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策略

2024-05-11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策略(精选12篇)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策略 篇1

生态系统是一个庞大复杂的有机体。生态健康是指生态系统具有稳定和谐的组织结构、较强的活力和恢复力、畅通的生态流, 对相邻的系统没有侵害作用[1]。显然, 健康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理想状态, 人类作为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主动介入生态健康管理, 就要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

1 森林健康

森林健康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具有稳定和谐的森林结构、较强的抗灾能力, 并能为人类提供较多的生态服务功能和森林物质产品[2,3,4]。

1.1 森林健康管理

森林健康管理是为了维护、促进或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而采取的措施;森林健康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森林生态系统抗逆能力, 增强森林系统稳定性、和谐性, 除去或避免系统中或系统外危害森林健康的因素, 创建有利于森林生态健康的良好环境条件, 使森林能提供更多的服务功能。

1.2 森林健康管理目标与措施

森林健康管理的目标, 就是通过森林健康管理, 让不健康的森林逐步恢复健康, 让健康的森林持续健康, 让新培育的森林从开始就保持健康。健康的森林应在森林经营管理的过程中, 保证一些生物和非生物的因素不会威胁和影响到现在或将来森林经营管理的目标。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能够在维持其多样性和稳定性的同时, 又持续满足人类对森林生态、社会和经济的需求。

森林健康经营要点是健康经营规划, 把健康的思想贯穿到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全过程。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火险管理, 包括可燃物处理、火险分级、杜绝野火、控制火烧等内容;林业有害生物管理;森林健康系统监测与评价, 在全国建立森林健康监测计划, 为国家制订政策提供森林状况和变化趋势的信息资料;人为地促进生态系统自然修复, 即天然林以自然修复为主, 人工林以近自然经营为主, 注重游憩功能、公众参与和环保意识教育。

2 林业有害生物管理

林业有害生物管理是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 运用生态健康原理, 采用先进的生物管理学手段和有害生物调控技术与策略, 对有害生物实施科学控制, 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

森林健康理论是一种新的森林经营管理理念, 它不仅是今后森林经营管理的方向和工作目标, 而且对林业有害生物管理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5,6,7]。传统的森林病虫害防治理论是把森林病虫草作为工作目标, 森林健康理论则是把培育健康的森林作为工作的主要目标。这样, 就把森林的病虫草火等灾害的防治上升到森林保健的思想高度, 体现了生态学思想, 从根本上解决了森林病虫草火防治的可持续控制问题, 使森林病虫草火防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向更高的层次转变, 使森防工作者成为森林的保健工作者。

3 林业有害生物管理策略

人类在管理有害生物的漫长过程中, 逐渐懂得了有害生物的有害性不是绝对的道理, 管理理论由“斗争”逐渐转变为科学管理, 管理策略逐步完善, 走过一条由有害生物的单一防治到综合防治、由综合防治再到综合治理的发展历程。这个发展历程标志着人类对有害生物的认识和对有害生物防治理论的探索和提高。但是, 这些理论都没有突破“被动”防治的框框, 局限在“防灾救灾”的范围内。因此, 笔者认为, 林业有害生物管理应该以森林健康理论为基础, 采取“营林为主, 适当干预, 精密监测, 精确管理”的管理策略, 以对林业有害生物实施有效管理[8,9,10]。

3.1 营林为主, 培育健康的森林

将林业有害生物管理工作贯穿于营林工作始终, 也就是说, 从种苗开始, 一直到抚育管理、采伐更新, 将培育健康森林作为营林主要目标。科学划分立地类型, 实施标准化造林;以地带性植被为主, 建立多类型植被;因地制宜, 乔灌草结合, 合理搭配;加强种子繁育和苗木培育工作, 促进遗传多样性;加大现有林扶育力度, 及时伐除病弱木, 增强森林抗逆能力;提高低产林改造强度, 更新老虫源地森林, 提高森林生态系统活力;改善现有林木采伐方式, 禁止皆伐和“拔大毛”式采伐方式;对天然林减少人为干扰, 以防止外来物种入侵为主, 保护原生植被;加强检疫执法, 防止林业有害生物扩散和外来有害生物入侵。

3.2 以生态调控为主, 对造成灾害的有害生物进行干预

对已经造成灾害的林业有害生物, 采取生态学调控手段, 进行防治;暴发成灾的, 在必要时选用针对性强的、不伤害非靶标生物的无公害药剂, 采取先进的施药措施, 进行人工防治, 禁止使用杀虫 (菌、草) 广的药剂, 尽量不要采用全面布撒的施药方式, 以免伤害非靶标生物, 并造成面源污染;对一些危险性有害生物, 加强监管力度, 及时发现, 及时根除。

3.3 精密监测, 精确管理

精密监测、精确管理的目的就是对生态系统实行实时监测, 及时发现非健康生态系统, 采取先进的生物管理措施, 及时、快速地恢复“患病”生态系统的健康;或者对处在健康、亚健康状态的生态系统, 采取一定的、合理的措施, 维护生态系统保持在比较稳定的健康状态。也就是说, 有害生物的“双精”管理 (精密监测, 精确管理) , 不仅仅是要克服被动防治和单种防治带来的弊端, 更重要的是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

参考文献

[1]张国庆.生态健康与有害生物管理[J].中国园艺文摘, 2008 (3) :40-41.

[2]张国庆.生物灾害管理理论研究[OL].科学网, [2008-04-30].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content.aspx-id=23611.

[3]张国庆.林业生物灾害防治组织与管理[OL].科学网, [2008-04-15].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62464.

[4]张国庆.论有害生物的“双精”管理[OL].科学网, [2007-08-23].http:∥www.forestpest.org/stzz/bbs/dispbbs.jap-.

[5]张国庆.林产品标识溯源系统框架设计[OL].科学网, [2008-01-09].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

[6]张国庆.和谐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OL].科学网, [2007-12-15].

[7]张国庆.林业生物灾害防控的法律保障[OL].科学网, [2007-11-02].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

[8]张国庆.我国林业生物灾害管理体系研究[OL].科学网, [2008-03-25].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

[9]张国庆.和谐的城市布局[OL].科学网, [2008-01-18].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2084.

[10]张国庆.和谐发展:生态文明之路[OL].科学网, [2008-01-11].http:∥www.sciencenet.cn/user_contet.asp.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策略 篇2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防治原理

1.1灾害管理原理

森林生态系统不同于农业生态系统,除了提供林产品外,还为社会提供生态服务,因此对于商品林和生态林,其生物灾害管理策略会有很大区别。再加上林业有害生物危险等级不同,也会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1.2生物的环境限制因子原理

一种生物要在某?N环境中生长和繁殖,首先必须从环境中摄取各种生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与能量,当某种或某些物质或能量因数量多少而限制了生物的生长发育与繁殖时,这种物质或能量即称为生物生育的限制因子。一种生物或一群生物的生存与繁荣,取决于多种环境条件或因子的状况,任何接近或超过生物耐性限度的环境条件,都会成为该种或该群生物的限制因子。限制因子不是一成不变的,一种限制因子往往可以被另一种限制因子替代。

2.防治对策

2.1增加森林防治科技含量

2.1.1认真遵守国家有关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规定,逐步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大力提倡使用环境友好型农药,以减轻对环境和水源的污染。

2.1.2坚持发展生态林业。在保护好现有林业的基础上,坚持适地适树,采用良种壮苗,营造混交林,实行工程造林和集约经营等林业措施,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全过程),加强早期预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增强林业自然抵御有害生物的能力,走出一条林业生产与有害生物防治协调发展的路子。

2.1.3加大科研开发和技术推广力度,研究和探讨新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并在生产上推广,积极推广利用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技术。

3.提高认识

3.1从减轻危害损失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认识。林业有害生物的严重发生,直接制约着森林资源的发展,抓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损失,保护森林资源,而且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3.2从加速生态建设和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保护森林资源、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

3.3从实现新世纪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高度认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对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促进产业发展担负着支撑保障任务,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4.加强林木检疫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间或地区间的人员往来和产品交流日趋频繁,增加了危险性有害生物传播的机会。因此,要严格贯彻执行我国的检疫法规,抓好国内种苗产地检疫和林产品调运检疫工作,防患于未然。根据检疫工作政策性强、技术性强和涉及面广的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当前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4.1加强源头管理。重点是加强产地检疫,特别是在高速公路难以设站检查和其他公路又缺乏检疫检查站的情况下,产地检疫必须加强。

4.2加强《植物检疫条例》等法规和森林植物检疫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促使人们对检疫工作给予理解和支持。

5.加强预测工作

预测预报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各地必须坚持把有害生物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对辖区内的全部森林资源进行有害生物调查监测,以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林业有害生物动态作为基本目标,确定专人、固定地块、明确对象、指定方法、定时调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除治,坚决避免平时不调查,等到发现已是严重危害的局面。

5.1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岗位培训。通过对各级测报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岗位技术培训,提高测报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提高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的体系的整体管理和科技水平,应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仪器对林业有害生物进行快速、准确的病虫情预报。

5.2加强林业有害生物测报信息网络的管理和测报制度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的投入,改善测报、监测点的基础条件,建立以先进的监测测报技术为依托,以国家级中心测报点为基础,以区县监测点为辅助的测报网络体系,对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进行监测和短、中、长期预报。

简析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篇3

【摘 要】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对外贸易日益频繁,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呈现频率加快、危害加大的趋势。本文就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要点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要点

0.引言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对外贸易日益频繁,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呈现频率加快、危害加大的趋势。林业有害生物特别是危险性有害生物具有潜伏性、传播性和周期性等特点,控制难度大,一旦蔓延,极易造成大面积灾害,严重威胁森林安全。本文就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要点进行初步探讨。

1.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几种方法

1.1微生物制剂

微生物杀虫剂主要有白僵菌、苏云金杆菌、昆虫病毒等。我国每年应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的面积较大。我国的微生物制剂,特别是白僵菌的产量及应用面积均居世界前列。但由于绝大部分微生物制剂为土法生产,全国又没有制定统一的质量检测标准,制剂质量得不到保证,在应用过程中出现效果不稳定、成本高等问题,致使近年来白僵菌在一些省份应用面积逐年下降,苏云金杆菌应用面积亦不大。

1.2天敌昆虫

我国应用较多的寄生性天敌昆虫有赤眼蜂、肿腿蜂、姬小蜂、蚜小蜂和天牛蛀姬蜂等;捕食性天敌昆虫有蒙古光瓢虫、异色瓢虫等。利用蒙古光瓢虫防治松干蚧,利用寄生性天敌蒲螨控制隐蔽性害虫,利用肿腿蜂防治粗鞘双条杉天牛、青杨天牛,利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利用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圆蚧,利用天牛蛀姬蜂防治青杨天牛等有明显效果。但除赤眼蜂外,其他天敌均因未完全解决繁殖寄主、工厂化生产工艺或防治效果不稳定等问题,未在生产中广泛应用。除人工释放外,在生产中应注意保护人工林的生态环境,为天敌的繁殖创造条件,从而提高自然界各种天敌昆虫对害虫的控制作用。

1.3益鸟

在杨树人工林中利用挂人工鸟巢的方式招引大山雀、啄木鸟和灰喜鹊等益鸟,可以明显降低食叶害虫和蛀干害虫的密度。

2.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要点

2.1建立监测体系

充分发挥国家级林业有害生物中心测报点的骨干作用,配套完善市、区县(自治县、市)两级监测网点,建成国家、市、区县(自治县、市)“三位一体”的监测预警体系。充分发挥基层林业员、护林员等兼职测报员的作用,建立举报有奖机制,鼓励公众参与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和举报。探索利用化学信息、航空和遥感信息等先进技术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监测和核查,不断提高监测预报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时效性。

2.2实行科学防控

林业、园林、文化、旅游、煤炭、交通、水利等主管部门必须严格执行《植物检疫条例》、《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的规定,切实搞好重点林业工程项目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旅游景区等区域的监测和防治工作。要针对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制定防治预案,建立疫情报告、技术合作、联防联治的协作机制。对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和重点生态区域的重大生物灾害,要实行工程性治理,逐步推行工程承包制、招投标制和施工监理制。大力推行生物防治和无公害防治,严格防治措施的监管,确保生态安全和森林食品安全。

2.3严格检疫执法

要严格执行《森林植物检疫登记管理办法》和《检疫要求书》规定,加强产地检疫工作,规范调运检疫程序。各级森林病虫防治检疫机构要严把检疫关,切实加强对辖区内调入的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复检,经常开展检疫执法检查,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打击行动。各木材检查站要依法查验过往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植物检疫证书》,继续配合森林植物检疫机构开展检疫工作。铁路、民航、交通、邮政等部门要加强本系统的管理,要求承运单位在承运、收寄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时,必须查验《植物检疫证书》。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配合林业部门对货物集散地、市场进行检疫检查。车站、机场、货场、林产品市场、花木市场及种苗繁育基地、木材加工厂、木材集散地、使用木材的厂矿、建筑工地等重点单位要积极配合森林植物检疫人员实施现场检疫。

2.4加强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各地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积极做好松材线虫、美国白蛾、红火蚁、加拿大一枝黄花、刺桐姬小蜂等危险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预防工作,严防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林业部门批准,不得擅自从疫区调运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各级林业部门要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积极引导和鼓励机关、厂矿、社会团体、社区和公众参与疫情查防和举报。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新发现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疫情的乡镇,要立即报告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并启动林业有害生物应急预案。

2.5创新防治工作机制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探索与市场经济环境相适应的林业有害生物防灾控灾机制,积极推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由林业部门承担向社会中介、专业队承担转变,引导、鼓励不同所有制形式的组织或个人成立除治公司、专业队、树木医院,或以专业户的形式开展咨询和除治服务。实行防治方案评审制、防治过程监理制和防治效果验收制,逐步建立起多种所有制组织共同参与、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灵活高效的新型防治机制。财政局、林业局要在林业农发资金和森林植被恢复费市级集中部分中安排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补助费,研究制定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补助经费管理办法,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补助经费分为预防补助和除治补助。预防补助费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预防工作开展好、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少的区县(自治县、市)和单位进行奖励;除治补助费主要用于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灾害的除治补助,或者突发性、暴发性、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除治补助。坚持优先治理危险性和潜在危害大以及危害重要生态区域的林业有害生物。坚持“谁经营、谁防治、谁收益、谁投资”的原则,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投入机制。生态公益林有害生物灾害和重大危险性有害生物灾害治理工作主要由地方政府负责;商品林有害生物灾害防控主要由经营者负责,确有困难的,政府给予适当补助。各级政府要安排必要的防治经费,保证行政区域内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除治需要,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2.6强化防治工作的科技支撑

各地要把营林综合技术作为科学防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治本之策,以恢复和培育健康森林为目标,积极推广乡土树种和抗病虫品种,大力营造混交林,严禁带疫苗木造林。加强对现有纯林、低效林的改造,不断提高林分质量。全面开展封山育林,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增强森林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针对威胁我市森林资源、生态安全的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治、测报、检疫工作中的技术难题,积极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开发高新和实用的防治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防治工作的科技含量。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松材线虫等外来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对森林资源构成的威胁日益加大,影响林木生长和森林健康的有害生物种类多、分布广,如果防控不力,极易暴发成灾。因此,我们必须围绕加快发展这个大局,进一步强化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各项措施,维护森林健康,确保生态安全,为建设生态旅游城市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策略 篇4

生态健康与生态系统健康应该是同一个定义:生态系统是一个庞大复杂的有机体;生态健康是指生态系统具有稳定和谐的组织结构、较强的活力和恢复力、畅通的生态流, 对相邻的系统没有侵害作用。显然, 健康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理想状态, 人类作为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主动介入生态健康管理, 就是要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

2 森林健康

森林健康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具有稳定和谐的森林结构, 较强的抗灾能力, 并能为人类提供较多的生态服务功能和森林物质产品。

2.1 森林健康管理

对森林的健康管理就是在对森林的日常经营管理中, 加强对森林在健康方面的维护和保护措施。通过健康管理, 可以有效的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免疫力, 加强对病虫害的免疫功能。对于在森林系统中, 可以威胁到森林健康的因素全部清除, 为森林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利的基础。

2.2 森林健康管理目标与措施

在对森林实施健康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保证森林中的树木都可以健康稳定的生长, 对于刚开始培育的树木就应该加强健康管理, 使其在以后的阶段中可以健康的发展, 对于森林中不健康的因子要及时的铲除, 以保证健康的树木可以持续性的发展。在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方面, 既要保证生物链的完整, 同时又要对有害生物进行清除, 保证森林健康的发展, 满足林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方面有效发展。

森林健康经营要点是健康经营规划, 把健康的思想贯穿到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全过程:火险管理, 包括可燃物处理、火险分级、杜绝野火、控制火烧等内容;林业有害生物管理;森林健康系统监测与评价, 在全国建立森林健康监测计划, 为国家制订政策提供森林状况和变化趋势的信息资料;人为促进的生态系统自然修复方法, 即天然林以自然修复为主, 人工林以近自然经营为主, 注重游憩功能、公众参与和环保意识教育。

3 林业有害生物管理

在对林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 为了保持森林的健康发展, 实现生态环境的有序进行, 要对森林的病虫害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对森林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主要是基于生态学的基础, 采用科学先进的管理技术, 利用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手段对森林的健康进行有效的管理。对于森林健康的管理策略是在对森林经营管理中一种新的管理理念, 在我国未来的林业发展建设中, 将会成为主流趋势, 要想保证森林能够健康长远的发展, 保证森林在质量和数量上都能够持续发展才是基础。而在森林的经营管理过程中, 经常会有病虫害的发生, 对森林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影响到森林的后期发展。所以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要对森林中病虫害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保证林业的健康发展。

森林健康理论对林业有害生物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传统的森林病虫害防治理论是把森林病虫害作为工作目标, 森林健康理论则是把培育健康的森林作为工作的主要目标。这样, 就把森林的病虫害等灾害的防治上升到森林保健的思想高度, 体现了生态学思想, 从根本上解决了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可持续控制问题。

4 林业有害生物管理策略

人类在管理有害生物的漫长过程中, 逐渐懂得了有害生物的有害性不是绝对的道理, 管理理论由“斗争”逐渐转变为科学管理, 管理策略逐步完善, 走过一条由有害生物的单一防治到综合防治, 由综合防治再到综合治理的发展历程。这个发展历程标志着人类对有害生物的认识和对有害生物防治理论的探索和提高。但是, 这些理论都没有突破“被动”防治的框框, 局限在“防灾救灾”的范围内。因此, 笔者认为, 林业有害生物管理应该以森林健康理论为基础, 采取“营林为主, 适当干预, 精密监测, 精确管理”的管理策略, 对林业有害生物实施有效管理。

4.1 营林为主, 培育健康的森林

在森林的经营管理中, 关于培育健康森林的理念要将其贯穿于整个的过程中, 从树木的育苗, 到日常养护直至采伐更新都要全程管理, 将这种健康的理念深入其中。从育苗阶段开始, 就要提高林木的抵抗力, 并且要防止外来生物的侵害, 保护好幼苗的健康管理工作。在树木的类型方面, 要建立多层次立体式的经营管理模式, 培养树木类型的多样性, 合理搭配, 因地制宜。对于现有林木经营, 要加大控制措施, 加强日常检查, 及时发现病虫害, 将病源清除干净。对于现有的林地, 要控制采伐力度, 避免因为过度采伐而使树木遭到破坏, 要采取限额采伐制度, 合理保证林木的更新, 并且在采伐期间, 注意不要将病源扩大。

4.2 以生态调控手段为主, 对造成灾害的林业有害生物进行适当干预

对于病害已经非常严重的林业区, 要采取非常手段加以处理, 不能够采用平时的手段控制。在药物的选择方面, 要选择对非靶标没有危害的药剂, 尽量使用无公害药物。在虫害比较严重的区域, 要采取集中措施, 进行人工施药的方式, 这样的针对性会比较强。在检查的过程中, 对于那些经常出现的并且危害程度高的虫害要给予充分的关注, 加强平时的监督管理, 早发现, 早治理, 早清除, 保证森林体系的健康发展。

4.3 精密监测, 精确管理

精密监测、精确管理的目的就是对生态系统实行实时监测, 及时发现非健康生态系统, 采取先进的生物管理措施, 及时、快速地恢复“患病”生态系统的健康;或者对处在健康、亚健康状态的生态系统, 采取一定的、合理的措施, 维护生态系统保持在比较稳定的健康状态。也就是说, 有害生物的“双精”管理 (精密监测, 精确管理) , 不仅仅是要克服被动防治和单种防治带来的弊端, 更重要的是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

参考文献

[1]张国庆.生态健康与有害生物管理[J].中国园艺文摘, 2008 (3) :40-41.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学习心得 篇5

一、发生趋势预测

2013年我市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2.64万亩。由于今年虫口密度大、发生面积大(特别是杨扇舟蛾四代,在通道新植幼树发生1.2万亩,预计明年危害程度将会更加严重。美国白蛾较去年小面积增加),如防控不力,2014年极有可能呈现扩散、暴发的趋势,形势十分严峻。根据今年发生防治情况,预测明年发生情况如下:

(一)美国白蛾。根据周边县市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一般是一年发生,二年蓄势,三年成灾。今年是我市发生的第二个年头,疫情涉及市区、桥东办、赞善办、綦村镇,疫点达9个,面积达2960亩,虽经我们严密防控,但较去年发生面积疫点数仍有所增加。预计2014年发生3000亩,三代累计发生5300亩,需防面积5300亩,范围为今年发生区及周边乡镇,极有可能扩散蔓延到通道绿化带。

(二)杨树食叶害虫。主要是杨扇舟蛾、杨小舟蛾、金龟子。今年我市发生杨扇舟蛾1.5万亩,重点是通道绿化带、桥东办、十里亭镇等,中度以上面积2500亩,其中辛寨、杜村个别地段有吃光现象;金龟子500亩。预测2014年发生面积为:杨树舟蛾8000亩,4代累计发生21000亩,金龟子500亩,共计21500亩。重点是绿色通道、辛寨、杜村等。

(三)杨树蛀干害虫、腐烂病。蛀干害虫天牛类发生300亩,重点是高速公路常庄段,辛寨等。腐烂病50亩,高速公路林场段、周庄办事处河南庄。

(四)油松虫害。扁叶蜂发生2000亩,重点是老爷山林场和蝉房乡。红脂大小蠹发生2000亩,其中中度以上500亩,重点是老爷山林场和蝉房乡石盆南沟村。

(五)木燎尺蠖、刺蛾类。是山区林木常发性虫害,今年木僚尺蠖发生2000亩;刺蛾类500亩,中度以上达400亩。预测明年木僚尺蠖发生面积仍为2000亩。刺蛾类尤其是近年新发现的汉刺蛾有扩散蔓延趋势,达800亩左右。其中中度以上可达500亩。重点是老爷山林场、蝉房乡。

全年共计发生18650亩,各代累计33950亩。

二、防治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方针,以落实防治责任为抓手,以主要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为主线,改变传统防治手段,实行专业队防治和群防群治相结合,努力建立防控长效机制,遏制林业有害生物的高发趋势,有效保护我市的森林资源安全。

三、任务目标

2014年完成防治作业26000亩,成灾率控制在3.8‰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7%以上,测报准确率达到88%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96%以上,严密防控美国白蛾危害,主要风景区、交通要道、市区等窗口地带叶片保存率在95%以上,村庄及周边地带叶片保存率在90%以上。

四、防控工作重点

(一)严密监测查访。根据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调整病虫害监测网点,全市设监测点11个,聘请兼职测报员11名,定人定点、定时监测,及时上报。林业局根据监测结果,预测发生趋势,及时通过报纸、电视等向全社会公布。加强虫情调查查访,特别是今年美国白蛾发生乡镇及有关单位要配备查访员12名,在各代幼虫发生危害期,不间断的到重点地段调查走访,关键时期采取拉网式排查,力争不留死角。

(二)突出防治重点。根据今年发生危害情况看,明年我市的防治重点是美国白蛾和杨树食叶害虫。重点区域是今年美国白蛾发生区:市区、桥东办、赞善办、綦村镇,以及通道绿化带和高速公路绿化带。在做好重点防治的同时,严密防控常发性病虫害,继续对红脂大小蠹、桑天牛进行工程治理,配合邢台市站,对新发现害虫汉刺蛾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防治技术进行专项研究,为今后的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三)积极推广无公害防治。在今年杨扇舟蛾严重危害区辛寨和杜村,发动群众,人工挖蛹,降低虫口密度。有条件的园区地段采取挂杀虫灯诱杀,或者涂毒环,粘虫胶,剪网幕等多种人工物理防治法,尽量减少药物防治次数。对确实需要化学药物防治的,根据监测结果,选择高效低毒农药结合仿生农药、植物源农药,治小、治早、治了,重点抓好1代防治,加强美国白蛾三代幼虫和杨树舟蛾类四代幼虫的监控防治,力争做到有效防控,有病虫不成灾,最大程度的降低危害。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按照上级要求,成立沙河市美国白蛾防治指挥部,由主管市长任指挥长,政府办分管主任和林业局局长任副指挥长,乡镇办及有关单位为成员单位。坚持政府主导、属地管理的防治原则,落实行政领导负责制,市与乡、乡与村逐级签订责任状,层层分解任务目标,确保不出现责任空挡,将成灾率纳入各级政府工作考核指标。

(二)加大资金投入。我市2014年森林病虫害预计发生面积33950亩,需防面积26000亩,财政部门要按照《邢台市2014年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实施方案》中各县(市区)要根据林业资源总量和防治任务量,按照地面喷药防治每亩30元的标准,将防治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立资金投入长效机制的要求,落实防治资金,以保证防治工作顺利实施。

(三)建立应急防治专业队。积极探索专业队防治与群防群治相结合的新模式,林业局建立1支15人以上的应急防治专业队,重点乡镇单位:桥东办、白塔镇、十里亭镇、蝉房乡、老爷山林场建五支半专业防治队,每支8-10人,在康源、泰华、百川、栾卸等森林资源集中区举办森防工作培训班,培训半专业防治人员100名。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现状与对策建议 篇6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现状;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4-71-1

林业有害生物是关帝林局森林的主要灾害之一,它不仅具有水灾、火灾那样的危害性和毁灭性,还具有生物灾害的特殊性和治理上的长期性、艰巨性。全国现有森林病虫种类繁多,对森林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尽快掌握林区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分布情况、发生规律和特点,建立系统的长效治理和科学防控机制,对实现关帝林局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关帝林局基本概况

关帝林局位于山西省西部,吕梁山脉中段,晋中盆地西陲。区内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土壤主要有褐土性土、山地褐土、黄绵土、棕壤等土类,部分高山地带还有少量草甸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资源主要有油松、落叶松、云杉、桦树、杨树等。关帝林区是黄河流域不可多得的绿色宝库,对改善和优化黄河中游生态环境发挥着积极作用。

2 关帝林局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现状

随着天保造林绿化步伐的加快,森林面积逐年增加,为各类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提供了大量寄主植物,加上关帝林局林区生态环境脆弱,是林业有害生物的高发区。林业有害生物每年给关帝林局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防治形势十分严峻。一是主要发生危害种类有20余种,特别是以危害油松树为主的大小蠹虫、松材线虫等害虫时有发生。二是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也不断增加,在当前资金、人力、技术等有限的情况下,防治难度加大;三是全球气候变暖,灾害性天气频繁出现,加之林区生态环境脆弱,危害性有害生物潜在威胁增大;四是依法治理力度不够,缺乏行之有效的制约监督惩罚机制。五是防治检疫工作基础薄弱,专业技术人员短缺,整体救灾能力相对较弱。六是顽固难治,暴发现象常有发生。

3充分认清当前关帝林局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面临的严峻形势,切实增强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林业生物灾害不像森林防火,看得见、摸得着,林业生物灾害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潜伏性、暴发性和毁灭性,有些病虫害的防治甚至成了世界性难题。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和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速度也在加快。特别是工业开发区、电力、通讯等部门,大量使用和丢弃包装物。通过包装物传播是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的重要渠道。当前关帝林局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面临严峻形势。

4 制约关帝林局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主要因素

4.1专职森防检疫人员少,监测预报工作薄弱

关帝林局专职森防人员仅森防分局几人,林场森防员大多兼职,存在顾此失彼现象。全局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网络虽已形成,但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因而林局森防部门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病害和虫情,工作常常处于被动状态。

4.2科技力量不足,防治手段落后

新技术应用和现有科研成果推广力度不够,尤其是一些蛀干性害虫隐蔽性强,防治难度大,简便易行的防治手段还没有探索出来,只能采取一些费工费时的方法加以防治,严重影响了防治进度。

4.3防治经费短缺,整体抗灾减灾能力不高

具体表现是基础设施不足,缺乏必要的测报、防治、检疫设备和交通通讯工具等,病虫害的防治率低,先进适用防治技术的应用与推广跟不上。

5 加强有害生物防治的主要对策和建议

(1)通过有效的病虫害监测,及时准确地预报森林害虫的暴发趋势,将害虫的种群密度控制在该生长环境及经济效益可容许的范围内。主要内容包括:良种选育、栽植技术等。

①选种:种子是树木繁衍和茁壮成长的基础。因此必须重视良种培育,建立母树林、种子园;重视种子检验。②育苗:良种出壮苗,壮苗具有较强的抗虫能力。有虫苗木必须加以处理后才能出圃使用。③栽植技术:林业技术防治是防治有害生物的基本方法。一是造林时必须考虑土壤中的害虫问题,如果土壤中地下害虫过多,必须对土壤进行消毒才能考慮造林。二是尽可能的考虑适地适树。三是通过封山育林减轻人为干扰,使纯林变为混交林。

(2)加大森林病虫害系统监测调查,及时准确地掌握监测的对象发生发展规律和种群动态。监测对象一般是在当地曾经发生过或目前在局部地区大发生的害虫。

(3)加强森林防治建设,提高防治能力。一是建立多元化筹集资金机制,不断拓宽投资渠道,加大森防资金投入;二是严格执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充分调动广大农林群众的积极性;三是强化森防机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森防队伍的整体素质,以便更好地服务林区建设。

(4)借鉴工程治理的经验和做法,大力推广生物药剂、无公害农药喷施技术,使森林增强防疫机能;定期封山育林,使森林植物种类增多,植物的垂直和水平结构复杂,从而使森林抗虫害能力加强;林中适当配置灌木林层和草本植物可以增加寄生性天敌昆虫。

(5)严格执行检疫条例,阻止危害性病虫害的入侵。重点是加强产地检疫,特别是在高速公路难以设站检查和其他公路又缺乏检疫检查站的情况下,产地检疫必须加强。

(6)建立健全突发性有害生物事件应急预案。要及时准确地对林业有害生物做出预警,对可能传入的危险性有害生物制定专项应急预案,在思想上、技术上、物资上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策略 篇7

关键词:龙首山林区,有害生物,调查技术,防治,策略

1 基本概况

1.1 林区自然地理状况

山丹县龙首山林区位于河西走廊北山中部, 处于龙首山山脉的西部, 距山丹县城50km, 地理位置为东经101054’~101000’, 北纬38054’~38058’, 南北宽约7km、东西长约8km, 总土地面积34.9km2。林区海拔高度在2 100~3 118m, 基本地形特征是西北高东南低。

林区四周为大陆性荒漠气候, 海拔2 700m以上的地带属于半湿润森林原气候。年平均气温4.9℃, 最冷月 (12月) 平均温度-10.6℃, 最热月 (7月) 平均温度23.5℃, 年极端最高温度32.5℃, 最低温度-28.7℃, 降水量180~210mm, 蒸发量2 300mm, 平均相对湿度60%, 无霜期140天左右, 早霜在8月下旬, 晚霜在4月下旬。林区内大小沟系均为干系。

林区土壤厚度在30~60cm, 主要的土壤类型有森林褐土、高山灌丛草甸土、栗钙土和坡积土。

1.2 森林资源状况

林区林分起源均为天然林, 由于受大陆荒漠气候气候的高山寒冷气候的双重影响, 植被类型简单, 林类单一, 有林地面积小, 而且层次结构简单, 树种组成单纯。主要植被类型为:苔藓云杉林、草类灌木云杉林、亚高山灌丛和荒漠灌丛。林区主要树种为青海云杉, 有少量的山杨零星分布, 且生长不良, 灌木树种主要有小檗、鬼箭锦鸡儿、柠条、爬地柏、栒子等。地被物林下有苔藓、苔草、莎草、珠芽蓼。灌木下为珠芽蓼、棘豆、针茅、狼毒等。

林区内主要分布的野生动物有岩羊、盘羊、暗腹雪鸡、旱獭、狐狸等。另外还有多种鸟类, 主要雀莺、柳莺、山鹑、啄木鸟、红嘴山鸦、石鸡、沙鸡等。

1.3 林业基本情况

龙首山林区共有林业用地10.95km2, 权属为国有, 其中有林地面积2.05km2, 灌木林地面积8.9km2, 森林覆被率为31.4%。

2 调查内容与方法

2.1 调查范围

以《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首山自然保护站森林资源规划设计报告》为依据, 确定调查总面积为10.95km2。调查的重点是云杉叶锈病、小蠹虫类、云杉嫩梢害虫等主要有害生物种类入侵、危害的林业重点保护区域, 有害生物易发生的区域, 以及过去调查涉及不足的区域。

2.2 调查对象

(1) 所有外来林业外来有害生物:

主要包括1980年以后从外省及外地区传入林区, 对森林植物及其产品造成危害的病原微生物、有害昆虫、有害植物及鼠、兔等。结合林区实际, 展开调查。

(2) 危害性大的本土有害生物:

指对森林植物及其产品造成危害的本土主要有害生物, 包括林业病原微生物、有害生物、有害昆虫、有害植物及鼠、兔及螨类等;林区主要调查云杉叶锈病、青杨天牛、杨干透翅蛾、云杉阿扁叶蜂、云杉嫩梢小蛾 (以梢斑螟为主) 、落叶松球蚜、云杉多露象甲等。对目前发生面积小、危害程度低, 但在历史上曾经大发生过或有可能在今后大发生的危险性病虫鼠亦作为主要对象。

2.3 调查方法

2.3.1 外业调查

访问调查, 对林区的主要植物、主要病虫害, 向当地群众、技术人员、有关专家等进行访问咨询, 了解当地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发生情况。访问调查与野外踏查、标准地调查结合进行。

2.3.2 野外踏查

按照设计路线, 开展野外调查。发现有危害症状或有害生物时, 开展详查。在有害生物发生盛期或表现症状期, 以护林站、林班及不同林型为单位, 在林相图上根据森林分布情况, 确定踏查路线。重点区域及经过踏查发现有有害生物的区域, 设立标准地进行详查, 并利用GPS精确地列出每个调查点或样方所在的位置以及所代表的面积。

2.3.3 踏查路线设置

①踏查路线利用林间大小道路、林班线。

②踏查路线要经过当地主要森林类型、林业有害物发生地。

③设计踏查路线时, 对外来有害生物容易侵入区域的踏查线路间距相对密一些。具体情况, 300~1 000m不等。由于调查区为天然林, 受人为干扰相对较小, 踏查线路间距相对要大些。

④开展调查时, 在时间选择上根据林业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特性, 在发生期进行。

⑤踏查时, 选取制高点, 通过目测或借助望远镜观察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

2.3.4 林业有害生物小班记录

踏查以林业小班为基本单位。开展小班调查时, 沿事先设计的路线进行, 发现有害生物按表1做好记录。每种有害生物为一张表填写。森林调查因子和林业有害生物分布均用目测估计。

3 调查技术

3.1 标准地调查

3.1.1 标准地设置

①在踏查的基础上, 对有危害症状的或有有害生物的林地, 设立标准地。

②标准地设在有害生物发生区域内具有代表性的地段。

③每块标准地面积66.7~3333.5m2, 通常2000m2, 且标准地内主要寄主植物不少于100株。以面积设标准地比较困难时, 可设标准株进行调查。标准株不少于100株。

④人工林标准地累计面积不少于有害生物发生面积的3%, 天然林少于0.2%。

⑤同一类型的标准地有3次以上的重复。

3.1.2 林木病害标准地调查

①叶部、枝梢、果实病害标准地调查。

每6.7~67km2设1块标准地, 每块标准地随机调查株数30株以上。以枝梢、叶片、果实为单位进行调查, 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枝梢、叶片、果实, 统计枝梢、叶片、果实感病率。

②干 (根) 部病害标准地调查。

每6.7~33.5km2设1块标准地, 每块标准地随机调查株数30株以上。在标准地上以植株为单位进行调查, 统计健康、感病和死亡的植株数量, 计算感病率。

③林木感病率表示方法。

通常以百分率来表示。但对局部来讲, 各植株感病轻重差异较大, 用植株感病百分率不能反映它们的差别, 用感病指数来表示 (林本病虫害感病程度分级标准查阅相关技术标准) , 计算公式如下:

感病指数=∑ (病级株树×该级代表数值) /总株树×最高一级代表数值×100%

④林木病害标准调查记录。

按表2要求, 记录调查情况。

3.1.3 林木害虫标准地调查

①食叶、树梢害虫标准地调查每6.7~67km2设1块标准地, 每块标准地随机调查株数30株以上, 统计每株树上害虫数量, 或目测叶部害虫危害树冠、枝梢的严重程度。

②蛀干害虫标准地调查, 每3.35~6.7km2设1块标准地, 在每块标准地内按对角线抽样法抽查30株以上, 统计每株树上害虫数量, 或目测蛀干害虫危害树木的严重程度。

③地下害虫调查。地下害虫采用挖土坑调查方法。同一类型林地设1块标准地, 每个标准地上的样坑总数不超过10个。土坑大小一般为1×1m或0.5×0.5m, 浓度到无害虫为止。土坑分布均匀, 设在已发生危害的苗圃或新造林地的被害地段上。

3.2 林业有害植物调查

每6.7~67km2设一块标准地, 每块标准地面积2000m2左右, 调查有害植物对林地的占据情况和对林木的侵害情况, 将结果填入表3。

3.3 标本采集

(1) 进行林业有害生物调查时采集标本。有条件的时尽是采集生活史标本。

(2) 对所采集的有害生物标本进行统一编号, 同时做好采集记录, 标本标签编号原则如下:

①进行标本记录有采集人员填写, 同时写上编号、采集时间、采集地点、寄主植物。采集人姓名, 放入存放容器, 将标签系上, 同时 在记录本上登记。

②标本编号为LSS×××× (后四位为标本流水编号) 。

③调查地点填写到小班。

④植物名称:要求填写该植物的通用中文名。

⑤同一采集时间、地点、寄主植物、采集人姓名, 采集同一种有害生物, 不论数量多少, 为同一编号。

4 林区有害生物调查的开展与调查结果

调查于2007年1月至12月进行, 在调查过程中, 共设踏点13个, 标准地5块, 调查面积10.95km2, 经内业整理、发生面积统计。普查出有害生物发生面积4km2, 危害轻微, 占调查总面积36.52%。发生危害的主要种类为青海云杉嫩梢食叶叶害虫、云杉象甲类。

4.1 主要林木虫害种类

(1) 青海云杉虫害, 调查中发现地青海云杉危害较大, 比较常见的为:小蛾类的云杉梢斑螟 (Dioryctria schuetzeella Fuchs) 、异色卷蛾 (Choristoneura diversana H bner) 为主, 其幼虫取食嫩叶、嫩梢, 造成枝梢失叶, 顶芽枯死, 林木和生长衰弱;小蠹、齿小蠹类的云杉四眼小蠹 (Polygraphus polygraphus L.) 、中重齿小蠹 (Ipsmansfeldi Wachtl) 等在枝、干的韧皮部寄居取食, 一部分也蛀食木质部, 对树木造成危害;云杉球果小卷蛾 (Cydia strobilellas Linnaeu) , 以幼虫取食云杉球果的果心和种子, 严重影响森林更新。

(2) 灌木林虫类, 主要有柳雪盾蚧 (Chionaspis salicis) 、酪色苹果粉蝶 (Aporia hjppa Bremer) 、山楂粉蝶 (Aporia Cuataegi L.) 、祁连冠网蝽 (Stephanitis qilianensis) 等。

4.2 主要林木危害

(1) 杨树病害, 主要有山杨瘿瘤病、山杨黑斑病、山杨毛毡病、煤污病等。

(2) 灌木病害, 主要有青海杜鹃叶锈病 (Chrysomyxa qilianensis) 。

4.3 主要有害植物种类

林区主要危害植物有藜、灰绿藜、菊叶香藜、宽叶独行菜、狼毒、窄叶豌豆、醉马草、车前草等。

5 防治策略与讨论

防治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的方针, 采取如下措施:

1) 加强植物检疫工作, 严格执行《植物检疫条例》, 防止其它检疫对象和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蔓延, 禁止使用带病虫繁殖材料育苗造林。

2) 加强营林措施, 加大森林资源管护工作, 积极开展封山育林、减少人、畜破坏, 保护和扩大混交比例与草灌植被, 改善林区生态环境, 同时采取科学抚育措施, 改善林分卫生状况, 调整林分结构, 促进林木生长。

3) 生物防治, 加强对天敌昆虫的保护利用, 通过营林措施改善天敌栖息环境, 设置鸟巢招引益鸟, 促进天敌种类和数量增长, 逐步开展天敌昆虫和鸟类的人工繁育, 丰富和增加天敌资源, 达到控制病虫鼠害和保护天敌的双重目的。对已查明主要病虫害, 适当采用微生物制剂, 达到森林病虫害的目的。

4) 物理防治, 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法:①人工诱杀, 根据害虫的生活习性, 直接利用人工或简单工具进行捕杀, 特别是当害虫群集时期或有群集习性的害虫利用该法最好。主要有通过剪枝幼树或零散林木上的病虫害;击落或砸杀食叶害虫的幼虫;翻土捕杀地下害虫等。②阻隔法, 人为设置多种障碍、切断病虫的传播途径并加以消灭的方法。如涂毒环、围塑料环, 挖障碍沟、扎草捆等防治地下害虫以及地面越冬后上树取食的害虫。③诱杀法, 常用的有灯光诱杀、潜所诱杀和毒饵或饵木诱杀。

5) 化学防治, 对于云杉梢斑螟和异色卷蛾采用2.5%溴氰菊脂每亩30mL和50%杀螟松、80%敌敌畏乳汕每亩150~200mL喷雾防治;对于云杉球果小卷蛾在3~5月采用2.5%敌杀死乳油100X液或25%灭幼脲3号悬剂100X液超低容量喷雾防治幼虫。在农药选择时, 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掌握适宜的药量、施药次数和施药时机, 有针对性的开展防治。要注意不同品种的交替运用和混合施用, 避免病虫鼠产生抗药性, 尽可能在害虫天敌休眠或尚未大量活动期施药, 以保天敌。

参考文献

[1]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首山自然保护站森林资源规划设计报告[R].甘肃省林勘院, 2001 (3) .

[2]孟有儒.甘肃省经济植物病物病害志[M].甘肃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策略 篇8

关键词:姜堰市,林业有害生物,林业健康发展

2004年以来,江苏省姜堰市持续加大植树造林绿化力度,林业资源增长迅猛,截止2010年全市林业资源面积已有近2万hm2,森林覆盖率增长到21.05%。但由于人工林中纯林比例过大,林间害虫天敌种类少,林业生态系统自我调控能力差,极易发生和蔓延林业有害生物,给林业生产造成了一定损失,对林业健康发展也造成了一些影响,引起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为了保护全市林业绿化资源安全,近两年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有系统地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收到比较明显的成效,促进了林业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发挥,推动了江苏省姜堰市生态市创建和宜居城市打造进程。

1 提高人员素质,打造一支政治先进、业务精湛的优秀队伍

为适应新形势下林业有害生物工作发展的需要,提升团队凝聚力,加强队伍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和迫切的任务。近年来,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不仅因为森防工作直接关系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实现,也直接影响到生态、经贸、食品安全,也是今后林业部门加强森林抚育、促进林木健康的中心环节。面对新形势下对森防工作的新的要求,应着重从两方面入手,加强队伍建设。一方面,加强政治学习。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形成了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加强业务学习。目前全省已知的林业病虫害有1 073种,其中不乏重要的检疫害虫,随着人、车、物流的快速大流通,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威胁增大,给森防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姜堰市杨树害虫以杨扇舟蛾和杨小舟蛾为主,樟树以樟巢螟为主,女贞以白蜡蚧、龟蜡蚧为主,银杏以超小卷叶蛾为主。为了与时俱进,紧跟新形势下森防工作要求,应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增加相关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知识储备,钻研相关的森防森检法规,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全面提升了全站人员的业务水平。

2 严格检疫规程,防范美国白蛾等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

近年来,美国白蛾等林业有害生物对姜堰市的潜在威胁越来越大,如何积极有效防范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重要任务。把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和防控放在突出位置,认真抓好林业有害生物检疫工作,确保了全市林业生态安全。

2.1 明确监测方针,做好应急防控预案与物资的准备

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提早落实防控经费,采购防控所需物资,采取综合措施,切实加强监测、检疫监管工作,确保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扑灭。

2.2 加大检疫力度,认真执行林业检疫制度

严格落实产地检疫专人负责制,严格执行苗木调运检疫要求书制度,实行调苗前咨询备案和调苗后申报复检制度,防止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随林业植物及其产品调运传播扩散蔓延。

2.3 加大培训和宣传力度,营造良好防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氛围

按照省、市关于美国白蛾会议要求,对全市各镇林业技术人员开展美国白蛾专题培训,普及美国白蛾防控知识;对全市从事园林绿化造林的个人和单位做好宣传发动工作,防止从疫区调进未检苗木。

2.4 突出重点监测区域,严防美国白蛾入侵

以二类调查的树种分布为基础,查明喜食树种主要集中市区,明确专人经常观察;市镇重点绿化工程调运苗木经常去异地调运大规格苗木,是监测工作主要方面;一些绿化公司片面追求大树和木材加工企业也是监测工作的重要方面。

3 加大防治工作力度,认真做好杨树食叶害虫防治工作

目前,姜堰市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有:杨树舟蛾类害虫、樟巢螟、银杏超小卷叶蛾、女贞白蜡蚧及绿篱蚧类害虫危害。其中,杨树食叶害虫最为主要,常常于6~9月间在局部地段暴发成灾。因此,突出加强杨树食叶害虫防治工作,对于确保全市森林资源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此,从2012年2月拟定了周密详尽的计划,及早开展杨树食叶害虫监测、防治工作,通过多管齐下,多策并举,全方位围剿杨小舟蛾、杨扇舟蛾、刺蛾等杨树食叶害虫,全年共防治杨树食叶害虫近2万hm2,叶片保存率达95%以上,维护了生态平衡,取得了良好防治效果。在杨树食叶害虫防治期间,工作人员主动放弃休假日,确保了防治工作的时效性,保证了防治效果。

4 立足本职工作,坚持为基层服务、为林农服务

立足本职岗位,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和为林农服务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做好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工作。一方面对上门广大林农,总是有疑必解,有问必答,真正做到了带着疑问而来、带着满意而归。如有必要,还可视情况而定上门进行技术指导。另一方面,对一些重点镇和重点村,由森防站派人深入到田间地头,对林农、果农进行现场讲解,提高了林农的防治技术水平,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论林业有害生物的科学防治 篇9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抚远县林业用地面积6.5万hm2, 有林地面积2.8万hm2, 森林总蓄积185万m3, 可谓森林资源丰富[1]。科学地培育和保护好现有的森林资源, 是每一位森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也是国家防灾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合理地进行防治, 能够巩固造林绿化成果, 增加森林覆盖率, 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因此, 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广泛的调查研究, 针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谈几点粗浅见解。

1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

1.1 发生特点

发生的范围逐渐扩大, 频率逐渐加快, 种类逐渐增多。森林病虫害往往还具有突发性和顽固性, 一旦发生, 很难在短期内彻底清除。

1.2 发生原因

1.2.1 林分组成不合理:

造林部门多年来一直栽植“老三松”, 即红松、落叶松、樟子松。这种造林方法是不科学的, 不讲究生态效益的, 也是不符合自然规律的。这种人为的造纯林活动, 会导致林分树种单一, 林木的抗病虫能力下降, 使森林生态系统恶化[2]。

1.2.2 造林方式不科学:

不认真考虑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也没有考虑适地适树及良种壮苗就进行造林, 结果是林木长势衰弱, 对林业有害生物的抵抗能力下降。

1.2.3防治措施不恰当:单一化学药剂的长期反复使用, 会导致林业有害生物产生耐药性, 天敌受到误杀而数量急剧减少, 卷土重来的病虫害往往是难以控制的。

1.2.4 基础建设不先进:个别地区的森防机构还不健全, 相关的仪器设备不够完善, 交通工具等应急装备缺乏, 监测预报机制尚未建立, 人员更换频繁, 业务水平低。由于造林绿化进程的加快, 进口木材数量的增多, 以及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气温升高和积温带北移, 林业有害生物还有暴发的可能, 防治工作形势日益严峻。

2 科学防治的基本策略

林业有害生物的大发生主要是自然因素造成的, 也有人为因素造成的, 我们在治理病虫害的过程中一定要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应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调节好天敌、林业有害生物、林木三者的关系, 维持生态平衡, 降低林业有害生物的成灾率[3]。

2.1 综合应用各种防治措施

为了搞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这项系统工程, 必须实行综合治理, 标本兼治。我们应该做好监测、预报、检疫、防治等各环节的工作, 同时采取科学合理的营林措施, 从源头上杜绝病虫害, 用科技来提高防治的效果。例如, 对于天幕毛虫, 要综合应用生物防治、物理措施和益鸟招引, 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天敌的误伤。对于松材线虫和蛀干害虫, 要伐除被害木, 然后集中焚烧或熏蒸处理, 千万不能调运到其它地区。对于森林鼠害, 要积极应用不育剂和驱避剂等最新防治技术。在整个林业生产经营过程中,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科技含量最高、专业性最强。有必要加强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科研攻关及科技推广, 加强森防技术培训, 建成一支高水平的森防队伍。我们要加强森防宣传工作, 向群众普及森防知识, 实行专业防治与群防群治相结合。林业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等相关的法律法规, 用法律约束人们的行为[4]。

2.2 大力营造混交林

历史已经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 大面积的人工纯林非常容易发生病虫害。我们要积极营造混交林, 不要嫌费事, 不要嫌成本高, 要从根本上预防病虫害的大发生。在营林生产过程中, 从采种、育苗、造林到抚育、采伐等环节要努力与病虫害防治工作相结合, 采取系统性的预防措施, 有效地控制病虫害发生, 实现林业有害生物的科学防控。

2.3 积极推广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的科技含量很高, 为确保实现科技兴林的目标, 我们应切实抓好生物防治的科研推广工作。要逐步禁止使用甲胺磷、对硫磷、久效磷、氧化乐果、福美砷、林丹、三氯杀螨醇、除草醚等剧毒高残留农药, 大力提倡使用微生物农药 (BT乳剂和病毒等) 、仿生农药 (灭幼脲) 、动物源农药 (昆虫信息素等) 、植物源农药 (苦楝素、茼蒿素、烟碱等) 、矿物源农药 (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矿物油乳剂等) , 以减轻对环境和水源的污染。

3 结论

综上所述, 我们要科学地进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要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手段, 逐步摈弃旧的方式方法, 尽快建立现代化的防治体系, 为实现青山常在, 永续利用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万志芳, 李微, 郑丽娟.黑龙江省森林景观资源利用效率实证研究[J].林业经济, 2012, (4) :65-68.

[2]葛芳.森林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 (32) :256.

[3]吴建军, 田平.商洛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J].林业调查规划, 2013, (2) :88-90.

浅析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法 篇10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措施

1 提高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认识

近年来, 林业部门选取的有效措施, 加大林业有害生物工作力度, 进行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全面推行, 在监测预测、检疫执法不断强化的基础上, 做好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预防、防治工作, 如松材线虫病等, 大大提升林业园林灾害预警能力, 增强其灾害管控能力, 才能遏制林业有害生物传播蔓延趋势。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提升, 大幅度增加了贸易成交量, 林业有害生物得以侵入、蔓延, 大大增加了其成灾压力。尤其是松材线虫病—“森林癌症”蔓延趋势更甚, 给所在林区造成了极大损害。面对如此严峻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 严格按照“预防为主、科学防治、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原则, 提高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认识程度, 做好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进行林业有害生物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建立与健全, 进一步对无公害防治加以利用, 对林业有害生物进行有效遏制,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林业园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林业 ( 园林) 有害生物防治的方式

2. 1 清理虫害木材, 降低虫口密度

和人与人之间的传染病防治相比, 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有过而无不及, 如产生病害情况, 为达到虫灾范围缩小及达到良好预防效果, 最常见的方式就是有效控制林业病虫害, 也就是必须全面清理干净已患有病害的木材, 有效控制虫害扩散源头, 进一步遏制虫害扩散, 降低对整个林业区域的影响。同时, 在虫害树木清理后, 为达到虫口密度有效降低的目的, 需选取一些抗性良好的树种进行栽植, 实施全新造林, 避免新种植树木遭到虫害侵蚀。

2. 2 采用伐根嫁接技术快速恢复林分

杨树造林是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 也就是如病虫害侵蚀林区杨树后, 工作人员需将虫害侵蚀的杨树先砍伐掉, 随后选取伐根嫁接技术再次培育杨树, 确保其再次成活。

2. 3隔离带设置, 实现害虫阻隔

飞虫类为林业资源有害生物的主要类型, 其特点为迁飞、扩散能力强。按照其特点, 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实施过程中, 相关人员必须先充分了解此类害虫的特点, 尽可能在其没有成形产生危害前, 通过隔离带的方式, 对害虫幼虫迁移情况进行有效阻隔, 对其扩散危害进行有效控制。在隔离带设置中, 需确保其具备合理的间隔距离, 园林害虫迁飞、扩散现象严重时, 50 m为其栽植非寄主隔离带的距离, 以此达到林业有害生物迁飞、扩散有效防治的目的。

2. 4选用抗虫树种提高免疫力

于害虫防治而言, 其树种不同, 则抗性也存在极大的区别, 如青杨派树种易遗青杨天牛为害, 而感染此类病害的白杨派树种机率极低。由此可见, 为确保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全面性、有效性, 选取、栽种抗虫树种是否合理十分重要。

3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相关建议

3. 1落实防治工作责任

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应在重要议事日程内有效纳入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对防治责任进一步明确, 提高防治管理水平。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 政府为其第一责任人, 具体责任人则为林业检疫部门负责人。要求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法律法规等加大宣传力度, 对干部、人民大众的虫害防治意识全面提升。

3. 2建立监测体系

将国家级林业有害生物中心测报点的重要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且进行各地区监测网点的合理化配置, 进行“三位一体“监测预警体系的建立。同时将林业部门基层人员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进行举报奖励措施的实行, 对人民群众参与林业有害生物监测、举报工作加以鼓励。除此之外, 通过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 如化学信息、航空及遥感信息等, 全面监测、核查林业有害生物灾害, 对监测预报的科学性、合理性及有效性进行全面提升。

3. 3严格检疫执法

对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 如《检疫要求书》等, 对产地检疫工作进一步加强, 达到调运检疫程序规范化的目的。要求所有林业病虫防治检疫机构必须对其检疫结果负责, 准确复检其所管范围内调入的需检疫林木或产品, 定期进行检疫执法检查工作地开展, 实施专项打击行动。

3. 4加强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 要求严格遵守国家相关规定, 加大危险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力度, 如松材线虫、美国白蛾等, 禁止侵入外来有害生物。在没有林业部门批准的情况, 单位及个人不能将应施检疫的林木、产品调运出疫区。林业部门需将举报电话公布给群众, 对人民群众参与疫情防治、举报给予引导、支持。

4 结语

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提升, 我国林业园林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水平也得到了极大提升。在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 要求必须有机结合群防群治及专业防治, 杜绝监控防治缺陷产生。同时要对传播媒介加以充分利用, 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知识、防治理念等广泛地传递给人民群众, 加大群众参与度, 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宣恩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措施 篇11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现状;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S7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020(2016)05-0080-03

1自然概况

宣恩县地处湖北省西南部,位于东经109°11′~109°55′,北纬29°33′~30°12′;东接鹤峰县、北靠恩施市、南连来凤县、西邻咸丰县、东南与湖南省龙山县、桑植县接壤。国土总面积2 740 km2。

全县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型山地气候区,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 150 h,日照百分率26%左右,为全省的低值区之一。全县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县城(海拔510 m)年平均气温158 ℃。7月平均气温为266 ℃;一月平均气温46 ℃;极端低温-127 ℃;极端高温408 ℃。全县年平均降雨量在1 370~1 959 mm之间,平均蒸发量为1 0128 mm,相对湿度为82%。

1.1动植物资源

县内有野生高等植物5 000余种,其中木本植物220属1 000余种,常见乔灌木树种96科215属832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40余种(Ⅰ级9种,Ⅱ级30余种)。用材林树种153种,木本油料经济植物30余种,木本饮料香料经济植物30余种,木本药用植物40余种,木本淀粉经济植物30余种,木本果类经济植物40余种,木本花卉植物50余种。两栖、脊椎动物166种,两栖爬行动物33种,鸟类68种,哺乳动物65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共23种。

1.2森林资源现状

全县林业用地面积20.62万hm2,其中有林地1417万hm2,灌木林地353万hm2,未成林林地093万hm2,疏林地141万hm2,其他林地059万hm2;全县有天然林面积1407万hm2,森林覆盖率573%、林木绿化率724%,活立木总蓄积量690万m3。

1.3主要森林病虫害发生危害情况

主要森林病虫害有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iatus、云南松毛虫D houi、银杏大蚕Dictyoploca ginkgo、落叶松叶蜂Pristiphora erichsonii。

(1)马尾松毛虫是危害本县主要森林病虫害, 寄主面积达533万hm2,在本县1年1代,6月为危害盛期。2003年曾大面积暴发,其中受灾面积043万hm2,重灾面积028万hm2,平均虫口密度达100条/株以上,有虫株率达95%以上。省、州亲临指导,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积极筹措资金,购买药品药械及防护用品,有效控制了灾情。此后,通过每年开展对马尾松毛虫越冬代的调查,进行及早预测和防治,没有大面积和重度发生。

(2)云南松毛虫在本县1年1代,主要危害树种为柏木,纯林危害更重。主要区域为椒园、珠山镇,危害盛期为6~7月。1996年、2005年曾大暴发过两次,其中椒园黄坪、椒园村的沿209国道一带,危害面积达26667 hm2,其中,中度以上危害面积13333 hm2,有虫株率达100%,虫口密度平均20头/株。县林业局高度重视积极组织,通过有效防治措施,及时控制了灾害的发生。近几年来,云南松毛虫在全县范围内只小面积轻度发生,没有造成危害。

(3)银杏大蚕蛾是本县常发性害虫,以幼虫食害树叶,本县主要危害核桃、樟树、枫香、银杏、喜树、栾树等植物,以房前屋后,道路两旁的树木危害更重。1年1代,危害盛期为5~7月,每年危害面积在6667 hm2左右(折合散生木面积)。

(4)落叶松叶蜂1998年开始,在海拔1 000 m以上的地区发展落叶松,全县现有落叶松纯林06万 hm2,其中椿木营乡04万hm2,落叶松危害主要发生在椿木营乡, 以幼虫取食叶片危害,2012年发生面积01 hm2,中度以上面积100 hm2,县林业局采伐措施积极进行有效防治,控制了灾害发生蔓延。近两年只有少面积的轻度发生。

湖北林业科技第45卷第5期戚金兰:宣恩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措施2林业防治检疫现状

2.1机构队伍建设情况

宣恩县有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机构1个,即宣恩县森林植物检疫站成立于1988年,现有在册职工5人,其中工程师3人,助理工程师1人。全县设置9个森防测报站,明确兼职测报员(检疫员)20人。

2.2目标责任落实情况

为确保全县森防目标管理的实现,将森防工作目标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并将森防目标管理纳入全年工作方案,年终考核兑现时与工资奖金挂钩,增强了责任感,为全县的森防工作有序的开展打下了基础,使全县森林病虫害监测覆盖率达90%以上。“十二五”以来,年森林病虫害发生率控制在3‰以下,无成灾面积发生;有效防治率达75%以上,无公害防治率达80%以上,测报准确率达80%以上;苗木产地检疫率达到95%以上,林业植物及其产品调运检疫率达100%。

2.3林业检疫执法工作

宣恩是全国、全省林业综合执法试点单位。根据本县实际,组建了以森林公安分局为依托,林政、检疫执法人员参与的林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保证检疫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由于全县距松材线虫病疫区较近,鉴于松材线虫病预防的严峻形势,按照“预防为主,依法治理,科学防控”的原则,宣恩把松材线虫病的监测预防工作作为森防工作的重点。为了加大预防力度,严防死守,杜绝病源入侵,县局在各木材检查站分别建立了森林植物检疫检查站,全县建立三级监测网络,明确了各乡镇森防测报站长和测报员,通过监测员、专职护林员和兼职护林员对全县的松林进行全年不间断的监测。每年秋季和春季组织技术人员对全县的所有松林各开展一次松材线虫病的普查工作。宣恩县人民政府制订了松材线虫病防治应急预案,成立了松材线虫病防治应急指挥部。每年与各乡镇林业站(林场)签订了松材线虫病等危险性森林病虫害防治责任状。通过严格预防和监测,目前本县没有发现松材线虫病疫情发生。具体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加大检疫检查力度,严格查验“植物检疫证书”严禁未经检疫的木材、苗木、木制品及包装材料调入。二是严禁从疫区调入松木及制品。三是严格执行检疫要求书制度,对凡需从外省调运林木种子、苗木及其它繁殖材料等,要事先征得林业部门审批同意,并经调出地森林植物检疫合格,取得“植物检疫证书”后方可调入。对各建筑工地需从县境外调入松木必须到林业检疫部门报告,实行准入制度。在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厅的统一部署下,2010年开展了“蓝盾护绿”、2012年开展了“绿盾2012”两次大的林业检疫执法行动,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nlc202309091549

3存在的主要问题

3.1监测预报工作基础薄弱

目前全县建立森林病虫害防治监测网络体系,但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监测手段落后,森防测报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预警能力不足与当前林业有害生物科学监测和防治的要求不相适应,测报、监测队伍需加强,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加上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影响了测报、监测网络作用的正常发挥。

3.2科技推广创新不够,协调机制欠缺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新技术及科研成果在本县推广不够,在林业生产各技术环节间协调不够,没有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纳入林业生产各环节考虑,造林的只管造,育苗的只管育,引种的只管引种,预防机制差,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处于被动局面。森保专业技术人员少,基础设施不足,对先进的防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跟不上。

4对策措施

4.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加快国土绿化步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促进产业发展,保护国土生态安全,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措施,各级人民政府要提高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重要性的认识,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纳入森林资源保护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切实加强领导。

4.2加强预测预报工作

预测预报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必须坚持把有害生物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对辖区内的林业有害生物进行全面调查监测,及时、准确地掌握林业有害生物动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除治,避免造成严重危害蔓延的局面。加强林业有害生物测报信息网络的管理和测报制度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的投入,改善测报、监测点的基础条件。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岗位培训,提高测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应用科学的监测技术对林业有害生物进行快速、准确的预测预报。

4.3极积开展科技推广,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运用到林业生产各技术环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离不开科技的支撑,针对本县现状,一是坚持发展生态林业。在保护好现有森林的基础上,坚持适地适树,采用良种壮苗,营造混交林,实行工程造林和集约经营等林业措施,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全过程),加强早期预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增强林业自然抵御有害生物的能力,走出一条林业生产与有害生物防治协调发展的路子。二是坚持科学、安全、环保的防治理念,提高生物防治比例。三是加大科技研究和推广应用,认真研究新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4.4加强林业植物检疫工作

林业植物检疫技术性强,任务艰巨,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植物检疫条例》等法规和森林植物检疫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促使人们对检疫工作给予理解和支持。二是检疫检查站加强对过往运输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车辆的检疫检查,严防带疫传播。三是加强检疫执法。实行以森林公安为主体的林业综合行政执法,将林业植物检疫执法纳入全县林业综合执法,规范林业行政执法行为,加大了林业植物检疫执法力度。

参考文献

[1]胡茂灶.义乌市成立首家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J].浙江林业,2010(1):35.

[2]吕森.罗山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09(22):185,188.(责任编辑:唐 岚)

浅析营林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篇12

1 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

森林可能受到多种方式的危害, 如乱砍滥伐、火灾、冰雹、风灾、霜冻、干旱、环境污染等, 但最严重的危害可能是森林病虫害。每年我国遭受森林病虫危害的林地面积超过上亿亩, 造成蓄积量损失约1500万m2。1975年全国值保工作会议确定了“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方针, 为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指明了方向。森林病虫综合防治, 就是充分利用病虫和森林生态环境的辨证关系, 以预防为主, 以营林技术为基础, 发展生物群落中不利于病虫而有利于林木健康生长的因素, 闲地制宜地运用生物、物理、化学等措施, 防止环境污染, 把病虫控制在不成灾的水平, 以达到保护环境和促进林木速生丰产的目的。

2 营林措施控制森林病虫害

营林实际上就是针对园林、森林等采取相应的管理和经营措施, 并且利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来对于森林之中所可能出现的病虫害进行防治、控制, 如此以来, 便能够有效的避免出现森林木材质量下降的可能性, 这对于提升林业本身经济效益来说, 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实际采取病虫害防治措施的过程中, 所涉及到的营林措施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

2.1 清理虫害木材, 降低虫口密度

针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本身, 实际上就和人类的传染病之间有着一定的相似性, 如果说虫害现象已经发生, 那么也就代表着传染已经开始。在这种情况之下, 虽然说无法对当前已患病的树木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 但是能够第一时间做好各个方面的防治工作, 避免出现大范围传染的可能性, 而最为常见的一个措施便是在于隔离。通过隔离的方式, 能够使得病虫害现象被约束在一个可控的范围之中, 避免扩散现象出现的可能性, 如此以来, 便能够逐步的把隔离圈内部的树木完全清理掉。只要在开始大范围扩散之前便将病虫害遏制住, 降低出现重大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此外, 当完成了虫害清除工作之后, 为了能够使得虫害密度下降, 还可以采取抗病虫树木的种植, 这类型的抗病虫树木,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病虫害的扩散, 在某些管理疏忽的情况下, 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2 采用伐根嫁接技术快速恢复林分

前面内容中我们说到森林病虫害的控制可以采用清理虫害木方法, 来达到降低虫口密度, 有效防止虫害扩散的目的。不可否认, 这种控制方法对消除森林病虫害是有着一定作用的, 但是其将虫害树木清除之后, 所留下的空地的处理问题也给林业管理人员带来了一定的麻烦。在这里, 我们主要讨论对虫害树木进行清理之后, 对其空地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其功能得以恢复, 再次成为新的林地。

2.3 设置隔离带阻隔害虫

一般来说, 森林中对林木资源有害的害虫都是飞虫类, 它们具有一定的迁飞和扩散能力。根据其所具有的迁飞特征, 相关管理人员在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防范工作, 对森林病虫害进行控制时, 就一定要对此类害虫的特征有所了解, 尽量在其幼虫时期, 还不具备飞行和扩散能力的时候, 设置隔离带, 阻止害虫幼虫的转移, 控制其扩散危害。在设置隔离带的时候, 其间隔距离应选取合适, 在一些常常发生害虫迁飞、扩散的园林中, 其栽植的非寄主隔离带的距离一般保持在50m左右, 以防止森林有害生物的迁飞和扩散。

2.4 选用抗虫树种提高免疫力

不同树种对不同害虫抗性表现相差甚大, 如, 青杨派树种易遗青杨天牛为害, 而白杨派树种则不易感染受害。因此, 为了更全面的做好森林病虫害的防范工作, 森林系统中抗虫树种的选用和栽植便极为关键。

3 营造混交林, 抵御病虫害

混交林所呈现出的优势众多, 优势是对于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抵御方面, 实际上有着其他普通树木所无法相比的优势所在。以下主要针对混交林的制造模式以及实际作用、树种选择方面进行分析。

3.1 混交模式的选择及推广

虽然说混交林的优点众多, 但是其中所存在的一个主要缺陷, 实际上就在于行间混交、株间混交方面, 这两个方面的混交方式无法混用。就目前来说, 在混交林之中被广泛应用的实际上就是小叶杨林, 这部分树林通过老树改造的方式, 对其中所存在的旧林进行砍伐之后, 使用樟子松、油松等树木来构成片状、带状的针阔混交林场。但是这类型森林中所存在的病虫害饵料以及病虫害所需的场所依然较为充裕, 所以必须要种植上天敌树木, 也就是蜜源植物, 如此以来, 便能够有效的达到抑制病害、扩大天敌食物资源的效果。所使用的书中块状、不规则块状混交实际上不仅仅能够有效对于生物种群进行丰富, 还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森林本身所具备的病虫害危害防御能力。

3.2 混交林树种选择

有些病害虫要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植物上完成其生活史, 因此在营造混交林选择树种时, 主要树种和伴生树种不能成为病虫害的转主寄主。如:梨和桧柏混交林易感染梨桧锈病, 落叶松和云杉混交林易感染落叶松球蚜, 樟子松与芍药属植物种植在一起可引起松芍锈病等。在营造针阔混交林时在其周围或林间种植一些花灌树, 为多种天敌成虫提供营养蜜源。如:松毛虫卵寄生性天敌黑卵蜂和青杨天牛天敌蛀姬蜂成虫补充营养时都要以花蜜为食物。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当前营林工作对于大量科学技术以及新兴理念不断应用的情况下, 营林过程中还应当对管理工作进行强化, 只有管理和防治措施紧密结合起来, 才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出现有害生物的可能性, 同时极大的提升营林生产效率。这方面的措施完善, 对于我国整体的营林工作发展来说, 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郝锦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12) .

[2]高立平.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5) .

上一篇:头位胎膜早破下一篇:提高思想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