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应用(共12篇)
防治应用 篇1
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苹果生产国, 富士、国光、嘎啦、元帅系列苹果为我国的主栽品种, 相同品系的苹果树大面积栽培为苹果树病害的流行和暴发提供了温床。因此, 改良现有栽培品种, 引进国外优良苹果种质资源, 提高果树自身抗病性, 成为防治苹果病害的根本途径。
1 苹果病害防治原理
第一, 增加苹果种植区苹果树种类的多样性, 避免大面积种植单一品种。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 植物和病原菌相互依存、相互制约。随着苹果树种类的增加, 病原菌的种类也会增加, 但单一病原菌的数量会减少, 这样就避免了单一病害的大面积发生, 其原因是维护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保持了生态平衡。
第二, 真菌性病害主要威胁苹果的安全生产, 如苹果轮纹病、苹果褐斑病、苹果炭疽病等。如何减少苹果种植区病原菌的大量存在是避免苹果病害发生的关键, 以病原真菌的发生和流行条件为切入点。其中温度、湿度、p H值等直接影响着病原真菌孢子的萌、菌丝生长, 因此, 可根据病原真菌生长所需的这几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改善苹果树栽培过程中的管理方法, 增强管理水平, 可有效防止苹果真菌性病害的发生[2]。
第三, 环境条件时时刻刻影响着苹果病害的发生, 如遇夏季高温和冬季低温时, 苹果病原真菌为了减少高温和低温带来的危害, 产生休眠孢子休眠, 从而使自身存活下来, 待到春季温度提升或秋季温度降低时, 休眠孢子萌发, 再次危害苹果的安全生产。环境湿度也是影响苹果病原真菌生长量多少的关键因素, 且大多数苹果病原真菌都喜高温高湿的环境, 如夏季长时间下雨后, 造成果园湿度过大, 容易引起病原菌菌丝的大量生长, 造成苹果病害的暴发。因此, 春季、夏季、秋季雨后应及时排水、清理田间病残叶, 待叶面无水滴时喷洒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和叶面肥的混合液, 可杀灭大量的苹果病原真菌, 并及时给苹果树补充了维生素和矿质元素, 增强了苹果树的抗侵染能力。同时苹果树种植密度过大, 大水大肥容易造成植株下部叶片荫蔽, 形成小的高湿环境, 也容易造成病原菌的大量滋生。
2 苹果病害防治的途径
2.1 生物防治苹果病害
生物防治措施是苹果无公害、绿色、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 具有长远的发展前景。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生防真菌或细菌, 对病原菌产生专化性抗性或广谱性抗性, 从而抑制病原菌生长, 保护苹果安全生产。目前, 国内外已有大量对于苹果病害生防方面的研究报道, 如枯草芽孢杆菌B-903和B-921对苹果腐烂病的生防效果较好, 红麻炭疽菌对苹果炭疽病具有免疫作用。
2.2 化学防治苹果病害
化学防治是目前防治苹果病害最常用的方法。化学防治剂主要包括:保护性杀菌剂、治疗性杀菌剂、混合型杀菌剂。
2.2.1 保护性杀菌剂。
在苹果生产上防治病害时最常用, 主要有保加新、安泰生、波尔多液、金纳海、品润等, 喷施该类型杀菌剂, 能够在苹果叶片表面和果实表面形成一层透光、透水、透气的保护层, 从而对病原菌起到阻隔和杀灭作用。但该类型杀菌剂的有效保护期较短, 一般为10天, 因此, 应定期喷施, 从而起到持续的保护作用。
2.2.2 治疗性杀菌剂。主要以杀菌为主, 常用药剂有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福星等, 其喷施后有效杀菌时间为7天。
2.2.3 混合型杀菌剂。该类杀菌剂集保护性和杀菌于一身, 能对苹果落叶病、轮纹病等起到有效的防治作用。
2.3 物理防治苹果病害
物理防治就是根据苹果生产的特点, 适时合理地改善和提高栽培管理水平, 防治苹果病害的一种方法。如调整苹果种植园的栽培布局, 适当加大苹果树的栽培行距和株距, 控制苹果开花、挂果期间的肥水供应, 增加生物质肥料的施用, 及时清理果园间的杂草, 定期喷洒叶面肥, 科学合理地整枝以及清理园区病残叶, 对苹果进行套袋处理, 合理间作、套作大蒜、韭菜等, 这些物理防治措施都能够提高苹果植株的个体水平和综合抗病水平。
2.4 栽培抗病品种
栽培苹果抗病性强的品种是防治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但目前在生产上推广具有优良抗病性的苹果品种还是甚少, 因此, 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果树专家, 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市场需求, 加大对优质、高产、抗病苹果品种的研发工作。应注意的是, 在生产上栽培抗病苹果品种的同时, 也应混合栽培普通苹果品种, 以减少抗病品种对病原菌的定向选择压力, 从而延长抗病苹果品种的栽培寿命。
3 结论
在苹果生产中期, 根据侵染苹果的病害种类, 病害生长规律, 及时采取化学和生物防治, 从而保障苹果的安全生产。但不可一味地施用化学农药, 这样既污染环境, 又不利于苹果的无公害、绿色生产。总之, 苹果的安全生产应坚持绿色、环保、可持续的生产理念。
参考文献
[1] 张会龙, 谢发锁.浅析苹果病害的发生与防治[J].北方果树, 2010 (4)
[2] 谢发锁.从植物病害防治原理浅析苹果病害的防治方法[J].果农之友, 2010 (7)
防治应用 篇2
针对这一情况,在查阅大量资料,进行理论分析和论证的基础上,最终决定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布置玻纤格栅加筋层,其上再铺筑沥青混凝土面层。这样铺筑的路面对防止基层裂缝反射、减少路面车辙、延长路面寿命具有显著效果。玻纤格栅具有高抗拉强度、低延伸率、无蠕变,与沥青混合料的相容性好、物理化学性能稳定、耐高温、嵌锁与限制作用强等特点,其主要作用为均匀传递轴载,并将反射裂缝应力由垂直方向转为水平方向。
?
使用玻纤格栅,可增强沥青混合料的整体抗拉强度,有效地改善路面结构应力分布,抵抗和延缓由于路面的基层裂缝引起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反射裂缝的发生,从而提高路面的使用寿命。?
根据宁通公路六合东至江都段旧水泥混凝土板破损情况,不同路段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案:南京段加铺方案为4cm改性沥青SMA+6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玻纤格栅+2cm沥青找平层+18cm二灰碎石;扬州段加铺方案为4cm改性沥青SMA+6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玻纤格栅+2cm沥青找平层+改性沥青油毛毡贴缝。?
5 施工技术
5.1 铺设路面的处理
玻纤格栅的使用效果与铺设路面的处理情况密切相关,在铺设前必须将路面上可能影响格栅与底层结合强度的物质如油脂、油漆、封层料、水渍、污物等彻底清除干净,使铺设表面清洁干燥。玻纤格栅上感压式背腹属水溶性物质,如路面有水迹时,应待路面干燥后再进行铺设。铺设格栅之前需洒粘层油,粘层油如使用乳化沥青,需在完全破乳干燥后铺设格栅。
?
5.2 玻纤格栅的铺设与固定?
格栅铺设可由拖拉机或汽车改装的专用设备进行铺设,也可人工铺设。玻纤格栅每卷产品的纸筒两端各标有橙色和蓝色标记,在开始铺设之前,应选择胶面向下
,确定上述标记颜色各在某一端,以方便施工而不致将胶面铺错。格栅铺设时,应保持其平整、拉紧,不得起皱,使格栅具备有效的张力,铺完之后再用干净的钢轮压路机碾压一遍。?
目前常用的玻纤格栅有带自粘胶和不带自粘胶两种。带自粘胶的可直接在已平整的基层上铺设,不带自粘胶的通常采用钢钉固定法。宁通公路扬州、南京段均采用不带自粘胶的玻纤格栅,固定所需材料为:?
①50×50×0.3mm的固定铁皮,要求平整不翘角,周边宜倒角处理;?
②2英寸钢钉。?
采用固定钢钉法铺设玻纤格栅时,先将一端固定铁皮和钢钉固定在已洒布粘层沥青的下层结构上,钢钉可用锤击或射钉射入。再将格栅纵向拉紧并分段固定,每段长度为2~5m。也可按缩缝间距分段,钢钉位置设于接缝处。要求格栅拉紧时玻纤纵横向均处于挺直张紧状态。?
格栅搭接为纵向搭接,搭接宽度不小于20cm,横向搭接宽度不小于15cm,纵向搭接应根据沥青摊铺方向将前一幅置于后一幅之上。固定时不能将钢钉钉于玻纤上,不能用锤子直接敲击玻纤,固定后如发现钢钉断裂或铁皮松动,则需重新固定。玻纤格栅铺设固定完毕后,须用胶辊压路机适度碾压稳定,使格栅与原路表面粘结牢固。?
在实际施工中,有些施工单位采用洒布粘层油后直接摊铺玻纤格栅,压路机紧随后碾压,其效果较好,玻纤格栅也不易起波浪。?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施工质量的好坏对今后玻纤格栅的使用效果有着很大影响。因此,加强质量监督、提高施工人员技术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
5.3 施工注意事项
(1)严格控制运送混合料的车辆出入,在格栅层上禁止车辆急转向、急刹车和倾泻混合料脚料,以防止对玻纤格栅的损坏。?
(2)玻纤格栅背胶易溶于水,雨天或路面潮湿时不得施工。?
(3)玻纤格栅为玻璃纤维制造,对人体皮肤易产生刺激作用,施工人员须戴防护手套。?
(4)当使用的胶轮压路机需注水增加重量时,其注水量不能太满,以防溢流到玻纤格栅上,造成其背腹失去粘性。?
(5)玻纤格栅铺设过程中,若发现原路面有较小的坑塘没有予先填平,可在铺好的格栅上将对应坑塘的部分剪去,以便在铺上层沥青混合料时能完全填平坑塘。?
(6)格栅铺设时,要求路面温度在5°C~60°C之间。?
6 结束语
(1)国内用于沥青路面加筋的玻纤格栅种类较多,但玻纤格栅指标不明确,测试方法和标准也不统一,急需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产品规格、性能要求、测试方法标准。?
(2)采用玻纤格栅加筋沥青混凝土路面能大大改善其结构性能,但改善的原因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宁通公路六合东至扬州段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中采用的玻纤格栅加筋沥青混凝土面层,从目前通车情况来看,效果较为理想,由于裂缝的发展需要一定的时间,对于玻纤格栅抑制反射裂缝的最终效果尚有待今后作长期观察。?
参 考 文 献
1 奚静.土工格栅在柔性路面结构中的应用.公路..12
2 邹允祥.浅析加筋格栅在路面工程中的应用.江苏交通科技..2
合理应用中医药 防治慢性肝病 篇3
治肝病,既辨病又辨证
中医虽然强调“辨证论治”,但并非不重视“病”。中医将慢性肝病表述为黄疸、胁痛、积聚、鼓胀等不同病名,认为每一种疾病都存在其发生、发展的特定规律,并且这种认识随着借鉴融合不同时代的科学理论技术而逐渐发展完善。中医治疗慢性肝病既要“辨证”(重视同一疾病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也要“辨病”(重视疾病的共性特点),治疗上也就需要“共性治疗”与“个性治疗”相结合。
中西医联用,优势互补
中西医各有特点与所长,将二者优化组合,可达到优势互补、提高疗效的作用。事实上,中西药物或中西医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目前已十分普遍。例如,对于慢性乙型肝炎与肝硬化,虽然核苷(酸)类似物与α干扰素有良好的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作用,但存在HBeAg(乙肝病毒e抗原)血清转化率低、乙肝病毒容易变异耐药等局限。近年有观察发现,健脾补肾中药可以提高HBeAg血清转化率、降低耐药风险。中医药虽然缺乏直接的抗乙肝病毒作用,但是其抗肝纤维化、抗炎保肝与机体免疫调节优势明显。因此,治疗慢性乙肝及肝硬化,常常在抗乙肝病毒的基础上,用中成药或辨证汤剂,从单纯抗病毒转为“抗病毒与抗肝纤维化”双抗联合,可以促进肝组织病理学改善,阻止或延缓疾病的进展。此外,在肝硬化失代偿期,采用益气活血等的中药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腹水等症状,改善肝功能。
合理使用中药,防止滥用
据不完全资料分析,中药所致的肝损伤占临床药物性肝损伤的4.8%~32%,说明中药可导致明显的肝毒性。因此,盲目认为中草药是天然药物、无副作用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
引起肝毒性的中药较多,如黄药子、千里光、菊三七、苍耳子、何首乌、雷公藤、艾叶、四季青、地榆、丁香、天花粉、海藻、斑蝥、川楝子、贯众、五倍子、白芨、防己、青黛、诃子、石榴皮、肉豆蔻、苍术、合欢皮等。其中,川楝子、苍术等为肝病的常用药物。中药之所以发生肝毒性,除了中药本身含有毒性成分(如毒蛋白等)外,更多的是与药物使用有关。
首先是加工炮制 比如,生川乌所含的乌头碱,毒性很大,经炮制后变为乌头次碱,毒性小,进一步炮制生成乌头原碱,毒性很小或无毒,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其次是药物配伍 中药组方理论中,很早即有“十八反”“十九畏”,说明中药配伍使用既可增效,也可增毒。如贝母与制半夏、人参与玉灵脂等,单用均无毒,若两相配伍,可能产生毒性。川楝子单用有毒,但是与生地、麦冬等养阴药物配伍(如组成“一贯煎”)后,毒性很小,而疏肝理气、滋养肝阴的作用明显。
第三是药物用量与疗程 长期、大剂量应用,可能会从量变到质变,使药效变为毒性。如人参用量过大,会造成阳亢,亦可“中毒”。大黄本无毒,若使用过久,则会导致阴盛阳虚。
第四是个体体质 相同中药,对大多数人是良药,对少数人则可能是毒药,多与个体易感基因或代谢特异质有关。
中药治疗肝病需要遵循中医药理论,采用合理炮制的药材或规范生产的中成药,针对证型,合理组方或选择成药。合理使用中医药,可以达到规避与减轻肝毒性,治疗与减轻慢性肝脏疾病的综合效应。
专家简介
范建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医学会肝病分会主任委员,《实用肝脏病杂志》总编辑,中国医师协会脂肪肝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擅长疑难肝胆内科疾病和炎症性肠病的诊治,在肝炎原因待查和脂肪肝的诊断方面造诣颇深。
专家简介
汪余勤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擅长各种慢性肝病、胃食管反流病、幽门螺杆菌感染、疑难胆胰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内镜诊断与治疗,以及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手术、胰胆管支架植入术等。
专家简介
茅益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教授,上海市脂肪性肝病诊治研究中心副主任,仁济医院国家药物临床研究机构副主任,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委员,中国医师学会脂肪肝专家委员会(筹)副主任委员,中华肝病学会药物性肝病学组委员兼秘书、脂肪肝学组委员兼秘书,上海肝病学会副主任委员。
专家简介
刘成海 上海中医药大学肝病研究所所长,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硬化科主任,上海市中医临床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市医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器官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对多种慢性肝病的防治具有丰富经验。
防治应用 篇4
1无公害防治技术概述
林业无公害防治技术是指,在减少环境污染、不伤害天敌、经济安全的前提下,通过营林防治、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等手段,来提高森林自我防御能力,达到持续控灾目的的一种技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推广无公害防治技术,是加强生态建设,促进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绿色食品生产,助推林业产业的有效保障;也是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推行森林健康理念,发展现代林业的重要举措。
2我国林业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2.1营林方式不科学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逐步深入,国家对林业的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面对日益严格的森林保护措施,如何转变营林方式已成为我国林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然而,在人工林的实际种植和管理过程中,很多管理者更多地是看重林木的生长速度和生产效率,而对营林方式的关注度普遍不足,营林方式的不科学和不合理给病虫害问题的产生埋下了重大隐患。许多人工林普遍存在密度不合理,导致林间通风不畅,光照效果不足,透气性不好,给病虫害提供了滋生和繁殖的温床。
2.2天然林比例较低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很多林业企业为了满足自身生产需求,大肆开发森林资源,许多天然林长期处于超负荷采伐状态,导致天然林面积逐年降低,森林系统平衡遭到破坏。尽管近年来我国的人工林增多,森林覆盖面积逐年增加,但是人工造林背后藏着较多的隐患,尤其是人工林区的林木种类较少,林木结构搭配不合理,从而降低了林区森林对于病虫害的抵抗能力。与天然林相比,人工林的生态系统较为脆弱,林内的生物物种较为单一,缺少大部分病虫害的天敌,这就为害虫的繁衍提供了理想环境。 虽然许多病虫害对天然林危害较小,但是却能够给人工林造成巨大破坏,导致林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2.3农药使用不规范
农药是专门用于控制和消除病虫害的重要药剂,农药的发明和应用给农业发展带来了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农药的不规范使用和过度使用, 不但无法达到理想的病虫害防治效果,甚至会导致病虫害的快速蔓延。现实中,部分林业工作者缺乏对病虫害疫情的深入了解和评估,未能合理而正确掌握农药的浓度和使用度量,造成农药使用类型的不合理以及浓度和数量的不科学,最终导致病虫害防治工作收效甚微。此外,使用大量农药,还会给人工林脆弱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使得有益生物死亡或数量减少,不利于病虫害的防治与控制。
3无公害防治技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策略
3.1加强对林木种苗的检疫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需要从林木自身入手,加强对木苗的培育工作,保证苗木的成活率和抵御能力, 以更好地抵御病虫害对苗木的危害。林业工作者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加强苗木的培育和检疫工作,积极培养抵抗能力强、适应能力强和抗逆性强的苗木,消除病虫害的繁殖场所,增强木苗的抵抗能力。此外,在苗木的栽种过程中,应适当采取“穿插种植”的方式,将两种或者多树种进行混合栽种,这样不但能够有效提升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同时还能够降低某一类病虫害所造成的影响。
3.2森林抚育及管理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首先要坚持适地适树的种植原则,根据地形和土壤特点选择合适的苗木,并尽量挑选长势较好、没有病虫害且抵抗能力较强的品种进行栽植,提高苗木抗病虫能力,以充分保证苗木的存活率。其次,要进行封山育林,尽量保证林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尽量增加生物的多样性,建立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增强森林对病虫害的防御和自控能力,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另外,为防止病虫害的产生和蔓延,必须要加强对林木的管理和养护工作,并定期进行土壤施肥,及时开展抚育和除草工作,清除受病虫危害的枝叶,清理病枝、病叶、病果等,并集中烧毁,预防病虫蔓延扩散。同时,严格日常管理,杜绝人和牲畜对林间环境的破坏。特别是要严格杜绝乱砍滥伐的现象发生,避免由于人为因素而对林间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3.3完善林业病虫害监测预警机制
预测预报作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基础,对于防止病虫害的蔓延及爆发有着重要作用。森林病虫种类多,各种病虫害的发病规律各不相同,但每一种病虫害的发生、发展都有着自身的规律。因此,摸清病虫害的发病规律,建立和形成一套完善的林业病虫害检测预警机制,可以提高对病虫害的反应能力,避免和杜绝病虫害现象的蔓延。林业管理人员应根据岗位制度定期开展林间巡逻工作,及时了解林区的气象、土壤等情况,并做好定期统计工作。同时, 林业工作者必须要加强与气象监测站的合作,及时获取天气和气候变化信息,以调整病虫害的预防工作计划,针对病虫害的具体特征及时进行防范。此外,在检查和发现病虫害隐患或早期病虫害疫情后, 要及时采取治理或者隔离手段,以避免危险性病虫害的扩散和蔓延。
3.4提高林业病虫害防治的科技含量
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还应该降低对农药等化学药剂的依赖,尽量提升病虫害防治手段的多样性,强化林业生态系统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也可以采取生物处理方式即引入昆虫的微生物天敌,及时杀灭有害昆虫。目前,针对不同病虫害,市面上已经出现多种生物农药,林业工作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其次,可以采取引进益鸟的方式来遏制病虫害问题,如啄木鸟、麻雀、喜鹊和山雀等鸟类,都是大量昆虫的克星。在林中,还可以建造大量的鸟巢,吸引鸟类进入森林生态系统当中,形成天然的保护屏障。
生物农药在果树病虫害防治的应用 篇5
英东生命科学学院11生物科学2班何智丹11118022008
摘要:生物农药是果树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农药之一,特别适宜于绿色、无公害果实的病虫害防治中使用。本文首先介绍了生物农药的优势,然后简介了生物农药的品种、种类,最后着重阐述了生物农药在果实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果树 病虫害防治 生物农药
一.生物农药的优势
生物农药属于绿色环保型农药,具有安全、高效、广谱的优点,既不会产生抗药性,更不会有交叉抗药性产生。一般而言,生物农药对人、畜和各种有益的生物不会产生多大危害, 安全度高。对目标以外的生物影响相对比较小, 对天敌没有什么威胁,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生物农药是生产绿色、无公害果品的重要农药,它比化学农药的残留程度相对要低得多, 非常适合绿色水果的生产,。
二.生物农药的品种、种类
生物农药的品种非常多, 特点各异, 功效不同,作用也不同,因此,在选择生物农药的时候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做到有的放矢地使用;生物农药的种类可以分为:矿物源、微生物源、动物源和植物源等。
三.生物农药在果树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的应用
(1)1.5%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 第一,这是一种属于抗生素类型的杀菌剂,具有较强的内吸性。当果树出现炭疽病、轮纹病和霉病时,可用300~500 倍液的这种药剂。在果树花期到果实套袋之前,连喷洒2 次;第二,当果树出现斑点落叶病时,可以用这种农药进行有效地防治。一般在谢花之后的7至10 天左右开始进行喷药,在春梢时期一般喷施2次,在秋梢期则喷1 次既可。
(2)1.8%齐螨素乳油 这是一种抗生素杀虫剂,主要可以触杀和胃毒害螨等害虫,但是不能杀死虫卵。为了防治苹果红蜘蛛和山楂叶螨,应该在落花以后7~10天左右,喷洒5000倍液,因为此时正属于这害螨的集中高发期,喷杀后持效期大约有30天。同时,它也能较好地防治金纹细蛾、黄蚜、二斑叶螨等病虫害。
(3)4%农抗120水剂 这属于微生物源农药。微生物源农药包括由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或基因修饰的微生物等自然产生的防治病虫害等的生物源农药。施用微生物源农药时要避免温度过低,避免强光、避免干燥、避免与杀菌剂混用、和避免施后受大雨冲刷。4%农抗120水剂是微生物杀菌的一种,属于广谱抗菌素,对病害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当苹果出现白粉病、炭疽病、锈病等。可用600~800 倍液的这种农药进行防治。在果树发病初期,用100 毫克/升的药液进行喷施,大约过15到20 天左右再进行1 次喷施。若病情比较严重,则应改缩短喷药周期。用200倍液此种农药来涂抹病疤,能够有效地防治苹果树的腐烂病,治愈率在80%左右。农抗120 里面含着十几种氨基酸, 使用后能够促进果树的长势,提高其抗病能力。
(4)植物源农药 就是利用天然中草药经过筛选配制而成的一种“生物农药”, 具有胃毒、触杀、忌避、拒食、抑制生长发育、控制种群等作用。其中印楝素,主要是扰乱昆虫内分泌系统, 致使昆虫拒避、变态、发育受阻, 印楝素乳油制剂可防治多种果树害虫;除虫菊,其提取物天然菊酯油是生产高效低毒无公害生物农药的主要原料, 可杀灭多种果树害虫;烟草,用烟叶1kg 泡入10 kg 热水中, 揉搓后捞出再放入另1 份10 kg 清水中揉搓, 合并2 次揉搓液与1 kg石灰水混匀后喷雾, 可防治蚜虫、蓟马、蝽;大蒜素,提取大蒜汁液配制成5~10 倍液可防治果树腐烂病等病害。
(5)动物源农药 一是动物毒素,原理是由动物体内产生某种活性物质, 这种活性物质
具有毒杀有害生物的作用,常用的有杀虫单,杀虫双等;二是昆虫激素(内激素)原理是从昆虫内分泌腺分泌出一种微量的活性物质, 如脑激素、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等,这些激素主要是对昆虫的生长发育进行调节;三是昆虫信息素(外激素),它是指从昆虫产生的某种微量活性物质。这些活性物质主要的作用是使种类之间、个体之间或种内间传递信息,其中主要应用在性引诱剂的传递方面;四是生物防治(天敌动物防治法),主要是根据自然界生物链的关系,利用动植物之间相互制约的作用,实现病虫害防治或改善生态的目的。主要方法是:对于病虫害的天敌,进行商品化地大量繁殖,并释放到病虫害频发的地方,可以达到有消防治病虫害的目的。这种利用天敌动物防治害虫的方法具有很多优势,防治效果好,经济成本较低,可以节省大量的农药,有利于环境保护,能大大地降低果品的药残含量。在果树上,可以利用繁殖大量的瓢虫来捕食梨园蚧、蚜虫和叶螨等;可以利用草蛉捕食鳞翅目害虫卵、蚜虫、介壳虫和叶螨,还可以利用赤眼蜂把卵寄生在鳞翅目害虫的卵内, 幼虫以寄生的卵为食料来防治卷叶蛾、梨小食心虫等。
总之,生物农药是果树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方法之一,我们应高度重视生物农药的应
用研究,不断创造出新的生物农药,以提高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参考文献:
[1] 刘文东 生物农药在果树病虫害无公害防治中的应用.特种经济动植物, 2008(03)
[2] 隋树和 生物农药与果树病虫害防治.吉林农业, 2008
[3] 焦瑞莲 果树病虫害生物农药防治技术.科学种养, 2010
[4] 刘敏 生物农药在果树上的正确使用.农业知识, 2007
[5]《中国生物科学》作者:siiner
浅述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与应用 篇6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应用
一直以来,我国比较关注地质灾害,尤其是各种工程数量的不断增多,这就导致地质灾害发生得越来越频繁。地质灾害不仅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还会破坏当地的公共设施。所以如何有效的预防地质灾害成为国家比较关注的问题。我国每一年都由于地质灾害而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这特别不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
近几年来,各种各样的工程数量越来越多,特别是一些地下工程的项目,这些项目的增多无疑会引发一些地质灾害。因此,如果不能控制好地下工程,那么一些地质问题就会逐渐涌现出来。当前,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并且地质灾害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当它们受到了河流冲刷、地震、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的时候,其会沿着一定的软弱面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引发滑坡的原因有多种,如:地震、接连不断的降雨、地表水对斜坡角的冲刷,除此之外一些工程在开挖坡脚以及蓄水排水的时候,也会引发滑坡这一地质灾害。有时候一些工程在进行劈山放炮等行为也会引发滑坡这一地质灾害。通常江、河、山区铁路、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是滑坡的易发地带。除此之外,如果工程处于断裂带、地震带、暴雨多发的地区,也经常会发生滑坡这一地质灾害。
(二)崩塌
陡坡上被直立裂缝分割的岩土体,由于根部空虚,折断压碎,最终失去稳定,从而导致岩土体脱离母体向下倾斜,堆积在沟谷的这一地质现象被称为崩塌。引发崩塌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道路工程盲目的开挖边坡、过分采掘地下资源等。
(三)泥石流
所谓泥石流指的是由于暴雨、冰川、积雪融化水汇集在沟谷或者山坡上的一种携带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的洪流。引发泥石流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不合理的开挖、乱砍滥伐等。
(四)地面变形
地面变形包括了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地面沉降;第二,地面塌陷;第三,地面裂缝。现阶段,我国已经有70多个城镇发生了地面变形现象,其中有30多个城镇遭受着地面变形的危害。这些城镇有的是孤立存在的,有的是密集成群分布的。造成城镇地面沉降、塌陷、裂缝等变形的主要原因如下:第一,不合理的开采所引起的沉降;第二,表面岩溶活动频繁所引发的沉降;第三,大量抽取地下水所引发的地面沉降。
二、防治地质灾害的技术
基于我国当前存在的极为严重的地质灾害,以及其对我国社会发展造成的巨大损失,为了更好地保证工程的安全,从而有效地保护我国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本文提出以下几种防治地质灾害的技术:
(一)小口径钻孔组合抗滑桩防治滑坡新技术
当前,普通抗滑桩本身具有一定的缺陷,为此我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研发出了一种新型的技术,即:小口径钻孔组合抗滑桩技术。该技术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施工场地狭窄、运输困难的地带,具有普通抗滑桩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小口径钻孔组合抗滑桩技术具有安全性、可靠性、成本较低、施工简便等优点,同时其还具备了改造地质体、充分利用岩土体等优势。这一技术可以减少其对环境的破坏,又可以实现防治的目的。
(二)小孔径锚固技术
近几年来,小孔径锚固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锚固技术逐渐发展起来,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工程中,我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研发出的小孔径锚固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小孔径预应力锚索往往是对锚索结构进行优化,以此来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换句话来说,一般是采用比常规锚索要小的钻孔直径、比常规锚索要少的预应力筋用量来取得良好的加固效果,這样做既降低了其对边坡的影响,又促使成本得以降低。同时小孔径锚固技术可以将工程工期缩短,给工程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小孔径多段扩孔式预应力锚索被广泛应用到软岩、土层边坡上。通过借助多段扩张锚索,不仅可以将锚固段的长度缩短,还可以促使锚固段的承载力得以提高,最终将土层中锚索锚固段长、承载力较低的问题解决。在使用锚索之后,可以及时拆除锚索,并且回收锚索,这样做不仅可以将锚固与拆除这两者的矛盾解决掉,还可以达到加固的目的。
(三)高陡边坡绿色生态综合防护技术
边坡绿色生态综合防护技术是将生物防治技术与工程防治措施这两者相结合起来的一种技术,该技术不仅可以将高陡边坡生态防护的造价降低,还可以促使防护的可靠性得以提高,真正实现灾害治理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高陡边坡绿色生态综合防护技术加快了防治地质灾害技术的进步。现阶段,在高速公路、山区城市建设高边坡等人工边坡的治理中,该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四)规避地质灾害的技术
第一,雨天避让措施。对于那些变形比较严重、灾害隐患点的斜坡,施工单位在下雨天的时候要采取临时避让的措施,在防灾预案的基础上来编制一套科学的、合理的安全转移方案。同时还要分析雨天可能威胁到的用户,然后转移这些用户。在转移用户的时候,要按照就近原则、不受地质灾害影响的原则来进行。
第二,搬迁避让措施。有一些地质灾害所带来的危险性较大、危害性较为严重,防治的费用远远超过了搬迁的费用,此时就要采取搬迁避让的措施。当前地质灾害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因此防治地质灾害成为当前一份非常重要的工作。近两年来,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以及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我国已经拥有了更多防治地质灾害的技术,这些技术可以有效的防治地质灾害,也可以更好的保护国家、人民的各项财产。虽然防治地质灾害的技术是多种多样,但是当真正发生地质灾害的时候,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该规避的时候还是要选择规避。
四、总结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正在快速发展,各种工程建设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然而工程数量增多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地质灾害出现的概率。当前,我国地质灾害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一现象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此种背景下,防治地质灾害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储层伤害及防治应用研究 篇7
根据测试分析资料, 表皮系数大于5的有21口, 占测试总井数的59.1%, 这说明地层伤害较为严重。而且, 测试分析结果表明, 部分采液强度过大的生产井的表皮系数有上升的趋势。地层伤害不仅会使井筒周围渗透率下降, 增加了油流阻力, 降低了油气产量, 而且严重的时候会造成地层供液不足, 烧坏电机、电缆, 直至躺井。
由于造成地层伤害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油井的每一个作业环节, 都可能使储集层受到伤害, 不同的油藏类型, 不同的生产阶段和不同的施工作业, 造成地层伤害的表现形式和伤害程度也不尽一致。所以, 在油井的各个作业环节, 应详细考虑可能造成的伤害, 并根据这些可能来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同时, 对已经造成的伤害, 应及时采用有效方法来解除。
1 地层伤害的预防
CD油田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合理的采油井网, 再加上海上石油钻井成本高的特点, 钻新井和加密调整井的可能性比较少, 因此CD油田目前的地层伤害主要集中于修井、防砂和采油生产过程中。
1.1 修井过程中地层伤害的预防
在修井过程中的地层伤害主要是地层漏失, 导致大量修井液侵入到地层中去, 主要有:
1) 修井用的液体质量易变化;
2) 微粒、乳化油、添加剂、沉淀的有机物和无机物;
3) 原油沥青、氯化物、树脂、含蜡原油、含污染物的工业盐水。
这些液体中含大颗粒, 造成外来固相颗粒侵入与堵塞, 以及工作液造成敏感性伤害, 造成乳化堵塞、无机结垢堵塞、有机结垢堵塞、地层内固相堵塞等, 严重影响地层渗透率, 伤害地层。
针对上述情况, 在修井过程中的地层伤害的预防要遵循以下几点:1) 使用屏蔽暂堵剂;2) 使用与地层相配伍的液体;3) 使用过滤器清洁入井液体;4) 减少压差, 减少失水;5) 使用混合酸或刮管器清洗入井管柱。
CD油田馆陶组油层平均原始地层压力12~14MPa, 由于渗透率高, 泥质含量高, 压力系数低, 对入井液地层配伍性和失水率、固相颗粒含量要求较高;粘土含量高, 为中强水敏性地层, 地层水矿化度5742.38mg/L, 平均孔喉直径38.4μm, 最小孔喉直径9.7μm。所以在开发初期, 建议其作业压井液和洗井液使用海水 (或卤水) 基入井液。室内取样化验分析结果证实, CD油田海水与馆陶组地层水在水型、水组、亚组方面均一致, 表明二者是相互配伍的, 混合后不会产生结垢等不良反应, 海水与地层水的室内配伍性试验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此外, CD油田馆陶组为中强水敏地层, 使用海水基的入井液将不会存在地层水敏的问题。因而, 在CD油田馆陶组油井的作业过程中, 使用海水 (或卤水) 基入井液是适宜的, 也是经济的。
但是在目前, 由于长期开采, 注水滞后, 地层亏空严重, CD油田部分油层压降大, 压力系数小, 入井液液柱压力远大于地层压力, 因而地层漏失严重。个别油井入井液漏失特别严重, 影响了井筒冲砂施工。如CA59-3井, 地层压降6.99MPa, 2011年5月作业期间漏失量达162m3。
根据目前地层压力情况, 建议使用低密度入井液, 减小液柱压力, 降低入井液柱与地层的压差。
1.2 防砂
地层出砂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地层伤害。油井出砂不仅会堵塞地层和井筒, 而且严重时还可能造成砂埋油层, 造成躺井事故。
目前, CD油田出砂最严重的地区是CA68井区, 该井区有多口井因出砂而导致躺井, 其中以CB68-G4尤为典型, 该井投产10天短路停机, 起出管柱携出砂0.3m3。
为此CA68井区的油井作业防砂都优先选用防砂效果较好的砾石充填, 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CB68-5井初期采用滤砂管防砂, 日产油85.4t/d, 躺井后井筒出砂1.9m3砂, 作业后采用砾石充填防砂, 开井后日液106.5t/d, 生产1年后7月15日因含水过高关井作业封堵水层, 作业过程中没有发现出砂迹象, 这说明砾石充填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1.3 采油过程中地层伤害的预防
采油过程中的油层伤害主要是由于采油工作制度不合理, 选用油嘴过大, 或地层压降过大, 造成速敏、微粒运移、沉积堵塞损害、出砂、盐类沉淀和结垢。针对这一情况, 要减少采油过程中的地层伤害, 就要选用合理的工作制度, 优化油嘴及其他生产参数, 并尽量减少开关井, 避免压力的大的波动。
2 地层伤害的治理
地层受到伤害之后, 会引起地层渗透率下降, 进而导致油井产量降低。因此, 应积极地想办法来对已经受到伤害的地层进行治理。目前常用的解除堵塞物, 恢复油井产能的方法主要有:活性柴油及酸化互溶剂解堵、酸化等。
根据达西公式, 对存在地层污染的油井, 有如下关系式:
可求出附加压降Δps和污染半径Rs, 由此得出污染带体积Vs。根据经验, 1m3酸液可解除5m3地层的污染, 由此可以算出理论上的解堵剂的用量。
CA68-1井油层有效厚度16.2m, 地层有效渗透率1108×10-3μm2, 初期日产油72.1t/d, 含水0.1%;后日产液下降到23.1t/d, 同时该井电流呈周期性波动, 跳跃幅度可达±2A。测得表皮系数为6.9, 分析存在微粒运移堵塞。根据上述公式, 计算出污染带体积为159.6m3, 解堵需酸液33m3。挤入土酸30方解堵。经解堵后, 该井油压由2.0MPa上升到2.4MPa, 日液能力上升到目前的56.6t/d, 日增纯油27.8t/d。
酸化结束后, 应尽可能快地迅速彻底排出残酸液。残酸液在储集层中残留的时间越长, 可能对储集层造成越严重的伤害。
此外, 还有高压水射流冲洗和小井眼水力震荡解堵技术等也可用于地层解堵。CA49-2井日产液13.4吨, 分析近井地带存在无机堵塞, 采用高压水射流冲洗进行地层解堵后日产油达48.5吨。
需要说明的是, 不同的完井方式, 采用不同的解除地层伤害的方式, 其效果也是不一样的。比如, 活性柴油解堵对采用砾石充填来防砂的井其作用就是有限的。在制定地层解堵措施时, 应认真分析伤害原因、伤害程度, 并结合完井防砂方式来确定解堵方式。
3 结论及建议
3.1 CD油田地层伤害情况比较严重, 地层压降大, 作业漏失量大。
3.2 对压降比较小的地区, 或是钻新井, 推荐使用海水基入井液。对压降大、地层漏失严重的地区, 建议使用低密度入井液如泡沫。
3.3 在目前CD油田应用的各种防砂方式之中, 砾石充填防砂效果好, 对出砂严重的井区建议使用砾石充填防砂。
3.4 在对地层伤害进行治理时应根据伤害的具体情况和完井防砂方式合理地选用解堵措施。
3.5 在使用解堵剂解堵时, 应按照经验和公式合理选择解堵剂用量, 做到既经济, 又有效。
参考文献
[1]翟云芳.渗流力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9.
[2]刘万赋, 吴奇, 主编.井下作业监督[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7.
煤矿冲击地压防治技术及应用 篇8
1 煤矿冲击地压概述
所谓冲击地压, 是采场周围煤岩体, 在其力学平衡状态破坏时, 由于弹性变形能的瞬间释放而产生一种以突然、急剧、猛烈破坏为特征的动力现象。冲击地压是一种特殊的矿山压力显现。其显现强度特征一般为弱冲击、强冲击、弹射、矿震、岩爆、煤炮、冲击波、弹性振动等, 常伴有煤岩体抛出、巨响及气浪等现象;其发生突然剧烈, 冲击波力量巨大, 瞬间摧毁巷道、采煤工作面和设备, 并给人员安全造成极大威胁。而在煤矿开采过程中, 之所以会产生冲击地压的灾害现象, 原因有很多方面。但大致可以分为外因和内因两方面。其中外因包括:采矿作业面深度过大, 使得应力过于集中而引起;煤柱尺寸过大而出现内部应力集中现象而引起;工作面周期来压强度较大或者采动过于集中而引起;工作面推采过快而引起;受放炮作业的影响而引起等等。而内因则包括:每层本身具有一定的冲击倾向;开采作业面的上部岩层出现砾岩活动;煤层原岩应力状态就过于集中, 煤层本身的物理属性所决定等等。因此可以说, 导致煤矿开采作业出现冲击地压的原因有很多方面, 且很多因素都的不可控的。这就为煤矿冲击地压的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2 煤矿冲击地压的防治技术
在对煤矿冲击地压进行上述分析后, 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煤矿冲击地压的成因。其实在煤矿作业实践中, 我们可以了解到煤矿冲击地压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煤岩的性质、围岩的性质、开采的深度、地质构造、采煤顺序、采煤方法以及煤柱性质等几方面。而之所以最终会形成冲击地压, 所要达到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三点, 即煤层或围岩存在较强的冲击倾向, 作业面附近有大量的能量聚集, 采煤场存在一定的能量释放空间。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正是这三个条件共同作用最终导致了煤矿冲击地压的发生。基于此, 笔者认为在防治煤矿冲击地压时, 首先要做好预测工作, 继而再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具体防治技术如下所示:
2.1 预测
2.1.1 钻屑法
钻屑法 (煤粉钻孔法) , 是通过在煤体中钻小直径钻孔, 根据钻孔时排出的煤粉量及其变化规律和有关动力现象, 达到一系列探测目的施工方法。它具有简单易行、直观、适应性强等优点, 成为公认的一种预测冲击地压危险的主要方法。根据大量的钻屑检测结果, 把煤层冲击危险等级划分为三级:I级泥冲击地压直接危险;II有中等冲击地压危险;III有严重冲击地压危险。具体鉴别按表1综合判定。
2.1.2 支架载荷———地音联合观测
顶板岩层的断裂失稳是冲击地压发生的充分条件, 掌握它的活动规律进而采取措施, 对降低冲击危险有重要意义。现场中顶板断裂失稳的判定主要采用支架载荷地音联合观测, 从支架载荷增阻速率和地音参数的变化中加以判断。
2.2 综合防治技术
2.2.1 合理选择开拓、开采方法
开拓大巷和主要巷道及酮室要选择在底板坚硬、稳定的岩层中。如系煤巷必须选择在非冲击煤层中, 要尽量少掘煤巷, 特别是工作面前方支承压力区内掘巷, 应小留或少留煤柱。正确选择采煤方法和顺序, 以防比采场应力的叠加。
2.2.2 煤层注水
对煤体进行压力预注水, 使煤体湿润, 改变其物理力学性质, 减少弹性, 增大塑性, 阻碍煤层弹性能的积聚, 以此来降低或减缓冲击地压的危险程度, 同时, 注水还能降尘。据3654工作面注水效果检测, 钻孔最大深度为100m, 最大水压为15MPa, 注水流量为2m3/h, 注水后含水率增加了46.3%, 降低了煤体的冲击危险程度。
2.2.3 松动爆破
在煤体高应力带内布置钻孔, 通过爆破释放其弹性能量, 使应力高峰带内移, 为冲击地压危险煤层安全开采创造条件。松动爆破方法使用方便、快捷、可靠。钻孔垂直煤壁布置, 孔深4~6m, 间距3~5m, 每孔装药量600~750g, 黄泥填实填满, 瞬发电雷管起爆, 安全距离为100m。
2.2.4 加强支护
有冲击危险煤层的巷道要保证足够的支护强度, 提高抗冲击变形能力。如采用单体液压支柱加强支护;加强支架问的整体结构, 提高稳定性;加强巷道清理, 保持巷道断面;支架与煤壁之问铺设金属网, 缓冲煤体冲击能量等, 以减少冲击危险和损失。
2.2.5 加强煤矿开采作业管理
除了在技术上要加强管理之外, 还要重视在管理上做好预防工作。例如在开采作业前做好人员培训和安全教育工作, 使所有的作业人员都能够对冲击地压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并能够掌握一定的判断方法。再例如加强煤矿开采作业的安全生产管理, 严格要求开采作业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 限制煤层开采掘进的推进速度。另外, 在作业中, 移动变电站应该放在安全地区, 并做好防护管理。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煤矿生产中, 一定要做好安全生产防护措施, 尤其是冲击地压的安全防护更为重要。这是因为冲击地压一旦发生, 所造成的后果极为严重。本文中通过分析冲击地压的成因与影响因素, 探讨了其防治技术, 希望能够为有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促进煤矿生产安全体系的完善。
摘要:由于煤矿开采的工作环境较为恶劣, 存在很多的危险因素, 因此在煤矿开采作业中常常需要面临很多安全威胁。为了保证开采人员的安全和采矿作业的顺利进行, 就必须要加强安全管理, 做好灾害的防治工作。其中冲击低压就是煤矿开采过程中的较为严重的一种灾害, 其会对采矿作业面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给井下作业人员带来极大的安全威胁。研究冲击地压的影响因素, 采取有效的防治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现就重点来探讨煤矿冲击地压防治技术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煤矿,开采作业,冲击地压,防治技术
参考文献
[1]公茂泉.对山东煤矿冲击地压的认识及防治措施[J].山东煤炭科技, 1997 (01) .
[2]蓝航, 齐庆新, 潘俊锋, 彭永伟.我国煤矿冲击地压特点及防治技术分析[J].煤炭科学技术, 2011 (01) .
采空区瓦斯防治技术的应用 篇9
超化煤矿31021下付巷联巷位于矿井31采区西部, 施工过程中将由煤层底板进入采空区, 临近揭露采空区期间, 掘进工作面岩体破碎, 瓦斯忽高忽低、涌出异常。超化矿工程技术人员预先采用瓦斯探测、区域验证、局部防突等多种措施对采空区内的瓦斯进行防治, 实现了安全掘进。
1 工作面概况
31021下付巷联巷设计长度200m, 施工标高-326m~285m, 施工坡度+21°, 巷道采用29#U型钢进行支护, 前120m施工层位位于L7L8灰岩, 后80m将由煤层底板进入31041综采工作面采空区施工, 31041综采工作面于2013年10月全部回采完毕, 通过钻孔验证, 施工范围的采空区内存在着大量瓦斯、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该掘进工作面配备两台FBCD/2*30通风机, 采用压入式通风, 在掘进工作面、回风巷口均设有瓦斯传感器探头, 监控工作面瓦斯浓度。巷道位置及剖面图如图1所示。
2 瓦斯探测
1) 巷道顶板距采空区底板法线10m位置执行边掘边探措施, 探测底煤厚度超过0.3m, 必须测定煤层残余瓦斯含量。
2) 在探测过程中若残余瓦斯含量大于6m3/t, 工作面停止掘进, 编制揭煤设计, 执行揭煤程序。
3) 探测孔见采空区后观察钻孔瓦斯涌出情况, 若出现瓦斯喷孔现象, 必须施工排放钻孔。
4) 当工作面顶板距采空区底板法系距离小于5m且底煤厚度超过0.3m时, 必须执行连续区域验证措施直至巷道施工结束, 验证指标采用钻屑解吸指标K1值, 临界值为0.5ml/g.min1/2。
3 区域验证
1) 钻孔布置:由工作面向煤层的适当位置至少打3个钻孔, 在钻孔钻进到煤层时每钻进1m采集一次孔口排出的粒径1~3mm的煤钻屑, 测定其瓦斯解吸指标K1值。测定时, 应考虑不同钻进工艺条件下的排渣速度。钻孔布置如图2所示。
2) 钻孔施工:对煤巷掘进工作面进行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或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时, 采用干式打眼方式, 严格按钻孔顺序施工, 即先施工1#钻孔, 然后施工2#钻孔, 再施工3#钻孔。
3) 突出危险性判断方法:
(1) 钻屑解吸指标K1值超过临界值时, 即可判定该工作面有突出危险。
(2) 在施工测试钻孔过程中出现喷孔、夹钻、顶钻等现象时, 直接判定为突出危险工作面。
(3) 若钻孔无异常且验证为无突出危险时, 判定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
4) 超前距
(1) 每测试循环应留有不小于2m的测试超前距。
(2) 测试超前距以各测试钻孔沿巷道轴线方向投影的最小值为准。
5) 验证要求:验证后停工时间超过24小时的, 开工前必须重新验证;当验证为无突出危险时, 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后进行掘进作业;当区域验证判定工作面有突出危险时, 必须执行局部防突措施。
4 局部防突
1) 区域验证为突出危险时采用排放钻孔作为局部防突措施, 排放钻孔设计及要求如下:
(1) 钻孔直径75mm。
(2) 钻孔超前距:排放钻孔超前距不小于5m, 地质构造破坏严重或煤层厚度大于8m地带排放钻孔的超前距不小于7m, 钻孔超前距均为有效钻孔长度在巷道掘进方向的投影距离。
(3) 钻孔控制范围:近水平、缓倾斜煤层巷道轮廓线外至少5m, 倾斜、急倾斜煤层上帮7m, 下帮3m。当煤层厚度大于巷道高度时, 在垂直煤层方向上控制巷道上部不小于7m或控制到煤层顶板, 控制巷道下部煤层范围不小于3m或控制到煤层底板。
(4) 钻孔数量和排放时间:煤层厚度小于等于1.2m时排放钻孔个数为12个, 煤层厚度大于1.2m小于等于2.4m时排放钻孔个数为24个, 煤层厚度大于2.4m小于等于3.6m时排放钻孔个数为36个 (条件变化时根据煤厚及瓦斯情况另行设计, 排放钻孔终孔间距不大于1.2m) , 排放钻孔在钻孔控制范围内均匀布孔, 排放时间不小于8小时。
2) .局部防突措施效果检验及判定方法同区域验证, 严格按标准执行。
5 巷体喷浆
进入采空区施工的巷道, 围岩破碎, 采空区内的瓦斯、二氧化碳等有毒气体会通过裂缝涌入掘进工作面, 通过对采空区内施工的巷道全断面喷浆, 很好的将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有效隔绝。通过安全监控系统CH4、CO2数据整理见表1。
6 结语
变电设备污闪防治技术改造应用 篇10
关键词:变电设备,污闪,防治技术,应用
江门供电局辖区内的电气设备因为环境的影响, 饱受盐雾和潮湿, 造成设备的绝缘系数低, 放电现象时有发生, 属于IV级污秽区。近年来, 本公司很多变电站的电气设备多处出现污闪现象, 且越来越严重。例如, 某主变压器区域的220k V区域PT、避雷器等套管瓷瓶, , 龙门架悬垂、耐张绝缘子, 备用变压器至6k V段的封闭母线瓷瓶绝缘子, 甚至500k V GIS站主变压器间隔的进出线支撑绝缘套管等相继有污闪放电现象发生。为防止电气设备继续不良运行, 本公司请来广东中试所、电力设计院、河南平高厂等专家针对上述污闪放电现象进行实地考察分析, 根据分析调查结果进行技术改造, 以求防止污闪放电事故再次发生。
1 利用PRTV涂料防止污闪事故方案论证
1.1 PRTV涂料概况
PRTV的英文全称是Permanence Room temperature Vulcanization, 中文全称是电力设备外绝缘用就地成型永久性防污闪复合涂料, 属于电力系统一种新型电气功能材料, 其主要用途是消除电网之间的各发、输、用电设备的污闪隐患, 具有持久性和彻底性。
PRTV涂料的6大特点:
(1) 涂料耐用, 现代聚合物工艺技术结合特殊的化学物质构成此材料, 其使用寿命长达20年。
(2) 具备高速、均衡、持久的憎水迁移性, 假设污秽物落至PRTV涂料的表面后, PRTV涂料中的小分子开始迅速挥发, 同时, 大分子链也开始迅速运动, PRTV涂料的憎水性能迁移至落有污秽物的污层表面, 材料中的有机硅使其表面的污秽层变得具有憎水性, 确保其耐污闪电压高。
(3) PRTV涂料具有较好的电气绝缘性, 异常情况发生时, 其耐电蚀损性达到TMA4.5级, 同时, 其阻燃性达FV-0级, 具有很强的抗电弧效果, 保护电瓷设备不受损害。
(4) 耐油性较其他材料好, 其不仅具有高模量、高强度、超强附着力的特性, 而且耐酸、碱、盐和强氧化剂腐蚀。
(5) 与其他材料相比较, 其可在维护期内正常状态下免清扫, 主要是因为材料耐紫外线、耐臭氧、抵抗环境侵蚀, 导致其不易起皮、开裂, 但需要注意的是, PRTV涂料使用期限与涂料配方、制造工艺、运行环境、积累污秽数量、被涂设备基础绝缘水平等有关。
(6) 自洁性、抗覆冰性、脱冰效果较同类型材料好, 且其使用方便, 就地成型, 能高效的满足输变电设备现场防污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 PRTV涂料的防污闪性能的关键是憎水迁移性。PRTV涂料的有机硅在恶劣的环境条件影响下, 最初憎水性的表面变为亲水性, 但当环境改变后, 比如无放电的情况下, 硅橡胶的表面又恢复到憎水性。因此, 针对不同的外部环境, 结合地区的运行情况, 要具体情况, 具体分析, 选用符合有效使用期的PRTV涂料。
2 PRTV涂料可行性试验
针对变电设备的运行现状, 发现设备的绝缘瓷瓶、线路出线绝缘子等受盐雾、潮湿气候的影响, 导致绝缘水平低, 甚至在某种情况下, 绝缘最低为50M, 这与国家技术标准相差甚远。专家组利用现有技术进行现场勘察之后, 建议用消防水车对绝缘子进行清理。其清理后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虽然用消防水车对绝缘子进行清理, 达到了一定的绝缘目的, 但是, 值得注意的是此方法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而且最为主要的是用电设备的清扫限制停电时间, 于是, 公司决定改变处理措施, 试验PRTV的性能对清理的影响。
专家组决定采用将未经PRTV涂料喷涂的玻璃绝缘子、瓷绝缘子及已经被喷涂PRTV涂料的瓷绝缘子进行对比试验, 以此证明PRTV涂料的适用性。注意在喷涂的PRTV涂料现场施工过程中, 首先对瓷 (或玻璃) 绝缘子的表面彻底清污, 其在彻底清污之前, 应先对瓷瓶表面进行预处理, 可采用工业酒精先进行彻底清理。然后, 去除设备表面的污秽、油脂及其他附着物, 用喷涂或刷涂等涂敷方法进行表面喷涂, 不漏涂、不滴流、不挂丝, 涂层厚度为0.5~0.6mm。这一系列的现场施工过程, 是属于高空作业, 作业人员应注意施工安全。
最终的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前所有绝缘子的绝缘均为无穷大, 未经喷涂PRTV涂料的绝缘子的绝缘受湿度影响大, 甚至有的设备绝缘最低值为5.66MΩ (湿度90%) 。而对比的喷涂PRTV涂料的绝缘子仍为无穷大, 与试验前的新设备一样。如此可知结:PRTV涂料绝缘水平高, 能保障线路运行安全。
3 喷涂PRTV涂料之后的综合评述
变电站的设备在喷涂PRTV涂料之前, 都是用的RTV涂料, 经过上方试验的验证之后, 在变电设备表面喷涂PRTV涂料比RTV涂料有以下优点:
(1) 在此之前的RTV涂料具有优良的防污闪性能, 尤其已经通过了大量重污区的检验, 效果明显。但是PRTV是基于RTV涂料开发的, 一般国家允许的做法是防污闪涂料替代两级爬距, 而PRTV涂料的三级爬距可以替代RTV涂料更安全的运行于五级污区。
(2) PRTV涂料较其他的涂料有明显的综合性能, 甚至从一定程度上来说, 超过了成绝缘子高温硫化硅橡胶材料的性能, 主要是因其突出优点为不短于20年的憎水迁移性。
(3) PRTV涂料有较高的涂层自洁性能, , 材料的组成成分很有大量的液态氟材料。
(4) PRTV涂料通过1700小时人工加速老化试验, 能够确保用电设备将外界水分阻挡在外, 减少事故的发生。
4 喷涂PRTV涂料的应用情况
江门公司针对以上试验结果, 分别对220k V区域PT、避雷器等套管瓷瓶、500k V GIS站主变压器间隔的进出线支撑绝缘套管、主变压器高压侧套管、主变压器区域龙门架悬垂、耐张绝缘子、110k V出线玻璃绝缘子, 备用变压器至6k V段的封闭母线瓷瓶绝缘子等进行了喷涂PRTV涂料。设备完成喷涂PRTV涂料后, 验证:削弱了套管瓷瓶及玻璃绝缘子的放电, 明显达到了防止污闪事故的发生, 从而提高设备及线路的绝缘水平, 为江门供电局辖区内的用电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国电发[2000]589号文, 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Z].
防治应用 篇11
关键词:井下钻探;软岩层钻进;施工工艺
1 防治水钻探设备的特点
防治水钻探永远是为生产服务的,灵活、快速、机动、有效是对钻机的根本要求。总结起来应具备以下特点:机身轻便,大件可拆成小件搬运;占用空间小,宽度应控制在2米以下,高度应控制在3.5米以下;钻机可任意角度旋转钻孔;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和维修;安全系数高,保证钻机本身不会产生较大的安全隐患。
2 防治水主要钻探工艺
在井下探放水时,必须封注孔口管、承压套管。如何高效快速的注好套管,既关系到施工的效率,更关系到防治水工程的安全性。而在松软层封注套管或钻孔,一直是井下钻孔施工的难题。
2.1 孔口承压止水套管封注
探放高压水时必须封注承压套管,一般采用双层套管封注法:先用Φ108开孔短开孔,注Φ108孔口管两米;等干24小时后戴好Φ108护口,改用Φ89岩芯管钻进至要求深度,然后下Φ89套管。技术关键:○1Φ108护口必须留排气孔,用于在封注Φ89套管时排气,保证Φ89套管外壁与孔壁间完全被封死并上压.○2Φ108孔口管人工封注方法:下入孔底一端必须用矸石块堵严,下管前先拌水泥成面团状(注2米孔口管需用1袋半水泥),然后往孔内投浆(俗称拽灰),管壁抹上水泥,开始下管。下管时需手扶套管,旋转着慢慢往孔底送,保证管壁水泥均匀分布,必要时用钻机压入孔底。孔口管下入孔底时由于孔内空气被压缩后从管内冲出,往往都能听“噗”的一声响,证明管壁与孔壁间已完全被封死,管已下好。○3下、斜孔Φ89套管封注方法:必须先用Φ89钻头钻至设计套管长度以下2米深度,保证冲尽孔内岩粉。下管前需准备好平轮、麻绳、卡缆、提引器、简易螺丝头。下管时先在孔口上方固定好平轮,下入第一根套管,用卡缆将套管末端固定住后卡在孔口,连接第二杆套管,在第二根套管末端上简易螺丝头,用准备好的麻绳穿过提引器和平轮,提引器和简易螺丝头连好,松卡缆,松麻绳将第二根套管下入孔内,如此循环往复直到将套管下到孔底。下好后戴上Φ89护口,上好注浆盘开始注浆。注浆开始前必须将Φ108护口上的排气孔瓦路打开,当注浆至排气孔往外返浆时,关闭排气孔瓦路,继续注浆至设计压力,承压套管封注结束。
2.2 全煤层孔螺旋钻杆钻进
当需要全孔在煤层内钻进时,如使用光钻杆水循环钻进,由于煤层松软,容易塌孔而无法成孔。经过实践,螺旋钻杆在煤层内钻进成孔率较高。在煤层中利用螺旋钻杆不用循环水的特点,避免了循环水冲刷孔壁、泡软煤层后塌孔;因螺旋钻杆自动排粉,排粉干净,孔壁完整,放水效果也较好。
2.3 松软层跟管钻进
松软层指破碎的岩石、软煤(如我公司7煤)、软岩(如铝钒土岩)等等。钻进时分两种情况:一是开孔即遇松软层;二是钻进到一定深度后遇松软层。
○1开孔即遇松软层
由于探放水孔必须封注孔口承压止水套管,开孔时钻头直径必须在Φ89mm以上,大大增加了松软层开孔的难度。常规钻进先用开孔短或岩芯管将孔钻出,再下套管,但松软层钻好后一拉钻具,孔内马上又塌严,无法下管。
○2钻进到一定深度后遇松软层
此类情况主要是穿层钻孔,如钻孔先在12煤底板开孔,探9煤,就必须穿11煤及11煤底吕矾土岩(白砂矸)。当钻头穿过松软层后,在循环水及钻具的扰动下,松软层开始塌落,俗称“抄后路”,形成堵孔、卡钻等事故,导致无法钻进。
根据以上两种情况,我们采用了跟管钻进技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即:当开孔即遇松软层时,止水套管前端戴相应口径的特制筒状合金钻头,后端上螺丝头,当第一根套管钻进到孔内后,解下螺丝头,上第二根套管,再钻进,直到钻进至设计深度,然后用光钻杆小钻头清理出套管内的煤岩粉,直接上注浆盘封注承压套管。当钻进到一定深度遇松软层时,先下好大一径孔口管,然后用比钻头大一径的岩芯管钻进,钻进到松软层时拉钻,再采用跟管钻进技术钻过松软层并甩入孔内,起到保护松软层孔壁的作用。
2.4 斜下孔钻进
斜下孔钻进时,由于钻孔往往顺层钻进,再加上岩层自重的作用,很容易塌孔,破碎岩层钻进则难度成倍增大。我们采用以下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1班前下钻杆,钻头距孔底15米时必须给水下钻杆,同时掌握好泵压,有憋泵现象立即提钻。○2钻头下到孔底,转动钻机冲水10分钟后方可钻进。○3安排专人看管水泵吸水管,水龙头不准有堵塞,不准吸空。○4钻孔不取芯时,班末必须冲孔20分钟后再提钻,至少提出10根钻杆(15米)。○5钻进时遇软或破碎岩层,不准追尺,正常钻进,并准确记录位置。○6钻进中如果停电,必须立刻接通高压风吹孔底岩粉,直到来电,期间人员不准离开。○7钻进中如果水泵损坏,必须立刻接通高压风吹孔底岩粉,拔出钻杆。
2.5 高角度上仰孔钻进
当目标与施工位置成垂直上下关系时,需要施工高角度上仰孔来达到工程目的。高角度上仰孔钻进时必须选在顶板条件较好处,或做好顶板支护,防止掉落矸石块伤人,钻进过程中严禁张望孔内,操作人员加完杆后必须及时离开孔口下方。为保证施工安全,可采取以下措施:○1下好孔口管后再从孔口加接一根套管,降低孔口高度,以方便上护口及瓦路,原则上孔口距地表不宜超過2米。○2为保证开孔时难度及准确度,可在钻机导正器前加接加长导正器,缩短击发距离。○3根据工程需要提前搭好牢固的脚手架。
结语:近年来,煤矿井下突水淹矿事故仍呈多发态势,防治水工作也将任重道远。钻探作为井下防治水最主要的一项手段,必须解决好设备、技术、人才几个方面的问题,才能有效的为“有疑必探”的防治水工作服务。经验的积累和认真总结是钻探很重要一环,而不同矿井应努力的发展出适合于本矿井的方法和经验,来适应本矿井地质条件的钻探。
作者简介:杨红明(1981-),男,云南丽江人,水文地质工程师,开滦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范各庄矿业分公司地质科现从事水文地质技术工作。
防治应用 篇12
一、煤矿水害事故频发的原因分析
我国煤矿水害的类型, 目前占主导位置的基本可归纳为四类:主采煤层底板高承压岩溶水突水水害、主采煤层顶板砂岩及其松散孔隙水透水水害、废弃小煤窑及老矿采空区水溃水水害、地表水倒灌充水水害。根据矿井水文地质报告和现场生产实践, 山西三元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王庄煤矿现采的3#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为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 煤层开采产生的塌陷裂隙和导水裂隙带含水性较弱, 但3#煤层埋藏深度在100~150m范围内, 井田内及周边小煤矿较多, 因此, 主要水患为老空水, 而此种水患的最大威胁在于难于预测性。鉴于这种情况, 为了加强防治水工作, 王庄煤矿成立了防治水领导组, 由总经理任组长, 设置了专职探水队, 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 增强了防治水工作的针对性和全面性, 通过摸索实践, 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合王庄煤矿的综合防治水方法, 概括为“一查、一震、两电、一钻”, 即:对周围煤矿的走访调查;三维地震勘探;地面瞬变电法勘探;井下瞬变电磁法勘探;有掘必探, 在掘进工作面超前打眼探水。
综合而言, 就是按照“电法先行, 钻探跟进”的原则, 结合对小窑调查信息, 在地面, 先用三维地震勘探方法确定采空区范围, 再在采空区范围内采用地面瞬变电法确定积水区域;在井下, 巷道掘进前采用井下瞬变电磁法探测前方是否有积水区, 同时掘进时机械探眼跟进, 做到巷道前方探水不留死角, 不留盲区, 安全、正确地进行探水工作。
二、综合防治水技术的应用
根据以上工作思路和程序设计, 我们综合利用先进的探测技术、治理方法, 开展矿井防治水工作。
1、对周围煤矿的走访调查
首先通过人员调查走访, 初步了解在矿区范围内有哪些地方可能存在采空区。但由于小煤窑地质图纸资料不全, 人员更替频繁等因素, 难以掌握准确的信息, 因此, 必须采用地面及井下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进行综合判断。
2、地面三维地震勘探
三维地震勘探与医院使用的B超、彩超和CT技术类似。具体是在地表以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 在向地下传播时, 遇有介质性质不同的岩层分界面, 地震波将发生反射与折射, 在地表用检波器接收这种地震波。收到的地震波信号与震源特性、检波点的位置、地震波经过的地下岩层的性质和结构有关。通过对地震波记录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和解释手段, 可以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 认识地下地质构造进而提供技术支持的一项技术。
其原理是利用地表震源滚动激发、检波器滚动面积接收的技术, 通过采集、处理和解释等一系列手段, 实现从三维空间了解地下地质构造发育情况。主要任务是:查明区域内落差≥5m的断层的性质、产状及延长长度, 直径≥30m的陷落柱, 煤层的底板起伏形态, 波幅≥10m的褶曲, 古窑、采空区范围及无煤区和煤层变薄区, 预测煤层厚度及结构的变化趋势, 从而初步确定井下采空区分布范围。
2008年11月~2012年12月, 王庄煤矿分别对304采区东南部、305采区局部区域进行了地面三维地震勘探, 勘探区面积3.6km2, 查明了该区域3#煤层的赋存、构造发育特征及其存在采空区、小窑破坏区情况, 影响开采面积达到1.1km2。
通过三维地震勘探, 可初步掌握井下采空区分布范围, 但对采空区内积水情况不敏感。
3、地面瞬变电法勘探
瞬变电磁法也称时间域电磁法, 它是利用不接地回线或接地线源向地下发射一次脉冲磁场, 在一次脉冲磁场间歇期间, 利用线圈或接地电极观测二次涡流场的方法。简单地说, 瞬变电磁法的基本原理就是电磁感应定律。衰减过程一般分为早、中和晚期。早期的电磁场相当于频率域中的高频成分, 衰减快, 趋肤深度小;而晚期成分则相当于频率域中的低频成分, 衰减慢, 趋肤深度大。通过测量断电后各个时间段的二次场随时间变化规律, 可得到不同深度的地电特征。
根据瞬变电磁法对低阻体反应敏感的特点, 可以将其用于煤矿井下水文勘查。瞬变电磁法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方法, 可查明含水地质如岩溶洞穴与通道、煤矿采空区、深部不规则水体等。瞬变电磁法在提高探测深度和在高阻地区寻找低阻地质体是最灵敏的方法, 具有自动消除主要噪声源, 且无地形影响, 同点组合观测, 与探测目标有最佳耦合, 异常响应强, 形态简单, 分辨能力强等优点。
其原理是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电性特征, 煤层的视电阻率值高于岩层, 而对于采空区来说, 其视电阻率值远高于煤层和岩层, 电性差异明显, 表现为高阻异常区, 而当采空区积水时, 其视电阻率值明显降低, 与煤层、岩层有明显的电性差异, 表现为低阻异常。主要任务是根据地面三维地震勘探所反映的断层带、地质构造带、采空区等地质水文勘探成果, 圈定采空区内积水情况, 采空区摆动范围小于30m;查明落差大于20m的断层、直径大于40m的陷落柱的空间位置, 摆动范围小于30m。工作方法为采用瞬变电磁法对测区进行面积性扫面工作, 确定异常区;然后在异常区进行一定量的激发极化测深, 进一步确定异常区的范围和性质, 确保探测结果的可靠性。
2009年7月~2012年12月, 根据三维地震勘探出的采空区范围, 王庄煤矿分三期对304采区三个区域、3043工作面南部及304采区东部边界范围、南翼开拓大巷区域进行了地面电法勘探, 其中304采区1号测区左半部分异常区主要表现为采空积水, 右半部分异常区主要表现为采空无水;2号测区左半部分异常区表现为采空积水, 其余部分主要变现为采空无水;3号测区大部分表现为采空无水, 采空积水区零星分布。
3043工作面南部及304采区东部边界范围存在6个采空区积水区, 其中测区东南部2处探测结果较为可靠, 另外4处异常区可靠性较差, 可能为采空区积水或地层富水区。
南翼开拓大巷区域探测出异常区5处, 其中采空积水区1处, 富水区3处, 采空未积水区1处。
4、井下瞬变电磁法勘探
其原理是, 老窑采空区内如果有积水时将会在探测成果图上有明显的低阻异常反应。主要任务是查明掘进迎头正前方110m以内、前方底板下60m以内和前方顶板上60m以内的锥体范围内是否存在采空积水区或富水性地质构造, 为巷道的安全掘进提供物探资料。
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 王庄煤矿在采掘面进行井下瞬变电磁法超前探测共计62次, 分别提交了探测成果, 为巷道安全掘进、工作面正常回采提供了理论依据, 促进了安全生产。
瞬变电磁法的工作效率高, 但也不能取代其他电法勘探手段, 当遇到周边有大的金属结构时地面或空间的金属结构时, 所测到的数据不可使用, 此时应补充直流电法或其他物探方法。同时在地层表面遇到大量的低阻层矿化带时, 瞬变电磁法也不能可靠的测量, 因此在选择测量时要考虑地质结构。
由于井下采掘工作面普遍使用金属支护材料、机电设备、监测传感器等金属导体和电气设备的磁场感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瞬变电磁法超前探测的精确程度。所以, 在探测时要尽量将掘进迎头5m范围内的铁料清除干净, 掘进机向后退10m, 以确保探测结果的正确性。
5、强化掘进工作面探放水工作
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的要求, 王庄煤矿坚持“预测预报, 有掘必探, 先探后掘, 先治后采”的探放水原则, 实行探掘分离的管理机制, 专职探放水队员都具有特殊工种资格, 对每个掘进工作面每天至少专门安排一个班次进行钻机探水。
所有掘进巷道严格编制探放水设计, 在掘进工作面的前方和前方两侧, 按水平和垂直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钻机探水。其中, 巷道中心钻孔深度不小于60m, 两侧钻孔深度不小于50m, 确保巷道前方30m、巷道两侧各30m的安全距离, 有效探测钻探范围内是否有采空区及积水隐患。
6、其他防治水措施
(1) 加强矿井排水系统的设备、设施维护, 专人负责维修水泵、电器等, 定期和不定期清理水仓、水沟, 保证水仓有足够容量、水沟通畅。
(2) 对井下职工进行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培训, 保证在采掘过程中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 水文地质人员随时根据水文地质变化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对将要揭露的水文地质情况超前预测预报, 以便提前采取措施。
通过采取多种勘测方法, 王庄煤矿成功地在304采区进风巷、回风巷、3043进风顺槽、3045进风顺槽等探测出了陷落柱、采空区、采空区积水等, 起到了预测、预防、预控的作用, 为采掘工作面安全生产提供了超前、可靠的依据。尤其在3043进风顺槽掘进至1502米时, 根据井下瞬变电磁法超前探测结果, 前方存在采空积水区, 我们合理布置探水孔、加强探水作业、进一步完善排水系统, 安全排放水12万立方, 保证了巷道安全掘进, 同时增加工作面可采长度180米, 增加采出量31万吨。
三、结束语
1、煤矿防治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安全工作, 必须高度重视, 真正坚持“预测预报, 有掘必探, 先探后掘, 先治后采”的原则, 不能有一点的懈怠和侥幸心理, 只有这样才能消除水患, 确保安全生产。
2、地面三维地震勘探、电法勘探及井下瞬变电磁法探测均属于体积勘探, 具有体积和导电体磁场干扰效应, 对探测采空及其积水深度存在一定技术难度, 而且地球物理方法本身存在多解性, 其探测成果仅供定性与半定量参考使用。
3、煤矿防治水工作应采用“电法先行、钻探跟进”综合探测法。在地面电法勘探确定积水区域, 井下瞬变电磁法确定掘进前方疑点范围的同时, 必须钻机跟进探测, 排除和验证各个疑点, 不能单纯依靠电法。
摘要:通过分析山西三元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王庄煤矿的地质构造及水害类型, 提出了对王庄煤矿的综合防治水方法, 消除了矿井水害对安全工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