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防治

2024-09-19

社区防治(精选12篇)

社区防治 篇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增长趋势[1],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为18.8%[2]。高血压是指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3]。目前我社区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都很低[4],减少高血压的重要并发症,如脑卒中、心脏病和肾脏病,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高血压的防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社区防治是防治高血压及并发症最好的办法。2006年3月~2007年3月,笔者通过一年的实践,体会到社区防治高血压有效可行,可减少费用、方便患者。现将防治过程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通过体检调查发现,辖区有高血压患者406例,其中,男226例,女180例;20~29岁5例,30~39岁26例,40~49岁92例,50~59岁208例,60~69岁43例,70~79岁26例,80岁以上6例。糖尿病104例、高血脂52例、冠心病3例;肥胖5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登记,建立健康档案,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生活规律、饮食情况、患病及用药情况等,并且做到定期随访。

2 防治方法

2.1 宣传教育

对35岁以上患者中血压偏高且确诊者,给予行为干预和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对高血压患者每季度开展1次形式多样的高血压防治知识讲座,让患者了解控制血压的重要性和终生治疗的必要性。建立高血压俱乐部,让患者之间、患者和医务人员之间有交流和沟通的机会,对所有高血压患者进行高血压知识宣教,使其对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及结果有大概的了解,从思想上认识到高血压治疗的重要性。

2.2 危险性评估

每年对患者进行血压控制评估,按照患者全年血压控制情况,分优良、尚可、不良3个等级。优良:全年有3/4以上血压记录在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以下;尚可:全年有1/2以上血压记录在140/90 mm Hg以下;不良:全年有1/2或以上血压记录在140/90 mm Hg以上。根据高血压患者的分级,结合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以及并发症等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层[5],对所有患者进行心脑血管危险性评估,使其了解自己病情的重要性,增强防治的依从性。

2.3 生活方式干预

要求认真改变生活方式,戒烟、坚持适量的体力活动,膳食适当,限制钠、脂肪摄入量,多食蔬菜、水果,节制饮酒,坚持正常体重,超重或肥胖者减轻体重,讲究心理卫生。无论是优良、尚可、不良高血压,还是单纯期收缩高血压,均需认真、持久地将上述各项落实于日常生活中,即使已经接受药物治疗者亦不容松懈,并且要持之以恒。

2.4 药物治疗

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进行药物治疗,根据不同高血压患者的个体情况,酌情为其选择适合病情的药物治疗。降压治疗的目标[5]: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40/90 mm Hg以下,老年患者收缩压小于150 mm Hg,糖尿病患者降至130/80 mm Hg以下,出现肾脏损害的降至125/75 mm Hg。降压药的用药原则:(1)从单药低剂量或两种药物低剂量联合开始,单药剂量未达标,更换另一类药物,增加剂量;低剂量联合未达标,则采用较高剂量联合;如果还不达标,联合第三种药物。采取较小的有效剂量以获得可能的疗效同时使不良反应最小,如疗效不满意可以逐渐增加剂量。(2)为了有效防止靶器官损害,要求每天24 h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可有效防止血压波动造成的猝死和卒中或心脏病发作。(3)为使降压效果增大而不增加不良反应,用最低剂量单药治疗不满意时,采取联合用药方式。

2.5 6类降压药物的选择

2.5.1 利尿剂

最常用的一线降压药,如氢氯噻嗪。利尿剂有利于肾脏排出体内的钠盐和水分,从而降低血压;同时还能引起血管的扩张,适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老年性高血压、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等。禁忌证为痛风。

2.5.2 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

通过阻断交感神经起作用,特别适用于年轻人、心绞痛、心肌梗死发生后、快速心率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妊娠。禁忌证为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周围血管病、糖耐量减低、经常运动者。

2.5.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通过扩张动脉血管来降低血压,适用于年轻人、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左室功能不全、非糖尿病肾病、1型糖尿病、蛋白尿。对服用其他药物出现较多副作用的患者,具有保护靶器官的作用。禁忌证为妊娠、双侧肾动脉狭窄。

2.5.4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有类似作用机制,但是更加直接、全面。最新一类的降压药物如科素亚,适应证为高血压伴有2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肾脏损害者及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大患者,有保护靶器官的作用。禁忌证为妊娠、高血钾、双侧肾动脉狭窄。

2.5.5 α-阻滞剂

适应证为高血压伴有前列腺增生、高血脂。禁忌证为体位性低血压。

2.5.6 钙通道阻滞剂

一般对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低肾素活性的高血压患者疗效较好,且不影响血糖和脂质代谢,不良反应少。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应避免过度降压,以免引起反射性心率增快。

所有患者应根据上述药物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合理选择降压药,开始用一种药,用药后两周复查1次血压,效果不好时联合用药。同时,对有高血脂、糖尿病等相关疾病的患者进行合理治疗。

3 结果

经过1年左右的观察,除2例患者患恶性肿瘤死亡,1例原有冠心病复发,手术过程中死亡外,大多数患者血压控制为优良,未发生脑卒中及心肌梗死事件。

4 讨论

通过以上资料可以看出,社区管理高血压是行之有效的控制方法。社区医院贴近百姓、服务态度好、药品价格便宜、疗效确切,使患者没有了到医院看病难、药品价格高的恐惧感,适合农村经济水平偏低、交通不便的实际情况。因此,社区医院具有方便、经济、患者依从性好的特点。所以,社区管理高血压的模式要继续加强,坚持不懈,把高血压病控制在社区,减少并发症,保障患者的健康。

摘要:近些年来,社区居民高血压病例不断增加,通过对辖区高血压患者进行药物和非药物管理防治,建立社区管理高血压的模式,有效地防治高血压,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的死亡率和病残总危险,降低高血压患者的经济负担,方便患者,提高其健康水平。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预防,治疗

参考文献

[1]朴湘红,赵梅静.社区老年高血压病人的就诊特点及诊疗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5):155-156.

[2]刘瑛,赵子彦,赵生法,等.城市老年人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8):12-13.

[3]苟志平,宋镇,周黎黎,等.有家族史高血压病患者特点及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2):2-4.

[4]陆再英.高血压治疗的规范化和个体化[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1):92-94.

[5]胡大一,马长生.心脏病学实践2004规范化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23.

社区防治 篇2

为进一步提高天水市全市各部门、乡镇、街道办事处及社区网格员、网格监督员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能力,明确各自工作职责和目标任务,促进大气污染各项治理措施的落实, 4月6日,天水市举办了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培训班,天水市政府副秘书长杨胜利出席开班仪式,同时特邀甘肃省环保厅、兰州市环保局、天水市纪委相关领导授课。天水市直有关部门、各县区相关部门、乡镇、街道、社区负责人,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员、网格监督员共约300多人参加了培训。

培训会上,省环保厅领导分析解读了目前大气环境形势和国务院“大气十条”,兰州市环保局领导介绍了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管的具体运行管理模式,并与大家进行经验交流。市环保局、市纪委领导解读了大气污染防治执法监管以及环境保护督察相关法律、法规,并对祁连山环境污染问题等重点环境违法案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通过此次培训交流,有效提升了参训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开展环保工作的能力,为保障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较好基础。

社区糖尿病防治干预措施效果分析 篇3

【关键词】糖尿病;防治干预;社区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3-0170-01

糖尿病是现代较常见的一种慢性病,根治的方法仍不存在,只能用药物和其它健康方面的管理来控制或预防该疾病。而对于社区糖尿病防治干预来讲,除了实行传统的糖尿病防治干预措施,还要针对该社区的特征进一步的完善防治干预工作。包括:社区人民的工作类别、地理特征和风俗文化等特征。最后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做到与时俱进,全面提高社区糖尿病防治干预措施的效果。

一、社区糖尿病防治干预存在的问题分析

社区糖尿病防治干预存在问题主要可分为两点,一是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问题,二是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

(一)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问题

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往往伴随着多种问题,这是一件事物快速发生变化时所会带来的普遍现象。自然而然,在经济与医疗同步发展的时期,社区糖尿病防治干预的工作人员也在发生着变化。其中,医疗纠纷是不可避免的情况,而对于社区糖尿病防治干预的纠纷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在这方面包括:相关专业能力的不足和思想意识的问题。如:对于糖尿病相关专业知识的不足,从而直接对社区群众的身体造成了不良影响。而思想意识的偏差,则直接影响了社区糖尿病防治干预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并且容易出现对社区群众的健康不关心、敷衍等态度。同时很多工作人员会轻视社区糖尿病防治干预的价值,认为医院才是解决人们健康问题的地方。这两方面的不足都直接影响了社区糖尿病防治干预的实际效果。

(二)可持续发展问题

部分社区糖尿病防治干预存在这种现象,在工作初期,相关工作进展和效果都比较突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也较高。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无论是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或是工作态度都渐渐的在改变。如:对社区群众的健康关注度逐渐变低,定期的健康指导、与健康相关的调查工作等频率越来越低,并且过程上存在敷衍了事的情况。这是因为在实行社区糖尿病防治干预工作时,没有制定或严格遵守可持续性的发展计划,从而令一项工作变得虎头蛇尾。另一方面则是社区糖尿病防治干预相关硬件的维护问题。随着世界医疗科技的快速发展,其理论知识与硬件设备的更新也同样快速,很多社区的硬件就因为技术落后,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令其硬件设备变得形同虚设。同时很多社区并不具备维修、维护医疗设备的能力。而如果上级又无法达到及时派人维修,从而出现拖延现象,也就放大了设备的损坏概率。

二、社区糖尿病防治干预的有效措施

(一)科学而全面的防治干预模式

在传统的糖尿病防治干预的基础上,想要进一步提高社区糖尿病防治干预的效果,首先要保证的是全面而系统的工作方式。全面,包括了社区内群众的身体状况和健康问题的详细信息,系统则是准确的医疗、健康相关的常识以及专业知识。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时期,人们可以通过很多渠道了解到多种多样的与健康、糖尿病相关的问题和知识。但在这些庞大的信息资源中,存在着没有实质科学依据的知识。包括一些在国内流传已久的“偏方”等与医疗和健康相关的知识。因为中国存在地区复杂、民族文化多样的情况,所以有的地区自古会留下一些养生、保健或强身健体的方式方法,但这些方法究竟适不适合所有人,又存在哪些弊端、隐患等问题,却没有经过科学的印证。那么,在信息高速传播的今天,权威而全面的防治干预平台,则是社区糖尿病防治干预有效化所不可缺少的部分。

针对这方面,在社区内选取了5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防治干预。首先让患者对糖尿病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调查和收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情况。然后根据不同的职业、岗位制定相应的防治干预方式。如:技术人员、办公室人员、教师和运输等职业。而对于退休下岗等患者,则先详细了解其生活模式和环境,从而采取不同的防治干预措施。包括在工作和生活方面的改变,从细节上控制糖尿病的恶化。而利用智能手机的相关功能,可为患者定期推送与糖尿病相关的健康、生活常识,以进一步加深患者自身的防治干预意识和能力。

通过这种防治干预模式,首先50名患者对糖尿病和相关防治干预方式有了更深的了解,其中41名患者较积极的配合防治干预工作,22名患者在短期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其他患者因工作和其他原因则需要长期的糖尿病防治干预。

(二)可持续的长久发展计划

可持续的长久发展规划是社区糖尿病防治干预有效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社区糖尿病防治干预也不是某种过渡的工作,而是与社区居民为伴,人民生活的重要保障之一。因此,保证可持续性的长久发展是其最终的目标。因此首先就要制定出发展规划,而规划的具体内容应结合不同地区、社区或城镇的特点,包括:当地经济、文化发展和建设的方向,人口居住密度和分布情况、当地人生活的特点等。而这些方面都需要事先进行全面的资料收集和数据调研,把以往所掌握的资源信息结合实际的调查,实现充分而准确的发展计划。同时也不能因短暂的成绩而放松工作力度,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健康管理作为居民生活的重要保障,需要的是不断的进步和发展,无论是硬件、人才和管理方式,都要做到与时俱进。如: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身体存在的糖尿病相关隐患和风险的防治干预也会发生改变,并且社区居民工作内容的不同,需要的防治干预内容和形式也不相同。

另一方面则是人才的培养。现代社区糖尿病防治干预工作的人才,需要的是较全面的综合素质。除了关于糖尿病防治干预的专业能力,还有与社区居民的交流和资源分析能力,自我提升意识以及思想品质的严格要求。以此全面提高社区糖尿病防治干预的实际效果。

三、结语

社区糖尿病防治干预中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因个人利益而影响其实际效益的情况。因此相应的监管制度可以说是社区糖尿病防治干预高效化的根本保障,另一方面也可及时发现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及时作出应对策略,这也使社区糖尿病防治干预更加的规范化。

参考文献

[1]查滨;周志壮;李兵.健康教育对社区糖尿病病人管理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年08期

[2]汤红玫.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综合防治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年06期

焦虑症的社区防治护理措施 篇4

1 焦虑症的症状

患者可表现为坐卧不宁, 容易激动, 注意力不集中, 缺乏安全感, 常伴有失眠和植物神经紊乱现象, 如头痛、面色苍白或潮红、胸闷、心跳、易出汗、四肢发冷、手指发麻、眩晕、心悸、食欲不振、口干、尿频、月经不调、性欲缺乏等。以上症状可有一种或几种同时出现, 病人可因上述躯体不适进一步加重焦虑情绪。部分严重焦虑的患者, 可表现为极度紧张恐惧, 有濒死感, 心慌、呼吸困难、喉部有窒息感, 出冷汗、全身颤抖以及眩晕、漂浮不稳感等。

2 焦虑症的社区防治与护理

2.1 社区护士应同情、关心、体贴患者, 对患者的痛苦表示理解、支持。

积极协助患者及家属正确认识病因, 科学地认识焦虑症并接受治疗, 消除对疾病的恐惧心理, 指导患者讲究心理卫生, 保持良好的心态, 提高自信, 敢于面对现实。

2.2 社区护士应指导患者学会自我疏导。

当患者出现一些轻度的焦虑时, 可完全依赖患者本人的调节行为舒缓焦虑。首先要重视它, 并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 可指导患者学会自我放松。比如, 焦虑出现时教患者做深呼吸, 平静心态, 闭上双眼, 幻想在一个优美恬静的环境中遨游。社区护士也可以指导患者家属保持良好的判断力, 根据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判断是否出现焦虑, 并鼓励患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及感兴趣的事, 不要让患者疾病成为家庭日常生活的核心, 在生活中可以给患者以适当的关心照顾, 鼓励其多参加一些文体活动, 发动社区居民的力量帮助病人转移注意力, 可有效地减轻病人的焦虑、怨恨、不安、悲伤等消极情绪。

2.3 社区护士应指导病人遵医嘱服用适当的抗焦虑药物。

如利眠定10~20mg或安定2.5~7.5mg, 每日3次口服。抗焦虑药物应严格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且大量服用会有一定的危险性, 因此, 社区护士应与病人家属共同督促患者服药, 并指导家属做好用药后的监护工作。如由家属保管药物, 对于敏感的患者注意监管药物的隐蔽性等, 以免加重患者的心理压力。

社区慢病综合防治计划 篇5

1.建立和完善以村为基础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组织,有计划的开展慢性病共同危险因素的干预活动。

2.建立和推行内科门诊35岁以上首诊病人和高血压病人免费测血压制度。

3.在居民健康档案的基础上,做好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等疾病的新发病例和现患病例的监测登记归档工作,归档率达到80%。

4.高危人群定期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和肿瘤等慢性病的筛查活动。

5.建立慢性病病人随访和规范化管理制度,高血压病人的随访管理率达到80%,糖尿病病人的随访管理率达到80%

6.根据职责范围开展周期性健康体检工作。将预防性干预和临床性干预相结合,针对不同的人群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7.对慢性病病人、高危人群和健康人群有计划开展专项健康教育,每年至少6次,教育覆盖率达到70%。

2型糖尿病社区防治模式效果分析 篇6

关键词:社区责任医师 2型糖尿病 防治模式【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30-02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饮食结构发生明显改变,体力活动逐渐减少,为肥胖和2型糖尿病提供了很多的发病契机[1,2]。如今,控制和预防糖尿病的发生成为医学界和广大群众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主要针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64例,以及未经规范管理的64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相关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社区防治模式的作用和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研究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是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管理的64例,以及未经规范管理的64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69例,女性患者59例;年龄范围在46-78岁之间,平均52岁。选取研究对象时排除使用胰岛素治疗、卧床、具有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和中途由于自身原因退出研究的患者。将经社区管理的患者设为观察组,未经规范管理的患者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观察组患者实行社区医师的规范管理模式防治,标准参照《浙江省社区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对照组患者未经规范管理,主要有患者自主管理为主。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一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和各项糖尿病指标。

社区医师规范管理防治模式内容包括:社区医师为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防治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将2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病情变化,大血管与微血管的损伤对全身多个器官的病变影响等讲解到位,使患者能够充分的了解和理解,以便于充分的配合医生进行综合防治工作。为患者制定完善的三级管理方案,尤其是采取及时的健康教育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增强患者对糖尿病防止的重要意义的认识,使患者充分掌握预防知识和技能,实现对疾病的科学治疗和管理,进而达到控制患者血糖的目的[3]

1.3 统计学分析。本组研究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比较,一年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空腹血糖(即FBG)为6.5mmol/L,对照组的平均空腹血糖为7.8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血糖为8.7mmol/L,对照组为11.5mmol/L。观察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为7.2%,对照组为8.7%。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1所示。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的疾病,当前尚且没有能够将之根治的药物和方法,通常是当疾病出现急性病变症状或者是发生并发症的时候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诊断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但是在患者发病稳定以后,则是需要对其进行规范化的治疗和定期的随访调查,对患者进行随时的监督、督促和提示,减少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误区,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帮助其改变或者减少不良的生活习惯。社区卫生服务能够发挥综合、连续、协调、人性的特点,使患者在社区中得到规范的医疗服务,方便患者的长期科学治疗[4]

为此,社区医生必须加强自身培训和定期测评,使患者全面掌握关于2型糖尿病的预防知识,进而为2型糖尿病患者做出正確的、全面的防治教育,做到早发现、早监护和早治疗。为了更好的预防2型糖尿病,社区医师应高关注高危人群。社区医师可以在下乡巡诊过程中进行一对一上门教育,对患者进行定期的检测和检查,随时监督患者的不良生活行为和错误的防治手段,给予及时的教育和指正,并且能够随时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调整治疗和服务方案。这种更加综合化和更加人性化的服务模式,能够使不同文化层次的患者都对糖尿病有基本的认识,使之对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的升降指标具有更好的警觉性,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好的规范饮食、注重锻炼,使患者在人体常生活的自我管理意识方面明显增强。在本组研究中,观察组中64例患者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中,接受社区医师的防治模式管理,一年后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方面的指标得到明显改善,与未经规范管理的64例患者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以社区医师为主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2型糖尿病防治模式,能够较好的帮助患者提高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认识,提高治疗依从性,是2型糖尿病患者科学防治的良好选择,值得信赖的保健模式。

参考文献

[1]刘畅.社区2型糖尿病前期的防治效果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1,27(12);1414-1415

[2] 赵锦,梁成竹,谢昌辉等.社区医疗机构干预对老年人2型糖尿病生活质量及预后影响的调查研究[J].湖南中医药报,2011,31(2):65-67

[3]贾趁,王朝松.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患者预防教育与对策[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8,20(6);284-285

社区防治老年性高血压病 篇7

1 老年人高血压的特点

老年人血压的重要特点之一是随年龄的增长而自然升高,故老年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几经修正。鉴于血压的升高与其引起的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呈线性关系,故WHO和JNC7仍将老年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定为≥140/90mm Hg。老年高血压有以下特点。

1.1 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分离现象

即DBP正常或轻度升高,而SBP明显升高,约50%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这主要是由于动脉硬化使SBP增高,但血管壁回缩力变小,致使DBP下降。脉压(PP)越大,动脉硬化程度可能越重。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是心血管病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1.2 合并症多

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其他疾病较多,如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肥胖症等,从而加速了动脉硬化的进程,引起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并发症。

1.3 并发症多

由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病史长、血压控制不理想,高血压引起的并发症明显增多,如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心肌肥厚、肾功能异常、间歇性跛行等。其心血管病死亡率以及总死亡率显著高于同龄正常人。SBP随着年龄的升高,发生冠心病、脑卒中、心力衰竭的比例增加,且较DBP升高的危险性更大。

1.4 假性高血压

表现为用普通袖带式血压计所测血压值明显高于动脉内血压直接测量数值。其原因可能与肱动脉硬化有关。临床上若发现肱动脉、桡动脉触诊有条索感,X光胸片显示主动脉强直、僵硬、钙化者,诊断高血压要慎重,部分假性高血压常表现为单纯性SBP升高。假性高血压的鉴别:先触知患者肱动脉或桡动脉,然后用袖式血压计测肱动脉血压,再将气袖加压至超过SBP10~20mm Hg,此时若能触知患者肱动脉或桡动脉者为Osler氏征阳性,提示患者有显著动脉硬化,其血压计所测值可高于动脉内实测值10~15mm Hg。对此类患者诊断高血压要慎重,必要时可直接测量动脉内压。

1.5 直立性低血压

多见于从蹲位到站立或从站立到蹲位,起床后由卧位到坐位(速度偏快),血压突然下降时可能会出现头晕,甚至摔倒。这可能与老年人压力感受器调节血压功能减退有关,也可能与血管收缩因子活性下降、功能失调或分泌量不足有关。故建议老年人起床时至少静卧30s再从床上慢慢坐起,然后采取双小腿下垂姿态至少静坐30s再慢慢站立,站立后手扶桌椅或其他固定物静立30s后再活动。

1.6 高血压症状不典型

大多数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血压值高低不成比例,患者血压很高,有的甚至SBP>200mm Hg,而自己毫无觉察,但这并不表明患者不合并靶器官损害。

1.7 高血压波动大

老年高血压在一日之内血压波动很大,多数老年高血压患者晨起后血压急剧升高,夜间血压明显下降,这是夜间脑缺血或脑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产生机制可能与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器官退行性病变,体内各种血压调节因素失衡有关。偶测血压很难对老年人高血压的病变做出准确评估,故有必要对老年人高血压进行动态血压观察和评估。

1.8 对降压药物反应不一[1]

由于老年高血压的血压波动大,所以对同一种、同一剂量的降压药在不同时间内的反应不一致,尤其是晨后血压波动更大。因此治疗老年高血压要经常监测血压,及时调整用药剂量。

1.9 治疗顺从率、控制率低

卫生部及中国预防科学院的统计报告显示,在门诊就诊的患者中,>65岁的老年患者高血压的知晓率虽然已达80%,但血压控制率仅28.2%。许多老年人是以心脑血管急症入院后才发现患有高血压病。因此,老年人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无论就诊哪一个科,都应常规测量血压,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2 老年高血压的治疗原则

治疗老年高血压要达到什么目标水平,至今尚无明确结论。WHO和JNC7并没有规定老年高血压的降压目标。在治疗老年高血压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2.1 治疗老年高血压,尤其是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时,宜选用作用平和、缓慢的制剂,如利尿剂和长效钙拮抗剂及ACEI等,在血压控制到<140/90mm Hg以后,常规给予抗凝剂治疗,定期测量血压并随时予以调整剂量。

2.2 降压速度不宜过快。降压药应从小剂量开始应用,逐渐增加剂量,逐步降压,多观察药物的治疗反应,特别是体质较弱的患者更是如此。有些老年人SBP降至120~130mm Hg时即处于半嗜睡状态,而降至150~160mm Hg时却可以生活自理。因此,对这类患者不宜将其血压降得过快、过低。

2.3 JNC7推荐介绍的六大类降压药物(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醛固酮)均可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应根据患者是否并存其他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和靶器官损害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除非为轻度高血压,一般均应联合用药,以更好地降压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2.4 降压治疗过程中不仅要注意观察降压的治疗反应,还要注意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反应。治疗合并脑供血不足的高血压病患者,宜选用ACEI、钙拮抗剂和利尿剂;治疗合并肾功能受损的高血压患者宜选用ACEI和钙拮抗剂;治疗老年高血压心力衰竭时,应先合理降压、利尿后,再用强心剂,常规应用ACEI,以血压降至140/90mm Hg为宜,过低可能影响脑和冠状动脉供血。使用ACEI时宜选用依那普利(2.5~40mg/d)或雷米普利(1.25~20mg/d),不宜选用卡托普利(开博通),以预防肾功能减退。该类患者不宜使用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异搏定)和硫氮酮,可使用氨氯地平;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时,不宜使用短效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若必须使用时则应与β受体阻滞剂合用。

2.5 老年高血压患者常合并多种疾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症、高尿酸血症,应一并予以治疗,减肥本身就有降压作用。同时要注意降压药对这些疾病的不良影响。这4种并发症均不宜首选噻嗪类利尿剂。由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常合并动脉硬化,血管壁回缩力差,故DBP偏低,PP大,降压治疗时应特别注意DBP不能低于60mm Hg,否则会影响脑和冠状动脉血供。

2.6 对已发生过脑卒中的患者,血压有可能自发性下降,若血压不达标,仍要坚持降压治疗,这对预防再次脑卒中肯定有益。这类患者应首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2]。对于发生高血压急症的患者的治疗原则不同于一般高血压,应根据不同情况予以合理降压。

3 老年性高血压病社区防治

3.1 防治计划和干预模式

通过基线调查,取得社区居民的基本健康状况资料,如人口构成、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等,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老人保健记录、高血压高危人群保健记录、高血压人群随访记录等,运用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慢性病管理子系统,对社区全人群、高血压高危人群、高血压人群进行干预和动态管理。比如根据某个家庭或个人的行为习惯及动态随访记录,开出健康教育处方,然后定期随访和健康检查。运用社区卫生服务健康档案管理系统中的高血压干预管理子系统进行干预的动态分析和评估。干预模式是:社区诊断→危险因素探索→行为干预和健康教育→干预评价→总结。

3.2 分层分组管理

3.2.1 高血压的危险分层

根据高血压患者分级,结合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以及并存的临床情况等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危险分层[3]。

3.2.2 高血压患者分组管理

重点管理对象:常住本社区并在本社区就诊和维持治疗的高血压患者,由本社区实施分组管理;一般管理对象:常住本社区,不在本社区就诊的高血压患者不纳入分组,每季进行一次随访管理。1组(重点组):全年血压控制不良和尚可的高危层和很高危层患者、血压控制不良的中危层患者,每半月进行一次随访管理;2组(好转组):全年血压控制优良的高危层和很高危层患者、控制尚可的中危层患者和血压控制不良的低危层患者,每月进行1次随访管理;3组(稳定组):全年血压控制优良和尚可的低危层患者和血压控制优良的中危层患者,每季进行1次随访管理。管理过程中发现2组、3组患者病情突然恶化,出现心脏病、脑血管疾病等高血压临床相关疾病时,重新确定其危险分层,并从下月起纳入1组(重点组)随访管理。

3.3 健康教育

对60岁以上就诊患者中血压偏高而确诊者,给予行为干预和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对高血压患者每季度开展1次形式多样的高血压防治知识讲座,让患者了解控制血压的重要性和终身治疗的必要性。建立高血压患者俱乐部,让患者之间、患者和医务人员之间有交流和沟通的机会。

3.4 评估

每年对患者进行血压控制评估,按照患者全年血压控制情况,分优良、尚可、不良3个等级。优良:全年有3/4以上血压记录在140/90mm Hg以下;尚可:全年有1/2以上血压记录在140/90mm Hg以下;不良:全年有1/2或以上血压记录在140/90mm Hg以上。

根据患者的全年血压控制评估结果,结合其高血压危险分层重新确定管理组别,进行分组管理。对定组有难度的患者,请2、3级医院的专家参与病案讨论,确定其管理组别及治疗方案。高血压防治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评估的目的不是项目的结束,而是对前期工作的一个总结,希望从中发现问题所在,及时纠正管理方案和实施中的不足,使高血压社区防治工作能长久进行,达到预期目标。

3.5 考核指标

3.5.1 建卡率

指实际建卡的高血压患者数占应建卡的高血压患者总数的百分比(注:应建卡的高血压患者指通过健康档案、首诊测压、门诊就诊等途径发现的社区所有高血压患者)。

3.5.2 管理率

指纳入管理的高血压患者人数占建卡的高血压患者总人数的百分比(注:纳入管理的高血压患者每年至少有1次随访记录的患者)。

3.5.3 规范化管理率

指在本社区就诊并接受规范化管理的高血压患者数占本社区建卡并就诊的高血压患者的百分比。

3.5.4 控制率

指血压控制效果评定等级为“优良”和“尚可”的高血压患者数占本社区就诊并接受规范化管理的高血压患者人数百分比。

3.5.5 高血压知识知晓率

指了解高血压防治基本知识的高血压患者人数占社区高血压患者总人数的百分比。调查方法:由市疾控中心统一设计调查表,统一规定社区高血压患者抽样调查方案。由区疾控中心负责对本社区高血压患者统一进行调查。

4 防治计划具备的基础条件

4.1 地理条件

居民人群居住相对集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位于居民小区内,中心医务人员有着良好的亲和力,患者的医从性程度较高。

4.2 经济条件

社区居民90%以上已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统筹”,重点人群也申请了“门诊慢性病”管理;中心对在册人员在干预过程中还将给予检查治疗费上适当优惠,治疗药品零差率销售,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慢性患者需要长期治疗的经济负担,有利于高血压社区防治的连续性。

4.3 高血压防治人才队伍

临床医生均通过省级全科医师的转岗培训,必须经过不少于0.5年的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的专科进修学习,主要负责人均有3~5年的高血压专科门诊工作经历;与一所三级医院双向转诊关系,设立专家门诊,寻求专业技术支持。

4.4 管理设施条件

建立社区卫生服务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因高血压导致的心、脑、肾脏疾病而死亡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主,在一级高血压水平的死亡病例中,致死性脑卒中占44%,1997年我国因脑血管病死亡者已跃居首位,脑血管病的患者数约为300余万。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脑血管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高血压是脑梗死的首要危险因素之一,其发病率是心肌梗死的5倍。然而,根据1997年卫生部及中国预防科学院的统计报告,在门诊就诊的患者中,虽然年龄>65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可达80%,但控制率仅为28%。因此我国老年高血压处在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而控制率低的状态。若将人群血压水平控制在理想水平,可预防80%的脑卒中事件和37%的冠心病事件。46%的脑卒中和67%的冠心病事件发生于一级高血压和正常高限血压的人群中,由此可见,不仅要对二、三级高血压进行治疗,而且要重视对一级高血压的积极治疗,这对防止心肌、脑血管事件非常重要[4],也是社区老年性高血压疾病防治关键。

参考文献

[1]张延杰,吴时达.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高血压协会高血压处理指南(第4版)[S].心血管病学进展,1999,20(3):177.

[2]孙守玲.第五届国际卒中会议及第二届地中海卒中会议简介[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9):572.

[3]胡大一,马长生.心脏病学实践2004-规范化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23.

糖尿病防治的社区医疗模式初探 篇8

1 糖尿病流行现状与趋势

国际糖尿病联合会估计目前全世界糖尿病患者有1.9亿, 预测到2025年将增加到3.24亿, 以中国和印度等人口大国占多数。我国有糖尿病患者4000万, 患病率为1%~2%, 并以每年75万人口的速度递增。糖尿病患病数的急剧增加将给社会带来巨大经济负担, 在美国仅糖尿病有关的卫生保健费用高达1320亿美元, 是非糖尿病患者的4倍。据有关机构估计, 我国糖尿病的医疗费用也高达1700亿人民币[1]。因此, 有效控制糖尿病进展、降低患病率是关系到我国民生的大事。

2 糖尿病患者健康相关行为现状及治疗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糖尿病患者接受糖尿病正规教育的机会较少, 普遍缺乏疾病相关知识, 对基础知识、正确的饮食知识、药物副作用知识、监测知识等存在不少误区。饮食控制、合理的运动及药物治疗是糖尿病防治的重要环节, 尽管部分患者对于糖尿病饮食治疗的目的、食物的选择和禁忌、各类型糖尿病饮食治疗的重点、饮食的一般常识已有了足够重视, 但对于更深层次的营养内容, 如理想体重计算、每日摄入量的计算与具体安排、具体食谱的制定等方面的认识依然欠缺。许多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知识模糊甚至错误, 大部分患者认为糖尿病只需进行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即可, 运动疗法对糖尿病治疗的针对性不强, 因此缺乏接受运动教育的意识和积极性[2,3]。

目前有相当数量的患者无条件定时监测血糖, 部分患者认为监测尿糖可以替代监测血糖。虽然尿糖是糖尿病监测指标之一, 它能反映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情况, 但尿糖不能完全代替血糖, 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或有糖尿病肾功能损害的患者, 更不能仅把尿糖作为监测指标。随着医疗条件和诊断技术不断改进, 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在不断提高, 在确定诊断的基础上, 患者的治疗状况成为降低糖尿病危害的关键所在[4]。有调查显示, 糖尿病患者治疗行为存在一些误区, 多数患者不同程度地存在不遵医行为, 表现为不能贯彻糖尿病综合治疗方案, 或其治疗行为不符合糖尿病的药物治疗、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健康教育和疾病监测的综合治疗方案要求。患者不遵医嘱的主要原因有经济因素、就医不方便、未得到系统的指导教育、治疗过程长难以坚持、性格变异、家庭支持系统差等, 严重影响了糖尿病的有效控制[5]。

3 社区医疗在糖尿病防治中的作用及实施要点

社区医疗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 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辅, 医疗诊所、医务室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框架, 正在大中型城市逐步形成。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就是能够保证常见病、多发病在社区得到有效和价格低廉的治疗, 医务人员能够“下站点、进家门”, 提供比较优质的全科团队服务, 与居民贴近, 有效服务时间相对大医院来讲明显延长, 因此是各种慢性病如糖尿病的首选医疗点。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众多, 分布范围广泛, 必须建立糖尿病三级防治网络 (社区门诊或卫生所、综合医院、专科医院) 才能做到全面兼顾[6]。而要实现三级预防, 必须立足于基层, 以社区为基础, 采用政府支持、社会动员及个人参与的控制干预疾病的综合防治方法。开展社区糖尿病防治应立足以下几个方面:

3.1 培养专业的糖尿病防治人员

糖尿病是一个涉及多系统的全身性疾病, 需要多学科协作和综合防治, 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不同专业的医护人员共同管理, 即团队管理。团队的核心成员包括内分泌医生、糖尿病专职护士及专职营养师, 其外围成员包括心理医生、社会工作者、药剂师、眼科医生等, 由上述医护人员共同完成实施糖尿病健康教育及治疗。在一些发达国家, 糖尿病的教育工作主要由专科护士来负责实施, 专科护士有自己的组织和杂志, 并定期召开学术会议, 交流糖尿病教育和管理的经验以及有关研究。医生要为患者提供治疗性教育, 承担教育计划实施的责任, 并参与到糖尿病教育的全过程中, 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疾病及治疗, 传授特殊专业技能, 使患者为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而关心自己的健康, 积极配合以完成治疗。护士更多地为患者提供如有关营养、体重、锻炼及给药方法等糖尿病教育知识, 以及如何记录检测结果等[7,8]。目前, 我国糖尿病教育和管理工作主要由医生承担, 防治工作的效果、广度和深度与国外相比有一定差距。

许多学者认为我国实施糖尿病教育的人员应包括医生、护士、营养师、社区内医务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等, 其中糖尿病专科医生负责指导糖尿病的治疗, 进行疑难问题咨询, 组织糖尿病教育活动;糖尿病专科护士负责指导患者的自身保健、护理, 正确的血糖、尿糖监测和记录, 口服药物的服法和注意事项, 胰岛素的注射和调整, 低血糖的识别和预防及处理等;营养师负责指导患者饮食治疗, 如饮食的量和分配, 食物的合理结构, 如何加餐, 特殊情况下的饮食疗法等;与糖尿病专科有关的其他工作人员, 如心理、眼科、心血管、神经、肾脏专科、普外科和骨科医务人员则负责与本科有关的糖尿病并发症的检测和处理;社区医务人员负责糖尿病患者的定期检测和教育随访, 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和转诊;社会工作者将糖尿病患者组织起来, 组成糖尿病患者自己的组织, 实施自我保健和教育, 协调患者与医务人员关系[9,10]。

3.2糖尿病教育内容

糖尿病教育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12]: (1) 糖尿病基础知识, 包括糖尿病的定义、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典型症状、病程进展等相关内容。通过糖尿病基础知识教育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 以积极配合防治。 (2) 饮食治疗, 包括饮食控制的重要性、方法、食量计算。 (3) 运动治疗, 包括运动的意义、运动方式、运动时间、运动量。 (4) 药物治疗, 包括口服药的种类、作用特点、服药方法及副作用。胰岛素的种类、作用特点、保存方法、注射方法及副作用, 注射器的使用、保管等。 (5) 自我管理, 包括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体重、血糖、尿糖的自我监测及意义, 定期体格检查的目的等。 (6) 急、慢性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包括血糖过高、过低的防治;心血管病变、肾脏病变、神经病变、眼部病变、糖尿病足的防治。 (7) 生活常识, 包括旅游须知、吸烟、饮酒、赴宴、口腔卫生等。 (8) 心理卫生指导。

3.3糖尿病教育对象

糖尿病患者是糖尿病教育的主要对象。糖尿病患者的一级亲属属高危人群, 他们同样需要掌握一定的糖尿病知识。作为终身存在的疾病, 糖尿病的综合疗法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患者的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血糖监测需要家人的理解、鼓励与帮助, 患者及其家人能否掌握较多的知识, 能否坚持饮食控制、合理运动及自我监测至关重要[13]。国际糖尿病联盟在每年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提出的宣传主题是“糖尿病教育”[6], 教育对象不但包括一般人群、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庭, 还包括糖尿病专科医生、护士以及营养师的教育。医务人员是健康教育的传播者, 他们是否具有全面、正确的糖尿病知识, 直接影响到患者知识的获得。

3.4 糖尿病健康教育的途径

社区小儿慢性咳嗽的家庭防治指导 篇9

1 临床资料

本组慢性咳嗽患儿25例, 男14例, 女11例;年龄2岁~14岁;均以慢性咳嗽为主诉, 连续咳嗽时间为1个月~2个月;肺部均无阳性体征, 胸部X线检查正常;诱发因素:以鼻部相关疾病慢性鼻窦炎诱发本病者最多, 共15 例, 其次为慢性鼻炎3 例, 变应性鼻炎2例, 不明原因5例, 而诱发鼻窦炎的大多还是感冒受凉。本组25例患儿经医院积极的抗感染对症治疗和家庭的精心护理, 咳嗽明显好转, 其中咳嗽症状基本消失16 例, 症状明显减轻9例。

2 治疗要点

小儿慢性持续性咳嗽的治疗主要分特异性治疗和非特异性治疗。特异性治疗是针对病因治疗, 非特异性治疗主要包括:①降低咳嗽反射阈值;②减低呼吸肌收缩强度;③减少痰液的产生降低痰液的黏度。有报道由于鼻部疾病引起分泌物倒流至鼻后和咽喉部, 甚至流入声门或气管, 刺激该处咳嗽感受器, 导致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鼻后滴流综合征, 是引起儿童慢性咳嗽的主要原因之一[2]。本组25例患儿中患有鼻部疾病的有20例, 因此治疗重点是鼻咽部病变的局部药物治疗, 只有明显的急性炎症时才需全身应用抗生素;对变应性鼻炎引起者, 尽可能避免接触变应原, 鼻腔吸入糖皮质激素是变应性鼻炎首选药物。并在症状控制后逐步降级到儿童所需最低剂量作较长时间的维持治疗。鼻窦炎则行分泌物培养, 根据结果选用抗生素治疗及改善局部引流状况。

3 家庭预防指导

3.1 患儿家长的疾病健康宣教

做好家长的疾病认知教育, 将相关内容编制成册分发到患儿家里, 并针对不同病因宣传相关知识, 包括疾病性质、诱因、治疗及预后, 使家长对疾病的发生, 发展及其转归有正确的认识, 从而配合治疗。儿童咽喉、气管、支气管对刺激特别敏感, 各种刺激如分泌物、异物或刺激性气体均易引起咳嗽, 加之, 小儿免疫系统功能发育尚未健全, 尤其是呼吸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较差, 故小儿患病毒性、细菌性等呼吸道感染后均需消耗免疫物质, 致继发性免疫低下, 秋冬及冬春之交气候骤变, 疲劳可使患儿免疫功能更加低下。因此, 治疗除抗感染外, 使用免疫增强剂是治疗的关键。

3.2 做好儿童的生活起居护理

家长要注意小儿衣着保暖, 避免穿的过多或过少, 在感冒流行期间, 少带小儿去公共场所, 平时要养成勤洗手的习惯。饮食宜清淡可口, 营养丰富, 少食多餐, 禁食辛、酸、麻、辣、冷饮及油炸食物, 多饮水, 多食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 保证患儿一定的睡眠和休息, 必要时使用适量镇静剂, 在缓解期鼓励患儿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 避免剧烈运动, 以改善体质, 提高机体免疫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严格控制环境因素, 净化室内环境, 保持室内通风和适当的温湿度, 避免冷空气刺激及吸入二氧化碳、烟雾等, 吸烟的家长最好戒烟, 家长一定要吸烟的必须远离孩子, 尤其不要在孩子的居室吸烟;针对患儿慢性咳嗽的诱因, 避免接触易引起过敏的尘螨、花粉、真菌、皮毛、食物、药物等。

3.3 做好家长与患儿的心理护理

当前就医的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 一旦孩子有病, 家长格外紧张, 加上儿童频繁地咳嗽可引起呕吐, 影响睡眠和情绪, 消耗体力;同时阵阵的咳嗽声也增添了家长的担忧和焦虑。因此, 社区护士应该主动与患儿家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了解护理对象的心理问题, 对不同的个体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心理疏导, 消除和缓解因病程长、反复发作给患儿家长带来的各种负性情绪, 从而希望家长与患儿间建立亲密的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 达到稳定患儿情绪的目的。

参考文献

[1]Dialge KL, Cloutier MM.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hronic coughin children[J].Clin Pul Med, 2000, 73 (2) :134-139.

老年高血压的防治及社区管理 篇10

1 概念

威胁老年健康的高血压病有四大诱发因素:血压高、高脂肪的饮食、高胆固醇的血症、吸烟酗酒。老年人常见的一些症状, 如充血性心力衰竭、冠心病、主动脉瘤、肾功能衰竭及糖尿病等, 均与高血压病有密切的联系。老年高血压病是高血压病的一种特殊的类型, 将成为未来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根据1999年WHO/ISH高血压防治指南, 年龄≥60岁、血压持续或3次以上非同日坐位收缩压≥140mm Hg和 (或) 舒张压≥90mm Hg, 可定义为老年高血压。与中青年患者相比, 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更为多见, 血压波动幅度增大, 脉压增大, 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常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 常与多种疾病并存, 并发症多[2]。

2 病因

2.1 生理功能退化

目前众多的研究调查显示大动脉硬化和 (或) 粥样硬化是老年高血压发病机制中最重要的因素。小动脉发生血管重塑、内膜增厚, 中膜发生玻璃变形, 管壁和管腔直径比值降低, 管腔变窄, 外周阻力明显增加。老年女性因绝经后失去雌激素保护, 发生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高。

2.2 遗传和环境因素

过多摄入钠盐, 肥胖, 缺乏体育运动, 中度以上饮酒, 吸烟, 工作压力大等均可能导致高血压。

3 治疗

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主要目标是保护靶器官, 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风险。降压目标值<150/90mm Hg, 若患者能耐受可将血压降至140/90mm Hg以下, 若合并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肾病, 则需控制血压<130/80mm Hg, 均须避免出现收缩压<120mm Hg, 舒张压<65mm Hg的情况。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应包括非药物治疗 (即改善生活方式) 与药物治疗两部分。

3.1 改善生活方式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减少钠盐的摄入, 适量地增加含钙和钾盐的食物, 减少脂肪的摄入, 戒烟, 限制饮酒, 加强运动锻炼, 减轻体质量。

3.2 药物治疗

目前药物治疗仍是控制老年人血压的主要措施。常用降压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 (CCB) 、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ATⅡ) 及β受体阻滞剂等。

3.2.1 CCB:

代表药物有氨氯地平、左旋氨氯地平、拉西地平、乐卡地平、非洛地平缓释片及硝苯地平控释片等。CCB降压起效迅速, 降压疗效和幅度相对较强, 疗效的个体差异较小, 与其他类型降压药物联合治疗能明显增强降压作用。相对于其他降压药物, CCB具有以下优势:对老年患者有较好降压疗效;高钠摄入和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不影响降压疗效;对嗜酒患者也有显著降压作用;可用于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或外周血管病患者;长期治疗还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长效二氢吡啶类CCB不良反应较少, 主要不良反应包括头痛、外周水肿、面色潮红、便秘及增加交感神经兴奋性等。此类药物不仅可显著提高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达标率, 更可显著降低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发生率, 被视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首选用药。

3.2.2 利尿剂:

代表药物有氢氯噻嗪、吲哒帕胺、呋塞米、螺内酯。利尿剂对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有良好效果, 不仅能降低心血管事件尤其是卒中的发生率, 还可降低病死率, 因而也被推荐为老年人降压治疗的基本用药。由于长期应用大剂量利尿剂可显著增加电解质紊乱、糖及脂代谢异常的风险, 老年高血压患者使用利尿剂应从小剂量开始, 并注意监测不良反应, 如低钾血症与高尿酸血症等。保钾利尿剂可引起高血压, 不宜与ACEI、ARB合用, 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3.2.3 ACEI:

代表药物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赖诺普利、雷米普利、福辛普利、西拉普利、培哚普利等。降压作用主要通过抑制循环和组织ACE, 使ATⅡ生成减少, 同时抑制激肽酶使缓激肽降解减少, 起效缓慢, 3~4周时达最大作用, 限制钠盐摄入或联合使用利尿剂可使起效迅速和作用增强。主要不良反应有刺激性干咳和血管性水肿。高血钾症、妊娠妇女和双侧肾动脉狭窄患者禁用。血肌酐超过3mg/dl患者使用时需谨慎, 应定期检测血肌酐及血钾水平。

3.2.4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代表药物有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奥美沙坦、坎地沙坦等。该类药物降压作用起效缓慢, 但持久而平稳。低盐饮食或与利尿剂联合使用能明显增强疗效。多数ARB随剂量增大降压作用增强, 治疗剂量窗较宽。最大的特点是直接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较少, 一般不引起刺激性干咳, 持续治疗依从性高。

3.2.5 β受体拮抗剂:

常用药物有普萘洛尔、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比索洛尔、拉贝洛尔、卡维地洛。该类药物降压起效较强而且迅速, 不同β受体拮抗剂降压作用持续时间不同。适用于不同程度高血压患者, 尤其是心率较快的中、青年患者或合并心绞痛和慢性心力衰竭者, 对老年高血压疗效相对较差。主要不良反应有心动过缓、乏力、四肢发冷。β受体拮抗剂对心肌收缩力、窦房结及房室结功能均有抑制作用, 并可增加气道阻力。急性心力衰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禁用[3]。

4 社区管理

长期以来, 社区模式对高血压病治疗的重要作用在全球诸多国家或地区均得到了证实。而对社区老年人高血压进行管理的方案, 旨在达到最终帮助社区高血压患者正确认识高血压病,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延缓并发症的出现并提高生活质量。

4.1 对辖区内及门诊60岁以上老人建立健康档案

由社区责任医师团队服务模式对纳入管理的高血压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 并与患者签约家庭医师, 由家庭医师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发放高血压防治知识资料和健康处方, 让患者认识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 最主要的是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而行为生活方式的调整必须由患者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完成。同时指导患者使用血压计及监测血压, 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的依从性[4]。

4.2 分级管理

高血压分层分级管理内容:1级管理:血压≥140/90mm Hg、低危患者, 按照健康处方, 改变不良行为, 要求患者每周自测血压1次并记录, 由社区医师观察3个月, 如达不到降压效果, 则指导患者服药治疗;2级管理:血压≥140/90mm Hg、中危患者, 及时开展合理、规律用药的干预, 每2个月随访1次;3级管理:高危患者, 指导患者合理用药, 血压降至目标值, 每月随访1次。各级高血压均定期进行相关器官检查[4]。

综述所述,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体育锻炼及戒烟戒酒对血压控制具有促进作用, 开展社区健康体检和诊断, 从一级预防入手, 及时发现高血压患者, 尽快降低高血压的患病率, 推进二、三级预防, 保护高发人群, 进一步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减轻家庭负担, 促进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陆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2] 老年高血压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组.老年高血压诊断与治疗2008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 2008, 47 (12) :1046-1050.

[3] 杜丽君, 白廷军.宁波市江东区社区责任医生团队服务模式对高血压管理的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4 (4) :405-407.

浅谈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的体会 篇11

【关键词】 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18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020-02

目前,慢性病成为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严重危害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幸福,甚至影响到社会的发展。不良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生活中的压力过大等是慢性病产生的重要原因。社区医疗服务是治疗患者的最基层,也是慢性病患者经常救治的场所,为探讨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的措施和效果,本文现将我中心开展的慢病防治工作体会介绍如下。

1 社区治疗慢性病的措施

1.1 搭建工作平台,健全管理组织 我们成立了“慢病社区综合防治管理领导小组”,建立了一支训练有素的专业管理队伍。在项目宣传和社会动员后,我中心抽调出10名医务人员,2人一组,共5组,对社区的10栋楼居民入户调查,进行筛查表问卷调查并做体格检查(测量血压、心率、身高、体重、腰围),计算BMI,属于高危人群和慢性病患者的进行管理。属于高危人群和慢性病患者的居民随后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免费测量血脂、血糖。

对中心项目工作人员进行慢病社区综合防治业务培训。通过对7位中心项目工作人员的项目核心知识测试和案例分析,大多数核心知识掌握较好,只是有的医务人员有关“收集多久的膳食和身体活动信息”概念不清。

1.2 项目进展情况 项目宣传和动员覆盖清泉社区1500余户、4000余人。在社区内随即拦截社区30位居民中,有90%的人(27/30)知道该项目,不知道的3人中2人不知道项目具体名称,但知道项目内容;有96.67%的人(29/30)能说出项目的核心内容;100%的人(30/30)赞成项目在社区内开展;有96.67%的人(29/30)参加了本项目,没有参加项目的1人是因为不知道有该项目。参加项目满意度较高,得到广大居民认可。这说明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工作是关系到广大居民身体健康的重要民心工程。

2 关于慢病干预

如何进行慢病干预,达到健康促进的目的,是难点问题所在。健康教育形式多样;我们寻找各种渠道,旨在提高慢性病健康教育覆盖率。在社区慢性病健康教育中我们应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但针对年龄、文化层次及疾病的不同阶段,又应采取与之相适应的重点突出的方式,使健康教育达到最佳效果。

2.1 以患者俱乐部为突破口,不断完善慢病工作 俱乐部逐渐成为一个集医疗咨询、慢病防治、健康宣教、健身娱乐于一体的受社区群众欢迎的健康活动场所。经常组织学习,进行健康干预。并针对每个人实际病情及时给予相应建议指导意见,发放健康处方等。为照顾部分行动不便的患者,我们还主动上门测量血压。

2.2 每月举办健康教育大课堂活动 制定计划,举办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的预防知识健康讲座,开展“健康教育大课堂”活动;通过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教育,提高了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和控制率。加强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随访,普及了慢性病防治知识。

2.3 通过入户建档开展慢病健康教育 入户建档时发放慢病知识宣传折页等,向广大居民传递了高血压病和其他慢性病的防治知识,走出了对高血压及其他慢性病认识的误区和盲区,给任重而道远的社区预防保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根基,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社区居民看病难、看病烦的问题,真正架起了医患之间、社区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为社区居民的健康撑起了保護伞。

2.4 发放健康教育处方 2008年——2009年共发放家庭健康档案的宣传资料2万余份;建立居民健康内容包括测体重、血压、血糖等。

2.5 责任医师对慢病动态管理,定期开展随访工作 每年对社区居民、高危人员、特困人员进行两年一次的健康体检,常年坚持儿童预防接种和体检、孕产妇系统管理和常见妇女病检查、临床诊断治疗、职业体检和健康随访服务等资料内容。本组资料对慢病病人进行随访7658人次。

本组资料结果显示:在社区内随即拦截社区30位居民中,有90%的人(27/30)知道该项目,不知道的3人中2人不知道项目具体名称,但知道项目内容;有96.67%的人(29/30)能说出项目的核心内容;100%的人(30/30)赞成项目在社区内开展;有96.67%的人(29/30)参加了本项目,没有参加项目的1人是因为不知道有该项目。参加项目满意度较高,得到广大居民认可。由此可见,加强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随访,普及了慢性病防治知识。有效的慢病干预,有利于提高慢性病的管理率、随访率和发现率。

参考文献

[1] 邵瑞太.《慢性病防治和社区卫生》,2011,03:56-57.

[2] 孙宁玲,韩建德,赵华,等.A型行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儿茶酚胺的影响.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9(1):4-5.

[3] 刘海波.《慢性病健康促进诊疗管理》,2007.06.07.

[4] 王燕玲,钮文异,曹光明,张震涛,肖颖.社区高脂血症人群防治同伴教育的过程评价[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3年03期.

[5] 杨林义,王大宽,马杭州,窦连成.安钢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五年的经验与效果.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2,11(2):75-76.

[6] 范书英,柯元南.新版中国高血压指南要点介绍与高血压的联合治疗.中国全科医学杂志,2007,6:441.

浅谈高血压的社区综合防治 篇12

1 做好组织机构建设并明确职责

建设好由政府领导、卫生部门组织协调、疾控机构实施管理和评价、医疗机构进行防治、社区、新闻、健康教育机构参与的组织机构和防治网络是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的关键。

当地政府领导是社区综合防治主要依靠的力量, 也是组织建设的核心, 在制定有效的政策、部门合作、资源调配、经费保障等方面政府起核心作用, 所以必须强化政府在社区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方面的职责。

卫生部门主要职责是组织和协调高血压综合防治的直接操作者, 并由他来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和组织实施。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技术方案, 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进行质量控制、督导和考核及评价。

医疗机构负责高血压的筛查、诊断、登记、治疗、随访管理和转诊等工作。上级医院负责对高血压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和干预方案, 负责重症病人救治和社区医生的培训工作。社区医疗机构负责高血压患者的规范治疗、非药物干预措施的实施、并发症预防、随访管理等工作。

新闻媒体和健康教育机构负责提供健康知识, 健康教育机构负责为患者提供高血压的防治知识和技能。

2 制定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方案并组织实施

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和相关部门专家制定详细可操作的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工作方案, 并组织专家进行论证, 报请政府批准之后付诸实施。有一个详细、周密的实施方案, 才会有一个好的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成果。

3 做好实施前的技术培训工作

培训是为了提高医护人员的规范化开展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能力, 加强高血压的社区防治队伍建设。社区医生的高血压治疗、干预、随访等技术普遍缺乏, 防治技术培训非常必要。培训主要由疾控和医疗机构专家对社区医生进行培训, 培训的重点内容是高血压的防治知识、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相关知识和技能、社区高血压干预技能等。

要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包括过程评估和效果评估, 这方面工作由疾控机构来进行比较好, 他们熟练这些工作。

4 设立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专项经费, 保证工作需要

经费是社区综合防治的基本保障, 各项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经费的支持, 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也必须有经费支持, 这是必要条件。我认为开展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专项经费是工作的保障, 而且经费要项目化管理, 要制定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并严格按照项目经费管理办法执行, 这也是项目运行成败的关键举措。

5 做好督导和考核工作

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和协调下, 督导和考核各级疾控机构、综合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各自履行职责情况, 确保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措施的落实。

督导内容主要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综合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运转和进展等情况;工作计划、方案、质量控制等落实情况、进度、进展和结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现、建档、随访管理、转诊、患者自我管理技能、健康教育开展、资料分析利用等情况;医护人员技能掌握情况和各重要环节工作开展情况。

我个人经验在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督导考核中, 重点要放在患者血压控制、规范治疗和用药指导、非药物干预措施、患者随访、与患者沟通和传授知识与技能上, 只有这些工作落实到位才能很好地完成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工作。

6 药物治疗和药物干预工作

在药物治疗之前, 首先要做的是高血压的诊断、分级、分层工作, 这是治疗的前提, 我们目前采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05修订版) 》和中国疾控中心慢病防制所的全国慢病社区综合防治示范点《高血压防治方案》2005版进行高血压的诊断、分级、分层工作。

对高血压进行分级分层管理, 治疗上按高血压的分级分层危险度 (低、中、高、很高) 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原则。

治疗和干预的原则是:1.对于无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一级低危险高血压患者, 首先进行单纯的非药物治疗, 6-12个月后视血压水平决定是否开始药物治疗。2.对于有1-2个心血管危险因素, 一级中危的高血压患者, 首先进行单纯非药物治疗, 3-6个月后视血压水平决定是否开展药物治疗。3.对于分级分层属于高危和很高危的高血压患者, 要同时开展药物治疗和非药物干预, 必要时及时转诊。4.对于血压不好控制的2、3级高血压患者应该联合用药治疗, 这样治疗的效果更好一些。

非药物干预措施主要采取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放松情绪等措施, 非药物措施也是控制高血压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各类危险度的患者都要采取这些措施, 这对患者控制高血压是很重要的措施。

7 做好高血压宣传教育工作,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一是要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很多患者不了解高血压的危害, 对防治工作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不配合治疗工作, 我们最好用身边的病例以及他们得病花多少钱、受多少苦、亲人受多少累等人和事教育患者, 使之配合医生的治疗和积极预防高血压并发症。二是要向群众传播高血压的预防、控制、治疗的方面的知识, 使之掌握正确的预防、控制、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教育群众识别那些假广告、保健食品宣传疗效不法坑人行为, 使患者能规范治疗和预防。三是加强对干部的控制高血压的意义宣传教育争取干部对预防控制高血压工作的支持, 干部的支持会使工作进行得更顺利。四是要利用电视、报纸、板报、传单、折页等各种形式广泛地开展高血压防治的健康教育。

在实际工作中医生与患者之间确实存在沟通的问题, 一部分患者不听话, 不按医嘱用药这是事实, 但我们应该学会与患者的沟通, 多做一些工作, 我们要做的是:1.要学会尊重患者, 这很重要, 互相尊重谈话才可行有效;2.树立自己的威信, 树立威信靠较高的业务水平和人格魅力, 要提高自己的治疗水平和业务知识, 要让患者信服, 要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感召患者。3.要用深入浅出的道理和身边的例子教育患者, 我们身边有不少不听话、不吃药得病的事例, 一个人得病要花几千甚至几万元的钱, 要家人服持、自己要遭罪, 这对自己、对家人都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同时损失也是巨大的, 有的患者很年轻就死亡了很可惜。4.要与患者做朋友、做亲戚, 用心来沟通问题就好解决了。5.要学习沟通的技巧,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 大家都应该认真地学一学这方面的知识, 它对一个人做医生也大有好处。

讨论:如何做好高血压的社区综合防治, 从高血压的社区综合防治的组织机构与职责、防治方案的制定、技术培训、设立专项经费、督导与考核、药物治疗与非药物干预措施、宣传教育等各个方面工作都非常重要, 必须认真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才能做好高血压的社区综合防治。国家在《国家、省、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职责、工作任务》和《省、市、县 (区)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中, 把慢性病防治和病人规范管理列为重要工作和绩效评估的主要指标。做好社区高血压的综合防治的意义非常重大, 高血压控制了, 心脑血管疾病才能得到控制。以上有关对如何做好高血压的社区综合防治是我们的做法和一点经验及本人的浅显认识, 难免有偏颇, 仅供大家参考。

参考文献

[1]岳松然.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现状与展望[J].河北医学, 2007, (07) .

[2]王凡, 刘国树.建立医院与社区高血压防治一体化体系[J].中国慢病预防与控制2005, (03) .

[3]李立明, 任涛.原发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研究干预模式的探讨[J].中国慢病预防与控制2001, (01) .

上一篇:幼儿古典音乐欣赏教学下一篇:写作教学中的人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