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重症监护病房

2024-10-14

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精选12篇)

外科重症监护病房 篇1

院内转运是患者住院治疗期间之重要环节[1]。特别是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 (NICU) , 常因诊断和治疗的需要进行医院内转运, 如手术、CT、MRI、DSA造影检查、高压氧治疗及患者病情稳定后的转科等, 但有文献报道, 高达71%的转运患者在转运途中或检查过程中引发轻微或严重并发症, 转运患者的病死率较一般患者高9.6%[2]。为将转运风险降到最低, 我科自2013年1月始将临床路径运用于危重患者转运中, 优化了NICU危重症患者转运流程, 保证患者安全转运。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2年10月-2013年4月间我院NICU转运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共210例。男156例, 女54例, 年龄10~80岁。气管插管18例, 气管切开46例, 机械通气支持5例, 头部引流35例, 留置导尿管208例, 留置深静脉导管166例, 外周静脉输液44例, 面罩给氧83例, 鼻导管给氧98例。其中瞳孔改变1例, 液体外渗3例, 管道脱落3例, Sa O2下降2例, 请求支援1例, 经及时处理, 未影响病情, 均顺利完成转运。

2 方法

2.1 制定转运路径

根据病情、疾病护理要点不同, 制订出以护理安全为主的《NICU危重患者转运路径》, 主要包括转运前充分准备和预处理、转运途中的安全与护理、转运后的交接。

2.2转运前

(1) 医护人员组成:由较高资历医护人员组成, 其资格和能力直接关系到患者安全3。 (2) 转运安全性及风险性评估:转运需要时间、转运方式、转运专用通道的畅通、途中生体征支持技术, 评估途中易导致意外脱管、病情加重的危险因素, 并将风险性告知患者及家属。 (3) 仪器设备及急救药品准备:根据病情评估备好急救药品及仪器设备 (转运呼吸机、便携式氧气瓶、监护仪、便携式吸痰机、颅内压监护仪等) 。 (4) 患者预处理及准备:转运前做好病情观察 (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颅内压) 及尽量去除引发颅内压增高的因素, 并妥善固定各种管道和保持通畅。

2.3 转运中

(1) 科室间准备:转运前10 min与相关科室联系, 做特殊交待, 开通绿色通道, 确保接收科室做好充分准备。 (2) 病情观察:转运途中的医师护士始终守护在患者靠近头端位置, 注意患者的意识、瞳孔、面色、心电监护数据、颅内压等、观察各种管道是否滑脱扭曲, 观察穿刺部位、补液速度及通畅情况, 看用具是否对患者有损伤。听机器运转的声音, 维持生命体征平稳。 (3) 保持呼吸道通畅:转运中随时注意呼吸状态, 颅高压患者防止呕吐物引起窒息,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抢救成功的关键[4]。 (4) 心理护理:护士应轻拍患者, 判断意识变化。有意识的与患者交谈, 询问患者感觉如何, 使患者及家属有安全感, 主动地配合转运。 (5) 保证有效治疗:医护人员加强监护患者, 同时使途中应做的各种治疗、护理措施不间断、不漏掉并且有效。 (6) 病情变化应急处理:如途中发现病情恶化和意外时医护人员沉着冷静, 操作熟练有条不紊。应对危及患者生命的问题首优解决。立即现场评估, 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就地抢救, 并及时向有关科室呼救, 或到最近的有条件的科室进行抢救。待病情稳定, 重新评估后再行转运。

2.4 转运后

患者检查时医护人员全程陪同, 返回病房后要完善记录:做好患者交接, 填好转运交接单。

3 小结

转运危重患者不是一次简单的运送过程, 而是抢救危重病患者过程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个监护、治疗、护理的过程[5], 存在极大的护理风险。NICU危重症患者对转运护士要求较高, 不仅要求护士够熟练掌握各种转运仪器和设备的使用, 而且在对病情的观察及转运途中出现不良事件的观察及处理, 临床路径的应用使护士对患者的病情、心理问题有了正确的评估, 在转运途中能采取迅速有效的处理方案, 能有条不紊地配合医师完成各种抢救及治疗工作, 增强了责任感, 有效地提高了NICU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张国霞, 谭丽萍, 徐苏萍.预见性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5 (11) :1040-1041.

[2] Day MW.Transport of the critically ill:The Northwest MedStarexperience[J].Crit Care Nurs Clin North Am, 2005, 17 (2) :183-190.

[3] Helen H, 李明子.护理与病人安全[J].中国护理管理, 2007, 7 (1) :23-24.

[4] 周端宁.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前及院内急救护理[J].当代护士 (学术版) , 2011, (3) :76-77.

[5] 司联晶, 陈月芬.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J].卫生职业教育, 2010, 28 (4) :153-154.

外科重症监护病房 篇2

(相关规章制度及流程)

姓名:

一 填空(共50分,每空1分)。患者的静脉延长管需标明药名及更换时间,需()天更换一次。2 对于体重较小的患儿动脉置管需()小时冲管一次。为小儿吸痰时,需呀正确调节压力,压力值为()。4 为防止为内容物返流,鼻饲时适当抬高床头(),或者()体位。为小儿喂奶后,()内不易翻身或做其他护理操作。喂奶后()内不得给予吸痰刺激,以免误吸。抗生素配置后有效期()。深静脉置管穿刺处及动脉置换穿刺处贴膜()天更换一次,有血迹立即更换。深静脉置管如果留置时间超过()天,需要提醒医生是否更换。9 术后第()日更换手术室带回的三通。深静脉置管中各管路:P(),D(),M()。

11小儿的胸瓶()更换一次并()。呼吸机管路及湿化瓶()更换一次。如果有感染的患者()更换一次。小儿奶瓶消毒()一次,时间定为(),消毒时间为

()。小儿发热时,低热的温度为(),中热(),高热(),超高热为()。小儿发热()以下不用退热处理,()以上首选物理降温,()以上药物降温。物理降温时禁止擦拭部位:(),(),(),(),()。气管插管的患儿需要()监测肛温,并记录在重护单上。18 吸痰的顺序()→()→口腔。小儿的气道护理中如果给患儿吸痰应先后做好准备先雾化,再(),(),()。腹膜透析时如果患儿不发热,透析液应加热到()。21 吸痰时冲洗吸痰管的盐水应()更换一次。小儿吸痰时气管滴药的液体为()。小儿的气管插管深度计算公式为()。小儿的血压计算公式为()。小儿的体位引流护理中,处仰卧位外,还应适当增加(),(),()。压力传感器的零点()。集尿瓶()更换一次。腹膜透析液的滴壶()更换。

二 简答题患儿刘某某,室缺修补术后转入心外重症监护病房,如果你是负责接此台手术的护士你将要做哪些工作?(10分)在探视时,家属询问:“护士为什么我的孩子还在睡觉?我的孩子为什么不能喝水?水喝多了会造成什么危害?孩子做完手术是不是就彻底好了?”如果你是床旁负责护士此时你将如何回答?(10分)术毕回室的患儿,针对其皮肤现有状况以及预防压疮的发生,你将如何与患者家属沟通?请以书面形式表达。(10分)患者张某某,女,5M,体重4.8kg。于2014-6-4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入ICU,入室后HR:139次,BP:75/39mmHg.CVP:4mmHg.SPO2:100%,T:39.0摄氏度。R:30次/分。呼吸机辅助呼吸,血气值:钾:

3.1mmol/L.其他正常,吸痰一次大量黄色粘痰,患儿四肢末梢湿冷,给予保暖,补液,引流量少,尿色正常,量正常。对于此患者请按照护理程序给予相应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10分)

外科重症监护病房 篇3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感染控制;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651-01

重症监护病房(ICU)为医院集中对危重症患者进行救治的特殊病房,ICU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危险率较普通病房患者多10倍。其主要因素和ICU患者机体抵抗力弱、病情危重、免疫力低下、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侵入性操作多等相关[1]。一旦患者出现机体感染,则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病情恶化,对后续治疗与护理带来极大的影响。因ICU的患者具有流动性特征,转移可能会导致院内感染流行。本次研究主要对ICU患者院内感染发生因素进行分析,综合相应的措施,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98例重症监护并发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51例,女性47例,年龄19~74岁,平均年龄(45.2±6.9)岁。基础疾病:重度颅脑损伤21例,脑出血16例,呼吸衰竭18例,多发伤11例,脑梗死8例,急性重症胰腺炎8例、急性心肌梗死7例、多脏器功能衰竭9例。进入ICU时间,1d~78d,平均时间(8.25±2.61)d。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院内感染病例进行登记,将患者根据年龄与感染部位、疾病、危险因素等情况的不同,进行分析。

1.3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根据中华人共和国卫生部在2003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为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以医护人员检验和相关资料记录未诊断依据。

1.4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所得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选择的ICU患者98例中,发生院内感染21例,发生率为21.43%。内科系统感染为6.15%,普通病房为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各年龄段有较大差异,50岁以上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50岁以上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21例院内感染患者进行检查后发现,感染主要部位为胃肠道与泌尿道、呼吸系统。导致ICU患者出现医院感染,其主要因素为侵入性操作较多,有进行侵入性操作患者,产生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较无侵入性操作患者高,其中气管切开与器械通气患者感染发生率最高,其次为纤维支气管镜治疗、留置导尿管与鼻胃管、血管切口、动静置管等。

3讨论

经统计数据显示[2],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率达21.43%,明显较普通病房、内科系统高。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感染,其以下呼吸道感染较为多见。其次为胃肠道、泌尿道感染,与国内相关报道所得结果一致。老年重症患者时出现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因ICU老年人群自身病情危重,抵抗力差,住院时间长,身体的部分保护性反射开始逐渐消失,因痰液瘀滞,使肺部产生严重的感染;因自身疾病较重,需要作气管插管、纤维支气管镜、气管切开等方式进行治疗,也有患者行机械通气,保持下呼吸道与外界接触,导致鼻咽部无感染抵抗能力,引发肺部感染[3]。因广谱抗菌药物的大量应用,会对正常菌群形成抑制,导致体内细菌大量繁殖,出现菌群严重失调情况。我院ICU为综合性病房,专门收治各种重症患者,其中颅内损伤、脑出血、脏器受损等较为多见,因患者的基础疾病较为严重,身体难以吸收营养,出现免疫功能下降,同时患者也有使用侵入性操作与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导致医院感染发生增加。

医院感染预防主要采取非抗菌药物防治为主,根据相关因素采取措施:

口腔护理:据有关研究结果显示[4],氯已定、过氧化氢漱口能有效对牙菌斑上的细菌进行有效的抑制,可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护理人员可定期对患者进行氯已定或者过氧化氢进行漱口,每日两次,抑制口腔细菌滋生;

尿道管护理:重症患者大多需留置导尿管,减少尿潴留的发生。可尽量将导尿管的留置时间减少,并定期进行尿管更换,避免因长期置管,滋生细菌,产生泌尿系统感染;

胃肠道感染护理:鼻胃管使用后,会导致食道下段括约肌功能受到严重的影响,导致胃内的含细菌容物产生反流,流至鼻腔后产生呼吸道感染]。危重症患者必须给予足够的营养支持,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早期行肠内给氧,能有助于将胃酸分泌提高,降低胃内的细菌定植;临床上课使用硫糖铝来代替受体阻滞剂、H2等抗酸药物。不阻断胃酸分泌,能显著对应激性溃疡进行预防,避免细菌的胃内定植,有效降低肺炎发生率[5]。

机械通气防治:定期进行呼吸机导管更换,采取热湿交换、无创通气等方式,可使患者的呼吸道感染与肺部感染发生率降低。

综合上述,ICU的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且与诸多因素相关。根据其发生因素采相应的措施,可缩短患者的ICU住院时间,确保合理使用抗菌药,能避免患者出现交叉感染,使感染发生率降低,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 蔡成,吕勤,戴昆琦等.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感染菌群分布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J].医药导报,2011,30(3):379-381. [2] 沈伟锋,李辉,马岳峰等.创伤患者住ICU期间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1,20(6):588-592. [3] 李维勤.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的重症监护治疗[J].中华消化杂志,2014,34(3):145-147.

[4] 李琦,黄映玲,张琳等.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8):23-24.

外科重症监护病房 篇4

床边交接班制度是病区常规工作之一, 是加强护理工作连续性, 保证病人治疗、护理不间断的必要措施[1]。重症监护病房 (ICU) 作为危重病人集中治疗的单位, 其病人病情危重、变化快, 治疗、护理项目多且连续性强, 各种信息多且复杂零碎。为连续观察病人病情变化, 不间断治疗及护理, 保证医疗护理安全, 严谨规范的床边交接班是重要有效手段。我院进行了心脏外科ICU护士床边交接班的规范化管理, 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为1所三级甲等心血管病专科医院, 心脏外科ICU设置床位4张, 护士总数10人, 凡外科术后的病人均需送往ICU进行监护治疗。2006年1月—2008年6月ICU共收治各类危重病人623例次, 共实施床边交接病人5 160例次。

1.2 交接班方法

每日床边交接班3次, 由全体交接班护士参加, 时间20 min~30 min。分别是夜班护士向早班护士交接, 早班护士向晚班护士交接, 晚班护士向夜班护士交接。

1.3 交接内容

在ICU每个病人床边病历夹内增加《ICU床边交接班表》。危重病人床边交班需强调的基本内容包括:病人手术方式、术中术后情况、生命体征、各种管道情况、皮肤情况、出入液量、病人主诉、心理状态、医嘱执行情况、仪器设备性能、夜间睡眠、晨起精神状态、当班时采取的主要护理措施和存在的护理重点、难点。

2 ICU床边交接班规范管理方法

2.1 规范床单元配置标准

ICU每个床单元按统一标准配置, 标志清楚, 用物均与床号一致。各种床边常用耗材、药品按基数每班添加和整理。交班护士在交班前自查床单元内配置是否符合标准。

2.2 规范交接班时间

ICU危重病人集中, 床边交接班内容多, 为保证交接班护士有足够的时间完成交接班内容, 要求各班接班护士提前30 min进入工作岗位, 避免交接班时间有限, 急于下班或赶公交车, 匆忙间内容交接不清[2]。每次床边交接班时间保证在20 min~30 min, 掌握好节奏, 按规定时间上岗, 按规定时间交清楚、说明白, 这也是护士综合业务水平高低的体现。

2.3 规范交接班气氛

部分护理人员不重视床边交接班, 不严肃认真, 表现为护士交接班时队形松散、注意力不集中、护士之间的交头接耳, 使病人产生被忽视或紧张情绪。为此科室制订了严格的交接班流程, 保证交接班严肃、认真进行, 要求每位责任护士在来到病人身边时必须首先问候病人, 使用尊称, 并掌握沟通技巧, 为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打好基础, 其他护士应保持安静及队形整齐, 由交班护士按交接班要求内容认真交班。护士长要不断强化护士的床边交接班意识, 使护士平时工作中养成良好的床边交接班作风, 并时时督促、检查执行, 使持之以恒成为作风[3]。对床边交接班中出现的不正常气氛, 护士长要及时予以纠正。

2.4 规范交接班内容

床边交接班内容除必须交接的病人基本内容外, 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4.1 交接层次要鲜明

心脏外科ICU病人病情变化快, 层次鲜明的床边交接班要求护士平时注重学习新的业务知识, 注重培养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使每位病人交接重点突出, 而不是罗列自己当班工作内容, 也不是千篇一律的叙述, 使得床边交接班重点内容不清。要交代清楚现存在的护理重点、难点, 下一班工作重点内容, 这样有利于自身能力的提高及下班护士对病人的观察、处理。

2.4.2 护士间沟通注意环境、语言

交接班护士不能为了规定床边交接班而交接班, 或为在病人面前表现自己, 而对其他医护人员的工作任加评论, 造成不必要的纠纷及麻烦。护士应注意说话的场合、对象、病人的情绪及对医院是否存有偏见等, 决定某些内容床边交接、某些内容办公室交接。对于不适宜在病人床边交接的内容, 可以回到办公室再交接, 确保这些病人护理安全, 服务满意。

2.4.3 病区内应有交接班关注的重点, 对其进行重点交接

必须具体交接的对象包括新病人、危重病人、病情反复的病人、做过特殊检查的病人, 应作为下班关注的重点内容交接, 要交接清楚, 交代明白。

2.4.4 交接班内容要灵活掌握

护士在进行床边交接班有固定内容, 但具体操作时要做到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如皮肤情况的交接, 病人情绪不好或某病人不能忍受在众多护士面前暴露自己的身体时, 就应改变常规方法。劝说开导情绪不佳病人, 待病人情绪好转, 与护士长共同检查皮肤;或对较敏感病人, 按病人要求仅留下交接班护士2人交接皮肤。要按交接班内容要求完成床边交接, 但应注意方式、方法, 要真正为每位病人提供人性化的服务。

2.4.5 交接班内容要注意保护病人隐私

很多护士会认为医护人员在工作场所谈论病人的病情, 暴露病人身体供自己交接班、检查是天经地义的。因此, 忽视了对病人的保密权和隐私权, 这类病人交接班时一定要注意保护病人的人格尊严及隐私, 除语言上注意外, 还要为所有病人提供私密的个人空间交接病人皮肤, 管道等情况[4]。

2.4.6 不断完善护士交接班制度的内容

结合ICU工作程序的特点, 充实交接班制度的内容, 并做到奖罚分明, 科内定期召开交接班质量研讨会, 不断完善、学习、充实交接班制度的内容。通过强调执行ICU工作程序中交接班的细节问题, 减轻了病人身心痛苦, 减少护患纠纷, 杜绝差错事故发生的隐患, 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使护理队伍素质得到了提高[5]。

2.4.7 病人的安全护理是重点内容

每例危重病人床边交接班的内容都多且复杂, 但各班护士都应注意收集病人安全隐患的信息, 作为重点班班交接, 互相提醒, 共同努力为病人提供一个连续安全的护理服务, 保证危重病人能早日康复出院。这些信息的获得是某一班护士严密监护得到的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如某些病人需定时翻身, 但侧身卧位时会出现血氧饱和度低或下降过快等情况, 要避免该侧卧位, 或减少该侧卧位时间, 并在该侧卧位时加强巡视, 保证安全, 这些内容就应该班班交接强调, 杜绝安全隐患。

3 小结

通过规范床单元用物的交接, 加强了科室财物管理, 有效地减少了用物的丢失, 保证了仪器的性能良好。通过规范心脏外科ICU护士床边交接班制度、确定时间、气氛、内容、规范每位护士在病人面前的言行, 保证护理工作安全、有效、持续进行。实行交班护士床边交接班的同时, 特别注意有关病人操作的特殊内容交接、病人心理需要、躯体疾病的交接, 对遇到问题能及时、准确、持续采取措施, 这样既解决了实际问题, 又融洽了护患关系。由于各班之间详细、具体的交接, 减少了某些不规范护理行为的发生, 减少了病人身心痛苦。同时通过交接班过程的锻炼, 促进了护理队伍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高翠荣, 朝辉, 黄艳玲.护理交接班方法改进的体会和总结[J].基层医学论坛, 2006 (10B) :48.

[2]陈松.应用循证护理对危重病人晨交班实行规范化管理[J].中国医院管理, 2004, 24 (2) :35-34.

[3]范珍珍, 南小平, 贾红芳.不同护士交接班模式的应用研究[J].现代护理, 2005, 24 (11) :1201.

[4]戚依平.护理交接班中的缺陷与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1) :50-51.

重症监护病房工作制度 篇5

1、科室设立兼职或专职设备管理人员,负责仪器设备的申请购置、仪器保管、日常维护、使用指导、安全检查、设备定期核对、信息反馈及报废等工作。

2、所有仪器设备必须建立操作规程,保养维护制度,并认真做好

使用情况登记,保证性能良好,发现问题及时修理,对大型贵重仪器设备应安排专人负责。

3、高、精、稀缺仪器必须有专人操作使用、定期检查,未经技术

培训之人不得使用仪器。

4、仪器使用前应组织学习,充分掌握新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各项仪器建立使用说明卡,挂于仪器上。

5、定期清理呼机管道,监护仪导联线及血压计袖带,保证抢救设

备完好率100%。

6、仪器设备原则上不外借,特殊情况必须经设备科同意,院领导

审批后方能外借。

重症医学科消毒隔离制度

1、工作人员进入病房后要按规定着装,外出离开病房时要换便装。

2、入住重症监护室患者须进行抗HIV、抗HCV、HbsAg等检测,阳性者须安置在隔离监护室内,分开护理。

3、工作区域划分要规范,明确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

4、医务人员无菌操作前后要洗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接触

病人污染物时要戴手套操作,操作后要立即摘除手套,严禁戴手套接触非污染区域和物品。

5、病房平时应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环境清洁。

6、治疗区和监护病房每月进行空气培养一次,报告存档。

7、治疗室和各监护区拖布、抹布应分开放置,标记明确,用后置

于500mg/L的含氯消毒剂中浸泡30分钟,清水冲净,悬挂晾干。抹布应一桌一布,用后置于500mg/L的含氯消毒剂中浸泡30分钟,清水冲净,晾干备用。

8、监护区内各种物体表面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地面湿

式清扫每日两次,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拖地,当墙面、地面、物体表面被HIV等传染性病原体污染时,可用1000—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或喷洒消毒。

9、一般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体温计等应专人专用,保持清洁。病人转出或死亡后作终末消毒处理。

10、呼吸机管道、氧气湿化瓶等定期更换,送中心供应室消毒处理。

11、非一次性的诊疗用品和器械用后应初消,再清洗后送中心供应

室消毒处理;各种引流管、吸痰管、导尿管等一次性物品不得重复使用。

12、各种引流液如无污染,可以直接倒掉。引流瓶或排泄物如有污

染或可疑污染,用1000mg/L含氯消毒溶液混匀后静置30分钟后倒掉。

13、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污染的各种服、被服等织物应立即更换

装入黄色塑料袋内有明显标识。

14、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分开放置。

15、医疗废物的管理参照《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执行。

重症医学科感染管理制度

1、呼吸重症医学科分治疗区和监护区,治疗区内有非手触式流动

水洗手及干手设施,治疗车上备有快速手消毒剂,监护区每床使用面积≥15㎡。

2、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放置。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均

应进行抗HIV、抗HCV、HbsAg等检测,阳性者须安置在隔离监护室内,治疗活动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控制交叉感染。

3、病房定时通风,保持环境清洁,每月进行空气、物表监测一次,监测结果应符合标准,4、工作人员进行重症监护室要穿专用工作服、换鞋、戴帽子、口

罩、规范洗手,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及消毒隔离制度。医护人员在诊查病人前后均应洗手或手消毒,接触每一例病人或同一病人的不同部位均应洗手或手消毒,各项诊疗操作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每季度对手、消毒液监测一次,监测结果应符合标准。

5、严格探视制度,限制探视人数,探视者应更衣换鞋、、戴帽子、口罩,与病人接触前应洗手。

6、注意病人各种留置管路的观察、局部护理与消毒,坚强医院感

染监测。加强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防止病人发生菌群失调,加强细菌耐药性的监测。

7、病床采取湿式清扫,一床一巾,床头桌一桌一布,用后均须消

毒,保持床单、被套、枕套清洁,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

换,病人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8、无菌物品与清洁物品分类放置,使用的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用

后毁型,一次性医疗用品严禁重复使用。病人用后的各种监护仪器及医疗用品按规定消毒处理。

9、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分开防放置,进行无害化处理。

10、对特殊感染或高度耐药菌感染的病人,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

重症医学科护士长职责

1、在护理部的领导下和科主任的业务指导下,负责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和行政管理工作。

2、负责检查了解本病房的护理工作,并参加指导危重、大手术后

及抢救病人的护理。督促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有计划的检查医嘱执行情况,加强医护配合,严防差错事故。

3、随同科主任和主治医师查房,参加科内会诊及大手术或新开展的手术、疑难病例和死亡病例讨论。

4、负责本病房护理人员的政治思想工作,教育护理人员加强责任

心、改善服务态度,遵守劳动纪律。

5、组织本病房护理查房,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及护理科研工作。

6、组织领导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机技术训练。

7、负责管理好病室,包括护理人员的分工,病房环境的整洁、安

静、安全、各类仪器、设备、药品的管理。

8、负责指导和管理实习、进修人员,并制定护师或有经验有教学

能力的护士担任带教工作。

9、督促检查护工、卫生员、配膳员做好病人生活护理、饮食供应、病区清洁卫生和消毒隔离工作。

10、经常听取医疗、护理、饮食等方面的意见,研究改进病房的管

外科重症监护病房 篇6

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在2002年4月~2006年4月将成效沟通会给病人带来融洽、安全感的理念[1]、畅通医患沟通渠道[2],应用在ICU410例危重病人的护理中,旨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提升服务满意度,降低医疗纠纷,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410例,男252例,女158例,年龄6~81岁,平均(34.5±10.6)岁,住ICU时间:1.5小时~603天,平均7.24天。其中重型颅脑外伤162例,哥拉斯(GCS)评分3~5分92例,6~8分70例,手术108例;各种中毒60例;食管癌术后52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46例;肺癌术后28例;急性心肌梗死31例;骨盆骨折并失血性休克9例;产后大出血并急性肾功能衰竭8例;外伤性肝破裂肝修补术后8例;外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后6例。410例病人经口气管插管136例,气管切开125例,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182例,总死亡率36.1%。

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在查阅相关文献进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列出调查提纲,先对40名ICU病人或家人、30名经治大夫和护士做预测试,修改后的调查问卷其信度、效度均有较高的一致性。成效沟通病人(家属)满意调查问卷采用整体研究的方法,样本为2002年4月~2006年4月410例ICU病人, ICU病人转出、出院前由值班护士发放一份调查问卷,病人或家人填写后交住院处,也可在办理出院时交住院处,ICU护士1~2个月到住院处收取1次调查问卷。随机抽取医生、护士各60人,一次发放成效沟通医生、护士满意调查问卷,问卷填写后交住院处,ICU护士次日收回。最后将收集的资料全部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

结 果

410份病家成效沟通满意度调查问卷,收回407份,回收率99.3%;60份医生成效沟通调查问卷,因1人外出收回59份, 回收率98.3%;60份护士成效沟通调查问卷如数收回, 回收率100%。

成效沟通的内容、方法及应用:成效沟通的内容、方法是护理人员将病人的抢救、动态病情观察、心理变化、出科指导、临终关怀贯穿于护患关系、医护关系、护护关系中,使护患间、医护间、护护间在满意、融洽、安全的环境中,为病人提供高质量、建设性医疗护理服务。

结果提示 病人或家人对护理人员抢救、告知、倾听、临终关怀护理信息沟通满意度>95%,各组满意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也提示成效沟通是ICU病人、家属的基本需求和迫切愿望。结果提示 医生、护士对病人抢救、动态病情观察、心理护理、转科指导、临终关怀护理信息沟通满意度>95%,各组满意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也表示医护人员对成效沟通普遍需要。

讨 论

建立病人及其家属信任的形象:热情接待新病人,向病人及其家属简要自我介绍和环境介绍,保持病区安静、舒适、整洁、美观,各种抢救工作井然有序,及时安慰稳定患者及其家属情绪,使之产生安全感;病人不适的及时处理,危急状态的顺利救护,能缩短医患间的距离。

规范的言行举止,端庄的仪表,严密的病情观察,是无声的语言,有助于病人产生安全感、信任感。得体的称呼使患者感到亲切自然,如对老人应用尊称,年龄与自己相仿者称呼姓名,对儿童患者可模仿家长称呼,并适当运用触摸以减轻儿童陌生恐惧感。

正确运用移情:移情是有西多普·利普斯定义“感情进入”的过程。即从他人的角度去感受理解他人的感情。是分享他人的感情而不是表达自我情感,简言之,移情是从对方的角度来观察世界。从患者的角度看移情,首先,医护人员移情于患者可产生积极的治疗效果。其次,移情有助于使病人感到他人对自己的关心,从而产生较强的自我接受感,有助于在困难中自我调整,提高自控能力,便于进入ICU病人角色,从而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护理,加快康复过程。

充分利用告之与倾听技巧: ICU病人常常需要一些特殊的治疗和护理,如躁动不安、意识恍惚病人采用约束器具进行肢体约束,深静脉置管、气管切开均需向病人及其家人讲明目的、意义,不采取相应治疗护理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同时耐心倾听他们的意见或建议,并及时准确作好护理记录。

加强与患者积极、主动、有效的沟通: ICU病人病种病情不同,不同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和焦虑,恐惧来自生命遭到威胁的不安定因素;焦虑主要是环境所致,严格的探视制度使病人与外界隔离,各种仪器、噪声、光线刺激、同病室危重病人的抢救或死亡均会对病人心理、生理产生较大影响。

尊重病人的人格、隐私和意愿,做好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指护理人员运用医学的知识,以科学的态度、恰当的方法、美好的语言对病人的精神痛苦、心理顾虑、思想负担、疑难问题进行疏导[3]。

临终护理: 临终护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他是由医学、伦理学、护理学、心理学与行为科学所组成。对临终病人应多方面、多角度鼓励说出或表达遗愿,与病人家属共同努力帮助其完成遗愿,同时做好基础护理、生活护理,让病人有尊严无遗憾地离开他的亲人和这个世界。

利用疑难病历会诊等机会针对病人病情、病程、抢救、治疗、护理进行探讨,将病人存在或潜在问题明朗化,便于及时、科学、严谨地解决病人问题,提高医护质量。

加强护护间沟通: ICU病人多是由各科急危重病人转入,所以ICU护理人员与各护理单元护理人员联系密切,病人转入或转出时,ICU护士与相应科室护士就病人病情、心理、治疗、护理、管道、皮肤等逐一进行详细交接,对疑难护理问题探讨解决,并加强转运途中的观察护理,防止差错事故发生。病人住ICU期间,ICU护理人员之间针对病人治疗、护理、疗效进行探讨和认真交接,加强疑难、死亡病例讨论,以利于护理质量和ICU护士综合素质的提高。

通过410例ICU病人的护理实践证明,成效沟通有利于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融洽的医患关系、医护关系、护护关系,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护理效率。对ICU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无陪护制度的贯彻落实、有效预防医疗纠纷、医疗事故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值得在ICU病房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毅.成效沟通在整体护理中的作用.护士进修杂志,1999,11(14):24

2 Saunders. 良好的沟通技巧对手术室护士是非常重要的.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24(2):71

外科重症监护病房 篇7

1 培训对象

2004年—2009年共培训新入科护士22名, 年龄21岁~27岁, 平均25.6岁;学历:中专1名, 大专18名, 本科3名;均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并在我院注册;刚参加工作护士8名, 院内轮转护士14名。

2 培训方法

2.1 严格选拔带教老师

带教老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对培训护士具有深远的影响[2]。选择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 爱学习、有上进心, 掌握心脏外科监护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观念, 具有带教能力, 有丰富经验的护士担任带教老师, 有利于高质量地进行目标教学。

2.2 制订培训计划和目标

培训时间为3个月。

2.2.1 熟悉接触阶段 (第1周、第2周)

目标:①熟悉ICU工作环境, 各班职责和工作流程;②熟悉各项工作制度, 如ICU出入室制度、交接班制度、ICU消毒隔离制度、ICU探视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等;③培养病情观察能力;④掌握监护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以及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

2.2.2 熟悉练习阶段 (第3周、第4周)

主要掌握专科监护技术和各种文书的正确书写方法。目标:①掌握床旁监护仪的操作与应用以及常见故障的处理;②掌握微量注射泵的操作与使用, 应用药物的计算方法;③掌握呼吸机的应用与管理, 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的护理;④掌握监护记录单的书写方法。⑤掌握体外循环术后的护理常规;⑥掌握有创动脉血压与中心静脉压的监测;⑦掌握临时起搏器的使用与观察, 血气分析机的使用;⑧掌握心肺复苏术及护理配合, 除颤仪的使用与注意事项;掌握心律失常的观察与处理;掌握心包纵隔引流的观察与引流管的管理。

2.2.3 强化提高阶段 (第5周~第8周)

掌握专科监护室常见危重症的诊治原则、监护方法。目标:①掌握急症、重症、抢救病人病情观察方法及护理;②掌握简单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监护;③掌握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及心包炎术后的监护;④掌握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监护;⑤掌握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监护;⑥掌握联合瓣膜置换术后及感染性心内膜炎手术后的监护;⑦掌握糖尿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监护;⑧掌握心脏肿瘤术后、主动脉窦瘤手术后的监护。

2.2.4 考核评价阶段 (第9周~第12周)

进行上岗前考核和岗位资质审核。在带教老师的跟班下独立承担护理工作。重点培训动手能力和“慎独”精神, 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 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评判性思维。

3 实施目标教学

3.1 实施目标教学

带教老师根据新入室护士的不同层次和具体特点, 结合各自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 因材施教, 采取“一对一”带教, 准确把握培训计划, 实施制订的目标教学, 完成培训任务。①第1周、第2周带教老师首先评估新入室护士已掌握哪些专科知识和操作技能, 因人而异示范我科护理工作程序、各班职责和各项制度在日常护理工作中的落实。重点培训病情观察能力, 使新入室护士开始就对观察病情的能力进行重点培训, 使他们认识到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通知医生尽早处理, 对挽救病人的生命及获得良好的预后至关重要。掌握观察的技巧必须经过学习和实践, 而不是仅凭教师的课堂教学就能掌握的。所以带教老师必须在观察技巧的教学方式上投入更多的精力, 并且多为学生提供实践观察技巧的机会[3]。心脏外科ICU先进仪器设备多, 在这一阶段要加强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使新入室护士在反复实践中提高仪器设备操作的准确性。②第3周、第4周带教老师在讲解专科监护技术实施方法的同时要注重讲解操作要点并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4], 提问内容涉及常规制度、仪器的使用、专科疾病等, 鼓励培训护士从不同角度积极思考, 增强参与意识, 做到放手不放眼, 如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吸痰方法和注意事项, 动脉穿刺部位和血气分析的意义, 病人观察处理流程如何落实等,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多观察, 多思考, 多提问, 理论联系实际地去阅读有关书籍, 避免工作的盲目性与机械性, 从而提高学习效果。③第5周~第8周为新入室护士业务提高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带教老师要针对新入室护士的接受能力讲解危重症病历, 选择典型病例进行实例分析讲解, 鼓励培训护士提出工作中的问题及困难, 带教老师及时解疑。护理记录作为客观资料具有法律作用, 要重视培训并掌握书写要求。④第3个月通过前2个月的培训, 培训护士已具有了一定的操作急救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 根据护士的实际情况, 安排一定的监护班次, 分管病情相对稳定的病人, 班上有一名带教老师当领班。根据护士工作情况, 逐渐增加护理病情的难度。分管病人期间, 带教老师完全退出工作程序, 仅在必要时提供指导意见。重点培训在重症监护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评判性思维, 从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为服务对象提供更有效的护理, 减少对带教老师的依赖心理[5]。

3.2 考核方法及效果

每阶段结束后由带教老师汇报阶段培训目标是否实现, 提出教学的改进措施。护士长或带教组长每月对培训护士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 以检查学习效果, 实现制定的教学目标。科室制定量化指标, 如动脉穿刺30次、呼吸机的应用20次、血气分析15次、完成护理计划3份等。培训结束后由护士长组织理论和技能操作考核, 全体护士参与评价作出评定, 决定是否可以独立承担护理工作。

4 体会

4.1 实施目标教学管理, 提高科室护理队伍整体素质水平

目标教学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 以层层分解、环环相扣的教学目标为主线的一种教学模式[6]。教与学双方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一系列活动, 使带教工作具有重点性、计划性和目标性[7,8]。通过带教, 一方面, 可以使教学双方在护理实践过程中增进理解, 加强团结协作意识;另一方面优秀的带教老师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新入科护士在学习护理技能的同时又学到了带教老师的良好的工作方法和认真的工作态度, 使他们不断进步, 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使带教老师和被带教新护士互相促进、互相激励, 其他护士也会受到影响, 从而使科室整体素质水平相应提高。

4.2 提高了临床带教能力

在带教过程中, 客观上要求带教老师只有具备丰富的专科知识、技能以及易于新入科护士所接受的带教方法, 才能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因此, 增强了带教老师学习的紧迫感和自觉性, 促使带教老师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理论水平和沟通技巧, 使带教能力得到充分提高。

参考文献

[1]徐宏耀, 吴信.心脏外科监护[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1:1.

[2]原艳丽.临床护理教师能力评价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 2007, 21 (4A) :945-946.

[3]李小寒.培养护理观察能力的教学技巧[J].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 (5) :293-294.

[4]蒋运兰, 余阳, 付昌萍.循征护理学教学法对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 2006, 21 (21) :1-3.

[5]李小妹, 郭晓元.护理本科生批判性思维的比较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5, 21 (12B) :61-63.

[6]朱秀琴, 郭宏晶, 林琳, 等.CCU实行新护士一对一三年制续贯培训的实践与成效[J].护理教育, 2006, 12 (24) :2340-2341.

[7]凌娅娅.目标教学法在眼科护生实习带教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09, 23 (9C) :2517-2519.

外科重症监护病房 篇8

资料与方法

在重症监护组43例中, 男27例, 女16例, 年龄27~76岁, 平均 (44.87±12.05) 岁。在非重症监护组43例中, 男28例, 女15例, 年龄31~78岁, 平均 (46.90±12.10) 岁。

资料收集及置管方法:中心静脉插管经Seldinger法实施, 导管类型为单腔静脉导管。每天用酒精以及碘酒对穿刺处消毒, 并用纱布敷料对穿刺处予以覆盖, 且要观察局部有无出现感染征象。另外, 要将有无应用PN (胃肠外营养) 、有无大手术以及器官移植、化疗、使用激素、使用抗生素情况、拔管原因、插管型号、插管部位及导管留置天数予以记录[1]。

相关APACHEⅡ (慢性健康状况、急性生理学的评分系统) 的资料收集:将在第一天 (24小时) 之中进行CVC插管、CVC拔管时的急性生理学最差的12项资料、慢性健康资料、Glasgow评分进行收集。12项分别是白细胞计数以及肌酐浓度、钠、血清钾、血压、呼吸、p H值、脉搏、Pa CO2值、体温、Pa O2及血细胞比容。取样时机:体温升高, 突然出现寒颤;不能经其他部位感染来对感染征象进行解释时;没有必要留置导管, 在拔管之后, 应经常规培养。微生物学 (采集标本) :在拔除ICU者与非ICU者的CVC (中心静脉导管) 之前, 要抽静脉血液 (5ml, 外周经皮) 注射到培养瓶里。用酒精及碘酒对CVC穿刺区域皮肤消毒, 随后将CVC小心、快速拔除。在无菌状态时, 要将到导管剪断 (距离尖端位置5cm处) , 使CVC尖端得以留取, 并放置于无菌的培养试管里边。在标本留取之后, 要送往细菌室, 微生物鉴定、微生物分离、微生物培养、药物敏感试验。

药物敏感试验、培养病原菌途径:通过全自动培养仪行标本培养;通过API鉴定板条、微生物系统鉴定各类型的细菌病原体, 通过扩散法 (K-B纸片) 行药敏试验。经MIC扩散法对VRE、MRS等耐药产酶株做进一步的检测、确认。经ATP ID 32C+F法做真菌鉴定试验、药敏试验。

感染诊断指标:标本导管与标本血液都是同步留取, 用血液培养阴性, 导管培养阳性, 或者导管标本、外周血标本所培养成的病原菌各有不同, 则是导管定植。倘若导管标本和外周血标准都在同一时间进行病原菌培养, 且病原菌相同, 则诊断为CRBSI (导管有关血流感染) [2,3]。

统计学处理:用统计数据SPSS14.0分析数据, 资料检验、比较经χ2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发生CVCRI概率:共收集重症监护组与非重症监护组的导管数目128根。在重症监护组之中, 导管根数超过2根的有2例, 在非重症监护组之中, 导管根数超过2根的有3例;培养阳性的导管数目有38根, 分别出现在38例患者中 (重症监护组14例、非重症监护组24例) , 因此培养阳性概率29.69%;致病菌共有35株, 在这35株之中病原菌被培养出来两种的导管有2根;导管 (100根) 每天的感染次数1.63次。在出现CVC感染的38例患者中, 需要静脉营养 (胃肠道功能有缺陷) 的病例20例 (52.63%) , 导管与血液所培养出来的致病菌相同的病例18例 (47.34%) 。

比较重症监护组与非重症监护组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在重症监护组中, 球菌是构成病原菌的主要菌种 (61.00%) , 在球菌之中, 杆菌成分占15.8%, 表皮葡萄球菌成分占37.8%;在非重症监护组中, 杆菌成分与球菌成分非常接近, 所占比例34.50%、38.40%。重症监护组和非重症监护出现真菌感染几率非常靠近, 分别是22.1% (重症监护组) 、26.8% (非重症监护组) 。由统计学分析, 重症监护组与非重症监护组构成病原菌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P=0.28, χ2=2.38) 。将重症监护组与非重症监护组的导管 (每100根) 感染次数、相关性血流 (导管) 感染概率以及导管定植率、总导管感染率进行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CVCRI和留置导管时间的关系:分析重症监护组和非重症监护组的CVCRI和留置导管时间的关系, 见表1。

回归分析:经Logistic对相关因素 (穿刺部位、性别及年龄、导管留置时间、APACHEⅡ (插管时评分、拔管时评分) 、大手术、广谱抗生素、激素、导管腔数予以回归分析, 显示PN、穿刺部位 (锁骨下静脉留置) 、导管留置时间是造成CVCRI的重要性、独立性、危险性因素。

讨论

ICU、非ICU患者出现易患CVCRI的因素及病发情况基本一致。CVCRI对杆菌、球菌有极严重的耐药现象。PN、穿刺部位 (锁骨下静脉留置) 、导管留置时间是造成CVCRI重要的、独立的危险性因素。

摘要:目的:对比研究ICU和非ICU之中CVCRI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 的区别。方法:将43例ICU患者作为重症监护组, 将43例非ICU患者作为非重症监护组。中心静脉插管经Seldinger法实施。结果:共收集重症监护组与非重症监护组的导管128根。培养阳性的导管数目有38根, 因此培养阳性概率29.69%。经Logistic对相关因素予以回归分析, 造成CVCRI的因素为PN、穿刺部位 (锁骨下静脉留置) 、导管留置时间。结论:ICU、非ICU易患CVCRI的因素及病发情况基本一致。PN、穿刺部位 (锁骨下静脉留置) 、导管留置时间是造成CVCRI重要的、独立的危险性因素。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相关感染,中心静脉导管,非重症监护病房

参考文献

[1] 郑炘.重症监护病房与非重症监护病房肿瘤患者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病原菌耐药性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2, 23 (11) :2005-2006.

[2] 刘晓敏.重症监护病房与非重症监护病房520 例肿瘤患者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病原菌分布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2, 23 (9) :1554-1555.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篇9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例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重患者均于2006年1月—2007年1月入住ICU,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28~75岁。患者在ICU入住时间均超过2周。其中:脑干出血5例,重度CO中毒2例,重度呼吸衰竭4例,重度颅脑损伤3例,Ⅱ型糖尿病伴低血糖昏迷2例,病毒性脑炎2例,其他2例。其中意识障碍6例,气管切开7例,机械通气2例,20例患者于入住ICU第3天至出院期间每周采集标本。

1.2 诊断标准

参照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控小组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入住ICU>48h转至普通病房<48h的患者,一旦出现发热,全身毒血症状,外周血白细胞升高,用原有疾病不能解释时,应及时采集深部痰液、尿液、粪便、血液及其他分泌物等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分离[2]。本组患者标本连续送检3次,均分离培养出同一病原菌或是定量培养≥106CFU/ml,方诊断该菌为病原菌。

1.3 药敏试验

将细菌培养阳性标本进行常用抗生素敏感试验。按照国家临床试验室标准规定的标准判断药敏结果。

2 结果

2.1 感染部位分布

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最多,发生17例,占85%,泌尿系4例,占20%。其中6例为合并感染。

2.2 病原菌

其培养分离出61株病原菌,每位患者至少培养分离出1株病原菌。

2.3 主要病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

耐甲氧西林黄金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对青霉素、红霉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为100%,对万古霉素敏感。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对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33株革兰阴性菌中,只有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泰能)耐药率较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率较低的药物依次为丁胺卡那14.0%,左氧氟沙星14.0%,头孢他啶43%。

注:MRSA—金黄色葡萄球菌;MRSE—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

3 讨论

20例患者感染部位大部分在呼吸道,占85%。说明呼吸道是ICU感染发生的最常见部位,共培养出61株病原菌,全部是条件致病菌。其中革兰阴性菌33株(54.1%),革兰阳性菌20株(32.8%),真菌8株(13.1%),表明革兰阴性菌仍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而革兰阳性菌的比例也正在增多,粪肠球菌的明显增加是其主要原因;同时由于大量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激素等药物,真菌感染在ICU中的比率也有所增多,占13.1%。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感染是最近几年来临床医学关注的重大问题,但其感染发生率差异很大,1.0%~80.0%不等。在资料中,MRSA和MRSE的感染率分别为6.6%和8.2%。由于MRS菌株常同时携带氨基糖甙或奎诺酮耐药质粒,所以不仅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也对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耐药。美国全国临床实验标准委员会(NCCLS)药敏指南文件指出,在确定MRS菌株反应报告全部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无论其体外药物结果是否耐药,体内效果是不佳的。目前公认的敏感抗生素是万古霉素[3]。在临床治疗中除1例患者因肝肾功能障碍不能用药、1例患者因用药过程中出现肾脏功能损害而中断用药外,其余治疗效果也较为满意。培养分离的11株粪肠球菌共来自7例患者,其中2株来自尿液,9株来自痰液。由于粪肠球菌本身具有多重耐药性,所以对大多数抗球菌药物耐药。从表2可以看出,万古霉素是目前治疗肠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4,5]。从检测结果中可以看出,在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仍占首位(24.6%),且呈多重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泰能)耐药率高达40%,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为53.0%,其余均在60.0%以上,这可能与我科(ICU)广泛使用亚胺培南(泰能)和头孢他啶密切相关。因为铜绿假单胞菌不仅对多种抗菌药物天然耐药,也易在使用抗菌药物后获得耐药性。过去致病力弱的病原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在ICU中也成为致病菌,且占革兰阴性菌感染第2位(11.6%),这可能与收治患者病情有关,因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所致感染大多发生在免疫力低下、伴有严重其他病变的患者[6],本组资料中培养分离出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来自4例病危患者,其中重度颅脑损伤伴深度昏迷、气管切开2例,脑干出血伴气管切开、机械通气1例,Ⅱ型糖尿病低血糖昏迷1例,4例患者均使用多种广谱抗生素,可能是该菌感染率上升的主要因素之一。该菌较其他非发酵菌的耐药性更强,抗生素选择难度更大,对左氧氟沙星(14.0%)的耐药率略低。值得注意的是,真菌感染日益严重,尤其是深部真菌感染,治疗困难且费用极高。本次资料真菌感染率为13.1%,居第3位,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其中单真菌感染占12.5%,细菌合并真菌感染占87.5%。而且肺部感染发生率最高。由于本组20例患者均为危重患者,大部分为昏迷患者,均因基础病或预防性使用多种抗生素,大部分用药时间超过7~14d且为联合用药,易发生菌群失调,这可能是本组资料真菌感染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由于广泛而不合理的使用抗生素,使医院获得性感染率越来越高,使抗生素的选用变得非常困难。所以,抗生素的准确使用非常重要,尤其对危重患者。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采集各种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分离和药物敏感性测定,及早针对性地指导临床用药。

参考文献

[1]刘正印,秦树林.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中国临床医生,2001,29(7):15-16.

[2]卫生部医政司医院感染监控协调小组.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0,6(6):306-307.

[3]William A.Nosocomial infection in the ICU.Chest,1999,115(3):34-38.

[4]高屹.肠球菌的耐药特点及药敏试验方法.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8,21(2)119-121.

[5]张嵘,朱百荣,俞爱群,等.引起医院感染的肠球菌和肠道中的肠球菌耐药性差异的研究.中华医学感染学杂志,2001,11(2):139-140.

重症监护病房管理与院感控制 篇10

1 ICU病房概述

1.1 ICU病房的产生及设计

重症监护病房作为危重病医学的发源地, 主要利用高科技医疗设备和技术, 针对急性危重患者或某些大手术后的患者进行集中治疗、监护与护理的场所。通常ICU与手术室相隔较近, 并有通道相连, 既为方便患者转出、转入节约时间又减少了污染。ICU病床及配备互相独立并有活动窗帘, 以使医务人员及患者不会互相干扰, 又可保护患者隐私。护士站即医护人员工作区域设在病房中央, 便于护士观察病情, 护士站配有可显示全科患者心电情况的心电监护仪。每张病床旁都配有治疗柜, 以放置急救物品及药物, 治疗用物及生活护理用品等。

1.2 ICU的人员配备及要求

按照国家ICU医护人员与床位比例规定ICU病房需配备一支训练有素的医护人员队伍。ICU床位与医生比为1.0: (0.8~1.0) , 床位与护士比为1.0: (2.5~3.0) 。医护人员应该掌握危重病医学理论, 具备扎实的业务技能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具有高度的应变能力、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并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基本医疗技术是作为ICU医护人员必须掌握的, 包括快速心肺脑复苏术、通气急救技能、快速静脉通道建立、各种监测/急救设备应用及对各门学科疾病进行紧急处理的能力。同样重要的还有对院感知识掌握及如何预防和控制院感也是必须具备的。

1.3 ICU的特点

ICU患者集中了来自医院不同病区的危重患者, 使ICU污染细菌的复杂性和风险性增高。ICU患者与普通病房的患者相比治疗、护理更加密集, 接受侵袭性诊疗监护措施多。ICU患者病情危重且自身免疫功能下降, 加之许多患者长期使用抗生素, 发生医院感染的概率较大。同时, ICU患者病情稳定后再转入医院的其他科室, 有可能将ICU的耐药菌株被携带到医院各处, 引起流行机会加大。所以ICU病室的感染预防控制在医院的院感控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对于提高抢救成功率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2 ICU病房发生感染的高危因素

2.1 ICU患者的复杂性

ICU病房集中了不同病种、不同手术、不同部位与感染程度不同的危重患者, 成为发生感染的基础因素。ICU患者常是多器官、多部位感染, 来源于院外或院内各个科室, 可能带有不同的杂菌及耐药菌株。同时, 由于危重患者免疫功能下降, 且ICU患者的平均年龄偏大, 各种器官功能老化, 抵抗力降低, 具有易感性, 这些因素都增加了ICU感染控制的难度。ICU患者的抗生素应用种类多、剂量大、时间长, 增加了二重感染和耐药菌株的产生, 也是导致ICU感染控制难度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

2.2 各种入侵性监测治疗技术的使用

ICU患者应用入侵性有创诊疗技术较多, 这些伤口增加了其易发生院内感染的概率, 并可能成为直接原因。另外, 若监测诊疗护理技术的应用操作不够娴熟、反复穿刺、无菌操作不严格等, 导致感染率上升。入侵性监测治疗技术为救治提供可靠依据的同时也造成了各种并发症。加之某些监测和治疗的仪器设备, 未能做到专人专用, 或用后消毒不当等都增加了院内感染的风险。

2.3 医护人员因素

按照我国ICU病房的医生护士配备规定, 很多医院都配备不足, 达不到这个比例。护士工作量的不合理增加, 1名护士同时护理多例患者, 消毒隔离措施不到位等原因, 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机会。医务人员消毒隔离制度不重视及洗手不达标是院内感染的人为因素。医务人员的手常是造成院内感染的直接途径, 手消毒是否合格将严重影响患者获得院内感染的概率。

2.4 环境因素

ICU病房设置的硬件设施差, 病房布局及工作流程不合理, 未分病种安置病房及床位安置过密, 是导致感染的重要原因。ICU病房为相对封闭的环境, 若通风换气不良或空气净化装置未按要求定期更换清洗, 会导致空气中含菌数增加。病房内洗手设备不足, 护理人员对床单位的终末处理不符合要求也是增加感染的原因。另外, ICU人员流动量大, 也可使环境中的致病微生物增多, 使室内空气很难达标。

3 ICU感染的病房控制对策

3.1 布局合理, 加强设施管理

ICU应设在医院中环境清洁、相对独立的区域, 尽量邻近手术室。建筑材料及设计要便于清扫、消毒, 不留死角。收治患者一定要严格按照分区安排床位, 分为一般患者区域、术后区域以及特殊感染区域。对特殊感染患者应在其病床和病历夹上粘帖明显警示标识。适当增加单间病室的数量, 用于收治严重创伤、感染严重、免疫力低下等患者, 以便隔离, 最好有正压病室和负压病室各1个。进入ICU前要先经过缓冲间, 并备有更衣鞋柜、浴室。为了保证手的清洗和消毒, 洗手设施必须数量充足, 位置合理, 便于使用。水龙头开关应采用脚踏式、肘式或感应式等非手接触式, 并配备擦手纸和手套, 每个单间也应配备。ICU门口最好有风淋设施, 以去除进入人员衣物上的部分附着污染物。ICU每张病床使用面积不得少于9.5m2, 床间距应在1m以上[2]。

3.2 环境控制

保持空气流通, 保持适宜温度在20~22℃, 湿度40%~60%, 每天通风换气2~3次[3]。应用空气净化及消毒设备每天消毒病房4次, 终末消毒随时进行。空调滤网要定期清洁消毒, 每月定期对房间的所有物表进行彻底清洁处理, 特殊仪器设备按照说明进行清洁和消毒, 都采用湿式清扫、擦试, 以降低空气中的菌尘飘浮, 一桌一巾一消毒。被褥、床单及枕套有污染随时更换, 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严格分类分开放置。限制人员出入ICU, 原则上不允许患者家属探视, 尽量减少探视人数, 出入者严格按规范着装、洗手, 以降低空气污染。

3.3 医护人员配备充足

按照国家规定比例配齐医护人员, 并且根据年龄及职称搭配合理。每例危重患者应有专人管理, 加强患者基础护理。根据工作量合理安排医护人员, 实行弹性排班。注重医务人员慎独精神的培养和专业技术操作训练, 并有计划有制度地进行院感知识培训和考核, 增强预防感染意识, 减少人为交叉感染机会。医护人员在做治疗或护理时, 强调手卫生规范。

3.4 科学合理使用抗生素

为预防医院感染和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ICU医生应严格按照卫生管理部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对于应用抗生素时间长的患者, 应交替或周期性的使用不同的抗菌药物, 并且每天检查有无霉菌感染并加以预防。术前预防性抗生素应遵循副作用少, 抗菌效果好和效价比合理等原则。同时, 护理人员在给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时应准确执行医嘱, 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 掌握配伍禁忌和配制要求, 配合医生做好各种标本的留取和送检工作。

3.5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及消毒隔离制度

对ICU医务人员要重视无菌操作观念, 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操作都必须遵守无菌技术, 避免直接导致感染, 同时操作前后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正确洗手。严格掌握侵入性诊疗手段的运用指征, 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诊疗, 并及时拔除不必要的导管。各种仪器设备尽量专人专用, 避免交叉使用, 使用过的仪器、设备及管道应根据材质进行严格消毒、灭菌。消毒液每日要监测浓度, 以确保消毒效果。病房环境卫生按消毒规范进行管理, 每日用消毒液擦拭消毒床单位及配备的设施物品等, 并做好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3.6 加强相关人员的医院感染培训与管理

依照医院感染控制科下发的各种感染管理文件, 定期对ICU全科人员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知识的教育培训, 以增强医院感染预防意识, 并充分认识医院感染工作的重要性[4]。在救治患者的同时, 将预防危重患者医院感染与治疗并重, 尽量减少或避免在救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感染因素。病区洗手池张贴洗手示意图, 强化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另外, 保洁人员普遍消毒隔离意识差, 容易传播病原菌, 也是院内感染的传播媒介, 应加强保洁人员及外来人员的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宣传、培训及监督, 使其进入ICU后能自觉遵守相关院感控制制度, 尽量减少污染。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病房管理,院感控制

参考文献

[1]张桂屏, 黎维芳, 杨慧.ICU感染常见原因及控制措施[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06, 6 (5) :71-71.

[2]张丽, 唐雯琦, 章左艳.ICU感染病原菌的现状及护士对院内感染防控的认知调查与分析[J].护理研究, 2013, 27 (4) :1079-1081.

[3]王霞, 冉霞成.多方位全程干预措施在重症监护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2, 11 (4) :305-306.

外科重症监护病房 篇11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急性呼吸衰竭;重症监护病房

最近几年,纤维支气管镜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及其他领域的疾病诊疗当中应用越来越广泛,适应症状也在不断拓展,在危重症患者抢救,尤其是急性呼吸衰竭抢救与治疗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院重症监护病房从2011年1月开始先后对55例胸科手术、颅脑手术、创伤昏迷等重症监护病房出现急性呼吸衰竭症状的患者进行临床抢救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按照纤支镜诊疗及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治疗和康复的基本要求认真做好了护理工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计55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26例,患者的年龄在33岁到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6±12.3)岁。其中胸外伤患者7例,胸科肿瘤手术患者23例,颅脑手术患者10例,创伤昏迷患者15例。重症监护病房治疗时间在3—26d。患者的主要症状有咳嗽无力、痰液阻塞、肺不张、肺部感染导致的急性呼吸系统衰竭,其中经口气管插管患者25例,气管切开患者22例,机械支持通气33例。所有的患者均符合纤支镜治疗的基本要求,无治疗禁忌症状出现。

1.2 护理方法 在纤支镜治疗之前,护理人员需要配合主治医师做好术前准备,包括检测血气分析、胸片、ECG、SpO2,根据检测情况及时向主治医师汇报检测结果。同时就纤支镜治疗的情况及时向患者及其家属做好相应的沟通工作。在术前根据主治医生的要求检查纤支镜及其组件的性能情况,并根据医师吩咐将2%里卡多因5ml经射流式雾化器纯氧驱动雾化吸入麻醉气道,在医生的指导下做好患者的分泌物吸出,存在黏稠的痰液、痰栓、血块栓,纤支镜吸引有困难时,可反复用370C灭菌生理盐水每次10—20ml灌洗,每次操作不超过20秒,总时间20—30min,总量达到100—150ml。治疗结束前再依据痰培养结果注入静脉用敏感抗生素稀释液3—5ml于病变较重的肺段内。吸痰、灌洗时注意全程监测ECG、BP、R、SpO2变化,如SpO2≤70%,应暂停治疗,待SpO2>90%时继续冲洗,尽量避免无效操作,患者不能耐受时,缩短操作时间,可间隔6小时后重复操作治疗。

1.3 结果 除一例治疗时发现肺癌切除袖式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通气受阻,治疗效果不理想。其余病例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呼吸困难缓解或消失。

2 护理体会

2.1 严密观察患者病情 文献报道使用纤支镜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机会是0.05%—0.08%。在纤支镜治疗中心律紊乱发生率为24%—81%。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应全程监测ECG、BP、R、SpO2变化。

2.2 做好患者的呼吸道护理 在纤支镜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耐心地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排痰的重要性。对于气管切开的患者,除了做好常规的护理之外,还应该强化患者呼吸道湿化和吸痰护理,如果患者存在呼吸道湿化不佳或吸痰不好的情况,可常规用糜蛋白酶4000u加地塞米松5mg加入20ml生理盐水雾化吸入,能够帮助患者显著增加吸氧量,并能有效地湿化患者的呼吸道,还能达到稀释痰液、预防感染的作用。由于纤支镜治疗方法需要对患者经常吸痰,在这种情况护理人员要保持吸痰动作的轻柔,深浅要合适,减少反复吸痰导致的气管黏膜破损出血、糜烂等现象。吸痰的时间应该控制在15秒之内,避免患者出现缺氧的现象。

2.3 做好纤支镜的监护 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纤支镜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认真做好纤支镜治疗期间的护理。在这里考虑到患者的实际状况,护理人员主要采用低频率、大潮气量控制患者呼吸,这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动脉血氧分压,改善患者的氧合指数。同时要积极处理呼吸性碱中毒问题,如在纤支镜综合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出现轻度碱性中毒现象,应该及时调节阻力帽,加长呼吸器到病人气管导管之间的管道,同时加大患者生理死腔,這样可以有效的缓解和消除患者的碱性中毒症状。

总之,纤支镜治疗急性呼吸衰竭过程中,要保证病人安全,顺利完成治疗,必须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操作者应技术熟练、动作轻柔、迅速准确,连续操作不宜超过30min,吸引负压控制在100—150mmHg以内,采取间歇吸引的方式,避免造成气道损伤或其他严重并发症。重症监护室内由于呼吸道潴留物导致肺不张、肺部感染的病人行纤支镜气道吸引、支气管灌洗、局部注药,其优点是直视下进行、目的性强、效果确切,能迅速缓解患者因气道阻塞所致肺不张、呼吸困难,有利于气道管理和肺部感染的控制,明显缩短患者留住ICU的时间,降低住院周期和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齐德,杨宝武,王海锋,管清柏,程玉金.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抢救急性呼吸衰竭5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09,(18).

[2] 许红力,何明利,胡利华,王景周.神经科急危重症的呼吸管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05).

外科重症监护病房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吉林市第二中心医院中心ICU病区有专职医生6名, 年龄25~48岁, 平均37.5岁;护士7名, 年龄25~40岁, 平均30.7岁。此外还有轮区医生、护士若干名。

1.2 研究方法

(1) 问卷的信、效度。通过对相关内容进行大量的文献检索, 确立问卷内容, 包含了15项选择内容, 并附有两个开放性问题, 反映直接影响ICU医护人员主动洗手因素相关概念。

(2) 问卷的内容。问卷内容包括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医护人员的个人资料, 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在ICU的职业角色。第二部分为相关影响洗手因素的具体内容, 包括手卫生的有关知识, 洗手的必要性和自觉性, 以及对洗手相关设备的认识使用情况。

(3) 评分方法。探讨影响ICU医护人员主动洗手因素的问卷部分有9项, 以其同意与否为准采取半定量计分, “完全同意”为5分, “同意”为4分, “不肯定”为3分, “不同意”为2分, “完全不同意”为1分。

(4) 问卷收集方法。采用不记名方式, 将问卷交给医护人员填写后放入专用收集箱。针对相关的调查, 采取相应干预洗手措施, 1个月后再次下发同样问卷, 以分析对比干预措施对ICU医护人员主动洗手的影响。

1.3 手部细菌采集与培养

根据《医院消毒技术规范》要求, 在七步洗手法的培训前及改进措施后、第2次问卷调查前整群抽样, 全部进行手部细菌培养。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资料处理采用SPSS 11.0软件包。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 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统计结果

第1次问卷下发12份, 收回有效问卷9份, 其中护士5份, 医生4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91.8%。第2次问卷下发15份, 收回有效问卷15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问卷内容及干预前后调查结果:七步洗手法的培训前、后两者比较, 医生平均得分为22.4分和33.18分 (t=1.14, P<0.05) , 护士平均得分为30.23分和39.87分 (t=1.37, P<0.05) 。

干预前后考核及手卫生监测结果:七步洗手法的掌握情况, 医生由培训前的18.18%提高到63.64% (χ2=9.40, P<0.05) ;护士则由培训前的26.32%提高到92.11% (χ2=68.10, P<0.05) ;49名医务人员中, 培训后手细菌菌落总数合格者46人, 总合格率为93.88%。其中医生培训前后合格率分别为54.55%和72.73% (χ2=1.57, P>0.05) , 护士培训前后合格率分别为76.32%和100% (χ2=20.42, P<0.05) 。

干预措施:针对首次下发问卷结果进行一系列干预措施, 包括: (1) 强化七步洗手法的培训及考核; (2) 硬件设施配备:每2张床头配备感应式洗手池及感应式分发洗手液装置; (3) 每个洗手池旁备有一次性可抽式擦手纸; (4) 床边配备快速洗手消毒液。

3 讨论

ICU是医院的重要科室, 病人多来自医院其他科室, 病情危重, 院内感染发生率相对较高。在外源性医院感染中, 手的微生物污染相当严重, 经手引起的直接和间接感染占首位。

ICU医务人员主动洗手的调查发现, 影响医务人员手卫生行为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 医务人员的自身因素。在系统培训之前, 大部分医护人员主动洗手的意识淡薄。 (2) 其所在的团队缺乏对手卫生实施情况的反馈, 缺乏对手卫生相关知识的学习、培训和经验等。 (3) 医疗机构缺少注重医疗安全的硬件建设。

因此在洗手培训时, 重点强调:正确的洗手指征、洗手类型、持续时间、洗手频率、洗擦手的力度和擦手用具构成, 尤其在繁忙的工作中缩短洗手时间, 漏洗手背、指尖、拇指的现象, 以及洗手后即习惯性的用隔离衣擦手等容易犯的错误。同时在每个洗手池上张贴七步洗手法的步骤, 配备抽取式擦手纸及免洗消毒剂, 有效地提高了洗手的合格率。

便捷可及的设施以及高效、迅速、使用方便的手卫生产品是保持有效洗手的必要条件。为此, 我院ICU设计时, 参考了其他医院的有益经验, 结合本院实际, 在每2张床单元配备了一套洗手装置, 避免手卫生过程中的再污染, 客观上提高了洗手的依从性。同时考虑到临床操作中频繁洗手受时间限制, 在每个床单元还配备了免洗消毒剂。

4 结语

上一篇:北朝时期下一篇:现代和谐师生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