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

2024-09-11

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共12篇)

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 篇1

一、引言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纲要指出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当前,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节约资源、节约能源已成为全球面对的重大问题。实践证明,只有当产品的生命周期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成本才会显著降低,而从全社会角度来看,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达到节约社会资源的目的。资源的约束决定了产品成本控制的目标不应仅是控制产品的生产成本,而应控制的是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的全部内容。

二、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的提出源自于美国设备维修费的调查。1950年,美国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五年间用于维修的维持费达到了设置费的10倍以上。1960年,美国国防部新闻部门指出,一个武器系统的运营和支持成本至少占了其寿命期限内全部成本的75%。之后,美国后勤管理研究所受国防部的委托研究产品生命周期成本(Life Cycle Cost,LCC)。美国费吉尼亚州立大学教授、美国后勤学会副会长B?S?布兰查德最早将产品生命周期成本定义为系统和产品在确定的生命周期内的总费用,其中包括如下费用:研究开发费,制造安装费,运行维修费,报废回收费。美国国防部将产品生命周期成本定义为系统的生命周期成本,是政府为了设置和获得系统以及系统一生所消耗的总费用,其中包括开发、设置、使用、后勤支援和报废等费用。也即产品生命周期成本包括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使用者)直接经手的所有成本。1966年6月,美国国防部开始研究LCC在军工产品的成本核算方面的应用,并在1970年开始使用LCC评价法,使该方法在国防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并逐步向民用领域扩展。生命周期成本评价是为了选择使用有限资源的最佳方案,和评价应采用各种方案的系统分析方法。

1969年,英国的一项调查显示,英国制造业一年内浪费的使用维护费达到5.5亿英镑。1974年6月Gordon A在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协会(RICS)出版的《建筑与工料测量》季刊上发表了“3L概念的经济学”一文,首次提出“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概念。1977年美国建筑师协会(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AIA)出版的《生命周期成本分析———建筑师指南》一书,给出了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初步的概念和思想,指出了开展研究的方向和分析方法。随着英美的一些工程造价界的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将LCC作为一种成本管理方法在工程造价领域加以应用,并在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协会的直接组织和大力推动下,LCC理论和实践得到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和推广。

日本在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引进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日本设备工程师协会的生命周期成本委员会、后勤学会日本支部的相继成立,日本防卫厅和建设省对生命周期成本评价法的重视,都极大地推动了产品生命周期成本在日本的发展。日本设备工程师协会的生命周期成本委员会将生命周期成本评价界定为是为了使用户使用的系统的生命周期成本最经济,在系统的开发阶段把生命周期成本作为设计参数,而在对系统进行彻底的分析比较时作出决策的方法。日本东京大学对全世界各种产业进行了关于全生命周期模式的测算,结果表明,采用全生命周期成本模式管理下的产品总投入要大大低于传统模式。

我国于上个世纪80年代引入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在国家标准GB6992—86《可靠性与维修性管理》中,将产品的生命周期划分为概念与定义、设计与研制、制造与安装、使用与维护、处理等五个阶段。国家科技部在“十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技术主题中,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列为“十五”期间的重点课题。1988年高克勒等翻译的日本学者日比宗平主编的《寿命周期评价法》较为系统的介绍了LCC费用评价法及其在日本的应用。1993年,廖祖仁等编著的《产品寿命周期费用评价法》一书系统地介绍了寿命周期费用评价法的基本内容,并结合当时实践研究分析了产品最佳经济效益在其寿命周期各阶段的具体活动。

三、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理论的应用推广

1、起始于国防领域

1964年,美国国防部颁发的《综合后勤保障》,首次应用生命周期成本法,解决了轮胎补给问题。1970年,美国国防部发布了LCC一1《设备的生命周期成本》及LCC一2《设置设备时生命周期成本计算案例书》,进一步推动了LCC在美国国防领域的应用。我国自引入LCC以来,逐渐开始研究武器系统全生命周期成本的控制和管理工作。产品生命周期成本分解原理先后被应用于无人战斗机、舰船装备、鱼雷、火炮、导航装备、导弹设计等领域,在进行相应生命周期成本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相关产品的生命周期成本分解结构,研究生命周期成本研究方法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以提高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的效能。

2、逐步向民用领域扩展

(1)在机械制造业的应用

在机械设备制造方面,为确保设备全过程中的生命周期成本最优化,有学者指出,要重点研究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性设计,重视设备工作循环过程中的信息反馈。之后LCC在我国被逐渐应用于数控设备、电力设备、冷水机组、节能空调器、内燃机车、压缩机、油压减振器等设备分析,为建立相关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模型、推进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理论的深入应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除此之外,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理论还被应用于飞机制造、电子产品风电设施等方面。汽车领域的应用表现为建立面向生产者及用户的汽车生命周期成本模型,对产品生命周期成本进行评估,为决策提供支持。Janz D等(2007)基于生命周期理论,提出了产品价值生命周期的概念,对作为价值创造基础的整个制造系统的生命周期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构建模型,提出了制造系统生命周期价值评价的新方法。

(2)LCC在建筑业的应用

随着环境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生命周期成本理论在建筑业的应用由生命周期工程造价评价逐渐趋于节能、绿色建筑的研究。通过对节能、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成本的构成及绿色建筑经济技术评价指标体系方面展开研究,改变人们用传统的经济观和价值观对绿色建筑“高成本”的片面认识。

(3)LCC在轨道交通及其他领域的应用

Kim GT等(2008)研究了基于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的轻轨系统开发建设项目,以提高轻轨系统开发效率。LCC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包括路面以及整个安全、环保、健康系统。当前,评价路面性能需要评估不同设计、养护、重建项目的价值,并把管理者和用户结合起来考虑,路面生命周期成本分析已成为基于性能的全生命结构设计方法的关键组成部分,为路面设计提供参考。Anthony T.Veltri等将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模型进一步推广应用到整个SH&E(安全、环保、健康)系统,以降低社会能耗。

四、基于产品生命周期成本优化的技术研究

1、产品生命周期成本估算模型研究

计算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时,须列出生命周期成本的构成体系CBS(Cost Brakdown Structure)。明确各项成本的内容和范围,以及它们在成本的构成体系(CBS)中的相互关系,避免重复与遗漏。成本估算往往在开发阶段进行,常见的方法有参数法、工业管理法、类比法等方法。随着研究的持续深入,对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模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在建立成本模型时,利用灰色系统理论的灰色关联度对生命周期成本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以利于建立模型时对参量的选择,并选择优化理论中的理想点法对具体产品生命周期成本与效能作评估。(2)建立专家系统以利于早期设计阶段的成本评估。(3)用模糊理论介入生命周期成本模型,进行产品生命周期成本评价,其中包括,评价属性模糊值的确定、模糊评价模型的建立,到模型求解和最优方案选择的模糊评价方法。(4)用神经网络理论介入生命周期成本模型,建立神经网络结构,进行有效成本评估。(5)提出集成产品结构树、成本结构及产品设计进程的产品成本模型的层次结构,给出嵌套成本结构的产品成本模型的组织形式,建立基于产品结构树的生命周期成本分解模型。(6)将神经网络引入到灰色Verhulst模型以提高研制成本的预测精度。(7)采用元模型技术对复杂产品生命周期内的各种异构数据进行描述,建立面向全生命周期复杂产品数据模型。

2、产品设计阶段成本优化研究

产品设计阶段决定了产品成本的70%-80%,甚至更多。基于此,许多学者致力于研究产品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问题。Boo-Sik Kang等(1998)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成本模型与参数法结合应用于产品早期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辛明军(2001)在分析产品协同设计求解过程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成本最优的产品设计方案最短路径评价决策模型,并应用知识处理方法描述了方案成本评价最优决策算法的实现过程。姜少飞(2007)基于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思想研究了产品设计阶段降低成本求解的多智能体系统的关键技术,提出了4条多智能体系统的任务分解规则,详细分析了多个求解智能体的协同求解过程,并开发了产品设计过程基于多智能体模型的降低成本求解系统。目前,常见的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系统有PRICE-H(2007),(ISPA 2007)、SEER-DFM(2007)和SEER-H(2007)。将历史成本数据引入这些系统可以进行相应的成本估算,为相类似的产品在设计阶段提供准确成本信息,缩短产品设计时间。Valerdi(2007)开发了参数系统工程成本模型COSYSMO,该模型基于层级树的形式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把复杂问题变得可控,实现设计阶段成本控制的目的。

3、基于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的制造企业信息系统开发研究

Tamer E.El-Diraby(2006)开发了基于Web的语义系统以管理产品生命周期成本。通过该系统,决策者可以研究各种替代方案,并从中比较选优。该系统可以实时记录产品生产成本,为实现各阶段成本协同,优化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提供依据。刘小龙等通过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环境下BOM形态和演进过程的研究,分析和定义了EBOM、PBOM和MBOM三种主要BOM及其关系,实现多系统间有效集成。武建伟等针对产品建模的集成性和动态性需求,建立了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相结合的产品生命周期集成模型。静态模型从广度、深度、粒度三个维度全面描述产品生命周期信息,构成了集生命周期过程、信息表达和产品结构为一体的三维状态空间。基于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分析了版本的一般演化和特殊演化过程,研究了过程域、表达域和结构域三种映射方法,并对演化过程进行形式化描述。李有堂等利用XML的技术实现系统信息之间的转换,构建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协同模型,建立以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为平台的企业信息化的协同运作框架。

4、基于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的知识管理技术研究

基于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的知识管理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机械设计及机械工程领域,借助数据挖掘技术、Web Service等技术,将知识管理与产品设计过程相结合,涌现出了系列研究成果,可总结为:(1)基于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的产品设计知识库的构建。Chin and Wong(1996),将基于知识的成本评估方法应用于飞机制造公司,结合决策表法降低模具设计阶段的成本。产品设计库的构建研究还包括OMT建模技术、三层组织结构的知识库、决策树模型的建立等。Curran R等(2007)基于KBE的方法,利用三维设计建模和仿真能力制造方法进行编码,实现制造业开发工具的成本整合,以产生符合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姜少飞(2007)提出集成成本知识元一规则一框架(CKE一F)的混合知识表示方法,用产生式规则作为知识表示主体,内嵌框架定义和成本知识元用以表达知识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降低成本知识库,实现知识的交互获取与知识库的维护功能,并将其应用于设计过程的降低成本求解过程中;(2)构建协同设计系统。刘晓冰等把协同设计系统框架分为应用层、协同设计平台、数据层、操作系统层、硬件层,并将OLAP技术运用到知识仓库的设计和构建中;刘英等则研究了基于全生命周期的机床产品协同设计过程;钱建东等则将系统设计和知识管理系统综合考虑,建立了一个相互支撑的集成平台;(3)基于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的知识管理技术。韩庆兰(2008)根据知识来源和所影响的成本因子对成本知识进行归纳,分析了成本知识类之间的关联控制关系,采用面向对象的技术将知识类之间的关系映射到知识库中,使各类成本知识成为一个逻辑整体,为协同产品设计的成本控制工作提供有效的知识支撑。江伟光等针对产品生命周期中知识表达和集成的需求,采用本体技术,提出一种基于中间层的产品知识集成框架。丛凯等分析了面向服务架构(SOA)应用到复杂产品集成制造系统中存在的不足,对复杂产品设计制造全生命周期的知识和服务进行高效地组织和管理,进而提出了基于知识库的SOA。

五、多视角的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理论拓展研究

1、基于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理论拓展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理论也得到了相应拓展,具体表现为:(1)不同的产品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间的碰撞,在促使企业生命周期成本管理效能提高的同时,也推动了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理论的发展。(2)通过对LCC在应用中的局限性研究,实现理论及技术的拓展。(3)成本控制战略与LCC相结合的研究,实现了LCC运作原理的拓展。殷俊明等借助产品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对成本控制战略的演进逻辑进行理论解读,着重从成本控制战略中涉及的关键特征变量,对各个阶段的变迁之诱因、特征变量间相互比较等进行系统的梳理和阐释。(4)将质量、价值驱动工具与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理论相结合,以实现成本的持续优化、质量规划及产品生命周期成本评价的相关性。

2、基于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标准及成本数据获取技术研究

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VDMA)设立了机械和工厂生命周期成本预测模型VDMA—规范34160,并将其演化为预测生命周期成本的一个标准化的计算工具。通过该规范模型可以系统地预测售后费用,确定节省资源并提高生产力。刘刚等(2010)基于当前产品生命周期成本大部分数据无法获得问题,归纳主动提交、被动提交和自动获取三种数据获取方式,提出了产由数据层、数据模型层、数据传输层和数据获取层组成的产品生命周期数据获取框架。

3、基于产品生命周期成本信息披露及生产者法律责任界定的研究

Matthias Deutsch(2010)就产品生命周期成本信息披露对企业及消费者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在线洗衣机销售实地试验,结果发现,LCC信息披露降低消费者具体能耗选择均值,但对产品零售量没有影响。生产者责任法律界定方面,胡苑从法律角度分析了基于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的生产者延伸责任,指出进一步的立法需要注意根据不同产品类型设定生产者延伸责任实现的不同模式,以及生产者在联合履行延伸责任的情况下其个体责任的实现机制。

5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理论应用研究现阶段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通过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理论及应用研究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可以看出,基于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的研究在成本估算模型、生命周期成本评价、产品设计、整合系统开发、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知识库构建等方面都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应用领域愈发广泛,研究视角趋于多元化。但是,对综合控制生命周期各阶段成本的研究还显薄弱。基于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控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设计阶段,缺乏一个能够把产品各阶段成本知识、产品知识、管理知识与企业的CAD、PDM及会计信息等系统资源相整合的全局知识库,以在降低产品社会总能耗的前提下实现成本控制目标,最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基于产品生命周期成本优化的研究还停留在有限的领域,且有一定的局限性,今后的研究需要着重解决以下问题:

(1)搭建沟通学科之间知识的桥梁。通过搭建沟通学科之间知识的桥梁,可以实现对已有知识的管理和再利用的深入研究。例如,从事机械工程设计和人工智能方面的专家学者,研究紧紧围绕具体产品设计,在该领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积累了相关的知识:如数字化产品、产品设计知识。但这些知识较少得到管理学界的深入运用以发挥知识的增值效应。而基于LCC的成本管理桥梁的研究可以促使不同学科间的成本知识融合,推动产品LCC规范的制定,降低产品LCC成本。

(2)填补LCC局部阶段的研究缺失。目前,基于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理论具体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产品设计、制造阶段,而销售、使用维护、处置等阶段的研究还显薄弱。另外,生产者、使用者、社会角度三种视角对应的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的研究往往陷入某一主体下的局部LCC研究。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权责的不明确导致基于LCC的数据收集与整理难度较大,对成本控制的作用发挥有限。

(3)构建面向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控制的知识服务平台。要实现产品生命周期总成本最低的目标,必须要对伴随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进行统一的协调和管理,实现从设计到处置的一体化管理与控制,将工程设计人员以LCC最低为目标的设计方案,通过平台传递给后续阶段的执行者,借助平台进行知识交流,促进学科的知识融合,打破社会分工造就的职能部门分而治之的局面,实现整合基于生产者、使用者与社会视角三者一体的LCC管理,推进产品LCC管理在我国的应用进程。

六、结束语

当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管理应用领域的扩大使得实现综合控制产品生命周期总成本的目标成为可能。环境因素、资源约束因素、网络信息技术加速推动了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理论与知识管理、信息技术的融合研究。学科融合是推进知识应用领域拓展的关键,知识规范表示及数据化是知识应用的基础。机械工程设计及机械工程方面的专家和工作者,积累了大量的已规范化的数字化产品知识、产品设计知识。这些知识成为机械制造业寻求成本降低新空间的宝贵资源,它是运用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理论与知识管理的理念探求新的成本降低与控制方法依赖的基础。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理论因其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先进的制造哲理、及面向顾客的成本思想,而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企业面对节能减排、社会责任的强化、人力成本随经济增长而持续增加的大背景,必须树立生命周期成本的理念,以降低总能耗为目标。生命周期成本理论与信息技术、知识管理的融合研究任重而道远。

摘要:首先论述了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然后,综合分析了国内外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理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推广;归纳梳理了支持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控制理念得以实现的技术,总结了多视角理论拓展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最后提出了加速LCC推广应用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生命周期成本,成本控制,生命周期成本评价

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 篇2

摘要:我国目前采用的以定额为基础的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己表现出明显不适应性,为了提高投资效益,使有限的资金得到充分的利用,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工程造价计算方法来辅助工程管理。本文针对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LCCA)的概念、分析流程以及局限性进行了讨论,可以为工程造价及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程造价管理;全生命周期;造价分析;流程

1.概述

我国目前采用的工程造价模式是以定额为计价基础的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1],[2]。它是在建国初期引进消化和吸收前苏联传统定额管理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比较适应于高度计划经济体制。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转变,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工程项目规模日趋庞大,工程项目质量和管理对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但是,我们遗憾的看到,在这个高速增长的背后,由于工程项目决策不科学,工程设计不合理,工程管理跟不上,而导致了诸多工程的投资规模失控.施工质量不稳定的现象比比皆是,造成了投资的巨大浪费。在建设项目中普遍存在着“烂尾工程”和“三超工程”(项目的初步设计概算超投资估算,施工图预算超初步设计概算,竣工结(决)算超施工图预算),严重影响国家计划.财政预算的执行,干扰工程建设领域的正常经济秩序。事实和研究表明,上述问题的存在,是我国现有的工程管理模式尤其是在工程管理中起重要作用的造价管理模式的直接产物。可以说,目前工程造价管理理论和方法上的缺陷是导致工程管理问题层出不穷的根源。现实迫切需要建立起我国科学规范的工程建筑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科学规范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但是,我国目前采用的以定额为基础的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己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性,主要表现在:首先,工程造价管理的重点是实施阶段,而没有把决策.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放在突出位置。其次强调建设期成本,而对未来的运营和维护成本不予考虑或考虑很少,不能对全生命周期的工程造价进行有效控制与管理。最后我国目前实施的是静态的工程造价管理方式,无法与工程造价要素市场价格同步,从而不能反映工程的真实价格,且与国外动态工程造价的管理不接轨。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弊端,提高投资效益,使有限的资金得到充分的利用,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工程造价计算方法来辅助工程管理。本文针对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LCCA)的概念.分析流程以及局限性进行了讨论,可以为工程造价及管理提供参考。

2.全生命周期成本的提出

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主要是由英美的一些工程造价界的学者提出创立的。后在英国皇家测量师协会的直接组织和推动下,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和推广,发展至今,逐步形成了一种较完整的现代化工程造价管理理论和方法体系。其基础在于确定工程建设的全生命周期成本。

某个工程从概念设计到制造,直到使用寿命结束时所需要投入成本的总和称为全生命周期成本。因此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全生命周期成本的计算始于工程的开始,终结于工程寿命的完结。于此同时,下一个延续的成本过程将开始。在此过程中,需要找到一种对所有可能发生的成本费用组合的优化,以确定前期需要的经济预算,这也是生命周期成本分析的目的[3]。

同时,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局手册把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和生命周期成本定义如下:生命周期成本分析(LCCA)是为了估价获得或运行一个项目.资产或产品的在其生命周期内所有相关的成本的一系列技术。全生命周期成本(LCC)是指一个建筑物或建筑物系统在一段时期内的拥有.运行.维护和拆除的总的折现后的货币成本[4]。

3.生命周期成本分析的过程

学者Harvey在1976年就提出生命周期成本分析(LCCA)的基本组成及流程[5],各部分可以解释如下:

首先需要定义总资产成本(the cost elements of interest),这部分工作可以确定可能发生在工程建设中的总投资额,是LCCA的前期必要准备。

第二步需要定义工程需要的成本支出(the cost structure to be used)。按照学者White和Ostwald的分析,这部分成本可以分为三部分[6]:工程前期准备与设计费用.工程建设费用以及使用中的维护成本费用。如图1所示,这三部分费用贯穿工程生命的全过程,是生命周期成本的主体。相对传统的成本计算,LCC更重视第三部分维护费用。

第三步需要选择合理的成本预测模型(cost estimating model)。模型是可以预测变量(多为时间)与生命周期成本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第四步是建立整体的预测方法与框架(LCC formulation)。在完成前三步工作的基础上,需要给出整体预测方法的流程和框架。例如,Kaufman曾提出预测方法,基本包括8个步骤:

1.建立分析对象。具体而言,分析对象是分析的基础,描述了成本分析的周期以及包含的统计规模。

2.建立利用率影响参数。当分析周期及统计规模被确定后,需要进一步选定分析中用到的各种参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利用率影响参数,这是经济学分析中的必要指标。

3.确定全部成本。这步是区别于常规成本分析的主要部分。在考虑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前提下,需要考虑的成本主要包括:初始规划投资.施工成本.维护成本以及检修成本等。其中维护及检修成本是常规成本分析中容易被忽略的部分。

服装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解析 篇3

服装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研究背景

1.PLM定义和理解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roduct overall Lifecycle Management,PLM)是当代企业面向客户和市场,快速重组产品每个生命周期中的组织结构、业务过程和资源配置,从而使企业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的先进管理理念。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是在经济、知识、市场和制造全球化环境下,将企业的扩展、经营和管理与产品的生命周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种战略性方法。

PLM定义:

关于PLM定义,国际制造业管理组织根据不同行业特点、需求及其应用概况给出了不同的解释:

(1)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NIST)定义PLM为:“一个有效管理和使用企业智力资产的战略性商业方法”。该组织肯定了PLM不仅仅是一个应用领域或一个系统的普通观点,更强调了全生命周期管理是企业重要的资产,必须重视并对其进行不断完善使用。

(2)AMR Resarch公司定义PLM为:“PLM代表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它是一组用于工程、采购、市场、制造、研发和新产品开发,并建立相应的实施应用软件系统的总称”。

(3)UGS PLM定义:PLM是一个集成的、信息驱动的方法。它涵盖了设计、制造、配置、维护、服务到最终处理的产品生命周期所有方面。PLM系统软件存取、更新、处理局部和分布环境中产生出的产品信息。

(4)CIMData PLM定义:PLM是一种企业信息化的商业战略,应用一整套业务解决方案将企业中人(包括客户、设计人员及供应商等)、过程和信息有效地进行集成,协调产品从概念设计至报废的整个生命周期,支持与产品有关的协作研究、管理、分发和使用所有信息。

(5)福特PLM定义:PLM是关于那些用于从产品开始到它服务寿命结束的过程、方法和工具。PLM有效地将这三个方面连接起来,构建一个创建、更新、存取和最终删除产品数据的环境科学,是产品开发、制造、企业内部、外部的集成。

(6)自己理解下的PLM定义:PLM是在系统思想指导下,利用计算机技术、管理技术、自动化技术和现代制造技术等手段,对产品全生命周期内与产品相关数据、过程、资源和环境进行集成管理。

对于PLM定义应从两个层次上理解,即作为战略方法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方案和作为软件应用的实施系统。作为一种管理方法,PLM覆盖产品从需求、设计、制造、销售、服务到产品回收消亡的整个生命周期,在单一产品信息源基础上,集成人、过程、信息(数据、资产和服务),协同系统各部门数据处理、过程决策和资源控制;作为一种应用实施系统,PLM在软件支持平台下,应用CIMS信息技术,集成协同各孤立信息,从全面解决方案的角度考虑产品的生命周期优化管理。

PLM产生背景

全球经济一体化要求企业不仅要整合企业的内部业务流程,而且要和合作伙伴进行时时协同、共享资源,实现产品数据的集成。以前人们比较关注产品生命周期内各个阶段上的单元技术,如各种先进的产品工程设计技术,或者侧重于某个环节的解决方案,但从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企业内部与外部协同的角度则考虑的较少。因此各单元技术、各解决方案之间、企业内部与外部之间如何集成和协同,如何解决“信息孤岛”和“自动化孤岛”就成为了人们日益关心的问题。

PLM理念与技术的飞速发展有赖于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信息技术的推动。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交换产品的三维信息,实现复杂异构数据的采集,打包所有与产品有关的数据,实现企业内部与外部的产品数据集成。第二是市场激烈竞争的结果。在全球化市场的大背景下,产品的上市时间和成本仍然是竞争的两个主要方面,如何缩短产品上市时间和降低产品的费用永远是企业孜孜追求的目标。第三是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增长导致了市场的离散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它要求企业拥有更强大的研发与设计手段,更敏捷地对市场作出反应的机制。

因此,PLM是在Web环境下,从市场的角度且以整个生命周期内产品数据集成为基础,研究产品在其生命周期内从产品规划、设计、制造到销售等过程的管理与协同,旨在尽量缩短产品上市时间、降低费用,尽量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它为企业提供支持产品快速设计和制造优化的集成化产品协同与制造系统,是一种战略性的思想方法。

PLM需求管理应用研究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竞争发展,企业未来价值取决于能否推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调查显示,大部分产品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所实施的产品没有满足客户的需求。事实上,在任何产品开发方案中,需求管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是判断未来产品市场能否成功的关键。因此,企业实施需求管理,生产出功能、性能符合客户和市场需求的产品,以在竞争中获得利润。目前,企业对需求管理的期望是强烈的。实施需求管理能够:(1)预估市场需求;(2)技术、功能以及产品映射;(3)协调销售、市场营销、开发和制造部门,在不同团队间传播并协调需求;(4)确保风险得到理解,系统符合需求;(5)确保供应商了解并遵守各项要求;(6)为实施过程提供足够的详细产品信息;(7)平衡生产制造和产品使用的需求,平衡生产成本和提供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服装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研究过程

1.关于AMR Resarch公司的PLM定义

这个定义反映了PLM最普通的观点之一,这个观点认为,尽管PLM是跨职能领域的,但它局限于新产品的开发和引入。虽然这与PLM领域的一些重要人物所持的更为宽泛的观念不一致,但鉴于下面的原因,它还是有一定价值的:(1)PLM最初的重点一般是放在新产品开发上。(2)PLM应用中的最新进展一直集中在新产品开发领域。(3)重点放在新产品开发与引入方面有其重要的商业原因。

2.关于CIMData 公司的PLM定义

CIMData 公司是一家对PLM及其前身技术进行了多年研究的咨询公司,它的定义在PLM覆盖宽度的表述上是清楚的,即从概念到生命周期结束。

CIMData 公司同样也使用了模糊的“方法”一词来涵盖PLM的各种要素。然而,CIMData 公司的确阐明了“方法”这一要素的内容。CIMData 公司提到的“把人、过程、商业系统和信息集成在一起”是信息系统通用主题的一种变化,这个主题就是信息系统是由三个不同的元素——人、过程和技术所构成。

3.关于福特公司的PLM定义

福特的定义涉及过程、方法和工具三要素。这与人、过程和技术观点相似,工具和技术是完全可以相互替换的。有趣的是,福特用方法代替人,方法也许更好地描述了这些关键因素,仅仅有人是不足以创建一个信息系统的,人必须做一些事情。人们在工作中用到的方法,在实践过程中生成了信息。仅有过程也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方法和实践。

4.整理PLM定义的结论

我们能从上面PLM定义背后的目的中得到什么结论呢?那就是:通过创建和使用产品信息,我们可以更加有效地使用物质资源,并能够用信息代替浪费的时间、能量和物质。对产品信息的跨企业应用正在推动着下一代精益思想的发展。精益思想并不仅仅局限于制造领域,而且能扩展到整个企业并融入供应链。

那么对PLM的定义我们能得到什么结论?下面就是我们认为的PLM应该包括的主要元素: ●PLM是关于产品数据、信息和知识的●PLM关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从最初开始到周期结束●PLM是一种方法而不是软件或过程●PLM横跨职能的、地理的和组织的边界●PLM综合了行为(实践或方法)中的人、过程和技术三个要素

分析服装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1.PLM系统的核心功能

PLM系统的管理功能覆盖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业务管理,信息种类繁多,处理流程复杂,数据动态变化,不仅要管理来自各阶段的顾客需求、战略策划、概念设计、详细设计、工艺设计、试制、试验、生产准备、供应链、维护支持等各种信息,又要集成CAD、CAE,CAM、ERP、SCM、CRM等各种应用工具。但PLM的核心功能是实现用户数据的存储、获取和管理。这些功能如下所述:①数据存储②工作流管理③产品结构管理④分类管理⑤计划管理。

2,PLM系统的功能框架

根据企业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各阶段的支持工具,基于PLM的集成思想,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PLM系统功能框架。

(1)产品组合管理(ProductPortfolioManagement,PPM)产品组合管理主要是监测多个产品开发项目,能够存取项目的财务信息、里程碑状态、市场和价格信息以及项目风险评估等,并根据投入、产出期望合理分配产品开发项目的资源。 (2)客户需求管理(CustomerNeeds Management,CNM)客户需求管理主要是系统地采集、分析客户和市场需求,通过捕捉用户需求来评估企业的产品设计和制造能力。(3)协同产品设计(CollaborativeProductDesign,CPD)协同产品设计主要是提供设计过程的交互,与合作伙伴共享设计信息,浏览设计相关信息,导人设计更改信息。 (4)产品数据管理(ProductDataManagement,PDM)PDM是PLM应用的基础。所有的厂商都提供此项功能,主要的差异在于通过配置管理控制工程数据,工程更改管理,通过产品结构浏览和查询功能等能力的强弱。 (5)原材料采购管理(DirectMaterialsSourcing,DMS)原材料采购管理主要是指PLM系统能否支持报价请求、投标分析、设计协同等采办过程,系统地评价、选择和购买自定义和标准部件,降低成本,提高质量。

PLM关键技术

PLM作为一个建立在企业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基础上的理念,是企业现有的CAD、CAM、CAE、PDM、ERP等系统的整合,把单点技术应用产生的信息连接起来,使产品的规划、开发、生产、营销、维护等都能有序、高效地进行。PLM与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中各阶段应用工具的集成关系如表1所示:

实现PLM功能的关键技术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建立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各阶段核心业务的数据模型;二是实现这些核心业务管理数据模型的软件架构。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企业的基础信息框架(2)统一的产品信息模型(3)单一产品数据源(4)基于Web的企业门户(5)标准和规范体系(6)企业应用集成。

研究结果

1.PLM循环周期

需求分析与规划-概念产品-生产与制造-销售-回收处理-需求分析与规划(下一季)

产品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是处理和回收,它结束了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有关产品是如何设计的以及零部件是如何组装的信息对有效的回收和处理十分必要。有关产品是否能够回收的信息对以后的产品设计也是十分重要的。

在信息核心的基础上,这一循环随着产品的下一个版本再次开始。PLM生命周期模型显示了这一顺序过程,它反映了我们是怎样看待产品生命周期的。现实的情况有点混乱。设计和制造职能通常需要反复推定设计方案,使其成为一个既满足功能需求,又能以合理的成本被实际制造处理的解决方案。

2.PLM理念

推动PLM理念的背景:一是客户需求变化,需要生产模式从以生产推动销售的方式,转变到按客户需求订单安排生产的方式;二是企业外包业务的增加,厂商需要协同产品生命过程管理。

PLM涵盖了“ 一个中心,两个过程和一个再利用“三部分,即以产品信息模型为中心;贯穿全生命周期生产过程和使用过程;最终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资源再利用。如图4-1所示。

技术再利用——产品制造过程

资金再利用——产品制造过程

统一产品信息模型

人力再利用——产品使用过程

设施再利用——产品使用过程

图2PLM内涵理念“ 一个中心,两个过程和一个再利用“

3.PLM发展方向

综上所述。PLM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还存在一些不足,其理念发展和实施应用有其更大的发展空间。在以后的研究发展中,应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与大批量定制并存:PLM与大批量定制相结合,是未来PLM管理模式发展的一个可行且极具吸引力的选择。PLM系统中,应用大批量定制的模块化思想进行产品生产设计;在PLM功能模块上,针对不同实施企业,实现定制化实施。

(2)客户需求模型:以客户需求为基础,建立需求获取模块和市场分析模块,为PLM的后期设计、制造、管理和维护阶段提供可靠性依据。

(3)数据管理:在PLM中,不同应用系统形成了一条庞大的数据流,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单一产品数据源,以获取、存储和管理整个生命周期中所有阶段的相关数据。在PLM数据管理研究中,应以BOM表作为系统共享桥梁,设定系统间标准接口,使用连接、整合的方法把分散在不同系统的数据融合为一个完整的、实时的业务数据,实现全生命周期数据的一致性管理。

(4)配置管理:配置管理是PLM技术发展的焦点。由于在产品或产品族系列中,没有及时、完整的纪录由产品主结构、主模型和主文档派生出来的产品,给产品的销售和服务回收带来很大困难。因此,构建配置知识库,在配置模型定义的基础上,进行配置求解引擎,实现对所有零部件及其文档的明确标记是今后实施PLM配置管理的核心工作,同时应建立客户需求协同配置机制,提高客户满意度。

(5)知识管理:企业在实施PLM过程中,应建立知识管理系统,实现系统各阶段所需知识的创造、收集、推理和一致性管理。采用任务集和过程集的方法,将隐形知识显性化,显性知识结构化,实现PLM系统协同的知识管理。

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 篇4

一、战略成本管理的新理念

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有战略视野的管理层转变了以往传统成本控制理念, 将战略管理的思想引入到成本管理中来。制造成本在产品生命周期中的成本份额越来越小, 局限于制造成本的控制已经无法实现企业成本管理目标。企业是宏观经济环境中的微观主体, 企业生存、发展、获利的同时必须兼顾其他主体的利益, 并且有义务承担相应社会责任。企业经济效益的考核范围已经突破了企业的界限。宏观经济评价、社会评价要求企业从国民经济整体、全社会视角配置稀缺资源, 全面考核企业社会经济效益。因此, 微观经济主体成本管理的理念已经提升到战略和全社会的高度。与传统成本管理客体不同, 社会产品生命周期的战略成本管理立足产品研发、制造、营销、顾客使用和废弃等完整过程。成本管理范围在传统产品生命周期的基础上进行了延伸, 体现企业产品的社会效应。高质量、高性价比的产品可以直接增加顾客价值, 并且减少售后由顾客承担的使用成本。在废弃处置阶段, 绿色环保产品可以减少由社会承担的环境治理成本。成本管理管理的主体自然从单一企业延伸至顾客、政府和社会。当然, 作为一个新理念的提出还有许多亟待完善之处。笔者在社会产品生命周期的成本管理目标和内容上作了有益的探索。

二、基于社会产品生命周期的战略成本管理

基于社会产品生命周期的战略成本管理扩大了成本管理的视野, 从社会角度分析、控制、考核企业产品社会成本。力求以最小的社会成本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 实现微观主体与宏观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企业成本管理不再是简单降低产品制造成本或企业产品生命周期成本。从产品概念形成到完全失去对人们的影响都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内容。

传统成本管理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企业利润为宗旨, 成本管理目标局限于企业自身经济效益。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应该如同企业战略一样具备全局性的特征。战略成本管理不只关注企业内部产品生命周期成本, 而且重视企业产品引起外部环境发生的成本。全局性特征表现在战略成本管理目标与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相一致, 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相吻合。企业在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同时, 力求降低顾客使用成本以及废弃处置成本, 以实现社会总成本最小。社会成本是企业作为社会中微观主体, 其行为给社会造成的所有成本之和。社会成本不仅仅包括企业产品引起外部环境发生的成本, 企业内部成本也是社会成本中的组成内容。企业通过出售产品将内部垫付的成本最终转移由顾客承担。由此可见, 企业的社会宗旨是合理利用社会资源, 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企业成本管理的目标应立足社会全局, 以降低社会总成本为目标, 体现企业各利益相关者利益以及企业的社会效益。

社会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一般划分为研发成本、制造成本、营销成本、使用成本和废弃成本。笔者对其内容作了新的探索, 并作出了相应的解释。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一是资源获取过程中的战略成本管理。企业为社会提供服务, 必须从企业外部索取相应的社会资源。资源是稀缺的, 企业不能无限制的加以利用。资源是社会共同享有的, 企业无疑要承担资源使用成本。物质资源的开发、使用都会在一定程度上给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非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使用最终导致资源的枯竭, 使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受到挑战。目前, 我国倡导节能减排,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节能、高效、绿色的产品符合社会长远利益, 符合企业战略目标。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产品过程中, 外部资源开发、使用造成的社会成本是战略成本管理的一项新内容。资源社会成本内容大体上涵盖资源开发对环境破坏造成的成本、社会资源使用成本以及资源使用对环境污染治理成本等。资源是企业生产经济活动必需之物, 资源的使用也是有成本的。企业把资源提升到战略高度, 降低资源社会成本有益于企业长远发展。

二是生产运作设计过程中的战略成本管理。生产动作设计过程中的战略成本管理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来讨论:第一阶段, 产品设计过程。产品设计过程包括新产品的需求分析、产品构思、可行性论证、结构设计以及工艺设计过程。产品设计过程在整个产品成本中所占的费用很小, 但它却是以后产品成本的决定因素。产品设计阶段就决定了产品的微观结构、产品生产使用的材料、产品制造工艺流程等。产品设计“先天不足”将导致未来生产畸形, 制造成本控制在好也不能达到降低总体成本的目标。所以说, 产品设计过程是成本控制的前提, 也是战略成本控制的重要内容。在产品设计过程中, 企业营销部门主要担负挖掘新市场, 寻求新产品满足市场需求的任务。新产品的构思不仅立足市场需求, 也要控制企业未来成本, 以企业未来发生的最小成本满足新市场的需求。新产品的结构设计以及工艺设计会对以后产品成本产生根本性影响。产品结构设计基本上决定了企业生产每件产品的单位可变成本。工艺设计基本上决定了企业生产每件产品可能发生的制造费用。由此工程技术人员的职责不在是简单的产品设计, 每个人都是成本控制的主体。

第二阶段, 生产流程设计。生产流程设计是企业为以后生产过程组织相应的生产设备或设施。如同产品设计过程一样, 生产流程也会对产品成本产生根本性影响。一旦生产流程被确定下来, 通常情况下很难更改。生产流程设计也是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一方面, 在企业组织生产过程之前, 合理安排企业生产流程有利于降低企业生产制造费用。

第三阶段, 项目投资选址。企业新项目的投资选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未来物资采购成本、销售成本等。靠近原料产地或供应商可以减少采购过程中的运输成本。靠近消费者市场或者城市中心可以减少未来物流成本, 另一方面企业容易获取劳动力有利于降低人工成本。当然, 项目的投资选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并且, 厂址的选择具有永久性, 一旦决策失败将无法弥补。

三是顾客使用与产品废弃阶段的战略成本控制。从顾客视角出发, 降低顾客在产品使用过程中的成本, 创造客户价值、满意和忠诚是顾客产品寿命周期成本控制战略的主要理念。企业营销的目的不是推销自己的产品, 与客户建立长久合作关系符合企业长远利益。企业在产品销售以后, 产品使用过程中发生费用以及损坏维修费用都会由顾客承担。费用的高低会影响顾客的满意度和再购买的行为。只有站在顾客立场, 在产品销售之前努力降低顾客使用成本, 才能维系长久的客户关系。

产品废弃成本主要是对产品遗弃物进行处置或产品遗弃对环境破坏所产生的成本。现代高科技产品存在对环境破坏的化学成分, 需要回收利用或者回收处置。随着环保意识的加强, 顾客会有意识的选择对人类、环境无害的绿色产品。产品废弃成本不是由顾客或社会承担, 而是由产品废弃成本的直接制造者企业最终承担。产品设计过程中, 必须考虑产品生产的材料可能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在产品设计过程中, 提前控制产品废弃成本, 减少企业未来支付的费用。

四是退出市场成本。企业在出现经营亏损的情况, 并不一定立即退出市场。因为, 有时退出某个行业需要承担高额的退出成本。一旦企业宣布破产, 需要支付相应的破产清算费用。企业资不抵债的情况下, 需要拍卖资产偿还债务。此时, 企业资产出售价格通常较低, 或者由于资产专用性导致资产无法出售。人员下岗安排、顾客投诉等都需要承担相应的成本。尤其是企业不易转移使用的资产, 企业在进入市场之前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潜在成本。

三、战略成本管理的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依然局限于生产成本的控制, 企业成本管理主要体现在制定生产成本计划、成本核算和分析考核上。没有把成本管理提升到战略高度, 企业实施成本控制的效果并不理想。许多企业员工没有树立日常成本控制的理念, 导致生产过程中浪费现象严重。我国企业在成本管理过程中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战略成本管理是近些年兴起的新成本管理思想, 针对我国传统的战术成本管理将是一个新的挑战。面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 成本控制是企业寻求长期竞争优势途径之一。战略成本管理突破了传统成本管理的界限, 将企业事前、事中、事后任何可能发生的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从根本上降低企业整体成本费用, 使成本管理目标与企业战略相一致。战略成本管理的思想将是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殷俊明、王平心、吴清华:《成本控制战略之演进逻辑——基于产品寿命周期的视角》, 《会计研究》2005年第3期。

[2]宫巨宏:《略论基于社会产品生命周期的战略成本管理》, 《现代财经》2006年第8期。

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的设计方法初探 篇5

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的设计方法初探

通过对传统产品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存在的`缺点和特点的分析以及现代先进制造模式――并行工程、虚拟制造技术对产品设计的要求,提出了一种新的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的产品设计方法.

作 者:袁林忠  作者单位:浙江万里学院工程技术系,宁波,315100 刊 名: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EJIANG WANLI UNIVERSITY 年,卷(期): 15(3) 分类号:F273.2 F045 关键词:并行工程   产品设计方法   虚拟制造   生命周期  

如何有效影响卷烟产品的生命周期 篇6

公司经过认真的市场调研得出结论一是已经形成的消费群体对该口味口碑较好,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早期采用者人群,但对这种口碑的扩散缺乏必要的引导;二是河南卷烟消费者并不排斥“低焦油、清香型”卷烟,但对“低焦油、清香型”卷烟缺乏必要的了解,公司在宣传策略上因担心消费者的排斥而不敢对其特点强化宣传。

2005年下半年,公司调整了红旗渠(银河之光)的宣传策略,首先是强化了对目标消费群体的引导,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对出租车司机的派送品吸活动;在双节和春节期间开展了婚庆用烟的买赠活动;在中档饭店、夜市大排档等目标消费群体活动场所开展了品吸宣传。在产品宣传方面,大胆地进行了河南卷烟市场“低焦油、清香型”和“高焦油、浓香型”的市场区格,大张旗鼓地宣传“低焦油、清香型”的特点及流行趋势,强化对消费者的引导教育。经过3个月的市场积累,2006年元月份,红旗渠(银河之光)的销量出现了爆炸式增长,一举突破2万箱,占河南省内市场份额的75%以上,更为重要的是,红旗渠(银河之光)的成功销售,完成了河南卷烟口味和全国流行口味的对接,引导了河南卷烟“低焦油、清香型”的新一轮产品开发高潮。

红旗渠卷烟厂此次遇到的问题在“产品生命周期”中并没有明确的答案。1956年,“产品生命周期”一经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李维特在《哈佛管理评论》提出,便受到企业、学者的重视。经过众多学者、专家的完善补充,初步形成了“导入、成长、成熟、衰退”四阶段的产品市场生命周期论。这一理论不仅揭示产品发展的客观规律,也为企业的发展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但没有充分考虑正常情况下在这一轮回中的另外一个重要阶段——休眠期。在产品成功导入市场后不久,停止成长甚至出现衰退迹象的这一阶段,我们不妨称作产品生命周期的休眠期。

产品休眠期诊断

一般来讲,造成产品进入休眠期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目标消费者的主流消费群没有形成

新产品投放市场前,都会设定目标消费群。目标消费群一般又分为两类:主流目标消费群和边缘消费者。在产品的导入成长期,完成销量的消费群体对产品销量的持续提升至关重要。如果实现的销量主要由主流目标消费群完成,那么这群人势必会影响、带动边缘消费群消费,使销量迅速上升。反之,如果在产品的前期推广中,对主流消费群没有产生;中击、影响,虽然实现了一定的销售额,但是大部分都由边缘消费者完成,那么产品就极其容易进入休眠期。因为这部分边缘消费者的消费力、影响力、拉动力有限,所以很难对后续销量产生积极影响,而且这部分非主流销量很容易把迷惑决策者,并在市场促动中把决策者带入歧途,最终使产品在主流目标消费群中还没有正式启动就使产品在市场中衰亡。

二、缺乏给消费者接受的购买理由

在新产品推广过程中,必须明确自己的产品个性,和其他产品的区隔,从而给消费者一个认可的、选择你的理由。如果不能品质差异化,那么就包装差异化,如果包装不能差异化,那么你就概念差异化。总之你的产品只有从众多的产品中脱颖而出,并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你才能在市场表现中持续增长,形成良性循环。

农夫山泉“有点甜”小小的区隔奠定了在矿泉水领域的霸主地位。中部某卷烟厂推出4元/包的卷烟,在前期的宣传推广中充满了之乎者也,赋予产品的品牌文化和消费者八杆子打不着,虽然其他各项工作做的都不错,由于不能给消费者一个可接受的购买理由,所以不久产品就陷入了休眠期。经过充分诊断后,企业一改以前的定位策略,广告语重新定位为“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吸4元/包烟的人虽然经济不是很富裕,过着大多数平民的生活,但是他们依然渴望拥有张大民那样的心态,那样的“平民幸福生活”。文化区隔重新定位后,一下子拉近了和目标消费者的距离,传递的文化信息被目标消费者快速接受认可,产品销量直线上升,快速达到新产品预期的目标销量。

三、品牌不能承受产品之重

我国长期惨烈的市场竞争,培养了一大批不亚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销售精英型企业和销售精英型个人。然而也正是这种超强的销售能力导致了他们对品牌的轻视。一旦产品遇到通过销售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他们的选择只会是英勇的壮烈。

“物超所值”是所有消费者的购买心理。“物”代表产品的品质、使用价值、品牌附加值,“值”代表消费者认可的,能接受的产品的价格。也就是说企业永远不要指望低档品牌卖出中档价格,中档产品卖出高档价格。如果你在消费者心目中是一个低档产品,想卖出中档价格.那么你要做的不是快速推出中档价格的产品,而是塑造中高档品牌形象。否则你违背价格品牌相互关系自然规律的代价就是使产品早早进入休眠期。也就是说,当低档品牌推出的中档价格产品进入休眠期后,促销、降价并不能解决企业面临的根本问题,行之有效的快速调整产品链,提升品牌形象,从而达到催醒的目的。

“挂着羊头卖狗肉”是品牌不能承受产品之重另一个病因。企业规模扩大,拓展产品品类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无可厚非。但是有的企业却过分倚重老品牌,最终不仅损害了企业原来产品的品牌形象,而且使新产品进入休眠期。

催醒休眠期产品的三种策略

一、逆向定位策略

逆向定位策略剥离那些原来“神圣的”产品属性,同时重新给出一些新的产品属性。采取这种战略催醒休眠期产品,不能走不断增加产品属性这条老路,而必须另辟蹊径,舍弃一些被同行视若珍宝的产品属性.并把一两项只有增强型产品才拥有的属性融入其中。

这种打破常规的属性组合,能够改变产品在同一个类别中的竞争地位,并促使产品从生命周期的休眠期重返成长期。采用这种定位战略从休眠期催醒最为成功的产品无疑就是万宝路。

1924年,菲莫公司将万宝路品牌定位为女士香烟向大众推广。但是,事与愿违,从1924年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万宝路始终默默无闻。女士香烟的广告定位虽然突出了万宝路的品牌个性,提出了对某一类消费者的偏爱,但同时为其未来的发展设置了障碍,导致它的消费者范围难以扩大。用新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万宝路这一阶段就是休眠期。万宝路以女性为目标市场的失利并没有挫败菲莫公司,他们委托李奥·贝纳广告公司为万宝路作传播策划。李奥·贝纳建议菲莫为万宝路品牌洗尽铅华,给它一个男子汉形象。广告中的西部牛仔显得魅力无穷:袖管高高卷起,袒露出多毛的手臂.指间夹着一枝烟雾缭绕的万宝路香烟,胯下骑着一匹威猛的高头大马驰骋在辽阔的美国西部大草原。西部牛仔广告于1954年问世后,给万宝路带来了巨大财富。1955年,万宝路荣膺全美第十大香烟品牌。1968年,万宝路的单品牌市场占有率跃居全美同行第二位。1975年,万宝路摘下美国卷烟销量的桂冠。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万宝路成为烟草世界的领导品牌,这种全球霸主地位一直持续至今。

二、分离定位策略

逆向定位能让产品重新取得独特的定位,但这并不会导致它脱离原属类别。分离定位则有所不同,它有意使产品与不同的类别建立关联,使其脱离原属类别,从而改变产品的消费方式和企业的竞争对手。与逆向定位一样,分离定位也能促使产品从休眠期重返成长期,摆脱走向直接衰退的命运,重新迸发出勃勃生机。

三、隐匿定位策略

与上述两种战略毫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意图不同,隐匿定位战略会采取一种较为隐蔽的策略,刻意掩饰产品的真实属性,把它乔装打扮成另一种产品,以让多疑的消费者更加容易接受它,从而达到催醒休眠期产品的目的。

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 篇7

尽管我国的电子产品行业相较于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起步较晚, 但是从20世纪20年代到现在也已经有了将近100年的历史, 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几年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电子产品已经渗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该行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我国在此过程中也跻身成为全球电子产品制造强国之列。2013年以来, 我国电子产品行业的营业收入稳步上升, 电子产品行业中不管是制造业还是软件业, 销售收入每年都呈稳步增长的趋势, 但是其增长幅度在逐年降低, 电子产业中的企业成本管理质量将严重影响电子产业的健康发展。

1.1 过时的成本管理理论导致企业的成本控制局限于生产阶段

我国的企业对成本管理的理念依旧停留在传统成本管理的方式下, 即便是引入了新的成本管理观念的企业也缺乏相应的人才将其恰当地运用到实际当中。具体来说, 企业的管理者对成本的研究是针对单个产品, 重点关注的仍旧是产品的生产阶段, 通过控制料、工、费的投入来减少企业的成本, 而忽视了前期研究开发和后期营销阶段的资金投入。

1.2 成本核算方法不当致使产品在其生命周期中的经济效益得不到正确反映

成本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步骤便是成本核算。产品各项成本的完整归集、合理分配以及正确计算时企业进行成本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 当前仅注重料、工、费, 而忽视了现代企业日趋增长的研究开发以及售后服务等环节的投入, 使得产品的相关成本内容不全, 甚至是扭曲了产品的成本, 导致产品的经济效益得不到准确评价, 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1]。

1.3 企业的成本控制活动停留在企业内部, 缺乏价值链分析

如今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时, 只注重企业内的一个成本情况并实施相应的成本控制措施, 而忽略了从战略高度去综合考虑一个行业内的成本情况平均值, 以及在市场上具有代表性的几家企业的成本情况。

2 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的研究——以A公司移动电源为例

2.1 横向产品生命周期成本角度下的成本研究

2.1.1 K112移动电源在全生命周期中的成本

A公司K112款移动充电器从2012年8月推出市场, 经历两年多的时间, 基本已经停止生产, 退出市场。该移动电源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的成本主要包括了研发、生产、销售、环境, 其中研发成本主要包括了市场调研、可行性分析以及产品的设计及研发三个部分。研发成功并且通过试用测试后就可以进行批量生产, 该阶段就是最基本的产品生产过程中料、工、费的投入。对于现在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 企业必须在产品正式投入市场前就进行大量的宣传, 并为之付出高额的广告费用。当产品正式销售之后, 企业还需支付销售人员的工资、店面的租金等销售服务费用。企业想要让消费者继续购买本公司的产品, 除了产品本身的质量外, 售后服务的质量也是消费者的考量之一。伴随着社会对于环境保护的呼声愈发高涨, 企业也不得不将环境成本纳入企业的成本管理范围之内。

2.1.2 结合横向产品生命周期对移动电源的成本进行分析

(1) 研发阶段的成本管理。研发成本在产品全生命周期中只占了22%, 相较于占了超过一半比重的生产成本, 因此研究开发阶段的成本管理并没有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与此同时, 生产人员认为研究开发是研发人员的事情, 而研发人员他们认为只需设计出产品, 无需考虑产品成本。波音公司有一项研究表明, 研发阶段对后面阶段成本的影响会逐级放大, 放大的比例甚至会达到1∶10。因此, 增强该阶段对成本的控制是有其重要意义的。

(2) 生产阶段的成本管理。产品生产阶段的成本是在生命周期全过程中占比最大的部分, 也是一直以来最为人们所重视的环节。尽管如此, 企业在该阶段的成本管理也不尽完善。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于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原材料, 企业较多的是考虑原材料的购买价格, 而忽略了原材料的储存成本;二是机械化程度的提高, 使得制造费用的分配不再那么单一;三是机械化设备的使用及更换速度的加快使得企业固定资产的折旧发生变化;四是完工产品的成本得不到及时的核算, 使得产品的成本得不到及时调整。

(3) 销售阶段的成本管理。企业的收入主要来源于产品的销售, 故企业在产品的销售阶段必须投入资金, 以努力地扩张其自身市场, 刺激销售收入的增长。但是, 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毫无计划地投入广告费用等。在产品销售完成之后的售后服务对企业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此过程中的成本亦是企业的一大支出。因此, 企业也要对销售阶段的成本进行控制。具体可以从广告费用、售后服务支出等方面进行管理。

(4) 废弃阶段的成本管理。废弃阶段的成本是指环境成本, 不仅仅指产品报废后对环境产生影响而支出的成本, 而是指产品在其全生命周期中任何一阶段的废弃物对环境造成影响付出的各项成本的总和。例如污水的净化成本, 废弃物的运输和处理成本以及为此而支付的罚款等。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 企业环境成本的支出比重会不断上升。因此, 企业对废弃阶段的成本控制不仅会减少企业的环境成本, 亦会提升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 从而给企业带来间接利益。

2.2 纵向产品生命周期成本角度下的成本研究

2.2.1 K112移动电源在其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及衰退期的成本分布

由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的划分没有一个确切的界限, 因此, 在对纵向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的不同阶段进行分析时也没有确切的分界线。我们可以根据产品销售量的变化, 对四个阶段进行大概的界定。再依据划分的四个阶段, 对其成本进行归纳。K112款移动电源的销售量分布如图1所示。

结合图1, 考虑到产品生命周期四个阶段的时间长短存在差异, 以及各类成本在不同阶段所占的份额不同, 我们可以用各阶段面积的大小来表示各个阶段成本支出的多少以及各阶段图形的大致形状来区别不同阶段成本分布的特点。

2.2.2 纵向产品生命周期下对移动电源成本的分析

(1) 导入期的特点和企业采取的策略。新产品刚投入市场, 同类型的企业较少甚至没有竞争企业, 因此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较小。但此时顾客对该种产品不多的了解导致其销售量不高却保持着缓慢的增长。在该阶段, 企业投入了高额的研发费用来开发产品, 还为将产品推出市场支付了大笔的广告费用, 这一系列的支出和销量的不乐观导致企业出现亏损。在该阶段, 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打开自己的市场:一是企业要保证自身产品的质量, 为自己赢得良好的口碑;二是企业可以根据产品、分销、价格、促销四个基本要素来确定适合自己产品的市场营销策略以赢得目标客户, 打开销路, 提高市场占有率。如案例中的移动充电器一类价格相对较低的产品就可以使用渗透性价格以打开初期市场。

(2) 成长期的特点和企业采取的策略。随着企业对产品营销费用的投入, 产品愈发被消费者了解并接受。产品的销售量开始快速增长, 企业开始盈利。但是, 当其他的投资者发现该产品有利可图时便会纷纷进入该市场, 使得产品间的竞争加剧。因此, 在该阶段企业仍需投入研发费用对产品的种类、属性和外观等方面继续进行研发, 以吸引不同偏好的消费者, 进一步打开产品的销量, 保持产品的市场份额。此外, 面对众多的竞争者, 企业想要提高市场占有率就需要继续进行营销费用的投入。

(3) 成熟期的特点和企业采取的策略。随着企业产品销售量的不断增加, 表明该产品已进入成熟期。在该阶段时期, 产品的销售增长率有所降低并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 销售量也会在此阶段达到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最大值。此时产品的设计、生产已经趋向于稳定, 大批量的生产模式使得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达到最低。这时, 同类型的企业虽有所减少, 但由于产品在市场上开始趋向饱和, 使得剩余企业间的竞争加剧。因此, 企业想要在该阶段赢得目标客户, 保住原有的市场份额, 就需要实行低成本战略并且加强对产品的售后服务以留住消费者的目光。

(4) 衰退期的特点和企业采取的策略。随着科技的进步有更高性能的新产品被开发进入市场, 原产品由于在质量、性能各方面落后于新产品, 因此销量就会快速下降, 导致企业的利润急速下滑甚至出现亏损, 企业可以继续选择低成本战略。此外, 企业也可以通过适当的营销手段来为产品的销售量做出贡献。此时的售后服务不容忽视, 良好的售后服务不仅有助于增加老产品的销售量, 还可以提升企业自身的信誉, 为增加新产品的市场份额做出贡献。

3 产品生命周期成本在实施时仍需考虑的问题

3.1 充分结合长期成本管理理念和短期成本管理理念

传统的注重生产阶段的成本管理其实是一种短期成本管理理念, 而现代的企业都讲究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这一思想与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理论中强调企业要追求产品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实现成本最低的长期成本管理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是, 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忽视短期成本, 因为正是一个又一个的短期成本管理才组成了长期成本管理[3]。两者的差别是长期成本管理理念是在保证企业长远利益的前提下降低短期成本的支出。因此, 企业有必要将两种管理理念相融合, 使得企业在产品全生命周期中寻求一个均衡点, 以保证产品成本保持在一个最低水平, 从而实现企业盈利最大化的根本目的。

3.2 充分结合横纵两种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管理

横向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管理是将原本的成本管理从生产阶段向前延伸到研究开发阶段, 向后扩展到销售阶段和售后服务阶段以及弃置阶段的环境成本也被纳入其中。而纵向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的注重点则是指明产品生命周期四个阶段各自成本管理的侧重点[4]。将两个不同方向的成本管理结合运用于企业成本管理的实践, 就能发现两者将相互依赖, 取长补短, 产生更强大的成本管理效率, 共同作用于企业的成本管理。

3.3 充分结合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管理与信息化管理手段

科学的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管理是跨越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的, 因此必须将每个阶段独立的成本信息加以联系, 否则, 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成本管理也将只是纸上谈兵。企业应当建立起适合自身企业并能共享、沟通企业所需的各种内外部成本信息的管理信息系统。这样的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便是帮助企业辨别当下企业的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 帮助企业及时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成本管理措施以及反馈成本信息, 从而使产品生命周期成本起到辅助企业进一步实现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的作用。

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思想是一种全员参与、全面规划、全程负责的成本管理理念。面对当今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生产阶段, 企业在直接成本上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不断下降, 在研究阶段和销售、售后服务阶段以及弃置阶段的支出在逐步上升。在这样的环境下, 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的引入正好可以满足企业对产品成本的管理要求。它不仅有利于企业从长远角度降低产品成本, 更能帮助企业建立和保持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从而最终实现企业在产品全生命周期中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柳敏.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J].当代经济, 2007 (10) .

[2]王伟, 王琳.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研究[J].生产力研究, 2008 (14) .

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 篇8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 产业结构开始转型, 由传统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变, 产品的成本构成不再大部分是直接的人工成本和原材料投入, 而成本更多地产生在间接费用上。同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市场需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顾客更加追求个性化消费, 对于产品的个性化、独特性要求增多, 而不倾向于购买相对价格低廉的批量生产产品。因此, 产品的生命周期不断缩短, 企业的竞争更多地体现在创新性和市场预见性上, 企业生产的模式也从传统的大批量生产到小批量甚至定制化的生产模式。那么, 传统上企业“生产性”导向的成本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快速变换的经济环境。因为企业在生产阶段发生的费用在产品成本构成中的比例越来越少, 而产品成本更多地是集中在设计和市场销售阶段。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控制产品成本, 提高企业收益是企业赢得发展的关键。基于此, 本文从源流管理思想出发, 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的路径分析, 探索企业成本管理的方法。

二、源流管理思想概述

源流管理思想应用于企业的成本管理和控制中, 指的是成本控制需要从成本发生的源流出发, 探究成本发生的源流, 从而采取措施从源流上实现成本节约和控制。一般来说, 企业产品成本发生的源流主要有三个方面, 分别是业务源流、时间源流以及空间源流。

(一) 业务源流

业务源流方面的成本主要体现在企业开展各种业务产生的成本, 一般来说, 业务源流产生的成本决定了企业的成本的重要因素。在业务源流方面, 促使成本发生的动因在于企业各个不同部门和各种工艺过程发生的各种业务活动。那么, 要从业务源流控制成本, 就需要从业务发生的内容和过程控制成本, 例如从原材料限价, 控制预算以及日常管理等方面控制成本。不同于传统的主要从产品生产领域实现成本的控制, 基于业务源流的成本控制, 更多地关注促使成本产生的各项业务和管理活动中。

(二) 空间源流

对于企业来说, 从空间源流实现企业成本的控制, 主要从两个角度去解析, 从空间上来说, 一个是微观方面成本控制空间, 二是宏观层面成本控制空间。一是从微观方面来看, 企业对于成本控制要做到事无巨细, 例如现行很多企业采用的作业成本管理方法, 就是把企业的成本控制空间从事业部、部门一直延伸到各个具体的单独作业活动中。二是从宏观方面来看, 企业成本控制的空间可以得到更大拓展, 不再局限于集中于生产领域空间的成本控制, 而是把成本控制的空间延伸到整个企业, 甚至整个市场, 从宏观的角度对成本做出企划, 从战略的角度实现成本的控制和管理, 更多的利用外部资源和发现市场机会, 提高企业整体收益。

(三) 时间源流

从时间层面考虑企业成本的管理和控制, 主要表现在对三个时间段的成本控制, 分别是成本发生的事前、事中和事后。事前成本的控制主要表现在做好企划、成本预算和计划、制定成本标准和限额以及设计方面等, 这一阶段的成本控制好坏对于整体成本管理影响巨大。事中阶段主要表现在企业各个业务方面实现成本控制。事后阶段成本控制主要体现在改善和维护上。

三、源流管理思想对成本控制管理改革的启示

基于成本控制的源流管理思想对在传统成本管理改革的基础上形成的, 与传统成本管理相比, 主要有这几个方面的区别:管理领域、管理对象、成本动因等。

(一) 管理领域

传统成本管理并没有涉及到技术领域, 而只是简单地计划、核算和分析产品的生产成本;源流管理思想则是将成本管理的领域进行了拓展, 涉及到研究、设计与开发与之相关的管理活动这样的领域。

(二) 管理对象

传统成本管理忽略了企业外部的供应与销售, 管理对象主要集中于企业内部的生产过程, 因此企业外部的价值链也基本不予考虑;但是源流管理思想则将成本管理的对象拓展到了研究过程, 并且对企业外部十分重视, 注意加强与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经销商的联系。

(三) 成本动因

传统成本管理只重视有形的成本动因, 认为成本只包括像人工、材料、制造费用等这种类型的支出, 像研发产品、开拓市场和调整企业内部结构所支出的费用, 这样的无形成本就忽略了。但是, 已有研究表明, 企业在生产开始前, 85%的产品成本已成为约束成本, 即结构性成本动因和执行性成本动因, 这正是对企业成本有着显著性作用的因素。

四、基于源流管理和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的成本管理优化健议

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从产品投入市场到最后被淘汰的全过程。产品生命周期成本则是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所发生的各项成本之和。从不同的视角出发, 产品生命周期成本会有不同的内涵。基于企业管理的视角, 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从概念出发一直到顾客的全过程。与之相适应, 产品生命周期成本主要包括产品研发成本、生产成本和营销成本;基于用户使用视角来看, 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从用户购买产品直到报废产品的全过程。在这里需要特别关注的是用户的综合使用成本。其包括在产品的使用期间, 用户支付的购置成本、运行维护成本和报废成本之和则构成了产品生命周期成本。

从当期的经济环境来看, 为避免企业的短期近视行为, 企业应站在用户的角度, 预测分析产品生命周期成本, 并对其加以控制, 从而加快企业的成本管理思想由传统的过程管理向战略管理的转变。由于在激烈的竞争下, 企业为了长期的发展, 已在产品的设计阶段越来越充分地将用户的使用成本考虑在内了, 所以在此只需考虑企业视角下的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分析源流, 鉴于此目的, 在分析各阶段责任成本的源流时, 要从处于产品生命周期后期的活动入手, 采取从后往前的研究方法。

(一) 销售阶段

销售阶段的成本是指企业把产品销售给用户的这个过程中所支出的各项费用的总和, 主要由物流费、包装费、广告费、销售人员的薪资费用和差旅费用、售后服务费用等部分构成。物流、包装、广告和销售人员的费用都是在产品的销售过程中无法避免的费用, 属于销售部门职权范围内的费用支出, 因此应列入销售部门的责任成本。而售后服务费用由产品的安装、保养和维修费用等部分构成。维修费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维修的次数, 而维修次数又直接取决于产品的质量。产品的质量可以向上追溯到生产制造部门, 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差错可能会致使产品出现质量上的问题, 同时也可以向上追溯到采购部门, 这是因为原材料的质量出现问题, 会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问题, 还可以向上追溯到设计部门, 这是因为产品结构功能上的设计也会对产品的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 生产制造阶段

生产制造阶段是将一定比例的经济资源组合成新产品、新部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成本是由物料成本和加工成本组成。其中, 加工成本包括机器和人工的成本, 这部分成本是取决于工时的。物料成本则取决于数量和价格, 分析应从这两个方面着手。在数量上, 由于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会很容易出现浪费物料的现象, 所以物料的实际耗用量会多于设计的耗用量, 两者之间的差额所造成的成本应归属于制造部门的责任成本, 因为这种差额可能是由于在制造过程中制造工人没有充分地利用边角材料、故意浪费等现象所导致的。但包含于实际耗用量中的设计耗用量部分是直接取决于设计部门的, 如果是由于设计的不合理而导致成本增加, 那么这部分成本要归属于设计部门的责任成本。在价格上, 采购部门并不是决定材料价格的唯一力量, 但是可以暂且将这部分成本归属于采购部门的责任成本, 这点在后面会有具体的分析。

加工成本由机器工时和人工工时等成本构成。同样需要从不同的方面进行考虑, 根据成本引发的不同原因, 归属到不同的责任成本中去。若是产品处于设计期, 在此期间所需机器工时和人工工时引发的费用应归属于设计部门。因为机器工时和人工工时是由设计部门中的工艺规划设计负责的, 工序流程也是由其进行设计的, 这部分的费用成本应归属于设计部门的责任成本。但是, 若是在产品制造过程中, 由于生产车间工作组织的问题和效率低下等原因引起的机器工时和人工工时发生的成本费用, 则应归属于生产部门的责任成本。另外, 这部分成本也可能会受到采购部门的影响, 如由于物料采购的不及时而造成生产车间的暂时停工所产生的费用应由采购部门来承担。

在现实生产中, 不合格产品的产生是使得企业生产成本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 为了控制成本, 减少不合格产品的数量是企业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由于生产部门是不合格产品的直接源头, 因此, 很有可能将责任归于生产部门。但要是把责任全部归于生产部门, 这显然是有欠公平的。对于不合格产品的的控制最关键的是要找到导致其产生的根本原因, 要运用源流思想去加以探寻。例如, 如果是由于生产人员的技术性失误导致产品出现不合格现象, 则应该将原因归结到生产部门;而如果由于物流的质量导致不合格产品的出现, 则应该将原因归结到采购部门。总之, 对不合格产品的原因的探求一定要“追根求源”, 切忌将所有原因归结到生产部门、

(三) 物料采购阶段

采购阶段的费用主要包括物料的采购成本、物料的物流费用、采购人员的差旅费用等等几部分, 其中, 物料的采购成本是此阶段中成本控制的重点, 因为这部分成本占据了总成本的最大比例。采购部门往往被看成是控制住物料单价的部门, 所以物料采购成本的部分中, 研究的重点应放在物料单价上。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 物料价格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物料本身决定的。一旦设计部门确定好所需要的物料, 那么物料的价格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或在某一范围内可以基本确定下来, 所以说, 设计部门在很大程度上是应承担起物料价格的成本责任的。因此, 设计部门的责任之一就是尽可能地搜寻成本低且能满足需要的物料。但是在现实操作中, 寻找到优廉的替代品这一目标并不容易实现。在现实生活中更多的是, 行业中的领军企业率先对物料进行革新, 然后行业中的跟随者紧追其革新的步伐。由此可见, 每一次革新都是下一次革新的起点, 随着领军企业的率先胜出, 在一定时期内能获得比较优势, 但是其他竞争者也会尽力追赶, 因此, 设计部门需要有超前的眼光和不断创新的思维, 从而使得企业在这一维度的竞争中取胜。

但是另一方面, 物料的价格并不会完全脱离采购部门的控制。事物是具有相对性的, 同样地, 成本的高低是具有相对性的, 若本企业以较低的价格购入物料时, 该企业的产品首先就已具备了一定的成本优势。基于此, 采购部门以比竞争对手更低的价格采购到物料即可。为了以最低的价格拿到物料, 采购部门可以在供应商的选择、管理和维持关系等方面进行加强。总的来说, 可以把物料的价格分成两个部分, 相应地, 由设计和采购这两个部门各自负责一部分成本责任。采购部门可以通过设计最优的批量来使物料的物流费用达到最低水平。对于采购人员的差旅费用的解决方法, 采购部门可以通过加强员工的管理, 建立强有力的控制制度来扼制采购人员在外挥霍的不良现象。

(四) 产品研发设计阶段

虽然设计阶段己经控制了产品成本的75%~80%, 但是此阶段支出的实际费用是很少的, 据统计数据, 在制造业中, 设计阶段的成本仅占成本的5%~8%。企业在进行可行性论证、筹建及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有关企业规划设计、工艺设计、产品设计等费用支出构成了设计阶段的主要成本费用。设计阶段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首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发生的成本大多都是设计部门的可控成本, 因此应归属于设计部门的责任成本。

参考文献

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 篇9

关键词:产品生命周期,环境成本,控制

目前中国大多数企业依然停留在传统的成本观念中, 认为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范围只限于生产过程, 往往在产品设计阶段缺乏环保理念, 销售阶段缺乏环保方面的宣传和营销, 对于产品使用阶段和最终废弃阶段的环境成本更欠考虑。这种传统的产品成本控制方法没有考虑到消费者的使用成本和废弃成本, 没有实现环境效益与企业经济效益最优的双重目的。因此, 企业应转变观念, 对产品生命周期过程进行环境成本控制。

一、产品生命周期理念下的环境成本控制内涵

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企业某一产品的生产都要经过供应商、市场调查、采购、研发、设计、生产、销售、顾客服务直至最终的产品废弃处置等几个阶段。其中产品市场调查、研发和设计阶段的成本称为事前环境成本, 产品生产阶段的成本称为事中环境成本, 产品销售和顾客服务阶段的成本称为事后环境成本。本文站在产品生命周期的视角下分析环境成本控制。因此, 产品生命周期理念下的环境成本控制是指企业通过对环境成本核算提供的环境成本信息的基本分析, 采用一定的方法, 控制环境成本形成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的所有因素, 合理利用资源, 达到对环境成本的控制。

二、中国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现状

中国企业实施环境成本控制的尚不多, 成本控制只是约束和调节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劳动耗费, 以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 没有综合考虑社会成本的考核, 环境成本控制甚至不在企业成本控制之列。

(一) 环境成本控制观念落后

长期以来,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观念相对落后, 大多数企业在进行环境成本控制时往往只注重压降企业内部实际生产成本, 即采取末端治理方式, 从而忽视环境成本全程控制。而在企业内部环境成本的控制上, 也存在控制目标不明确的问题, 由于企业环境保护意识差, 在企业运营的过程中, 很少能够做到预设环境成本指标、全过程控制环境成本。只有事前控制原材料等源头的环境成本, 结合事中生产过程中环境成本控制, 再辅以事后废弃物的治理才能提高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效益。

(二) 环境成本控制标准缺乏

中国企业一般将环境成本与其他成本混在一起进行控制, 很少或者根本没有制定单独的环境成本控制标准, 导致企业的环境成本长期处于失控状态, 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产生了很不利的影响。环境成本控制是在环境成本形成过程中, 对形成成本的诸因素进行规划和限制, 其目的是把有关环境的诸项消耗控制在预定的范围内。在这个过程中, 成本标准的制定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没有科学的成本标准, 成本控制的后续工作将无法开展。

(三) 环境成本控制约束机制不健全

现有的制度下难以形成很强的约束力, 环境成本约束只能降低为经济约束。一些企业也就只能从增加企业利润的动机下设计环境成本控制问题, 对一些利润空间较大的企业而言, 要么不控制环境成本, 要么仅仅局限在事后处理企业成本代价;而那些利润空间有限的企业, 更是难以将环境成本控制提上议事日程, 并贯穿于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因此, 环境成本控制约束机制的不健全, 也导致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产品生命周期理念下的环境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四) 环境成本控制方法单一

企业之间生产经营状况的差异决定了不同企业应根据自身状况采取不同环境成本控制方法, 然而中国企业在进行环境成本控制时目的性不强, 标准不明确, 大多企业都采取单一的目标控制法, 并且中国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标准并不明确, 环境成本控制手段的单一和指标的缺失导致中国企业环境成本长期处于失控状态。

三、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成本控制

目前, 中国进行环境成本管理的企业主要采用事后处理, 即所谓的末端治理, 这种做法的主要缺陷在于起不到对环境成本的预先了解和控制, 不能未雨绸缪。实践证明, 企业环境成本的发生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始终, 从开始的产品设计到最后产品的报废回收, 都有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因此, 企业环境成本管理与控制活动也应该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过程, 从事前的规划、事中的监控到事后的处理, 进行全过程的管理与控制。从具体的方法来看, 目前理论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作业成本法和全生命周期成本法。相比较而言, 作业成本法侧重于对已确认的环境成本的计量和分配, 而全生命周期成本法主要侧重于对环境成本的全程管理, 可以考虑这两种方法的结合使用。

针对中国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现状, 提出产品生命周期视角下的环境成本控制是对环境成本形成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的所有因素进行控制, 即产品研发设计与采购阶段的事前环境成本控制, 产品生产阶段的事中环境成本控制, 产品销售和顾客服务阶段的事后环境成本控制。

(一) 研发设计阶段环境成本控制

研发设计阶段是环境成本产生的源头, 从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来看, 虽然在这个阶段不会产生较大的环境成本, 但是从整个产品生命周期来看, 环境成本的80%左右是由研发设计阶段所决定的。因此, 研发设计阶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产品生命周期阶段的环境成本与经济代价, 故研发设计阶段是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关键。

企业在设计产品过程中每一个决策都应充分考虑环境效益, 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研发设计不仅是一种技术层面的考量, 更重要的是一种观念上的变革, 要求产品设计时放弃那种过分强调在外观上标新立异的做法, 而将重点放在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层面, 以一种更为负责的态度去创造产品的形态, 尽可能地延长产品使用寿命, 并尽可能地回收利用。因此, 在企业研发阶段考虑环境成本策略, 通过环境影响评价产品可能产生的环境成本和在生产中实际发生的环境成本实施超前控制和实时控制, 可从源头上提高资源利用率, 减少资源耗用进而达到预防控制环境成本的目的。

(二) 采购阶段环境成本控制

在采购环节的环境成本控制方面, 企业采购部门应加大与产品研发设计部门、生产部门和营销部门的沟通与合作, 共同决定采用各种材料及供应商的选择, 通过减少采购难以处理或对生态系统有害的材料, 提高材料的再循环和再使用, 降低材料的购买成本, 降低末端环境治理成本, 提高企业产品质量, 改善企业内部环境状况, 最终提高企业的绩效。为了做好采购工作, 企业需要进行市场调查, 掌握资源情况, 选择经济合理的供应渠道, 谨慎选择供应商, 组织订货, 并及时运输检验入库, 以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三) 生产阶段环境成本控制

在日常生产经营阶段, 企业综合考虑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 并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与环境保护效益的理念有机地融合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 采用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对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实际发生或可能发生的环境成本实时控制。

产品的生产环节对环境的影响很大。因而, 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生产阶段环境成本控制应注重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的实施也是以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为基础的, 其是在生产环节对企业实施环境成本控制的一种有效方法, 清洁生产意味着减少和降低产品从原料到最终处置全生命的不利影响, 实质是一种物料和能源消耗最少的生产活动的规划和管理。因此, 产品生产阶段采用清洁生产模式, 对现代成本控制的要求是全面的、系统的经济发展与环境协调的模式, 清洁生产模式以资源保护、合理利用为出发点, 充分考虑生产前、中、后的节能、降耗、减污, 寻求资源、能源的废物最少化或消灭于生产过程之中, 从而达到控制环境成本的目的。

(四) 营销阶段环境成本控制

基于产品生命周期角度考虑, 营销阶段控制的重点是降低销售过程所造成的污染, 从而控制企业环境成本。企业在销售思想上应转变, 从购买者角度出发来分析环境成本问题, 开展一些顾客服务活动, 将有利于企业进一步掌握顾客环境需求信息, 从而根据顾客的信息反馈改进产品生命周期其他环节活动的环境成本支出。

综上所述, 环境成本控制需要考虑整个产品生命周期, 强化产品相应阶段的事前、事中及事后环境成本控制, 关键是研发设计阶段的环境成本控制。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成本控制的研究, 必将为实现企业环境成本的有效控制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彭贤则, 徐彬.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内生化[J].会计之友, 2010, (5) .

[2]常媛.基于价值链的环境成本控制体系构建研究[J].商业会计, 2010, (15) .

[3]张劲松, 张亦弛.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研究[J].会计之友, 2011, (1) .

[4]吴君民, 张允晓.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成本控制研究[J].会计之友, 2009, (10) .

[5]朱辉, 李艳芳.企业环境成本及其控制[J].财会通讯, 2009, (10)

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 篇10

产品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LCC)最早由美国国防部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并最先应用于武器装备的研制。它克服了传统企业成本管理仅注重降低生产制造成本的局限性,将企业成本管理的视角向前延伸至研发设计阶段,向后延伸至售后服务及报废回收处理阶段,拓宽了成本管理的视野。传统的成本管理理论认为,LCC是包括对产品规划、设计和制造等成本管理的技术,重点强调产品的制造成本。随着市场竞争程度的日益加强和产品寿命周期的日益缩短,对产品的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分析就显得非常重要。推进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最大源动力是客户需求的快速变化,由此导致了市场竞争的加剧,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为此,企业必须从产品寿命周期的角度来分析顾客需求的变化,产品价值的变化,最终通过成本分析来对产品进行重新的调整、设计、制造,以达到获取市场份额,满足客户需求,增加企业利润。产品寿命周期成本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而且前后成本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从而产生一定的引致成本和不可回避成本。产品成本的管理是各项成本活动之间进行相互权衡,最终达到全部生命周期成本最小的一个过程。由此,要围绕市场的多元化需求进行产品功能及质量等的改造和设计,以顾客对产品价值的判断和企业成本增量的变化来综合权衡产品价值与产品成本。本文利用增量分析的方法来将产品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及其结构和产品价值进行综合权衡,进而达到企业成本降低和价值增强的目的。

二、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理论

(一)生产者视角的产品生命周期成本

传统的成本管理强调的生产者所归属的成本包括制造和相关管理成本。基于企业的角度,产品生命周期成本主要内容有:产品生产之前的研究开发费用;生产成本:生产过程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营销成本:营销过程发生的包装费、储存费、运输费、广告费等。然而从更为广泛的战略的角度来看,生产者视角的产品寿命周期成本应该包括整个产品从概念化到最后产品报废处置的所有属于企业负担的成本。可以把产品生命周期成本分为两个方面:在企业内部发生的成本和在企业外部发生的成本(主要是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一系列产品更换、维修、保证等)。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顾客消费需求的千变万化,这种发生在产品使用过程中各种归属于企业承担的成本日益增加,如售后服务部门的运营费用,产品的召回费用,处理顾客投诉的费用等等。内外部两个方面的成本具有此消彼长的关系。也就是说要降低顾客的使用成本,尽可能的消除顾客投诉和召回等方面的成本就需要加大对产品质量的投入,这反过来又会增加企业的内部研发和生产成本,这就是一个综合权衡的问题,最终希望能够达到总成本最小的目的,如果单纯的强调企业内部发生的成本,显然有时候顾此失彼,得不偿失。

(二)消费者(使用者)视角的产品寿命周期成本

消费者视角的产品寿命周期成本应该包括从消费者购买产品后在使用产品过程中所付出的一系列相关费用,如购置成本(买价)、运输成本、能源消费成本,投诉成本,报废成本等。消费者视角的产品寿命周期成本主要包括:购置成本,如买价、运费、安装费、保险费等;运行维护成本指为实现消费者所要求的功能所消耗的成本,如能源耗费支出、维护支出等;报废成本指产品报废时处置相关资产所发生的人工费、运费等。使用者视角的产品寿命周期成本是一个从产品使用角度来讲的更为广泛的产品寿命周期成本概念。所有权总成本(TCO,the Total Cost of Ownership)就是从购买方(使用者)角度来对所购产品成本进行分析和确认的一种战略成本管理方法。所有权总成本(TCO)除了包括采购成本之外,还包括和供应商的签约成本,对供应商的确认和质量认定成本,订货成本,储存成本,使用成本,处置成本等方面。研究发现与产品购置相关的成本占全部制造业产品总成本的63.5%,占非制造业总成本的25%。TCO与传统成本管理中的购置成本和订货成本有区别的。传统的购置成本仅仅包括相关采购成本、储存成本和保险储备储备,而TCO除了上述成本之外还包括使用成本,处置成本等方面。所以,TCO更便于对供应商的选择和产品购置的决策。Ellram认为采用TCO的成本管理方法具有以下优势:绩效评价、决策制定、交流、信息洞悉和提供持续改进。TCO提供了准确判断相关成本和引致成本有利方法,从而为消费者或者企业制定采购计划提供了丰富的成本信息。

(三)社会视角的产品寿命周期成本

Krozer认为对产品健康和环境质量的要求推动了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的发展,这些健康和环境质量方面的要求主要是来自越来越多的利益相关者,如消费者、企业、社会团体。他们由于产品使用带来的灾难和损失致使企业在产品的设计和生产等方面必须考虑相关质量问题,特别是越来越严重的环境破坏方面。产品寿命周期成本分为两部分:企业内部成本和企业外部成本。企业外部成本主要是在一定时间内企业不需要承担的成本,如对自然资源的损耗,生态环境的严重影响等,这种外部成本也可以称为社会成本。从整个社会角度,产品的社会生命周期成本将成本进一步扩展到全社会范围,不仅包括生产者和用户承担的成本,还包括由其他社会成员所承担的环境成本,即产品的社会生命周期成本在产品的总成本中引入了环境成本。在对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的评价中考虑了环境因素,评价环境影响因素包括对环境的影响、对资源(包括能源)消耗的影响和对工作环境的影响。其中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侧重于对地区或全球环境的影响,包括全球变暖、臭氧层损耗、酸化、富氮、水污染、土壤污染等方面;对工作环境的影响则主要侧重于对车间、工作室等小范围环境以及工作人员的影响。对环境以及工作环境的影响,主要是考虑产品在其全生命周期中排出的废弃物及噪声造成的影响。对资源(能源)消耗的影响主要是考虑产品生命周期中输入的材料、辅料和能源对资源消耗的影响,而且资源又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殷俊明等人认为废弃成本主要指产品和包装物废弃后所发生的废物处理、回收、循环利用成本;环境损害成本主要指由于产品使用和废弃后对环境和资源的损耗、保护、恢复所支付的成本费用,大体上包括保护成本、恢复成本、再生成本、替代成本、损失成本等。尽管许多社会成本都没有真正的反映到企业的成本决策中,但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产品质量问题不仅是使用中所产生的功能性问题,更多是使用过程中对人的污染,对人健康的损害以及产品处置等方面对社会其他成员的污染。这种社会成本往往和企业前期的设计和生产成本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所以企业需要综合权衡产品寿命周期的总成本,以期达到总成本最低的目的。

三、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综合权衡的方法

(一)价值链分析方法(VCA)

企业是价值创造的实体,从产品研发、材料采购、生产活动到销售等一系列的活动都是价值创造活动,从而形成一个价值创造的链条。如果把整个产业链贯通起来,所有处于这个产业链中的企业都在进行着一系列的价值活动,由此形成一个无形的更广泛的价值链。任何一个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都是这个价值链中的一个部分。价值链框架是一种将整个链条——从基本原材料到最终消费者——战略性的分解到相关活动,进而更好的理解成本活动和差异化根源的一种有用工具。这些处于价值链中的各种活动都在创造价值的同时也消耗相应的资源,利用价值链分析方法可以对产品寿命周期各阶段的活动成本及其所创造的价值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可以确定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以价值为核心的产品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把传统的成本分析提升到产品生命周期全部成本的高度,从而有助于把产品寿命周期全部成本和产品功能与产品价值充分的融合起来。Dekke把价值链分析方法(VCA)看作战略成本管理的核心分析工具。任何一个成本活动都要为企业最后的整体价值带来一定的增值。价值链分析是对企业产品寿命周期内的成本活动分解为若干部分,然后以成本活动的价值创造和成本付出进行对比,从而来判断成本活动是否为增值活动。企业产品寿命周期内的成本活动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来看。纵向活动包括从产品概念化开始,经产品设计等到产品售后服务为止的整个过程。而横向活动包括一系列企业管理活动和后勤支持服务过程。如(图1)所示。

企业管理活动包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后勤支持服务活动包括供水供电,运输管理,房产管理等。纵向的活动是企业产品寿命周期中最为基础的活动,而其他的企业管理活动和后勤支持服务活动是由此产生的引致成本活动。在此基础上,产品价值链的分析要以产品寿命周期的基本活动为关键分析对象,同时关注相应的引致成本活动。价值链分析的根本出发点是以是否满足消费者或者使用者的需求为依据。一般来讲,顾客的需求紧紧围绕产品的功能、质量、时间为基本条件。整个价值链的分析就以产品的功能,质量和时间来展开。价值链实际是一个为最终消费者提供及时、高质量产品功能的价值叠加和价值传送过程。每个企业在整个价值链中承担着不同的价值创造活动,从而产生不同的价值创造成本,这些价值创造和价值创造成本可以通过不同的产品寿命周期阶段分析反映出来。Shank强调一个企业要获得和维持一定的竞争优势就需要对整个价值创造系统有一个全面的理解,而不仅仅是对自己参与的一些价值活动的把握。

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的总成本结构权衡有两个方面:一是在整个产品寿命周期内各阶段成本活动的成本分布和优化;二是不同阶段各种活动的成本与其价值创造的权衡分析。首先是通过市场分析,了解消费者或者产品使用者对产品价值的需求,包括功能,质量和时间。价值链的分析要建立在以客户为根本出发点,以市场分析为价值链分析的起点。其次,将客户需要的价值在产品寿命周期内各项活动中进行细分,确定每一项价值创造活动。可以借助价值工程、功能——成本分析方法对每一项活动进行价值创造的贡献度分析。如要提高产品的传输速度,缩短生命周期整体时间,产品设计方面需要考虑相应的部件组合,生产流程,物流配送方面的改进,从而找到提高传输速度的关键价值创造活动。另外,也可以通过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活动分析来确定有利于缩短时间的关键作业活动等。第三,利用价值链分析方法对产品寿命周期内各活动成本与价值创造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判断成本活动是否为非增值活动,这样从根本上探寻产生成本的根源,通过减少非增值成本活动来进一步降低产品成本。这里并不是对产品成本与收入的对比,而是对每个价值创造活动的成本与价值进行对比,从而确定每个作业活动的投入产出比,进而判断作业活动的存在意义。最后,产品寿命周期内各阶段成本的优化主要是将各阶段的成本进行细化,寻找总成本最低的点。从产品的概念化和设计阶段对这些成本发生的可能性和价值创造的情况有一个预先的判断。从产品寿命周期的基本成本活动(纵向)来看,前项的成本活动对后项的成本活动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往往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也就是说一旦前项成本活动发生或确定,后项成本活动往往很难再削减下来,如此类推,产品的概念化和产品设计就成为整个产品寿命周期成本分析的重中之重。以价值为中心的产品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融合了产品寿命周期成本、价值分析和质量功能展开(QFD)的分析方法,将以价值为中心的产品寿命周期成本分析程序可以分为以下方面:定义产品功能结构;确定产品功能的权重因子;提出概念化的产品设计和产品组件,以及估计相关组件的成本;根据组件对产品的功能贡献程度来确定组件达到权重因子;计算过去产品寿命周期内相关组件的成本水平(尽量以流程为中心);估算相应的功能成本,确定其价值图;建立在产品寿命周期成本最低基础上优选组件(即二次设计)。

(二)增量成本(边际成本)分析方法

在整个产品寿命周期的活动中,每个阶段都是产品价值的完善和叠加过程,也是产品成本的增加过程。即使在产品的客户使用过程中,产品的价值也是在随着不断的实体保持来体现产品价值的进一步延伸,所以,售后服务的成本支出表现为产品价值的保持和延续。因此,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的分析可以使用经济学中关于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的概念。一般来讲,产品在寿命周期内的所有成本随着产品价值的增加而增加,但从产品寿命周期内各阶段来看,除了产品设计阶段的成本之外的其他成本都会随着产品设计成本的增加而下降,因为产品设计付出的越大,考虑的因素越多,后面作业活动可能带来的成本会下降,当然,这里要有一个设计阶段与其他成本活动进行权衡的问题。

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 篇11

关键词:店铺类型划分;生命周期

一、传统店铺类型

我国传统店铺分类是根据区域将店铺划分为:华北、东北、华东等地区店铺,每个区域的店铺分别坐落在商业区、文教区、住宅区、工业区等,对于一个品牌来说,每个区的店铺有进一步细分为:保障市场销售的专卖店、把握市场趋势的旗舰店、提升品牌形象的体验店等。店铺分类是市场细分的表现,市场细分的细分变量有:地理因素、人口因素、心理因素、行为因素。从理论上讲,市场细分使用的因素越多,分的越细,越容易找到市场机会,但是操作起来也越麻烦,相应的成本会越高。所以在细分某一个具体的市场时究竟使用几个因素好,要通过综合权衡确定,既不是越少越好,也不是越多越好。

二、产品生命周期划分店铺类型

同一店铺类型不能仅仅店铺位置、店铺大小及消费者群来划分,而应该从店铺中各个品类销售情况来划分店铺类型,产品的销售数据是最能够反映店铺对应的消费群需求,也最能够区分店铺类型。同品类产品的生命周期曲线相似,可将店铺归为一类,进行日常的运营和订补货,对新店铺开张和老店铺装修等经营决策提供管理经验和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从顾客角度出发,在传统店铺划分方法基础上进行细化,将品类结构和生命周期引入店铺划分,来指引企业选择订货品类、做好需求预测、根据品类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进行合理的库存管理、补货、促销和折价。

(一)产品生命周期划分流程。根据上年度的销售情况拟合单一品类单一店铺的初始生命周期曲线,各个品类的初期需求预测量来决定销售季节初订货量,根据各个门店的地理位置及面对的消费者群做店铺类型的初期划分,再根据初期需求预测曲线来做店铺类型的最终划分,根据划分的店铺类型来支持店铺的订货、补货、促销、运营等环节。

(二)选择新产品试销门店。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预测产品的需求一般依靠的是少数人的直觉判断,而不是对销售数据的系统性利用,但是忽视艺术与科学结合起来的良机是极不明智的。只要根据销售季节前几周的销售数据更新初始需求预测,不断的跟踪了解预测结果的准确性,正确进行产品的市场测试,并采用多种预测方法,企业便可以显著提高需求预测的准确性。在销售季节前几周,企业对每个产品的需求没有把握,通过市场试销将产品投放到有代表性的门店做小范围的试销,企业才能真正的了解产品的销售市场前景。试销市场一般要在分销、竞争和产品使用等方面与市场的条件尽可能接近,首先寻找在人口上能代表国家市场甚至代表地区市场的试验城市,通常考虑生活水平,购买能力、人口规模、文化程度等因素,其次要考虑消费者习惯等心理因素。试销的时间选择也很重要,流行品的生命周期时间短,竞争压力大,因此一般使试销时间尽可能短,但是若试销时间过短,全面的销售战略可能会建立在不准确、不完整、没有说服力的数据上。

正确进行产品的市场测试至关重要,一般零售商会在销售季节开始之前在几家商店中进行试销。但几乎所有的销售人员都认为,公司采用的测试方法极不科学,而且公司往往对某些产品销路将会不好的所有预测结果置若罔闻。商家通常认为,尽管测试结果不理想,自己的产品还是会畅销的;他们往往将不尽人意的销售情况归咎于老天不作美,测试地点选择不当、测试执行不力,以及其他因素。

(三)实时数据预测需求。根据早期销售数据更新需求预

测,不断跟踪了解预测结果的准确性,正确进行产品的市场测试,零售商可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在适当考虑价格波动和供货因素之后,早期的产品销售情况对于预测总体销售情况帮助极大。通过分析早期的销售数据,估算各品类的未来需求量,通过产品的早期销售,零售商做跟踪,一旦发现某些商品有短缺的迹象就立即补充,零售商的利润会迅速增加。需求预测可以先利用历史销售数据,从每家店的情况出发选择不同的产品种类,根据产品类别来跟踪每一家店每一品类的销售情况,自动调整商店的库存水平。

(四)跟踪了解需求预测的准确性。需求预测的误差是比较大的,降低需求预测误差对零售商来说至关重要,为了减少误差必须跟踪产品的销售情况,做好需求预测的更新。

结论:本文通过对产品生命周期曲线分析来划分店铺类

型,帮助企业做好产品销售决策,不同店铺类型选择不同的产品品类,同店铺类型可以采用相似的需求管理策略。在新产品推出时,可以根据同店铺类型的销售情况,做后期销售的需求预测。

参考文献:

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 篇12

关键词:产品生命周期,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成本管理

一、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理论回顾

产品生命周期就是产品从进入市场到退出市场所经历的市场生命循环过程, 进入和退出市场标志着周期的开始和结束。典型的产品生命周期一般可以分成四个阶段: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随着企业战略成本管理 (SCM) 的兴起, 结合产品生命周期特点研究成本投入的方法开始被广泛的关注。由此而产生的企业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 (product life Cycle Cost) 对产品生命周期成本进行了全面计量与分析, 其目的有三:第一, 帮助企业更好地计算产品的全部成本, 便于企业在将产品推向市场之前, 做好总体成本效益预测, 以决定开发该产品是否有利可图。第二, 帮助企业根据产品生命周期成本各阶段的分布状况来确定进行成本控制的主要阶段。第三, 由于扩大了对成本的理解范围, 有利于在产品设计阶段便考虑顾客使用与产品废置成本, 以更有效地管理这些成本。

目前在国内电信行业, 产品生命周期的成本法还在探索阶段, 没有成熟的行业应用模板可以借鉴。因此, 本文通过对S D移动公司大众卡的成本投入案例研究, 探索中国现代电信企业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在成本管理中的成功应运经验。

二、案例背景介绍:SD移动公司及大众卡品牌简介

S D公司是中国移动一个县级分公司。截止2004年底, SD公司共有通信用户数100万, 全年收入超过12亿, 市场占有率达到7 5%。S D公司拥有“全球通”、“动感地带”、“神州行”、“大众卡”四个品牌 (2007年3月前) 。

(1) 大众卡品牌简介

大众卡是中国移动的地方品牌, 它是中国移动在国内一部分开通了小灵通地区推出的类似于神州行的移动通信品牌。该品牌的推出是中国移动出于对用户群细分的考虑, 主要针对中国电信小灵通, 抢占低端市场, 从而不断扩大用户规模和市场份额。SD公司在2003年5月推出该品牌, 截至到2005年12月, 该品牌的在网客户已达到56万, 用户数居各品牌之首, 占四大品牌总用户数的35%, 用户发展速度相当迅猛。

(2) 大众卡的市场发展环境

SD公司所处的地区是一个农业县发展为以制造业为主的城乡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县级市。该地区的人口主要由富裕起来的农民、制造业的工人、私人企业主和外来打工人员所构成。因此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人口构成使得当地的通信市场消费水平较高, 但消费方式都比较传统, 主要以话务量为主。而今年来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外来务工的人员也随之增多, 而这些务工人员较低的收入决定了质优价廉的大众卡是他们通讯的最佳选择之一, 再加上本地一部分不需要漫游功能的人群对大众卡的需求, 因此大众卡在该地区的市场前景是相当乐观的。

(3) 大众卡的资源投入方式

对大众卡, 由于其定位低端市场, 利润率比其他品牌要低, 因此资费调整和销售折扣是资源投入的首选方式, 特别要注意的是, 该品牌的资源投入应注意针对忙闲时段提供差异化的资费政策, 目的是维持收入的同时, 合理分流话务高峰, 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三、大众卡的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研究

(1) 大众卡市场生命周期分析

大众卡从2003年5月推出至今, 已经有4个年头, 本文用每月较上一月的收入增长率来衡量。从图1可以看出, 在大众卡2003年5月推出至2004年4月之前, 大众卡用户数每月收入增长率均在10%以上, 与一般产品的生命周期不一样, 大众卡直接跨越了导入期 (或者说其导入期非常短暂) 进入了高速成长期, 这段时期为2003年5月至2004年4月。从收入增长趋势线可以看出, 收入增长率从导入初期便一直呈现递减趋势, 从期初的26%降到2004年4月的10%, 这段时期为“高速成长期”;当时间来到2004年10月, 增长趋势线到达谷底2%, 这里不妨将2004年4月到10月这段时期称为“成长期后期”;从2004年10月开始, 收入的增长率在1%-10%的范围内出现波动, 这段时期为大众卡的“成熟期”。图1

(2) 高速成长期成本投入分析

大众卡是一种特殊的产品, 它的功能就是提供通信功能, 从上面的市场生命周期分析中, 可以看出大众卡的生命周期也是很特殊的。按照收入增长率法来判定生命周期的话, 它没有导入期, 因为从一开始进入市场, 它便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当然, 这与大众卡自身定位、公司的经营方针以及市场的需求是密不可分的。

产品引入阶段显著的财务特点是:消费者对该产品不甚了解, 大部分顾客不愿放弃或改变自己以往的消费行为, 销售量小, 价格策略还难以确立。高了会影响消费者购买, 低了也可能难以收回成本;广告费用和其他营销费用开支较大;产品的研发、设计经费投入较大;利润较少, 甚至出现经营亏损;现金流量为负;企业经营风险很大。

由于SD市人口构成特点, 移动通信的低端市场容量还是相当大的, 而且潜在消费者对产品不太了解, 但是他们对价格十分敏感, 又由于有联通、小灵通这些主攻低端市场的竞争对手, 因此潜在的竞争是十分激烈的。这一阶段SD公司采用的是低价格和高促销费用相结合, 目的在于以最快的速度打入市场, 获取更高的市场占有率。从图2可以看出, 在大众卡推出之后, SD公司的广告宣传费和促销费是一路攀升, 这两项费用的投入有非常明显的增加, 其中大众卡推出后广告宣传费月均比推出前增加137%, 促销费月均比推出前增加444%。销售折扣方面, 2003年5月到12月大众卡所用折扣占四大品牌合计折扣的23%, 仅次于全球通的62%, 可见销售折扣向大众卡倾斜非常明显。进一步的分析可知, 大众卡平均每用户享受折扣优惠高出所有品牌平均每用户享受折扣的20%。

由于大众卡没有导入期或者说导入期非常短暂, 因此可以说其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赢得了用户的青睐。用户对该产品也渐渐熟悉, 用户数、销售收入显著地、快速地增长, 这一点从图1收入增长情况可以看出。这段时期大众卡的成本支出主要集中在广告宣传、市场促销方面, 同时以折扣资源为辅, 刺激更多潜在客户入网, 力在短期内快速形成规模优势。

(3) 成长期后期成本投入分析

大众卡成长期后期为2004年4月至10月, 这段时期收入的增长率在10%以下, 但收入仍保持快速稳健的增长, 用户发展也保持着稳步攀升的势头。这段时期, 该产品在市场上已经开始具备不错的口碑和品牌影响力, 用户已开始接受该产品。SD公司的策略是广告宣传及促销等营业费用保持稳定或略有增长, 但占变动成本的比重下降。由于网络成本等固定成本被分摊到更多的用户身上, 单位用户的固定成本在下降, 同时单位用户的营业费用等变动成本也在下降, 因此单位用户的成本是在下降的, 并且其下降的幅度要大于产品资费下降的幅度, 因此这段时期产品的利润和企业的现金流快速增长。由于单位产品总成本下降, 企业应当在考虑市场占有率和盈利水平的前提下, 适时、适度地调低价格, 以吸引更多的顾客。

在成长期后期, SD公司大众卡的营销投入主要以充值赠送为主的手段来调低实际使用资费。就名义资费来看, 大众卡的资费分网内网外区别定价, 其中网外资费是网内资费的两倍多, 而且每月的固定费高于联通的自由卡和电信的小灵通。虽然大众卡有闲时IP2折忙时5折优惠和IP长途闲时6元包月, 但大众卡整体的名义资费水平相比其他两大竞争对手毫无优势是不争的事实。而大众卡推出以来一直没有进行名义资费的调整, 而是一直采用充值赠送的方式来调低实际资费。图3是大众卡成长后期每月销售折扣的情况。从下图可以看出, 该期间累计折扣率为17.1%, 表明大众卡通过销售折扣使得名义资费实际下降了17.1%, 而用户通过充值赠送实际享受了名义资费17.1%的折扣优惠。

(4) 成熟期成本投入分析

从2004年10月以来, 大众卡开始步入成熟期, 该阶段收入的增长率在1%-10%之间波动。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这一阶段持续的时间最长, 企业进入经营的黄金时期。这一阶段的财务特点是:大多数消费者已经接受该产品, 产品销售量稳步上升, 销售增长率趋于下降;固定成本被更多的销售量分摊, 企业利润和现金流量逐渐上升;但由于同类产品的竞争加剧, 企业为了维持已有的市场地位, 仍需要投入较多的营销费用, 有时甚至要采取低价策略,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减缓利润的增长速度。

传统产品在成熟期时会降低价格, 争取最大的利润。根据经济学原理, 当产品的边际收入等于其边际成本时, 产品的利润会最大。对于电信企业的产品来说, 也是一样的道理, 也就是说, 在大众卡的成熟期, 只要将其的定价定在盈亏平衡点以上, 便是企业可以接受的定价, 在此基础上, 企业的利润便会继续增加。

在产品的成熟期, 同类产品的竞争会进一步加剧, 产品的同质性问题也将会越来越严重。因此, 如何在价格相差无几的时候吸引客户, 寻求差异化的产品可提供的服务内容就很重要了, 也正是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 SD公司在2005年7月份开通了大众卡的GPRS业务, 从而在与竞争对手的低端品牌竞争中, 在数据业务的提供上取得了先机。另外在2006年的1月底, SD公司又推出大众卡省内出市漫游的政策, 在漫游业务上又领先于电信的小灵通一步, 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移动通信低端市场中大众卡的领先优势。在大众卡“出市漫游”的利好消息的刺激下, SD公司2月份在大众卡新增市场上取得非常不错的成绩, 大众卡新增用户较以往大幅上涨, 占当月所有品牌新增用户数的71%。

在大众卡成熟期, SD公司主要的手段便是对资费进行调整。SD公司先是在05年3月取消网内外差别定价, 降低网外资费, 实行统一的资费, 同时为了控制忙时话务量, 减轻网络压力, 将接听全包改为每月闲时包接500分钟。而SD公司在2006年2月底重新推出“接听全包”, 该项政策的推出给小灵通以及联通的同类品牌非常大的压力。“接听全包”的重新回归使得大众卡的实际资费进一步下调, 对维系用户在网、发展新用户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成熟期, 市场上同类产品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一般企业为了维持已有的市场地位, 除了采取低价措施外, 还会继续投入较多的营销费用。在该阶段, S D公司在大众卡的资费上做了下调, 另外还在广告宣传以及充值赠送方面仍然维持了较高的水平。尤其是进入2006年以来, 面对竞争对手咄咄逼人的进攻, S D公司除了直接调低名义资费外, 还加强了充值赠送间接调低资费的力度, 大众卡1到3月累计折扣占四大品牌折扣合计的24%, 大众卡折扣率高达19%。

通过这一系列的资源配置政策对市场运作的指导, 大众卡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28%, 新增用户数也一改去年增长缓慢的特点, 本年呈现良好的增长态势, 1至3月累计新增用户数比去年同期增长43%。

四、SD移动公司案例启示

SD公司在成本管理上的这些实践, 可以说已经是站在了战略成本管理的角度思考未来财务成本管理的定位。通过对产品生命周期的分析, SD公司深入研究了大众卡产品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特性, 通过特色的成本投入实现了产品成本结构和营销资源合理匹配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目的, 有力地促进了该品牌的健康发展。这些尝试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深入探讨的。

参考文献

[1]、胡坚.经济预测讲座 (十一) 产品生命周期的分折与预测方法北京统计, 1998, (11) .

[2]、陈良华, 成本管理, 中信出版社, 2006年07月

[3]、黄维明, 企业质量成本管理220问,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6年12月

上一篇:数字后处理下一篇:电视剧制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