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的播报方式

2024-06-05

电视新闻的播报方式(共5篇)

电视新闻的播报方式 篇1

较之于其他语言传播节目而言, 新闻播音室广播电视有声语言传播中难度最大, 也使要求最高的一种, 对主持人的知识面、心理素质、语言功力等方面均有较高要求。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 信息的传播更加便捷、迅速、广泛, 传统的传播方式显然已逐渐无法满足受众在新时期的更高要求与需要, 广大群众对新闻播报的要求不仅仅是过往单一的新闻报道, 而希望新闻播报是能够在放眼全球、客观报道的基础上更能够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剖析和点评, 将单一的新闻播报形式生动化、多样化, 能够就当下热点新闻进行剖析与探讨。如此, 创新新闻播报方式的同时对新闻播音员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下文就此展开论述, 讨论新闻播报的具体创新。

一、语气转变

从语言表达样式上来看, 新闻播音属于“播报式”, 范式的表述为呼吸无声、节奏明快、字正腔圆、感而不入、语言畅达、分寸恰当等。其经典样式有齐越的朗诵式、夏青的宣读式, 林田的讲解式, 费寄平的谈话式。”[1]作为播音语言各种表达方式之一, 播报式是新闻播音极为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这种表达有着规范、严谨、自然大方的特点, 有鲜明的播报特点, 能够对稿件本身与背景有较为直观的体现, 这也是建立在时代背景之中的。在当下, 新闻播报的表达逐渐丰富、多样, 较之于过往虽然仍然是语言表达的方式, 然而无论过程、方式却都有了不小变革, 形成了如今全新、多样的“播报”形势。

“播报式”新闻有严谨、庄重的特点, 具有权威性并在每个阶段均发挥了较为重要的影响与作用, 这也是源自于抗战时期的广播语音。长期以来, “播报式”新闻往往是对传播方客观立场的理想, 这也渐而成为广大群众的习惯。在社会飞速进步的今天, 人们的思想观念、精神生活均有了长足的进步, 广大群众开始不仅仅是关注新闻的内容, 对播报方式也有了内心的偏向, 他们希望自然、亲切而又独具的播报, 可以是谈话讲解的方式, 也可以是评论点评的方式, 甚至可以是以轻松漫谈的方式将新闻娓娓道来, 而并非过往单一模式的播报。《本周》是央视首次出现的播音员以接近日常说话的方式播报新闻, 播音员的语言风格朴实流畅, 像是随意的聊天, 又像是轻松的漫谈, 将天下大事、社会热点一件件娓娓道来。央视新闻频道播音的语言停连也一改“播报式”的停连方式, 变为接近日常交流的自然停连, 使资讯播报更“家常化”, 语调更为平缓, 语气也更亲切。[2]

二、表达多样

随着时代的进步, 信息化社会的迈进, 群众的思想观念也发生着较大的转变, 陈旧的观念和局面被打破, 迎来多样共存的全新局面的思想潮流。新闻播报, 首先是不同环节表达样式的转换。在新闻直播节目中, 播音员的播报形式较之于过往也有了呈现出更为丰富的形态与多样特点。例如, 电话采访、访谈、图片、影像资料等。新闻播音员除了必需的口播、串联, 还应在采访、提问等方面具有相当功力, 能够挖掘具有价值的信息, 抓住时机与线索, 具备相当的政治敏锐性。[3]这也是新形势下新闻播报的不同之处, 播音员不再仅仅是简单的报道新闻, 还要求能够把握现场问题, 对嘉宾能够及时有效的抓住重点进行采访提问。除此之外, 当新闻播音员需要对节目中某个热点事件进行评论时, 也就对播音员眼光、见识的有了更高的要求, 播音员需要正确、及时并有深度的将评论判断呈现受众, 用极具个性色彩的语言和亲切的表达方式传递观点。

除此之外, “说”新闻的出现也无疑是新闻播报创新的一大变革。在新闻本有真实的基础上, 播音员以更加轻松、生动的口语进行新闻表达, 将新闻以“说”的方式自然讲述出来, 风格更趋于自然、亲近, 也更加“随意”。例如, 湖南卫视的《晚间报道》, 北京、凤凰卫视的《元元说话》与《鲁豫说新闻》等节目均是如此。“说”新闻的形式更贴近生活与群众, 更注重平等, 这是单向信息传播模式的变革, 群众能够在更加轻松、平等的环境中获取信息, 传播效果亦有了显著提升。

除了上述提到的“说”新闻。“聊”新闻也在此形势下应运而生。顾名思义, “聊”新闻是以交谈的形势将信息传递于群众, 除了包含口语的亲切自然, 更显得灵活而极具交流感。《东方夜新闻》《时事开讲》均属于此类模式。闲话家常、边说边议, 新闻信息在播音员的交互、参与下自然地传递出来, 更贴近群众的兴趣, 拉近距离感, 通过这样日常聊天的方式, 用更加休闲的状态, 让受众能够更好地接受新闻。“聊”新闻样式模仿人们日常的聊天状态, 轻松、随意、自然、休闲的意境和场景将受众带入了解信息、交流话题的氛围中来, 激发群众对新闻信息交流的参与意识, 使其自然地融入节目信息中, 更加关注新闻的具体内容与发展态势。“聊”新闻以其独有的交互、生动以及闲话家常形态等显著特点, 成为“播”新闻、“说”新闻的有益补充。

三、实时评论

在各平台微博、短信、博客等全新传播方式的推动中, 信息传播流动的速度愈发迅速, 公民言论空间也得到拓宽, 人们素质也有了不小提升。受众不仅要在第一时间了解新闻, 而且要求电视媒体提供观点, 提供对新闻的深入剖析。[4]

实时点评成为一档电视新闻的独特栏目开始于2009年7月央视进行的新闻改革。当时, 在《新闻联播》栏目新出了《共同关注》《本台短评》等, 由特约评论员对新闻进行深度点评;在《东方时空》栏目中, 增加了各种评论, 评价各种事件;《新闻1+1》各种评论强调了论证的过程及论据的收集, 使得论证观点更为鲜明;《中国新闻》增加了即时点评项目, 改变了既往单一的新闻播报形式, 形成了播报和点评相结合的特别形式。随着央视新闻的改革, 评论作为新闻的一个新的理念, 增加了电视新闻的新闻力度, 随后在各家地方电台、电视台掀起了评论风潮。有现场连线、专家访谈或者是播音员的直接评论, 加大了对重大时事及热点问题的评论力度。

广播电视新闻实时评论是指广电媒体在第一时间对某一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进行评论, 探寻事件的本质问题, 第一时间为听众、观众解惑。与专门的评论类节目不同, 广播电视新闻实时评论对新闻事件的评论更加全面, 它以发生的新闻事件为前提, 提供相应的背景知识, 采用简洁明快的语言阐明相关观点。实时评论多从百姓的角度, 评论最近发生的、广受大众关注的、有一定价值的热点问题, 通过广播电视将国际国内及本地实事、热点问题对大众进行分析、解读, 生动地传递给大众, 进而形成一定的观点, 引领着社会的舆情, 增加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对社会的影响力, 充分发挥其传播效应。

四、新语新词

随着我国政治、文化、经济各方面的进步与转变, 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也都发生着较大转变。在“流行”的观念中, 各式新语新词, 新的事物和观念涌现出来, 这些词语或许并不规范, 然而却往往能够更为贴切、恰当的反应人们的实际生活状况。因此, 也更受到人们的亲近。例如, 《新闻直播间》节目中, 其中不止一次用到“达人”、“秀”两个词语。“达人”一词来自于日语, 指的是某个领域或某项技能尤为精通的人, 通俗的说, 就是“高手”。例如,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摄影达人”等。而“秀”这个词语则有表现、展示的意识。新闻播报节目中新语新词的出现和使用并非个例, 这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能够让新闻播音语言更具新鲜感、时代感, 使得电视新闻生动形象而更具吸引力。

五、结语

信息化社会的今天, 人们的思想观念都有了长足的发展进步, 现代新闻节目播音主持风格的形成和差异是时代的产物, 创新新闻播报方式, 这固然给了主持人更自由、更大的空间, 相应也带来了更多的要求。为满足广大受众需要, 在研究一应风格的同时更应当思考创新, 唯有创新才能发展, 这也是迎合受众以及时代发展的需要。

摘要: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 各类信息与国际舆论广泛传播, 当此背景, 广播电视新闻播报形势亦呈现出多样、创新的特点, 表达方式的多样化、口语播报的增多、全新词汇的使用, 无不彰显出全新形势下新闻播报的创新元素。说新闻的播报方式是对传统播新闻局面的补充拨正, 然而, 由于说新闻节目的泛滥以及制作内容等因素, 原本清新的说新闻模式也早已蒙上世故、圆滑的面纱, 说新闻节目的戏说、娱乐化也使得节目日趋平庸。要摆脱这种困局, 新闻播报方式的创新势在必行, 不仅仅是形势上的创新, 还包括内容、主持人风格等多个方面的创新。本文藉此展开讨论, 浅谈新形势下新闻播报方式关于创新一些思考。

关键词:播报方式,创新,播音

参考文献

[1]张卓.时政新闻播报语言发展更新探索[J].新闻传播, 2012 (01) :118.

[2]任燕, 洪皓轶.“说新闻”与新闻播报样态的变迁[J].现代物业 (中旬刊) , 2012 (04) :82-84.

[3]王宇红.历史和全面地看待新闻播报方式的改革与创新[J].现代传播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 2012 (05) :80-82.

[4]虞素霞.在新闻播报活动中的反思[J].新课程学习 (中) , 2012 (07) :29.

浅谈电视新闻的通俗式播报 篇2

电视自问世以来, 就以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玲珑适家的特点而走进千家万户, 是继电影和广播之后的又一大发明, 是科学技术的产物, 是现代家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员。随着电视事业的发展, 各类各具特色的节目不断更新, 电视新闻作为电视的重要节目之一也在不断演变、提高和改进, 随着时代的发展, 媒体环境及受众需求的改变, 通俗式播报方式逐渐地、更多地被央视和一些地方台采用。

一、电视新闻播报通俗式的特点

电视新闻是电视节目的重要内容, 是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之一, 几十年来都随着社会变革、文化提升而不断改进, 播音员播报时的语言标准程度在和电台相似的同时, 播音员的图像、表情更显得直接、亲切、生动, 就像和朋友在面对面地聊天。电视播音在经历几十年的不断完善和改进中有了质的飞跃, 更加通俗易懂、更亲民化。电视新闻除了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和“三贴近”的原则外, 更要创新观念, 把观众喜闻乐见的捧上来, 用通俗式的播报形式, 让观众看得清、听得实、理解得深, 如美国的多家电视台男女播音员与观众成三角形相对而坐, 你说几句我说几句, 在说说唠唠中播完了新闻。

二、通俗式播报语言的运用

我们所说的通俗式语言, 是指接近汉语普通话的一种语言, 也就是大众话, 而不是某一种发言。通俗式的语言浅显易懂, 让听者容易理解说话人的意思, 包含着很多生活情趣, 能够调动听者的兴趣, 增强听者对说话人的认同感。通俗不等于粗俗, 通俗语言的本身就包含着自身的语言特色, 运用起来比较自如也有亲和力, 区别于会议新闻、国际国内大事和特别事件正统而庄严的播报方式。

电视新闻的通俗式播报给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就像一个小学生可以看着课文读出来, 而与别人沟通、交谈时却不会开口和用词, 甚至语言和腔调都不能准确和顺畅。可以说, 通俗式播报是电视新闻播报中一种适合时代发展和电视新闻特点的新尝试。电视新闻从诞生那天起就是播音员表情严肃, 用极规范的吐字发音和语调, 按照记者的采访稿件加上编辑的修改润色, 再把用书面语写成的新闻一字一句地念出来, 而用通俗式播报新闻的好处在于语言活泛, 且不脱离文稿的中心大意又能够缩短传受双方的心理距离, 没有义正言辞的腔调, 如邻家阿哥小妹的述说, 让受众在接受信息传递的同时感到亲切、自然、舒适而达到播报的良好效果。

通俗式播报是以一种平等、轻松的方式取代严肃播音方式, 改变了主持人与观众的交流方式, 拉近了主持人与观众的交流的距离。比较典型的就是1998年陈鲁豫《凤凰早班车》, 开播后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说新闻方式, 它与传统的播新闻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以往播音员在台前的表现过于呆板和僵化, 在一本正经地“读”新闻。谁规定新闻就一定得严肃, 这种思维定势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传媒的大众需求而改变, 体现了电视新闻的特征, 具备广播新闻的特点, 更具备图文、声情并茂的视听双线互补。新闻节目过于专业、过于艺术, 便脱离群众, 过于严肃、正统就会让人乏味。此外, 要使节目内容本土化、内容编排区域化、主持风格轻松化, 就要在宣读式中加一些“说”的成分。

三、通俗式播报的发展方向

电视新闻“说”与“播”的并存是中国电视节目改革成就的体现, 它强化了电视服务意识、受众意识, 并且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必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电视新闻工作者要切实把握好“说”的度, “说”或“播”都是我们应该拥有的财富, 包括两者之间所需要的一些自然交叉和渗透。

1. 电视文化的特征决定了电视新闻播报的通俗式发展

趋势, 主要原因是80年代末电视进入千家万户后, 成为百姓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 由于受众面广、传播速度快, 方便获取知识, 因此为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 在内容上必须通俗易懂, 在形式上要为群众喜闻乐见。

2. 本着电视传播的特点和方式, 通俗式播报是传播与

接收同步, 观众在接收过程中即时获知, 几乎没有思考的时间, 其传递的信息人们不能够或不易于保留, 而且通俗性可以避免抽象化、概念化的言辞语句, 如果用抽象的哲学逻辑语言或“之乎者也”地播报, 那必然是自取灭亡。

3. 满足受众群体的需求也是电视新闻必须通俗化的又

一种新型播报方式,说新闻 篇3

一、“说新闻”的产生

(一) 什么是“说新闻”

“说新闻”是新时代受众对有声语言创作的一种期盼与呼唤。它是在新闻规范播音的基础上, 以扎实的基本功为前提, 遵照新闻真实性的原则上, 充分利用自身能动性, 展开播音艺术创作, 体现其独特的艺术性。在不同播音员不用的人生阅历、个人特点、理解方式进行科学可行的播讲, 报新闻播报的刚性和语言表达的弹性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使播音作品达到共性与个性的完美结合。同时, 对于“说新闻”在一形式创新来说, 其创新主要集中体现在播报的方式上, 这也是在多元化社会媒体快速发展下新闻播音自身改革的需要。

(二) “说”与“播”的区别

“说”与“播”的区别, 最根本也是最关键的区别就是是有无稿的区别。一个是跟着题字器念出来, 一个是用自己的理解说出来。“说”一般情况下没有详细的文字依据, 无法照本宣科的读, “说”属于口语的范畴, 对故事整体把握性强、对语境依赖性大。但是他们又存在着共性:那就是以正确的播音状态进行播读, 从而完成整个作品。在人际交流中找不到“播”的痕迹, 所以说“播”并不是人际交流中的语言传播样式。“播”是大众传播的产物, 而“念”和“读”在人际传播中是存在的。

(三) “说新闻”的形成发展

从新闻类节目出现到有专业的新闻类节目主持人, 播音员对于新闻播讲的方式也在随着广播电视节目的改革而变化着, 近几年, 各地的电视广播新闻节目中在纷纷效仿“说新闻”这一新型的对于新闻的播讲方式。“说新闻”被定位为新闻类节目主持人的参评节目。受众总是感觉新闻和自己存在距离感, 这就要求了新闻要平民化, 而新闻的平民化还是取决于播音员的平民化, 这就要求播音员的播讲状态发生变化, 对象感更加明确, 更好的处理播讲时把握态度的分寸。准确传播信息的同时, 充分体现语言创作, 是感情更加贴近群众, 体现播讲者的亲和力, 使播音员在播讲的同时赋予更多的人文关怀。

(四) “说新闻”的特点

当今社会受众获取信息的途径、获取信息的目的、获取信息方式的初衷都日趋多元化, 而当今社会有事处在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时代, 当然媒体竞争也不例外, 那么在这种激励的竞争下, 面对受众需要的大量信息, 作为提供信息主渠道的媒体自然受到各大媒体和受众的特别关注。在这种快节奏的的生活环境中, 人们更倾向去亲切、自然、平和的交流传播方式。无疑, 说新符合这一特点, 说新闻的出现也顺行了时代的要求。

二、“说新闻”与主持人关系

说新闻的拿捏和把握非常的重要, 新闻如何被很好的“说”出来完全是靠播音员的驾驭。虽然说“说新闻”刚刚在我国起步, 但是其发展速度已经向我们证明, 这一种新的新闻传播方式作为一种新的新闻题材受到了大家的认可。

三、“说新闻”与信息、社会发展的关系

(一) “说新闻”与新闻信息关系在一般的新闻播音中, 播

音员在心理上是以转述者的身份来播报新闻, 强调中立性, 与事件保持距离, 以一种旁观者的客观角度来讲述播报, 而语言大多是照本宣科的念。在说新闻中, 消息经过了播音员的二度创作, 加入了自己的感受、理解和看法, 他是经过心理感受后的传递, 一定程度上讲, 播音员与新闻事件的关系是联系的、密切的, 主观加入的比较多, 语言多是发自内心, 贴近观众的。

(二) “说新闻”与社会发展关系说新闻一般讲究说的鲜活性、随意性, 减少了照本宣科的刻板, 出其不意。

说新闻由于其“说”的平和, 缓和传播气氛、优化传播环境、深化传播内容、提高传播效率、增加传播内容认同感, 所以, 说新闻这种传播形式的刚一出现就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 并取得不错反响。作为受众也强烈的意识到自己是电视节目的主人。因此, 电视节目也更多的受到了普通大众的关注和评论, 从而也引起了媒体人的重视和觉醒, 也促进了电视节目的改革和发展, 更加的贴近受众、体现人文关怀。“说新闻”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受众对于新闻类节目的平民化、个性化要求。电视新闻也就从信息播报转向娓娓道来, 从严肃正统转向平民生活, 这也就是“说新闻”之所以出现就引起人的关注和称赞的最主要的原因。

四、“说新闻”出现的误区

(一) 误区的表现

我们不难发现在一些电视新闻节目, 特别是地方台的节目已经开始对新闻的播报方式进行了调整。某些节目太过随意化、个人化的新闻播报也导致了节目的庸俗话。其表现为:过度的口语话, 随意增加连接词, 甚至为了随意而随意, 导致跑题。说新闻已成为新闻类节目的一种趋势, 而且已经占据了一定地位, 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是无法用来传递新闻这一事实的。与此同时, 我们也不能一味的认为说新闻是新闻类节目播讲方式改革的唯一出路, 说新闻只能说是一次创新并不能称之为最佳出路, 更不能说“说新闻”是新闻类节目播讲方式改革的唯一出路。“说新闻”, 应注意语言结构是否严谨。目前我们看到的“说新闻”, 一般“说”不到新闻的本质上, 在导语和串词上说个没完没了, 而真正到了新闻主体的时候又改回了播。这些表现尤其体现在不正规的节目中, 节目类型模糊, 不伦不类。

(二) 消除误区的方法

1、要掌握新闻播音的规律, 了解受众的需求。

语言要适度, 既不能逾越播讲人的身份, 同时又必须要播出特色、播出个性, 让受众满意。有效的运用口语, 就电视这个大众传媒而言, 有声语言作为一种传递信息的工具, 不能完全等同于日常人际传播, 它同时还承担着大众传播的责任。

2、要尊重受众基本接受原则。

审美学中有句话叫做“距离产生美”, 对于新闻播讲过程中, 这条定律, 同样适用。和受众沟通要把握好度, 发表自己看法评论要把我好度, 有时一味的迎合观众, 反而会直接影响电视媒介作为信息总汇的严肃性、权威性。在目前新闻类节目中无论是“播”新闻还是“说”新闻都必须具备十分强调播音基本功。部分受众对“播报新闻”产生厌倦心理是因为长期以来有的播音员在播报新闻时没有按照播音表达规律来播报, 播音缺乏变化, 而并非是因为“播”新闻的形式缺乏变化。恰恰相反的是, 播音基本表达技巧中对新闻类节目有“变化”的要求, 要达到新闻类节目播报变化自如就必须以扎实的基本功作保证。

我相信, 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 电视新闻的不断发展, 说新闻一定还会以快速的发展吸引受众的眼球, 而说新闻的节目一定也会越来越多。而打造其核心竞争力, 走品牌化道路的发展战略也将成为包括说新闻在内的所有广播电视栏目共同的追求.

摘要:新闻播音如何推陈出新,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已成为播音界共同研讨的课题。“说新闻”作为新型的播报方式, 已经引起了学界、业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对“说新闻”的播讲方式进行研究, 对新闻播音提出个人观点和看法, 并指出“说新闻”的误区及其消除方法。

关键词:说新闻,播音员

参考文献

[1]代欢.作秀战术.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2]鲁景超.广播电视即兴口语表达.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

电视新闻的播报方式 篇4

1 突发事件的定义及特点

传统意义上, 突发事件是指事件发生的突然, 容易对社会, 对国家经济、政治等造成危害的事件。对于新闻记者而言, 这将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但同时也意味着机遇, 因为每一个突发事件的背后, 都能考验出场记者的综合素质及应对能力, 成功应对突发事件不仅能提升个人的能力, 也是对社会进步做出贡献。所以每一位新闻报道记者都应未雨绸缪, 在关键时刻发挥出自己的力量。

2 新闻报道中记者的播报技巧

从前面论述的突发事件的特点可以看出, 突发事件难以预料和预估后果。但对于记者来说, 在电视新闻报道中该如何针对不同的突发事件进行梳理和报道, 需要长期锻炼和过硬的心理素质。但笔者认为, 记者在报道突发事件时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需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这在国家层面上, 新闻宣传在思想上、政治上应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自觉接受党的领导, 遵守新闻宣传工作纪律。同时也要认清楚一篇新闻报道既是新闻行为, 更是社会行为, 必须考虑如何才有利于社会稳定, 要维护国家利益、民族尊严和祖国统一, 避免破坏社会稳定。

需要坚持客观公正性, 坚持客观、公正、真实、全面的报道原则是一名记者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对于突发事件而言, 其首要就是保持报道的客观性。因为媒体要尊重公民的知情权, 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作客观、公正的报道, 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全面、真实的信息, 才能树立起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特别是在当今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 科技的发展使各种突发事件可以迅速传遍世界。因此, 新闻报道力求先声夺人, 向群众说明事情真相, 起到引导舆论、消除疑虑、澄清混乱、化解矛盾的作用。

突发事件的报道应同时具有及时性, 及时性与客观性, 强调新闻报道的时效性, 即对发生的新闻事件第一时间播发, 能够让广大人民群众更深入地了解事情发生的第一现场。此外, 新闻播报记者也要组织好现场语言, 方便人们能够最直接地了解突发事件的内容。

报道突发事件要选择有价值的现场, 突发事件的核心可能会随着时态的发展而发生变化, 记者一定要第一时间感受所发生的变化进行调整, 从不同的侧重点来突出所要表达的东西。同时, 还应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 将突发事件背后的一系列事件进行剖析, 这是成功报道的一种方式。

报道突发事件要注意采访技巧, 体现人文关怀, 对于采访的对象来说, 记者是一个不认识的人, 想要收放自如地向记者谈论内心的真实想法是很难实现的。这就要求记者不能急, 应先与被采访者进行适当的交流, 充分尊重采访对象的感受, 消除他们的戒备心理, 这样才能收集到有效的信息。同时, 报道者需要提炼核心信息, 正确表达新闻所要表达的东西, 善于运用细节展现出突发事件的特点, 同时把不可感知的信息具体化, 让观众更真切地感受到现场, 在使用声音完成现场的描述同时, 适当地运用非语言表达手段, 更能增强观众的记忆, 更能达到传播效果。

3 结语

突发事件往往具有较大的传播价值, 新闻报道者需要更加注重突发事件的报道, 对于媒体而言, 需要加强舆论监督, 做好热点引导, 在报道中要周全考虑诸多因素。对于记者而言, 除了要具备一般记者的职业素养外, 还要特别注意掌握政策, 熟悉法规。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来看待突发事件, 不仅要把握报道的主题, 也要敢于质疑, 不断求证, 注重人文关怀。同时也要提高报道突发事件的能力, 要培养和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 对突发事件的分析, 判断能力等, 努力在突发事件中做到应对自如。

摘要:电视新闻是一种通过电视屏幕传播声音和图像, 向观众传递新闻信息的手段, 它通过各个程序来系统、形象地报道事物发展的过程, 是电视新闻报道形式的总称, 也是电视台节目的骨干和主体。对于突发事件, 电视新闻呈现的姿态和记者现场的表现会直接影响事件的传播效应。所以说, 在突发事件中记者的播报技巧是相当重要的, 本文通过总结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 论述电视新闻记者在突发事件中的报道技巧。

电视新闻的播报方式 篇5

关键词:民生新闻,主流,人物,发展

在“后民生新闻时代”下, 处于新旧媒体融合与竞争变局中的电视民生新闻须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进一步改变同质化、琐碎化、浅表化、低俗化的倾向, 努力接地气, 访民情, 瞄准百姓的关注点, 找准报道的着力点, 助推城市文明进步、经济和社会发展。此为拓展报道内容进而提升电视民生新闻品质的第一要义。多年以来, 宜宾广播电视台 (二套) 公共频道现在每晚六点半首播的民生新闻日播栏目《酒都播报》一直都在不懈努力和积极探索, 因此也取得了突出成效。2014年4月下旬, 《酒都播报》荣获“2013年度全国城市台品牌民生栏目”称号, 这是迄今为止栏目获得的最高奖项;2014年11月1日, 《酒都播报》实施扩版, 每期时长从30分钟延长为45分钟, 开创了自2002年8月栏目开播以来的最长时长;同时, 开始在新闻直播中推出4G连线。从此, 《酒都播报》节目内容更为丰富, 观众更加爱看。

1 关注市民“衣食住行”, 关心群众冷暖, 日常报道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酒都播报》在日常选题与报道中, 除了择优选择富有新奇性、冲突性、爆炸性的新闻事件进行采编播报以外, 还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传播理念, 关心市民生活, 聚焦百姓冷暖, 关注生存环境, 尤其注重给予弱势群体的关注与帮助, 并以浓厚的人情味感染观众, 使电视民生新闻成为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美妙音符。诸如:“春节”前夕, 聚焦返乡务工人员以及留守儿童的 (4集) 系列报道《新春走基层:回家的礼物》;3月下旬播报的服务市民“出行”的《公交线路优化方案解读》 (3集) 系列报道;在4月下旬宜宾市房产文化节期间, 编播的关注市民“居住”问题的《楼市新观察》 (3集) 系列报道, 等等。

2 融入主流, 聚焦时政, 密切关注城市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酒都播报》开拓“大民生”视野, 建立“国计”与“民生”的融合思维, 不但关心社会分配、就业、医疗、教育、住房、保险等一系列问题中的矛盾个体, 更体察和揭示其普遍意义, 主动聚焦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阶段任务、重大事件和重要举措, 特别是对市民群众普遍关心的一些热点问题以及民生工程, 展开跟踪报道。例如:第七届宜宾早茶节期间陆续推出的“关注早茶节” (6集) 系列报道;围绕宜宾市中心城区改造升级工程而不定期播出了《大城之变》系列报道。

3 策划人物报道, 表现市民群众在深化改革开放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品德和精神风貌, 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播社会正能量

例如, “三·八”国际妇女节期间采编播出的《商海玫瑰》 (6集) 人物系列报道, 分别是《华世强——三十年沉浮三十年餐饮路》、《刘靖——为别人创造价值就是我的价值》、《张燕——以坚韧战胜病魔以自信收获成功》、《吕亚男——用自己的节奏走自己的人生》、《樊治容——为自己种植梦想为别人种植快乐》和《唐山——从容心态绽放职场》;在教师节期间推出了“寻找最美乡村教师” (4集) 系列报道。

4 发挥舆论引导与监督作用, 彰显媒体责任, 增强民生新闻公信力

比如, 2月下旬播报的《盐水溪路边停车收取费用引质疑》及其追踪报道《收费员非翠屏山公园员工盐水溪停车收费属违规》等报道, 给有关职能部门以及相关单位, 做出了及时而善意的提醒或警示。像《名为抽奖实为促销强迫消费被查处》、《“僵尸车”占用资源安全隐患惹人忧》以及《楼顶“养殖场”谁能受得了!》等报道, 则揭露歪风邪气, 提倡和谐社会, 彰显了媒体责任。

5 利用各种节庆日、纪念日进行报道, 吸引关注, 集聚人气, 助推收视提升

譬如, 在“清明节”期间, 策划编播的《关注宜宾殡葬》 (3集) 系列报道:《非法墓地生意火过正规公墓原因为何?》、《规划建设大型生态公墓缓解中心城区入葬需求》和《宜宾生态殡葬悄然兴起生态环保造福后人》。另如, 《快乐乡村游》系列报道从“五一节”前夕开始推出, 先后播出《三元枇杷黄尝鲜要趁早》、《凉姜枇杷大如鸭蛋鲜甜可口等你来》、《“山珍之花”竹荪营养美味采摘乐》、《草莓正当时走进长宁古河镇》和《五月桑葚红采摘乐无穷》等多条报道, 为市民群众的近郊游、自驾游提供帮助, 得到了广泛关注。

6 围绕城市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进步, 设置公共议题, 策划主题性报道, 提升民生新闻品质

仅以《关注公共自行车》系列报道为例, 2014年, 《酒都播报》就采编播出了《公共自行车受好评市民建言如何更便民》、《第二期网点建设启动20个网点征集市民意见》、《部分车辆遭破坏“流浪车”日益增多》和《对比其他城市运营模式谏言宜宾公共自行车发展》等数十条新闻报道。此外, 还推出了“中心城区道路命 (更) 名”、“宜宾方言保护与传承”、“市老年人运动会”、“第15届西博会”、“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四川省第十四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和“2014中国宜宾白酒文化节”等诸多主题性系列报道。

7 提前准备, 精心策划, 做好“重大活动”宣传, 扩大民生新闻报道影响力

像在9月份“川滇黔渝藏旅游产品交易会”报道中, 主要有《川滇黔渝藏旅交会开幕各类美食上演舌尖上的“诱惑”》、《豆腐干博览馆体验制作流程豆制品展销品尝全国美味》和《点击今天:川滇黔渝藏旅交会宜宾实现三个“最”》等。在“第十一届秋季住博会暨首届精品商铺节”报道方面, 重点有《楼市新观察 (1) :2014楼盘销售量价齐跌宜宾楼市进入深度调整期》、《楼市新观察 (2) :房贷新政下的秋季住博会市民购房更理性》和《楼市新观察 (3) 楼市低迷房企转型商业地产发展更具“钱”景》等。

综上所述, 主动扩大选题范围, 积极拓展报道内容, 已是电视民生新闻生存发展与转型升级的必要途径之一。在坚持恪守“内容为王”原则的基础之上, 电视民生新闻还要讲究并探索报道形式以及表现形式, 诸如:记者“体验式”, 便于增强现场感;主播“讲评式”, 助于深化服务性;观众“表演式”, 利于提升可看度……总之, 如果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完美的有机统一, 电视民生新闻就会更有可看度、影响度、美誉度, 更具传播力、竞争力和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李键.简析电视民生新闻舆论引导与监督策略[J].电视研究·2014法制节目专刊:115—117.

上一篇:蒸汽裂解下一篇:动力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