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电视拍摄研究(精选8篇)
网络电视拍摄研究 篇1
对从事电视摄像人员来说,最基本要求就是掌握规范的标准的摄像机定位技巧,摄像人员只有充分掌握此项技能才能更好地摄取电视画面,从而有效提高电视节目的质量。但是在电视节目拍摄过程中,有的电视画面需要摄像机进行不定向移动,如果摄像师能够很好当地把握变化的时机,就可以使电视节目看上去更加有吸引力,但是有时摄像师不能正确地掌控时机,就会电视节目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在电视拍摄过程中,摄像师要根据拍摄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摄像方法,使电视节目的效果和质量达到要求。
1 固定摄像的内涵及特点
固定摄像,是指在电视节目拍摄过程中摄像师将摄像机固定放置在特定的位置,在拍摄过程中使相机的光线和镜头焦距要始终保持一致,但是并不是所有拍摄画面和对象都是静止的,有时,也需要对动态的画面、对象进行拍摄。固定画面,是指在拍摄过程中相关拍摄数据都始终维持一致,如摄像机的位置和镜头焦距等,在保持数据不变的情况下拍摄的画面为固定画面。
经过相关人员的调查发现,固定摄像的方法适用于一些访谈节目,如《鲁豫有约》《非常静距离》等访谈类综艺节目。通过固定摄像方法拍摄出的电视节目给观众带来一种和谐平静感觉。同时,这种摄像方法可以进行集中拍摄,达到了访谈类综艺节目所要求的节目效果。但固定摄像方法也有一定的缺点,如存在视点单一、镜头不能更好地展示画面效果及画面轨迹不清晰问题等。
在使用固定摄像方法进行电视节目拍摄时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保证电视画面的流畅程度并有一定的衔接性,使电视节目达到要求的效果。在抓拍特定的画面时,必须保持画面稳定。摄像师在拍摄时,要根据电视节目的性质和要求选择最佳的拍摄对象。
2 运动摄像的内涵和特点
运动摄像,是指摄像师根据要求变动摄像机的位置和镜头焦距的拍摄方法。运动画面,是指在拍摄过程中通过对摄像机的位置和镜头焦距的进行改变,通过改变后拍摄出的画面称为运动画面。根据运动摄像的特点,其适用于变换程度和次数较多的综艺节目,如《挑战者联盟》《全员加速中》《Running Man》等。
将镜头进行推进是电视节目制作中的使用较多的摄像方法,这种摄像方法可以根据场景的需要对演员进行特写拍摄,镜头由远向近逐渐推进可以给观众带来一定视觉体验。使用运动摄像的方法进行电视节目拍摄可以有效避免固定摄像时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建议电视节目拍摄人员根据拍摄画面时尽量选择运动摄像的方法,使电视节目效果和质量符合相关要求。
3 使用固定摄像和运动摄像时需要注重的技巧
首先,要注重拍摄画面的稳定性。在进行电视节目拍摄时,一定要保证拍摄画面的稳定性,即使是在镜头进行转换以及摄像机在调整位置时也要尽最大的努力保证拍摄画面的稳定性,这样才能确保电视节目的效果。为了使拍摄画面满足稳定性的要求,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一种是尽量保证拍摄画面基本线条的稳定,在拍摄过程中最常使用的线条模式是横平竖直,这种线条模式符合人们观看节目的要求,所以要求摄像师在拍摄过程中必须保证画面线条的稳定性。另一种是在拍摄过程中尽可能多的使用推镜头的方法,在拍摄过程中摄像师应该减少大程度转换摄像头的次数,在满足拍摄要求的情况下多使用推镜头的方法。
其次,要注重拍摄画面的方向性。在拍摄过程中,每个电视画面的拍摄都需要自身进行镜头聚焦,进而调整拍摄的方向。在进行连续画面的拍摄时,摄像师要根据拍摄要求为自己制定特有的拍摄路线,在拍摄过程中要根据设定的路线进行,这样才能使拍摄出来的电视画面效果达到要求。
最后,在进行电视节目拍摄时,要选择合适的拍摄光线。摄像师在拍摄过程中使用的光线种类非常多,使用最多最普遍的是顺光、逆光、侧顺光及逆顺光等。为了在拍摄过程中更好地使用光线,必须对各种光线进行详细深入了解,进而在拍摄过程中能够选择适宜的光线进行更快更好的拍摄。
4 结语
上述文章对电视拍摄中的固定拍摄和运动拍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研究,希望相关电视节目摄像人员根据电视节目的要求,选择适宜的摄像方法进行拍摄。此外,还可以将两种方法进行有机结合,使电视节目播出后的效果达到预期要求。
摘要:在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电视摄像,摄像质量对电视制作质量有非常大的影响。如果摄像的质量没有达到相关要求,会导致一系列的电视节目质量受到影响。本文主要对电视摄像中的固定拍摄和运动拍摄技巧进行详细的研究和探讨,以期对相关人员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电视摄像,固定拍摄,运动拍摄,技巧研究
参考文献
[1]蒋啸涛.论电视摄像中的固定拍摄和运动拍摄[J].理论与创作,2010(4).
[2]张延.论电视摄像中的固定拍摄和运动拍摄[J].大众文艺,2014(12).
[3]谭颖,于海洋.电视新闻拍摄的技巧与应用[J].青年记者,2013(2).
[4]庄震.浅谈电视新闻的摄像技巧[J].活力,2012(21).
网络电视拍摄研究 篇2
——奋进中的莱州路小学 第一部分、启迪文化谱华章
镜头:学校大门 “胶州市莱州路小学”转向、教学楼、操场等场景。(解说词:胶北办事处北关社区,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在这钟灵毓秀之地,有一个让儿童少年向往的地方——莱州路小学。莱州路小学始建于1952年。占地35.28亩,校园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现有学生2200人,教学班34个,教职工106人。
镜头:校训:“一笔一划写好字,一生一世做真人”,学校办学理念:“以人为本,扬长发展”字幕。太阳从东方喷薄而出。推出片名:开启辉煌的明天。
(解说词:
这里是书香飘逸的学园,这里是传承文明的乐园,这里是培育英才的摇篮,这里是成就未来的殿堂。
走进莱州路小学,赫赫醒目的校训“一笔一划写好字,一生一世做真人”,令人振奋。校园是无声的力量,走进校园,你会立刻感到扑面而来的生机与活力:宽敞整洁的教室充满人文、书香的气息;教室内外走廊过道的名言、警句潜移默化的陶冶着孩子的品行;设施齐全的多媒体教室成为学生拓展真知的舞台;平整干净的校园场地,活跃着孩子们矫健的身影;生机勃勃的鲜花绿树在微风中向师生频频点头……清晨,书声琅琅,孩子 们迎着朝霞认真阅读,尽情地享受着美文诵读带给他们的快乐与财富。黄昏,夕阳沉暮,孩子们踏着余晖与阳光锻炼,尽情地挥洒着自由与欢乐。每一个走进校园的人都会感到校园处处别具匠心,似乎每景每物都在说话。
镜头:升旗仪式,国旗冉冉升起,学生走进学校,在教室认真上课、几个学生漫步于操场、学生上电脑课、主题班会、走廊、班级布置、图书馆看书等镜头。
解说词:。学生风采、文化展板、名人名言、图书角无疑是一部部真实可见的 “教科书”,整个校园人文环境温馨,学习气氛积极浓厚。每位学生都能拥有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拓展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学生为主,以德育为先,学校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通过组织国旗下讲话、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消防演练、主题班会等形式,不断加强德育工作,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为学生奠定了坚实的成才基础。学校努力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彰显环境育人的魅力。
镜头:学生社团活动、文艺演出、运动会、乒乓球、篮球赛、演讲比赛等。
(解说词:在大力推进德育工作的同时,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按照 “以人为本,扬长发展”的办学策略,广泛发动学生开展文体活动,不断增强学校内部活力,形成了办学特色。作为全市最早开展社团活动的小学之一,学校的社团活动取得了蓬勃的发展,知名度不断提高。本着师生全员参与、双向选择的原则,经过不断优化调整,现已发展为4大类32个社团,涵盖德育、科技、艺术、体育、文学、综合实践、智力开发等各种领域,全校2100多名学生、70多名教师,每人都有自己心仪的社团,使其成为实施“扬长教育”的重要舞台。
采访:(学生)自从进入莱州路小学,我就积极参与学校的社团活动,剪纸、绘画我都参与过。但是最终选择了足球社团。一开始我觉得踢足球很累,会耽误学习,可事实并不是如此,踢足球可以锻炼我们的身体,增强意志力,参加足球社团以后,我知道了团队合作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参加胶州市的“市长杯”之所以能获得第一名,离不开团队的团结合作,踢足球,还可以激发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
采访:(董雪松)莱州路小学社团活动办的有声有色。剪纸、书法、空竹、足球、武术、茂腔、折纸等社团,在社会上及兄弟学校中小有名气。吸引了不同学校的领导老师前来取经学习。
我校社团活动始终坚持从学生兴趣出发,结合学校日常教学工作,因势利导,活动经常化、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许多自我展示的机会。通过参加课外社团活动,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一批批特长生不断涌现。
为鼓励师生多创新,多突破,学校方面给予了有力的经费保障。丰富多彩的特色社团活动,为学校增添了活力。社团活动不仅在学生中深受欢迎,在老师中也是获赞颇多。寓教于乐想必是许多教师努力追求的。社团活动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迎合了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了学生的特长,让教师和学生乐享其中。
学生在各具特色的社团活动中,体验了生活,提升了素养,涵养了心灵,为校园文化生活填上鲜亮的一笔。镜头:学生假期亲子实践手册,劳动值日等镜头。
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莱州路小学自2011以来每年坚持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近几年来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纪念革命先烈;到飞机厂参观先进飞机、到玉皇庙村感受民俗文化、到少海湿地公园进行环保调查、到泰山农机学习先进农机知识,到敬老院献爱心等活动,每年寒暑假,为了丰富学生假期生活,学校还专门制作《假期“亲子实践手册》,布置家长和学生一起在假期开展感恩、环保、科技发明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们走进社会,亲近自然、学习知识、开阔眼界,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独立生活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处事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还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爱心和感恩心。同时也拓展了学生视野,丰富了社会经验,增强了社会责任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提供了一个平台。
采访:(学生)假期中我和同学们一起到敬老院参加了献爱心活动,同学们为老人们带去了精彩的节目,为他们带去了欢乐幸福。我们在那里尽可能地多和老人聊天、谈心,竭尽所能使老人感到温暖,为她们解除寂寞和孤独,同时还帮助敬老院的职工一起打扫敬老院。虽然我们满头大汗,但很高兴。学校还专门设计了“过年我当家”、”“感恩进行时”等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在家里多帮助父母做一些家务活动,体会父母的辛苦,同时让我们学会吃苦耐劳,学会怎么去面对更多困难的考验。
镜头:学生学习、教师辅导,学生自习、认真作业,图书室借阅,活动场景等。“书香校园”是莱州路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追求亮点打造、特色办学的目标之一。近年来,学校倡导“文化引领风尚,书香侵润人生”的学习理念,在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开展读书活动,形成了人人想读书,人人能读书,人人读好书的读书氛围。师生与书为伴,以书为乐,从书中汲取知识,获得乐趣,提升品位。除了学校现有的图书室,各个班级特设有读书角,各个班主任任带头,发动每位同学每学期带一本名著,有专人负责管理,定时开放,形成具有班级特色的小图书馆制度,极大的扩充了学生的课外知识。近年来,学校开展阅读存折的认证活动。一本“阅读存折”会伴随每个孩子的成长,并根据年级段课标要求和学生特点,设计相应《读书记录卡》,没读完一本书,就写一张读书记录卡。每节课前的一首古诗诵读,每学期一次的学生才艺展示和读书小明星评选活动,使学生的读书热情高涨,读书的氛围日渐浓厚,经典诗文、名著走进了师生的生活,陶冶了情操,启迪了智慧,提升了内涵。
采访:(家长)
镜头:在办公室集体备课、课堂上课情景等。
解说词:“三尺讲台,终岁莫问枯荣事;两袖清风,回首只闻桃李香。”莱州路小学的教师终把教师誓词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他们忠于教育事业,用爱心对待每一位学生,为他们构筑迈向成功的道路。“知识渊博,教艺精湛,乐于奉献,关爱学生”是莱州路小学教师的真实写照。在业务能力培养方面,经常组织赛课、听课评课等提高教师基本素质,还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教育教学信息的采集与学习,名师成为教师们追求的标准;他们刻苦、勤奋攻克教学上的难关,进一步弘扬“学高为师,身正 为范”,他们积极争取课题立项,努力打造学者型教师。
采访(教师)
镜头:学校荣誉照片,学生奖状、证书、获奖学生照片、剪纸等。(解说词:成功的教育,收获必是教育的成功。莱州路小学视教育质量为发展的生命线,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科学管理,严谨治学,不断促进教育质量,取得丰富成果。学校先后被评为山东省规范化学校、青岛市文明单位、胶州市德育特色学校、优秀家长学校、教育体育先进单位、教学管理先进单位等。
采访:(校长)我校秉承“以人为本,扬长发展”的理念,以“扬长教育研究”课题为抓手,立足学校之长,弘扬教师之长,培养学生之长,在德育管理,社团活动,教师成长以及教育教学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成果。并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和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形成良好的校园环境,创建了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同时也开发了学生潜能,发扬了学生特长,增强了学生自信。让学生在“扬长”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有力地推进素质教育的深进实施,推进良好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
历史的厚重和现实的成就,无不彰显出莱州路小学的时代风范。“海阔鸥击翔,风动一帆扬”。莱州路小学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过程中,承载着新的希望,驾驭着新的机遇,勇攀高峰,努力迈向新的彼岸、新的辉煌!
网络电视拍摄研究 篇3
关键词:拍摄技术,立体摄像机,3D电视,视觉舒适,感知深度
0 引言
3D电视技术在全球的推广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3D电视产品开始出现在各大展会上,2009年,多家日本电视企业在CEDIA Expo 2009等展会上推出了大量3D电视样机,借3D电影《阿凡达》的热映,在2010年美国拉斯维加斯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3D电视产品成为热点,而在2010年我国BIRTV展会中,3D产品风头强劲,预示着3D产业将在我国火热展开。然而,3D内容产量不足是制约3D产业发展的首要原因之一,为了满足市场对3D内容的需要,BSkyB,ESPN等广播商纷纷尝试推出3D频道,2010年世界杯有25场比赛使用了3D技术转播,但是,3D电视节目的制作难度远高于传统电视节目制作,如果对3D拍摄规律不了解,草率地进行拍摄,那么制作出来的3D节目不但根本不能满足观众的需要,反而会给3D电视的初期观众带来视觉疲劳、头晕目眩等感觉,从而严重影响3D技术在大众心目中的印象。因此,如何拍摄出让观众感觉舒适的3D节目,成为3D电视创作者最关心的技术问题。
笔者从当前3D节目制作中经常使用的双目立体成像系统入手,分析了为防止观众晕眩在3D显示端采取的技术参数,针对显示端的参数限制,分析了摄像空间与显示空间的关系,对重点的摄像参数进行了推导,给出了为防止观众晕眩而需要采取的必要拍摄技术步骤。
1 双目视觉舒适感及显示端的参数限制
人眼具有三维立体视觉的能力,其中重要的因素是人类两眼视轴存在间距,在观察一定距离的物体时,左眼和右眼所接收到的视觉图像是不同的,大脑通过眼球的运动、调整,综合了左右两幅图像的信息,产生立体感觉,立体摄像机系统拍摄景物时,共摄取到两路视频,一路是左眼视频,一路是右眼视频,两幅图像信息相似,但由于两路相应的光路空间位置不同,因此左右画面略有差异,而被摄景物上的某一像点(同源像点)在左右视频画面中的相应位置的距离差就是视差[1]。
图1为感知深度示意图,IL和IR分别是左眼和右眼看到同源像点在屏幕上的水平位置,V是这两点经人脑融合后的成像位置,它与屏幕的距离即感知深度(Perceived Depth)[2]。当水平视差为0,即左右像点重合时,人眼视线会聚于屏幕上,该像点给人的感觉是紧贴在屏幕上;当水平视差为正值,人眼视线会聚于屏幕后方,即观看者感觉V点位于屏幕后方;当水平视差为负值,人眼视线会聚于屏幕前方,则观看者感觉V点位于屏幕前方。正视差和负视差的感知深度分别为
式中:e为人双眼瞳距,p为水平视差的绝对值,d为观看者到屏幕的距离,g为感知深度。水平视差的大小可以直接影响感知深度,同时也受到人眼特性的约束。水平正视差大小不能超过人眼的瞳距(一般定为65 mm),另外,同源像点在左右图像上的垂直位置之差,即垂直视差,应尽量为0,否则也会造成观看者的不适。
为了避免3D画面引起人眼不适,已经有很多专家学者进行过深入的探讨。Valyu认为辐辏差异(Vergence Difference),即图2中α与β的差,应控制在+1.6°~-1.6°,并且水平视差应保持在观看距离的0.03倍以内[3]。Yeh和Silverstein经过试验证实,保持水平虚拟角αhv在-4.93°~+1.57°[4],观看者可以保持稍长时间的观看状态。如果已知屏幕宽度和观看距离(如高清显示器的最佳观看距离为3倍屏幕高度),极限水平视差可由式(3)求出
再综合上述因素,画面播放的水平视差应控制在屏幕宽度的+5%~-5%。实际情况下,观众观看高清电视的距离可能要小于最佳观看距离,业界则将水平视差的舒适范围定义在+3%~-3%[5]。索尼公司最近推出的MPE-200 3D视频处理器也将水平视差最佳范围定在+3%~-3%。
即使将水平视差控制在屏幕宽度的+3%~-3%,如果屏幕尺寸过大(宽度超过2 m),水平视差会随屏幕尺寸线性增加,水平正视差可能会超过65 mm,因此大型屏幕的水平视差限制要小于屏幕宽度的±3%。立体图像空间上的位置与人的舒适度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在屏幕附近的立体图像让观众感觉舒适,立体图像距离屏幕越远,越容易让人感觉不适[6]。因此,在3D节目制作过程中,要将画面中的主体元素尽量贴在屏幕上,或者设置在屏幕后方距离屏幕较近的地方。
有关立体视觉舒适程度的研究还在进行当中,当前普遍的做法是根据以往的实验或经验对显示端的感知深度范围进行限制[7],例如对于投影高度为1.35 m的1 920×1 080的大尺寸立体投影系统,最佳观看距离为4 m,感知深度的舒适范围为屏幕前1.78 m至屏幕后16 m,相应前后的极限水平视差均为41像素(每像素宽度为1.25 mm)。在3D节目制作中,摄像师应针对这些参数来调节摄像参数,使拍摄的重要景物(包括前景、主体、背景)控制在显示端的极限参数以内,这样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防止观众的不适感。除此之外,拍摄时还要注意左右图像在亮度、色调、清晰度、画面垂直高度、构图等方面保持一致,并且时间同步,这样也能避免观众头晕目眩。
2 立体摄像机的参数计算与拍摄操作
在实际的3D节目制作和转播中,大量使用了立体摄像机系统作为立体视频采集的基础设备,立体摄像机系统由2台相同型号的摄像机组成,如图4所示,可分为平行式(Parallel Camera)和会聚式(Converging Camera)[8]两种。
为了模拟人的立体视觉,平行式摄像机成像器件需要分别向左和向右移动长度为h的一段距离,而会聚式摄像机要向两摄像机中间旋转θ角度,被摄对象所在摄像空间坐标系(XO,YO,ZO)映射到摄像机成像器件的像空间坐标系(Xi,Yi,Zi)时,Yi为被摄对象在成像面垂直方向上的坐标。对于平行式摄像机,求左右成像器件上的Yil和Yir的值由式(4)和式(5)得出
对于会聚式摄像机,求左右成像器件上的Yil和Yir的值由式(6)和(7)得出
由式(4)~式(7)可见,平行式摄像机的Yi值与XO无关,然而会聚式摄像机的Yi值与XO有关,而且θ值越大,摄像机会聚得越厉害,Yi受到XO的影响越严重,因此对于在摄像空间内几个YO,ZO值相同而XO值不同的样点(即样点的连线为直线),且YO值不为0(样点在垂直方向上不通过摄像机光轴),在会聚式摄像机的成像器件上将成像为垂直坐标Yi不一样的点(即样点的连线为弧线),因此会聚式摄像机会造成垂直视差,引起观众的不适感。此外,会聚式摄像机还会造成深度平面弯曲(Depth Plane Curvature)和梯形失真(Keystone Distortion)[9],因此在实际操作时,应将θ尽可能的调小,否则,就需要利用软件对图像进行几何校正。
显示空间如图5所示,人眼瞳距e、最佳观赏距离d、舒适感知深度范围是已知值(可按照业界的±3%算出,也可根据文献[7]得出),屏幕前最大感知深度为Gf,屏幕后最大感知深度为Gb,与Gf和Gb相对应的水平视差绝对值分别为Pf和Pb,可由式(8)和式(9)求出
与图5相对应的摄像空间如图6所示,使用立体摄像机系统拍摄时,距离摄像机远近不同的元素,投射在成像器件上的水平位置也不同。因此,与显示空间相似,摄像机空间也存在着拍摄视差,其极限拍摄视差的绝对值为Pf和Pb,在拍摄3D节目时,一般会设置前景、主体、背景作为画面的元素,为了让摄像机空间中的各重要元素在显示空间中严格限制在Gf和Gb范围内,要利用实际拍摄空间中的前景、主体、背景之间在摄像机光轴方向的距离,计算合理的拍摄距离d′和摄像机间距C,从而产生恰当的水平拍摄视差Pf和Pb,Pf和Pb与d′和C的关系由式(10)和式(11)可得
为了将显示空间和摄像机空间相关联,在这里设定为[6]
由于Pf和Pb已通过式(8)和式(9)求出,R即可得出,再将式(10)和式(11)代入式(12),就可求得最佳拍摄距离
容易证明RGb-Gf大于0。将立体摄像机系统安放到最佳距离d′上,尽量避免拍摄距离小于d′值,先使用摄像机进行构图,之后,可根据摄像机说明书得到成像器件宽度Ws,根据变焦环数值得到焦距f,从而根据摄像机成像原理及式(14)得出虚拟成像面宽度W′
虚拟成像面宽度W′与显示屏宽度W的比值为S,并存在如式(15)的关系
由于被摄前景和主体之间的距离为Gf、主体和背景之间的距离Gb可以在实景中测量得出,拍摄距离d′已由式(13)得出,将式(15)代入式(10)得到式(16),因此可求出摄像机间距C
实际拍摄时,摄像机内部的成像器件是不能移动的,图4中的平行式摄像机系统中成像器件的水平移动在实际应用中根本行不通,所以,当前的作法是将拍摄的左右两路立体视频在投影或显示之前作切割处理,即切掉(左摄像机拍摄)左图像的左侧、宽度为C的画面,同时切掉(右摄像机拍摄)右图像的右侧、宽度为C的画面,剩下的图像再按照正常的方式来显示,其效果与成像器件平移是等效的,为了实现画面切割,立体摄像机系统在调节好摄像机间距C后,还要修改构图,即将焦距f调小到f′,增大视场角,将虚拟屏幕宽度增大到W′+C,这样切割后的虚拟屏幕宽度仍为W′,不会影响显示效果,最终的焦距由式(17)求得
切割的工作可以由后期软件完成,水平方向的切割位置可按本文的方式进行,也可通过变动切割位置,改变拍摄景物的感知深度,垂直切割的位置则可根据后期制作人员的审美来完成,与垂直切割大小和屏幕画幅大小有关,注意切割后左右图像同源像素的纵向坐标必须相同,否则也会引起人眼晕眩。
3 结论
综上所述,拍摄参数的设置与显示端限制条件相关,大屏幕电影和小型计算机的3D显示所需要的拍摄参数是不同的,虽然3D电视节目拍摄的操作过程并不复杂,但是拍摄中使用的关键参数却必须经过复杂运算才能得出,具有多年3D拍摄经验的摄像师可以凭借经验设置这些参数,但是对于刚刚进入3D领域中的电视人,恐怕就要认真运算了。当然,如果拍摄现场有实时的3D监看设备,并配有类似MPE-200 3D这样的实时处理软件,拍摄者就可以随拍随调随监看,也可以避免繁复的计算。另外,也可以利用硬件或软件,将本文中的算法程序化,拍摄者只需将参数输入,即可算出相应需要的摄像机参数,也能降低拍摄难度。
虽然在避免晕眩方面,业界已做了大量的改善工作,但是当前在利用立体摄像机拍摄自然景观的3D图像时,还是无法避免3D画面在深度上的非线性失真[10]等问题。可以说,3D电视节目的制作技术还不成熟,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VERON H,SOUTHARD D A,LEGER J R,et al.3D displays for battle management[EB/OL].[2010-09-13].http://oai.dtic.mil/oai/oai?verb=getRecord&metadataPrefix=html&identifier=ADA223142.
[2]JONES G,LEE D,HOLLIMAN N,et al.Controlling perceived depth in stereoscopic images[EB/OL].[2010-09-13].http://citeseerx.ist.psu.edu/viewdoc/download?doi=10.1.1.3.5537&rep=rep1&type=pdf.
[3]刘然.基于计算机立体视觉的双目立体成像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7.
[4]WARTELL Z,HODGES L F,RIBARSKY W.Characterizing image fusion techniques in stereoscopic HTDs[EB/OL].[2010-09-13].http://citeseerx.ist.psu.edu/viewdoc/download?doi=10.1.1.5.7764&rep=rep1&type=pdf.
[5]DAUBERT C A.Projecting anaglyph stereo onto a dome[EB/OL].[2010-09-13].http://research.csc.ncsu.edu/stereographics/presentation.pdf.
[6]MENDIBURU B.3D movie making:stereoscopic digital cinema from script to screen[M].[S.l.]:Focal Press,2009.
[7]CHEN Wei,FOURNIER J,BARKOWSKY M,et al.New requirements of subjective video quality assessment methodologies for3DTV[EB/OL].[2010-09-13].http://hal.archives-ouvertes.fr/docs/00/46/35/71/PDF/chen2010_new_requirements_of_subjective_video_quality_assessment_methodologies_for_3dtv.pdf.
[8]KAUFF P,ATZPADIN N,FEHN C,et al.Depth map creation and image based rendering for advanced3DTV services providing interoperability and scalability[EB/OL].[2010-09-13].http://portal.acm.org/citation.cfm?id=1231663.
[9]WOODS A,DOCHERTY T,KOCH R.Image distortions in 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EB/OL].[2010-09-13].http://www.andrewwoods3d.com/spie93pa.html.
网络电视拍摄研究 篇4
1 固定画面与固定拍摄
固定画面, 指的是在机位、光轴、焦距都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所产生的画面, 固定画面的形成与被摄对象的形态没有直接的关系。所谓的固定, 是由固定的画面构图框架形成的, 不会出现上下或者是左右位置的移动。在实际的摄像过程中, 固定画面的镜头是锁定的, 通过寻像器观察到的画面是始终保持一致, 所以, 进行固定画面的拍摄时的拍摄对象可以是静止的, 也可以是运动的。
在进行固定画面的拍摄时, 一般会忽略镜头以外的画面部分的形态, 因为镜头是固定的, 所以给观众行程的视觉感受就是相对集中的拍摄对象, 比如在进行访谈类节目的拍摄时, 在对任务接受采访和回答问题的拍摄时, 通常使用的都是固定画面, 这样能给观众形成温和、稳定的画面感, 而且能够使观众有更多的画面扑捉拍摄对象的形态, 这样才能获得理想的访谈效果。
固定画面是电视制作中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形式, 但其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比如固定画面的视点较为单一, 而且视觉区域有限, 在一个镜头中的构图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对于画面产生的运动轨迹和范围都无法被清晰的表达出来, 这也是固定拍摄最大的弊端。
在进行固定画面的拍摄时, 首先就要保证画面拍摄的连贯性, 保证每组镜头之间能够顺利的衔接, 这样才能保证固定画面的流畅, 不会产生由于镜头衔接而导致的断点现象。同时, 固定画面拍摄最根本的保证就是稳, 在此基础上对其他的动感因素进行快速的捕捉, 才能增强画面的活动力。固定画面的拍摄角度可以从纵向空间和纵深方向来实现, 通过多角度的展现, 使固定画面具有更美好的感官享受。
2 运动画面及运动拍摄
运动拍摄指的是在同一个镜头中, 通过不同的摄像机位, 以及镜头和焦距的变化来体现不同的视角, 运动拍摄形成的画面就称之为运动画面, 常见的运动拍摄方式如推镜头、拉镜头等等。比如我们经常看到的如《舞林大会》、《快乐大本营》以及各种大型的综艺节目, 通常都是通过不同的运动拍摄来展现的, 通过一组一组的运动镜头, 实现全方位的角度拍摄, 以此来体现不同的视觉效果。最常用的运动拍摄方式就是推镜头拍摄, 指的是将镜头的位置逐渐向被拍摄对象推进, 或者是将镜头的焦距进行调节, 使画面由远及近逐渐推向被拍摄对象, 这也是运动拍摄的典型方式。
推镜头的特征, 通过推镜头能够实现视觉前移的效果。在进行拍摄时, 镜头向前推动能够实现画面的运动, 当镜头逐渐向着被拍摄对象的方向运动, 画面就会不断的前移, 这时就形成了一种连续递进的视觉感受, 也可以说是由大景转变为小景的过程, 而这个转变的过程是完全呈现在观众面前, 因此必须要具有一定的连贯性, 才能够体现出这一递进的连续过程。比如《非诚勿扰》的开场, 就是利用摇臂在运动中由空镜拉开调头, 然后再随着节奏将其推到主持人, 然后利用其他机位过渡, 形成了一个流畅的画面。摇臂的利用不仅使电视画面中充满更多的镜头语言, 同时也增强了画面的动感型, 使得画面具有更加磅礴的其实和深刻的空间感, 这样便会使观众产生置身于其中的感觉, 同时利用摇臂摄像也能够捕捉到其他摄像机位无法发现的画面。
推镜头具有明显的主体目标。在镜头推进的过程中, 会随着节奏发生长短不同和快慢不同的推进方式, 推进的形式主要是由目标主体来决定的, 具有明确目标主体的推进方式使画面更具有质感。比如《幸福魔方》是一档谈心类的节目, 当嘉宾发生各种情绪变化时, 镜头便可以根据情绪的节奏而进行特写或者缓慢推进, 将人物的肢体语言甚至是某个表情的细节都充分的表现出来。
推镜头将被拍摄的主体目标逐渐变大, 而周围的环境却逐渐变小。随着镜头不断推进, 被拍摄的主体在画面中将会逐渐变化, 由远及近, 由模糊变得清晰, 在画面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 甚至充满整个画面, 与此同时, 使得周围其他的画面比例越来越小, 甚至消除出画面。比如湖南卫视《舞动奇迹》, 舞者表演过程, 利用斯坦尼康, 从侧面按一定运动轨迹跟进, 直到表演者近景或特写落幅后再切开。有时也可用连续运动镜头拍摄完成。斯坦尼康有着极大的灵活性、便利性。同时, 斯坦尼康具有比摇臂更长的镜头, 能够适应各种环境的拍摄, 而且保证很好的成像质量, 最大限度的表现物体的真实情况。
推镜头的运用, 主要是为了语出画面中的主体目标, 突出某个细节或者是重要的部分。在同一个画面中, 必然存在不同的拍摄主题, 而要从整体上把握主体和客体, 并且利用画面来表现。同时运用推镜头不同的推进速度也能够对整个画面节奏产生不同的影响, 进而产生不通过的外在情绪力量。
进行推镜头的拍摄时, 要具有明确的拍摄主体目标, 在推进的过程中保持画面的焦点与机位之间保持良好的距离, 并且随着机位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 这时就需要通过跟焦的方式来进行拍摄, 画面的焦点要始终保持在画面的主体位置。
3 结束语
不同的画面拍摄技术, 能够体现出摄像师的基本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 同时也是对摄像师在审美能力、造型能力等方面技巧掌握程度的考验。固定拍摄是摄像师的基本功, 只有熟练掌握固定拍摄的技巧, 才能为运动拍摄奠定良好的基础。电视拍摄的实现过程, 是利用画面与观众交流的过程, 因此要时刻注意观众的视觉干搜, 避免造成过度繁琐和运动的镜头切换, 尽量保证画面的流畅和完整, 才能呈现出优秀的电视节目, 这也是摄像师高超技艺的具体体现。
摘要:近些年来, 我国电视事业获得持续不断发展, 与此同时, 电视制作的各种技术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电视摄像是电视制作中一项不可或缺的技术, 电视摄像的质量直接关系着电视节目的质量。通常电视摄像主要有固定拍摄和运动拍摄两种形式, 通过不同的拍摄方式, 为观众呈现出不同的拍摄效果, 使观众得到更美好的视觉享受。本文就主要针对电视摄像中的固定拍摄和运动拍摄的相关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电视摄像,固定拍摄,运动拍摄
参考文献
[1]刘振生.电视摄像中的拍摄角度问题探析[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10 (4) .
[2]樊包昌.影视拍摄技巧知多少[J].华东科技, 2011 (9) .
[3]邹艺方, 王艳平.浅谈电视摄像中的景深控制[J].电视技术, 2007 (10) .
[4]蒋啸涛.论电视摄像中的固定拍摄和运动拍摄[J].理论与创作, 2010 (4) .
浅谈电视新闻拍摄 篇5
关键词:浅谈,电视,新闻,拍摄
大千世界, 信息纷繁。针对电视节目来说, 其内容包罗万象, 有电视新闻节目、电视谈话节目、电视社教类节目、电视游戏类节目、电视活动类节目、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专栏性电视新闻节目等。这些电视节目的制作与成功播出, 都离不开前期的策划拍摄。颇受群众欢迎的电视节目, 往往有精彩的画面和完美的文字表达。对电视新闻来说, 优美的文字解说, 更需要清晰合适的画面与之相衬托。“好马配好鞍, 好车配风帆”。如果新闻报道中拍摄画面图像模糊, 表现错位, 或是画面摇晃不定等, 那么再好的文字表述也会功亏一篑。画面和文字做到相得益彰, 就电视新闻拍摄而言, 摄像记者务必掌握白平衡调整、拍摄方式、画面构图等一些基本的拍摄知识与技巧, 才能在工作实践中得心应手, 游刃有余。
电视新闻拍摄需学会白平衡调整。如果不懂摄像机怎样调整白平衡, 一拿起摄像机就按开关拍摄, 那么画面图像就不言而喻, 要么是偏红, 要么是偏蓝, 色彩肯定不协调。作为摄像记者, 胜任电视新闻拍摄先要懂得白平衡调整。白平衡调整分为自动和手动两种。当选择自动白平衡调整时, 只要把按钮拨到自动位置 (AUTO) , 摄像机就会自动进行白平衡调整, 无须任何操作。自动白平衡调整虽然使用方便、简单, 但自动调整范围有限。如被摄景物或摄像机处于阴影中, 照度不足, 景物有强烈的彩色照明。例如, 日出、日落、蓝天、雪地等, 在这几种情况下, 自动白平衡调整不能提供正确的白平衡。若遇此情况, 最好使用手动白平衡调整。手动白平衡调整方法是先将一个标准的白色物体放置在拍摄现场的光照之下, 白色物必须是标准白色测试卡纸, 如果没有, 也可以用不掺杂色的较白的纸张。然后把摄像机镜头对准白色物, 改变镜头焦距, 使白色物充满寻像器屏幕, 拨动或按下手动白平衡调整扭, 数秒钟后, 寻像器上白平衡指示灯亮或显示出“OK”, “COMPELET”等字样, 这就表示白平衡已经调好。若指示灯不亮或显示“NG” (不好) , 则表示白平衡还未调好, 原因可能是光线太暗或者光源色温与3200K相差太远, 为此, 应先解决照明问题或加合适的滤色片再进行调整, 直至调好为主。在拍摄过程中, 如果拍摄现场的照度发生变化或拍摄现场转移, 都必须重新调整白平衡。摄像记者每次拍摄前, 应确认白平衡已调整好后再拍摄。调整好白平衡, 紧接着是怎样拍摄的问题。[1]
电视新闻拍摄需学会几种拍摄方式。电视拍摄有固定拍摄、运动拍摄、变焦拍摄、复合拍摄等几种方式。在各种拍摄方式中, 固定拍摄是最基础的、使用率最高的一种拍摄方式。在拍摄过程中, 固定拍摄要求画面“稳”, 并在一般的情况下使用三脚架。如果采访时没有携带三脚架, 直接用手持摄像机, 拍摄固定画面时应尽可能借助现场的桌椅墙壁等作为支撑物, 减轻画面的晃动。固定拍摄虽然机位、光轴、焦距固定不变, 但拍摄的固定画面也能客观地记录和反映被摄主体的运动速度和节奏变化。比如说, 一只蚂蚁驮着一粒米从两米开外的地方爬回洞穴, 对蚂蚁而言这种搬运甚是费力, 如用固定画面把蚂蚁搬运起点与洞穴入口处纳入画面, 观众就会看到小小的蚂蚁缓慢爬行了很长的距离, 中途还可能因为劳累而停息;如若用运动拍摄跟拍蚂蚁, 就难以较为客观和直观地表现出蚂蚁爬行的距离感、速度感和艰难程度。[2]运动拍摄常见的拍摄方式有摇动拍摄和移动拍摄两种类型。使用摇动拍摄时必须按照主体运动的方向、速度和节奏要求, 保持镜头外部摇动和画面内部主体运动一致性, 并在镜头衔接中保持动作的连贯性。拍摄过程摇速要均匀适中, 不能勿快勿慢, 摇动的速度必须符合观众的视觉习惯, 做到均匀流畅自然, 起幅落幅准确。摇动拍摄通常限制在一定的场地范围内进行, 运动对象必须是在以摄像机为中心的某一半径范围内, 如果运动对象超出这个活动范围, 就必须用移动拍摄来跟踪。移动拍摄是运动状态最明显, 动感最强的拍摄方式。拍摄时, 它借助特殊的移动设备, 可以大范围地、灵活地跟随并表现运动的物体和拍摄对象。这种拍摄方式能突破单一视点的局限, 扩展观众的视觉范围, 并随着空间的不断转换带来多景别、多视点的感受。在一篇新闻报道中, 无论采用哪种拍摄方式, 电视画面都离不开构图。
电视新闻拍摄需学会画面构图。电视画面构图的好坏, 关系到节目的质量高低和成功与否。构图就是在拍摄景物范围内, 按照一定的主题思想和审美要求, 把拍摄对象的各种构成元素有机地组合安排, 以巧妙地处理、确定和表现他们之间的关系, 构成完整的画面语言。学习构图先从构图的三层含义来理解, 即取景构图、技巧构图和艺术构图。所谓取景构图就是通过画框为观众构造一个什么样的视觉空间, 具体地来说, 就是如何确定摄像机镜头的空间位置, 三坐标如何选择的问题, 并由此形成拍摄范围、拍摄角度的变化。摄像记者每次拍摄下的画面都带有“取景”这层含义, 但也较多地受到地形、位置、工具等条件的制约。技巧构图虽然有许多公认的传统的规则、原理和要求, 但它融入了更为灵活的主观选择。拍摄位置一旦决定, 构图的任务就在于使得景物的主次、远近、高低、虚实的关系以及画面中线条、光线、影调、色彩等视觉效果得到准确、完美的再现。艺术构图是在取景构图和技巧构图的基础上达到的更高境界, 它不是对各种构图元素运用作简单地排列组合, 而是致力于探索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艺术构图没有一套清规戒律可循, 因各人的生活经验与心理感受不同, 审美水平也有极大的差异。就像写文章一样, 同一个题目会有千百种写法, 构图的形式也是千差万别。总之, 画面构图就是要突出主体位置、陪体的烘托、环境的表现、画面空间的转换。有了画面构图, 下一步就是如何通过镜头把它表现出来。
电视新闻拍摄需学会几种拍摄技巧。对调研视察类新闻, 除了跟随领导拍下调研时的镜头外, 若想拍到想要的背景或精彩镜头, 拍摄时要学会“等”。在确定参观路线的前提下, 预测或知道领导必经某地点时, 有必要事先赶在拍摄对象到来之前选定某一位置站好, 像“守株待兔”一样耐心候着, 利用景别造型元素表现不同的内容, 只有这样才能拍摄到精彩的画面。对可预见性新闻, 如大型活动中的小故事, 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某些生活习惯等等, 在基本掌握事件的大概发展脉络之后, 我们可在这种大型的活动中以小见大, 抓住动人的细节进行拍摄。对有趣的小新闻, 在拍摄的时候, 要学会利用画面特写以及电视中的声音手段, 作为这类新闻的主要特点和拍摄要点。对现场报道, 在拍摄镜头前采访时, 首先拍摄一个交代性镜头, 这个镜头包括记者和采访对象。如果是新闻专访, 交代性镜头多半是从记者和采访对象两人的侧面拍摄, 采用全景或远景。在现场报道中, 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交代性镜头一般拍成越肩镜头。拍摄越肩镜头时, 摄像机处于记者的背后, 拍下采访对象正面镜头和记者头部与肩部的一部分。在采访对象回答问题较长时, 拍摄采访对象单独的中、近景或特写镜头。为适应后期编辑的需要, 还要拍摄一些记者的倾听镜头、提问镜头和间隔镜头。拍摄倾听镜头时, 要把摄像机放在采访对象后面, 让记者面对摄像机镜头。提问镜头即是采用从采访对象后面拍摄的方法。拍摄间隔镜头一般是记者和采访对象的远景, 以看不清口型为原则。为提高新闻制作质量, 拍摄时要特别注意同期声录制。在电视新闻中, 人物同期声与解说词都是重要的声觉形象元素, 它们与视觉形象元素一起承担着传播的功能。电视新闻使用人物同期声有助于“还原”新闻素材, 将记者、编辑的主观倾向客观化, 并能弥补人物事件难以用画面再现的缺陷, 因此, 在拍摄中要调式好话筒, 让话筒一直打开, 并用耳机进行监听, 确保采访时录制好同期声。
电视新闻是一个团队合作过程, 不能单打独斗。对外出采访新闻报道, 摄影记者一定要与文字记者相互沟通, 明确新闻报道主题, 确定需要拍摄那些镜头, 哪一方面内容重要, 重点拍摄什么, 画面是否需要特写等等, 只有这样, 记录的画面才有利于电视新闻的后期剪接与制作, 否则, 在剪接过程中, 文字记者所要表述的内容, 在拍摄的磁带上找不到画面镜头, 这样一来, 再好的剪接能力也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参考文献
[1]张印平, 谢毅.电视节目制作[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1:70-71.
让画面说话——电视新闻拍摄心得 篇6
现场采访能满足观众对新闻事件现场目击的心理要求。电视新闻有画面, 有声音, 生动形象, 栩栩如生。人们可以从屏幕上清清楚楚地看到新闻事件的实际场景, 听到现场音响。报道活动着的人、运动着的事, 使静止的东西动态化、平面的东西立体化、抽象概念的东西形象具体化, 使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重现在受众面前, 让人感到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要做到这些, 须下大气力, 抓取典型画面, 完整地记录自然状态下的客观存在。惟有真实, 才能自然感人, 惟有真实生动的画面, 才具有一定的张力, 让人过目难忘。在盛虹集团的印染污水处理车间里, 一头是红黑的泛着阵阵臭味的处理污水池, 另一头是通过膜技术处理好的清澈透明的水, 盛虹老总在给上级领导介绍中端起处理好的水就喝, 我在拍摄中抓住了这个细节, 从而有了《盛虹老总一天两喝“污水”》这篇报道。这条新闻获得了2008年度苏州电视新闻奖一等奖。
二、典型性
“见物不见人”这一电视新闻顽症, 近年虽有改观, 但难以根治, 特别是在经济新闻中仍普遍存在。荧屏上会议新闻天天不绝, 人物画面空间位置不恰当的屡见不鲜。谁是主角, 看后还是“雾里看花”。电视新闻的典型画面能给受众以震撼效应;缺乏说服力较强的典型画面, 哪怕文字稿写得天衣无缝, 观众也不会买账。摄像机必须对准最能反映新闻事实、展现人物行为举止、突出现场环境气氛、再现事件发展历程、表现主题思想的画面, 电视画面才富有生机和张力。江苏省省长罗志军前年视察完无锡的蓝藻后来吴江, 当他看到清澈的东太湖湖面上水鸟飞翔, 湖中水草间嬉戏的游鱼, 严肃的脸上绽放出微笑, 大声赞叹这才是真正的青山绿水。摄像机把这些画面一帧不漏地记录了下来, 很有说服力。
三、抒情性
画面语言本身所具有的视觉冲击力和魅力足以压倒其他任何语言形式。电视新闻的画面只能从真实的生活中汲取、开掘, 它的主导功能在于叙事, 因此, 我们在拍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了画面的叙事功能, 却忽略了画面语言的抒情性。所谓画面语言的抒情性就是追求画面语言的情绪感染力, 抓住事物的表象特征, 人物的言谈神情, 触动观众的视觉感官, 使观众眼前一亮。拍摄者要达到用画面语言抒情的效果, 必须捕捉“动情点”, 在事物戏剧性变化、人物情绪明显流露时, 不失时机地记录下来。在此基础上, 拍摄者要把握足够的镜头时空, 才能积蓄情感、生发情感。另外, 镜头的运动方式也能传情达意, 快慢疾徐会给观众带来不同的心灵冲击。摄像要竭力寻求“情”的运动和发展, 并且升华它。2003年, 我到湖南跟踪拍摄一对双胞胎兄弟初入军营的训练和生活, 一天下来没有找到兴奋点, 在晚饭后即将离开军营时, 听到了营房里飘出的“妈妈你不要担心, 儿子在军营……”的歌声, 我很受感染, 扛起摄像机冲进营房:如钟的坐姿、和拍的双手、含泪的眼眶、雄浑的声音……30秒的歌声作为片子的结尾, 让观众为之动情。
四、流动性
电视新闻镜头摆脱了静止地反映生活等手段的局限, 把瞬间艺术扩展成为流动艺术, 通过连续的画面, 表现出时间和动作的延续, 从而使生活得到还原。因此, 我们要用流动的镜头叙述流动的生活。镜头调度要变化多, 配合要协调, 注意人物外部动作和心理活动合适的剪接点, 运动和剪接点都要有生活依据。多用移、摇镜头, 使画面产生流动感, 节奏就会舒畅、自然, 风格也会深沉、含蓄一些。
电视纪录片拍摄制作初探 篇7
电视纪录片的特点
电视纪录片与传统的记录影片有着很大的差异,电视纪录片是一种全新的节目类型,对大众生活的实际反映, 并且由于电视纪录片主要是对大众生活的记录,与大众的思想达成共识,受到了大众的喜爱与追捧。电视纪录片主要以社会实践、自然风景、人文特色或是地理风俗为拍摄基础,并且以故事的形式,用视频记录的方式展现给大众,这是一种对实际生活最为真实的反映,所以会被大众所接受。人们可以通过电视纪录片来增长自己的见识,对世界各地的地理风俗、人文特色、以及民俗文化都有所了解,电视纪录片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同时对世界各地的文化传播都有着很大的意义。所以电视纪录片在电视媒体行业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为了保证电视纪录片的有效拍摄, 其中对于拍摄组最为重要的原则,就是在拍摄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拍摄内容的真实性,不能够有虚假的成分在其中, 在整个拍摄环境一定要追求其拍摄内容的真实,将最为真实的内容反映给大众,可以使大众能够真正的了解文化。有效的保持拍摄内容的真实性,不仅会对大众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对电视节目的长远发展有着很大的意义,可以有效的保证广播电视行业的持久力。
电视纪录片拍摄的基本原则
对于电视记录片的拍摄主要是要保证其拍摄内容的真实性,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被大众所接受,从而促进电视产业的长远发展。对于电视纪录片的拍摄过程,要将拍摄的生活内容的实际情况反映给大众,纪录片拍摄者在生活中发现了值得记录的人或事,便采取一些相应的手段对人物的生活进行记录, 比如可以进行采访拍摄,通过采访的内容将被拍摄者的实际生活状况通过一些设计制作还原,将被拍摄者的实际生活状况反映给大众。这种拍摄的方式比较复杂,制作组必须要将拍摄的内容取长补短,进行认真的选择,将拍摄内容中具有意义的内容反映给大众,这种对于生活中的人的拍摄,一定要注意被拍摄者的心情变化以及生活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够将最为真实的一面展现给大众。
电视纪录片的真实性必须要通过一些影响等非语言符号的采录方法来表现出来,利用写实的图像来表现出被拍摄者在某一时间段内的真实状况,通过影像的方式来表现出大自然中的景色以及世界各地的民族风俗,使大众对文化有所了解,从而达到拍摄组对纪录片内容的真实性的把握。成功的纪录片可以很好的以影像的方式来吸引大众的目光, 给大众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将大自然最为真实的景象展现给大众。
在拍摄纪录片的过程中,拍摄制作组一定要将拍摄的内容解读给大众,以满足大众的好奇心,利用叙事的方法对内容进行叙述,并且要结合主观说明, 对大众进行讲解。为了保证纪录片拍摄的真实性,在拍摄者对拍摄的内容进行讲解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想法, 要能够真实的对实际的景象进行讲解, 不能胡编乱造,而影响拍摄的真实性。
电视拍摄纪录制作的相关内容
1.设备要完整全面
对于电视纪录片的拍摄制作,必须要采取相关的技术手段来实现,拍摄组必须要有完整的拍摄设备,配备性能高的摄相机,并且辅助的拍摄设备一定要齐全,这样可以保证拍摄过程的顺利进行,在拍摄过程中,一定要进行详细的设计,从而将拍摄的内容完整的记录下来,并且在拍摄完成后,必须要对拍摄的内容进行制作,但是制作中一定要保证内容的真实性,将相关的影响图片设计的更为生动,从而来提高大众的兴趣。
2.拍摄制作人员技术高
在拍摄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光比的控制,要提高影像的视觉效果,这主要是由摄像机以及摄影师的技术水平来决定的, 所以,在进行电视纪录片的拍摄中,一定要保证拍摄设备的性能完好,利用先进的拍摄设备进行拍摄,并且摄影师的拍摄手段必须要高,摄影师要通过对光比的调节来保证影像的美感,可以将拍摄的内容以最美的角度展现给大众。在对后期制作时候,对于影像的技术处理手段必须要强, 要能够在保证拍摄内容真实的情况下,对图像进行修饰,从而来增强视觉效果,这都需要相关的拍摄技术人员要有高强的技术能力。
结语
在现今的社会,电视纪录片可以为人们呈现出最为真实世界文化、地域风俗以及自然美景等,对人们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可以满足人们的好奇心以及求知的欲望,增强人们的见识。所以,电视纪录片的拍摄制作不仅对人们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促进了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
浅析时政新闻电视画面拍摄实务 篇8
一、会议新闻拍摄技巧
(一) 摄像师在拍摄会议时的镜头要求
1.不论大、小会议, 必须使用三脚架拍摄。很多记者图省事, 不愿意带三脚架, 但是会议新闻一定要画面稳定, 所以必须使用三脚架进行拍摄。
2.要拍摄主席台全景、小全景、左右两边前侧面小全景、领导人近景。尽量拍摄到领导人在讲话时的精彩表情和手势, 这样的画面能够增加新闻画面的鲜活度。尽量拍摄多角度的镜头, 切忌采用仰、俯角度拍摄。还应分别拍摄一组领导人讲话时和不讲话时的镜头画面, 并保证每个有用镜头不少于10秒钟。
3.要拍摄从主席台摇到台下与会者的镜头、主席台下与会者的镜头、与会者的全景, 可在主席台上适当的位置通过固定镜头或摇镜头进行拍摄。如果会议内容较长, 还应采用多种角度、多种手法增加拍摄与会者的镜头画面, 可以在与会者席的走道上向两边交叉拍摄。对于重要的会议, 文字稿可能较长, 为配合稿件, 摄像师应该多拍摄一些与会者的慢拉镜头, 但要注意拍摄方向, 要考虑到方便后期编辑。
4.要拍摄会场的全景、左右两侧的全景和中景镜头, 在拍摄正面全景镜头时, 要拍到会议的横幅。
(二) 摄像师在拍摄会议时的景别要求
1.领导人要拍摄近景镜头, 要使用中心构图, 把领导人放在画面中心位置, 要避开左右两边的其他人, 画面饱满。除了正面角度外, 还要拍摄左右侧面的近景镜头, 一般在市、县 (区) , 对党委常委、人大常委会班子成员、政府班子成员、政协常委会班子成员可拍摄单独近景镜头, 其他领导人可采用固定或摇镜头拍摄两人或者三人的画面, 若其他领导人为单数时, 还可拍摄从主要领导人的近景镜头拉到其他领导人的画面。为表现主要领导和与会者交流的画面, 可采用将与会者作为前景, 并从两个与会者的间隔空隙中拍摄主要领导, 使画面变得亲切、活泼。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常用此法。
2.一般不拍摄主席台下与会者单独近景镜头, 若有在认真记录的与会者, 可以拍摄认真记录时的特写镜头, 并逐渐拉开。
(三) 注意事项
1.在拍摄必须的、主要的新闻画面时, 摄像师的动作要迅速一些, 不要拖泥带水、慢慢吞吞, 以免错过重要的新闻画面, 造成拍摄事故, 所以摄像师最好在会前取得会议议程, 做到心中有数。
2.摄像师不管是拍摄领导还是其他与会者, 都应使画面干净、饱满、主体突出。
3.不论什么会议, 摄像师都应至少提前30 分钟到达会场, 熟悉会议现场的拍摄环境, 如光线、机位选择、主席台领导座次等。
4.有时, 个别记者觉得会议时间过长或不知道会议议程, 在会议开始不久匆匆拍摄完毕后便离开, 没有拍摄到主要领导或重要来宾发言的镜头, 这是时政新闻的大忌, 所以如果主要领导或者重要嘉宾是最后发言, 摄像师必须坚持到会议结束。
5.拍摄时色温一定要统一, 有时主席台上的光源和台下的光源不同, 所以摄像师应分别进行白平衡调整。
6.要把握好摇镜头的节奏, 起落幅要对称, 镜头应至少保持5秒钟。
7.在拍摄主要领导时, 要避免一些杂物出现在领导人的背景中, 如植物等, 对桌上的茶杯、话筒、鲜花也要注意选择角度, 使镜头中避开这些杂物。 在拍摄台下的与会者时, 也不要胡乱拍摄, 要选取认真聆听、记录的画面, 不要出现睡觉、接打电话、打哈欠等动作的画面。
8.拍摄会场的全景镜头时, 要注意不要把台下与会者席的通道放在画面中心, 这样看上去给人的感觉是领导人对着空荡荡的过道在讲话。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有个小技巧, 摄像师可以稍微把机位移偏一点, 把主席台仍然放在中间位置, 这样既不影响画面, 又让画面的中间看上去充满了与会者。
二、领导调研活动的拍摄技巧
1.摄像师应提前做好准备, 不要遗漏对各个领导调研点的拍摄, 如果是一篇3分钟的新闻稿件, 摄像师则需要拍摄15 分钟以上的有用素材, 同时还要拍摄每个调研点的环境镜头, 以利后期编辑作为过渡镜头使用。
2.一定要拍摄到领导在调研中和群众亲切交流的画面, 同期声和环境声也必不可少, 对重大调研活动, 可采用多机位、多角度拍摄, 力求把新闻画面拍得生动、鲜活。
3.尽量少拍摄领导前呼后拥的场面, 多用中景、近景, 要拍摄领导情绪饱满、谈笑风生的画面, 拍摄中要注意画面的连贯性, 要成组地拍摄, 要有用于转场的空镜
4.领导调研活动存在一定的机动性, 摄像师必须在平时注意训练自己的应变能力, 牢固掌握摄像基本功, 在领导调研活动中拍摄出高质量的画面。
三、时政新闻摄像中应注意的问题
1.在拍摄时要确保画面稳定, 切忌图像晃动, 特别是时政新闻, 应将政治性放在首位。摄像师要多拍固定镜头, 少拍移动镜头, 除突发事件以外, 尽量做到使用三脚架拍摄。
2.要注意光线, 可以通过调整角度避免逆光镜头出现, 在光线不理想的情况下可开启摄像机增益功能, 但这样做会使图像噪点增加, 信价比下降。作为合格的时政新闻记者, 应随身带上一套新闻灯补救被摄对象的面光。
3.捕捉细节, 让时政新闻鲜活好看, 特别是在拍摄领导调研活动时, 要注意抓拍:自打雨伞、挽起裤脚、穿着胶鞋, 走在泥泞小道上、走在湿滑的雪地上的镜头;新春佳节, 领导盘腿坐在农户家炕头上与他们嘘寒问暖的镜头;领导亲自下厨, 和村民一起包饺子、吃年夜饭等镜头。这些电视画面细节, 既深化了报道主题, 又增加了生活化色彩, 较好地体现了报道的亲和力。如2013 年7 月23 日央视 《新闻联播》 播发的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的新闻中, 习近平总书记卷起裤腿、打着雨伞、趟着积水, 了解武汉港口情况的画面就令人印象深刻。
4.要运用不同景别、不同角度进行拍摄, 让画面丰富一些。在拍摄时要做到心中有数, 不要胡乱拍摄一通。随着时效性的提高, 往往当天下午的时政活动在当晚新闻节目中就要播发, 所以摄像师要有机内剪辑摄像的能力。摄像师在拍摄时, 还应注意到后期包装的标题、字幕位置以及频道游走字幕位置等, 要留下足够空间。
5.重要领导的现场讲话同期声一定要完整记录下来, 以备后期编辑时使用。
时政新闻电视画面虽然有一些固定的拍摄模式, 但是在新常态下创新拍摄方法是趋势。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摄像师要规范拍摄画面, 善于抓住细节, 拍摄出更加生动、鲜活、观众认可的时政新闻画面。
参考文献
[1]朱金娥, 刘永福.浅谈电视新闻节目画面拍摄的技巧[J].电影评介, 2008, 21:74-75.
[2]甘益民.电视时政新闻画面细节的恰当运用[J].西部广播电视, 2015, 17:57.
【网络电视拍摄研究】推荐阅读:
在电视拍摄中07-22
中国网络电视发展研究07-01
电视新闻的拍摄技巧07-23
电视新闻及拍摄要义07-26
电视摄像的拍摄技巧09-01
电视专题片的拍摄技巧05-28
电视网络规划06-07
有限电视网络07-12
全电视网络09-29
高清电视网络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