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制作研究

2024-09-11

电视剧制作研究(精选12篇)

电视剧制作研究 篇1

电视节目制作与诸多方面有所关联, 其中电视节目制作现场音响设计的好坏关系到电视节目制作的质量[1]。因此, 在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 合理、科学地应用现场音响便显得极为重要。要想对电视节目制作现场音响进行合理应用, 便需要了解并掌握相关要素及设备构成, 进一步使节目的质量得到充分有效的保障。

一、电视节目制作现场音响相关要素分析

1、语言要素。对于电视节目来说, 是由广播节目发展而形成的。在广播节目中, 语言是一大独特的魅力。而在电视节目中, 却呈现重视画面而轻视语言的现象。但毫无疑问的是, 语言要素也影响了电视节目的质量。语言与画面相结合, 才能够使电视节目更加丰富与自然。语言是电视节目制作现场音响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它能够使电视节目的质量得到有效提升。2、音响要素。以应用效果为依据, 将音响要素分为自然音响与效果音响两类[2]。对于音响要素来说, 是和电视画面之间存在尤为密切的关联性的, 主要体现为能够为电视画面提供视听方面的服务, 从而丰富视听效果。3、音乐要素。对于电视节目制作现场音响中的音乐要素并不是指一种音乐形式, 而是为了电视节目更加丰富而配合的某种音乐类型。音乐要素在这里起到了辅助背景的作用。利用音乐使电视节目的效果更加优化、更加丰富、更加感人。

二、主要的设备构成

1、传声器。

对于传声器来说, 在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取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声音的录入工作均是通过传声器完成的。与此同时, 对于传声器来说, 是具备拾音效果的。其效果的好坏能够对电视节目的制作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以结构原理为依据, 传声器分为两类, 一类为动圈式传声器, 另一类为铝带式传声器。

2、放音拾音器。

较为常见的拾音设备为录音机, 也可分为两类, 一类为专业录音机、另一类为家用录音机。这两类录音机的效果是不相同。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背景下, 数字录音机被广泛应用, 不但是声音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 而且还是记录及录入的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 从而成为拾音设备的重要应用产品。

3、音频放大器。

基于电视节目现场制作过程中, 音频放大器也具有不小的作用, 主要体现为可以有效地推动音响功率。基于应用过程中, 需将其准确地向音响设备中接入。同时, 在接入过程中需做好和扬声器阻抗之间的匹配, 以此保证音响功率的合理性。

4、调音台。

调音台是电视节目现场制作过程中的中枢功能组件。以输出信号的强弱及大小为依据, 可分为两类, 一类为大型音频混合器, 另一类为小型音频混合器。其中大型音频混合器主要应用在广播节目现场制作过程中, 而小型音频混合器则应用在电视节目现场制作过程中[3]。在电视节目现场制作过程中, 需要使用调音台, 并且调音台需要具备8路输出与2路输入, 以此完成对信号的控制及有效整合。

三、电视节目制作现场音响具体应用探究

1、同期录音。

同期录音指的是基于电视节目现场制作和录制过程当中, 完成电视画面录入的情况下业完成现场音响的同期制作。同期录音是电视节目制作的一项基本制作手法。其中, 同期录入具备现场音响同步性能优化的优势。与此同时, 也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 比如倘若在后期不能进行有效的加工制作, 那么音响效果将会受到极大程度的影响。

2、后期制作现场音响效果。

把画面与音响之间完成有效的隔离录制是电视节目制作现场音响的一大重点内容, 与此同时也是影响后期制作现场音响效果的一大重要因素。利用该种录制方法具备优化的应用效果, 可以在后期制作过程中通过调整, 从而获取优化的音响效果, 进一步使观众感受到强烈的画面效果。

3、音响与画面的优化配合。

音响与画面要想实现优化配合, 便需要遵循“先音响, 后画面”的原则。主要指的是基于电视节目现场制作当中, 首先对现场音响效果的制作加以完成, 进一步将其与画面充分融合在一起。比如音乐MV的制作, 通常便会使用此类方面, 以此使音乐效果增强的基础上, 使电视节目的现场音响效果得到有效强化。

四、结语

为了使电视节目制作效果得到有效保障, 便需要充分了解并掌握电视节目制作现场音响具体应用, 比如同期录音、后期制作现场音响的效果及音响与画面的完美配合等。笔者认为, 在完成对电视节目制作现场音响的优化应用的前提下, 才能够使电视节目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进一步为电视节目在制作方面的完善垫底坚实的基础。

摘要:电视节目能够为人们带来视听方面的享受, 其中电视节目制作现场音响是电视节目的一大重要载体, 对电视节目的完善有着推进作用。本课题笔者从电视节目制作现场音响相关要素、主要设备构成及具体应用三大方面进行了探究, 希望以此为电视节目在制作方面的完善提供一些具有价值性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电视节目,制作现场音响,设备构成

参考文献

[1]张天娇.如何在电视节目中运用音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27:89-92.

[2]陆地.电视节目制作评估系统的建立与应用[J].新闻爱好者, 2013, 07:52-55.

[3]周宝伟.从2011《BTV春晚》看“项目制”对大型电视节目后期制作的新突破[J].影视制作, 2011, 04:65-68.

电视剧制作研究 篇2

1电视节目制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师专业性不强,电视节目制作课程在我国高校确立的时间较短,因此专业教师较少,教师多是自学后从其他专业调配过来[1]。电视节目制作课程的实践性较强,然而教师自身实践经验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时,自己可能都处于摸索阶段,在指导学生时必然会存在各种问题。其次,主要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较少,由于教学资源不足,学校投入资金无法满足教学需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在校内的实践机会较少,多是通过教师的理论课程来学习,使学生在毕业后进入电视台等行业时,很可能会面临学非所用等问题。最后,实验教学模式陈旧,虽然近年来高校已经重视到电视节目制作课程中实践的重要性,并逐渐增加专业资金投入,然而要使设备满足人手一台的程度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在课堂上多是教师拿着机器进行示范性教学,而在试验课教学中,也是多个学生为一组来使用设备,这就使学生能够参与实践的机会较少,更谈不上研究设备的使用技巧。

2电视节目制作课程项目化教学的优势

项目化教学指的是师生在通过的项目指导下而进行教与学的活动,项目化教学具有自主性、实践性、综合性、发展性等特征,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因此在高校课程改革中被大力推行,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通过项目化教学,教学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首先,项目化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除了能够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水平外,同时通过项目化教学提高了沟通能力、事务处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自我管理和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等,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更加具有责任感和职业岗位意识,这都有助于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上更好的发展。其次,通过项目化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加准确全面的认识到企业和社会,有助于其日后更好的融入社会中去。最后,对于教师而言,通过项目化教学,自身的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明显提升,教学经验得以积累,同时更好的顺应了教学改革。

3电视节目制作课程中项目化教学的对策

3.1坚持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

虽然电视节目制作课程实践性较强,然而其同时需要理论知识做支撑,因此在项目化教学中,要针对不同教学阶段和教学目标的独特性来进行安排。如在项目一教学中,学生首次接触到电视节目制作课程的基本概念与知识,理论知识薄弱、认识层次较低,实践时缺乏理论知识的指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程序教学法,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保持学生学习能力与速度,并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学生经过第一个项目的学习,进入第二个项目后,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专业知识,理论知识掌握处于中等水平,此时适用于认知主义理论,即教师在教学时将重点放在学习内容的组织上,方便学生记忆与理解,从而为学生进入项目三的实践学习做准备。学生进入项目三后,此时知识基础层次较高,已经适合自主学习,此时引導学生在项目指导下进行实践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坚持以职业特色为指导进行教学

电视节目制作课程的特色是开放性、实践性与职业性,因此在进行项目化教学时必须要保证这三点,并以此为指导来进行性教学。鉴于此,在选择合作企业时,最优选择为电视台,学生在电视台内进行实践学习能够更好的接触到校内教学无法满足的一些问题,使学生能够更加系统的掌握到专业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协作能力、自自主学习能力和领悟力等。

3.3建立“经常性项目”进行教学

项目化教学的一个特色是校企合作,然而高校在选择合作企业时多将目标放在了民营影视媒体或者广告公司,这就导致项目驱动教学过程中都是“偶然性”,项目之间缺乏联系,使教学活动在开展时无法统一进行,因此在项目化教学时,要注重选择操作流程、生产标准较为统一、规律的项目[2]。学校可以加强与某一固定电视台的合作,通过设立“经常性项目”来结合课内实践教学,从而保证教学过程更加有规律的进行。

4结语

电视剧制作研究 篇3

关键词:2k;数字电视;电影;无磁化;全流程

我想从中国数字电影电视近15年的发展历程来分析中国数字影视的现状。从1995到2010,中国电影的数字化进程走了整整十五年。在这数字化进程的15年中,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在影视节目后期制作中日益凸显:只有把艺术与技术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表现主题。视频方面,数字化后导演可以根据自己的设想进行操作。随着电影电视手段的丰富和制作手段的增多,技术人员就越来越多地参与到艺术创作中,并且在很多方面是由技术人员来提供设想和创意的。

近年来,电脑等很多技术的发展大大推动了节目的发展,技术的发展对艺术创作的促进是毫无疑问的。技术部门与节目部门的合作从原来的分工很细越来越向相互渗透方面发展,技术的发展使节目形式和制作流程发生了很多变化,有些节目想不到的地方,却由于技术的发展想到并实现了。

前不久,我们迎来了中国电影百年诞辰的纪念。中国电影曾经经历过上个世纪70、80年代到90年代初的辉煌时期。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年平均票房收入达到22亿元以上,平均票价约为0.3元,年平均观众人次达到了73亿。1991年,观众人数达到了144亿,票房收入达到了24亿元,创下了新中国电影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

到2004年底,中国已拥有规模不等的电影制片机构100多家,年产胶片电影212部,电视电影110部;有3000多座专业影院,其中有1300多家现代化影院含2800块银幕组建了37条电影院线;电影数字制作基地己初具规模,数字影厅建设达166个,位居世界前列:在广大农村有着3万多个流动电影放映队;全国电影观众达十多亿人次;中央电视台的电影频道每天播出9部中外影片,覆盖了全国达7.5亿多电视观众;此外影碟市场销售活跃。全国电影产业综合效益增长较快。

近年来,中国电影在开放竞争中,国际地位不断攀升,像《英雄》、《十面埋伏》、《首席执行官》和《可可西里》等影片,在亚洲国家和北美主流市场成功上映,创造了票房奇迹,受到了各国观众的普遍赞誉。2004年,中国国产电影的海外票房收入达11亿元,超过2003年50%。中国每年先后在世界各国举办中国电影展,利用各种平台推动与世界各国电影的互动互惠互利合作。专门成立了“中国电影海外交流中心”,大力支持电影企业举办“北京放映”等优秀影片推介活动,为海外片商选片购片大开方便之门。中国电影在吸收世界各国先进经验的过程中,迈上了国际化发展的轨道,正在成为世界电影发展的重要力量。

《功夫》、《英雄》这些大片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哥伦比亚、索尼这样的国外大公司。《功夫》的总票房达到8000万美元。这些成就都应该归功与数字和特技。现在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很多人关注电影放映的新技术:将来人们可以在手机、掌上电脑等移动电子设备上看电影,这其实又为电影增加了一个新的盈利环节。《疯狂的石头》也是凭着其独特的风格,在占据一个有利档期、没有硬碰硬地与一些国外大片分庭抗争的情况下,短短一个月内票房急剧飙升至2000万,创造了中国电影界的一个传奇。

截止到今年12月20日,我国在22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了26次中国电影展,共展出影片215部次,有263部次影片参加了101个国际电影节,18部影片在24个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32个奖项,无论是获奖影片数目还是奖项数目都达到了近年来的最好水平。在嘎纳、威尼斯、东京、多伦多等国际电影节举办的中国电影集中展映和推广活动,都受到了高度赞扬,让中国电影在世界上越来越受瞩目。

2005年戛纳国际电影节市场、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市场、洛杉矶国际电影节市场和香港国际影视展览会,中国展台门庭若市,各国片商纷踏而至。截止到今年11月底共有18个制片单位的69部影片销往24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票房收入总计达16.5亿。《功夫》卖出了八亿二千万,《七剑》五千七百多万,总体比去年增长了五亿四千多万人民币。

《集结号》是2008年冯小刚推献给国人的一道"贺岁大餐",它在市场上获得的成功,让人们看到了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希望。它的出现在中国的电影史上具有一个里程碑式的意义。随着张艺谋用自己赞誉为"全世界最好的高清设备"日本索尼摄影机拍摄的《三枪拍案惊奇》热映未艾之际,蛰伏11年,耗资3亿美元(约合20.5亿人民币)打造的最新力作——3D电影《阿凡达》近日横扫全球,票房急剧上升。

正如有声电影替代无声电影、彩色影像替代黑白影像被誉为电影史上的两次革命一样,3D影像则将人类的感官娱乐消费,真正带入了一个全新的3D电影立体视觉时代。在这看似纯美国力量展示的背后,日本力量正润物细无声地跻身3D电影时代,无论是资金投入还是电影设备的展现,都堪称大手笔。承认日本行,是中国更行的前提和基础。中国理应嗅出商业和艺术的端倪,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和飞跃。

据悉,《阿凡达》会催生更多的相关影视、录音、播放方面的3D标准,会给索尼、松下等公司带来机遇,推动3D技术从影院走向家庭。索尼还联手国际足联2010为全球足球迷奉献史上首次3D世界杯,索尼的3D娱乐消费产品链业已形成。

电视节目后期制作技术的研究 篇4

1 电视节目的后期录音

录音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技术。它是利用电声原理,运用电声设备进行信号处理、记录和重放,通过技术手段来达到艺术效果。录音不仅与录音机的性能、话筒的特性有关,还与录音环境的声障效应及回声等有关[1]。下面分析了一下电视节目的后期录音技术。

后期录音也称为配音,是一种常规的制作方法。配音是在已经完成画面剪辑的磁带的声道上,根据口型分别配上对白、独白和旁白,并根据预先设计,配上音乐和效果声。配音完成后,再对画面进行编辑,使声画配合更为理想。然后将各声道的声音通过调音台混合,录制出伴音。

电视节目后期录音中的话筒选择是比较讲究的,超指向性话筒是比较合适的,录制的音质较好。它将话筒元件装入一个中间铣进声槽,声波通过管子进声槽直接进入话筒,而其它方向声音除了通过进声槽进入话筒外,还通过边上的孔隙进入话筒。由于声音传输距离不同,到达话筒膜片时,声波的相位也不同,因此抵消了部分声波。如果在室外进行后期录音时,还可以装上防风罩,以减轻风声。

2 电视节目的后期特技——色键制作

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特技是利用电子技术对电视图像进行的技术处理。由于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电视特技制作也有了更多的方法和途径。比如香港电影“火龙”的片头部分,就是利用电视拍摄后,再进行电视特技制作,然后将电视转换成电影的。由此可见,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特技是电视节目制作中很有发展前途的部分。

色键制作是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中重要的特技之一,相当于电影中的活动MASK。外键特技借助于黑白摄像机的运动和其它特技处理后,能制作出一些活动的字幕[2]。但是,这类活动字幕一般都是机械的平面的运动,而色键特技则是在被摄体任意运动的情况下,利用其与背景的色彩差异来完成两个画面的叠加。

下面以一个演员跑步的运动镜头叠在另一幅画面上为例分析色键特技的工作。在拍摄时,要使背景天幕的颜色与演员的服饰及演员本身的肤色有尽可能大的差别,以便使色键特技控制器能从彩色信号上区别出背景与演员来,通常背景选用蓝色。这样,当色键控制信号为蓝信号时,色键控制器输出背景信号;当色键控制信号为蓝色以外的其他彩色信号时,色键控制器就输出前景信号,开成一幅前景运动员在另一背景里跑步的合成特技图像。对每一帧画面来讲,都是一个固定画面嵌入另一固定画面,而连续看就是嵌入一个活动图像了。

上述色键特技是平面色键,作为前景的活动图像部分总感觉到是叠在背景前面。如果对色键特技的功能进一步开发,可以制作出富有层次的立体色键特技来。当然这就要求前景与背景的主光源应一致,或者前景的主光应在背景中找到一定的依据。如果背景是一个俯拍镜头而前景是一个平视镜头,合成后的镜头一定会很别扭。

3 电视节目的后期编辑

电视节目的编辑是指将前期的录像素材的画面进行编辑的过程。一般情况下,电视编辑分为组合编辑和插入编辑两种。组合编辑就是整段地按顺序编辑,只需确定一个编辑进点而毋需考虑编辑出点。插入编辑是在记录信号完整的磁带上插入视频或者音频信号[3]。

针对单机逐个镜头拍摄的电视片中,为寻找正确的剪辑点,以便有创造性地重新组合、剪辑镜头,技术人员必须掌握如下的技术。

(1)保持影调一致。在整个电视节目中,一定存在几大色块,但是在每段画面内,应该使其色彩、光线和影调保持一致。如果无法校正,则应该在两个不同的镜头之间插入一个特写镜头来过滤,以减少对观众感官不应有的刺激。

(2)总摄像方向的确定。编辑过程实际上是将已摄镜头作为素材,进行一次再创作。根据创作需要,可能会将一个已摄镜头分割成几个使用,甚至还可能借用其它场景中的个别镜头。在这种情况下,原定的总摄像方向和方向轴线就有可能不再适合了。所以在剪辑时,要确立一个总摄像方向,选用的其他镜头向它靠,再依据方向轴线原理和越轴方法,逐个镜头细心地理顺镜头关系和人物关系。

(3)动接动和静接静的剪辑。比如,在剪辑电视节目中的山水风景时,在一个固定画面的镜头后面要接一个运动镜头。这个运动镜头应该从静到动。在一个运动的摇镜头后面接一个运动的推镜头,可以是上一个镜头摇定,再接下一个镜头,从定画开始然后再推;也可以在上一镜头还未摇定时就接下一个已开始运动的镜头。但是,针对每一个角色的动作,允许动作不连贯和不完整,也不必考虑双方的动与静。

4 电视节目的后期录制

电视节目的后期录制必须严格按照有关录制和交换规定的内容进行录制。

首先,磁带引领处预留10秒空白带,在预留的10秒空白带后录制100�75�的图象标准彩条信号60秒,彩条信号中录制1000hz的正弦波,用于质量监测。

其次,声音信号、图象信号要达到技术质量指标。一方面,图像要求节目全信号峰值不大于0.8伏,亮度信号峰值不大于0.77伏,字幕峰值不大于0.8伏,时码连续并且在引带彩条信号开始点置零;另一方面,声音信号必须按照有关录制和交换规范中的规定,记录在相应的声音磁迹上。除新闻节目外副声迹必须录有国际声,综合文体类节目允许副声迹记录与主声迹相同的混合声,声迹1(对应CH1)记录单声道节目混合声,声迹2(CH2)记录国际声。解说、效果声、音乐,应全部记录在电视轨道的2声轨上。音频信号平均值不应超过0VU电平。此外,还要注意白平衡、黑平衡的调整,视频幅度的调整。

5 结语

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画面、音乐、字幕、特技、转录等组成元素的设计与运用,任何一方面的疏漏、任意两个元素的搭配不协调都会极大地影响节目的质量。所以,作为一名后期制作人员,应具有导演意识,象一名导演一样站在节目的总角度根据电视节目的特点,进行精心设计,使各部分协调统一、相辅相成,这也正是本文作者所期望的。

参考文献

[1]罗曼.视频后期制作常见问题及解决技巧[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2]王卫东,王强,王玉洁.数字影视后期制作技术简述[J].甘肃气象,2002(3).

电视剧制作研究 篇5

DVD作为21世纪电影、电视、消费领域的新宠,它提供了比录像带、VCD及LD等传统媒体更为优良的画质及音质。PAL制的DVD提供的影像分辨率为720×576和D1/DV格式的PAL制的电视信号指标相同,其多声道的音频部分采用了48KHZ的采样频率,由此可以获得比采样频率为44.1KHZ的传统音乐CD更好的音质。

19xx年9月,DVD联盟(DVDConsortium)成立并公布了DVD的统一标准,在1995年底将DVD正式定名为“DigitalVersatileDisc”,即“数字通用光盘”,并且DVD最终也不再只是为电影行业所服务,而是一种能够存储高质量视频、音频信号和超大容量数据的新一代光盘媒体介质,可以看作是CD/LD/VCD的后继产品。它集机械技术、光学记录技术和影视制作技术为一体,进一步满足了人们对大存储容量、高性能存储媒体的需求。虽然DVD盘片的外观看起来与传统的CD、VCD光盘相差无几,但却包含了传统光盘7-26倍的数据信息。这就意味着DVD可使电影、音乐、多媒体和交互式软件在质量和容量上达到了更高、更新的水平。

DVD具有高品质视频、超大容量、高品质多声道环绕声音频、高兼容性、高可靠性、多字幕、多角度、

变形宽银幕、多功能动态菜单、花絮和彩蛋等众多特点,因而,在电影电视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近年来高质量的DVD制作工具层出不穷,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是SonicScenaristProfessional和AdobeEncoreDVD。这些高质量DVD编著系统的出现,使得我们将DVD制作技术,应用到传统的电视节目制作领域中,逐渐变为现实。

下面从两个方面对DVD在电视节目制作领域的应用作简要的分析。

一、将高品质DVD影片的片段作为素材应用到节目制作中

1.高品质视频影像的应用

根据前面的介绍,存储在DVD盘片上的活动视频影像的解析度可达720×576(PAL)或720×480(NTSC),在视频指标上与PAL或NTSC制广播级电视信号的要求相同,因此完全可以作为电视节目制作中的素材。其中最常用的是一些高质量的科教或风光片,如BBS的《蓝色星球》、《再造新人类》、《梦与鸟飞行》等。

将DVD光盘上的视频数据转换成电视后期制作系统中可以使用的格式有多种工具和多种方法,下面简要介绍一种比较经典和常用的方法。

对于一般的DVD,可以采用直接复制的方法,将光盘中VIDEO_TS文件夹下相应的VOB文件复制到硬盘上,无法直接复制时也可以通过SmartRipper等软件将其复制到硬盘上。然后启动DVD2AVI软件,使用File->Open命令打开硬盘上的VOB文件,这时就可以拖动浏览该VOB文件的画面内容了,接下来对视频和音频进行相应的设置以获得最佳的转换效果。下面是大家经常使用的设置方式,实践表明,这样的设置可以获得最佳的视频素材。

Video菜单下的相应设置:

·iDCTAlgorithm项选择64-bitFloatingPoint

·FieldOperation项选择None

·ColorSpace项选择YUV4:2:2

·YUV->RGB项选择PCScale

Audio菜单下的相应设置:

·TrackNumber项一般选择Track1

·OutputMethod选择DemuxAllTracks

·DolbyDigitalDecode->DynamicRangeControl项一般先Nomal

·DolbyDigitalDeocde->DolbySurroundDownmix一般可不勾选

·48->44.1转换项一般选Off

作好以上的设置后,再通过界面中的“[“、与”]”按钮设置要转换的起点和终点,再选择File->SaveAVI命令,打开保存文件对话框为新素材命名,确定后,弹出视频编码选择对话框,一般选择DivX或Xvid视频编码器。下面以Xvid编码器为例说明编码器的主要设置:

·EncodingMode项选择1Pass-Quality

·Quality面设置为100

·Motionsearchprecision项选6-UltraHigh

·Quantizationtype项选择MPEG

·FourCCMode选择Xvid

·MaximumI-FrameInterval项设置为25

其他参数不变,这样就可以获得高质量的视频素材了。

2.截取DVD光盘上的高品质素材

由于DVD音轨的采样频率为48KHz,高于传统音乐CD的44.1KHZ的采样频率,因此,可以得到比传统音乐CD更好的音质。而在电视节目制作的设备中,音频的采样频率也通常是48KHZ,因此从DVD上得到的音频可以更大限度的保证素材的音质。CD音乐光盘上的音频素材如果要到后期制作时,还要经过44.1KHZ->48KHZ的转换。

目前,在DVD上存放的音轨主要有常见的DolbyDigital(AC-3)、DTS等多声道环绕声音轨,还有传统的LPCM音轨,LPCM音轨一般用来保存影片的OST(OriginalSoundTrack),即所谓的原声碟。

通常,要把存放在DVD影片上的音轨抓取下来应用到电视节目制作中,需要使用一些专用的DVD音轨抓取工具。这类的工具目前也有很多,其中使用比较广泛的有SmartRipper、DVDAudioRipper、DVDAudioExtractor等,使用这些工具抓取DVD中的AC-3、DTS、LPCM的大同小异,过程也基本相同。

3.利用DVD影片制作高品质的DTS音乐CD

所谓DTS音轨,采用的是经由DTS(DigitalaterSystems)编码后的5.1声道标准音轨。DTS的最大编码流量与LPCM相同,也就是每秒48000×16×2=1536000bps=1536kbps。相对而言,这远远高于另一种流行的多声道编码系统DolbyDigital(AC-3)所提供的448kbps来得大,换句话说,也就是DTS在多声道音品的压缩过程中失真小得多。这一特点使得DTS在多声道编码系统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正因为如此,与DTS相关的音像制品和设备也在市场上日渐受到消费者特别是众多发烧友的青睐。

至于DTSCD,顾名思义就是DTS音轨的音频Audio-CD。其存储方式与一般的音乐CD相同,都是44.1KHZ采样频率与16位量化,只是DTSCD中纪录的实际并不是普通CD的PCM采样信号,而是经过DTS编码的音轨信号。由于DTSCD文件记录形式与普通CD兼容,因此它也就与音乐CD一样可以用普通的方法制作和播放。并且,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带有数字输出功能的DVD播放器和CD播放器都支持直接输出DTS数字信号,加上多数音响爱好者或器材商店都已经有的DTS解码设备,更使得欣赏DTSCD可以随心所欲,异常方便。

要把DVD上的5.1声道音轨制作成DTSCD,就需要先要把DVD中的数字音频信号复制到机的硬盘上。这是因为DTS编码和烧录CD的工作都要在电脑上完成,把数字信息复制到硬盘是完成DTSCD制作的最基本条件。所以,我们也就要对DVD的数据结构有一些最基本的了解。如果我们用DVD-ROM打开一张DVD影碟,就会看到一个命名为“VIDEO_TS”的文件夹,DVD影碟中的主要视频、音频,字幕数据、时间码、段落分割信息等等,都存储在这个“VIDEO_TS”目录下的各个VOB文件中,DVD影碟中的多声道AC3音轨就包含这些VOB文件之中。

分离VOB中所包含的各种音轨并不复杂,目前很多软件都可以完成这样的任务。前面提到SmartRipper、DVDAudioRipper、DVDAudioExtractor都可以实现。

把所需要的音轨都抓取为5.1声道的AC-3格式文件后,接下来的工作是把数字音频文件中的每一个声道单独分离出来用于再编码。有一系列专业或业余的软件可以用来剪辑并分离AC3音频文件中的声道。其中比较著名的是由SonicFoundry专业音频编辑软件开发公司推出的功能强大的DoblyDigtalAC3编辑软件SonicFoundrySoftEncode。它可以完成对AC3音频数据进行解码、编码等。而我们正是需要利用它来对AC3文件进行解码的功能,输出DTS编码软件可以识别的以PCM格式纪录的WAV音频文件。当然PCM-WAV本身并不支持5.1的多声道模式,DTS编码软件也不可能识别5.1声道的AC-3文件。所以,我们就必须将AC3文件中的每一个声道单独的分离为WAV文件。这个过程虽然繁琐,但并没有什么困难的地方,将AC-3音频数据中的“左前”、“右前”、“中置”、“左后”、“右后”、“超重低音”等各声道分别保分离出来。

DTS编码的软件并不多见,普通使用者可以利用的可能只有Minnetonka公司的SurCode系列。在SurCode系列中有一款“SurCodeCDProDTS”,是专门为制作DTS-CD而设计的。使用者只要把各声道的WAV文件提供给该软件,SurCodeCDProDTS就可以轻松将它们组合、编码成为可用于DTS-CD刻录的44.1KHZ的.DTS格式的WAV音频文件。

SurCodeCDProDTS的界面也非常简单直观,我们只要在“Destination(目标)”处填入输出文件名,再把刚刚自AC3中分离出来的各个PCM音轨声道文件按照界面上的提示逐个定位选择,然后点击“Encode”按钮就可以开始DTS编码了。SurCodeCDProDTS可以直接输出能够被大多数刻录软件识别的DTS-WAV格式的音频数据,再使用Nero等常用刻录软件就可以把刚刚做好的音频数据制作成DTSCD了。

二、充分利用DVD的特点和相关制作技术为电视节目制作服务

1.将制作好的新闻、专题、动画等各类电视节目制作成高品质的DVD影片

由于DVD在视频、音频的指标上都已经达到了目前广播级电视节目信号的要求,因此完全可以把已经制作好的各类电视节目再制作成高品质的DVD影片光盘,用于保存或交流,这在实际的节目制作中是非常实用的。

要将制作好的节目制作成DVD影像光盘,就要用到DVD编著软件。近年来,此类的软件层出不穷,其中PC平台上最具代表性的是SonicScenarist和AdobeEncoreDVD,MAC平台上最具代表性的是DVDStudioPRO。如果要进行出版级的DVD制作,PC平台上最好使用SonicScenarist,而如果仅仅是将制作好的电视节目制作成DVD的话,用AdobeEncoreDVD就足够了。

EncoreDVD是著名的图形图像软件,是美国Adobe公司于才推出的一款专门用于DVD制作的软件系统。它可以将源文件自动导入或转换为MPEG-2视频和DolbyDigital音频。还可以创建和编辑AdobePhotoshop格式的菜单。将项目输出至所有可刻录的DVD格式,也可使播放的兼容性得到扩大。

2.利用DVD保存高品质的音乐素材

电视节目制作中要用到的音乐素材一般是48KHZ采样、16位量化、双声道立体声的素材,传统的保存方式是使用音乐CD或录像带。保存到音乐CD中时要把采样频率降低为44.1KHZ,对音乐的品质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若保存到录像带上时,频繁使用后也会造成音质的降低。

由于DVD的音频格式是48KHZ采样的多声道音轨,因此,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性,将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各种音频素材无损的保存到DVD中。要实现这一过程,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将音频素材制作成目前炙手可热的DVD-Audio格式,另一种是将音频素材保存到DVD-Video光盘的音轨中,同时还可以配以简单画面对音频素材加以简单的说明。

3.灵活使用DVD制作中的多音轨功能

普通DVD影片中的多音轨功能一般用来实现多语言或导演解说。在把制作好的电视节目制作成DVD时,就可以灵活的使用这一功能,将制作人员在制作此节目时的一些感受或想法录制成独立的音轨,以多音轨的方式加入到所制作的DVD中。

目前,几乎所有的DVD编著工具都支持多音轨功能,实现起来也非常容易,与传统的非线性编辑过程的音轨合成相似。

4.灵活使用DVD制作中的多字幕功能

普通DVD影片中的多字幕功能一般用来实现多语言字幕,使不同国家、不同语种的观众也能根据字幕看懂原始配音的影片。在把制作好的电视节目制作成DVD时,就可以灵活使用这一功能,将制作人员在制作此节目时的一些感受或想法制作成一轨字幕,加入到所制作的DVD中,这样在以后观看时就可以随时打开字幕,了解当时制作节目时的情况。

5.灵活使用DVD制作中的多角度功能

在影片《ABugsLift(虫虫特攻队)》影片的花絮中,利用DVD的多角度,放置了一段制作花絮,在同一段音频下,对应四段不同的视频,分别是原始故事板、场景草图、无材质场景和最终场景,在播放时可以随时更改所观看的场景角度,这样整个片子的制作流程就一目了然了。

把制作好的电视节目制作成DVD时,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功能,将节目制作的不同阶段以不同角度的方式放置在一起,在观看DVD时,就能对节目拍摄的过程有更加详细的了解了。

电视新闻的字幕制作 篇6

字幕是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时配合画面和解说,有时直接呈现节目信息,为电视新闻所表达的内容服务。电视新闻虽然是以形象化的方式来表达电视内容,但电视节目中的有些内容有时是無法用一个具体形象所能替代的。此外,画面在电视屏幕上所呈现的时间比较短暂,给予受众的视觉印象与思维时间也相应较短,因此,利用文字为画面中所表达的节目内容提供说明、注释或提示,可以从视觉心理上加大刺激的份量,吸引受众的注意力,突出内容的主题,有助于受众对电视节目内容的认识、理解和记忆。可见,字幕在电视新闻节目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表达形式,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一)字幕的分类 在电视新闻中,不同的字幕起着不同的作用。根据功能的不同,字幕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实义型字幕和修饰型字幕。修饰型字幕,是指有时也许并不需要表达特别具体的意思,但却可以对画面起到纠偏或装饰功能的字幕,分为纠偏字幕和装饰字幕。在电视新闻报道中,主要采用实义型字幕。

1.标题字幕:标题通常位于一条新闻的下方,用以表明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主要内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标题字幕拟定的基本原则是: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2.片尾字幕:片尾字幕大多由职员表和鸣谢、制作单位构成。这类字幕的意义一方面体现了对制作人员的尊重,表明了制作权的归属;另一方面也标明了制作人对所作节目负有的责任,是受众监督的一种形式。因此,片尾字幕应该清晰易辨,滚屏速度也不宜过快。

3.角标字幕:角标一般包括台标、节目标志和广告等。台标一般位于屏幕的左上角,是一家电视台形象识别系统的重要体现,目前电视节目中角标字幕使用不太规范的是广告。

4.同期声和解说词字幕:电视节目中的同期声,有些因为人为的口音或语种的原因,若没有字幕,受众很难听清或听懂,这时就需要用字幕来弥补。主持人说的解说词,有时太快或是不太好理解的,可以通过字幕来使受众更加清晰地了解事件的内容。

5. 标注字幕:一般用来介绍解释人物的身份、事物的名称和其他需要特别说明或强调的问题。如在很多新闻报道中大量使用标注字幕介绍地点、地质和人物身份等。这类字幕的使用相当灵活,位置不太固定,一般竖排于所要标注的事物外侧。

6. 滚动字幕:以前俗称“飞字幕”,一般位于屏幕的最下方,一行由右至左滚动,或多行由下至上滚动。内容大多为临时的节目变化通知等或片尾字幕。

(二)字体的选择 字幕不仅可以为画面中所表达的节目内容提供说明、注释或提示,还可以对画面起到装饰效果,而要起到装饰画面的效果就离不开字体的选择。新闻报道的中字幕主要有三类:新闻标题、解说词和同期声。采用的字体既要符合片子真实、严肃的整体内容,又要顾虑画面的广度和唯美。而且不同的字体字型往往代表着不同的感情色彩,在使用时都要根据节目的需要合理选择,切忌仅凭个人好恶取舍。

在电视新闻节目中,不是任何字体都适用于字幕。由于字幕在画面中停留的时间有限,电视屏幕的画面较小,荧光屏扫描线组成的图像细部表现力差等原因,电视节目的字幕应尽量避免结构繁杂、笔画细弱、潦草、不易辨认的字体。 同时,要注意在一部片子中使用的字体不宜太多,前后格调也应统一。

(三)字幕的色彩 字幕的色彩不仅可以美化字体,装饰画面,而且还可体现出画面的精神。电视节目字幕色彩的运用要处理好色彩与背景的关系,取得最佳的色彩效果。下面介绍字幕色彩设计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字幕的色彩受背景色彩的影响比较大。如果字幕与背景的色彩太接近,如蓝与绿、红与紫等邻近色,字幕在屏幕上就不醒目,不易使人辨别。

2.字幕的用色应尽量鲜艳明朗, 以提高字幕可视度的范围。白色、蓝色、黄色是电视新闻节目字幕的首选。

3.字幕的冷暖色调 特别是新闻标题字幕的色调,可参考电视新闻的内容而定。如果电视节目要表现活跃、庄重气氛的内容,可选择暖色调字幕,而要表现沉静、严肃气氛的片子,可选用冷色调字幕。

(四)需要注意的问题 电视新闻节目是比较严肃的电视节目类型,所以就要求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的字幕要做到语言文字精炼,言简意赅,书写必须规范化、通俗化、标准化。同期声字幕制作时应注意字幕与声音的同步。不要粗心大意在电视新闻字幕中出现错别字。作为电视新闻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字幕在电视新闻中不可忽视的作用。

(作者单位:内蒙古电视台)

数字化媒体电视节目制作研究 篇7

1 我国电视节目制作受到媒体的影响

数字化是我国广播电视节目发展的主要趋势, 对我国电视节目制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通过数字化技术来开展协同工作。积极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电脑技术, 能够将电脑辅助协同设计搭建起来, 从而形成虚拟共组, 能够共同完成一项专案;

(2) 虚拟组织和团队也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来开展电视节目制作, 不同专业的技术人员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 共同开展制作工作, 建立电视节目制作的非线性工作模式, 其具有较快的反应速度和较大的弹性, 节目制作的效率得以提高;

(3) 在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通过积极应用数字化技术能够更好的突破时空限制, 更加便利地获得素材。与此同时, 也可以不受限制的加工素材, 并对其进行保存、切割和重组, 或者反复的利用和保存处理好的内容片断, 提高了电视节目的制作效率;

(4) 在电视的制作过程中积极运用数字化技术能够进一步提高制作的质量, 使电视节目的这个流程更加顺畅, 对拍摄、筹备、策划等一系列环优化, 从而使电视节目做能够实现同步作业。

2 数字化媒体电视节目制作的流程

2.1 前期准备工作

在数字化时代, 电视节目的制作应该选择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和重要性的选题, 与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相关联, 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确定选题之后就要行采访, 采集素材, 为了节目的后期制作提供便利, 在采访时要根据节目选题, 尽量采集更加具有典型性的素材。

2.2 编辑制作电视节目

在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 编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前期的拍摄和采访工作完成之后, 必须通过相应的后期处理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电视节目。在编辑的过程中不仅要合理的安排节奏和结构, 还应该体现微观和宏观思维的有机结合。常见的数字化编辑制作环节包括字幕编辑、效果优化、制作动画、编辑图片、非线性编辑、线性编辑等等。

2.2.1 要通过线性编辑来决素材不连贯的问题

在传统的后期制作过程中, 主要是通过摄像机进行逐段拍摄, 然后素材存在磁带上, 这样就无法插入和删除已经成型的作品, 素材就会难以连贯, 拉低了节目制作的质量, 还会造成一些素材的浪费。而积极应用数字化媒体能够不连贯的素材连接起来, 使其成为完整的画面, 使用特技机和字幕机还能够对音频和视频进行加工。

2.2.2 非线性编辑是数字化媒体电视节目制作的主要表现形式, 在当前的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应用的非常广泛

其技术基础是计算机随机存储技术, 在制作时通过计算机能够打乱现有的音频和视频资料的录制顺序, 然后按照节目需要将其编辑成为完整的节目。

2.2.3 编辑和处理图像

要对图像进行处理就先要对其进行编辑, 通过数字化技术能够实现对图片的透视、旋转、伸缩、装饰和修补, 还能够对人像行进行优化和美化, 提高图片的适用性。

2.2.4 制作电视节目的三维效果

要使电视节目具备三维效果可以积极应用3D技术。我国3D技术发展非常迅速, 已经入了电视领域。在电视节目的制作中可以积极应用一些比简单的3D软件, 能够对节目进行优化。

2.2.5 制作字幕

字幕是电视节目制作中一个独立的单元, 这也是非线性编辑系统的一个延伸。在节目制作的后期通过字幕制作系统能够制作动态字幕, 既使电视节目的可编辑性得到了增强, 又不会影响原素材的完整性。

2.3 对电视节节目进行合成

在电视节目制作的过程中可以使用虚拟演播室这种数字化手段来对节节目进行合成, 从而使节目具有更好的效果, 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 降低节目拍摄和制作的成本。

虚拟演播室依托数字化技术打破了传统的道具条件的限制。传统的演播室需要较高的成本来布置道具、灯光和布景, 而用数字化技术的虚拟演播室则避免了这一问题, 从而节约了大量的成本。可以直接在栏目背景下录制节目, 然后再将设计好的虚拟场景通过图形计算机搭配上去, 使其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视觉冲击力。

应用虚拟演播室对电视合成需要用到以下几种关键技术:填补彩底技术、深度键技术、蓝背景技术、三维虚拟场景制作技术、摄像机跟踪技术。摄像师能够运用摄像机跟踪技术, 任意的移动摄像机来行跟踪拍摄, 达到更好的拍摄效果。然后再根据节目制作的需要, 以虚拟演播室的设计思路为基础进行建模, 将修改便利、简单的场景构出来。运用一种特殊的材料来制作虚拟演播室的蓝背景, 这种蓝背景必须具备一定的空间感, 外表比较平滑, 具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和均匀的光线。深度键技术也就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三维布景画面混合技术, 为了满足虚拟演播室对色键技术的具体需求, 色键中必须具备虚拟摄像机到每个像素的距离, 也就是纵深方向的信息, 这样能够使节目更加真实。最后, 为了避免摄像机拍摄到没有被蓝背景所覆盖的画面而使节目失真, 在后期节目制作的过程中应该使用填补彩底技术, 以提高节目的拍摄效果。

3 结语

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数字化技术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大量运用能够使电视节目的内容更加丰富, 视觉效果更加清晰, 具备更强的视觉冲击力。节目制作人员也可以积极运用数字化技术来提高电视节目的制作效率, 使整个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更加流畅和便利。如果电视节目在播放过程中出现问题, 也可以用数字化媒体对其行修改和调整。这也要求电视节目的这个人员要适应时代的变化, 不断提高自身对数字化媒体的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邵珏夷.浅析数字化环境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的发展动向[J].艺术科技, 2014 (06) .

[2]李兰.传统媒体转型数字化媒体应对与思考[J].中国传媒科技, 2013 (01) .

电视剧制作研究 篇8

1 音频制作

音频制作相对于视频素材来说,数据量要小得多,而常用的一般是windows下的WAV波形文件格式,而通常又是44Hz或48Hz/16bit/stereo,也是通常所说的CD音频格式,一张普通的CD光盘可以保存60分钟的高质量音频素材,这种音频素材的数据量大约是10MB/分钟,因此制作与保存音频素材时均可直接使用CD,然而光盘与硬盘的存储空间有限,这种情况下又要保证音频的质量,应该做到哪些呢?

1.1 音频的抓取

音轨抓取程序能将音乐数据从C D-D A音乐CD中抓取出来保存到硬盘上,目前,能够将C D唱片上的音轨转换成W A V格式素材文件的软件不下几百种,例如,其中备受推崇的是ExactAudioCopy (简称EAC) 。它运用一种安全读取方法,将所有的音乐扇区都要读两遍以上,它几乎能抓取任何光碟的音轨,不失真的转成W A V,但无法直接转成MP3,需外挂MP3Encoder.exe或其他编码软件才能转成M P 3,支援A T A P I及S C S I光驱,能播放C D唱片,也能连上Internet播放CDDB,尽管它仍有缺陷,但EAC可以说是目前精度最高的C D音频抓轨程序了。

1.2 高质量的APE音频素材

APE,一种无损压缩音频格式。经EAC等音轨抓取程序抓取的W A V格式的数据量比较大的音频素材,其数据量还是比较大的,10MB/分钟左右,可以通过一些工具软件将其转换为目前流行的M P 3、W M A等格式,但这些格式采用的都是有损压缩,音质一定会有所降低,只是程度不同。而通过Monkey’sAudio这个软件将WAV格式的素材压缩为APE格式的素材就会得到原来数据的一半以下,非常关键的一点是,压缩后得到的APE文件通过Monkey’sAudio解压缩还原以后得到的W A V文件与压缩前的源文件完全一致,所以APE被称为“无损音频压缩格式”,压缩之后的APE音频文件可以直接呗播放,被称为音乐界的Winrar。

1.3 高质量的WMA音频素材

W M A格式的音质要强于M P 3格式的,它通常与V Q F格式有异曲同工之妙,是减少数据流量但仍保持一致的一种压缩方法制作音频数据的,W M A的压缩率一般可以达到1 8:1的效果。

W M A的另一个优点是内容提供商可以通过D R M方案加入防拷贝保护。这样可以抑制盗版。更方便的是不用像MP3那样需要安装额外的播放器,Windows操作系统和WindowsMediaPlayer的无缝捆绑让你只要安装了W i n d o w s操作系统就可以直接播放W M A音乐,7.0以上版本的WindowsMediaPlayer更是增加了直接把CD光盘转换为W M A声音格式的功能。

1.4 声音艺术处理

声音除了画面的关系外,声音与声音之间的关系,也必然成为不可避免的经常存在的问题,因此,画面在解说、音响、音乐的密切配合下,才能取得完美的艺术效果。如果我们孤立地去处理解说、音乐效果,那就很容易得不偿失,使得影片杂乱无章。这样的话,即不能反映现实,反而不能造成真实的感受。在影片中各种声音,要有目标有变化有重点的来运用,应当避免声音运用的盲目、单调和重复。当我们运用一种声音时,必须首先肯定用这声音来表现什么,必须了解这种声音表现力的范围,必须考虑声音的背景,必须消除声音的苍白无力、堆砌和不自然的转换,让声音和画面密切结合,发挥声画结合的表现力。

2 视频制作

电视节目后期制作是指按照节目剧本的要求,将前期采录的节目素材进行后期剪辑和包装,将拍摄的画面进行拼接和处理,用这种方法来达到传达节目理念完善节目内容,运用技术与创意的结合来谋求当代人对电视节目的不同要求,与时俱进。

2.1 视频素材质量

采用序列帧的方式:最传统、最有效也是使用最广泛的方法。在一些C G素材创作软件中完成制作后,将C G素材输出成一系列大小、格式相同而以一组连续数字编号命名的图片,为了很好地在其他剪辑或合成软件中使用,一般采用支持Alpha通道的图片格式,如tga、tif等。现在几乎所有的后期剪辑软件、合成软件及专业视频板卡系统都具有将序列帧转换成单一素材的功能,由于输出时选用的一般是不压缩的图片格式,因此就实现了素材的无损传递,但其最大的缺陷是所得到的素材的数据量非常大。

2.2 图像的质量

在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摄录编播是互相关联的整体,有不同的格式与处理方法,而被广泛应用的压缩方法是m p e g-2, mjpeg和dv三种,他们均基于离散余弦变换,并对于变换系数做量化处理后进行游程编码,例如,Microcosm是世界上第一款性能优异的64-Bit RGBA格式的Quicktime无损编码器。可以在不损失信号质量的情况下可以达到6:1或更高的无损的压缩比。

2.3 后期剪辑中的节奏剪接点

后期剪辑中使用的镜头大多是没有人物语言的镜头,以事件内容发展进程的节奏为基调,根据要表达的情绪气氛以及画面特征来处理镜头的长度与剪切和拼接,它运用镜头的不同长度创造一种节奏,有舒缓自如也有紧张激烈,在画面剪接点选择时要考虑声音剪接点,由此达到画面与声音的有机统一。

3 结语

为了广大电视群众能够看到高质量的电视节目,势必要在节目的拍摄和制作还有播出每个环节保证节目的质量,国家广电总局还制定了“金帆奖”,借此来评定电视制作领域的成就。由此可见,电视后期制作特别是音频制作技术的发展之势必然是要精益求精、稳中求胜、在发展中创新。

参考文献

[1]陈思善.电视节目制作基础[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56-58.

[2]刘杰锋.ENG电视节目制作[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2:12-45.

广播电视数字视频制作技术的研究 篇9

关键词:广播电视,数字视频,制作技术,优点,策略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革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广播电视技术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之后,以科技进步为契机,也开始了数字化制作的进程。

1 广播电视数字视频制作技术的优点

数字视频具有很多明显的优点,例如能够展示质量较好的影像、传递较好的音效效果,制作过程中不需要捕捉卡或者捕捉帧同步卡,能够实现实时捕捉等。数字视频的这些优点决定了其应用于广播电视视频制作的可行性。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具有宣传、教育、监督等多项功能,这些功能的发挥是需要高水平的制作技术作支撑的。视频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其传播效果,影响其对观众的吸引力,如分辨率低、影像和音效效果差,会直接削弱观众收看兴趣,影响节目收视率,影响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实现。数字视频制作技术则能够有效改善和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视频质量,为观众提供更优质的观看服务。同时进一步降低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成本,便于对视频中的某段内容进行查看和浏览,节省视频的观看时间。

2 数字视频制作技术的发展

在了解广播电视数字视频制作技术的应用之前,要先了解数字视频处理技术的发展。数字视频处理技术是伴随着DSP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应用出现的的。是数字信号处理和微电子学及计算机学综合研究成果的集中表现。该技术出现后,被广泛应用在无线电接收机和数码相机及摄影机等电子设备领域。处理数字信号运行速度快,在短时间内进行复杂的高难度的数学运算,信号经过数字化处理之后,经过D/A变换,能模拟视频信号,将其送入记录系统,应用到各种电子设备之中。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数字视频处理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全数字化视频处理技术开始出现。这种技术克服了传统模拟信号处理技术的弊端,能够提供更加稳定的数据,控制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3 广播电视数字视频制作技术的应用

数字视频制作技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建立在数字技术的基础上,极大程度改变了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方式,能够对广播电视节目进行从制作——播出——传输到发射——分配——接收全过程的数字化改造,简化广播电视的采编程序,让广播电视的播出更安全可靠,确保广播电视节目的流畅播出。

3.1 数字音频站的建设和应用。

数字音频工作站是一种计算机系统,用来处理和交换音频信息,是伴随着数字音频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它的出现为广播电视节目录制和播出质量的提高提供了保障,使广播电视音频节目的制作有了很大的改变。数字音频站的建设,实现了音频信号的数字化处理,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能够采用信道编码和调制技术,充分利用光盘存储技术和电气乐器数字接口等,实现广播电视节目音频的数字化处理和数字化播放。

3.2 非线编辑系统的应用。

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编辑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编辑的,需要用到很多外部设备,对素材的调用复杂而繁琐。而非线性编辑是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字化制作的技术,所有的编辑通过计算机完成,不需要大量的外部设备,能随时调用素材,可按照空间顺序等其他各种顺序进行排列,利用非线性编辑可以长久保证信号质量,节省设备和人力投入,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效率。非线性编辑系统主要是由计算机——视频卡——声卡—高速AV硬盘——专用板卡等构成的。能保证数字视频的输入和输出质量,是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成果结晶,能提高制作速度及画面效果。

3.3 节目素材采集的数字化。

数字化时代电视节目素材的采集主要利用PC机,这种设备的素材采集主要是通过1394的接口进行,这种接口支持热交换,即便是计算机处于正在运行状态,也可以进行设备的拔插。此接口传输速度快,能将采集到的素材快速传递到计算机上,便于提高素材的整理效率,在广播电视数字视频制作中意义重大。在选用该设备时要选择价格较高的1394卡,因其配备软件好、功能强,为快速采集和制作奠定基础。具体操作为将1394卡插入DV机或者摄像机,安装相应的驱动程序,安装视频编辑软件,将数码摄像机的数字口和PC机的1394口用数据线进行连接,然后打开DV,将开关拨到图像播放位置,就能够实现对图像的前进、后退等操作。将数码摄像机上的模拟视频输出接口和PC机上的采集卡接口利用AV线进行连接,并采用手动的方式对DV机进行操作。

3.4 节目编辑数字化。

广播电视节目的后期编辑包括视频图像编辑和音频编辑等工序,要根据节目素材要求进行相应的创造。具体的制作时,首先启动Premiere6.5软件。进入里面的载入工程设置选项,按照编辑方式和时基参数进行选定,然后按照视频压缩格式和画面要求的颜色深度及每桢的大小和速率进行编辑,对个别节目的编辑在初次设定后保存,以后使用时可以采用这个默认参数,这些参数能够节省日后图像处理的时间,简化图像处理的程序。其次加入素材。根据广播电视节目的脚本确定选用素材,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操作:打开“工程”窗口,双击空白处—选择“导入”——打开对话框—选择素材,并依次将素材放到工程窗口,选择相应视频将其拖到时间轴轨道上,进行编辑。再次加入特技效果,通过镜头切换来实现画面的衔接,通过这种特技能够制作出更专业的广播电视作品,能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档次。具体操作打开“特技”栏,根据显示的各种特技效果进行选择,可以自由改变方向,选择转换方式,只需要选择需要的特技,然后将其拖到“时间线”上,放到两个素材之间,就能完成转场切换。最后加字幕。字幕作用非常重要,它能注明拍摄时间、地点,对广播电视的画面进行补充说明。具体操作时,可以点击“文件”按钮、选择新建字幕,然后就可以打开字幕窗口,对字幕进行字体、位置和字号等的设计。在对节目进行编辑之后,要做的就是保存工作。和word文档里的保存按钮一样,打开编辑器的文件菜单,找到保存选项,点击后就可以对所编辑的广播电视节目进行保存。

4 结语

综上所述,广播电视视频制作技术的数字化发展是新形势下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采用数字视频制作技术,为观众提供更加流畅的图像播放效果,音效效果,才能吸引受众,提高广播电视的收视率。实现广播电视视频制作的数字化,还需要注意很多问题,要进一步引进新技术,不断的加大其在广播电视制作领域的应用力度,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文丽.广播电视技术中的常用视频技术[J].科技传播.2011(10)

[2]曹晓东.广播电视常用数字视频编码技术[J].中国有线电视.2004(13)

广播电视节目后期制作方法研究 篇10

1 广播电视节目后期制作概述

早期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由于缺少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只是简单的按照脚本的顺序对所拍摄的内容进行逐一排序,然后进行播放。后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和应用,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中也运用了计算机技术,按照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分类,其节目的制作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后期编辑、后期配音、后期特效,以及后期录制。

1.1 广播电视节目的后期编辑工作

电视节目的后期编辑工作是对前期拍摄素材和画面进行编辑的工作,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组合编辑工作、插入编辑工作。组合编辑工作主要是根据脚本的内容将所拍摄到的素材进行整段的编排;插入编辑是根据记录的信号,按照脚本的需求进行视频和音频的插入,并且在后期编辑过程中,应注意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光影与色彩的一致性,做好动静镜头之间的衔接。

1.2 后期配音

后期配音是后期制作的电视节目中较为常规的工作,主要是根据已经剪辑完好的画面依据口型的需要进行对白设计和配音。配音是基于电声原理完成的。在配音部分完成后,相关的后期工作人员还需将影片画面的素材进行剪辑,以期使画面与声音能够完美的结合。

1.3 后期特效

后期特效是特技制作工作,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所拍摄的图像素材进行技术处理的过程。后期特效对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也是广播电视节目中最具有吸引力的一个部分。

1.4 后期录制

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工作需要根据相关节目录制的规定严格要求节目的录制。在节目的后期录制中需要注意与声音和图像信号有关的技术指标和质量达到控制的要求,图像信号的峰值起伏需要小于或等于0.8v、亮度峰值需要小于或等于0.77v等,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对声音信号的要求也不相同,如新闻类、综艺节目和音乐类节目在对声迹的要求均不相同;此外,还应注意整体节目的视频幅度,便于控制和调整。

2 广播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方法

2.1 非线性编辑的系统压缩比

非线性编辑的板卡直接影响到广播电视节目信号质量,专业的板卡价格一般在几万至几十万不等,并且在压缩方面是没有被压制到20:1的。从调整角度来看,可以把其调整到可区分与不可区分之间。信号质量受到压缩比的影响,如果被压缩的越大,说明质量越差,在采集信号时就会损失的越多,对磁盘的占有率较小。因此,在对广播电视节目进行压缩时,应根据节目的需要进行压缩采集,压缩比一旦设定,无论在编辑过程中对素材进行几次使用,其信号的质量也不会发生变化。对传统的系统格式化而言,其编辑的系统格式具有高端和低端的区分,其高端机器的质量远远高于低端机器的质量。

2.2 非线性编辑的精度

传统的编辑系统在进行信号系统的延迟时,应通过控制机械的运动让磁头比磁带以25帧来对信号进行记录,因此,要做到精确的精度极其不易。对于非线性编辑系统来说,它能够对各种音频和视频信号进行A/D格式的转换,还能够用数字技术将其压缩到硬盘中,因而对非线性编辑来说,其编辑精度相当高。如电视节目的串编播出时,该类节目要求节目时间的长短不能差之一毫,就传统的编辑技术而言,很难做到,但非线编辑系统技术却能够使得长度一帧不差。因此,这类子栏目相互之间的衔接对多媒体的特效功能做到了极致的体现,此外,非线性编辑在对音乐的断点和痕迹上也都做到了极致的精确,但传统的编辑方法不能够对音乐的断点进行处理。

2.3 信噪比

对于传统的编辑技术而言,因预卷、寻迹或是复制会导致机械出现误差或是机械受损过大而影响广播电视节目信号的质量,还会对信号产生极大的损失。换句话说,传统的编辑系统的编辑会使得信噪比明显的下降。但对于非线性编辑来说,因编辑是通过数字化来实行的,因而既不会有太大的噪声,也不容易受到极大的干扰,且在对音频、视频的处理时也是采取的数字化处理方式。非线性系统的新旧对编辑不会产生负面影响,能够长久的保存储存视频与音频信号,便于多次数的使用与播放。

3 从非线性编辑制作周期来看

在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中,使用非线性编辑系统会体现和发挥广播电视节目巨大的优势,如下从制作周期的制作方法来具体分析。

3.1 非线编的快速编辑功能

非线性编辑利用数字化进行编辑,加快了后期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速度,缩短制作周期。对于传统的编辑系统而言,在编辑制作广播电视节目时需要多个程序和步骤,不仅麻烦而且费时,增加了制作周期,而利用非线性编辑进行编辑时,只需在操作时将素材拖拽到具体位置,并用剪辑手柄固定它的长短和位置,在剪辑完成之后,想要对时间或位置进行修改,只需点击鼠标移动即可。

电视节目的剪辑主要有三个阶段:初剪、半精剪和精剪阶段。对于传统编辑系统而言,剪辑的过程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挑选素材一剪辑—处理合成特效,从而完成节目的制作,这些操作的步骤不可以被打乱,需要一步步完成制作,而非线性编辑在进行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时,只需将三个阶段合成剪辑,不用考虑粗剪或精剪,并且在节目制作时可以随意调整画面的长短和位置。

3.2 非线性编辑的修改功能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高效率还体现在对广播电视节目的修改上。在进行编辑时,编辑信息会出现在两台清晰度较高的显示器上,编辑完成的成片也可以进行大段落的修改或是增删,不用考虑时间的连续等问题。例如,编辑成片之后让相关负责人过目,提出修改意见,只需将需要修改的部分从编辑菜单中单独找出,进行编辑即可。再如,画面中的某一帧出现问题,就可将这一帧单独找出进行修改,从而呈现相对完美的电视节目。另外,配音出现错误时,可以从之前的配音中找出相似的音节,进行复制即可。

4 结语

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精良与否将直接影响节目的收视效果,而使用非线性编辑的后期制作能够让节目在质上有飞跃性的突破。先进的数字压缩技术、压缩标准及方法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编辑的效率和质量,使编辑人员制作出高质量的广播电视节目成为可能。

摘要: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将其定义为电视节目的再创作过程,主要依据节目的整体构思,在制作过程中通过对镜头进行剪辑和组合,使电视节目衔接自然,从而突出主题的结构效果。本文主要分析了电视节目后期制作的方法,以期对学习剪辑者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广播电视节目,后期制作,方法探讨

参考文献

[1]郑成华,李大鹏.电视节目后期制作浅析[J].科技资讯,2012,(25).

[2]甄贞.浅谈电视节目后期制作艺术[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1,(4).

[3]王效杰.全国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培训讲义[M].北京: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2005.

电视声音的制作和播出 篇11

电视声音的录制

1.电视声音的采访

电视声音的制作包括两方面,前期录音和后期制作。首先要具有适合声学特性的演播室,要求正确使用电声系统中的各个电声器件和设备,更主要的是在演播室内正确布置演播人员的位置以及正确地安放传声器的位置。由于声音是一个声场,每个声音都存在直达声、反射声及混响声。拾音时,要利用传声器的指向性来达到拾取声源的目的,拾音时,传声器与声源的距离是关系录音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声源的直达声强度是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弱的,而混响时间强度则基本不变。应当注意的是,当拾时距离稍大时,由于空气的吸收特性,拾音点的直达声高频分量会有一定的衰减。为了弥补这种拾音的高频损失,应当使用高频略有提升的传声器或将调音台的高频略做提升。录音时传声器的拾时距离越小,重放时就会给人以亲切、舒服的感觉。所以,同一声源拾音距离不同,会使重放的声音具有不同的"气氛"。当只有一个播音员播新闻报道,解说词时通常只有一支单方向传声器。传声器与声源的距离大约在20-30Cm.,但是也不能太近,若离话筒太近容易产生近讲效应,增加低频声音听起来死板,没有"水份"。太远了混响时间增加声音容易模糊、空旷、不清晰。当需要男女对播时,首先应该把两个声源分隔开来。一般来讲,两只话筒的距离应当为播音者从口到传声器的距离的两倍,最好是20CM左右,口到传声器要成一条直线(如有隆声或膨声可适当升高或降低一些,避开气口并要求自始将终声会破坏语言的清晰度,要想获得成可以用拍手来测试时间。如录音的室内,声音应该很快地减弱,但又不能太快,以致使声音变钝变哑,而且一定要避免回声眼在后面颤动,一般在房间的四个角找点。如不满意,就要想办法利用一些东西来改变录音环境。有窗帘的,可靠近窗帘录音,在外界噪声不太大的情况下,可以打开窗户打开门,话筒也要相应地靠近采访对象,尽量减少反射声的拾取。在非常嘈杂的车间里,在人来人往的车站或商场,我们要采访某个人的讲话同期声,这里的喧闹声比需要录的声音大得多,在这种情况下,应该用心型传声器(单方向)来录它有鉴别能力,可以抑制无用的声音。如果环境混响声时间太长,就得尽量缩短被录人与传声器之间的距离。室外录音还要注意防风罩是绝对不可少的,一般来说,各种场合下都可以使用带防风罩的传声器,有的时候用了防风罩还不够,这时也可以用多层尼龙布将话筒包扎起来进行录音,室外录音首先考虑的是语言的清晰度和可懂度,尽量减少噪声,话筒的位置一般离口10Cm左右,而且话筒要背对风源,因为很微弱的风声都能造成打雷一样的轰轰声。

2.摄像机录音电平的控制

摄录机录音电平的调整非常重要,它对后期制作起关键作用,因此要严格掌握摄录机的录音电平,有电平表指示的要控制在正常的动态范围内。有发光二极管指示的以控制到使红色二极管不亮为准。严防采访人员担心录不到同期声而将音量开得过大而造成声音失真。在电视伴音进行后期制作时,要特别注意设备之间的音频线的连接,除了按要求做好二芯三芯的插头外,还应做好音频最常用的卡侬XLR(平衡式)插头的连线,卡侬XLR插头标有1、2、3序号,在连接时,一定要将屏蔽中引出的双绞线接到针2、3端的地方,针1只能做为连接两端设备的外壳,而不能做为公共地线,否则将造成严重干扰或影响输出电平的提升。要使录放机获得最好的匹配,以使获得最大的功率输出,还要进行平衡非平衡转换,当需要平衡向非平衡转换时,应该使用阻抗变换器,阻抗变换器的输入阻抗一般为600Ω,它都能满足阻抗变换的要求。如果手头暂时没有音频阻抗转换器,可以用定阻式喇叭变压器代用,利用初级不同的阻抗达到阻抗变换和平衡向非平衡转换的目的,笔者经过实验,此法可行。如果音频线一端装有卡侬插头,而另一端需要安装莲花插头时,可以将卡侬插头的针1针3连为地线,针2连为芯线当然这样做的结果是音质不太好,但也是一种应急办法。还应注意:对于平衡电路接口XLR,针2端接信号正线,针3端接信号负线,针1只能做为设备之间外壳的连接。

3.传声器的选择

根据演播者的发声条件、语言信号的特点、节目的特殊要求及传声器的特性来选择适当的传声器。语言节目录音一般可选择动圈或电容式传声器。因为动圈式传声器的特点是清晰耐用、价格便宜,因此应为首选,而电容式传声器的幅频特性好、灵敏度高,所以宜在高质量语言节目录音时采用。.经过认真仔细的前期采访录音,就可以进行后期制作了,按照广播电视总局电视节目技术质量标准要求:声音平均电平(VU)表语言7一-3VU瞬间最大值允许达到OVU音乐-7→vu瞬间最大值允许达到3VU。声音峰值电平(PPM表):语言小于或等于OPPM(DB );音乐小于或等于5PPM(DB );节目磁带要有一分钟的1KHZ,OVU(+4DB)的彩条信号,用于校准录像机。声音制作质量上保持相对统一。要统一声音复制电平和声道,一般应将解说词录在一声道上,配乐录在二声道上。如果是外宣节目,还应考虑国际声(不带解说词的声音信号)。属于一般的播出节目应录在二声道上。编辑人员必须按标准严格操作,并通过专用监昕设备随时调整电平以将最好的伴音制作完成。经过编辑后的电视声音应无明显的失真和噪声,过度衔接平稳自然,声音高低频平衡,清晰度好,动态起伏适度,声音与画面配合直接自然。

电视声音的播出

制作好的节目通过网络送往播出机房,对播出而言可以明确电平大小于调控声音,尽量减少播出声音的跳变起伏。控制播出设备电平的大小是利用调音台,调音台的最大输出电平控制在OVU。如果是电视发射机,考虑到主备机音频信号的分配,应加装阻抗变换器。电视发射机的输入-6DBM对应于100/100调制(即50kHZ频偏)输入阻抗600Ω平衡式。对于电视伴音的调制,不管是电视发射机还是有线电视调制器,对于调制都有需要注意的方面。首先是声音频偏的设定。根据我国彩色电视标准(GB3174-82)规定,音频调制的最大频偏为5OKHZ(1 00/100的调制)。而从目前的模拟电视伴音的调制非线性来看,一般在调制器的频偏为5OKHZ时失真小于10/0。因此,在调整调制器工作状态时,建议把频偏控制在5OKHZ左右,在声音最大时以不超过7OKHZ为宜。对图象和伴音的功率比调整无线发射机为10:1,有线电视调制器为

17:1,调整不当会造成边远地区伴音不清晰,反之会造成伴音干扰图象,在这种工作状态下,调制器可以有很好的声音指标。同时在用户方面,也不会因为频偏过大,引起电视声音解调器的失真而导致声音质量下降。目前在设制解调器的频偏方面,主要有两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首先是技术人员要明确频偏一定要按国家标准来调整。因此,在设置调制器频偏时,若调制器有频偏指示时,可直接用读数或发光指示作为调整的依据,如调制器上无频偏指示的最好使用频偏仪或频谱分析仪来测量。在伴音方面的另一个问题是由

于节目不同,以及节目制作的不同造成用户在变换频道时或在同一频道播放不同节目时,电视机的音量变化较大,需要经常调整音量电位器,很不方便。针对这种现象,可以加装音频处理器(有线电视调制

器用的比较多人它的基本原理是根据输入电平的大小,去自动控制一个放大器的放大量来调节调制器频偏的大小。这种模拟音频处理器,在实际运用中发现,AGC对语言节目有效,而对音乐节目,由于动态范围大,容易造成动态压缩,在输入信号较弱时,增加令人厌恶的背景噪音。为了克服以上的不足,现在又出现了数字AGC方式,这种数字音频处理器,是将模拟音频转换成数字信号A/D再处理,然后再做D/A转换后去调频,对音频性能有所改善。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使用数字音频工作站,性能优良的设备加上制作和播出的紧密配合,一定能将高质量的电视伴音传送到千家万户,更好的为广大用户服务。

电视剧制作研究 篇12

一增强现实技术的关键技术

增强现实技术涉及到计算机科学的多个领域, 其中包括虚拟现实技术、人机交互技术、多种传感跟踪技术和显示技术等, 它的实现原理是借助计算机图形技术和可视化技术产生现实环境中不存在的虚拟对象, 并通过跟踪定位技术将虚拟对象准确“放置”在真实环境中, 再借助显示设备将虚拟对象与真实环境融为一体, 呈现给用户一个感官效果真实的新环境, 它的实现过程如图1所示。

增强现实技术可以在已有的真实世界基础上, 为用户提供一种复合的视觉效果。当真实环境改变时, 虚拟对象也随之改变, 仿佛它是真实存在的一样, 而且用户可以和虚拟物体以自然的方式进行交互, 增强虚拟物体的真实感。实现增强现实的关键技术主要有三维注册、人机交互和三维立体显示。

1. 三维注册技术

三维注册技术是增强现实的核心, 它通过实时跟踪摄像机姿态, 将渲染引擎中的虚拟摄像机按照真实摄像机在真实世界中的位置和姿态进行设置, 从而能够渲染出与真实摄像机视角一致的虚拟图像, 使虚拟对象的几何特性看起来跟真实的物体一样。

三维注册的过程主要是指真实摄像机所在的世界坐标系与虚拟模型所在的图像坐标系之间的转换, 如图2所示。知道了这种转换关系后, 就可以将虚拟模型准确地放置在世界坐标系中。

三维注册技术的实现方式主要分为两种:基于硬件的方法和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方法[1]。

基于硬件的方式:通过硬件设备来实时获取摄像机的姿态, 以便保持虚拟空间和真实空间相对位置关系的连续性, 实现精确的注册, 一般可分为传感器跟踪、红外跟踪、超声波跟踪等几种方法来获得摄像机的精确位置和移动参数, 其中传感器一般有GPS, 陀螺仪, 加速器等, 跟踪的精度最高;

基于计算机视觉方式:由计算机图像处理算法实现, 从摄像机拍摄到的一幅或多幅图像来提取并识别图像中的人工特征或自然特征, 来获取标定摄像机与目标物之间的位置和方向。根据真实场景中是否使用人工标志物可分为基于标志点注册 (有标注册) 和无标志点注册。

2. 人机交互技术

增强现实系统中为了给用户带来真实的体验, 除了虚实结合的场景外, 更重要的是用户可以自由控制场景中的虚拟对象与真实物体之间的交互, 由这种实时交互来扩展人们对真实世界的感知, 更能增加系统的真实感, 也是提高增强现实系统视觉一致性的重要手段。

增强现实系统中的人机交互远远超出了传统借助于键盘和鼠标等设备的交互模式, 由于交互过程需在真实三维场景中实现, 因此多采用全新的交互模式, 如人体动作捕捉或手势识别等基于视觉的交互方式, 能够让使用者摆脱硬件设备的限制, 更自由地实现与虚拟物体的互动, 如图3所示的微软公司Kinect体感动作识别游戏机。基于视觉的交互方式具有精度高, 成本低, 方便快速部署和广泛适用性等特点, 在增强现实系统中应用最为广泛。

3. 三维立体显示技术

增强现实系统致力于将计算机产生的虚拟环境与真实环境融为一体, 从而增强用户对真实环境的理解, 因此需要借助显示设备将虚拟环境与真实环境融合显示, 以增强虚实融合场景的立体空间感。三维立体显示根据实现原理是否基于双目视差可分为两大类, 基于双目视差原理的三维立体显示和非基于双目视差原理的各种三维立体显示[2]。

基于双目视差原理的三维立体显示技术主要有眼镜/头盔式立体显示和光栅式自由立体显示两类。前者在观看者双眼前各放置一个显示屏来观看左右视差图, 从而提供给观看者一种沉浸于虚拟世界的沉浸感, 图4所示的是Sony于2012年首次发布可家用的3D头盔式显示器, 除了立体显示外还配有5.1声道环绕声耳机, 用户随时可享受到影院级的立体效果, 被称为“头戴3D个人影院”。自由立体显示主要是由平板显示屏和光栅精密组合而成, 观看者不需要配戴眼镜, 但需要位于某一特定区域才能观看到, 这种裸眼立体显示方式目前多用于3D电视领域。

二增强现实技术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应用

目前增强现实技术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应用主要有两种场景, 一种是虚拟演播室, 除了主持人和部分道具是真实物体, 其他场景均为虚拟生成, 这种应用方式目前较为成熟;另一种是虚拟植入, 在实景演播室中植入虚拟模型、动画、数据图表等, 将这些虚拟对象融入到摄像机拍摄的节目信号画面中, 并且能跟随摄像机镜头的变化而变化, 丰富了演播室节目拍摄和制作手段。

1. 虚拟演播室

虚拟演播室是在传统色键抠像技术的基础上, 结合计算机图形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来实现的, 通过跟踪摄像机的相关参数, 使虚拟场景的透视关系与前景保持一致, 改善了抠像技术中虚拟背景不能跟随摄像机运动的缺陷。实现的原理框图如图5所示。

如图5所示, 虚拟演播室的关键技术有摄像机跟踪系统 (获取摄像机的位置和动作参数) 、虚拟现实技术 (用于生成虚拟背景) 、色键合成器 (用于将摄像机前景和虚拟场景合成一个图像) 。这三个关键技术决定了合成图像的质量和画面美观度。

摄像机跟踪系统与增强现实技术联系最为紧密, 它就是上文所提到的三维注册技术, 同样可以根据实现原理分为基于硬件和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方式, 前者常用的有机械跟踪和红外跟踪, 后者常用的就是网格跟踪, 还可以将两者结合实现更精准的跟踪, 下面将常用方式的实现原理与相关项目进行对比, 如表1所示。

根据上述对比, 广东台该演播室由于所用摄像机数量固定, 摄像机不需要移动, 录制节目变化较小等实际需求选择了机械跟踪, 虚拟系统框图如图6所示。

虚拟演播室摆脱了传统演播室实景制作、修改、更换等局限性, 突破了时空、创意的限制, 实现可想即可得的拍摄效果, 还可以插入任意视频图片、增加场景道具等, 使得丰富多彩的演播室场景设计可以用非常经济的手段来实现, 被越来越多的电视台所接纳。

2. 虚拟植入

虚拟植入是虚拟演播室技术的延伸。虚拟植入是将计算机制作的虚拟三维场景与电视摄像机现场拍摄的活动图像进行数字化的实时合成, 在摄像机景别变化的同时能够保持实景与虚景的同步变化, 从而实现两者天衣无缝的融合, 以获得完美的合成画面。

从实现原理上来看, 虚拟植入技术实质上和虚拟演播室技术是相同的, 都要运用跟踪技术和图形实时渲染技术。不同的是虚拟植入是在真实场景中植入虚拟模型, 三维虚拟模型出现在主持人和真实场景的前面, 从而实现虚实结合的效果, 实现过程中不需要蓝箱及抠像处理, 如图7所示。

虚拟植入技术有两个关键点, 一个是定位, 这也是增强现实中的三维注册技术研究的内容, 通过定位来建立真实摄像机和虚拟摄像机之间的三维空间关系, 使虚拟物体叠加在正确的位置。如果使用传感器跟踪, 定位点的选择就至关重要, 如果选择不合适, 三维虚拟物体可能就会在画面中穿帮;若使用计算机视觉跟踪, 由于场景中存在标志点, 定位相对简单, 虚拟物体叠加位置比较固定。另一个是合成渲染, 为了保证真实场景和三维虚拟物体无缝融合并且实时输出, 需要渲染引擎具有强大渲染能力, 可以实时地将虚拟物体准确无误地叠加在相应的位置, 并与真实画面保持同步, 使观众产生这个虚拟图形是实际存在现场之中的幻觉。

国内电视节目中虚拟植入的应用最早出现在2010年南非世界杯期间, 央视《豪门盛宴》节目中虚拟球场[3]。通过将摇臂传感器的运动数据发送到实时渲染图形工作站, 计算摄像机实时姿态数据, 再根据舞台上的标志点信息将虚拟物体叠加在真实场景中的特定位置, 如同真实场景中的一个真实物体, 还可以在虚拟球场上叠加广告, 如图8所示。

现在虚拟植入技术已经在电视节目中开始常态化使用, 图9是广东台《今日一线》节目通过植入虚拟模型来还原新闻事件现场, 不仅丰富新闻节目内容, 也提升了节目的实效性和播出品相。

除了电视内容上的应用外, 增强现实技术还扩展了电视广告的植入渠道, 图10显示的是在节目的播出过程中, 主持人面前的笔记本电脑外壳会变成车库门, 一辆车开出来, 下来几个小玩偶在桌子上踢球。结合了虚拟植入技术的广告既丰富了电视节目的视觉效果, 又保障了电视台的广告收益, 拓展了电视台乃至整个传媒行业盈利的多元化。

虚拟植入技术不仅可以应用在演播室演播厅这些室内环境, 还可以进行外景包装, 比如对春晚中出现的大楼进行虚拟灯光的包装, 或者将虚拟元素放置在外景中, 极大地提升了画面的美观性, 如图11所示。下面将不同类型节目对虚拟植入技术的应用进行总结, 如表2所示。

3. 创新应用

增强现实技术在电视节目制作中应用最广泛的是三维注册和虚拟结合, 也就是上文中所提到的虚拟演播室和虚拟植入技术。而人机交互技术和三维立体显示技术在电视节目制作中应用相对较少, 但它们实现的虚实融合效果可以给观众带来更强的视觉冲击力。

目前电视节目制作中为了实现主持人与虚拟场景的交互, 常使用的实现手法有两种:一种是通过交互设备来实现, 由主持人操控交互设备, 比如触摸屏, 无线蓝牙控制器等等, 由交互设备传递控制信号来指挥虚拟模型的变化, 这种方法实现相对简单, 但主持人需要手持设备, 对节目形态的创新有所限制;另一种是由技术人员按节目进程进行控制, 即主持人在做相应的动作时后台配备技术人员通过操作计算机来实现“假”互动效果, 这种方式价格低廉, 但需要技术人员和主持人之间的默契配合, 否则容易出现主持人动作已做, 而互动效果却慢了一半的穿帮画面。

由于传统的交互方式存在着不同的弊端,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交互方式对于主持人而言, 不需手持设备, 交互方法灵活, 而且交互的实时性也有保证, 使虚实结合更为紧密, 画面效果会比传统形式更具临场感和冲击力, 对于目前日趋品质化的节目形式也是极佳的创新手段, 这种交互系统框架图如图12所示。

2012年五一假期期间Bes TV在直播的多场英超大赛中就使用了这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交互效果[4], Kinect体感摄像机通过捕捉识别主持人的挥手点击等动作, 将动作转化为指令传递给交互模块来实时操控悬浮在空中的数据图片, 最后通过显示模块输出, 营造了图随手动, 惟妙惟肖的交互体验, 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图13所示, 这也是国内首例使用体感技术实现的交互效果。

除了主持人与虚拟对象之间的实时交互外, 还可以让观众通过移动终端参与到节目过程中, 不仅增加节目的趣味性, 更增强了节目的感染力, 笔者认为这种交互模式是未来电视节目制作的一个发展方向。国外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先例, 2011年德国著名电视节目《伽利略》通过使用增强现实浏览器junaio, 成为全球第一个可以与电视节目互动的增强现实应用程序, 如图14所示。观看节目的观众通过手机增强现实互动应用参加节目中的科普问答环节。通过这种创新的观看与互动方式, 整个节目的收视率提高了至少14%, 不仅增强了节目的粘合度, 也改变了传统单一方向的信息传递, 这种增强现实技术与电视技术的结合方式, 也是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与电信网三网融合的典型应用。

虚拟主持人作为一种新型的虚拟互动形式近两年来也在电视荧屏上多次“露脸”, 这种全三维的虚拟形象最早出现在电影动画行业, 随着虚拟技术的发展, 开始慢慢过渡到电视荧屏上, 今年央视春晚首次推出了虚拟主持人阳阳, 如图15所示, 与撒贝宁等央视大腕们一起玩转春晚舞台, 妙趣横生, 可谓是今年春晚的一大亮点。虚拟主持人将虚拟植入技术与动作捕捉技术相结合, 不再单纯地植入一个三维模型, 而是一个活灵活现的虚拟人物, 依靠的就是动作捕捉技术, 后台的演员将动作捕捉系统的传感器穿戴在身上, 如图16所示, 由它来捕捉演员的动作数据, 再传递给后台计算机, 经计算机处理计算获得三维数据, 并转化为骨骼动画再附加在虚拟人物上。

除了互动以外, 多样化的三维立体显示技术也给虚实结合的舞台效果带来了新的生机。湖南卫视在2010跨年演唱会上就使用真三维立体显示技术将已故著名歌手邓丽君重现舞台, 这种突破的创意和应用将多媒体舞台设计与舞美影像的效果都推到了极致的顶峰, 如图17所示。这种立体显示方式可以全视景、多角度、多人同时观察, 不局限于某一特定方向, 也不借助其他观看设备, 所以在电视制作中应用前景较广[5]。

三结束语

随着图文包装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的不断完善, 虚实融合的拍摄方式将会在不同类型电视节目中得到广泛应用, 结合人机交互技术和三维显示技术的节目制作也给用户带来了更多的可能以及更绚丽的视觉效果。但是除了技术发展给予的支持外, 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节目制作人员的想象力和创意, 将先进技术的应用与舞台美感的呈现完美融合, 推动节目形式和内容的创新, 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视觉盛宴, 这不仅是电视制作艺术的升华, 同时也将会推动着电视技术和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薇.基于机器视觉的摄像机标定方法研究[J].电子元器件应用, 2008 (11) :70-72.

[2]王琼华, 王爱红.三维立体显示综述[J].计算机应用, 2010 (03) :579~588.

[3]孙琳.真假难辨《豪门盛宴》之旅[J].影视制作, 2010 (08) :9~14.

[4]姜太平.真三维立体显示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上一篇: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下一篇:胃镜清洗消毒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