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重症监护室(共12篇)
外科重症监护室 篇1
随着心脏外科医学的发展, 我科近年来收治手术心脏病人例数逐年增加, 其危重症监护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单纯增加普通床位数不能提高危重病人的救治水平, 而重症监护室的建立可以有效地保障急危重病人安全度过危险期和挽救生命。重症监护病房是收治各类重病的专科。它以严密的临床监护、分析手段对病人实施集中的加强治疗及护理, 同时, 运用先进的医疗技术及设备, 使病人渡过重危阶段, 病情趋于正常稳定的临床效果。结合我科临床现状, 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逐步形成一整套以病人为中心、以整体护理为框架的程序化管理模式;建立了能提供心脏外科专科监护的重症监护室 , 提高了医疗护理水平, 降低了危重症病死率。
1 设施配备
将危重病人和设备集中到一个病室, 由专职的医护人员监护。整个心脏外科病区由重症监护室和恢复期病室两部分组成。重症监护室位于心脏外科的中心位置, 与护士办公室直接相连接。病室内整洁、安静、舒适。每张病床配备床头灯, 有中央空调, 室温维持在22 ℃~24 ℃, 湿度55 %~65 % 。根据房间大小放置床位3张, 每张监护床位占地5 m2~7 m2 (国外标准为7 m2~9 m2) [1]。以利于抢救和治疗, 监护仪器及抢救的器材能够妥善安置, 床单位之间以透气移动隔帘隔开, 根据需要使用, 避免影响操作及观察。抢救监护床一轧四轮制动, 便于医护人员抢救和推送。监护室内有急救、监护所需的仪器设备, 急救药品, 以及值班护士的专用席位, 床周安置心电监护仪、注射泵、墙壁式氧气、电源插座等。监护室内配备除颤仪、球囊反搏仪器, 临时起搏器等、抢救器材, 生活护理用品、一次性无菌物品等。病房虽小, 但五脏俱全, 病人所有治疗、护理及抢救均可在病房内进行。为便于观察病情变化, 病室与医护办公室之间有玻璃隔断。
2 监护室人员素质要求
挑选进入心脏外科监护室的护士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 专业训练有素, 并掌握急救技能, 如心肺复苏、电除颤、注射泵使用, 起搏器观察, 静脉留置穿刺, 心脏、血压、氧饱和度等监测仪的应用, 心电图的识别及其数据评价, 血气分析采集及结果评价等。以及常规护理操作, 如测血糖, 对低年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采集动静脉血、静脉输注等相对有困难的操作, 以及壁式吸氧、吸痰等操作。人员安排为专人专门负责, 护患比为1∶1~1∶2。
3 整体护理的实施
从转变护理观念开始, 改变重症监护室以抢救病人、执行治疗为主, 变为全面评估病人, 实施连续的整体护理评估和干预。变重治疗、少关注为护患关系和谐发展, 健康教育指导完善。
4 护理管理的完善与实践
4.1 实行弹性排班制
避免病房及重症监护室出现超负荷或者工作量不饱和现象。当重症监护病人减少时, 将监护病房特护护理人员分流至病房内, 病房内护理人员可相应安排休息, 当重症病人增加时, 可以将病房内护理人员调入监护室, 改善超负荷现象。重症监护室实行连续上班制, 工作时间为每天早晨07:45~17:00, 17:00~24:00, 00:00~08:00。工作人员提前15 min到岗, 全面评估病人情况, 并与上一班次人员进行交接班, 提早制订工作计划, 提高工作效率。
4.2 变以往根据床位分配护士, 改为根据病人情况分配护士
即根据不同病种、病人危重情况、护理工作质量来配备护士[2]。整个病区收治病人30名~38名, 评估病人的病种, 危重情况, 恢复期25名~30名病人, 配备2个或3个护理人员, 上全天的护理班, 而重症监护的病人, 则护患比为1∶1~1∶2。每1名或2名病人配比1个护士。因为心脏术后, 病人的风险期达2周~3周, 病情变化迅速, 需要随时评估病人情况, 提高风险意识, 配比合理的护理人员数, 降低护理风险, 确保护理安全, 提高床位护士的工作安全感 (因过去不合理的统管病人造成的恢复期普通病人因护士抢救危重病人而增加对其护理服务不周全的纠纷) 。这与祝志梅的报道[3]有极大的相似之处。这与Aiken KH等[4]发现当被护理的外科病人所需工作量超出护士的平均工作量时, 外科病人的病死率将增加7%, 有同样的相似之处。
4.3 加强质量控制, 加强常规核心制度的落实
值班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危重症病人抢救制度, 病房管理制度等核心制度人人掌握落实。
4.4 实施物品规范化管理
上常白班的护士负责监护仪器等的使用, 消毒、调试及故障排除等。护士长不定期抽查, 起到监控作用。通过权力下放, 人人参与管理, 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和彼此之间的信赖感, 从而达到相互合作, 减少忙乱现象[5]。
4.5 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开展计划性的专业学习, 学习基础心脏外科知识以及相关杂志的护理前沿知识, 全科在班护士讨论并发表个人观点, 不断总结护理经验, 提高护理水平。
4.6 监护室消毒及控制感染对策、预防方法
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针对危重症病人多数抵抗力低下, 容易并发感染, 除常规保持病室内清洁, 定期进行空气培养, 对相关物品进行清洁消毒, 用84消毒液擦拭物品表面、门窗、桌面、地面等之外, 新的做法是在每个重症病人转入重症监护室前, 均严格紫外线消毒30 min, 大大减少了危重病人的术后感染率。每天2次, 分上下午开窗通风20 min。严格执行探陪制度, 控制陪人探视。并向病人家属做好解释工作。严格落实消毒隔离, 我们的具体做法还有对每个监护病人, 包括听诊器, 血压计袖带等, 专人专用, 乙醇擦拭听诊器, 血压计袖带用后84液浸泡消毒, 严防交叉感染。接触危重病人, 加强对手的消毒, 对每个护士均加强对这方面的思想意识, 加强慎独精神。
4.7 效果
彻底改善了原来病区内危重病人与恢复期病人共同管理, 变为抓危重病人管理, 集中管理。危重病人集中专人看护, 提高了危重症护理质量, 有利于病情观察, 降低术后风险。改变了护士每天处理恢复期病人以及重症病人, 护理问题交织, 工作复杂, 降低了护理风险。以往危重病人出现病情变化, 对恢复期病人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压力以及精神创伤, 不利于恢复期病人的恢复。现在恢复期病人有了良好的住院环境, 极大缩短了病人的住院日, 提高了恢复期病人对住院环境的满意度。
总之, 通过不断完善的质量管理标准、护士监护护理工作完善优化, 不断完善危重病人的监护, 加强病人健康教育指导, 更新护理理念, 继而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提高抢救成功率, 提高监护水平。护理的对象是宝贵的生命, 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对于高风险的科室, 采取建立重症监护室, 完善了专科重症病人的监护, 有利于降低科室所有病人统一管理的风险, 确定了护理工作的重点与难点, 有效的执行了各项护理安全制度, 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护理管理的创新。有效的规避护理风险, 提高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工作质量。
摘要:介绍重症监护室的设施配备、人员素质的要求和整体护理的实施情况, 并从不断完善的质量管理标准、护士监护护理工作的完善优化、不断完善危重病人的监护、加强病人健康教育指导、更新护理理念等方面作了探讨。
关键词: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
参考文献
[1]郭锡斌.如何建立小儿重症监护室[J].小儿急救医学杂志, 1994, 1 (3) :138.
[2]王娟.重症监护室人力资源支持系统的建立与调控[J].护理管理杂志, 2003, 19 (7) :70.
[3]祝志梅.实行风险管理提高重症监护室质量[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2007, 14 (4) :85.
[4]赵列宾.美国医院员工的工作效率:JCAHO的新标准与护理人力资源[J].中国医院管理, 2003, 23 (7) :851.
[5]刘传兰.如何在ICU护理管理工作中抓住重点[J].中国新医药, 2003, 2 (3) :107.
外科重症监护室 篇2
——内容枯燥,难懂,耐心一些,搞懂多少算多少。
七、外科重症监护(ICU)
1.概述
(1)ICU设置及仪器设备
(2)ICU的人员结构及要求
(3)收治对象
2.重症病人的监测和护理
(1)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和护理
(2)呼吸功能的监测
(3)其他系统及脏器功能的监护
第一节 概述
重症监护病房(ICU),又称加强监护病房。
(一)ICU设置及仪器设备
病床在500张以下的综合性医院可设综合性ICU,床位数可占医院病床数的3%~6%;
5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应设有专科ICU。
(二)ICU的人员结构及要求
护士总数与病床数之比为3:1~4:1。
合格的ICU护士应具备以下条件:①从事临床护理工作2年以上或经过ICU培训的执业护士;②具有独立工作和处理应急问题的能力;③良好的身体素质、较强的责任心、准确的判断力及工作沉着冷静、动作敏捷;④具有一定的外语基础,善于学习及更新知识;⑤掌握非语言沟通的技巧,对失去语言能力的病人,除能通过望、触、听、嗅觉直接观察病情外,还能从病人的手势、表情、体态、眼神中会意病人的需求;⑥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故障排除及保管方法。掌握心肺脑复苏及监测技术,并能识别正常和常见的异常心电图,诊断及处理一般心律失常等。
(三)收治对象
①严重创伤、大手术及器官移植术后需要监测器官功能的病人;
②循环功能失代偿,需要以药物或特殊设备支持的病人;
③有可能发生呼吸衰竭,需要严密监测呼吸功能,或需用呼吸机治疗的病人;
④严重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的病人;
⑤麻醉意外、心脏停搏复苏后需要继续治疗和护理的病人。
第二节 重症病人的监测和护理
(一)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和护理
1.血流动力学监测
血流动力学的监测——难,耐心一些。
(1)平均动脉压(MAP)
(2)中心静脉压(CVP)
(3)肺动脉楔压(PAWP)
(4)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
(5)平均肺动脉压(MPAP)
(6)心排血量(CO)
(7)每搏排出量(SV)
(8)心脏指数(CI)
(9)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
(10)肺循环阻力指数(PVRI)
(11)左室做功指数(LVSWI)
(12)右室做功指数(RVSWI)
(1)平均动脉压(MAP):心动周期的平均血压。
MAP=舒张压+1/3(收缩压-舒张压)。
评估左心室泵血功能、器官和组织血流情况。
(2)中心静脉压(CVP):
是测定上、下腔静脉或右心房内的压力,评估血容量、右心前负荷及右心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值5~12cmH20。
过低——血容量不足或静脉回流受阻,应给予补液。
过高——输入液体量过多或心功能不全。
【注意】使用呼吸机时,胸腔内压力增高,可影响CVP,故在测CVP时,应暂停使用呼吸机。
(3)肺动脉楔压(PAWP):
判定左心室功能,反映血容量是否充足,正常值0.8~1.6kPa。
PAWP>2.40kPa——血容量增加、左心功能不全、急性心源性肺水肿;
PAWP<2.40kPa——诊断急性肺损伤和ARDS的重要指标。
(4)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
反映左心房平均压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压。
PCWP<0.8kPa——心脏前负荷降低,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应输液补充;
若PCWP>2.40kPa——心脏前负荷升高,应用利尿药或血管扩张药。
(5)平均肺动脉压(MPAP)。
升高——肺血流量增加、肺血管阻力升高、二尖瓣狭窄、左心功能不全;
降低——肺动脉瓣狭窄。
(6)心排血量(CO)=心脏每搏排出量×心率,指每分钟心脏的射血量。是监测左心功能的最重要指标,正常值4~6L/min。
降低——回心血量减少、心脏流出道阻力增加、心肌收缩力减弱;
升高——回心血量增加、心脏流出道阻力减少、心肌收缩力增强。
(7)每搏排血量(SV):一次心搏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
成年人在安静、平卧时,SV为60~90ml/beat。
(8)心脏指数(CI):指每分钟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心排血量,正常值为2.8~4.2L/(min·m2)。
CI<2.5L/(min·m2)——心力衰竭;
CI<1.8L/(min·m2)——心源性休克。
(9)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监测左心室后负荷指标。
当血管收缩剂使小动脉收缩或因左心室衰竭、心源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等原因使心搏血量减少时,SVR/SVRI均增高;
血管扩张剂、贫血、中度低氧血症可导致SVR/SVRI降低。
(10)肺循环阻力指数(PVRI):监测右心室后负荷。
正常情况下,肺循环阻力只是SVR的1/6。
当肺血管病变时,PVR/PVRI增高,从而增加右心室后负荷。
(11)左室做功指数(LVSWI):指左心室每次心搏所做的功,是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反映。
CI和LVSWI降低——心肌收缩性降低——应用正性心肌力药物治疗,必要时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
LVSWI增高——耗氧量增加——应用β-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断剂。
(12)右室做功指数(RVSWI):指右心室每次心搏所做的功,是右心室收缩功能的反映。
【小结】血流动力学的监测
(1)平均动脉压(MAP)
(2)中心静脉压(CVP)
(3)肺动脉楔压(PAWP)
(4)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
(5)平均肺动脉压(MPAP)
(6)心排血量(CO)
(7)每搏排出量(SV)
(8)心脏指数(CI)
(9)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
(10)肺循环阻力指数(PVRI)
(11)左室做功指数(LVSWI)
(12)右室做功指数(RVSWI)
2.监测血流动力学静脉置管病人的护理
(1)预防感染。
(2)固定并保持管腔通畅。
(3)中心静脉导管:不用于输血、静脉取血。
(4)肺动脉漂浮导管测压期间严防因气体进入而引起气栓。
(5)拔管后局部加压固定后敷料覆盖。必要时用沙袋压迫。
肺动脉漂浮导管测压
(二)呼吸功能的监护
1.潮气量(VT):
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容量,正常值为400~500ml(5~7ml/kg)。
2.肺活量(VC)
指平静呼气末吸气至不能吸为止,然后呼气至不能呼出时所能呼出的所有气体容量,正常值为65~75ml/kg。
意义:判断肺和胸廓的膨胀度。
3.无效腔气量/潮气量(VD/VT)
是判断肺泡的无效腔通气,即换气功能的指标,正常值为0.25~O.40。
VD/VT增加,提示肺泡通气/血流比率失调,无效通气量增加、有效肺泡通气量减少。
4.肺内分流量(QS/QT)
插入右心飘浮导管后,吸纯氧15~20分钟,同时抽取肺动脉和周围动脉血测定氧含量,正常值为3%~5%,ARDS病人可高达20%以上。
5.常用血气分析指标
(1)血pH:7.35~7.45。
pH<7.35为酸中毒;
pH>7.45为碱中毒;
pH正常并不完全说明无酸碱平衡紊乱。
(2)动脉血氧分压(PaO2):10.7~13.3kPa(80~100mmHg)。
常以PaO2降低程度作为低氧血症的分级依据。
(3)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4.7~6kPa(35~45mmHg)。
增高——呼酸或代碱时呼吸代偿;
降低——呼碱或代酸时呼吸代偿。
(4)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96%±3%(96%~100%)。
SaO2的高低,取决于血红蛋白的质量。
(5)标准碳酸氢盐(SB)和实际碳酸氢盐(AB):正常值均为22~27mmol/L。
AB增高表示代碱或代偿性呼酸;
AB降低表示代酸或代偿性呼碱。
若AB>SB,即PaCO2>5.33kPa(40mmHg)——CO2潴留;
若AB<SB,即PaCO2<5.33kPa(40mmHg)——过度换气。
(6)缓冲碱(BB):正常值为45~55mmol/L。
BB增高——代碱或呼酸肾脏代偿;
BB降低——代酸或呼碱肾脏代偿。
(7)剩余碱(BE):正常值为±3mmol/L。
BE负值增加——代酸;
BE正值增加——代碱。
(8)阴离子间隙(AG):正常值为16mmol/L。
AG增高提示体内有酸性物质堆积。
(三)其他系统及脏器功能的监护
1.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监护
重在观察病人意识状态、瞳孔、反射及肢体活动等变化。
颅脑损伤或手术后病人,还应监测脑血流图、脑电图或诱发电位、颅内压等变化。
2.肝功能监护
观察神志改变、皮肤巩膜有无黄疸外,还应监测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胆红素、血清白蛋白、凝血因子。
若病人出现嗜睡、烦噪、神志恍惚,甚至昏迷,或皮肤、巩膜黄染、腹水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应警惕病人有肝脏功能障碍或肝昏迷。
3.肾功能监护
(1)记录每小时尿量、尿比重、尿色及性状。
创伤后尿液多为鲜红色,且逐渐变浅;
若尿色呈深茶色,常提示病人有溶血现象;
若尿液浑浊且有泡沫,多提示尿路感染或尿中含有多量蛋白。
(2)血尿生化指标
若血尿素氮、肌酐持续增高、血肌酐清除率下降、血钾>5.5mmol/L,尿钠下降——急性肾衰竭?
若尿素氮较肌酐升高更为明显、比值大于20,多为高分解代谢的结果。
连续监测血清电解质水平——出现高钾血症,应立即处理。
【实战演习】
外科ICU的床位数一般为
A.外科总床位数的2%~3%
B.手术科室总床位数的2%~4%
C.急诊患者总数的4%~6%
D.医院总床位数的3%~6%
E.以上均不是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病床在500张以下的综合性医院可设综合性ICU,床位数可占医院病床数的3%~6%。
下列哪些监护与肾监护关系不大
A.内生肌酐清除率
B.血肌酐
C.尿量
D.血胆红素
E.尿蛋白定量分析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血胆红素和肝脏的功能有关,除了答案D外,其他选项均和肾监护有关。
男,40岁,因触电心跳呼吸骤停送来医院,经急诊抢救成功,转入外科ICU对其监护,下列哪组监护项目最重要
A.胃、肾、血液
B.肺、脑、肝
C.脑、肝、胃
D.肝、胃、肾
E.心、肺、脑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心、肺、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心跳呼吸骤停后尤应注意监测心、肺、脑功能。此题选择答案E。
ICU的收治对象不包括
A.休克病人
B.大手术病人
C.急性肾衰病人
D.器官移植病人
E.终末期肿瘤病人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ICU主要收治经过严密监测、积极治疗和加强护理后有可能恢复的各类危重病人。选项E不是ICU的收治对象。
可出现平均肺动脉压降低的是
A.肺血管阻力升高
B.二尖瓣狭窄
C.肺动脉狭窄
D.左心功能不全
E.肺血流量增加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平均肺动脉压指标能比较准确地反映整个循环情况,有助于判定左心室功能,反映血容量是否充足,指导治疗。升高见于肺血流增多、肺血管阻力升高、二尖瓣狭窄、左心功能不全;降低可见于肺动脉瓣狭窄。
能对肾功能进行监测的是
A.血尿素氮
B.黄疸指数
C.中心静脉压
D.凝血酶原时间
E.3P试验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黄疸指数是肝功能监测指标,中心静脉压是心功能的监测指标,凝血酶原时间和3P试验是监测凝血功能的指标,血尿素氮是反映肾功能的指标。
(1~3题共用备选正确答案)
A.BP
B.CVP
C.SVRI
D.CO
E.PAWP
1.反映腔静脉及右心房的压力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中心静脉压(CVP)是测定上、下腔静脉或右心房内的压力,评估血容量、右心前负荷及右心功能的重要指标。
2.反映左心功能的最重要的指标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心排血量(CO)是指每分钟心脏的射血量,由心脏每搏排出量×心率而得,是监测左心功能的最重要指标。
3.监测左心室后负荷的主要指标
『正确答案』C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管理 篇3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重症患者; 护理; 管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2-173-03
神经外科患者伤情多危重,发病急、病情复杂、变化快,多伴有意识障碍、呼吸功能障碍及肢体功能障碍,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及意外事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恢复良好的概率仅有19.1%,12.7%的患者会有中、重残或是成为植物人,死亡率高达68.2%[1]。稍有不慎或疏忽就会出现严重后果,引起纠纷和投诉,是风险高发区域[2]。管理不严或失控是影响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3]。因此,为了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防范和减少护理纠纷,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笔者所在科室制定了细化的护理服务措施,形成完善的护理服务链。笔者所在科室重症监护病房对2009年1月~2011年8月收治的409例患者实施严格的护理管理方法,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笔者所在科室重症监护病房有病床4张,护理人员10人,其中主管护师2人(1名护士长,1名责任组长),护师3人,护士(3年以上工作经验)2人,助理护士(半年以上工作经验)2人。对所有收治的患者实行全面、全程、专业化的无陪式护理服务,包括所有的基础护理工作和专科护理。2009年1月~2011年8月共收治409例重症患者,男226例,女183例,年龄16~92岁。其中重型颅脑损伤163例,脑出血232例,颅内动脉瘤9例,脑肿瘤5例。昏迷程度GCS评分:GCS 3~5分98例,6~8分112例,9~12分199例。气管切开142例,气管插管78例;行手术治疗者327例,未行处理者82例。
2 结果
本组409例患者中,治愈139例(34%),好转184例(45%),自动出院15例(3.6%),植物生存状态26例(6.4%),死亡45例(11%),出现护理并发症3例(0.73%)。患者及家属满意率达91.5%以上。
3 护理管理方法
3.1 环境的管理
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及医院感染管理要求。保持病室环境洁净,每日开窗通风2次,消毒机定时消毒2 h,每日2次。用0.5%含氯消毒液擦拭各台面、物品设备表面、病床、地面每日2次。每月进行空气和物品表面细菌培养,监测消毒效果。医院感染科不定期抽检。
3.2 家属的管理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大多发病急、病情重,危及患者生命,大部分需采用手术方式治疗,故手术的危险性大,对患者的创伤也较大,预后不良甚至会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家属因一时不能接受会出现一些负面的情绪。因此对家属进行适时有效的健康教育,及时实施心理干预措施,以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积极配合各项治疗及护理工作。笔者所在科室根据家属的情绪反应采取各种干预措施:(1)住院初期,医护人员如实向家属说明患者的病况,如发现患者家属有过于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医生及护士与家属适时交谈,安抚家属,告知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法、预后等,使之做好长期应对的心理准备。多告诉家属治疗成功的患者,以增强其信心;(2)医护人员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态度亲切、语言和蔼,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于较内向的家属,鼓励他们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根据具体情况实施适当的心理干预;(3)患者病情好转,及时告知家属,以增加他们的信心,因治疗是长期的,患者及家属会出现焦虑、消极的情绪,医护人员尽量开导,积极寻求家庭及社会的帮助,使其重拾信心[4]。医护人员与患者保持有效的沟通,是医疗程序中极重要的一环。及时告知及详细讲解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规定、目的及意义,使家属理解并主动配合。危重患者病情严重,全身免疫力低下,加上侵入性操作多 ,如果人员进出过多,致使空气中细菌会超标,增加院内感染的机率。严格限制人员进入,每位患者每天只限1~2名探视者,轮流进入。进入时需要更换隔离服、戴口罩、帽子,穿一次性鞋套,病房门口设速干手快速消毒剂,进入前先消毒双手,进入后停留时间不超过20 min。
3.3 护理者的管理
重症监护病房的使命寓于伤情的急性阶段,使其渡过危险期,最在限度挽回患者的生命。护士的工作量大、压力大,工作中须时刻提醒自己仔细观察、杜绝差错、避免事故,护理管理难度大[5]。
3.3.1 笔者所在科室注入多重管理理念 充分发挥护士潜力 实行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三级管理。科室人员人人参与,根据科室特点制定了笔者所在科室十大安全护理目标,每人负责一项安全管理。在护理质控方面提出“我管理、我负责”,人人注重护理质量,主动查找安全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1)护士长总体安排,全面质控;(2)责任组长负责监督、检查、指导并协助本组工作;(3)责任护士,完成本组各项治疗、护理工作,在工作中注重主动性、预见性、计划性和连续性;(4)助理护士协助责任护士完成本班患者的基础护理及晨、晚间护理工作。
3.3.2 加强制度的管理 作为一个特殊的病房,护理人员应认真掌握医疗卫生法律知识,遵守院内各项规章制度。如重症监护病房管理制度,抢救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工作质量标准,护理记录书写规定等。
3.3.3 加强护理人员病情观察及应急能力的训练 神经外科病变涉及的是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功能的监护主要是意识、瞳孔、运动、感觉、反射等的观察及判断,这些指标变化能更直接地反映脑功能障碍的程度[6]。意识状态的改变是判断脑部病变的重要指证[7]。瞳孔的观察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监护的又一重要手段,是判定脑疝存在及脑干功能损害程度的主要指标之一[6]。因此,观察意识状态和瞳孔的变化,估计病情的进展,对于及时处理病情变化至关重要。密切注意意识、瞳孔变化,立即报告医生,进行脱水、降颅压处理,防止脑疝发生。根据笔者所在科室室病种特点,制定护士层级培训计划 ,分阶段按计划逐项落实培训内容,并集中培训,护理组长考核,护士长抽考,要求人人严格过关。培训内容主要掌握常用的急救技术、技能,专科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技能,各种急救仪器、器械、设备的使用及报警故障的处理,病情的动态观察及应急处理能力。全科每周1次业务学习(由护士轮流主讲),每月1次教学查房,根据患者的病情随时进行护理二级查房,护士长不定时三级查房。定期组织特殊病例讨论及死亡病例讨论,大家相互交流,集思广益,不断总结临床经验与教训,提高业务水平。
3.3.4 建立激励机制 每月底通过医、护自评,护理组长检查、护士长抽检以及患者或家属的满意度调查,分项打分,分数最高者评为当月最满意护士,科室奖励300元。月月竞选,当选次数最多者年底全院评优优先。
3.3.5 注重细节管理 护士长每天通过交接班,二、三能查房检查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对每个患者护理重点、难点给予指导,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加强责任组长的质控能力,全面监督、检查、指导、修审、反馈本组护理工作。
3.3.6 加强薄弱时段及环节的管理 排班时在护士资历、年龄及数量上合理调配;加强二线责任组长(夜班)的质量督导,保证护理安全。
3.4 患者的管理
3.4.1 重视基础护理 (1)眼部护理 保持眼睛的清洁,有分泌物及时擦洗。球结膜充血水肿者,定时滴眼药水,每日4~6次;昏迷患者眼睑无法闭上者,涂擦红霉素眼膏,并用生理盐水湿纱布覆盖,防止引起暴露性角膜炎。(2)口腔护理 根据患者的口腔情况选择合适的口腔护理液及护理次数,一般2~3次/d,及时观察口腔黏膜、舌苔及气味的变化。口腔护理对预防胃液反流及呼吸道感染有重要的作用。(3)皮肤护理 使用气垫床,保持床单位平整、干洁、无碎屑,每周更换床单2次,如有脏污随时更换。保持皮肤干洁,每日温水擦身2次,衣服每日更换。定时为患者翻身叩背,局部按摩,观察受压部位皮肤的情况,严防压疮的发生。(4)四肢护理 长期卧床的患者,四肢缺乏活动,容易造成肌肉萎缩及关节变形,甚至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予局部垫软枕,适当抬高患肢,摆放功能位。每日给患者进行肌肉按摩及关节的活动,每次15~20 min,4~5次/d。能合作者给予指导并协助进行。(5)会阴部护理 保持会阴部清洁,无分泌物、排泄物的刺激。会阴擦洗每日2次,留置尿管者尿道口护理2次/d。
3.4.2 加强专科护理 (1)加强呼吸道的管理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证通畅,予有效的氧气吸入。每2小时变换体位,翻身叩背,促进痰液的排出,防止出现坠积性肺炎或肺不张。有人工气道者,做好固定,严防脱管。保持气道通畅,根据痰液黏稠度,定时湿化和雾化,以利吸出。有机械通气者,定时观察导管体外固定长度,检查气囊压力。做各项操作时,均一人固定,另一人操作,防止因牵拉而易位或脱出。严密观察呼吸的频率、节律、深度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呼吸机的运转情况,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及时报告。(2)加强循环系统的管理 持续心电监护,严密监测心率、脉搏、血压、尿量、皮肤色泽及温度的变化,根据病情、年龄、药物性质、用药目的调节合适的输液速度,随时观察用药效果及副作用。及早发现致命性的心律失常,及时报告,对症处理。(3)引流管的护理 患者术后常安置不同的引流管,如创腔引流管、硬膜外引流管、硬膜下引流管,脑室引流管。各种引流是将包膜内的气体、血性液或血凝块等及时排出。
术后的密切观察及护理,对患者的恢复及预后、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及生存率等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8]。(1)与手术医生沟通,根据手术的部位及引流的目的,放置引流管及引流袋合适的位置及高度,随着病情进展及引流液量及时调节。(2)保持引流管固定、通畅,防止折叠、成角、受压。患者头部活动适当限制,翻身及护理操作时,避免牵拉引流管。如无液体流出或引流不通畅,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3)严格无菌操作,每天更换引流袋,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准确记录引流量。
3.4.3 加强并发症的护理 (1)躁动的护理患者由安静转为躁动,或由躁动转为安静深睡都应提高警惕,观察病情是否有恶化趋势。查明原因并给予解除。不可强行约束,加用床档防止坠床,防止自伤或意外损伤。(2)早期胃肠内营养的应用在重症监护病房已成为危重患者治疗中的一项重要措施[9]。加强防范是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关健。①鼻饲者,一般每天4~5次,每次200~300 mL,温度40℃左右,间隔3~4 h一次。鼻饲前,先抬高床头30~40°,机械通气者先吸痰,检查鼻饲管是否在胃内,先抽吸胃内容物,是否有潴留或消化道出血,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②推注前后冲管,速度均匀,防止管腔阻塞。③以高糖、高维生素、高蛋白的混合物为佳,定期监测血糖。
④水、电解质的紊乱 神经系统的损伤可导致水、电解质的紊乱,而水、电解质的紊乱又可加重神经系统的损伤,导致恶性循环,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必须及时防止及处理水和电解质紊乱:(1)控制补液量及补液速度及实液种类;(2)严密监测神志、瞳孔、生命体征、血电解质、尿比重等;(3)遵医嘱补血钠、钾,浓度不能过高,速度不宜过快。
综上所述,有效的护理管理方法是神经外科重症病房护理中的中心环节,,制定完善的护理服务链,执行细化的护理服务措施,可有效降低住院患者并发症、致残率及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方妙君,林卓华.护理干预对交通事故致重型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2):1073-1074.
[2] 刘辉.神经外科安全护理管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0,7(29):299-300.
[3] 黄莉.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体会[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2):182-184.
[4] 尤小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家属的心理干预[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2):103-106.
[5] 赖静.神经外科实施文字式护理管理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0,24(9):825-827
[6] 刘明铎.实用颅脑损伤学[M] .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218-219.
[7] 汪玲.脑出血患者的观察与护理[J].时珍国医国药,2003,(3):50.
[8] 向中芬.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引流管的护理[J].中国临床医学,2005,5(6):563.
[9] 董津平.胃肠内营养的早期应用现状与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8):744-745.
外科重症监护室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5年2月—2007年12月入住SICU 4 h以上的择期手术病人, 所有病人均意识清楚, 有自知能力, 均采用全身麻醉。严格按照入选条件选择, 符合入选条件的共1 945例。2005年2月—2006年2月入住的病人为对照组, 2006年3月—2007年12月入住的病人为实验组。经统计学分析, 两组病人一般情况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1) 。
1.2 方法
1.2.1 健康教育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 实验组采用健康教育临床路径, 对两组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价。
1.2.1.1 传统健康教育方法
病人全身麻醉清醒后, 向病人介绍SICU环境、制度, 讲解手术后注意事项及采用特殊体位的意义;指导病人床上活动、深呼吸;告诉病人伤口疼痛是难以避免的, 不要太紧张, 指导病人采用缓解疼痛的方法, 适当予止痛剂;询问病人以了解其需求。病人转出SICU后收集满意率及入住SICU期间的心理状态。
1.2.2.2 健康教育临床路径
病人入住SICU前1 d, 由专业护士到床旁, 以口头讲解、提问回答、示教模仿、宣传单等形式进行健康宣教。内容包括:介绍SICU环境、制度及专业护士;做好心理指导, 消除病人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 使病人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讲述术后可能发生的事情, 如气管导管没有拔出时应如何配合治疗, 术后约束病人的原因, 术后会采取的体位及其意义, 术后会安置的各种管道等;讲明术后深呼吸、咳痰、翻身、肢体活动的重要意义及术后麻醉清醒后会逐渐感觉伤口疼痛;讲解和示范深呼吸、按压伤口咳嗽、肢体活动方法;教会病人使用缓解疼痛和非语言沟通的方法;向家属讲解SICU探视制度等。
病人入住SICU期间全身麻醉清醒后, 首先告诉病人手术完毕, 现在已经在SICU监护;对已教育的内容进行效果评价, 并根据病人情况及在SICU监护的时间长度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向病人介绍SICU环境、制度及专业护士, 讲解手术后注意事项, 如安静休息, 配合治疗, 各种管道的位置及保持引流管的通畅, 采用特殊体位的意义, 真实表达感受的重要性等。告诉病人伤口疼痛是难以避免的, 不要太紧张, 指导病人采用缓解疼痛的方法, 适当予止痛剂;指导病人床上活动、深呼吸;询问病人以了解其需求等。病人转出SICU前1 h, 告诉病人将会转回病房继续治疗;介绍病房专业护士, 列举相关科室的治疗长处, 使病人愉快地转出SICU, 保持各种管道通畅, 预防感染;不适时及时告诉专业护士;向病人讲解手术成功、顺利及术后生命体征稳定等。
转出SICU第2天, 回访病人, 及时了解病人入住SICU期间的心理状态, 收集满意率, 了解病人不满意及产生恐惧、害怕心理的原因, 及时补救以寻求病人的理解。
1.2.2 效果评价
在护理工作会上讨论和分析健康教育不足的原因, 寻找对策, 进一步促进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1.2.2.1 术后伤口疼痛情况
将疼痛分为5级, 即0级无痛;1级有疼痛感, 但不严重;2级轻微疼痛, 病人不适;3级疼痛, 病人痛苦;4级疼痛较剧烈, 有恐惧感;5级剧烈疼痛。凡评分3级以上者均予止痛剂止痛[2]。
1.2.2.2 意外造成各种管道脱落情况
包括气管导管、氧气管、胃管、尿管及引流管。
1.2.2.3 病人的依从性
按病人对健康指导的落实情况, 分为好、一般、差。
1.2.2.4 病人入住SICU后的心理状态及满意度
用自行设计的病人满意度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
1.2.2.5 健康教育达标率
教育内容的测试采用提问形式, 对每例病人进行测试, 设10题, 答对8题及以上者视为健康教育达标。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见表2)
3 讨论
3.1 健康教育路径是实施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
医院内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在病人整个住院过程中通过一系列教育工作, 使病人了解自身疾病及其康复保健知识。入住SICU的择期手术病人病情危重, 不仅身体上处于危机状态, 精神上也承受很大的刺激, 病人表现出焦虑、恐惧、抑郁等情绪反应, 对健康教育需求强烈。SICU病人健康教育周期通常较短, 灵活性较大, 影响因素较多, 健康教育必须具有针对性、指导性、重点突出。对照组病人的健康教育工作由于受传统功能制护理模式的影响, 健康教育时间选择不佳, 缺乏护理管理者的评价与监控, 部分护士缺乏健康教育意识, 往往将健康教育内容一次性灌输给病人, 其内容太多, 病人一时难以理解和接受, 特别是文化程度较低的病人容易遗忘, 使健康教育流于形式, 使病人受益甚少, 导致低效而影响整体护理质量。制订健康教育路径, 护士在健康教育时进行参考, 再根据教育对象的个人差异进行选择、增减, 根据影响健康的危害性以及重要性, 确定优先解决的问题, 合理安排教育内容[3]。把握健康教育时机, 按计划向病人进行健康教育逐步落实以防遗漏, 使病人能预知将采取的治疗、护理方案, 满足了病人知情权的需要, 从而主动配合治疗, 焦虑、恐惧程度减轻, 达到教育的预期目标。健康教育达标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2 实施健康教育路径有利于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健康教育路径要求护理人员主动向病人讲解有关疾病知识和内容, 保证了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围术期的各个环节, 促进了护患的沟通和互动, 密切了护患关系, 增加了对护理人员的信任, 从而提高了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通过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 使病人了解SICU, 消除了病人陌生感和恐惧感, 病人也掌握了疾病的相关知识, 病人的满意度得到提高, 达到了医院质量管理的最终目标。
3.3 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可增加病人依从性
对照组在SICU期间对止痛剂的要求, 不遵护嘱, 意外拔管等情况均高于实验组, 充分表明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可减少镇痛剂的使用和意外的发生, 增加病人依从性。SICU是以严密的临床监护、分析手段对病人实施集中的加强治疗和护理的场所, 具有普通病室所不具备的多系统的监护设备, 同时, 全力以赴的救治工作使医护人员在精力及体力上有时顾及不到其他病人。SICU病房原则上不允许家属陪伴, 清醒病人易产生孤独、恐惧、寂寞感。在SICU这个拘禁性很强的集中治疗护理场所, 病人对医护人员依赖性很强。因此, 护士应尽可能在病人的视野内活动, 说话时靠近病床, 态度和蔼, 以增加他们的安全感;应了解病人的视、听、运动、感觉、理解与语言交流能力, 切忌只注意监护仪上的信息, 机械地做治疗、翻身等操作而忽视病人的存在;随时将对病人有积极意义的信息告诉病人, 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对照组病人手术前未实施健康教育, 术后病人无心理准备, 易产生恐惧、焦虑、孤独、紧张等不良情绪, 进入SICU监护后再向病人讲明意义, 病人可因对医护人员的不理解或麻醉剂影响而无法接受, 因术后伤口痛, 怕伤口裂开而不愿意接受护士的指导。病人对术后诸多不适无心理准备, 不敢、不愿活动, 病人依从性下降, 护理工作健康教育的实施难以进展。实验组病人术前了解了手术相关知识及SICU情况, 明确术后深呼吸、咳嗽、床上活动等的重要性, 对手术的恐惧、焦虑的不良情绪明显降低。术后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能正确对待伤口疼痛, 积极配合护理, 保持各种管道在位, 引流通畅。
健康教育路径是整体护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本研究结果表明, 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可以促进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 使健康教育进一步规范;增加了诊疗的透明度, 加强医患间的沟通;提高了病人对手术的心理承受能力, 病人在理解的基础上主动配合, 使手术能够顺利进行, 从而缩短了治疗时间, 提高了满意度。
摘要:[目的]探讨入住外科重症监护室 (SICU) 择期手术病人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方法]选择2005年2月—2007年12月入住外科SICU择期手术病人1 945例, 以2006年3月1日为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 实验组按临床路径实施健康教育, 比较两组健康教育效果。[结果]实验组健康教育达标率、病人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对照组病人对止痛剂的要求, 不遵护嘱情况及意外拔管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实验组 (P<0.05) 。[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SICU择期手术病人实施健康教育, 增加了病人对手术的承受能力, 加强与病人的沟通和互动, 提高了满意度。
关键词:外科,重症监护室,择期手术,健康教育,临床路径
参考文献
[1]宋丽华, 张秀琴.22所医院护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J].实用护理杂志, 2003, 19 (10) :65.
[2]杜克, 王守志.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329-330.
重症监护室实习鉴定 篇5
在这个科室里,都是些危重病人,所以病人来后,首先做的不是给予怎样的治疗,而是先抢救,给予心电监护,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是否平稳,必要时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再处理医嘱,给予相关治疗措施。实习的最大及最终目的是培养良好的各项操作技能及提高各种护理工作能力。所以在带教老师“放手不放眼,放眼不放心”的带教原则下,我们积极努力的争取每一次的锻炼机会,由于在这个科室的病人都比较重,所以每天早上都要做血气分析,看电解质有没有紊乱,是否贫血,根据结果给予对症处理。在这里,我学会了抽血气,用换药碗换药,用吸痰机吸痰,悉了做心电图,抢救时胸外按压。因为这各科室的病人那个科的都有,所以综合性很强,所以得全面考虑。在这里面,重要的不仅仅是如何治疗病人,更重要的是护理病人,如;帮助病人勤翻身、拍背、吸痰,促进痰液排出。
经过这个月的实习,我深深体会到:生命是那么的脆弱,有时眼睁睁的看着,却无能为力,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生命,车祸是无情的,等后悔了就来不及了。
在后面的科室里,我会认真实习,掌握更多的临床技巧,为做一个合格的临床医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更多实习相关文书请点击:实习鉴定
相关阅读推荐:
护理实习个人鉴定
个人医学实习鉴定范文
外科重症监护室 篇6
关键词:急性重症胰腺炎 心理反应 心理护理【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31-02
急性重症胰腺炎是由于胆石症、暴饮暴食、长期大量饮酒等各种原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临床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为特点,是一种严重的分解代谢性疾病,发展迅速并发症多,如治疗不及时,可危机生命。由于其病理生理的特殊性给患者带来较多的心理反应。
1 症状方面
1.1 疼痛。疼痛作为重症胰腺炎患者的首发症状,往往疼痛呈持续性加剧。疼痛时人类常见的症状,它比其他任何单一健康问题更影响人的生活质量,疼痛给自身带来的不适感,经常会让人感到恐惧、烦躁。
1.2 恶心、呕吐。重症胰腺炎属于消化道类疾病,由于长期大量饮酒、暴饮暴食或胆道梗阻等病因引起胰腺分泌,呕吐胃内容物含胆汁,这给患者带来极强的不适感,患者往往有濒死感,全身冷汗等。
1.3 发热。由于胰液分泌进行自身消化,出现水肿、出血等炎症反应,炎症物质的吸收以而引起体温上升,患者全身大汗淋漓,精神差等。
1.4 并发症。由于病情严重,重症胰腺炎往往会出现胰周脓肿、心动过速、低血压或休克等严重并发症,这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生理和心理负担。
2 环境方面
2.1 监护室集中了全院先进仪器设备,这些仪器在工作过程中持续的声音和各种显示器的视觉刺激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睡眠和休息,患者感到烦躁不安。
2.2 重症监护室是一个特殊的医疗环境,于普通病房而言监护室相对封闭,家属不能陪伴在患者身边,患者爱与归属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甚至担心家属的不理解、不支持。
2.3 监护室的患者多为重症患者,各种抢救和维护生命的设备及各种仪器报警造成一种紧张气氛,让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担心和恐惧。
3 治疗方面
3.1 由于疾病的特殊性,病程早期采取液体复苏,大量和长时间的液体输注影响患者的身体舒适性,抽血化验等辅助检查的频繁,让患者紧张,产生敌意,患者常抱怨液体输注过久,检查过多而未见明显的好转,输液肢体感到不适,治疗管道过多会影响翻身等。
3.2 对患者采取的禁饮食和持续胃肠减压,患者感到口渴、饥饿难耐,往往出现情绪低落,沮丧,四肢软弱无力等身体不适。
3.3 中药治疗中大承气汤灌肠、胃管注入频繁,患者会感到隐私未受到保护。肛周频繁刺激会感到疼痛、心悸等不适。
4 其他因素
重症急性胰腺炎越来越年轻化,据文献报道[2]的主要致病原因中老组占65%,而非老年组占89%,而非老年组往往是家庭的顶梁柱,当他们面对角色的改变时往往出现角色矛盾,同时也会担心给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对知识的缺乏会让患者对疾病带来的身体不适感到恐惧和不安。
面对患者出现的种种身体和心理反应,我们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方法,让患者取得良好的效果,争取早日康复:
(1)入住监护室的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我们首先应该稳定患者的情绪,抢救工作中应做到忙而不乱,动作敏捷轻柔,增加患者的安全感,避免在患者面前表露出紧张神色。避免在患者面前说“怎么办?”之类的话,医护之间避免在患者面前讨论病情。在抢救其他患者时,注意床帘或屏风遮挡,减少紧张氛围。
(2)患者对病情带来的身体不适,我们应帮助他们适应各种变化,如疼痛时应教会患者放松技巧和应对策略,我们也应采取有效地措施,遵医嘱用药、物理降温等,帮助患者缓解症状,以取得身体的舒适性。如多数患者对长时间的胃肠减压及禁食不理解,往往不配合,不能坚持,要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告之禁食能使胰腺分泌减少,胃肠减压可使胃中酸性胃液及原有食物不再刺激胰腺分泌,从而减轻胰腺负担,利于疾病早日康复,并讲明插胃管时会产生的不适,取得配合。
(3)清醒患者我们应主动为他们介绍环境,消除他们对监护室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尽量创造优美、舒适的环境,保持室内安静,降低各种机器报警音量。向患者解释监护室探视制度,已取得患者理解,避免因家属不在身边而引起的悲伤情绪。
(4)为避免对患者的刺激,应在不影响诊疗规程的原则下,尽量将诊疗操作集中完成。操作前应向患者解释操作的必要性,已取得患者的理解和支持。
(5)由于病程一般较长,患者表现出来的过激行为要给予理解,待患者情绪平息后再给予耐心、细致的言教。
(6)面对角色矛盾的患者,我们要以同情、关心、亲切的态度给予解释并与其家属有效沟通,让患者逐渐角色的过渡。
(7)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调动患者自身能力不断进行内部调节,对患者的身心症状、客观存在的病情加以说明,以劝导或启发等方式消除患者的一些错误观念,缓解或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同时必须掌握大量的心理学知识,不断提高语言技巧,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心态,将患者作為完整的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进行全面监护。随着护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将会更加成熟和完善,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叶舜宾.急性胰腺炎[A].裘法祖,孟承伟.外科学[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梁少红.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因素分析.中华医学导报,2007年13期
[3]沈薇,沈鼎明.重症胰腺炎的诊治现状[J].医师进修杂志,2002
[4]刘玉杰,高崇欣,修崇昆,等.健康教育在急性胰腺炎防治中的应用.哈尔滨医药,2003,23(4):112
[5]蒋世琼.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心理护理.现代医药卫生,2006年14期
外科重症监护室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2010年10月—2011年5月重庆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心胸外科ICU住院病人398例, 其中男192例, 女206例;年龄12岁~78岁, 平均42岁;职业:私营业主32例, 领导干部45例, 工人221例, 农民83例, 学生17例;文化程度:硕士10例, 本科68例, 大专或中专82例, 高中138例, 初中或小学89例, 文盲11例;费用支付方式:医保334例, 公费10例, 自费54例。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及内容
采用多阶段问卷调查的方法, 不断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争取最高的满意度。第1阶段:病人入院阶段问卷调查, 主要是了解病人的一般资料和住院期间最大的愿望和最主要的需求, 有侧重点地开展工作。第2阶段:从入院到手术前的阶段, 主要了解病人对医护工作中不满意的地方, 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了解病人对术后入住ICU的想法以及在住ICU期间希望能够得到满足的主要需求。第3阶段:术后入住ICU到转回病房之前的阶段, 是本研究最主要的阶段, 采用自行设计的心胸外科ICU病人对医护服务满意度的问卷调查表, 一共30项, 分为医护操作技能 (6项) 、病人安全管理 (8项) 、心理支持 (4项) 、信息交流 (4项) 、生理舒适 (5项) 、环境设施 (2项) 、病人的意见或建议 (1项) , 共7个方面, 评分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 (非常满意4分, 满意3分, 不满意2分, 非常不满意1分) , 单项得4分为100%满意。根据各项得分判断病人的满意度, 得分越高说明病人满意度越高。第4阶段:病人转回病房到出院的阶段, 主要了解病人对医护工作的意见或建议, 最大限度地提高医护服务质量及病人满意度。
1.2.2 资料收集方法
取得病区领导的同意, 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选择符合条件的病人。为保证调查表填写的质量, 所有资料均由调查者亲自发放并当场收回。调查在病人情绪稳定、无其他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进行, 调查中使用统一引导语, 能自行填写的病人自行填写, 不能自行填写的病人由家属或调查者念给病人听, 根据其选择来填写。调查者每阶段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汇总, 并将汇总结果反馈给领导, 采取奖惩结合的方式, 督促医护人员自觉有意识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
2 结果
调查中, 3所医院均做到根据前2个阶段的调查信息结果, 在第3阶段针对性地加强薄弱的环节, 再根据第3阶段的调查信息在第4阶段再次加强, 在后续调查病人中如此反复加强。8个月以来, 集中反映的ICU问题及建议涉及医疗的有35条, 涉及护理的有52条, 涉及其他的有25条。下列表中列出的是主要问题, 见表1~表4。
3 讨论
3.1 继续提高医护工作者的技术水平
ICU病人对医护工作者的操作技能满意度最高。“健康所系, 性命相托”, 病人到医院接受治疗, 把生命交给了医护工作者, 无论是从病人的角度, 还是从医护工作者的角度, 过硬的操作技术与技能都是首位。近年来, 各个医院屡屡提供进修学习、相互观摩、相互交流经验、竞争上岗、比赛等提升技术与技能的平台, 不仅仅局限于国内, 国外留学的人才也颇多, 大大提升了医护工作者的业务水平, 为病人的生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但医护人员不应满足于现有的成绩, 还需不断学习, 以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3.2 耐心解释与交流, 做好健康宣教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病人希望从医生和护士那里知道更多的是有关自己的疾病治疗进展情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更加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 注重治疗的每一个细节, 再加上ICU这个词对病人来说本来就存在一定的心理负担, 病人想要知道自己病情的愿望也就越发迫切。而在ICU临床工作中, 特别是外科系统, 往往由于留守ICU的医生较少, 护士工作繁忙, 病人的需求就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因此, 把信息沟通纳入医院临床的日常工作流程, 组织医生和护士进行沟通的培训势在必行, 也是提高满意度的一个良好举措。在给病人传达治疗进展信息的同时, 既可以解决病人的疑问, 也可以从交流中了解到病人的一些其他信息, 比如焦虑、恐惧以及个人习惯等, 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以达到尽善尽美。
3.3 加强基础护理
“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在陆续开展起来, “整体护理”是现在护理工作的核心。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病人对住院期间生理舒适度的认识和要求越来越高。整体护理的本质在于把病人看成一个整体, 不仅仅要关注病人的身体健康, 还要关心病人的心理健康, 身和心密不可分, 心理健康有益于身体健康。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ICU临床工作中, 在没有病人家属照料的情况下, 做好病人的基础护理, 增加舒适度, 如晨晚间护理、洗头、刮胡子、剪指甲, 随时保持床单位的整洁等。
3.4 加强人性化教育, 改善服务态度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服务态度差占据着很大部分比例。服务态度差是引起非医疗过失性纠纷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态度冷漠、语言生硬、故意不予理会、说话不和气、解释不耐心等都会引起病人或家属的不满, 从而降低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 加大医院开展工作的难度。尽管人们很早就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并采取相应措施来改善, 但效果仍然不明显。分析原因如下:医护工作者压力大、待遇与劳动不成正比、病人与家属要求多、社会期望值大、个别医生或护士素质差等。所以, 管理者除加强医护人员的技能以外, 还要注重服务理念和人文关怀的教育, 注重医院内部对员工的关怀, 适当提高待遇等。“换位思考”可能实施起来较难, 医院或科室可定期组织“临床实例角色扮演比赛”等, 通过亲身体验来实行间接的“换位思考”;或在临床工作中建立一个“换位思考”的奖惩体制等。通过此类措施从侧面来加强人性化教育, 强化医德医风建设, 充分体现医护人员“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工作本质。
3.5 加强质量管理, 强化责任意识
医疗护理质量是医疗行业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 只有从思想上强化责任意识, 才会有行动上的进一步反馈。医院以及科室管理阶层应加强重视, 随时督查医院各部门的各项质量指标, 以提高服务质量。
3.6 加强沟通, 建立良好的医护患关系
“接待热心、治疗细心、护理精心、解释耐心、征求意见虚心”, 这始终是医护人员工作行为的宗旨。给病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工作中不厌其烦, 尽职尽责;病人出院时微笑告别, 听取良好的意见或建议。
3.7 不断改善ICU环境
心胸外科ICU病人术后均需要监护, 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 没有家属陪伴, 病人害怕、孤独, 需要好好休息。医护人员除了对病人进行密切监护、及时处理病情、给予心理支持以外, 还要保持监护室安静, 工作有条不紊。另外, 监护室的空气、各种设备、各项设施均要定期消毒, 符合相关指标。目前, 很多医院已引进可视电话, 很好地解决了“监护室不探视”这一规定给病人和家属带来的不便。
4 小结
心胸外科ICU病人对监护室医护工作者的操作技能比较满意, 对疾病治疗相关信息了解的需求较大, 对住院期间舒适度的要求也较高。另外, 希望医护人员多一些关心、耐心、责任心。建议管理者加强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管理, 强化医护人员的人性化教育, 改进工作体制, 改善“软硬”环境。
摘要:[目的]了解心胸外科重症监护室 (ICU) 病人对医疗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表对符合入选条件的398例病人进行调查。[结果]心胸外科ICU病人对医疗护理工作总体满意度较高, 其中对ICU医生和护士的专业操作技能满意度最高, 医生服务态度、对治疗进展情况的了解以及生理舒适满意度较低。[结论]对心胸外科ICU病人, 监护室医护人员应重视医疗护理服务的各个方面, 尤其加强对病人疾病知识以及治疗进展的宣教、加强基础护理等, 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 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关键词:心胸外科,重症监护室,满意度,优质护理,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任真年.现代顾客满意度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3, 19 (6) :370.
外科重症监护室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58例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作为观察组, 其中男38例, 女20例;年龄22~74岁, 平均年龄 (52.7±2.3) 岁;GCS得分3~5分21例, 6~8分37例。病症分类:颅脑损伤40例, 包括原发性脑干损伤5例, 硬膜外血肿16例, 硬模下血肿10例, 脑挫裂伤9例;脑出血10例, 颅内肿瘤术后8例。选择同期收治神经外科重症患者47例作为对照组。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多参数监护仪对患者血压、心率、SPO2、呼吸等生命体征进行全天候动态监测, 并密切观察患者精神意识、瞳孔、四肢功能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观察和护理, 包括。
1.2.1 加强生命体征监测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中常因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手术等因素, 致使呼吸、循环系统、血压等生命指标发生变化。血压升高提示颅内压增高, 血压下降提示循环功能障碍;脉搏慢而有力提示颅内压升高, 脉搏快而细弱提示血容量不足;呼吸不规律提示呼吸中枢功能受损;体温升高提示感染性或中枢性发热, 若有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 并配合医生积极处理。另外,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现象, 护理人员应给予吸痰护理, 必要时给予器官切开或雾化吸入, 以此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同时, 抽取胃液样本排查有无消化道出出血症状发生。
1.2.2 瞳孔观察
瞳孔变化是提示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观察瞳孔大小、形状改变及对光反射情况, 若双侧瞳孔大小不一, 且形态不规则, 并伴有“二慢一高”者, 提示有脑疝发生;若双侧瞳孔大小不一, 且形态不规则, 但生命体征平稳, 对光直接反应减弱者, 提示有原发性动眼神经损伤发生[2]。
1.2.3 意识观察
意识状态变化是临床分析病情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GCS评分评价意识障碍程度, 包括清醒、嗜睡、朦胧、浅昏迷、昏迷。通过观察患者表情, 与患者简单交流, 若呼之不应, 则给予疼痛刺激的方法, 观察患者反映, 并观察角膜反射、吞咽反射及其他神经系统是否发生改变。
1.2.4 并发症护理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常易发生消化道出血、泌尿及肺部感染、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等并发症, 为此临床护理中应积极配合医生处理预防并发症。
1.2.5 肢体早期功能训练
对昏迷状态及术后清醒瘫痪的患者, 应积极给予早期功能训练, 通过肢体活动、肌肉按摩预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硬。视患者具体情况, 实施功能训练由被动运动逐渐转向主动运动, 逐渐增加运动幅度, 期间观察患者肢体肌力及肌张力情况, 综合判断病情变化情况。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Barthel指数、Fugl-Meyer测评及并发症情况。
1.4 评价标准
应用Barthel指数评分法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应用FuglMeyer测评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程度。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进行t检验, 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Barthel评分及Fugl-Meyer测评
观察组Barthel评分及Fugl-Meyer测评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2.2 两组并发症观察
观察组感染及压疮发生率分别为12.07%和6.90%,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66%和19.15%,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3 讨论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具有病情变化复杂、并发症多等特点, 为此在临床护理中, 应在做好相关常规护理的基础下, 加强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的观察和护理, 以此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变化, 及时给予抢救和治疗,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改善临床预后[3]。
据相关医学研究文献[4]表明, 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25%~40%, 较其他科室的终止水平更高。分析可能与神经外科术后患者机体水平明显降低, 潜在的疾病发病的可能性较高, 为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对命体征监测及并发症护理, 以此降低不良事件发生。在循环护理观察中, 也应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瞳孔观察及意识观察, 以此及时发现问题, 提高患者生存率[5]。另外, 对患者早期肢体功能训练, 有利于改善术后生活质量。该研究结果提示, 观察组Barthel评分及Fugl-Meyer测评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感染及压疮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加强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临床护理, 有利于提高临床治愈率, 促进各项功能较好恢复, 对最大限度降低并发症发病率, 及后遗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 探究58例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观察和护理, 观察对比两组Barthel指数、Fugl-Meyer测评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Barthel评分及Fugl-Meyer测评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感染及压疮发生率分别为12.07%和6.90%,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66%和19.15%,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加强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临床护理, 有利于提高临床治愈率, 促进各项功能较好恢复, 对最大限度降低并发症发病率, 及后遗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神经外科重症,观察,护理
参考文献
[1]江丽.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管理[J].中国医药科学, 2012, 2 (2) :173-174.
[2]毛淑琴.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的护理经验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7) :208-209.
[3]李湘君, 谢泽娟.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 2008, 5 (22) :153-154.
[4]李琦, 黄映玲, 张琳, 等.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 (18) :132-133.
外科重症监护室 篇9
1 临床资料
2012年10月-2013年4月间我院NICU转运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共210例。男156例, 女54例, 年龄10~80岁。气管插管18例, 气管切开46例, 机械通气支持5例, 头部引流35例, 留置导尿管208例, 留置深静脉导管166例, 外周静脉输液44例, 面罩给氧83例, 鼻导管给氧98例。其中瞳孔改变1例, 液体外渗3例, 管道脱落3例, Sa O2下降2例, 请求支援1例, 经及时处理, 未影响病情, 均顺利完成转运。
2 方法
2.1 制定转运路径
根据病情、疾病护理要点不同, 制订出以护理安全为主的《NICU危重患者转运路径》, 主要包括转运前充分准备和预处理、转运途中的安全与护理、转运后的交接。
2.2转运前
(1) 医护人员组成:由较高资历医护人员组成, 其资格和能力直接关系到患者安全3。 (2) 转运安全性及风险性评估:转运需要时间、转运方式、转运专用通道的畅通、途中生体征支持技术, 评估途中易导致意外脱管、病情加重的危险因素, 并将风险性告知患者及家属。 (3) 仪器设备及急救药品准备:根据病情评估备好急救药品及仪器设备 (转运呼吸机、便携式氧气瓶、监护仪、便携式吸痰机、颅内压监护仪等) 。 (4) 患者预处理及准备:转运前做好病情观察 (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颅内压) 及尽量去除引发颅内压增高的因素, 并妥善固定各种管道和保持通畅。
2.3 转运中
(1) 科室间准备:转运前10 min与相关科室联系, 做特殊交待, 开通绿色通道, 确保接收科室做好充分准备。 (2) 病情观察:转运途中的医师护士始终守护在患者靠近头端位置, 注意患者的意识、瞳孔、面色、心电监护数据、颅内压等、观察各种管道是否滑脱扭曲, 观察穿刺部位、补液速度及通畅情况, 看用具是否对患者有损伤。听机器运转的声音, 维持生命体征平稳。 (3) 保持呼吸道通畅:转运中随时注意呼吸状态, 颅高压患者防止呕吐物引起窒息,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抢救成功的关键[4]。 (4) 心理护理:护士应轻拍患者, 判断意识变化。有意识的与患者交谈, 询问患者感觉如何, 使患者及家属有安全感, 主动地配合转运。 (5) 保证有效治疗:医护人员加强监护患者, 同时使途中应做的各种治疗、护理措施不间断、不漏掉并且有效。 (6) 病情变化应急处理:如途中发现病情恶化和意外时医护人员沉着冷静, 操作熟练有条不紊。应对危及患者生命的问题首优解决。立即现场评估, 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就地抢救, 并及时向有关科室呼救, 或到最近的有条件的科室进行抢救。待病情稳定, 重新评估后再行转运。
2.4 转运后
患者检查时医护人员全程陪同, 返回病房后要完善记录:做好患者交接, 填好转运交接单。
3 小结
转运危重患者不是一次简单的运送过程, 而是抢救危重病患者过程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个监护、治疗、护理的过程[5], 存在极大的护理风险。NICU危重症患者对转运护士要求较高, 不仅要求护士够熟练掌握各种转运仪器和设备的使用, 而且在对病情的观察及转运途中出现不良事件的观察及处理, 临床路径的应用使护士对患者的病情、心理问题有了正确的评估, 在转运途中能采取迅速有效的处理方案, 能有条不紊地配合医师完成各种抢救及治疗工作, 增强了责任感, 有效地提高了NICU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张国霞, 谭丽萍, 徐苏萍.预见性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5 (11) :1040-1041.
[2] Day MW.Transport of the critically ill:The Northwest MedStarexperience[J].Crit Care Nurs Clin North Am, 2005, 17 (2) :183-190.
[3] Helen H, 李明子.护理与病人安全[J].中国护理管理, 2007, 7 (1) :23-24.
[4] 周端宁.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前及院内急救护理[J].当代护士 (学术版) , 2011, (3) :76-77.
外科重症监护室 篇10
笔者所在的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中共有病床6张, 护理人员15名, 对病房内患者进行相关护理服务。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期间, 共接收患者235例, 其中男性168例, 女性67例, 年龄在28~83岁。其中重型颅脑损伤98例, 脑出血56例, 颅内动脉瘤78例, 脑肿瘤3例。
2 方法
2.1 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制约护理人员行为以及护理质量的关键性因素, 其决定了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过程中的行为依据, 同时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也直接的体现了护理人员的个人专业能力。强化护理管理, 提倡优质护理, 需要从以下方面强化对于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升:首先, 强化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念, 医护人员作为白衣天使, 救死扶伤是其应当履行的主要职责, 同时在针对患者进行医护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坚持尊重生命作为其职业观念的前提[1]。强化对于患者的关系以及细节护理服务, 只有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念进行提升, 才能最大限度上的推动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提升, 和谐处理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关系。其次, 总是对于护理人员的相关技能培训, 培训是持续提升护理人员相关技能的有效措施, 通过持续的培训计划, 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 在面对实际护理的需要时, 护理人员能够结合自身技能知识, 做出最为科学的决断, 极大的提升护理质量。再次, 推行榜样带动, 优质的护理人员榜样力量对于其他的护理人员具有带动性作用, 通过优质护理人员榜样的设立, 有效的为其他的护理人员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榜样, 同时也优化了科室内的学习氛围。
2.2 规范化护理人员工作流程
在日常的医护人员护理作业过程中, 工作流程的科学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医护人员的护理质量高于低。概括性的说, 规范化护理人员的工作流程主要展现在以下方面: (1) 相关工作流程制度的制定, 其主要是为有效的为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提供制度参考。护理工作流程制度是以硬性的标准进行工作流程的规范, 其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可抗拒性。 (2) 推行患者护理记录, 患者护理记录是为有效分析患者病情特点以及康复情况的最佳依据, 患者记录能够有效的反应在某个时间段, 患者的病情特点以及反复情况, 方便主治医师根据患者的特点针对性的进行治疗, 为患者的康复提供充分的事实依据[2]。 (3) 危急病种抢救环节说明, 针对常见的危急病种的救护流程和说明, 能够提升医护人员在面对危机病种时能够第一时间的采取科学的对应措施, 避免医疗事件的出现。 (4) 消毒流程, 消毒流程是医护人员迫切需要注意的方面, 科学的进行消毒流程规划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并发症的诱发, 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性以及服务质量。
2.3 强化安全管理在护理工作中的地位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 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安全管理是护理人员在其工作岗位上必须强化注意的主要方面, 医护人员的意识以及重视度决定了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的安全保障。从法律的层面上来讲, 通过对于相关法律法规的知识把握, 能够有效的提升护理人员对于安全管理的重视度。在护理管理中, 安全管理与相关法律相结合的安全参照基础是体现医护人员安全按管理的重要体现。同时强化安全管理在护理工作中的地位, 需要在日常的医护人员管理过程中, 强化对于医护人员自身安全管理意识以及安全管理技术的把握, 通过长期的技术培训以及理论指导作为推动医护人员的安全管理职能体现。
2.4 重视对于预防感染的管理措施
通常来说, 针对神经外科重症病房的护理人员, 其管理制度应当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在护理的过程中, 在面对不同的患者时, 必须认真的洗手, 以防病菌通过护理人员的接触而从手进行传播, 形成不必要的传染[3]。每天都应当针对室内环境进行开窗通风, 同时用含500 mg/L有效氯消毒抹布擦试床单位。75%酒精擦试各种仪器, 每天更换吸引瓶、湿化瓶、引流、转出、出院患者做好床单位的终末消毒。保持病房内温度在22~26℃湿度为50%~60%。严格规定患者家属的探视时间, 每天的16:00~16:30为探视时间, 每次的探视只允许一位家属, 可以轮流探视, 在探视的时候, 必须严格要求其探视家属进行消毒同时着装隔离衣, 避免感染现象的出现[4]。通常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身体抵抗力都较低, 病情严重, 因此来说, 预防感染管理是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的重要特征要求之一。
3 结果
在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期间接收的235例患者中, 有效得到治愈的137例, 病情有效好转的58例, 主动出院的32例, 死亡7例, 护理并发症出现1例, 患者以及家属的满意度高达93%以上。科学的护理管理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中, 能够有效的提升科室内部服务质量, 建立完善的科室服务链条, 提升患者以及家属的满意度。
摘要: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管理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中的应用, 如何通过护理管理有效的提升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护理质量, 降低医疗事件的出现。方法 以神经外科重症监护为主要科室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于护理管理的细节优化, 整体提升科室护理质量。结果 通过护理管理,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医疗纠纷事件降低80%, 患者满意度高达93%。结论 科学的护理管理能够有效的改善医护人员与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之间的关系, 降低医疗纠纷事件的出现, 提升护理质量。
关键词:护理管理,优质护理,重症监护,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潘绍山, 孙方敏, 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8:22.
[2]戚小敏, 赵贵荣, 王悦, 等.ICU院内感染的控制和预防[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 13 (17) :2377-2378.
[3]钱书清, 何茵.ICU护理风险分析与管理[J].护理研究, 2008, 22 (S2) :186-188.
外科重症监护室 篇11
重症监护室在成功救治许多危重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因收治患者病情危重、免疫功能低下及侵入性操作等原因,使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因此,加强重症监护病房的感染监测、预防、控制与管理,是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治疗护理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通常指机械通气48小时后或停用机械通气去除人工气道48小时之内发生的获得性肺炎,是医院内获得性肺炎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危险因素:⑴建立人工气道及机械通气:这类患者口咽部与下呼吸道的黏膜屏障直接受到损害,插管或气管切开提供了细菌进入下呼吸道的机会,同时又成为细菌繁殖的场所。其不利影响包括:①损伤气道上皮和引起炎症反应;②消弱咳嗽和纤毛清除功能;③刺激气道分泌,气囊上方分泌物滞留和下漏;④抑制吞咽活动和食管括约肌关闭;⑤细菌可在插管表面形成生物被膜,从而保护细菌不受抗菌药物和宿主防御的作用;⑥积聚的细菌可因插管操作、吸痰而脱落,阻塞下呼吸道,导致局部性肺炎;⑦细菌也可在呼吸机循环管道内定植形成凝集物进入下呼吸道。⑵胃液酸度降低:当胃液pH≥4时,微生物可在胃中繁殖至高浓度。胃内细菌引起获得性肺炎的机制可能为直接误吸胃液,留置胃管患者营养支持的方法,患者的体位和胃肠动力是影响胃液吸入的重要因素。⑶呼吸机雾化和湿化系统管理不当:主要是因为串联于呼吸机上的雾化装置被污染而引起肺部感染;带菌的呼吸机管道冷凝水返流入患者气道,也可以引起细菌的直接种植。⑷其他:医务人员在护理操作、吸痰时,未做到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手上的细菌也可以直接被带入患者的气道内,种植于下呼吸道而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护理:①切断外源性传播途径:严格无菌操作,如洗手、戴口罩和手套,对使用中的呼吸机、呼吸机管道、湿化器等进行正确的消毒处理,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按时更换呼吸机管道,限制插管留置时间,吸氧和雾化治疗时使用无菌水,做好手消毒。②减少或清除口咽部病菌的定植和吸入:避免给吞咽异常的患者经口喂食,需鼻饲患者可采用少量多次,患者体位取30°~45°卧位可避免胃液返流。做好口腔护理,使口咽部细菌定植概率降低。
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是细菌侵入泌尿道引起的炎症,国外占医院感染的首位,我国为第2位,其中75%~80%的患者为导尿引起[1]。
危险因素:①长时间留置尿管:院内尿路感染与留置尿管的时间有直接关系,留置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②手术后残余尿量过多和尿潴留:外科患者因疾病和手术,抵抗力下降,利于尿路感染的发生。手术后体位、疼痛等多方面因素,使患者排尿困难或不愿排尿,导致尿潴留,也易发生感染。③使用开放式集尿系统:开放式留置尿管细菌主要来自集尿袋及收集系统的感染,细菌可沿导尿管内腔上行而致膀胱感染。④导尿操作不规范:因无菌操作不严格而导致导尿管污染或将尿道外口周围细菌种植于膀胱。另外,插管可刺激、擦伤尿道黏膜,破坏其自然防御屏障而使细菌易于侵入。
护理:①严格掌握导尿和留置尿管的适应证:除非有强烈指征,一般尽量避免插导尿管。导尿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适当使用润滑剂进行非创伤性导尿管插入,可降低感染的发生。②留置尿管期间的护理:留置尿管者,每天常规2次外阴清洗及尿道口消毒或将消毒海绵持续留置于尿道外口,可有效地减少留置尿管后感染的发生。鼓励患者多饮水,每天尿量保持在>1500ml,以达到机械性内冲洗的目的。③尽可能缩短留置尿管的时间:早期间断夹闭尿管,训练膀胱功能,尽早拔除尿管。
中央静脉插管相关性感染
中央静脉导管是抢救危重患者的必须通道。广泛用于输液、输血、药物治疗、肠道外营养、中心静脉压监测等。但随之而来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不容忽视。在美国,每年约有5~10万人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且导管相关感染是医院感染败血症的常见原因,约50%~70%[2]。
危险因素:导管相关因素,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与导管插入、置管时间、导管材质、插管技术、基础疾病类型和置管后的护理关系十分密切。
护理:插管时必须戴口罩、帽子、无菌手套和穿隔离衣。在具体操作时应采取正确的无菌技术。留置导管后可使用透明敷料或无菌纱布覆盖导管部位,限制敷料更换频率。患者有感染时,立即拔管做留置导管尖端相关标本细菌学检查,针对细菌谱和耐药情况,尽早进行针对性治疗。
手术切口感染
尽管近年来手术技术更加精细,手术室的环境日臻完善,但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依然居高不下是外科患者最常见的感染。
危险因素:①患者自身固有的菌群:内脏菌群的污染和皮肤携带菌的存在是最重要的切口感染来源,术前没有进行有效消毒,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等。②术前毛发的去除:近年来,经许多研究显示毛发去除是一个感染的危险因素。用备皮刀备皮时,易在皮肤上留有伤痕,增加较深皮肤层细菌定植,增加切口感染的机会。③手术室空气及其他:手术室空气、手术持续时间、手术技巧、手术器械等。
护理:①手术中措施:控制手术室环境,必须减少经空气传播的细菌,保持环境清洁,手术中严格无菌技术。②减少不必要的备皮:只将切口部位的粗毛剃去,使皮肤消毒剂充分发挥作用,必须备皮时,尽量缩短手术时间。③营养支持:加强患者营养支持,增加抵抗力。
综上所述,重症监护病房的特殊环境,收治的特殊对象和经常采用特殊的诊疗操作,构成医院感染的众多危险因素,因此,要着眼于控制这些因素,对提高临床救治的成功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參考文献
1 徐敏,徐榕,张优琴,等.留置导尿与医院泌尿系感染的关系.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5):368.
2 徐丽华,钱培芬,主编.重症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29.
外科重症监护室 篇12
床边交接班制度是病区常规工作之一, 是加强护理工作连续性, 保证病人治疗、护理不间断的必要措施[1]。重症监护病房 (ICU) 作为危重病人集中治疗的单位, 其病人病情危重、变化快, 治疗、护理项目多且连续性强, 各种信息多且复杂零碎。为连续观察病人病情变化, 不间断治疗及护理, 保证医疗护理安全, 严谨规范的床边交接班是重要有效手段。我院进行了心脏外科ICU护士床边交接班的规范化管理, 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为1所三级甲等心血管病专科医院, 心脏外科ICU设置床位4张, 护士总数10人, 凡外科术后的病人均需送往ICU进行监护治疗。2006年1月—2008年6月ICU共收治各类危重病人623例次, 共实施床边交接病人5 160例次。
1.2 交接班方法
每日床边交接班3次, 由全体交接班护士参加, 时间20 min~30 min。分别是夜班护士向早班护士交接, 早班护士向晚班护士交接, 晚班护士向夜班护士交接。
1.3 交接内容
在ICU每个病人床边病历夹内增加《ICU床边交接班表》。危重病人床边交班需强调的基本内容包括:病人手术方式、术中术后情况、生命体征、各种管道情况、皮肤情况、出入液量、病人主诉、心理状态、医嘱执行情况、仪器设备性能、夜间睡眠、晨起精神状态、当班时采取的主要护理措施和存在的护理重点、难点。
2 ICU床边交接班规范管理方法
2.1 规范床单元配置标准
ICU每个床单元按统一标准配置, 标志清楚, 用物均与床号一致。各种床边常用耗材、药品按基数每班添加和整理。交班护士在交班前自查床单元内配置是否符合标准。
2.2 规范交接班时间
ICU危重病人集中, 床边交接班内容多, 为保证交接班护士有足够的时间完成交接班内容, 要求各班接班护士提前30 min进入工作岗位, 避免交接班时间有限, 急于下班或赶公交车, 匆忙间内容交接不清[2]。每次床边交接班时间保证在20 min~30 min, 掌握好节奏, 按规定时间上岗, 按规定时间交清楚、说明白, 这也是护士综合业务水平高低的体现。
2.3 规范交接班气氛
部分护理人员不重视床边交接班, 不严肃认真, 表现为护士交接班时队形松散、注意力不集中、护士之间的交头接耳, 使病人产生被忽视或紧张情绪。为此科室制订了严格的交接班流程, 保证交接班严肃、认真进行, 要求每位责任护士在来到病人身边时必须首先问候病人, 使用尊称, 并掌握沟通技巧, 为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打好基础, 其他护士应保持安静及队形整齐, 由交班护士按交接班要求内容认真交班。护士长要不断强化护士的床边交接班意识, 使护士平时工作中养成良好的床边交接班作风, 并时时督促、检查执行, 使持之以恒成为作风[3]。对床边交接班中出现的不正常气氛, 护士长要及时予以纠正。
2.4 规范交接班内容
床边交接班内容除必须交接的病人基本内容外, 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4.1 交接层次要鲜明
心脏外科ICU病人病情变化快, 层次鲜明的床边交接班要求护士平时注重学习新的业务知识, 注重培养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使每位病人交接重点突出, 而不是罗列自己当班工作内容, 也不是千篇一律的叙述, 使得床边交接班重点内容不清。要交代清楚现存在的护理重点、难点, 下一班工作重点内容, 这样有利于自身能力的提高及下班护士对病人的观察、处理。
2.4.2 护士间沟通注意环境、语言
交接班护士不能为了规定床边交接班而交接班, 或为在病人面前表现自己, 而对其他医护人员的工作任加评论, 造成不必要的纠纷及麻烦。护士应注意说话的场合、对象、病人的情绪及对医院是否存有偏见等, 决定某些内容床边交接、某些内容办公室交接。对于不适宜在病人床边交接的内容, 可以回到办公室再交接, 确保这些病人护理安全, 服务满意。
2.4.3 病区内应有交接班关注的重点, 对其进行重点交接
必须具体交接的对象包括新病人、危重病人、病情反复的病人、做过特殊检查的病人, 应作为下班关注的重点内容交接, 要交接清楚, 交代明白。
2.4.4 交接班内容要灵活掌握
护士在进行床边交接班有固定内容, 但具体操作时要做到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如皮肤情况的交接, 病人情绪不好或某病人不能忍受在众多护士面前暴露自己的身体时, 就应改变常规方法。劝说开导情绪不佳病人, 待病人情绪好转, 与护士长共同检查皮肤;或对较敏感病人, 按病人要求仅留下交接班护士2人交接皮肤。要按交接班内容要求完成床边交接, 但应注意方式、方法, 要真正为每位病人提供人性化的服务。
2.4.5 交接班内容要注意保护病人隐私
很多护士会认为医护人员在工作场所谈论病人的病情, 暴露病人身体供自己交接班、检查是天经地义的。因此, 忽视了对病人的保密权和隐私权, 这类病人交接班时一定要注意保护病人的人格尊严及隐私, 除语言上注意外, 还要为所有病人提供私密的个人空间交接病人皮肤, 管道等情况[4]。
2.4.6 不断完善护士交接班制度的内容
结合ICU工作程序的特点, 充实交接班制度的内容, 并做到奖罚分明, 科内定期召开交接班质量研讨会, 不断完善、学习、充实交接班制度的内容。通过强调执行ICU工作程序中交接班的细节问题, 减轻了病人身心痛苦, 减少护患纠纷, 杜绝差错事故发生的隐患, 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使护理队伍素质得到了提高[5]。
2.4.7 病人的安全护理是重点内容
每例危重病人床边交接班的内容都多且复杂, 但各班护士都应注意收集病人安全隐患的信息, 作为重点班班交接, 互相提醒, 共同努力为病人提供一个连续安全的护理服务, 保证危重病人能早日康复出院。这些信息的获得是某一班护士严密监护得到的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如某些病人需定时翻身, 但侧身卧位时会出现血氧饱和度低或下降过快等情况, 要避免该侧卧位, 或减少该侧卧位时间, 并在该侧卧位时加强巡视, 保证安全, 这些内容就应该班班交接强调, 杜绝安全隐患。
3 小结
通过规范床单元用物的交接, 加强了科室财物管理, 有效地减少了用物的丢失, 保证了仪器的性能良好。通过规范心脏外科ICU护士床边交接班制度、确定时间、气氛、内容、规范每位护士在病人面前的言行, 保证护理工作安全、有效、持续进行。实行交班护士床边交接班的同时, 特别注意有关病人操作的特殊内容交接、病人心理需要、躯体疾病的交接, 对遇到问题能及时、准确、持续采取措施, 这样既解决了实际问题, 又融洽了护患关系。由于各班之间详细、具体的交接, 减少了某些不规范护理行为的发生, 减少了病人身心痛苦。同时通过交接班过程的锻炼, 促进了护理队伍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高翠荣, 朝辉, 黄艳玲.护理交接班方法改进的体会和总结[J].基层医学论坛, 2006 (10B) :48.
[2]陈松.应用循证护理对危重病人晨交班实行规范化管理[J].中国医院管理, 2004, 24 (2) :35-34.
[3]范珍珍, 南小平, 贾红芳.不同护士交接班模式的应用研究[J].现代护理, 2005, 24 (11) :1201.
[4]戚依平.护理交接班中的缺陷与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1) :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