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的字幕制作

2024-07-09

电视新闻的字幕制作(精选9篇)

电视新闻的字幕制作 篇1

摘要:电视字幕是一种字幕发生器, 通过电脑控制在电视屏幕的下方打出最简洁的文字, 以此第一时间传播新闻消息, 也是电视新闻播报方式中最简便的一种。文章讨论了电视字幕新闻的优缺点以及它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字幕新闻,特点,发展

电视字幕目前已成为电视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作用已不仅仅停留在对节目的说明和装饰上。从大致分类上来看, 字幕标题、在新闻画面上叠加的文字和拥有独立内容的蓝屏字幕三者是字幕新闻的主要构成, 它还能作为一种构图的元素对屏幕进行美化, 使视觉效果更加突出。因此, 字幕新闻的特点决定了其重要性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1. 电视字幕新闻的优点与问题

1.1 电视字幕新闻的优点

电视字幕新闻优点包括: (一) 新闻的简约表现在一句话新闻或新闻标题上, 它可以准确明了地将新闻传递给观众, 不影响观众对电视内容的观看与聆听;它的快速主要表现在, 可以在不影响电视正常播放的情况下把最新消息及时呈现给观众。 (二) 电视字幕的出现, 可以让观众通过字幕的表现方式, 在不影响听觉的基础上获得更多信息。在新闻节目和某些专题类节目中常常用到字幕, 尤其是报道一些会议时, 如果在屏幕上配上与会议内容相关的文字, 就不会使观众觉得单调乏味而且能更好地了解会议主题, 许多电视新闻节目中往往会用到不少术语、数字报告等, 增加了观众对新闻内容了解的难度和兴趣, 使用透体字的字幕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达到视觉、听觉的完美效果。 (三) 无论是普通观众对正在发生事件了解的需要, 还是聋哑观众对新闻的需求, 无声的文字和滚动新闻的播出, 都可以避免因口音、语速或噪音而造成的不良影响, 使观众更清楚明白地掌握新闻内容, 从而满足他们的需求。 (四) 字幕新闻能使整个屏幕显得更加充实, 整个电视节目也因此有了更多的立体感、整体感。

1.2 电视字幕存在的问题

包括: (一) 现在的字幕新闻不仅播报重要新闻, 内容越来越宽泛, 还包括天气预报、菜价、股市行情、彩票信息、短信评论等内容, 甚至还有些垃圾广告, 不仅脱离了电视字幕新闻播报重大新闻的本位、降低了其价值, 也影响了观众收视新闻的效率。 (二) 众所周知, 好多重大新闻都是经过新华社报道, 而许多电视台也都以此为信息源, 这样就会导致雷同新闻的出现, 浪费了资源, 也给观众造成不便。地方电视台本应将更多地方新闻传达给观众, 以体现其人性化, 更好地服务老百姓。 (三) 目前及时性的滚动字幕新闻大部分是以一些网站、人际间及媒介直接传播的各种消息作为信息源, 往往信手拈来, 有很大的随意性, 在对信息的处理方面, 也过于繁杂庞大, 信息归纳和筛选的不到位, 无法将新闻背后的新闻挖掘出来, 抓不住观众急需的新闻快餐, 从而使观众容易在收看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 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四) 字幕新闻虽然是滚动播出的方式, 但是没有摆脱电视新闻的套路, 仍然分早、中、晚三档进行重复播出, 这样就没有发挥出滚动字幕新闻及时迅速的优势, 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2. 进一步做好电视字幕新闻的发展

虽然电视字幕新闻已经繁荣, 但免不了还存在缺憾, 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所以我们要对其进一步完善, 更好地制作字幕新闻。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2.1 在内容上花心思, 做好及时播报重大新闻的准备

字幕新闻归根结底是新闻, 因此它的优势要更多地体现在突发事件与时政问题上, 只有重视内容的制作才能做好字幕新闻。首先要保证播出新闻舆论导向的正确性, 报道的口径也要把握好, 以体现出新闻的重要作用。其次就是要简洁、短小, 突出新闻的关键词, 才能更直接地体现其价值。最后, 要突出新闻的准确性, 注意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 树立媒体公信力。

2.2 注重地区化

既然许多重大新闻避免不了重复传播, 不如各地方电视台更多地关注本地方的新闻事件, 不仅人性化, 也大大利用了电视传播途径。

2.3 推陈出新, 呈现多元化新闻节目

字幕新闻也可以和口播新闻、图像新闻等结合, 通过与各种图形、照片、图表及音乐、广告等各元素有机结合, 打造出独一无二的电视字幕新闻栏目, 甚至可以建立起播报字幕新闻的频道, 还可利用字幕新闻与观众互动, 例如让观众当传者, 不仅扩展了新闻来源, 且丰富了传播形式。

如今, 无论是电视台还是不同形式的媒体之间, 竞争依然激烈, 对于电视, 较好地运用字幕新闻不仅可以传播更多的信息含量、更快地传播信息, 还能在频道包装、设计以及树立公信力和树立品牌等方面获得更出色的竞争力。因此, 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 电视新闻字幕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取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曾妍.电视字幕新闻的语言特点分析——以CNN为例.[J].法制与经济.2009 (14) :138[1]曾妍.电视字幕新闻的语言特点分析——以CNN为例.[J].法制与经济.2009 (14) :138

[2]蒋乐进.电视字幕新闻的发展与制作.[J].电视字幕·特技与动画.2006, 12 (1) :64-65[2]蒋乐进.电视字幕新闻的发展与制作.[J].电视字幕·特技与动画.2006, 12 (1) :64-65

[3]张晓咏.浅谈电视字幕新闻的不足与发展对策.[J].中国科技博览.2010 (14) :275[3]张晓咏.浅谈电视字幕新闻的不足与发展对策.[J].中国科技博览.2010 (14) :275

[4]翁震.电视字幕短新闻初探.[J].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 11 (1) :15-17[4]翁震.电视字幕短新闻初探.[J].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 11 (1) :15-17

电视新闻的字幕制作 篇2

周勋邯郸广播电视台

和报纸、广播新闻一样,一件电视新闻作品要想表达宣传思想、体现作者意图,新闻标题往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我们有的电视同行,在电视新闻制作中,只注重画面的优美、解说的到位,同期声采访的感人,但忽略了电视新闻标题的重要,只根据新闻内容拟一个体现大意的标题,这就好像画龙没有画眼睛一样,龙很难“活”起来,新闻也很难在第一时间抓住观众的眼球。

作为电视工作者,怎么为一件电视新闻作品立一个恰到好处的新闻标题,怎么仅能通过电视新闻标题就能一下子抓住观众?这里面是有很多技巧的,笔者从事电视新闻多年,通过一些成功的电视作品,总结出一些很实用的小技巧,有三点最为值得借鉴。

首先,电视新闻标题要突出新闻价值。一篇好的电视新闻作品应该能从新闻标题中透出最有新闻价值的东西。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包含的足已构成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是衡量客观事实能否构成新闻的标准,能引起受众兴趣,所以我们制作电视新闻标题时,就要优先考虑新闻的新鲜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用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说话,新闻标题就是作品的主题。

2002年,笔者和同事一起采访拍摄的电视新闻《三个代表在基层:政“误”公开顺民心》成功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报提要播出。新闻讲述的是河北邯郸市兼庄乡政府在给老百姓办实事中,公开的不是自己的政绩,而是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失误,以此鞭策自己,更好的服务群众,最大限度的减少失误。在这个新闻事件中,我们认为最大的新闻点就是公开“失误”,所以我们毫不犹豫的把这个新闻点立为新闻的标题《政“误”公开顺民心》,一字之差,让观众浮想

联翩,是打错字了,还是另有它意,一下子就把观众吸引住了,让人觉得很有新鲜感。像这样的新闻还有很多很多,它的标题就是它的新闻点,最能体现新闻价值的东西。一个成功的电视新闻标题也就决定了一次画龙点睛的完成。

其次,电视新闻作品标题也要讲究语言精炼、说服力强。俗话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当然,我们在立电视标题时不可能有那么长时间,但是古人的“推敲”精神还是非常值得我们新闻人借鉴的。我们在采访新闻事件中,有的很难用一两句就能说清楚的,制作这样的新闻标题往往难度很大,长了很绕嘴,短了又说不清楚,很让人头疼。这个时候我们不妨学学古人,根据采访内容,仔细推敲,也做到惜字如金、孜孜以求,这样,就能使电视新闻作品全方位、多角度地传递信息、释疑解惑。

2006年,笔者和同事一起采访拍摄了电视新闻《走下墙、走上墙》,说的是河北邯郸市怎么处理让人头疼的建筑垃圾,变废为宝,让建筑垃圾变成了人人争抢的建筑材料。给这样的新闻立标题,着实让我们伤透了脑筋,直接叙说事实吧,不但非常长,还没有新意,把一个很好的题材就做出了一般化,那就太可惜了。于是我们也借鉴了古人,推敲起来,反复琢磨了好几天,最终确定把新闻事实做一下分解,分解成两个基本的步骤,用最少的字来叙说整个过程,既讲述了新闻事实,又给人一种好奇的感觉,《走下墙、走上墙》,把推墙拆房拆下来的破砖烂瓦粉碎后制成砖,又让它作为新的建筑材料重新回到了墙上,着实让人们眼前一亮。这篇新闻很快在市台、省台播出,不久又在中央台《新闻联播》中播出,还获得了河北新闻奖二等奖。这件新闻作品的成功,新闻标题的制作无疑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我们以后在为类似这样的新闻立标题时,一定要推敲、推敲,再推敲,用最

精炼的语言表现主题。

另外,电视新闻标题还要做到通俗易懂。我们在实际新闻采访中,会涉及到各行各业,隔行如隔山,把各个行业的新闻事件解释清楚,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于这样的新闻采访,我们要发挥媒体的作用,把不容易明白的、复杂的东西,吸收消化掉,变成易懂、简单的事情呈现给观众。对于这类新闻的标题,我们有必要做到通俗易懂,适当的时候我们还可以用一些俗语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2007年7月,笔者和同事们接到采访任务,报道邯郸市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经验。邯郸市是全国首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23个试点单位之一,他们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的创新机制、解决问题的一些做法在全国都很有指导意义,如果要长篇大论、面面俱到的报道,势必造成观众的不认可,更别说推广经验了。随着采访深入,我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该市在节能减排中创造的新经验,对100家年耗能万吨以上大户、100项重点减排工程重点监管,对完不成减排目标的县(市)区、企业一票否决,实施“双百+否决”新机制,力促减排增效,科学发展。在完成采访为该报道立标题时,我们反复琢磨,定夺不下。节能减排的口号虽然喊的很响,但对于一般群众来说,还是很陌生的,怎么能让题目看起来很贴切观众呢。最终我们为该电视新闻制作了标题《邯郸:“双百+否决”为耗能污染大户戴“紧箍咒” 》,一句最常用的俗语,一下子拉近了和观众的距离,把枯燥的节能减排机制比喻为戴“紧箍咒”,变得通俗易懂,观众仅从标题,就有了继续看下去的欲望。这篇电视报道最终作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试点工作》专栏开篇之作,在《新闻联播》中报提要播发,并且在当年的河北新闻奖评选中获得了一等奖。

还有一篇同样是节能减排的题材,报道的是邯钢在节能减排工作

中连续淘汰一批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能,同时处处实施精细化管理,既抓大的,又抓小的。在这篇新闻标题的处理上,我们同样采用的是老百姓能够接受的俗语,把一些专业的、难记的术语,化为朗朗上口的俗语,《邯钢节能减排既“抱西瓜”又“捡芝麻”》,观众从标题上很轻易的就明白报道的内容了。

电视新闻的字幕制作 篇3

电视新闻节目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媒体之一, 但如何快速、准确地从海量的电视新闻视频数据中找到所需要的内容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字幕是电视新闻节目中所包含的固有信息, 新闻字幕无论是后期制作中加入的还是原有电视画面场景中出现的, 往往包含重要的内容信息[1]。例如, 电视新闻节目中的标题字幕所表达的往往是新闻的中心意思;一档电视新闻节目开始时播音员名字或电视新闻节目结束时工作人员表的出现, 代表节目的开始和结束;一些附加字幕注释出人名、地名或描述对象等, 是视频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对字幕的分析和处理就成为视频分析的重要内容。

2 电视新闻节目中字幕的类型与特点

2.1 新闻字幕的类型

电视新闻节目视频流中的字幕大体可以分为标注字幕和场景字幕两种。

(1) 标注字幕。标注字幕是有目的的、在后期节目制作中通过字幕机或数字化编辑软件人工添加合成到视频流中去的文字。标注字幕与节目场景内容密切相关, 包含了对当前节目内容的语义描述文字, 字幕字体一般比较规范, 大小有一定的限度;字幕颜色为单色, 往往持续若干帧, 且位置和大小相对固定。常见的标注字幕有新闻标题、新闻采访中记者与被采访人物的谈话字幕以及采访者的身份介绍、解说词、工作人员表等, 如图1所示。

(2) 场景字幕。场景字幕是由摄像机拍摄而成的包含在电视节目场景中的固有文字、是录制节目环境中物体本身所携带的文字。场景字幕因拍摄现场随机产生, 其出现具有偶然性;而且不同场景字幕之间的差异较大, 常见的场景字幕如会议横幅上的文字、单位大门口的单位名称、路牌上的路名和产品上的商标等, 如图2所示。

2.2 新闻标题字幕的特点

在电视新闻节目中, 如CCTV1的《新闻联播》节目中, 播音员在播报每个新闻故事单元时, 每条新闻必有一行或几行文字即新闻标题字幕出现, 概括地表达正在报道的新闻故事的主题或中心意思。新闻标题字幕常常是新闻故事单元的切换标志, 是在新闻节目的后期制作时加入的最重要标注字幕。在国内各级电视台的新闻类电视节目中, 其新闻标题字幕的显示方式, 大多都和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类似, 具有以下的特点:

(1) 标题字幕一般出现在屏幕下部的1/4的矩形区域内, 且一般呈一定的规则形状矩形。

(2) 标题字幕一般出现于每个视频镜头切换后的前几十帧内。

(3) 标题字幕通用采用规范的粗笔画字体如黑体、宋体等, 字幕方向一般为水平正向, 字幕位置、形状、尺寸和方向一般不发生变化。

(4) 新闻标题字幕区域多为单色, 字幕与背景有明显的对比度, 笔画边缘灰度变化率高。

(5) 字幕显示都有一定的持续时间。根据统计, 字幕显示时间一般都持续在2s以上, 大部分新闻标题字幕持续显示5~8s之间。

3 新闻标题字幕提取的关键技术

3.1 字幕提取系统的构成

电视新闻节目中标题字幕的提取系统, 主要由:字幕检测、字幕定位、字幕增强、字幕分割和字幕识别五个模块组成, 如图3所示。

字幕检测的目的是判断某帧图像中是否有字幕存在, 字幕帧检测通常用于图像序列中;字幕定位用于确定字幕的位置, 同时产生一个包络字幕的框;由于字幕区域的分辨率可能较低并有噪声等原因, 提取的字幕图像必须预先对它进行增强;尽管字幕的包络框可以给出字幕的精确位置, 但是为了便于字幕的识别, 还需把字幕从背景中分割出来;最后必须把检测出标题字幕中的文字进行识别。

3.2 标题字幕提取的关键技术

3.2.1 标题字幕的检测技术

由于字幕信息言简意赅, 且字幕在大多数情况下描述了当前视频的重要内容, 为人们理解视频提供了重要而凝练的注释, 因而国内外不少学者展开了这方面的研究。当前字幕检测提取方法大致可分为:连通区域分析法、纹理分析法、边缘检测法和时空分布特征分析法。

(1) 连通区域分析法[2]。连通区域分析法主要基于字幕被表示为统一的颜色这一假设, 经过颜色量化后, 提取出符合某种大小、形状和空间限制条件的单色连通区域作为文字被提取出来, 该方法在背景均匀的情况下是有效的, 但当背景比较复杂或字幕与图像粘连等情况下, 其检测提取的有效性会下降。

(2) 纹理分析法。纹理分析法是将字幕区域作为一类特殊的纹理来处理, 通过多路处理和计算空间变化来提取纹理特征[3], 常采用Gabor滤波、Gaussian滤波、空间分化等实现字幕区域分割。一般情况下纹理分析法比连通区域法鲁棒性能更好, 但对于背景中包含有与文字区域相似的纹理时该方法会遇到困难。而且, 考虑到数字视频涉及的大量数据, 许多复杂的纹理分析法因计算的复杂性而无法采用。

(3) 边缘检测法。由于字幕通常以行为单位字幕区包含有丰富的边缘信息, 近年来用于字幕提取的边缘检测算法日益增多。利用字幕边缘的高频信息, 在文字框检测出来之后, 能有效地将字幕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当背景中其他的物体和结构也包含很强的边缘信息时, 该方法的可靠性也会降低。

(4) 时空分布特征分析法。根据字符的笔划变化及字幕边缘相对于背景的对比度会构成字幕区域显著的灰度差分空间分布这一特点, 通过纵向和横向空间约束, 判断视频图像中是否有字幕, 并确定字幕空间区域;然后利用视频字幕的时间持续特点, 确定字幕持续时间, 去除时间冗余。该算法计算复杂度低、实时性好, 具有较强的自适应性, 可以较好地完成新闻字幕的定位[4]。

字幕检测是数字视频中字幕提取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可以避免对所有视频帧都进行耗时的字幕分割与识别运算, 从而提高文字提取的效率。根据新闻视频中标注字幕的时空特点, 字幕检测的主要算法有:基于帧间差的算法、基于滑动检测窗的算法, 通过计算固定区域的RGB值与标准蓝色和标准白色的欧式距离来检测字幕事件的发生。对于新闻标题字幕通常在时间域上位置、形状和大小基本不变, 出现在屏幕下方的1/4处, 会造成相邻两帧在 (0, 1/4height) 区域灰度值产生较大差异, 而整个屏幕 (0, height) 区域的灰度值却没有较大差异的出现。因此, 通过计算相邻两帧的全局和局部帧间差, 就可以利用较少的运算迅速有效地检测出是否有字幕事件的发生。对于压缩域可以采用压缩域字幕定位算法来进行字幕检测, 这种方法实际上是在字幕提取系统中省去了字幕检测步骤。

3.2.2 标题字幕的分割技术

字幕分割是数字视频中字幕提取的关键一步。字幕分割的目标是从字幕区域提取一个个字符, 它的输出是可以输入到OCR系统中的二值字符图像。字幕分割的本质是图像分割, 首先利用检测到的字幕帧的水平差分定位出文本行;接着依据关键帧差分实现字符分割;最后进行分裂合并等后处理完善分割。字幕分割有很多种方法, 如阈值分割法、模糊聚类法、边缘检测法和投影法等, 各种方法适用的情况不同, 效果也有差异。

对于新闻标题字幕, 由于字幕背景比较简单、字幕与背景的对比度较强, 可以采用阈值方法分割。当对比度较弱时, 一般需要先采用图像增强技术以提高字幕与背景的对比度, 再采用阈值方法分割。图像增强技术的目的是提高字幕与背景的对比度、提高字幕的分辨率、降低背景的复杂度。字幕增强常用插值算法, 如最近邻插值法、双线性插值法和双三次插值法。对于标题字幕采用双三次插值效果最好。

新闻标题字幕颜色不变, 可以采用颜色聚类方法把字幕从背景中分割出来;新闻标题字幕背景单一, 可以采用边缘检测方法提取字符与背景的边缘;标题字幕一般都是水平的, 也可以采用投影法对标题文字区域进行字符分割。

阈值分割技术是最常用的图像分割方法, 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寻找适当的灰度阈值。阈值的选取可以通过全局的信息如图像灰度直方图, 或者局部信息如灰度共生矩阵来实现。经典的阈值分割算法有:最大类间方差法 (OTSU) 、矩不变法、最大熵法、简单统计法 (SIS) 、最小误差法等。

3.2.3 标题字幕的识别技术

字幕识别是数字视频中字幕提取的最后一步, 标题字幕的识别就是把检测出标题字幕中的文字转换成计算机可识别的文字, 可利用OCR文字识别技术实现。由于OCR识别器通常只接受二值图像进行文字识别, 因此需要预先进行字幕图像的二值化处理。

(1) 字幕图像的二值化处理

考虑到新闻视频标题字幕的背景颜色大多都比较单一, 图像新闻字幕区域多为单色, 且与背景有明显的对比度, 单个字符的背景相对而言比较简单, 一般可以选用自动单阈值分割 (OTSU算法) 进行二值化。OTSU算法是基于图像像素的灰度值分类, 按照类间方差最大的原则获得最佳门限值。与其他的二值化方法如固定阈值法、双阈值法和Bemsen算法等相比, OTSU法具有计算简单、处理速度快、对于噪声干扰有良好的适应性等优点, 可以说是自适应计算单阈值的简单高效方法。

(2) OCR识别

经过字符分割后, 就可以将文字输入到标准的OCR软件包, 得到文字的ASCII码。采用汉王OCR识别软件对标题字幕进行识别的准确率很高, 发生错误识别的原因主要是字体本身笔画复杂、紧凑, 经插值放大后笔画之间可能会出现粘连, 二值化后的某些字符不能被正确分割开来, 错误的分割和不清晰的文字的笔画导致了错误的识别结果。

4 结束语

随着视频信息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数据库日益庞大。电视新闻节目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媒体, 其标题字幕是对新闻内容的高度概括, 识别了标题字幕就基本把握了该条新闻的主要内容。利用新闻标题字幕对新闻视频进行检索, 可以克服现有硬件设备的局限性, 大大降低视频检索的复杂度, 提高检索的速度和准确性, 电视新闻节目中标题字幕的提取对于实现新闻视频检索具有重要的意义。建立一套快速智能的视频检索系统和视频数据检测处理机制, 提高有线电视检测数据统计、分析和保管的质量和效率, 也可以为安全播出和行业管理提供又一种检测的重要应急手段[5]。

摘要:电视新闻节目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的主要媒体之一。新闻标题字幕是对其新闻内容的高度概括, 包含有丰富的语义信息, 是实现自动化视频检索、分析和理解的重要信息源。本文通过分析电视新闻节目中标题字幕的分布特征, 对字幕提取及其相关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视新闻节目,视频分析,字幕提取,视频检索

参考文献

[1]姚家弈.计算机图像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1998.

[2]A.K.Jain, B.Yu.Automatic Text Location in Image and Frames[J].Pattern Recognition, Vol.31, No.12, 1998, p.2055~2076.

[3]黄剑, 赵黎, 杨士强.视频文字检测与多尺度定位算法[J].清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4, 44 (l) :50-53.

[4]史迎春, 王韬, 周献中.一种基于时空分布特征的新闻字幕检测新算法[J].系统仿真学报, 2004, 16 (11) :2453-2455.

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策划案 篇4

策划人:

指导教师:刘建钢

节目名称: 《“布”一样的世界——走进阳新布贴》

节目类别:专题片 ·文化风俗

节目时长: 30分钟

节目主题: 中国物质文化遗产——阳新布贴

选题价值:

民间是永远存在的,但是民间艺术的存在和独特性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取决于地域文化的特殊性和封闭性。地域文化特殊就会培养特殊的艺术气质,封闭性保护了这样独特的性质。

民间手工艺就是这样封闭的传统自然经济、农耕社会的产物。

近一百年,民间手工艺正飞速走向消亡。随着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廉价工业制品的大量涌现,手工业种就渐渐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如今已所剩无几。保护得再好的老手艺也无法改变无人使用或日渐减少的需求这一事实,而通过旅游工艺品保存下来的手艺和它的原版相比,只是徒剩躯壳。

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打破了一切封闭,地球已经成为一个村落,文化在交流中融合着,独特性正在消失。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岌岌可危。

阳新布贴是湖北省阳新县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民间实用工艺美术品,据推断,至少有200年的历史。基于阳新布贴多方面体现出的楚文化风格,阳新布贴作为楚文化的一翼,在人们探究这一地区的楚风积淀如何形成在的问题上,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2008年6月7日,阳新布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010年阳新布贴成为世博会湖北馆的“座上宾”。

阳新布贴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底蕴。然而在市场化的今天,阳新布贴面临着手艺失传和陷入夹缝之中的尴尬境地。本片计划通过拍摄阳新布贴的发现历史、制作工艺、手艺传人等,重新挖掘阳新布贴的魅力,向世人展示这门独特的民间手工艺,同时为阳新布贴提升知名度,打开市场做出一定的宣传,展现“布”一样的世界。

节目结构:

本专题片将采用“放射式”的组织结构。围绕“阳新布贴”为中心主题,分发现历史、制作工艺、手艺传承等三部分。

主要内容:

1、阳新布贴的发现历史

缝衣剩下的边角余料能做什么?

在湖北阳新太子镇的妇女眼里,这些布料是宝。以黑色或深蓝色布料作底,可以用这些边角余料制作出精美的布贴,而布贴又可用来装饰衣服、鞋帽、披肩等穿戴物和帐沿、飘带、布枕及儿童玩具。五彩斑斓、形态各异,小小的一方布,来自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为什么这些边角余料贴就的东西能呈现如此丰富多彩的世界,竟然能够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1986年,湖北省民间美术展向全省征集民间美术作品。阳新美术馆美术干部尹关山跑了18个自然村,最终发现了这些古玩意,经精心整理,重新命名为“阳新布贴”。当年,阳新布贴第一次出现在“湖北民间美术展览”。1987年,由尹关山设计,四位老人熬夜耗时近三个月,完成了《大虎头》、《狮子抛绣球》以及《麒麟踩八宝》等7幅巨作,作品参加了“第一届中国艺术节”。1989年后,尹关山设计的作品又先后被送往塞浦路斯、捷克斯洛伐克、前苏联、保加利亚等国家展出,被许多外国友人拍摄和临习。

形式:模拟当年场景,情景重现。

采访尹关山,以及当年参与制作的四位老人或其家人。探寻当年发现和制作参展的细节。呈现一个完整的历史过程。

2、阳新布贴的制作工艺、艺术特点及价值所在布贴画内容取材于民间故事、戏曲人物、民俗风情和乡间景物,如麒麟送子、观音坐莲、福寿八宝、金鸡鲤鱼、桃榴茶兰等。不具谱本,无须用笔,心象造型,尽随作者的巧手拼贴而成。

形式:用简洁但是完整的画面呈现补贴制作工艺的全过程:画设计——剪纸——粘贴——拼图——盘线——打磨。其间用解说词,解说制作工艺和流程。对给特写镜头。穿插中国美术馆相关专家的采访,谈论阳新布贴的艺术特点和价值。

3、阳新布贴手艺传承的现状

阳新一带,农村女孩十二三岁便开始学做布贴。出嫁前,姑娘们将边角料的布制作成精美的披风、新婚床品,或门帘装饰。这嫁妆,既能装饰新房,又能显示新媳妇的聪明手巧。姑娘们出嫁时,还会将做嫁衣时剩下的布角装进“布角包”带到婆家,闲暇时为孩子做各式好看的衣物、鞋帽和布贴玩具。

然而现如今,一方面,优秀的老手艺人渐渐老迈,大多数已经不再从事布贴制作;另一方面,新生代的女孩子,却对这门古老的手艺不感兴趣。老一代的补贴手艺传承堪忧。

今年4月22日,在阳新县文化馆成立了阳新传习所。文化馆里阳新布贴被打造成工艺美术鉴赏品。传习所里,十多名师傅从画样到裱框,流水作业。如今的阳新布贴,也进行了改良,以迎合现代人的审美和实用需求。2011年初,武汉户部巷风情街上,还开了一家阳新布贴展卖店。

形式:拍摄老手艺人的家里收藏的布贴艺术品、传习所、展卖店,穿插对老手艺人、年轻农村女孩、传习所师傅、工艺品店主的采访。着重体现手艺的衰落和对现代社会的适应,以及外界对这种古老手工艺品的好奇。

 特别注意:

 拍摄是尽量展现原汁原味的乡土风情和民间传统韵味。

 本片为放射式结构,三个部分有机结合,由解说词自然串联起来。

 画面拍摄时应注意景别的选用,在展现工艺细节时,多用特写镜头。同期声录音、画面

录音追求高品质、高清晰度。环境声的录制十分重要,应尽量采集工艺制作过程中的声音和农村的自然声音。注意将背景音和采访分开。

 适当插入符合本片画面或情感基调的音乐,以乡土音乐或民乐为佳。

拍摄安排:

1、拍摄前期收集大量相关资料,整理成文案

2、与计划采访对象取得联系,准备采访提纲

3、撰写脚本与确定拍摄方案

4、实地采访、拍摄

5、后期制作剪辑

拍摄场点:

湖北省阳新县太子镇、富池镇、白沙镇等布贴艺术流行的村镇

布贴艺人家中

中国美术馆 湖北省美术馆

阳新文化馆

户部巷阳新布贴展卖店

人员安排:

编导:1名

摄像师:3名

录音师:1名

解说词配音:1名

后期技术制作人员:2名

摄制周期:

电视新闻的字幕制作 篇5

电视字幕是电脑控制新闻发生器, 在电视屏幕打出字简洁文字, 向观众传播最新消息, 是电视新闻最简便的报道方式。

李家国 (2003) 等认为, 从狭义上看, 电视字幕新闻是独立于面, 又依附于电视屏幕, 对刚在发生的事实文字报道样式。这样的电视字幕新闻多以滚动的形式出现, 所以也称为滚动新闻。国内的如CCTV新闻频道播出节目下方的字幕条;国外的如CNN等播出节目下方的字幕。本文讨论内容以狭义的电视字幕新闻为主。

电视字幕新闻的发展已经有比较长的时间, 在奥运会等大型体育赛事, 最新的赛情往往以字幕新闻的形式快速地出现在电视屏幕上为观众提供最便捷的信息服务。而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期间,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在以电视画面深入报道最新战争进展的同时, 还以滚动字幕的形式快速地报道最新的战况。而国内的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自2003年创建以来更是大量使用滚动字幕报道, 从神舟飞船到冰雪灾害, 到汶川地震, 字幕新闻总是迅速快捷地把国内外最新资讯呈现在广大观众面前。而今的电视行业, 字幕新闻已经成为除了画面报道之外最常用的新闻报道形式。

电视字幕新闻的产生有电视本身的原因, 也有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

信息时代的到来为电视字幕新闻奠定了受众基础。信息时代, 媒体受众有着新的特点, 受众对信息需求增多和受众接受多元信息能力的增强。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世纪, 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 人们所接受到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多, 接受信息的能力会越来越强。而互联网的普及加强了大众的这种能力。这给电视字幕新闻出现和繁荣带来了受众基础。

二、CNN电视字幕新闻的语言特点

本文主要以CNN为例, 讨论电视字幕新闻的语言特点。由于CNN字幕新闻是上下滚动, 因此屏幕的空间和容量相对于左右滚动来说是比较有限, 也就是说, CNN字幕新闻的容量和空间都是很有限的。这个特点也影响到CNN字幕新闻的语言。一般说来, CNN字幕新闻的语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 以简单句为主, 句子精练

由于字幕新闻的物理空间有限, 所以, CNN电视字幕新闻 (注:商业字幕新闻中的股市证券信息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 股市信息只有数字和符号, 不是句子) 一般都是一个句子, 例如: (注:以下例子皆选自CNN新闻, 例子最后是新闻播发的日期)

例1:Significant aftershock strikes China’s Sichuan province. (2008年5月18日)

明显的余震袭击中国的四川省。

这是一个具备主谓宾结构的SVO句子, 也是CNN字幕新闻常见的句子型式。句子可以说是非常的精干和浓缩, 表达的意思也很简练, 只传达了事件和事件发生的地点, 没有时间也没有人物等更多的信息。

(二) 省略相当的语法成分, 句子简便

此外, CNN字幕新闻语言最显著的特点是这些字幕新闻省略了相当多的语法成分, 概括起来主要在以下方面:

1. 省略谓语

因为空间的有限性, CNN字幕新闻的句子非常简练, 有时还省略了谓语部分, 变成一个只有主语和宾语的SO结构的不完整句子。

例2:Death toll from earthquake nownearly 29, 000. (同上)

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已接近两万九千人。

从例2来看, 这个新闻只有主语成分Death toll from earthquake和宾语29, 000, 没有句子的核心部分谓语。

2. 省略助动词be

在很多CNN的字幕新闻中, 助动词be是经常被省略的语法结构, 这些省略的助动词be按所起的语法作用和位置不同可分为两类:

(1) 省略被动语态和进行体中的助动词be

完整的句子在运用被动语态和进行体的时候be动词都是不可以省略的, 而在CNN字幕新闻中, 往往是这个助动词经常省略。

例3:U.S Sen.Ted Kennedy hospitalized after suffering seizure. (同上)

美国参议员泰得·肯尼迪疾病发作后住院。

例4:Kennedy undergoing tests at Boston hospital. (同上)

肯尼迪在波士顿医院接受检查。

以上两个例子都是省略助动词be的句子, 或者说是句子的片段。其中, 例3省略的是被动语态中的be动词, 而例4省略的是进行体中的助动词be。

(2) 省略表语中的助动词be

CNN字幕新闻不但省略了被动语态和进行体中的助动词be, 其他表语成分中的助动词be也省略了。

例5:Ted Kennedy in Boston hospital after suffering seizure. (同上)

泰得·肯尼迪疾病发作后住院。

例5中介词动语in Boston hospital应该是句子的表语部分, 然而却没有助动词be。

3. 省略冠词

冠词的使用在CNN字幕新闻中也是相当的经济和节约, 省略冠词, 包括定冠词和不定冠词, 在CNN字幕新闻中是比较常见的现象。

例6:Woman rescued after being trapped more than 124 hours. (同上)

在被困超过124小时之后, 有一名女性获救。

在例6里, Woman一词没有任何冠词, 也没有更明确的指称, 只是最基本的性别提示。在上文出现的例1、2、4和5的Significant aftershock, Death toll, Boston hospital.也相应省略了不定冠词和定冠词。

(三) 使用冒号代替谓语

上文中我们提到, 有时候CNN字幕新闻省略了谓语, 而实际上, 谓语可能省略了, 也有可能是用冒号来代替了。冒号的使用在CNN字幕新闻中也很普遍, 作为特殊的标点符号, 冒号在字幕新闻中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替代了谓语出现在述谓结构中。

例7:U.S geological survey:Aftershock measured 6.0. (同上)

美国地理调查发现, 余震测算为6.0级。

这个句子可以说是没有谓语的, 但是冒号的作用却起到了谓语的作用, 在这里冒号相当于是谓语动词show;find等。同样的例子还很多, 如:

例8:Bush:Saudi oil increase not enough. (同上)

布什说:沙特的原油生产增加得还不够。

这里的冒号同样起到谓语的作用, 相当于动词say等。在新闻标题研究中, 把这种使用冒号的句子成为“A:B”式标题 (张丽萍2007;杜晓莉2006;陆庆和1999;) , 我们把CNN字幕新闻中的这种信息成为A:B型信息, 实际上在CNN字幕新闻中, 冒号的作用不仅仅是替代谓语, 在本文的第三部分将继续讨论这种类型的字幕新闻的语义关系及理解。

(四) 不定式充当谓语指将来

不定式结构在具体的使用中加上助动词be可以表示将来发生的动作, 这一点在CNN字幕新闻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只是在使用中省略了助动词be, 只剩下不定式短语。如:

例9.New York torecognize gaymarriage. (2008年5月30日)

纽约将承认同性婚姻。

例10.Prince William to become rescue pilot. (2008年9月15日)

威廉王子将成为救援飞机飞行员。

例9和例10当中的不定式短语to recognize和to become省略了be, 用来表示将来发生的事情。当然, 在CNN字幕新闻中, 不定式并不是表示将来的唯一语法手段, 其他的将来语法结构也同时在使用。

三、CNN字幕新闻语言的理解

由于使用了大量的语法手段, CNN字幕新闻的语言非常简练和浓缩, 然而字符数量的减少在带来经济性的同时也会让相关语言的理解和解读带来困难甚至影响信息的传递和沟通。

句子简化和语法成分省略直接带来的结果还有句子结构本身的不完整。要理解这些不完整的句子片段, 那就必须有一定的信息量补充, 帮助进行推理, 而这些信息的来源在这里我们统称为语境。

陈治安、文旭 (1997) 将语境的最基本功能分为制约功能和解释功能。制约主要是限制说话者写作者对语言的使用, 解释既可以指对情景意义的解释, 也可指对模糊现象的解释。

对于帮助理解CNN字幕新闻的语境可以分成两类:句际语境和画面语境。

(一) 句际语境

尽管CNN字幕新闻句子省略部分多, 但是字幕新闻是24小时不断更新, 往往在一个消息播出不久, 就会有更多的消息对前者进行信息的补偿, 这就是字幕新闻的句子间语境。

以例句3至5为例:这三个例子都是同一天出现的CNN字幕新闻。例3出现的时候我们对句子的理解是初步的, 句子省略助动词be, 是一个不完整的句子片段。而接着出现的例4和例5则对例3进行句际语境的补偿, 让观众对整个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有了大概的比较全面的了解。正是有了对这个事情较全面的了解, 根据我们大脑对事物认知的完形倾向, 在了解了事情的框架之后, 就可以忽略这些句子本身被省略了的语法成分, 从而达到了只了解信息而忽视句子语法正确与否。

(二) 画面语境

除了语言内语境之外, CNN电视字幕新闻还通过24小时不断滚动播出的画面新闻对字幕新闻进行信息的补偿。

如在例6中, 尽管仅仅凭这个字幕新闻本身无法进一步理解其信息, 然而在当天的新闻中, CNN就引用CCTV地震报道的画面对这个新闻进行了进一步的报道, 这样画面新闻就对字幕新闻起到了补充作用。

四、结语

本文主要讨论了CNN电视字幕新闻的语言特点, 认为CNN字幕新闻语言的特点是以主谓结构的简单句为主, 句子精练, 同时通过省略了相当多的语法成分来达到其经济性;文章还讨论了这些字幕新闻的理解。本文只是初步的研究, 关于CNN字幕新闻的语言特点, 我们还需要更多更深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陈治安, 文旭.试论语境的特征与功能[J].外国语, 1997 (4) :22-26.

[2]杜晓莉.试析“A:B”式报纸标题各种语义关系的使用频率[J].新闻界, 2006, (4) :126-127.

[3]李家园, 杨俊伦等.电视字幕新闻的勃兴[J].新闻三昧, 2003, (9) :22-23.

[4]陆庆和.冒号与话题式标题[J].语文建设, 1999 (4) :32-34.

[5]蒋乐进.电视字幕新闻的发展与制作[J].电视字幕特技与动画, 2006, (5) :64-65.

电视新闻制作的新闻编辑功能 篇6

一、画面的选择、剪辑以及与解说词的配合

电视新闻后期制作中一项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工作就是对画面或者电视镜头的选择、剪辑与衔接, 以及画面与解说词的配置。下面我们具体来分析。

(一) 画面选择组接的原则

画面的选择、剪辑与组接是提升新闻质量的关键所在。新闻编辑首先要认真研究新闻题材, 了解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 找到逻辑点, 再选择能够支持新闻事件主题思想及新闻事件整个过程的画面, 进行连接, 而且剪辑后的画面要完整有序, 基本能反映新闻事件的主要内容, 如果画面实在表达不了的, 可以用解说词进行适当的补充。

(二) 画面组接的要求

在对画面进行选择和组接时, 要遵守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1. 视觉匹配规律

视觉匹配规律要求画面符合轴线规律。具体来说有三点:一是要用特定镜头来间隔;二是要注意轴线的互换规律;三是要注意环境根据与人物交代要自然, 合情合理, 不能给人以嫁接和造作的感觉。

2. 画面切换规律

在画面的组合中, 要根据主题要求选择剪接点, 科学合理地衔接上下镜头。镜头的切换主要有三类:一是静接静;二是动接动, 三是静接动或动接静。

3. 掌握蒙太奇节奏

蒙太奇节奏指的是镜头转换的节奏。影响蒙太奇节奏的重要因素是镜头的长短, 选择镜头的长度要注意三点:一是根据画面表现的内容, 二是要根据景别, 三是要看视觉效果, 避免画面混乱。

(三) 声画的配置

在电视新闻的后期制作中, 如果解说词和画面不相配合, 就会导致电视新闻的图像与主题严重脱节, 让观众如坠雾里, 不知所云, 大大降低电视新闻的质量与收视率。

1. 声画同步

要做到声画同步必须遵守两点:一是要尽量使用同期录音, 这样现场感就会极强, 让观众如身临其境。二是尽可能让解说词更加贴近画面。电视的最大特点就是画面的直观性和可视性。所以, 电视新闻的解说词要根据画面来写, 不能不顾画面去单独叙述一个独立的新闻事件。有时以画面为主, 解说对画面内容进行解释或补充, 有时以解说为主, 画面来显示事件情况。总之, 两者相辅相成, 互相配合。

2. 声画分离

电视新闻主要依靠画面来叙述新闻事实。但是这些画面只是采访时所拍画面的一部分, 画面不能表达的内容只能用解说词进行补充。这样就要求新闻画面和解说词的分离。当然, 这种分离并不意味着让解说词和画面各不相干, 彼此脱离, 而是要彼此相互辉映。要做到这点关键在于对画面剪辑位置的选择, 因为电视新闻后期制作前, 解说词就已经写好了。

二、新闻编辑的高效性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的社会, 从新闻这个角度看, 任何一个电视媒体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媒体市场拥有一席之地, 必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播出最有价值的新闻, 这不仅对我们的新闻记者还有编辑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有时记者采访回来已经很晚了, 但播出的时间是不能改变的, 这就要求我们编辑又快又好地完成后期声画编辑。这时我们需要注意两点:

(一) 抓重点

因为时间很紧, 所以新闻编辑不能对新闻题材进行细致地分析, 打磨, 这时最重要的就是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要从大处着眼, 在很短的时间内抓住新闻题材的主旨, 理清其脉络。

(二) 声画剪辑以文字为主

上文我们谈到声画剪辑的几种类型, 那么在时间很紧的情况下, 我们主张以文字为主, 画面进行补充, 因为文字相对来说, 逻辑性更强, 更能把事件的来龙去脉讲清楚。其次, 最好用现场的录音。

最后, 我们想补充一点, 现在越来越多的电视台开始实行现场直播, 这不仅增加了电视编辑的工作内容, 而且对他们的工作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直播时, 十分紧张, 节目主持人、栏目编辑、技术人员都必须各就各位, 随时准备听从导播的调遣。有时在新闻的直播过程中, 要临时插播重要的新闻, 这意味着要打乱原来的节目播出程序, 那么插在什么位置, 如何和上下新闻很好地过渡和衔接, 对时间如何把握和控制, 都是我们新闻编辑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三、结语

在电视新闻的后期制作中, 新闻编辑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对新闻的选排、组织到画面的选择、剪辑、再到图画和解说词的配合, 新闻编辑都要充分发挥编辑的功能和技巧。是否成功运用此功能将直接影响着整个新闻的内在表达效果和外在画面品质, 所以一定要引起我们新闻编辑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摘要:电视新闻与其他新闻有很大的不同, 它是用迅速的、真实独特而又完整连贯的画面来吸引观众, 向观众传递信息。在电视新闻的制作过程中, 前期拍摄很重要, 但后期制作也更为关键。本文就来探讨一下电视新闻后期制作时如何发挥新闻编辑的功能。

关键词:电视新闻,新闻制作,编辑,组织,解读,功能

参考文献

[1]吴晶.浅谈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素养, 瓤翘天地, 2011 (9) , 52-53

[2]从红霞.电视新闻编辑应具备的素质[J].青年记者, 2010, (23)

[3]周磊.如何做好电视新闻编辑[J].青年记者, 2009 (20)

[4]陈琳娜.电视新闻编辑的职能与技巧[J].今日科苑, 2009, (08)

[5]朱彦明.电视新闻编辑要有创新意识[J].记者摇篮2005, (04)

浅谈电视新闻制作的转场 篇7

2、电视本身就是大众传媒的一种, 因此从根源上讲它必然带有在大众传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众文化的烙印

我们今天关注的“大众文化”是工业社会背景下与现代都市生活和大众群体相伴生的, 以大众传播媒介为依托的, 受市场规律支配的、平面的、模式化的文化形态。

而且, 正如英国文化学者威廉姆斯所言:大众文化不是因为大众, 而是因为其他人而确认其身份的, 它仍然带有两个旧有的含义:低等次的作品和刻意炮制出来的以博取欢心的作品。因此, 从根本上讲, 电视节目是不能免俗的, 这也为其庸俗化播下了种子。

3、信息的过剩也与电视的庸俗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美国学者戴维认为:信息过剩造成的后果, 其中最明显的一个就是创造出了一种浸透作假的演戏的文化。

人们都知道, 要想让他们的信息直达目的地, 就必须进行信息包装, 给信息裹上一层刺激人或挑逗人的外表。

无论是以市场化为由还是以满足受众的娱乐需要为由, 都不能不顾及社会影响, 都不能为了经济效益而牺牲社会效益、牺牲文化的先进性。然则, 立足现实以制度和相应的立法措施来约束电视庸俗化的负面影响是当务之急。尽管中外电视文化之间存在着相互冲突和对立的地方, 但在对待庸俗化这一问题上却又存在着许多一致性。

然而, 中国电视文化的构成是极其复杂的。在当前的电视文化重构过程中, 我们更应该正视当代中国电视文化的现实构成, 采取十分谨慎而又务实的态度来处理这一问题。就如某些论者所言, 中国的电视文化不仅有着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电视政治文化与电视民间文化的分野, 也存在着电视高雅文化与电视通俗文化、电视正效应文化与电视负效应文化的区别。

庸俗化的电视节目作为一个复杂的文化形态正是在这种多种电视文化形态共荣共生的大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它本身就是电视非主流文化、电视民间文化以及电视通俗文化的一部分, 就暗含了媒介时常化和满足普通受众需要的合理内核。

因此, 我们在进行电视批评或者说进行媒介批评时, 更应进行全面地关照, 不能因词害义, 因其中有负效应而棒杀之。这样的批评方式会流于片面, 失去其客观性和建设性。

最后, 就电视庸俗化的批评本身而言, 这些论述显然只是一个开始。要想对这一电视文化现象有一个更深刻、更系统的认识, 媒介工作者、学者都需要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作为新闻的一种, 电视新闻的摄制和平面媒体新闻的写作一样, 都存在“过渡”元素, 所不同的是两者表现形式的差异:平面媒体新闻的过渡是利用文章的段落、文字、标点符号来表现;而“电视新闻是由画面、声音、文字等多种符号共同完成的形象信息”, 它须由若干组镜头相连方可叙述完整。这样, 在两组镜头之间就需要选择合适的元素来过渡。通常情况下, 受众收看电视新闻是线性的, 看过之后在同一时段便无法重看, 因此, 适当的过渡尤显重要, 它可以让观众分清段落与层次, 进而理解新闻的内容和含义。

电视新闻的过渡也叫转场。常用的转场方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用特技手段作转场, 一类是用镜头自然过渡作转场, 前者叫技巧转场, 而后者叫无技巧转场, 也称“硬切”。

一、技巧转场

现在电视新闻的编辑基本上都是利用非线性编辑机 (简称“非编”) 来进行的, 从专业的编辑软件 (如各种非编卡所配的软件) 到通用的编辑软件 (如Adobe Pre m ie re等) , 都可以让用户在极其简单的情况下, 轻而易举地制作出上百种过渡特技。这些特技, 可以让画面表现得更加连贯、更加好看。常见的技巧转场有淡出淡入、叠化、定格、划像、翻以及各种3D转场等。这种技巧如恰到好处地使用, 会给电视新闻增色不少。如介绍一个人物时, 前一镜头是主人公在走路, 尔后用了一个定格进行转场:先是主人公定格的画面, 然后缩小到左上方, 接着再出现主人公讲话 (或介绍性内容) 的字幕。字幕切出之后, 左上方的主人公再活动, 渐渐扩大到全屏幕。这就是综合利用各种电视表现元素和技巧转场, 从而创造出活泼生动的电视画面。技巧转场, 有着明显的人工造作和电子特技处理的痕迹, 形成比较明显的段落感, 一般只用在较大段落之间的转换。一般的电视新闻大都不用这种特技, 一是容易造成段落的分割, 二是电子特技用多了, 会让人感觉画面类似娱乐性的节目, 从而冲淡新闻的真实性。因此, 要慎用技巧转场。

二、无技巧转场 (硬切)

无技巧转场就是不用技巧手段进行过渡, 而是单纯利用镜头的自然连接来表现新闻内容。这种自然的过渡是建立在选择相宜镜头的基础上的。在连接处, 通过一两个合适的镜头自然地承上启下, 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新闻节奏的进程, 同时也可体现出编辑者的巧妙构思与创作技巧。无技巧转场更能体现电视新闻编辑者对新闻的驾驭能力, 是编辑者的基本功的体现。本文着重对此予以探讨。

常用的无技巧转场方式主要有:

1、相同主体转场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转场方式, 上下两个镜头通过同一主体或相关联的两个主体的入画出画来转场, 从而实现镜头随主体由一场景转换到另一场景。如前一镜头是运动员投入标枪, 后一镜头是标枪落地。又如, 两个相连的镜头分别是某一企业仓库里的商品和超市里的商品。这是同一主体的转场, 体现了从生产到销售的一个过程。

2、主观镜头转场

所谓“主观镜头”, 指“将摄像机的镜头当作剧中人的眼睛, 直接‘目击’他所看到的事物, 即在剧中人物的视点位置上所拍摄的镜头”。所以, 主观镜头转场是通过镜头中人物的主观感受来过渡的。主观镜头转场特别应注意前、后两镜头之间的逻辑关系, 主观镜头转场既显得自然, 同时也可以引起观众的探究心理。最常见的电视新闻主观镜头是:一个领导似的人物在调研时, 用手指了指前方, 接下来的一个镜头就是“前方”的景物了。但这只是外表的主观镜头转场。更为深层次的是人物内心变化的主观镜头转场。2007年福建省莆田市广播电视中心曾采制一条《林教师和209名山里娃》的新闻。里面的一组镜头是:一名小学生在中午放学回家路过一片森林, 天气热、路途远, 画面是:小学生抬起头看了看天空, 此时编辑插入了主观镜头进行转场:阳光通过树叶闪闪发光, 接下来, 画面又回到小学生身上:他用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利用一个主观镜头 (闪闪的太阳光) , 把前后两个镜头 (小学生抬头望天和擦汗) 连接起来, 不仅自然, 而且意味深长。

3、特写转场

即不论前面的镜头是什么, 后一个镜头都从特写开始。特写常用来从细微之处揭示被摄对象的内部特征及本质内容, 特写画面内容单一, 可起到放大形象、强化内容、突出细节的作用。但由于特写镜头的环境特征不明显, 故而变换或不变换场景均不易被看出, 在视觉上形成了忽视或淡化了前一个镜头的作用, 因此特写转场又被称为“错觉转场”。特写镜头转场在新闻编辑中运用得比较普遍。在具体运用时, 在特写内容之前应有所交待。如在表现某工人在建设工地挥汗如雨地工作的场面时, 用了一个该工人额上汗珠欲滴的特写画面进行转场, 在该画面之前应有该工人近景的镜头。

4、空镜头转场

空镜头又称“景物镜头”。通常指单纯作自然景物或场面描写而不出现人物的镜头。比如大海、天空、空地、道路、森林等。空镜头转场会让观众暂时得到放松, 并对前面的内容作适时的思考、回味以至淡化, 同时期待下面的新内容。福建省莆田市广播电视中心曾拍摄过一条反映山区留守老人生活的新闻, 画面中, 留守老人老蔡夫妇在自己的责任田里收割水稻, 前一个镜头是二位老人弯腰割稻, 此后用了一个空镜头———一大片金灿灿的稻田———进行转场。空镜头过后再交代老人的子女全都外出打工了。该空镜头不仅起到了转场的作用, 还让人联想到留守老人艰辛生活的其它画面。

5、利用情节和内容的呼应关系转场

利用上下段落之间在情节上的呼应关系和内容上的连贯因素实现转场能使段落的过渡不留痕迹。比如, 前一段画面表现筑路工人们不辞辛劳地在修路工地上施工, 最后一个画面是剪彩通车, 这两段成功地利用因果关系实现了转场。

《浅谈电视新闻的标题制作》 篇8

电视新闻作品往往只有一个标题, 一般是以伴随着图像声音方式出现的, 而画面、声音都具有较强的冲击力, 观众在画面和声音营造的情境中容易忽略标题。像《***市千名干部下乡务农》、《***盟率先在全区实现了全免费义务教育》、《产粮大镇大佘太面临严重用水危机》、《发展循环经济让***市经济和环境实现双赢》等, 没有特色的新闻标题就很难让人牢记在心头。

下面笔者谈谈在电视新闻作品的标题制作中的几点体会。

突出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包含的足已构成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 是衡量客观事实能否构成新闻的标准, 能引起受众兴趣, 体现出受众对当今的物质和文化的追求、选择和需求, 所以制作标题时, 就要优先考虑新闻的新鲜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因而, 标题的制作必须体现它是存在于新闻中最有价值的事实, 用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说话, 它最能说明主题的典型事实, 即新闻标题就是作品的主题。

新闻标题制作的“新”。《一脚油门刹到底》这则电视新闻消息的标题是上世纪90年代海南台制作的, 报道海南率先执行公交收费等汽车行驶过程中的费用都打进汽油里。是一种新尝试, 标题既体现了新闻价值, 又鲜明、生动、新颖。

新闻标题制作的“奇”。包括独特性和唯一性, 像公鸡下蛋、骡子下驹等特殊的现象, 它的标题就应该体现出来独特唯一来。《阿右旗一八岁母驼产下龙凤胎》是一则奇闻, 《四合木濒临灭绝》, 四合木是一种遗存的古植物, 目前地球上只有鄂尔多斯高原生长, 它的存在是有特殊意义的, 这则消息的标题本身就体现这一新闻的主题。

新闻标题制作的“准”。准确也是如实报道的原则, 与重要性机密相连, 是指新闻事实对群众利益、社会生活、国内国际发展形势有重要影响。例如, 去年**市突降特大暴雪, 对市民出行、交通、供水供电及对各种城市设施都造成了很大影响和破坏。

新闻标题制作的“细”。就是表现最具体的活动和事件。有影响的人物的重要活动都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兴趣。如《温家宝井下与矿工一起过年》、《姚明举办婚礼》等, 这类消息的标题制作是越具体越好, 当时温家宝即将当选国务院总理, 工作繁忙, 他与煤矿工人一起过年, 无疑具有很大的价值。如果这则消息的标题制作成《温家宝下基层视察工作》, 这是带有共性的概括和陈述, 司空见惯, 就没有《温家宝井下与矿工一起过年》好。

电视新闻作品标题也要讲究语言凝练、精当。由于受到字数的限制, 所以表达要集中、切中要害。例如说是大旱之年获得大丰收, 标题是《大旱之年话丰收》, 另一个是《一样的灾情, 不同的收获》这样的一个标题, 同样都说了灾, 说了丰收, 后一个标题的表述就很新颖、鲜活。

标题制作经常运用修辞手法, 把标题的词句修饰得生动、优美、感人。例如2006年春季, 通辽市有关部门查获了非法生产豆芽菜的黑窝点, 为让他们维持正常生产经营, 技术监察部门为合格豆芽菜标上了质量监督卡, 让市民放心地买, 放心地吃。记者根据这条新闻制作了这样的标题《质量监督卡给豆芽菜上户口》, 采用拟人的修辞方法, 以菜拟人, 说来亲切, 充满关怀。《煤在空中走》《产业跟着牛羊跑》都是采用了拟人的方法。内蒙古台在央视播出的一则消息标题是这样的:《内蒙古做好‘加减乘除’促进经济‘又好又快’科学发展》。运用借代方法, 不直接把人或事物的名称说出来, 而是用和一个跟它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或事物来代替, “加减乘除”是发展经济的措施, 与算术的加减乘除做法相似, 增加标题的生动性。

用来制作标题的修辞方法还有像比喻、对偶、排比、设问等。如果能运用得恰如其分, 都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电视新闻标题在句式和情态表达上也要讲究。常见的陈述式《蔬菜冬储鼓了农民腰包》, 提问式《你在他乡还好吗》, 抒情式《弘扬扑火精神保卫绿色森林》, 概括式《发展循环经济让乌海市经济和环境实现双赢》, 赞扬式《危难之中显身手》, 揭露式《非法炼钢小树遭殃》。

总之, 鲜活的标题承载着丰厚的表意信息, 是点染、开掘、深化新闻文本的重要手段,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标题的重要性, 制作出好的电视新闻标题。

摘要:好的电视新闻标题能起到引人入胜、加深印象的作用。在制作新闻标题时要考虑新闻的新鲜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 才能揭示内容, 增加信息、渲染气氛。

参考文献

[1]李岩黄匡宇张联编著《广播电视新闻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陈笑春主编《电视新闻采编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

[3]焦桓生杨琳黄蓉主编《新闻采访与写作教程》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版

对电视新闻标题制作的探讨 篇9

1 对于制作电视新闻标题的要求

优秀的电视新闻标题它不仅可以概括新闻的内容, 还应引发观众的思维视觉、引导观众的想像力, 以达到观众收看新闻的良好效果。这就需要编辑认真斟酌标题, 并依据新闻内容的特点进行修改、审定, 让新闻标题达到吸引观众的效果。

1.1 标题要通俗易懂

电视新闻要适合不同年纪、不同文化层次的观众, 所以, 使用的语言必须通俗易懂, 能够让观众一听就明白, 电视新闻的标题同样要让观众明白。制作标题的前提是大众化、通俗化, 但绝不能理解为标题的庸俗化、简单化, 也并非是毫无渲染、没有修饰、没有艺术的“大白话”。我们就是要巧妙的运用语言制作标题, 最终达到效果。

1.2 标题要新颖独特

电视台之间存在竞争, 电视新闻节目之间也存在竞争, 因此, 如何争抢观众成为各地电视台的主要任务。对观众而言, 电视新闻的标题只有醒目、新颖、独特, 才可以激发起观众对电视新闻的兴趣, 从而让观众继续关注电视节目。

1.3 标题要简洁明朗

通常, 电视新闻的标题被制作成字幕出现在屏幕上, 过长的字句会造成观众的视觉疲劳。所以一般情况下, 电视新闻标题的字数要控制在20字左右, 最好为一行字幕, 如果要打两行, 上下句字数也必须要等同, 而且工整。

1.4 标题要生动幽默

电视新闻标题直接反映新闻主体, 制作时既要高度概括, 又要别具一格。我国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家, 各地语言文化丰富。结合各民族的语言特点, 运用一些成语、谚语、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 会使新闻标题变得生动形象, 使电视新闻节目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认可。

2 制作电视新闻标题需要注意的问题

2.1 在制作电视新闻标题时, 要详细了解

新闻的主要内容, 提炼新闻事实, 体现新闻价值。并且要反复的推敲和修改, 以达到最优的效果。

2.2 要符合视听结合的特点。

根据不同类型的新闻素材, 制作不同类型的新闻标题。一般情况下, 广播新闻的标题多用形象的动词, 为的是增加新闻的动感;电视新闻标题则多用描绘性的词语, 以增强画面感。电视评论类新闻标题主要讲究逻辑性与严肃性;新闻专题的标题则主要表现意境和文采。

2.3 制作电视新闻的标题时要深刻理解标题制作的含义和画龙点睛的意义。

不能重新闻而轻标题, 不能把标题当作可有可无的点缀。

3 制作电视新闻标题的技巧

优秀的电视新闻标题, 可以让观众为之动容, 达到过目不忘的效果。

3.1 制作电视新闻标题时, 责任编辑使用

特技手段对标题进行处理时, 多运用可以吸引观众注意力的特殊效果的文字, 并且与新闻内容、格调结合。制作时, 字体的位置和大小要适当, 字体过大或者过小, 都会对观众造成影响, 从而影响收视效果。

3.2 制作电视新闻标题时, 要控制标题的字数。

字太多, 会让观众在视觉上产生视觉疲劳, 在心理从产生厌烦感。字数太少, 或者太过简短, 会让观众不能理解其含义, 摸不着头脑, 在屏幕上也不美观。所以, 在电视新闻标题的制作中, 应在新闻表现的动态上多加探索, 多下功夫, 用富有活力和动感的语句制作标题, 将观众的感知度与标题的变动表象相结合, 从而吸引观众, 引导观众, 创造视觉的冲击力。

3.3 制作电视新闻标题时, 要遵循记忆的规律。

选择适宜的停留时限与时间, 了解观众在看报纸的阅读时间与看视新闻时的心理活动是不一样的, 观众在报纸读新闻的时候是在一种精神集中注意的状态中, 是目的性很强的主动浏览过程。在以标题字数多少为参考量的标准就是表现在标题显示时间的长短上, 如果时间过久会影响到观众对画面的注意力, 时间太短又达不到目的, 所以一般情况下, 每行l O个字的时间显示为10秒钟。

3.4 制作电视新闻标题时, 要注意标题主要是以事实为根据。

在传递以情感为标题的电视新闻时, 一般只需要对主要的事实客观的揭示就可以了, 最重要的是也要注意对事实本身的态度问题, 不能是非模糊。

4 结论

总之, 对于观众来讲, 电视新闻的标题有着一定的吸引力, 在沟通思想和引导舆论的导向方面起到极大的作用。制作电视新闻的标题要拥有一定的审美观念, 这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所以, 就需要新闻工作者, 编辑从业人员提高对新闻标题制作的意识, 从电视新闻传播的意义出发, 制作标题时要生动准确, 有足够的吸引力, 让“新闻眼”发挥出更大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李天生.试谈电视新闻标题的提炼与制作[J].内江科技, 2008 (9) .

[2]周围.电视新闻标题的制作与运用[J].青年记者.2006 (14) .

[3]柴世伟.认真制作新闻标题[J].新闻爱好者下半月, 2009 (11) .

[4]叶辉圣.试论电视新闻标题的制作[J].科教文汇, 2008 (26) .

上一篇:纸质文献利用下一篇:日本近代外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