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策略(精选12篇)
防治策略 篇1
乳牛患病是由于机体功能损害或因与外界环境失衡而引起, 其结果是导致乳牛生长受阻、生产性能低下或丧失, 严重的还会死亡。而饲养乳牛的目的, 是为了获取尽可能多的产品 (主要是乳) 和保证产品对人的安全性 (无公害) 。因此, 乳牛场必须坚持“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方针, 使发病减少, 而一旦发病, 只要及时进行诊治, 可使患病造成的损失与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1 传染性疾病的防治要领
牛传染病的流行是由传染源、传染途径和易感牛三个要素相互关联而形成的, 必须采取适当的综合性卫生防疫措施, 消除或切断三者中的任何一个环节, 才能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1.1 加强饲养管理, 搞好清洁卫生
乳牛场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只有加强饲养管理, 搞好清洁卫生, 增强乳牛的抗病能力, 才能减少疾病的发生。各类饲料在饲喂前必须仔细检查, 凡是发霉、变质、腐烂的饲料不得饲喂。牛的日粮应根据饲养标准配制, 满足生长和生产的需要, 并根据不同阶段及时进行调整。要保证供应足够的清洁饮水。饲喂时还要经常注意牛的食欲变化及对饲料的特殊爱好。
乳牛应给予适量运动。除大风、雨雪、酷暑及放牧场潮湿泥泞不宜放牧外, 应经常放牧, 增加运动量和光照度。牛舍门窗要随季节及气候变化注意启闭。其原则是:冬天要保暖, 空气要流通, 防止贼风及穿堂风, 以防乳牛感冒;夏天要做好通风和防暑降温, 有条件的可用冷水喷淋, 防止热应激。牛舍要尽量做到清洁与干燥。放牧场必须在每次放牧后清除牛粪, 并经常清除杂草、碎砖石及其他杂物。
1.2 坚持消毒制度, 加强隔离和封锁
乳牛场必须严格执行消毒制度, 清除一切传染源。生产区及牛舍进口处要设置消毒池及消毒设备, 经常保持对进出人员及车辆进出时的有效消毒。生产区的消毒每季度不少于一次, 牛舍每月消毒一次, 牛床每周消毒一次, 产牛舍、隔离牛舍和病牛舍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经常性消毒。如发现牛只可能患有传染性疫病时, 病牛应隔离饲养, 死亡乳牛应送到指定地点妥善处理。养过病牛的场地应立即进行清理和消毒, 污染的饲养用具也要严格消毒, 垫草 (料) 要烧毁。发生呼吸道传染病时, 牛舍内还应进行喷雾消毒。在疫病流行期间应加强消毒的频率。
引进新牛时, 必须先进行必要的传染病检疫。阴性反应的牛还应按规定隔离饲养一段时间, 确认无传染病时, 才能并人原有牛群饲养。当暴发烈性传染病时, 除严格隔离病牛外, 应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还应划区域封锁。在封锁区边缘要设置明显标志, 减少人员往来, 必要的交通路口设立检疫消毒站, 执行消毒制度, 在封锁区内更应严格消毒。应严格执行兽医主管部门对病、死牛的处理规定, 妥善做好消毒工作。在最后一头牛痊愈或处理后, 经过一定的封锁期及全面彻底消毒后, 才能解除封锁。
1.3 建立定期检疫制度
牛结核病和布鲁氏菌病都是人畜共患病。早期查出患病牛只, 及早采取果断措施, 以确保牛群的健康和产品安全。按现今的规定, 牛结核病可用牛结核病提纯结核菌素变态反应法检疫, 健康牛群每年进行两次。牛布鲁氏菌病可用布鲁氏菌试管凝集反应法检疫, 每年两次。其他的传染病可根据具体疫病采用不同方法进行。
寄生虫病的检疫则根据当地经常发生的寄生虫病及中间宿主进行定期的检查, 如屠宰牛的剖检、寄生虫虫卵的检查、血液检查以及体表的检查等, 对疑似病牛及早作预防性治疗。
1.4 定期执行预防接种制度
我国幅员辽阔, 各地疫情不一, 应遵照执行当地兽医行政部门提出的奶牛主要疾病免疫规程, 定期接种疫苗。增强乳牛对传染病的特殊抵抗力, 如抗炭疽病的炭疽芽孢苗等。
1.5 严格执行农业部有关兽药管理条例
新的实施细则和认真实施NY 5046-2001无公害畜产品“奶牛饲养兽药使用准则”和NY 5047-2001“奶牛饲养兽药防疫准则”。
2 普通病的防治要领
奶牛普通病的防治, 重点是搞好饲养管理。饲喂奶牛应严格遵照奶牛的生理特殊需求和饲养标准, 按不同的生长阶段与生产性能给予含有适量营养、质地优良、无毒无害、适口性好、精粗饲料配比恰当的日粮。应饲养在干燥、清洁的场所;在气温适宜、放牧条件良好时, 应充分放在室外, 保持适当光照度。
2.1 犊牛饲养管理要点
犊牛出生后1~2h内应喂1~2kg母牛初乳, 因初乳中含有大量免疫球蛋白, 极有利于增强初生犊牛的抗病能力。7d内应饲喂母乳, 7d后方可改喂混合牛乳或采用代乳粉冲喂, 但应做到定时、定量和定温。每头犊牛的总哺乳量350~400kg, 哺乳期约60d, 个别发育较差的犊牛, 可酌情增加。
2.2 后备牛饲养管理要点
按饲养标准给予精料, 并充分饲喂优质粗料。在生长发育正常的基础上, 满15~17月龄、体重达375kg以上时可予配种。对未达体重标准的, 应改善饲养管理并推迟至18月龄时配种。
2.3 围产期牛饲养管理要点
妊娠后期的重胎牛在临产前一周应移至产房饲养。产房应清洁、干燥, 并经常消毒。饲养员应加强对待产牛的观察, 尽量做到自然分娩, 如有异常分娩时, 应在严格清洁消毒后进行产道检查, 必要时才作人为助产。分娩后母牛胎衣在12~24h仍未排出时, 应作治疗;并观察恶露性质、排出数量和子宫复旧状况。围产期饲养应以康复为主, 不应快速增料催乳。新产3d内适量挤乳, 一般够喂犊牛即可, 不应挤净, 以防发生产后瘫痪, 3d后才能挤干牛乳。
2.4 泌乳牛饲养管理要点
关注子宫净化, 适时配种, 确保母牛在产后3~4个月内受孕。泌乳前期可适当提高日粮浓度, 采用引导饲养法, 延长泌乳高峰。正确使用挤乳机, 定期清洗和消毒。定期监测隐性乳腺炎, 如隐性乳腺炎的阳性率超过15%时, 应检查并克服乳牛场存在的问题。
2.5 干乳牛饲养管理要点
保证有60d的干乳期。在预期干乳前半个月应作隐性乳腺炎检测, 阳性乳区应作治疗, 治愈后干乳。整个干乳期应特别关注乳房变化, 有异常应及时诊治。饲料应以粗料为主, 增喂优质干草, 严格控制精料喂量, 防止体膘过肥。
3 病牛的护理
乳牛发病后, 应及时发现并予诊治, 以期早日痊愈。患病期间应加强护理, 俗话说得好, “三分治疗, 七分护理”, 可见护理工作对病牛康复的重要性。护理病牛的要点如下。
3.1 改善饲养
病牛一般消化机能下降, 因此, 为了能使病牛早日康复, 饲喂的饲料要易于消化且富含营养, 适口性要好, 多给予鲜嫩的青绿饲料和优质干草, 还应给予足够的清洁饮水。饲喂上要做到少喂勤添, 酌增饲喂次数。
3.2 加强管理
保持清洁卫生十分重要, 因病后牛只身体抵抗力更弱, 为了防止新的感染疾患, 饲养场地还应增加消毒次数。如因肢蹄疾病或起卧艰难的牛, 最好能饲养在泥土地上, 多垫褥草, 防止滑跌。每天协助翻身, 防止褥疮发生。
3.3 优化大环境
饲养乳牛最适宜的温度为5~25℃, 过高或过低均会产生应激反应。因此, 病后乳牛的生活环境更应做到夏天防暑, 冬天保暖。当环境过热时, 可用风扇, 冷水喷雾, 冰块降温;过冷时应关好门窗, 防止大风直吹, 或在牛背上加盖保暖物。病牛要有安静的环境, 诊断与治疗应尽可能集中进行, 避免不断受到人为干扰影响乳牛的休息。夏秋季节, 还应加强对蚊、蝇的杀灭, 尽量避免昆虫对病牛的侵袭。
防治策略 篇2
建筑工程施工中所产生的噪声污染给城镇生态环境、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本文通过对我 国目前建筑施工噪声危害的现状、国家与地方相关法规的管理与执行现状、建筑施工现场的实际生产管理现状等进行研究,找出问题与差距,从施工技术与法规管理两方面提出了未来防治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的对策。
关键词: 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对策
宜顺论文网
目 录
一、建筑施工噪声概念„„„„„„„„„„„„„„„„„„„„„1
二、建筑施工噪声的污染现状„„„„„„„„„„„„„„„„„„1
三、建筑施工噪声的影响„„„„„„„„„„„„„„„„„„„„1
四、建筑施工噪声的控制与对策„„„„„„„„„„„„„„„„„2
(一)生产技术方面的噪声防治对策„„„„„„„„„„„„„„„2
(二)生产管理与法规方面的噪声防治对策„„„„„„„„„„„„3
五、结论„„„„„„„„„„„„„„„„„„„„„„„„„„„5 参考文献„„„„„„„„„„„„„„„„„„„„„„„„„„„5
宜顺论文网
浅谈建筑施工噪声防治策略研究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城市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给城市环境也带来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在城市区域内从事建筑施工对城市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噪声污染,给环境增加了新的压力,由此诱发的环境污染纠纷案件也在逐年上升,影响社会安定。如何在城市建设开发过程中消除或减轻建筑施工噪声对环境的污染,保证人们正常的工作秩序和生活秩序,创造一个安静、清洁、舒适的环境,这即是城市开发建设部门和单位应认真对待和努力解决的问题,又是环境管理部门面临的难题。
一、建筑施工噪声的概念
建筑施工噪声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其特点是:噪声源相对稳定,施工作业时间不稳定,所产生的噪声时间有较大的波动性,这给环境管理、监测带来一定的特殊要求。建筑施工噪声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建筑噪声来源于多方面,也是多类别、错综复杂的,主要来源于:土石方移动、打桩、结构浇筑、装修4个施工阶段。产生噪声的主要机械设备为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各种打桩机、混凝土搅拌机、电锯、吊车、升降机等不同性能的动力机械。
二、建筑施工噪声的污染现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建筑施工噪声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在建筑施工中所发生的特别显著的噪声作业作为特定建筑施工,一般有以下5种作业。1)使用打桩机、拔桩机或打桩、拔桩机作业;2)使用铆钉机作业;3)使用凿岩机作业;4)使用空气压缩机作业;5)设有混凝土搅拌设施或沥青混凝土搅拌设施的作业。
虽然这些特定建筑作业,另有在规定区域施行作业时对噪声大小、禁止在夜间或深夜操作、每日操作时间限制、作业期间的限制、星期日及节假日禁止作业等均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建筑施工噪声是一种临时性污染,因其声强高,又往往是露天作业,再加上不少建筑单位为了赶工期而夜间施工,所以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造成的污染相对比较严重。
三、建筑施工噪声的影响
噪声污染被视为一种无形的污染,它是一种感觉性公害,具有局部性、暂时性和多发性的特点,由于其危害性大,噪声又被称为“致人死命的慢性毒药”。长期工作在高噪声环境下而有没有采取任何有效的防护措施,必将导致永久性的无可挽回的听力损失,甚至导致严重的职业性耳聋。国内外现都已把职业性
1宜顺论文网
耳聋列为重要的职业病之一。强噪声除了可导致耳聋外,还可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心血系统、消化系统以及生殖机能等产生不良的影响。特别强烈的噪声还可导致神经失常、休克甚至危及生命。由于噪声易造成心理恐惧以及对报警信号的遮蔽,它又常是造成工伤死亡事故的重要配合因素。
四、建筑施工噪声的控制与对策
建筑施工噪声问题,已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环保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并结合各地区的实际,对建筑施工噪声管理,作了具体的规定。主要内容包括: a)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机械设备,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施工单位必须在开工15天前向工程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该工程的项目名称、施工场所、占地面积、施工总期限,在各施工期(土石方阶段、打桩阶段、结构阶段、装修阶段)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范围和污染程度,以及采取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经环保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开工。环保部门根据当地人民政府批准的《噪声功能区域划分》,加强管理监督,采取抽查方式监测其场界噪声,限制其施工时间及高噪声施工机械,把施工噪声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环保部门应根据施工期噪声对环境污染范围、强度、时间及建设规模向建设单位预征收足额的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排污费,以此对环境、社会、周围居民的补偿。
b)施工场界周围的居民和群众团体有权在施工前了解施工时可能发生噪声污染情况,施工单位应听取当地公众的意见,接受公众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声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保卫自己应享有的环境权益及安静权。若超标排放,则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避免或减少建筑施工噪声扰民,并按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排放费。对夜间施工有特殊规定:禁止夜间(晚22∶00至次日晨6∶00),在居民区、医疗区、科研文教区等噪声敏感物集中区域内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同时规定,确因施工工艺要求或特殊需要,必须夜间连续作业的应在5个工作日前提出申请,经市建设部门预审,所在地的区环保局批准后实施。并且,经批准的夜间施工工地,应在夜间施工3天前,公告工地周围的居民和单位。值得注意的是,对建筑施工的工艺、装备也有规定限制。
此外,对违反噪声污染防治法的规定,拒报或者谎报建筑施工噪声排放申报事项的,不按国家规定缴纳超标排污费的,拒绝环保部门现场检查或者被检查时弄虚作假的,夜间进行明文禁止的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的,由环保部门给予处罚,情节严重的,将在新闻媒体曝光,直至建议建设部门吊销建筑施工许可证。然而,由于建筑施工工地的流动性,施工周期的阶段性和施工过程中的突击性,形成了建筑施工噪声的自有特点,增大了其控制难度。建筑施工噪声的控制可采取如下措施:
(一)生产技术方面的噪声防治对策
2宜顺论文网
1、生产作业尽量向现场外部发展,减少现场施工作业地作业量或作业内容。对于产生强噪声的成品、半成品的机械加工及制作,可以在工厂、车间内完成,减少因施工现场加工制作产生的噪声。如推广商品混凝土,使得混凝土的搅拌远离施工现场,减少该作业的噪声源。此外,如木材、钢筋及其它金属材料的加工等,也可以实现非现场作业。
2、积极改进作业技术,采用先进设备与材料,降低作业噪声的产生量。如整体滑动模板的使用,可以大大减少模板作业噪声发生量与强度。尽量选用低噪声或备有消声降噪声的施工机械。施工现场的强噪声机械(如:搅拌机、电锯、电刨等)可以设置作业棚,以减少强噪音的扩散。运用吸声、消声、隔声、隔振等降噪技术,降低施工机械噪声,改进技术有如下方式:
a)吸声降噪:吸声材料多为纤维材料、颗粒材料、泡沫材料等,其吸收噪声频率宽,可降噪5~20dB(A)。也可打桩机、搅拌机,锯木机等高噪声施工机械附近设置吸声屏,能降低噪声15dB(A);b)消声降噪:产生空气动力性噪声源的施工机械如通风机、压风机等中高频噪声源,采用阻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扩散消声器、缓冲消声器等消声方法,能降低噪声10~30dB(A);c)隔声降噪:用隔声性能好的隔声构件将施工机械噪声源与周围环境隔离,使施工噪声控制在隔声构件内,以减小环境噪声污染范围与污染程度。隔声间由12~24cm的砖墙构成,其隔声量30~50dB(A);隔声罩由1~3mm钢板构成,隔声量10~20dB(A),如在钢板外表用阻尼层、内表用吸声层处理,隔声量会再提高10dB(A);d)隔振降噪:在施工机械设备与基础或联接部之间采用弹簧减振、橡胶减振、管道减振、阻尼减振技术,可减振至原动量1/10~1/100,降噪20~40dB(A)。
施工现场维护结构的全封闭技术,以及新型隔音围护的使用,可以大大降低施工作业噪声向外界的传播强度。施工噪声主要来自各类施工机械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噪声。推行清洁生产,必须采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先进的施工技术,以达到控制噪声目的。由于我国施工机械生产技术比较落后,致使多数施工设备噪声仍较高,与国外同类产品比较,一般高5~10dB(A)。施工机械进场应得到环保部门的批准,对环境噪声污染严重的落后施工机械和施工方式实行淘汰制度。施工中应采用低噪声新技术,如改变垂直振打式为螺旋、静压、喷注式打桩机新技术等,使噪声污染在施工中得到控制。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有益的经验。
(二)生产管理与法规方面的噪声防治对策
1、对强噪声作业控制,调整作业时间,制定合理的作业时间带。在施工现场超出规定时间带作业的一般是连续搅拌混凝土,支模板,以及浇注混凝土等作业。这些噪音的产生在正常作业中是避免不了的,而且这些噪音的强度非常大,都多多少少的超过国家规定的噪音排放标准,在夜间作业噪音又显得尤
3宜顺论文网
为突出,为了有效的控制施工单位夜晚连续作业,就应该严格控制作业时间。当施工单位在居民稠密区进行强噪声作业时,晚问作业不超过22时,早晨作业不早于6时,在特殊情况下(高考期间)应该缩短施工作业时间。另外,昼间可以将施工作业时间与居民的休息时间错开,中午避免进行高噪音的施工作业,当特殊情况下确需连续施工作业的,事先应该与附近居民协商,并上报工地所在地的环保局和有关环保行政执法部门。
2、严格控制人为噪声,进入施工现场不得高声叫喊,无故甩打模板,乱吹哨,限制高音喇叭的使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噪声扰民。凡在人口稠密区进行强噪声作业时,须严格控制作业时间,一般晚10点到次日早6点之间停止强噪声作业。确系特殊情况必须昼夜施工时,尽量采取降低噪音措施,并会同建设单位找当地居委会、村委会或当地居民协调,出安民告示,求得群众谅解。从声源上控制噪声(就是要进一步完善建筑施工机械的产品噪声标准,并严格执行这些标准)这是防止噪声污染的最根本的措施。减少人为噪音。应严格执行《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进行文明施工,建立健全现场噪声管理责任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素质培养,尽量减少人为的大声喧哗,增强全体施工人员防噪声扰民的意识。
3、加强建筑施工噪声的现场检查是有效控制施工噪声扰民的根本途径。针对建筑施工噪声事件集中、位置多变的特点,应对建筑施工工地进行不定期检查,对位于居民稠密区的工程进行重点检查。另外,针对目前有些施工单位抢工期,夜间施工的现象 ,加大了夜间检查频次,尤其是在中高考期间,为确保考生有一个良好的复习、考试环境。对现场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从重从快查处,有力地促进了施工单位进行噪声防治。随着群众环境意识的提高,环保法律法规的深入人心,建筑施工扰民的信访不断增多。认真查处群众反映的建筑施工噪声扰民事件,也是加强城市建筑施工噪声管理的重要方面。在对待群众投诉问题上,要求施工单位多查找自身的原因,虚心接受群众意见,认真采取措施,抓好整改落实。对一些施工噪声污染严重,又不采取措施的单位,应根据噪声法的规定给予严肃查处,以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噪声监测。为了及时了解施工现场的噪音情况,掌握噪声值,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环境噪声的长期监测。采用专人监测、专人管理的原则,根据测量结果填写施工场地噪声记录表,凡超过《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的,要及时对施工现场噪声超标的有关因素进行调整,力争达到施工噪声不扰民的目的。
4、完善法规内容,建立明确的环境保护经济责任机制。国家与有关部门应该加紧制定建筑施工公害防治方面的实施细则,使得施工中的有关各方有据可依,执法部门有法可依。在细则中应该明确,采取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的费用承担责任方。同时对于积极执行噪声防治措施的单位应给与政策上的优惠,鼓励施工作业无公害技术的采用与研究。
5、提高法规的可操作性,应该针对建筑施工作业的具体特点,在制定法
4宜顺论文网
规细则时,尽量做到详细、具体、目的性强,施工单位执行时不会有模糊不清的情形发生。针对城市建设实际,要着重抓好建筑施工工程登记、注册和申报审批工作,切实将建筑施工噪声管理纳入制度化轨道。在城市建设中,各工程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都必须到环保部门登记注册,实事求是地申报工程建设的阶段性情况,使环保部门了解工程所处的地理位置、周围人口居住情况、工程规模、工程期限和容易产生噪声的工程设备的安置地点,从而预测施工噪声可能对居民造成的影响。同时,要对需要夜间施工的工程进行严格的审批,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噪声,协调好与周围居民的关系,张贴施工告示,以求得居民的谅解。
6、加大环保观念的宣传与教育,加大在建筑业内外、全社会的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作业人员、管理人员、社会居民、执法人员与部门的环境保护意识。全社会共同努力营造城市良性生态环境。在建筑施工噪声管理过程中,应坚持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原则,经常不断地对施工单位进行有关环保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向施工单位传达国家、省、市有关噪声管理的规定,增强施工队伍的环境意识,使他们真正意识到治理噪声所带来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从而在工作中采取一切可能降低噪声的措施,自觉进行噪声治理,将施工噪声污染降到最低水平。
五、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各地都在加紧建筑工程的建设,但是建筑施工不能以噪声扰民为代价。除了有关部门要加大力度采取相应的措施外,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遵守国家地方法规,采取得力措施保护和改善施工现场环境,尽量减少对施工现场周围环境的影响,减少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干扰。使整个施工过程在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指导下,严格按施工程序办事,真正做到文明施工。
参考文献
1、周兆银、张长友编著: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分阶段教学初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S1)
2、石光辉、宋丽平编著:环境噪声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污染防治技术,2006,(04)
3、高桂荣编著:建筑施工噪声扰民的防治对策[J].城市管理与科技,2005,(03)
4、梁月清编著: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张健编著:建筑施工环境因素分析及污染防治[J];低温建筑技术;2007
5宜顺论文网
年05期
6、牛跃林、骆凤平、吴强、李月生编著:浅谈建筑施工现场的环境污染与防治措施[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6年03期
7、杨文娟编著: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年第17期
8、田玉军、巨天珍、任正武编著:国内城市环境噪声污染研究进展[J];重庆环境科学;2003年03期
9、孙其跃编著:浅议建筑施工噪声的污染与控制[J];民营科技;2010年04期
10、向敏编著:如何防治建筑施工的噪声污染[J].科技风.2008(06)
给水管道爆管原因的防治策略 篇3
关键词:水利工程;给水管道;爆管;措施
前言:我国给水管道爆管现象严重,给水管道爆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管道材质的问题,一些给水管道采用劣质材料的管道或者金属管道,长时间会因材料问题发生爆管现象,或者由于金属管道长时间经过水的浸泡后逐渐被腐蚀后发生的爆管现象。引起爆管的因素还有一方面是因为地基下沉等因素造成地基浸水,下沉,从而造成管道的压力,引起给水管道爆管。给水管道的接口处理不当也会引起给水管道爆管现象,由于接口没处理好的原因使接口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弯曲等情况,使接口处漏水,浸泡给水管道。引起管道爆管现象存在的因素还受地表荷载、管道在受内外因素的腐蚀情况与水锤与气囊中存在可流动的液体的突然变化等造成的给水管道爆管现象的发生。严重影响给水管道的正常使用。
一、给给水管道爆管原因分析
1、管道材质国内早期供给水管道材质多为灰口铸铁管,该种管材脆性大、强度低,整个管体组织疏松,难以消除气孔、黑渣和内沟,其在横向受力和外力振动下管顶或两侧受弯曲应力较大的部位易发生纵向破裂。
2、地基沉降管线敷设或维修时基础处理不当、加固不当或扰动原状土等都会导致管道基础强度不一致,季节变化等导致地表土收缩、膨胀和翻浆等导致地基强度弱化以及管道附近管路存在的跑冒滴漏现象使地基浸水变软而产生不均匀沉降,均会引起纵向弯曲应力而导致管道受力不均,造成纵横向产生裂缝,甚至断裂,即使采用柔性接口,当局部不均匀沉降较大导致接口弯转变形超过允许弯转量时也会导致接口漏水。
3、连接方式前期供给水管道多采用刚性接口,该种接口方式具有接口坚硬、不具备抗弯、抗拉和抗剪切能力,其在外力作用下对管道扭转、振动和位移的抵抗能力差,因此易导致漏水现象;采用焊接或承插式连接方法的管路上,由于多为现场施工,焊接完成后进行防腐施工,由于施工难度等原因导致施工质量不易控制,尤其是小口径管路因施工难度大往往不进行防腐施工;承插式接口的可挠性差,易传递侧向力矩和轴向拉力,一旦遇到急剧温差或短期内基础不均匀沉降则会导致水管爆裂。
4、地表荷载地下管道均不可避免的承受一定量的地表荷载,虽管道本身具有一定的抗压能力,其在限值内不会对管道造成破坏,但若遇到较强地表荷载对地面产生巨大扰动时会导致土壤结构发生变化,管道也会随之发生振动,振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均匀压力易引起管道渗漏甚至爆管。
5、管道腐蚀埋于地下的管道会受到内外腐蚀的作用,外腐蚀主要为土壤腐蚀,主要因素是土壤微电池、宏观电池、杂散电池以及土壤微生物等引起,一旦管道防腐层施工质量差则会导致局部防腐层破损;内腐蚀则主要是由电化学腐蚀和化学腐蚀,其会导致管道内涂层脱落。
6、水锤与气囊有压管路内流动的液体因某种外界因素导致内部液体流速突然变化,液体动量变化引起压强突然变化,因此在一段时间内升压和降压交替进行直至完全衰减的现象成为水锤,水锤现象发生后一旦管路难以承受则会导致漏水现象;在长距离输配水管路中一般设计流速不大,管路中的气体多以气囊形式存在于管路顶部,在管路刚开始冲水时管路内流态多为层状或波状流,排气也较为容易,而后期则多呈段塞流,该种状态下排气则较为困难,同时由于长距离、大管径、多起伏的管线经过地形起伏高差较大地段若没有安装足够的排气泄水装置则更易导致管内充气,一旦管路排气不彻底则气囊的压缩将导致高强压力振荡和管路剧烈震动现象,严重时并会导致供水中断。
二、管道爆管防治对策
1、合理选用管材
供水管路管材选用应选择承压能力强、使用性能可靠、施工简单、使用年限长,内壁光滑、输水能力强的管材以充分保证给给水管道能够安全运行。在建设水管中,要选择优质的管道材料,治疗的优劣决定其使用年限,在保证材料具有抗压、抗腐蚀等特点。目前一些水利工程中使用球墨铸铁管,这种材质硬度强,抗拉及抗压性好,不易腐蚀;在给水管道中能够长时间使用,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由于该种管材采用T型柔性接口,该种施工工艺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和可挠性,其埋置于地下可抵抗少量的不均匀沉降,改善管道及周围土壤受力状态,管道本身因水温变化而引起的伸缩在接口处可被吸收而不致漏水。
2、加装伸缩管和排气阀
为避免由于轴向应力导致的断裂,应解除一些部位对管道的约束,即在一定范围内允许管道伸缩,因此应采用伸缩器或套管等措施来释放固定端应力;在地形起伏较大区域应在管道的高点加装自动排气阀,在地形起伏较小的区域也应在挖槽时人为的设计出起伏坡度,使管路呈循环上升或下降,并在一定范围内的最高点加装排气阀。
3、加强阴极保护
当前长距离管线多采用钢管,但其有在自然环境中易腐蚀的缺点,因此应做好其防腐工作方可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应加强对钢管进行阴极保护的措施,由于钢管在土壤环境中所受腐蚀多为电化学腐蚀,而阴极保护是防止土壤腐蚀性的前提,应在实际应用中通过测量钢管环境土壤电阻率和自然电位来评价土壤腐蚀性,并结合测定值来进行阴极保护措施。
4、改进接口形式
针对于钢管自身抗腐蚀性较差的缺点,应加强对钢管内外防护处理得当,因此可采用承插式焊接接口钢管以代替传统钢管,避免管道发生爆漏。
给水管道中接口处理不当会引起爆管现象,由于管道钢管不具备抗腐蚀性,很容易被谁浸泡发生被腐蚀现象;对此,应该采用焊接的方式代替钢管的接口,即将传统钢管的对接焊缝接口改为搭接焊缝接口,从而提高焊缝质量,避免了接口被腐蚀,同时应该将焊接的质量加强,各个缝隙及时处理,减少环向焊缝带来的应力集中,避免焊接处由于水冲击造成漏水,使管道爆管。
5、加强管理对漏水现象
水利部门应该加强管理措施,方式漏水现象的发生。为了使漏水现象逐渐减弱现象,避免爆管现象的出现,应及时对水管进行质量的加强,及时进行检测维修;在动和关闭阀门时尽量缓慢进行,使水对于水管的冲击力变小,避免水的冲击给水管带来的破坏。通过管理制度的制定,将操作顺序合理安排,保证操作正常进行。在水质发生问题或者出现腐蚀的现象时,应及时检查并维修,及时更换水管,避免水管爆管造成的严重后果。
三、结语
目前,市政给水管道爆管现象仍然严重,给水管在出现爆管现象时会严重影响给水智联与安全,爆管的发生也可能引起其他现象的出现,由于水的冲击造成其他事故,给人类带来威胁。爆管现象的出现原因主要是管道本身材质及适量、接口质量及抗腐蚀、抗压、抗拉性的优劣、内外因素的压力、管理体系的不完善、股难道内液体具有的腐蚀性等。这些问题的解决依靠市政的严格管理,经过对管理体制的规划,对材质质量的加强,对接口处的处理以及应用防腐蚀性强的管道材质。通过一些列处理措施的应用以及严格的管理,不仅增加管道质量,避免给水管道爆管现象的发生,还能够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增加市政的良好控制,从而促进给水管的正常供水。
参考文献:
[1]屈鲲.供给水管道破损漏水情况研究分析[J].供水技术.2010(05)
母猪发情失常的防治策略 篇4
整合资金投入。加大市乡财政扶持力度,整合财政支农资金,支持肉鸡产业发展。整合服务体系。实行肉鸡产业领
导联系制度,建立示范点。抓好服务队伍建设,加强对相关技术人员和养殖户的技术培训,提高养殖成活率,确保效益最大化。
近几年,由于种种原因,在规模化养猪场和农村散养的母猪中,发情失常的病例屡屡出现,并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母猪发情失常,不能及时配种繁殖,降低了生产能力,影响了经济效益。通过临床病例分析,综合防治,取得了良好效果。
1 病因
1.1 后备母猪
(1)先天性生殖器官发育不良,不健康。
(2)丘脑、脑下垂体前叶分泌机能失常,不能正常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卵泡激素。
1.2 断奶母猪
(1)由于饲养管理不当,或内分泌紊乱,引起的卵巢机能改变,雌激素、孕激素、促黄体素分泌失调。
(2)接产、助产消毒不严,细菌感染子宫引起子宫内膜炎;胎儿过大、助产用力不当,造成子宫粘膜损伤,引起子宫炎。
(3)母猪产仔6~7年以后,已进入老年期,卵巢萎缩,生殖机能减退,不能产生滤泡,不再发情,失去生育繁殖能力。
1.3 饲养管理不当
饲料中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添加量不准确,引起母猪体况过肥或过瘦;慢性消化不良或寄生虫病引起猪体过瘦;长期精料过多造成猪体肥胖等。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引起的猪体过肥或过瘦,致使内分泌活力失常,性机能减退,长期不发情或发情失常。
2 临床症状
性欲缺乏而长期不发情。发情失常,间隔很长时间才发情,且发情症状不明显,或无症状,或发情无规律,屡配不孕。发生卵巢囊肿时,卵泡激素分泌过剩,母猪亢奋,长期发情不止,虽交配亦不孕。
3 预防
3.1 合理选种
先天性生殖器官发育不全的要及时淘汰,去势育肥,不作种用。
3.2 短期优饲
对饲养不良,体况过瘦,不发情的母猪,在配种前半个月,饲料中添加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量也适当增加。补喂10%的青绿多汁饲料,饲料中不能添加棉粕、棉饼。哺乳期的母猪,如体况过瘦,应及早断奶,提前优饲。
3.3 限制饲养
体况过肥的母猪,减少或不喂精料,多喂青绿饲料,适当增加粗饲料,增加运动,让母猪掉膘至种用标准,同时辅以药物催情。实践证明,在饲料中添加3%的氯化钙,连喂5~7d,有明显的减肥效果。
3.4 诱导发情
对体况正常,不发情的母猪,与正常发情母猪和圈饲养,通过发情母猪爬跨来诱情;也可让公猪每天接触一次母猪,每次15~20min;也可把公猪尿撒在母猪头侧,或用公猪尿泥抹在母猪鼻子上,也可把交配时公猪口中吐出的白沫抹在母猪鼻子上。
3.5 适当运动
放牧运动对促进母猪发情排卵作用很大,特别是在场外阳光充足、有水、有草的地方经常溜达,效果较好。
4 药物预防
VE400~600㎎∕日,分两次拌料喂入,连用3天为一个疗程。如不发情再用一个疗程。苯甲酸求偶二醇2ml一次肌肉注射,可间隔一天重复注射一次。绒毛膜促性腺激素500~1000IU,一次肌肉注射,一次∕日,连用2~3d。此方卵巢囊肿时使用。乙烯雌酚3~10㎎,肌肉注射,第二次发情再交配。催产素猪5~10IU肌肉或皮下注射。孕猪尿190~300ml饮水或拌料喂服,连用3~5d。3~5个月的孕妇尿100ml,多层纱布过滤,加双抗肌肉注射,或150~300ml喂服。当归15g、熟地20g、白芍12g、益母草20g、阳起石15g、肉苁蓉10g、淫羊藿10g,煎水喂食。红糖250g,炒半焦状,内服,一般两次就能发情。慢性子宫内膜炎的治疗:现注射雌二醇0.5~3㎎,使子宫口开放,用生理盐水加双抗冲洗子宫,然后再注射催产素使子宫口收缩。同时5倍常用量的青霉素、链霉素肌肉注射。
5 小结
母猪发情失常大都与饲养管理有关,在饲养过程中喂给全价配合饲料,同时,通过科学的饲养方式控制好母猪的体况,避免过肥或过廋,喂给适量的青绿多汁饲料,并适当加强运动,一般都能使母猪保持良好的生育能力。
李
李宜
永良
志(山(
山东
东省
省邹
邹城
城市
市看
城庄
郊镇
畜畜
牧牧
兽兽
医医
工工
作作
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原因和防治策略 篇5
毫无疑问,网络是
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
随着网络这一新兴媒体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已开始步入网络时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人们的生活因之受到影响,整个世界也因它的出现而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网络已成为现时代的宠儿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这个世界带来超时空的数字化光环的同时,也夹带有污泥浊水与沉渣,有的专家将它称之为“电子海螺印”。
缺乏自控能力的青少年一旦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其求知的心智和原本善良的情感很容易被网络虚拟世界所吞噬,有的甚至还在网络的各种诱惑下,走上犯罪道路,有的甚至失去了生命和自由。
然而,一桩桩血泪案例,一声声警世长钟,对青少年“网虫”
们来说,是那样苍白无力。
沉迷于网络的青少年逐年增加已成为一个全世界不得不正视的问题,各国专家学者都在探讨其原因,找寻治理之方法。
笔者不是专家,但对这一课题也很感兴趣。
在拜读了专家们的高见后,颇受启发,遂生参与探讨之意,拟借此文以抒管见,不当或错误之处,敬请专家学者匡正。
一、原因剖析
客观说来,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但笔者以为,起主导作用的主要是网络本身因素、青少年自身因素以及教育和管理层面的因素。
其一、网络本身的因素
如同一枚硬币有正反两面一样,网络亦有其两重性。
网络的出现,诚然为人类的沟通与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从未见过的新东西。
如网上购物、网上学习、网上交流等等,但与此同时,它亦有许多负面的东西。
研究表明,青少年长时间沉溺于网络,不仅对青少年的生理是一种摧残,对心理亦有重大的负面影响。
这种认识是理性的,也是客观的。
然而,对我们分析青少年沉迷于网络的原因而言,笔者认为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因为人的行为是个体意识的外化,而非理性的外化,通常具有理性思维的人不会沦为“网虫”。
据华中师大陶宏开教授分析,沉迷于上网的孩子通常是以下三类:
其一是兴趣和爱好很单一,或是没有其它兴趣和爱好的孩子,其二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孩子,其三是人际关系不好的孩子,为什么他们会沉迷于上网?这与网络本身大有关联。
网络是用现代高端的科技手段将各种五花八门的资讯汇聚起来的一个载体,是现实世界的虚拟,是一个没有城门的“不夜之城”。
它具有无政府主义、资源丰富、超时空、方便快捷等特点。
网络世界里没有地理的界线,没有人世间的距离,能给每个上网者提供一个属于自己的时空,在这个虚幻的时空里,他们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可以在属于自己的这个世界里自由翱翔;可以找到了一个消磨时间的好去处
;可以体会到现实生活当中不可能享受到的乐趣;可以获得虚拟奖励,得到自我肯定,从而宣泄学习不成功带来的压抑。
网络世界具有的丰富信息,齐备的功能,能满足人们的种种好奇心以及各种各样的需要和欲望。
有人称其是一个全球性的博物馆,一个无比神奇的游艺宫,一个发表自己见解的****,一个结交朋友的场所。
同时,所有的网络游戏在编程的过程中都充分研究了心理学和催眠学,也就是说网络游戏玩家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地被洗脑,被催眠。
网络本身的这些特点,对具有好奇心,特别是有感失落于现实的青少年来说,无疑具有巨大诱惑。
因而,他们一旦置身其中,便可能会越陷越深,欲罢不能,进而沉迷之。
其二、青少年自身的因素
网络本身因素只是青少年沉迷于网络的客观性因素之一,此因素的存在并不会直接导致青少年沉迷于网络。
原因很简单,人是自由意识的主体,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反应。
那么,青少年为何会沉迷于网络呢?笔者认为,这与青少年自身因素有关。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一个特殊阶段。
这一时期的青少年,不仅身体发育急速进行和趋于完成,性成熟所产生的性差别明确化和性本能膨胀,而且其认知结构、情感结构和意志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表现为:
第二性征出现,自我意识和独立性增强,对新事物敏感且容易接受,情感强烈而细腻,渴望友谊和交流,自制力相对较弱。
正是由于这些特点,使他们产生了多方面的需求。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一些因素的制约,其各种需要就难以在现实中得到满足。
这种矛盾的情形,极易使青少年的心境处于压抑状态。
人在现实处境与构想之间出现偏差的时候,总会想方设法地去寻求别的补偿途径,而网络以它特有的方式和丰富的内容,给人们展示出了一种全新的虚拟社会环境,这无疑为青少年提供了发泄和实现自身需求的平台。
网络游戏可以使他们找到自我、实现自我,网上聊天给了他们倾诉的空间和对象。
当他们在这个神奇的虚拟世界里第一次获得快乐与满足时,便会希望重复获得。
由于他们相对较弱的自制力,这种重复行为往往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当达到失控的程度时,他们就成了“网虫”。
其三、教育方面的因素
网络本身与青少年自身因素的存在,会使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成为可能。
但不是必然,只要学校、家庭及时正确引导,让青少年对网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学会自我控制,完全可以避免形成“网瘾”。
遗憾的是,学校、家庭对此未有足够的认识。
先说家庭教育.中国的父母有“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传统。
为此,他们总是尽可能地满足孩子们的要求。
计算机作为信息处理的重要工具,成为不可获缺的东西。
为让孩子紧跟时代发展要求,了解网络基础知识、掌握上网的基本方法,家境较好的家庭大都主动给孩子配备了电脑,较差的则采取给孩子零钱让其去网吧上网的方法,以满足其需要。
至于孩子上网干什么,则由于家长对网络知识的缺乏,以及无暇顾及等主客观原因,往往都没有加以过问。
事实上,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父母要多挤出时间来陪伴孩子,多与孩子进行交流,教育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认识方法,学会正确地对待事物,形成良好的辨别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为青少年以后独立自主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父母对孩子的不闻不问行为,容易使他们产生错觉,认为是默许。
这样,久而久之,孩子便迷失于网络当中了。
再来谈一下学校教育。
尽管现时代的教育模式已多样化,但学校教育依然是当今教育的主流。
青少年沉迷于网络的现状,学校教育脱离不了干系。
从学校教育理念来看,上个世纪80
年代,我国就提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年后的今天,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但在许多学校,存在的依然是应试教育。
不负重荷的学生容易滋生厌学情绪和心理压力,而教师由于过分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对学生的心理的变化未予以足够关注,学生在学校找不到缓解内心的孤独地方,遂把目光转移到虚幻的世界中去;从计算机教育现状来看,尽管各中小学校对电脑和网络知识都很重视,都开设了专门课程。
但很少有学校对学生的网络安全防范进行专门教授。
而青少年的识别能力和控制能力相对较差,一旦浏览非法、色情、暴力网站后,很容易被腐蚀,继而沉迷之。
从高校网络教育现状来看,全国多数高校虽已建立了校园网,有的还铺设了宽带网,开设了电子阅览室,为学生上网提供了便利.但由于缺乏安全预防教育,疏于引导和管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致使电子阅览室完全变相,成了名副其实的聊天室、玩游戏和看黄色片的好去处。
这种变相纵容最终导致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
其四、管理层面的因素
学法律的人都知道,对特定的人而言,特定环境的不作为也会造成社会危害。
既然网络本身、青少年自身、学校教育都存有“软肋”,即网络运行环境存有问题,那么掌管公权力的管理者则应积极作为,加强对网吧的管理,协同抑制青少年沉迷于网络逐年递增的发展态势。
笔者考察网吧营运管理的现况,发觉无论是网吧的管理体制还是管理方式,都相对滞后于形势发展需要。
在管理体制上,存在着“多头管理、难司其职”的现象,文化、公安、工商等部门“各管一段”,表面谁都在管,实际谁都管不好。
这种职能部门各自为阵的管理体制,致使网吧管理漏洞百出,为违规网吧和无证经营的“黑网吧”
提供了生存的空隙。
在管理方式上,往往以专项治理为主,这种在一段时间内由文化、公安、工商等部门联手对网吧进行大规模整治的办法,在短时间内诚然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随着专项治理的结束,随之而来的是网吧违规活动的普遍回潮。
事实证明,对网吧的整治,单凭专项治理难以收效,而应加强日常监管。
一些专家认为,最有效且最低廉的管理手段是从源头对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的有关电信运营商进行严格要求,按照国家规定,对证照不全的网吧一律不许提供接入服务,并于每天
0—8
时对所有网吧停止网络接入服务。
同时网络的安全监控软件也要在网吧里安装,一旦有浏览色情和非法网站,便自动地掐断。
笔者认为此观点缺乏可操作性,难以推行。
本人主张公权力的管理机关应对受利益的躯使,不惜违反规定,专门在学校周围设立网吧,吸引在校生上网或者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的经营者,以及为了留住上网的孩子,提供吃住,通宵经营,帮助孩子逃避学校管理和家长追查的经营者,采取特别监督和管理,扫除违规网吧和无证经营的“黑网吧”,坚决杜绝执法工作的表面化,空洞化,使不法分子无机可乘,为青少年提供优质上网的场所。
二、防治对策
从世界范围来看,对如何治理青少年的网瘾问题,各国都有自己的招数。
美国和韩国把防治的重头放在教育上,印度则重拳打击提供色情网站的网吧,限制和防止未成年人接近色情资料;德国依靠运用技术手段,严防青少年受到不良网络内容的侵害;日本着力加强对学生上网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网络免疫力。
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依据上文之分析,笔者认为,基于“凡上帝有一所庙宇地方,魔鬼也会有一座礼拜堂”的事实,对青少年上网成瘾的防治,家庭、学校亦应对青少年上网的行为加强防范意识,改善教育方法,同时权力机关要加强网络立法,整治网络环境。
其一、加强防范意识,改善教育方法。
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是家庭和学校防范和教育的失败。
在现代信息社会,网络已日益成为青少年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青少年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和信息技术开阔视野,掌握大量的需求信息,帮助了解更多的未知领域,促进学业发展和个性培养;但同时网络也是一个信息的堆积场,学术信息、娱乐信息、经济信息以及各种各样的黄色、暴力信息往往同时并存。青少年在信息高速公路上风驰电掣之际,倘若不以甄别、选择的态度对待滚滚而来的信息快餐,而一味地接受,可能对其思维方式、人格发展等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对此,家长和学校应予以高度重视,对其上网应提出必要的约束条件。
对他们实行公开上网、限时上网,并有目的培养其监控能力和良好的上网习惯。
为把网瘾从源头上杜绝,家庭和学校应把功夫花在网络外,解决青少年学习中的压力。鼓励他们积极参加课外活动,解决人际交往中的困惑,鼓励他们多与人交往,但在交往中要选择交往对象,同时要给其创造人际交流的机会,让他们把压抑的情绪通过正常的人际交流宣泄出来,让其体验到现实人际交往的成功,从而帮助他们重建自信。
同时,要根据其心理特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工作。
对已沉迷于网络的青少年,家庭和学校应对其采取灵活的教育策略,在予以充分理解和了解的基础上实施教育.家庭和学校应把孩子沉迷于网络的行为后果告诉他,信任而平等地与其沟通交流。
在其认识到沉溺网络对自己造成的巨大危害后,再去谈如何戒除其网瘾的问题。
要么采取直入主题的方式,与其协商,共同制定戒除网瘾的行动计划;要么采取曲线救瘾的策略,先在荒地上种上庄稼,然后再清除杂草。
切忌采取过激行为,不问青红皂白地打骂,这只会使情况变得更糟。
青少年皆有逆反心理,你压得越重,他反弹得越快。
其二、加强网络立法,抑制网络糟粕。
辨证地看,网络的积极意义确实大于其负面的消极意义。
从心理角度而言,网络拓宽了青少年学习有关心理知识的渠道;在控制自我情绪方面,网络为青少年情绪宣泄提供了良好的途径与空间;在自我激励方面,网络有助于激发青少年的想象力、求知欲和创造性;在认知他人的情绪方面,网络为青少年感觉别人的感受、双向交流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渠道;在人际关系的管理方面,网络缩短了青少年人际交往的时间和空间。
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其本身充斥有许多对青少年极具诱惑的暴力,色情等内容,使得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作用日渐凸现。可见,网络在为我们带来信息开放的同时,又向人们警示:
倘若置网络糟粕的泛滥而不顾,必将造成对青少年健康构成危害;但若因噎废食,禁止青少年上网,亦会对精华的流通构大人为地阻滞。
如何才能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理论界认为有必要采取设计一种制度来规范网络本身。
但笔者以为,制度的明确和稳定,最有效的途径是通过立法的形式加以明确规定。
从这个角度来说,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立法尤为显得紧迫而重要。
我国目前理论界对之呼声很高,但至今仍未有一部统一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
因此,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的立法进程,使网络营运做到有法可依,是防治青少年沉迷于网络的根本途径。
但要指出的是,立法诚然是约束网络糟粕泛滥的有效方法,但它不是万能的。
当上网者与网吧经营者的利益趋于一致时,他们会联合规避政府的监管,绕开法律的束缚。
煤矿瓦斯治理及防治策略分析 篇6
关键词:煤矿瓦斯治理;防治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TD7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0-0175-02
近几年,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开采难度及成本逐年增大,煤炭市场皮软,安全投入不够,导致煤矿安全事故较为频繁,其中瓦斯事故成为了近年来煤矿事故的最大杀手,因此,加强对煤矿瓦斯的有效治理,强化对瓦斯治理过程的控制,能够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重要保障。
实际上,加强对煤矿瓦斯的治理,实质是要加强对治理过程的控制和现场管理的落实,这就要求煤矿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应当分析瓦斯治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特征参数,采用有效的方式,加强对瓦斯治理工程的各个环节的控制,以及现场措施的落实。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瓦斯治理工程验收等节点的控制,促使整个煤矿的开采过程都能够处于一种较为稳定的状况,达到预期治理瓦斯的良好效果。
1 煤矿瓦斯治理的现状
1.1 采抽不平衡
随着国家的重视,虽然很多煤矿企业在生产的时候注意到了煤矿瓦斯的治理工作,但是却没有重视起来,由于企业内部或外界因素的影响,很多企业在治理瓦斯方面还是很传统和落后的,在安全生产上偏重于利益。
当前我国煤矿开采过程中瓦斯抽采不平衡,主要体现在煤矿企业为了经济效益忽视安全效益,煤炭市场不景气,安全投入大打折扣,为了节约成本,在大力开采的过程中,忽视瓦斯抽采工作。如,我国平顶山采矿区,根据有关数据统计。一般一年之内只有三个月用于抽采瓦斯,其他四分之三的时间都在组织生产,因此,瓦斯采抽不平衡,是导致煤矿瓦斯事故多发重要因素。
例如,2013年四川泸州市的桃子沟煤矿就发生了一起重大瓦斯爆炸事故,从而造成28人死亡以及18人受伤,该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影响特别恶劣,系重大安全事故,桃子沟煤矿属于非法开采,并且生产过程以及组织管理十分混论,该煤矿常年进行煤矿开采,一般来讲,一年当中应当至少有三个月用于抽取瓦斯才能保障开采的安全性,然而,该煤矿老板为了攫取利润,长时间进行煤矿开采工作。四川省煤矿非常多并且分散,普遍存在管理混乱,制度缺乏、缺乏安全措施等问题,事故发生之后,四川省泸州市长宣布28位遇难人士名单,并且表示沉重的哀悼。该煤矿公司已经被采取吊销营业执照并且责令永远不可进行煤矿开采活动。
因此,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应当采抽平衡,不可一味进行开采工作,而忽视煤矿安全工作。
1.2 煤矿瓦斯治理体系不完善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和强度的增加,煤矿瓦斯含量和瓦斯压力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瓦斯治理预防难度加大,一些矿井内通风系统不完善,监测监控系统设备老化、不合理的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矿井瓦斯抽放管理体系不完善,煤矿企业对瓦斯抽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阻碍了瓦斯治理新技术的应用。
例如,2013年3月29日,吉林八宝煤业公司发生一起重大的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2人受伤以及36人死亡,经济损失达4 700万。八宝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在于煤矿瓦斯治理系统缺乏完善性,该公司在没有得到吉林省政府的相关指令下,就派遣劳工进入煤矿井内,而矿井中通风系统不完善或没有通风系统。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下进行煤矿开采工作。
此外,八宝煤矿没有相关监控系统,劳工直接在矿井中工作,矿井的瓦斯抽放系统也不完善,该煤矿企业基本上没有采取抽取瓦斯的措施,为了攫取高额利润,置劳工生命不顾,常年进行煤矿开采工作。该煤矿在政府下令停产整顿期间,依旧违规将人员安排封闭的矿井中,从而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以及人员伤亡,必将接受法律的制裁。因此,煤矿瓦斯治理系统应当加以完善。
1.3 人员缺乏安全意识
当前,我国瓦斯事故出现频繁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相关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对于老化的设备不进行更换,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求取企业利润。
相关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培训,无证上岗并且违规操作的现象十分常见,容易导致瓦斯事故发生。
例如,2015年10月份,江西上饶永吉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此次瓦斯爆炸造成3人死亡,7人失踪。此次瓦斯爆炸事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瓦斯爆炸发生的原因主要是人员缺乏安全意识,进入煤矿的人员普遍素质不高,缺乏安全生产意识。
此外,永吉煤矿属于违法组织生产,所招聘的员工都是没有经过相关技术培训的人员,目前,该煤矿发生如此重大安全事故,已经被江西省上饶市政府停产整顿。
因此,组织生产过程中,应当加强人员安全生产培训力度,并且需要持证上岗,对于没有相关技术培训的人员,应当禁止其进入煤矿生产活动中,从而避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煤矿开采人员的安全意识对于煤矿开采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因此,应当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相关人员安全意识。
2 煤矿瓦斯治理防治策略
2.1 保持矿井通风良好
在矿井瓦斯治理的过程中,矿井通风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完善的通风系统是实现高产高效的先决条件。矿井通风系统必须独立、可靠、稳定,采掘工作面确保有足够的新鲜风流,瓦斯不积聚,不超限,才能给矿井治理瓦斯奠定重要基础。保持良好通风,可以有效地控制矿井中瓦斯浓度,使其掌握在要求的标准浓度之下。保持良好的矿井通风,可以释放和稀释瓦斯,降低发生瓦斯事故的概率。煤矿企业应当严格地遵守国家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完善的矿井通风系统,完善监测监控系统,实情上传监控数据。
2.2 加大对安全建设的投入
部分煤矿企业缺乏长远的意识,缺乏对安全建设的足够投入,以此来降低生产成本。虽然一时间达到节约成本,但是时间过长则会损害煤矿企业的长远利益,这就要求煤矿企业应当树立起长远意识,加大对安全建设方面的投入,引入先进的技术、设备,引进专业的人才。
近些年,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瓦斯治理技术同样得到显著提升。国内煤矿企业应当积极地引入国际上的全新科研成果,加强与科研机构的沟通与交流,实时掌握治理瓦斯的先进方法,深入了解瓦斯的发展动向,在确保合理的经济预算前提之下,努力搞好煤矿企业的安全建设工作,为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重要保障。
2.3 加强瓦斯灾害的危害与规模控制
煤矿企业一旦发生瓦斯安全事故,工作人员应当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措施以加强对瓦斯灾害的规模与危害程度的控制。
首先,矿井管理人员应当严密地监督与控制好矿井的开采状况,一旦发生瓦斯安全事故,管理人员应当及时地通知相关的人员进行安全撤离,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其次,煤矿企业应当加大安全培训的投入,要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危害认识和危机意识,从源头上加强瓦斯治理体系的建设,加大瓦斯治理的人力和物力的投入,积极开展有针对性和实质性的工作,有的放矢,才能保证瓦斯治理达标。
2.4 加强瓦斯灾害的防范
①要提高煤矿企业管理人员对瓦斯极其危害性的认识;
②抓好四项管理工作:要加强矿井瓦斯抽采的管理;
③加强“一通三防”的管理;
④加强瓦斯监测监控的管理系统;
⑤加强员工的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队伍。要不断的学习和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每个职工对瓦斯的认识,更要普及瓦斯的危险性认识,熟练掌握瓦斯的物理化学性质还有其爆炸的条件,从而树立正确的安全指导思想,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两者之间的关系,坚持安全第一的理念,优化矿井布局,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合理组织生产。
3 结 语
综上所述,煤矿瓦斯治理工作在煤矿的安全生产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这就要求煤矿企业在治理瓦斯上必须具备创新与改革的思想,要进一步地提升防治瓦斯灾害的能力,为井下职工的人身安全提供重要保障;加强对瓦斯治理过程管控,实现现代化规范化管理,降低煤矿瓦斯事故,推动煤矿企业健康的、快速的、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諝杰,徐艳军.煤矿瓦斯治理过程控制策略分析[J].技术与市场,2014,
(7).
[2] 谈国文,赵旭生,张庆华,等.渝阳煤矿煤与瓦斯突出综合预警系统建设 及应用[J].煤矿安全,2011,(1).
[3] 李伍成.演马庄矿煤与瓦斯突出综合管理及预警平台的应用[J].煤矿 安全,2011,(8).
[4] 刘程,赵旭生,谈国文,周等.煤与瓦斯突出综合预警技术实现原理及应 用[J].煤矿安全,2010,(5).
煤矿地质灾害的防治策略 篇7
煤矿产业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推动了地区的工业化进程, 但是煤矿产业的盲目发展也给生态环境带来损害。人们依赖于地质环境存在, 如果栖息地受到破坏, 人们便会面临生命健康方面的威胁。煤矿生产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形式的地质构造, 如果无法妥善加以处理, 极易转变成地质灾害, 甚至对煤矿生产造成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
1 煤矿地质灾害的现状
我国幅员辽阔, 地理环境复杂, 地质条件多变, 特别是山地和高原地区, 地质构造活动频繁。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 各地区极易发生地质灾害, 且地质灾害的种类繁多, 分布不均匀, 对当地环境影响大。我国的工业化进程需要大量的能源条件作为支撑, 特别是对煤炭的需求。由于我国是煤炭消耗大国, 煤炭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我国的地质灾害研究及监测防治工作尚且未形成系统的监测评价体制, 对地质灾害的监测防治往往涉及到当地经济的发展, 需要综合各种条件和数据予以研究。传统上, 对煤矿地质灾害的经济评价基本上均是经济管理人员进行, 其参考的数据往往不够准确, 也并未对地质灾害本身加以研究, 因此, 国内的地质灾害研究还需要长时间的发展。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和能源交通等项目的启动, 某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与地质灾害之间的矛盾变得更加突出, 因而必须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防治。
2 煤矿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
2.1 煤矿开采时易发生的地质灾害
2.1.1 煤与瓦斯突出
煤矿区的地质环境复杂, 地质构造条件多样, 矿区内部瓦斯含量不等。在地表逐渐扩张形成的张型断层条件下, 瓦斯能够得到顺利排放;而压型断层则会具有相对较强的封闭性, 瓦斯在封闭空间内聚集, 不利于瓦斯排放。瓦斯能够在较封闭的系统内储气, 以吸附或者游离的状态储存在煤层的缝隙中。在应力对矿井内部环境的调整过程中, 易破坏储气的封闭系统, 使得煤层内积聚的气体向外释放。此类情况下, 瓦斯极易在自然或人力的作用下爆炸。
2.1.2 地面沉降
煤矿大量开采后, 地面沉降几率增大。煤矿往往需要地下开采, 地下开采到一定程度, 会对采空区围岩的初始应力构成破坏, 使这些部位的岩石破碎甚至发生地表位移。人们大量抽排地下水, 使得采空区不断扩张, 地下水的分布就会受到影响, 形成大面积的沉降漏斗, 地表由此发生沉降。
2.1.3 矿井突水
在挖掘矿井和采矿的过程中, 巷道穿插导致水层断裂, 大量的地下水涌入矿井中。矿井突水是煤矿经常发生的地质灾害, 对矿井的生产安全带来不利影响。
2.2 煤矿闭坑后易发生的地质灾害
煤矿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具有短效性, 煤矿生产中大量的不确定因素会导致煤矿闭坑后存在大量的灾害隐患。我国当前的政策明确规定, 严禁露天开采。由于露天采场闭坑后会留下高边坡, 即使进行废石回填, 也无法恢复煤矿原有的平衡。煤矿的大量开采, 矸石的堆放使得坡体原有的平衡应力被打破, 就容易引发山体滑坡。在部分地区经常出现暴雨和山洪, 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 煤矿的煤矸石渣场拦堤就会被冲垮, 山石沿着坡体下滑则会对山坡上的居民造成安全威胁。
3 煤矿地质灾害的防治策略
3.1 遵照科学合理的管理办法, 避免乱挖乱采的现象
即便是煤矿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突发性特点, 但综合历来发生地质灾害的情况表明, 矿灾的发生仍然存在着一些规律可循。对于煤矿的开采者来说, 在对某个范围的煤矿进行开采前最好先进行科学合理的施工规划, 从而避免乱挖乱采现象的出现。同时, 在煤矿开采的基础上对煤矿矿区及周边的地质条件进行详细的勘察, 并找出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各种因素。总的来说, 煤矿地质灾害的防治和管理策略是一项艰苦的且长期的工作, 只有重视并做好该工作, 才能保证煤矿的安全开采。
3.2 强化安全防范宣传, 提高群众防灾意识
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对煤矿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予以高度重视, 并定期开展宣传煤矿地质灾害的安全防治措施工作, 努力提高群众的防灾安全意识。与此同时, 政府还应积极主动地对有可能发生煤矿地质灾害的地区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 并及时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对策。
3.3 坚持资源合理开发, 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对煤矿资源科学合理的开发, 并积极加强煤矿地质灾害的安全防治和管理工作, 同时要主动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这些都可以有效地避免煤矿地质灾害的发生。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各个煤矿的安全开采监管工作, 保证各个煤矿的开采工作都能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从而保障良好地质环境的形成, 最大可能的预防、避免煤矿地质灾害的发生。
3.4 规范地质资源开发, 确保因地制宜
煤矿资源在地域的分布上有着规律性, 因而围绕煤矿资源发生的煤矿地质灾害在地域分布上仍然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规律。所以, 应当切实根据煤矿资源生产的实际情形, 在先进科学技术的指导下, 着力提高煤矿区居民的建筑物质量。我们要对煤矿资源的开采工作进行全方位的考虑, 以煤矿生产的实际情况为标准, 逐步提高建筑物抗灾防范的能力, 以便于达到预先防止煤矿地质灾害发生的目的。
3.5 采取有效措施, 强化工程防治
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应当以不同的地质灾害类型为依托, 采用不同的工程防治措施。当前煤矿地质灾害的类型主要有崩塌、地面沉降与塌陷、泥石流以及山体滑坡等。对于这些情况, 我们可以这样做: (1) 对于危害影响十分严重的, 并且难以治理的, 或者治理成本投入巨大的, 对其直接采取搬迁处理措施较为适宜。 (2) 要加强对山体滑坡、崩塌的检测工作, 并且可以同时进行地表排水工作等。 (3) 对于地面沉降和塌陷, 必须要着力加大对煤矿采空区的监管, 最好对煤矿采空区进行填充处理, 最大限度地避免地面沉降破坏建筑物的状况发生。 (4) 应当加强对煤矿泥石流地质灾害的检测工作力度, 对于易于发生泥石流的地段进行栏渣、固坡等工程措施。
3.6 积极评测煤矿地质环境, 找出地质灾害隐患
通过积极、科学地对煤矿地质环境作出评价来及时发现地质灾害隐患, 并竭力防止地质灾害的蔓延, 由于这些工程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财力、物力, 并且具有一定的公益性, 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最好能够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从而保证地质环境评测工作能够有效及时地控制并减轻煤矿地质灾害的发生。
4 结语
煤矿生产蕴藏着巨大利润, 使得人们不断加大煤矿的开发力度, 甚至出现盲目开采、乱开滥采的不良状况。该非法开采的方式对煤矿的地质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 诸如山体滑坡、地面沉降、泥石流和矿井突水等。因此, 必须加强对煤矿地质灾害的研究和防治, 并且积极地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从而促进煤矿的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武社文.煤矿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措施的探讨[J].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3, 12 (5) :52-53.
[2]梁兆松.煤矿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措施的解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 12 (4) :85-86.
[3]沈德仁.关于煤矿地质灾害, 防治措施迫在眉睫[J].科技与企业, 2012, 22 (4) :156-158.
双条衫天牛防治策略 篇8
1双条衫天牛的预防
该虫在龙门地区以成虫越冬, 1年发生1代, 3月下旬~4月中旬是其出蛰期, 要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4月下旬~5月中旬幼虫集中危害, 防治难度很大, 需要集中精力进行防治。做好监测工作应当做好以下几点: (1) 要明确了解该虫生活史, 搞清楚其越冬形态是主要因素之一; (2) 准确把握危害对象, 树皆带虫病, 只是体不同。物先朽腐, 而后虫生。该虫侵害衰弱木易于健康木, 因为健康木愈合组织较强, 所以不易侵入, 也因为健康木分泌物如流胶、树脂等对虫体有抑制作用, 所以在健康木的表现上就有不易侵入的表现, 比如侵害一半留下羽化孔, 而树体仍然健康, 健康木的树干没有遭受严重侵害;在衰弱木上表现则不同, 衰弱木自身生理机能比如吸收养分、水分能力较弱, 虫体便易于侵入, 且有愈演愈烈之象。 (3) 根据是否受到人为因素影响, 随着广大地区城镇化、夜景亮化等现象的出现, 一些树木的生理机能也会发生改变, 比如景区大量灯光的照射, 宾馆大量污水的排放, 林区工程实施后大量残存物等都会造成树势的衰弱, 使健康木变为衰弱木; (4) 形态因素的变化也是判断树木变势的可靠依据, 比如树木枝梢变稀少、变稀疏, 树木枝叶量明显不成比例, 小叶增多, 浑身是叶, 流胶明显, 枝梢枯黄等都是树势变弱的判断依据, 需要及时进行监测和预防。 (5) 发生期的判定, 比如在集中发生器树木干部会有沙沙声———这是幼虫钻蛀树木干部的声音汇聚而成的, 有虫粪或者木屑排出, 在干部与枝部的结合部有老皮鼓起等都是发生危害的可靠依据。 (6) 根据林地的卫生条件加以判定, 比如林内有大量堆积物存在, 大量树木修枝物没有及时清运出林区等, 都会有可能发生蛀干虫害。
2双条衫天牛的防治
2.1 准确判定发生时期和发生地区是防治的前提
由于该虫的隐蔽性和爆发性, 必须根据上述6个措施进行综合判断, 确定正确的防治时间。
2.2 常规防治是重要环节
蛀干虫害主要是根部施药, 干部涂干施药, 毒孔堵泥等几种方法。一般来说, 工作量都比较大, 且费时费力费人工, 需要很好地组织和掌控。对于桧柏等叶面有刺的针叶树防治, 根部施药是最佳选择;对于测柏等树干老皮较多, 容易刮去老皮的针叶树, 应采用刮皮涂干方式;对于阔叶树, 如柳树、果木树种则可以利用冬季挂老皮焚烧, 结合前期浇水进行施药比较可行, 数量较少且保护价值较大的树木, 可以采用毒孔堵泥方式进行防治。
2.3 树势复壮是根本环节
任何1种或者几种防治方法都不可能一劳永逸, 因为树势弱是其根本原因, 所以每一种措施实施后, 都应进行复壮措施, 包括叶面喷生长调节剂, 树干挂带输液, 根部施肥等, 都是必须且有效的。
2.4 掌握药量和频次是防治成功的关键
针叶树蛀干虫类数量大, 发育不整齐, 不管采用哪种防治措施, 都必须在防治期强化监测, 因为每次施药都有有效期, 一般是4~7天为1个防治周期, 如果还有危害迹象, 则说明已经失去药效, 需要改变方式再次防治。同时每次施药量要根据树径进行确定, 一般树径在10cm以下, 以50倍液涂干或者灌根效果较好, 树径在10~20cm, 则应以1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
2.5 正确判断树木防治效果, 防止蔓延
树干虫害防治不可能做到100%, 必须对发生严重的进行处理。一是如果干部旋皮层完全断裂, 说明已经无防治必要, 可以判定其死亡;二是枝梢已经完全失绿, 说明其已经没有成活的可能, 需要及时清运出林区进行焚烧, 防止扩散蔓延。
2.6 及时进行生物防治是未来防治趋势
该虫的天敌有周氏肿腿蜂等, 在有可能的情况下进行有目的的放养, 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
2.7 林分更新是防治该类虫害的根本之策
有计划地改变林区林相单一, 纯林多, 复合林少的局面, 特别在人工影响较大的区域营造复层林, 混交林和有花、有果的林分, 这样可以吸引尽可能多的鸟类、天敌类生物再次栖息生活, 起到生物多样化的作用。
2.8 防治范围的确定
该虫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成虫具有补充营养的能力, 因此需要初步确定该虫的防治范围, 一般而言, 对于幼虫防治, 如果是点状分布, 经确定该地区树木受害原因后, 发现一点, 防治一片, 效果较好, 可以起到对该地区树木的预防作用;如果是成片分布的, 则可以确定该地区为虫源位置, 需要集中连片重复防治, 以虫源中心木为起点, 在其方圆100m范围内防治所有可疑木, 可以确保防治效果。
摘要:本文论述了全国检疫对象双条衫天牛的预防及防治, 对该虫的发现、预防、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防治策略 篇9
1 枸杞病虫害防治的策略
1.1 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物保护总方针
要确立防重于治的思想, 清除目前在枸杞病虫害防治中采用单一化学农药防治的不正确观念。要重视选用抗病虫害的品种、栽培技术、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防治措施在枸杞病虫害防治中的综合应用, 把病虫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1.2 分清主次
根据调查, 危害枸杞的虫害有38种, 病害5种。其中发生频率高、危害大的有6种虫害、3种病害, 即枸杞蚜虫、枸杞木虱、枸杞瘿螨、枸杞红瘿蚊、枸杞锈螨、枸杞负泥虫、枸杞黑果病 (炭疽病) 、枸杞根腐病、枸杞流胶病。次要害虫和病害有枸杞实蝇、枸杞蛀果娥、枸杞卷梢蛾、红斑莞菁、灰斑病、白粉病等[1,2,3,4]。防治时, 要分清主次, 坚持防治主要病虫害, 兼防次要病虫害, 科学合理地选定农药, 切不可见什么防什么, 有什么农药喷什么农药。
1.3 防治指标的确定
综合防治的特点是面对整个农田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病虫害进行有计划地治理。在对一定时期内危害严重的病虫害进行防治时, 必须兼顾其他病虫害;同样, 制定防治指标时, 须在几种病虫害间寻找平衡点。比如, 当每个枝条有5头蚜虫时, 损失率为5%。蚜虫的防治指标为:5头/枝条, 此时应予以进行防治[2]。病害的防治, 一般是根据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 在病害的始发期进行防治, 目的在于尽可能地压低病原菌发展基数。
1.4 最佳防治期的确定
依据多年的研究资料和近年的病虫情的监测, 在枸杞生长季节有3个明显的关键虫期和1个关键的病害期, 即[4]:
(1) 4月10日左右, 在枸杞发芽至展叶期, 枸杞红瘿蚊、木虱、瘿螨、锈螨开始活动, 枸枸蚜虫卵开始孵化, 此时要注意虫情测报, 及早防治, 压低虫情基数。
(2) 5月中下旬, 在新枝现蕾及老枝开花期, 大多数害虫进入繁殖期, 此时是每年防治的重点, 要连续喷药两次, 并注意全园树冠及地面的喷药。
(3) 8月上中旬, 在秋枝生长期, 枸杞害虫再次进入繁殖盛期。此时期也是枸杞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
(4) 6月上旬至下旬, 在新梢萌发生长期, 枸杞黑果病、枸杞根腐病开始发病, 暴发期或严重发生期在7~8月。特别是枸杞黑果病, 是一种毁灭性病害。此病的流行速度很快, 在发病期遇高温、高湿、降雨量大时, 往往在2~3天内造成全园毁灭, 此病最佳防治时期应在阴雨天之前1~2天进行喷药。枸杞根腐病是枸杞全株输导组织感染的一种病害, 此病既可以从伤口入侵, 也可以直接入侵, 最佳防治期是在根茎处有轻微脱皮病斑时进行药液灌根或用药膏涂抹病斑。
2 枸杞病虫害综合防治问题
枸杞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包括优先选用抗病虫害的品种、农业措施防治、生物防治, 辅以化学防治等。
2.1 优良品种的选择
以国家科技成果推广计划 (农1-4-0-30) 宁夏枸杞 (Lycium barbarum L.) 的品种“宁杞1号”为主, 适当发展“大麻叶”品种。
2.2 农业措施防治
农业措施防治包括整地、合理密植、加强水肥管理和田间管理等[2]。
2.2.1 整地
整地一定要平整、严禁田间积水。
2.2.2 密度
小面积分散栽培可选用株行距1m×2m, 每0.067hm2栽植333株;0.67hm2以上大面积集中栽植, 可选用株行距1m×3m, 每0.067hm2栽植222株。也可株行距2m×3m, 1.5m×3m。
切忌随意加大密度, 加之大水大肥, 使园内空隙减小, 影响通风透光, 并使园内湿度增加, 为枸杞病虫害的发生创造条件, 为防治增加难度。
2.2.3 水肥管理
水肥管理上, 要根据枸杞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需水需肥规律及气候条件、土壤水分状况和肥力状况, 合理灌溉和排水, 科学施肥, 保持土壤良好的通透性能和肥力水平。
2.2.4 田间管理
早春土壤浅耕、中耕除草、挖坑施肥、灌水封闭和秋翻晒园地, 杀灭土层中羽化虫体, 降低虫口密度。
每年春季在树体萌动前, 统一清园, 将树冠下部修剪的残、枯、病、虫枝条连同沟、渠、田埂、路边、林带间野生枸杞及枯枝落叶及时清除销毁, 消灭枸杞病虫害的初侵染来源。春季5月中旬以前不铲园, 营造有利于天敌繁衍的环境。夏季结合整形修剪以及铲园, 去除徒长枝和根蘖苗, 防止瘿螨、锈螨的孳生和扩散。
2.2.5 化学防治
采用化学农药对病虫害进行喷雾、喷粉、灌根或涂抹树干, 杀灭害虫和病菌, 以保护植株正常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3 枸杞病虫害防治应注意的问题
3.1 枸杞病虫害防治中无公害问题
无公害生产的关键技术是病虫害的防治技术。生产过程中的一切配套措施和栽培措施, 都应该以保护生态环境、抑制病虫害数量, 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次数和数量为前提, 严格遵循和执行国家农药使用准则[2,5,6]。
3.1.1 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品种
六六六、滴滴涕、林丹、呋喃丹、毒虫丹、甲胺磷、久效磷、克虫磷、氧化乐果、三氯杀螨醇、杀虫脒、双甲脒、氰久、氟乙酰胺、磷化锌、有机汞制剂、砷制剂、甲拌磷 (3911) 、对硫磷 (1605) 、甲基对硫磷 (甲基1605) 、内吸磷 (1059) 、马拉硫磷、磷胺、甲基异柳磷、氟化物、克百威、砒霜、西力生、赛力散等其他高毒、高残留农药。
3.1.2 目前国家许可使用的农药
扑虱蚜、苦参素1号、苦参素4号、大功臣、吡虫啉、吡虫啉洗衣粉合剂、百草1号、螨死净、扫螨净、硫黄悬浮剂、霸螨灵、田卫士、敌杀死、功夫、杀灭菊酯、来福灵、一遍净、赛得、蚜虱灭、托尔螨净、克胜螨清、克螨清3号、托尔螨克、螨克灵、哒螨灵、虱螨剑客、石硫合剂、多抗霉素等生物农药。
3.2 科学使用农药问题
3.2.1 喷药时间
必须在每天上午8~10时、下午5~7时进行, 切不可在中午进行喷药。
3.2.2 保护措施
农药要现用现配, 喷药期间禁止吸烟和吃东西, 尽量避免身体接触农药, 身体有伤时不进行喷药, 以防农药中毒。用过的药瓶、药袋, 要妥善处理, 以防人、畜中毒。
3.2.3 喷药原则
要力求一防多治, 即每次喷药时力争做到病、虫、螨兼防, 病、虫、螨兼治。严格遵循农药使用说明。不随意降低农药稀释倍数, 加大或减少用药量。多种农药混用时, 要分清各农药的酸碱性, 切不可酸、碱性农药混合施用。防止重复用药, 不在防治同一种害虫时施用同一类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农药。
3.2.4 喷药方法
坚持对每株由里向外、由下向上的喷药方法, 并注意叶背面喷药, 使每株枝条叶片都喷到药。喷药量以枝条、叶片喷雾药滴细小、均匀密布, 但又不互相联合, 不向下滴水为宜。
摘要:根据大量的调查研究, 针对目前我国新建枸杞种植区在枸杞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对枸杞病虫害防治中策略的确定、综合防治、防治中应注意的一些基本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枸杞病虫害,防治策略,综合防治,注意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吴福桢, 高兆宁.宁夏枸杞害虫调查及重要种类论述【A】.枸杞研究编写组.枸杞研究【C】.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1982.140-153
【2】安巍等.枸杞规范化栽培及加工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 2005.25-110
【3】鲁占魁, 王国珍等.枸杞根腐病的发生及防治研究【J】.植物保护学报, 1994, 21 (3) :249-254
【4】任月萍.枸杞黑果病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1986, (3) :34-35
【5】张宗山, 李锋等.无公害枸杞害虫综合防治技术方案【J】.宁夏农林科技, 2002, (1) :3-5
我国艾滋病防治策略刍议 篇10
1985年我国发现第一例艾滋病病人, 1994年进入快速增长期。据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对中国艾滋病疫情进行估计, 截止2007年底, 我国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70万, 其中艾滋病病人8.5万, 全人群感染率为0.05%。目前, 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仍相当严峻。截止2008年底, 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27.63万例, 其中艾滋病病人8.23万例, 累计死亡3.81万例。虽然从总体上看, 我国艾滋病疫情仍呈低流行态势, 但在特定人群和局部地区中感染率已很高, 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艾滋病疫情上升速度有所减缓;二是性传播已成为主要传播途径;三是艾滋病疫情的地区分布差异大;四是艾滋病流行因素广泛存在[1]。艾滋病疫情正在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 我国正处于艾滋病防治的关键时期。
2 艾滋病控制的关键环节
艾滋病是一种与人们的行为方式密切相关的可防可控的传染病。虽然艾滋病不可治愈, 但完全可以预防。研究表明,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血液途径、性途径和母婴途径, 通常将艾滋病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分为三大类, 即经性途径传播、经血液途径传播和经母婴途径传播。因此, 只要针对艾滋病的三条传播途径, 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就能够控制艾滋病的流行与蔓延。
首先, 如果采取有效的宣传教育策略和干预措施, 使人们自觉选择健康行为, 改变高危行为方式, 就能够防止艾滋病的传播, 降低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其次, 如果及时为艾滋病病人提供抗病毒药物治疗、抗机会性感染治疗和双重及多重感染治疗, 减少耐药发生, 就能够降低病死率, 延长生命。既能够体现对艾滋病病人的关怀, 也能够控制和管理艾滋病病人, 减少其传播艾滋病病毒的危险性。因此, 在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中, 围绕“减少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降低艾滋病病死率、提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生存质量”的目标, 采取有效的防治策略, 就能够控制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 就能够有效遏制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与蔓延。
3 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策略取向
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 将其作为关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和民族兴衰的战略问题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国务院制订了《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 (1998~2010年) 》和《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 (2006~2010年) 》, 颁布了《艾滋病防治条例》。在借鉴国外艾滋病防治经验的同时, 结合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实践, 形成了适合中国特点的艾滋病防治策略, 提出了“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的方针, 建立了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工作机制, 强化艾滋病监测和检测体系建设, 加强宣传教育, 采取行为干预和治疗救助等措施, 实行综合防治, 使我国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
3.1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⑴预防为主, 是长期以来我国卫生工作的总方针, 也是控制艾滋病流行的根本措施。在开展艾滋病预防工作中, 可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健康促进教育, 提倡健康行为和理念, 树立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性道德观, 使人们自觉选择健康行为, 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避免损害健康的危险行为, 从根本上减少艾滋病高危行为的发生。⑵防治结合, 就是要一手抓预防, 一手抓治疗。⑶综合治理, 就是既要治标, 又要治本;既要对高危人群进行必要的行为干预, 又要对社会公众普及预防知识;既要坚决防止血源性传播, 又要有效控制注射吸毒、性接触和母婴传播等其他渠道;既要加强医疗救治工作, 又要全面落实各项防治措施。
3.2 坚持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
艾滋病防治不仅是卫生问题, 更是社会问题, 其防治工作涉及社会多个方面, 需要全社会、政府及其各个部门的共同参与。政府在艾滋病控制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责任, 其组织领导作用的发挥, 是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保证。1996年, 国务院建立了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协调会议制度, 协调各部门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 研究解决防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为了进一步加大政府对防治工作的领导, 2004年2月, 国务院在原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协调会议制度的基础上, 成立了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 吴仪副总理任主任, 29个部门和7个省 (自治区) 的主管领导为成员, 负责研究制定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和规划;协调解决全国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并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2008年4月, 国务院对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组成人员进行了调整, 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任主任, 30个部门和7个省 (自治区) 的主管领导为成员。
3.3 坚持依法防治、科学防治
2004年12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将艾滋病规定为乙类传染病, 并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加强艾滋病的防治工作, 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防止艾滋病的传播。2006年3月1日施行的《艾滋病防治条例》, 是我国第一部针对单病种而制订的国务院行政法规, 涵盖了艾滋病防治总则、宣传教育、预防与控制、治疗与救助、保障措施、法律责任、附则等七个部分[5]。因此, 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 必须提高依法防治意识, 加强执法监督, 使艾滋病防治走上法制化轨道, 保证防治工作有序开展。
3.4 加强疫情监测, 及时、准确、全面掌握艾滋病疫情以及流行趋势
根据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需要, 建立健全艾滋病的监测网络, 及时发现艾滋病疫情, 准确掌握艾滋病流行形势, 贯彻“预防为主”卫生工作方针, 对健康人群做好保护。
3.5 加强宣传教育, 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
由于艾滋病的特殊性, 特别是目前人们对艾滋病认知的程度和社会环境, 应当将宣传教育置于艾滋病防治的重要位置。⑴对全社会成员的普及教育。向公众普及艾滋病常识。⑵对青少年的重点教育。使其远离毒品, 远离不良行为, 掌握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⑶对高危和重点人群的专门教育。向他们传递科学、准确的艾滋病防治信息, 引导他们改变危险行为, 减少或者阻断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因素。
3.6 加强行为干预, 切断传播途径, 提高防治有效性
由于艾滋病的传播与人的自身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 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则涉及改变人的行为, 特别是涉及到有吸毒、卖淫、嫖娼、同性恋行为的特殊人群的高危行为。因此, 改变高危行为成为防治艾滋病的关键。在行为干预方面, 要着重关注对艾滋病传播的社会行为因素的控制。为此, 要在依法严厉打击贩毒、卖淫嫖娼等社会丑恶现象的同时, 对重点人群采取诸如安全套推广使用、美沙酮维持治疗等必要的行为干预措施, 减少他们传播或感染艾滋病的机会;要加强血站建设和管理, 坚决打击非法采供血活动, 保证血液及其制品安全;为所有愿意获得艾滋病咨询、检测的人员提供免费服务;普遍开展孕妇筛查和落实阻断母婴传播措施等。要实行综合防治, 切断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提高艾滋病防治的有效性。
3.7 加强救治与关怀, 降低病死率, 提高感染者和病人生存质量
《艾滋病防治条例》明确规定, 医疗机构应当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提供艾滋病防治咨询、诊断和治疗服务, 并将我国实行的“四免一关怀”政策内容法制化, 要求向农村艾滋病病人和城镇经济困难的艾滋病病人免费提供抗艾滋病病毒治疗药品;对农村和城镇经济困难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适当减免抗机会性感染治疗药品的费用等。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救治关怀, 不仅可以延长生命, 提高生存质量, 控制和管理艾滋病病人, 减少其传播艾滋病病毒的危险性, 大大减少艾滋病在人群中的传播, 而且有利于解决艾滋病带来的社会问题, 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7]。
3.8 加强性病和丙肝的防治管理, 进一步控制艾滋病的传播
3.8.1 性病是指以性接触作为主要传播途径的一组传染病, 常见性病包括梅毒、淋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尖锐湿疣和生殖器疱疹等。性病病人特别是有生殖器溃疡的病人, 更容易通过性接触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病毒。性病在我国流行和蔓延比较严重, 积极治疗性病可以降低艾滋病病毒传播的危险性。因此, 预防性病和预防艾滋病的性传播要紧密结合, 加强性病监测、规范性病诊疗市场是控制艾滋病流行的策略之一。
3.8.2 丙型肝炎和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类似, 都可以通过血液和性途径传播。静脉注射吸毒者中丙肝病毒的感染率很高, 同时, 丙型肝炎引起的肝损害增加了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复杂性和难治性, 慢性丙型肝炎已经成为威胁艾滋病病人并致死的原因之一。因此, 预防艾滋病的措施既可以有效预防丙型肝炎, 也可以通过丙肝的防治, 进一步控制艾滋病的传播。
3.9 加强以社区为基础的艾滋病防治工作
无论是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行为干预和综合防治措施的落实, 还是艾滋病病人的救治与关怀、性病和丙肝的防治管理等工作, 都需要在基层社区得到贯彻和落实。因此, 基层社区就成为艾滋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主要平台, 是所有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中心下沉的落脚点。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和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实际, 加强以社区为基础的艾滋病防治工作研究, 逐步形成以社区为基础的艾滋病防治模式和工作机制, 使艾滋病防治工作下沉到社区, 促进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4 调整策略, 适应工作发展需要
糖尿病足病的防治策略 篇11
王玉珍,曾任解放军306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全军糖尿病诊治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2004年起进行糖尿病足病和下肢血管疾病工作。主要方向为糖尿病足病的综合诊治,足病溃疡的局部诊治,下肢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内科诊治。曾经在国内外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参加编写专科书籍四部,编写糖尿病科普书籍四本。获得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两项,军队医疗成果及科学进步三等奖七项。曾经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糖尿病中心进行糖尿病足病专业培训。
糖尿病足病的严重危害性及其危险因素的评估
糖尿病足病是严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造成糖尿病患者致残甚至死亡。在西方国家,5%~10%的糖尿病患者一生中可能患糖尿病足病。在美国,因为糖尿病足病而截肢的患者占所有截肢患者的一半。我国39家三甲医院的调查显示,糖尿病足截肢占全部截肢的28.2%,占非创伤性截肢的33.8%。糖尿病患者的截肢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40倍。卫生条件差、贫穷、赤足走路和生活习惯落后的地区截肢率更高。
糖尿病足病的危险因素
◆ 既往足溃疡史。
◆ 周围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
◆ 周围血管病。
◆ 足部畸形(如拇外翻,鹰爪足、夏科氏关节病)和胼胝。
◆ 严重肾脏病变,视力严重减退或失明。
◆ 鞋袜不合适。
◆ 个人因素(社会经济条件差、独居老人、糖尿病知识缺乏)。
糖尿病足病的预防
糖尿病足病危险因素的评估是进行足病预防的第一步。在社区和基层医院,要特别关注有足病危险因素的糖尿病患者,如是否存在神经病变、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表现,尤其注意有无足部知觉减退和吸烟习惯、是否合并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和肾病等。
定期进行足背动脉搏动、足部皮肤色泽和温度等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足部轻微病变。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应每年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一次包括足部感觉测定和血管检查在内的糖尿病并发症评估,然后根据检查结果和是否有足病及其危险因素,将糖尿病患者实施以下分类管理。
1 对于无足病危险因素的糖尿病患者,每年进行一次常规的并发症筛查即可。通过报纸、杂志、网络和糖尿病科普讲座等途径进行预防足病的宣传很有必要。
2 对于有足溃疡病史的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随访,加强足病防治教育与管理,减少足溃疡复发的机会。
3 对于已经接受下肢血管介入等手术治疗者,需要督促患者遵医嘱服用抗凝药物,定期到医院复查。
4 对于出现下肢疼痛、皮肤温度减低、间歇性跛行等缺血性临床表现的糖尿病患者,需要及时转诊至有条件的医院重新进行足病和下肢血管状态的评估。
5 对于合并严重足母外翻、夏科氏关节和其他足畸形的糖尿病患者,应接受骨科专科医生的评估,必要时进行矫正手术等治疗。
6 对于合并严重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尿毒症、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应被视为有足病高危因素,足部的检查至少应每3个月进行一次。
在足病预防教育中,要突出对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不良生活方式的纠正(如戒烟)、适当的护足措施指导,包括如何防止足烫伤和外伤等,以及正确地修剪趾甲和胼胝。防治足部霉菌感染等。需要告知有糖尿病足高危因素的患者出现何种情况需要及时就医等。
糖尿病足病的诊治原则
糖尿病足病的诊断
足溃疡和坏疽是周围神经病变、血循环障碍、足的压力改变和感染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按照病因分类,糖尿病足病可以分为:
1 神经性溃疡 神经病变起主要作用,血液循环良好。足通常是温暖的,皮肤干燥,足部皮肤颜色正常,痛觉不明显,足部动脉搏动良好。溃疡发生在足部压力大区域,溃疡周围常有胼胝,换药时患者无疼痛或轻微疼痛。
2 神经-缺血性溃疡 常伴有明显的周围神经病变和周围血管病变,足背动脉搏动消失。足凉而有静息痛,足部边缘有溃疡或坏疽。
3 缺血性溃疡 以缺血性病变为主,溃疡发生在非压力大的区域,溃疡周围皮肤组织苍白或青紫,溃疡基底肉芽组织色暗,换药时患者疼痛剧烈。
糖尿病足病的分级
对于足病进行分级的目的是指导临床医生评估足病的预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目前有许多糖尿病足病分级方法,在临床上最为实用的是Wagner和TEXAS分级。
1 Wagner分级 Wagner分级为糖尿病足病经典的分级方法。(见表1)。
0级患者属于有足病的危险因素但还没有足溃疡,足病的预防应该从0级开始。
2 TEXAS分级与分期 德州大学(University of Texas)分级方法,在溃疡深度的基础上增加感染和血液供应的评估。无感染的溃疡(A级)、感染的溃疡(B级)、缺血的但无感染溃疡(C级)、缺血合并感染的溃疡(D级)。截肢率随溃疡深度和分期严重程度而增加,如非感染非缺血性溃疡,半年随访期间无一截肢。溃疡深及骨组织,截肢率高出11倍。感染与缺血并存,截肢增加近90倍。溃疡深度的分期为无溃疡为1期、表浅溃疡为2期、深及肌层的溃疡为3期、溃疡并累及骨和关节为4期。例如德州大学分级为4D,即患者的足溃疡深及骨关节而且有感染和缺血。
表1 糖尿病足病Wagner分级
糖尿病足病的检查
糖尿病足病的检查主要包括足溃疡检查、影像检查、神经功能检查、动脉供血检查、足压力测定等。电生理测定有重要价值,但难以用于临床常规筛查。简单的音叉检查可用于诊断神经病变。尼龙丝感觉的缺失被认为是感觉神经病变的表现。
踝动脉-肱动脉血压比值(ABI)是非常有价值的反映下肢血管状态的指标,正常值为0.9~1.3;ABI<0.9为轻度缺血,ABI 0.5~0.7为中度缺血,ABI<0.5为重度缺血;ABI>1.3则提示下肢动脉钙化,为轻度缺血。
CT、核磁或血管减数造影(DSA)可了解下肢血管闭塞的程度和部位,既可为截肢平面提供依据,又可为血管旁路手术和介入治疗做准备。
跨皮氧分压(transcutaneous oxygen tension,TcPO2)测定:足TcPO2>40 mm Hg,足溃疡愈合可能性很大。TcPO2<30 mm Hg提示周围血液供应不足,足部易发生溃疡或已有的溃疡难以愈合。TcPO2<20 mm Hg,足溃疡没有愈合的可能。
糖尿病足病感染的处理
合并感染时需明确感染的程度、范围、有无骨髓炎。局部感染的征象包括红肿、疼痛和触痛。但这些体征可以不明显甚至缺乏。更可靠的感染表现是脓性分泌物、捻发音或深部窦道,分泌物增多变为浑浊,气味臭常为最早的变化。足X平片发现局部组织内气体,骨组织被破坏,说明有骨髓炎。诊断困难时应行核磁或者CT扫描确定。在基层医院无核磁等检查手段时可利用临床指标,当溃疡存在时间超过1个月不愈,或者换药时探及骨组织,要考虑骨髓炎。如果合并糖尿病足溃疡的患者有严重的难以控制的高血糖,这种高血糖往往是感染严重的表现之一。
在糖尿病足病的诊断中,及时发现威胁肢体和生命的感染十分重要。深部脓肿为威胁肢体的感染,需要及时进行清创治疗。患者出现溃疡的坏死部位迅速扩大、高热不退、血浆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迅速下降、血压降低、呼吸困难、败血症等威胁全身的感染的临床表现,需要及时进行截肢手术而保全生命。
糖尿病足部感染的微生物确定是指导抗菌药物应用的重要环节。要在局部清创后取溃疡深部的标本作细菌培养。不要进行溃疡表面的分泌物培养,尤其不要在清洁伤口前进行培养。针吸取样具有特异性,但缺乏敏感性。溃疡的细菌培养需要反复多次进行,以确定感染的细菌种类。曾经进行多种抗菌素治疗的患者要考虑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的感染。
糖尿病足病诊断的原则是全面评估患者溃疡的性质、范围、感染的程度,是否存在下肢血管病变、骨髓炎;是否合并心脏疾病、心脏功能不全、肾脏疾病、贫血、低血浆白蛋白血症等;需要代谢内分泌科、心脏内科、肾脏内科、感染科、实验科、影像科等多专业人员协作完成。
糖尿病足病治疗原则
1 通常需要胰岛素治疗,加强血糖监测和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控制高血糖和避免低血糖。
2 纠正营养不良、贫血和浮肿,控制高血压和纠正心脏功能异常、下肢缺血。严重下肢血管病变者需要外科或介入手术治疗。
3 清创是局部创面处理的关键,目的是清除感染和坏死的组织,变慢性伤口为急性伤口。清创的次数要根据患者伤口情况而定,感染坏死严重者需要每天清创。对于感染组织与正常组织界限不清者,不宜贸然进行大面积清创,可以采取蚕食法进行。对于合并下肢血管病变者,要及时改善下肢血管供血,然后再清创。患侧肢体ABI在0.6以上时清创比较安全。伤口的敷料选择要根据医院的条件、病人的经济状况而定。原则是敷料能够吸收分泌物,防止外界微生物的侵入,有一定通透性。更换敷料的次数依分泌物的量而定。4 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治疗时间可根据临床征象、血沉、外周血白细胞、放射学及微生物的检查结果来决定,一般骨髓炎治疗应该在6周以上。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不被推荐。糖尿病足病患者的制动非常重要。
糖尿病足病的诊治中需要强调的是多学科的协作。应该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解,治疗上有所侧重,以某个专业为主;同时,需要始终牢记足病并发症只是糖尿病并发症的一种,这类患者往往合并多种糖尿病并发症,必须综合防治。
霉菌毒素的危害及防治策略 篇12
霉菌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 繁殖迅速, 常造成食品、用具大量霉腐变质。目前已知的霉菌毒素有400多种,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25%的世界谷物受已知的霉菌毒素污染, 全世界由于霉菌毒素污染造成的损失, 每年高达数亿美元, 而对人畜造成的危害更是难以统计。霉菌毒素对动物除中毒和致死外, 更重要的是不易被发现机体免疫机能下降、生长受阻、生产性能和抗病力降低, 故饲料中霉菌毒素有“隐形杀手”之称。其对动物生产性能和人类健康的负面影响是非常大的[1]。因此, 饲料霉变问题是饲料工业和畜牧业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生产中须采取综合预防措施, 才能有效控制饲料霉变, 防止其对动物的危害。
1 霉菌毒素的危害
霉菌毒素产生的临床中毒症状会因在饲料中的毒素种类、剂量、饲喂时间、毒素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动物本身的品种、年龄及健康状况而有所不同。动物摄食不同剂量的霉菌毒素所造成的临床毒理学综合症已有很好的研究, 可导致急性死亡、生长减缓以及生产性能降低[2,3]。
1.1 霉菌毒素对鸡的危害
鸡天生对霉菌毒素敏感, 饲料中较低的毒素含量就会造成鸡群大量死亡。
在:卵巢和输卵管萎缩, 产蛋量下降, 产畸形蛋;采食量减少、生产性能下降、饲料报酬降低等。
1.1.2 肉鸡
近年来, 霉菌毒素对肉鸡的危害越来越大, 霉菌毒素时刻困扰着肉鸡养殖业。主要表现为:在不同地区, 不同的养殖场, 因为饲料和垫料的霉菌毒素种类和含量不同, 鸡的健康指数不同, 临床表现也差别也较大。一般表现为以下几种:抵抗力下降、生长缓慢、采食慢、腿爪颜色发浅、色素沉积不良、肠道病久治不愈等。
1.1.3 种鸡
多数霉菌毒素能导致种鸡氧化应激、免疫抑制, 最终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下降, 不同的动物对各种霉菌毒素的敏感性不同。其中已证实对种鸡危害严重的有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T2毒素[4]。主要表现为:内脏肿大、免疫机能下降、抑制生长、肝肾受损、口腔溃疡、皮肤病变等。
1.2 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
霉菌毒素对猪产生的毒害作用因在饲料中的含毒量、喂饲的时间、其他霉菌毒素存在与否、动物本身的物种、年龄及健康状况而有所不同。临床反应的变化可自急性中毒症状至慢性症状。猪发生霉菌毒素中毒后, 会出现生长发育停滞、繁殖障碍 (死精、不孕、死胎等) 、消瘦、抗病力下降等症状, 给养猪生产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1.2.1 仔猪
中毒的仔猪被毛粗乱、皮肤苍白、腹泻、四肢无力, 常出现中枢神经症状, 头弯向一侧, 头顶猪栏, 数天内死亡。
1.2.2 生长育肥猪
一般变现为生长发育迟缓、采食量减少或完全拒食;常伴有腹痛、呕吐、下痢或便秘, 粪便中夹有粘液和血液;被毛粗糙、体面部、耳、四肢内侧和腹部皮肤出现红斑、黄疸、贫血等症状。
1.2.3 母猪
母猪中毒后皮肤黄疸, 四肢乏力慵懒, 粪便干燥, 直肠出血, 尿液颜色加深, 甚至呈浓茶色 (血红蛋白尿) , 黄曲霉毒素中毒时此症状尤为明显。生产母猪易出现流产、早产、产期延迟, 死胎、弱仔率上升, 产后不发情、假发情、延长发情期等症状。
2 防治
2.1 加强饲料生产管理
严格采购, 选择正规厂家的饲料;坚决杜绝饲料及原料湿度超标、霉变原料入库。做好饲料及原料的储存工作, 控制仓库的温度、湿度, 注意通风, 尽量缩短储存时间, 防止饲料在储存过程中发霉变质。规模较小的养殖场应尽量减少饲料存储量, 最好现配现用。
2.2 合理使用饲料防霉剂
按照抗菌范围广、防霉能力强、易与饲料均匀混合、经济实用等特点选用具备抑制霉菌生长, 但又对动物无毒的防霉剂。
2.3 做好各项饲养管理工作
使用新鲜全价饲料, 坚决不喂保存不善或已霉变的饲料;尽量选择干燥新鲜的垫料, 垫料要经常翻晒, 以防霉菌繁殖。霉雨季节, 更要特别注意使用干燥的垫料。
2.4 搞好畜禽舍卫生
每天应认真清洗并消毒喂料器具和饮水器。畜禽出栏后, 要彻底清扫、换土和消毒, 消毒可用5%石炭酸或0.4%过醋酸喷雾后密闭数小时, 设置合理的通风换气设备, 保持室内通风干燥和清洁卫生。
参考文献
[1]Devegowda, G, M.V.L.N.Raju, N.Afzali and H.V.L.N.Swami.1998a.Mycotoxin picture worldwide:novel solutions for their counterac-tion.In:Biotechnology in the feed industry, Proceedings of the14th Annual Symposium (T.P.Lyons and K.A.Jacques eds.) , Nottingham University Press:241-255.
[2]Berry, C.L.1988.The pathology of my-cotoxins.J.Pathol.154:301-311.
[3]Neldon-Ortiz, D.L and M.A.Qureshi.1991.Direct and microsomal activated aflatoxin B1exposure and its effects on turkey peri-toneal macrophages in vitro.Toxicol.Appl.Pharmacol.109:432-442.
【防治策略】推荐阅读:
综合防治策略05-22
病毒防治策略09-26
社区中医体质防治策略06-20
地质灾害防治策略11-02
微生物防治策略12-30
森林病虫害防治策略05-10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策略05-11
营养饮食及防治策略07-27
中小学校园欺凌产生原因及防治策略11-17
防治设计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