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夜景

2024-08-07

拍摄夜景(精选4篇)

拍摄夜景 篇1

1 存在问题

夜景摄影, 由于天色黑暗, 一些不必要甚至破坏画面的景物被黑暗隐没, 夜晚犯罪现场照相是运用照相的方法, 对案件发生的地点和遗留有犯罪痕迹、物证的场所, 按照现场勘查的规定和侦查工作的要求, 真实的拍照记录犯罪过程的专业手段。如何拍摄好夜景照片, 是保证刑事诉讼的重要工作, 夜间现场的拍照是一项难度高, 方法性强的技术, 摄影者能注意对光线的把握, 掌握好上述四方面的技巧, 准确无误的把整个现场及痕迹物证反应出来。由于犯罪现场拍摄与风景摄影大不相同, 这既要求利用风景摄影的拍摄技巧, 又要把握现场拍摄的客观真实性。当前夜晚现场拍摄的不足:

1.1 现场方位照相不规范。

方位照相是以整个现场和现场周围环境为拍摄对象, 反映现场所处的位置及其周围事物关系的专门照相。方位照相要求客观真实反映整个现场的所处地形、地貌, 拍摄者要尽量站在高处对现场进行全景俯拍。而在实际工作中, 一方面受夜间、雨、雾等天气因素影响, 在现场又没有大型照明装备的条件下, 通常不具备拍摄条件;另一方面, 受现场条件限制, 有些案件发生在桥梁, 或是平原、坡顶, 山林内等地方, 根本不具备从高处进行拍摄的便利条件。

1.2 室外现场概览照相及中心照相不能反映现场各元素间的相互关系。

无论是概览照相还是中心照相都要求反映现场各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现场各元素间距离较远, 由于景深、光线的影响导致近景清楚、远景黑暗。比如, 交通肇事案件室外现场发生点和肇事车停放点距离, 路面痕迹、散落物等痕迹、物证长度常常以几十米为单位进行计算。在夜间, 没有大型照明装备的情况下, 如何拍摄出合格的概览照相及中心照相相片是一个难点。

1.3 细目照相中没有做到客观真实反映被拍摄物品属性。

细目照相要求及时、全面、客观、准确反映被拍摄物的属性, 即被拍摄物的颜色、形状、大小。在不少案例中, 笔者发现不少细目照相根本没有全面、客观、准确的反映被拍物体的属性。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一方面, 没有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拍摄。比如, 用于检验鉴定的细目照相时没有做到物体与焦平面平行, 或光轴与物体垂直;反映痕迹物证形态与特征的细目照相没有应用比例尺等工具进行测量拍摄。另一方面, 拍摄者的经验不足及拍摄水平不高, 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这主要体现在拍摄物品的色彩还原不真实。

2 解决措施

那么, 我们应该如何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呢?笔者提出以下三种方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2.1受天气限制、客观环境限制不能进行方位照相时, 可在该限制条件消除后及时进行补充照相或现场使用三脚架, 夜景摄影时需要使用较长时间曝光, 使用小光圈, 小光圈能令景深更大, 令景物不会受浅景深的影响而变模糊, 使用大光圈镜头来取景, 较大的光圈可以令更多光线进入镜头, 令观景器上的画面更清楚。室外的事故场景大, 拍摄者其实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光源进行拍摄。使用较低的ISO值, 夜景摄影时长时间曝光会令照片暗部的噪点特别明显, 所以如果环境许可, 应使用较低的ISO值以获得最佳拍摄效果。同时可以应用“直线连续拍照法” (参国标GA/T582-2005《现场照相方法规则》第5章) 将相机焦平面与被拍物平行、等距, 沿着被拍物直线移动并将其分段拍摄成若干画面进行拍照。在这里特别提出, 在一些实际案卷中, 拍摄者喜欢用超广角站在高处进行拍摄, 从而导致照片失真较为严重。正确的做法是应用“回转连续拍照法” (参国标GA/T582-2005第6章) 固定相机机位水平转动镜头, 将被拍物分段连续拍照成若干画面站在高处进行拍摄。就我大队现配备的尼康D3100相机挂18-55的变焦镜头来讲, 建议使用35-55的焦段进行拍摄。在国标GA/T582-2005中对“直线连续拍照法”和“回转连续拍照法”均作出了严格要求:照相机视场角不能大于55°并且应用具有旋转功能的三角架固定相机拍摄。35处的焦段桶形畸变不是特别突出, 笔者认为这样做是切实可行的, 因为“直线连续拍照法”和“回转连续拍照法”都是拍摄两张以上的相片, 这些相片在后期处理过程中, 其重合区域会被剪切掉, 被剪切掉的部分正是桶形畸变最为严重的区域。

2.2在概览照相及中心照相中, 不能客观反映各现场元素间的相互关系, 其中概览照相中存在的问题更为突出。首先要曝光准确, 如何才能准确曝光:一般说, 进行一次曝光时, 曝光量要掌握得更严格一些。多次曝光时, 曝光时, 间的伸缩余地较大, 如果发现某些景物或景物的某些部分感光不够, 可以再开一次快门进行补救。不管一次曝光还是多次曝光, 都要使用三脚架, 夜景摄影时需要使用较长时间曝光, 因此相机要保持稳定才可以拍出清晰的照片。为免因震动而破坏照片效果, 最好使用三脚架令晃动减低。这里, 笔者着重谈谈在车载探照灯及闪光灯作为光源拍摄室外现场概貌的方法。首先我们可以先了解手中的装备, 车载探照灯作为光源, 一般有效照明距离为50M左右, 指数为28的闪光灯一般在7M左右。在单向进行拍摄时, 这时, 我们可以将相机置于三角架上并设好参数 (ISO设定为100, 相片格式设定为RAW或是NEF格式, 长时间曝光降燥设定为“开”, 曝光模式设定为光圈优先, 光圈设为4, 闪光模式设为慢同步) , 相机架在与第一被拍摄物7M左右距离, 用探照灯呈45°左右夹角对准第二个被拍摄物, 用相机对第二个被摄物进行测光, 记下曝光时间 (一般曝光时间会高于1/125秒) , 并将相机模式设为手动模式, 光圈不变, 快门设为记录下来的时间, 进行慢同步拍摄, 这样可以加大被拍场景照明范围。而利用RAW格式的好处就是可以对欠曝光的局部进行后期处理, 从而得到一张较为满意的相片。

2.3在细目照相时, 没有做到客观真实反映被拍摄物体属性的问题, 这里笔者对细目照片时没有做到物体与焦平面平行, 或光轴与物体不垂直及反映痕迹物证形态与特征的细目照相没有应用比例尺等工具进行测量拍摄这些问题略而不谈, 着重讲一下如何拍摄出能够反映被摄物属性的细目照相。这些问题主要突出表现在易反光物反光导致照片不清晰。在有些案卷中, 有些拍摄者用相机与被拍摄物设一定夹角进行拍摄, 固然解决了反光的问题, 但违背了现场照相的基本规则。如果单位配备了离机闪光灯, 可以利用离机闪光灯与被摄物成45°夹角, 相机 (参数ISO设定为100, 相片格式设定为RAW或是NEF格式, 长时间曝光降燥设定为“开”, 曝光模式设定P档) 垂直于被摄物进行拍摄。如果没有配备离机闪光灯, 可以利用车载探照灯按以上方法进行拍摄。其次, 由于夜间光源不稳定, 容易造成被拍摄物体色彩还原不真实, 这是色温设置不准确造成的。不少拍摄者将白平衡设定为自动, 就尼康D3100来说, 夜间色温均比正常情况要高, 所以夜间拍出来的相片往往偏暖色调调整白平衡, 夜晚时选择不同的白平衡, 因为夜晚中景物的冷光灯所产生的光线, 在数码相机上可呈现比肉眼更为艳丽的色光。NEF格式的相片可以在后期对色温进行调整, 如果对后期色温调整值不太清楚, 可以将一张白纸放置于事故现场相同位置进行拍摄, 后期调整色温值, 直至白纸不偏色为止, 将色温值记录下来作为调整色温的标准。

摘要:夜景拍摄与白天不同, 需要更加注意对光线的把握, 拍摄时如何将隐没在黑暗中的被摄主体突出来, 本文主要针对犯罪现场夜景拍摄的技巧与实践进行研究。

关键词:夜景,拍摄,技巧,现场,实践

拍摄夜景 篇2

夜景拍摄的三要素:

再次沿用《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程》的段落:在你按下快门之前,就有三个问题值得考虑了:

第一、这幅照片我要表现的主题是什么?

第二、我怎样才能把注意力集中到被摄主体身上,又如何把观赏者的视线吸引过来?

第三、画面简洁了吗?是不是只包括了有利于把注意力引向被摄主体的东西?是否舍掉了那些分散注意力的不必要的每一项内容?

以上就是你在拍摄和研究每幅照片时都应考虑的三项基本原则。

事实上拍摄夜景和别的题材的摄影没太大本质区别,只是对经验不足的人来说。只是因为暴光时间久了。将拍摄出什么样的图片没有预见的眼光,所以才显得比较难。

很多新手拍摄夜景都只是从基本的暴光开始。其实暴光的准确与否必须结合主体来看的。因此先找出合适的主体再谈暴光的精确与否,这样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对夜景的拍摄进步更大一些。

主题并不容易表达。清晰明确的主题是好作品与庸作的区别所在。如何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在画面中。是拍摄前需要考虑的问题。尽量突出意境。把个人的想法表现在画面中,让自己的图片给人回味的空间。而主体的选取是为了更好的衬托出主题。正如约翰海吉科的《全新摄影手册》开篇写的:与其说是仅仅寻找拍摄什么照片,倒不如说构图通常是寻找强调景物的某些部分的方法,同时设法掩饰其他部分。所以在拍摄的时候不是看到什么就拍什么的。

主体的选取可以结合几个方面:

1、追求主体的绝对明确。

2、前景背景与主体的和谐。

3、场景的取舍。

1、追求主体的绝对明确

追求主体的明确,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一目了然。总之能让别人很清楚地知道你在拍摄什么东西。

这张图片中,暴光已经比较精确,达到我预想的效果,但是还是不能给人一目了然的感觉。原因很简单。画面中包含了太多东西。主体并不明确。

于是我用标准镜头在这个场景中选取了两个典型的物体做主体进行拍摄。所以效果就感觉好很多了。主体非常明显

2、前景背景与主体的和谐。

前景、背景主体之间的和谐主要看主体与前景、背景在风格、色彩、光影上的协调/这需要靠经验的判断。

3、场景的取舍

很多朋友拍摄夜景喜欢用广角取景。所以取景要注意取舍。

首先,有个很有意思而又很深刻的问题:广角有没有必要用?如果用更长的焦距能完美达到效果,为何要用广角?其次,主体是否突出?这是取景很重要的问题。

器材的选取与性能的测试

对APS画幅的单反来说。50mm以下的定焦镜头拍摄夜景比较好。

至于变焦。和DC。暴光性能会弱一些。暴光宽容度也不如定焦好。很多场景可能难以清晰的表达。如何看一个镜头的夜景拍摄能力。主要从三个方面看:

1、逆光拍摄。看抗眩光如何。日本镜头的抗眩光能力很强。我买的大多俄罗斯镜头,抗眩光很差,东德CZJ的镜头大多抗眩光也不太好。我手头的CZJ天塞50/2.8抗眩光就很差。

2、弱光拍摄。在F4到最小光圈看其在长时间暴光后的表现。好的镜头在F4暴光长了也能得到清晰的影象。发现广角镜头在大光圈长时间暴光得到的影象比较清晰。而我的和平37mm,理光50mm.CZJ 50mm在F5.6以上的大光圈无限远对焦的时候就无法得到清晰的图片。

3、在高光反差的场景拍摄。看暴光宽容度如何。

夜景拍摄越锐越好。所以对器材的性能还是需要有点了解的。至少能把自己手头的镜头玩转了。才能得到好的夜景。注意有的镜头在逆光时候眩光不太明显。但是泛光很严重。

天气与夜景

白天拍摄风光片大多靠天气吃饭。没好的天气就难出好的光影。

但是夜景拍摄不一样。什么样的天气都能拍摄的。甚至下雨天也能拍。空气湿度对暴光和景物的清晰度有很大影响。在空气非常湿润的夜晚,空气中的水份会让建筑产生泛光。影响拍摄效果。湿度比较大的时候。远景的清晰度会受到影响。

这张雨天拍摄的PP。远景基本看不清楚。但是天空的亮度比较高,这是因为水汽的反光的缘故。但是近景的色彩得到了提高。这种场景可以借用地面的反光来增加画面的色彩和亮度。雨天拍摄。远景并非一定要清晰。有时候朦胧也是一种美。如果对远景的清晰度有所要求的话。可以考虑加CPL拍摄。

最佳光圈与器材的`宽容

除非寻求特别的效果,拍摄正常的场景都只要用某一特定的光圈拍摄。先找出最佳夜景成象光圈后再暴光就容易了。然后暴光时间慢慢多试几次。小光圈的景深比较大。很多定焦镜头在F11-16之间有比较好的表现。至于变焦和DC,很多人用F8-11,变焦很少用,还需要大家考证。

如果最佳光圈暴光不足。而又没有快门线的话。可以加大光圈。这就要考虑镜头的宽容度。一般广角镜头的宽容度比较好。广角镜头在无限远对焦时,不需要用小光圈也能获得比较大的景深。比如24mm及其以下焦距的定焦镜头在F4的时候就能得到足够的景深。因此如果光线比较暗的话,可以考虑开大光圈。

夜景--曝光

拍摄夜景的最好的时机就是黄昏了。结合晚霞,效果很好。但是问题很头疼:出去玩一次不容易。而且晚饭咋吃?再者,总不能说,没有晚霞就不拍了吧?一年能有几次晚霞呢?所以,本文就谈谈在没有晚霞的夜景暴光。

1、精确暴光。

何为精确暴光?是否说一个画面够亮就可以算精确暴光了?

依本人愚见:精确暴光必须结合主体而言的。首先主体必须暴光精确,然后前景和背景必须结合主体暴光,达到衬托主体的目的。最后,如果能产生光影效果,那就算真正的精确暴光了。

前景和背景的暴光是否需要很清晰?不一定的,有时候要故意表现的暗淡,使别人的注意力转移到主体。

在这张中。为使主体突出,故意把背景表现的暗淡些。这个场景要是用暴光宽容度更好的镜头,比如小广角镜头,可以把背景表达的更清晰。而主体也不会暴光过度。但是,那有必要吗?那样主体就不够突出,而且光影效果就减少了。

2、最佳成像光圈。

变焦镜头不好说,我一直用定焦。手头的几只镜头最佳成像光圈都是F11。其实有的在F16F8也能拍摄出效果来。这样的效果和最佳光圈差别在相机的小显示器似乎看不出差别。但是用电脑看,差别就很大了。我经常都用F11拍摄大多场景,而很少用其他光圈。而只是在暴光时间上控制暴光亮。基本都能做到精确暴光。但是也有例外的。有时候也要用大光圈和更小的光圈。

3、远景暴光。

当被摄主体在很远的地方,又显得很渺小的时候。或许很多人觉得那根本就拍不出效果来。不必担心。还是老话:没有不好的光线,只是你把光线用的不好。

被摄主体离这样远。中间隔海。远看显得非常渺小。而且天空是黑的。

在这样的场景下,可以用最佳成像光圈毫不客气的暴光。暴光它30秒。天空就亮了。而且被摄主体也提高了亮度,而没有暴光过度。显得比较突出。

4、倒影。

倒影暴光必须结合主体。首先要看自己想表达的是倒影还是主体。如果两者的暴光参数不一致。难以两者兼顾的话。就依据主体暴光。

5、主体轻度弱光。

主体只受到轻度的弱光。这种场景其实很容易表达。因为受光比较均匀。这种场景必须必须避开灯光。直接对被摄体长时间暴光。用30秒也不过分。而且在建筑物上面还产生了一些柱子的影子。

这张也是这样的。因为远处的灯光离我很远。而且比较昏暗。所以我根本就不担心灯光暴光过度。直接用最佳光圈拍摄30秒。对这样的场景,丝毫不用客气的。

6、主体受光,背景弱光。

这种场景只要把主体表达出来就好了。背景不能太亮。否则影响光影效果,也占据视觉。

7、轻微湿润的空气。

空气中的水气对光线的折射与反射,会造成远景的模糊,也会增加天空的亮度。这种场景用变焦镜头拍摄。容易使灯光暴光过度,暗处的细节又难以体现。因此。锐利的定焦镜头有必要用的。而且应该适当减少暴光量。

8、极度湿润的场景。

在雨中或雨后,空气极度湿润。水气反光很强的情况下。远景基本上都难以清晰成像。因此拍摄的时候要掌握好与主体的距离。因为水的反光能形成极好的色彩。所以不利用很浪费。不过要适当减少暴光亮。免得灯光暴光过度。

9、主体弱光。背景非常黑暗。

如这张。背景是海,主体微弱发光。所以要适当缩小光圈,并把暴光时间加长。这样天空的亮度才能提高。但是要注意,主体不能暴光过度的。这中场景兼顾主体的细节与天空的亮度还是很难的。

10、亮度相差悬殊的被摄体。

首先,暴光容度很好的镜头是必要的。能经的起长时间暴光,而又不容易暴光过度的镜头。当然这个镜头不一定贵。(我用凤凰24mm拍摄这张图的。这个头是廉价的狗头。)

其次,与被摄体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能太近,否则这两栋楼的细节之能取到其中之一。

11、极度弱光。

在这种场景,就用不上最佳光圈了。要开大光圈,并不客气的暴光。]]12、极度变态的光反差,主体严重受光不足,客体很容易暴光过度。

这个是我目前遇到的最变态的场景。很多人觉得这样的场景根本拍摄不出夜景:黑乎乎的拍啥玩意?的确,拍摄夜景还是需要基本的光线的。但是,只要有基本的光线,就能拍出来。而且这种场景要是掌握好了。光影效果很好。这里必须抛弃最佳光圈了。

EXIF信息:相机ENTAX K100D;光圈:f/4;快门:30.0 sec(30/1);ISO:200;曝光补偿:0/10;焦距:0.0 mm

这两张的主体是小路。但是严重受光不足。所以加长暴光时间,并开大光圈是必要的。所以都把光圈开很大拍摄夜景。完全放弃小光圈加慢门的模式。在这样的场景下并不一定要追求大景深。只要追求光影效果和意境。

这里有个很头疼的问题。灯光只要暴光几秒就过暴了。如何经得起30S暴光。解决方法两个:

避开灯光。不要把灯光直接安排在画面中。

细说DV夜景拍摄技巧 篇3

一、注意合理利用光线

室外夜景条件下由于没有阳光照明,人工光成了主要的照明光源,光线条件比较复杂,画面基本上以大面积的暗色调为主,画面亮度反差大于昼景,所以在拍摄时不要拍摄光线过强的景物,反差太大会使得我们拍摄的景物难以看清,尽量选择光线比较均匀的场所拍摄,这样拍摄起来比较好控制画面。

二、三角架

一个稳定的三角架是夜景拍摄中必不可少的,由于夜景拍摄需要长时间曝光,为了防抖的需要,一个小小的三角架能发挥出比较大的作用,是数码摄像机不可缺少的配件之一。如果是手持数码摄像机,会由于手持的不平稳而引起画面的抖动。

尽管大多数码摄像机配置有电子防抖功能,实际上开启此功能以后也不会达到让人满意的画面防抖效果,即便是配备了光学防抖装置的民用DV,在夜景下的影像画面也是差强人意,而三脚架能将DV的抖动减到最小,达到手持拍摄所不可比拟的效果。

三、手动功能

任何一款DV都可以拍摄夜景,但是具有手动对焦、曝光补偿调节以及手动快门光圈设置等功能的中高端产品的效果更出色,这样能完全按照你的意愿进行拍摄。例如拍摄夜景时,如果以自动模式拍摄,有时候会出现主体物全黑而背景光亮的情况,我们可以将自动模式切换到手动模式,找到亮度调整键,进行画面亮度的调整,夜景时调暗即可。

四、对焦

很多DV在拍摄夜景时会出现自动对焦无法工作的现象,这个时候你可以切换到手动对焦,利用液晶显示屏来查看对焦的效果。由于普通家用DV对焦感应器对于低反差和低亮度的景物难以准确对焦,所以在进行夜景拍摄对焦时,应该先将对焦点对准明亮的景物上,对准焦后再锁定焦距进行构图拍摄。在拍摄时要少用推、拉、摇、移等运动镜头,除了造成对焦不稳之外,还会使过多的杂乱眩光进入镜头,造成主体忽明忽暗。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夜景拍摄尽量不要用高倍变焦,而要尽量贴近被拍摄的景物,因为一般夜间现场光线相对比较微弱,那种极度放大影像的画面往往相当粗糙,难以被接受,而且运用过长焦距容易造成画面的抖动。

五、白平衡

许多家用DV的自动白平衡功能虽然方便,但是效果却不能完全令人满意,例如在白炽灯下,拍出图像的色彩会明显偏红,同样在荧光灯下拍摄则会有些偏绿。

在夜景拍摄下更是如此,选择不同的白平衡,将直接影响到色调以及所表达的意境。因此在夜景拍摄的时候,最好不要使用自动白平衡,这样会影响到灯光固有的颜色,使之失去特有的色温感觉。

六、补光

在夜晚进行拍摄,经常会发现光线不足,拍摄出来的影像模糊,且有脱尾现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用便携式射灯加以补光可使画面更清晰、色彩更稳定,灯光最好由DV的侧上方约45度角射向主体,不宜靠主体过近以免造成光照不匀及与背景反差过大等弊端。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有一些家用DV自带内置的摄像灯,它的有效距离只有1.5米左右,所以不太适合拍摄过远的物体,而且比较耗电,大家切记切记!

七、合理使用遮光罩

因为夜景摄像中出现的光源相当多,所以镜头上的遮光罩非常重要。家用DV一般都没有配备遮光罩,在拍摄夜景时最好另配一个装上,可以避免其他灯光的干扰。遮光罩有多种尺寸,应选用与镜头焦距相匹配的那种。镜头焦距越短,视角越大,遮光罩也就越短。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光源距离过近,即使使用了遮光罩仍有可能发生眩光现象,此时可以用手在光源所在的一侧遮挡,然后再从取景装置中进行详细的进一步观察即可。

拍摄夜景 篇4

即便是日常生活中常看到的城市街景,但它们时时刻刻都有不同的面貌在发生着,从早到晚,你一定可以发现每个角落都有不同的景色在等着你,这就是白天与黑夜的神奇之处,不过,夜景、晨昏景色虽然迷人,但要拍好,可没想像中的简单,因为除了天气因素影响比较大之外,拍摄者还得具备过人体力与摄影相关技能,如此才能将眼前美丽景致通通囊括入镜。以下我们将以实际拍摄的范例,概述夜景与晨昏题材主要拍摄技巧与注意事项,提拱给各位做参考。

快门速度:手动设定

白平衡:自动设定

拍摄模式:A或M全手动模式

驱动模式:自拍模式搭配

光圈数值:手动设定

镜头选择:各焦段镜头皆可

ISO感光度:ISO100-400(可弹性调整)

其他:快门线、渐层减光镜辅助运用

拍摄重点:

1、曝光平衡

由于夜景/晨昏属于高反差场景,所以在拍摄时除了需特别注意亮/暗部间的曝光平衡外,最好能积极使用RAW档格式记录,如此一来,就算设定失误,也能透过后制过程进行微调与补强。

尼康D7000+AF-S DX Nikkor 18-200mm F3.5-5.6G ED VRII 的40mm端。光圈F/20、快门1.6秒、ISO 1600、A光圈优先模式、自动白平衡、JPEG。

2、摄影器材的选择

由于夜景/晨昏都属于低光源场景,所以若要进行长曝拍摄,首先得准备一支稳固脚架才可以,不然很容易拍出模糊影像;至于云台搭配,则以球型云台为优先选择,因为该类型云台不仅便于操控,还能有助于角度快速拿捏,让你在取景构图时可更为方便。

此外,快门线也是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因为它除了可有效避免按快门时所产生的瞬间震动外,还能透过B快门来精准掌握所需曝光时间,以充分满足不同环境与拍摄题材的创作需求;至于渐层减光镜,则是作为曝光平衡使用,

三脚架、渐层减光镜及快门线都是拍摄夜景/晨昏题材不可或缺的辅助器材。

至于镜头焦段,则以广角端10-14mm款式为优先选择,如此才能满足夜景/晨昏题材的拍摄需求。

4、相机的基本设定

相机该如何设定才能满足夜景/晨昏题材的拍摄需求?一般来说,读者只要将拍摄转盘设置在A光圈优先模式(F8-F16),再将ISO感光度 (ISO100-400)调低进行长曝拍摄,理论上都能获得满意作品;至于M全手动模式,虽然也常用来拍摄夜景/晨昏题材,但因得全程控制光圈/快门数值,所以会比较建议适合中进阶玩家操控为佳。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在长曝过程中,也容易产生噪点问题,所以拍摄时最好能同步将抑制噪点功能开启,以提供较为纯净的影像画质;至于镜头如果配置有防抖则最好关闭,才能有效确保画面的稳定性。

除了将感光度调至最低外,最好同步能将长曝降噪功能一并开启,如此才能有效确保画面的纯净性。

5、拍摄时段的选择

要拍出好作品,除了要选对好天气外,还得选对好时段,而这边所谓的好时段,即是拍摄的最佳时间。以夜景拍摄来说,傍晚5-7点是拍摄夜景最好的时机,因为此时天空刚黑,天边还留有一丝余光,所以当下色温最为漂亮,一般来说,只要天空能见度不要太差,利用小光圈进行长曝拍摄,理论上都能拍出类似下图的优质影像。至于若要拍摄晨景,则以早上4-6点较为适当,因为这时天空刚亮,光线较为柔和,所以只要掌握曝光平衡原则,应该都能拍到满意作品,只不过由于清晨露水较重,前往时最好备妥完善防寒、防潮配件,才能避免感冒甚至器材受损事情发生。

一般来说,使用A光圈优先模式已可满足多数夜景/晨昏场景的拍摄需求。

上一篇: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下一篇:安全评价方法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