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后期制作

2024-10-23

电视新闻后期制作(共12篇)

电视新闻后期制作 篇1

在电视新闻的后期编辑中, 怎样将文化形态和意识形态相结合呢, 我们又可以在电视新闻后期编辑工作中发现什么价值呢?

1. 后期制作准备阶段中, 编辑意识的作用

对电视新闻的后期编辑, 需要工作人员从收集好的信息中提炼出需要的文字和画面, 使用配音、应用等程序, 对文字和画面进行加工组合, 最后把衔接好的电视新闻展示给观众。在整个过程中, 涉及到的环节有很多, 其中最为基础的环节有画面编辑、声音编辑、文字编辑、筛选内容和音画合成等。当然, 在后期制作过程中, 不能毫无安排地随意进行其中的环节, 编导和工作人员要有强烈的编辑意识, 充分准备好所需要的素材, 以完成后期制作工作。

1.1 对画面编辑的准备工作

编辑所拥有的素材大部分是由记者采访得来的, 对此编辑要加以尊重, 要事先通读记者带回来的素材, 对素材有所熟悉, 在熟悉的基础上还要精选素材, 了解素材的内容和主旨, 以便在编辑过程中熟练找到想要的文字和画面。例如, 在采集回来的素材中, 哪些是贴近本次主题的?哪些素材是令人感动的、精彩的?哪些是震撼的画面?哪些能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等等, 编辑对这些内容都要了如指掌, 要有对素材进行分类的能力, 对于较长的、重要的素材, 读到其重点部分时还可以勾画出重点, 以防在编辑时找不到素材。编辑对素材通读后, 会发现素材有些地方是不合适的或者是有误的, 那么编辑就可以对这些内容有个简单的筛选, 对节目需要的不够的素材进行及时的补充, 这样就可以使新闻的质量大大提高。做新闻类节目的编辑, 要有丰富的素材和经验积累, 特别是进行大型节目或者重要话题类新闻节目时, 可能会涉及到之前的一些类似的或者是相关的新闻信息, 或者是进行回顾, 这时就需要编辑从日常积累的素材和经验中快速找到相关的资料, 做好声音、画面的衔接和编辑, 让新闻的后期制作工作顺利完成, 因此在对一些重大的新闻做好报道的同时, 还要做好保存工作, 编辑和工作人员要对这些保存的新闻有很好的敏感度。有经验的编辑会注重对素材的积累, 他们强烈的编辑意识和经验会促使他们有意识地搜集多方面的资料, 如热心观众提供的资料、当事人及家属提供的素材, 或者是其他媒体人员提供的资源等等, 这些都是编辑积累重要素材的来源, 这会提高后期制作的工作效率, 会使节目的内容更加丰富。

1.2 对文字素材的编辑工作

后期制作的主要工作就是把文字和声音进行有效组合和衔接, 使得文字和声音更融合、贴切, 使声音和文字正确地表现出所要传达的信息。首先, 编辑要关注时事和国家大事以及党的相关政策与方针, 对相关内容要能熟练掌握, 从而把握舆论的方向。编辑对当前的时事和热点有很强的敏感度, 就会对所要报道的新闻主旨和核心有明确的方向, 就能使新闻信息准确地传达给观众。

2. 编辑意识在记者与受众沟通中的作用

编辑在与记者进行沟通时, 需要有编辑意识以促进沟通。好的新闻是需要编辑对记者采集回来的素材进行深入了解的, 编辑必须知道记者采集这些素材的用意, 对记者采集回来的镜头要明确, 即哪些是可以用的、哪些是不太适合的, 编辑还需要和记者进行换位思考, 找到记者想要表现的重点和细节内容, 掌握记者的意图。除此之外, 编辑还可以跟着记者亲临现场, 对新闻有更好的把握和认识, 了解新闻的真实内容, 这样在后期制作时就会得心应手。

其次, 电视节目是展示给受众的, 所以受众的感受就是对新闻节目最真实的评价和感受, 编辑需要了解受众的要求和感受, 而在探究受众需求过程中, 编辑意识能起到很好的作用。编辑要重视和尊重受众的要求, 了解受众的观看心理和收看习惯, 并根据受众的要求和习惯合理安排和处理好新闻节目的后期制作工作, 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 提高节目的收视率;报道所用方式要使用受众熟悉、喜欢的, 新闻选题也要考虑到观众的需求。为提高节目的收视率和质量, 编辑部还可以定期对受众进行问卷调查, 及时了解受众的需求和要求, 之后做出针对性的编辑措施, 适度地调整新闻方向和思想。

言而总之, 无论是在文字编辑、声音编辑过程中, 还是在了解记者意图和受众要求过程中, 编辑意识都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这也影响着后期制作的质量和效果, 所以编辑人员要重视培养编辑意识, 以提高节目的质量。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 编辑也受到了关注和挑战, 身为新闻工作者, 不能怕辛苦, 要有勇于奉献的精神, 承受住压力, 准确、客观地报道新闻, 发挥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电视新闻后期制作 篇2

虽然这一学期的的两次《校园生活》节目制作都伴随着时间紧急,熬夜拍摄、内心不安等让人不淡定的状况,但是不得不说,通过这次训练我真的受益很多。

在第一轮的节目制作中,我们是第一组,我本人之前也没用接受过系统的训练,完全没有经验,所以根本没有认识到任务的严峻,就盲目去做。我们得到要做《校园生活》,需要报选题的时候已经是周三了,制作时间也仅剩下三天,当时没有经过多想就定下了《中蓝公寓食堂》这个没有什么深意又缺乏趣味性的选题,当天下午就去食堂内部拍摄了空镜,在中蓝公寓楼下随机采访了同学。第一次作业遇到的比较困难的事就是官方人员的采访,因为这条新闻也有信息发布的意义,所以让权威人士说出食堂开放的时间就十分重要,但是,学校的后勤和专门管理食堂的部门都不愿意接受采访,经过多次沟通才采访到及其有限的素材。后来经过紧张的剪辑,总算按时完成了。这次的新闻节目作业经过确立选题、新闻策划、拍摄采访到录播主持和后期剪辑,我们小组最终的完成了此次作业,并且获得老师的肯定,这对于我们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是很大的鼓励。可以说第一次作业在慌乱之下做得很粗糙,感谢老师对我们的包容与理解。

经过老师在课上的讲解和上一次积累的经验,第二次的节目制作我们较之前从容了一些,经过几轮的选题讨论,我选择了正当时的主题——光棍节,基于上一次选题十分简单乏味的原因吧,我想把这次的新闻做的趣味性更强一点,但实际并不像我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越是有趣的话题对整个新闻的结构,形式设置安排等各方面要求越高。由于我个人能力经验的不足,完成后的新闻有几处“硬伤”,老师在课堂上给予的指导让我明确知道了自己在专业上的欠缺,在今后的学习实践中我会尽量改正、规避的。

通过这一学期对新闻类采访,编辑的学习,首先我了解到采编播的重要性。首先说采集,拍摄空镜暂且不说,从采访角度,在采访过程中我学到了,采访提纲问题必须有独特性,不要千篇一律,你随便想想能够想到的别人也能想到。其次,采访时无论怎样的环境怎样的工作我们都必须尊重对方。还有,采访准备一定要做好。最后,采访稿的成功在乎你的侧重面与常人不同,善于挖掘其背后的故事及侧面影射的社会实质。此外,我在后期制作方面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新闻节目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剪辑和特效等相关技术的运用。在剪辑过程中,我们常常遇到一些技术方面的困难,比如素材的格式转换,不同画面比例的协调。虽然在去年的摄像作业上已经对于大洋非编有了一定的掌握,但是技术方面仍然有待提高。我希望自己在课后能在技术方面有所提高。通过做新闻报道,让我们有了对所学进行实践的机会,也正是通过这次宝贵难得的实践机会,让我们更好的,更加深入的对采编播的各个流程,各项分工,每个人应该做什么,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有了更加明确的了解。

在整个制作过程也让我了解到了一个团队的重要性。良好的合作是成功的关键。这次我们小组的成员各有分工,在遇到分歧时候也会进行很好的沟通,在最繁琐的剪片阶段,良好的合作气氛促进我们的进度,愉快工作的同时,也收获了较好的结果。所以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学会讨论和沟通,学会分担,是很重要的。一个团队要有分工明确的前期策划,拍摄,后期剪辑以及制作。是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整理和反馈组织工作的信息,为决策服务的专门性活动。我们信息员通过团队的方式,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收集、提供我们进行深度报道所需要的信息。首先前期的策划需要大家一起讨论、制定我们进行工作的方向,并且有一个全面,详细的概况,来为我们后面的工作做好铺垫;其次是进行拍摄,这一环节很重要,是保证这个深度报道质量的前提。后期的剪辑工作也非常的重要,让我们把前面拍摄的串联起来,把不相关的减除,使得报道流畅而不烦躁。

作为电视摄影专业的学生,我想着重说一下新闻拍摄的感受。我们组在两次拍摄作业中,采取过镜前采访、录音、非正常拍摄等多种方式,访问前我们对所有的硬件设备、器材(包括高清摄像机、话筒、录音笔等)的完备和正常与否进行了严格检查。但是对可能遇到的障碍(如采访对象因顾及其他方面而不予配合等)没能做到预先估计,也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这也对拍摄采访产生了负面影响,在很多情况下没能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也没能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十分可惜,以后我一定会吸取教训,尽量将前期工作做完备,以保证拍摄工作的顺利进行。还有,我更真切的体会到作为电视新闻摄像师的确要充分利用并懂得利用电视新闻的画面对运动现象的解释以及表现,注意捕捉生活中那些最有说服力、最具有生活气息、最生动活泼、最有趣、最引人注意的动态变化过程。还有最最基础的问题,画

面的稳定,我们的片子中也存在镜头画面不稳的现象,我们在新闻拍摄过程中大部分是上架拍摄的,但是很多情况下要根据出镜记者的讲话及现场环境的不同,要有不同镜头不同景别的变化,所以在时间紧急时是用肩扛的。肩扛就会涉及到如何让固定镜头更稳,推拉摇移更均的问题,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会注重锻炼自己在这一方面的能力和技巧。

试论电视新闻标题的制作 篇3

【关键词】电视新闻; 标题制作

中图分类号: I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09)05-0256-01

电视新闻标题与报纸、广播的新闻标题一样,是新闻内容的外在表现形式。一条好的新闻,如果没有好的标题,往往会丧失其魅力;反之,一个好的标题,又有顺畅的文稿和与之相配的动人画面,这样的电视新闻便会深深地打动观众。因此,我们必须克服“重新闻内容撰写、轻新闻标题制作”的倾向,根据电视的传播特点和新闻标题的要求,精心制作电视新闻标题,使这一“新闻眼”闪闪发亮。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可对于电视新闻来说,标题位于电视新闻片的片首,用以表明某条新闻的主题思想和主要内容,一个好的新闻标题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作为电视新闻的记者或编辑,那如何才制作一个好的新闻标题呢?

(1)要标新立异。

那么,作为新闻之“眼”的标题,必须要创新,有时为了拟制一个好的新闻标题,常常要写一二十个题目,以便从中挑选一个最有新意的,好标题就是在这样反复地分析、比较和鉴别中“跳”出来的。

(2)落笔实在,言之有物。

言之有物能给人以具体形象,让人印象深刻,而无具体形象的标题给人的则是笼统、虚无的感觉。在基层电视台有很多表扬稿件,记者往往用笼统的标题《送面锦旗表谢意》,凡是送锦旗的都可以用这一标题,在制作标题时应把具体内容浓缩进去.如一农民为感谢县刑警队成功解救他失踪多日的女儿,制作了一面锦旗送到了县刑警队领导手中,记者在稿件中用了标题《送面锦旗表谢意》,在编发这篇稿件时编辑把标题改为《刑警解救失踪女送面锦旗表谢意》,使观众一目了然。《建新房.进班房》、《乱砍树.抓进去》是湖南卫视《晚间新闻》中播出的两条新闻标题,说的都是滥伐林木被刑拘的事,这此标题十分具体、简洁,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3)通俗易懂、明白浅显。

电视新闻的标题就是要让老百姓喜闻乐见,一看就懂,才能达到宣传的目的。比如电视新闻标题《濮阳县65万亩优质小麦订上"娃娃亲"》,是让观众很容易理解定单农业的一条新闻,标题既通俗易懂,又生动有趣。因此,电视新闻标题制作的首要原则,就是既要简短,又要通俗。

(4)多用动词,增强动感。

真正的新闻本身就处在变动之中,因此制作标题更应从寻找动感上下功夫.多在描述和表现事物的动态上动脑筋,让活生生的语句进入标题,要把标题与观众感知的变动表象联系起来,使之形象生动,动感十足,从而增强电视新闻标题的视觉冲击力,以吸引观众,抓住观众。

《劝君文明过端午,只挂葫芦不折枝》,一个“只挂”,一个“不折”.把新闻所要言传的思想很具体、很有动感地表达出来。又如《老翁抢老妪 ,重新进班房》“抢”和“进”这两个动词一个说“因”,一个说“果”,一个活动场面十分形象生动地走进了观众的脑海,远比《我市破获起抢劫案》这种传统的标题更能吸引观众。

(5)要形象生动、诙谐幽默。

既然电视新闻是给老百姓看的,那么新闻标题就必须考虑观众的接受特点。一些独具民族语言特点的辞格、成语,来源于人民群众的俗语、谚语和民歌等,由于形象生动,广为流传,在标题中如果运用得体,则能起到事半功倍、潜移默化的宣传效果。如《毒鱼的请住手,吃鱼的请住口》是采用呼告修辞,有一种强烈的警告作用。另外,比喻、比拟、借代、象征、排比、对偶、双关和反语等修辞手法在标题中都大有用武之地,只要运用得当,就能使标题新颖,生动、让受众赏心悦目。

总之,电视新闻标题对观众来说,它是第一视觉的冲击波,对传播国内外信息、与观众沟通思想、引导正确舆论导向有着非常重大的作用。因此,广大电视新闻工作者、特别是记者和编辑要十分注重标题的制作,我们必须从研究电视传播的特点出发,制作好新闻标题,使之既准确、鲜明、生动,又亲切、朴素、活泼,有更大的吸引力,让这“新闻眼”熠熠生辉、美丽动人!

参考文献:

[1]周廉洁:早间电视新闻的机会和挑战,《现代传播》2007(5).

初探电视新闻后期制作技术 篇4

选择画面以前, 首先要认真阅读解说词, 了解新闻的主题思想, 掌握新闻结构与长度, 以便在后期制作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然后要仔细浏览记者拍摄的素材, 对于什么内容在什么地方, 做到心中有数, 编辑起来就方便多了。

1. 画面选择组接的要求

后期制作将画面进行选择和组接, 才能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 还需要遵守几项基本的规律。

第一, 遵循事物的逻辑性原则。逻辑性原则包括日常生活逻辑、观众的欣赏逻辑和艺术表现的逻辑。生活逻辑就是指在画面组接的时候要遵循生活本身固有的规律, 也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1.人物事件方面的逻辑关系。新闻后期制作中, 要按照事件间发展脉络进行下去, 不能出现时间关系混乱的局面。2.前后主体动作方面的逻辑。电视新闻制作中的主体必须是一致的, 而且前后的动作要有连贯性, 不可前后矛盾。3.时空转换方面的逻辑性。对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空间环境, 必须按照当时的环境背景来发展, 不能出现失控倒置、交错的情况, 要保持具体段落的时空组接完整。

第二, 遵循视觉匹配规律。视觉匹配中最首要的规则就是要符合轴线规律, 轴线是指所拍的电视画面中的一个虚拟的线条, 轴线规律则是在拍摄过程中设置摄像机机位的时候所应该遵循的一般原则。在电视新闻后期制作中, 正确运用轴线规律, 能正确处理镜头之间的方向关系, 使观众对各个镜头所要表现的空间有一个完整的、统一的感觉。

2. 声画的合理配置

在后期的制作中, 同期声的运用使整个新闻更有现场感, 把画面与解说词配合好, 会提高电视新闻的质量, 使观众更加容易理解这条新闻表达的意思。

一个完美的电视新闻是声音与画面相互协调配合的结果, 声画的相互配合则要根据新闻内容的不同特点来运用声音加以说明。例如, 突发性或者动态新闻, 则需要注重通过画面来展现信息, 而如果是会议新闻或者是总结性报道, 就需要运用声音为主。

电视新闻对当下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报道, 它能够确保观众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新时讯, 实现人们的试听愿望, 要想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信息精确又适时传递给观众就要科学处理好声音与画面的关系, 在二者不影响彼此作用的同时, 发挥各自的优势, 突出各自优点。声画合为一体, 就是电视声音所说明的与电视画面所反映的内容是相互配合与融合的, 电视声音与画面完全同步, 达到声像的和谐同一, 确保新闻的客观性、真实性, 为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但是有一点需要明确的是:声音与画面合为一体并非看图说话。声画彼此对立, 意思是声音和画面分别表现不同的信息和主题, 根据各自的特点来表现同一节目中的不同事物或者不同方面, 通常声音都是扮演一种深层次信息的挖掘, 这样的声画对位组合, 能够丰富观众的听觉和视觉, 让新闻报道更加丰富、有意义, 在电视新闻中, 这种方式适用于三种情况:第一, 电视画面非常清晰, 但是在电视的画面之外仍然存在一些疑问或者不为人知的信息, 这时就需要配有一个旁白进行解释、说明。第二, 一些现场的实际场景不能够被拍摄到, 但是通过报道解说也能将新闻真实地展现在观众面前。第三, 新闻评论。画面出现电视新闻场景, 采访人员在一边报道, 再附上专业人士的讲评。通过声音与画面的有机配合, 实现电视新闻的可看性与可听性。

二、特技的应用

为丰富电视新闻的视觉语言, 扩大信息量, 开拓广阔的空间, 特技开始运用到电视新闻当中。特技, 是后期制作把拍摄的镜头进行特殊的处理, 而非摄像机直接拍摄到的。在电视新闻中特技的运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画面的合成。

把多幅画面合成一个完整的新画面。多个时空, 多个面画, 在同一画面出现, 这在现实中是不能实现的, 但是特技却能实现这个效果, 使画面丰富, 加快了新闻画面运动的节奏。

2. 抠像技术。

把不同的时空合成一个完整的画面。如现在的电视新闻节目中, 主持人大多使用抠像的技术手法, 画面的主题是主持人, 背景则是配合新闻内容的图像。利用抠像技术合成一个完整的画面, 即保证了现场特定的气氛, 又保证了主持人清晰的声音和成体的形象, 一个主题, 多个画面, 活跃了画面的形式, 又增大了报道力度。

3. 模糊处理。

有时候考虑到要保护电视画面中人物的隐私性, 这时候就要进行模糊处理, 一般采用马赛克效果进行处理。

结语

电视新闻节目制作拍摄心得体会 篇5

李浩瑜 201105510109 广播电视学一班

本学期主要拍摄的新闻,从新闻选题到外出采新闻再到最后的制作,是一件不小的工程。原本看似简单的步骤,自己亲身经历起来确实困难重重。

首先说一下选题,宿舍为单位的时候,感觉到做新闻有时候人越多确实是个累赘。因为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都不想做一点的退让,这就使新闻在最初选题的时候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好在最后大家还是能少数服从多数,一起商量,一起研究。

外出实地采访对我来说,还算是比较轻车熟路。同组的同学遇到的问题在于,被访者不接受采访或者说不配合;采访者没有掌握采访过程的主动权;或者说没有在意听被访者在说什么,急于思考下一个问题。这就使得大量的信息量流失,所以在后来的学习当中,还是应该加强现场采访,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思考能力。做到不慌、不乱。

这一学期下来,感觉在做新闻方面,大家还是走不出去。做的新闻不就是食堂饭菜问题就是学校网速问题。不能切实做到生活当中去,发现不了生活自然做不了真正的老百姓想看的新闻,也就没有了市场。所以在往后的学习当中,应该排除各种压力,走向社会,发现存在社会里的问题,反应社会现实的问题。把新闻做的实在一些。

这一个学期的学习,对我的收获还是在于在社会大环境的成长。总是想起在济南电视台录节目的那次经历。不要总是抱怨山东电视台的各种体制种种不好,其实当你真正走进演播室的时候,还是会从内心有不自觉的向往和崇拜。觉得什么都是新鲜的,觉得什么都是学校课堂中的放大版,甚至会思考,自己是不是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出身的人?看到很多还是会陌生,甚至莫名的恐惧。现在的大学生总是习惯眼高手低,对什么都是不服气,其实真的应该静下心来,好好学习,好好积累。走了一趟济南电视台,录节目倒是其次,重要的是把眼里看到的一切记在了心里,落实到了行动上。

浅析电视新闻前期拍摄与后期编辑 篇6

关键词:前期拍摄;后期编辑;音画同步;剪辑

中图分类号:G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09)17-0150-02

目前,新闻节目的“现场性”这个概念已经悄然兴起,现在,即使一些中小型电视台也开始尝试。传统的新闻学多数教科书对“新闻”的定义是“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是最近发生的能引人兴味的事实。”“电视新闻是利用电视传播工具对新近发生或发现事实所进行的报道。”这些定义,虽然表述各异,在时间概念上,都忽视了“正在进行时”这一最富电视新闻特点的时态。随着新闻节目的“现场性”,电视新闻的音画同步可能与远隔重洋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同步。

现如今,电视新闻已经由预制式向直播式迈进;电视新闻编辑开始由简单的组合型进入复杂的“创作”型时代。通常,电视台新闻中心或新闻部的负责人习惯地将电视新闻采编过程分两部分,一是前期拍摄,二是后期编辑,于是就有了前期和后期之分。以“前期”和“后期”来界定记者、编辑的职能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编辑的手脚,影响他们在整个新闻传播过程中的组织、参与功能的发挥。

1 前期拍摄

新闻事实是由记者通过观察、调查而发现的,事实是新闻得以形成与成立的基础,新闻是在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归纳而获得的,新闻依赖于客观存在的事实而存在。电视新闻的画面不仅需要尽可能地反映事实的过程,更主要的是要以实现的细节反映客观事实的本质内容,为观众对新闻事实的分析、判断提供最直接的依据。除了抓拍好现场外,要运用好现场声,同期声也表现的是新闻的现场感,电视新闻能正确地运用好同期声,就会使新闻增强现场感,给观众带来真实感。也能更强化新闻的主题。现场的同期声,必须为表现新闻主题服务,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要做相对完整连贯的报道,做到声画同步。同时,要与环境声互不干扰、突出主体。现场感强的现场报道特征是由记者出镜作报道,但更重要的特征是,让观众看到、听到的是记者在新闻现场采访报道过程。记者应当在现场随着事态的发生和发展,边观察、边采访、边叙述,同时还要重视现场采访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和目击者,运用他们在现场的同期声通过屏幕传达给观众,使观众感到更加亲切、真实、可信,也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参与感,从而增强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可视性。

记者偏爱自己发回的消息,编辑更看重多条新闻排列与组合,摄像师对于画面的讲究不亚于一个严肃的画家。他们在本岗位上都付出了汗水,付出了心血,但他们很难独立地将微观的实践转化为宏观的理论。媒介文化正在经历着从偏重单一教化到促进多元沟通的转变。这种转变如此深刻而迅猛,以至于一贯以承载意识形态教化为己任的电视新闻也无法逃避。在平等参与、尊重差异的传播理念下,将谈话与沟通机制引入到电视新闻中就多少带有了必然性。画面信息常常要求每条新闻(以每分钟的新闻提供10个镜头为标准)能够提供4个左右的“可看镜头”,其他7个系为“基础”性过场镜头。所谓可看镜头,是指信息意蕴饱满、直指新闻要素的镜头,这类镜头可以转变观众的注意;所谓“基础”性镜头是指背景性和过程性的。观众对这类运动方式(推拉摇移)镜头的感知,其注意力是处于“无意状态”的,此刻他们的兴趣大多是在“听”播音传递的主体信息。目前许多画面的可看性与基底性之比在0∶10至2∶8。造成这种画面信息缺省、无可看性,与记者任意推拉摇移镜头密不可分。

记者采访时,根据视觉的选择原理及其新闻现场的条件(光线、距离、物象、环境、时间)等要素,总是先寻找出其中容易捕捉的单纯构造或“形”加以感觉,以把握物象的主要特点,追求一个“完形”。而且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对其加强、减弱或修正,再逐步加深或淡化,这就是单纯性的基本特性。视觉力求以简单、符号的形式表现深刻而丰富的内容,通过精炼集中的形式和易于理解的秩序,传达预想的意义。

2 后期编辑

电视人除了认真拍摄好每一幅新闻画面外,还一丝不苟地运用动画、特技、屏幕文字等后期制作技术,制作好每一幅与图像新闻相关的画面,以准确的文字、图表等细节语言补充图像语言叙事含混的弱点,力求使画面中的具象语言与抽象语言达到最佳组合,最终保证信息得以清晰地传播。电视新闻的声画是以时序运动的方式传播信息,声画传播的滚动性无疑增大了受众对信息感知与存储的难度。就声画两者的难度比较而言,从画面含义的模糊性和播音语言逻辑表述的明晰性来看,显然画面信息具有更大成分的不可知性。因此,努力结构电视新闻画面的突现性,是电视记者、编辑提高电视新闻信息质量的重要内容。

电视新闻应强化后期编辑策划,由编辑根据记者选择的题目,确立报道选题,记者主要负责采访素材,由文字水平较高的编辑负责写解说词,由剪辑水平较高的编辑负责报道包装,可以减少个人因素对电视新闻作品的,有效提高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还可以加强整体编辑力度,落实电视新闻节目的定位,强化电视新闻节目的品牌。现在,电视特技手法增多,这样便给电视新闻编辑提供了更多的创造的机会。比如,以往在电视新闻编辑操作中比较多地关注“蒙太奇”。而现在,我们能够借助先进的电子编辑技术,达到超出“蒙太奇”以外的境界,画面的分割,同时传递两路以上的信息;特技与字幕的运用,能在节目播出时,插入来不及编排到既定时段节目中的新闻,随时插播传回的消息,强化感观效果等。编辑部应该是整个电视新闻媒体的“灵魂”。一段时期出台的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背景,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确定报道思想,拟订报道计划;“参谋”新闻视角,把握舆论导向。

后期编辑、制作是编辑有别于记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字的编辑,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电视解说词的修改和节目内容的提示。编辑可以也必须根据对所负责的时段新闻中的每一条消息进行合理的“加工”,有些重要消息,还必须写好编前、编后话,配发评论;编辑部的意图,与受众之间沟通,都由编辑拟好提纲或成文的东西,由播音员(主持人)传播到千家万户。中期的第二个方面的工作是节目制作。这是由电视新闻的特性决定的。编辑的任务是让每一条新闻达到播出要求,至少有下列工作要做:镜头的剪辑;使文字符号与图像符号相一致;将字幕迭现在适当的位置上;画面的技术处理;解说与同期声的合成;计算该条新闻的长度。这些繁琐的工作,经常是并非一位编辑就能完成的。各道环节的衔接依赖于每个岗位的默契配合。如遇插播消息,意味着要打乱原来拟定的节目单。插在什么位置,在什么时间插入,都需要经过缜密的考虑和精确的计算,否则就有可能乱方寸。时间就是空间,在有限的时间里丰富、活跃空间,是电视编辑追求的目标之一。

通常情况下,重要的新闻先抢发消息,来不及配制图像或制作“成套新闻”的,就采用“独白式报道”(记者拿话筒在现场直接播报),或者根据电传文字稿由节目主持人口播。在播发消息的同时,最好预报一下在什么时间播出相关的新闻专题、跟踪式报道或现场直播等。这种方法,专业术语称之为“立体式报道”,即轻重武器同时“攻击”目标。这些特点,决定了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的多样性、连贯性和灵活性。电视新闻对受众“心理”的关注和传播“艺术”的追求,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接收“最新信息”并最大限度地留下深刻印象。

电视新闻既要有规矩,又不能墨守成规,有成就的编辑往往得益于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对于电视新闻编辑来说,除了必须有其他新闻媒介的编辑相同的思想、文化素质以外还要有组织、协调能力。电视新闻编辑不仅经常与社会各个层面打交道,而且每天都与本系统的各个环节发生关系。如果将整个电视宣传队伍比作一个庞大的乐队的话,那么,新闻中心或新闻部的负责人是乐队指挥,而编辑则是吹大号的角色,既接受指令,又发布指令,并确保指令百分之百地执行;要有纯熟的节目剪辑技术。节目剪辑包括单条新闻的剪辑成片,多条新闻的组合和后期的切换导播3个部分,有利于“分秒必争”;要有敏捷的思维和文字、口头表达能力。同社会各个层面接触得越多,越能及时获取新闻信息。这对于编辑们制定报道计划、编写播出大纲是极为有益的。这些基本技能,是衡量一位编辑能否胜任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尺度,但我们不能用“基本技能”来决定一切。随着传播观念的深入发展,电视新闻的可看性已作为提升电视新闻传播质量的形式开始受到广泛的重视。

21世纪是知识主导的世纪,电视新闻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电视新闻队伍如不进行提高、培训、充实和创新,则不能适应新世纪激烈的新闻竞争,不能跟上电视新闻改革的步伐。

The TV News is Shot with the Editor on Later Stage in Earlier Stage

Wang Xiaoqin

Abstract:The article is pointed out, TV news personnel should shoot and improve, substantiate and innovate constantly at the editor later stage in earlier stage, keep up with the paces of the reform of the TV news.

电视新闻后期制作的编辑手法讨论 篇7

电视新闻的后期制作一般是指以声画统一的原则, 把新闻素材和新闻稿件相结合, 并进行编辑, 以还原新闻原貌并播出。故新闻后期制作主要包括电视画面的选择、剪接以及解说配词等。

1 图像编辑

图像编辑应遵循逻辑、合乎画面切换规律并把握画面的节奏。

1.1 符合事件发展逻辑

符合事件发展逻辑即指画面应根据事物的逻辑进行衔接。

1.1.1 以时间为轴或以发展为轴

以事件发生的时间为轴或以事物发展过程为轴进行剪接。首先根据事情发展的规律进行顺序报道, 同时画面以此规律进行剪接, 首先是远景, 对事件本身进行整体交代;全景, 展示与会的领导;中景, 给予事件全貌展示;近景, 也就是特写, 描述事件的重点或中心。画面的安排应有正确的顺序, 如果未按照事件发展顺序进行剪接, 则会导致图像所表达的意思发生变化, 影响观众对事件的理解, 对事件的表述也会与实际有所出入。考虑画面内在的逻辑, 进行正确顺序的剪接[1]。

1.1.2 环境和人物交代的合理性

在对人物或环境进行介绍时, 应保证顺序的合理性。人们在对事物进行观察时都有一定的顺序, 要么从远到近、先整体后局部, 要么由局部到整体。在对新闻节目进行后期制作时也要选择这两种顺序中的一种, 按照事物发展的进程进行编辑会使观众在观看中感觉十分流畅[2]。若在一组镜头中出现几个突兀镜头则会导致观众产生不适感, 故在剪辑中应保证画面主体为中性的。

1.2 符合画面切换规律

电视新闻中镜头大体分为两类, 一类为固定镜头, 指保持摄像机的机位、机身不发生变化, 同时不改变摄像机焦距拍出的画面;一类为运动镜头, 指改变摄像机的机位、移动机身或调节焦距所拍摄的画面。在编辑中一定要保证镜头的合理衔接, 以主题为基础做好运动镜头和固定镜头的剪接。

1.2.1 动接动

两个视觉明显动态的镜头在组合时保证两个镜头的运动方式的一致性, 以免在镜头变化时导致视觉突兀。

1.2.2 静接静

在固定镜头衔接中避免出现单一画面时间过长的情况, 同时避免出现同机位、同景别的静止画面剪接。

1.2.3 动接静或静接动

通过这样的画面衔接会使画面的冲击感更加强烈。

1.2.4 以视觉效果规律为编辑原则

不遵循该原则对图像进行随意拼接会导致画面混乱, 造成新闻事件表达不清。新闻的后期制作应首先掌握全部图像材料, 在制作之前做到成竹在胸, 之后再考虑换面的剪接[3]。通过流畅的过渡, 表达明确的主体思想, 同时保证说辞与画面配合严谨, 以虚实转化手法实现旋律美。

1.3掌握图像播出节奏

通过转换图像播出节奏以表达新闻的美学价值, 能够很好的表达新闻的艺术感。采用合理的画面长度, 避免长镜头使观众产生厌烦感, 同时避免镜头过短导致观众看不懂。

1.3.1 以景别为基础确定镜头长度

以固定镜头为例, 选择不同的镜头长度来保证观众对画面的了解, 一般全景的镜头长度为7s~8s, 中景则缩短为4s~5s, 而近景则为2.5s~3s, 特写则保证1.5s~2s为佳。

1.3.2 以所表达内容确定镜头长度

严肃的会议新闻应以沉稳舒缓的节奏为主, 应以大景别和长镜头为主, 以体现会议的严肃性, 同时通过沉稳的表达方便观众思考新闻的内容;而欢快的新闻则应以小景别, 短镜头为主。

2 声音编辑

对声音的编辑应保证语言、音乐和音响和而不同、繁而不乱, 从而使其融为一个整体, 表现新闻的主题。

2.1 语言处理

2.1.1 处理播音语言

播音语言的衡量标准除了基础的文字准确流畅和发音标准之外, 还要保证语言与新闻风格的搭配, 严肃的新闻、欢快的新闻和悲痛的新闻应有不同的表达标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选择与新闻风格搭配的播音员作为画外音的配音, 在录制过程中应保证整体风格一致, 处理好情绪的起伏并保证与画面同步, 同时使画面与声音对位。

2.1.2 编辑同期声

在编辑同期声时要保证内容连贯, 如遇内容较长的讲话则应适当配合画面保证播放效果, 同时避免因随意剪接导致画面破碎。

2.1.3 音乐的使用

通过使用背景音乐能够使新闻现场感强力, 尽可能保证音乐的使用符合新闻风格。

2.2 声画同步

在进行剪接时, 应保证镜头画面和解说词能够合理配合。通过声音和画面的共同表达, 保证观众的理解和接受。

3 深化主题

随着科技的进步, 非线性编辑技术也越来越成熟了, 通过非线性编辑能够使观众在观看新闻时感受新闻的主题, 加深对新闻中心思想的理解。

3.1 标题模板

新闻是向群众表达政府意愿及群众向政府发出呼声的节目, 在内容表达上必须具有权威性和真实性, 故在标题字母的模板选择上应秉承字体清晰和颜色端庄, 具有不可置疑的强势。故通常选用的字体包括黑体、楷体和宋体等, 这样的字体给人端庄、清晰、舒适的感觉。考虑到新闻的紧凑感, 在字幕切换时常采用干脆利落的滑向方式。

3.2 角标制作

角标的制作通常采用精炼的字和剪接的画面, 即点缀内容又增加画面的美感。

3.3 数字包装

电视新闻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大量的数字, 如果仅通过播音员的口述, 会给观众带来繁琐的感觉, 通过柱状图或比例箭头进行表述则能够给观众更加直观的感觉。

3.4 设计播音员出像画面

播音员出像时, 画面一般较枯燥, 我们可以选择在播音员的右上方加入画中画, 或插入一个图片序列, 在播音员出像时滚动播出, 这种形式类似于图像主题词。比如这条新闻是关于公交车的, 就叠加上一幅公交车的画面;是关于房地产的新闻, 就叠加上一幅楼房的画面等等, 简洁明了, 观众一看就知道播音员现在说的是什么内容。

4 结论

总之, 只有通过加深自身的职业素质, 在细节之处增加创意, 才能够提高新闻的质量, 使新闻不仅仅枯燥的为观众提供信息。

摘要:通过后期制作对新闻进行修改及包装能够有效以提高新闻质量。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 后期制作技术水平大幅提高, 对新闻质量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本文通过分析后期制作的声音编辑和图像编辑技术, 对新闻的主题进行深化, 探讨编辑手法的改进。

关键词:电视新闻,后期制作,声音编辑,图像编辑

参考文献

[1]朱兵.论如何更好地做好后期制作增强电视新闻竞争力[J].华章, 2014, 6 (1) :354-355.

[2]王晓飞.如何做好电视新闻后期制作[J].新闻窗, 2013, 3 (9) :44-45.

电视新闻标题制作 篇8

广播传递信息的通道只有声音一个, 报纸也只有文字图片两种, 而电视则有三种信息传递的通道, 那就是画面、声音和文字, 这是优于广播和报纸的重要特征。画面、声音、文字三者和谐互补, 构成了电视全息式的传播框架。而标题作为屏幕文字的有机组成部分, 承载着传达某些特殊信息的提示、评价、吸引、感染等功能。有很多人都愿意把标题比作一篇文章的眼睛, 而这双眼睛在电视新闻作品中, 对于观众的视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们是应该把它当作画龙点睛之笔来处理的。好的标题是传播过程中的信息‘酶’, 有助于观众对新闻全方位地解读、消化和吸收” (2002年《电视研究》第十期62页) 。总之, 电视新闻作品的标题作用非常大, 它可以引人入画, 揭示内容, 增加信息, 加深观众印象, 衔接分段 (专题类) , 美化屏幕。

电视新闻作品往往只有一个标题, 一般是以伴随着图像声音方式出现的, 而鲜活优美规范的画面, 甜美充满磁性的声音都具有较强的冲击力, 观众往往会目不暇接, 声音充溢着耳膜, 进而连接大脑思维, 很快就会沉浸在画面和声音营造的情境中去, 这时, 很容易忽略处在屏幕下方的标题了。像《产粮大镇大佘太面临严重用水危机》等等, 没有什么特色的新闻标题就很难让人一目了然, 牢记在心。所以电视新闻要以生动形象的文字, 准确表达新闻的要旨, 力求简明, 出神入化, 言之有物, 有冲击力, 有磁性, 让人过目不忘, 才能凸显它作为一部作品的重要要素, 熔铸在一个整体中, 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社会上有影响的人物, 商业巨子, 国家领导人等, 他们的一举一动, 可以在社会上产生影响;某些名胜古迹, 旅游胜地及一些在人们心中形象比较固定的自然地理景观, 如高山、大湖、沙漠等如有大的变化和改变, 都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兴趣。如《温家宝井下与矿工一起过年》、《姚明举办婚礼》等, 名人的效应, 能吸引起观众的眼球, 产生轰动。这类消息的标题制作是越具体越好, 把观众最关心的通过标题反映出来。那时温家宝即将当选国务院总理, 他每天要做的事很多, 而他下基层与煤矿工人一起过年, 这是一条很有价值的新闻, 如果把这则消息的标题制作成《温家宝下基层视察工作》, 这是带有共性的概括和陈述, 司空见惯, 就没有《温家宝井下与矿工一起过年》好。这是借助了具体的事件, 个性化的描述和表现, 能激发观众的想象力和感受力, 牢牢地吸引住观众渴望看下去。

其次, 电视新闻作品标题也要讲究语言凝练、精当、表现力强。我们制作电视新闻作品的标题, 就要有惜字如金、孜孜以求的精神, 才能使电视新闻作品全方位、多角度地达到传递信息、激励社会进步的作用。

上个世纪90年代, 中央电视台曾到内蒙古自治区做过一个系列报道, 是反映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 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其中两集的标题《煤在空中走》《一两值千金》。分别说的是内蒙古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现在已把这种资源就地转化为电能, 通过输电线路滚滚不断地送往全国各地, 支援全国的经济建设。标题制作得非常生动、新颖、形象, 看后令人感奋。内蒙古的羊绒产量占全国的大部分, 就地深加工, 制成精美的羊绒服饰, 成倍增值《一两值千金》实在是不过分。

标题的语言受字数限制, 所以表达要集中、凝练、精当, 立意要新颖, 切中要害。曾有这样一则消息, 说是大旱之年获得大丰收, 内容列举丰收的举措, 开始有人以这样一个标题《大旱之年话丰收》, 觉得很一般, 于是又有人制作《一样的灾情, 不同的收获》这样的一个标题, 大家都觉得比前一个好, 同样都说了灾, 说了丰收, 后一个标题的表述就很新颖、鲜活。

要想把标题制作得更生动形象, 可以经常运用修辞手法, 把标题的词句修饰得生动些、优美些、感人些, 给可视性强的好新闻包装上可说性强的好标题。

当然, 修辞方法有多少种, 像比喻、对偶、排比、设问等等都可以用来制作标题, 如果能运用得恰如其分, 都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动、鲜明、准确、引人入胜。

另外, 电视新闻标题在句式上也要讲究, 要根据报道的内容选择适当的句式形成标题。常见的陈述式《蔬菜冬储鼓了农民腰包》, 提问式《你在他乡还好吗》, 抒情式《弘扬扑火精神保卫绿色森林》, 概括式《发展循环经济让乌海市经济和环境实现双赢》, 赞扬式《危难之中显身手》, 揭露式《非法炼钢小树遭殃》。

总之“鲜活的标题承载着丰厚的表意信息, 是点染、开掘、深化新闻文本的重要手段”,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标题的重要性, 进而制作好电视新闻的标题。

摘要:电视新闻标题的制作必须考虑新闻的新鲜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 才能引人入胜, 揭示内容, 增加信息, 加厚印象。

电视新闻制作的新闻编辑功能 篇9

一、画面的选择、剪辑以及与解说词的配合

电视新闻后期制作中一项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工作就是对画面或者电视镜头的选择、剪辑与衔接, 以及画面与解说词的配置。下面我们具体来分析。

(一) 画面选择组接的原则

画面的选择、剪辑与组接是提升新闻质量的关键所在。新闻编辑首先要认真研究新闻题材, 了解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 找到逻辑点, 再选择能够支持新闻事件主题思想及新闻事件整个过程的画面, 进行连接, 而且剪辑后的画面要完整有序, 基本能反映新闻事件的主要内容, 如果画面实在表达不了的, 可以用解说词进行适当的补充。

(二) 画面组接的要求

在对画面进行选择和组接时, 要遵守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1. 视觉匹配规律

视觉匹配规律要求画面符合轴线规律。具体来说有三点:一是要用特定镜头来间隔;二是要注意轴线的互换规律;三是要注意环境根据与人物交代要自然, 合情合理, 不能给人以嫁接和造作的感觉。

2. 画面切换规律

在画面的组合中, 要根据主题要求选择剪接点, 科学合理地衔接上下镜头。镜头的切换主要有三类:一是静接静;二是动接动, 三是静接动或动接静。

3. 掌握蒙太奇节奏

蒙太奇节奏指的是镜头转换的节奏。影响蒙太奇节奏的重要因素是镜头的长短, 选择镜头的长度要注意三点:一是根据画面表现的内容, 二是要根据景别, 三是要看视觉效果, 避免画面混乱。

(三) 声画的配置

在电视新闻的后期制作中, 如果解说词和画面不相配合, 就会导致电视新闻的图像与主题严重脱节, 让观众如坠雾里, 不知所云, 大大降低电视新闻的质量与收视率。

1. 声画同步

要做到声画同步必须遵守两点:一是要尽量使用同期录音, 这样现场感就会极强, 让观众如身临其境。二是尽可能让解说词更加贴近画面。电视的最大特点就是画面的直观性和可视性。所以, 电视新闻的解说词要根据画面来写, 不能不顾画面去单独叙述一个独立的新闻事件。有时以画面为主, 解说对画面内容进行解释或补充, 有时以解说为主, 画面来显示事件情况。总之, 两者相辅相成, 互相配合。

2. 声画分离

电视新闻主要依靠画面来叙述新闻事实。但是这些画面只是采访时所拍画面的一部分, 画面不能表达的内容只能用解说词进行补充。这样就要求新闻画面和解说词的分离。当然, 这种分离并不意味着让解说词和画面各不相干, 彼此脱离, 而是要彼此相互辉映。要做到这点关键在于对画面剪辑位置的选择, 因为电视新闻后期制作前, 解说词就已经写好了。

二、新闻编辑的高效性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的社会, 从新闻这个角度看, 任何一个电视媒体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媒体市场拥有一席之地, 必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播出最有价值的新闻, 这不仅对我们的新闻记者还有编辑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有时记者采访回来已经很晚了, 但播出的时间是不能改变的, 这就要求我们编辑又快又好地完成后期声画编辑。这时我们需要注意两点:

(一) 抓重点

因为时间很紧, 所以新闻编辑不能对新闻题材进行细致地分析, 打磨, 这时最重要的就是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要从大处着眼, 在很短的时间内抓住新闻题材的主旨, 理清其脉络。

(二) 声画剪辑以文字为主

上文我们谈到声画剪辑的几种类型, 那么在时间很紧的情况下, 我们主张以文字为主, 画面进行补充, 因为文字相对来说, 逻辑性更强, 更能把事件的来龙去脉讲清楚。其次, 最好用现场的录音。

最后, 我们想补充一点, 现在越来越多的电视台开始实行现场直播, 这不仅增加了电视编辑的工作内容, 而且对他们的工作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直播时, 十分紧张, 节目主持人、栏目编辑、技术人员都必须各就各位, 随时准备听从导播的调遣。有时在新闻的直播过程中, 要临时插播重要的新闻, 这意味着要打乱原来的节目播出程序, 那么插在什么位置, 如何和上下新闻很好地过渡和衔接, 对时间如何把握和控制, 都是我们新闻编辑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三、结语

在电视新闻的后期制作中, 新闻编辑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对新闻的选排、组织到画面的选择、剪辑、再到图画和解说词的配合, 新闻编辑都要充分发挥编辑的功能和技巧。是否成功运用此功能将直接影响着整个新闻的内在表达效果和外在画面品质, 所以一定要引起我们新闻编辑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摘要:电视新闻与其他新闻有很大的不同, 它是用迅速的、真实独特而又完整连贯的画面来吸引观众, 向观众传递信息。在电视新闻的制作过程中, 前期拍摄很重要, 但后期制作也更为关键。本文就来探讨一下电视新闻后期制作时如何发挥新闻编辑的功能。

关键词:电视新闻,新闻制作,编辑,组织,解读,功能

参考文献

[1]吴晶.浅谈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素养, 瓤翘天地, 2011 (9) , 52-53

[2]从红霞.电视新闻编辑应具备的素质[J].青年记者, 2010, (23)

[3]周磊.如何做好电视新闻编辑[J].青年记者, 2009 (20)

[4]陈琳娜.电视新闻编辑的职能与技巧[J].今日科苑, 2009, (08)

[5]朱彦明.电视新闻编辑要有创新意识[J].记者摇篮2005, (04)

电视新闻后期制作 篇10

1 电视新闻有声语言的编辑处理技术

电视新闻的有声语言是人的言语, 它除了具有表达逻辑思想的功能外, 还由于音调、音色、力度、节奏等因素而具有情绪、性格、气质等方面的丰富表现力。新闻类电视节目的有声语言一般有电视新闻的播音、同期声及现场直播的解说等。

1.1 新闻节目的语言要真实、准确、精炼

衡量电视新闻播音语言有没有达到要求, 要看播音的文字稿是否准确, 同时还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第一, 语言与画面的运动节奏是否合理。第二, 语言风格特色是否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第三, 播音语言表达的方式、方法的运用是否从主题思想出发。第四, 播音与画面的段落、位置是否准确到位。第五, 有声语言与图像的配合, 是否严密遵循视觉逻辑。

电视纪录片的解说词要与节目内容贴切, 与其他的电视表现手段相融, 画面、音乐、效果声、字幕和解说词应成为有机的整体。解说词可看作是电视片的结构主架, 与一般文字写作具有相同的规律和要求。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构思:第一, 立意要清楚。第二, 层次要分明。第三, 叙事要准确。第四, 用词要生动。为确保解说与画面相配, 可将解说单独录下来, 再与画面组合, 但一般情况下是直接录制。在声音混录及声画合成时, 要注意控制和调节声音透视效果, 如有必要还可制造特殊音响, 模拟各种自然音响和动作音响。要考虑利用听觉因素制造各种声音蒙太奇的效果来串联、转换镜头。要检查声画是否同步, 如果不同步, 要对声音部分或图像部分进行修改、增删。

1.2 新闻节目的有声语言和画面组合要相得益彰

电视语言和画面的出现有同步和不同步两种处理方式。同时出现是一种直接切换的方法, 有时会使人感到突然。若声音从低过渡到正常位置, 在前面附加旁白, 其表现效果更好。

2 电视新闻音响的编辑处理技术

音响是一种特殊的语言, 它是语言和音乐之外视听艺术中所有声音的统称。在具体应用中, 一般把音响分为以下几类:动作音响、自然音响、背景音响、机械音响、枪炮音响和特殊音响。

2.1 新闻类电视节目的音响要以少胜多

电视新闻的音响具有再现、叙事、表现、表情的功能, 可以使报道亲切、感人。音响能再现生活的本来面貌, 使报道更加真实可信、生动、形象, 能增强报道的现场感。音响蕴含大量非语言信息, 在采访中要尽量让音响发挥最大作用, 应采录原生态、有情节、有特色的音响。音响的选用和制作, 要选择朴素、真实的现场音响, 注意表现细节。用音响事实说话, 少议论, 使节目紧扣主题, 层次自然流畅, 入情入理, 不要随意删去潜在信息。在文字与音响传达同样的信息时, 要做出适当处理, 把多余的话删去, 或把音响压混, 作为背景声。如一条烟花厂爆炸的新闻, 在现场音响、同期声清晰丰富的情况下, 就应当给予其充分的独立表现时空, 使其与文字稿播音相得益彰。在现场音响和人的声音含混时, 则可以压混, 作为播音的背景声, 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

2.2 音响和画面组合强调还原事实

音响和画面组合不应采用技巧, 要符合事实的本来面目, 避免盲目使用音响。

3 电视节目音乐元素的运用技术

电视音乐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占有重要地位。音乐能托举主题, 通过对音乐的延伸或拖后技术达到场景的自然过渡, 使某一特定场景产生特殊的感染力。

3.1 音乐成为新闻类电视节目的表现手段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 一些比较轻松的新闻节目中开始尝试配乐。这类新闻是一些生活气息浓厚、优美清新的节目, 贴切的后期配乐能创造出“情感的形象”, 直接打动人心, 唤起观众思想、感情和心理情绪上的共鸣。

在电视新闻节目的串联中, 巧妙运用音乐调节视听这种手段越来越普遍。第一, 是用音乐来掩饰快节奏播报的画面硬接。第二, 在一些电视新闻谈话节目中, 音乐也成为重要的表现手段。在一些场景相对单调, 变化较少或可看性较低的节目中, 音乐可以起到烘托与渲染的作用, 这类节目在一定程度上只能依赖语言、音乐、音响等听觉信息的存储与释放来完成。

3.2 新闻类电视节目的音乐不能过于“艺术化”

新闻类电视节目的音乐编辑, 基于新闻与音乐的结合、受众定位意思对本体的考虑上, 电视谈话节目的音乐运用通常不能过于“艺术化”, 不能有过多的技巧性, 不能有过多的修饰与烘托, 要与整个节目的新闻性、真实性保持一致, 朴素自然、简单明快。

电视节目编辑与后期制作分析 篇11

关键词:电视节目编辑;后期制作;技巧艺术;分析

一、电视节目编辑分析

(一)早期的线性编辑

早期的线性编辑是一种带有磁带的电子编辑,在题材的选取和素材的收集以及节目的录制必须要严格的按照时间变化来进行推进。在节目的录制完成以后,需要用到之前的素材时,要反复的进行卷带,相对来说较为复杂,并且在反复卷带的过程中图像的质量会受到严重的损害,在节目的创作上,由于必须要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这极大限制了节目制作人员创意的发挥,使得早期的电视节目,无论实在节目质量还是在图像、声音的质量上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但线性编辑在操作上还是较为简单些。

(二)当前风靡的非线性编辑

由于经济科技的进步,极大的促进了电视节目编辑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运用数字进行节目编辑的非线性编辑技术。这种非线性编辑技术打破了之前的线性编辑的时间顺序上的强制性,不仅精简了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还使得电视节目的制作人员的创意得到了极大程度上的发挥。另外这种非线性编辑技术基本上涵盖了以往后期制作的全部设备,并且这种系统所制作的节目具有高质量的信号、节目水平明显较高的优势,因此一经诞生,便迅速推广。

二、后期制作方面的分析

(一)电视节目后期制作对制作人员的要求

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一方面需要制作人员有多方面的素材准备和长期的工作经验为基础,平时工作中多看多学,不断充实自我,不断提高其自身的思想水平和艺术修养;另一方面,要求制作人员熟练掌握电视节目的制作手段、技巧,巧妙地运用电视语言表情达意,跟上电视发展步伐。

(二)电视节目后期制作的几种方式

线性编辑和非线性编辑各有优劣势,要想做好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必须根据节目的制作要求,两种编辑方式相互结合,选用一种相对合适的编辑方式。

(1)对于电视新闻节目的制作,一般是使用传统的线性编辑。(2)在制作电视节目片头、广告及专题片、纪录片片头的时候,大多都是非线性编辑。(3)在娱乐性节目、访谈类节目、直播教学课堂等现场直播、现场录制节目的录制中,经常是以线性编辑设备为主,非线性编辑为辅。

(三)电视节目后期制作工作流程――画面编辑

(1)粗编:对原始集累的素材进行筛选,按照节目主题初步剪接成一部完整而流畅的电视节目。(2)精编:因编辑人员的工作习惯不同,可以在原版素材上进行,也可以把经过粗剪的节目带重新剪接,去除一些多余的镜头或替换掉不合适的镜头,使电视节目更加流畅、精致,更好的表达节目主题。(3)特技的运用、字幕的制作。电视节目中特技的运用、字幕的制作包括画面文字的运动、相互叠加、三维动画、各种颜色的特殊处理等,这就需要制作人员根据自己平时工作中经验的积累及技术水平的掌握,来选择在片头、广告及专题节目制作中,如何使用与节目成品想实际达到的效果相匹配的特技运用及字幕的制作方法。(4)画面编辑后,可进行初审,看结构是否合理,段落层次是否清楚,有无画面的跳闪现象并进行修改。看配音、音乐等是否是有忽高忽低等现象的出现并进行处理。

三、后期制作中要协调好台前与幕后的关系

在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中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不仅要对电视节目的内容十分熟悉,对节目主题的精准把握,还需要对后期制作的机器设备的熟练使用,从而制作出高质量的节目作品,但是在当前的电视节目中一些电视台的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在电视节目内容的剪辑上断章取义,极大的误导了观众。在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幕后人员的付出经常部位认知,而台前的主持人、艺人往往会备受关注,这种心理落差也是电视节目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好好协调的关系。首先要加强对于幕后工作人员的思想意识教育,其次还有尽可能的让幕后工作人员的辛苦付出出现的镜头里,并且更要适当的提高幕后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

四、电视节目后期制作的技巧艺术

(一)镜头的处理技巧

(1)强化主题,合理运用景别,迎合观众思维。工作人员在电视节目的拍摄和制作过程中要始终将主题和观众的需求放在首位,实现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对镜头展开有机地组合排列。景别包括特写、中景、近景、远景、全景等。特写是表现拍摄对象的某一个局点,用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绪,给观众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远景是最远的景别,主要表现整体空间环境。每种景别包含不同的内容和信息,表达着不同的镜头语言。(2)镜头的组接必须符合观众的思维方式和影视表现规律。在后期制作中运用到景别切换时,过渡要自然,平滑,避免出现生硬的感觉。另外还要注意运动图像与静止图像之间的过渡要缓和,最好是动动相接、静静相接,尽量避免动静相接。剪辑时,镜头的组接要符合生活的逻辑、思维的逻辑,要表达的主题与中心思想一定要明确。

(二)画面的处理技巧

把握审美规律。一般情况下,在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当中,需要保证视觉美与画面编辑规律的一致性。因此,对于制作人员而言,他们可以在两个跳跃性的镜头之中加入相应的特写或者全景镜头。人类在对景物进行观察时,具有一定的规律,一般都是按照由远及近、先粗后细、先局部后整体的规律对相关的事物进行感知。针对这种情况,在对电视画面进行制作时,需要对观众的审美规律进行充分的考虑,并努力达到流畅的效果。

把握画面节奏。一般情况下,画面时间的长短能够对电视节目的节奏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如果时间过长,会使观众产生厌烦情绪,而时间过短,则又不能将主题与内容有效地表现出来。因此制作人员在对电视节目进行后期制作时,一定要注意画面长度的合理性。具体来说,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需要对景别进行充分的结合,并在此基础之上确定镜头的长度。一般情况下,全景最长,7秒左右;中景次之,4至5秒;近景3秒;特写最短1.5秒钟左右。另一方面,根据所要表达的内容确定镜头的长度。以新闻报道为例,如果是会议报道,应当保证电视画面节奏的舒缓性与沉稳性;如果是一档文艺类节目,则需要搭配以轻松、舒缓的节奏,短镜头较为适宜。

3.字幕的制作技巧。其一,制作字幕时,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节目内容来选择不同的字体和字色。比较正统的有黑体、楷体、宋体等,选用什么样的字体要根据节目内容来定。其二,选择好字体和字色之后,在制作时还要注意字幕的出入屏方式。选择合适的字体、字色以及出入屏方式,不仅能够使字幕的功能实现最大化,还能对节目起到很好的视觉装饰效果,使字幕与作品内容更加吻合。此外,还应注意字幕辅助造型的选择,辅助造型能够增强字幕的视觉装饰效果,使字幕与作品内容更加吻合。

【参考文献】

[1]黄学群.浅谈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J].山东视听,2011(04)

[2]郑文利.电视节目后期制作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4(08)

[3]于海洋.电视节目后期制作的技巧探析[J].中国传媒科技,2012(22)

电视新闻后期制作 篇12

电视新闻节目制作方式包括3种,即电子现场制作、电子新闻采集及电子演播室制作。这3种制作方式相互补充与发展,为电视广播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1 电子现场制作

电子现场制作方式简称EFP,通过全套拍摄与编辑系统,进行现场拍摄与新闻节目制作。采用这种制作方式,首先需要具备一套完整的设备,包括2台摄像机(最少两台)、音响操作系统、灯光、运载工具和信号切换机等。这种制作方式能够保证在事件发生过程进行拍摄,体现了新闻节目的即时性、实效性,一般用于竞赛、演出或特殊的事件,完成对节目的录播或直播。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电子现场制作已经成为了每个电视台必备的节目制作技能。

1.2 电子新闻采集

电子新闻采集制作方式简称ENG,主要是利用便携式电子设备,完成对电视新闻节目素材的采集。电子新闻采集方式十分简单,一台摄像机以及已知的编辑线就能完成节目制作,是目前电视新闻节目素材采集惯用的方式之一。采用这种方式,能够完成街头采访、山区采编等,对人员数量、设备要求相对较低,是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中不可或缺的技术形式。

1.3 电子演播室制作

电子演播室制作方式简称ESP,其主要工作地点为演播室。演播室中音响效果质量较高,不仅具有较为完善的灯光、场部等,还具有成套的控制设施以及摄影设备。演播室节目制作能够减少外界因素对其的干扰,能够保证节目整体的效果。从技术形式等方面来说,电子演播室制作方式融合了以上2种技术的有点,操作十分便利,制作方式相对灵活多变,能够适应各类节目的制作。然而,这种制作方式还需要事先进行适当的排练、搭景等准备,会增加节目制作的成本与时长,还必须采用有效的管理方式,不断提升节目导播、摄录等效率,节约制作时长。

2 后期制作对电视新闻节目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2.1 电视新闻节目后期制作流程

电视新闻节目后期制作流程为:初步剪切-完整剪辑-音乐配置-特效编辑-视频审查。首先,下载现场采集的视频、画面素材,将价值不大或存在问题的部分剪切掉,筛选出符合要求的画面,勾勒出新闻节目整体的框架;其次,根据新闻脚本,对新闻构架进行进一步的梳理,剪辑出完整的画面、音效等,制作出一个相对完整的视频内容;再次,根据新闻节目的中心思想以及主要内容,进行辅助音乐以及解说配置,编辑同期声,对音乐的音量、声调等进行调制;随后,为了增强新闻节目的整体效果,需要采用专业的动画软件等,对视频进行特效处理,完成对画面整体颜色、亮度、饱和度和对比度等的设置,保证整个片子的完整性;最后,在新闻节目播放前,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审查,避免制作中存在画面不完整、模糊不清等问题,保证节目的整体质量。

2.2 电视新闻节目中后期制作的重要性

在电视新闻节目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对新闻节目质量、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后期制作作为新闻节目中关键的环节,对保证新闻节目整体质量与效果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后期制作在电视新闻节目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画面制作包括了对画面的整体构图、亮度及色彩的设计等,保证画面素材的整体质量。

2.3 后期制作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运用

2.3.1 文字处理

后期制作中,编辑人员需要对新闻稿件中的文字进行处理,不仅包括文字颜色、大小、样式等,还包括文字在频幕中出现的位置等。

2.3.2 声音处理

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片头、片尾和片中都具有音乐;同时,还包括主持人的配音等,在后期制作中,必须保证音乐的客观性,能够准确地反映新闻内容的情绪。同时,根据新闻内容类型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

2.3.3 利用非线性编辑软件

制作新闻节目的片头、片花等,增强内容的衔接性,增强节目的效果等。另外,一些动态图表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出数据变化,让受众一目了然,增强新闻节目的说服力。

3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电视新闻节目制作方式主要包括3种,这3种方式相互配合,促进了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同时,后期制作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不仅能够增强节目效果,还能够为观众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新闻内容。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视广播作为主流的媒体形式,是新闻传播的重要途径。电视新闻节目在新时期得到了升华,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更加丰富。这些变化应该归功于节目的后期制作,通过后期制作对新闻节目进行加工,增加节目的效果。本文首先对电视节目制作方式进行分析,然后探讨后期制作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重要性及具体应用。

关键词:电视新闻节目,制作方式,后期制作

参考文献

上一篇:雷击分析下一篇:注重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