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病房(精选12篇)
重症病房 篇1
2011年3月14日-2013年3月14日收治ICU (重症监护病房) 患者43例和非ICU患者43例, 86例均实施CVC (中心静脉导管) 留置。研究ICU和非ICU之中CVCRI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 的区别, 具体如下。
资料与方法
在重症监护组43例中, 男27例, 女16例, 年龄27~76岁, 平均 (44.87±12.05) 岁。在非重症监护组43例中, 男28例, 女15例, 年龄31~78岁, 平均 (46.90±12.10) 岁。
资料收集及置管方法:中心静脉插管经Seldinger法实施, 导管类型为单腔静脉导管。每天用酒精以及碘酒对穿刺处消毒, 并用纱布敷料对穿刺处予以覆盖, 且要观察局部有无出现感染征象。另外, 要将有无应用PN (胃肠外营养) 、有无大手术以及器官移植、化疗、使用激素、使用抗生素情况、拔管原因、插管型号、插管部位及导管留置天数予以记录[1]。
相关APACHEⅡ (慢性健康状况、急性生理学的评分系统) 的资料收集:将在第一天 (24小时) 之中进行CVC插管、CVC拔管时的急性生理学最差的12项资料、慢性健康资料、Glasgow评分进行收集。12项分别是白细胞计数以及肌酐浓度、钠、血清钾、血压、呼吸、p H值、脉搏、Pa CO2值、体温、Pa O2及血细胞比容。取样时机:体温升高, 突然出现寒颤;不能经其他部位感染来对感染征象进行解释时;没有必要留置导管, 在拔管之后, 应经常规培养。微生物学 (采集标本) :在拔除ICU者与非ICU者的CVC (中心静脉导管) 之前, 要抽静脉血液 (5ml, 外周经皮) 注射到培养瓶里。用酒精及碘酒对CVC穿刺区域皮肤消毒, 随后将CVC小心、快速拔除。在无菌状态时, 要将到导管剪断 (距离尖端位置5cm处) , 使CVC尖端得以留取, 并放置于无菌的培养试管里边。在标本留取之后, 要送往细菌室, 微生物鉴定、微生物分离、微生物培养、药物敏感试验。
药物敏感试验、培养病原菌途径:通过全自动培养仪行标本培养;通过API鉴定板条、微生物系统鉴定各类型的细菌病原体, 通过扩散法 (K-B纸片) 行药敏试验。经MIC扩散法对VRE、MRS等耐药产酶株做进一步的检测、确认。经ATP ID 32C+F法做真菌鉴定试验、药敏试验。
感染诊断指标:标本导管与标本血液都是同步留取, 用血液培养阴性, 导管培养阳性, 或者导管标本、外周血标本所培养成的病原菌各有不同, 则是导管定植。倘若导管标本和外周血标准都在同一时间进行病原菌培养, 且病原菌相同, 则诊断为CRBSI (导管有关血流感染) [2,3]。
统计学处理:用统计数据SPSS14.0分析数据, 资料检验、比较经χ2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发生CVCRI概率:共收集重症监护组与非重症监护组的导管数目128根。在重症监护组之中, 导管根数超过2根的有2例, 在非重症监护组之中, 导管根数超过2根的有3例;培养阳性的导管数目有38根, 分别出现在38例患者中 (重症监护组14例、非重症监护组24例) , 因此培养阳性概率29.69%;致病菌共有35株, 在这35株之中病原菌被培养出来两种的导管有2根;导管 (100根) 每天的感染次数1.63次。在出现CVC感染的38例患者中, 需要静脉营养 (胃肠道功能有缺陷) 的病例20例 (52.63%) , 导管与血液所培养出来的致病菌相同的病例18例 (47.34%) 。
比较重症监护组与非重症监护组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在重症监护组中, 球菌是构成病原菌的主要菌种 (61.00%) , 在球菌之中, 杆菌成分占15.8%, 表皮葡萄球菌成分占37.8%;在非重症监护组中, 杆菌成分与球菌成分非常接近, 所占比例34.50%、38.40%。重症监护组和非重症监护出现真菌感染几率非常靠近, 分别是22.1% (重症监护组) 、26.8% (非重症监护组) 。由统计学分析, 重症监护组与非重症监护组构成病原菌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P=0.28, χ2=2.38) 。将重症监护组与非重症监护组的导管 (每100根) 感染次数、相关性血流 (导管) 感染概率以及导管定植率、总导管感染率进行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CVCRI和留置导管时间的关系:分析重症监护组和非重症监护组的CVCRI和留置导管时间的关系, 见表1。
回归分析:经Logistic对相关因素 (穿刺部位、性别及年龄、导管留置时间、APACHEⅡ (插管时评分、拔管时评分) 、大手术、广谱抗生素、激素、导管腔数予以回归分析, 显示PN、穿刺部位 (锁骨下静脉留置) 、导管留置时间是造成CVCRI的重要性、独立性、危险性因素。
讨论
ICU、非ICU患者出现易患CVCRI的因素及病发情况基本一致。CVCRI对杆菌、球菌有极严重的耐药现象。PN、穿刺部位 (锁骨下静脉留置) 、导管留置时间是造成CVCRI重要的、独立的危险性因素。
摘要:目的:对比研究ICU和非ICU之中CVCRI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 的区别。方法:将43例ICU患者作为重症监护组, 将43例非ICU患者作为非重症监护组。中心静脉插管经Seldinger法实施。结果:共收集重症监护组与非重症监护组的导管128根。培养阳性的导管数目有38根, 因此培养阳性概率29.69%。经Logistic对相关因素予以回归分析, 造成CVCRI的因素为PN、穿刺部位 (锁骨下静脉留置) 、导管留置时间。结论:ICU、非ICU易患CVCRI的因素及病发情况基本一致。PN、穿刺部位 (锁骨下静脉留置) 、导管留置时间是造成CVCRI重要的、独立的危险性因素。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相关感染,中心静脉导管,非重症监护病房
参考文献
[1] 郑炘.重症监护病房与非重症监护病房肿瘤患者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病原菌耐药性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2, 23 (11) :2005-2006.
[2] 刘晓敏.重症监护病房与非重症监护病房520 例肿瘤患者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病原菌分布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2, 23 (9) :1554-1555.
[3] 黄湘宁, 刘华, 喻华, 等.重症监护病房与非重症监护病房头孢他啶封管治疗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疗效观察[J].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 2012, 10 (6) :144-145.
重症病房 篇2
1、护士在科主任的领导下,由护士长负责管理。
2、护士衣着统一规范,严格控制非本室人员的出入。
3、护士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及执行各项医疗护理操作常规。
4、护士对病人实行24小时连续动态监测,并详细记录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急救护理措施准确及时。
5、各种医疗护理文件书写规范,记录完整、整洁。
6、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杜绝差错隐患,确保病人安全。
7、做好病房的消毒隔离及清洁卫生工作,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8、仪器、设备应制定专人负责管理,定期保养,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9、物品定位、定量、定人保管,未经护士长允许不得外借或移出ICU。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管理 篇3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重症患者; 护理; 管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2-173-03
神经外科患者伤情多危重,发病急、病情复杂、变化快,多伴有意识障碍、呼吸功能障碍及肢体功能障碍,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及意外事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恢复良好的概率仅有19.1%,12.7%的患者会有中、重残或是成为植物人,死亡率高达68.2%[1]。稍有不慎或疏忽就会出现严重后果,引起纠纷和投诉,是风险高发区域[2]。管理不严或失控是影响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3]。因此,为了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防范和减少护理纠纷,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笔者所在科室制定了细化的护理服务措施,形成完善的护理服务链。笔者所在科室重症监护病房对2009年1月~2011年8月收治的409例患者实施严格的护理管理方法,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笔者所在科室重症监护病房有病床4张,护理人员10人,其中主管护师2人(1名护士长,1名责任组长),护师3人,护士(3年以上工作经验)2人,助理护士(半年以上工作经验)2人。对所有收治的患者实行全面、全程、专业化的无陪式护理服务,包括所有的基础护理工作和专科护理。2009年1月~2011年8月共收治409例重症患者,男226例,女183例,年龄16~92岁。其中重型颅脑损伤163例,脑出血232例,颅内动脉瘤9例,脑肿瘤5例。昏迷程度GCS评分:GCS 3~5分98例,6~8分112例,9~12分199例。气管切开142例,气管插管78例;行手术治疗者327例,未行处理者82例。
2 结果
本组409例患者中,治愈139例(34%),好转184例(45%),自动出院15例(3.6%),植物生存状态26例(6.4%),死亡45例(11%),出现护理并发症3例(0.73%)。患者及家属满意率达91.5%以上。
3 护理管理方法
3.1 环境的管理
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及医院感染管理要求。保持病室环境洁净,每日开窗通风2次,消毒机定时消毒2 h,每日2次。用0.5%含氯消毒液擦拭各台面、物品设备表面、病床、地面每日2次。每月进行空气和物品表面细菌培养,监测消毒效果。医院感染科不定期抽检。
3.2 家属的管理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大多发病急、病情重,危及患者生命,大部分需采用手术方式治疗,故手术的危险性大,对患者的创伤也较大,预后不良甚至会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家属因一时不能接受会出现一些负面的情绪。因此对家属进行适时有效的健康教育,及时实施心理干预措施,以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积极配合各项治疗及护理工作。笔者所在科室根据家属的情绪反应采取各种干预措施:(1)住院初期,医护人员如实向家属说明患者的病况,如发现患者家属有过于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医生及护士与家属适时交谈,安抚家属,告知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法、预后等,使之做好长期应对的心理准备。多告诉家属治疗成功的患者,以增强其信心;(2)医护人员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态度亲切、语言和蔼,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于较内向的家属,鼓励他们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根据具体情况实施适当的心理干预;(3)患者病情好转,及时告知家属,以增加他们的信心,因治疗是长期的,患者及家属会出现焦虑、消极的情绪,医护人员尽量开导,积极寻求家庭及社会的帮助,使其重拾信心[4]。医护人员与患者保持有效的沟通,是医疗程序中极重要的一环。及时告知及详细讲解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规定、目的及意义,使家属理解并主动配合。危重患者病情严重,全身免疫力低下,加上侵入性操作多 ,如果人员进出过多,致使空气中细菌会超标,增加院内感染的机率。严格限制人员进入,每位患者每天只限1~2名探视者,轮流进入。进入时需要更换隔离服、戴口罩、帽子,穿一次性鞋套,病房门口设速干手快速消毒剂,进入前先消毒双手,进入后停留时间不超过20 min。
3.3 护理者的管理
重症监护病房的使命寓于伤情的急性阶段,使其渡过危险期,最在限度挽回患者的生命。护士的工作量大、压力大,工作中须时刻提醒自己仔细观察、杜绝差错、避免事故,护理管理难度大[5]。
3.3.1 笔者所在科室注入多重管理理念 充分发挥护士潜力 实行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三级管理。科室人员人人参与,根据科室特点制定了笔者所在科室十大安全护理目标,每人负责一项安全管理。在护理质控方面提出“我管理、我负责”,人人注重护理质量,主动查找安全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1)护士长总体安排,全面质控;(2)责任组长负责监督、检查、指导并协助本组工作;(3)责任护士,完成本组各项治疗、护理工作,在工作中注重主动性、预见性、计划性和连续性;(4)助理护士协助责任护士完成本班患者的基础护理及晨、晚间护理工作。
3.3.2 加强制度的管理 作为一个特殊的病房,护理人员应认真掌握医疗卫生法律知识,遵守院内各项规章制度。如重症监护病房管理制度,抢救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工作质量标准,护理记录书写规定等。
3.3.3 加强护理人员病情观察及应急能力的训练 神经外科病变涉及的是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功能的监护主要是意识、瞳孔、运动、感觉、反射等的观察及判断,这些指标变化能更直接地反映脑功能障碍的程度[6]。意识状态的改变是判断脑部病变的重要指证[7]。瞳孔的观察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监护的又一重要手段,是判定脑疝存在及脑干功能损害程度的主要指标之一[6]。因此,观察意识状态和瞳孔的变化,估计病情的进展,对于及时处理病情变化至关重要。密切注意意识、瞳孔变化,立即报告医生,进行脱水、降颅压处理,防止脑疝发生。根据笔者所在科室室病种特点,制定护士层级培训计划 ,分阶段按计划逐项落实培训内容,并集中培训,护理组长考核,护士长抽考,要求人人严格过关。培训内容主要掌握常用的急救技术、技能,专科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技能,各种急救仪器、器械、设备的使用及报警故障的处理,病情的动态观察及应急处理能力。全科每周1次业务学习(由护士轮流主讲),每月1次教学查房,根据患者的病情随时进行护理二级查房,护士长不定时三级查房。定期组织特殊病例讨论及死亡病例讨论,大家相互交流,集思广益,不断总结临床经验与教训,提高业务水平。
3.3.4 建立激励机制 每月底通过医、护自评,护理组长检查、护士长抽检以及患者或家属的满意度调查,分项打分,分数最高者评为当月最满意护士,科室奖励300元。月月竞选,当选次数最多者年底全院评优优先。
3.3.5 注重细节管理 护士长每天通过交接班,二、三能查房检查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对每个患者护理重点、难点给予指导,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加强责任组长的质控能力,全面监督、检查、指导、修审、反馈本组护理工作。
3.3.6 加强薄弱时段及环节的管理 排班时在护士资历、年龄及数量上合理调配;加强二线责任组长(夜班)的质量督导,保证护理安全。
3.4 患者的管理
3.4.1 重视基础护理 (1)眼部护理 保持眼睛的清洁,有分泌物及时擦洗。球结膜充血水肿者,定时滴眼药水,每日4~6次;昏迷患者眼睑无法闭上者,涂擦红霉素眼膏,并用生理盐水湿纱布覆盖,防止引起暴露性角膜炎。(2)口腔护理 根据患者的口腔情况选择合适的口腔护理液及护理次数,一般2~3次/d,及时观察口腔黏膜、舌苔及气味的变化。口腔护理对预防胃液反流及呼吸道感染有重要的作用。(3)皮肤护理 使用气垫床,保持床单位平整、干洁、无碎屑,每周更换床单2次,如有脏污随时更换。保持皮肤干洁,每日温水擦身2次,衣服每日更换。定时为患者翻身叩背,局部按摩,观察受压部位皮肤的情况,严防压疮的发生。(4)四肢护理 长期卧床的患者,四肢缺乏活动,容易造成肌肉萎缩及关节变形,甚至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予局部垫软枕,适当抬高患肢,摆放功能位。每日给患者进行肌肉按摩及关节的活动,每次15~20 min,4~5次/d。能合作者给予指导并协助进行。(5)会阴部护理 保持会阴部清洁,无分泌物、排泄物的刺激。会阴擦洗每日2次,留置尿管者尿道口护理2次/d。
3.4.2 加强专科护理 (1)加强呼吸道的管理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证通畅,予有效的氧气吸入。每2小时变换体位,翻身叩背,促进痰液的排出,防止出现坠积性肺炎或肺不张。有人工气道者,做好固定,严防脱管。保持气道通畅,根据痰液黏稠度,定时湿化和雾化,以利吸出。有机械通气者,定时观察导管体外固定长度,检查气囊压力。做各项操作时,均一人固定,另一人操作,防止因牵拉而易位或脱出。严密观察呼吸的频率、节律、深度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呼吸机的运转情况,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及时报告。(2)加强循环系统的管理 持续心电监护,严密监测心率、脉搏、血压、尿量、皮肤色泽及温度的变化,根据病情、年龄、药物性质、用药目的调节合适的输液速度,随时观察用药效果及副作用。及早发现致命性的心律失常,及时报告,对症处理。(3)引流管的护理 患者术后常安置不同的引流管,如创腔引流管、硬膜外引流管、硬膜下引流管,脑室引流管。各种引流是将包膜内的气体、血性液或血凝块等及时排出。
术后的密切观察及护理,对患者的恢复及预后、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及生存率等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8]。(1)与手术医生沟通,根据手术的部位及引流的目的,放置引流管及引流袋合适的位置及高度,随着病情进展及引流液量及时调节。(2)保持引流管固定、通畅,防止折叠、成角、受压。患者头部活动适当限制,翻身及护理操作时,避免牵拉引流管。如无液体流出或引流不通畅,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3)严格无菌操作,每天更换引流袋,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准确记录引流量。
3.4.3 加强并发症的护理 (1)躁动的护理患者由安静转为躁动,或由躁动转为安静深睡都应提高警惕,观察病情是否有恶化趋势。查明原因并给予解除。不可强行约束,加用床档防止坠床,防止自伤或意外损伤。(2)早期胃肠内营养的应用在重症监护病房已成为危重患者治疗中的一项重要措施[9]。加强防范是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关健。①鼻饲者,一般每天4~5次,每次200~300 mL,温度40℃左右,间隔3~4 h一次。鼻饲前,先抬高床头30~40°,机械通气者先吸痰,检查鼻饲管是否在胃内,先抽吸胃内容物,是否有潴留或消化道出血,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②推注前后冲管,速度均匀,防止管腔阻塞。③以高糖、高维生素、高蛋白的混合物为佳,定期监测血糖。
④水、电解质的紊乱 神经系统的损伤可导致水、电解质的紊乱,而水、电解质的紊乱又可加重神经系统的损伤,导致恶性循环,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必须及时防止及处理水和电解质紊乱:(1)控制补液量及补液速度及实液种类;(2)严密监测神志、瞳孔、生命体征、血电解质、尿比重等;(3)遵医嘱补血钠、钾,浓度不能过高,速度不宜过快。
综上所述,有效的护理管理方法是神经外科重症病房护理中的中心环节,,制定完善的护理服务链,执行细化的护理服务措施,可有效降低住院患者并发症、致残率及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方妙君,林卓华.护理干预对交通事故致重型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2):1073-1074.
[2] 刘辉.神经外科安全护理管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0,7(29):299-300.
[3] 黄莉.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体会[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2):182-184.
[4] 尤小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家属的心理干预[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2):103-106.
[5] 赖静.神经外科实施文字式护理管理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0,24(9):825-827
[6] 刘明铎.实用颅脑损伤学[M] .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218-219.
[7] 汪玲.脑出血患者的观察与护理[J].时珍国医国药,2003,(3):50.
[8] 向中芬.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引流管的护理[J].中国临床医学,2005,5(6):563.
[9] 董津平.胃肠内营养的早期应用现状与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8):744-745.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精神压力分析 篇4
1 ICU护士的工作量大
目前, 护理人员编制少, ICU护士既要承担技术操作、心理护理等创造性的护理工作 (即脑力劳动) , 又要承担大量繁重的基础护理等临床护理工作 (即体力劳动) [3]。有时同时还要看护2~3名危重患者, 患者的流动量大。患者病情变化快, 病情危重, 护士经常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 长期处于复杂多变且责任重大的病房中, 护士心境抑郁、心理紧张、焦虑、失眠发生率增高。易出现习惯性便秘、经前综合征等, 甚至产生疾病[4]。已有研究表明体力和脑力的双重劳动, 大脑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紧张抑郁心情长期得不到宣泄, 极易导致身心疲劳[5]。ICU床位与护士比应为1:3~3.5[6], 而多数监护病房达不到此标准, 过大的工作量使护士疲于应付, 出现心理负担。所以ICU护士经常会感到疲惫, 情绪低落, 甚至会出现神经衰弱。
2 工作环境的特殊性
ICU的各种监护仪、呼吸机、输液泵等的警报声, 医疗仪器正常的运转声, 均使护士产生焦躁的情绪。由于条件限制, 监护病房内病床的平均占有面积多不符合标准。有关资料显示ICU病床的平均面积应为15m2[7], 而多数仅为3~5m2, 拥挤的环境带给护士不良的刺激。ICU是一个半封闭式的工作环境, 与外界接触比较少, 与人沟通的比较少, 并且患者及家属忽视了护士在治疗中所起的作用, 因而对护士不尊重、不理解;ICU患者病情危重, 变化快, 随时有生命危险, 护士要随时实施抢救, 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 唯恐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而耽误抢救时机, 造成患者的死亡;家属探视时悲哀、哭泣、激动的情绪;ICU护士每天都要接触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体液, 感染的机会多, 同时还担心被患者用过的利器刺伤, 感染乙肝、艾滋病等。另外, 由于防护设备缺乏, ICU各种化学消毒剂的危害, 放射线的损害, 空气的不流通, 室内的污浊空气等均会给护士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这些均可以使护士产生紧张、焦虑和烦躁的情绪, 注意力不集中, 易发生差错, 影响护理工作。
3 知识缺乏
目前绝大多数护士的学历相对较低, 知识面比较窄, 尤其是新毕业的护士, 年纪小, 临床经验少, 根据ICU的工作特点和病人的需求, 要求护士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护士的现状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 往往存在对自身的不满及过高的期望, 由此产生忧虑、烦躁、恐惧的心理, 加重心理压力。
4 其它
护理管理人员的理解和支持不够, 批评护士过多;急症患者的恶性刺激, 这些都能对护理人员造成不良的影响, 引起心理紧张、焦虑、恐惧、情绪低落, 感到生活没有乐趣。国外研究报道, 职业紧张影响智力活动、情感状态, 高强度的脑力紧张可引起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情绪障碍与自杀[8]。
ICU护士的工作是充满高压力的工作, 俗话说得好"没有压力, 就没有动力", 但是如果长期处于高压力的环境中, 护士就易产生疲劳、倦怠、消极怠工等不良的情绪, 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 从而影响护理质量。管理者应加强护士业务能力培训, 提高应对压力能力[9]。护士在面对压力时也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 不断调整自己来减轻压力, 从而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提高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和护理质量, 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小妹, 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 (11) :645.
[2]刘玉馥, 周丽.护士压力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1998, 17 (1) :3.
[3]秦光林.浅析减少护士压力源的对策[J].黑龙江医学, 2006, 30 (6) :464.
[4]何贵蓉, 李小妹, 顾炜, 等.护理工作压力源及压力程度的研究现状[J].护理学杂志, 2001, 16 (11) :700~701.
[5]杨方英, 刘丽华, 周惠娟.SICU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J].实用护理杂志, 2002, 18 (7) :45.
[6]周秀华, 主编.急救护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12.
[7]张桂兰, 马惠.浅谈ICU护士的心理压力及对策[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3, 12 (6) :645.
[8]王雅芳.急诊护理工作应激对护士健康的就影响及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2, 19 (2) :81~82.
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工作制度 篇5
1、护理工作基本要求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及各种管道的通畅,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2)有完整的特护记录,详实记录病人的病情变化。
(3)重症病人的生活护理均由护士完成。
(4)随时做好各种应急准备工作。
2、护理交接班要求
(1)每班必须按时交接班。在接班者未接清楚之前,交班者不得离开岗位。
(2)严格床旁交接班。交班中发现疑问,应立即查证。
(3)交班内容及要求:①交班内容突出病人病情变化、诊疗护理措施执行情况、管路及皮肤状况等。②特殊情况(如仪器故障等)需当面交接清楚。③晨会中护士长可安排讲评、提问及讲课,布置当日工作重点及应注意改进的问题,一般不超过15分钟。
3、护理查对制度
(1)对无法有效沟通的病人应使用腕带作为病人的识别标志,腕带填入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①给药时查对药品质量,注意配伍禁忌,询问病人有无过敏史。如病人提出疑问应及时查清方可执行。②医嘱须经两人核对后方可执行,记录执行时间及签名。若有疑问必须问清后方可执行。③认真查对医嘱,规范本科室医嘱查对时间及人员要求。④抢救病人时,下达口头医嘱后,执行者需复述一遍,由两人核对后方可执行,并暂保留用过的空安瓿,以便查对。
4、病人转科(院)制度
(1)病人需要转科或转院继续治疗时,由医生向家属交代病人病情及途中风险,取得家属同意签字后,方可进行转科(院)事宜。
(2)根据转科医嘱,进行转移前病人评估及各项护理准备,并通知接收科室的主班护士。①检查病人护理记录齐全,记录内容完整。②检查病人的个人卫生:转出时病人面部、手足、会阴、皮肤清洁、无压疮。③检查各种管道应清洁通畅,固定合理、牢固,引流袋清洁。注明插管、换管日期、时间、伤口敷料保持干燥清洁。④检查静脉穿刺部位。保持静脉输液通畅,所用药物标识清楚。⑤备妥病历记录、各种检查胶片、有关药品和病人的物品准备移交。⑥向接收科室护士介绍病人的情况:姓名、诊断、主要治疗、皮肤及各种管道情况。
(3)根据病人病情危重程度,安排医生、护士陪同。
(4)转科(院)途中备好必要的抢救药物及用物。认真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保证各种管路通畅。
(5)到达新科室(院)后,认真与该科(院)的主管医生、护士进行床旁交接班,由交、接双方填写交接记录。
5病人外出检查制度
(1)根据下达医嘱,在检查前评估病人病情,并进行记录。
(2)检查全程须有医护人员陪同。
(3)根据检查项目要求,做好检查前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心理护理),必要时备好抢救药物及用物。
(4)在离开ICU前认真核对,包括核对医嘱、病人识别标识、检查项目及部位
无误,与清醒病人进行有效沟通,安抚病人的紧张情绪。
(5)在检查过程中需认真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等,注意保暖并保证各种管路通畅及仪器正常运行。
(6)如有特殊病情变化,及时进行处置后再行检查,或根据病情停止检查。
(7)检查完毕返回ICU后,护士妥善安置病人并做好详细记录。
6、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1)所有仪器应分类妥善放置,专人管理,正确使用。
(2)保证各种仪器正常使用,定期检查、清点、保养、发现问题及时修理。
(3)保持各种仪器设备清洁,备用设备必须处于消毒后状态,有备用标识。
(4)仪器设备原则上不得随意外借,遇有特殊情况由医疗行政部门协调调配。
(5)科内应定期对员工进行仪器应用培训,包括消毒操作与流程、常见故障排除方法等,做到熟练掌握。
(6)医院设备科对ICU抢救用主要仪器应及时维修,定期检测并有相关记录。
7.抢救物品管理制度
(1)抢救物品有固定的存放地点,定期清点并登记。
(2)抢救用品应保持随时即用状态,定期进行必要的维护检查并有记录。
(3)抢救用品使用后应及时清洁、清点、补充、监测、消毒,处理完毕后放回固定存放处。
(4)抢救用品出现问题及时送检维修,或及时领取。
(5)抢救用品在进行维护检查时、检查后或消毒时均有明显的标识。
(6)严格规范管理毒、麻、剧药品,对高危药品应单独存放、标识明确,使用的剂量及途径有规范。
8.护理记录书写规范
(1)护理记录描述要客观、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2)文字工整,字迹清晰,表述准确。书写过程中出现错字时,应当用双线划在错字之上,并签全名。不得采用刮、粘、涂等方法掩盖或去除原来的字迹。
(3)眉栏项目填写完整不空项、清楚、无涂改。
(4)护理记录单均用蓝黑签字笔书写。
(5)记录内容:①病人的生命体征、主诉及护理有关的阳性体征、医嘱落实情况、护理措施和效果。②手术病人要肌瘤手术方式、麻醉方式和伤口敷料等情况。③详细记录各种管道名称、引流方式、引流物性质和量等情况。
(6)生命体征至少每小时记录1次。重要治疗、护理记录时间应精确到分钟。
(7)记录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结果及病人的反映情况。
(8)抢救后6小时内完成护理记录。
(9)专科观察记录遵循规定书写。
9.告知制度
(1)主管医生及护士应将自己的姓名主动告知病人。
(2)特殊诊断方法、治疗措施,均应告知病人及家属。未经病人及(或)家属的理解和同意,医务人员不得私自进行相关特殊诊治。
(3)有关诊断、治疗措施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副作用、可能发生的意外、合并症及预后等应向病人及家属做出通俗易懂的解释。
(4)从医疗角度不宜相告的或当时尚未明确诊断的,均应向其家属解释清楚。
10.护士紧急替代制度
(1)科内备好护士联络网,每名护士休息期间做好随时备班准备。
(2)科内护士因疾病等原因须休假时,应提前与护士长联系,以便进行班次的调整。
(3)如遇重大抢救,护士需求超出科内人员安排范围,应立即上报护理部并请求人员支援。
(4)护理部及科内应有紧急人员替代预案。
11.病人意外拔除气管插管应急预案
见意外事件紧急处理预案流程——气管插管病人意外拔管相关内容。
12.ICU呼吸机突然断电应急预案
(1)迅速判断确认,立即断开呼吸机管路与病人气管插管的连接,并使用简易呼吸器对病人进行人工呼吸。
(2)通知医生,护士与医生合作进行必要处置。同事观察病人病情变化。
(3)重新检查呼吸机电源是否连接好,必要时通知相关科室维修。
(4)重新启动或更换呼吸机。
(5)做好护理记录。
心脏科重症监护室(CCU)护理工作制度
1.病区监护室在本科主任领导下,由护士长负责管理。
2.保持监护室整洁、舒适、安全、案件,避免噪音,不得在室内大声喧哗。
3.保持监护室环境清洁卫生,注意每日至少通风两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4.医务人员着装整洁、严肃,不得在病房内打手机,不得在监护室内吃东西。
5.病人住院期间必须穿病号服,除必需生活用品外,不得存放过多物品。
6.床位和物品摆放规范,病床和所有与医疗、护理有关的仪器和物品,如监护急救仪器、急救物品、药品及一次性用物等应放置在固定位置,仪器、物品使用后应物归原处,不得随意乱放。
7.急救仪器设备和用物应常备不懈,并指定专人负责每日清点、检查、填充,做到有备无患。
8.报警信号就是呼救,医护人员听到报警必须立即检查,迅速采取措施,消除报警信号,恢复常态。
9.护士的工作站是设在病人床旁,除工作需要需暂时李靠病人外,护士不允许离开病人。
10.做各种操作前后要注意吸收,病人使用的仪器及物品要专人专用。
11.遇有严重感染、传染、免疫功能低下等病人应与其他病人隔离,有条件时应安置在单间隔离病房,专人护理。
12.护士交接班必须在病人床旁,接班护士确定无问题后,交班护士方可离开病房。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安全管理 篇6
【关键词】新生儿;监护;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550-01
1组织保障、制度健全
1.1我院设立院、科兩级安全管理小组,并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护理操作流程,做到明晰岗位职责,认真的贯彻执行,减少了护士在工作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1.2建立主管院长—护理部-科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的五级护理质控制度,制定本科室护理隐患、缺陷管理及差错事故上报、分析制度等,对护理工作进行实时督促与检查,并追踪安全隐患控制落实情况,取得理想的效果。
1.3护理部成立专科教研小组履行三级考核制度合格后方可上岗,即护理部基础知识考核—儿科系专业考核—新生儿专科考核;制定护理人员分级管理制度,并有定期评价与改进措施,大大地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1.4强化责任意识,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遵守操作规范是杜绝护理差错的关键。强调护士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具备责任心的重要性,不断提高了护士的安全意识。
2护理人员的人性化管理
2.1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营造人性化的工作环境。
我们合理规划科室布局,规范流程,使物品定点定位摆放,方便使用,创造一种人性化的流畅空间。
2.2建立和谐宽松的人际关系
护士长尊重、理解、信任和关心护理人员,及时关注、经常沟通,,及时释放负性情绪,帮助她们缓解压力,使护理队伍的向心力、凝聚力得以增强[1]。鼓励全员参与护理质量管理,充分发挥每一位护士的积极性和潜能,达到人尽其才、各尽其能的目的。
2.3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合理分配工作量,保证护理工作质量
新生儿病房的工作紧张,繁重。护士长充分了解每名护士的年资、业务水平、工作能力、综合素质,合理调配,根据护理工作量实行弹性排班并采取强弱搭配、快慢搭配、粗细搭配、长幼搭配等多种形式进行排班,以保证护理安全。
2.4加强护理队伍人才梯队的建设科内对各层次护理人员有计划地组织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学习,使其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去年护理部还制定了护理骨干培训学习制度,应用有意注意提高NICU护士病情观察能力的学习[2],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学习新理论,新技术,新项目并应用到护理实践中去,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2.5不定时进行质量分析和安全教育护士长严格执行一日二查房制度,每周科内质控小组不定时进行检查督导的同时,院内还实行护士长夜查房,每天22:00-次日8:00均有护士长值班,既增加了后备力量,又加强了督导力量,对容易发生护理缺陷的工作环节进行总结分析,提出整改措施,以提高认识,增强责任心,做到警钟长鸣,确保了安全管理。
2.6重视法制教育,强化法律意识,加强运行病历护理文件的监控与管理
医院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法律知识,特别是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河北省护理文件书写规范》等的学习,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服务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制定护理文件质控小组,定期或不定期的对护理病历进行检查、考核,使护理书写更加规范化。
3.院内感染安全的管理
3.1加强患儿的基础护理包括眼睛、耳朵、口腔、周身皮肤、脐部及臀部的护理,每日两次。
3.2病室的管理NICU布局合理,阳光充足,室温控制在24-26℃,相对湿度55%-65%,室内空气净化机消毒,每日通风2次,每次30分钟,保持空气的新鲜。洗手设施采用感应式或脚踏式水龙头。进入NICU需更衣换鞋,戴口罩,帽子,每个床单元均配备快速手消毒剂。我科设有两名专职消毒员,每日负责室内的消毒工作,室内的地面,各种台面,治疗车,门把手,水龙头,病历夹等,每日用消毒液进行擦拭,每月定期进行空气、物体表面培养检测,新生儿床单位的所有用物每日进行更换并高压灭菌,保证污染随时更换,感染患儿采取隔离措施,所需物品专人专用,隔离区做明显标识。
3.3加强仪器设备管理加强仪器设备的使用及维护的培训,确保每位护士正确熟练使用仪器。同时应用“五常法”对仪器设备的管理,即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和常自律,它是各种机构(单位)中用来提高安全、改善品质环境、增加效率、减少故障[3]。定时由器械科专业人员检查、保养、维修,登记以确保仪器设备的使用安全及运行安全。
3.4加强医务人员院感培训及手卫生的管理医务人员的手是造成院内感染的直接途径[4]。制定院、科两级培训考核制度,加强院、科两级培训与考核;增强医务人员院感意识,接触患儿前后均进行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手。每月对医生、护士操作前、操作中手进行采样监测感染控制质量,发现问题及时讨论并解决,狠抓各项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防止感染的发生。
3.5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及激素的不合理使用是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升高的重要因素,易导致菌群失调[5],各种条件致病菌(包括真菌)得以生长繁殖并致病,增加了细菌耐药性,同时易导致二重感染。
4沟通与健康宣教NICU实行全封闭管理,我们利用入院时:做好入院宣教、发放护理工作流程及安全告知书。每天探视时段:我院自实行视频探视以来,医生和责任护士同时接待家属,与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减轻家属紧张、焦虑不安的心情和不信任感,化解不必要的医患矛盾,提高了护理工作满意度。探视同时专人讲解新生儿常见疾病的预防知识。出院时:我们做好出院宣教,发放出院指导及新生儿疾病筛查延期采血的告知。出院后,我们电话回访出院患儿家长,了解患儿住院全程家长的感受及孩子最近状况听取好的建议和意见,不断改进工作,取得满意的效果。
5建立各类紧急情况的应急预案
医院建立健全和完善有效的护理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实地演练,当事故或意外发生时,护士可以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流程,让各级护理人员都熟悉自己职责分工,迅速就位,进入角色,使抢救工作能够有章可循、紧张有序地进行。
6做好细节管理提供人性化护理以及人性化服务
6.1做好安全排查工作,设立安全台账,制定排查内容及范围,具体责任到人,确保安全生产。
6.2用药安全制定高危药品标识,定位检查放置。
6.3管道护理各种管道做好明显标识,并妥善固定,对烦躁的患儿给予适当的镇静处理,对皮肤异常的患儿重点交接班。
6.4环境要求播放轻柔的背景音樂,一定程度上稳定了患儿情绪,对早期听觉的发育也有一定作用[6],此外室内应避免强烈光照。
7小结
做好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安全管理不仅仅是靠管理者,还需要全体护理人员共同参与,提高认识和专业水平,转化观念,加强合作,明确制度,层层把关,不断改进。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时,要严格遵循护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患者在治疗和护理中获得全身心安全,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春花.护士长要重视非权力性因素对护士的影响力[J].现代护理,2002,8(6):469.
[2]李允美.运用有意注意提高ICU护士的病情观察能力[J].实用护理杂志,2005,51(21):66.
[3]李倩华,伍玉琴.“五常法”在门诊注射室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488.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S].2002,11:47.
[5]周敏,丁爱国1新生儿医院感染研究进展[J]1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8):79928001
重症病房 篇7
关键词:儿科,重症手足口病,综合护理
手足口病是儿童传染病的一种, 四季均有发生, 6岁以下婴幼儿为该病多发人群, 3岁以下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该病可引发患儿臀部、口腔、手足等处出现疱疹、斑丘疹, 少数患儿可患脑干炎、脑炎、脑膜炎、呼吸循环衰竭、神经源性肺水肿等并发症[1]。儿科重症监护室内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病情危重且进展快, 救治该类患儿不仅需要及时有效的救治手段, 还需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本次研究将综合护理应用在儿科重症监护室重症手足口患儿中, 取得良好护理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月-2014年3月入住儿科重症监护室的50例手足口病患儿, 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25例:男12例, 女13例, 年龄1~3岁, 平均 (1.5±0.8) 岁;手足口病临床分期, Ⅱ期18例, Ⅲ期7例。对照组25例:男13例, 女12例, 年龄1~3岁, 平均 (1.2±0.8) 岁;手足口病Ⅱ期16例, Ⅲ期9例。纳入标准: (1) 手足口病临床分期为Ⅱ~Ⅲ期; (2) 住儿科重症监护室; (3) 年龄1~3岁; (4) 符合《肠道病毒9EV7感染诊断指南》中临床诊断及住重症监护室标准[2,3]。手足口病临床分期标准:手足科病、疱疹性咽峡炎为Ⅰ期;神经系统受累为Ⅱ期;心肺功能衰竭为Ⅲ期;生命体征稳定期为Ⅳ期[4]。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 包括消毒隔离、监测生命体征、控制血压、家属健康教育 (告知发病原因及治疗期间注意事项, 禁止在公共场合逗留) 、口腔护理 (进食前后使用生理盐水清洗患儿口腔) 等。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 (1) 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温和, 多食用维生素、高蛋白质且易消化的食物, 食物要可口;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以流质食物为主, 随病情好转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食物;意识障碍患者进行半流质鼻饲。 (2) 皮肤及肢体护理。勤减指甲, 及时给昏迷患儿叩背、翻身, 擦拭皮肤使皮肤干净、干燥, 使用阿昔洛韦软膏涂抹皮肤感染处;皮疹患儿保持臀部干燥, 定期换洗床单、衣物, 将衣物消毒清洗后置于阳光下曝晒;每日按摩患儿上下肢肌群, 观察肢体及肌力活动。 (3) 心理护理。使用转移法转移患儿注意力, 可有效缓解疼痛, 具体方法可通过播放儿童轻音乐和故事等, 以消除患儿恐惧和陌生感;加强家属的心理护理, 通过讲述成功案例帮助家属树立信心。 (4) 体温护理。密切观察患儿体温, 室内温度维持在26℃, 当患儿体温超过38.5℃及时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给予吸氧, 减少衣物, 多饮用温水[5]。
1.3 观察指标
观察护理前后患儿心率、血压、CRT水平及肢端情况, 计算上述指标正常率;使用护理满意度问卷表调查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满分100分, 85分及以上为非常满意;70~84分为满意, 其余为不满意, 总满意率=满意率+非常满意率。观察两组患者随访期间 (随访4周) 恢复情况, 对比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退热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4.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各指标正常率对比
护理前, 观察组心率、血压、CRT、肢端正常率均与对照组接近, 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护理后, 观察组上述指标正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例 (%)
2.2 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家属中表示对护理质量满意者高达92.00%, 对照组护理中满意率为68.0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2。
例 (%)
2.3 两组患儿住院时间、退热时间及随访情况
观察组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 均于出院后2~3周行复查, 心肺正常, 一般情况良好, 肌张力及双下肢肌力正常, 均痊愈。对照组1例患儿住院13 d后精神状态、饮食良好, 心肺正常, 双下肢肌力仍为0级, 出院后8 d行复查, 右下肢肌力为2级, 之后失访问。其余患儿均完成随访, 于出院后2~3周复查, 痊愈。观察组住院时间和退热时间均较对照组长,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3。
d
3 讨论
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柯萨奇病毒A16型及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传染病, 临床主要表现为口腔、皮肤等处出现疱疹, 病灶周围出现红晕。疱疹溃烂成溃疡时, 患儿食欲下降、口腔疼痛、咽部疼痛, 给患儿健康造成严重影响[6]。该病主要通过粪便、疱疹液、唾液、飞沫等进行传播, 短期内便可形成大流行, 严重则可致肺水肿、心肌炎、脑膜炎等, 致使患儿有生命危险。
综合护理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的, 在做好口腔溃疡护理的同时要做好饮食护理。饮食关系着患儿营养供给情况, 对病灶恢复影响较大, 刺激性的食物不利于病灶好转甚至加重病情, 必须补充维生素才能均衡营养, 加快恢复。手足处疱疹发痒易使患儿抓挠, 指甲细菌繁多, 直接接触疱疹易导致继发性感染, 因此必须修剪指甲;患儿皮肤娇嫩, 长期卧床容易并发压疮, 按摩肌肉群不仅可提高患儿肌力及肢体活力, 使血液循环畅通还可避免压疮等并发症。护理前, 观察组肢端正常率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护理前肢端正常率 (76.00%) 较对照组 (32.00%) 高,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由此可见肢体及皮肤护理在改善患儿肢端功能上有重要作用。疱疹痒痛刺激, 加上患儿对医院环境不熟悉, 容易产生不良情绪, 依从性差, 给治疗和护理带来一定难度, 因此需要实施心理护理, 多通过健康知识宣传和语言沟通完成, 考虑本次研究患儿年龄小, 因此多采用播放轻音乐和童话故事等建立心理支持, 不再随时注意病灶痒痛感, 使治疗和护理能顺利开展, 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治疗时间。家属作为负责人, 常因患儿病情难以平复焦虑心情, 护理质量达不到家属要求容易产生护患纠纷, 因此有必要向家属实施心理护理, 使其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 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本次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2.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00% (P<0.05) 。许颖琪等[7]研究者发现心理护理同样适用于儿科重症患儿, 给予家属心理护理能有效提高护理满意率和患儿依从性, 与不常规护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该研究结果证实了实施家属心理护理的必要性。本次研究发现护理后观察组患儿心率、血压等指征正常率较对照组高,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综合护理能显著改善患儿生命指征, 防止并发症发生, 能有效缩短患儿住儿科重症监护室时间, 对促进康复有重要意义。观察组患儿平均退热时间为 (2.20±0.80) d, 平均住院时间为 (8.20±1.30) d, 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郑巧女[8]使用综合护理对研究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进行护理, 发现其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常规护理) ,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 儿科重症监护室的手足口病患儿病情危重, 综合护理能显著改善患儿的生命体征, 促进康复进程, 赢得家属好评,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郭丽芳, 林梅.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4) :50-51.
[2]林嘉, 周嬛鹦.1例极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 29 (10) :44-45.
[3]赵燕, 齐玲.儿童重症手足口病护理现状[J].安徽医学, 2014, 12 (10) :1463-1465.
[4]谢鹤, 李贵才, 王朋朋, 等.27例重症手足口病诊治体会[J].中华全科医学, 2012, 10 (8) :1234-1236.
[5]王伟文.早期护理干预应用于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15) :35.
[6]董艳, 周文亮, 孙爱丽, 等.68例重症手足口病伴发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护理与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3 (11) :227-228.
[7]许颖琪, 纪奕玲, 韩先珍, 等.重症手足口病62例早期识别及综合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14, 14 (11) :59-60.
重症病房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ICU接受经皮气管切开术治疗的64例重症患者资料, 男37例, 女27例, 年龄26~80岁, 平均 (51.2±1.3) 岁。其中临床脑血管意外19例, 重度脑外伤8例, 脑出血术后6例, 广泛脑梗死7例, 急性妊娠脂肪肝4例, 肺部感染并脓毒血症5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例, 病毒性脑炎4例, 呼吸衰竭2例, 自发性脑出血1例, 恶性综合征2例, 多发性1例, 肝硬化并肺部及腹腔感染1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 各32例, 观察组患者中, 男15例, 女17例, 年龄28~80岁, 平均 (51.2±2.3) 岁;试验组患者中, 男22例, 女10例, 年龄29~80岁, 平均 (51.2±2.5)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气管切开术。试验组患者采用PDT, 具体方法:①手术前给予患者咪达唑仑注射液或丙泊酚注射液, 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血常规等;②患者在推入手术室后, 取面朝上平卧部位, 颈肩部下方可垫枕头等, 使患者头颈部呈过伸位, 有助于医师查找手术解剖部位;③进行常规消毒以及检查医用物品, 医师寻找解剖标志, 并且对穿刺部位进行确定, 最佳部位如环状软骨等;准备消毒、备皮、铺巾、吸痰等;④调整气管插管位, 当气管插管位于气管内时, 需要调整气囊位置至声带上方<20 cm;⑤确认解剖标志和刺穿点, 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⑥在穿刺手术过程中, 务必注意保持患者的颈、头处于正中间的位置, 并且维持气道的通畅, 以免发生并发症;⑦切开穿刺点皮肤, 并进行垂直皮肤切口, 分离皮下组织, 对解剖标志进一步加强;⑧带套管穿刺气管针, 空针抽半管0.9%氯化钠注射液, 接穿刺针输入气道, 进针直至气泡抽出, 拔出穿刺针, 留置套管于原来位置;⑨沿导丝引导器将导丝送入套管内, 并使用皮肤扩张器, 注意在扩张前应上下拉动导丝, 避免导丝曲折, 然后沿导丝放入内芯的气切套管[2];⑩拔出内芯和导丝, 固定气切套管, 特别注意尽量与呼吸机连接处保持直立位置;11手术后观察记录患者有无出血、并发症等情况。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并发症、拔管后切口愈合时间。
1.4疗效评判标准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或体征消失, 无不良症状、无并发症;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 无切口感染、剧烈咳嗽等症状;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 病情未好转或出现病情加重。总有效率 (%) =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 19.0统计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患者的治疗效果来看, 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4.4%,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出血、并发症发生以及拔管后切口愈合时间比较, 试验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在临床中, 气管切开术是一种有创性的重症患者急救手术, 传统的气管切开手术所需要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手术对于重症患者的创伤较大, 因而对于临床上病情危急的患者而言, 其应用也比较局限[2,3]。而经皮气管切开术在手术过程中选用导丝, 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重症患者气管前壁以及气管各层相关组织、气管以及血管的损伤程度, 进一步弥补了临床传统气管切开术的不足, 有效地避免了ICU重症患者的再一次创伤, 减少了手术中所需要的时间, 避免ICU重症患者手术中的大量出血, 且临床经皮气管切开术全部操作能够在患者的床旁边进行, 手术切口相对较小, 能够有效减少ICU患者术后的并发症, 有利于术后护理[4]。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此外, 对于ICU重症患者而言, 由于其抵抗力较低, 需要监护和抢救, 医护人员需减少患者与外界接触, 在手术过程中更要遵循无菌操作, 减少细菌感染, 避免使患者的病情复发。因此, 经皮气管切开密闭性强, 不但使医护务员感染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而且能够减少空气中溶胶的产生, 降低院内感染率, 特别适合用于ICU内特殊严重感染患者。本研究结果显示, 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出血情况、并发症发生以及拔管后切口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 经皮气管切开术具有微创、快速便捷、安全可靠、便于操作等优势, 特别适合用于ICU重症患者, 对于ICU患者人工气道的建立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姜波.98例ICU重症经皮气管切开术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19) :99-100.
[2]郜杨, 刘洋, 唐荣, 等.改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重症医学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4, 26 (2) :106-109.
[3]陈通, 付爱军, 朱军, 等.经皮气管切开术与传统气管切开术在神经重症患者救治中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综合临床, 2014, 30 (6) :581-584.
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调查研究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综合ICU住院的患者480例, 其中男254例, 女226例, 年龄12~85岁, 平均 (53.3±17.2) 岁。发生院内感染的98人次 (62例) ,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1年下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试行) 》确定院内感染[5]。
1.2 方法
480例患者的资料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全部资料运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具体分析用精确t检验和相关危险度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样本的基本特征
患者平均年龄为 (53.3±17.2) 岁, 未获得院内感染平均为 (53.0±17.3) 岁, 而获得院内感染为 (54.7±16.0) 岁;患者在ICU平均住院日为5.7 d, 未获得院内感染的平均住院日为 (3.7±3.9) d, 而获得院内感染者为 (19.3±20.3) d;非耐药菌感染者的平均住院日为3.8 d, 而耐药菌感染者为20.2 d。358例患者应用过侵袭性装置 (74.6%) , 包括留置尿管 (68.5%) 、中心静脉置管 (49.6%) 及机械通气 (49.9%) , 这三种侵袭性装置的平均使用天数分别为5.2 d、6.6 d及5.3 d。详见表1。
2.2 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和转归
ICU院内感染率在20.4% (98感染人次) , 62例 (12.9%) 患者感染, 10例 (10.2%) 患者死亡。肺炎是院内感染最常见的类型 (n=37, 37.7%) , 其次是泌尿系感染 (n=25, 25.5%) 、脓毒症 (n=15, 15.3%) 、手术切口 (n=14, 14.3%) 和其他 (n=7, 7.2%) (血管、眼、耳、口腔、鼻喉、皮肤、生殖系统及胃肠道系统) , 详见图1。
273例 (其他科室和急诊科) 住院患者转入ICU后, 44例获得院内感染 (16.1%) 。本组病例中, 来源于社区的患者获得院内感染的概率较低, 而来源于笔者所在医院急诊室患者[RR:2.6, 95%CI (1.8, 3.7) , P<0.05]和笔者所在医院其他科室患者[ (RR:1.9, 95%CI (1.4, 2.4) , P<0.05]获得院内感染的概率较高。患者获得院内感染和未感染者情况, 详见表2。
研究表明, 住院日超过4 d、社区感染、耐药菌感染及侵袭性操作的患者易获得院内感染, 具有高相对危险指数 (RR>2.4) 。而ICU死亡的10例患者中, 4例 (40.0%) 死于院内感染。
例 (%)
3 讨论
来源于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和其他科室的患者比社区的患者更易获得院内感染[RR:1.93, 95%CI (1.48, 2.49) ]。本研究结果和Urli等[6]、Mc Cusker等[7]研究结果一致, 由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和其他科室转入ICU的患者危险度是由社区和其他医院转入患者的2倍。
38例患者住院日超过4 d, 其中有29例获得院内感染, 表明延长住院日是院内感染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RR:10.2, 95%CI (8.5, 12.3) , P<0.01]。在ICU第17个住院日以后的4~11 d, 院内感染会明显增加。住院日在17~21 d感染率是1.1, 43~134 d感染率是3.1, 其结果与Rosenthal等[8]和Orsi等[9]研究结果相似, 延长住院日可增加院内感染率。87例社区感染的患者, 有19例 (21.8%) 获得院内感染[RR:2.4, 95%CI (1.9, 3.0) , P<0.01]。研究表明转入ICU以前已感染的患者比未感染的更易获得院内感染[RR:0.25, 95%CI (0.07, 0.86) , P<0.05][10]。
耐药菌感染者的院内感染率为58.6%和相对危险度高于非耐药菌感染者[RR:9.5, 95%CI (7.7, 11.7) , P<0.05]。58例耐药菌感染者中检出13种不同的耐药菌, 其中5种耐药菌 (鲍氏不动杆菌36.3%;绿脓杆菌21.9%;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ASA 14.7%;克雷白肺炎杆菌11.0%;大肠杆菌7.8%) 最常见, 占90%以上。这并不表明耐药菌是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 只是在院内感染中常能检出耐药菌。在院内感染中, 部分由耐药菌感染所致, 其他由非耐药菌所致。在本组病例中, 98感染人次中38例被25种不同的非耐药菌感染, 18例被至少9种不同的耐药菌感染, 42例院内感染患者未明确致病菌和致病菌的耐药情况。常见的非耐药菌会引起院内感染, 如白色念珠菌 (18.5%) 、大肠杆菌 (15.1%) 、绿脓杆菌 (8.9%) 、肠杆菌属 (8.2%) 及肠球菌属 (8.2%) 。引起院内感染的常见耐药菌有鲍氏不动杆菌35.1%, 绿脓杆菌21.6%, MASA14.1%, 克雷白肺炎杆菌10.3%及大肠杆菌10.8%。
大多数患者至少应用一种侵袭性装置。大约70% (n=329) 的患者应用机械通气, 49.9% (n=240) 的患者长期留置尿管, 49.6% (n=238) 的患者有中心静脉置管。多项研究报道表明, 留置尿管多与开发性手术等损伤有关, 是引起HAUTI (医院获得性泌尿道感染) 的主要原因, 且留置时间越长, 发病率越高[11,12,13]。本研究中, 泌尿系感染占25.5% (n=25) , 其中76.0% (n=19) 无症状性菌尿症和24.0% (n=6) 有症状性菌尿症。
在10例死亡患者中, 有4例被确诊为院内感染, 这些数据与其他研究者结果一致, 高死亡率与院内感染呈正相关[14]。
院内感染发生率在62例患者中占20.4%, 最常见的为肺炎, 其次泌尿系感染, 脓毒症, 手术切口感染及其他 (血管、眼、耳、口腔、鼻喉、皮肤、生殖系统及胃肠道系统) 。院内感染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为19.3 d, 而耐药菌感染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为20.2 d。院内感染的死亡率占40.0%[RR:4.4, 95%CI (3.4, 5.6) ]。引起院内感染最常见的非耐药菌为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及绿脓杆菌;引起院内感染的耐药菌为鲍氏不动杆菌和绿脓杆菌。
综上所述, 院内感染与来自其他科室或急诊科, 住院日超过4 d, 社区感染, 耐药菌感染, 应用侵袭性装置和死亡率等因素有关。本研究结果支持了其他学者研究院内感染的结论, 对控制院内感染率、患者危险度、死亡率及耐药菌感染率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 (ICU) 院内感染的发病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ICU收治的4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探讨院内感染的易感部位、易感因素等, 以及相关危险度分析。结果:98人次 (62例) 获得院内感染, 占20.4%, 感染主要包括肺炎37例次 (37.7%) , 泌尿道感染25例次 (25.5%) , 脓毒症15例次 (15.3%) , 手术切口14例次 (14.3%) 和其他7例次 (7.2%) ;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平均住院19.3 d, 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平均住院20.2 d。感染患者的死亡率为40.0%[RR:4.4, 95%CI (3.4, 5.6) ]。结论:院内感染与来自其他科室或急诊科, 住院日超过4 d, 社区感染, 耐药菌感染, 应用侵袭性装置和死亡率等因素有关。
重症病房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吉林市第二中心医院中心ICU病区有专职医生6名, 年龄25~48岁, 平均37.5岁;护士7名, 年龄25~40岁, 平均30.7岁。此外还有轮区医生、护士若干名。
1.2 研究方法
(1) 问卷的信、效度。通过对相关内容进行大量的文献检索, 确立问卷内容, 包含了15项选择内容, 并附有两个开放性问题, 反映直接影响ICU医护人员主动洗手因素相关概念。
(2) 问卷的内容。问卷内容包括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医护人员的个人资料, 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在ICU的职业角色。第二部分为相关影响洗手因素的具体内容, 包括手卫生的有关知识, 洗手的必要性和自觉性, 以及对洗手相关设备的认识使用情况。
(3) 评分方法。探讨影响ICU医护人员主动洗手因素的问卷部分有9项, 以其同意与否为准采取半定量计分, “完全同意”为5分, “同意”为4分, “不肯定”为3分, “不同意”为2分, “完全不同意”为1分。
(4) 问卷收集方法。采用不记名方式, 将问卷交给医护人员填写后放入专用收集箱。针对相关的调查, 采取相应干预洗手措施, 1个月后再次下发同样问卷, 以分析对比干预措施对ICU医护人员主动洗手的影响。
1.3 手部细菌采集与培养
根据《医院消毒技术规范》要求, 在七步洗手法的培训前及改进措施后、第2次问卷调查前整群抽样, 全部进行手部细菌培养。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资料处理采用SPSS 11.0软件包。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 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统计结果
第1次问卷下发12份, 收回有效问卷9份, 其中护士5份, 医生4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91.8%。第2次问卷下发15份, 收回有效问卷15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问卷内容及干预前后调查结果:七步洗手法的培训前、后两者比较, 医生平均得分为22.4分和33.18分 (t=1.14, P<0.05) , 护士平均得分为30.23分和39.87分 (t=1.37, P<0.05) 。
干预前后考核及手卫生监测结果:七步洗手法的掌握情况, 医生由培训前的18.18%提高到63.64% (χ2=9.40, P<0.05) ;护士则由培训前的26.32%提高到92.11% (χ2=68.10, P<0.05) ;49名医务人员中, 培训后手细菌菌落总数合格者46人, 总合格率为93.88%。其中医生培训前后合格率分别为54.55%和72.73% (χ2=1.57, P>0.05) , 护士培训前后合格率分别为76.32%和100% (χ2=20.42, P<0.05) 。
干预措施:针对首次下发问卷结果进行一系列干预措施, 包括: (1) 强化七步洗手法的培训及考核; (2) 硬件设施配备:每2张床头配备感应式洗手池及感应式分发洗手液装置; (3) 每个洗手池旁备有一次性可抽式擦手纸; (4) 床边配备快速洗手消毒液。
3 讨论
ICU是医院的重要科室, 病人多来自医院其他科室, 病情危重, 院内感染发生率相对较高。在外源性医院感染中, 手的微生物污染相当严重, 经手引起的直接和间接感染占首位。
ICU医务人员主动洗手的调查发现, 影响医务人员手卫生行为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 医务人员的自身因素。在系统培训之前, 大部分医护人员主动洗手的意识淡薄。 (2) 其所在的团队缺乏对手卫生实施情况的反馈, 缺乏对手卫生相关知识的学习、培训和经验等。 (3) 医疗机构缺少注重医疗安全的硬件建设。
因此在洗手培训时, 重点强调:正确的洗手指征、洗手类型、持续时间、洗手频率、洗擦手的力度和擦手用具构成, 尤其在繁忙的工作中缩短洗手时间, 漏洗手背、指尖、拇指的现象, 以及洗手后即习惯性的用隔离衣擦手等容易犯的错误。同时在每个洗手池上张贴七步洗手法的步骤, 配备抽取式擦手纸及免洗消毒剂, 有效地提高了洗手的合格率。
便捷可及的设施以及高效、迅速、使用方便的手卫生产品是保持有效洗手的必要条件。为此, 我院ICU设计时, 参考了其他医院的有益经验, 结合本院实际, 在每2张床单元配备了一套洗手装置, 避免手卫生过程中的再污染, 客观上提高了洗手的依从性。同时考虑到临床操作中频繁洗手受时间限制, 在每个床单元还配备了免洗消毒剂。
4 结语
重症病房 篇11
【关键词】非语言沟通;重症监护;护患关系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沟通是一种人与人交流的重要方式,沟通的形式又分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普通病房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信息交流与传递的过程基本采用的沟通形式是语言沟通,而在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人员面对的是极其危重的患者,这些患者通常无法用语言表达其所需,这时我们的护理人员绝大多数与患者沟通的形式是非语言沟通。
1 非语言沟通及其特点
非语言沟通是是通过身体动作、体态、语气语调、空间距离等方式交流信息、进行沟通的过程。 在沟通中,信息的内容部分往往通过非语言的形式来表达,非语言沟时常被错误地认为是辅助性或支持性角色。
Gazda等[1]在1991年对非语言沟通进行的分析总结,表明非语言沟通包括多渠道、多功能、无意识的行为、情绪表现、真实性、多种涵义及文化差异性等特点。
例如人们在有心事或心情不好的时候,不自觉地就给人忧心忡忡、忧郁、不苟言笑的感觉,让人一看到就能感觉的到。
2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特点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特点是病种多(包括血管内插管病人、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病人、CRRT病人等等。)、病因复杂、病程长短各异、医疗环境使患者与家属隔离、患者无法口述,同时患者病情变化快,生命随时处于死亡威胁之下,心理反应与一般病人有所不同。
3 非语言沟通的方式
对于急重症患者的非语言沟通通常是语气语调、表情、人体触摸、手势方面的沟通。
语气语调
护理人员应掌握在与患者交流时采用适当的语气、语调并在音量和节奏上加以控制,护理人员所面对的是急重症患者,可能他可以听到并理解你所说的,但无法和你一样用语言表达他的反馈,所以要做到将对病人的爱心、同情心和真诚相助的情感融化在言语中。做到严肃性与亲切性相统一[2],避免病人产生畏惧心理,对治疗和护理产生抵触情绪。
表情
这里的表情指的是护理人员的面部表情,而面部表情是非语言沟通中最丰富的一部分。面部表情最能得到认可的就是微笑。对于一些重症患者根本就是无法动弹,能感受到你的是他的意识和双眼。患者因疾病所表达出来的痛苦与焦虑,护士面带微笑的与其交流,本身就是“安慰剂”[3]。微笑可以增加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和安全感。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微笑不代表漫无目的的傻笑。
人体触摸
触摸是通过人体的触摸传递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关心、理解和安慰的一种重要方式,这一种无声的语言,在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人员每天都需要给患者翻身、擦洗、按摩,避免患者产生压疮,可使患者感到舒适、安全等,可体现出亲人般的关怀。患者此时可以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存在、生命的存在、希望的存在。
手势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手势语也有很大的作用,用手势配合口语也是护理工作中常用的。重症监护病房的医疗环境使患者与家属隔离,家属在探视患者的时候隔着玻璃时,焦急的心情,护理人员一个安好的手势,可以舒缓家属的心情,使家属感到放心。
在临床的实际护理中,不光是我们以上提到的方式,我们可以根据护理的实际情况采取一些其他的方式,如图片的应用对于缺乏书写能力的老年患者、自制图文并茂的卡片,让患者点头或摇头来表示确认或否认,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并予以合理解决。重症患者无法使用呼叫器,我们采取的发声小鸭子,患者需要时手捏小鸭子,小鸭子发出声响提示护理人员有需要帮助等等。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只要达到患者的优质护理,方式方法见仁见智。
4 小结
非语言沟通是通过一些非语言性的表达方式和行为的沟通形式。护患沟通是指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屬、陪护人员之间的沟通,而在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人员的工作重要方面就是同急重症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并且护患沟通是与患者满意度和医疗纠纷的发生直接相关的关键因素之一[4],有研究提示,临床上80%的护患纠纷是由于沟通不良或沟通障碍所引起[5]。护理人员的核心价值就体现在对患者的服务上,非语言沟通是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中必须使用的的沟通方式,以弥补因语言交流障碍或不足。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技能。所以作为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的深层次的交流,护理人员应非常注意非语言行为所带来的影响。有针对性的采取心理对现措施,主动关心爱护体贴病人,消除其心理顾虑,缓解紧张、恐惧情绪,变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身体的早日康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效的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向优质护理努力。
参考文献:
[1] 李银红.非语言沟通技巧之表情体态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 2006,13(22): 4080-4081.
[2] 张芳.非语言沟通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社区医学杂志,2009,7(15):40—41
[3] 李亚,蓝广萍.护患之间非语言沟通的技巧[J].家庭护士,2006,(8):51-52.
[4] 陈肖肖.非语言沟通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1(6):132
重症病房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重症监护病房2007年1月至2009年2月出院或转入相关各专科的病人,共计766例次。
1.2 方法
1.2.1 资料统计
由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对我院重症监护病房2007年1月至2009年2月出院或转入相关各专科的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按每份病历一份登记表格逐项进行填写。医院感染确诊资料来自各份病历在ICU治疗期间的医疗、护理记录、实验室检查报告(包括生物学、常规及特殊检查等)和诊断。分成两个时间段进行统计,即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和2008年2月至2009年2月。
1.2.2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1年1月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进行诊断[1]。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采用卡方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其中在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时间段出院病例树352例,发生医院感染87例,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24.7%;2008年2月至2009年2月出院病例数为414例,发生医院感染32例,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7.7%。
2.2 性别及疾病分布
在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时间段出院病人男性194例,女性158例,其中发生于脑血管意外112例,医院感染37例,占33.0%;多发伤及复合伤57例,医院感染19例,占33.3%;呼吸系统疾病45例,医院感染10例,占22.2%,循环系统疾病52例,医院感染8例,占15.4%,中毒32例,医院感染4例;其它54例,医院感染9例。
2008年2月至2009年2月出院病人男性226例,女性188例。脑血管意外115例,医院感染14例;多发伤及复合伤87例,医院感染10例;呼吸系统疾病60例,医院感染4例;循环系统疾病72例,医院感染1例;其它疾病80例,医院感染3例。医院感染见表1。
2.3 按感染部位分类
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下呼吸道感染32例次,尿道感染18例次,深静脉导管感染9例次,皮肤软组织感染8例次,手术切口感染7例次,颅内感染3例次,胃肠道感染4例次,其它感染6例次。2008年2月至2009年2月间医院感染发生于下呼吸道感染12例次,尿道感染7例次,深静脉导管感染1例次,皮肤软组织感染3例次,手术切口感染2例次,颅内感染1例,胃肠道感染2例次,其它感染4例次。
2.4 医院感染病原菌监测
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间采集送检标本150份,检出病原菌92株,检出率61.3%。其中革兰阴性菌62株(67.4%),包括铜绿假单胞菌18株(19.6%),肺炎克雷伯菌17株(18.5%),大肠埃希菌15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7株(7.6%),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16.3%),其它菌5株(5.4%);真菌为12株(13.0%)。2008年2月至2009年2月采集送标本60份,检出病原菌38株,检出率63.3%。其中革兰阴性菌25株(65.8%),包括铜绿假单胞菌7株(18.4%);肺炎克雷伯菌5株(13.2%),大肠埃希菌5株(13.2%),嗜麦芽寡养单胞菌6株(15.8%),其它2株(5.3%);革兰阳性菌9株(23.7%)包括肠球菌属3株(7.9%),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10.5%),其它2株(5.3%);真菌为4株(10.5%)。
3 讨论
在不同等级的医院内,均存在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率的高低与原发疾病的病情密切相关。在医院感染的部位构成中,国外资料显示,在综合医院中,在ICU中最高的是泌尿道、其次是呼吸道、血液感染[2]。我院资料显示,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最高,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我院ICU收治的病人多为昏迷、长期卧床、住院时间长等因素有关。因此,感染部位与收治的病种、防护条件等因素有关。
在医院感染菌谱中,革兰阴性菌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不动杆菌属及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肠球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多;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医院感染的病原学有了新的变化,耐药菌株的不断产生,已成为感染治疗的棘手问题[1],值得注意的是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近年来已成为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尤其是发生在免疫功能低下的危重病人,且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居多,因这类病原体有很广和很强的耐药性,给治疗带来较大困难[3]。真菌感染,也是目前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控制院内感染首先要预防。针对医院感染有较高发生率,我院从2008年2月起,从以下几方面采取干预措施:严格消毒隔离制度,阻断病原菌传播,加强ICU管理;做好室内空气、地面、物品表面消毒,保持室内通风、干燥,与外界隔离,严格限制进出入ICU人员,加强呼吸机的管理。严格无菌操作规范,加强护理;在进行吸痰、导尿、深静脉置管等每一项操作时应严格无菌操作,操作结束后应加强护理,严格认真地洗手。进行营养支持时,能口服者就口服,不能口服者采用鼻饲,在鼻饲时抬高头部,使用输液泵控制速度,加强口腔护理,避免制酸剂的过度使用,防止返流。严格职业防护,加强医务人员相关知识培训。通过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使医务人员掌握医院感染相关专业知识,从而发挥主观能动性,防止交叉感染。正确合理应用抗生素,遵循个体化原则,尽快由早期经验性抗生素治疗转化为目标性治疗,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时间最好不应超过1周[4]。通过以上干预措施,我院的院感率已经下降至7.7%,与2007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总之,医院感染是目前ICU中威胁病人生命的最严重的疾病及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加强ICU的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患意识并改进方法,合理应用抗生素等综合措施,能有效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摘要:目的探讨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病人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2月ICU119例医院感染病人的发病部位、基础疾病、感染病原菌种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下呼吸道、泌尿系是医院感染最常见的感染部位,ICU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机体抵抗力、医务人员的不规范操作及防患意识的缺乏等因素有关。结论医院感染是目前ICU中威胁病人生命的最严重的疾病及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加强ICU的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患意识并改进方法,合理应用抗生素等综合措施,能有效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预防
参考文献
[1]吴春萍.我院近期医院感染调查分析[J].医学信息,2007,20(5):842~843.
[2]Richards M J,Edwards JR,Cu lver DH,et al.Nosocomial infections in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s in the united states[J].National Noso-comial Infections Sureveillance System,Pediatrics,1999,103(4):39-42.
[3]吴春萍,王钟珍,肖小炜.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J].基础医学论坛,2007;11(5A):396-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