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与睡眠

2024-05-10

糖尿病与睡眠(精选7篇)

糖尿病与睡眠 篇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加上目前我国处于老龄化, 糖尿病便成为疾病中最常见一种疾病。而患上糖尿病的患者由于众多因素导致睡眠质量不好, 如环境因素、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及情绪改变等[1]。现对我院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不好的原因进行分析, 并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的病例为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住院部或门诊部进行治疗糖尿病的患者107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58例, 女49例, 年龄18~63 (43.2±3.4) 岁, 病程2~7年。107例患者中有9例学生, 55例工人, 23例农民和20例其他职业人员。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1例, 中学36例, 大专及以上50例。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其调查内容包括:基本资料:即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患病时间和治疗基本情况等。将睡眠质量分为三个等级 (即良好、一般和较差) 。睡眠时间在8h及其以上, 并且睡醒以后没有头晕和烦躁、乏力等症状发生为睡眠良好;睡眠时间在4~8h, 睡醒后有头晕、烦躁和乏力等, 反应情况较轻者为睡眠一般;睡眠时间不超过4h, 并且睡醒后严重出现头痛、头晕、乏力和烦躁等精神差状况为睡眠较差。影响睡眠的因素包括环境是否适应、饮食是否习惯、对疾病的认知度和心理因素 (是否精神紧张, 对疾病是否过度担忧) 等方面。对患者的问卷调查分类, 对有睡眠障碍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找到患者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在进行针对性护理措施干预。对有睡眠障碍的患者进行每周一次回访, 进行6个月护理措施干预后, 比较分析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本文中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器V1.61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107例糖尿病患者中有82例 (76.6%) 患者出现睡眠障碍。对有睡眠障碍的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措施干预后, 107例患者的睡眠质量明显得到改善。较护理措施干预前, 改善程度十分显著 (P<0.05) 。见表1。

研究分析有睡眠障碍的糖尿病患者的问卷调查表, 见表2, 显示结果表明主要影响患睡眠质量的因素是缺乏糖尿病相关知识和心理问题。

3 讨论

所谓睡眠即是指在复发惰性和不反应状态下, 使疲劳的神经细胞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精神和体力得到恢复, 并增强免疫力, 使机体康复[2]。而睡眠发生障碍是指睡眠质量发生异常即时间不够或者睡眠效果不好, 而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对患者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本组研究组结果看出, 107例糖尿病患者中存在睡眠障碍的患者就有82例 (76.6%) , 发生率较高, 说明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引起睡眠障碍症状。从表2结果看出, 影响患者睡眠障碍最主要的因素是缺乏糖尿病相关知识 (48.6%) 和心理障碍 (41.1%) 。找到主要因素后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 患者睡眠质量均有所提高, 并且较护理前, 效果显著 (P<0.05) 。因此笔者认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能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3.1 疾病知识讲解

将糖尿病整个情况对患者进行讲授, 增强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程度, 只有患者本身对糖尿病的各种特性相当了解, 患者对于治疗的依从性才会更好, 对于血糖的控制情况就相对更佳, 患者由于患病而产生的焦虑心理而影响睡眠的情况也会上对减少。这就要求跟患者充分的沟通交流, 看患者对于疾病的了解程度的多少, 然后针对不同的患者的自身情况讲授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对人身的影响和预后等情况, 解除患者的疑问, 消除偏见, 让患者能够正视病症。对于文化水平高的、学习能力强的病患, 可改为发放相关资料、书籍的方式, 进行传授, 让广大患者更好更全面的正确认识糖尿病。

3.2 心理教育

糖尿病是慢性疾病, 要进行长时间的治疗和用药, 由于患者的心理因素, 担心治疗情况不佳, 而出现许多并发症, 常见的如焦躁、烦恼等思想。造成睡眠不良并持续很长时间, 都是心理原因引起的。所以要尽早进行心理干预, 可让由于这些心理原因造成的睡眠不良的情况迅速消失。护士跟患者之间要建立和保持良好的关系, 要让患者对自己充分信任, 让患者可以对自己畅所欲言[3]。护士要对患者讲解目前世界上对于糖尿病的研究总体进展, 让患者了解, 只要认真按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 可有效的控制病症, 控制血糖, 让患者从认为糖尿病不可控制的误区中走出来。再者, 让初治疗患者与已经很好的控制了血糖的患者进行交流, 让患者建立信心, 充满治疗的希望, 而焦虑心理大大减轻;最后, 可让患者心平气和, 丰富治疗时的生活方式, 看书、看电视、听音乐等, 转移一部分的注意力, 也可增强睡眠质量。

3.3 进行身体锻炼

进行适当的合理的锻炼, 可提高患者的抵抗力, 增强身体素质, 加强身体代谢特别是糖代谢, 也可提高睡眠质量[4]。锻炼身体一般安排在饭后, 根据患者不同的身体和职业等情况安排锻炼项目。身体素质好的可跑步、骑自行车。体弱的可打太极、慢步走等。每周应锻炼5次以上, 每次在半小时左右。

3.4 营造舒适睡眠条件

室内操持清洁、整齐、通风、空气质量好, 温度合适、光线轻柔;被单保持干燥、冷暖适宜;同时要控制噪音, 因为有研究表明噪音可干扰睡眠, 控制噪音可有效保证睡眠质量。

参考文献

[1]代瑞云, 张彩云, 田桂芳.老年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护理学杂志, 2006, 21 (3) :27-29.

[2]李瑾.妇科手术患者睡眠障碍的预见性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 2009, 1 (17) :215-2l6.

[3]谢虹, 刘纯艳.糖尿病健康教育实施要素[J].护理学杂志, 2005, 20 (7) :72.

[4]李蕾, 刘化侠.住院老年人睡眠状况及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 2006, 5 (20) :1l37-1138.

糖尿病与睡眠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5月选择本院100名临床护士作为对照组, 选择2012年5月‐2012年12月本院95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平均年龄 (31.9±4.5) 岁, 观察组平均年龄 (32.1±3.6) 岁, 两组实验者均排除心脏病、肺部疾病。整个研究均在实验者知情同意下进行, 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匹兹堡睡眠指数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 进行统计。

在初次采集血样前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两组人员均保持空腹状态, 抽取静脉血样。在食用标准餐2 h后进行餐后血样抽取。抽取的血样进行餐后2 h血糖 (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PBG2h) 、空腹血糖 (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 、糖化血红蛋白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 A1c) 的测试[4,5]。

1.3 观察指标

PSQI量由18个自评条目组成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等7个成分。每个成分0~3分, 所有成分累计评分为0~21分, 当评分≥8分时为睡眠质量差[6,7]。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组2013年与2015年PSQI评分、对照组2015年与观察组PSQI评分比较分析

对照组在2013年PSQI评分为 (6.45±1.31) 分, 接近于正常值, 而2015年其PSQI评分为 (8.16±3.24) 分, 睡眠质量由正常转为较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的PSQI评分为 (8.89±3.31) 分, 虽然其评分高于对照组2015年的PSQI评分, 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1) 与2013年对照组比较, P<0.05;2) 与2015年对照组比较, P>0.05。

2.2 对照组2013年与2015年Hb A1c、FPG、PBG2h, 对照组2015年与观察组患者的Hb A1c、FPG、PBG2h比较分析

对照组2013年Hb A1c、FPG、PBG2h的测量值明显低于其2015年的测量值, 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的2015年Hb A1c、FPG、PBG2h的测量值虽小于观察组患者, 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注:1) 与2015年对照组比较, P<0.05;2) 与观察组比较, P>0.05。

3 讨论

当代社会, 快的生活节奏, 使得中青年人群忽略了对睡眠节律的注意。30~40岁是2型糖尿病的高发人群[8]。有研究表明, 当青年人在连续7 d严重的睡眠不足后, 其糖代谢情况会出现异常。连续休息3~5 d后, 其糖代谢情况可以恢复到正常水平[9,10]。医院作为24 h工作的单位, 医务人员不可避免实行倒班制。连续的生物钟紊乱, 使得医务人员的睡眠质量差, 其糖代谢情况出现偏差, 也会出现2型糖尿病的症状。

在本研究中, 本院护士2013年PSQI评分为 (6.45±1.31) 分, 接近于正常值。然而经过2年不规律的睡眠后, 2015年其PSQI评分与2型糖尿病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本院护士出现严重睡眠节律失调。2013年经过对本院护士的糖代谢情况检测, 其Hb A1c、FPG及PBG2h水平接近于正常值。2015年再次对本院护士的糖代谢水平进行检测时, 其Hb A1c、FPG及PBG2h检测数值虽比2型糖尿病患者的低,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本院护士在经过长时间倒班制后, 其糖代谢水平已经出现了异常, 出现了2型糖尿病的症状。因为睡眠质量差, 会增加摄食的机会, 导致体重增加, 体重增加同时会诱发睡眠呼吸障碍, 使胰岛素的抵抗增加。睡眠质量差, 会改变瘦素与饥饿激素调节热量的能力, 导致热量增多, 引起了胰岛素的抵抗。胰岛素的抵抗, 引起空腹血糖升高, 继而导致餐后血糖的升高。睡眠节律差, 导致了IL-6和TNF-B浓度的增加, 抑制了葡萄糖的摄入, 诱导游离脂肪的摄入, 增加了胰岛素的抵抗, 导致了血糖的升高。

总之青年人应该适时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 保持好的睡眠规律, 获得健康体魄。医院为了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 应合理安排排班制度, 使医务人员以好的精神面貌服务患者。

摘要:目的 对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昼夜节律与糖代谢情况进行探究。方法 2012年5月选择该院100名临床护士作为对照组, 选择2012年5月‐2012年12月该院95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 并在2013年完成对入选人员的匹兹堡睡眠指数 (PSQI) 、空腹及餐后的血糖结果进行统计。2015年3月对第一阶段入选的护士85人 (离职15人) 的匹兹堡睡眠指数、空腹及餐后的血糖结果进行统计。结果 对照组患者2013年的匹兹堡睡眠指数、空腹及餐后的血糖结果均优于2015年的统计结果,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且对照组患者2015年的匹兹堡睡眠指数、空腹及餐后的血糖结果与观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昼夜节律的失调, 影响了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进而影响了血糖调节。

关键词:2型糖尿病,睡眠昼夜节律,糖代谢

参考文献

[1]张雷, 张盼, 娄培安, 等.睡眠质量及时间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2, 16 (2) :117-120.

[2]孙剑芳, 徐积兄.2型糖尿病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 2014, 22 (3) :493-496.

[3]张菊红, 李南方, 索菲娅阿布利克木, 洪静.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糖代谢紊乱及胰岛素抵抗[J].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4, 22 (4) :375-379.

[4]朱冰倩, 李小妹, 鱼星锋.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及其对血糖控制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 2014, 49 (9) :1125-1129.

[5]叶辉, 修世国, 刘艳丽.OSAHS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ET-1和血清NO测定及其与血糖和睡眠呼吸暂停指数的相关性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0, 36 (6) :1126-1129.

[6]聂静涛, 罗从容.中西医结合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及糖代谢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0, 20 (21) :3328-3330+3333.

[7]刘然, 陆菊明, 刘剑锋, 等.2型糖尿病患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病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 15 (1) :29-31.

[8]吴祖荣, 符茂雄, 陈宗存.2型糖尿病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血糖波动与氧化应激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 34 (23) :6655-6657.

[9]黄元平, 纪莉, 赵艳飞, 等.老年患者睡眠障碍与糖代谢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 31 (22) :4503-4504.

糖尿病与睡眠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在该院治疗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通气综合征患者50例, 作为观察组, 均符合OSAHS疾病的诊断标准 ,其中 ,男性35例 ,女性15例 ,年龄26~73岁 ,平均年龄 (47.1±2.5)岁 ,体重50~75 kg,平均体重为 (68.4±2.9)kg,平均体质量指数 (BMI)为 (24.2±2.6)kg/㎡。选取50名正常人为对照组,经检查,心、肝、肾等均无疾病,身体健康,其中,男性36名,女性14名,年龄25~71岁,平均年龄(47.3±2.7)岁,平均体质量指数(BMI)为(22.4±2.9)kg/㎡。两组在年龄、体重、身高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观察组在BMI、体质量 等方面 , 均显著高 于对照组 (P<0.05), 不具有可 比性。

1.2 方法

测定胰岛素及血糖水平,可行多导睡眠监测,按照相关的诊断标准,筛选出符合OSAHS的患者50例,并客观记录患者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平均血饱和度等。根据2002杭州会议对OSAHS病情判断程度的依据:轻度:5~20AHI(次/h);中度:21~40AHI(次/h);重度:>40AHI(次/h)。根据低氧血症病情的判断成都, ≥85%为最低血氧饱和度,80%~84%之间为中度对最低氧饱和度;≤79%为重度最低血样饱和度。

对于纳入的正常人研究对象,在正常饮食情况下,抽取静脉血,并检测空腹、餐后1 h的胰岛素、血糖水平。其中,血糖水平的检测,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而胰岛素水平的检测采用固相放射免疫法。

1.3 统计方法

所有的数据资料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5.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形式(±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的相关性采用Log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空腹 、餐后 2 h 胰岛素及血糖水平对比

从表1中可知,观察组空腹、餐后2h胰岛素、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s)

2.2 血糖水平与 AHI 的相关性分析

空腹时, 血糖水平r=0.47,P<0.05, 餐后2 h血糖水平 ,r=0.462,P<0.05,两者为正相关。

2.3 血糖与 SPa O2相关性分析

空腹时, 血糖水平r=0.512,P<0.05, 餐后2h血糖水平,r=0.561,P<0.05,两者为正相关关系。

3 讨论

阻塞性睡眠呼 吸暂停低通 气综合征 是由于气 道狭窄引 起的,气流量受阻减少或者暂停的一种临床疾病[2]。这种疾病的主要危害在于,由于气流受阻而诱发的低氧血症,可产生一系列的并发症,如果情况严重,可造成患者死亡。加上患者常伴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及多种心律失常等,比如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临床症状尤为明显。但是该病是否与糖尿病具有相关关系,尚无研究证实[3]。

近年来, 国外在OSAHS与2型糖尿病相关关系机制的研究,以及干预治疗方法进行了研究,认为两种疾病的交叉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交感神经活性增加;二是间歇性低氧;三是下丘脑-垂体-HPA功能异常,四是全身性炎症反应,五是脂肪细胞因子的变化,比如脂联素水平下降,而瘦素水平增加,六是睡眠剥夺[4]。这些因素 ,均可导致胰岛素抵抗。另外 ,糖尿病所诱发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同样可增加OSA的危险, 造成恶性循环。

在糖尿病患者中,周期性呼吸障碍较为常见,相关的研究发现,由于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及中枢化学感受器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增加,增加了低通气综合征的发生率。但两者是否确有相关性, 仍需要进一步证实。研究结果显示,CPAP治疗3月后,可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同时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红蛋白的水平。该研究的结果显示,OSAHS组患者空腹、餐后2 h胰岛素及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研究发现,血糖水平的变化,与交感儿茶酚胺系统的活性密切相关,与后遗效应的持续时间、强度密切相关[5]。因此 ,为了有效满足机体通过无氧代谢所需的能量供应,应增加糖酵解比例,使部分丙酮酸还原成乳酸, 并转化成糖, 提高血糖的浓度和水平。而低血糖症可诱发机体多种激素分泌异常,特别是性激素,诱发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加重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糖尿病与睡眠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OSAHS患者为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门诊及住院且经多导睡眠监测仪诊断为OSAHS的患者,OSAHS诊断标准采用2002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疾病学组制定的成人OSAHS诊治指南(草案)标准[1]。对照组为在我院随机抽取的不患OSAHS的人群。

1.2 诊断标准

OSAHS诊断标准:采用2002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疾病学组制定的成人OSAHS诊治指南(草案)标准[1]:每晚7h的睡眠呼吸过程中呼吸暂停及低通气反复发作30次以上,或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次/h。2型糖尿病符合以下诊断标准:采用2010年ADA糖尿病诊断标准:(1)糖化血红蛋白A1c≥6.5%。(2)空腹血糖FPG≥7.0mmol/L。空腹定义为至少8h内无热量摄入。(3)口服糖耐量试验时2h血糖≥11.1mmol/L。(4)在伴有典型的高血糖或高血糖危象症状的患者,随机血糖≥11.1 mmol/L。在无明确高血糖时,应通过重复检测来证实标准(1)~(3)。

1.3 标本采集

OSAHS组及对照组患者常规抽静脉血测空腹血糖、胰岛素和餐后2h血糖、胰岛素。血糖测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胰岛素测定采用γ-放射免疫法,餐后血糖测定采用口服75g葡萄糖2h后抽血复查。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其中OSAHS组患者56例,男性43例,女性13例,年龄29~68岁,平均(49.7±5.32)岁,对照组52例,男性34例,女性12例,年龄24~73岁,平均(45.32±6.58)岁。两组间年龄和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具有可比性。OSAHS组和对照组在BMI,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 结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肥胖病人逐渐增多,与之相关的疾病亦逐渐增多,包括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2型糖尿病等。最初发现OSAHS时,Burwell等人将其命名为肥胖性低通气综合征,随着对OSAHS认识的深入,Guilleminauh才提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概念及其诊断标准,可见OSAHS与肥胖有密切的关系,可以说OSAHS是伴随着肥胖被发现的,肥胖是OSAHS发生的重要因素,而2型糖尿病患者中约80%为超重或肥胖[4],尤其是腹型肥胖。OSAHS患者又常合并2型糖尿病,童茂荣等[5]认为OSAHS是高胰岛素血症及糖代谢异常的独立致病因子。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及血中儿茶酚胺浓度增高,而OSAHS的主要病理生理变化是由于反复发作睡眠呼吸暂停引起间歇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pH值失代偿,刺激儿茶酚胺及皮质酮释放,刺激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增加,导致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从而因胰岛素抵抗导致糖代谢紊乱引起2型糖尿病。Lam JC等[6]研究发现,作为反应胰岛索抵抗程度的脂联素在中重度0SAHS中是独立于肥胖而受抑制的,这意味着胰岛素抵抗可能部分或完全的导致睡眠呼吸紊乱的发生。而Lain DC等[7]研究表明,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与OSAHS和胰岛素抵抗相关联,并且是独立于肥胖因素,这种相关性在重度OSAHS中更为显著。由此可见,OSAHS与2型糖尿病关系密切,危害人体健康,影响生活质量,早期发现OSAHS患者中的糖尿病患者,早期治疗糖尿病,可减少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及延长寿命。

摘要:目的 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检测56例确诊为OSAHS患者与52例正常人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结果 OSAHS组和对照组在BMI,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OSAHS与2型糖尿病相关,可能互为危险因素。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2型糖尿病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疾病学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4):195-198.

[2]Abu SMS,Bernard IG,Virend KS.Obstructive Sleep Apnea Im-plications for Cardiac and Vascular Disease[J].JAMA,2003,290(14):1906-1914.

[3]Chobanian AV,Bakris GL,Black HR,et a1.The seventh report of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detectio,evaluation,and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the JNC 7report[J].JAMA,2003,289(19):2560-2572.

[4]刘新民,潘长玉,张达青.实用内分泌学[M].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253.

[5]童茂荣,夏锡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为高胰岛素血症及糖代谢异常的独立致病因子[J].解放军医学杂志,1998,23(6):428-431.

[6]Lam JC,Xu A,Tam S,et a1.Hypodiponectinemia is related to sym-pathetic activation and severity 0f 0bstructive sleep apnea[J].Sleep,2008,31(12):1721-1727.

糖尿病与睡眠 篇5

关键词:社区,糖尿病,睡眠状况,相关影响因素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很大改变,社会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目前睡眠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大大提高了糖尿病、肥胖、抑郁、焦虑等相关疾病的发病率[1]。我国国内糖尿病发病率在近年来有显著升高的趋势,糖尿病引发的慢性并发症会严重降低患者的生命质量,也会给患者家庭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有很多研究表明[2],睡眠障碍和糖尿病之间存在比较复杂的因果关系,睡眠障碍可能会使糖尿病发生风险升高,也会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造成很大影响,而糖尿病也可能会进一步加重睡眠问题。为了改善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笔者对我院76例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睡眠状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6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对象均自愿、知情。所有患者均属于Ⅱ型糖尿病,年龄>20岁,而且在糖尿病监测系统中已登记,患者的神志清晰,可以正常沟通。同时排除存在语言表达障碍、听力障碍、神志不清、行动不便患者,排除存在严重的精神疾病、躯体疾病、躁狂抑郁症患者、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患者以及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1.2 方法

以面对面的调查方式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直接询问被调查对象再填写。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既往病史、患病病史、行为生活方式等。同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所有患者的睡眠质量。严格根据标准的方法检查患者的体质量、身高、腰围等指标,最终的测量值应该重复3次取平均值。

采集所有患者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5ml,置入抗凝管以及促凝管中,测定空腹血糖值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等。

1.3评分标准

采用PSQI量表评价患者近期1个月睡眠质量,量表内容包括五个他评项目以及19个自评项目,评分成分包括催眠药物、睡眠障碍、睡眠效率、入睡时间、睡眠质量、日间功能以及睡眠时间等。每个成分评分标准为0~3分,睡眠质量差:总分<5分,评分越高,患者的睡眠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应用t检验,非正态连续性变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定性资料利用χ[2]检验。国内睡眠常模和糖尿病患者的睡眠质量应用单样本t检验,并且对睡眠质量影响因素以及PSQI总分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以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76例患者中男35例(46.1%),女41例(53.9%)。平均年龄(64.25±9.15)岁。文化学历水平:文盲或者半文盲者10例,小学及初中以下学历者57例,高中及以上学历者9例。婚姻状况:有配偶者68例,无配偶者8例。职业:离退休人员、家务人员、职业人员共47例,其他包括脑力劳动者、体力劳动者等29例。家庭年人均收入:17例1万元以下,26例介于1~3万元,16例介于3~5万元,17例在5万元以上。

2.2 睡眠状况

根据PSQI量表评价结果表明,睡眠质量较差者30例(39.5%),平均年龄(65.19±9.58)岁,BMI指数为(24.15±3.15);睡眠质量良好者46例(60.5%),平均年龄(63.71±8.81)岁,BMI指数为(24.49±2.98)。睡眠质量较差组患者女性占比、吸烟率、饮酒率、饮茶率分别为63.3%、23.3%、20%、30%,而睡眠质量良好组患者分别为47.8%、34.8%、37%、39.1%,2组差异对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质量较差组患者的家庭年人均收入在5万元以上比例和睡眠质量良好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2组的文化程度、腰围、体力活动、婚姻状况、职业等方面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睡眠状况和国内常模对比

与刘贤臣等[3]国内常模对比分析,社区糖尿病患者PSQI总分以及催眠药物、睡眠障碍、睡眠效率、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等各项得分明显增高(P<0.05),只有日间功能以及睡眠时间2项得分和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见表1。

2.4 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患者的一般情况作为自变量分析,以睡眠质量好差作为应变量,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心血管疾病与患者的睡眠质量差呈正相关性,而与BMI指数呈负相关性。家庭年人均收入超过5万元患者出现睡眠障碍风险相对低于家庭年人均收入1万元患者。见表2。

2.5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家庭年人均收入在5万元以上组患者PSQI得分相对于年人均收入在1万元以下患者更低(P<0.05),离退休人员和患者的PSQI得分呈负相关。见表3。

3 讨论

本结果表明,社区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较差占到39.5%,且相对于国内常模而言,社区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相对较差,特别是在催眠药物、睡眠障碍、睡眠效率、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等方面。家庭年人均收入、心血管疾病、BMI指数、职业因素主要会影响到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睡眠质量。这与臧小英等研究报道基本相符[4]。糖尿病患者出现睡眠问题风险较高可能有多方面原因,糖尿病是一种病程较长的慢性疾病,很多患者会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等情绪,进而导致失眠。同时糖尿病患者具有多尿、多饮等症状,夜间会频繁排尿对患者的正常睡眠秩序会有严重干扰,降低睡眠质量。如果患者血糖水平没有得到很好控制的情况下,很容易改变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睡眠障碍,对患者的睡眠模式也会有很大影响[5]。

其次,家庭经济条件、BMI指数、职业、心血管疾病等相关因素也是导致患者睡眠障碍的主要原因。睡眠时间过多、过少都会引发肥胖,而肥胖或者超重很容易导致睡眠障碍。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情况下,在夜间会出现心悸、胸闷、头晕等临床症状,导致患者觉醒,这样会对患者的睡眠质量有所影响[6]。有的专业技术人员、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党群组织人员、国家机关部门人员等脑力劳动者往往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精神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也会导致睡眠问题[7]。相反,如果患者的生活压力相对较小,生活饮食习惯也比较规律,适当进行体育锻炼的话有利于促进睡眠。糖尿病患者属于慢性终身疾病,往往需要长时间坚持治疗,对家庭的负担较大,若家庭经济收入较少的情况下承担的精神压力较大,导致患者出现睡眠问题。

综上所述,社区糖尿病患者普遍睡眠质量相对较差,主要是和在职、家庭收入较低、存在心血管疾病等相关因素有关。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应该深入分析影响患者睡眠状况的原因,及时消除,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有助于预防相关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其波,郑岳花,赵满红,等.社区糖尿病患者睡眠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浙江预防医学,2015,27(1):21-24.

[2] 黄艳,黄豪.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调查[J].华西医学,2010,25(11):2083-2085.

[3] 刘贤臣,唐茂芹,胡蕾,等.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6,29(2):103-107.

[4] 臧小英,王克芳,杜文建.社区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11):49-51.

[5] 王微,班博,杨秀英.Ⅱ型糖尿病与心理障碍关系的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31(10):552-553.

[6] 李成乔,胡秀平,尹淑杰,等.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干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1):30-31.

糖尿病与睡眠 篇6

关键词:护理干预,老年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表现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 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高达9.7%[1]。目前, 在我国60 岁以上老年人群中, 糖尿病的平均患病率已接近10%, 并且有继续增高的趋势, 到75 岁患病率约为20%[2]。老年糖尿病患者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及情绪改变而影响睡眠质量。本文对2014 年1 月~10 月入住我科的100 例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干预, 并对其睡眠质量及疗效进行观察,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4 年1 月~2014 年10 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00 例。纳入标准:①年龄≥60 岁。②经医师确诊为糖尿病患者, 且夜间入住本科室。③ 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 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或语言障碍, 无法沟通者。② 存在躯体严重疾病导致的睡眠障碍。③ 存在精神因素导致的睡眠障碍。其中男性患者50 例, 女性患者50 例, 患者平均年龄 (70.2±7.6) 岁, 男性平均年龄为 (69.2±7.2) 岁, 女性平均年龄 (71.2±8.1) 岁。

1.2 干预方法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两周后, 了解睡眠质量、测定PSQI指数、睡眠时间和早餐前空腹血糖。干预期间均采用降血糖治疗。对照组采用糖尿病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主要包括:

1.2.1 建立干预基础:挑选技术高超、责任心强的护理人员为主管护士, 以熟练的操作技术、丰富的护理经验取得患者及家属的认同, 取得患者的信任感, 建立干预基础[3]。

1.2.2 认知教育:向患者及家属宣传糖尿病相关知识, 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糖尿病的认知程度;讲解睡眠对糖尿病的影响, 减轻患者紧张焦虑情绪;指导患者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 及时了解患者每天睡眠情况及主观感觉, 帮助分析影响睡眠的原因, 及时消除干扰[4]。

1.2.3 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三餐、晚饭不能过晚、过饱、睡前泡脚或洗热水澡、睡前不喝饮料或浓茶咖啡、固定时间起床和午休、适当运动。

1.2.4 一般促眠:减少病区噪声干扰, 严格通风, 控制恒温恒湿病房环境, 防蚊虫, 建立病区定时熄灯制度, 减少患者白天睡眠时间, 杜绝晚间探视, 调控夜间输液时间, 调整患者体位, 使患者获得最舒适的睡眠条件。

1.2.5 心理促眠:加强护士和患者沟通, 使患者尽快熟悉病房环境, 鼓励患者之间进行沟通和关怀, 合理进行睡眠限制, 适当采用心理暗示疗法治疗失眠, 告知家属注意患者心境改变, 强化家庭关怀。

1.2.6合理使用促眠药物:配合处方合理使用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物, 并强调使用安慰剂调整患者对催眠药物的依赖性。

1.3评价指标

1.3.1 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所有患者在医生的统一指导下, 填写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Pittsburg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 。PSQI是Buysse等[5]在1989 年编制的睡眠质量自评量表。因其简单易用, 信度和效度高, 与多导睡眠脑电图测试结果有较高的相关性, 已成为国外精神科临床评定的常用量表[6]。PSQI由19 个项目构成, 可分为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应用及日间功能7 个成分。每个成分按0~3 计分, 累计各成分得分即为PSQI总分, 量表总分越高, 失眠越严重。

1.3.2 主观睡眠质量评价主观判断睡眠质量分为好、一般、差3个等级。好:为连续睡眠7~8 h, 醒后无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一般:为连续睡眠4~5 h, 醒后稍感头晕、乏力、烦躁等症状;差:为晚间睡眠时间<3 h, 醒后自觉头痛、头晕、乏力、烦躁、仍有困意等不适症状。

1.3.3血糖测定在医生的统一指导下, 测量早餐餐前空腹血糖。

1.4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6.0对数据进行分析, 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来表示, 组间差异的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睡眠主观感觉与PSQZ得分对比, 见表1, 表2。

2.2 干预前后睡眠时间 (h) 与空腹血糖 (mmol/L) 情况对比, 见表3。

3讨论

3.1 睡眠是人类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睡眠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人的精神和体力的恢复及疾病的康复[7], 睡眠障碍易引起人体免疫功能下降, 焦虑、烦躁又与睡眠障碍互为因果, 形成恶性循环, 极易引起高血压、心脑血管意外、食欲下降、溃疡病和胃肠功能紊乱等疾病[8], 少数人可引发情感性精神病如抑郁症, 持续的睡眠缺乏可能会加重与年龄有关的慢性疾病并影响正常衰老过程[9]。老年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睡眠障碍, 多数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睡眠障碍与生活习惯、生活环境、心理因素有较大的关联。有研究表明, 睡眠缺乏对糖代谢和内分泌功能有不良影响, 并影响正常衰老过程, 认为持续睡眠缺乏可能会加重与年龄有关的慢性疾病。如果长期得不到解除或不能得到适当的调整, 老年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睡眠紊乱, 导致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下降, 使疾病加重, 甚至诱发其他的疾病。

3.2 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 制定并执行合理的护理干预对策, 采用个性化的方式, 对患者的生活习惯、生活环境、心理进行干预并辅以药物治疗, 从表1 的结果来看, 观察组50 例患者有12 例睡眠好, 35 例一般, 3 例差, 明显好于干预前和对照组, PSQI指数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 3 例干预效果差者可能与焦虑程度较重以及干预时间较短有关。从表2 所示, 在实施护理干预前的空腹血糖, 睡眠时间与干预后趋于正常水平的血糖值和睡眠时间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均P<0.01) 。因此, 合理的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 并能提高降血糖治疗的疗效。

通过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病人实施护理干预, 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的同时, 护理人员应尽快适应社会的需求, 主动学习, 逐步完善和丰富睡眠相关知识, 充分发挥实施健康教育主力军的作用, 不断拓宽护理范围, 开展形式多样的睡眠健康宣传教育活动, 以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行为, 提高健康意识和睡眠质量, 促进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Yang WY, Lu J, Weng J, et al.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N Engl.J Med, 2010, 362 (12) :1090-1101.

[2]何世安.老年糖尿病[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 2002, 23 (3) :120-122.

[3]孙丽, 孙亚娟, 熊丽娟.对特需住院患者过度医疗需求的护理干预[J].护理学杂志, 2007, 22 (3) :27.

[4]代瑞云, 张彩云, 田桂芳.老年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J].护理学杂志, 2006, 21 (3) :27-28.

[5]Buysse DJ, Reynolds III, Monk TH, et al.The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a new instrument for Psychiatric Practice and Research[J].Psychiatry Research, 1989, 28:193-213.

[6]Nierenbery AA, Adler LA, Peselow E, et al.Trazocl one for antidepress antas sociated insomnia[J].Am J Psychiatry, 1994, 151:1069.

[7]Zeitlhofer J, Schmeiser-Rieder A, Tribl G, et al.Sleep and quality of life in the Austrian population[J].Acta Neurol Scand, 2000, 102 (4) :249-257.

[8]王克芳, 李绍忱, 冯美丽.在基础护理中增加睡眠评估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1) :58-89.

糖尿病与睡眠 篇7

1 资 料

患者, 男, 53岁, 主因口渴、乏力5年余, 间断水肿、喘息1年加重5 d, 于2011年10月26日入院。患者于5年前无诱因出现口渴、多饮、多尿、多食、易饥、消瘦, 多次测空腹血糖大于7.0 mmol/L, 餐后血糖大于11.1 mmol/L, 诊断为2型糖尿病。之后间断口服降糖药, 未规律复查血糖。3年前尿中出现明显泡沫, 视力下降, 查尿中蛋白++, 诊为糖尿病肾病, 未规律治疗。1年前出现喘息, 活动后加重, 尿少, 双下肢水肿, 血肌酐轻度升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Ⅳ期, 经多家医院诊治可缓解, 但仍反复发作。5 d前着凉后诸症加重, 甚则喘憋不能平卧, 于家中用药欠佳而来院。现症:喘息气促, 活动后加重, 无明显咳嗽、咳痰, 口渴不欲饮, 食欲差, 尿少, 双下肢水肿, 大便干, 夜间反复憋醒, 睡眠差。查体:血压130/80 mmHg (1 mmHg=0.133 kPa) , 神志清, 精神欠佳, 形体肥胖, 慢性病病容, 轻度贫血貌, 颜面水肿, 口唇无发绀, 颈部粗短, 咽腔狭窄, 双扁桃腺不大, 双肺呼吸音粗, 可闻及散在干湿性啰音。叩心界向两侧扩大, 心率103次/min, 律齐, 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膨隆, 软, 无压痛, 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中度凹陷性水肿。既往史:高血压病史5年, 血压最高190/90 mmHg, 血压控制不理想;脑梗死病史1年, 未遗留明显后遗症;平素睡眠中打鼾明显, 1年前确诊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未治疗。实验室检查:胸片正侧位示:心影增大, 心胸比约0.58, 呈普大型;右侧少量胸腔积液。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 T波低平。心脏彩超:左心增大;左室舒张功能减低;二尖瓣少量返流;心包积液。腹部B超:左肾较右肾稍小。血常规:白细胞计数5.57×109/L , 红细胞计数3.15×1012/L,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Neu) 74.8%, 血红蛋白 (HGB) 92 g/L, 红细胞比容 (HCT) 27.1%, 血小板计数 (PLT) 327×109/L。尿常规:隐血 (++) 、尿蛋白 (+++) 、葡萄糖 (++++) 。镜检:红细胞、白细胞可见。血生化:B型脑钠肽 (BNP) 4 441.0 pg/mL, D-二聚体 (D-Dime) 0.7 mg/L, K+4.16 mmol/L, Na+135 mmol/L, 氯101.3 mmol/L, 葡萄糖19.24 mmol/L, 尿素氮18.56 mmol/L, 肌酐610 μmol/L, 尿酸177 μmol/L, 总蛋白49.5 g/L, 白蛋白27.4 g/L。初步诊断:1、2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Ⅳ期;高血压病3级 (极高危)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Ⅳ级 (NYHA) ;陈旧性脑梗死;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重度阻塞型) 。入院后给予胰岛素强化控制血糖, 降压, 纠正贫血, 利尿, 改善心肾功能等对症治疗。但疗效欠佳, 反复发生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甚则喘憋不能平卧, 血红蛋白下降, 血肌酐、尿素氮进行性上升。于入院后第8天给予无创呼吸机持续低压通气 (CPAP) 治疗, 当夜患者呼吸困难明显缓解。鉴于患者处于糖尿病肾病晚期即尿毒症期, 给予血液透析治疗。2个月后, 患者血糖、血压控制理想, 心功能I级 (NYHA) , 肾明显改善出院。

2 讨 论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OSA)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很常见, 两者在临床、流行病学和发病机制方面具有相关性, 且独立于肥胖之外[1]。本例患者同时患有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OSAHS, 并出现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肾衰竭并发症, 经CPAP治疗后, 夜间缺氧纠正, 心功能明显改善, 随治疗的延续, 其血压、血糖亦得到良好控制, 肾功能未再进一步加重。流行病学资料显示, 三分之一以上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OSAHS。研究表明, 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OSAHS患者, 经CPAP治疗可达到改善患者心功能的目的[2]。研究结果显示, CPAP治疗3个月后可以明显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 CPAP治疗可使控制不理想的糖尿病患者HbA1c明显降低[1]。

临床医生在诊治所有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患者都应考虑存在OSA的可能性, 尤其是出现以下情况时:打鼾、白天嗜睡;肥胖、胰岛素抵抗、糖尿病控制困难;顽固性难治性高血压, 且以晨起高血压为突出表现, 昼夜血压节律为非杓型或反杓型;夜间心绞痛;夜间顽固、严重、复杂难以纠正的心律失常;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反复发生脑血管疾病 (出血性或缺血性) ;癫痫;老年痴呆;遗尿、夜尿增多;性功能障碍;性格改变;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不明原因的红细胞增多症等[1]。尽早、合理地使用CPAP治疗, 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减少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学组,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糖尿病专家共识[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1, 33 (5) :326-330.

上一篇:混杂模型下一篇:初、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