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病房(共3篇)
模拟病房 篇1
摘要:为适应卫生职业教育的发展, 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 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 实施模拟病房教学, 以缩短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的距离, 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护理病历书写能力。
关键词:内科护理学,模拟病房,见习
为了适应卫生职业教育的发展, 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 护理教育必须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笔者在多年的内科护理学教学中, 逐步摸索出模拟病房教学法, 使学生提早接触临床, 进入护士角色, 很快适应临床实习工作。
1 方法
1.1 模拟病房见习
在我院2005级、2006级1、2班护理专业内科护理学教学中, 疾病护理部分每班均安排模拟病房见习18~20学时。具体做法是:在学习第二篇各系统疾病护理部分时, 每上完一个系统的疾病护理后, 安排1~2次的模拟病房见习。见习内容为大纲要求的一些常见疾病。模拟病房选择在护理示范教室, 内有一张床, 根据病情及实习要求不同, 由护理教师或学生担任“患者”。每次上课前, 将本次见习疾病的典型病例情况介绍 (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简要病史、生活状况、自理程度及心理社会方面内容、诊断、医嘱等) 抄在黑板上, 让学生预习有关内容, 尤其是护理方面知识。上课时, 先用5~10分钟时间, 说明本次课的目标、要求, 然后让学生熟悉病史、提出问题, 如该患者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 主要存在哪些护理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可采取哪些护理措施等。让学生分组派代表发言, 并在“患者”身上实施护理, 最后教师归纳、总结。每次模拟病房见习后要求学生书写护理计划, 教师认真批阅后发给学生, 并进行讲评。
1.2 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模式的模拟病房教学
在2005、2006级护理专业1、2班内科护理学教学中, 尝试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模式的模拟病房教学。
1.2.1 教学设备
模拟病房设有护理站、无菌配制室、抢救室、病房、手术室、准备室、实验室等, 护理站内有患者一览表、病历车、54本病历夹、各系统疾病的典型病例29种 (病历是从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病案室挑选而来) , 每种疾病的病历复印成55份, 教师1份, 每位学生1份。
1.2.2 教学过程
在每次授课前要求学生对本次授课内容进行充分预习。上课时, 每人发一本病历夹, 内装有本次课要学习的疾病病历。教师先展示本次课学习目标, 然后师生一起熟悉病历内容, 包括患者的住院病史、体格检查、护理入院记录、主要辅助检查、诊断、医嘱等。根据患者的病情, 结合学习目标, 提出问题。如该患者发病原因有哪些?可能存在哪些诱因?该患者主要症状、体征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哪些辅助检查有助于该病的诊断?治疗该病的药物有哪些?该患者存在哪些主要护理问题?可采取哪些护理措施?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归纳、总结, 逐步达标。保健指导、心理疏导、卫生宣教内容多采用角色扮演法, 学生上台演示, 最后教师讲评。
2 结果
对支气管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的教学, 笔者采用2种不同的教学方法。2005级护理1、2班, 前者采用课堂理论讲授, 后者采用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模式的模拟病房教学 (以下简称模拟病房教学) 。而2006级护理1、2班, 前者采用模拟病房教学, 后者采用传统的课堂理论讲授。课后均进行小测验, 题目的难度、内容、类型均相似, 成绩结果见表1, 经t检验, P<0.05, 差异有显著性。
笔者还对2005级护理1、2班, 2006级护理1、2班115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结果见表2。
3 讨论
3.1 缩短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的距离
内科护理学是一门临床应用性学科, 单纯的课堂理论讲授, 学生死记书本内容, 感觉抽象、枯燥, 学习困难, 且难以将书本知识与临床实际结合起来, 只有学生进入临床实际, 不断进行课间见习, 直接接触患者, 才能使其由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 真正掌握书本知识。新教学大纲规定内科护理学总授课数为186学时, 其中实验课时为46学时。但是由于我校没有教学医院, 安排课间见习非常不便。历年来, 我校的做法是疾病护理部分安排到医院见习, 由于时间少, 只见习各系统疾病的常见阳性体征。因此, 不可能按大纲要求, 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模拟病房教学虽然没有患者, 但有具体病例, 学生可以根据病例情况, 结合书本知识, 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 既增加了学生实践的机会, 又缩短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的距离。
3.2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
本教学注重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最佳结合, 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因学而导、因惑而解、因材施教, 学生紧扣教学目标, 处处着眼于学。
3.3 激发临床思维意识, 培养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形成新结构的思维过程, 它寓于各种能力之中, 具有新奇、独特、流畅、变通等特征。它不为传统的观点、他人的见解和自己已有的知识所局限, 善于迅速发现问题并勇于探索和验证。学生通过见习和讨论, 可以激发临床思维, 把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有机融为一体, 并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经过比较、研究、探索与发现, 促进自身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3.4 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护理病历书写能力
从表2可以看出, 73.9%的学生认为本教学方法对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有帮助, 77.4%的学生认为对护理计划书写能力提高有帮助。每次模拟病房见习、实习, 不是照读或照抄书本内容, 而是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做到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3.5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提高教学质量
调查结果显示, 60.9%的学生喜欢该教学方法, 认为一般的占39.1%。该教学方法能使学生以内科护士的角色进行学习, 有一种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本教学方法要求将所学的各科知识结合起来, 运用生理、药理、病理学等知识来解释护理诊断的病因和护理措施的依据, 用基础护理学知识对患者进行各项护理操作等。该教学方法遵循了知识掌握的感知、理解、巩固、应用规律。知识能否巩固取决于认识主体的精神状态, 如认识主体的行为动力系统处于活跃状态, 主观积极性高, 信心足, 兴趣浓, 记忆和保持效果较好, 课堂气氛活跃, 则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但该教学方法对学生和教师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学生课前必须花大量时间预习及复习所学的其他学科知识, 教师必须知识面广、基础知识扎实, 并要充分备课, 精心进行课堂设计。
模拟病房 篇2
一、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校2014级儿科专业200名学生(4个班)为本次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00名,男12名,女88名;对照组100名,男10名,女90名。两组学生性别、入校时平均成绩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2. 方法
对照组学生接受常规模拟病房管理,即接受学校一般管理方法的管理。观察组学生接受多梯队模式的模拟病房管理,具体如下:(1)建立学生自我管理模式。选取课代表对其余学生进行管理,即每班以推选或自荐的方式选出1名踏实、认真、责任心强且愿意为同学服务的课程代表,在模拟病房课后的开放时间段内,合理排班、严格控制每时段的模拟病房人数,确保人均1.5h的模拟病房操作时间;建立每周轮流值班制,课代表安排班长、学习委员等班级管理人员轮流值班,由值班人员负责学生一周的操作练习,同时在每次模拟操作结束前,值班人员负责对班级所在模拟病房进行检查,包括水电安全、病房环境、物品摆放、空调使用情况等,已检查结果为依据提出整改意见,确保班级模拟病房有效运行;为进一步推广模拟病房管理效率,光靠课代表的管理还是不够的,为此应建立人人自我管理的模式,邀请每一位护生均积极的参与到模拟病房的管理中来,协助课代表,共同营造整洁、舒适的练习环境,如采取每人每天轮流值班的制度,安排当日值班同学在护士站挂牌,主要负责各自班级模拟病房的用物清点、实训室开放记录本签名等,每小时对自己班级所在模拟病房巡视一次,确保护生仪表、纪律规范,若发现问题及时向总值班汇报。(2)建立实训部管理模式,在儿科课代表中选取2名实训部护生为实训部部长,并实行“部长”负责制,负责模拟病房的每日测评,同时将测评结果公布在护士站白板上,为各班级护生的整改提供参考意见,同时对实训部的其他干事进行管理和测评,并及时奖抽查结果反馈给老师。(3)完善老师管理模式,包括实训室老师的管理和任课老师的管理两方面。首先,完善实训室老师管理模式,由于护生管理能力、管理经验均十分有限,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能力不够,因此实训部老师应对护生管理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抽查,详细检查各班级护生签到情况、值班情况等,以检查结果为依据,不定时的召开会议总结工作并提出改进建议,将各项测评表、规章制度等文件放在班级微信群、QQ群等信息化平台,一方面方便护生查对,一方面有利于管理效率的提高。其次,完善任课老师管理模式,任课老师和护生之间有着十分紧密其必不可分的联系,课程教学是护生进行模拟病房实训的基础,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实训效率和效果,任课教师的管理必不可少;课后辅导是任课老师对学生的知识点查漏补缺并对其进行有效管理的好机会,在该时间段内,任课老师可提前询问实训室老师护生在模拟病房时发生的情况,进而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对护生进行指导,帮助护生养成良好的模拟病房操作习惯,在有限的时间里高校顺利的完成各项练习。
3. 评价标准
对学生理论成绩和综合技能进行考核,理论成绩总分100分,主要以案例分析为主;综合能力总分100份,主要以情境设计为主,其外还包括学生的课业完成情况和技能操作能力。采取本校自制的学生核心能力评价表对学生的核心能力进行评价,量表内容包括观察、沟通合作、临床思维、学习表达、动手操作能力5项,单项总分10分,得分越高表示学生改项能力越突出。
4. 统计学分析
将收集到的数据经过整理后录入到spss20.0中进行进一步的统计和分析,计数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采用t检验,当P<0.05时,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 两组学生理论成绩、综合技能评分比较
观察组学会生理论成绩、综合技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学生,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 两组学生核心能力评价得分比较
观察组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核心能力评价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学生,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三、讨论
多梯队模式在模拟病房管理中的应用,是在以教师组织为主、护生自我管理为辅下进行的,强调师生多重管理的作用。相关研究认为,多梯队管理是全面提高模拟病房管理效率、提高护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本次研究中,接受多梯队模式模拟病房管理的观察组学生理论成绩、综合技能评分以及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核心能力评价得分均显著高于接受学校常规模拟病房管理的对照组学生,以上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结果表明,多梯队模式在高职院校模拟病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突出,不仅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时有利于学生自身能力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综上所述,使用多梯队模式对高职院校模拟病房进行管理,形成以护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管理模式,同时完善相应的奖惩机制和监督机制,加强对教师的监督与评价,是全面提高护生自我管理能力、确保模拟病房高效有序运行的关键,值得进一步大力推广和使用。
摘要:目的:对多梯队模式在高职院校模拟病房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校2014级儿科专业200名学生(4个班)为本次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学生多梯队模式的模拟病房管理,给予对照组学生常规模拟病房管理。比较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学生理论成绩、综合技能评分以及各项核心能力评价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学生,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梯队模式在高职院校模拟病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突出,有利于模拟病房的高效运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专业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多梯队模式,高职院校,模拟病房,管理
参考文献
[1]张慧,马玲.多梯队模式在高职院校模拟病房管理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6,(56):196.
[2]任亚丽,吴伟,陈云.基于模拟病房的情境式模拟用药演练实施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6,(13):1646-1647.
[3]潘芬忠,高风云,王波.学校自设外科特色模拟病房教学尝试[J].护理学杂志,2013,(24):75-76+85.
模拟病房 篇3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取我校2011级三年制中职护理专业第二学年下半学期两个班级共126人为研究对象, 均为女生。一班为实验组 (62人) , 平均年龄 (17.18±1.23) 岁;二班为对照组 (64人) , 平均年龄 (17.22±1.07) 岁。两个班级的126名学生都完成了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 其基础课程成绩及年龄等资料组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与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相比, 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基础较差, 对深奥的医学知识接受起来较为困难, 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多花费心思, 改善教学方法。
1.2 方法
两组学生的理论课均由同一位教师讲授且教材相同。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式, 按课程内容进行理论课及实验课的讲授;实验组在内科护理学实验课教学中引入模拟病房与标准化病人, 主要教学步骤如下。
1.2.1 模拟病房的建设
我校模拟病房的建设起步较晚, 条件简陋, 目前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摆放模拟病床4张, 1张摆放高仿真模拟人, 另3张为标准化病人准备, 设施摆放与真实病房相仿。
1.2.2 标准化病人的征集与培训
在本校教学医院实习的优秀学生中征集标准化病人, 并根据内科护理学各系统的教学内容对标准化病人进行标准化培训。如在呼吸系统理论课程结束后, 针对急性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性疾病、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护理实施及护理评价等内容进行规范化指导, 每种疾病各挑选3名不同典型临床表现的实习学生作为标准化病人的培训对象, 并最终由教师考核, 合格后方可“上岗”。
1.2.3 实验组实验课安排
在学生进行了完整系统的理论课学习后, 我们可以安排学生在实验课中结合模拟病房及标准化病人进行学习, 具体程序如下:首先, 在实验课前, 要求学生对本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的知识点进行充分预习;其次, 以小组为单位, 在模拟病房通过与标准化病人沟通交流、问诊、体格检查、护理评估, 最终经组内讨论后得出护理诊断, 针对标准化病人提出书面的护理计划及护理实施, 并明确护理评价的内容, 选出一名小组代表发言, 提出自己的疑问;最后, 标准化病人对学生诊疗过程中的优缺点进行反馈及指导, 并由教师对护理程序进行点评, 引导学生将相关知识点融会贯通。同时我们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临床路径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 甚至让学生交叉模拟病人, 互相体验, 并可以设定一些临床常见的突发状况,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应急救治能力。
1.3 教学效果的评价指标
经过系统的护理教学后, 我们应用以下几种方式来评定将模拟病房及标准化病人引入内科护理学实验课的效果: (1) 比较两组学生对各自教学方式的满意度; (2) 对两组学生进行有时间限制的期末理论考试, 以满分100分的测试成绩进行教学质量分析; (3) 在教学医院实习结束后, 根据学生临床工作能力、沟通能力、专业理论知识、护理诊断能力、提出护理措施的能力、健康教育的口头表达能力及应变能力等方面统计两组学生在内科系统的实习考核成绩。
1.4 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调查数据输入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数据使用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运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 使用χ2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教学满意度调查结果
向所有参与调查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 共发放问卷126份, 收回有效问卷126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100%。其中非常满意与满意的实验组学生占82.3%,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7.8% (P<0.05) , 具体结果见表1。
2.2 期末理论考试成绩与实习考核成绩
在一学期系统教学结束后, 进行理论考试及内科系统的实习考核, 具体见表2。其中, 实验组理论考试成绩为 (80.14±9.37) 分, 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实验组的内科实习考核成绩为 (72.86±15.22) 分, 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3 讨论
内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 是临床各科护理的基础[5], 它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 临床实践是护理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为学生在实际护理环境中应用知识和技能做好准备[6]。但近年来, 随着医疗卫生深化改革及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 医患矛盾日益突出, 实习学生的学习条件明显受限, 且实习学生进入临床一线, 从纯理论学习过渡到临床实践阶段, 面临着角色、学习方法、心理、责任等多方面的转变, 难免感觉理论难以与实践相结合, 或与病人的沟通存在障碍等问题, 所以王蕾等[7]在总结护理教育教学方法的进展中, 认为应注重培养自学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 应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如近年来在文献中广泛报道的临床路径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 均以实现教学与临床的“无缝连接”为最终目的。所以在我们内科护理学实验课的教学中引入模拟病房, 给学生创造了一个高仿真的临床环境, 同时结合标准化病人, 又称模拟病人或病人指导者[8], 可以将内科护理学的教学内容更形象、更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使学生可以清楚地感知和理解所学内容。在模拟病房中, 针对标准化病人的沟通交流、问诊、体格检查等, 不仅提高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还让学生在模拟仿真的环境中得到语言交流和沟通技巧的锻炼, 而这些恰恰是实习学生刚进入临床所面临最常见的两大问题。现在通过模拟病房及标准化病人, 并按照医院护理规程进行操作练习, 使学生在真正进入临床之前体验到护士的真实工作过程, 在实践中提高职业技能和团队协作等综合能力。同时, 学生可将强大的使命感与责任心转化成强大的学习动力, 在课前积极预习教材相关内容, 包括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护理实施等内容, 上课时专注认真, 课后反复总结、体会, 努力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临床技能。
实践证明, 我们应该在模拟病房的建设上下大力气, 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及环境。同时, 教职工自己也应该多向兄弟学校取经, 吸收护理教育中的新理念及新方法, 力争使我校的模拟病房及标准化病人建设尽早步入正轨, 使之成为我校的常规教学手段之一。
摘要:目的 探讨模拟病房及标准化病人在内科护理学实验课教学中应用的可操作性与价值。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在内科护理学实验课教学中, 引入模拟病房及标准化病人, 对照组应用常规教学方法, 比较两组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实验组学生的教学满意度、理论考试成绩、实习考核成绩更高 (P<0.05) 。结论 在内科护理学实验课教学中引入模拟病房与标准化病人, 对提高学生教学满意度、理论考核成绩及实习考核成绩均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模拟病房,标准化病人,内科护理学,实验课
参考文献
[1]曹梅娟, 姜安丽.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整体胜任力标准框架模型的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 2009, 44 (6) :536-538.
[2]白玫, 沈宁.试述护理人才的内涵[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10) :828-830.
[3]李丹.模拟病房管理构建新型基础护理实验教学平台[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9) :261-262.
[4]王佳, 蒋晓莲.标准化患者在护生临床技能训练中的应用概述[J].护理学杂志, 2007, 22 (2) :35-37.
[5]潘静坤, 杨秋实, 林莉, 等.内科护理学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 2008, 26 (7) :104-105.
[6]Lambert V A, Lambert C E, Petrini M, et al.对护理本科生的临床教学经验[J].中华护理教育, 2006, 3 (2) :88-90.
[7]王蕾, 陈松兰.护理本科临床实践教学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教育, 2011, 8 (2) :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