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室

2024-10-20

重症监护室(共12篇)

重症监护室 篇1

重症监护室 (ICU) 危重患者病情复杂、严重, 生理功能状态差, 且面对昼夜不停的监护、抢救、噪声以及全封闭式的管理、家属关怀的缺失导致患者的紧张、焦虑以及本身可能存在的疼痛等均可能加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应激过程, 因此ICU危重患者是特别需要得到关心、关爱的群体。而当患者需要离开ICU外出进行检查时, 脱离了严密的监护抢救设施, 将进一步加重患者以及家属的生理和心理应激。因此如何在这种状态下对患者进行护理就由其重要。医学的人文关怀是指在医疗护理过程中除了为患者提供必需的诊疗技术服务之外, 还要为患者提供精神的、文化的、情感的服务, 以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1]。我科从2010年开始对外出检查的危重患者进行人文关怀护理, 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 我科室一共收治742例危重症患者, 需要离开ICU外出检查的415位患者, 均进行了人文关怀护理。其中男性261例, 女性154例;最小年龄2.5岁, 最大年龄86岁, 平均年龄47.6岁;意识障碍患者148例, 神志清醒患者267例;病程最短1.5天, 最长4个月;其中大学以上学历占11.7%, 高中以上学历的占31.3%, 初中以下学历占43.5%, 文盲占13.5%。通过良好的人文关怀护理, 415例危重症患者均顺利的外出完成检查。

2 方法

2.1 更新服务理念, 营造人文氛围, 加强护理人员人文素质的教育

医院和科室努力营造一个人性化的, 以关心患者、尊重患者、以患者利益和需求为中心的人文环境;人文关怀是文化护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是护士将获得的知识内化后, 自觉的给予患者的情感付出[2]。所以, 除了注重对护理人员专业技术的培训和考核外, 同时也要重视对人文精神及相关知识的培训。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职业礼仪培训, 增设开展各种优质服务活动, 从护士根本思想上转变服务意识“设身处地, 想患者之所想, 急患者之所急”, 用扎实的专业知识, 道德伦理、艺术美学方面的知识, 敏锐的观察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 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为日后工作埋下伏笔。

2.2 外出检查前做好告知服务

护理告知是站在科学的角度上, 向患者告知医学常识及疾病知识, 其中健康教育是履行告知义务的一个主要内容[3]。在进行检查治疗前应告知检查治疗的内容、操作的目的、过程、注意事项、离开ICU支持系统可能出现的异常特殊情况, 护士根据情况将采取的措施, 患者及家属需配合的事宜, 以及医嘱中药物剂量、用法、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 必要时可再说明费用。护士在履行告知义务中应注意方式、方法, 态度应亲切、热情, 语言通俗易懂, 注意多方位树立护士的职业形象, 成为可靠的支持系统[4]。如患者需要做彩超、钡餐透视、造影、介入等检查前, 护士告知患者及其家属, 意识障碍的患者直接告知家属, 检查的具体时间、检查前的准备、检查中的配合及检查后可能出现的不适, 取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 积极配合检查医师, 提高检查结果的可靠性。

2.3 外出检查前的准备工作

ICU内都是些高危重症患者, 患者在离开ICU支持系统时, 均有可能发生不可避免的危险。所以我们在陪护患者外出检查时应充分做好准备工作, 有预见性的做出护理评估及应对措施, 尽可能的降低医疗护理风险。 (1) 做好相邻科室的沟通, 提前预约, 尽可能的减少患者外出时间。 (2) 根据患者病情, 所需执行的检查或治疗的特点, 充分准备用物:吸痰管、氧气袋、微型监护仪、简易呼吸气囊、微量泵、约束带等。 (3) 外出检查前充分做好患者的自身准备:有效清理呼吸道, 保持呼吸道通畅, 充分氧疗;维持好有效循环;保持各导管通畅固定;保持良好稳定的情绪。

2.4 外出检查过程中注意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状况

表现在护士善于从患者的眼神、表情、言语、体态中, 读懂他们的需要、痛苦和渴望, 并努力去满足他们的需要, 安慰他们, 理解他们的痛苦, 哪怕是极其细微的小事。护理意识障碍的患者, 更应注意患者的微小细节, 如有呛咳时, 咳出的痰液及时清理;面颈部有汗珠, 予轻柔擦拭;天气凉时, 注意盖好被服;躁动患者, 轻握其双手, 保护其隐私, 最大程度的帮助患者保持最佳舒适体位;等等。整个过程始终陪护在患者身边, 以利于增强患者的安全感、信任感。

2.5 及时的检查信息反馈

当检查结果出来后, 及时将检查信息反馈给家属, 让家属了解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 并充分做好解释, 心理支持工作。对于神志清醒, 有正确思维判断能力的成年患者, 反馈时应关注患者的感受和情绪, 掌握好语言技巧与分寸, 选择适当的告知方式, 把握告知的适度与时机, 以免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 给患者造成伤害。也可根据检查结果, 心理脆弱的患者, 不接受患病的现实, 为了不给患者造成心理负担, 可将结果反馈其家属。

3 结果

3.1 全面满足了危重症患者及家属的需求

在离开ICU支持系统, 融入人文关怀让我们的危重患者消除了不良情绪, 让患者及其家属感受到我们护理人员的关心、照顾, 真正满足患者及家属的需求, 使护患关系更为融洽, 患者及家属对我们的护理工作更放心, 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树立了患者治病信心, 促进康复。通过问卷调查, 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得以大幅提高。

3.2 有效降低了护理纠纷投诉的发生

至从融入护理人文关怀, 使我们的护理行为更加规范、服务更加细致, 善于运用交流技巧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有效沟通, 使患者及家属感受到了医护人员的友善、关怀、爱护的本质, 促进了护患之间的理解, 使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各种医疗行为的信任, 将我科护理纠纷和患者投诉消灭在萌芽状态, 真正的做到了护理“零”投诉。

4 结论

把人文关怀贯穿于整个外出检查护理工作流程之中, 强化了护士的爱心、责任感。患者在接受检查和护理时, 能够切身的体会到被尊重、被关爱, 使护患之间相互理解, 相互配合, 相互信任, 建立了和谐的护患关系。护士在患者的信任中, 增强了责任感和爱心, 从而增进了护士自身价值的体现, 也大大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避免了护理纠纷、投诉的发生。我科在实施ICU危重症患者外出检查融入人文关怀以来, 通过我们温馨的服务和规范细致的护理行为, 把高超精细的护理技术与人文关怀完美结合, 充分保障了患者的各项权益, 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的需求, 提高了满意度。但人文关怀理念的养成是一项长期工程, 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整个社会健康需求, 服务意识的增强, 护理人员作为实践人文关怀的服务主体, 必须在临床实践中进行不懈努力, 惟有如此, 才能真正体现护理学科应有的地位和价值。

摘要:目的 观察重症监护室危重症患者外出检查时融入人文关怀护理服务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从护士着手, 加强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态度培训;告知检查相关事项;充分准备检查必需用物;外出检查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及情绪状况;及时恰当的检查信息反馈。结果 消除了患者的不良情绪, 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信任度, 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树立了患者治病信心, 促进康复, 并有效降低了护理纠纷投诉的发生。结论 重症监护室危重症患者外出检查时融入人文关怀护理服务可以增进护患关系, 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信任度, 从而达到减少不良刺激引起的并发症, 减轻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压力, 使患者更好的接受、配合治疗与护理。

关键词:危重症患者,外出检查,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王全义.我国目前循证护理的发展现状[J].河北医药, 2008, 36 (2) :62-63.

[2]李旭.今后十年我国护理管理发展趋势[J].护理管理杂志, 2001, 1 (1) :24-27.

[3]司慧芳, 潘蝶玲.实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护理管理的挑战与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 2003, 19 (2) :64.

[4]余晓云.肺心病人临终关怀与护理1例[J].实用杂志, 2002, 18 (4) :73.

重症监护室 篇2

重症监护室(ICU)是专为救治危重症患者而设置的封闭式特殊病房,为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防止交叉感染,使患者早日康复,请家属配合我们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1. 进入重症监护室即表明患者病情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请

您尊重医务人员的告知,行使您的权力,签署有关的医疗文书。

2. 危重病患者常有病情突然变化,为挽救患者的生命,医院医

务人员有责任和权力实施各种治疗手段,尽最大能力对患者进行抢救,但仍有可能未能挽回患者生命。由于各项抢救治疗操作有可能出现意外和各种并发症,希望家属给予充分的理解与支持。

3. 请您务必及时缴纳患者的医疗费用,并将患者随身携带的贵

重物品如手表、戒指、项链和现金带走,以免遗失。请按照医务人员的要求提供患者必需的生活用品。

4. 重症监护室内不留陪护,请您留下联系电话(最好是本市电

话),并保持畅通,以便病人病情变化与您及时联系。如果您对治疗等如有特别的要求,请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我们将尽可能给予充分考虑。

5. 家属探视时间定在每天下午4:00---5:00,每位患者每次最多

两人探视,患者家属按要求入室,控制情绪,保持安静,鼓励配合病人。

6. 患者病情稳定后,由医生决定转出相关的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我们郑重承诺:我们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每一位患者的生命并为之尽最大努力。您的信任与配合将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支持!

我们同时真诚欢迎您对本科室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

衷心祝愿各位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谢谢各位合作!

重症监护室 篇3

关键词:急性重症胰腺炎 心理反应 心理护理【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31-02

急性重症胰腺炎是由于胆石症、暴饮暴食、长期大量饮酒等各种原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临床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为特点,是一种严重的分解代谢性疾病,发展迅速并发症多,如治疗不及时,可危机生命。由于其病理生理的特殊性给患者带来较多的心理反应。

1 症状方面

1.1 疼痛。疼痛作为重症胰腺炎患者的首发症状,往往疼痛呈持续性加剧。疼痛时人类常见的症状,它比其他任何单一健康问题更影响人的生活质量,疼痛给自身带来的不适感,经常会让人感到恐惧、烦躁。

1.2 恶心、呕吐。重症胰腺炎属于消化道类疾病,由于长期大量饮酒、暴饮暴食或胆道梗阻等病因引起胰腺分泌,呕吐胃内容物含胆汁,这给患者带来极强的不适感,患者往往有濒死感,全身冷汗等。

1.3 发热。由于胰液分泌进行自身消化,出现水肿、出血等炎症反应,炎症物质的吸收以而引起体温上升,患者全身大汗淋漓,精神差等。

1.4 并发症。由于病情严重,重症胰腺炎往往会出现胰周脓肿、心动过速、低血压或休克等严重并发症,这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生理和心理负担。

2 环境方面

2.1 监护室集中了全院先进仪器设备,这些仪器在工作过程中持续的声音和各种显示器的视觉刺激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睡眠和休息,患者感到烦躁不安。

2.2 重症监护室是一个特殊的医疗环境,于普通病房而言监护室相对封闭,家属不能陪伴在患者身边,患者爱与归属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甚至担心家属的不理解、不支持。

2.3 监护室的患者多为重症患者,各种抢救和维护生命的设备及各种仪器报警造成一种紧张气氛,让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担心和恐惧。

3 治疗方面

3.1 由于疾病的特殊性,病程早期采取液体复苏,大量和长时间的液体输注影响患者的身体舒适性,抽血化验等辅助检查的频繁,让患者紧张,产生敌意,患者常抱怨液体输注过久,检查过多而未见明显的好转,输液肢体感到不适,治疗管道过多会影响翻身等。

3.2 对患者采取的禁饮食和持续胃肠减压,患者感到口渴、饥饿难耐,往往出现情绪低落,沮丧,四肢软弱无力等身体不适。

3.3 中药治疗中大承气汤灌肠、胃管注入频繁,患者会感到隐私未受到保护。肛周频繁刺激会感到疼痛、心悸等不适。

4 其他因素

重症急性胰腺炎越来越年轻化,据文献报道[2]的主要致病原因中老组占65%,而非老年组占89%,而非老年组往往是家庭的顶梁柱,当他们面对角色的改变时往往出现角色矛盾,同时也会担心给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对知识的缺乏会让患者对疾病带来的身体不适感到恐惧和不安。

面对患者出现的种种身体和心理反应,我们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方法,让患者取得良好的效果,争取早日康复:

(1)入住监护室的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我们首先应该稳定患者的情绪,抢救工作中应做到忙而不乱,动作敏捷轻柔,增加患者的安全感,避免在患者面前表露出紧张神色。避免在患者面前说“怎么办?”之类的话,医护之间避免在患者面前讨论病情。在抢救其他患者时,注意床帘或屏风遮挡,减少紧张氛围。

(2)患者对病情带来的身体不适,我们应帮助他们适应各种变化,如疼痛时应教会患者放松技巧和应对策略,我们也应采取有效地措施,遵医嘱用药、物理降温等,帮助患者缓解症状,以取得身体的舒适性。如多数患者对长时间的胃肠减压及禁食不理解,往往不配合,不能坚持,要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告之禁食能使胰腺分泌减少,胃肠减压可使胃中酸性胃液及原有食物不再刺激胰腺分泌,从而减轻胰腺负担,利于疾病早日康复,并讲明插胃管时会产生的不适,取得配合。

(3)清醒患者我们应主动为他们介绍环境,消除他们对监护室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尽量创造优美、舒适的环境,保持室内安静,降低各种机器报警音量。向患者解释监护室探视制度,已取得患者理解,避免因家属不在身边而引起的悲伤情绪。

(4)为避免对患者的刺激,应在不影响诊疗规程的原则下,尽量将诊疗操作集中完成。操作前应向患者解释操作的必要性,已取得患者的理解和支持。

(5)由于病程一般较长,患者表现出来的过激行为要给予理解,待患者情绪平息后再给予耐心、细致的言教。

(6)面对角色矛盾的患者,我们要以同情、关心、亲切的态度给予解释并与其家属有效沟通,让患者逐渐角色的过渡。

(7)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调动患者自身能力不断进行内部调节,对患者的身心症状、客观存在的病情加以说明,以劝导或启发等方式消除患者的一些错误观念,缓解或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同时必须掌握大量的心理学知识,不断提高语言技巧,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心态,将患者作為完整的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进行全面监护。随着护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将会更加成熟和完善,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叶舜宾.急性胰腺炎[A].裘法祖,孟承伟.外科学[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梁少红.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因素分析.中华医学导报,2007年13期

[3]沈薇,沈鼎明.重症胰腺炎的诊治现状[J].医师进修杂志,2002

[4]刘玉杰,高崇欣,修崇昆,等.健康教育在急性胰腺炎防治中的应用.哈尔滨医药,2003,23(4):112

[5]蒋世琼.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心理护理.现代医药卫生,2006年14期

重症监护室血气分析体会 篇4

1 重症监护室 (ICU) 对血气分析的特殊要求

ICU中, 护士是血气分析的直接操作者, 负责标本的采集和检测, 因此, 血气分析是ICU护士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由于ICU病人病情严重且复杂多变, 所以对于血气分析的要求更高, 护士必须能够快速、准确地实施血气分析[2]。

2 血气分析检测精度的影响因素

2.1 标本中的气泡

血样中的气泡会使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降低、动脉血氧分压 (PaO2) 升高、pH值升高, 且气泡留在针管中的时间越长, 血样越不稳定, 偏差就会越大, 低温环境下由于血红蛋白和氧的结合力增强而显得越为明显。

2.2 标本存放时间

血样中含有活性细胞, 在取样之后仍可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CO2) , 因此, 采血后应立即检测, 从标本采集到完成测定, 时间不宜超过30min。特殊情况不能立即检测时, 应放在4℃冰箱中, 时间不超过2h。

2.3 标本发生溶血

直径过小的采血工具、用冰块冷藏血样、过分混合血样均可导致溶血, 直接影响血钾 (K+) 、血钙 (Ca2+) 数值。

2.4 动脉血标本混入静脉血

采血过程中的不严谨或是失误可导致静脉血的混入, 影响PaO2、血氧饱和度 (SaO2) 数值。

2.5 病人状态不稳定

护士在采血前应对病人状态进行评估, 否则可能影响pH、PaCO2、PaO2等参数的准确性。在采血时应力求穿刺准确, 一针见血, 必要时应局部应用麻药, 使病人处于情绪稳定状态。啼哭患儿待呼吸平稳后30min再行采血。

2.6 吸氧及吸氧浓度

采血前病人应停止吸氧30min。如病情不允许, 要记录吸氧浓度;当吸氧浓度改变时, 需经15min以上的稳定时间再采血[3]。

2.7 临床用药

碱性药物、青霉素钠盐、氨苄西林等输入人体后会引起酸碱平衡暂时性变化, 可能掩盖体内真实的酸碱紊乱, 易造成误诊[4]。

2.8 动脉留置管中的水溶液和液体肝素

可造成血样稀释, 导致电解质、血红蛋白 (Hb) 、PaCO2等数值偏低, 建议使用含固体肝素的动脉采血器。

3 采血的关键环节

3.1 标本选择

血气分析样本类型有动脉血、静脉血和毛细血。动脉血可提供氧吸收和运输的最佳信息, 且所得信息稳定, 不受采血点影响, 是常用的血液类型。静脉血, 因其受外周循环状态和细胞代谢影响, 只能用于反映酸碱状态。毛细血, 在不允许使用动脉血时使用, 其中的SO2、PaO2、FOHb、还原血红蛋白 (FHHb) 仅供参考。在ICU中, 有时还会抽取混合静脉血, 在肝移植术后病人身上较为常见, 主要用于肺动脉压和肺毛细血管楔压的测量。采血量成人一般为2mL~3mL, 儿童0.5mL~1.0mL, 婴儿0.2mL。

3.2 采集方法

3.2.1 动脉样本采集

(1) 桡动脉:病人腕部伸直、掌心向上、手自然放松, 穿刺点位于前臂掌侧腕关节上2cm的动脉搏动处, 靠近桡骨茎突, 如动脉较细或表浅, 进针幅度可略小, 否则进针幅度可稍大。在临床工作中可先摸准动脉走向, 然后画一直线沿直线穿刺, 可提高穿刺成功率。穿刺时进针与皮肤呈45°~60°角, 不宜过大, 否则易刺破对侧动脉壁。 (2) 股动脉:病人处于仰卧位, 屈膝外展;以腹股沟韧带下2cm能扪及动脉搏动且搏动最明显部位为穿刺点;由于股动脉与股静脉相距仅0.5cm, 易误穿到静脉, 可用食指与中指把股动脉卡在两指间, 避免动脉滚动, 穿刺前左手食指和中指指尖水平对齐, 必须同时感受到股动脉的搏动;在指缝间呈90°角垂直进针, 一般2cm~3cm, 肥胖者需全部刺入。 (3) 肱动脉:病人手臂伸直并外展, 掌心朝上, 肘关节过伸并轻度外旋;以肘部皮肤皱褶上方动脉搏动最强处下方为穿刺点;与皮肤呈35°角沿血管方向进针, 回血后固定针头。 (4) 足背动脉:穿刺部位在指尖感觉搏动最明显处;与皮肤呈35°角, 刺入足背动脉, 回血后固定针头。临床中, 桡动脉位置较表浅, 皮下脂肪少, 周围组织少, 容易触摸, 是首选穿刺点;其次是股动脉, 老年病人适用;同时应结合病人意识、血管波动等情况选择合适部位。动脉穿刺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者对动脉搏动最强部位的判断。

3.2.2 静脉样本采集

采集前, 须先使病人手及前臂部位静脉血动脉化, 抽血时不宜使用压脉带, 且缓缓吸取, 防止产生气泡。如使用压脉带, 须在最初几秒钟抽血, 并不时屈曲手指或握拳。

3.2.3 毛细血样本采集

使用柳叶刀或其他类似的工具穿刺, 血液不得挤压需自动流出, 因可能含有组织液需放掉第一滴血, 由第二滴血的中间开始采集, 防止气泡产生[5]。

3.3 采血注意事项

使用含肝素的专用采血针;采血后若针内有气泡, 可用纱布盖在血气针的顶端, 垂直握注射器向上轻推, 排出气泡;排出气泡后立即用顶帽或胶块封住血气针与外界开口, 反复搓滚采血空针0.5min~1.0min使血样与空针内的肝素充分混合;因温度和吸氧浓度会影响pH、PaCO2、PaO2测定值, 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会影响到PaO2结果, 所以化验单应标注采集时间、病人体温、吸氧方式、吸氧浓度以及血红蛋白数等信息。

3.4 其他注意事项

3.4.1 拔针后的处理

用干棉签或无菌棉球加压按压穿刺部位5min~10min, 凝血差者20min;病人平卧或静坐20min。

3.4.2 动脉穿刺并发症处理

(1) 感染:严格无菌操作。 (2) 皮下血肿:避免同一处反复穿刺, 有效按压, 局部24h内冷、24h后热湿敷或硫酸镁湿敷。 (3) 筋膜间隔综合征及桡神经损伤:按压不正确所致, 疼痛、肿胀、脉搏消失, 处理同皮下血肿, 止痛、观察血液循环、皮肤温度、感觉及运动情况, 必要时手术。 (4) 假性动脉瘤:有效按压, 避免局部形成搏动性血肿。 (5) 动脉痉挛:暂停穿刺, 热敷血管。 (6) 血栓形成:避免反复穿刺, 按压力度适中。 (7) 穿刺口大出血:有效按压, 时间大于5s~10s。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重症医学分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9:47-49.

[2]钟亚萍, 卢慧娟, 夏海鸥.ICU高级实践护士培养目标的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3, 30 (4) :9-12.

[3]张玉凤, 梅英丽, 冯文菊.影响血气分析检验结果相关因素研究新进展[J].医学信息, 2014, 27 (11) :68-70.

[4]石秀英, 云飞飞, 赵英.血气分析影响因素及控制[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37 (1) :238-238.

重症监护室工作制度 篇5

重症监护室工作制度

一、监护室在科主任领导下,由护士长负责,主治医师给予必要的协助。

二、保持病房整洁、舒适、安全、安静,避免噪音,不得在病房内大声喧哗。

三、保持病房环境清洁卫生,注意通风,每天通风3次:清晨、上午、下午各1次。

四、医务人员着装整洁、严肃,不得在病房打手机,不得在病区内吃东西。

五、患者住院期间必须穿病号服,除必需生活用品外,不得存放过多物品。

六、病房床位和物品摆放规范,所有与医疗、护理有关的仪器和物品,如监护急救仪器、急救物品、药品及一次性用物等放置在固定位置,使用后应物归原处,不得随意乱放。

七、急救仪器设备和用物应常备不懈,并指定专人负责每日清点、检查、填充,做到有备无患。

八、值班医生24小时不允许离开病房。

九、做各种操作前后要注意洗手,患者使用的医疗仪器及物品要专人专用。

十、遇有严重感染、传染、免疫功能低下等患者应与其它患者隔离,有条件应安置在单间隔离病房,专人护理。

十一、护士交接班必须在患者床旁,接班护士确定无问题后,交班护士方可离开病房。与医疗护理无关人员限制出入,探视人员应穿隔离衣及鞋套。

十二、全科医务人员均有方便快捷的通讯联系方式以应付紧急情况,任何时候都要以病房的工作为先。

重症监护室 篇6

重症监护室在成功救治许多危重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因收治患者病情危重、免疫功能低下及侵入性操作等原因,使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因此,加强重症监护病房的感染监测、预防、控制与管理,是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治疗护理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通常指机械通气48小时后或停用机械通气去除人工气道48小时之内发生的获得性肺炎,是医院内获得性肺炎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危险因素:⑴建立人工气道及机械通气:这类患者口咽部与下呼吸道的黏膜屏障直接受到损害,插管或气管切开提供了细菌进入下呼吸道的机会,同时又成为细菌繁殖的场所。其不利影响包括:①损伤气道上皮和引起炎症反应;②消弱咳嗽和纤毛清除功能;③刺激气道分泌,气囊上方分泌物滞留和下漏;④抑制吞咽活动和食管括约肌关闭;⑤细菌可在插管表面形成生物被膜,从而保护细菌不受抗菌药物和宿主防御的作用;⑥积聚的细菌可因插管操作、吸痰而脱落,阻塞下呼吸道,导致局部性肺炎;⑦细菌也可在呼吸机循环管道内定植形成凝集物进入下呼吸道。⑵胃液酸度降低:当胃液pH≥4时,微生物可在胃中繁殖至高浓度。胃内细菌引起获得性肺炎的机制可能为直接误吸胃液,留置胃管患者营养支持的方法,患者的体位和胃肠动力是影响胃液吸入的重要因素。⑶呼吸机雾化和湿化系统管理不当:主要是因为串联于呼吸机上的雾化装置被污染而引起肺部感染;带菌的呼吸机管道冷凝水返流入患者气道,也可以引起细菌的直接种植。⑷其他:医务人员在护理操作、吸痰时,未做到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手上的细菌也可以直接被带入患者的气道内,种植于下呼吸道而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护理:①切断外源性传播途径:严格无菌操作,如洗手、戴口罩和手套,对使用中的呼吸机、呼吸机管道、湿化器等进行正确的消毒处理,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按时更换呼吸机管道,限制插管留置时间,吸氧和雾化治疗时使用无菌水,做好手消毒。②减少或清除口咽部病菌的定植和吸入:避免给吞咽异常的患者经口喂食,需鼻饲患者可采用少量多次,患者体位取30°~45°卧位可避免胃液返流。做好口腔护理,使口咽部细菌定植概率降低。

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是细菌侵入泌尿道引起的炎症,国外占医院感染的首位,我国为第2位,其中75%~80%的患者为导尿引起[1]。

危险因素:①长时间留置尿管:院内尿路感染与留置尿管的时间有直接关系,留置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②手术后残余尿量过多和尿潴留:外科患者因疾病和手术,抵抗力下降,利于尿路感染的发生。手术后体位、疼痛等多方面因素,使患者排尿困难或不愿排尿,导致尿潴留,也易发生感染。③使用开放式集尿系统:开放式留置尿管细菌主要来自集尿袋及收集系统的感染,细菌可沿导尿管内腔上行而致膀胱感染。④导尿操作不规范:因无菌操作不严格而导致导尿管污染或将尿道外口周围细菌种植于膀胱。另外,插管可刺激、擦伤尿道黏膜,破坏其自然防御屏障而使细菌易于侵入。

护理:①严格掌握导尿和留置尿管的适应证:除非有强烈指征,一般尽量避免插导尿管。导尿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适当使用润滑剂进行非创伤性导尿管插入,可降低感染的发生。②留置尿管期间的护理:留置尿管者,每天常规2次外阴清洗及尿道口消毒或将消毒海绵持续留置于尿道外口,可有效地减少留置尿管后感染的发生。鼓励患者多饮水,每天尿量保持在>1500ml,以达到机械性内冲洗的目的。③尽可能缩短留置尿管的时间:早期间断夹闭尿管,训练膀胱功能,尽早拔除尿管。

中央静脉插管相关性感染

中央静脉导管是抢救危重患者的必须通道。广泛用于输液、输血、药物治疗、肠道外营养、中心静脉压监测等。但随之而来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不容忽视。在美国,每年约有5~10万人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且导管相关感染是医院感染败血症的常见原因,约50%~70%[2]。

危险因素:导管相关因素,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与导管插入、置管时间、导管材质、插管技术、基础疾病类型和置管后的护理关系十分密切。

护理:插管时必须戴口罩、帽子、无菌手套和穿隔离衣。在具体操作时应采取正确的无菌技术。留置导管后可使用透明敷料或无菌纱布覆盖导管部位,限制敷料更换频率。患者有感染时,立即拔管做留置导管尖端相关标本细菌学检查,针对细菌谱和耐药情况,尽早进行针对性治疗。

手术切口感染

尽管近年来手术技术更加精细,手术室的环境日臻完善,但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依然居高不下是外科患者最常见的感染。

危险因素:①患者自身固有的菌群:内脏菌群的污染和皮肤携带菌的存在是最重要的切口感染来源,术前没有进行有效消毒,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等。②术前毛发的去除:近年来,经许多研究显示毛发去除是一个感染的危险因素。用备皮刀备皮时,易在皮肤上留有伤痕,增加较深皮肤层细菌定植,增加切口感染的机会。③手术室空气及其他:手术室空气、手术持续时间、手术技巧、手术器械等。

护理:①手术中措施:控制手术室环境,必须减少经空气传播的细菌,保持环境清洁,手术中严格无菌技术。②减少不必要的备皮:只将切口部位的粗毛剃去,使皮肤消毒剂充分发挥作用,必须备皮时,尽量缩短手术时间。③营养支持:加强患者营养支持,增加抵抗力。

综上所述,重症监护病房的特殊环境,收治的特殊对象和经常采用特殊的诊疗操作,构成医院感染的众多危险因素,因此,要着眼于控制这些因素,对提高临床救治的成功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參考文献

1 徐敏,徐榕,张优琴,等.留置导尿与医院泌尿系感染的关系.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5):368.

2 徐丽华,钱培芬,主编.重症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29.

重症监护室患者的护理初探 篇7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这一年时间里重症监护室的患者98例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5例,女性33例,年龄28~81岁,平均年龄48.3岁。

2 护理措施

2.1 基础护理

备齐急救药品及物品,24h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护理记录。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道通畅是生存的前提,所以保持重症监护患者呼吸道通畅至关重要。

2.2.1 给予患者有效吸氧,纠正低氧血症。

2.2.2 气道分泌物增多且粘稠难以咳出的患者及时吸痰。病情允许应采取侧卧位或侧俯卧位,便于口腔或鼻腔分泌物的体位引流,并及时用吸引器清除,防止误吸或窒息,协助患者翻身,叩击背部,翻身时注意各种导管以防发生脱管[1]。密切观察患者,如发现患者呼吸急促、口唇发绀、呼吸窘迫者立即报告医师及早行气管切开,解除呼吸困难,改善脑缺氧。

2.3 预防医院感染

重症监护患者具有病情重、免疫功能低下、住院时间长,手术创伤大,侵入性操作多等特点,所以发生院内感染机会多。

2.3.1 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无菌操作规程。护理人员在处置每个患者前后,操作过程中均需严格洗手,医疗器械用完须先经消毒液浸泡后,再进行高压蒸气灭菌。气管插管、导尿管、胃管均应严格按护理常规操作,在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早日拔除,不能拔除的引流管应每24h更换无菌引流袋1次;气管插管患者,每次吸痰更换1根吸痰管;脑室引流管最长不超过1周;各种手术及创腔引流于手术后3~4d拔除[2]。

2.3.2 感染患者必须严格隔离,专物专用,并消毒患者周围环境,防止病菌向外播散。物体表面等使用消毒液擦拭,并定期进行细菌学监控,严格加强监护室内所有物品的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2.3.3 对新入院患者及家属进行院内感染的宣教,经常开展预防院内感染及消毒隔离知识的知识讲座,使护理人员规范无菌技术操作、重视违反无菌操作原则所致院内感染的严重性,指导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

2.4 预防压疮

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导致皮肤失去正常功能,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而引起软组织溃烂坏死。重症监护室患者由于病情较重,患者的卧位较固定,全身营养缺乏,心肺功能差,有些患者还意识不清、水肿、大小便失禁,极易发生压疮。压疮不仅给患者带来身心上的痛苦,而且使病情加重,严重者可因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2.4.1避免局部长期受压,对于没有自理能力的患者应2 h协助翻身1次,按摩受压部位,翻身时尽量将患者抬起,防止拖拉增加摩擦力和剪切力,肢体有障碍的患者尽量避免患侧肢体受压,因患侧有营养不良或水肿,一旦受压易发生压疮。可以在患侧受压部位垫软垫[3]。

2.4.2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期为患者清洁皮肤,瘫痪的可进行床上擦浴,大小便后要及时清洗会阴部和肛周皮肤。伤口如有渗出液应及时更换敷料。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无皱褶,如有潮湿或污染及时更换。保持卧床患者全身皮肤完整、清洁、干燥。增加皮肤的防御能力。

2.4.3 预防肺部感染,协助清醒患者咳嗽排痰,定时翻身、叩背。病情允许的可做肺功能锻练。

2.4.4 全身支持,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营养不良的患者皮肤防御能力低下,更容易受损。增加营养的方法包括良好的膳食,肠内营养,静脉营养等。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提供合理的膳食,如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等,保证患者足够的营养。对不能经口进食患者可以把鸡、鱼、瘦肉、蛋等加工成糊状给予鼻饲。必要时可给予氨基酸、白蛋白、脂肪乳、全血、血浆输入予以补充。

2.4.5 向患者及家属耐心细致地讲解压疮发生、发展及预防和护理知识,掌握预防压疮的知识和技能。

2.5 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心理护理

经常与患者沟通,增进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对患者要有深切的同情心,对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要处处关心体贴患者,尤其从语言、行为、感情上关心患者,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护理人员要了解患者的手势、口形、表情、语言表达,进行各种操作前,均向患者耐心解释,以取得患者的支持和配合。对不能进行语言表述的患者,如呼吸机治疗的患者、气管切开的患者,可用手或纸笔书写的方式进行交流,及时给予解释,减轻患者的精神负担[4]。

3 结果

通过对98例患者在基础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医院感染、压疮的预防、以及患者的心理护理等方面进行探索研究,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重症监护室的工作宗旨是为危及生命的急性重症患者提供技术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即对危急重症的患者进行生理机能的监测、生命支持、防治并发症,促进和加快患者的康复过程,是现代医学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提高对衰竭器官的支持和保护能力,使危急重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重症监护室是危重患者密集的场所,病种复杂,病情变化快,需要我们护理人员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精湛的护理技能,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才能使许多危急重症的患者在严密监护与精心治疗下,度过了生命中最困难的时刻,而逐渐走向康复。

摘要:目的 提高重症监护室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探索更为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总结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一年时间里重症监护室的98例病历资料, 通过在基础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医院感染、压疮的预防以及患者心理护理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 运用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结论 及时有效的治疗和科学高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患者治愈率及生存质量, 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生存率,病死率

参考文献

[1]马宁玲.护患沟通在ICU中的应用[J].中国校医, 2009, 23 (4) :111-112.

[2]杨引梅, 潘丽杰.重症监护病房预防压疮的护理干预措施[J].青海医药杂志, 2009, 39 (10) :52-53.

[3]盛霞.浅析综合护理在重症监护室老年病患者的临床应用[J].医学信息 (中旬刊) , 2011, 6 (8) :200-201.

重症监护室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篇8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6年8月—2007年12月我院ICU收治重型颅脑损伤病人37例, 男26例, 女11例;年龄8岁~78岁;硬膜下血肿和硬膜外血肿17例, 脑挫裂伤14例, 脑干出血6例;合并颅底骨折10例;行气管切开18例, 气管插管12例。

1.2 结果

本组37例病人中发生呼吸道感染3例, 经积极用药并加强护理后感染消退;未发生口腔疾患、泌尿系统感染、压疮;恢复良好29例, 死亡4例, 康复出院1例。

2 护理

2.1 呼吸道的护理

2.1.1 保持呼吸道通畅

颅脑损伤病人常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丧失正常的咳嗽反射和吞咽功能, 呼吸道分泌物不能有效排出, 血液、脑脊液及呕吐物等可引起误吸;舌根后坠可引起严重呼吸道阻塞。因此, 要尽快清除咽部血块或呕吐物, 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2.1.2 气管切开的护理

①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保持气管套管外周清洁, 每天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 套管外口用无菌盐水纱布覆盖, 防止异物吸入和湿润气管。②及时吸出呼吸道内分泌物。保持颈部和脊柱呈一条直线, 以防气管内套管角度变动较大, 压迫损伤气管内壁引起出血或呼吸困难。③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情况。④湿化气道, 稀释痰液, 防止感染。⑤吸痰要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每次更换吸痰管。吸痰时动作要轻柔, 压力不能太大。

2.1.3 气管插管的护理

妥善固定, 防止由于体位改变、移动牵拉或固定的胶布松动等原因造成气管导管滑出或扭曲。气管导管深度以跨越声门3 cm~5 cm为宜, 过浅易导致导管脱落, 过深则易插入一侧支气管。因此测量在牙外的气管插管的长度, 以便作为观察插管有无移位的基础刻度。听诊双肺呼吸音有无变化。本组病例中, 其中有2例病人突然呼吸急促, 血氧饱和度下降, 听诊左肺呼吸音弱, 发现是因胶布固定松动, 气管插管进入右主支气管, 给予及时处理, 症状改善。

2.2 病情观察

动态的病情观察是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脑损伤的主要手段, 入住ICU的病人每15 min至1 h观察记录1次, 观察内容包括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神经系统体征等。①意识障碍是颅脑损伤的病人最常见的变化之一。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 不仅应了解有无意识障碍, 还应注意意识障碍程度及变化。②病人伤后可出现持续的生命体征紊乱。为避免病人躁动影响准确性, 应先测呼吸, 再测脉搏, 最后测血压。

2.3 脑室引流的护理

为预防颅内感染, 护士要按无菌技术操作接好引流管及保持切口敷料无菌。做到控制性引流, 每日引流量不超过500 mL, 不可随意抬高或降低引流瓶, 其入口处要高于侧脑室10 cm~15 cm。避免引流管管道受压、折叠、扭曲或脱出而引起急性颅内压增高。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拔管前先夹闭引流管并密切观察是否有颅内压增高表现。

2.4 加强基础护理

①预防压疮。保持床单元及皮肤清洁干燥, 定时翻身按摩, 骨突处给予软垫保护。护理工作中做到“六勤”, 即勤观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换。随时保持床铺整洁干燥, 无皱折、渣屑。保护骨突隆处和支持身体空隙处, 避免摩擦力和剪切力的作用。搬运病人时须将病人抬离床面, 切忌拖、拉、推。使用便盆时抬高病人臀部, 不硬塞、硬拉, 在便盆上垫上布垫, 不使用裂损的便器, 以防擦伤皮肤。定时翻身, 每2 h翻身1次。对受压部位处用50%乙醇按摩, 每次3 min~5 min, 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②加强营养。除提供静脉营养外, 还要鼻饲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汁食物, 以增强机体抵抗力。观察胃液、大便颜色的变化, 警惕应激性溃疡的发生。③加强口腔护理, 观察病人口唇有无损伤、炎症、肿胀, 口腔黏膜有无充血、溃疡、糜烂, 咽喉和扁桃体有无损伤、红肿、化脓。根据不同情况, 选用2%碳酸氢钠溶液、2%硼酸溶液或1∶5 000呋喃西林溶液擦洗糜烂处, 每日早晚各1次。④防止泌尿系感染。留置尿管者每日膀胱冲洗2次, 定时开放排尿, 建立反射性排尿节律, 维持膀胱正常生理功能。每天消毒导尿管2次, 每天更换尿液引流袋, 引流袋的位置必须低于膀胱水平, 每周更换导尿管, 密切观察有无感染征象。

2.5 发热的护理

颅内出血累及下丘脑时, 可出现中枢性高热。高热可使脑脊液的分泌量增加, 分泌速度加快, 从而使颅内压增高, 加重脑水肿。故必须将体温控制在38 ℃以下。本组采用颅脑降温仪、降低环境温度、乙醇擦浴及冰袋冷敷等护理工作中做到“六勤”, 即勤观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换。随时保持床铺整洁干燥, 无皱折、渣屑。保护骨突隆处和支持身体空隙处, 避免摩擦力和剪切力的作用。搬运病人时须将病人抬离床面, 切忌拖、拉、推。使用便盆时抬高病人臀部, 不硬塞、硬拉, 在便盆上垫上布垫, 不使用裂损的便器, 以防擦伤皮肤。定时翻身, 每2 h翻身1次。对受压部位处用50%乙醇按摩, 每次3 min~5 min, 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控制体温, 体温仍不下降者, 给予冬眠疗法。本组12例体温在38 ℃以上, 考虑为术后吸收热所致, 经及时处理, 体温得到控制。

摘要:总结重症监护室37例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包括病情观察、基础护理、呼吸道的护理、脑室引流的护理、发热的护理及预防压疮等。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颅脑损伤,意识障碍

参考文献

儿童重症监护室的护理风险及防范 篇9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9月收治的106例ICU重症监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64例, 女42例;年龄3岁~14岁, 平均年龄 (5.2±0.2) 岁;32例患儿行大手术, 74例其他科室转送患儿;患儿平均住ICU时间为 (5.0±0.3) d。

儿童重症监护室共有42名护理人员, 男2名, 女40名;年龄24岁~42岁, 平均年龄 (32.5±3.4) 岁;工作年限2年~18年, 平均 (5.6±2.4) 年;10名主管护师, 26名护师, 6名护士。

1.2方法应用系统分析法对危重患儿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 对风险给患儿影响度进行评估, 并提出积极的护理风险防范对策。患儿出院后, 评价护理满意度, 并对护理风险策略成效进行评估。

2结果

所有患儿出院时进行护理满意度评价, 其中, 84例满意, 18例基本满意, 4例不满意, 总护理满意度为96.2%。

3讨论

3.1儿童重症监护室的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3.1.1护理对象因素由于新生儿具有病情变化快、代偿能力差、语言功能差以及自我保护能力差的特点, 细微需求、病情变化等均需要护理人员密切观察。另外, 受到各种因素影响, 先天畸形、早产儿、窒息以及感染等患儿数量也在不断增多, 对治疗、护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也加大了护理风险。

3.1.2社会因素儿童重症监护室具有较高的特殊性, 治疗过程中不允许家属进入, 家属对护理人员会提出较高期望, 希望能够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顾、护理下使患儿快速康复。因此, 一旦护理人员出现疏忽, 与家属沟通不到位, 就会导致发生强烈不满, 严重者引发纠纷。

3.1.3护理人员因素 (1) 护理人员配置不足:受到市场经济因素影响, 医院管理层均希望利用最小投入来获得最大产出, 存在着想方设法减少人力、降低医院成本的情况。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除了每日完成抢救任务、日常治疗工作、大量基础护理以及喂养等基本工作外, 还要进行查账、电脑记费、临床带教等工作, 工作量超负荷, 进而降低护理服务质量[3]。 (2) 护理管理不科学:护理管理主要包括人力安排不合理、专科制度不健全、护理流程不合理、职责不明确以及护理管理人员意识淡薄等因素;另外, 还存在着护理人员无慎独精神、责任心不强、服务态度差以及经验不足等, 进而会增加护理风险。 (3) 护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受到历史因素影响, 部分护理人员存在学历低、知识结构单一的情况;另外, 由于缺乏可持续性的技能培训、专科知识培训等, 其整体专业水平较低, 进而引发护理风险。

3.1.4病房环境设施因素儿童病房结构设置不合理, 导致通风不良、分区不明、不利于流程优化以及消毒隔离等。

3.2儿童重症监护室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3.2.1增强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对护理人员加强法制教育, 明确护士责任, 完善护理文书的书写, 并设立质控管理小组, 及时发现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找到根源;另外, 每周定时召开护理质控会议, 有效防止护理风险的再次发生。

3.2.2提升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加强新进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确保其能够熟练对各种仪器进行操作, 上岗前对其理论、技术进行考评。建立责任管理小组, 安排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担任组长, 定期进行竞聘, 使组长起到带头作用。

3.2.3增强和患儿及患儿家属的交流、沟通随着医疗卫生体制的不断改革, 人们自身法律意识也在不断增强, 对医院护理服务水平有越来越高的要求, 进而大大增加了护士的工作压力。因此, 要求儿童重症监护室的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语言沟通技能, 和患儿家属加强沟通, 并在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学会接受、倾听;另外, 注意平等地与患儿进行沟通, 安慰、鼓励患儿, 获取患儿信任以及患儿家属的支持、理解, 最终提高护理质量, 降低护理纠纷率和风险率[4,5]。

3.2.4制定健全、完善的护理管理制度对儿童重症监护室的护理人员进行合理配置, 如护士为新毕业人员, 则可实施3年内轮转制度, 监护室为其必转科室, 通过延长ICU内工作时间, 为护理人员尽快胜任工作做好准备。健全质量管理检查制度, 要有区分、有重点地进行护理质量管理检查, 其中, 有重点指的是根据不同检查阶段特点为其确定检查重点, 如最新仪器设备操作、最新护理理论知识以及最新护理方法等, 这样能够有效提高检查实效性和针对性;有区分指的是一个存在连续3次护理质量检查出现重大缺陷的护士, 将其作为重点检查对象。对护理质量重点差别进行检查, 能够有助于增强质量管理意识, 提高护理质量管理效率。

综上所述, 在儿童重症监护室中, 通过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加大健康宣教力度, 能够大幅降低护理风险率和护理纠纷率。

参考文献

[1]潘文彦, 徐建鸣, 郑业伟, 等.护理风险预警制度在预防ICU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的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 24 (10) :2450-2451.

[2]王双, 王海龙, 穆恩.基于集对分析理论的ICU护理风险分析[J].护理学杂志, 2014, 29 (13) :46-48.

[3]高秀珍, 杜习霞.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河北医药, 2013, 35 (15) :2376-2377.

[4]张玉珍.护理风险管理在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 2013, 24 (5) :767-769.

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篇10

1 医院感染控制的原则

1.1 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学习

充分认识到医院感染的重要性, 在实际工作中, 认真落实标准预防制度及手卫生制度。戴口罩和帽子换专用拖鞋, 探视时间宜短。病室内使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对空气进行净化和消毒, 每日查看以确保其能够正常运行。对于特殊感染的患者, 应实行单间隔离分组护理, 并有隔离标示。患者所用物品应定时消毒灭菌, 医疗废物装入双层黄色塑料袋内, 器械有包装袋封扎后贴上警示标示, 有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处理。

1.2 加强医院感染培训的学习

认识到手卫生的重要性,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在临床护理操作中能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正确洗手。科内应粘贴洗手法示意图要求颜色醒目, 以警醒医务人员正确洗手, 科内一级质控人员定期对手卫生的正确率和依从性进行调查, 计算出手卫生正确率和手卫生执行率, 粘贴在质控墙专栏引起并认真落实执行。

1.3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尽量避免进行各类侵入性操作, 如进行必须严格执行无菌原则, 选择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 并确保置管人员无传染病等。在执行各种引流管、导管的护理操作规程, 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防止病原菌污染。每日评估留置导管的必要性, 尽可能缩短导管的留置时间, 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无菌技术是预防感染的一项重要操作技术, 具有很强的科学性, 必须严格执行。

1.4 合理使用抗生素

按照《抗生素合理使用原则》和《抗生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应用抗生素, 对疑有感染的患者及时留取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如实填报并积极救治患者。观察患者用药后反应, 同时注意抗生素配伍禁忌, 以免药效消失。有病情变化及时向医师回报, 以便及时调整用药, 做到抗生素使用合理有效。

1.5 严格消毒隔离定期对科内各种仪器设备进行擦拭消毒

隔离是为了防治疾病在医护和患者之间相互传播。多重耐药菌的患者, 采用单间隔离, 患者接触的医疗器械、床旁物品、室内物表均应进行严格消毒处理。机械通气使用一次性呼吸机管道, 每周更换1~2次, 有明显污染时立即更换。建立消毒登记本, 擦拭消毒并登记, 消毒液的配置浓度应为1000 mg/L。各区都应每日定时消毒, 并每日开窗通风30 min。特别是有感染的患者一定要做好终末消毒处理。

1.6 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

应实行双签名, 由专人回收, 定点放置, 特殊感染的医疗废物袋外应粘贴特殊感染标示。以免混放。回收后应粘贴标示并结扎。感染与非感染分开放置。由专人负责统一回收运送处理, 并进行登记、交接签名。

1.7 完善医院感染的相关工作

做好每季度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及手卫生细菌学的监测, 定期由医院感染专职人院进行监测并追踪结果及时报告。发现可疑感染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采集样本送检, 根据检验结果督促开具合理的抗生素, 护士应严格按照医嘱给药, 及时观察药物疗效并告知医师。科内每周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学习, 严管患者家属的探视工作。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化优质护理服务, 在提高医疗质量的前提下, 积极治疗原发病, 加强支持疗法, 让患者尽快恢复, 提高治愈率, 定期进行随访。开展好三导管及手术切口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每日对三导管留置的必要性进行评估, 尽量减少使用天数, 积极开展三导管目标监测工作, 以持续降低感染率。科室定期督导, 感染管理科工作人员择期检查, 齐抓共管切实落实。

2 小结

预防重症监护室感染必须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实施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 积极治疗原发病, 加强营养, 增强机体抵抗力。认真落实三导管的预防控制工作, 切实执行手卫生制度, 切断传染源, 保护易感人群, 遵守抗菌药物使用相关规定, 正确合理应用抗生素。建立细菌耐药检测系统, 加强支持疗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认真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做好环境卫生监测工作, 完善相关的管理体系, 提高患者治愈率, 从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摘要:通过对重症监护室患者病情及监护室特殊状况的分析, 制定可行措施, 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分析重症监护室的特殊布局及患者的病情, 提出落实手卫生及相关消毒隔离措施, 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率明显下降。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参考文献

[1]孔阳英.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和耐药控制.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 25 (9) :1047-1048.

[2]郭润萍.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护理.基层医学论坛, 2009, 3 (3) :231-232.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安全护理管理 篇11

【关键词】 安全护理;管理;重症监护室;新生儿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38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56-02

所谓的护理安全管理就是指利用管理、教育、技术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对临床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来进行积极有效的预防,以此来规避护理过程中的风险事件,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并为患者提供一个相对较为高效、健康、安全的护理环境[1]。新生儿作为一个较为脆弱的群体,当其在出生后发生危重疾病时,就必须为其提供一个相对较好的医疗护理环境,以便于提高危重新生儿的存活率以及生存质量[2]。本研究将对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安全管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为了降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就必须懂法、知法,并按照相关法律规定来开展日常护理工作。为了提高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医院在对此类新生儿危重病房的护理工作以及护理人员进行管理时,就必须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对相关法律进行学习。让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学会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并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情况,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引发医疗纠纷的风险因素进行积极防范,将法律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在一起,确保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日常护理行为合法、合情以及合理。

2 人员的合理配置,强化团队合作

医院在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人员进行配置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临床护理工作的特点,按照动态调整、优化组合、结构合理等原则来对其进行护理人员的配置。一般情况下,在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人员进行配置的过程中,专业知识过硬、实践操作能力较强以及临床护理经验丰富的人员比例应占绝大部分,以此来提高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团队的质量以及数量,确保她们能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

在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人员进行管理时,护士长可以根据科室的具体情况根据工作量的不同、工作时间段的不同以及季节的不同来对排班制度进行适当的改革,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动态安排。在医疗高峰时段,可以对护理人员进行弹性排班,以此来避免护理人员出现超负荷工作的情况出现。在对危重新生儿进行临床护理时,由于此类工作具有缺乏新意、重复性强、琐碎、繁忙等特点,同时它有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高度责任心,因此,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通常会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基于此,在对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进行管理时,一定要强化护理人员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让她们在繁忙的工作中相互监督、相互提醒、相互帮助,以此来降低护理工作中的漏洞以及缺陷,避免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3 强化护理人员的学习

随着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临床护理技术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3]。透析仪、各类监护仪器、人工呼吸机、新生儿辐射台以及新生儿暖箱的相继出现为危重新生儿的临床治疗带来了希望,因此,新生儿危重监护室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就必须对熟练掌握这些仪器的应用,以此来改善危重新生儿的生存质量,降低其死亡率。例如,在对暖箱中的危重新生儿进行临床护理时,如果未对呼吸机螺旋管或有机外罩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就会导致患儿出现医源性感染的情况[4]。此外,在对各类仪器进行使用时,如果出现使用不当的情况或未完全掌握一起的相关性能,那么就有可能对患儿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

由此可见,新生儿危重监护室的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不仅要遵守相关的护理操作规章制度,而且还必须强化专业技能以及相应的理论知识学习,对各类贵重、精密换壳仪器的操作规程、使用方法、性能以及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都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因此,从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的人员必须对护理工作中的新技术、新知识进行不断学习,使其知识面得到有效的拓展,以此来达到提高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工作质量。

4 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护理人员在对危重新生儿进行临床护理时,一定要对患儿的整体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从整体方面来看待其所患的疾病。在对此类新生儿进行护理时,最好使其处于一个相对适宜的环境中,使其保持舒适的体位,对患儿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帮助母婴尽早建立亲子关系。

5 建立护理安全小组

医院在开展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工作时,可以通过建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的方式来对临床护理过程中的安全进行全权负责,由科室护士长担任组长,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方案进行管理。每月定期召开护理工作会议,对上月护理工作中的缺陷、差错进行讨论,并将其登记在册,同时还必须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护理安全管理小组成员每月必须对辖区内的护理工作进行不定期抽查,一旦发现潜在的问题就必须立即进行整改,以此来提高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工作质量。通过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工作进行预防性管理,将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医疗纠纷以及风险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提高了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伍莉.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安全防护的研究现状[J].重庆医学,2012,41(33):3550-3552.

[2] 徐亚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监测及控制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4):52-53.

[3] 何少茹,孙云霞,余宇晖等.纤维支气管镜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J].临床儿科杂志,2009,27(1):18-21.

重症监护室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对象为2007年1月-2008年10月入住RICU的清醒患者100例, 其中男48例, 女52例, 年龄28岁~89岁。根据WHO以65岁为老年人划分界限的标准, 将患者分为:≥65岁为老年患者, 40岁~64岁为中年患者, 18岁~39岁为青年患者。

1.2 研究方法

采用自设问卷和访谈的方法, 问卷分为两部分: (1) 患者一般资料; (2) 入住RICU后3 d~5 d内患者内心所期望的各项具体需求。对100例患者访谈问卷进行归纳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的特点构成

100例患者中, 老年患者51例, 中年患者35例, 青年患者14例。文化程度文盲8例 (8%) , 初中以下文化32例 (32%) , 高中及中专文化37例 (37%) , 大专以上文化23例 (23%) 。费用情况:自费46例 (46%) , 公费医疗或社保54例 (54%) 。治疗方面:需气管插管患者42例 (42%) , 需机械通气患者54例 (54%) 。家庭组成和住院次数方面:单身患者26例 (26%) , 2次以上入住RICU患者24例 (24%) 。

2.2 患者在RICU治疗期间的期望要求

所有患者都有对病情、预后、医疗费用等心理上的知情需求;92%的患者有与人交流的需求;84%的患者有治疗、护理、环境、药物作用等能舒适、不影响睡眠的生理需求;78%的患者表现出今后能更加自我保健并希望多与医务人员、治疗成功患者交流等发展的需求。其中, 老年患者在费用、预后、交流等心理、人文需求较高, 中年患者在发展方面需求较高, 青年患者在生理方面的需求较高;单身患者在人文、生理方面的需求较高;多次入住RICU患者在心理方面需求较高。见表1。

3 讨论

入住RICU患者大多都是慢性呼吸道疾病病情突然加重的患者, 由于病程长, 加上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结构、经济收入等背景的不同, 因此RICU患者在生理、心理、人文关怀、发展等需求也各不相同。心理需求包括了解真实病情、预后、治疗方案及医疗费用等;人文需求包括与家人、医护人员谈心交流, 获得周边的同情和支持, 减少孤独及被遗弃感等;生理需求要求在治疗、护理、环境上等尽可能舒适, 减少不良反应, 少影响睡眠等;发展需求包括希望回顾生命, 加强自我保健, 找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包括需要爱和希望) 等[1]。

调查显示, 患者都认为自己应该知道病情的真实情况、转归和预后, 以及某些治疗方案和治疗费用, 任何猜测会使其产生不安全感和对医护人员产生不信任感;而有的患者又不希望与自己家属谈及自己的疾病, 害怕增加家人的负担。尤其是老年患者, 因为病程长, 看病次数多, 费用大, 对本身疾病了解多, 对真实病情、治疗方案和费用尤为敏感, 尊重老年人的知情欲望, 往往达到事半功倍的护理效果。

RICU患者由于病情需要, 大部分时间与外界相对隔离, 与家人的沟通少, 掌握信息少, 多感孤独、无助和担忧。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 鼓励、同情和支持, 对老年特别是单身患者尤其重要, 令患者更能配合治疗和护理[2]。

在RICU治疗的都是重症患者, 大多需要使用大量仪器设备和有创治疗, 影响和限制了患者的自由活动和睡眠。在治疗和护理中, 尽可能让患者舒适, 减少治疗和药物的不良反应, 是所有患者的共同需求, 对年青患者尤为重要, 更是医护人员平时要更加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不同的年龄、不同家庭结构及多次入住RICU, 都使患者产生复杂的心理过程。重返工作岗位是年轻患者最大的希望;不想成为子女的负担、担心费用、害怕死亡等是中老年患者考虑最多的问题, 因此, 他们更需要医护人员的关心、同情和爱护。

综上所述, 应重视健康宣教, 关注RICU患者的期望需求, 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另外还需合理安排探视时间, 可减少院内感染[3]。

参考文献

[1]贾伟廉.期望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 102

[2]王宏霞, 刘璞娟.浅谈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心理反应及心理护理[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17 (4) :319

上一篇:局域网安全防御设计下一篇:馆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