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证独立

2024-10-26

信用证独立(通用5篇)

信用证独立 篇1

信用证作为国际贸易的一种支付方式, 已经有近170年的历史。信用证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解决国际贸易中由于买卖双方分处两国, 货物运输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所引起的商业信用危机和买卖双方信贷融资的问题。而确保信用证具有快捷、可靠、经济和便利优点的一项重要法律规则便是独立性原则。该原则的实质在于将信用证的开立、兑付及纠纷解决与其他买卖合同、开证合同等基础性或附属性合同的效力、履行及纠纷隔离开来, 使信用证能够在相对自我封闭的安全环境中运行, 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也恰恰是信用证独立抽象原则为不法商人留下了可钻的空子, 为欺诈行骗的滋生提供了温床。

一、信用证的独立性原则

根据国际商会制定的《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的规定, 信用证是指“一项约定, 不论如何命名或描述, 系指一家银行 (开证行) 应客户 (申请人通常是进口商) 的要求和指示或以其自身的名义, 在与信用证条款相符的条件下, 凭规定的单据: (1) 向第三者 (受益人) 或其指定人付款, 或承兑并支付受益人出具的汇票; (2) 授权另一家银行付款, 或承兑并支付该汇票; (3) 授权另一家银行议付。[1]”由此可见, 信用证是一种银行开立的有条件的承诺付款的书面凭证。信用证独立原则是指信用证一经开出就独立于买卖合同, 即信用证一经开立, 即在银行与买卖双方之间即建立起一种独立于买卖合同的关系。根据这一规定, 信用证独立原则的具体含义如下: (1) 开证行对受益人的付款义务独立于受益人在买卖合同项下的履行, 即使受益人违反了与开证申请人之间的买卖合同项下的义务, 只要受益人提交了符合信用证规定条件的单据, 开证行就必须付款。开证行的职员审查单据以决定银行是否付款, 他不必也不应该到现场调查并确定基础合同是否已经履行。 (2) 开证行对受益人的付款义务也独立于开证申请人对开证行的义务。例如信用证开出后, 受益人尚未签发汇票时, 开证申请人破产。尽管开证申请人将无能力偿付开证行, 开证行也不能以此作为抗辩事由对抗受益人, 而仍应在受益人提交与信用证规定相符的单据时付款。

二、信用证独立性原则的欺诈例外

从上面关于信用证独立原则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 根据信用证独立性原则, 银行只对单据表面进行审核以确定是否与信用证相符, 并据此决定自己是否付款。如果卖方伪造单据、交付假货, 而银行仍然根据独立性原则向受益人付款, 那么显然违反了公平的交易原则, 因此尽管信用证的独立性原则已经稳固地确立起来, 但是它不是绝对的, 在适用时还存在着例外情况, 其中欺诈是适用信用证独立性原则时最主要的例外情况。所谓“欺诈例外”, 是指银行在一般情况下遵循信用证交易独立性的原则, 但如果确有证据证明卖方实施了欺诈行为, 银行可拒付货款, 买方也可要求开证行拒付, 或向法院申请颁发禁止支付令对银行的付款或承兑。《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既没有对欺诈下一个定义, 也没有对信用证欺诈做出规定;1995年新修订的《美国统一商法典》第5-103条对信用证的各个概念做出定义, 但同样也没有对信用证欺诈做专门的定义。虽然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 但我们通常认为信用证欺诈就是指:利用信用证机制中单证相符即予以付款的规定, 由不法行为人提供表面记载与信用证要求相符, 但实际上并不代表真实货物的单据, 从而骗取所支付的货款的商业欺诈行。利用信用证进行欺诈的方式多种多样, 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会有不同的类型, 如果从主体上归纳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受益人的欺诈:a.伪造全套单据:是受益人在货物根本不存在的情况下, 以伪造的和信用证要求相符的单据使银行因表面上单证相符而无条件付款, 从而达到诈取信用证项下的款项的目的的信用证欺诈。b.伪造部分单据:如伪造单据上的签字。c.受益人在单据中做欺诈性陈述:此种欺诈方式, 单据是真实的, 货物也实际存在, 但装运的货物不是信用证所要求的货物, 而是残次品或废物。由于受益人所提交的伪造的单据表面上都符合信用证要求的条款, 开证行必须付款, 其结果是导致买方遭受损失。d.伪造、变造信用证:从最近几年的相关案例分析, 伪造信用证主要是行为人通过编造虚假的根本不存在的银行开出信用证或者假冒有影响的银行的名义开出假信用证。变造信用证是行为人在真实、合法的银行信用证结算凭证的基础上或以真实的银行信用证结算凭证为基本材料, 通过剪辑、挖补、涂改等手段改变银行信用证结算凭证的内容和主要条款使其成为虚假的信用证。 (2) 开证申请人的欺诈。假冒信用证:主要是指缺乏成为有效信用证的必要条件而表现出自身虚假性的信用证欺诈。

三、信用证欺诈的处理方法

一些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律和判例对信用证的这一弊端做出了积极反应。一方面, 它们承认信用证独立原则是信用证交易的基石;另一方面, 它们指出这一原则的适用不能无视国际商业交易的实际情况, 在受益人欺诈的情形下信用证独立原则的充分、绝对适用应当受到限制, 买方可以请求法院颁发禁止支付今, 阻止银行付款。最早将欺诈概念引入到信用证交易中, 当属美国1925年的Maurice O’Meara v.National Park Bank一案。而后来的Sztejn v.J.Henry Schroder Banking Corp一案中确立了以卖方欺诈为由, 颁布禁令禁止银行对信用证项下的汇票付款。《美国统一商法典》接受了Sztejn案判例所确定的原则, 在坚持信用证独立于其基础交易原则的同时, 承认了“欺诈”的例外。 (1) 欺诈行为必须属于文件欺诈, 或必须是受益人针对开证人或开证申请人所为; (2) 欺诈必须是实质性的 (Material) 。为此法院必须要对“实质性”的含义加以界定, 即对单据的购买人来说, 该单据的欺诈是实质性的, 或该欺诈行为对参与基础合同的当事人来说是严重的 (Significant) [2]。《美国统一商法典》是目前唯一对信用证欺诈做出特别规定的国内立法, 由其确立的单据欺诈情况下可以止付的法律规则对各国的司法实践有重要的影响和指导意义。虽然英美两国承认受益人欺诈构成了对信用证独立原则的适用例外, 但国际商会制定的《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则强调, 只要受益人所提交的单据符合信用证的要求, 开证行就必须付款, 可见它坚持了信用证独立于基础交易这一原则。虽然《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这么规定主要是为了维护银行的利益, 使银行不致卷入买卖双方因合同而引起的纠纷, 但是这造成了在银行已经明知的情况下让买方独自承担可能遭受卖方欺诈的风险, 这显然是不合情理的。国际商会显然也意识到了过分严格适用信用证独立原则的不合理性, 虽然在《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中没有明确规定“欺诈例外”, 但是在受益人欺诈的严峻挑战面前, 原本坚持“信用证独立原则”的国际商会的立场也有所松动与缓和, 认为“一家银行如果发现有欺诈行为, 它就有义务不再支付”。

参考文献

[1]王传丽.国际贸易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3.182.

[2]王传丽.国际经济法教学案例[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140-141.

制裁条款对信用证独立性的影响 篇2

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支付方式, 但是近来各国出台的一些条款撼动了信用证的独立性。

1.1 案例

进口商:孟加拉国某公司

开证行:某欧洲银行孟加拉国分行

出口商品:化工产品单丙烯

卸货港:孟加拉国某港口

承运人:伊朗某货代公司

通知行:国内G银行

G银行审核单据认为, 单证相符, 单单一致。之后, G银行将单据通过快递方式寄送开证行。开证行收到单据后, 向G银行发送MT799报文, 称开证行已经收到G银行邮寄的正本单据, 但是由于开证行内部的制裁政策, 开证行无法处理该笔业务, 因此必须将单据退还G银行。

开证行没有基于单证是否相符, 而是以违反内部制裁政策为由拒绝付款。G银行采取了以下应对措施, 一是立即将情况通告出口商, 请出口商联系进口商, 探讨解决办法;二是立即向开证行回电, 要求其解释该笔出口业务究竟违反了哪些反洗钱政策;三是查询联合国、欧盟、美国针对恐怖主义、核扩散和洗钱而制定的制裁名单, 落实本笔业务所涉及的进出口商、承运人、保险公司等实体和个人是否在这些制裁名单内。

经过落实, 本笔业务所涉及的进口商、出口商、提单的被通知人、承运人、保险公司、承运船舶均不在制裁名单内, 但是经出口商多次向承运人和货代公司查询, 货代公司最终承认, 该笔业务的承运人XXX Shipping Company属于美国制裁最严厉的中东国家伊朗, 而且提单所注明的集装箱号的前两个字母为伊朗英文的缩写IR。

由于开证行目前正在接受美国当局反洗钱调查, 因此在处理业务时非常谨慎。在搞清楚开证行拒绝付款的真正原因后, 出口商征求了G银行的意见, 并与进口商达成一致, 双方通过孟加拉国一家当地银行办理托收。10天之后, 对方银行收到单据, 进口商付款赎单。

1.2 案例简析

信用证是国际结算的重要支付工具, 是进出口双方建立互信的基石, 是保障进出口双方权益的重要手段。信用证一经开立, 即在银行与买卖双方之间建立起一种独立于买卖合同的关系。只要受益人提交了符合信用证要求的单据, 开证行就必须付款。信用证能够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就是信用证须保持独立性。但是在上述案例中, 开证行的行为并未依据UCP600第5条:银行处理的是单据, 而不是单据所涉及的货物、服务或其他行为。和第7条的规定:倘若规定的单据被提交至被指定银行或开证行并构成相符提示, 开证行必须履行其付款义务。受益人提交了相符单据, 根据信用证独立性原则开证行已经构成付款责任, 必须付款。上例中开证行未履行其信用证独立性下义务付款, 而是以违反内部制裁政策为由拒绝付款。

2 制裁条款对信用证独立性影响的分析

2.1 国际惯例与制裁法律的关系

国际惯例与制裁法律的冲突源于以下三点。第一, 国际惯例和制裁法律的侧重点不同, 国际惯例强调信用证的独立抽象性和单据的表面真实性, 而制裁法律强调基础交易是否违背国际国内法律。第二, 国际惯例和制裁法律的性质不同, 国际惯例属于行业规则, 没有必然的法律约束力, 而制裁法律是强制性文件, 当事人必须无条件执行。第三、信用证和制裁法律的效力不同。信用证是契约性文件, 而制裁法律是强制性文件, 在两者发生冲突时, 强制性文件的效力高于契约性文件。

2.2 国际商会对制裁条款的立场

国际商会TA.752rev3号官方意见文件中分析道, 强制性法规对于开证行和保兑行而言是必须遵守的, 无论是其业务所在国、本国或者是交易中的货币都将优于UCP规则以及任何开证行或保兑行的合约性的责任。直接适用的经济制裁法律通常被认为是强制性的。无论是依据UCP还是任何在通常信用证业务中产生的义务, 保兑行都应遵守对其适用的具有强制性的经济制裁的法律法规。任何有关因保兑遵守特定制裁措施或相关行为而产生的争议, 都应提交相关法院处理。上例的分析中我们已经知道信用证和制裁法律的效力不同。信用证是契约性文件, 而制裁法律是强制性文件, 在两者发生冲突时, 强制性文件的效力高于契约性文件。国际商会发布的意见已经默认在制裁条款产生争议时, 各当事银行可以不履行付款义务。

2010年3月26日国际商会发布了Guidance Paper on The Use of Sanction Clauses in Trade Related Products, 让银行明白: (1) 国际制裁由联合国、欧盟委员会和个别国家强制使用。他们企图通过将贸易作为一种外交手段来达到其政治和经济的目标。制裁可能禁止与特定的国家、个人、船舶、航空器或者货物的交易, 特别是涉及技术许可或管制货物的进出口贸易; (2) 制裁的效力是由法院或国家监管机构或行政部门决定的一个问题, 而不是一个可以通过银行实务规则处理的问题。根据银行营业所在的司法管辖内的适用国家法律法规, 在制裁适用的情况下, 银行必须遵照行事。国际实务规则并不涉及如何应对制裁措施及其后果; (3) 在不同国家和司法管辖区营业的银行经常要受制于许多相互冲突的监管要求, 因此需要制定政策来减轻这些法律风险。

在NO.470/1129号文件中, 国际商会还综述了由此可能产生的问题: (1) 没有统一的标准, 并且它们各自的范围存在很大的差异; (2) 通常只是简单地告知当事人, 银行受制于制裁条款, 且通常是无法抗拒的; (3) 涉及受政府制裁影响的银行义务, 它们可能有效地补充所适用的实务规则。

然而, 在某些司法管辖区内, 这此类“告知”将自动导致通知行拒绝和退回交易, 因为有些国家已经有立法禁止在任何交易提及“抵制”或“制裁”字样。在信用证交易中, 由于制裁条款给了开证行是否承付的自由裁量权, 这给信用证的独立性带来了挑战。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其中有些条款会改变针对已按指定行事的指定银行的UCP600偿付规则, 或是企图将遵循制裁措施的风险转嫁给指定银行。

3 应对措施

3.1 充分了解贸易伙伴

面对越来越多的制裁条款, 在进行国际贸易时无论是受益人、开证申请人还是涉及的各银行要遵守KYC (know your customer) 原则。受益人和开证申请人应在签署合同之前充分调查了解对方的归属地是否为制裁国家或敏感国家, 客户本身是否曾经在制裁名单内或者有可能被列为制裁名单内, 了解贸易所涉及的承运人、保险方、开证行、货运代理等各环节当事人的背景。

3.2 强化专业知识

涉及国际贸易及国际计算的个体应该不断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及时更新补充国际上新的制裁条款及政策。目前三大最有影响力有制裁条款的经济体为:联合国、美国、欧盟。从事国际贸易的各主体应该及时查阅最新的制裁名单。不仅是要关注三大经济体, 还要关注其他国家颁布的制裁条款。

3.3 银行应完善内部控制措施

银行应该适当的对制裁条款制定内部控制措施, 而不应该反应过激, 极端地将所有含有敏感国家字样的单据拒绝, 以推卸掉所有责任。银行要有对国际结算良性发展的责任感。

参考文献

[1]王善论.信用证项下不符点的产生极其预防[J].对外贸易实务, 2005, (1) :58-59.

[2]郭德香.论国际经贸交易中银行担保的功能和价值[J].郑州大学学报, 2013, (6) :43-47.

[3]代兴军.信用证欺诈例外及法律适用研究[J].国际金融, 2012, (5) :75-90.

[4]王腾.信用证的独立性和制裁例外原则[J].中国外汇, 2011, (12) :36-39.

[5]陈卫华, 周广峰.规避信用证结算中的另类风险:OFAC制裁[J].对外经贸实务, 2012, (10) :72-74.

[6]黄磊.美国新旧“伊朗制裁法案”的比较及其影响[J].国际经济合作, 2011, (4) :74-77.

信用证独立 篇3

非现金结算时代中, 银行的作用举足轻重。进出口双方在国际贸易中都面临一定风险, 而银行信用的介入大大降低国际贸易的商业风险。如今银行参与的国际结算方式主要包括汇款、托收及信用证。其中, 以银行信用为特征的跟单信用证支付方式是国际结算领域中最重要的贸易结算方式。

信用证 (Letter of Credit, L/C) 是银行 (开证行) 根据进口方 (开证申请人) 的要求和指示, 向出口方 (受益人) 开立的, 在一定期限内凭符合信用证条款规定的单据, 即期或在可以确定的将来的日期, 对出口方支付一定金额的书面保证文件。立的有条件的承担第一性付款责任的书面文件。2007年最新修订的《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 (《UCP600》) 第2条对信用证的定义是:信用证指一项约定, 无论其如何命名或描述, 该约定不可撤消并因此构成开证行对于相符交单予以承付的确定承诺。

二、信用证独立抽象性原则

根据以上信用证的含义, 我们可以发现信用证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独立抽象性原则。该原则一方面使得银行不容易陷入进出口方基础交易纠纷中, 另一方面以银行信用替代商业信用让受益人获得可靠的支付保障。

(一) 独立性原则

“独立性原则” (Abstraction and Independence of letter of credit) 使得银行承担绝对的付款责任, 开证行不得以基础交易出现问题或开证申请人破产倒闭或丧失清偿债务的能力而拒付货款。《UCP600》重申了信用证独立抽象性原则, 具体含义如下: (1) 信用证与其依据的基础交易是相互独立的两种交易。尽管信用证的产生基础是基础交易, 但是信用证一旦开出, 信用证关系较基础交易关系就具有独立性; (2) 即使信用证与基础交易合同有一定得联系, 但也不能否定两者之间的独立性。在信用证实践中, 往往出现信用证的内容与部分基础交易合同一致的情形, 但这并不意味信用证的效力受到基础合同的影响; (1) (3) 受益人在主张权利或者抗辩中不得借助基础交易的关系。UCP600第四条b款指出:受益人在任何情况下, 不得利用银行之间或申请人与开证行之间的契约关系。这意味着, 开证行对受益人的付款义务独立于受益人在买卖合同项下的履行, 即使受益人违反了基础合同规定义务, 只要受益人提交了符合信用证规定条件的单据, 开证行就必须付款。

在我国, 2006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 由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第四厅起草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信用证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以下简称《规定》) 第5条指出:开证行在作出付款、承兑或者履行信用证项下其他义务的承诺后, 只要单据与信用证条款、单据与单据之间在表面上相符, 开证行应当履行在信用证规定的期限内付款的义务。当事人以开证申请人与受益人之间的基础交易提出抗辩的, 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这表明我国支持信用证独立性原则的运用。

(二) 抽象性原则

“抽象性原则” (The principle of Strict Compliance) 使得受益人在向银行提供表面符合信用证的要求的单据后, 开证行就必须付款, 而至于单据的真实性银行则不负责任。UCP600重申了信用证的抽象性原则, (2) 表明信用证交易的对象不是货物本身, 而是能够请求交付货物的单据。UCP600在其34条进一步规定:银行对任何单据的形式、充分性、准确性、内容真实性、虚假性或法律效力, 或对单据中规定或添加的一般或特殊条件, 概不负责;银行对任何单据所代表的货物、服务或其他履约行为的描述、数量、重量、品质、状况、包装、交付、价值或其存在与否, 或对发货人、承运人、货运代理人、收货人、货物的保险人或其他任何人的诚信与否, 作为或不作为、清偿能力、履约或资信情况, 也概不负责。由此可见, 银行处理的仅是单据业务, 其对单据所涉货物的一切情况概不负责。

“独立抽象性原则”对于保护信用证作为贸易融资工具的有效性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坚持此原则, 作为主要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的信用证才能发挥其融资的功能。但不容忽略的是, 由于“独立抽象性原则”下信用证独立于基础买卖合同, 银行坚持以单证表面相符原则审单并以此作为对外付款的唯一条件, 这就为不法分子进行信用证欺诈提供了方便。

三、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

(一) 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含义

作为主要的国际结算方式, 信用证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加入了银行信用, 被亲切的誉为“国际商业的生命线”。尽管千好万好, 信用证终究逃脱不了事物两面性的定律。不法分子利用信用证内在机制, 屡屡实行欺诈行为, 严重扰乱正常的国际贸易往来。信用证欺诈案例的频繁凸显出信用证独立抽象性原则的制度缺陷, 使其面临严峻挑战。对信用证独立抽象性原则进行软化成为信用证制度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欺诈例外”原则的确立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然要求。

“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是指银行在一般情况下遵循信用证交易独立性的原则, 如果确有证据证明存在欺诈行为, 银行可拒付货款或承兑汇票, 买方也可要求开证行拒付, 或向法院申请颁发禁止支付令对银行的付款或承兑予以禁止。根据以上定义, 在运用“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前, 我们首先要认识什么是信用证欺诈。

(二) 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中欺诈的含义

《UCP600》中没有明确规定信用证欺诈。学理上, 信用证欺诈包括虚假单据欺诈和基础交易欺诈。虚假单据欺诈是指提交的单据事实上并非单据表明的签发人所签发, 或虽为单据表明的签发人签发, 但其交单时单据上的记载已与签发人之记载不同。 (3) 基础交易欺诈, 又称“记载不实单据”或“欺骗性陈述单据”, 是指单据本身系由其表明的签发人签发, 且其记载未经不法变动, 但是签发该单据时签发人所作的记载内容与货物事实不符。有学者指出, 伪造、变造信用证下要求的商业单据或故意提供记载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单据是信用证欺诈的共同特征。

在我国, 《规定》第一次通过列举的方式对信用证欺诈进行定义。信用证欺诈包括四种类型: (1) 受益人伪造单据或者提交记载内容虚假的单据; (2) 受益人恶意不交付货物或者交付的货物无价值; (3) 受益人和开证申请人或者其他第三方串通提交假单据, 而没有真实的基础交易; (4) 其他进行信用证欺诈的情形。

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在打击信用证欺诈行为, 保护善意交易方的财产安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例外

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确立对打击信用证欺诈行为具有积极的利益, 但在实践中银行方往往很难预估信用证欺诈是否存在, 特别是基础交易欺诈。如果银行已经完成承兑或付款义务, 而开证人又成功申请法院支付信用证款项, 那么银行的利益就无从保障。为了保护善意银行方的利益, 在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基础上, 欺诈例外的例外的做法有利于维护信用证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制度。

早在确立“欺诈例外”原则的美国1941年Sztejn v.Henry Schroder Bankong Corp.案中, 法官就认为, , 如果开证行在接到卖方欺诈的通知之前已经支付了汇票, 只要银行在支付之前已经履行了合理的注意义务, 即使票据是伪造或欺诈的, 那么它也应该受到保护。

为了充分保护了善意第三人的经济利益, 借鉴英美国家经验, 我国《规定》第10条强调指出, 人民法院认定存在信用证欺诈的, 应当裁定中止支付或者判决终止支付信用证项下款项, 除非出现以下法定情形: (1) 开证行的指定人、授权人已按照开证行的指令善意地进行了付款; (2) 开证行或者其指定人、授权人已对信用证项下票据善意地作出了承兑; (3) 保兑行善意地履行了付款义务; (4) 议付行善意地进行了议付。

五、结束语

一般而言, “欺诈例外”是对信用证独立抽象性原则的否定, 因为根据独立抽象性原则, 开证行在审查单据时必须仅以单据表面上是否和信用证的条件或条款相符来决定是否承兑, 而不必考虑单证是否真实或与合同内容相符。而“欺诈例外”原则要求银行承担审单责任外, 还要顾及单据以外的基础合同, 因此“欺诈例外”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独立性原则。同时, 我们认为虽然“欺诈例外”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信用证的独立性原则, 但它在打击信用证欺诈问题上也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欺诈例外”在保护交易安全的目的上与独立性原则具有同一性。

此外, 为了保护信用证交易中善意第三人的利益, 各国在确立“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同时又实施了“信用证欺诈例外的例外”。

“独立抽象性原则”、“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及“信用证欺诈例外的例外”这三项原则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既维护了信用证赖以发展的制度基础, 又有效控制了信用证欺诈行为, 同时还兼顾了善意第三方的利益, 它们成功平衡了信用证各方当事人的风险分担。

摘要:“独立抽象性原则”对于保护信用证作为贸易融资工具的有效性是十分必要的。但不容忽略的是, “独立抽象性原则”为不法分子进行信用证欺诈提供了方便。信用证欺诈问题严重扰乱国际贸易正常秩序。在遵循独立抽象性原则的基础上, 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被各国普遍接受。但各国基于保护善意第三人的考虑, 信用证欺诈例外的例外得到确立。这三者共同保障了信用证各方当事人的利益平衡。

关键词:信用证,独立抽象性原则,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信用证欺诈,善意第三人,信用证欺诈例外的例外

参考文献

[1]伏军.英美信用证案例选评.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2006.

[2]郭瑜.论信用证欺诈及其处理.法学, 2000, (10) .

[3]李金泽.UCP600适用与信用证法律风险防范.法律出版社, 2004.

[4]项义军, 吕佳.国际结算.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信用证独立 篇4

花旗亚太区首席执行官卓曦文表示, “在中国发行花旗品牌信用卡是我们一项重大的业务里程碑, 很荣幸成为首家在中国发行信用卡的全球性银行。”

卓曦文预计, 10年后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信用卡市场。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信用卡发行机构, 花旗已在亚洲的14个市场拥有1.6亿个卡账户, 中国是花旗在亚洲的第15个信用卡发行市场。

卓曦文认为, 花旗致力于在中国实现多项业务的均衡全面发展。花旗信用卡的推出使花旗能够为中国客户提供全套的银行金融产品和服务, 以满足他们的消费需求, 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财富。

信用证独立 篇5

为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全国首家具有自主诚信信息、提供全程质量追溯的独立第三方综合性信用平台——信用体系网正式对外发布。

原国家证监会主席周道炯致辞中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制定实施一系列法规政策,逐步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守信记录,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人民和国家都对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信用体系网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并得到全国质量防伪建设主要部门——中国防伪行业协会力推。据介绍,该信用平台自主建设的综合信用档案数据库在整合中央部委、地方政府、网络舆情以及质量追溯相关信息基础上,形成了涵盖政府监管、行业评价、信贷评级、媒体舆情、企业运营和市场反馈等近5千万条诚信综合信息,将为市场准入、政府采购、工程招标、行政审批、资质审核等行政管理事务提供诚信参考,为市场消费、商务流通、银行信贷、招聘就业等提供诚信引导。

而且,该平台自主研发的“央信码”,为多层嵌入式防伪码,可对全世界所有二维码进行逆向防伪认证,还可实现二次防伪,促进正品销售。该平台通过集成创新网络通信、自动数据采集、多设备自动控制、移动终端等技术,建立完善了“防伪溯源识别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的几乎所有产品。

上一篇:内科护理干预下一篇:自然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