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早期

2024-09-02

糖尿病足早期(共10篇)

糖尿病足早期 篇1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 溃疡形成和 (或) 深部组织的破坏。在临床上, 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受到高血糖的影响, 下肢血管硬化、血管壁增厚、弹性下降, 血管容易形成血栓, 并集结成斑块, 而造成下肢血管闭塞, 肢端神经损伤, 从而造成下肢组织病变。抗感染力下降, 伤口愈合缓慢, 有时甚至无法愈合而截肢, 因此足部护理与治疗非常重要。

1 临床资料

2009年7月—2012年5月, 该科共收治糖尿病足患者18例 , 治愈16例, 2例转院治疗。18例中, 男13例, 女5例, 年龄44~80岁。糖尿病史最短2年, 最长14年。本组18例中有不同程度感染8例, 周围神经病变12例, 表现为深浅感觉减退, 缺血性溃疡1例 , 坏疽3例 , 经积极全身及局部抗感染治疗 , 治愈16例 , 2例因坏疽转院后截肢。

2 临床症状

2.1 症 状

病人多数皮肤瘙痒、肢端发凉、感觉迟钝、水肿, 继而出现双足袜套式的持续麻木, 多数出现痛觉减退或消失, 少数出现患处针刺样、刀割样、烧灼样痛, 夜间或遇热时加重, 鸭步行走或倚仗而行。

2.2 体 征

病人下肢及足部皮肤干燥、光滑、水肿, 毳毛脱落;抬高下肢时, 双足发白;下垂时, 则呈紫红色。肌肉萎缩、肌张力差。少数患者足部畸形、跖骨头下陷、跖趾关节弯曲, 呈弓形足槌状趾, 足趾过伸如爪状。肢端感觉迟钝或消失, 跟腱反射极弱或消失。

2.3 溃 疡表现

少数患者呈现足部慢性溃疡。有的呈现干性坏疽, 全足、足趾干枯、变小, 皮肤光亮、变薄, 呈淡红色, 趾尖边区可见为数不等的黑点、黑斑。

3 病理检查

3.1 神 经 系 统检查

采用10 g尼龙丝一头接触于患者的大足趾和足跟;此时能感到足底尼龙丝, 则为正常, 否则为不正常。18例患者均不正常。

3.2 皮 肤温度 检查

进行定性测定和定量测定, 均不正常。

3.3 压力 测 定

用Mat Scan系统、Foo Scan系统进行压力测定。

3.4 周 围 血 管 检查

通过触诊, 扪及足背动脉和 (或) 胫后动脉捕动, 患者都呈现足部大血管病变。

3.5 步行距离 和时间 测 定

患者行走一定时间后均出现下肢疼痛, 但继续行走时疼痛可缓解或减轻, 血管有轻度堵塞。

3.6 多 普勒超声

参照正常对照人群, 呈现股动脉至足背动脉的病变。

3.7 X 线 检 查

发现肢端骨质疏松、脱钙、骨髓炎、骨关节病变和动脉硬化。

4 临床诊断

皮肤无开放性病灶;常表现肢端供血不足, 双足麻、凉、疼及皮肤苍白, 是为糖尿病足的早期表现, 晚期出现创面。

5 糖尿病足早期预防

5.1 生 活 预 防

糖尿病人不要赤脚行走或赤脚穿凉鞋, 应穿软帮、软底、大小合适的鞋;应穿吸水性强、透气性好的棉制品袜子, 袜口不能太紧 , 应每天换 洗 ;每天用温 水 (不超过40℃) 浸泡双足 , 每次30 min左右 ;不要用电热毯、热水袋或热水瓶暖足 , 防止皮肤烫伤。糖尿病人要经常检查足部是否有水泡、红肿、变色、摩擦伤及抓伤。糖尿病人不能使用硬膏药、鸡眼膏或有腐蚀性的外用药以免发生皮肤损伤;对于小的伤口, 避免使用碘酒等强刺激性消毒剂, 不要用紫药水、红药水, 以免遮盖伤口感染的症状, 糖尿病患者必须戒烟。

5.2 医 学预防

每年至少一次足风险因素检查。可及时发现糖尿病神经或血管并发症等危险因素, 以早期治疗, 将糖尿病足消灭在萌芽中。

5.3 药 用 预 防

积极治疗糖尿病, 使血糖保持长期稳定;控制高血压、降低高血脂。

6 糖尿病足早期治疗方法

6.1 创 面 治 疗

有创面形成时, 仍可坚持温水足浴, 创面足浴后用银锌霜包扎, 隔日一次换药, 包扎敷料厚约2~5 cm, 双下肢尽可能抬高, 如换药无法愈合行手术治疗。

6.2 控 制 血糖

一般要求空腹血糖7.0 mmol/L, 餐后血糖10 mmol/L以内。

6.3 改 善 全 身的 循环与 微 循环

服用麻疼丸修复神经,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提高神经传导速度的功效。

6.4 消 除 水 肿

只要有水肿, 就会产生溃疡, 可采用利尿剂或ACI-I治疗及下肢抬高。

6.5 缺 血性病 变 的 处理

如血管阻塞不是十分严重或没有手术指征者, 可采取保守治疗, 静脉滴注扩血管和改善血液循环的药物。如丹参、川芎嗪、肝素、654-2等。

摘要:目的 分析糖尿病足病因, 探索糖尿病足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方法 。方法 采用分析方法对18例糖尿病足患者发病机理进行科学分析。结果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周围血管神经病变的严重并发症, 是致残和能力丧失及致死的重要原因。结论应从饮食、运动、局部皮肤、创面、心理等方面加强对糖尿病的早期预防, 降低并发症, 有效提高糖尿病足的治疗愈率。

关键词:糖尿病足,早期预防,合理治疗

参考文献

[1]许曼音.糖尿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505.

[2]刘继前.糖尿病足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进展[J].疑难病杂志, 2007, 6 (6) :375-377.

[3]刘芳, 王淑贞.糖尿病足60例分析及预防[J].中国医药导报, 2009, 6 (11) :139-140.

[4]王瑞洁.加强糖尿病足的健康宣教及自我防护[J].山西职工医学报, 2008, 18 (1) :75-76.

糖尿病足早期 篇2

王鹏华,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担任中华糖尿病分会糖尿病足暨周围血管病变学组副组长、中国创伤修复专业联盟委员、天津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委员。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与糖尿病足病相关的论文四十余篇,主编出版与糖尿病足相关的专著2部(总计一百余万字)。作为主要参与人或负责人完成或在研科研项目6项。从事糖尿病足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12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相应的科研能力。

病例摘要

患者,女,65岁,口干、多饮16年,双足疼痛半年,右足破溃10天。患者16年前无诱因出现口干、多饮,于当地医院检查血糖升高,诊断为“2型糖尿病”,开始应用二甲双胍等口服降糖药治疗,未控制饮食及规律监测血糖。5年前因血糖控制不佳改用胰岛素治疗,偶测空腹血糖9~11 mmol/L。4年前出现视物模糊、视力下降,于眼科诊断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行激光治疗。3年前开始出现手足麻木、针刺感。1年前出现双足怕凉,半年前出现间歇性跛行及间断足部疼痛,偶有夜间加重,于当地社区医院诊断为“周围神经病变”,给予弥可保治疗2月疼痛无明显缓解。10天前女儿给其洗脚时发现右足第2趾背破溃,于社区医院换药并应用口服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为求系统治疗来我院。

患者吸烟史20年,约20支/天,戒烟1年。有糖尿病家族史。

入院查体:T 36.8 ℃,P 82 次/min,R 18 次/min,BP 150/95 mm Hg。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皮肤无黄染、皮疹与出血点。双肺呼吸音清。心界不大,心率82 次/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双足皮肤干燥,右足皮温35.3 ℃,左足皮温36.5 ℃,双侧足背、胫后动脉搏动未触及,腘动脉搏动减弱。右足第2趾鹰爪样畸形,背侧近端趾趾关节处破溃约1 cm×1 cm,骨质外露,无触痛,伴少量脓性分泌物,无臭味,创面周围无明显红肿。10 g纤维导丝示双足浅感觉减弱,128 Hz音叉显示双足振动觉减弱(2/8)。

结合本患者,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以帮助我们理清糖尿病足早期发现和正确处理的思路。

如何早期发现糖尿病足病,对有高危因素患者如何进行宣教?

患者65岁,糖尿病史在15年以上,血糖控制不理想,近年来出现了视网膜病变导致视力下降,这些是全身危险因素;周围神经病变导致双足麻木感觉下降,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症状呈进行性加重,足部查体显示右足第2趾鹰爪样畸形,这些是糖尿病足病发生的局部危险因素。了解到这些,在日常工作中就应该把该类患者作为糖尿病足病教育的重点人群,检查时应注意让患者脱下鞋袜,对其双足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

在预防战略中首要的任务是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宣传教育。包括血糖评估及达标、降糖药物的治疗、饮食、每日的足部检查与护理、适当的足部保温以及及时正确处理新损伤等。研究显示预防性的足部护理可以改善存活率,降低溃疡发生率和被迫截肢率。且与常规护理相比还可以减少长期费用。

结合本文患者的情况,在足部护理方面应嘱咐患者重点注意以下几方面:(1)因其存在周围神经病变,穿鞋前应用手检查鞋内是否有异物;洗脚前患者应用手或让家属帮忙试水温;冬天避免使用热宝,避免用中药泡脚。(2)因视力下降,要避免自己剪趾甲和修脚,家属应定期检查患者的足部。(3)患者足部存在畸形,应经常性检查足部、穿舒适的鞋袜,避免骨突出部位的破损。(4)患者出现了下肢缺血进行性加重表现,要到医院进行下肢血管的相应检查和评估,给予相应的治疗和处理,需注意足部保温并预防足部破溃。如果患者能早期了解上述知识,足病发生的危险性可能会明显下降。

如何进行临床病情评估

临床评估主要分三部分:病史采集、查体和辅助检查。每一部分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都非常重要,并最终对患者的预后产生影响。病史应重点询问糖尿病足病危险因素、发病诱因以及处理和治疗效果等。除常规查体外,要对患者足部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包括以下方面。

1 一般皮肤检查 先右后左,包括足背、足底、内侧、外侧、足跟、踝部和趾间。重点观察皮肤有无干燥、皲裂、破溃、变红;有无胼胝,底部有无出血;趾甲的形状,有无嵌甲,甲周有无分泌物;足部有无水肿、畸形、关节活动是否受限、变色、坏死等。

2 神经系统检查 感觉神经病变是导致足溃疡发生和截肢最重要、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可以通过Semmes-Weinstein尼龙单丝监测(SWME)进行定性或半定量的检查而发现。如果没有单尼龙丝,可以用一种简单的临床检查——用棉线检查轻触觉以及用128 Hz分度音叉检查振动觉,当≤4/8时认为患者存在深部组织感觉减退。运动神经病变的典型改变是足弓增高,导致跖骨头和前足底受压点的突出。自主神经病变的表现包括皮肤干燥、干裂、足背静脉曲张等。

3 血管评价 主要包括病史(足部凉、间歇性跛行、夜间静息痛)、体格检查、无创性血管检查。

◆ 检查血管简单、经济却又非常重要的方法是触诊足背动脉,但是这种检查方法的价值却常被医生轻视或低估。

◆ 踝肱比(ABI)是非常有价值的反映下肢血压与血管状态的指标,因简便、敏感性高而被广泛应用。ABI正常值为1.0~1.4;ABI<0.9为轻度缺血;ABI 0.5~0.7为中度缺血;ABI<0.5为重度缺血;重度缺血的患者容易发生下肢或趾的坏疽。

◆ 经皮氧分压测定(TCPO2)反映了足部的微循环状态,也反映了周围动脉的供血情况。TCPO2正常值为40 mm Hg以上,若低于30 mm Hg说明局部缺血,而低于20 mm Hg提示足部溃疡难以愈合,需要进行血管干预治疗以改善周围血供。若吸入100%氧后TCPO2能升高10 mm Hg,则说明溃疡预后良好。

◆ 此外,还有下肢血管超声多普勒检查,但其对足部缺血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及ABI及TCPO2。

◆ 动脉血管造影是下肢血管检查和诊断公认的金标准,它可以直接显示血管的形态与走向,使组织结构及病变部位显示更清晰,既可为需要截肢的患者决定截肢平面的客观评估,又可为介入治疗和血管旁路手术提供可靠的依据。但这项检查在有条件的医院方可进行。

4 肌肉骨骼系统检查 主要通过足部X线、MRI等影像学检查以及足部压力测定等来辅助判断足部病变的范围、深度、是否合并骨髓炎等以指导治疗。5 推荐糖尿病足病患者进行下列实验室检查 空腹血糖或随机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全血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系数、血生化检查、C反应蛋白、碱性磷酸酶、伤口取样培养和血液培养、尿常规检查。但有文献报道,在某些糖尿病足病表现为严重感染时,其血白细胞并不升高。我们在临床上也发现了很多这样的患者。因此判断患者感染程度时不能仅根据血象来判断。持续性感染的一个普遍征象是顽固的高血糖状态,常规降糖药物及饮食控制通常无效。

本患者足部皮肤干燥,10 g纤维导丝及128 Hz音叉显示周围神经病变,破溃无痛感,提示患者神经病变较严重,足趾畸形为神经病变导致的肌肉萎缩等原因引起,突出的部位反复摩擦而患者没有保护性的痛觉,最终导致了溃疡的发生。患者病史中有间歇性跛行及足部静息痛病史,足部皮温低,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均未触及,提示下肢缺血,入院后的进一步检查显示,右侧ABI为0.50,左侧为0.65,提示中度缺血,右足背TCPO2 18 mm Hg,显示足部微循环较差,预示患者足部溃疡或行截趾术后的创面将难以愈合。因此,如果像对待普通患者伤口一样仅对该患者进行简单的抗感染及局部换药处理,创面将难以愈合。

治疗策略

由于糖尿病足病是神经病变、下肢动脉病变、足部畸形以及合并感染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对糖尿病足病的治疗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和专业化的处理和护理。

1 内科治疗是诸多环节中重要的一环。主要包括一般治疗(控制血糖,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等)、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减压治疗、下肢动脉病变的治疗以及抗感染治疗。其中,足部减压和避免患足负重是被很多患者甚至医生忽略的,而这对避免病情加重非常重要。对于血管闭塞不是非常严重或没有手术指征者,可以给予扩血管和改善血循环的药物,常用的有西洛他唑、前列地尔等,能显著改善部分患者的下肢血运。对于因严重动脉闭塞性疾病导致的足部缺血者而言,药物治疗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外科血流重建是首先考虑的方法。

糖尿病足病患者可以没有典型的感染表现。本患者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均在正常范围,超敏C反应蛋白12.2 mg/dl(正常值0~3 mg/dl),提示存在炎症,结合足部存在破溃、有脓性分泌物,感染可能累及关节合并骨髓炎,故仍需抗感染治疗。足分泌物培养及药敏是必须的,但不能等待结果出来以后再给予抗菌药物治疗。有关抗菌药物的使用可依据《糖尿病患者足感染治疗指南》进行。

2 外科治疗是糖尿病足病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清创以及截趾/肢等。因糖尿病足病的创面不同于一般的伤口,清创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如果患者需要清创,建议转由专业的医生进行。

本患者入院后的足部X线显示,患足第2趾破溃处的关节有骨质破坏,提示关节破坏及骨髓炎的存在,因ABI及TCPO2显示患者缺血程度较重,行截趾手术后创面可能难以愈合,故我们给出的方案是先进行改善循环以及抗感染治疗,局部换药观察创面的变化情况,3周以后复查ABI及TCPO2,如患者皮温好转,ABI大于0.5或TCPO2 大于20 mm Hg,创面无明显恶化,可考虑行截趾术。如创面进行性恶化,短期内出现坏疽,ABI及TCPO2无明显改善,则提示患者缺血程度较重且对药物治疗反应较差,考虑先行下肢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再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糖尿病足早期的针刺治疗与护理 篇3

2007年7~11月, 我科收治糖尿病足患者22例, 治愈22例。其中, 男12例, 女10例, 年龄46~80岁, 平均64.3岁。糖尿病史最短10年, 最长25年, 平均14.5年。本组22例中有不同程度感染6例, 周围神经病变12例, 表现为深浅感觉减退, 缺血性溃疡4例, 坏疽6例, 经积极全身及局部抗感染治愈18例, 有4例因坏疽而截趾后治愈。临床上对糖尿病足早期患者 (无皮肤开放性病灶, 表现为肢端供血不足, 皮肤凉、颜色紫暗、感觉迟钝或丧失、麻木、刺痛、灼痛、间歇性跛行, 兼有足趾或足的畸形等) 进行针刺治疗和护理, 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现总结如下:

1 针刺治疗

穴取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阳陵泉、丰隆、胰俞、脾俞、胃俞。操作方法:患者先取仰卧位并充分暴露穴位, 穴位、术者手指及针具严格常规消毒。选用28号1~1.5寸华佗牌针灸针进行针刺。当针刺入一定深度后, 施捻转手法, 使局部产生较强针感。然后在足三里穴上施温针灸, 在针柄上插入2 cm长的清艾条, 艾条与皮肤之间隔以隔热板, 以防灼伤皮肤。艾炷由近皮端点燃, 燃尽无火后换下一壮, 一般灸二壮。操作完上述步骤后, 将针及艾条取下, 患者俯卧位, 分别在背部相应部位进行取穴, 亦选用28号1~1.5寸华佗牌针灸针进行针刺, 施捻转手法促使得气。以上操作每日1次, 10次为一疗程, 疗程间休息1 d。注意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消毒杜绝皮肤灼烫伤, 一旦烫伤及时处理。

2 护理措施

2.1 积极控制血糖

指导患者戒烟、规律进食。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年龄及活动量, 计算每日能量需求量, 从而制定饮食食谱。指导患者有规律地进食, 原则上是进餐要定时、定量, 早、中、晚三餐量分配各1/3, 应细嚼慢咽, 避免饱餐。食谱多样化, 食物以低脂、低热为主, 加强维生素摄入。根据血糖变化调整胰岛素的剂量, 将血糖控制在接近正常水平, 有利于局部病变的恢复。

2.2 坚持足部护理

加强足部监护, 积极预防诱发因素, 培养良好的足部卫生习惯。坚持每日用温水泡脚 (水温在37~39℃) , 时间在20 min左右, 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足部皮肤。脚汗者可在足趾间扑些爽身粉;而足部干燥者可将护肤品涂于足部表面皮肤。注意观察足部皮肤色泽、动脉血管的搏动、感觉功能、局部温度的变化等。选择穿柔软、宽松的袜子, 鞋子要方头, 不宜过宽或过窄, 鞋面应柔软透气。禁止赤足走路, 养成穿袜的习惯, 袜子应每日换洗, 保持清洁, 防止皮肤受伤, 引起组织溃疡。注重修剪趾甲, 应泡脚后趾甲变软时平着剪、不宜剪太短、也不宜剪得有角度, 以免损伤甲沟造成继发感染。不要撕掉或剪掉胼胝周围的死皮, 不要随意使用足锉、鸡眼膏、刀片来自己处理鸡眼, 应到医院请专科医生治疗。指导患者足部按摩改善下肢血液循环, 注意动作应轻柔。适当做下肢运动如散步、甩腿、下蹲运动等。寒冷时注意足部保暖, 天气寒冷时可带护脚套, 使用热水袋等物品时应用棉布包裹, 以免烫伤。若发现足部皮肤变红、疼痛、肿胀、水泡、磨伤、甲沟炎等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防止感染扩散。

2.3 重视心理护理

对于糖尿病足早期的患者, 要让其了解糖尿病并发症的严重后果, 细小的足部损害即可引起溃疡和感染甚至坏疽而截肢, 端正患者的态度, 认真对待疾病。但同时对于焦虑、恐惧的患者, 要告诉他们积极的治疗糖尿病, 注意足部卫生, 防止足部损伤, 糖尿病足是可以预防的。即使发生了糖尿病足, 只要积极配合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糖尿病足患者一旦发生足部溃疡, 会给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和影响, 特别是面对截肢的危险, 对健康和生活失去信心, 情绪低落, 消极、悲观, 甚至有恐惧心理。这些负面的心理会影响患者对治疗护理的信心, 也会影响患者的食欲、睡眠、生活方式和免疫功能, 最终影响伤口的愈合。因此, 在整个治疗护理期间, 医护工作者要针对患者的性格及心理特点, 采取不方式的心理疏导, 如介绍病情控制良好的病例, 通过与患者交谈取得患者的信任,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不断的给患者及其家属以心理支持, 消除患者的顾虑, 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平和的情绪接受治疗。

2.4 健康知识宣讲

医护工作者要利用治疗、查房等间歇, 向患者及其家属宣讲糖尿病足的成因、治疗原则及可能的预后。讲解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的终身性疾病, 控制血糖对疾病恢复的重要性, 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血糖仪的用法, 监测血糖, 注意定时、定量注射胰岛素, 根据血糖变化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 从而做好长期治疗的准备, 积极控制糖尿病, 促进足部病变的恢复。另外, 宣传糖尿病的自我保健知识, 着重讲解足部保健以及足部清洁, 发挥患者及其家属的主观能动性。有资料显示[1], 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及掌握其相关的自我保健知识对疾病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使截肢的发生率减少45%~85%。

3 讨论

临床上将糖尿病足分为6级。即0级:有发生足溃疡危险因素存在, 但无溃疡皮肤, 无开放性病灶;1级:皮肤表面溃疡, 无感染, 肢端皮肤有开放性病灶;2级:有较深的溃疡, 常合并软组织炎, 感染病灶已侵犯深部肌肉组织;3级:肌腱韧带组织破坏;4级:严重感染伴有骨组织病变或脓肿, 已造成骨质破坏, 骨髓炎、骨关节破坏或已形成假关节, 部分足趾发生湿性或干性严重坏疽、坏死;5级:足的大部感染缺血或全足坏疽, 导致严重的湿性或干性坏疽, 肢端变黑。

中医学认为糖尿病足是由消渴病日久发展而来, 而其早期病机在于正气不足, 瘀血阻络, 肢端失养, 属中医“血痹”范畴。治宜培补元气、温通经络、活血化瘀。足阳明胃经为多气、多血之经, 取其合穴足三里并施以温针灸, 以健脾和胃, 温通经脉, 扶正培元;三阴交为肝、脾、肾三阴经之交会穴, 具有调理脾胃, 补益肝肾之功;阴陵泉、阳陵泉、丰隆擅长疏通局部气血, 清热利湿;胰俞为治疗糖尿病之经验穴;脾俞、胃俞可健运脾胃、补益气血。诸穴合用, 通补结合, 共奏补气行血、温通经脉之功。

糖尿病足早期患者在接受针灸治疗的同时, 患者、家属以及医护工作者还应进行足部的主动正确护理, 提高对糖尿病足预防护理知识水平, 建立良好的医护患关系, 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有效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与发展, 降低截肢致残率,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加强患者对糖尿病的主动防治意识, 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防患于未然。

摘要:近年来, 糖尿病足患者日渐增多, 主要表现为足部麻木变凉, 出现肿胀或紫色, 感觉减退、疼痛、溃疡及坏疽, 抗感染力下降, 伤口愈合缓慢, 有时甚至因无法愈合而截肢, 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临床实践证明, 对糖尿病足早期患者进行针刺治疗和护理, 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足发生与发展, 降低截肢致残率,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足早期,针刺治疗,护理

参考文献

[1]Bryant JL, Beinlich NR.How to start a nurse-managed foot care clinic[J].Orehopaedic Nursing, 2003, 22 (6) :437-441.

[2]许樟荣.糖尿病足病变诊断与治疗的临床思考[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5, 25 (4) :375-376.

[3]侯磊.糖尿病足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J].新医学导刊, 2008, 12 (7) :121-122.

糖尿病早期干预作用大 篇4

△ 糖尿病有“后备军”

除了人数众多的糖尿病大军,糖尿病还有一支“后备力量”——糖尿病前期人群。糖尿病在发病前有一个阶段,患者已经出现了糖调节受损,有了发展为糖尿病的倾向,但是尚未达到糖尿病的确诊水平,这一阶段医学上称之为“糖尿病前期”,主要包括空腹血糖调节受损和餐后糖耐量低减两个指标。如果空腹血糖浓度高于正常值但低于糖尿病诊断值,即空腹血糖值在6.1~7.0mmol/L之间,称为空腹血糖调节受损;如果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血糖水平介于正常值与糖尿病诊断值之间,即餐后两小时血糖在7.8~11.1mmol/L之间的,则称为餐后糖耐量低减。其中,空腹血糖高会损害人体全身的微血管,引起视网膜、肾脏、下肢、神经等部位的病变;餐后血糖高则会损害人体的大血管,特别是心血管。因此一旦被诊断为糖尿病前期的人群,一定要积极进行干预。

△ 早期干预收效大

糖尿病前期是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也是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标志,由糖尿病前期到糖尿病还有一个过程,因此患者越早治疗,会获益越大。据临床研究发现,糖尿病前期人群只要进行适当干预,就可以显著延迟或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空腹血糖调节受损的患者只要能把空腹血糖降到6.1mmol/L以下,就能有效预防糖尿病以及微血管的病变;餐后糖耐量低减的患者如果能进行有效干预措施,也能将罹患糖尿病的危险降低50%,进而可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因此专家提醒有家族史、40岁以上、肥胖、患高血压或冠心病的糖尿病高危人群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血糖水平,定期进行糖尿病有关指标的检查,及时发现血糖升高或葡萄糖耐量异常情况,尽早采取干预措施以延缓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 干预以生活方式为主

糖尿病前期的干预方式,目前主要以生活方式干预为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管好嘴巴,控制饮食,限制摄入的总热量和脂肪,多吃粗粮和新鲜蔬菜,少吃油、甜食和西式快餐,戒烟限酒。二是加强锻炼,控制体重,糖尿病前期的人群要坚持进行有氧运动,比如快步走、慢跑、打球、爬山、游泳、骑自行车、做中华通络操、打太极拳等,最好保证每周至少三次,每次至少30分钟,运动后以自我感觉舒适为度;值得提醒的一点是,肥胖的糖尿病前期人群更应该加强锻炼,因为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跟糖尿病关系密切,这类人群要控制自己的体重,最好降到标准体重水平,这有助于血糖的降低。三是稳定情绪,平和心态,情绪和心态的好坏都会关系到血糖的高低,要想使血糖水平正常,糖尿病前期人群必须学会驾驭和调控自己的心态,避免恼怒、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遇事心态平和。

△ 药物干预事半功倍

糖尿病足早期 篇5

1临床资料

本组100例, 均为本院住院和门诊病历, 治疗组50例, 57足;对照组50例, 54足。两组病例均符合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 其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 年龄38~71岁, 糖尿病病程10~31年, Ⅰ型糖尿病4例, Ⅱ型糖尿病96例, 空腹血糖8.3~15 mmol/L, 餐后2 h血糖10.3~20 mmol/L, 糖化血红蛋白7.5%~10%, 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3例, 糖尿病肾病18例,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37例,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43例, 入选的糖尿病患者均有糖尿病足, 即不同程度的足部麻木, 感觉触觉或痛觉减退、消失、足发热、皮肤不出汗、下肢皮肤的干燥皲裂, 其诊断分级采用Wagner标准, 其中缺血的判定采用踝肱指数 (踝或胫后动脉收宿压/肱动脉收缩压, 以高的一侧肱动脉收缩压值为基准) , 正常比值1.0~14;轻度供血不足<0.9;中度供血不足0.5~0.7;重度供血不足0.3~0.5;极重度供血不足<0.3, 入选患者生化检查一般资料见表1。

2治疗方法

将100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 对照组50例, 采用基础治疗加口服弥可保片;治疗组采用基础治疗加口服中药治疗再口服弥可保片治疗。

2.1 基础治疗

①控制血糖治疗, 将血糖控制在空腹血糖7 mmol/L、餐后2 h 9.0 mmol/L以内, 按照糖尿病食谱用餐, 每周测两天全天血糖;②有高血压者, 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 ACEI、ARB及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联合运用;③有冠心病者, 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治疗;④有感染者用抗生素治疗。

2.2 中药治疗

活血通足汤。当归、黄芪、熟地、夜交藤、鸡血藤、地龙、水蛭、赤芍、川芎、川牛膝、怀牛膝。本方以黄芪、当归、活血补血为君药, 熟地黄、夜交藤、鸡血藤、地龙、水蛭, 补血活血通络为臣药, 赤芍、川芎、活血行气止痛, 配合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 川牛膝活血祛瘀补肝肾, 强筋骨补血下行为使药, 诸药共奏养阴益气, 活血化瘀之功, 从而使瘀消络通, 肢端气血畅通, 肌肉营养充足, 诸症消除。加减:大便干者加大黄, 阳虚明显者加仙灵脾、杜仲, 阴虚者加石斛、女贞子、麦冬;头晕、耳鸣者加天麻、双勾等。

3疗效标准与结果

治愈:患足皮肤温度颜色正常, 无麻木疼痛, 10 g尼龙丝检查触觉正常, 踝肱指数正常;好转:患足皮肤感觉异常的范围较前缩小, 踝肱指数异常的程度较前改善;无效:患者皮肤感觉异常的范围没有改变或者扩大者, 踝肱指数异常的程度没有改变或者加重。结果:治疗组50例, 治愈39例, 好转9例, 无效2例, 治愈率78%, 总有效率96%, 无效4%;对照组50例, 治愈22例, 好转19例, 无效9例, 治愈率44%, 总有效率82%, 无效18%。两组治疗从统计表看,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0.01) , 随着治疗的时间延长而疗效提高。两组病例治疗一个月具体统计见表2。

典型病例:李××, 男, 58岁, 糖尿病15年余, 体检时发现血糖高, FBS 9.0 mmol/L, 做糖耐量试验, 确诊为2型糖尿病, 开始用二甲双胍、消渴丸治疗, 后改为格列呲嗪治疗, 血糖控制在6.5~7 mmol/L, 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 mmol/L, 近半年来, 发现下肢麻木、发凉, 用弥可保片口服二个月后效果欠佳, 前来我科求医, 现症:足背、足五趾麻木、足发热、皮肤不出汗、便干、舌质淡红、有瘀癍、苔薄白、脉细数。中医辨证属阴虚血瘀证, 治则以益气滋阴活血通络, 给予活血通足汤加减, 药物:黄芪20 g、当归15 g、生地15 g、鸡血藤20 g、夜交藤20 g、川芎12 g、赤芍15 g、地龙15 g、川牛膝15 g、水蛭10 g、大黄10 g, 服药五付后症状减轻, 再以五付后症状减半, 又给五付后症状基本消失, 后改为胶囊治疗口服两个月, 停药三个月后随访病情未复发。

4讨论

中药熏洗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护理 篇6

关键词:中药熏洗,早期,糖尿病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为我院2009年12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52例糖尿病足患者, 其中男性28例, 女性24例, 年龄48~83岁, 平均65岁。诊断为2型糖尿病并发肢体血管病变, 病程6个月~3年, 平均2年。双下肢发病32例, 单侧下肢发病20例。

1.2 方法

1.2.1 遵医嘱进行系统化的降血糖治疗, 并采用静脉法和快速血糖仪测定末梢血的方法监测血糖, 同时加用中药熏洗治疗。

中药取本院经验足疗方 (红花、苦参、桃仁、当归、赤芍、黄连、黄柏、皂刺、地肤子、苍术、甘草各30g) 煎水备用。

1.2.2 将药液倒入熏洗盆内, 调节温度50~70℃, 协助患者将患肢架于

盆上, 用布单围盖不使药液热气外泄进行熏蒸, 注意防寒和保护患者隐私。待药液冷却至40℃以下, 或者患者自觉温度适宜时, 用清洁纱布蘸药液为患者轻轻擦洗患处[1,2], 或将患肢浸泡于药液中泡洗, 早晚各一次, 每次20~30min, 熏蒸完毕, 清洁局部皮肤、用消毒软毛巾擦干双足, 协助患者整理衣着, 安置舒适体位。

1.2.3 熏洗时间宜在饭后1~2h进行。

熏洗时应仔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随时询问患者的感觉, 有无灼痛、发凉等不适感觉, 防止烫伤患者。

1.2.4 注意事项

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 冬季注意保暖, 夏天注意室内空气流通。若在患者床旁进行操作, 须用屏风遮挡, 暴露部位加盖衣被, 保护患者隐私。向患者解释目的、方法, 以取得合作。在伤口部位进行熏洗时, 按无菌技术操作进行。所用物品需清洁消毒, 每人一份, 防止交叉感染。

1.2.5 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

糖尿病患者病程长, 护理人员要主动关心患者的病情变化, 消除思想压力, 耐心说服安慰, 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配合治疗。同时做好患者的健康宣教, 劝告患者控制饮食, 戒烟酒。夏天不赤脚走路, 选择软帮、软底、宽松透气的鞋子, 吸水性能好、袜口相对较松的袜子, 使患者增强糖尿病足的预防意识, 并争取得到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2 结果

52例糖尿病足经过合理的治疗和护理, 结合中药熏洗治疗, 50例治疗痊愈, 2例予手术治疗后痊愈, 未发生其他护理并发症。

3 讨论

中药熏洗疗法是利用中草药的药力和蒸汽熏蒸患部、并用汤药淋洗浸泡患部的一种借助热力和药力综合作用治疗疾病的护理操作方法。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严重影响了糖尿患者的工作和生活。本院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加以活血祛瘀中药为主方进行熏洗治疗, 具有活血祛瘀, 增强足部血液循环的作用, 方中红花、桃仁、赤芍具有活血祛瘀之功效;苦参、地肤子能祛湿敛汗, 保持脚部干燥;大黄、黄连、黄柏有抑制皮肤表面细菌生长的效果。俱药合用, 共凑活血通络, 祛湿敛汗之功效。中药熏洗治疗早期糖尿病足方法简单, 副作用小, 疗效显著,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尹梅君.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行为干预[J].当代护士, 2006 (3) :36-37.

糖尿病足早期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10月笔者所在科收治的47例早期糖尿病足患者, 根据2002年WHO诊断标准[3], 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发生足溃疡的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为足部麻木, 下肢疼痛, 感觉异常, 足背动脉波动减弱和间歇性跛行等均符合Wagner分级法[1], 0~1级为糖尿病足早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强化组24例, 其中男21例, 女3例, 年龄67~88岁, 平均 (73.42±9.55) 岁, 糖尿病病史8~26年, 平均 (11.72±9.43) 年;对照组23例, 其中男19例, 女4例, 年龄65~86岁, 平均 (71.23±10.69) 岁, 糖尿病病史6~24年, 平均 (10.26±8.96) 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文化程度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内科综合治疗, 并进行饮食、运动等方面的健康教育, 交代患者每天进行足浴保持足部皮肤清洁, 坚持每日检查双足。强化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强化健康教育及足部护理, 具体内容如下。

1.2.1 评估患者有无足溃疡的危险因素

(1) 既往有足溃疡史; (2) 有神经病变的症状或体征 (如足部麻木, 触觉、痛觉减退或消失, 足发热, 皮肤不出汗, 肌肉萎缩, 足背动脉波动减弱或消失, 间歇性跛行, 压力点皮肤增厚或胼胝等) ; (3) 个人因素, 如社会经济条件差、老年人或独居生活、拒绝治疗和护理等; (4) 其他因素, 如视力下降, 选择鞋袜不合适, 修剪趾甲不正确等。

1.2.2 建立健康教育实施及效果评价表

内容包括: (1) 对糖尿病足的认识及早期筛查知识宣教,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有关糖尿病足发生的原因及后果, 以引起重视。 (2) 日常足部护理知识与行为。告知患者每日检查双足1次, 了解有无感觉减退、麻木、刺痛感;观察足部颜色、温度的改变及足背动脉波动情况;检查足底部有无胼胝、鸡眼、甲沟炎、甲癣等。教会患者及家属进行足部保护性感觉的测试方法, 采用尼龙单丝 (SWM) 测试[4], 及时了解足部的感觉功能。 (3) 合适鞋袜选择知识与行为。选择轻巧柔软、透气性好的前端宽大的圆头平底鞋, 并且要有鞋带或鞋袢, 袜子选择大小合适透气性及散热性好的棉质为佳。 (4) 正确修剪指甲的知识与行为。告知患者修剪趾甲时应与脚趾平齐, 趾甲边缘要磨平, 对视力下降的患者应给与协助修剪。 (5) 积极控制血糖, 劝其戒烟。介绍足溃疡的发生发展与血糖控制好坏密切相关, 指导患者应控制和监测血糖, 吸烟者说服戒烟。由责任护士每日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教育, 及时评价教育后的效果, 结果分为掌握、基本掌握及未掌握, 记录教育及评价的时间并签名。对未掌握及部分掌握的患者分析原因进行再教育。

1.2.3加强足浴管理

由责任护士和帮班护士每日下午16∶00-17∶00协助患者进行足浴。方法:将50 g左右的红花和艾草放入纱布袋包好并捆紧, 放到锅里加水, 大火煮开, 然后小火煮5~10 min, 将药汁兑在40℃左右的热水中进行泡足, 时间10~20 min, 足浴过程中如患者出现心悸、胸闷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足浴并通知医生, 足浴时注意观察足部皮肤情况。足浴前要争得患者的同意以取得配合, 饭前饭后30 min忌足浴, 以防发生恶心呕吐, 足浴两周为一疗程。

1.3 疗效评价标准

患者出院前1 d进行糖尿病足知识与行为问卷调查, 结果为掌握、基本掌握和未掌握, 知晓=掌握+基本掌握。疗效判断参照文献疗效标准[5]:治愈:1期患者创面完全愈合, 0期患者肢端皮肤发凉色暗、麻木、刺痛、灼热、休息痛、感觉或丧失等临床症状消失。显效:1期患者创面愈合2/3, 0期患者肢端皮肤发凉色暗、麻木、刺痛、灼热、休息痛、感觉或丧失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足背动脉搏动明显增强。有效:上述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足背动脉搏动可触及, 1期患者创面1/2以上愈合。无效:各项指标达不到有效指标。总有效率= (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足部护理知识知晓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足部护理知识知晓情况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74, P<0.05) 。详见表1。

例 (%)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45, P<0.05) 。详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由于病程较长, 患者年龄偏大, 记忆力下降, 一般的口头式教育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本研究中通过对患者采取强化的书面健康教育, 并适时地进行效果评价, 记录教育及评价时间并签名, 使实施过程有据可查, 提高了教育效果。由表1见对照组患者足部护理知识知晓率为69.57%, 而强化组为95.8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且强化组能够完全掌握相关知识的患者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通过多次、反复、长时间的对早期糖尿病足患者进行强化足部护理的健康教育, 有利于患者掌握足部护理知识, 提高患者对足部自我管理的能力, 从而改变患者不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有研究表明通过增加糖尿病及糖尿病足常识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提高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足的认识, 进而为糖尿病足的防治提供有效的保证[6], 本研究与其结果相一致。

目前糖尿病足末梢神经和血管病变尚不能彻底预防, 故糖尿病足在防治过程中最重要的措施是加强进行足部主动护理[7], 本研究首先对患者危险因素进行系统的评估, 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健康教育, 加强足浴的管理。对照组患者虽然知道足浴对糖尿病足治疗的重要性, 但由于老年患者生活存在不同程度的自理缺陷, 对足浴的依从性差, 不能坚持每日进行足浴。强化组患者由责任护士每日按时进行床边指导协助足浴, 足浴时加入的红花具有活血化瘀, 促进血液循环的功效;艾叶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过敏和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 对足癣有一定的疗效。足浴时配合适当的按摩既能促进血液循环又有利于全面观察患者足部皮肤情况, 提高了足部护理质量。良好的足部护理方法足部护理方法和指导直接影响到糖尿病足的转归, 由表2可见强化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 而对照组为73.9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通过本研究还发现健康教育实施有效可提高患者足部护理知识及行为的改变, 其结果又与糖尿病足的治疗有效性相一致。

总之, 通过对早期老年糖尿病足患者实施强化护理干预措施安全有效, 能够有效的防治糖尿病足的发生和发展,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减轻患者的痛苦, 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尤黎明, 吴瑛.内科护理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579.

[2]冯玉琳, 吴觉敏.糖尿病患者足部护理知识与行为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3, 5 (33) :571-574.

[3]许梓荣, 敬华.糖尿病与周围血管病变[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3:23-31.

[4]廖二元, 莫朝晖.内分泌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505.

[5]蒋学文.中药泡足对早期唐尿尿病足的疗效观察与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8 (11) :1040-1041.

[6]王海英.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足预防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 (21) :20-21.

糖尿病足早期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入院的糖尿病足患者100例, 根据实施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50例患者中男、女分别有23例和27例, 年龄为47~83岁, 平均年龄为 (64.3±3.6) 岁 ;病史为4~30年 , 平均病史为 (12.5±2.6) 年。而对照组患者中男、女分别有24例和26例, 年龄为46~83岁, 平均年龄为 (66.3±3.1) 岁 ;病史为3.8~31.2年 , 平均病史为 (13.5±2.7) 年。其中感性坏疽、湿性坏疽分别有73例和27例;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以及脑血管病的患者分别有52例、34例和14例。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控制饮食和血糖 (通过严格遵守糖尿病饮食的原则进行积极的饮食控制, 以及实用胰岛素将血糖调节至8~11 mmol/L) 以及感染 (采用光谱抗生素进行控制感染也可以进行联合用药来控制感染) 等常规处理后, 两组患者进行西医治疗其治疗方案是一样的, 具体如下:采用0.75~1 U的蕲蛇酶注射液, 20 mg的前列地尔、山莨菪碱注射液以及30 mg的长春西汀药物联合用药, 1次/d, 持续两周;然后再采用B族维生素营养神经以及阿司匹林使血液黏稠度降低。而观察组在进行西医治疗同时配合着中药处方一起治疗, 其具体的中药处方如下:20 g的黄芪, 川芎15 g, 红花10 g, 白芍15 g, 当归10 g, 牛膝15 g, 丹参10 g, 红花10 g, 水蛭10 g生地黄15 g。若患者出现其阴两虚症候时要加上五味、西洋参以及枸杞;若患者出现阴虚燥热的证候时应在此基础上加上桑白皮、知母以及沙参;若患者有脾虚湿阻证候时应增加薏苡仁、茯苓、泽泻以及苍术。将上述中药处方进行水煎后口服, 1剂/d, 早晚服用。采用金银花10 g、甘草25 g、红花10 g、五灵脂15 g、菊花10 g、乳香25 g、黄连10 g、没药25 g、白芷10g以及当归10 g, 采用开水煎后把药液取出来分成两次进行泡足, 水的温度控制在40~45度范围内, 每天浸泡0.5~1 h。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该研究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对上述100例早期糖尿病足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如为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数资料则采用t检验, 当P<0.05时, 存在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总 结两组 早 期 糖尿病 足患者 治疗的临床效果

观察组患者治愈28例, 有效18例, 无效4例, 临床总有效率为92%。而对照组患者治愈14例, 有效12例, 无效24例,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52%。相比之下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患者,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存在显著差异, 见表1。

2.2 统计两组 患者 治疗 不良反应 状况

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有3例患者出现皮肤淤血斑, 占总数的6%, 视力模糊4例, 占总数的2%, 而出现口干的现象不明显;对照组患者出现相应的症状分别有10例 (20%) 、12例 (24%) 以及12例 (24%) , 两组不良反应存在显著差异。

3 讨论

高血糖易引起滋养小动脉的管壁渐渐加厚、发生透明变性以及管腔狭窄, 从而导致神经系统营养供应不足, 继而加重神经损害, 进一步影响未稍微循环血管而引起组织缺血, 最终出现溃疡。从中医学角度上糖尿病足属于“脱疽以及阴疽”的范围内, 主要由于患者血气不足, 导致经脉淤阻, 血瘀热毒继而使其肢端失养而引起的, 这与现代的医学观点相吻合, 也就是糖尿病足是因为微循环的障碍或末端缺血从而引起感染所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 在治疗过程中, 应该进行活血化瘀以及益气清热, 从而使患者的足部去腐生肌, 血气畅流继而使其创面愈合。该研究中药处方中的黄芪和生地黄可补气解毒, 红花、川芎以及丹参可以起到活血化瘀以及组织阻止血小板聚集、使血液粘滞度降低、改善微循环的作用;而牛膝则具有清除湿热等作用。采用中药进行泡脚可以使药物经过热能的作用而起到活血通络以及疏松筋骨等作用, 此外还联合西医的扩血管、改善微循环等作用联合使用, 使治疗效果更显著。该研究观察组患者中的治疗总有效率要远远较对照组的高, 两者治疗效果存在显著差异, 而且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观察组显著较对照组低, 这说明了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不仅疗效肯定, 而且较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韩庆革.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24) :187-188.

早期糖尿病有哪些信号 篇9

1.经常出现低血糖。据调查资料显示,约有90%的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前的1~10年内可经常出现低血糖的症状。此类患者可在饭后4~6个小时后出现乏力、多汗、颤抖、心悸、思想不集中、有明显饥饿感等症状,这些症状在其进食后会立即得到缓解。专家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与早期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下降有关。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具有降糖作用的激素。正常人在进食后,随着体内血糖水平的升高,胰岛β细胞会大量地释放胰岛素,使人体的胰岛素水平和血糖水平同时达到高峰,这样才能保证血糖的平稳。糖尿病患者在发病的早期,其胰岛β细胞的功能会略有下降,这会延缓胰岛素的释放速度,使胰岛素水平在饭后4~6个小时后才达到高峰,但此时血糖的高峰已经过去,在胰岛素高峰的作用下,患者很容易发生低血糖。而当糖尿病患者的病情逐渐加重后,随着其高血糖症状的逐渐加重,其低血糖的现象就会逐渐消失。患者经常发生低血糖的这种现象是诊断其患有早期糖尿病的重要依据之一。

2.易患各种皮肤病。有些糖尿病患者在发病的早期,常反复发生疖肿、体癣、股癣、顽固性皮肤瘙痒等皮肤病。其中皮肤瘙痒主要发生在外阴和肛门等部位,患者多为女性。这是因为当人的血糖升高后,其皮肤中的糖分会明显增加,这就为细菌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此外,血糖升高还会导致人体内白细胞的吞噬能力下降。这两种情况都会使早期糖尿病患者易患皮肤病。因此,出现顽固性皮肤瘙痒的患者(尤其是外阴瘙痒严重的女性),应定期去医院检查空腹血糖和尿糖,以排除患有糖尿病的可能。

3.视力下降。在糖尿病发生的早期,受血糖升高的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视神经和视网膜上的血管会发生病变,使此类患者的视力明显下降。此类患者最突出的表现是视物模糊,部分患者还可合并白内障。很多此类患者就是在看眼病时才发现自己患有糖尿病的。因此,中老年人一旦出现原因不明的视物模糊,应考虑有患糖尿病的可能。

4.易患感染性疾病。调查发现,约有60%的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前的1年内曾患过3次以上的感染性疾病。这是由于血糖浓度的升高有利于某些细菌的生长,同时又会抑制人体内白细胞的吞噬能力,使人体对抗感染的能力明显降低。早期糖尿病患者所患的感染性疾病具有"三多一难"的特点:①感染原多。此类感染可由细菌、霉菌、病毒等多种病原体引起。②受感染的部位多。此类感染可发生在皮肤、肺、胆囊、胃肠道、泌尿系统等多个部位。③感染影响的脏器多。此类感染容易影响到心、肺、肝、肾等多个重要脏器的功能。④难以控制。使用抗生素治疗此类感染的效果不佳,即便治好了也容易复发。因此,反复患感染性疾病的中老年人要考虑有患糖尿病的可能。

糖尿病足早期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4年7月南岗社区居民健康电子档案中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0级糖尿病足患者60例,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8~72岁,平均62.6±7.8岁,病程3~14年,平均8.6±2.3年;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45~77岁,平均64.1±5.7岁,病程2~17年,平均9.3±1.8年。另随机抽取单纯糖尿病患者30例纳入糖尿病组,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45~72岁,平均62.9±8.4岁,病程1~11年,平均5.6±3.5年;又随机抽取健康人30例作为正常组,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42~75岁,平均66.5±1.4岁。两糖尿病足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糖尿病诊断标准

参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或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mmol/L (126mg/dL);或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中,2小时血糖水平>11.1mmol/L(200mg/dL);症状不典型者,临床诊断必须经过另一天的重复试验所证实。

1.2.2 0级糖尿病足纳入标准

①符合《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2007版)》的糖尿病足诊断标准;②有0级糖尿病足的症状、体征,如肢体末端发凉、麻木、疼痛等,目前无溃疡;③年龄>40岁,糖尿病病程>5年;④临床资料完整者。

1.3 治疗方法

糖尿病足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均给予糖尿病基本治疗,包括:饮食控制,口服降糖药物或应用胰岛素严格控制血糖,适当健身运动,并积极治疗合并症,严格控制血脂、血压,给予改善血液循环及扩血管治疗。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配合服用自拟丹红益气散,组方为:丹参颗粒10g、红花颗粒3g、黄芪颗粒10g,适量温水冲服,每天3次。均以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治疗后记录检测结果。

1.4 观察指标

由本院专业人员操作美国GE公司生产的LOGIQ7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探头频率为6~10MHz,行下肢动脉检查:患者平卧,分别对双侧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足背动脉进行全程检查;二维图像观察管壁有无增厚,血管腔内有无斑块,管腔有无狭窄及闭塞,测量血管内径、管壁厚度及狭窄程度。

1.5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多组定量资料用方差分析,有统计学差异再进一步作两两比较;计数资料以频数(f)和率值或构成比(P)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Pearsonχ2检验,四格表资料改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均由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 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糖尿病组和两糖尿病足组各动脉内径均较正常组狭窄,其中股总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内径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治疗组下肢动脉彩超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注:与正常组比较,(1)P<0.01;与对照组比较,②P<0.05

3讨论

近年来,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其引起的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尽管糖尿病足不会快速致死,但由于其高昂的治疗费用和治疗难度,容易致残从而使生活质量快速下降。因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降低糖尿病足截肢率、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目前,国内外研究证实糖尿病足早期(0级)可防可控,因此本研究在社区开展糖尿病足的早期诊疗,在西药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采用中药散剂,充分结合中医药多靶点、多途径、整体治疗、物美价廉、便于携带和服用的优势,达到减少截肢率、减轻经济负担、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糖尿病病程越长,越易并发糖尿病足,60例糖尿病足患者中47例有5年以上糖尿病病史。国内外资料已证实[1,2,3],年龄与糖尿病病程是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漫长的病程必然导致患者全身营养、免疫机能低下,动脉硬化,为糖尿病足埋下隐患。祝湛予[4]教授指出,糖尿病以气阴两虚为本,糖尿病久治不愈,气虚血瘀或阴虚血滞,痰瘀互结,为形成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基本病机。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丹参、红花等活血化瘀药物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增强纤溶活性,抗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改善血液流变等作用[5]。黄芪的有效成分黄芪苷具有较强的正性肌力作用,能扩张血管、增加心肌血流灌注量、抑制血小板聚集、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从而增强心肌抗缺氧能力,强心利尿,改善心功能[6]。本课题从糖尿病足病机“久损正虚,推动无力,血行不畅,壅滞而瘀”立论,从“虚、瘀”入手,设立丹红益气散,由丹参、红花、黄芪三味药组成,取丹参、红花活血化瘀,黄芪补气温阳,行气利水之功效。从本研究结果可见,丹红益气散对糖尿足的早期疗效确切,且量少而精、价廉效佳,值得在社区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玉珍,许樟荣.第五届国际血管外科暨第一届国际糖尿病血管疾病会议(糖尿病足部分)纪要[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5,13(2):152-153.

[2]常宝成,潘从清,曾淑范.208例糖尿病足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分析[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5,13(2):129-130.

[3]Lavery LA,Armstrong DG,Vela SA,et al.Practical criteria for screening patients at high risk for diabetic foot ulceration[J],Arch Intern Med,1998,158(2):157-162.

[4]董振华,季元.祝堪予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经验[J].中医杂志,1997,38(1):12.

[5]俞维良,王一,刘剑刚,等.34种传统活血化瘀药对血液流变性作用的比较研究[A].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C].北京:学苑出版社,1990:180.

上一篇:马克思的历史概念下一篇:上消化道黏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