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拍摄中

2024-07-22

在电视拍摄中(共10篇)

在电视拍摄中 篇1

1 摇臂摄像技术的概述

所谓的摇臂摄像技术是随着电影电视行业不断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电视拍摄技术。目前该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电视谈话、电视体育、电视综艺等节目的拍摄过程中, 同时该技术还在电影、电视剧以及纪录片的拍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该技术的广泛使用, 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各类电视节目的镜头语言, 将节目的画面内容逐渐变得多元化, 增加了节目的动感度、空间纵深感以及现场感。

2《古往今来话包头》中摇臂镜头的运用

在《古往今来话包头》这部纪录片中, 主要讲述了包头在解放前后的人文以及生态环境, 在对广阔的达茂草原、五当召、美岱召、妙法寺古建筑以及森林田野等景物进行拍摄时, 均用到了摇臂摄像。这样的拍摄手法不仅对包头的环境变化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而且利用摇臂来对其进行连续性拍摄还提高了该纪录片的纪实效果。

3 摇臂摄像在纪录片拍摄过程中的作用

在对纪录片进行拍摄时, 摇臂摄像是掌握纪录片摄像节奏与速度的最佳助手。摇臂在纪录片的拍摄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就是叙事, 大部分摇臂在应用到纪录片拍摄时的运动速度相对较慢, 对于前景动感的展现基本上是采用环境来展现的。由此可见, 在对纪录片进行拍摄时, 一定要对画面主体的运动速度以及摄像机的运动速度进行合理的掌握, 确保画面主体的运动与摇臂的运动保持在一种和谐的状态, 并以此来对片子所要讲述的内容利用镜头语言来对其进行描绘。

比如在我台制作的纪录片《古往今来话包头》中, 利用摇臂来对包头的五当召进行描述, 古老的寺庙伴随着庄重的钟声, 五当召的佛教信徒以及喇嘛又开始了一天的佛事, 通过对其周围环境以及寺庙的外观进行描述以及寺庙的古今对比, 受众的眼球一下子就被吸引到纪录片的画面中。

4 电视摇臂在纪录片摄像中的运用

4.1 位置的选择

由于纪录片的拍摄基本上是在室外进行的, 因此, 在对其进行安置的过程中, 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安全性

由于摇臂的重量较大, 且野外的环境相对较为复杂, 因此, 在选择摇臂的架设地点时, 一定要确保摇臂在运动的过程中, 不会受到树木、电缆、电杆或建筑物的阻碍。此外, 还必须对架设地点的承载能力进行提前考察, 避免摇臂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安全隐患。

2) 美观性

在对野外环境进行拍摄时, 一定要将摇臂架设在方便构图的位置上, 以此来确保摇臂所拍摄出来的画面具有较强的表现力以及美观性。

3) 便捷性

一般情况下, 在架设摇臂时, 都是以画面出现频率最多的点为运动轴线来对其进行设置的。

4.2 对摇臂的熟悉以及试用

在完成摇臂的安装调试工作后, 一定要对其进行试用, 通过试用让摇臂操作人员具有对设备进行进一步的熟悉, 以此来提高摄像人员与摇臂操作人员的默契度。在对纪录片进行拍摄的过程中, 摇臂拍摄水平的高低,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演与摄像技术人员的沟通程度。在对纪录片进行拍摄前, 导演一定就将该片所要表达的主题以及对于画面的要求与摄像人员进行交流沟通, 确保摇臂拍摄能够达到纪录片创作的相关要求。

4.3 摇臂镜头的画面应用

利用摇臂来对纪录片进行拍摄的主要目的就是, 捕捉一些其它的摄像方式不能拍摄到的镜头。在利用摇臂进行摄像时, 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摇, 即移动拍摄, 以此来增加固定的野外环境的动感, 为受众提供一系列较为新鲜的视觉元素。所谓的移动拍摄就是指摄像机相对于被拍摄物体的空间位移。任何物体的静止与运动都是相对于其参照物而言的, 参照物的不同, 物体的状态也会不同。在利用摇臂来对纪录片中的主体进行拍摄时, 其移动的结果均会表现在画面的动感强弱上, 因此, 在使用摇臂的过程中, 最好将其架设在与被拍摄主体最近的位子上, 以此来强化画面的动感。

在选择摇臂的摄像角度是时, 一定要富有创意, 在拍摄的过程中, 除了要实现全景拍摄的强烈动感之外, 还必须根据实际的拍摄情况, 对拍摄现场的一些小景别的变化进行捕捉, 此外来完成其它机位不能完成的画面拍摄工作。

在利用摇臂来对纪录片进行拍摄时, 也必须严格执行普通摄像的基本原则与规律, 在拍摄的过程中务必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准、匀、稳。即在对纪录片进行拍摄时, 摇臂的运动一定要有起幅, 在停止运动时必须要有落幅, 且在此过程中, 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力度, 但必须确保摇臂的稳定性。在利用摇臂进行移动拍摄时, 一定要匀速移动, 确保摇臂的移动速度与人体的视觉反应具有一致性。此外, 在拍摄的过程中, 还必须随时注意主体的动向, 避免在拍摄的过程中出现主体缺失的情况, 同时还要做好相应的构图工作, 让拍摄主体一直处于镜头的最佳位置。

5 结论

在20世纪90年代, 摇臂摄像就在我国的电视节目拍摄中开始使用, 近几年来, 摇臂摄像在电视摄像以及纪录片拍摄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许多电视台、高等院校以及广告公司纷纷引进了摇臂设备。不过, 我国目前的摇臂摄像技术还有待完善, 绝大部分从事摇臂摄像的技术人员都没有经过专业、正规的技术培训就上岗,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摇臂摄像技术的发展。

摘要:纪录片是一种与故事片相对立的电视节目体裁, 它基本上是以纪实为主, 对一些真实事件进行展现或者是对真实的历史事件进行重现。在对纪录片进行拍摄时, 不需要对其进行故事虚构, 也不需要对某项真实的事件进行刻意的渲染, 一些质量较高的纪录片通常只是对自然原生态的一种客观记录。本文将以我台自制的纪录片《古往今来话包头》为例, 对电视摇臂摄像在记录片拍摄中的运用进行简单的分析、讲述。

关键词:摇臂摄像,纪录片,拍摄

参考文献

[1]刘军.用独特的视角审视人与自然——解读电视记录片《农夫和野鸭》[J].中国电视, 2010 (2) :54-55.

[2]王大国.电视记录片的基本特征[J].新闻爱好者 (上半月) , 2010 (11) :88-89.

[3]刘彬.电视纪录片细节运用技巧[J].淮海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8 (9) :134-136.

[4]赵琪, 张芳.浅谈电视记录片创作中的“无言之美”[J].大众文艺, 2012 (5) :168.

[5]高宏飞.关于动画在电视记录片中运用的几点看法[J].活力, 2010 (14) :158-158.

在电视拍摄中 篇2

那么,如何处理好现场光与拍摄用灯光(特别是采用LED影视光源作为拍摄用光)二者之间的关系,笔者根据近两年使用LED影视光源拍摄电视剧的体会,结合自身30多年的影视剧布光实践,提出几个问题以供讨论。

一、现场光与拍摄用灯光的区别

现场光源大体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现场照明灯光,一种是自然光。现场照明灯光主要是指室内的电灯、日光灯、壁灯、台灯、舞厅的效果灯以及夜景情况下室外的路灯、建筑照明光、园林装饰光等。这些照明灯光虽有强有弱,还有色彩,但只能满足人们肉眼看得见的要求和特殊环境下的效果要求,并且照度低,显色指数和色温均达不到电视剧的拍摄要求。现场自然光,在室内是指太阳由室外投射进来的光,如白天工厂的车间、寓室、办公室、教室和大型会议室等由门窗投射进来的自然光线。

拍摄用光源是指拍摄时使用的专业灯具发出的光源,也可通称为人工光。这种光源的特点是功率大、照度高、色温准确。笔者在本文中主要谈的是L印影视灯具,是新兴的光源。

LED是发光二极管的简称,是一种能发光的固态半导体电子元件(芯片)。这种光源经过人们的不懈探索,已研发出R(红)、G(绿)、B(蓝)三种基准色光,已广泛应用于很多民用领域的照明和发光显示器,它是光源的又一次革命性突破。随着大功率发光的固态半导体电子元件(芯片)的不断推出,由于其光源已能够满足高清电视摄像机的技术要求和记录景物、人物时的基本照度要求,且其具有光斑均匀、色彩鲜艳、散热性好、使用寿命长、节电环保等优点,省却了照明工作人员更换灯泡的烦恼和灯泡消耗的担忧,被逐渐应用到电视晚会和舞台演艺的舞美背景,进而应用到电视新闻演播室的人物布光。有固定色温3200K又有固定的5600K色温的光源,且显色指数Ra值在85以上可供选择。随著200W—300W大功率而且照度为1300]ux左右的灯具不断的推出,已具备电视剧拍摄使用。笔者已在2014年拍摄电视剧中全程大胆尝试使用,效果很好。

电视剧对拍摄光源的要求就是为了能使被摄图像色彩正常还原再现,其光源的显色指数要求很高,显色指数Ra值在85以上,光源色温的设计根据摄像机对摄取影像的不同要求有高色温灯(5600K),有低色温灯(3200K)。而高清摄像机先进的技术性能对LED影视光源的性能指标完全可以接受。

根据以上情况,现场光从拍摄角度来讲,不论从照度、色温还是色彩还原度大多不能满足拍摄用光的要求。而在拍摄实践中,布光想要达到拍摄用光的要求,又不能不考虑现场光的存在。为了省时省力,使画面效果好就必须使二者达到互为补充、综合运用、协调统一。

二、现场光与拍摄用灯光可以综合运用

现场光与拍摄用灯光在布光实践中经常碰到。它们既互相影响又相互制约,是一对矛盾,不仅影响拍摄效果,还影响画面质量。笔者认为它们是一对可以转化的矛盾。处理好,可以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使两者相得益彰、相互衬托,创造出高质量的画面,使画面内涵更加丰富,更具魅力。

在布光实践中,如果不把现场光加以利用完全靠拍摄用灯光进行布光拍摄,灯光设计者起码要考虑以下几点:

一是整个环境的基础照明(也就是底子光)。基础照明是为满足摄像机光电转换所需的照度要求,消除人为明显的布光痕迹对整体画面质量的影响。

二是气氛光的配置。也就是说,根据每集剧情内容所要求的时间、季节、气氛和要求,情绪上是欢快或压抑等、演员的表演支点和活动范围等进行布光和渲染,以确定整体画面的总基调,达到与演员的表演情绪高度完美统一。

三是效果光的配置。每集剧情气氛是日景还是夜景,或是舞厅、酒吧等,光源是煤油灯、电灯,日光、月光,还是其他什么光源及投射方向等。

四是人物造型光。光效在以上都满足布光要求的情况下,还要对人物的形象进行刻画和造型,以及对一些画面内的道具和场景进行修饰等。

以上几项在布光实际操作中缺一不可,这就增加了布光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比如要拍摄一条城市的街道夜景,如果夜戏夜拍,又不利用现场路灯的光线效果,在拍摄时既要重新模拟路灯光布出效果光,又要考虑环境光;不但要给人物照明进行造型,还要布出夜景气氛。如此,需要多少灯才能达到设计要求?而灯多影子就多,又使画面变得不干净、不真实自然,最终影响画面质量。又比如拍一个舞厅效果,如果不利用舞厅原有的灯光效果,而要重新布光,效果光效仅靠有限的影视灯具是不够的,其工作量和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有了以往使用电影卤钨聚光灯和金属卤化物电影镝灯的光源下拍摄时,现场光与拍摄用灯光的综合运用的成功经验和教训,这两年笔者便开始使用LED影视光源尝试在电视剧的拍摄应用并探索综合运用的方法和技巧。

现在LED影视光源已应用到了电视新闻演播室和其他电视节目中,笔者逐渐尝试用LED大功率的影视光源在电视剧中使用,不仅省却了以往接大电缆线或动用发电车、换灯泡、器材繁重的烦恼,还为剧组节省了耗材和用电的开支,简便了布光时间。事半功倍,达到了原设计要求。

经现场实践证明,现场光与LED影视光源的综合运用有很多优点,笔者将其归纳为“四省三少一自然”,即:省时、省力、省电、省器械,用灯量少、耗材少、产生影子少,画面光效真实自然。

三、现场光与拍摄用灯光综合运用的技巧

LED影视光源与现场光在实景拍摄时常常遇到,根据不同的环境,不同剧情、气氛、意境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方法也不同。根据笔者的布光实践,总结出规律性的方法以供探讨:

(一)观察现场光的情况,视情况加以调整,满足拍摄要求

每一个场景开拍之前,燈光设计人员要观察现场光的情况;看现场光能利用的程度和效果如何,用仪表测量照度和色温是否能满足拍摄要求,如果不够,可以在效果上、照度和色温上给以加强和调整。

(二)现场光与LED光源综合运用能增加画面层次,有效消除乱影

在室内拍摄“群戏”场面时,经常会遇到因为人多灯多而造成的很多不必要的乱影,使画面显得不干净,进而影响画面的质量和欣赏感,且在布光处理上要消除布光痕迹,费时费力,影响拍摄进度。综合运用现场光与LED影视光源,既能塑造人物,增加画面的景深和层次感,处理得当还可有效地消除杂乱的阴影,使画面干净,增强画面欣赏感。

(三)结合现场光效综合运用,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内心表现

在布光实践中,如果人物距现场光较近时,此时现场光上升为主要塑形光,而拍摄用灯光则成为辅助光,利用现场光效造型增加气氛,掌握好光比影调,塑造人物,增加画面的景深和层次感。

在拍摄《瞧!我们班》(第一季)中的《你的微笑》一集时,结合现场光效与LED影视光源的综合运用,塑造剧中人物形象,刻画人物。剧中小主角王小萌是一个漂亮的小女孩,她虽然学习成绩出类拔萃,但因家庭变故显得心事很重,不爱言笑,引起同学们的议论,最后在大家的帮助下她开心地笑了。

王小萌的室内人物造型光就是利用现场阳光透过教室窗户投射进来的光线做主光,用柔光型LED影视灯具的光线做辅助光,进行人物造型的。王小萌课余时间喜爱在窗台旁浇花,这是她活动的主要支点,她向左转身面向机位与同学们对话时,室外光线透过窗户成45°角投射到她的身上,使其面部形成一个三角光,造型感很强。这时就把阳光做主光,随摄像机位布置LED影视柔光灯做辅助光,事半功倍地完成了人物造型。有时王小萌站的位置,让阳光投射进来的光线照在窗台上的花卉上映在王小蒙的脸上的影子,用LED柔光灯做面光使人物脸上形成影调平衡和谐,以此刻画她不爱言笑、有难言的心事、对同学们有心理戒备的内心表现。

(四)LED影视光源与现场光效综合运用,营造气氛,深化主题

在拍摄中稍加注意会发现现场光效能为我所用,并使其发挥很大的作用,特别是拍摄意境较多的现实表现手法的场景时,用LED影视光源也能很好地营造美好意境,准确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等,使画面内涵更加丰满,增加每个画面的信息量和可看性。

实践证明,现场光与拍摄用LED影视光源综合运用是电视节目制作中灯光工作人员省时、省力、省器材,用灯少、产生影子少,画面效果又真实自然而较洗炼的布光手法之一。

四、LED影视光源在影视剧的实际应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LED光源具有耗电少、光效高、寿命长、色彩丰富、可控性强、无红外辐射、器材轻便等特点,尤其是其节能效果显著。国内影视剧制作采用的卤钨光源和金属卤化物光源(镐灯)寿命短、辐射性强、器材繁重,特别是耗能非常高。相比之下,LED光源有明显的优势和应用空间。但是,LED影视光源在电视剧的实际应用中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电视剧实景拍摄居多,从一个灯光工作人员的角度,比如拍摄较大场面的室外夜景,或在拍摄复杂场景时等,没有适合的强烈照度的灯具和满足各种拍摄复杂场景时使用的灯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希望有更多系列的LED影视灯具问世,供灯光艺术工作者随意使用,以光线“做笔”描绘出赏心悦目的画面,实现其创作设想,拍摄出更好更美的电视作品,呈现给广大观众。

五、结束语

电视灯光是一门艺术,它不是简单地照亮,而是在整个制作过程中一个刻画人物内心表现、塑造人物形象、营造现场意境和气氛、深化主题的重要创作部门之一。光效语言是画面语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电视照明的技术与技巧是为艺术质量服务的。现场光与拍摄用光的综合运用就是技术与技巧和艺术造型的高度结合。要获得好的光线处理,需要依靠灯光人员娴熟的技术技巧和经验积累。而要创作好的画面艺术质量和效果就要利用这些技术和技巧来完成,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影视照明的最高追求应是没有布光痕迹,画面真实自然。

在电视拍摄中 篇3

新闻策划主要是指新闻采访策划。记者在新闻采访过程中, 需要围绕一个特定主题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挖掘, 新闻策划人员需要对记者拍摄回来的电视新闻信息和内容进行整体的设计和规划, 实现对新闻事件的全过程监控, 确保新闻报道的合理性, 促使新闻事件能够给观众带来相应的影响。

二、新闻策划的特点

第一, 创新性。新闻策划要求在进行新闻报道时, 应该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 改变了传统的新闻报道形式, 注重挖掘新闻价值。第二, 动态性。新闻策划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 不能脱离新闻事件而单独存在, 要求新闻策划者要清晰了解整个新闻事件的发展态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事态的发展, 促进新闻拍摄方式的创新。第三, 系统性。新闻策划主要是围绕一个新闻事件主题而开展的一项工作, 是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 需要对报道思路进行全面思考, 对报道形式和报道人员进行优化配置, 充分利用报道资源。[1]

三、新闻策划在电视新闻拍摄中的作用及影响

(一) 促进了新闻手段的创新

新闻策划是新闻行业激烈竞争下的产物, 是新闻传播中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新闻策划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新闻行业的发展要求, 要想促使新闻拍摄取得良好的实施效果, 就不能采用单纯的贯彻传达形式。应该注重新闻传播的质量, 使新闻事件更具竞争性, 以赢取更多观众的注意力, 将新闻内容更好地传递给观众。新闻策划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内容, 需要将信息传播、市场发展态势和提高观众关注度有机结合起来, 提升新闻竞争能力。新闻拍摄效果直接影响新闻报道质量, 在信息化时代, 不应该将新闻事件局限于物质层面, 还需要扩展到精神层面, 确保信息生产和发展更具条理性, 以引导人们的思想, 将传统被动式的新闻思想转变为主动式思想, 以便拍摄出更好的新闻作品, 满足观众的观看需求。[2]

(二) 深而广地反映普遍社会现象

新闻策划具有集约式特点, 新闻观念要突破局限性, 新闻报道应该呈现出客观公正的特点, 深层次地挖掘和阐述社会现象, 展现出新闻事件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因此, 在对新闻事件进行拍摄之前, 需要做好新闻事件的策划工作。按照所要采访的新闻事件, 确定好新闻主题, 有计划地选择优质信息, 确保能够与事态发展相适应。有计划地进行新闻拍摄, 防止拍摄出来的素材呈现零散性。保证拍摄出来的新闻事件能够广而深地展现社会上的普遍现象, 使人们透过新闻能够感受到社会百态。

(三) 促使报道内容生动丰满

要想促进新闻内容的创新, 就需要确保新闻策划更具创意性。需要从众多的新闻事件中选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新闻事件, 确保新闻主题、新闻步骤和新闻内涵的新颖性。促使新闻事件更加丰满、有内涵, 能够贴近社会, 正确把握时代脉搏。当前, 为了提升新闻的关注度, 大多数新闻节目都会报道社会上的热点话题和典型事件, 将新闻策划作为新闻事件拍摄的着力点, 从微观的角度来展示新闻事件的内涵, 使观众心中产生较大的反响。同时, 新闻策划需要确保各事件之间具有较强的联系, 展现出新闻事件的层次性特点, 与人们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受众的文化接受程度相适应。确保拍摄出来的新闻事件具备思路清晰、主题新颖、设计形式多元化等特点, 能够充分展现出新闻事件的价值, 将新闻价值植入受众心里。

(四) 积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策划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对提升新闻拍摄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策划人员在进行新闻事件策划时, 不应该以主观意识活动为主体, 需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来观察和分析事件的发展态势, 需要理性地看待事件的发展过程, 确保新闻设计思路的清晰性和合理性, 运用有效的方式来吸引观众的目光。新闻策划在实施过程中不能是片面和偏激的, 需要合理制定新闻拍摄思路, 强化宣传职能, 尊重事态的发展规律, 创新新闻拍摄方式。[3]

(五) 充分挖掘新闻策划价值

新闻策划主要是对新闻事件价值的挖掘, 能够充分展现出新闻事件的发展趋势。在开展拍摄工作前, 需要确保新闻事件材料的新颖性, 不可歪曲事件, 虚假报道事件。但是新闻策划并不适用于所有新闻拍摄, 其主要运用于一些具有挖掘价值的新闻事件中。新闻工作者需要挖掘和报道有价值的新闻事件, 善于学习和总结经验, 展现出新闻事件的内在价值, 将新闻规律与新闻事件有机地结合起来, 确保起到良好的新闻拍摄效果, 能够给人们以鼓舞性的作用。

四、结语

新闻策划对提升新闻拍摄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这要求我们要充分挖掘社会上有价值的新闻事件, 使新闻事件更具独特的性质和功能, 以便与社会力量有机结合起来。在实施新闻策划的过程中, 需要提前做好相关的规划和管理工作, 使新闻事件的采访更具清晰性和条理性, 促使拍摄出来的新闻作品具有较高的价值, 能够满足人们了解新闻事件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高颖.策划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作用及应用实践[J].新闻研究导刊, 2016 (03) :145.

[2]王卉蕾.论电视新闻报道中新闻报道策划的作用[J].西部广播电视, 2015 (15) :81.

浅析电视新闻前期拍摄与后期编辑 篇4

关键词:前期拍摄;后期编辑;音画同步;剪辑

中图分类号:G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09)17-0150-02

目前,新闻节目的“现场性”这个概念已经悄然兴起,现在,即使一些中小型电视台也开始尝试。传统的新闻学多数教科书对“新闻”的定义是“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是最近发生的能引人兴味的事实。”“电视新闻是利用电视传播工具对新近发生或发现事实所进行的报道。”这些定义,虽然表述各异,在时间概念上,都忽视了“正在进行时”这一最富电视新闻特点的时态。随着新闻节目的“现场性”,电视新闻的音画同步可能与远隔重洋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同步。

现如今,电视新闻已经由预制式向直播式迈进;电视新闻编辑开始由简单的组合型进入复杂的“创作”型时代。通常,电视台新闻中心或新闻部的负责人习惯地将电视新闻采编过程分两部分,一是前期拍摄,二是后期编辑,于是就有了前期和后期之分。以“前期”和“后期”来界定记者、编辑的职能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编辑的手脚,影响他们在整个新闻传播过程中的组织、参与功能的发挥。

1 前期拍摄

新闻事实是由记者通过观察、调查而发现的,事实是新闻得以形成与成立的基础,新闻是在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归纳而获得的,新闻依赖于客观存在的事实而存在。电视新闻的画面不仅需要尽可能地反映事实的过程,更主要的是要以实现的细节反映客观事实的本质内容,为观众对新闻事实的分析、判断提供最直接的依据。除了抓拍好现场外,要运用好现场声,同期声也表现的是新闻的现场感,电视新闻能正确地运用好同期声,就会使新闻增强现场感,给观众带来真实感。也能更强化新闻的主题。现场的同期声,必须为表现新闻主题服务,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要做相对完整连贯的报道,做到声画同步。同时,要与环境声互不干扰、突出主体。现场感强的现场报道特征是由记者出镜作报道,但更重要的特征是,让观众看到、听到的是记者在新闻现场采访报道过程。记者应当在现场随着事态的发生和发展,边观察、边采访、边叙述,同时还要重视现场采访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和目击者,运用他们在现场的同期声通过屏幕传达给观众,使观众感到更加亲切、真实、可信,也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参与感,从而增强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可视性。

记者偏爱自己发回的消息,编辑更看重多条新闻排列与组合,摄像师对于画面的讲究不亚于一个严肃的画家。他们在本岗位上都付出了汗水,付出了心血,但他们很难独立地将微观的实践转化为宏观的理论。媒介文化正在经历着从偏重单一教化到促进多元沟通的转变。这种转变如此深刻而迅猛,以至于一贯以承载意识形态教化为己任的电视新闻也无法逃避。在平等参与、尊重差异的传播理念下,将谈话与沟通机制引入到电视新闻中就多少带有了必然性。画面信息常常要求每条新闻(以每分钟的新闻提供10个镜头为标准)能够提供4个左右的“可看镜头”,其他7个系为“基础”性过场镜头。所谓可看镜头,是指信息意蕴饱满、直指新闻要素的镜头,这类镜头可以转变观众的注意;所谓“基础”性镜头是指背景性和过程性的。观众对这类运动方式(推拉摇移)镜头的感知,其注意力是处于“无意状态”的,此刻他们的兴趣大多是在“听”播音传递的主体信息。目前许多画面的可看性与基底性之比在0∶10至2∶8。造成这种画面信息缺省、无可看性,与记者任意推拉摇移镜头密不可分。

记者采访时,根据视觉的选择原理及其新闻现场的条件(光线、距离、物象、环境、时间)等要素,总是先寻找出其中容易捕捉的单纯构造或“形”加以感觉,以把握物象的主要特点,追求一个“完形”。而且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对其加强、减弱或修正,再逐步加深或淡化,这就是单纯性的基本特性。视觉力求以简单、符号的形式表现深刻而丰富的内容,通过精炼集中的形式和易于理解的秩序,传达预想的意义。

2 后期编辑

电视人除了认真拍摄好每一幅新闻画面外,还一丝不苟地运用动画、特技、屏幕文字等后期制作技术,制作好每一幅与图像新闻相关的画面,以准确的文字、图表等细节语言补充图像语言叙事含混的弱点,力求使画面中的具象语言与抽象语言达到最佳组合,最终保证信息得以清晰地传播。电视新闻的声画是以时序运动的方式传播信息,声画传播的滚动性无疑增大了受众对信息感知与存储的难度。就声画两者的难度比较而言,从画面含义的模糊性和播音语言逻辑表述的明晰性来看,显然画面信息具有更大成分的不可知性。因此,努力结构电视新闻画面的突现性,是电视记者、编辑提高电视新闻信息质量的重要内容。

电视新闻应强化后期编辑策划,由编辑根据记者选择的题目,确立报道选题,记者主要负责采访素材,由文字水平较高的编辑负责写解说词,由剪辑水平较高的编辑负责报道包装,可以减少个人因素对电视新闻作品的,有效提高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还可以加强整体编辑力度,落实电视新闻节目的定位,强化电视新闻节目的品牌。现在,电视特技手法增多,这样便给电视新闻编辑提供了更多的创造的机会。比如,以往在电视新闻编辑操作中比较多地关注“蒙太奇”。而现在,我们能够借助先进的电子编辑技术,达到超出“蒙太奇”以外的境界,画面的分割,同时传递两路以上的信息;特技与字幕的运用,能在节目播出时,插入来不及编排到既定时段节目中的新闻,随时插播传回的消息,强化感观效果等。编辑部应该是整个电视新闻媒体的“灵魂”。一段时期出台的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背景,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确定报道思想,拟订报道计划;“参谋”新闻视角,把握舆论导向。

后期编辑、制作是编辑有别于记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字的编辑,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电视解说词的修改和节目内容的提示。编辑可以也必须根据对所负责的时段新闻中的每一条消息进行合理的“加工”,有些重要消息,还必须写好编前、编后话,配发评论;编辑部的意图,与受众之间沟通,都由编辑拟好提纲或成文的东西,由播音员(主持人)传播到千家万户。中期的第二个方面的工作是节目制作。这是由电视新闻的特性决定的。编辑的任务是让每一条新闻达到播出要求,至少有下列工作要做:镜头的剪辑;使文字符号与图像符号相一致;将字幕迭现在适当的位置上;画面的技术处理;解说与同期声的合成;计算该条新闻的长度。这些繁琐的工作,经常是并非一位编辑就能完成的。各道环节的衔接依赖于每个岗位的默契配合。如遇插播消息,意味着要打乱原来拟定的节目单。插在什么位置,在什么时间插入,都需要经过缜密的考虑和精确的计算,否则就有可能乱方寸。时间就是空间,在有限的时间里丰富、活跃空间,是电视编辑追求的目标之一。

通常情况下,重要的新闻先抢发消息,来不及配制图像或制作“成套新闻”的,就采用“独白式报道”(记者拿话筒在现场直接播报),或者根据电传文字稿由节目主持人口播。在播发消息的同时,最好预报一下在什么时间播出相关的新闻专题、跟踪式报道或现场直播等。这种方法,专业术语称之为“立体式报道”,即轻重武器同时“攻击”目标。这些特点,决定了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的多样性、连贯性和灵活性。电视新闻对受众“心理”的关注和传播“艺术”的追求,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接收“最新信息”并最大限度地留下深刻印象。

电视新闻既要有规矩,又不能墨守成规,有成就的编辑往往得益于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对于电视新闻编辑来说,除了必须有其他新闻媒介的编辑相同的思想、文化素质以外还要有组织、协调能力。电视新闻编辑不仅经常与社会各个层面打交道,而且每天都与本系统的各个环节发生关系。如果将整个电视宣传队伍比作一个庞大的乐队的话,那么,新闻中心或新闻部的负责人是乐队指挥,而编辑则是吹大号的角色,既接受指令,又发布指令,并确保指令百分之百地执行;要有纯熟的节目剪辑技术。节目剪辑包括单条新闻的剪辑成片,多条新闻的组合和后期的切换导播3个部分,有利于“分秒必争”;要有敏捷的思维和文字、口头表达能力。同社会各个层面接触得越多,越能及时获取新闻信息。这对于编辑们制定报道计划、编写播出大纲是极为有益的。这些基本技能,是衡量一位编辑能否胜任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尺度,但我们不能用“基本技能”来决定一切。随着传播观念的深入发展,电视新闻的可看性已作为提升电视新闻传播质量的形式开始受到广泛的重视。

21世纪是知识主导的世纪,电视新闻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电视新闻队伍如不进行提高、培训、充实和创新,则不能适应新世纪激烈的新闻竞争,不能跟上电视新闻改革的步伐。

The TV News is Shot with the Editor on Later Stage in Earlier Stage

Wang Xiaoqin

Abstract:The article is pointed out, TV news personnel should shoot and improve, substantiate and innovate constantly at the editor later stage in earlier stage, keep up with the paces of the reform of the TV news.

在电视拍摄中 篇5

关键词:摄像机,电视片,拍摄

首先介绍一下DVW-790型数字摄像机, 该机以其灵活轻便的结构, 丰富多彩的功能以及卓越的图像质量在广播电视领域展示其独特的魅力。作为标清摄像机家族中的最高机型, DVW-790型数字摄像机在电视拍摄中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电视剧拍摄中不可缺少的机型。下面, 从拍摄的具体应用中介绍一下其功能的作用。

DVW-790型数字摄像机在分光棱镜系统前设置了两种滤色片, 这与模拟机和普通中低档摄像机有所不同它们只有CC滤色片没有ND滤色片, 而DVW-790摄像机两种滤色片都有, 即CC滤色片 (其功能是将光线色温的光谱特性校正到摄像机操作色温) 和ND滤色片 (其作用:1.可减少光的入射量以处理拍摄高亮区域过高的光通量, 而且不改变色温。2.可获得较大的光圈, 改变景深与光圈的关系) 。

DVW-790型数字摄像机有着一种与众不同的、适应多种电视片拍摄要求的可调整设置菜单的强大功能, 如何利用好设置菜单, 获得电视片不同剧情的要求而得到满意的画面或特殊效果, 下面就使用中的几个具体情况加以说明:

(一) 白平衡的调整

电视片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是白平衡的调整。色温是摄像机色彩重现的关键因素, 随着发光体的变化, 它的光谱即色温也随着变化, 因此, 必须调整白平衡才能保持发光体颜色的一致, 发光体颜色的一致才能保证拍摄出来的画面色调一致, 不会产生同一剧情场景同一主题的不同色调, 保证了主题的连贯性, 使画面不会产生跳跃感。另外调整白平衡时只要不是剧情的需要一定要偏色时一定要用标准的白色来调整, 在拍摄一部片子时最好是从第一个镜头画面到最后一个镜头画面用同一个调色白板这样画面之间不会偏色, 保证了整部影片色调的一致性。如果没有标准白版就用农民自己织的土白布。不要用复印纸因为复印纸内带有兰色成分调整出来的色彩会偏黄色。

调整白平衡时与一般摄像机相同的是:将增益GAIN设定最小;OUTPUT/DCC设定在CAM, WHITE BAL设在A或B挡;调整适当的CC滤色片和ND滤色片。在新闻现场拍摄中可提前设定存储好A或B挡两个不同的色温供临时在室内室外和不同色温环境下应急使用。这样有利于色调的一致性。在拍摄科普片, 专题片时可随时设定对白。不同的是在DVW-790型数字摄像机菜单功能中, 应将MENU设定在OFF, 将PAGE设定在OFF上。

(二) 拍摄电视片和计算机显像管屏幕时的注意要点

我国使用的电视信号制式为PAL制, 场频为50HZ, 而计算机显像管屏幕的扫描频率大于50HZ, 与摄像机记录频率有所不同, 在电视片拍摄中, 有时因为剧情需要, 要拍摄电视机播出的画面、计算机屏幕的显示等, 摄像机如不进行调整, 录制出来的屏幕、画面会出现有垂直滚动的噪波带, 需对摄像机电子快门 (SHUTTER) 进行调整以消除这种情况的发生。DVW-790型数字摄像机的电子快门包括EVS (增强垂直清晰扫描) 、CLS (清晰扫描) 、ECS (扩展清晰扫描) 、1/60、1/125、1/250、1/500、1/1000、1/2000秒8个档位, 其功能如下:EVS:自动将垂直扫描设定为1/50秒, 以改善垂直清晰度, 可减轻频闪;CLS:频率范围在50.2Hz~9000Hz, 用来拍摄50Hz以上的计算机等监视器, 消除水平噪波带;ECS:用295个25.4Hz~48.7Hz的等级, 用于拍摄50Hz以内的计算机等屏幕;1/60秒~1/2000秒用于拍摄快速移动物体。调整如下:

1. 将摄像机对准电视机或计算机屏幕, 调整好镜头状态;

2. 按动电子快门键SHUTTER selector, 将电子快门选定

在CLS或ECS位置, 再向下按动SHUTTER selector键调整快门速度, 直到获得一个清晰、无噪波的图像。

(三) 动态对比度控制及拐点调整

在电视专题片, 科普片的拍摄中, 有时会遇到高对比度的场景, 例如, 拍摄逆光下的演员或某个物体, 而背景是蓝天、白云;或从室内拍站在窗前的演员, 此时要是以主体曝光背景就会过曝, 如果要背景拍摄清晰主体就会发暗细节不清晰, 此时需要补光或打反光板来降低光线的高对比度。如果没有带灯光和反光板的情况下, 就要用摄像机上的动态对比度控制及拐点调整技术功能来处理, 可以使对比度在一定的范围内有很好的修正。用一般的摄像机不易做到背景与主体在亮度清晰度上的一致, 而DVW-790型数字摄像机通过菜单的调整则很容易实现上面的要求。

动态对比度控制 (简称DCC) 的基本原理与拐点校正是相同的, 其功能是当摄像机拍摄高对比度图像时, 可以重现画面的细节。它与拐点校正不同的是DCC通过自动控制场景、视频信号的点而获得更宽的动态范围, 当拍摄没有高亮度区域的场景时, 拐点会被调整到一个接近的切割电平的位置, 画面的细节会被线性地重现出来。当出现高对比度画面时, DCC处理电路会根据光线的强度自动降低拐 (下转第117页) (上接第104页) 点, 保持高对比度画面的细节。DVW-790型数字摄像机的动态范围达600%。

菜单中DCC Adjustment中D Range是设定DCC的动态范围, 设定范围为为300%至600%, 初始值为300%。Point为设定DCC拐点值, 设定范围为1~99, 初始值为0, Gain为设定DCC拐点的斜率, 设定范围为-99~+99, 初始值为0。根据剧情的不同要求, 通过调整上述数据可获得满意的画面。

(四) 如何获得画面高色调和高饱和度

当拍摄山水风光、科普片, 形象宣传片, 电视片等要求渲染气氛的画面时, 为了达到美观效果, 需要高色度、高清晰度高饱和度的画面, 首先是要调整白平衡的准确性。二是要有好的光线通透的空气。三是调整摄像机的菜单内容则可获得满意的效果。如利用DVW790摄像机内的多维矩阵功能来改变画面色调和饱和度;首先进入菜单E26*LEVEL9把MATRIX设为NO。MATRIX (MULTI) 设为ON。再把MATRIX (AREA IND) 设为NO。然后根据拍摄所需调整饱和度SATURATION从-99至+99范围调节。色调SUE调节也是从-99至+99范围调节。调整值可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调整以求获得所需画面效果。例如我们在拍摄《红色圣土活力田东》时有几场戏演员是在船上背景是山水风光天气当时阴天色彩和饱和度都不好, 达不到画面所需要求, 我们充分利用DVW790摄像机的菜单技术功能来调整它的伽马曲线和多维矩阵功能使拍摄出的画面色调鲜艳统一。

(五) DVW-700型数字摄像机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功能即:肤色细节校正功能

利用DVW-790型数字摄像机的肤色细节校正功能进行调整, 只减小图像中肤色区域的细节电平, 而其它区域的细节电平保持不变, 调整如下:

1. DVW-790型数字摄像机中菜单E20*LEVEL 3的SKINTONE

DETAIL是启动调整肤色细节功能菜单, SUPPRESS LEVEL是皮肤细节调整范围栏, 调整范围为-111~87出场设置为0,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到一个适当数值。

2. 如果把此项SKIN TONE DET置于EXEC时, 是自动设置

皮肤细节调整范围。SATURATION皮肤色饱和度调整范围是从-24~+174按其需要来调整。还有皮肤色调调整HUE范围在-99~+99区间按剧情需要选一适当值。数值越大, 肤色越柔和。

3. WIDTH为皮肤色调调整宽度;调整值为-20~+178。

我们在拍摄《红色圣土活力田东》形象片时有几场在芒果园的戏是以一群少数民族青年男女喜摘芒果丰收的场景, 基本上是以特写, 中景, 来拍摄表现喜悦的心情。为了使画面人物肤色柔和细腻, 银饰及服装层次丰富艳丽, 人物肤色不受环境光线色调的影响, 我们按照拍摄画面内容的需要应用DVW-790摄像机的 (SKINTONE DETAIL调整肤色细节校正功能菜单) 按照剧情需要调整皮肤细节范围和SATURATION皮肤色饱和度范围, 以及皮肤色调HUE宽度范围的调整, 使拍摄出的画面人物脸部肤色细腻层次丰富, 色彩艳丽饱和赏心悦目。充分体现了年轻人的健康活力与朝气。很好地发挥了电视的视觉语言。

在电视拍摄中 篇6

1 固定画面与固定拍摄

固定画面, 指的是在机位、光轴、焦距都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所产生的画面, 固定画面的形成与被摄对象的形态没有直接的关系。所谓的固定, 是由固定的画面构图框架形成的, 不会出现上下或者是左右位置的移动。在实际的摄像过程中, 固定画面的镜头是锁定的, 通过寻像器观察到的画面是始终保持一致, 所以, 进行固定画面的拍摄时的拍摄对象可以是静止的, 也可以是运动的。

在进行固定画面的拍摄时, 一般会忽略镜头以外的画面部分的形态, 因为镜头是固定的, 所以给观众行程的视觉感受就是相对集中的拍摄对象, 比如在进行访谈类节目的拍摄时, 在对任务接受采访和回答问题的拍摄时, 通常使用的都是固定画面, 这样能给观众形成温和、稳定的画面感, 而且能够使观众有更多的画面扑捉拍摄对象的形态, 这样才能获得理想的访谈效果。

固定画面是电视制作中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形式, 但其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比如固定画面的视点较为单一, 而且视觉区域有限, 在一个镜头中的构图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对于画面产生的运动轨迹和范围都无法被清晰的表达出来, 这也是固定拍摄最大的弊端。

在进行固定画面的拍摄时, 首先就要保证画面拍摄的连贯性, 保证每组镜头之间能够顺利的衔接, 这样才能保证固定画面的流畅, 不会产生由于镜头衔接而导致的断点现象。同时, 固定画面拍摄最根本的保证就是稳, 在此基础上对其他的动感因素进行快速的捕捉, 才能增强画面的活动力。固定画面的拍摄角度可以从纵向空间和纵深方向来实现, 通过多角度的展现, 使固定画面具有更美好的感官享受。

2 运动画面及运动拍摄

运动拍摄指的是在同一个镜头中, 通过不同的摄像机位, 以及镜头和焦距的变化来体现不同的视角, 运动拍摄形成的画面就称之为运动画面, 常见的运动拍摄方式如推镜头、拉镜头等等。比如我们经常看到的如《舞林大会》、《快乐大本营》以及各种大型的综艺节目, 通常都是通过不同的运动拍摄来展现的, 通过一组一组的运动镜头, 实现全方位的角度拍摄, 以此来体现不同的视觉效果。最常用的运动拍摄方式就是推镜头拍摄, 指的是将镜头的位置逐渐向被拍摄对象推进, 或者是将镜头的焦距进行调节, 使画面由远及近逐渐推向被拍摄对象, 这也是运动拍摄的典型方式。

推镜头的特征, 通过推镜头能够实现视觉前移的效果。在进行拍摄时, 镜头向前推动能够实现画面的运动, 当镜头逐渐向着被拍摄对象的方向运动, 画面就会不断的前移, 这时就形成了一种连续递进的视觉感受, 也可以说是由大景转变为小景的过程, 而这个转变的过程是完全呈现在观众面前, 因此必须要具有一定的连贯性, 才能够体现出这一递进的连续过程。比如《非诚勿扰》的开场, 就是利用摇臂在运动中由空镜拉开调头, 然后再随着节奏将其推到主持人, 然后利用其他机位过渡, 形成了一个流畅的画面。摇臂的利用不仅使电视画面中充满更多的镜头语言, 同时也增强了画面的动感型, 使得画面具有更加磅礴的其实和深刻的空间感, 这样便会使观众产生置身于其中的感觉, 同时利用摇臂摄像也能够捕捉到其他摄像机位无法发现的画面。

推镜头具有明显的主体目标。在镜头推进的过程中, 会随着节奏发生长短不同和快慢不同的推进方式, 推进的形式主要是由目标主体来决定的, 具有明确目标主体的推进方式使画面更具有质感。比如《幸福魔方》是一档谈心类的节目, 当嘉宾发生各种情绪变化时, 镜头便可以根据情绪的节奏而进行特写或者缓慢推进, 将人物的肢体语言甚至是某个表情的细节都充分的表现出来。

推镜头将被拍摄的主体目标逐渐变大, 而周围的环境却逐渐变小。随着镜头不断推进, 被拍摄的主体在画面中将会逐渐变化, 由远及近, 由模糊变得清晰, 在画面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 甚至充满整个画面, 与此同时, 使得周围其他的画面比例越来越小, 甚至消除出画面。比如湖南卫视《舞动奇迹》, 舞者表演过程, 利用斯坦尼康, 从侧面按一定运动轨迹跟进, 直到表演者近景或特写落幅后再切开。有时也可用连续运动镜头拍摄完成。斯坦尼康有着极大的灵活性、便利性。同时, 斯坦尼康具有比摇臂更长的镜头, 能够适应各种环境的拍摄, 而且保证很好的成像质量, 最大限度的表现物体的真实情况。

推镜头的运用, 主要是为了语出画面中的主体目标, 突出某个细节或者是重要的部分。在同一个画面中, 必然存在不同的拍摄主题, 而要从整体上把握主体和客体, 并且利用画面来表现。同时运用推镜头不同的推进速度也能够对整个画面节奏产生不同的影响, 进而产生不通过的外在情绪力量。

进行推镜头的拍摄时, 要具有明确的拍摄主体目标, 在推进的过程中保持画面的焦点与机位之间保持良好的距离, 并且随着机位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 这时就需要通过跟焦的方式来进行拍摄, 画面的焦点要始终保持在画面的主体位置。

3 结束语

不同的画面拍摄技术, 能够体现出摄像师的基本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 同时也是对摄像师在审美能力、造型能力等方面技巧掌握程度的考验。固定拍摄是摄像师的基本功, 只有熟练掌握固定拍摄的技巧, 才能为运动拍摄奠定良好的基础。电视拍摄的实现过程, 是利用画面与观众交流的过程, 因此要时刻注意观众的视觉干搜, 避免造成过度繁琐和运动的镜头切换, 尽量保证画面的流畅和完整, 才能呈现出优秀的电视节目, 这也是摄像师高超技艺的具体体现。

摘要:近些年来, 我国电视事业获得持续不断发展, 与此同时, 电视制作的各种技术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电视摄像是电视制作中一项不可或缺的技术, 电视摄像的质量直接关系着电视节目的质量。通常电视摄像主要有固定拍摄和运动拍摄两种形式, 通过不同的拍摄方式, 为观众呈现出不同的拍摄效果, 使观众得到更美好的视觉享受。本文就主要针对电视摄像中的固定拍摄和运动拍摄的相关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电视摄像,固定拍摄,运动拍摄

参考文献

[1]刘振生.电视摄像中的拍摄角度问题探析[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10 (4) .

[2]樊包昌.影视拍摄技巧知多少[J].华东科技, 2011 (9) .

[3]邹艺方, 王艳平.浅谈电视摄像中的景深控制[J].电视技术, 2007 (10) .

[4]蒋啸涛.论电视摄像中的固定拍摄和运动拍摄[J].理论与创作, 2010 (4) .

电视摄像中的拍摄角度问题探析 篇7

一、摄像高度的选择

(一) 平摄

平摄即平角拍摄, 镜头与被摄主体在同一水平高度。与普通人正常观看的视觉习惯相符合。被拍摄对象会呈现出真实自然的感觉, 让观众感到亲切。同时又能够提升本身的真实度。平摄最适合拍摄表现真实性的新闻类节目, 既不会让画面显得僵化单调, 又能吸引观众的观赏兴趣。在这类节目中, 拍摄的画面不仅要呈现出客观真实的情景, 更要对记者观点表述进行辅助佐证, 所以采用平摄体现客观真实, 以此来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

(二) 俯摄

俯角拍摄是摄像机镜头高过被摄对象主体的水平线。俯角拍摄能够表现出事物本身的多层次的视觉效果, 比如太阳升起时, 在地平面上的景物由远及近的变化。利用俯摄就能很好地呈现出地平线的不断上升和光线明暗的复杂变化, 并且表现出地理环境的广阔壮美, 能够给观众美的享受和视觉上的震撼。俯摄对于表现人物形象也有一定效果。比如突出英雄人物的高大威猛和反面人物的矮小萎缩, 都有不同于其他角度的效果。但是俯摄主要还是用于表现整体景色, 烘托场面气氛。

(三) 仰摄

仰角拍摄是摄像机镜头低过被摄对象的主体水平线。这种拍摄会产生一种由下到上的效果。由次要的画面进入镜头, 慢慢升高摄像角度的同时将其隐于画面下方, 为突出画面主体做好铺垫。还能更好地表现出被拍摄物体的雄伟壮丽气势宏大的形象特点, 非常适合拍摄建筑物、自然景色及正面人物。需要注意在具体拍摄时不要太过近距离造成的人物变形, 应掌握好尺度。

(四) 顶摄

顶摄就是在顶角度拍摄, 使摄像机镜头角度近似于与地面垂直, 从被拍摄对象上方自上而下进行拍摄。这种角度由于和普通观众正常视角有较大差异, 因此会给观者带来较为强烈的视觉冲击。运用顶角度拍摄, 由于画面结构特殊, 可以更形象地表现出被拍摄对象与周围环境的对比效果。恰当地运用能够在不影响作品质量的前提下节省成本和人工。

二、拍摄方向的选择

(一) 正面角度

正面角度就是处于对象的正前方进行画面拍摄。这种方法易于展现被拍摄对象的主要特征, 例如庄严稳重的感觉。但画面的纵深感得不到体现, 缺乏透视感和立体感, 无法表现出更多的空间感, 容易使画面显得呆板僵化。正面角度拍摄的画面结构如果不合理, 就有可能使被拍摄对象显得平淡无味, 缺少鲜活的感觉。因此, 使用正面角度时要综合运用, 吸取其他角度的长处。

(二) 正侧面角度

正侧面角度就是对着物体的左侧或者右侧进行拍摄。主要体现被拍摄物体的侧面特征, 可以有效地表现人物的轮廓和动作以及人物与背景之间的对比。画面的选择有着很强的方向感, 在拍摄剪影或者运动项目时有着极佳的表现力和穿透力, 能够清晰地表现出画面中不同位置的人物特征。对于烘托人物之间的交流气氛有较好效果。可惜对于立体感表现不佳, 同样需要与其他角度配合运用。

(三) 斜侧面角度

斜侧面角度是在拍摄时处在被拍摄对象前侧面和后侧面的拍摄角度。它的角度综合了其他各种角度的特点, 使被拍摄对象的形象具有更加丰富的变化。斜侧面角度有利于表现画面的透视感和立体感, 使画面结构趋于合理并且更加生动形象。斜侧面角度对于人物之间的层次安排有着很好的表现力, 能够按情景突出主要人物。而对于一些需要掩盖缺陷的被拍摄对象, 斜侧面角度也能很好地做到既不丢失人物的真实形象, 又能美化人物造型, 解决了拍摄矛盾。因此斜侧面角度的拍摄是一种常见的有着较好表现力的拍摄方法。

(四) 背面角度

背面角度的拍摄使画面所表现的角度与被拍摄对象的角度一致。背面的拍摄能够着重刻画人物的动作行为, 加深观众的印象。并且随着画面的不断深入, 人物的行进, 都会赋予观众极强的代入感, 同时加强了画面的纪实感。这种角度与其他角度的拍摄有较大区别, 将人物的表情等都隐藏起来, 利用不确定性的因素, 很好地引发了观众的好奇心, 类似于电影拍摄中的悬念设置。能够从不同角度表现画面和人物的深层情感, 给予观者另类的视觉冲击。

三、总结

拍摄是电视摄像中一项影响深远意义重大的环节。而拍摄角度的选取更是直接影响拍摄的效果。要想拍出最好的画面, 就不能在实际应用中轻视拍摄角度的选择问题。同时还要考虑拍摄距离等其他诸多因素对画面的影响。只有灵活搭配, 综合运用, 才能制作出优秀的电视节目, 为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大力发展电视摄像工作提供一定帮助。

摘要:在信息化潮流普及的当今社会, 电视媒体成为了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 而选择合适的摄像角度则是加强其传播能力与画面水平的重要因素。本文将对角度的选择和画面的美感进行探讨, 深入分析不同角度对于画面的影响, 为电视摄像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电视摄像,拍摄角度

参考文献

[1]刘振生电视摄像中的拍摄角度问题探析2010, (4)

[2]刘胜治电视摄像中的拍摄角度问题探析2013, (4)

电视摄像中的拍摄角度问题分析 篇8

1 电视摄像中采用的各种拍摄角度分析

1.1 拍摄高度

拍摄高度,就是通过移动摄像机来改变其与被摄物的位置高低的拍摄角度,不一样的拍摄角度会使构图发生大的变化。拍摄高度分为平摄、仰摄、俯摄和顶摄[1]。平摄是指摄像机与被拍摄物处于同一水平来进行拍摄,对人物来讲摄像机高度位于肩部,它的优点是能够对被摄物有一个最好的写实,但时间过长的平摄会使画面过于平淡,使观众感到乏味,也不利于空间深度和空间层次的表现。俯摄是使摄像机置于被拍摄物的上方,也就是说摄像头是朝向地面的,它的优点是能够给人较强的视觉冲击,但因为是俯拍,所以可能会导致被拍摄物有一定的变形,也会丑化人物形象,使人物与其本来的样子有所出入,俯拍多用于交代地理位置。仰摄与俯摄相反,仰摄是将摄像机位于被拍摄物的下方进行拍摄,镜头是往上的,其拍摄位置比被拍摄物低,它的优点是可以充分突出被拍摄物,但是它与俯摄一样也会使被拍摄物与原来的样子有所差别,且可能会遇到天空侧逆光,会对画面的成像造成很大的影响。顶摄在一定程度上与俯摄有相似的地方,但又不完全一样,它是摄像机垂直向下拍摄所构成的画面,它可以使被拍摄物在水平面上的一切物体得到最充分的展示。

1.2 拍摄方向

拍摄方向是将被拍摄物作为中心点,在同一水平进行被拍摄物的四周环绕拍摄,选择合适的拍摄点。拍摄方向主要有正面、侧面以及斜侧三个角度。不同的拍摄方向拍出来的作品会给予被拍摄物不同的形象,正面角度是指相机与被拍摄物呈正面垂直的角度进行拍摄,在电视摄像中多用于表现一些具有典型性的建筑和人物形象,这个角度的构图形象多比较稳重、端庄。侧面角度就是指与被拍摄物的侧面呈垂直的角度,当被拍摄物是人时,它通常都能够清晰地表现出人物的外部轮廓特征,使人像形式变得多样化。斜侧角度一般是指位于正面角度和侧面角度之前的拍摄位置,这个位置拍摄出来的东西使被拍摄物的形象有多样的变化,有着生动的形象的效果。

1.3 拍摄距离

拍摄距离就是指摄像机同拍摄对象间的一个距离,包括远景、近景、中景和大小特写等,而在电视摄像中需要极大程度地呈现出人物形象,因而需要多个距离全方位地对人物进行诠释。远景主要是在拍摄画面中呈现出整个人物外形及人物所处的背景、场地环境等,全景比远景的拍摄距离要近一些,其目标主要是呈现并突出这个人物,中景一般是指镜头在人物的膝盖及以上,而近景则要求镜头不得低于人物的腰部,特写镜头位于人物的肩膀以上,一般多用于突出人物的面部表情或者局部特征。

2 电视摄像需注意的两点内容

2.1 树立正确思想意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娱乐生活也越来越多,对娱乐项目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这其中就包括对电视节目的要求。大众的眼光越来越挑剔,要想吸引人们的目光,电视节目除了要内容精彩以外,拍摄技巧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要素,因而无论是电视台还是摄影师,都应树立正确的拍摄思想观念,重视拍摄技巧并不断提升,从而带给大众最好的视觉体验。

2.2 注重构图技巧

基本的构图有S形构图、向心式构图和对角线构图等16种[2]。这些都是能将图像变得更美,能带给人们更为舒适体验的构图方式。例如,向心式构图可最大程度地把人们的视线引向中心主体,能够更好地突出主体;对角线构图可将主体和陪体更好的结合在一起,画面显得更为活泼。掌握好这些构图技巧对给予人们最好的视觉体验有着相当大的帮助。

2.3 符合观众审美的拍摄重点注重拍摄方向等的合理切换

要想知道怎样让电视摄像的拍摄角度更符合大众审美,首先必须要了解大众所喜欢图像有怎样的特点。笔者特意分析了国内收视率很高的一个节目——《舌尖上的中国》,发现这档节目在拍摄高度上使用的最多的是平拍和俯拍,在拍摄方向上多用正面角度和斜侧角度,拍摄距离在远全中近特中也切换的特别自然。

3 结语

电视摄像技巧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技能,需要从业者进行长期的实践摸索。在实际拍摄的过程中,要根据展播的需要,合理调整、转换摄像角度,给观众展示最美,最丰富的影像视觉,使拍摄效果更专业,更完美,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超高的视觉享受。

摘要:电视摄像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能,拍摄角度的选择更是事关摄像效果的关键因素。拍摄者应根据工作需求,客观条件出发,多元化、多视角地选择摄像角度,努力为观众提供完美的视觉盛宴。

关键词:电视摄像,拍摄角度,审美,构图

参考文献

[1]陈擘.浅谈电视摄像中的拍摄角度问题[J].新闻研究导刊,2016(7).

县级电视新闻记者的拍摄技巧探讨 篇9

关键词:县级电视台;新闻记者;拍摄技巧;

中图分类号:G2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1

一、新闻记者在拍摄前要做足功夫

县级电视台的新闻记者大多不是专业摄像出身,他们往往是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不得不扛起摄像机,肩负起摄像师的职责。作为一个门外汉,他们要在新闻采访过程中搞好拍摄,必须要提前做足功夫,否则很容易导致拍摄过程中各种问题的出现。

(一)要熟悉摄像机的功能键。县级电视台的新闻记者要利用业余时间多观察摄像机,要熟悉不同摄像机的构成,要对摄像机的功能键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和把握,要能够熟练操作和使用这些功能键。以便在拍摄过程中随时利用这些功能键辅助完成拍摄。例如新闻现场的环境是不同的,如果新闻记者在拍摄时发现被拍摄主体存在光线反差大的情况,就不能依靠自动模式来进行拍摄,要学会手动光圈进行调节,避免主体曝光不足等情况的出现。

(二)要在每次拍摄前制定好拍摄计划。县级电视台新闻记者每次面临的新闻采访任务都是不同的,那么拍摄方式也可能会存在差异,因此,为了确保拍摄的万无一失。新闻记者必须要提前制定好拍摄计划。如可根据掌握的采访对象和事件情况,确定本次采访的拍摄主题及拍摄重点,也可以提前先确定拍摄顺序,具体拍摄中可以灵活调整。

(三)要熟练掌握新闻拍摄的原则。新闻记者必须要明确新闻拍摄的原则,这样才能在拍摄中主动的贴合这些原则进行拍摄。要确保所拍摄的内容是具有新闻价值的,特别是在一些社会新闻的采访中,会出现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对这些小事在拍摄时要大胆舍弃,不能一把抓进行拍摄。要确保拍摄内容的真实性,要利用摄像镜头真实的记录新闻事件,而不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自己导演新闻,拍摄虚假花蜜那。

二、新闻记者在拍摄中要稳中有细

对县级电视新闻记者来说,必须要明确这样一个问题,即拍摄是为采访服务,是为新闻服务的,是整个新闻采访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只重视新闻采访的准备,忽略了拍摄,不注重掌握拍摄技巧,那么必然无法保证拍摄质量,也就无法保证画面质量,最终会影响電视新闻的质量。因此,新闻记者必须要掌握好拍摄技巧。要做到稳、还要做到细,以下对稳和细这两个技巧进行了深入分析:

(一)拍摄过程要确保稳字当头。

1、持机要稳。稳是画面质量的保证,如果拍摄过程中不不能够把握这个技巧,那么拍摄的画面质量可想而知。一般情况下为了保证稳定的拍摄,都会采用三脚架,但是由于受采访地点和环境的限制,会出现无法使用三脚架的情况。这就需要新闻记者具备较强的持机能力。新闻记者必须要掌握怎样持机才能确保拍摄的稳定性。在摄像时,可以采用右肩架或者双托的方式来托起摄像机,同时,两肘要自然垂直于身体两侧,这样可以形成三角形,能够稳定摄像机。如果新闻记者本身体力状况不佳,可以依托摄像现场的固定物来作为拍摄的支撑点,以达到稳定摄像机的目的。

2、推拉摇移要稳。推拉摇移是最常用的拍摄方式,通过推拉摇移的配合来完成动感的拍摄,可以更好的来表现拍摄主体。但是在拍摄过程中不管是推拉还是摇移都要保证稳定的操作。推拉摇移的稳主要匀速拍摄来实现,避免推拉摇移的不匀速造成画面的抖动。因此,县级电视新闻记者在拍摄时,要以固定的画面作为拍摄的起幅或落幅,要给观众营造出起落平稳的感觉。

(二)拍摄中要注意细节问题。

1、要善用“移” 来处理画面。拍摄过程中的移主要指的是移动机位或变换镜头,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巧,利用移的方法可以克服采用定点拍摄的种种不足和局限,而且巧妙的运用“移”的技巧,可以给观众不一样的视觉体验,可以有效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如果县级电视台新闻记者能够灵活的运用“移”的技术,就可以为观众呈现出衔接不断的画面,可以给观众营造出一种恢弘的视觉感受。

2、要正确用光确保画面清晰。新闻是播给观众看得,如果在拍摄的过程中不注意用光,导致画面质量差,很难吸引观众注意力,甚至会让观众看到新闻就换台。因此,县级电视新闻记者必须要学会正确的用光。要根据不同的拍摄环境合理用光。如果拍摄环境比较昏暗,或者拍摄是在雨天及大雾天进行的,那么就要考虑怎样在天气状况不好的环境下确保画面质量。因此,县级电视新闻记者平时要多积累用光经验,要主动培养自身对不同环境光线的敏感度,以达到灵活和熟练用光的目的。

3、掌握构图技巧突出画面主体。在一条新闻里,会出现很多画面,但必定有一个是画面的主体。而要突出这个主体就需要利用摄像机进行合理的构图。县级电视新闻记者必须要掌握构图方法。一般应该掌握三种构图方法。第一种是中心构图法。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拍摄特殊人物的讲话画面。可以将拍摄对象放于画面的中心位置,这个位置是整个画面最突出的位置。第二种是井字构图法。它将电视荧屏氛围九个方格,这九个方格是由四条线分成的,线条交叉的地方就是画面的中心,当拍摄的环境比较复杂时,采用此方法可以突出拍摄主体,可以将拍摄主体放入这个中心位置,这样就能够突出画面主体。第三种是对称构图法,这种方法在现场新闻拍摄中一般不常用。

除此之外,县级电视新闻记者在拍摄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后期编辑的需要,县级电视新闻记者通常要承担采编一体化的职责,为了便于自己后期进行编辑,在拍摄时,要考虑后期编辑要求,要善于抓住新闻场面中的重要人物进行拍摄,便于后期剪辑突出重点。

结语:作为县级电视台的新闻记者,除了要精通新闻写作,还要熟练掌握拍摄技巧,要不断学习拍摄理论知识,不断丰富拍摄经验,并掌握好拍摄细节与技巧,提高拍摄水平,确保新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涌嘉.浅论新闻摄像质量提高的要素[J].新闻传播.2011(06)

[2]冯鑫,刘莉.关于电视新闻摄像技巧的探讨[J].新闻传播.2013(08)

电视新闻拍摄中的剪辑意识探讨 篇10

一、在电视新闻拍摄中, 电视新闻记者应具有剪辑意识

在电视新闻拍摄中, 首先, 应注重拍摄前的策划方案的准备, 这就要求电视新闻记者需要充分了解新闻事件的背景和相关人物资料, 从而制定出详细的策划方案, 若电视新闻记者需要对事件中的相关人物进行采访, 则需要制定详细的采访内容。对于突发性的新闻拍摄, 为了拍摄更丰富的新闻素材, 电视新闻记者首先应明确新闻的主题和拍摄重点, 并及时赶到新闻拍摄现场, 确保了解更多的新闻,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电视新闻记者可以根据制定的拍摄提纲来进行新闻拍摄, 明确拍摄的主题和内容, 避免因盲目拍摄形成大量废镜头而造成资源浪费。

其次, 在拍摄过程中, 电视新闻记者应注重拍摄画面质量的提高和镜头的处理, 尤其是画面质量的提高, 画面质量对电视新闻后期的编辑制作具有重要影响, 若电视新闻记者不注重拍摄时画面质量的讲究, 这样不仅形成了大量的无用素材, 也浪费了大量拍摄时间, 对新闻报道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一名电视台记者去拍摄国家领导座谈会的讲话内容, 由于该记者在拍摄领导讲话过程中没有对画面进行校白, 导致拍摄的画面偏青, 但是, 这条新闻报道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拍摄画面质量不到位, 导致该条新闻不能按时进行编发, 因此, 在电视新闻拍摄中, 记者应具有良好的剪辑意识, 注重画面质量的讲究, 特别是拍摄画面中色彩的校正, 以保证新闻报道编辑的质量过关。另外, 在电视新闻拍摄过程中, 应注重镜头的处理, 第一, 注重镜头长短的调整。若画面镜头太长, 不仅让人觉得枯燥无味, 也容易让观众产生视觉疲劳。若画面镜头太短, 难以保证观众看清画面的内容, 因此, 注重镜头画面时间的控制, 一般一个画面镜头应停留3—6秒, 采用长镜头画面来拍摄采访中的内容, 从而拍摄出优秀的新闻;第二, 注重景物拍摄的变化。景物是新闻画面的村托, 在拍摄过程中, 应注重景别变化的拍摄, 若采用固定镜头的拍摄方式, 则应按照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的顺序来进行拍摄, 若拍摄人物正面近景, 则应注重前后镜头画面的跳动;第三, 注重拍摄角度的变化。在电视新闻拍摄中, 画面角度的变化是非常重要的, 采用多种角度的方式进行拍摄, 则可以让观众全面观察到新闻现场的情况, 但是, 当记者进行多方角度拍摄时, 应根据观众的视觉的变化习惯来进行拍摄, 注重镜头画面的连接性, 避免镜头画面产生跳动现象;第四, 合理利用运动镜头。运动镜头也是电视新闻拍摄的重要工具, 其主要包括推、拉、摇、移、跟等镜头, 因此, 在电视新闻拍摄过程中, 应注重固定镜头与运动镜头、运动镜头与运动镜头的相接, 并注意观众的视觉变化习惯, 从而拍摄出优秀的作品。

二、培养电视新闻记者在拍摄过程中的剪辑意识

记者是电视新闻拍摄的主要工作者, 电视新闻记者的剪辑意识对电视新闻拍摄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 为了拍摄出更好的新闻, 培养电视新闻记者的剪辑意识显得非常重要, 这就要求电视新闻记者应加强编辑知识的学习, 不仅要培养电视剪辑意识, 也需要培养电视编辑意识, 加强电视编辑基础理论的学习, 注重电视新闻素材的选取, 使自己具有编辑意识。另外, 在实际拍摄过程中, 电视新闻记者的敏感性和判断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充分了解新闻的背景和发展过程, 准确判断新闻事件的主题和拍摄重点, 提高自己的新闻敏感性, 捕捉有价值的信息。若遇到突发新闻事件, 应具有预见能力、快速反应能力。掌握过硬的拍摄技术, 不仅要具有剪辑意识, 也需要熟练操作摄像机, 充分了解摄像机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尤其是运动镜头的使用, 掌握画面的构图原理及色彩饱和原理, 拍摄出丰富、真实的画面和有价值、有用的素材, 从而为新闻报道提供完整的内容。总的来说, 培养电视新闻记者的剪辑意识是促进新闻报道的有效途径, 只有电视新闻记者的剪辑意识得到提高, 才能为新闻报道提供丰富、真实的素材。

总结:

电视新闻是当前社会信息的重要传播媒介, 为了提高电视新闻在报纸、广播、网络等传播媒体中的竞争力, 注重培养电视新闻拍摄中的剪辑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摘要:电视新闻是当前的主要传播媒体, 对于电视新闻记者来说, 为了制作出更优秀的作品, 在电视新闻拍摄中, 需注重剪辑意识的强化, 因此, 本文对电视新闻拍摄中剪辑意识的提高进行探讨。

关键词:电视新闻,传播媒体,拍摄,剪辑意识

参考文献

[1]舒瑜.浅谈电视新闻的拍摄技巧[J].新闻传播, 2012, 12:231.

上一篇:审计署绩效报告下一篇:直方图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