主体人物避免太多出屏, 看上去比较舒服, 周围环境, 比如前景陈设、道具等其它元素可以设计出屏, 使画面感受到空间变化, 而主要人物还会保持观看舒服的主体位置。

二是在拍摄手法、节目编排上我们也有思考。我们采用了2D节目常用的移动和摇臂方式进行3D的拍摄, 使拍摄手段丰富起来, 增加平行、升降运动, 形成立体空间变化。要获得更好的立体感, 节目内容的编排也很重:包括人物的动作、人物的排列、画面的构图等都会对立体效果有影响。

例如当人物的动作有向摄像机方向运动的形式, 或者演员走位时往摄像机的方向走时, 再配合汇聚面的变化, 就会使图像3D特点更加突出。再比如人物排位时, 如果一字排开并且正对拍摄, 立体效果就很一般。但此时如果将画面内容和镜头运动、汇聚面这三者有机地配合起来进行调整, 就会让图像的视觉感非常不一样。例如我们不改变汇聚面, 而演员的动作出屏, 就会看到立体感的变化, 此时如果演员动作不出屏, 我们配合镜头的运动, 让他有着出屏动作或者空间的变化, 也可以突出立体感。再比如在一个画面里, 我们将汇聚面从前面人或物的调整到后面人或物时, 也会让我们有一个立体感上的变化。上述是我们在节目摄制方面一些新的认识。

在后期制作中, 通过调色调光, 减小立体偏差, 达到优化影像的效果, 字幕图标设计层次, 要考虑在画面的空间位置, 做新的图层, 包括一些特技效果, 都要考虑空间关系。比如字幕出屏多少, 或字幕在画面的显示位置, 与画面中某些物体的前后遮挡关系。如果字幕太靠前, 整个画面的空间就太深, 眼球在字幕和主体之间跳跃太大就会引起不舒服。在后期制作时, 必须要对全片立体效果进行总体审看与把控, 一场看下来, 会发现有些镜头之间的关系不合适, 这时就要进行调整。

这段时间我们还有很多机会与国外一些电视机构和制作公司进行学习、交流, 在此中间有英国的Sky TV, 日本富士电视台, 日本付费电视台Sky Perfect TV。还有一些制作公司, 索尼PCL公司做了大量的3D节目, OMNIBUS公司是做3D电影和3D电视, 包括编辑、合成等等工作。从他们的经验和制作的节目里, 我们学到了很多, 有一些体会。我们将来要做好的节目, 也要看到国外的, 才会使自己做得更好。我们也注意从3D电影中学习, 包括我们去看以前的片子, 看真正的3D电影是什么样立体的感觉, 包括空间汇聚面的控制, 在整个情节中, 怎么把握出屏、入屏, 还有主体人物和周边情节的关系, 从这些方面吸取经验。

在国外的3D节目类型方面, 体育节目占多数, 以日本付费电视Sky Perfect TV节目为例, 其体育占节目总量的57%, 其中足球占28%, 此外专题类旅游文化节目占20%, 音乐节目13%, 像大型Show、音乐会、剧场节目, 还有电影10%。

国外3D电视节目的制作思路和我们不太一样。我们现在主要是录像、编辑播出, 但国外更是注重现场转播, 大型节目是2D和3D同时进行转播, 可能只是现场转播, 不做后期。2D和3D同台录制是常态, 很多节目没有3D专场, 这种情况国外也很普遍。在现场转播时, 因为3D器材的限制, 会采用2D转3D方式, 去弥补部分机位的缺失。比如英国BSkyB TV的《Dancer Dance》大型秀节目, 主要做现场转播, 在机位设置时, 考虑在很大场面上要抓到一个评委的特写就很难, 因为没有足够的机位空间让你放架设3D机位, 使用大倍数长焦镜头也受到限制, 所以就用2D转3D来代替, 我们观看时觉得效果也非常好。

在3D电视的推广方面, 他们更关注节目内容, 很多地方都选取体育热点事件转播, 利用其很高的关注度来带动3D节目的收视。像英国人就有在酒吧里看球赛的习惯, 大家聚在一起看球评球, 这些酒吧就会去买3D的收看权限, 因为3D的立体感、新奇感更增强了现场感, 激发了好奇心, 就会吸引更多的观众。

与2D制作流程不同, 拍摄前要细心规划影像设计和立体效果设计。在制作技术上, 他们特别注重前期调试, 减小双眼视差;注重摄制手段的应用, 丰富视觉感;注重后期制作精修细调, 优化影像;结合各种场景, 注重在间距设置和立体效果关系上也有更多的数据积累。

3D节目特别注意单眼图像质量, 在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都会有质量控制, 因为3D传输和家庭观看方式会带来分辨率的损失, 这也是追求质量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因。

3D节目制作刚刚起步, 在形式、内容以及流程、技术上都需要进行广泛的实践和深入的探讨, 不断提升3D节目品质, 制作更受观众欢迎的立体电视节目。

3D电视节目后期制作 篇2

制作前准备

比例确定

制作之前还是先搜集资料,这里需要搞正确的是比例问题。通过图片资料可以知道大黄蜂为16英尺,也就是4.87米,钢铁侠官方设定身高为1.92米,没有找到图片资料。这里我把图片先放到一块,更直观的表达比例关系,

(图1)

我制作用的版本是3Ds Max,先打开其中一个模型文件,这里是先打开的大黄蜂文件,然后再将钢铁侠合并进来。新建两个用于比例参考的BOX模型,调整好高度,然后参考着缩放大黄蜂和钢铁侠,调整好比例。(图2)

图2(点击查看大图)

创建选择集

创建选择集以方便选择场景中的模型。把大黄蜂全部选中在创建选择集中输入“大黄蜂”,这样以后就可以通过下拉列表中的选择集直接的选取模型了。(图3)

3D影视制作的前期准备 篇3

第一种方法:数据化

拍摄3D,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问题,就是这部影片为何要拍摄成3D。我们可以说,这个东西是要上院线的,或者这是一部城市宣传片、这是一部商业广告片。OK,那接下来需要考虑的是,这部作品的题材,或者是表现方法,是否适合用3D来表现出来。这在确定剧本之初就应该将这个元素考虑进去,因为把一个原本计划拍摄成2D的作品拍摄成3D,成本并不是翻一番的问题,有时候还会遇到许多技术难点和风险,这时候需要3D导演来进行斟酌,他会根据剧本本身以及场景的选择、器材的选择等因素来分析这个脚本是否合适拍摄成3D,当然,如果真的不合适,相信执意要拍3D片的制片及导演也不会轻易放弃,这时候就需要相关剧组人员和3D导演进行配合修改,修改剧本的表现方式以及其他相关因素,使得它更适合用3D的方式表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良好的沟通和彼此的信任是一个关键。

接下来,我们也许需要一个计算视差的软件。这是这种方法可以实现的基础。

在有关3D原理的文章里,相信我们已经了解到视差的概念和其重要性,它由焦距、轴间距、成像平面、零视差面四个量共同决定,同时视差也间接地代表了一个立体画面的观影感受,从这个角度上说,如果在影视作品的前期准备阶段就能够精确地控制视差,无疑是对拍摄以及后期制作十分有利的。

1.在Windows Mobile系统上使用的BaseCalc

2.在苹果手机上使用的App应用Stereo Depth 3D Calculator (SD 3D)

3.在苹果手机上使用的App应用SpeedWedge IOD Calculator

4.在苹果手机上使用的App应用Dashwood 3DA1 Calc

5.在苹果手机上使用的App应用RealD Professional Stereo3D Calculator

6.在Android系统上使用的APP应用iRiS S3D StereoScopic Base and Disparity Calc

7.在苹果手机上使用的App应用Cine3D Stereographer

8.在苹果手机上使用的App应用3D Movie Calculator

摄像师可以选择不同的3D器材供应商所提供的视差计算软件,视差计算方法其实不难导出,有心的读者可以自己尝试一下。有了这些类似的软件之后,只要输入相关的数值,就可以获得一个对应的视差值或者视差比例值,这些软件也许还会提示这个视差值是否在视差安全范围之内,这样一来,影视工作者就可以根据软件计算出来的视差值,记录其所对应的焦段、轴间距、零视差面等数据,待拍摄和后期制作的时候使用。

用软件得到理想的视差值之后,在画2D分镜和场面调度图的时候,我们不妨把一个对应的3D分镜和3D调度图标注进去,简单的方法,是在原有的2D分镜图上,标注好空间里关键事物的视差值,比如前景过肩人物的视差是-3个像素,远景是+20个像素,同时在画面旁标注这个镜头所拥有的3D参量各是多少,有了这些明确的标注之后,我们会发现,在镜头和镜头的衔接时,视差是呈现跳跃式的,也就是说,比如这个镜头的最大负视差是-3个像素,下一个镜头的最大负视差变成了-10个像素,这样一来,可以制作出曲线表:可以曲线的横坐标表示影片的时间,纵坐标表示视差范围,在一定视差范围内人眼可以接收。还可以绘制更加详细的表格,表示镜头和镜头间的视察跳跃程度,这个跳跃程度越大,人眼就越不好接受,所以浮动过大的视差衔接,也应该是我们需要避免的。

除此之外,这个记录的数据也是有一定讲究的,首先,我们要知道,如果真的需要依照这个数据来进行拍摄,那么这个镜头所对应的3D参量,就必须至始至终地记录清晰,这就像场记一定需要记录好镜头和坏镜头,电子打板器一定要和摄像机时码同步一个道理。因为在后期制作的过程中,这些3D镜头也许需要配合一些后期制作的3D场景特效,如果两者的3D参量不一致,将会导致观影时候的空间错乱,这个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也就是说,这个数据同样适用于后期特效的3D制作,虚拟建模和特效的3D效果和现实拍摄稍有不同,区别主要在于虚拟场景和特效的S3D渲染用的多是离轴渲染(Off Axis),而现实拍摄用的是夹角拍摄(In-Convergence)或者平行拍摄(Parallel)方式,这三种方式的观影效果稍有不同,但是影响不大,所以实拍的数据同样可以对后期制作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第二种方法:眼见为实

这种做法适用于有经验的3D导演和团队。

与第一种方法相似的是,不管经验多么丰富的3D导演,都要对剧本本身、分镜头、场景设置、机位调度、演员调度等进行分析,并且和相关人员进行配合修改,使整部作品在不违背其艺术造诣的情况下,用更适合于3D的方式来表现出来。

接下来需要做的事情,也许就简化很多,3D导演同样会对分镜头进行标注,通常也是用视差或者视差比例来表示出屏入屏的关系,但是这个数据仅仅具有参考意义,因为3D导演会用一种“眼见为实”的方式,来进行接下来的工作。

3D导演通常也会拥有一个视差计算器,但是他不会依赖于视差计算器,因为就像我们之前所提到的,视差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个镜头的立体感,却并不完全决定,而3D最终需要确认的,恰恰是画面的立体感问题,这个立体感涉及到轴间距、观影距离、观影屏幕尺寸等,并不能简单量化成视差。3D导演需要根据自己的经验,或者是用眼见为实的方法,在3D拍摄制作的实际过程中,监控3D效果。这样的3D理念是一个艺术创作的过程,在第一种方法的数据化背后,是一种无限的创造力,所以没有更多具体的可明确说明的东西。需要确定的一点就是,无论何种方法,都需要设备的支持。

3D与AE结合制作电视节目体会 篇4

关键词:3D与AE结合,电视节目,制作体会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普遍运用,电视节目变得越来越生动形象,观众朋友对电视节目的欣赏水平以及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电视节目的制作者必须创作出更加精美的电视节目,来满足广大观众朋友对电视节目的需求。电视节目的制作主要分为3个过程:第一,对一个电视节目的创意与选题;第二,电视节目的拍摄;第三,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编辑属于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系统,主要是有两个发展阶段,分别是早期的线性编辑以及目前比较流行的非线性编辑系统。面对许多三维与合成软件,怎么样能够更好、更便捷地利用这些软件进行创作,是电视节目制作的工作人员最为关注且时常探讨的话题。

1 3D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应用

3D技术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对空间造型与运动的动画形式进行模拟的一项技术[1],是一个从人们的想象到真实的再现过程,属于纯粹的多媒体计算机的技术产物。3D技术的本质是通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运算与处理,建立起3D物体的造型,并且让这个物体在3D空间里运动。3D技术已经在电视节目的制作中发展了许多年,从最开始的3D物体造型,发展到现阶段的虚拟化现实技术,从3D模型的建立手段和3D真实效果等方面来讲,都已经具备了非常高的电视节目制作的技术水平。3D技术已成为推动电视节目制作变革的巨大力量。3D技术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运用,丰富了电视节目的艺术表现力,也完善了电视节目制作的流程,促进了电视节目制作的发展。电视节目制作的工作人员必须坚持适当与人文以及真实的原则,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积极探索3D技术运用的方法和策略,为创造更精美的电视节目而努力。

2 AE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应用

AE是一款用在高端视频编辑系统中非常专业的非线性编辑制作软件,借鉴了许多的成功软件的优势,把视频的编辑合成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AE主要是数字影像生成与数字影像处理一级数字影像合成三类,具体有对画面进行加工、影视的合成等[2]。AE技术元素作为电视节目制作创新过程之中最为活跃的元素之一,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运用丰富了电视节目制作的技术手段,也提高了电视节目的审美层次,改变了电视节目的制作观念,把电视节目的制作推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度。与以前所有的电视节目制作技术差不多,AE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运用也在不断地探索实践,需要电视节目制作者一起努力。

3 3D与AE结合制作电视节目体会

处理好3D与AE结合制作电视节目中出现的问题,决定了以后电视节目的观赏性和制作的成本,甚至决定了电视节目的收益。3D与AE是一种综合性质的电视节目制作技术,但是AE的实现手段是非常多的,因为在电视节目制作过程当中经常会涉及到许多现实中无法完成的一些镜头,如某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在倒塌时候的画面,或者是某一种远古生物复苏的画面等,所以这些均会被一同纳入到后期电视节目的制作当中。这样就要利用贴图、渲染或者是动力学等技术模块,电视节目才能获得超凡的视听效果。

在制作三维动态图片的时候,首先要把要编辑的图片导入3D制作软件之中,作为背景图画,利用line加以详细的绘制,然后为它加上倒角修改器[3]。如果要编辑的图片线条比较细,可以直接为它倒角,线条出现纵横交错会导致画面被破坏,而面数要是太多的话会导致计算机响应速度变得非常慢,进而影响电视节目的制作效率。出现这种情况就要换个思路,不是把需要倒角的地方收缩,而是把不需要倒角的地方扩展。实践证明,这种方法的制作效果十分好。

3D与AE结合制作电视节目是有技术要点的,优秀的艺术构思与良好的艺术感觉是通过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表现的。3D与AE结合制作电视节目为电视节目的制作提供了很强大的技术支持,保证了电视节目的质量,提高了电视节目制作的效率;此外,3D与AE结合制作电视节目提供许多电视节目创作手段,增强了电视节目的表现力。

4 结语

在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当中必须做到放宽思路,切忌陷入固定思维里,因为一旦陷入固定的思维中就很难有突破了。有时,只利用一个制作软件是无法实现观众对电视节目所期待的效果。这就需要利用多个制作软件,将这些制作软件融会贯通,在必要时还可以利用一些辅助插件,达到观众对电视节目所期待的效果。把3D与AE结合到一起,制作出来的电视节目更能满足观众对电视节目的要求,实现观众对电视节目的期待。

参考文献

[1]张坚,王红卫,骆舒.3DS/AE影视包装技术精粹[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2]马小克,程明才,孙华.论艺术的精神[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CDR制作3D立体字教程 篇5

此文件是在与客户沟通并保持原始尺寸,方便定稿后的制作。箱体字是要雕刻和出型的,所以矢量文件方便未来制作;出此效果可以让客户更直观的看到制作工艺和成品效果。

很多人可能会说用AI做的效果更好~但是这只是个人喜好,和后期制作需求才用此软件的。

(小的第一次上传技巧,希望大家鼓励!)

OK!我们开始吧!

第一步:选择客户喜好并且方便制作的字体(最好是节省材料的字体,或变形字体,小的现在是技巧随便选了个个人比较喜欢的字体)

FEVTE提示您:点击图片可以查看高清大图

第二步:加轮廓并打散轮廓组群组(CTRL+K)

第三步:选中打散后的轮廓图进行渐变填充

第四步:在打散后的轮廓图后加立体效果

第七步:细化面板效果给面板加渐变

复制一个面板填色为黑,下沉到面板下面一层,进行细微的位移

第八步:加底面阴影,面板绿色阴影(加阴影时会很卡,建议复制面板加阴影,之后打散阴影,复制阴影换颜色就可以同时满足底面阴影和面板的光晕效果~~)

定稿后可直接选择面板输出成PLT文件进行雕刻~

本技巧针对新手,大师级可以发表改进言论,但请不要过于批评没有水平,谢谢大家!

3D打印机制作的枪支成功发射 篇6

在过去,制造枪支的零部件对大多数人而言都是不可能的,但是AR-15零件的电脑文档已经在网络上公布了一段时间了。HaveBlue称这个由3D打印机制作的枪托和其他真枪零件组成的枪支已经成功射击200余次。他说:“据我所知这实际上是首支由3D打印机制作并成功发射的枪,我花了很长时间才确信这的确是首支。”

HaveBlue还试图用3D打印机制作的枪托制造一把可以射击的来复枪,但在上火药这方面遇到了问题。

撰稿:JACOB ARON

浅析3D电视制作技术及其展望 篇7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延伸, 人们对于生活质量水平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科学技术的发展, 也促进了3D电视规模的普遍应用, 它满足了人们对于高质量生活的需要。这几年来, 随着3D电影等的兴起, 促进了人们对3D电视的重视程度的提升。随着3D电视技术的不断深化, 其已经成为电视制作行业的重要产业热点, 满足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的提升。随着世界范围内的3D电影电视技术的推动, 我国的3D电视、影视应用模式逐渐得到了发展, 虽然正在起步, 但是已经具备长远发展的趋势。在此过程中, 国家的相关电视单位进行3D电视发展目标的规划, 对3D节目的制播环节、存储环节、播放能力环节等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为了促进3D电视模式的广泛普及, 我们要进行3D电视制作技术的深化应用, 以满足市场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以有利于人们群众的生活质量的满足。目前来说, 我国的3D电视制作技术依旧是不完善的, 这就需要我们进行相关电视台的发展战略的规划, 确保电视技术系统的不断玩, 以满足3D电视制作技术的广泛普及。下文将通过具体实例, 进行3D节目制作的积极探讨与分析, 通过对3D电视制作的未来发展的展望, 来明确目前3D电视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相关措施的应用, 实现3D电视系统的稳定发展。

2 3D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的优化措施

相比于传统的2D电视节目制造技术, 3D电视制作的技术特点是更加先进的, 为了促进3D电视节目的制作技术的优化, 我们要进行节目拍摄环节、设计拍摄环节、制作环节、灯光及其舞美场景环节等的有效控制, 确保实现其电视信号的检测环节的有效控制, 通过相关电视制作技术知识的培训的展开, 以提高制播人员的相关素质, 满足3D电视节目的制作系统的发展需要。

2.1 为了促进3D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的优化, 我们要进行其拍摄方

式的有效选择, 确保其相关环节的综合考虑, 实现对画面质量、效率的综合考虑, 以满足拍摄环境的相关要求, 进行相关摄像机及其拍摄方式的选择。在此过程中, 我们也要针对相关视觉效应进行相关环节的优化, 比如对视野冲突效应的深入分析, 以避免出现观看时的视觉的不协调、不舒服的感觉。视野冲突的表现主要是边框效应、画面切换的空间跳跃、遮挡关系矛盾以及焦点平面与会聚平面矛盾等。视野冲突控制首先是拍摄、制作时尽量避免出现视野冲突, 其次是对已经出现的视野冲突进行处理。3D电视节目的成像基础是两只眼睛同时看到某图像, 当出现只有一只眼看到某图像时3D电视节目成像就会产生视野冲突。

边框效应也是不利于人们正常生活的3D节目的观看的, 为此我们要进行边框效应的积极避免, 实现其被拍摄对象的空间的有效设置, 避免出现其视野冲突的灰色区域内, 确保其网状阴影区域的有效回避。在实际拍摄过程中, 其斜纹阴影区域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视野冲突, 但是这种冲突是在人眼舒适度的范围之内的。如果被摄物体无法避开产生边框效应的区域, 就需要对该区域的图像进行遮挡或模糊处理, 让双眼都不能看到该物体。3D电视节目电视直播、录制切换或后期制作剪接时应考虑被摄物体的空间跳跃问题。如果3D电视节目画面显示的物体从上一个场景的屏幕后方突然跳跃到下一个场景的屏幕前方, 观看者会感觉很不舒适。

2.2 为了保证人们的日常3D节目的正常观赏, 我们要确保视野冲

突的有效避免, 在实际节目制作中, 完全避免是不可能的,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相关措施, 降低视野冲突率。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对场景切换环节的应用, 实现其空间跳跃的控制, 实现其电视制作节目相关技术环节的稳定运行。比如在画面环节中, 对于该画面的正、负视差的转变过程中, 我们要进行画面的积极有效的过渡处理, 确保该环节的稳定运行。由于摄像单元拍摄的立体节目图像中被摄物在不同场景中所处的空间位置不一定相同, 因此字幕或动画的空间位置也应该根据被摄物的空间位置进行调整。把字幕和动画固定放在立体节目空间的最前面虽然可以避免出现遮挡关系矛盾, 但如果被摄物出现在屏幕后方远处时字幕仍然位于屏幕前面, 这种大跨度的空间纵深会使立体节目图像看起来很不舒服, 因此建议根据画面内容确定叠加字幕图文的位置。

2.3 实现灯光环节的相关优化也是3D电视节目制作的一项重要

措施, 我们通过相关环节的优化, 实现拍摄场景的稳定运行, 比如对后景布光的照度及其层次环节的控制, 实现其轮廓光的增强, 确保其实际电视效果的增强。为了得到更高的显示效果, 我们可以进行灯光照度的不断加强。在此过程中, 我们也要实现对3D电视制作的存储方式的有效应用, 它分为双路存储模式与单路存储模式。这两种模式的应用, 离不开对相关内容的应用, 要针对具体的场景, 进行相关模式的准确应用。专业的监视控制设备应用于3D节目拍摄, 切换以及后期制作的环节。在检测合成的3D信号后, 要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调整, 减少误差, 确保质量。同时还可以进行3D信号效果的监看, 并严格进行3D技术质量的检查。3D节目类型要做到真实, 自然和符合人眼视觉习惯, 比如适合3D类型的节目可以包括:体育赛事, 旅游, 购物节目, 综艺专题节目等等。目的就是要达到较好的3D展示效果, 满足观众的需求。为了较好的培训和管理制播人员, 必须要求制播人员在实际中尝试和探索来积累更多的经验, 同时对于制播人员要建立人员培训考核制度, 岗位职责制度等等, 通过这些环节, 让制播人员更能符合3D电视制作的要求, 制作出更加好的3D电视节目。

3 3D节目制作实例的分析及其前景展望

某个电视台为了实现3D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的不断完善, 进行了3D制作系统的小规模应用, 进行其3D电视节目的有效制作, 通过对相关3D制作人才的应用, 实现了拍摄系统构成方案的不断深化, 满足了日常拍摄机位图的有效应用, 有利于拍摄方案及其流程的不断深化, 满足了人们对于3D电视节目的需要。因此我们要对后期制作方案和流程进行有效的制定, 选择两种节目送播方案:传输Side by Side信号的节目以及传输左右眼信号的节目。通过以上设计和制作途径, 该电视台对于3D的制作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满足的大部分观众对于3D电视节目的要求, 对于我国3D电视制作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

3 D电视节目的发展离不开对相关标准规范的遵守, 因此我们要

进行3D电视资料的评测标准研究的深化, 确保3D电视的制作、播出效果和质量的提升。只要做好这些, 就必然会推动中国3D电视的尽快发展。另外, 我国3D电视的制作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3D板块内容的打造;“低成本, 高效率”的生产和储备;拓宽3D节目的播出渠道等。

4 结论

3D电视制作技术系统的建立健全, 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人们群众的生活质量提高的需求, 为此我们要针对实际3D电视制作环节中的不足展开分析, 确保该技术的不断优化。

参考文献

[1]彭科.论3D电视技术的发展[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2 (8) .[1]彭科.论3D电视技术的发展[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2 (8) .

[2]刘欢.3D电视制作技术探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12.[2]刘欢.3D电视制作技术探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12.

3D电视节目后期制作 篇8

近几年,3D立体电视逐步走进家庭,索尼、松下等公司不断推出民用级和广播级3D摄像机、3D切换台和3D监视器,AVID公司推出AVID MC 6.0立体视频编辑软件,宽泰公司推出立体在线编辑系统和立体高清电视制播网络系统,为3D电视节目制作奠定了软、硬件基础。随着我国3D电视试验频道的推出,3D电视空间感强、现场感明显和高清晰度等特点备受欢迎,各大电视台开始筹划并开展3D电视节目制作,快速组建3D电视节目制作系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1 3D电视节目制作系统设备的性能对比

1.1 3D摄录一体机的性能对比

3D摄录一体机是将双镜头3D摄像机和3D录像机结合成一体,不需要支架型3D摄像系统进行频繁的光轴调整,具有极好的灵活性、稳定性和性价比。

1.1.1 索尼公司PMW-TD300肩扛式3D摄录一体机

采用2组3片1/2 in Exmor CMOS,7倍光学镜头。45 mm轴间距,可在更广泛的拍摄区域内拍摄3D画面,支持最短1.2 m的汇聚距离,灵敏度F11,信噪比54 dB;三环控制轮,可以单手进行变焦、聚焦和会聚调整操作,会聚面位置以长度单位米的形式显示在寻像器上;一键自动会聚功能可以对聚焦目标进行实时跟进(-20%+20%);内置4档滤光镜;采用XDCAM EX两路高清视频编码格式,支持1 920×1 080(60i/50i/30p/25p/24p)全高清格式;左右眼各2个SxS卡槽,2张64 Gbyte SxS存储卡可录制6 h的3D内容;3.5 in 123万像素裸眼3D液晶屏,具有混合/视差/汇聚提示/裸眼3D等6种模式;3D深度警告用直观的图形显示立体深度警告信息;格子显示能够以竖线粗细和间距不同在寻像器上检查左/右眼像差;双HD-SDI、HDMI、锁相接口、TC时码输入/输出接口等,体积212 mm×269 mm×489 mm,重量5.5 kg,功耗32 W[1]。

1.1.2 松下公司AG-3DP1全高清3D摄录一体机

采用2组3片1/3 in 220万像素CMOS成像器件,轴间距56 mm,17倍变焦镜头。20 bit数字信号处理器,高灵敏度、低噪波图像传感器和高质量DSP电路,内置4档滤光镜,6模式伽玛、自动聚焦、自动光圈、汇聚点调整、左右画面自动补偿和间隔记录功能,可变帧拍摄支持慢动作/快动作记录;单独设置了汇聚转盘;有近、正常、远这3个3D模式选择开关,可以优化每一个拍摄距离的镜头汇聚角度范围;P2存储卡实现双槽记录,AVC-Intra压缩算法,10 bit 4∶2∶2高画质,MPEG-4 AVC/H.264全高清记录,支持1 080 60i/50i/30p/25p/24p和720 60p/50p/30p25p/24p多种格式,3.2 in 92万像素液晶屏,具备辅助聚焦功能;双HD-SDI、HDMI 1.4输出,同步输入和TC IN OUT接口;体积235 mm×270.5 mm×667.5 mm,重量为6.1 kg,功耗38 W[2]。

1.1.3 松下公司AG-3DA1MC手持式3D摄录一体机

采用2组3片1/4 in CMOS成像器件,拥有2个独立的光学系统,支持全高清1 920×1 080(60p/30p/24p/25p/50i)拍摄格式。具备汇聚点调整功能和左右画面自动补偿功能,为富有表现力的3D影像摄录增加了灵活性;采用AVCHD专业高影像质量PH模式,MPEG-4 AVC/H.264全高清左眼和右眼影像同步记录在2张SDHC存储卡上;3.2 in 92万像素液晶屏,可切换显示Lch/Rch/覆盖;机身小巧轻便,内置立体声传声器,配备1个HDMI1.4(帧和场序制输出)和2个HD-SDI输出接口;体积158 mm×187 mm×474 mm,重量2.8 kg,功耗19 W[2]。

1.1.4 索尼公司HXR-NX3D1C手持式3D摄录一体机

采用2个1/4 in Exmor R CMOS成像器,10倍光学变焦镜头。31 mm轴间距;动态光学防抖,采用摄像机三向稳定技术,可在3D拍摄时对上/下、左/右和滚动震动进行稳定处理,控制镜头的景别变换,保证画面的同步拍摄;MPEG-4 MVC记录格式,支持1 920×1 080(60i/50i/24p)3D拍摄;内置一个96 Gbyte固态存储单元,在3D扩展记录模式下,可记录7.5 h素材;存储卡插槽可让用户将影像素材记录到记忆棒和SD卡中;3.5 in 123万像素裸视3D液晶屏能够现场监视3D质量,调整好左右视差就能进行3D素材拍摄;体积124.5 mm×165.5 mm×262.5 mm,重量1.15 kg,功耗5.4 W[1]。

1.1.5 JVC公司GY-HMZ1U手持式3D摄录一体机

采用2套全高清背照式CMOS传感器,5倍光学变焦,F1.2双镜头设计,使用JVC专利的Falconbrid™LSI处理器,支持1 920×1 080全高清24p或60i的拍摄和记录,3D模式下34 Mbit/s码流记录。内置一个64 Gbyte的固态存储单元,也可以在2个SDHC/SDXC闪存卡上记录全高清双画面;内置时间码、3D静态数码照片拍摄、3D间隔拍摄和斑马纹功能;3.5 in 92万像素裸眼3D液晶触摸屏,标配指向性枪式话筒、1个HDMI接口、2个专业的XLR音频输入接口;体积134 mm×153 mm×234 mm,重量1 kg,功耗4.8 W[3]。

1.2.3 松下AG-HMX100切换台

支持多种高清、标清格式,如1 080/60i/50i/24p,720/60p/50p和480/60i,576/50i;能够以4∶2∶2∶4和12 bit量化处理视频,使后期视频制作和调色的视频具有更多的采样信息;可切换来自2台3D摄像机的影像,不支持特效,同时输出双HD-SDI和DVI-D 3D视频信号作为PGM,用于低成本高清3D立体影像制作。连接2台AG-HMX100设备,最多可以切换4个3D视频信号输入,产生4个PGM输出,用于动态3D影像现场切换大屏幕显示系统;支持双路同时和并排等类型的3D视频输出[2]。

1.2 3D多格式切换台的性能对比

1.2.1 松下AV-HS450MC切换台

标配8路双通道3D输入,3路双通道3D输出,1级M/E。内置10 bit帧同步器、彩色校正、上变换功能;兼容多种高清(1 080/60i/50i/24p,720/60p/50p)和标清(480/60i,576/50i)格式;色彩采用Primatte Chromakey,具备强大的3D效果(CUT,MIX,WIPE)、特技(划像、挤压、滑动、3D、2通道DVE模式)、2路DSK、2路画中画、快拍存储与画中画存储功能,内置独立双通道画面分割器,多画面显示功能可在2块屏幕上显示高达20幅图像;可选内、外同步系统,双路冗余电源;体积482 mm×88 mm×471 mm,重量11 kg,功耗170 W[2]。

1.2.2 索尼MCS-8M切换台

该机既是一款8通道(SDI/HMDI/DVI-I/Composite)输入/4通道(SDI/DVI-D/Composite)输出的视频切换台,又是一款6通道音频混音器。一个键控器、多种预设DME(PinP/Slide/Defocus/Mosaic)划像图案、一通道帧存储输出,每个信号源均具有一路输入静止功能,可通过USB端口输入静止画面;具备3D模式(L/R联动Cut,Mix,Side By Side输出)切换功能,全高清1 920×1 080信号处理,兼容处理标清和高清多种格式;内置的多画面显示处理器支持4分屏和10分屏多显示输出;选单设计延续了MVS系列切换台风格[1]。

1.3 3 D高清录像机的性能对比

1.3.1 索尼SR-R1000多通道记录存储单元

可处理2D,3D,1 080p和4K格式信号,包括多摄像机信号记录、即时重放片段、高速多通道采集、媒资管理存储等。搭载了HDCAM-SR编解码器,MPEG-4算法,支持不同码率编码,最高SR-HQ(880 Mbit/s)模式;支持4∶2∶2(10 bit)和RGB 4∶4∶4(10/12 bit)记录,支持无压缩记录。强大的立体3D制作,最多可处理4个通道的1 080p 3D信号,或RGB 4∶4∶4 3D信号。使用HD-SDI或3G-SDI记录4K画面(3 840×2 160,4 096×2 160);每路A/V通道均带有一个双链路3G-SDI接口;支持16通道无压缩数字音频(24 bit,48 kHz),以及音频和视频的独立编辑能力。搭载4个可安装SR移动存储卡的插槽,每个插槽均可安装一个256 Gbyte,512 Gbyte或1 Tbyte容量的存储卡,最大存储容量可达4 Tbyte[1]。

1.3.2 索尼SRW 5800超高码流高清演播室录像机

支持所有HDCAM高清格式,如1 080i/p,720p;4∶4∶4,4∶2∶2取样,记录码率可高达880 Mbit/s。1台录像机同时记录3D格式所需要的2路信号,采用MPEG-4 Studio profile近似无损的压缩,多达12通道的数字音频通道,支持杜比5.1多声道的视频内容制作和强大的格式转换能力。支持多种HD和SD输入/输出接口和音频输入/输出接口,支持SNMP的以太网接口以及差错记录能力和USB接口进行机器设置的能力,友好地与其他设备进行衔接,保证整个节目的完整录制[1]。

1.3.3 松下AG-HPD24MC存储卡便携式录像机

采用AVC-INTRA编解码器,10 bit高画质4∶2∶2全高清视频。支持多种高清格式和24PSF实现高端制作,例如1 080p,1 080i和720p,可以在60 Hz和50 Hz之间转换。2台录像机支持3D立体视频节目的录制,同样可进行完整的HD-SDI 3D或3D HDMI同步播放。可以在播放过程中高清和标清之间上下转换,或者在720p和1 080i之间交叉变换,具有画面长宽比转换、具有波形和矢量示波器显示功能;P2卡支持高达64 Gbyte大容量;多种广播级视频制作功能和接口,支持高质量24 bit 4通道音频录制。2U半标准机架尺寸和电池供电[2]。

1.4 3D专业高清监视器的性能对比

1.4.1 索尼公司LMD-4251TD/LMD-2451TD专业3D/2D高清液晶监视器

42/24 in屏幕,采用专业微型圆偏振膜,精确的Chroma TRU彩色处理技术,保证精确的伽玛调整和稳定的白平衡;10 bit信号处理,16∶10宽高比,1 920×1 200分辨力,超高亮度、对比度和响应时间。3D图像监看时,具有水平翻转、左右眼图像棋盘格检查、左右眼图像视差偏置模拟检查、左右路信号切换、视点景深检查和上载信号标识显示功能;支持3G-SDI输入/输出,具有音频电平表、波形图显示、双画面显示、画中画显示、隐藏字幕显示功能;多种色温及色域选择,多种可选扫描模式[1]。

1.4.2 松下BT-3DL2550MC专业液晶显示器

25.5 in屏幕,采用Xpol®圆偏振滤片,具有宽广的色域和10 bit 3D LUT,实现色彩真实再现。2个HD-SDI和1个DVI-D接口,支持1 920×1 200分辨力,支持1 080i,1 080p和720p的播放;支持同时(双SDI)、分行(line by line)和并排(side by side)等3种类型的3D视频输入;屏幕显示可切换到正常的3D图像显示(分行)、重叠显示、单通道(左/右)显示或比较显示功能,用于调整来自支架型3D摄像系统的影像。内置软件,可在不使用计算机的情况下,将指定的显示器色彩分析仪和测量探针连接到监视器,即可完成校准[2]。

2 3D电视节目制作系统的组成

2.1 3D电视节目直播系统

演播室直播是最容易实现的3D电视节目制作方式。3D电视节目直播系统一般由3D摄像机、3D切换台、3D录像机和3D监视器组成,根据系统的整体技术指标和设备的价格来选择相同档次的系统设备。3D摄像机可选择由2台广播级摄像机构成支架式高端双机位3D拍摄系统,也可以选择肩扛式或手持式3D摄录一体机。广播级摄像机可以采用2D/3D画面转换软件实现3D拍摄。对拍摄的视频进行视差调整和误差校正,通过2条SDI光缆对左右眼全高清视频图像进行传输。根据现场实际配置的3D摄像机数量选配3D切换台型号和特效功能,利用切换台对视频进行编码和现场切换,最终用录像机或硬盘记录单元将3D信号记录下来。通过专业3D高清监视器对具体画面进行精确调整,可以通过切换台上附带的换面分割器或专业的多画面处理器实现在少量监视器上显示多画面的监视效果。3D广播采用了“并排”技术,将切换台输出的信号转换为一种帧序制3D信号或分行3D信号,使用与普通高清广播相同的带宽传输3D内容,在用户终端高清电视显示2D图像,3D电视最终还原3D图像。

2.2 3D电视节目制作系统

视频的剪辑和输出需要专门的编辑软件。AVID公司AVID MC 6.0非线性编辑软件能够实现对3D立体电视节目的采集、编辑、添加特效和输出。其立体制作过程是将左、右眼视频转化为立体视频,然后与2D编辑相似,对3D立体视频进行编辑并添加特效输出立体电视节目。宽泰公司Pablo 3D后期制作系统基于独特的硬件处理引擎、高速总线结构和帧魔法等技术,可同时播放2路2K信号,并翻新配备了专门的立体功能,具有分屏显示、深度调整及悬浮窗口等功能,可实现立体的剪辑、立体的调色配光、立体的合成特效和立体效果的调整。So-ny Vegas Pro和Avid Media Composer非编软件支持3D编辑,Apple Final Cut Pro和Adobe Premiere Pro需要3D编辑插件Cineform Neo3D才能实现对3D视频的剪辑和添加特效。

3 3D电视拍摄和制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3D电视的图像质量不仅涉及左右单眼图像的质量,还涉及左右眼图像的匹配程度、视差范围以及画面过渡等,对拍摄技术和后期制作有很高的要求。图像质量控制要准确计算视差,进行有效的视差管理,尽可能减少双路拍摄的图像匹配误差,避免左右眼的视野冲突。

3.1 前期拍摄应注意的问题

3D摄像机能够保证全分辨力的高清,3D景深效果明显、色彩丰富、中间灰阶层次细腻。前期拍摄应注意立体摄像机的选择、立体拍摄支架调整和同步记录设置。3D摄录一体机的电气特性、镜头匹配、聚焦匹配和焦点平面的一致性好,调整和拍摄效率较高,但摄像机的镜头间距比较小,拍摄没有近景物体的远景镜头时,很难呈现远景景物的立体层次。双机位组成的3D拍摄系统应注意镜头的匹配、变焦轴线一致和双镜头同步,应准确调整双机位的参数配置并保证机械跟踪一致,确保2个摄像机之间的光圈、焦距和亮度一致。3D摄像装置调整时间长,需要反复测试摄像机的运动走位,调整符合3D拍摄的灯光照度,使得3D拍摄进度缓慢。

拍摄3D需要左右眼信号的重叠,定视差时要考虑到后面的物体,通过物体大小的调整和距离的变化突出立体感。聚焦、变焦将影响视差变化,拍摄近景的时候视差会增大;当被摄物体远离摄像机时,视差也会变大;当摄像机的距离以及重合角变大的时候,视差随之增大。通常视差增大,立体感会增强,但不应超出人眼能够处理的极限。以往两眼视差的极限值指标,在拍摄近处为两眼间隔(成人65 mm左右,小孩50 mm左右)的3倍,拍摄远处为1倍,如果达到这个极限值,人的眼睛会非常累,所以一般需要控制在这个值之内[4]。可以边拍边用3D监视器进行监看,控制视差尽量别超过舒适体验,更不可超过安全指标,看其中感兴趣的点并对整个画面都做一个检测。

双机位的变焦是个难点,可以根据近景或者远景调整2个摄像机镜头之间的距离,或更换变焦镜头,来控制景深,调整汇聚点在屏幕前后的位置。在拍摄3D电视节目时应防止边框效应的出现,尽可能使被拍摄对象处于不会出现视觉冲突的区域,使主体都在边框内而不是边框将主体截开。有条件配备实时3D处理器,拍摄过程中一些偏差都可以检测出来,并进行调整和校正。3D摄像机机位比2D的摄像机位更靠近现场,更有震撼力,带给观众更多信息[5]。

拍摄时注意节奏控制和构图方式符合3D特点,机位设计充分考虑3D的特点,努力靠近舞台以获得更真实自然的立体感受,采用利于3D表现的道具和动作设计,轨道和摇臂使用来提升动态立体感,2D转3D使用恰当可以丰富镜头选择,灯光和舞美需要更充分理解3D的特点,舞台设计需要考虑3D空间的营造,增加更丰富的前后层次[6]。观众在每一次切换后,都需要时间来适应不同景深带来的画面,如果是很多3D镜头进行切换,观众视觉会比较疲累,所以不需要太多的3D机位。在拍摄时需要特别小心,要尽可能丢掉2D的拍摄语言,使用全新的3D的拍摄语言,不需要大幅度的推拉,只需要小幅度的推拉或移动镜头就会造成很强的立体效果。

3.2 后期制作应注意的问题

拍摄的3D素材中画面人比较小、清晰度比较灰、层次上不去、缺乏表现力在后期节目制作时更难处理,很多效果难以把控。不管是3D立体视频的直播还是专题制作,都需要遵循剪辑规律符合人的观赏心理。节目制作涉及2路3D信号同步切换、双码流同步记录和双路编辑,坚持以“安全3D”作为制作的首要原则,合理利用3D空间。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视野冲突(画面切换的空间跳跃、图文叠加的遮挡关系矛盾、焦点平面与会聚平面矛盾)、视频压缩编码、左右眼图像的拼接以及3D图像的视觉安全性调整[7]。

把3D素材放在编辑线上,需要快速地挑选镜头并进行简单的粗编,对每个挑选出的镜头做立体修复,使左右眼画面能够良好地匹配。做完粗编后需要进一步对镜头进行完善,调整立体焦平面位置、双眼画面同时调整色彩(多级校色)、立体合成、立体字幕制作等[8]。3D制作最费时间的就是3D效果的调整,光凭制作人员的经验是不准确的,而且制作效率较低。专业的3D编辑工具提供3D效果参考图,让制作人员可以准确判断画面的3D属性。在制作视频时要注意立体深度的跳切,如位于屏幕的后面切到画面的前面,汇聚点发生很大的变化,观众很难立即恢复立体影像。镜头之间的深度剪接,就是把两个深度不一致的镜头连接起来。将切出镜头的关注点移到银幕界面上,然后切入下一个镜头,其焦点也放置在完全相同的深度位置上,最后将切入镜头的汇聚点移到其正确的位置上,观众会跟随汇聚的转移而不用眨眼睛[9]。影片编辑结束之后,还需要对立体影片进行精细的调色处理和深度微调,立体影片在2D调色的基础上进行全局微调,深度微调将镜头传到特效部门,对镜头的汇聚点进行调整。

3.3 监视显示应注意的问题

3D信号的监测需要立体监视器、3D视觉安全性检查等。影响3D电视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有3D显示器类型、屏幕尺寸、显示性能和3D眼镜性能。一般来说,大屏幕能够增强观看的临场感和真实感,且可减弱边框效应。显示器的技术指标不仅会影响左眼和右眼图像的单路图像显示质量,同时也影响立体效果,建议使用前进行专业调校。市场上主流的3D显示器通常采用时分快门或偏振式技术,如果3D眼镜的分光效果不理想,会导致左右眼图像串扰;3D眼镜的左右两镜片光学性能若存在差异,可能导致左右眼图像匹配不协调。时分快门式3D眼镜与显示器屏幕之间如果同步有误差,会导致3D图像质量下降[7]。

4 小结

3D立体电视必将成为未来电视的发展趋势,3D电视节目制作系统设备的选配要结合经济条件和功能需求,在拍摄和制作中需要进行严格的图像质量监控,才能保证制作出相对安全、舒适的3D电视节目。3D电视节目制作要以视觉为中心,精益求精地拍摄,精雕细刻地制作,不断提高技术和艺术水准,推动技术的创新与进步,在享受科技带给生活创新的同时,更要重视人们的健康。

参考文献

[1]索尼中国专业系统集团网站[EB/OL].[2012-03-20].http://pro.sony.com.cn.

[2]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专业视听网站[EB/OL].[2012-03-20].http://panasonic.cn/products/pro_av.

[3]JVC专业网站[EB/OL].[2012-03-20].http://pro.jvc.com/prof.

[4]王羽.制作更好的3D节目还原真实世界[J].世界广播电视,2011,25(1):26-28.

[5]杜卉.索尼3D现场制作系统设计——新理念新挑战[J].现代电视技术,2010(8):70-72.

[6]王亚明.3D转播车/EFP系统解决方案及应用[EB/OL].(2012-03-28)[2012-04-08].http://www.gbds.com.cn/zt/3dyth/201203/t20120328_1257937.shtml.

[7]董文辉.《3D电视技术指导意见》解读及跟进研究[EB/OL].(2012-03-28)[2012-04-08].http://www.gbds.com.cn/zt/3dyth/201203/t20120328_1257936.shtml.

[8]殷琦.中央台立体频道宽泰SQ高清系统——破译SQD后期网络制作全流程[EB/OL].(2012-03-28)[2012-04-08].http://www.gbds.com.cn/zt/3dyth/201203/t20120328_1257941.shtml.

3D电视节目后期制作 篇9

此次我们选择“百里挑一”的原因, 一方面还是遵循了节目内容是3D节目受欢迎与否的关键。我们想以上海台的主打节目在2D和3D这两种节目形式上相互推进, 吸引更多的观众, 再扩大影响力。另一方面, 也因为此类节目在制作上较好控制。它有固定的置景, 相对固定的灯光, 充分的照度, 这些都是拍好3D节目的很好的条件。由于拍摄对象活动范围相对稳定, 对于拍摄机位我们也可以以一些常用的景别来做预调整, 这样在节目的制作过程中会便利很多。

我们的整个前期制作系统包括3台支架式摄像机讯道, 1台3D一体机讯道, 加上1路2D转3D的讯道。其中支架式摄像机以上下垂直镜箱方式安装。这种安装方式很适合拍摄3~10米范围内的对象。使其在3D效果和观看安全性上都能得到保证。支架摄像机在进入系统前有时还需要进行特殊的3D图像处理。这样来帮助我们修正一些机械误差, 得到更好的效果。Sony的MPE-200就起到了这样一个作用。对于画面监看, 清晰可靠、方便灵活一向是我们的要求。我们习惯于使用多画面分割来对节目信号源进行监看。在制作的时候导播切割画面同样需要观看3D图像, 因为他需要知道, 哪些画面正处于3D效果的良好状态下, 可以使用。我们使用支持3G的EVERTZ多画面系统对3D画面进行配置划分。请确保对每个画面的左右眼信号采用完全一样基本设置, 以免造成眼睛观看的困扰。对左右相连的两个画面不妨加上一个边框, 以免不同的景深连接在一起时, 眼睛会感到不适。考虑到成本和便捷性, 我们采用文件化载体来对节目进行保存和转移。方便灵活的移动硬盘或者小NAS便于携带。录制完成后直接拿走。再将存储的视频文件导入后期工作站中进行非编和包装。这样的方式既能保证整个链路都使用DUAL LINK方式以保存较高质量的节目素材。又在存储介质和耗材上不会有较大的投入。

要制作优秀的3D节目, 必然需要一支优秀的制作团队。在人员配置方面, 我们目前有13人小组, 这个队伍随着日后制作量的增加还会扩充。在制作中, 团体的配合尤为重要。导播控制节目画面的构图和节奏。3D质量监控需要和推手保持良好的沟通。导播需要的画面必须尽快地确定汇聚面位置, 并调整到位, 一旦ON AIR, 推手和摄像就不要再做任何操作了。推手对于汇聚面的调节必须要准确及时, 以人眼观看的舒适度为主要考量依据。摄像师在拍摄的时候也应避免出现左右眼差异过大的镜头。比如摄像机镜头拍摄LED大屏时由于角度等参数不同, 在远焦端会产生条纹干扰现象。我们已经遇到过左眼没有条纹干扰, 右眼却很严重的情况。诸如此类的画面会对眼睛产生不适感, 应该立即弃用。

在制作方式上, 现在我们还是只能采用2D节目套拍的方式, 还没有专门设计的3D节目。在同一个演播室内, 进行2D、3D的同时制作, 这样的制作方式对3D拍摄而言会有一定的局限性。主持人等节目元素一般以2D制作为主, 兼顾3D, 无法专门设计3D场景, 在表现形式上有一定的薄弱环节。另一方面, 在有限的演播室空间内要架设6~8讯道的2D摄像机和4~5讯道的3D摄像机空间显得有些局促, 特别是对于摇臂和斯坦尼康等这些特殊设备更是没有办法同时架设两套。我们寻求的解决办法是都使用3D设备, 在3D系统中分出左眼信号给2D制作使用。在斯坦尼康方面, 由于现在还无法无线传送双路由, 我们使用H.264编码的编码方式, 通过无线传送SIDE BY SIDE信号, 这样能以的较高码率得到质量较好的HD-SDI信号。系统接收后由Sony 3D BOX转成DUAL LINK信号后进入制作系统。拍摄前需要做的是, 跟摄像师沟通, 他同时兼顾着2D拍摄和3D拍摄。因此, 一定要预估可能拍摄人或物的最近距离。将汇聚面调整在小于等于这个距离位置。拍摄对象过大的出屏效果, 会造成人眼的极度不适。这个需要避免。对于摇臂, 我们也想使用3D一体机, 通过外加光缆适配器使得摄像机信号改由单根复合光缆传送。再将镜头的控制利用遥控手柄引到操作员身边。这样摇臂操作员就能如同往常那样控制摄像机镜头的推拉聚焦。汇聚面的调整则通过光缆传回制作系统中, 由3D推手完成调整。这么做能够基本保持我们传统2D的操作方式不变, 兼顾2D拍摄。

在拍摄前期调整上, 我们同样是先将RIG系统中左、右的光轴进行校正, 确保镜头在变焦过程中, 光轴始终在画面的中心不发生偏移。完成后再对支架进行机械调整, 主要包括垂直和旋转误差的校正。在调整时我们可能会看到右眼信号在远焦端的时候会显得模糊、暗淡。这是反射镜面装置的固有缺陷造成的, 无法避免。因此在拍摄时我们也应该避免最远焦段。并且选择光照充分的地方拍摄。配合调整时, 可以对节目中最常用的几个位置关系进行预设。预设好的镜头就以固定景别, 固定汇聚面位置体现在节目制作当中。这样会便于在录制过程中快速反应, 取得想要的画面效果。

对于节目保存, 我们希望保存较高质量的DUAL LINK素材。基于这种考虑, 我们选用了使用较为方便的K2 SUMMIT硬盘服务器, 简单地开通选件功能后就能够同时录制4通道的DUAL LINK视频素材。录制内容生成4个双视频轨的文件, 利用以太网连接移动硬盘服务器可以边录边传, 速率可达150M/s。新版本服务器支持USB3.0, 可达到同样级别的速度。这样在节目录制结束后, 只需花不长的时间就能完成文件生成和转移, 直接将移动硬盘服务器拿走就能上载到后期非编系统中。这里需要考虑所用后期非编所支持的封装格式。我们使用的是同公司的EDUIES非编系统, 所以在格式兼容上没有问题。后期制作我们同样采用DUAL LINK的编辑方式进行编辑。在编辑过程中仍然会需要对左右眼的画面进行微调, 包括垂直误差, 汇聚面调整等工作。因此前期的调整是否到位十分重要, 能为后期制作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我们计划建立一套小型的网络非编系统, 通过网络对硬盘库中的素材进行编辑管理。这样能更为有效地管理素材库和片库归档。

最后我们讨论一下大家在制作过程中一定也遇到过的一些问题。

首先, 如何进行好的3D画面构图。目前大家对3D的监看一般都采用柱状区间图。尽量使画面前后景丰富, 波形在柱状区间中显示丰富的层次, 但仍然在设定的安全范围内。这样的画面一般都有良好的3D效果。

第二, 如何应对拍摄物体突然靠近摄像机。目前我们一般设定的拍摄距离是拍摄5米到10米的距离。相对应的轴距我们设定为55至65之间。有时不可避免的被拍摄对象会意外靠近摄像机, 这样就需要我们临时调整两个摄像机的轴距来应对。将轴距降低到35左右, 这样会减弱3D效果, 但是毕竟要保证观看到的画面是安全、舒适的。

第三, 所有工种的配合问题, 导播意外切到汇聚面尚未调整好的画面时如何应对 (非直播节目) 。我们的经验是, 一但这种情况不幸发生了, 就不要再做任何调整了, 用后期解决。否则, 在后期中如果要对汇聚面调整的过程做修正, 工作量会很大。

第四, 如何确立汇聚面。对汇聚面的考量, 我们一般会兼顾3D效果和画面安全性。避免纸片效应和边框效应。不要产生对象被切割的情况, 眼镜会产生困扰。

3D电视节目后期制作 篇10

索尼新型的3D工作流程产品是首款3D肩扛式摄录一体机原型。它经过精心设计,可提供现场使用所需的、更加优异的机动性和灵活性,以及高质量的3D制作能力。由于它还处于开发阶段,本次IBC展会上展示的是它的原型机。

索尼技术在今年的世界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功,为全球观众奉献了25场比赛的3D现场直播。在整个转播过程中,关键性的一部分就是MPE-200多格式画面处理器。这个处理器可以实时进行高质量3D画面制作,使摄像机组在整个赛事过程中保持最佳聚焦位置。索尼在今年的IBC展会上还将展示用于MPE-200多画面处理系统的升级软件MPES-3D01V1.20,它是根据从南非收集的反馈而专门开发的。这款软件计划于10月上市,它增添了摄像机配置和设置专用的自动组合能力,以及应用户要求开发的多种其他操作性能。

索尼的MPE-200多画面处理系统可加载多种软件包,从而应用在多种广播环境中。在本届IBC上,索尼还推出了MPE-200上使用的三种新软件包。

首先是一款可进行画面2D到3D转换的应用软件——MPES-2D3D1,计划于2010年底推出。在需要从摄像机位置进行3D画面制作、但却无法安装3D摄像机组时,它是极为理想的制作工具。例如,安装在球门网上以及进行直升机航拍的摄像机需要有较小的体积和质量,因此无法安装摄像机组。MPE-200可将这些摄像机拍摄的2D画面转换成高质量的3D影像。

其次,索尼还在IBC上展示了最新的画面结合技术。这项技术将于2011年春季推出,它将三个位置相近的摄像机拍摄下的画面进行组合,结合成一个全景图像。将来自各台固定摄像机的画面流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图像。使用这个软件,操作者可以制造一台虚拟摄像机,并根据屏幕上的活动情况对其进行定位,使广播公司能够看到屏幕上任何一处他们感兴趣的位置。这项软件技术还能根据附加的深度信息进行编程,例如在足球场中,便于人工制作出3D场景的视效。

第三,在现场节目制作中,图形平铺的能力非常重要,索尼将使用MVS切换台系列使其成为现实。在本届IBC上,索尼演示了配合MVS-8000视频制作切换台家族使用的,创新的视频处理软件。用于MPE-200多画面处理系统的MPES-FX01软件包与MVS-8000系列切换台一起使用时,可将2D和3D画面实时平铺在3D视频中。

MVS-8000切换台是索尼端到端3D解决方案中的关键一环。在本届世界杯节目的制作中,它已经被证明完全能胜任世界级大型足球比赛的工作。在本届IBC上,索尼展出了最新款的产品——MVS-8000X切换台。它可以切换可以处理直接来自摄像机的3D画面,还可支持1080/50p格式制作。作为大获成功的MVS系列的最新信号,MVS-8000X定会成为3D制作工作流程中的重要部分。

为了使电缆连接简单化,索尼还推出了HDFA-200光纤传输适配器,它可以使用一根SMPTE标准光纤连接将两路高清摄像机画面传输到一个专用的3G摄像机控制单元上。这一连接可传输视频、intercom、控制信号和电源,可对两台摄像机进行全系统操作。HDFA-200系统经过专门设计,可与索尼的HDC-P1共同使用,通过一根RCP控制摄像机组。HDFA-200可提供3D现场制作摄像机系统所需的性能。

在纯粹的工作流程之外,3D立体摄像师还需要看到被拍摄画面每一个像素的完美展现。在世界杯比赛节目的制作过程中所使用的索尼3D专业监视器也将从10月起全面推出。专业3D监视器是在高级别LMD-51W系列基础上开发的,此次展会推出了24英寸和42英寸两个型号。这两款监视器可提供全新的3D显示性能以及多种输入选择,包括3G SDI、HD-SDI(场序列、并列、双流左右通道)和DVI行间(line by line)。此外,索尼独有的轻巧舒适的BKM-30G 3D眼镜也是配合3D监视器使用的、最优化专业产品。

索尼专业系统集团领导Andy Hotten说:“在过去的这些年里,索尼学习掌握了很多经验。我们在世界杯足球上取得的成功经验告诉人们,我们具有提供端到端的、成熟的3D现场节目制作工作流的能力。现在我们打算迈出崭新的一步,与业界的同行共享这些经验和技术。”

毫无疑问,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体育赛事采用3D格式进行制作,索尼将不断创新,为这一技术的实施提供解决方案和全力支持。为了实现这一承诺,索尼将在位于英国贝辛斯托克的欧洲总部开放一个3D精彩展示中心。这个中心将于2010年秋季开放,专为广播公司提供3D技术实施的培训和帮助。

为什么要用3D打印来制作食物 篇11

最近,该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用3D打印食物的好处,不仅仅是让制作过程变得更精细,还能提高食物的口感,甚至能让人们更健康地进食。

3D食物不能彻底否认好厨师

用一台可以使用粉末状食品原材料的3D打印机,可以做出很多精美的食物。21岁的研究员LiamMacLeod就用一台食品3D打印机ChefJetPro打印出很多有创意的食物。他与同事们先在电脑上做好设计,再将这些图纸输入打印机中,然后打印机会一层一层地堆叠材料,每一层可能比普通的打印纸还要薄,最终就能得到一份造型栩栩如生的食物。不过MacLeod说,这个过程其实相当缓慢,有时几个小时才能做好一个成品,而对待这样一件食物,你还得小心翼翼不让它碎掉或化掉。

MacLeod说他做过不少有趣的作品,比如有漫画角色阵容——擎天柱、绿巨人和一辆蝙蝠车,还做过一个罗马圆形竞技场和一个微小的埃菲尔铁塔,等等。但MacLeod说,他有时会考虑这样一些问题:是不是所有食物都能用3D打印机打印出来?我们为什么一定要用3D打印机来制作食物?

事实上,他们发现,并不是所有人工能做出来的东西,3D打印机都能完成。也许3D打印已逐渐成为各行各业的常用工具,从医学到机器人学,从武器制造到航空航天工程,但美国烹饪学院烹饪科学系的主任TedRussin说,他总是能迅速地将3D打印出来的食物与其他食物區别开来。也就是说,其实3D打印机制作食物只是在造型上更精细,但并不能与一个造诣高超的厨师相提并论。

3D技术有助让食物更可口

用3D打印机来改造食物,倒是可以改变某些食材的口感。比如一些高蛋白食物本身并不能让人产生太多食欲,但用3D技术加工后,无论从造型还是口感上都可以大大地提升我们的原始食欲。

TedRussin和同事们有意利用3D打印技术重塑营养科学。他说,我们做低脂曲奇时,可能黄油与糖的含量会相对少,因此对食用者的味蕾刺激不够,但用3D打印机打印的低脂曲奇,相同的材料却能做出更丰富的口感,因为可以将黄油和糖集中在某一层,从而在保证营养成分的同时也能有更丰富多彩的味蕾刺激。而2011年,美国烹饪学院的研究员Christopher R.Loss已证明,在不影响口感的情况下,将盐集中在土豆泥的最上层,可以让人对整盘土豆泥更有食欲。而如果这样做,这盘食物的食盐含量便可降低至少40%。

当然,这只是欺骗我们的味蕾的一种小把戏。但它的确能帮助我们吃进更低热量、更健康的食物。这对于西方国家甚至全世界控制肥胖率大幅增加的确是有所帮助的。

美国烹饪学院的研究人员还在尝试用不同的食材混合物来打印健康又美味的食物。他们希望有一天能打印出更有益健康的肉类。他们相信,几乎任何食物都可以从粉末状重塑——只需要用一些甜味糖粉、咸味小颗粒、苦味的奎宁、酸味的苹果酸等基础材料,就能做出任何一种口味的食物。

下次,你在美国餐厅吃到一块标着“3D健康肉”的牛排,可要仔细想一想,它可能不是真正的牛排哦。

3D电视节目后期制作 篇12

在室内展台, 3D LED大屏幕、3D转播车、4K/3D影院等代表节目制作最前沿的技术应用闪耀登场, 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欣赏。索尼的展示围绕3D、4K、广电设备与工作流程、普及型节目制作为核心的四大业务解决方案及应用场景而展开, 专业监视器家族、业务解决方案及技术服务也同时展出。

在户外区域, 索尼展出了为贵州省遵义电视台量身定做的8讯道高清电视转播车, 并在BIRTV开幕当天, 与遵义电视台举行了隆重的交接仪式。

3 D视听盛宴

位于索尼室内展台中央的是280英寸的3D LED大屏幕,高3.3米,宽6.4米,具备独特的3D立体偏振显示效果,它播放的索尼最新3D节目,为现场观众奉上了极具震撼力的视听盛宴。在3D LED大屏前,索尼精心设置出色彩亮丽、层次丰富的景区供拍摄设备使用,别具风情的印度舞也在此上演。

索尼自主研发的全高清3D电视转播车是国内首辆3D转播车, 它以现有2D HD系统为基础, 在2D的架构、工作流程、播出格式上进行必要的3D设计:从系统架构上增加3D设备层, 降低3D转播的难度;从工作流程上保持2D的操作习惯, 增加3D制作环节。这样的设计可以保持技术和设备的自然过渡和衔接, 实现2D和3D可以同播, 减少成本, 这也是索尼3D系统设计的主要出发点。车体方面也引入多个国内车体的首创设计, 如航天技术的复合材料蒙皮首次用于转播车表面;首次采用全车车体智能监控系统, 可以监控液压、车身状态、空调、电源等。索尼希望通过这辆车的使用, 国内能做出充满吸引力的3D现场节目, 也为后续的3D系统, 提供一个有实际参考意义的范本。BIRTV之后, 这辆3D转播车将投入运行,由索尼高清影视技术学院进行日常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上门服务等不同形式的培训,并同时开展客户合作、租赁服务等。

在3D图像采集区,刚登陆中国市场的新产品PMW-TD300肩扛式3D摄录一体机、HXR-NX3D1C手持式3D高清摄录一体机,与两台HDC-P1构成的3D广播级摄像机、以及适用于3D拍摄的Dual link传输处理器HDFA-200一起,构成了完整的索尼专业3D拍摄产品线。至此,Sony 3D前端拍摄已经涵盖了高端双机位3D拍摄系统、肩扛式3D摄录一体机、手持式3D摄录一体机,能够胜任各个层次的不同拍摄需求。在3D制作方面,SRW-5800超高码流高清演播室录像机、LMD-2451TD 3D/2D专业高清液晶监视器、LMD-4251TD 3D/2D专业高清液晶监视器也一起亮相。同时,搭载了MPES-2D3D1 2D/3D画面转换软件、MPES-3DQC13D质量监控系统的MPE-200多画面处理器与崭新的MVS-7000X大型切换台一起构成了3D转播车的现场制作系统。

4 K与35mm家族

装载有SR-R4便携式SR存储卡记录单元的F65 4K超高分辨率数字电影摄影机无疑是4K界的明星,它达到了65mm胶片的拍摄效果,可采集真正的4K分辨率图像,出色的对比度和极佳的彩色再现能力为制片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创造性和摄影的可能性。同时,索尼通过SR-R1000多通道SR存储卡演播室录像机与第三方软件系统,向广大的节目制作专业人员展现4K数字电影工作流程。

在索尼展台一侧,二层式设计的4K/3D影院采用了最新发布的SRX-R320 4K数字电影放映机,在此播放索尼使用F65拍摄的4K片花,为来宾们带来世界最前沿炫目的4K观影感受,也充分展示了索尼在4K领域从前端拍摄到后端播放的全方位优势。

35mm全画幅家族从SRW-9000PL HDCAM SR超高码率数字电影摄影机到高性能普及型的PMW-F3 Super 35mm全画幅手持式摄录一体机、高性价比普及型的NEX-FS100C手持式存储卡全画幅高清摄录一体机,都悉数亮相,为不同定位的节目制作群体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电影感影像制作解决方案。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全线产品与工作流程

针对广播电视节目制作领域,索尼展示了XDCAM专业光盘的全线产品与工作流程,如PDW-700高清专业光盘摄录一体机、PDW-539P标清XDCAM摄录一体机,组成线性编辑系统的PDW-HD1500高清专业光盘录像机和PDW-F1600高清专业光盘编辑录像机,以及PDW-HR1高清专业光盘现场编辑工作站等。具有新功能的XDA专业光盘一体化存储系统和新发布的XDJ-1000小型专业光盘库、XDCAM工作站、基于XDCAM专业光盘的复制分发系统也在此展示。

索尼也展示了强大的基于磁带的电视节目制作系列产品,包括HDW-800P高清数字摄录一体机、HDW-680高清数字摄录一体机、MSW-930P MPEG IMX格式摄录一体机、DSR-600 DVCAM摄录一体机等摄像设备,和HDW-M2000P高清多格式演播室录像机、MSW-A2000P MPEG IMX编辑录像机、DSR-2000AP Master系列DVCAM录像机等设备。

各种各样的演播室解决方案也是索尼展台的一大亮点:MVS-7000X大型切换台与SR-R1000多通道SR存储卡演播室录像机、HDC1580R高清摄像机组成了高端演播室解决方案;MVS-6000多格式数字切换台、HDC1580 14bit高清摄像机组成的面向中高端需求的解决方案;DFS-900M多格式小型切换台、HSC-E80高标清演播室摄像机组成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等等,这些方案可以灵活应对不同的场景需求。

普及型节目制作全线解决方案

此次展出的“普及型节目制作”全线解决方案是以“索尼影视专业制作乐园”为核心,面向广大节目制作人员提供的更灵活节目制作方式。索尼XDCAM EX系列产品和PV产品是展出的主力设备。

观众在现场不仅体验到了搭载最新“中国设定”的PMW-EX330肩扛式存储卡摄录一体机所拍摄的画面以及它的移动演播室解决方案,还亲密接触到了NXCAM系列存储卡产品线,其中包括索尼今年最新概念的Super 35mm全画幅摄录一体机NEX-FS100CK,崭新发布的手持式3D摄录一体机HXR-NX3D1, 以及HXR-NX5C手持式存储卡摄录一体机、和首款防雨防尘特殊应用机型HXR-NX70C。另外,存储卡摄像机家族还展示了HXR-MC1500C肩扛式存储卡摄录一体机,以及HXR-MC1P专业微型高清摄像机和电子影像取证和电子影像笔记应用的利器HXR-MC58C数字高清摄录一体机。除了强大的普及型存储卡产品家族,经典、主流的全线磁带/存储卡家族,从肩扛式可更换镜头摄录一体机HVR-S270C, 到手持式可更换镜头摄录一体机HVR-Z7C, 主力机型HVR-Z5C和DSR-PD198P也悉数亮相。

专业监视器家族

索尼展示的全线专业监视器包括今年6月新发布的BVM-E250和BVM-E170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高级主控级监视器(顶级技监),它们提供的前所未有的最高图像质量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BVM-E系列是第一款提供全高清分辨率OLED面板、10比特面板驱动的监视器,采用全新开发的Sony专业显示引擎。索尼提供这些顶级监视器与LCD/CRT在黑暗环境中的效果对比,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其优势所在。

PVM-2541/1741/740 OLED专业监视器,以及LMD-4251TD 3D/2D通用高清专业液晶监视器、LMD-2451TD3D/2D专业高清液晶监视器等产品也一并在该展区亮相。

业务解决方案与技术服务

索尼在业务解决方案区域展示致力于更好地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的索尼金融解决方案与服务,涵盖经营性租赁 (汇美租赁计划) 、融资性租赁 (包含定制方案) 、短期租赁等服务方式,能够灵活应对长短期租赁需求,建议最合适的金融解决方案;索尼专业技术服务也展示了产品调试、培训到播出等技术支持服务,显示了强大、专业、创新的技术能力。同时,索尼在环保节能方面的新举措也与广电用户见面。

索尼高清影视技术学院作为针对高清设备深层次运用、面向高级终端用户的专项培训运行机构,自成立以来已多次为用户成功举办综合多级课程及量身打造的定制培训,专业讲师也在4K/3D影院举行35mm和3D公开课,讲解相关拍摄技巧与现场制作系统的应用。

上一篇:体质素质下一篇:重症监护室病人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