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网络规划

2024-06-07

电视网络规划(精选12篇)

电视网络规划 篇1

目前是模数转换的一个过渡时期, 第二个是CDR规划以及NGB—W涉及网络干扰的一些问题, 然后涉及精细化规划, 以及后台大数据的处理和管理。由于这些形势也使得我们的网络建设也面临了很多的问题:如何进行网络建设, 如何达到网络覆盖的预期目标, 网络建设需要多少配套设备, 如何预测网络建设及维护成本, 网络频率资源不够用怎么办, 现网的覆盖盲区如何进行改善, 网络干扰问题如何处理等。

智能化网络规划优化系统能带来以下效益: (1) 它是一个高效快捷的系统, 可以大大节省人工成本; (2) 通过软件系统科学的方法, 可以给出合理的设计方案; (3) 对于新建网络以及网络扩容可以做比较全面的预测, 在还没有投入之前分析会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 (4) 结合一些智能化的处理方式, 给出较优的解决方案; (5) 通过分析最终降低建设成本, 快速分析网络的干扰问题, 提出解决方案; (6) 方便设备厂家制定规划方案等。

整个系统分为基础层、应用层、访问层三大层。我们在做规划的时候需要一些基础数据, 对台站的建模, 包括台站的站点数据, 频率数据;如果做分析, 需要结合实际的地理环境, 包括三维的地理信息;在做精细规划的时候, 需要一些建筑的模型以及材质特性;还有一个是传播模型, 可以仿真无线电频率空间传播的时候, 从发射到接收点经过的传播路径, 了解损耗情况, 最终达到什么效果。在应用层方面, 提供很多分析功能, 包括对覆盖的预测、干扰分析、站址规划、单频网时延优化、路测分析、模型校准、室内仿真、网络优化等。访问层就是我们的一些客户, 包括广电局、电视运营商、设备供应商、系统集成商, 顶层用户打开网页版, 输入用户密码就能使用该系统, 非常方便。

系统的功能方面, 首先是可以对整个网络进行性能分析, 比如基于实际地理环境及电波传播模型, 对各个台站及其组成的网络进行覆盖预测、干扰分析等仿真计算。对于单频网, 我们做了一些定制化的开发, 比如可以分析单频网服务区和重叠区、分析单频网场强增益、单频网发射延时自动优化、自动统计单频网增加站点后的覆盖提高率 (或恶化率) 。智能化网络优化方法包括:自动站址选择、功率优化、天线参数自动调整、频率扫描和频率指配。首先我们需要一些初始数据, 了解规划目标, 比如人口覆盖率、覆盖面积, 作为初始条件;然后系统通过智能化的方法选择一些适合建站的位置;结合初始数据给出一个优化方案, 包括天线朝向、减少网络干扰情况;最终给出一个综合的性能评估。对于室内及热点区域规划优化, 主要是对热点区域以及室内进行深度规划, 满足数字电视网络的不同覆盖需求, 如LTE、白频谱、无线局域网等。

以城市移动电视网络规划优化这个项目为例。该项目要求新增台站选择最优站址, 在达到覆盖要求的基础上对网络做进一步优化, 基本参数包括20米分辨率DSM和Clutter地图、人口分布图、提供16个候选站点、规划区域面积是60 km×72 km、规划目标时面积覆盖率>90%;人口覆盖率>95%。站址优化系统用时约70分钟, 从里面选出了9个台站, 按照初始的参数来说, 达到的面积覆盖率是93.42%, 人口覆盖率是95.73%。在此基础上, 做发射功率的优化, 原始发射功率是1000 W。经过功率优化, 有5个台站的发射功率从1000 W降到300 W, 覆盖指标稍有改变, 面积覆盖率是92.35%, 人口覆盖率是95.16%, 也已经满足初始目标, 减少了干扰问题, 降低了运维成本。

电视网络规划 篇2

湖南省有线电视网络集团公司董事长

龙秋云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上午好!

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省广电局的直接领导下,今天,湖南省数字电视双向整体转换正式启动,湖南省有线电视网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也宣告成立。请充许我代表湖南电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代表湖南省有线电视网络集团公司向出席今天仪式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表示衷心感谢!下面,我向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汇报湖南省数字电视双向整体转换方案和湖南省有线电视网络集团公司发展规划。

一、湖南省数字电视双向整体转换方案

2004年8月,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对我省有线电视数字化工作明确了“政府推动、市场运作、整体转换、加快发展”的总体思路。为了有效解决全省430多万有线用户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的投融资问题,省广电局进一步明确由电广传媒牵头组建湖南省有线电视网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了充分发挥数字电视“双向、交互、多功能、多业务”的优势和保障未来网络资产集约化、产业化经营发展,经过一年多的充分调研,在吸收国内外数字电视发展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制订了在全省范围内实施数字电视双向整体转换的总体策略。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省广电局制订的《我省有线电视数字化过渡时间表》,省有线电视网络集团将加快推进全省数字电视的整体转换。总体方案是:2007年完成100万户双向机顶盒的配送,2008年完成200万户双向机顶盒的配送,2009年完成100万户双向机顶盒的配送,2010年完成剩余30万户双向机顶盒的配送,全面完成我省有线电视数字化工作任务。

湖南省有线电视数字化项目总概算48.86亿元,包括6个子项目:(1)为430万户有线电视用户免费提供数字机顶盒;(2)建设1个综合业务集成平台;(3)建设15个市级前端系统(其中长沙市2个);(4)建设88个县级分前端系统;(5)对全省各市、州、县有线电视城域网进行双向改造;(6)对全省6000公里广播电视骨干网进行升级改造。

二、湖南省有线电视网络集团公司发展规划

集团公司将遵照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的方针政策,树立“以人为本,用户至上”的经营新理念,积极实施“数字化”、“双向化”、“集约化”三大战略,逐步建设成为业务种类齐全、服务质量优越、网络运行稳定、管理运营规范、经济效益显著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之成为在国内国际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化产业生力军。

1、数字化战略:到2010年完成全省数字电视双向整体转换,精心构筑数字电视内容资源,逐步实现数字电视全业务运营。

2、双向化战略:在整体转换中完成全省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改造,建设集视频、数据、语音三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信息网络,形成“双向、交互、多功能、多业务”的优势,提升有线电视网络的市场竞争力。

3、集约化战略:按照湘政函[2006]131号文件的要求,集团公司将继续吸收其他市、县的有线电视网络股东,逐步完成全省有线电视网络整合,推动全省有线电视产业化、集约化发展。

集团公司将通过强化管理和业务创新,力争3年实现年度总收入20亿元,力争5年内实现年度总收入30亿元,总资产规模达到50亿元,在现有基础上实现翻两番的目标。

电视网络规划 篇3

(2)户均成本、网络特性比较表。(见表3)

(3)采用GE-PON技术,仅传输宽带数据业务(IP业务)的成本估算。(见表4)

(4)接入技术特性比较(见表5)

(5)几点说明

★上述的系统配置与成本比较基于设定5万户的模型,与实际网络情况有一定的差距;

★CMTS方案在设备配置上具有灵活性,可随用户规模的增大灵活配置,而PON的方案在用户规模小时,成本较高(实例如祥云天都小区,共1120户,户均1354元,全部入户,25%的同时使用率,8M带宽)。

★上述PON接人方案中,入户采用的是五类线方式,这种模式在已建小区实施难度较大,同时基于Cable的MoCA、EoC等技术尚不成熟,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与PON结合使用的入户网方案是一个瓶颈。

★PON接入方案在运行中必须与BRAS(宽带接入服务器)配合,完成认证、授权、计费和统计功能,以实现基于用户账号、物理端口、MAC地址、IP地址、IP子网、VLAN及应用的用户接人速率最大/小接入带宽限制、流量分类和优先级的服务,以及拥塞控制。BRAS作为业务控制层设备,未纳入上述成本测算。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鉴于接入网络分布的广泛性,用户需求的多样性及接入资费的敏感性,在选择接入技术时必须充分考虑现有网络及资源状况、用户需求、技术发展成熟度、运营成本等因素。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多种接入形式将会并存,作为有线电视运营商,我们应特别关注DOCSIS技术、PON技术、MoCA技术以及相关无线技术的发展进程,并对新技术进行有针对性的试点,为规模运营提供技术支持。

以上思路基于以下考虑:

(1)无论是DOCSIS还是GEPON技术,都是一种可行的宽带接入技术,各网络公司可根据自身的业务与网络状况,选择具体的技术;

(2)在今后三年的网络规划中,以HFC网络为主体的网络公司接入网交互通道仍将以DOCSIS技术为主,因此应关注DOCSIS3.0协议的发展进程,将新建光节点覆盖用户数控制在200户左右,对于500户以上的光节点要进行光节点划小运作;

(3)随着PON全光网络技术的逐渐成熟,其巨大的带宽、网络管理能力,及对业务的支持和适应能力,是其他接入网不能比拟的,因此未来全光网将占据接入网的主流地位。因此,有线电视运营商应尽快启动PoN(GEPON)接入网的试点工作,进行GEPON+交换机、5类线技术接入以及GEPON+MoCA的接入试验,重点试验网络多业务承载能力、QoS、建网成本等,以积累建网经验;

(4)根据GEPON接入网的试验结果,在新建或改造项目中,可以考虑采用该技术。

5.以业务支持为目的,规划和建设下一代有线电视城域网络

城域骨干网络规划原则:

业务承载:单向数字电视广播以及交互数字电视、宽带互联网接入为今后业务发展的重点。

可靠性和自愈能力:包括链路冗余、模块冗余、设备冗余、路由冗佘等要求。

可扩展性:网络扩展能力应包括设备交换容量的扩展能力、端口密度的扩展能力、主干带宽的扩展及网络规模的扩展能力。

城域骨干网络规划的具体思路:

(1)数字电视广播传输平台

在现有两级模拟(1550+1310)光纤传输平台的基础之上,建立基于万兆IP传输链路的骨干传输平台,分别为特区内、宝安、龙岗三个数字电视广播传输骨干节点提供数字电视广播信号,并为今后的扩展留下空间。

(2)交互电视城域骨干传输平台

VOD业务网络以一级星形网络和二级星形网络结合的形式,根据实际需求分期建设。目前,在特区内即将建成一级星形网络连接中心机房(核心机房)及车公庙等19个分机房,初期采用1-2对光缆,以GbE模式传输。未来随容量不断扩展,逐步采用10GbE、10GbE+DWDM模式传输。

目前天威采用全网VOD信号作为分机房VOD信号的备份,如果光纤资源允许,每个分机房将采用双路由来加强VOD业务的安全性。

在龙岗、宝安、盐田区域采用核心机房一骨干机房一分机房的二级星形网络。各分机房汇集到骨干机房,骨干机房与中心机房采用双路由10GbE over DWDM连接。同时在天威核心机房与宝安、龙岗、盐田机房之间用10GbE over DWDM连接形成网孔状结构,以保证每个骨干机房有两个路由到达。

天威的实践表明,采用符合VOD双向流量不对称的特点,以星形网络的形式,分期、分区域建设VOD节目分发网较为经济。

(3)宽带城域网传输平台

a、建设60个二级汇聚节点,其中市区内40个,市区外20个。二级汇聚节点通过负载均衡的冗余链路上联接到二个不同的一级核心节点,通常情况下两条连接均提供数据传输,并互为备份。未来随着网络接入层容量的增加及计时服务等业务的逐步开展,对网络汇聚层将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根据业务发展需要,该平台需逐步完善汇聚层的功能,使网络层次更为清晰以提高网络性能和可管理性。

同时网络用户的增长对网络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平台在2~3年内将根据不同节点对可靠性的要求,逐步在汇聚层至接入层逐步建立双路由体系结构,以提高网络可靠性。

b、核心层10G,具备升级至40Gbps/10Gbps的能力,并可支持密集波分复用(DWDM)技术以提供更高的带宽。

c、二级汇聚节点的承载能力为2.5G,具备升级至10Gbps的能力。

d、3个Internet出口交换中心,与国内主要运营商直接互联,数据交换能力达30G。

e、链路冗余:在主干连接(主干设备之间及其与汇接设备之间的连接)具备可靠的线路冗余方式。建议采用负载均衡的冗余方式,即通常情况下两条连接均提供数据传输,并互为备份。主线路切换到备份线路的时间应小于50ms,以充分体现采用光纤技术的优越性。这种高速的网络自愈特性应可以保证不会引起IP路由的重新计算,不会引起业务的瞬间质量恶化,更不会引起业务的中断。

6.以融合型终端为突破口,实现交互数字电视平台的建设与升级

交互数字电视平台的规划与建设,将是有线电视运营商完成网络双向化改造及全网数字化之后必然面对的课题,如何才能规划和建设好企业今后这样一个主营业务平台呢,企业必然要面临以下三个课题。

首先,融合PVR/VOD/HDTV功能,并兼容双模制式的融合型终端将是下一代机顶盒的发展趋势。

其次,是否应该选择中间件,如何

选择中间件?虽然MHP与OCAP绝大部分具有相同的内核,但是由于其相互之间仍存在差异,尤其在SI播出机制与定义上的差异,使得已经采用DVB—C标准建设的数字电视基本平台网络很难再去选择OCAP标准。

第三,开放体系的VOD架构应给予高度重视。由于VOD业务将成为广电今后的主营业务,因此构建体系开放的VOD业务平台将是有线运营商公司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这对于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维护水平具有积极作用。目前美国及国内的一些运营商对此课题作了一定程度的研究,不同的技术及设备提供商基于其市场与技术状况的不同对其持不同态度。作为运营公司,在进行交互业务平台规划时必须考虑平台的开放性与兼容性,至少在协议层面应该为今后的开放预留空间。VOD系统涉及多个接口,例如计费系统与业务管理系统之间(CBI)、内容集成系统与业务管理系统之间(ADI)、视频服务器与业务管理系统之间(ISA)、视频服务器与机顶盒之间(LSCP)等等,这些接口协议应该基于开放的协议,能够支持第三方开发。

7.以支持融合业务运营为目标,规划和建设下一代运营支撑系统

下一代有线电视网络必然支持数字电视广播、交互电视点播、时移电视、宽带数据接入、宽带语音服务等多种融合业务。因此,以支持融合业务运营为目标,实现多业务综合市场经营策略与融合计费、综合客户关系管理、统一业务交付保障的下一代运营支撑系统也是企业在进行下一代广电网络规划时必需考虑的重要课题之一。

下一代广电网络运营支撑系统必需建立在数据核心层、业务逻辑层和接入层三层架构之上,并采用中间件技术,实现接人层与数据层的隔离。系统从功能上可划分为两个相对明确的系统以客户关系管理为核心的客户管理平台及以计费账务为核心的计费平台,前者构建在J2EE平台基础之上,后者构建在CORBA平台基础之上。广电综合运营支撑系统的规划与建设也要采取整体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来进行。

8.以实现电信级运营质量为目的,建设统一网络管理平台

电视网络规划 篇4

关键词: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双向有线电视网络,网络仿真

0引言

随着近年来有线电视双向网络的改造和发展, 双向有线电视网络规模逐步扩大, 网络结构越来越复杂, 网络上承载的应用也日益多样化, 传统的凭借经验进行网络协议设计、规划、优化和诊断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需求, 因此在网络规划设计过程中亟需一种科学的手段来反映和预测网络的性能。

基于网络仿真技术构建双向有线电视网络规划仿真系统, 能够帮助网络规划设计和管理人员预测网络状况, 在网络出现异常情况下全面了解流量的各种分布及变化趋势。有助于实现网络资源的合理分配, 查找网络瓶颈, 为规划和调整网络提供准确的数据依据, 并能针对网络目前和未来的业务需求提供流量管理和优化的评估手段, 为网络的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

1双向有线电视网络规划仿真系统基础功能需求

根据实际情况, 该双向有线电视网络规划仿真系统需提供以下功能:

1.提供灵活的网络拓扑设计和编辑功能, 可自定义范围包括骨干网络、城域网络、汇聚网络。

2.仿真多种类型业务, 并能将业务流量从网络节点处引入到网络中。

3.模拟多种可自由灵活配置的网络信道环境, 模拟各种网络故障情况, 并将其对网络造成的冲击影响反映在仿真结果中, 从而检测规划设计的网络在异常情况下的鲁棒性。

2网络仿真机制

2.1 仿真技术

网络仿真技术利用在计算机中构造虚拟的网络设备模型、通信业务流量和通信协议来反映现实的网络环境, 通过静态的数学方法或者动态的逻辑模型构建方法来模拟现实中的网络行为, 从而有效的提高网络规划和网络协议设计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明显的降低网络投资和网络技术研究的风险, 减少不必要的投资浪费。

我们使用的仿真基础平台OPNET, 其支持各类网络和分发系统的模拟和仿真, 它采用离散事件驱动的仿真机制, 其的仿真核心通过维护一个全局事件列表来确保每一事件都在正确的时刻、正确的模块被执行。按照全局事件列表, 只有一个时间点上的所有事件都被执行完毕后, 仿真时间才向前推进, 这样保证了仿真中所有的事件都按照应有的因果逻辑被正确执行。

在仿真粒度上, 不同于链路级仿真软件采用基于比特级的仿真机制, 系统级网络仿真软件OPNET主要以分组 (Packet) 为基本通信单位来模拟实际物理网络中数据的流动。一个分组可以包含多个存储信息的分组域。在仿真的过程中, 节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建、修改、检查、复制、发送、接收以及销毁分组。

2.2 三层建模机制

我们通过三层建模机制来描述现实的系统, 使得建模层次分明。这三个层次是:

1.网络层:描述所仿真的网络的拓扑结构, 如某网络拥有的终端数量及其各自的位置, 通过协议组件, 提供不同传输协议的行为和流量。

2.节点层:所有网络设备 (如交换机、路由器等) 都抽象的称为节点, 节点由一系列属性构成, 属性用来描述节点的特性, 如某路由器采用的路由协议。在设计过程中, 采用不同的节点模块来代表原有网络设备的功能、性能。

3.进程层:描述节点内部具有的行为、决策和算法。如某路由协议的具体实现过程。

图1给出了三层建模机制。

2.3 仿真流程

作为三层建模机制的最低层, 进程模型是实施各种算法的载体。它可以用来模拟大多数的软件和硬件系统, 包括通信协议、算法、排队策略、共享资源、操作系统、特殊的业务源等。仿真设计流程如图2所示。

3双向有线电视网络规划仿真系统方案

3.1 网络模型设计

本双向有线电视网络规划仿真方案分为骨干网、城域网、汇聚网三层, 每层之间可进行信息交互, 有线电视网络接受业务端的数据信号, 经过各层处理, 将数据信号发送给接收终端。

该系统基于OPNET的网络模型编辑器, 能够通过图形化方式实现:图形化配置网络流量仿真规划软件仿真网络拓扑;节点属性参数配置;仿真参数配置。双向有线电视网络规划仿真系统网络模型设计如图3所示。

3.2 设备模型设计

根据设备实际情况及其相关参数, 利用OPNET设计配置节点设备模型以及通信链路, 各相关设备模型和通信链路模型设计如图4所示。

其中, OTN和ACR模型结构相同, 设计的主要模块包括:IP层, 用于处理IP数据包业务消息, 包括IP包的封装、解封, 发送、接收等;路由层, 用于处理路由信息, 包括生成路由表、实现数据转发。

3.3 功能模块设计

根据该仿真规划系统的需求, 利用OPNET软件设计了以下相关功能模块。

1.应用层:业务参数定义和业务流程实现;

1) 业务参数定义, 包括阶段配置、任务配置、应用配置和业务简档这四个由低到高的级别。

2) 业务流程实现是由父子进程管理实现的, 模型由36个子进程模型构成。在实际运行中会根据用户实际的配置生成动态的进程树。

2.传输层:UDP、TCP模块;

3.网络层:IP、OSFP、RIP、EIGRP模块;

在OPNET中, 能够通过节点编辑器将协议模块重用, 通过使用数据流线的连接, 能够很方便的组合节点功能。

我们利用OPNET软件加载重用了IP模块组, 实现IP协议的主要功能。UDP模块是建立在IP提供的尽力而为服务之上的两个传输层协议之一, 即用户数据报协议。该模块为应用层数据传输提供了一个不可靠的无连接服务, 在IP之上提供了两个额外的服务:对数据进行多路分解和错误检查。TCP模块为应用层业务数据提供了面向连接的可靠的有序的字节流服务, 在两个应用层进程之间提供了跨Internet的双向连接, 还提供了流控制及拥塞控制。

我们在模块设计研发中, 主要使还用了内部网关协议IGP, 有开放式最短路径有线协议 (OSPF) 、路由信息协议 (RIP) 和增强型内部网关路由协议 (EIGRP) , 通过协议模块的支撑, 验证不同类型路由协议对于业务和流量的支撑能力。

4软件仿真结果

双向有线电视网络规划仿真系统能够提供多种仿真结果, 从各个方面比较直观的表现被仿真网络的性能如图5所示。

仿真结果性能曲线:本系统具有丰富的统计量收集和分析功能, 它可以直接收集常用的各个网络层次的性能统计参数, 能够方便地编制和输出仿真报告, 输出的仿真报告包括投递率、延时、发送信息量、收到信息量等各项技术指标。

5总结

传统的网络规划中, 更多的是依赖于经验和设备指标估算, 没有办法进行具体指标性的验证, 网络流量异常状况对于网络承载能力的影响也无法做出有效的预判。伴随着广播电视业务种类的丰富, 对于传输网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立足现有网络环境的基础上, 有线电视运营商需要以更科学的方式来设计和规划网络。

本双向有线电视网络规划仿真系统可研究并模拟出多种可自由灵活配置的网络信道环境, 设置网络中任意一条通信链路速率等参数。可以模拟各种网络故障情况, 如链路断开, 路由失效, 网络异常流量的注入等, 并将其对网络造成的冲击影响反映在仿真结果中, 从而检测规划设计的网络在异常情况下的鲁棒性, 帮助网络规划设计和管理人员预测网络状况, 有助于实现网络资源的合理分配, 为规划和调整网络提供准确的数据依据。

利用本系统, 有助于更合理的对网络资源进行规划和分配, 有针对性的对现有和未来业务需求提供流量管理和优化的评测方法, 为运营商的网络规划和优化提供准确的数据依据和评估方法, 为运营商的业务拓展和网络建设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倪冰, 陈运清.IP城域网流量监测方法及网络流量模型[J].吉林大学学报, 2009年, 第27卷第6期:648-650.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科建设规划 篇5

一、学科建设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学科建设指导思想

根据三江学院的总体发展规划,及学校制定的人才培养方针、政策,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是:立足实际,着眼未来,致力于培养“应用型”的高级传媒人才。以教学科研建设为核心促进学科建设,以学科建设促进专业建设;以学生能力形成为目标,以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和课程教学的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的竞争力;以加强完善教学科研的运作机制为重点,进一步营造有利于学科专业发展的环境和机制,不断提高广播电视编导人才的培养质量。

(二)学科建设原则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要以“宽口径、厚基础、强专业、重实效”的培养方针为原则,坚持教育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确立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用改革和发展的观点编制学科专业建设规划,着眼于未来现代传播技术发展,立足于社会需求来研究我院学科专业的发展。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科学确定办学规模和学科专业建设目标,做到数量与质量的统一、规模与结构的协调,努力实现办学效益的最优化。

二、学科建设目标与主要内容

(一)学科建设总目标

在现有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基础之上,结合传媒产业的发展趋势,依据社会对传媒人才的需求,扩大招生规模,增加专业方向,采取分段培养模式,分流学生兴趣走向,设置电视编剧、电视导演、节目技术、网络编辑等多个专业方向,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形成既符合传媒产业发展需要,又具三江学院广播电视编导自身特色的专业学科体系,在专业建设上确立以“打造品牌专业,培育特色专业方向”的总体发展目标。争取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早日成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

(二)学科建设主要内容

1.专业发展目标

2013年,完成拟新增专业方向的调研论证工作,并做好专业的师资和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安排的修订。做好新专业的教学保障工作;

2014年,对大二学生做好专业分流工作;

2015年,申办数字媒体本科专业,并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2016年,做好申办影视传媒专业的论证工作。

2.师资建设目标

适当引进中高级的专业人才,特别是年轻的硕士生、博士生和实际工作经验的编导人员。确立1名学科带头人和2名学科骨干,形成更加合理的专业梯队,加强实验室人才建设,由管理型向双师方向发展。

3.学科建设目标

(1)以优质课程建设为驱动,全面带动专业课程建设

以三江学院教学质量年为契机,全面落实优质课程标准与实施。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标准,建成三到四门系级重点课程,建成两门校级重点课程或精品课程,到2015年,力争有一门以上的课程建成省级精品课程或省内重点建设课程。

(2)开设选修课、特色课、实践类等课程

根据我系师资状况和研究方向,增加特色课和选修课,如“非线性编辑与应用、影视摄影、影视鉴赏、电视节目现场制作等”。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适时举办校内DV大赛,并积极参与社会上的各种竞赛活动。

4.教学设备和实验室建设目标

以省级实验示范中心建设为龙头,按照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要求,在实验教学理念、实验管理模式、实验教学体系及师资队伍的培养上不断进行探索和改革,带动文新院各种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2012年,加快实验室建设、确保年底通过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的验收。

(2)到2013年,完成虚拟演播实验室的建设。

(3)到2013年,完成摄影摄像实验室的建设。

(4)到2014年,完善演播大厅和综合实验室的建设。

(5)到2015年,完成大型节目制作(演播车)教学实验室的建设。

5.科学研究目标

配合广播电视编导学科的建设,保证每年有2-3项校级课题立项,形成具有明确研究方向的科研团队,积极承担国家级、省级研究课题,每年发表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或论文)1-2项,做好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立项指导工作,大力加强本科学生学年设计和毕业设计方面的工作。

三、学科建设主要措施

(一)完善学科体系,打造品牌专业

1、结合人才培养方案,总结多年来的办学经验,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优化电视编导专业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教学结构,实现“以基础教学服务专业教学,以专业教学带动基础学习”的良性互动。

2、修订、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依据不同的专业方向,设置不同的专业课程。各专业间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围绕视频制作的全过程,有轻有重,选择具有特色的专业方向。

3、通过多种措施,鼓励教师、学生多出成果。培育和推出一批优秀教学实践成果,广开渠道为教师项目申报、论文发表、出版教材专著等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参加校际、省内、国内乃至国际的竞赛提供平台,并借此扩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影响力。

4、依托社会资源优势,利用南京丰富的媒体机构,广开渠道,引进社会办学资源,构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社会实践平台。举办或承办由三江学院牵头的电视编导专业教学、教改、发展等研讨会,广泛结识业界精英,提升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内涵,探索三江学院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特色,打造在行业内较有影响力的专业学科。

(二)抓好优质课程建设,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1、提高教学质量。经过几年的发展,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整套的授课体系。由于专业方向几经变化,及新媒体的出现也带来新的问题,现有的课程结构仍需不断调整,这也是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教学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更重要的是在现有课程的基础之上,要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以三江学院教学质量年为契机,人才培养为目标,在未来几年中,构建合理科学的教学体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

2、建设校、院级精品课程。在品牌专业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根据学校优质课程建设的总体规划要求,立足于自身的专业特色和教学特点,先在现有条件下培育优质示范课程,成熟后再推荐为院级精品课程,并且分批次培育,形成梯队,力争在几年内将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全部打造为校级精品课程。同时,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培养一批自己的教学骨干力量;通过教学观摩,教学研讨等方式共同探讨教学方法,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3、加强课程过程管理,提高教学效果。课程过程管理是教学管理的重点,也是能否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通过对整个教学前、中、后期过程的跟踪管理,信息反馈,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善传统教学管理中偏重课堂教学这一单一环节的不足。结合二级学院管理,贯彻执行现行的各项制度,并逐步完善、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1、建立沟通机制,促进相互交流。在教学管理上,引进集体备课机制,建立专业内学术交流平台,定期开展学术研讨。通过不同课程之间交流和学术探讨,提高教师专业理论水平,丰富教师知识结构;通过教师互相观摩课堂教学,探讨创新教学方法,重视实际教学效果。加强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沟通与交流,相互取长补短。

2、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动态学习原则。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应用,行业知识周期短更新快,针对这一现状,制定有力措施,通过鼓励教师短期培训或进入高校继续深造和开展学术交流,提高学历和专业水平;支持教师积极参加专业、行业领域的研讨会和论坛,开拓视野,更新知识结构;鼓励年轻教师利用假期到媒体实习,接触业界前沿,丰富实践经验,进而提高教学水平;通过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业界专家到学校开设讲座,座谈交流;参与多种形式的专业课教师教学研讨会,积极吸纳业界新思想,扩展教师专业视野,更新教学思路和方法,为优秀教师的培养创造有利条件。

当电视遇到网络 篇6

the explosion of video on the Internet on to television sets. But so far, the growing array[大批] hardware devices that let users watch online video in their living rooms have not taken off. Forester Research estimates Apple has sold only about 400,000 of its Apple TV product which let users watch

YouTube videos and mainstream movies and TV shows,

purchased through iTunes from the comfort of their couches.

That’s a far cry from Apple’s huge success in the music business with the iPod. TiVo has sold fewer than 2 million of its digital video recorders that can download Internet video. The company has a deal with Internet retailer[零售商] Amazon that lets users buy and rent TV shows from their TiVos. Executives from the technology and entertainment industry say the products are generally too complicated, too expensive and lack a broad selection of content. Still, Internet video devices keep coming. A new start-up, Vudu, recently began selling the 399-dollar player that lets users download movies from a selection of thousands of titles on the Internet. The product has developed a method that lets users begin watching

movies without delay, one of the hassles[争论] of most Internet video devices. Still, some analysts[分析师]

and industry executives predict that the companies most likely to be successful in bringing online video to the living room are the ones that already deliver pay TV to consumers – cable[有线电视], satellite and telecommunications[电信] providers.

将激增的互联网视频转移到电视机上——这是科技商业中的一只“圣杯”。不过,到目前为止,可以让用户在起居室里在线观看视频的硬件设备层出不穷,毫无减弱的趋势。根据福雷斯特调研公司统计,苹果公司仅售出了40万部“苹果”电视产品;用户可以舒舒服服地躺在沙发上通过iTunes购买并观看YouTube视频和主流媒体上的电影及电视节目。

电视网络规划 篇7

1.1 实地调查农村市场

发展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不能想当然。深入农村田头,走村串户,听取农民的意见,了解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思想动态。从乡村的地域面积、人口密度、经济状况、居住情况和交通状况等方面综合考查,并作好预测报告与网络计划,综合评估。

1.2 加强有线电视推广宣传

有线电视是有偿服务的,如何争取大量的农村客户安装有线电视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有线电视建设宣传应走在前面。多向用户介绍有线电视网络情况、发展前景和现实价值,提升百姓的参与意识。只有充分了解有线电视网络的功能,百姓才会接受和支持有线电视建设。(2)制定合适的费用。农村百姓经济承受能力与城市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不能照搬现有的城市有线电视发展的经验和运营模式。结合农村实际,制定适当的收费标准和收费方式,不光要注重经济效益,更要强化有线电视的社会效益,特别是在农村,电视媒体是党和政府舆论宣传的重要工具,是农民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3)取得政府和村委会支持。取得当地政府和村委员会的支持是很重要的,利用人脉资源,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效益;如果条件允许,还可采取合作方式,共同开发农村有线电视市场。(4)通过广播台等大力宣传,扩大影响面,通过精彩的节目与优质的信号质量打动百姓的心,实现有线电视在农村扎根、服务农民的目的。

1.3 改善服务水平

社会发展到今天,服务掺入了更多的内涵,更多的附加值信息,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优质服务已成为有线电视事业发展的动力,决定事业发展的关键。

2 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和改造的规划

有线电视网络改建的规划,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兼顾社会效益,充分考虑农村的经济环境、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当地的地理环境等综合因素,选择适合当地实际的建设和改造方案。从网络建设成本来讲,随着光纤价格在竞争中不断下降,利用光纤建设接入网的成本甚至低于铜缆。在技术方面,目前农村比城市慢了半拍,但赶上了三网融合的技术机遇,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和改造完全可以跨越城市有线电视网络的发展过程,依靠光纤到村的综合接入,一步到位完成城市信息化几步才能走完的道路。对于经济发达的村可以采用光纤接入网(OAN),因为农村居住分散,采用光纤接入网(OAN),比城市更有实际意义。多数情况下,采用HFC方案较为适合,毕竟HFC网络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非常成熟,而且有相关经验可参考。明确了网改的目标,先进行适当超前的总体规划设计,再根据各地实际情况,从主干线到用户终端逐步进行改造,

(1)把所有主干线路进行整改,以自然村为单位建立光节点,初步形成主干光纤网络。设计光纤网络时每个光节点应适当预留一定数量的纤芯,为日后业务发展预留空间。(2)对最后一公里线路进行先调整后改造。(3)改造前还要制定一套完善计划。打破过去由工程人员现场随意设计拉线的习惯,设立专人专项进行统一规划。搜集资料,对各区域作技术分析预测和市场预测,根据结果制定方案。然后由线路设计员绘制相应的线路原理图及施工说明书交给工程人员施工,旋工完毕后做好资料整理及存档工作。

3 农村有线电视网络的建设和改造实施步骤

我们根据以下步骤来实施网络建设:(1)实地勘测。绘制出机房到乡村的光缆的路由图:绘制出居民住房的分布图纸(可到城建部门收集相关资料),作为设计基本图,复印几份分别用于设计钢绞线布放图、电缆和放大器布设图和用户分配图,图中标示出准确的距离数,确定线路走向,标出借用杆和新立杆位置、距离等。(2)绘制路由图。根据勘测图纸,确定缆线路由走向,用电脑将路由图绘出以做施工用。确定光节点的位置,然后算出光缆长度,根据光缆损耗计算出光发射机的功率。再设计若干条电缆干线,落实干线放大器的位置。然后计算、绘制出用户分配主线的布设路径,及用户分配主线上分支器的位置和具体型号:确定用户分配放大器的具体位置,计算、标示出用户放大器输出口分支、分配器的具体型号,使其出口电平与该放大器所负载的各条用户分配主线所需入口电平相等,以保证信号满足用户指标要求。(3)计算出各项技术指标的数值。根据实际配置、调试情况对各项技术指标进行初步的分配,计算出各部分的具体技术指标的数值。指标的分配设计应留有一定的余量,不能简单地按照标准给定的数值设计。(4)将设计、绘制出的钢绞线布放图、电缆和放大器布设图和用户分配图这三张图纸分别复印几份,交给施工负责人和安装工,组织他们严格按图纸施工,并落实专人负责放大器调试和电平检测,保证放大器的输出电平、斜率、调节电平和用户电平与设计值一致。网络安装结束以后,将所有图纸装订成册,编制目录、页码,供今后发展安装新用户、用户普查和故障维修时使用。

在农村,有线电视网络的建设起步标准较低,缺少完整的设计理念和建设规范。我们要根据农村自身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技术指标、设备器材的通用互换性、今后的发展、投资经济性、运营维护成本等因素,制定出适合自身特性的建设和改造方案,更好的保护好原有投资,优化设计和结构,提高网络性能和指标,从而为建设信息化新农村提供先决条件。

摘要:本文通过实地考察农村市场、加强有线电视推广宣传、改善服务水平等途径来讨论如何加快农村有线电视网络的改造,并详细的讨论了农村有线电视网络改建的规划以及建设和改造农村有线电视网络的步骤,为我国在农村发展有线电视网络的改建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农村有线电视网络,信息化,新农村

参考文献

[1]林永强.关于农村有线电视网络改造的思考[J].科协论坛,2009(3).

[2]杨宏伟.发展农村有线电视的几点思考[J].中国有线电视,2009(1).

[3]刘士杰.浅谈加快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发展[J].大众文艺,2009(13).

[4]王学良.浅议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建设[J].有线电视技术,2009(10).

电视网络规划 篇8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地面数字电视已经成为当今广播电视发展的主流, 其优势在于可以实现移动和便携接收, 满足了现代社会“信息到人”的要求。但由于受到地势、功率大小等因素的影响, 难以确保网络中所有地方的信号覆盖都达到良好状况, 部分地区可能无法正常接收, 因此移动数字电视的盲区覆盖成为下一步网络建设的重点。

1 CMMB数字移动电视网络覆盖

为解决弱覆盖区域CMMB (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 用户无法通畅收视的问题, 建议使用CMMB直放站解决室外的信号弱区或者盲区问题, 而室内主要通过新建或共享分布系统实现信号的良好覆盖, 提升用户体验。其中, 室外CMMB直放站应保证设备能直接收到电视发射台的信号来保障直放站有高质量的接收信号, 从而满足直放站能开出额定的功率, 让覆盖区达到信号无缝覆盖。而室内覆盖系统要保证良好的系统系能, 重点需要考虑到容量估算、多系统合路方案、切换区域设置等诸多方面, 这样可以大大加快网络建设的速度, 同时可以减少网络的重复建设投资和多次工程带来的不便和危险。CMMB网络连接见图1。

2 规划设计原则

移动多媒体广播室内覆盖系统的规划, 要从系统稳定性、信号的稳定性、覆盖半径、投入成本控制、系统的可扩展和可升级、标准化等6个方面着手考虑。

室内覆盖系统应遵循如下设计原则:

1) 系统结构应综合考虑当前网络和未来发展的需求, 并充分考虑系统扩容和其他制式系统合路的可能性;

2) 系统配置应满足当前业务需要, 同时兼顾一定时期内业务增长的要求;

3) 室内覆盖系统的建设应与室外覆盖系统的建设相互协调, 避免与室外信号之间同频干扰;

4) 系统设计中选用的设备、器件和线缆应符合移动多媒体广播相关标准的技术要求, 各个组成部分接口标准化, 便于设备选型和维护;

5) 室内覆盖系统的建设应保证系统能达到良好的覆盖效果, 尽可能降低工程成本, 提高系统性价比;

6) 输出功率及覆盖的范围应保证信号的均匀分布, 布置馈线系统尽量不影响目标建筑物原有结构和装修。

系统选址应依据以下原则:

1) 内部移动多媒体广播无线信号小于-70 dBm/8 MHz且载噪比C/N≤8 dB或无信号的建筑或场所;

2) 应选择用户密度大、收看需求高的综合性场所;

3) 应远离强电、强磁和强腐蚀性设备。

3 系统技术指标

1) 馈线频率范围要求:400~800 MHz;

2) 天线类型:定向天线和全向天线, 垂直极化;

3) 天线适用频段:CMMB网络工作频率为638~646 MHz;

4) 系统中无源器件适用频段:400~800 MHz, 根据实际需要工作频率定制;

5) 光缆的性能指标要求见行业标准。

4 信源设置原则

为有效保证室外覆盖质量, 兼顾部分非重点区域的室内覆盖, 根据中广传播有限公司测算的链路预算以及终端的信号接收灵敏度情况, 设备选型建议见表1。

需要注意的是, 选用50 W无线直放站的站点室外CMMB信号强度必须在-70 dBm以上, 无线直放站接收和转发天线垂直隔离度在25 m以上, 否则选用光纤直放站。

5 天线的选择和设置

室外天线的选择相对简单, 室内天线类型的选择和设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1) 应根据勘测结果和室内建筑结构, 设置天线位置和选择天线类型, 天线尽量设置在室内公共区域。

2) 在室内环境下通常使用室内全向吸顶天线或构筑转发天线网络来完成覆盖室内各个相互隔离的部分。对于层高较低, 内部结构复杂的室内环境, 宜采用低天线输出功率、高天线密度的天线分布方式, 使功率分布均匀, 覆盖效果好。

3) 对于较空旷且以覆盖为主的区域, 由于无线传播环境较好, 宜采用高天线输出功率、低天线密度的天线分布方式, 满足信号覆盖和接收场强的要求。

4) 对于建筑物边缘的覆盖, 宜采用室内定向天线, 避免室内信号过分泄漏到室外而造成干扰, 根据安装条件可选择吸顶天线或定向板状天线。

对电梯的覆盖, 应根据工程情况采用下列方式:

1) 在各层电梯厅设置室内吸顶天线;

2) 在信号屏蔽较严重的电梯, 或电梯厅没有安装条件的情况, 在电梯井道内设置方向性较强的定向天线;

3) 在电梯轿厢内增设发射天线, 布放随梯电缆;

4) 地下车库或大型民用建筑可用采用高增益定向天线作为转发天线。

6 室内外典型覆盖策略

1) 大功率单频网发射站点。

选点:天线挂高60 m以上, 距主发射塔15~20 km左右, 满足8 kW功率负荷, 以及必要的设备安放、空调散热等条件;

功率:发射功率1 000 W;

天线:符合安装条件的, 采用一体化柱状全向天线, 其他挂装四面面包板天线。

2) 全向覆盖天线加光纤直放站。

图2为全向覆盖天线加光纤直放站覆盖示意图。

选点:目前根据业务的发展情况, 最可行的一种方案是广泛使用全向覆盖天线加光纤直放站来解决;

功率:发射功率50 W为主, 占3/4左右;天线挂高达到50 m以上的重点院校周边基站可使用200W, 占1/4左右;

天线:符合安装条件的, 采用一体化柱状全向天线, 其他挂装四面面包板天线;

馈线:以7/8馈线为主, 少量馈线距离较短的小功率站点使用1/2馈线。

7 结论

电视网络规划 篇9

关键词:复杂城市环境,数字电视规划软件,单频网,网络规划

1 引言

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络规划就是为了达到预定的覆盖目标,在覆盖发射网络建设前提出的一套系统建设方案。更为具体的说法是,结合行业相关准则或者标准,配置合理的发射台数量、发射台站址、发射功率、发射天线挂高、发射天线类型、单频网网络延时等参数,使得覆盖网络在达到覆盖要求的前提下,建网成本最低。按规划方案建成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网络后,测量实际的覆盖效果,对覆盖不佳区域进行调查,找出故障原因,并且提出相应的调整和解决方法,使网络运行在最佳状态,就是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络优化,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络规划与优化是建设覆盖网络的关键步骤,科学、详细前期规划、精确地预测组网性能能带来以下好处。

1.1 降低建网成本

在发射台选址、设备选型前,必须有规划方案做参考,以保证网络建设有序进行,规避投资风险。方案应该包括发射台选址、发射功率、发射天线类型、发射天线挂高、单频网网络延时等配置,并且能够对单频网的合成覆盖场强、有效覆盖率进行计算,并对单频网中所有发射点的贡献做出评估,以便网络优化逐步完成。良好的规划能够使得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使用最小的台站数量、最小的发射功率实现覆盖,由于规划合理,相应的优化工作改动也较少,因此能够降低网络建设成本。

1.2 规避网络干扰

如果缺乏相应的规划方案,会对网络覆盖造成风险。发射台配置不当,除了不能完成原先设计的有效覆盖以外,还有可能对原先覆盖良好区域引入同频干扰,造成接收失败。如果出现单频网干扰无法通过网络调整解决,最终只能关闭引起干扰的发射点,造成上百万元的设备投资浪费。这些风险都是能够通过前期规划避免的。

2 复杂城市环境下单频网特性

在早期的单频网试验中,上海地区组建了由东方明珠与虹桥路广播大厦构成的单频网后,进行了覆盖效果的测试,两个发射点台站间距10km,从理论上来说,只要发射时刻同步,多径信号最大差异不超过发射点间距,在保护间隔以内,因此不存在有害场强。这两个台站也是高塔与低塔的组合,覆盖面积属于大环套小环,覆盖重叠区面积大,是典型的城市环境单频网结构,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测试中发现,在开启单频网后,原来东方明珠单点发射的覆盖电平不够导致的接收失败区域有所改善,体现出了网络增益,但是也存在着原先接收好的区域被恶化。经过分别对单点发射覆盖场强的测试发现,这些失败的区域都属于覆盖重叠区。因此可以看出,即使满足理论计算的保护间隔内最大台站距离的发射点,在保护间隔内的覆盖重叠区域内,实际覆盖收测效果证明也存在单频网网络恶化区域。

通过对重叠区的反复测试与研究发现,这些恶化区域的特征是周围建筑物较为密集,观察多径信号的幅度变化剧烈现象。在经过一个建筑物时,主径信号急剧衰减,原先的副径信号变为主径,由于这种主副径的快速切换,导致解调芯片无法及时锁定,造成接收失败。

通过网络延时调整发现,针对这种类型的信道情况,通过对单频网延时的调整,缩短多径信号的时延差异,能够有效提升接收成功率。在目前芯片接收性能条件下,经过反复测试验证,在重叠区内当多径信号时延差异控制在10μs以内时,不会出现接收失败的情况。因此可以获得结论,单频网在组网时,网络配置在参考行业相关标准以外,还需要结合城市环境特点,根据采用的芯片实际接收性能来进行网络调整。当前随着接收芯片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在极端情况下的多径时延控制已经远远超过10μs,接近保护间隔门限。以上试验获得了大型城市环境下地面数字电视网络增益与网络恶化情况特性,证实了决定城市环境单频网性能的关键指标是覆盖重叠区域的多径时延差异的处理能力。而影响到单频网性能的主要因素有:发射台站的延时配置、信道参数的载噪比门限和解调芯片性能。

3 复杂城市地面数字电视网络规划方法研究

一般情况下国内大部分城市都是采用先建网再调网的方式,利用单频网时延调整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网络覆盖质量,使既有的网络达到最佳的性能。随着网络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及新的业务需求,对于新的建网或者新的发射台站建设,可以利用网络规划方法来进行选点和发射点参数的选择,一方面不会影响已有的单频网性能,另一方可以进一步提高网络的覆盖性能,降低盲区增加发射点而产生的建设费用,尽可能提高覆盖网性价比。

3.1 设计网络规划方案

在设计网络规划方案时,为了达到高效、快速、准确、最优化的规划结果,必须使用专业的网络规划软件,东方明珠广播电视研究发展公司通过十年的单频网组网和调试的经验,结合苏州恩巨网络有限公司的先进软件仿真技术,共同研发了适合中国地面数字电视DTMB标准、CMMB标准的广播电视覆盖网规划优化软件。该软件可以实现包括发射台选址,发射功率,发射天线赋型,发射天线挂高,单频网网络延时优化、模型修正、路测对比、单频网新增站点效能分析等,并且能够对单频网的合成覆盖场强,有效覆盖率进行计算,并对单频网中所有发射点的性价比做出评估,形成较为准确的网络规划方案。

3.2 规划方法

(1)确定规划仿真基础数据

在单频网规划前,一般需要有以下基础数据:

*电子地图数据

电子地图数据包含当地建筑物的高程数据(DSM)、地貌分析数据(Clutter)以及人口分布图等。

*台站数据

台站数据一般包括台站的位置坐标、台站海拔高度、所属业务类型、天线挂高、发射功率、天线增益、天线赋形图、发射频率、发射带宽、信号调制类型、保护率、接收门限等。对于规划初期,这些参数可以根据需求自定义。

(2)确定规划的需求和目标

规划目标需要在规划初期确定,一般包括面积覆盖率、人口覆盖率、建网投资的成本、网络的性价比等。规划参数一般有最小中值场强、射频保护率、传播模型等。根据广电总局的测试和建议,适用于地面数字电视的传播模型为ITU-R.P.370、ITU-R.P.1546、ITU-R.P.526和Hata模型。

(3)模型校正

在规划初期可以先选择已有台站进行路测,利用路测数据来校正模型的参数,使其更符合实际地理环境。传播模型作为计算的核心部分,直接决定了规划方案的准确性。因此,对选取的模型进行本地化的校正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规划工具提供了根据路测结果的模型校正功能,使用线性拟合或者更为合理是传播模型参数,并可在地图上显示路测数据并分析,通过路测数据的分析,以及与仿真数据的对比来进行传播模型的校正,修正公式的系数。使得仿真数据更接近路测数据,通过对Hata模型的校正能够将平均误差降至4dB左右,均方误差降低到5dB以下,低于一般传播模型误差要求,见图1。

(4)场强预测

根据基础数据以及规划要求,进行网络覆盖仿真。传播模型的选取应考虑台站工作的频率,并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本地化的修正—模型校正。为了提高预测的准确性,我们在保证基础数据录入准确的情况下,尽可能来减少模型带来的误差。因此模型校正在实际仿真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5)站点优选

首先提供可以建站的坐标位置,给出网络覆盖的基本要求,设定网络建设的基本参数,通过网络规划优化软件工具进行建设站点的优选,以最佳的位置建设发射台,达到覆盖的指标。

(6)单频网分析、优化

根据优选的站点数据,假设同时开启所有发射点,规划软件自动计算单频网的服务区范围、覆盖重叠区范围以及自干扰去范围,根据直观的颜色分布情况,可以锁定单频网调整的重点区域,通过软件优化功能自动发射点时延、优化发射功率、天线场型等参数后,网络性能将发生变化,规划软件中可以显示网络调整后,覆盖重叠区域的接收成功率是否提高,同时也可以直观显示调整前后的对比情况,通过软件仿真单频网工作性能有助于网络规划方案的设计,作为网络建设的重要依据。通过时延优化调整后,上海DTMB网络的覆盖测试情况见表1。

如图2所示,经过单频网时延优化合理调配,消除了网络干扰区。上海地面数字电视单频网由6个发射点组成,其中黄色区域为临界接收点,红色区域为接收盲区,其余区域接收正常,经统计,接收成功区域占测试区域的95.76%,满足运营的覆盖要求。

(7)网络建设与验证

在完成网络规划方案后,下一步开始建设发射台站。在所有台站建成并正式开启单频网后,需要进行详细的网络测试。通过测试可以统计覆盖重叠区的范围以及接收成功率,并与规划软件仿真的结果进行比较。由于实际城市覆盖环境较为复杂,尤其是大型城市环境建筑物分布情况复杂,而且不断在发生变化,因此实测效果可能与仿真结果略微有所偏差。

(8)网络扩容及补点优化

随着地面数字电视网络建设的深入以及城市环境的变化,需要对网络进行扩容或者某些区域的补点。传统的方法无法清楚地预测网络扩容的效果以及补点后带来的影响,而通过先进的数字电视网络规划优化工具能有预测网络扩容或者补点改善的网络覆盖以及网络的恶化区等,为网络扩容及补点规划提供科学的建设依据。

4 规划案例介绍

为了更好地理解单频网规划仿真方法,现假设上海DS37为东方明珠单点发射,现需要在郊县地区新增一个发射点,提高网络覆盖范围,组建单频网。初步拟定在青浦地区选择一个发射点,发射功率假定1kW,发射高度170米,全向天线。在规划软件中输入以上台站基础数据后,先进行场强预测,传输模型使用ITU-R P.1546,见图3。

在进行单频网分析时,此处选择了青浦发射台与东方明珠发射台同时开启,进行单频网重叠区预测,见图4。

如图4所示,绿色为覆盖非重叠区,蓝色为覆盖重叠区,以上区域在达到覆盖门限的地点中,根据多径信号功率比是否小于载噪比门限决定。红色为非覆盖重叠区,虽然未达到覆盖门限,但是存在小于载噪比门限的多径。黄色为非覆盖非重叠区。

对单频网中的发射点进行延时优化配置的目的就是为了能让覆盖重叠区内的多径信号能够满足保护间隔内的要求,从而成为覆盖成功区。

在确定覆盖重叠区范围后,下一步对青浦发射台进行延时配置,然后通过比较调整前后的覆盖效果情况来判断延时调整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由于青浦发射台和东方明珠发射台台站距离大于保护间隔允许的台站间距,当设置两个发射点同步发射时,出现了网络干扰区域。如图5所示,调整前,绿色区域代表覆盖成功区(达到了覆盖门限,可成功接收数字电视信号),黄色区域代表非覆盖区(未达到覆盖门限),红色区域代表网络干扰区(达到了覆盖门限,但存在多径干扰,不能成功接收数字电视信号)。

经过增加青浦发射台站时延,使得覆盖重叠区的多径信号均满足保护间隔内,如图6所示。

如图6所示,经过对青浦发射台的延时调整后,原先红色区域(网络干扰区)调整为绿色(覆盖成功区),说明在延时调整后,覆盖重叠区的多径信号的时延差异在保护间隔内,因此可正常接收信号。

为了验证新增发射点可以有效提高单频网的网络覆盖质量,并提高青浦郊县地区的有效覆盖率,同时不影响原有单频网的覆盖效果,进行了网络比较分析,统计增加的覆盖面积与覆盖人口。

如图7所示,单频网增加青浦发射台站后,绿色为本来就成功覆盖区域,蓝色为增加台站后覆盖成功区域,黄色为增加台站后仍然未成功覆盖区域,红色为增加台站后引起的恶化区域。从图7中可以看出,新增发射点后未产生恶化区域,因此可以认为青浦发射台建设是可行并有效的,为运营商投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5 总结

在复杂城市环境中组建地面数字电视单频网是广电运营商关注的焦点问题,传统的规划方法已不能满足地面数字电视单频网的规划要求,缺乏科学的规划,建设的网络往往不能很好发挥贡献,造成投资浪费,而目前商业化的数字电视运营模式要求运营商必须全面考虑从发射端到终端接收效果以及用户体验。本文从地面数字电视产业发展需求出发,结合上海地区地面数字电视单频网研究与实践经验,对复杂城市环境下的单频网特性进行分析与研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数字电视网络规划优化流程。创新性地结合理论研究,软件模拟仿真,网络测试验证,业务应用的组合研究,提出了一种适合复杂城市环境的地面数字电视网络规划、优化方法。通过在上海数字电视组网实际应用,研究成果可在全国广电行业内进行推广和应用,为加快和推进全国地面数字电视网络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地面数字电视发射系统与覆盖网络.2012.

[2]Yihe Dai.The Mechanism Research and Field Testing of SFN Signal Delay Adjustment in Shanghai[J].IEEE Broadcasting Technology Society 2010 Shanghai2010.

[3]NG_RadioPlan_V3.0.0_用户手册.2013.

电视网络规划 篇10

1 背景

1.1 专项工程的建设内容

2014年10月底,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以下简称“总局”) 开始全面启动实施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 (以下简称“专项工程”) , 该专项工程任务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无线电视数字化建设, 在全国实施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的2572个广播电视发射台站, 以及现有条件成熟的545个乡镇补点台站, 采用2个频道, 6230部地面数字电视发射机, 基于卫星链路构建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络, 并更新改造节目源、天馈线、塔桅、防雷接地、空调、供配电等配套系统, 在全国实现中央电视台12套节目无线数字全覆盖的目标, 投资约41.61亿元;二是启动数字音频广播覆盖试点, 在地级以上城市以及10千瓦大功率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节目的330座调频广播发射台, 各新增1部调频频段数字音频广播发射机, 并更新改造节目源、天馈线、塔桅、防雷接地、空调、供配电等配套系统, 在地级以上城市实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3套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的目标, 投资约5.95亿元。总计建设资金约47.56亿元。

1.2 工程进展分析

自该专项工程启动以来, 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统一组织和部署下, 已经完成如下工作:

1.为每个省局制定了频率规划方案, 为每部发射机指配了频率、功率等级等相关技术参数;

2.在实验室、现场开展了基于卫星链路构建地面数字电视单频网系统的技术试验, 验证了该技术路线的可行性;

3.制定了总体技术方案, 为该工程的实施, 提出了总体技术框架、技术线路;

4.完成了数字电视广播发射系统和卫星信号源接收设备的招标采购。

对于基于卫星链路构建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络, 本质上还是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络, 卫星链路仅仅作为其传输分配网络的一种形式, 因此在下一步工程实施中, 主要还是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的建设。

但是总体技术方案仅仅提供了技术框架和技术路线;频率规划仅仅解决了频率指配的问题, 从频率兼容的角度为每部发射机寻找一个适用的频率资源, 这两个方案无法指导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络如何建设, 也无法获知网络建设后的预期覆盖效果。因此, 各省局仍需在总体技术方案的指导下, 结合本省的实际情况, 制定适合本省的具体规划设计方案, 为下一步的工程实施提供技术依据。

1.3 该项工程特点

在4月底总局科技司组织召开的该专项工程技术工作会议上, 王效杰司长深刻地阐述了该项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它是无线广播电视从模拟到数字的战略转型;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工作部署;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我们宣传文化阵地建设的总体要求。可谓中央高度重视、财政高度支持, 全球高度关注。

如图1所示, 为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系统的总体架构, 可知:第一:视音频信源编码采用我国自主创新的AVS+和DRA;第二, 以卫星链路作为传输分配网络的主要形式;第三, 对卫星链路进行加密传输, 对地面数字电视信号进行清流播放, 信号在传输分配过程中进行了加、解扰的处理;第四, 基于卫星链路构建地面数字电视单频网覆盖网络。

这一技术方案国际无先例, 国内首创。我们通过技术试验, 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但是不同厂家、不同型号、不同批次的单频网适配器、激励器、卫星接收机在工程实践中的良好匹配问题, 仍需要进一步验证。

因此在技术新、要求高、时间紧、任务重的这样一个重大专项工程中, 我们更需要做好相关规划设计工作, 更需要规范、谨慎, 尽可能地降低工程推进中不可预见的技术风险。

2 网络规划的重要性

2.1 多频网

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络有多频网和单频网两种形式, 对于多频网来说, 主要考虑的是其频率兼容和覆盖问题。在已有的频率规划方案中, 解决了频率兼容的问题, 接下来主要考虑的是其覆盖问题。

如图2所示:为某发射台站覆盖效果的理论分析图, 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接收场强, 发射天线是四层四面的全向天线, 但是由于受到地形、地貌的影响, 其覆盖效果图不是规则全向的, 而是不规则的, 其覆盖边缘很难界定。而地面数字电视信号与模拟信号最大的一个不同, 即“峭壁效应”, 从良好接收到无法正常接收瞬间所致, 而导致其覆盖区域必须明确界定。因此, 对多频网来讲, 不仅要考虑频率兼容问题, 还要考虑覆盖问题。

2.2 单频网

对地面数字电视单频网来讲, 我们首先分析单频网在理想情况下的覆盖效果, 一不考虑地形地貌的影响;二台址可以按照我们的需求对称布局;三按照单频网的组建要求, 满足同一时间、同一频率、同一比特三大同步要求, 相邻台站间距在PN序列长度要求范围之内组建单频网。

如图3所示, 我们假设单频网中所有发射台站同一高度、同一全向天线、同一有效辐射功率下, 研究不同拓扑结构, 即台址的选择对单频网覆盖效果的影响。左边的图为拓扑结构图, 右边图中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接收场强, 粉色为可能产生的同频干扰区域, 我们研究了正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三角形外一点、三角形外两点不同拓扑结构下的覆盖效果。可以看出, 同等高度、同一全向天线下、同等有效辐射功率, 不同拓扑结构下的覆盖效果完全不同。

如图4所示, 我们同样假设同一高度、同一全向天线、同一有效辐射功率下, 研究不同台站间距对单频网覆盖效果的影响。图中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接收场强, 粉色为可能产生的同频干扰区域。可以看出, 随着台站间距的不断扩大, 单频网的覆盖效果完全不同。

如图5所示, 我们假设同一高度、同一全向天线, 同一天线增益和馈线损耗, 不同发射功率对单频网覆盖效果的影响。可以看出, 不同拓扑结构下, 调整不同发射台站的发射功率, 覆盖效果完全不同。

以上研究结果, 均是在理想情况下的研究, 而地形、地貌是影响地面数字电视信号传输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因此, 我们下面来看一个实际案例。

如图6所示, 三个发射台站呈一字形拓扑结构组建单频网, 根据实地勘察结果, 三个发射台站可以同等功率均为1000w、天线场形可以同为四层四面全向。图6是单频网的覆盖效果仿真分析图, 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接收场强, 可以获知, 从接收场强需求的角度来讲, 可以完全实现良好覆盖。图7是该单频网的同频干扰分析结果, 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时延差, 同时可以看到, 该单频网产生了严重的同频干扰现象。

即我们在工程实施之前, 通过网络规划分析, 已经完全掌握了这三个台站组建单频网, 可能存在的技术风险, 产生同频干扰现象的可能性, 同频干扰现象处于单频网中的大概位置。而如果我们不进行网络规划分析, 根据实地勘察结果, 直接对该三个台站进行工程实施, 而在实测之后发现这些区域, 客观测试接收场强很高, 但是主观无法正常接收, 即这些区域无法通过增补发射台站来解决,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在功率等级、天线场形等技术参数确定的情况下, 在工程实施之后还有无解决的可能, 即便可以解决, 在返工解决期间, 无形中增加了大量的人力成本、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因此, 在单频网中, 除了频率兼容、覆盖问题以外, 最主要的是单频网网内的自我干扰问题, 在工程实施中, 根据实地勘察结果, 按照单频网的组建要求, 发射端满足三大同步要求, 网内相邻台站间距满足PN序列长度要求, 依然存在出现同频干扰现象的可能性。

对单频网来讲, 在工程调试中有两大调试难点:从发射端来讲, 一是信号从复用器输出、经单频网适配器、进入传输分配网络通过不同路径肯定不能同时到达各个发射台站, 首先得解决单频网的三大同步问题;二是从接收端来讲, 解决单频网重叠区域的良好覆盖问题, 而重叠区域的良好覆盖, 离不开网络的规划、仿真、分析、优化, 因此三大同步要求以及网络规划优化, 才能确保预期目标的理想覆盖。

2.3 网络规划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 网络规划, 是在频率规划的基础上, 通过调整功率、台址、天线场形等技术参数, 解决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络的覆盖问题, 实现现有条件下的最优覆盖。它是我们后续工程实施的依据, 是工程验收测试的依据, 为我们测试路线的规划、测试抽样点的密集性选择、覆盖边缘的界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参考, 只有做好网络规划, 我们在工程实施中才能做到统筹规划、胸有成竹。

3 网络规划的实现

3.1 规划流程

如图8所示, 为网络规划流程, 首先是明确需求, 需求分析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业务需求, 例如该专项工程中:采用2个频道, 12套标清节目播出, 固定接收方式, 视音频信源编码方式为AVS+和DRA;二是覆盖需求, 即明确该台站的目标覆盖区域;根据需求分析结果, 我们选定工作模式;根据选定的工作模式, 我们确定接收门限的设置;第二步为台站勘察, 对拟建台站资源进行实地勘察, 主要包含地理位置经纬度信息、海拔高度、天线高度、节目引源、机房电力系统、空调通风系统、机柜的位置、天线新建还是旧发射天线改造还是跟模拟天线共用等相关基础数据;同时完成该发射台站周边的地形地貌特征分析。从而为本台站选用适合的电波传播预测模型;第三步, 规划优化阶段, 通过对多频网进行覆盖效果分析, 对单频网进行覆盖效果、网内同频干扰分析, 结合本台站的覆盖目标, 对各个台站的功率、天线不断优化、调整, 完成覆盖网络的最佳规划, 最后完成网络规划方案。

3.2 规划工具

网络规划离不开专业的仿真规划软件, 更离不开包含地形、地貌等信息的高精度地图数据、以及科学的仿真规划分析方法。一方面, 对于点对面的覆盖效果分析, 难以手动计算, 需要借助专业的仿真规划软件;更不能忽略地形地貌对覆盖效果的影响;同时在具备软件工具和地图数据的基础上, 更需要科学的分析方法和丰富的优化经验。

3.3 规划方法

网络规划优化的方法有很多种, 核心思想一是减小多径信号的时延差, 二是扩大多径信号的强度差;在这个指导思想下, 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功率、调整天线场形、天下下倾、增补发射台站、调整静态延时等一种或者多种组合的方法来完成网络优化工作。

对于调整静态延时这一手段, 需谨慎采用, 它有其自身的应用范围和局限性, 不能将其作为常规手段, 因为单频网的干扰分为干扰与被干扰、相互干扰两大类, 而该手段仅适用于干扰与被干扰这一类型, 对于互相干扰这一类型, 无法应用。更不能存有工程实施之前不做网络规划工作, 工程实施之后, 单一地靠调整单频网中发射台站的静态延时来解决单频网同频干扰的错误思想。

3.4 规划结果

结合刚才的实际案例, 我们来看单频网的网络规划结果, 如图9所示, 是网络优化之前的单频网同频干扰分析结果, 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时延差。图10是网络优化之后的单频网同频干扰分析结果。通过比对可知, 网络优化效果明显, 通过对单频网采用一种或者多种优化手段, 我们可以尽可能地消除、转移、降低同频干扰现象, 从而提高单频网的有效覆盖面积, 这就是网络规划的结果

4 结束语

十几年以来, 笔者所在的团队, 从理论研究到工程实践, 从工程实践到理论研究, 理论与实践得到了较好的契合, 愈发了解到单频网技术的优势, 也愈发理解了地面数字电视网络规划的重要性、必要性、科学性、合理性、专业性以及工程调试的难度。只有规划设计科学、工程推进严谨、系统调测周密, 才能保障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系、开放性, 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该重大专项工程任务。

参考文献

网络对电视影响几何 篇11

本文数据来源于北京正望咨询有限公司在2011年开展的一次针对网民行为的调查结果。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电话调查方式进行,共获得有效样本4189个。调查地区覆盖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大连、天津、青岛、济南、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宁波、温州、厦门、东莞、佛山等17个东部城市,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合肥、南昌等6个中部省会城市以及成都、重庆和西安3个西部城市。

网民使用互联网时长远高于电视

无论是任意一天的使用比例还是平均每天使用时长,网民对互联网的使用均远高于其他媒体。网民平均每天使用互联网的时长为219分钟,是电视79分钟的2.8倍,报纸、杂志和广播的使用比例要远低于电视和互联网(见表1) 。

个人背景特征对互联网和电视的使用都有非常明显的影响,而且有些方面表现出相反的趋势,如男性使用互联网的平均时长多于女性,而看电视的时长则恰恰相反(见表2)。在年龄上同样如此,互联网的使用呈现倒“U”形态,而电视使用则呈现“U”形态势。检验发现,在95%置信度下,年龄对上网和看电视都有显著影响,但学历和职业仅对上网有显著影响,而性别仅对看电视有显著影响。

上网对电视使用的影响并不显著

根据不同媒体的使用时长计算相关系数,发现网民中互联网使用时长与其他媒体的使用时长之间的相关关系并不显著,而电视使用时长与报纸、杂志和广播的使用时长之间的相关性显著,不过从相关系数来看,它们之间的相关程度属于极弱相关(见表3)。

对不同上网频率的网民上网和看电视的时长进行比较,发现上网频率高的网民平均每天上网时长也比较高,对均值进行One-way ANOVA方差检验的结果也表明不同上网频率的网民平均上网时长有显著差异,然而不同上网频率网民的看电视的平均时长并无显著差异(见表4)。

对不同网龄网民分析结果也发现了相似的结果,不同网龄的网民上网时长有显著差异,网龄越长的网民平均上网时长也越高,而不同网龄网民的看电视的平均时长并无显著差异(见表5)。

影响为何弱于预期

互联网出现后,因其与电视媒体的特点非常相近,就有很多人把互联网与电视的影响关系作为研究对象,不过这些研究集中表现在互联网和电视的特点比较以及基于各自特点所提出的策略建议上面。关于互联网对电视的影响以定性研究为主或者是根据经验做出相应的判断,缺乏针对性的定量研究。

基于经验判断,大家对互联网和电视的关系普遍认为是一种竞争或者取代关系,两者的使用应该是一种负相关的关系。然而此次调查数据的结果则显示互联网的平均使用时长与看电视的平均时长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而且不同网龄、不同上网频率的网民在看电视的平均时长方面也没有显著差异。这表明人们的上网行为和看电视行为是一种相互独立的关系,上网行为并没有对看电视的行为产生显著的影响。

这个结论似乎与人们的常识相矛盾,但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能够给予一定的解释。首先,互联网与电视相比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媒体。一般而言,互联网的功能被概括为四种:信息功能(如新闻、搜索等),通讯功能(如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等),娱乐功能(网络游戏、在线音乐和影视等)以及交易功能(网上购物、网上银行等)。这四种功能中,信息功能和娱乐功能比较接近媒体的功能,而通讯功能和交易功能则已经超出了媒体的范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互联网的商务功能近年来快速发展,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应用。互联网的使用时长中包含了一部分非媒体功能方面的应用,因此电视和互联网并非简单的竞争关系,加上互联网和电视在内容上也是各具特点,两者之间还存在相当程度的互补作用。

其次,媒体之间的替代效应是一个时间过程,而此次数据为截面数据,可能无法完全反映互联网和电视之间的替代效应。不同网龄的网民在看电视时长方面无显著差异,可以认为即使网民在上网前后看电视的时长有一定的改变,但这种改变很快会固化下来,并不因为网龄的增加有明显变化。而上网与否对看电视行为的影响最好有连续时间的跟踪数据进行检验。

最后,媒体的消费行为更多的是一种个人习惯,主要受到个人背景的影响,表2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一种媒体的消费习惯一旦形成,一般不太会受到其他媒体的影响。如不同上网频率网民在看电视时长上并无显著差异,电视使用和报纸以及广播使用之间存在弱正相关关系而非负相关关系,这都表明各种媒体之间并非是简单的替代关系。

注:本文网民的定义为每周至少使用一次互联网的用户。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电视网络规划 篇12

2016年11月23日,广播电视规划院与贵州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广电网络”)在广电总局监管大楼三层多功能厅举行《智慧城市技术研究》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会议由广播电视规划院有线所所长秦龚龙主持,广播电视规划院院长许家奇和贵州广电网络总经理李巍出席并签订了协议;贵州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总工程师胡建华、广播电视规划院《影视制作》杂志主编李新民出席见证并致辞。

当前,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智慧旅游、智慧政务、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民生、公共安全等为代表的智慧城市业务将在未来10年迎来爆发性增长。国家层面已出台了一系列智慧城市政策指导性文件,贵州省也提出了全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打造“智慧贵州”的战略。面对城市智慧化的潮流,广电必须战略性地参与到智慧城市建设与运营之中,实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广播电视规划院和贵州广电网络达成此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贵州省智慧城市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相关领域开展深度合作,为基于广电网络的智慧城市建设与运营探索技术方向及发展新道路、新模式。

参加会议的还有贵州广电网络副总经理徐军、技术研发部主任李国政,广播电视规划院有线所副所长聂明杰等。

上一篇:小鼠肝癌细胞下一篇:甲硝唑阴道泡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