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制作技术

2024-10-13

广播电视制作技术(共12篇)

广播电视制作技术 篇1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技术对于广播电视发展的作用。在数字化背景下,技术为广播电视制作技术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了解技术对于广播电视发展的新趋势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广播电视,数字化,虚拟现实技术,运动追踪技术

纵观电视发展的历史,技术的发展在电视创制的发展中谱写了一个又一个新篇章。从光电技术孕育电视的雏形到电视之父贝尔德用红绿蓝色彩滤片赋予电视多彩的画面,再到麦克卢汉所描述的眼睛与耳朵同时延伸的电视时代。技术与电视的发展息息相关,犹如一对孪生兄弟。在这些不断发展更新的电视技术中,数字化对于广播电视的影响最大,引起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的一场革命。

第一,在数字化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电视节目的影、音、图、文素材都不再受到时问、地点的限制。因此,可以无限制的保存、切割、重组,经过处理的节目内容片段也可以被多人、多次、多重利用。第二,虚拟团队和组织的出现,通过电脑与互联网所构建的媒资管理平台,沟通、协调处于不同时问、空问环境里,不同专业技术的成员,进而共同完成工作任务和目标,具有弹性大、反应快、作业非线性的特性,是一种省时、省力、省空问的高效、少限制的工作组织。第三,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以网络技术作为基础架构,辅助于电脑技术的支持,形成了电脑辅助协同设计(Compurer Supported Collaborative Design,CSCD),在这种设计的帮助下,可以由虚拟的共组形态来共同执行一项专案。第四,同步作业的优化方案,数字化帮助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将原来一成不变的线性流程,通过同步作业这种整合性的系统方法,实现了策划、筹备、拍摄、后期制作、播出等节目制作流程的优化,实现了利益最大化。

1 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

虚拟现实技术(Virhzal Reality)是高度集成的技术,用户在借助于听觉、视觉和触觉等多种传感通道和虚拟世界进行的交流、交谈并就意见进行交换。虚拟现实技术目前最主要运用在电视制作领域还是虚拟演播室,是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和传统的色键抠像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将真实摄像机所拍摄的画面实时地与计算机图形工作站生成的三维虚拟场景进行合成的新型电视节目前期制作系统。国外的虚拟现实技术已经扩展到了各行各业中,他们可以将工、农、理、医等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用具象思维向观众展示出来。相较于国外虚拟技术的发展,我国在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层面仍处于初级阶段,主要的运用是虚拟演播室。

纵观我国电视发展,广播电视中还有很多可以运用虚拟技术的地方。例如,纪录片,受到纪实主义的影响,音乐和电视特效在纪录片的运用往往需要更为谨慎。数字化背景下,纪录片的创作手法需要不断地更新,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能够帮助纪录片摆脱单调、枯燥的疲惫心理,为纪录片营造直观、逼真、震撼、感染力强的优点。

2 运动追踪技术在电视制作中的运用

运动追踪技术是数字合成技术中的关键部分,被广泛运用于电影、电视、MTV的制作中,但在实际在三维追踪过程中,因为运动模糊、前景物体阻塞、噪点的问题而影响视频画面的质量。因此,为了实现更好地运动追踪,从导入开始,需要对拍摄视频的参数进行详细的观察和了解,基于这些参数在导入时设定视频的基本信息。追踪时,根据图像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追踪法。例如,图像中特征点明确、分布均匀,则可选择自动追踪,之后手动微调,而对于画面中特征点不足、画面有运动模糊、噪点等情况时,则应选择手动追踪。但是,大多数时候,可采用手动追踪和自动追踪相结合的方法。

3 基于PC平台的后期制作技术的运用

近年来,以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制作技术进入到了电视制作领域,改变了传统的后期制作工艺过程,提高了电视工作的效率、速度和灵活性。在后期制作系统中,计算机硬件平台有MAC机、PC机和工作站之分,由于PC平台硬件性能不断提高和价格降低,软件种类扩充和版本升级,系统功能、运作速度及稳定性等方面的逐步提高,电视制作从专业硬件开始向PC平台转移。

z非线性编辑(non-linearedit)是电视数字后期制作的核心和典型代表,是以计算机及其大容量的随机存取记录计划为基础的电视节目编辑制作技术。目前,运行于该平台的编辑软件有Adobe Premiere,Speed Razor,Ulead Medict Studio等。在非线性编辑过程中,脱机编辑、联机编辑一般配合使用,脱机编辑为联机编辑提供E DL (Edit Decision)表,降低了工作成本,且缩短了工作时间。在图像压缩过程中广泛采用,M一JPEG有损压缩算法,该算法采用对图像每一帧利用其画面相关性,帧内压缩、对称式压缩解压缩结构,符合视频编辑逐帧进行的要求,可随机存取压缩的任意帧与其他帧无关,可以做到精确的帧定位。在PC机平台非线性编辑的众多编辑软件中,由Adobe公司推出的Prem iere 5.x作为一个完整的视音频非线性编辑主流软件,以其强大的功能、方便的操作处于领先地位。它将视频文件逐帧展开,以帧为对象进行编辑处理,具有通用性、兼容性。

参考文献

[1]荆一嵘.数字化环境下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2.

[2]黄欢.电视创制理论研究一一基于电视“技术”与“创意”的思考维度[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3.

[3]郭彤.电视节目制作数字化过渡及运用问题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广播电视制作技术 篇2

摘要:本文介绍广播电台制作播出网络结构,网络技术和网络功能特点。结合目前广播数字化实际,探讨广播网络化技术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广播制播网技术,网络化技术,发展趋势

◎ 人民广播电台

1.引言

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给广播电台技术建设带来了巨大变革。从节目录制、编排 存储到播出等功能的实现形式由过去单工设备、人工衔接的模式.发展到现在由相对独立的广播制作播出网的网络化模式来替代.从而促进了广播节目质量的提高.改善了广播节目的制作方式和工艺加强了广播节目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提高了广播节目制作的效率和播出安全的可靠性。

目前.正处在数字化 信息化、网络化不断深化.各种技术相互不断渗透与融合的新时期,为广播电台建设高质量的制作播出网(简称制播网)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根据统计,全国市级以上广播电台都建设和安装了网络化音频工作站系统。广电总局也于2007年2月6日审定通过了《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2006)》.值此.深入探讨广播电台制作播出网的构建、功能实现方式以及网络化发展趋势.对于广播电台的事业建设和发展十分必要。下面以一种较为实用的广播电台制作播出网络为例.阐述制作播出网络的结构 主要技术和网络特点。并结合目前广播数字化发展实际.探讨网络化发展趋势。

2.广播电台制作播出网主要技术

广播电台制作播出网是以音频工作站为主体,完成多渠道音源采集、节目编辑制作、节目播出申请、播出内容审核、节目编排,多形式节目播出 资料管理以及过程监控等一系列业务活动的网络。

2.1制播网络系统构建

广播电台制作播出网的系统构建主要涉及网络 服务器、存储、终端和系统管理与应用,【1)网络链接普遍采用以太网技术构建,应用IP/CIP协议管理。远距离以千兆光纤为主干,同时采用光纤布线到楼层.百兆光纤或超五类线上桌面的计算机以太网。其中主干网交 远换机采用负载均衡、全冗余主备方式,以保证高可靠性。

(2)网络结构制作播出网由播出服务器、备份服务器、和工作站等构成。对于主要直接参与节目制作、播出的重要服务器一般都采用群集方式进行冗余备份。服务器操作系统一般采用WINDOWS系统,以域的方式对广播制播网进行管理和监控。

(3)网络的主要功能:广播制播网以音频工作站为主体,涵盖整个广播内容生产业务流程,是节目生产且安全级别较高的主要功能网。可完成多渠道音源采集、节目编辑制作、节目播出申请、播出内容审核、播出单编排、多形式节目播出、1

资料管理及过程监控等一系列业务生产活动。采用安全的技术手段和其他功能网互联互通.有效整合台网资源,拓展广播制播网自身的业务范围。

(4)终端设备:制作工作站、编审工作站、播出工作站及其他一些管理工作站.通过它们完成广播电台节目生产的整个流程。它们将本地系统相结合.并配备网络检测手段.以形成安全的应用操作环境.既能方便用户对应用系统各功能的操作.同时又能保证制作播出网的系统安全。

2.2制播网络技术

广播电台制作播出网络所涉及的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系统功能的设计,另一方面是设备的合理使用。下面主要从系统功能的设计方面进行探讨。

(1)节目源的存储技术

节目存储方式:制作播出网普遍采用在线、近线、离线方式实现数字内容的存储。在线存储方式一般使用磁盘阵列柜作为存储设备.即资料服务器,主要存储频繁访问的数字内容。近线存储方式一般使用磁带机、光盘塔等作为存储设备,主要存储较少访问的数字内容。离线存储方式一般使用磁带、光盘等媒介.主要存储很少访问的数字内容。节目源存储技术:广播制播网使用的磁盘阵列按照存放内容安全级别的高低,采用不同级别的RAID技术进行数据存储。对直接参与播出的音频文件的保存,一般采用RAID10方式。对于素材资料等需要长期保存的音频文件 一般采用RAID5方式. 同时再配以冗余存储系统进行数据保存.以保证素材资料的安全。节目源版权保护技术:对数字音频信号嵌入数字水印技术,保证被嵌入的信息能保持可被读出.而且即使经过诸如MP3压缩/解压过程或模拟传输过程等处理后仍然可读。加密的地址数据包含在数字音频节目之中.既不会丢失,也不会轻易地被破译。

(2)信源采录技术

实现数字、模拟或文件等格式广播素材的采集。信源采录通过电信、光缆、卫星、移动通信网、互联网等多种途径,采访机、多轨录音机、机顶盒、CD、MD、FLASH MEMORY等多种设备和媒介实现素材的采集。多样化的采集途径和多类别的采集设备拓展了信源采录的范围。数字音频格式采用W AV、MP3居多。

(3)节目制编技术

实现对广播素材的录音、剪辑、特效、合成等节目制作。节目制编是播出前的重要环节,利用各种音频工作站上的编辑软件对节目素材进行剪辑,也可使用特效进行处理,最终合成为节目音频文件,完成节目的编辑制作,编好地址信息条后存入音频服务器里。节目播出前,需将制作完成的节目提交播出申请,经栏目监制者对节目进行内容和质量审核后,编入播出节目单或即点即播单(JINGLE单),以便节目播出时调用。

(4)播出分发技术

节目的播出:可分为录播和直播,其形式有定时播出、链接播出和手动播出。定时播出是指,播出工作站在指定时间自动播放播出单上的节目,这种播出方式一般用于录播节目和直播时的频率呼号、报时语、片头、广告等节目。链接播出是指,两个节目之间的自动连续播出,一般用于批量节目的顺延播出。手动播出是

指,主持人手动点击播出节目单或即点即播单(JINGLE单)上的节目,一般用于直播节目。由此来配置设备、设计系统。节目的分发技术:播出分发是以音频服务器为核心,利用数据库技术进行管理,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播出节目和管理控制信息,实现广播电台节目的播出及分发。

(5)音频节目传输技术

格式转换:通过网内各类格式转换设备,可实现从单一模拟或数字音频到网内多路数字音频流问的双向转换。还可实现模拟音频、数字音频的双向转换和分配。数字音频格式采用WAV、MP3、居多,便于剪辑、储存、管理和传输等。交换调配:交换调配是播控传输最基本的功能,通过播控控制面板或终端控制软件,可便捷地把任何音频输入信号切换到任何指定的输出通道,实现在机房间、设备间信号路由的调配。音频处理:音频处理是音频信号传输的核心,此功能基于播控网各类设备的DSP(数字处理)芯片,完成对播控传输网内任意一路或多路音频信号的处理,包括合成、均衡、限幅、增益控制等功能。信号传输:播控传输网内多路数字音频流传数,近距离采用五类线传输,远距离发送或接收通过光纤传输,通过网络交换机实现多节点的双向多路传输。监测控制:实现播控传输网内信号及设备状态的监测和控制,通过采集播控网内各类状态信息,完成对系统的监测。监测控制以软件或者硬件的方式,根据相关要求对设备进行系统配置或对设备进行指定操作。

(6)网络系统的容灾技术

音频服务器采用多块scsI硬盘,构成RAID-5级阵列,资料库备份,传输网组成闭环型结构等。异地备份远程容灾,例如.将备份音频服务器放在发射台机房等。

2.3制播网络功能特点

(1)安全可靠:安全播出是广播电台的生命线,广播制播网承担了广播电台节目制作、播出的重要任务。应具备极高的安全性、可靠性,同时应具有完善的应急预案。

(2)实时高效:实时性是广播节目制作和播出的特点,广播制播网在多个方面提供了大量技术手段,以满足广播节目(特别是新闻类节目)实时高效的要求。如现场直播、主持人主持节目等。

(3)运行可控运行可控是对网内生产业务的运行状态、异态故障等过程进行监测、分析、控制,是实现广播制作播出安全的必要条件。

(4)资源共享:音频资料是广播电台业务生产的重要资源.通过音频服务器和资料库节目管理工作站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共享,提高了资源的使用率,有利于挖掘素材的利用和节目生产的潜力。

(5)并发处理:采用了千兆以太网的联结方式,保证了广播的共享要求网络及服务器等设备具有较高的并发处理能力,以满足不同用户对资源的同时访问和使用。

(6)流程化操作:广播制播网贯穿了素材采集、节目制作、播出申请、质量审核、节目编排、节目播出、资料管理等的全过程,是由多个环节构成,多个岗位协同实现的流程化操作。另外,编制工作层次清晰、上下游分工明确的流程化操作警示程序,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责任明确。

3网络化发展趋势

广播制播网可采用安全技术手段与其他功能网实现互联互通,有效整合资源,拓展广播制播业务范围。这仅仅是制播网络化的雏形。随着信息产业技术和数字广播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制播形式的不断创新,未来广播电台将突破传统的模式,呈现出适应内容信息化、服务现代化、发布多元化的技术发展趋势。

3.1 内容信息化技术发展趋势

为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需要,广播电台将大力发展信息化、标准化、个性化的数字内容,建立从信息采集、内容生产、资源共享到分发服务的数字内容产业链技术系统。

(1)逐步发展数据、图片,视频等全方位的多媒体技术。根据市场需求,向受众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内容服务,实现广播电台业务的多元化发展。

(2)建立高效率的资源使用机制的技术保障系统。对内容资源进行集中管理、高效利用内容资源,避免内容资源的重复生产无为丢失,确保内容资源的保值升值。

(3)积极推进信息化管理的技术建设。实现市场预测、内容设计、资源整合、技术实现、内容生产、过程监控、内容交易和发布的全信息化处理.构建和完善各类业务管理和决策的全流程信息化管理系统。

3.2发布多元化技术发展趋势

传统广播的发布主要通过地面调幅、调频广播实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广播的发布渠道日趋多元化.广播电台网络化建设应与这种变化相适应。广播可发展的发布渠道主要包括:

(1)数字地面广播:是指以数字调制的方式.通过地面覆盖手段发送和传播数字内容的广播方式。广电总局已颁布了我国的数字地面广播标准。它具有频率利用率高.抗干扰性强.可高速移动接收等诸多优越性。借助数字编码、调制技术.数字地面广播除了可以承载音频.还可承载数据、图片及视频,拓展了广播的业务空间。

(2)数字卫星广播:是指通过卫星传输数字内容的广播方式。卫星通信具有传输距离远、传输容量大、覆盖区域广、不受地理障碍限制、传输质量好等优点,是现代通信的重要手段。我国幅员辽阔,借助卫星广播.可以有效地提高广播信号的覆盖面。

(3)有线数字音频广播:是指通过有线网络传输数字音频的广播方式。随着数字有线网络的普及和发展.有线数字音频广播将成为室内获取高质量数字音频广播内容的有效途径。

(4)互联网广播:是指利用流媒体等技术在互联网上提供数字内容服务的广播方式。互联网应用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的生活、工作等许多方面,是人们获取各类信

息的重要途径。广播电台可以利用互联网.用音频、数据、图片、视频等形式,提供个性化、大众化、互动化的内容服务。

(5)移动通信网广播:是指借助移动通信网络传输内容服务的广播方式。随着3G、W imax(World InteroperabiI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即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等新型移动数字技术的成熟和普及.各种广播多媒体数据可以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进行传输、覆盖和实时点播业务。

4结束语

中学化学电视教学片制作技术 篇3

一、中学化学电视教材的制作

电视教材按内容长度可以分为四类。一是整门课程的电视教材,主要用于扩大教学规模。二是章节课程的电视教材,是在一门课程中选择最能发挥电视手段长处的章节内容而编制的电视教材。三是专题内容的电视教材,它选取最能发挥电视长处,并且是教学上的重点难点课题而编制。四是片段性内容的电视教材,这类电视教材只是就某一课程内容的问题提供形象化的片段材料,可以没有头、没有尾,也可以没有解说。教师在使用这类教材时,需要边展示边讲解。在这四类电视教材中,整门课程的在中学化学教学中不适用,章节课程的虽然常用到,但是这种形式的电视教材制作起来工作量较大,制作周期也比较长。除了少数具备雄厚办学条件的学校外,大部分学校和教师都采用租借或购买的方式来获得这类电视教材。专题内容的和片段性的电视教材内容通常比较短,制作程序简单,大多数学校都具备条件制作。

1.电视教材制作的硬件设备

传统电视教材制作用到的设备比较多,如摄像机、电视机、录像机、字幕机、编辑机、特技机等,价格昂贵,操作比较复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计算机的非线性编辑技术已经成熟,而且操作简单,价格便宜。

如果学校的经济条件比较好,可以搭建一个相对专业的非线性编辑平台,包括VHS(家用级)摄像机两台、录像机一台、三角架一台、非线性编辑工作站一台。

若学校的经费比较紧张,可以搭建一个非线性编辑平台用于制作电视教材。现在市场上的数码DV机很多,再购置一个几百元的三角架就可以完成电视教材制作的拍摄任务。非线性编辑工作站可以在普通的计算机上添加一块1394卡来实现,因为现在的DV上都提供有1394接口,完全能够把拍摄的视频信号采集到计算机。

2.电视教材制作的程序

电视教材的制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策划、构思、拍摄、剪辑、特技合成、解说配音、字幕等多道工序。中学化学电视教材一般是针对教学中的难点或重点进行制作的,通过电视教材向学生提供感性认识或展示动态过程,时间不会太长,通常是几秒钟到几分钟不等,这样编制过程就不必像整门或章节电视教材那样复杂。

(1)稿本阶段

稿本是阐述电视教材编制内容和形式的书面材料。如果是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展示的片段性电视片,稿本阶段可以省去。若是为了解决某个重难点编制的电视教材,通常都有配音解说,这样就有一个画面分割与声音对位的问题,因此要预先对后续的工作进行规划,通常由有教学经验的化学教师和电教人员一起完成。

(2)拍摄准备阶段

确定了电视教材的内容和形式,就要做拍摄前的准备工作。中学化学课程的实践性很强,有很多的自然现象和实验,这是电视教材的重点表现对象。因此,需做更充分与周密的准备。

(3)现场录制阶段

这一阶段的工作包括外景拍摄和室内拍摄,室内可以选择在教室或实验室等相关教学场所。片段性的电视教材可以一次拍摄完成,专题性电视教材一般是分镜头拍摄,再编辑合成。

(4)后期加工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是电视教材的编辑、配音、合成。拍摄完成后,将拍摄好的镜头画面采集到非线性编辑工作站里进行剪辑。通过剪辑把多余的画面除去,根据电视画面编辑的原则把画面组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意义的电视片。对于中学化学教学来说,在编辑中只要遵循动接动、静接静原则和依据人的视觉心理习惯等基本的电视编辑原理就可以制作出不错的电视教学片。制作过程用到的软件环境因硬件平台而异,比如大洋的EDIT、新奥特的喜玛拉雅等,它们都是与硬件一体的软件产品;如果是在普通计算机上添加1394卡组建的非线性编辑工作站,只需在网络上下载一个“绘声绘影”或者Premiere软件即可。这些软件系统操作起来大都比较简单,经过培训很快就可以熟练操作。如果是制作精良的电视教材准备大面积推广使用可以由电教专业人员制作。

3.制作中学化学电视教材应注意的问题

电视教材以它特有的优势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优化了教学效果,在化学这门学科中更是如此。可是化学电视教材的制作也有它的特殊之处,如果不加注意、处理不当,将直接影响电视教材的质量,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这些特殊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光线处理

拍摄场景的光线要充足。摄像机对光线的要求很苛刻,如果光线达不到要求,拍摄的画面质量会很差。这就要求在确定拍摄地点时要找光线充足的场所,光线不够就要想法补充光线,以确保画面质量。中学化学课程中有很多化学试剂和药品的介绍,只有清晰的画面才能把这些物品的性状真实地展现出来。此外,化学教学中用到的很多实验仪器都是玻璃制品,不管采用自然光还是用光源布置光线都不要让玻璃器皿出现强反光现象,以免影响学生对器皿内药品或反应过程的判断。

(2)白平衡的调整

白平衡调整是摄像机拍摄前的一个准备工作,是为了正确地还原场景的色彩。中学化学当中,有很多化学药品都需要让学生认识它们的颜色,比如二氧化锰、高锰酸钾、盐酸等等。颜色还作为物质的自然属性之一也需学生辨认,比如氧气、氯气、镁、铝、铁等。还有很多化学实验在反应过程中有颜色变化,比如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PH试纸颜色的变化等。像这些对颜色辨认有要求的教学内容,如果制作成电视教材,需要在画面上向学生正确地展示,所以在拍摄当中一定要保证画面颜色的准确性,如果拍出的画面偏色就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甚至造成误导。现在的DV机一般都有自动白平衡系统,但我们建议使用手动白平衡调整方式进行精确调整。

(3)画面虚实处理

化学实验课上,会有很多的化学药品盛放在玻璃器皿中,包括很多的化学反应也是在玻璃器皿内进行的。摄像机不会像我们人的眼睛一样自动透过玻璃看里面的情况,玻璃是透明的,有些实验当中玻璃试管还是倾斜放置,这都会对摄像机的自动聚焦系统造成欺骗。自动聚焦系统时而把试管当做拍摄对象,时而把试管内的药品当做拍摄对象,这样在画面上就会出现试管和试管内药品虚实来回变化的情况。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一般采用手动聚焦为好。

(4)特技的使用

不管是化学药品、化学现象还是化学反应过程都需要学生正确客观地认识和理解。在制作化学电视教材时,适量、适时的特技可以增加电视片的观赏性,但应避免为了达到视觉效果添加过多的特技。虽然非线性编辑软件当中提供了很多的特技,但应谨慎使用。作为传授科学知识的电视教学片并不是运用特技越多越好。

二、中学化学电视教材的应用

每个学期的化学课都伴随大量的实验。中学化学电视教材的编制工作也基本围绕实验来进行。化学药品一般为易燃有毒药品,尤其某些实验产物毒性较大。中学在化学教学当中都开设实验课,这为电视教材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1.实现化学课堂的绿色化

大多化学实验都伴随着放热、发光或爆炸现象,还有的化学实验要用到易挥发的、有刺激性的甚至有毒的化学物品。虽然这些都是化学反应中不可避免的情况,可是教师在课堂上演示这些实验时,剧烈的化学反应对前排的学生都是一种潜在的危险,挥发出来的有毒、刺激性的气体也会污染空气影响到教师和学生的身体健康。以电视教材的方式向学生进行演示,既可以让学生看到化学反应现象又净化了课堂,实现了化学课堂的绿色化。

2.节约化学实验成本

化学课上,每位教师每讲一个实验都要用去一部分化学药品或试剂。如果把教师演示的实验录制下来,全校的师生都可以共享这个电视教材,就可以节约实验成本。

3.方便了教师

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解实验时,大都会到学校的实验室拿取实验设备和实验药品,瓶瓶罐罐地装满实验箱提到教室,有些设备拿起来很不方便,比如水槽、酸碱滴定管等。在教室里面再把实验设备连接好,费时费力,如果操作稍有失误还会造成实验失败。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在实验室把实验过程做一遍,再制作成电视教材向学生播放,极大地方便了教师。

4.教学效果好

使用电视教材可以通过特写镜头的使用,使实验过程的每个细节都清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保证了学生接收信息的一致性。

5.使用简便

现在的电视教材不用再像过去那样通过录像机和电视相连进行观看,经过后期编辑后的电视教材可以压缩为VCD、DVD等通用的数字视频格式,在多媒体教室直接播放。

电视教材是对传统教材的一种补充和发展,一直以来,电视教材以高投入、高回报著称。计算机硬件技术快速发展,大家有目共睹,以计算机为基础的非线性编辑技术已趋成熟。相信有了众多中学化学教育工作者的努力,电视教材会很快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运林,徐福荫.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孟 群.电视制作技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

广播电视数字视频制作技术的研究 篇4

关键词:广播电视,数字视频,制作技术,优点,策略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革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广播电视技术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之后,以科技进步为契机,也开始了数字化制作的进程。

1 广播电视数字视频制作技术的优点

数字视频具有很多明显的优点,例如能够展示质量较好的影像、传递较好的音效效果,制作过程中不需要捕捉卡或者捕捉帧同步卡,能够实现实时捕捉等。数字视频的这些优点决定了其应用于广播电视视频制作的可行性。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具有宣传、教育、监督等多项功能,这些功能的发挥是需要高水平的制作技术作支撑的。视频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其传播效果,影响其对观众的吸引力,如分辨率低、影像和音效效果差,会直接削弱观众收看兴趣,影响节目收视率,影响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实现。数字视频制作技术则能够有效改善和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视频质量,为观众提供更优质的观看服务。同时进一步降低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成本,便于对视频中的某段内容进行查看和浏览,节省视频的观看时间。

2 数字视频制作技术的发展

在了解广播电视数字视频制作技术的应用之前,要先了解数字视频处理技术的发展。数字视频处理技术是伴随着DSP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应用出现的的。是数字信号处理和微电子学及计算机学综合研究成果的集中表现。该技术出现后,被广泛应用在无线电接收机和数码相机及摄影机等电子设备领域。处理数字信号运行速度快,在短时间内进行复杂的高难度的数学运算,信号经过数字化处理之后,经过D/A变换,能模拟视频信号,将其送入记录系统,应用到各种电子设备之中。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数字视频处理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全数字化视频处理技术开始出现。这种技术克服了传统模拟信号处理技术的弊端,能够提供更加稳定的数据,控制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3 广播电视数字视频制作技术的应用

数字视频制作技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建立在数字技术的基础上,极大程度改变了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方式,能够对广播电视节目进行从制作——播出——传输到发射——分配——接收全过程的数字化改造,简化广播电视的采编程序,让广播电视的播出更安全可靠,确保广播电视节目的流畅播出。

3.1 数字音频站的建设和应用。

数字音频工作站是一种计算机系统,用来处理和交换音频信息,是伴随着数字音频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它的出现为广播电视节目录制和播出质量的提高提供了保障,使广播电视音频节目的制作有了很大的改变。数字音频站的建设,实现了音频信号的数字化处理,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能够采用信道编码和调制技术,充分利用光盘存储技术和电气乐器数字接口等,实现广播电视节目音频的数字化处理和数字化播放。

3.2 非线编辑系统的应用。

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编辑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编辑的,需要用到很多外部设备,对素材的调用复杂而繁琐。而非线性编辑是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字化制作的技术,所有的编辑通过计算机完成,不需要大量的外部设备,能随时调用素材,可按照空间顺序等其他各种顺序进行排列,利用非线性编辑可以长久保证信号质量,节省设备和人力投入,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效率。非线性编辑系统主要是由计算机——视频卡——声卡—高速AV硬盘——专用板卡等构成的。能保证数字视频的输入和输出质量,是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成果结晶,能提高制作速度及画面效果。

3.3 节目素材采集的数字化。

数字化时代电视节目素材的采集主要利用PC机,这种设备的素材采集主要是通过1394的接口进行,这种接口支持热交换,即便是计算机处于正在运行状态,也可以进行设备的拔插。此接口传输速度快,能将采集到的素材快速传递到计算机上,便于提高素材的整理效率,在广播电视数字视频制作中意义重大。在选用该设备时要选择价格较高的1394卡,因其配备软件好、功能强,为快速采集和制作奠定基础。具体操作为将1394卡插入DV机或者摄像机,安装相应的驱动程序,安装视频编辑软件,将数码摄像机的数字口和PC机的1394口用数据线进行连接,然后打开DV,将开关拨到图像播放位置,就能够实现对图像的前进、后退等操作。将数码摄像机上的模拟视频输出接口和PC机上的采集卡接口利用AV线进行连接,并采用手动的方式对DV机进行操作。

3.4 节目编辑数字化。

广播电视节目的后期编辑包括视频图像编辑和音频编辑等工序,要根据节目素材要求进行相应的创造。具体的制作时,首先启动Premiere6.5软件。进入里面的载入工程设置选项,按照编辑方式和时基参数进行选定,然后按照视频压缩格式和画面要求的颜色深度及每桢的大小和速率进行编辑,对个别节目的编辑在初次设定后保存,以后使用时可以采用这个默认参数,这些参数能够节省日后图像处理的时间,简化图像处理的程序。其次加入素材。根据广播电视节目的脚本确定选用素材,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操作:打开“工程”窗口,双击空白处—选择“导入”——打开对话框—选择素材,并依次将素材放到工程窗口,选择相应视频将其拖到时间轴轨道上,进行编辑。再次加入特技效果,通过镜头切换来实现画面的衔接,通过这种特技能够制作出更专业的广播电视作品,能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档次。具体操作打开“特技”栏,根据显示的各种特技效果进行选择,可以自由改变方向,选择转换方式,只需要选择需要的特技,然后将其拖到“时间线”上,放到两个素材之间,就能完成转场切换。最后加字幕。字幕作用非常重要,它能注明拍摄时间、地点,对广播电视的画面进行补充说明。具体操作时,可以点击“文件”按钮、选择新建字幕,然后就可以打开字幕窗口,对字幕进行字体、位置和字号等的设计。在对节目进行编辑之后,要做的就是保存工作。和word文档里的保存按钮一样,打开编辑器的文件菜单,找到保存选项,点击后就可以对所编辑的广播电视节目进行保存。

4 结语

综上所述,广播电视视频制作技术的数字化发展是新形势下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采用数字视频制作技术,为观众提供更加流畅的图像播放效果,音效效果,才能吸引受众,提高广播电视的收视率。实现广播电视视频制作的数字化,还需要注意很多问题,要进一步引进新技术,不断的加大其在广播电视制作领域的应用力度,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文丽.广播电视技术中的常用视频技术[J].科技传播.2011(10)

[2]曹晓东.广播电视常用数字视频编码技术[J].中国有线电视.2004(13)

广播电视制作技术 篇5

种)审批审查工作细则

一、项目信息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管理

二、审批程序:

(一)受理和初审

岗位责任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传媒机构管理司节目处分管人员

岗位责任人按照受理和初审条件查验由省级广电行政部门或有关公司向总局提交的申请材料。对申请材料齐全的,提出受理和初审意见并将材料报审核人员审核。对申报材料不齐全或有疑点的,及时通知申办方补充修改材料或不予受理。申请方重新补充修改材料的时间不计入审批时限内。

(二)审核

岗位责任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传媒机构管理司节目处处长

审核标准:所申办的项目符合国家广电总局的有关管理规定;申办材料齐全、规范、有效。

对材料符合条件、同意初审意见的,提出审核意见后将申请材料上报复审人员。对申请材料不符合要求、不同意初审意见的,说明情况并提出需要补充材料的详细名称、要求、补充材料期限及申请方的相关权利义务、投诉渠道,按照程序通知申请方,并将有关情况向上一级领导说明备案。申请方在规定期限内补齐材料后,由审核人员继续审核。申请方补齐材料的时间不计入审核时限。申请方逾期未交付补充材料的,申请方应重新申请或按不受理处理。

(三)复审

岗位责任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传媒机构管理司领导 复审标准:同审核标准

同意审核意见的,提出复审意见上报审定人员。不同意审核意见的,提出不同意的理由和依据,将复审意见和材料一并退回审核人员,并将情况上报主管总局领导备案。

(四)审定

岗位责任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分管领导 审定标准:同审核标准

同意复审意见的,在审批件上签署审定意见后,退回受理部门;不同意复审意见的,提出充分的理由和依据,退回受理部门。

(五)发文通知

岗位责任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传媒机构管理司节目处分管人员

标准:审批文件要求内容完整、签字齐全、表述清晰;申办材料及附件齐全、规范、有效;通知文书规范、整洁。按照审定意见,制作文书通知相关部门。如需要审核部门改动的,及时按审定意见修改,修改意见应计入时限。如需报送其他部委的,及时报送。

告知方式:申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获总局批准同意的,印制批复,并下发《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申领《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获总局批准的,直接下发《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并在总局官网上公告。

广播电视制作技术 篇6

在未来的发展中,虚拟现实技术将会在很多领域运用。这种技术最早运用于军事和航空中,其成本是非常高的。它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现实技术进行模拟,然后在通过人和机相互转换,让人仿佛走进了真实的世界里。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开始运用到电视节目制作中,对其也是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对传统制作的一种颠覆,使人的想象力不断增强,使电视节目更加的新颖和奇特,大大提高了节目创作和制作能力,对观众的多种口味更加满足。

虚拟现实技术的定义

所谓的虚拟现实技术是三维的,利用计算机,生成一个可以漫游的空间,并与其相互作用,让人在模拟环境中如临其境。人的视觉对三维比二维更好,这种技术打破了静止的空间,通过三维,让人对景物形成了立体感,在模拟的世界里,更加的形象和生动。这种技术对电视节目的制作具有很大的推动力。在这种技术的发展下,电视节目的制作方式具有很大的改变,对人的思维和视觉具有很大的挑战,给人美轮美奂的感觉。

虚拟演播室的建模基础

虚拟演播室技术来自于色键技术,演播室中存在的视音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二者相互结合,就成为了虚拟演播室。它主要是利用计算机,不再受实景的限制,发挥想象力,然后利用计算机把需要的场景描绘出来。对摄像机和晶体位置进行调整,使画面表现出来更加的自然和流畅。

虚拟演播室建模的技术支持

1.摄像机跟踪技术

这项技术在虚拟演播室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可以使摄像机找准位置和动作参数。这种技术主要包括有两种,第一种是图形识别,第二种是机械传感器。这两种对跟踪技术非常重要,缺一不可,只有充分利用两种技术,才能使摄像机准确跟踪,准确把握各个参数。

2.建立蓝背景和背景图像

在制作虚拟演播室的时候,蓝背景一定要背景平滑,另外,还要凸显出恐惧感,一般来说,两面或者三面的墙,然后再附加上地面。为保证全境头的运用,光在蓝背景要均匀分布。要想做到色键效果最佳,对色键蓝色有很强的规定,一定要做到纯正。蓝背景空间的大小,要能够使全部道具都容纳下,还要保存演员和主持人有充足自由活动地方。背景图像可以是动态的,也可以是静态的。最多的是二维或三维图形。

3.键信号处理和图像合成

虚拟演播室节目的质量受到色键制作质量的影响。虚拟演播室节目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第一是蓝背景;第二是制作环境;第三是灯光;第四是摄像机。除此以外,色键自身的质量对节目也有不小影响。

4.计算机参与和节目制作

在演播室中要充分发挥技术的作用,计算机系统包括两套,第一套是对摄像机跟踪的数据进行处理,这对计算机的要求很高,需要高配置,第二套是制作虚拟演播室场景。第二套系统要具备很多的功能,如:对多重任务进行处理,超强的绘画能力,对音频信号进行处理。

5.灯光要求

在进行虚拟节目制作中,灯光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要对多余的阴影进行消除,发挥色键的功效,就需要对灯光进行缜密布置,对灯光进行合理调配。主持人、演员和道具所投下的影子也要走人虚拟空间。要想使阴影更好提取,灯光的作用是不可小视的。在灯光的运用上,要有真实感,这样才能杜绝动画效果。在虚拟演播室中,要使实际光线和虚拟光线变换要步调一致。

应用情况

虚拟演播室的优点就是使新闻信息有效的表达出来,使信息感染力增强,也增强信息的交互性。传统色键在对节目制作上,限制多多,因为色键运作范围是二维平面空间,不管色键如何变化,所呈现出来的画面都是平面的,没有立体感,让观众看到的是一幅幅画面。而虚拟演播室所布置的景物是立体的,是按照比例所设计的三维立体图面。当摄像机进行移动的时候,虚拟的布景和前景画面都有一定变化,使节目的真实感大大增强。使用虚拟的景物也使成本大大降低。比如,对场景的更换能力大大增强,节省了资金。使用虚拟演播室,对节目格局进行考虑的时候,制作工作人员选择的空间范围增大,不再局限于场景,同一节目可以使用不同的演播室,因为可以把背景存到软盘中去,使创造人和制作人的想象力最大限度发挥出来,从而使背景更加的高质量化。

结语

总之,在科技发展的今天,虚拟现实技术运用越来越广泛,对电视节目的制作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这种技术在电视节目制作上更多的使用,对传统制作是一种颠覆,使电视节目的制作开辟了一种新的途径。通过使用这种技术,可以使电视节目的制作更加的异彩纷呈,更加的多元化,让观众感受到更加美的画面,更加符合观众多变的口味,提高广大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

(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作者简介:邓诗元(1970-),男,汉族,湖北枝江人,副院长,动画专业,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电视画面的编辑制作技术 篇7

电视节目的制作分为前期制作与后期制作。一般而言, 前期制作指的是从确定构思到完成素材拍摄这一过程的工作, 而后期制作则指的是将最原始的素材镜头进行组接、排列, 而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电视作品的过程。这一整个过程便是编辑。对于电视画面而言, 选取的素材只有在编辑的基础上, 才能使之按照最佳的方式进行组合和排列, 从而使电视作品的艺术效果得到充分体现。艺术性的电视画面编辑, 需要通过先进的电子技术, 对其进行创造性操作和组接, 以达到完美的呈现效果。

2 电视画面编辑的原则

在节目电视制作中, 画面编辑是按照电视节目的需求, 通过选择镜头及最佳的编辑点, 进而将之组合、排列的过程。旨在充分体现创作者的思想及意图。对于镜头的组合和排列, 既要重视电视语言遵循的原则, 也要重视创作意图的表达, 并要合理地选择编辑点及镜头长度, 以充分体现电视画面的艺术性。对于电视而言, 画面编辑极其重要, 若是编辑合理、到位, 不仅能使镜头自然、流畅性地呈现出来, 还能充分调动观众的观赏欲, 从而提升电视的吸引力。反之, 若编辑不当, 不仅会使画面人物的表现失调, 还会使画面的整体节奏拖沓, 违背生活的一般性逻辑。

对于画面编辑, 虽然并没有过多的限制和要求, 发挥空间较大, 但是一些原则也必须要遵循。第一, 保持镜头主体动作的连续性及连贯性;第二, 按照画面情节进行编辑, 以确保整体效果的流畅性;第三, 在对动态画面进行编辑时, 要严格把握画面的逻辑性;第四, 整体节奏的流畅性。

3 电视画面编辑的技巧

3.1 画面长度的确定方法

在确定电视节目的长度时, 应严格把握布局长度、表达内容及景别长度这三个方面。首先, 就布局长度而言, 不同画面具有不同的布局特点, 因此要从布局的实际特征出发, 衡量合理的布局长度, 以确保布局长度能全方位、多角度体现出整体的画面。然后, 就表达内容而言, 通过充分了解、掌握画面所要表达的内容, 进而调整画面的实际长度, 以确保画面长度对故事内容的完整表达。最后, 就景别长度而言, 通过对景物类别的区分, 合理安排画面的长度。相较于近景, 远景所需的内容及时间更多, 这样便于观众能更清晰地对事物进行观看。而对于一些近景或特写的拍摄, 则表现的时间可适当减少。

3.2 画面素材的确定方法

3.2.1 画面的形象性

对电视画面来说, 形象化的素材是基础和前提。因此, 选用的素材应充分体现其具体性。这就需要编辑人员:首先, 在全面、深入理解新闻性质的基础上, 尽量多地收集相符合形象的材料。这些材料可以是历史资料, 也可以是实际生活素材, 还可以是再创造的设计。然后, 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专业知识, 还需要拥有丰富的的生活实践经验。最后, 应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以及形象的图文表达能力。并在实际生活中, 使这些能力得到进一步实践及提升。

3.2.2 画面的动作性

在电视画面素材中, 连贯的动作画面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旦电视画面缺少连续的动作, 那就会使整体画面都处于静止状态, 这样的广播电视也仅等同于一般的幻灯片, 并没有真正发挥其特殊性。对于电视画面而言, 其动作性体现的关键点在于主体事物本身的运动特征。如波干涉, 通过拍摄两列运动波, 也只能呈现出波干涉的某一静止状态, 并不能全面反映波干涉的实际运动状态。此外, 运动的镜头也会为画面增添运动感, 此种方法能体现主体事物整体与局部以及周边环境之间的关系, 从而充分反映事物不同面的性质与特点。在选择电视素材时, 动作性是必须要遵守的一项重要原则。

3.3 画面组接的基本方法

组接画面的基本方法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 转场方法。一般而言, 转场方法可以分为两类, 即技巧与无技巧。就无技巧转场而言, 就是在不使用任何特殊技巧的基础上, 通过镜头的运用, 呈现出预设的效果, 如特写镜头、空镜头、运动镜头等转场。而所谓的技巧转场就是通过特殊技巧的运用, 对镜头进行组接和排列, 在技巧转场中常见的特技包括:叠化、划像、翻页等;

另一方面, 固定与运动画面的组接。固定与运动画面的主要区别在于, 机身、镜头、机位及焦距的变化程度。相较于固定画面, 运动画面的镜头处于连续的运动状态, 因此, 在进行组接时, 应加强对镜头的运动速度、运动方向的关注, 并根据主体事物的运动特征来进一步确定编辑点。在表现某一处于静止状态的事物时, 若其之前为固定画面, 之后为运动画面, 那固定画面就应该与短暂性起幅的运动画面进行组接。反之, 若之前是运动画面, 之后是固定画面, 那就应该先保持运动画面落幅的短暂性停留, 再与固定画面组接。

此外, 在画面中体现呼应关系时, 应注意:一, 在对固定画面进行组接时, 需要使用推、拉等形式, 那之后的画面则要注意停留的短暂性, 在衔接主体动作时, 应以形体活动为基础。二, 在拍摄运动中的画面时, 若运用了跟或甩等镜头, 那之后相连接的固定画面则不需要落幅, 可直接进行组接。

4 结论

总而言之, 在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 画面编辑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到位、得体的画面编辑不仅能充分激发观众的观赏欲, 冲击观众的视觉体验, 还能促进电视作品质量、效果的有效提高。基于此, 相关编辑人员应该通过不断提升专业素质、丰富实践经验, 在提高自身制作水平的同时, 更好表达电视画面的内容和意图。

参考文献

[1]季超.浅谈电视画面编辑制作的逻辑联系——以央视雅安抗震救灾报道为例[J].新闻世界, 2013 (5) .

[2]张蓝心, 张窦.浅析电视画面编辑[J].怀化学院学报, 2009 (4) .

[3]项志国.电视画面编辑的基本规则[J].中国西部科技, 2013 (3) .

电视节目制作技术和发展 篇8

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的发展史

自1980年到1995年期间, 电视节目的技术上一般都是应用了模拟制作技术, 运用记录技术系统进行磁盘刻录, 在这个过程里, 数字技术逐步得到了应用, 各种处理技术、字幕技术、编辑技术等, 都被初步得到应用, 但因为还没有得到真正的开发, 因此在接口上都是模拟性质。

后来, 电视节目制作的设备由模拟式逐渐向数字式转变, 而且由于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逐渐出现了全数字化的编程系统, 动画制作、字幕编辑、非线性编程、实质性演播室和非实质性演播室系统, 而主要采用的记录是数字磁带录像机、专业数码摄录、专业数字广播摄录等格式的磁带录像机。数字磁带录像机可以进行反复复制, 而且非线性编辑设备的特技制作能力较强, 可以将节目的画面得到应有的提高。

21世纪初, 数字化技术在整个广播电视行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数字化技术就全球而言是一个发展趋势, 各国都在加强数字化技术的建设。其次, 我国也正在尝试着将广播电视网、电信网、互联网三剑合一, 提高资源配置, 开创新技术行业。因为有线电视具有无法融合其他项目的模拟性、无法同电信行业进行竞争, 所以数字化建设成为了电视节目更新换代的必然基础、是我国广播电视节目数字化的重中之重, 是整个行业的关键所在。近几年来,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加大了数字化建设的内容, 颁布了各项有利于电视节目制作技术和发展的具体措施, 重点说明在2005年底要实现国内整体电视数字化目标, 具体数据显示, 大部分省级以上电视台已经普遍完成数字化电视改造项目。

当今电视节目制作在数字化编程下, 改进了传统录像机和特效为主的线性编程以及信息设备为主的非线性编辑。而其中非线性编辑不仅对电视节目素材顺序进行任意调整、加长或剪短, 是电视节目制作的一个重要革新。以危险性编程的作用来讲, 不仅可以集合录像机、切换系统、数字特级系统、编程系统、录音机、调音台等设备, 还将传统的后期制作系统集合一体, 降低了制作成本, 节约了费用。并且, 各种精益求精的新型特技组合方式的推出, 使电视节目制作上更加有新意, 让制作技术又提高了一个程度。

可是非线性编程到了真正的使用过程中, 还是有一些问题存在。比如说上传下载所占的时间过长, 上传下载无法同录像机达成共享, 素材在工作站中无法得到交换, 无法形成多人共同工作的方式, 经过不断的实验, 电视台与厂家达成协议, 开始进行利用联网的方式来补偿以上工作中的不足之处。2000年以来, 国家和地方采取各种方式加大了电视节目制作的力度。全国电视台都在进行网络化探索的建设。福建电视台作为代表利用当地新闻频道制作了网络一体化建设, 并且得到了国家的大力嘉奖, 这也预示着网络的非线性编程更上一步台阶。紧接着电视台内部的网络化也得到了快速的提高。我国电视台数字化系统建设的研究表明, 大部分省市电视台都已经设立了非线性编程和新闻编程的单独性网络编程系统, 极个别市级电视台还创办了制作播放一体化的新型创办方式。2006年开始, 国家总局利用三年的时间集合专业人员进行了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的白皮书编著, 这标志着电视台网络化的进一步发展, 对电视台网络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引导和规范的作用, 更加推进了台内网络化的建设发展。

目前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的情况

这几年来, 由于电视节目制作的数字化和信息技术的大力发展, 我国的电视台节目制作的数字化实现了飞跃的进步, 省级电视台的技术水平已经全面达标, 于此同时电视台内内部的网络应用也逐渐稳定, 技术上得到了有效发展, 在电视总局的策划方案的技术领导政策下, 国内电视台的台内网络建设不断得到发展, 具体的表现如下:

1. 通过流水线工作方式使生产作业化而提高节目的直播效果。

从新闻到制作及数字化内容的管理、播出来看, 单独业务板块再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逐步出现了高制作、高播出的现象, 开创了资源整合及流程改造, 经过大的规模和集约化的改变, 网络模式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成本得到了有效节约。比如从新闻共享系统的建设来看, 开创了新形势, 放弃了过去的传统采集新闻、制造新闻的方法, 让新闻生产的程序更为畅通、更为迅速, 提高了工作效率及工作水准。

2. 解决台内信息孤立问题。

现在有些电视台的业务方面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 因此很难实现节目资源无法达到共享的目的, 无法加快节目的制作播放能力, 很大程度降低了网络化的优点。在这样的情况下, 全台的网络化业务制作播出上的建设方面、应用方面已经逐渐向整合发展。因此现在许多电视台都将各个业务部门进行了重新组合, 实行信息共享原则, 完成全台资源服务一体化的网络建设标准, 省级的电视台通过全新的业务规划、旧方式改造的形式, 来解决各个业务方面的沟通合作工作, 让台内信息不再处于孤立化。比如江苏省电视台在资源整合方面, 就做出了优先创举作用。在全台的网络建设过程中采用总线构架, 将两个总线达到合理统一, 实现了不同系统之间的协调合作、互相联系、资源共享的原则, 而且只有这样才会将电视节目制作达到更好的安全、灵活、扩展的作用。

3.合理加强控制整合网络化节目的生产体系及资源管理分配

在当今这个竞争无比激烈的社会中, 电视台只有实行现代化企业管理, 才能节约成本, 加大效率。电视节目从生产管理方面以提高网络化生产为主, 加强信息化网络生产管理建设, 控制并合理分配整个网络化节目制作。比如我国组织新台址的节目生产建设, 对节目生产进行有效地调配管理, 合理的对节目的相关人员、资金、技术方面进行统一规划, 合理管理, 正确调度。为了电视台的整体竞争力能够得到有效提高, 建立适应现代化多媒体的管理制度。并且, 随着我国高清电视技术的有效发展、建设项目资金的有效降低, 省级电视台合理利用资金加大建设, 建立了转播车、活动演播室等高清系统的投入, 很多电视台还值班了高清电视制作的后期编程设备, 有效地加大了高清电视节目的推动工作。

展望电视节目制作技术和发展

当今社会的发展, 也带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电视节目制作技术和发展也在前进中求发展。在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的有效发展下, 数字化建设、网络建设都得到了有效的推广建设, 电视节目制作技术融入了新的资源后, 得到了优势发展。

1.台内网络建设以全台的网络建设为基准进行有效发展。电视节目数字化的播放方式和网络制作的环境都极大的加速了现有节目的发展, 信息网络化的节目创作手段、数字化节目的播放流程管理, 取缔了固有的节目模式, 形成了新的社会主流。构建完成的全台网模式会更加优越的进行网络化制作播出的环境, 更加优化的体现全台内容资源的整合、流程改造、模式控制、模式配置、创新模式及扩展商业化模式的发展前景。

2. 向高清、立体化电视节目制作方向发展。

当今电视节目的制作已逐步向高清集成化发展, 大量的高新技术的涌入, 使我们在建设高清技术方面更加顺畅, 比如移动数字演播厅的建设, 极大地提高了外景节目的高清制作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大力进步, 高清电视制作得到了有效提高, 传输通道得到有效的扩展, 存储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 终端消费市场得到有效的利用。国内高清电视的发展已经具备了充足的条件。目前, 中央一套、北京卫视等众多节目电视台都开设了高清频道, 更大的满足了百姓对电视效果的高要求。由此可见, 高清节目很快就会普及到千家万户中去, 电视节目从制作方面也会朝着高清、立体化方向发展, 所以, 国家电视总局提出了建立项目要求, 对高清节目的制作工艺、技术流程进行了重点探讨、加大研究力度。

3. 朝着多媒体业务融合方向发展

当今社会的数字化建设、网络信息建设都具有突飞猛进的发展, 电视也以多种形式出现在老百姓的生活当中:网络形式、手机形式、移动多媒体广播等形式, 随着这些新型媒体的发展, 广电产业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固有的电视节目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的追求, 现在的老百姓对业余生活的追求已远远不是过去的一部老电影、几个电视台重复播放的电视剧就可以满足的, 所以, 如果依据当今新媒体的优势, 可以建立新型媒体的节目框架, 面向更多的终端建设、多媒体建设的采集、制作、合成、管理、推广的方式, 提升舆论的引导性, 加大水平的提升和市场的竞争力, 让电视节目的执着技术可以融入多媒体的发展、集中销售的新时代。

4. 通过广域网的发展实现台际联网

当今多媒体技术的开发运用, 全球广播在电视节目制作方面形成了一体化的发展方向, 媒体更加趋向平台化、多样化的发展, 并且不断提高新媒体的形成和发展。由于电视产业的不断加大, 三网融合的不断推广, 电视台与电视台之间、电视台与互联网之间、电视台与其他运营商之间出现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发展空间, 台内节目的发展也正向广域网、台际联网方向逐步发展, 最终实现资源合理化共享、节目合理化制作的交易平台。

结束语

初探电视新闻后期制作技术 篇9

选择画面以前, 首先要认真阅读解说词, 了解新闻的主题思想, 掌握新闻结构与长度, 以便在后期制作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然后要仔细浏览记者拍摄的素材, 对于什么内容在什么地方, 做到心中有数, 编辑起来就方便多了。

1. 画面选择组接的要求

后期制作将画面进行选择和组接, 才能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 还需要遵守几项基本的规律。

第一, 遵循事物的逻辑性原则。逻辑性原则包括日常生活逻辑、观众的欣赏逻辑和艺术表现的逻辑。生活逻辑就是指在画面组接的时候要遵循生活本身固有的规律, 也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1.人物事件方面的逻辑关系。新闻后期制作中, 要按照事件间发展脉络进行下去, 不能出现时间关系混乱的局面。2.前后主体动作方面的逻辑。电视新闻制作中的主体必须是一致的, 而且前后的动作要有连贯性, 不可前后矛盾。3.时空转换方面的逻辑性。对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空间环境, 必须按照当时的环境背景来发展, 不能出现失控倒置、交错的情况, 要保持具体段落的时空组接完整。

第二, 遵循视觉匹配规律。视觉匹配中最首要的规则就是要符合轴线规律, 轴线是指所拍的电视画面中的一个虚拟的线条, 轴线规律则是在拍摄过程中设置摄像机机位的时候所应该遵循的一般原则。在电视新闻后期制作中, 正确运用轴线规律, 能正确处理镜头之间的方向关系, 使观众对各个镜头所要表现的空间有一个完整的、统一的感觉。

2. 声画的合理配置

在后期的制作中, 同期声的运用使整个新闻更有现场感, 把画面与解说词配合好, 会提高电视新闻的质量, 使观众更加容易理解这条新闻表达的意思。

一个完美的电视新闻是声音与画面相互协调配合的结果, 声画的相互配合则要根据新闻内容的不同特点来运用声音加以说明。例如, 突发性或者动态新闻, 则需要注重通过画面来展现信息, 而如果是会议新闻或者是总结性报道, 就需要运用声音为主。

电视新闻对当下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报道, 它能够确保观众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新时讯, 实现人们的试听愿望, 要想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信息精确又适时传递给观众就要科学处理好声音与画面的关系, 在二者不影响彼此作用的同时, 发挥各自的优势, 突出各自优点。声画合为一体, 就是电视声音所说明的与电视画面所反映的内容是相互配合与融合的, 电视声音与画面完全同步, 达到声像的和谐同一, 确保新闻的客观性、真实性, 为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但是有一点需要明确的是:声音与画面合为一体并非看图说话。声画彼此对立, 意思是声音和画面分别表现不同的信息和主题, 根据各自的特点来表现同一节目中的不同事物或者不同方面, 通常声音都是扮演一种深层次信息的挖掘, 这样的声画对位组合, 能够丰富观众的听觉和视觉, 让新闻报道更加丰富、有意义, 在电视新闻中, 这种方式适用于三种情况:第一, 电视画面非常清晰, 但是在电视的画面之外仍然存在一些疑问或者不为人知的信息, 这时就需要配有一个旁白进行解释、说明。第二, 一些现场的实际场景不能够被拍摄到, 但是通过报道解说也能将新闻真实地展现在观众面前。第三, 新闻评论。画面出现电视新闻场景, 采访人员在一边报道, 再附上专业人士的讲评。通过声音与画面的有机配合, 实现电视新闻的可看性与可听性。

二、特技的应用

为丰富电视新闻的视觉语言, 扩大信息量, 开拓广阔的空间, 特技开始运用到电视新闻当中。特技, 是后期制作把拍摄的镜头进行特殊的处理, 而非摄像机直接拍摄到的。在电视新闻中特技的运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画面的合成。

把多幅画面合成一个完整的新画面。多个时空, 多个面画, 在同一画面出现, 这在现实中是不能实现的, 但是特技却能实现这个效果, 使画面丰富, 加快了新闻画面运动的节奏。

2. 抠像技术。

把不同的时空合成一个完整的画面。如现在的电视新闻节目中, 主持人大多使用抠像的技术手法, 画面的主题是主持人, 背景则是配合新闻内容的图像。利用抠像技术合成一个完整的画面, 即保证了现场特定的气氛, 又保证了主持人清晰的声音和成体的形象, 一个主题, 多个画面, 活跃了画面的形式, 又增大了报道力度。

3. 模糊处理。

有时候考虑到要保护电视画面中人物的隐私性, 这时候就要进行模糊处理, 一般采用马赛克效果进行处理。

结语

广播电视制作技术 篇10

1对数字技术环境影响下广播电视新闻制作发展情况的分析

广播电视领域经过多年的发展,技术方式和手段不断进步,由无线发射过渡到有线发射和卫星发射,结果是频道的数量大幅增加,覆盖领域和范围得到扩展。传统的模拟技术使这种发展局限与数量和范围方面,但数字时代的到来给整个广播电视行业带来巨大的革新,突显了其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在未来的发展中,广播电视技术需要与数据技术进行积极融合,实现对人们精神生活的更大程度影响。因此,在广播电视制作方面,其特征也十分明确。首先,在视觉效果方面作用明显,立体感更加强烈。另外,利用数字技术,进行新闻的全程制作。对于完成的新闻,更加凸显深度和广度的优势。在这一发展背景下,需要当前诸多媒体形式进行融合,如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等,推动数字化的更快发展,但也要正视挑战和问题。首先,是观众在信息获取渠道方面更加多样化,其次,大众进行自我意愿和想法表达的途径也多元化,差异化明显。

2 对新闻视觉效果立体化的介绍

媒体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广播电视的产生和进步。当前,主要的技术类型是3D,使立体化的视觉效果更佳突出,受到业界的高度重视。3D电视的发展,使其效果更佳,成为发展趋势和方向。在广播电视领域,3D媒体播放器得到普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视觉为主流的时代的到来。因此,对于广播电视新闻的制作而言,需要借助成熟的3D立体效果,吸引受众,使人能够拥有现场的感觉,使效果更加真实。

3全面分析数字化在新闻制作中的体现

3.1 对新闻采录数字化特征的分析

在新闻的采访和录制阶段使用了数字化的设备,替代了传统的采录设备。例如,对新闻数字摄像机而言,能够提供更加清晰、高品质的图像,发挥了数字技术在精度、灵敏度及稳定性方面的优势;同时,智能化也比较突出,能够完成白平衡、对焦及跟白的操作,节省了人工进行调节的时间。其在稳定性方面的特征使得使用者能够第一时间赶到新闻现场,加快操作,突显新闻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可靠性特征。

3.2 对数字化在新闻编辑中的应用的分析

对于新闻的编辑,主要借助人工完成,需要大量人力的投入,效率较低。

在数字技术的协助下,新闻编辑工作的主要助手是计算机,实现对各种零散片子的合成与处理,节省了大部分时间,改变了依次制作的套路,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新闻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促使新闻编辑工作流程更加合理和高效。数字技术使得新闻编辑灵活性提高,工作效率随之提升。

3.3 新闻的传输彰显数字化的特征

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广播电视新闻传输的品质得以提升,效果得到改善。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数字化传输方式突破时空的限制,也使广播电视传输成为新的传输模式。这种模式的出现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的前提下实现的。在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中,其流程是:首先在新闻现场进行制作,然后借助交通工具将其运至电视台,最后进行再次加工。这种方式很难保证新闻传输的即时性。在现代数字通讯技术的发展中,突破时空限制,在速度和稳定性方面更为突出,尤其是各种信息技术的整合,新闻工作者能够实现新闻现场画面的直接传输。

4 新闻制作的内容彰显深度化

随着市场的不断开发,广播电视媒体之间的竞争也日益突出,为了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新闻制作需要重视新闻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的拓展,关注内涵,尤其在进行制作的时候,需要融入新的制作方式,提高新闻制作内容的深度,这也是数字技术在广播电视新闻制作中的重要价值所在。在数字技术的背景下,媒体为了获取竞争优势地位,时效性不是唯一的优势,需要追求深度,以便在竞争中立足。

5 结语

随着信息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新闻制作彰显新的特点,要进行全面分析,促进技术创新,强化自身专业性,适应时代发展,推动技术不断进步,推动新时期广播电视信息制作领域的健康发展。

摘要: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使电视广播新闻制作面临诸多变化,在很多方面的特征都十分突出。同时,数字化技术的引进,使其发展更加迅速。为此,要全面分析数字技术背景下的广播电视信息制作的特征。

关键词:数字技术,广播电视,新闻制作,新特点

参考文献

[1]陈慧慧.“三网融合”下的广播电视新闻内容生产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2]尚冬梅.数字技术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制作的新特点[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33).

广播电视制作技术 篇11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制作;主持能力;统一

主持人这一行业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导致的媒介进步而出现的,西方世界最早的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诞生于20世纪初期,我国最早的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诞生于20世纪末期,是以1981年赵忠祥主持的《北京中学生智力竞赛》节目中使用“节目主持人”为标志。从广播电视发展的历史和主持人出现的时间来看,主持人这一行业还很年轻,但是它发展迅速,直至今日“编导型”主持人的出现。就当前播音主持培养目标来看,我们有必要对广播电视编导制作与主持能力统一的问题进行研究,以便为广播电视行业培养出更多的“编导型”主持人。

一、“编导型”主持人的目标培养期待

广播电视事业承担着传递人文信息的重要使命,这一使命被社会寄予的期待,我们称之为目标期待,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不断发展,“主持人”这一职业因其传播形式的独特性,也出现了可供细化的可能,现如今,拥有编导制作和主持能力为一体的“编导型”主持人,正在成为主持人行业发展和培养的方向。

以往,广播电视主持人的选拔非常严格,除了专业水平外,还要注重外形条件,然而随着受众思辨能力的不断提升,传统的以声音和形象进行个人塑造的主持人,越来越难以得到认可,而一些极富个人魅力的主持人备受期待。现在的主持人要求具备采、编、播、控等多种业务能力,既要能够对节目进行统筹策划,又要能够实施采访活动,这一切运作都是为了让主持人对参与的节目进行全方位的了解,能够依托栏目展示个人风格。这就是所谓的“编导型”主持人[1]。

“编导型”主持人能够与参与的节目融为一体,作为节目的商标而存在,受众往往通过认可主持人而达到对节目的认可。“编导型”主持人既能够促进节目的发展,也能够实现自身的发展,这也正是目前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所期待的目标。

二、“编导型”主持人的目标培养确定

主持人的个体目标培养与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是一致的,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要求,因此,主持人一定要对自身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从“编导型”主持人的属性来看,“编导型”主持人并不是将编导与主持人的工作简单地结合在一起,二者并不是平行之后的统一,这里突出的是主持人,编导只是主持人在实践工作过程中将要承担的二元角色,与传统主持人培养相比,“编导型”主持人培养的内容有所增加,开始由被动接受任务转化为主动参与节目的制作,在节目中,编导型”主持人真正融入了自己话语,不再仅仅是一个话语的传播者。

“编导型”主持人需要参与的环节在增多。曾担任大型互动式娱乐节目《幸运52》的原央视著名主持人李咏,就是该节目的主要策划人,后改为《咏乐汇》,更是将主持人作为了节目的商标,与节目融为一体,此外,李咏还曾是《梦想中国》的总设计师。这里李咏就是典型的“编导型”主持人,主要表现在以主持人的形态出现,同时又具备编导意识和编导职能。由此可见,“编导型”主持人的目标培养,我们可以按照其职能进行确定,即节目实施的行为者和节目成型的思维者[2]。

三、“编导型”主持人的目标培养意义

当前,受众对广播电视节目的接受理念已经从传统的“单一性”模式向“多元化”模式转变,广播电视行业正在进行人才转换和调整,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广播电视行业选拔人才的标准。因此,编导型”主持人已成为今后目标培养的重点,这对广播电视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编导型”主持人的艺术完成

“编导型”主持人是同时具有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主持人,对“编导型”主持人的培养并不是通过各个学科知识的直接相加或简单组合而完成的,而要进行有梯度、有层次的架构,满足其整体的认知,使各个学科知识在其身上能够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编导型”主持人的目标培养包含了人格素养、艺术素养、职业素养、身心素养四个大的方面,其中艺术素养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是“编导型”主持人创作的最终呈现。

(二)“编导型”主持人的社会功用

在电视节目主持过程中,主持人会不时遇到一些突发性事件,如果主持人慌张失措,很可能影响节目的播出效果。而“编导型”主持人因为拥有完整的节目参与度,能够对节目现场进行及时的反映,对突发性事件进行应急处理,从而保证节目恢复正轨,正常播出。“编导型”主持人对于节目的掌控,就如同导演对电影的掌控,“编导型”主持人在承担主持人职责时,也扮演了编导的角色,这样就剔除了从编导到主持人的思维传递环节。传统的主持方式是由编导控制节目,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主持人的发挥,影响了节目的效果[3]。

此外,“编导型”主持人能够将个性化的传播特点充分发挥出来,为大众传播带来人际交流的活力,使得广播电视语态和表达方式更富亲切感和交流感。因此,对“编导型”主持人的培养无疑为大众传播提供了更专业、更多元的可能,将节目和主持人充分融合,更能够营造出真实可信的个人形象和媒体形象。

结论:总而言之,“编导型”主持人的出现对播音主持理论的持续性发展和实践类需求提供了新的可能,“编导型”主持人将编导制作与主持能力合二为一,能够充分体现出节目的艺术内涵,为广播电视的传播方式注入了活力元素,這对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雪.广播电视编导制作与主持能力的统一[J].艺术科技,2014,2(7):27-29.

[2]黄鑫.编导型主持人培养目标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简述市级电视天气预报制作技术 篇12

1 常用软件

通常我们知道After Effects是流行的影视后期合成软件, 它在节目的画面、视频效果上都有着非常出色的表现, 可以运行于PC或MAC平台, 它与Photoshop、Premiere和Illustrator等软件能够紧密结合, 而且软件拥有强大的特效制作功能和众多的第三方插件的支持。根据市级气象影视中心的制作设备和软件的情况, 借助After Effects软件的制作功能, 让节目有着更加精美生动的画面, 天气预报片头可由它作出。

2 软件安装过程

电视天气预报程序完整安装过程是, 首先安装完整版的windows xp系统, tools中的驱动和软件, 主版芯片程序, 显卡驱动, 声卡驱动, realtek_hpmi235驱动, edius汉化破解版, edius4.10程序, arkcg字幕图库, 并把并口驱动勾号去掉, arkcgforedius2.0程序, arkcgcanopus5.0程序, 安装字体程序, 选择双屏显示, 设置shx-e2spla1为720*576 4.3输出画面, 打开edius程序可看到运行画面。

EDIUS Pro 5是Canopus非线线视频编辑软件。将视频编辑人员从传统的编辑软件中解放出来, EDIUS以实时、多轨道、HD/SD混合格式编辑、合成、色度键、字幕编辑和时间线输出能力, 为所有的视频获得格式提供了无缝的实时工作流程, EDIUS还具有这样的特点, 实时回放和输出所有的特效、键特效、转场和字幕, 并且可以将工程输出到格式和媒介上 (包括DVD视频) 。Canopus技术进行多格式视频转码, 实时非线性编辑和帧精确的MPEG编辑。EDIUS可以以实时无缝编辑混合的HD, HDV, DV, 无压缩, MPEG-2和MPEG-1视频, 并保持所有视频素材完全原始的格式、分辨率和色彩质量。EDIUS引擎是对立于分辨率和帧速率的, 可以确保支持未来的视频编码格式。

节目制作前先建成电视天气预报所用的文件夹和预报点, 配置文件cfg格式, 地点和报文, 如北京00001合肥市00002等, 保存字幕工程文件为wth格式, 天气预报信息管理文件为ini格式, 修改天气现象符号, 下面就可进入edius天气预报节目制作程序。

一套完整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首先要根据节目时间要求进行模板制作, 基本顺序为电视天气预报片头, 片头常用天气现象符号作出, 时长10秒内, 然后是主持人出镜解说当前天气, 主持人背景为动态或静态, 地图和云图常用三维或二维动化软件做成动态, 接着是站点预报, 每个站点预报时常通常设置为七秒, 这是考虑人眼的视角停留效果, 站点预报背景图片常为静态, 晴天和雨雪及云的动态显示用edius特效可做出, 最后是片尾及字幕显示。

3 具体制作过程

双击EDIUS打开快捷方式。如果你是第一次打开, 选择操作文件夹对话框就会显示。第二次启动软件, 开始对话框将出现。要创建新工程, 点击[NEW PROJECT]选择[GENERIC OUTPUT]选择[DV PAL 4:3, 48KHZ]。EDIUS操作界面包括播放窗口、录制窗口、时间线编辑窗口。调入素材点击素材库的“添加素材”按钮, 在“打开窗口”选择所需文件, 也可在素材库空白处双击选择“添加素材”, 进行素材的添加。把广告文件、背景图片文件、天气预报语音字幕文件、片头文件、背景音乐文件放在不同的路径。添加素材到时间线上, 调出素材窗口, 通过拖拽方式调入时间线。剪辑素材, 添加转场, 应用键效果, 保存工程, 以EPJ文件保存。

关于使用edius一些小窍门, 如语音音量偏小时, 可以在EDIUS的声音线上直接调整音量加大, 打开电视天气预报, 选中需要调整音量的音频素材, 点击音频轨道名称区域的三角形, 将轨道全部扩展开来。点击“音量声相”按键, 选择VOL (音量) 模式, 这时“VOL”将高亮显示。点击选定音频素材音量线上需调整音量的位置 (音量电平线为橘黄色) , 这时会插入一个音频点, 拖拽音频点便可调节音量的大小。如果想调节整段素材音量的大小可按住“ALT”键并拖动音量线。我们在片头加的提示音, 可以调大音量, 然后按播放键 (也可按空格键) , 试听一些音量是否一样, 音小了就把音频点提高点, 大了就把音频点降低点。

在edius软件中制作天气预报广告, 对于降温等突发性灾害天气需要在电视天气预报里打字幕的, 可以在EDIUS里直接制作。将时间线指针放置到需添加字幕的位置, 点击时间线工具栏中的“T”的按钮, 如果T1轨道中是气象要素的字幕文件, 那么可以在空白的字幕轨道如T2轨道上添加字幕。选择“在T2轨道中添加字幕”, 此时系统会自动在时间线指针位置添加一段字幕并进入字幕编辑界面。界面中央是编辑窗口, 在界面左侧有一行按钮, 点击其中的“T”按钮, 输入所要的文字, 可以选择字体、颜色、大小, 保存即可, 如果通过PS设计, 就比较麻烦, 广告图片可用PS做得更漂亮点。

充分运用edius各种滤镜效果。EDIUS的字幕运动滤镜效果包括虚化、淡入淡出、飞像、划像和激光。如在电视天气预报广告设计中, 把广告客户公司名称竖排在左边, 运用淡入、淡出、激光效果, 视觉效果比较好, 静中有动, 增加了活力, 使广告一目了然。

4 结束语

首先用After Effects制作好电视天气预报片头, 片头动画图片使用当地标志图片三维合成, 设计好整套节目时长, 每个站点预报时长一般为7秒, 把天气现象符号打入, 指数和天气实况预报用动画配合, 插入选好的音乐, 用时间线上显示1帧检查不要出现黑屏丢帧现象, 适当在静态图片上加入特效, 注意抠图准确, 整套节目最好以蓝色背景为佳。

参考文献

[1]edius pro培训手册[Z].北京雷特世纪科技公司, 2005:51-72.

[2]侯晴蔡飚.flash cs3教程2007[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87-96.

[3]时代映像.After Effects自学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0:180-221

[4]阳化冰.Premiere.[M].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2010:102-156.

上一篇:中小学教学楼设计下一篇:城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