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害因素辨识

2024-10-04

有害因素辨识(通用5篇)

有害因素辨识 篇1

一、如何辨识危险有害因素

事故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重要一点是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不到位, 或不知道如何辨识。在辨识过程中为防止出现漏项, 应对工作场所内所有人员 (含相关方人员) 的活动、所有设备设施 (含相关方设备) 、所有作业活动 (常规和非常规活动) 、作业环境和管理措施进行系统分析和辨识。

(一)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辨识时应考虑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下的危险有害因素;

2、辨识时应考虑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的危险有害因素;

3、危险有害因素描述应包括危险发生的根源, 即第一类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危险有害因素描述还应包括危险发生的直接原因和过程, 即第二类危险有害因素:可能引发事故或伤害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的不良因素、管理缺陷等。

(二) 从“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方面辨识。

1、人的因素

与生产各环节有关的, 来自人员自身或人为性质的危险有害因素。包括: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

2、物的因素

机械、设备、设施、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包括: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

3、环境因素

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包括: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室外作业场地环境不良。

4、管理因素

管理上的失误、缺陷和管理责任所导致的危险有害因素。包括: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安全责任制未落实、安全规章制度不完善、安全投入不足等。

二、危险有害因素的风险评价

采用LEC法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风险评价, 根据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发生事故后果三种因素值的乘积评价危险性大小。其公式为:

式中L表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数值:

10-完全可能预料;6-相当可能;3-可能, 不经常;1-可能性小, 完全意外;0.5-很不可能, 可以设想;0.2-极不可能;0.1-实际不可能。

式中E表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10-连续暴露;6-每天工作时间暴露;3-每周一次暴露;2-每月一次暴露;1-每年几次暴露;0.5-非常罕见暴露。

式中C表示发生事故的后果值:

100-大灾难, 许多人死亡, 即10人以上;40-灾难, 数人死亡, 即3—10人;15-非常严重, 一人死亡;7

-严重, 重伤多人;3-重大, 致残至少1人;1-引人注目, 需要救护, 即轻伤。

式中D表示危险值, 为上述三个值的积:

通过对每一项危险有害因素风险评价, 确定风险等级, 制订控制措施, 实施动态管理。

三、危险有害因素控制措施

不同作业内容、不同风险等级, 控制措施不同。对重点危险有害因素应制定目标和方案、运行控制及应急预案等措施;对现场设备设施、工艺、防护等应制订相应的操作规程、维护保养标准、完好标准等技术措施;针对教育、培训等应制订管理措施。不管采取什么控制措施, 都要消除风险或降低风险至可接受的程度。按采取措施的先后顺序, 控制措施可为三类:

一是消除风险, 这是最理想的控制措施;

二是降低风险, 使之达到可接受的程度;

三是个体防护, 当采取前两项措施仍不能达到可接受的程度时, 须使用个体防护。

四、危险有害因素及控制措施的培训

培训是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对辨识出的危险有害因素及控制措施应对全员进行培训, 使每一名员工清楚所处作业环境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并熟知这些危险有害因素带来的危害和伤害以及控制措施。针对不同的岗位和作业环境分别对岗位人员进行相关危险有害因素的告知和培训, 通过培训让其了解和掌握危险有害因素的特点以及能造成什么样的伤害。

五、事故预防控制

我们不难看出要做好安全工作, 就是要做好风险管理与控制, 遵循预防为主这根主线, 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技术手段, 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 在可能发生人身伤害、设备或设施损坏和环境破坏的场合, 事先采取措施, 防止事故的发生。

事故的预防与控制包括事故预防和事故控制。前者是在风险辨识、风险评价的基础上, 通过采用技术和管理手段使事故不发生;后者是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手段, 使事故发生后不造成严重后果或使后果尽可能减小。

安全技术着重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 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主要着眼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安全教育使人知道哪里存在危险, 如何导致事故, 严重程度如何, 面对可能的危险应该怎么做;安全管理措施则是要求必须怎么做。

针对员工安全意识薄弱, 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还有待提高, 在管理中必须运用强制管理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为, 使员工的活动、行为受规章制度的约束, 控制人的行为, 避免事故发生。

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人、机、物、环的状态管理与控制。只有将危险有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 事故预防与风险控制管理到位, 消除风险或将风险降到可接受的程度, 避免事故的发生, 确保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确保企业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GB/T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羞因素分类与代码

[2]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有害因素辨识 篇2

之时态、状态及能量小知识

一、危险源辨识包括3种时态:

1.过去时态(评价对残余风险的可承受度)、2.现在时态(评价现有控制措施情况下的风险)、3.将来时态(组织活动中或计划中可能带来的危险因素);

二、3种状态:

1.正常状态(指正常生产情况)、2.异常状态(指机器、设备试运转、停机及发生故障时)、3.紧急状态(指不可预见何时发生、可能带来重大危险的状况,如地震、火灾、爆炸等)

三、7种能量类型

1)机械能;可造成物体打击、划伤人体等后果的2)电能:可造成人体触电、产生静电、雷击等

3)热能:可以发生灼伤、高温等事故的4)化学能:可产生有腐蚀、中毒等后果的5)放射能:发生电离辐射等后果的;

6)生物因素:可引起传染、瘟疫等后果的病毒、细菌生物等

有害因素辨识 篇3

1 坍塌及滑坡

坍塌及滑坡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采矿方式的原因而引发的, 如掏采而导致滑坡与坍塌的发生, 即开采方式不是按自上而下的顺序开采, 而是从下部开采。还有另一种情况, 虽然开采方式是按自上而下的顺序开采的, 但是保留的边坡角超过岩石的自然安息角, 没有按矿山设计的边坡角进行开采, 再加边坡地质原因而导致滑坡事故的发生。该矿山地形坡度较陡, 出井废石基本上是就地倾倒, 如果没有完好的防洪设施, 废石堆受雨水冲刷, 存在着坍塌及滑坡的危险。

2 冒顶片帮

冒顶片帮是地下矿山常发事故之一, 危害也较大。当巷道穿过岩层较破碎的地段时, 如果不及时支护可能会造成此类事故, 打伤经过巷道的人员, 损坏安装于巷道内的设施, 冒顶片帮之后巷道变高, 增加了支护难度。

废弃的巷道、采空区末采取技术处理, 人员误入后, 可能会由于这些地方顶板垮塌, 造成伤亡。采空区未经处理, 一旦地压失衡, 可能会发生坍塌, 坍塌所产生的冲击气流同样会对井下工作人员造伤害。

采场和巷道爆破后, 如果不经敲帮问顶或敲帮问顶不仔细即开始作业, 顶部的悬石坠落, 打伤作业人员。

3 透水

水文地质工作程度不够, 矿山涌水量数据不详。上部矿体已回采结束, 形成的采空区未作技术处理, 对矿山也没有进行过测量, 无法弄清这些采空区是否积水, 作业过程中如果贯通积水老硐或含水层会造成矿井透水危险。

4 火灾、爆炸

职工宿舍、空压机房、材料库房等处有润滑油、油棉纱、氧气瓶、乙炔瓶等易燃易爆物质, 如果违章操作、违章使用、管理不当, 消防设施不齐全, 易导致火灾、爆炸危险, 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平硐系统内电缆及其他电气设备较多, 由于电缆老化及电机过热等原因, 有发生井下电气火灾的可能。

5 爆破伤害

放炮与火药爆炸主要是指在存放、运输、使用炸药过程中出现的爆炸伤害, 简称爆破伤害。爆破伤害事故一旦发生, 其后果十分严重, 会使人员受到伤害, 甚至死亡, 使设备、设施破坏。

爆破伤害主要包括下列情况:无爆破设计或爆破安全规程不完善, 爆破人员“无章可依”, 仅凭经验作业很容易造成操作失误, 导致爆破事故发生。爆破过程中爆破人员在爆破器材的运输、保管、装药、起爆等环节违犯操作规程, 粗心大意, 会酿成危险事故:井下爆破时, 相近工作面未规定联络信号, 容易造成互相干扰或起爆时间不一致而出现危险事故;点炮时未使用引火绳、分火索过短、爆破前未设置爆破警戒或警戒区过小、警示标志不明显、爆破后未按规定的等待时间等待, 过早进入爆破现场、瞎炮处理不当等违章作业均可导致爆破事故。

6 触电

矿山使用电气设备较多。供配电系统设施和用电设备不按规程接地, 维护检修人员违反操作规程, 均有可能造成人员发生触电的危险。在井下较潮湿的环境下, 如有供电线路有裸露接头、闸刀盒损坏、线路架设过低, 工作面采用220 V电压照明等原因, 均可能造成人员触电。触电伤害主要有电击和电伤等2种方式。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内部的组织和器官, 引起人体功能及组织损伤, 破坏人的心脏、肺脏及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导致人体痉挛、窒息、直至危及人的生命。电伤是指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或机械效应对人体的伤害, 比较常见。触电伤害也包括雷击伤害。如果在雷雨季节进行露天作业, 也可能发生雷击伤害。

7 车辆伤害

由于各种车辆作业线路长, 道路状况不好, 范围广易造成车辆伤害。如司机违章操作、指挥人员失误、司机与指挥人员配合不当或者车辆出现故障、路面打滑、路基不牢、行走 人员不遵守交通规程、过交叉道口不注意观察就可能导致各种车辆伤害事故的发生。车辆伤害包括挤、压、撞、倾覆等形式。

8 机械伤害

矿山的采、装、运等作业过程中使用各类水泵、电机、提升机、皮带运输机等机械设备, 运转的机械设备的外露传动部分 (如齿轮、轴、履带等) 和往复运动部分都有可能对人体造成机械伤害。

机械伤害主要指机械设备运动 (静止) 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形式的伤害。

在使用、巡检、维修过程中, 如果作业人员操作失误、信号联系不畅、违章作业等均可导致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

机械伤害往往是因为违章作业和操作失误引起的, 只有加强安全教育, 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提高照明度, 对设备的外露部位均设置安全防护装置、警示标志, 机械伤害事故才能减少到最低程度。

9 容器爆炸

如果空压机的压力储罐的安全设施如安全阀、压力表以及压力自动控制装置失灵, 造成压力储罐内的压力过高, 超过其容许压力, 就会引起压力储罐爆炸;还有压力储罐焊接质量不好, 当压力储罐内压缩空气压力过高时, 也会引发爆炸事故。压力容器爆炸其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其爆炸产生的碎片打击可使人员受伤, 甚至死亡。

10 高处坠落

凡在高度2 m以上 (含2 m) 的高处进行定点操作或巡检作业, 均可发生高处坠落危险。在坡度大于30°的坡面上作业, 如果不系安全带可能会造成高处坠落伤害, 下山、盲井、小井无警示标志、围栏或加盖, 可能会使人员误入, 造成伤害。矿区地形较陡, 运矿道路外侧没有防护栏, 也容易发生人、车坠落。

11 物体打击

物体打击指落物、滚石、锤击、碎裂、崩块、击伤等伤害、不包括因爆炸而引起的物体打击。手动作业时, 如果缺乏监护, 可引发物体打击。矿山排土场距倒碴处高差40多米, 如果排土场不设置警示标志, 飞溅的石块易打伤经过排土场的人员。

12 粉尘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的化学成分、浓度和接触时间是直接决定其对人体危害性质和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粉尘可能导致尘肺、呼吸系统肿瘤、粉尘沉着症和中毒。

在凿岩、采场及运输道路、矿岩装卸车及各物料交接点处作业易产生粉尘。长期在这类工作环境下工作的人员很容易患矽肺病, 矽肺病严重危及人员健康, 因此要求湿式作业, 在凿岩作业过程中要求戴防尘口罩。

生产性粉尘是在矿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细粒状矿物或岩石粉尘。直径大于50 μm的尘粒, 在重力作用下会很快从气流中分离出来, 沉落于地面, 此类矿尘称为落尘。直径在0.01~50 μm范围内的尘粒, 能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 此类矿尘叫做浮尘。浮尘对空气的污染和人体健康的危害最大, 是矿山防尘的重点对象。

爆破后爆堆内含有大量的粉尘, 工作面通风较差, 如果不采取降尘措施, 在铲装的过程中会在狭小的空间内形成浓度较高的尘埃, 对作业人员的健康造成影响。

13 高温与低温

由于当地夏季气温较高, 冬季气温较低。在炎热夏季节作业时, 装矿工人、汽车司机等人员, 易受到高温危害, 有可能发生中暑。而冬季露天作业则有可能发生低温冻伤。

14 中毒与窒息

矿山生产中的有害气体, 主要是指一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碳以及氮氧化物等气体。爆破炮烟及柴油机废气中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氮是炸药爆炸后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 柴油机废气中也含有二氧化氮;电缆及胶皮类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少量的有毒气体主要刺激人的呼吸道系统、皮肤、眼睛等部位。大量的有毒气体会导致中毒、窒息事故。

矿井采用自然通风, 受季节、气候的影响较大, 特别在倒风季节, 井下风流紊乱, 废弃的巷道、采空区未作封闭处理, 漏风严重, 如果没有必要的通风设施进行辅助通风, 会造成部分作业场所风速、风量达不到要求, 使井下工人中毒, 甚至窒息死亡。

15 噪声与振动

噪声能引起职业性耳聋或神经衰弱、心血管疾病等发生, 并使操作人员失误率升高, 增加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振动危害有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 可导致中枢神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血压升高, 同时也会导致设备、设施损坏。

噪声与振动是严重危害矿山开采作业人员的2种职业有害因素, 它是由于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所产生的。例如在凿岩、矿岩装卸作业环境都会产生严重的振动与噪声。矿山开采中主要存在机械性噪声和空气动力噪声。如在没有降噪减振设施或个体防护设施不当的情况下, 其危害是十分严重的。

在矿石开采生产中长期受振动的影响可导致振动病。常见的局部振动对人体引起的影响, 典型表现为发作性手指发白 (白指症) 。另外, 在矿石开采生产中手臂振动所造成的危害也较为明显和严重。

16 其他伤害

如果巷道低部较滑, 工人在行走时或用手推车运输过程中易碰伤、摔伤。山区野兽、蛇多, 作业人员进出矿山, 可能被毒蛇野兽咬伤。

综上所述, 在该矿山生产过程中主要存在火灾、爆炸、爆破伤害、冒顶片帮、坍塌与滑坡、透水、触电、车辆伤害、机械伤害、容器爆炸、物体打击、高处坠落、粉尘、高温与低温、中毒与窒息、噪声与振动等危险有害因素。其中火灾、爆炸、爆破伤害、冒顶片帮、坍塌与滑坡、透水等是该矿山生产过程中较为严重的危险有害因素。

参考文献

有害因素辨识 篇4

1 天然气管道输送危险有害因素介绍

对于天然气管道而言, 要想保证其安全就要明确对其安全产生威胁的因素, 天然气管道输送危险有害因素的辨别与分析就是从这方面着手, 明确其中对安全产生威胁的因素, 从而采取相关的措施, 我们在有害因素辨别时首先要对天然气管道进行分析, 天然气管道主要是用来输送天然气, 天然气可以说是一种危险的有害气体, 它具有易燃易爆性以及毒性, 所以对于天然气的管道必须密封性好, 这样才能保证天然气不泄露, 同时天然气管道要有很好的防御外部环境干扰的效果。在进行分析辨别时,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输气管道的相关设备、周围环境、安全管理等。

2 管道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分析

2.1 相关设备有害因素识别分析

管道的相关设备是管道安全的重点关注对象, 包括各种控制阀门以及负责检测的仪表等, 这些设备, 设备的设计、安装、运行以及维护的好坏都关系着管道的安全。

2.1.1 设计有害因素。设备的设计必须和管道线路的地形、环境等密切相关, 设计的好坏是工程质量的关键, 尤其是在取材以及外形上, 设计不当就会收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使设备不能正常工作, 同时由于设备的老化或者故障, 所以对于设备的维护也相当重要。

2.1.2 管道腐蚀因素。天然气管道的内外部环境是恶劣多变的, 所以其内外管道的腐蚀也同样是一个有害因素, 内部腐蚀主要是天然气气体的腐蚀, 因为天然气中存在着很多诸如硫化氢的杂质, 这些杂质具有腐蚀性, 长期累积对于管道的腐蚀会很强, 使管道产生开裂、变形、变薄等症状。外部腐蚀主要是外部的环境因素的影响, 因为天然气管道一般埋在地下, 土壤中的各种化学物质以及微生物会对外表皮进行腐蚀, 包括电化学腐蚀、应力腐蚀等, 这些腐蚀一旦破坏了外部保护层, 管道就会变得很脆弱。在两种腐蚀的相互作用下, 天然气管道就会变得极其不稳定, 很可能会产生天然气泄漏等现象。

2.1.3 工程施工质量因素。由于天然气管道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人工的铺设, 对于管道的外部采取各种有效的保护措施, 以及对管道进行相关的焊接操作, 这其中会有残余应力的存在, 残余应力的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就会对管道造成巨大的危害, 从而影响管道铺设的施工质量, 所以说, 管道施工质量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2.2 环境有害因素

天然气管道的环境是多变的, 同时恶劣的环境居多, 环境因素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因素、人为因素。

2.2.1 自然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地质危害、气候危害等。由于天然气管道是在土壤中铺设的, 所以容易收到各种地质灾害的影响, 例如地震引起地壳的变形, 从而对管道造成挤压、扭转以及磁场的影响等危害;土地沙化、泥石流等使管道暴露在地表, 或者悬空, 接触到空气, 使得管道外部的腐蚀程度加剧。气候危害则是指雷电、雨水以及高低温的影响, 雷电产生的高压可能会对地面上的设备造成危害, 雨水的渗透能够带来巨大的压力, 同时大雨引发的洪水更是对管道产生各种危害, 高低温对于管道的保护材料产生危害, 使其失去效果。

2.2.2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一方面是指外部工程的施工对地下管道的影响, 由于施工过程中不注意管道的铺设位置, 会无意中对管道造成危害, 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例如挖去管道周围的泥土, 在管道上方进行相关建筑物的修筑等。另一方面则是有人蓄意破坏, 通过各种不正当的手段故意侵占、窃取天然气以及天然气管道, 通过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来谋取利益。

3 结语

天然气管道危险有害因素的辨别包括的方面有很多, 在实际工程和日常的使用维护过程中, 必须准确把握有害因素, 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去避免, 既要考虑管道设计、工程施工以及日常维护, 同时也要考虑周围环境以及自然、人为的影响, 综合各方面的因素, 这样才能保证天然气管道的安全, 从根本上提升输送质量和输送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民, 曹政勋.长输天然气管道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应对[J].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4, 04:41-47.

[2]刘小娜, 徐小军, 李聪杰.天然气管道输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J].科技信息, 2011, 30:432-433.

有害因素辨识 篇5

黄陵一号煤矿开采2#煤层, 煤层厚为2.2~3.1m, 平均为2.56m, 煤层倾角2~3°, 属近水平煤层。二号煤顶板在本工作面范围内, 直接顶板为泥岩及细粒砂岩, 厚度6.7m左右。老顶为泥岩、砂岩和泥岩与细粒砂岩互层, 厚度12m左右。该顶板属中等稳定顶板, 应及时维护。底板为泥岩及炭质泥岩, 厚度1.86m左右, 遇水膨胀, 易底鼓, 应及时维护。

2 矿井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导致疾病, 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是安全评价的基础。现将黄陵一号煤矿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产生原因、事故后果分析如下:

(1) 冒顶地压灾害。在采煤生产活动中, 冒顶片帮是最常见的煤矿安全事故之一。井下采掘生产作业破坏了原岩的初始平衡状态, 导致岩体内局部应力集中。当重新分布的应力超过岩体或其构造的强度时, 将会发生岩体失稳。如果支护不及时或支护方法不当, 就会发生顶板冒落或侧帮片帮。

(2) 瓦斯危害。矿井瓦斯是煤矿生产过程中, 从煤、岩内涌出的各种气体的总称。矿井瓦斯具有燃烧性、爆炸性。瓦斯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后, 遇火能燃烧或爆炸, 对矿井威胁很大。

(3) 矿井水灾危害。在矿井建设和生产过程中, 各种类型的地下水 (包括由地面经过岩层裂隙和透水岩层) 进入采掘工作面的过程称为矿井涌水。井下开采势必会破坏地下水系统的原有平衡状态, 导致煤矿井巷涌水。当矿井涌水超过正常排水能力时, 就会发生水灾。

(4) 矿井火灾危害。矿山火灾按发生地点, 可分为地面火灾和井下火灾。地面火灾是指矿井工业场地内的厂房、仓库、储煤场、矸石场等发生的火灾。井下火灾除包括发生在井下的火灾外, 还包括发生在地面井口附近, 但其火焰或烟雾能蔓延到井下的地面火灾。地面火灾如不及时扑灭, 可能蔓延到井下, 或它产生的烟气随同风流进入井下, 造成井下火灾或威胁井下安全。

(5) 矿尘危害。矿井粉尘 (简称矿尘) 是指煤矿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矿物细微颗粒的总称。矿尘危害极大, 它污染作业环境, 影响矿工身体健康, 而且煤尘的爆炸还会造成重大人身伤亡事故。另外, 煤尘还是尘肺病等职业病危害的致因因素。漂浮的煤尘造成不良的作业环境 (如影响井下作业人员的视线等方面) , 从而造成其它次生事故的发生。

(6) 该矿井采掘机械化程度较高, 但矿井在施工煤仓、石门、风桥等都可能进行爆破作业。矿井井下只设置爆破材料发放硐室。在爆破器材的储存、运输、管理及爆破作业中都可能出现危险、危害因素。

(7) 电危害。煤矿井下生产空间狭小, 环境比较潮湿, 有些地段还有淋水、粉尘, 电气设备、电缆的绝缘性能易遭破坏。又由于遭受煤岩崩砸、矿车挤压、机械撞击, 电气设备、电缆绝缘受到损伤, 加上电工违章作业等种种原因, 电气设备漏电现象在井下很容易发生。如果没有可靠的防护措施, 一旦人体触及, 就会造成触电事故。电工带电作业、违章操作也是常见的触电事故。总之, 由于井下自然条件对安全供电极为不利, 井下人身触电事故及由电气事故引发的其它重大事故是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大危害。

(8) 机械危害是矿井生产中最常见的危害之一。煤矿的各种机械设备都可能造成机械伤害。比如副斜井提升过程中的松绳、过卷、断绳、跑车等运输事故, 井下矿车撞人事故, 胶带运输机绞人伤害事故等。容易发生事故的机械设备包括:采煤机械、运输机械、掘进机械、装载机械、钻探机械、水泵、地面生产系统、电机的转动设备等。

(9) 职业卫生危害, 包括噪声危害和中毒窒息。操作人员长时间在噪声环境下工作, 可能引起职业性噪声耳聋或引起神经衰弱、心血管疾病及消化系统等疾病的高发。煤矿井下运输采用防爆无轨胶轮车, 产生的尾气含有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硫化氢、氨;为准备巷道的炮掘面放炮后产生有毒有害气体, 这些气体一旦在井下大量聚集会造成人员中毒、窒息或死亡。

(10) 矿井其它危害, 包括高空坠落、淹溺、物体打击和地质灾害等。

3 矿井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存在场所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存在场所见表1。

4 矿井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结果

(1) 陕西省煤炭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局2010年度瓦斯等级鉴定批复:黄陵一号煤矿2010年度瓦斯绝对涌出量89.17m3/min, 相对涌出量7.70m3/t, CO2相对涌出量1.89m3/t, 属高瓦斯矿井。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和强度的增加, 煤层瓦斯含量、瓦斯压力逐渐增大, 涌出量相应增加。生产实践也证明煤层瓦斯富集和分布存在不均衡性, 曾经在断层、背斜等地质构造带附件发生过瓦斯喷出现象。将地质勘探报告提供的2号煤层瓦斯含量与西安煤科分院实测瓦斯含量数值比对, 一号煤矿原始瓦斯含量相差较大, 浅部有两个瓦斯异常 (高瓦斯) 块段, 向西至六、七、八盘区, 区域瓦斯含量明显增加, 局部存在瓦斯富集带。

2004年6月15日该矿曾发生过一次死亡23人的瓦斯爆炸事故, 直接经济损失4 800万元。在事故后的勘察中, 发现事故区域内一落差为0.8m的正断层附近瓦斯涌出异常。

因此, 矿井瓦斯是该矿主要危险源之一。

(2) 根据地质报告, 2#煤层顶板属易冒落之顶板。2#煤层之底板多为泥岩、炭质泥岩, 厚度一般2~6m, 相邻各矿资料均有底鼓现象。

矿井采用综合机械化一次采全高开采, 综掘机送巷, 主要巷道采用混凝土砌碹支护或锚网喷支护, 回采巷道采用锚网索梁支护, 支护强度较高。回采工作面选用ZZ5000-14.5/28型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支护顶板, 能抵御顶板来压。但在工作面安装, 初次、周期来压和回撤期间, 顶板压力、支护情况变化大, 易发生顶板事故。机械化掘进作业, 施工速度快, 若不能及时支护或临时支护与永久性支护替换不及时, 也易造成顶板事故。

煤层底板岩性遇水易膨胀, 生产中底鼓现象使工作面支柱 (架) 下沉, 支架失稳, 支护强度降低, 使巷道局部支护遭受破坏, 缩小了巷道断面, 影响使用, 增加了维修量。

综上所述, 顶、底板危害是矿井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之一, 应引起重视。

(3) 黄陵一号煤矿受局部隔水层较薄和老窑采空区积水的影响, 采掘工程和矿井安全生产受到严重威胁, 近10年来已经发生两次严重的突水事故, 经济损失巨大。该矿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的级别为“极复杂”。

矿井受采掘破坏或者影响的含水层主要为直罗组下段砂岩裂隙水, 该层地下水可接受上层水体的天窗式补给, 富水性强, 最大单位涌水量0.185 8L/s.m。矿井南部边界外小煤窑较多, 相互串通, 且已水淹, 具体分布位置、范围和积水量不详。目前矿井正常涌水量390m3/h, 最大涌水量441m3/h, 最大突水量1 086m3/h。因此, 水害是该矿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之一。

(4) 2010年12月1日煤炭科学研究院重庆研究院对取自该矿306工作面煤样, 进行了煤炭自燃倾向性测定。采取《煤自然倾向性色谱吸氧鉴定法》测试, 鉴定结果属于Ⅱ类自燃煤层。

该矿采掘机械化程度高, 井下机电负荷容量较大, 存在因电气故障而引发火灾的可能;井下采用胶带输送机运输, 煤炭运输环节还存在因摩擦引发火灾的可能;地面工业建筑及行政、公共设施由于管理不善等原因可能造成火灾。因此, 矿井火灾是该矿危险有害因素之一。

(5) 据以往钻孔和矿井煤尘试样分析, 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2010年12月黄陵一号煤矿委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对煤尘爆炸性进行鉴定, 鉴定结果为:水分0.86%, 灰分16.78%, 挥发分29.62%, 火焰长度360mm, 最低岩粉添加量40%, 煤尘爆炸性指数为35.59%, 煤尘有爆炸性。在矿井开采过程中, 采掘、装载和运输等环节都会产生大量粉尘, 煤尘的积聚、飞扬不但会引发爆炸, 而且严重影响生产环境和职工的身体健康。因此, 煤尘 (粉尘) 是矿井的主要危险源之一。

(6) 提升运输事故。本矿井主运输采用胶带输送机一条龙运输, 辅助运输采用无轨胶轮车, 矿井副提升还安装有缠绕式斜井提升绞车。胶带输送机存在打滑、倒转、堆煤、断带、撕裂和电气事故、胶带火灾事故等危害;无轨胶轮车存在碰撞、碾压、坠落、拖拽、失控跑车、着火、扬起煤尘等危害, 斜井提升绞车存在跑车、过卷、过放酿成事故、撞人事故等危害。

(7) 电气安全事故。当供电线路发生断线、倒杆、线路共振、雷击等事故, 用电设备对人体可能产生电击和电伤、电火花事故。井下供电线网发生漏电, 不仅会引起人身触电, 而且产生的电火花可能导致重大煤尘瓦斯爆炸事故, 井上下电气设备起火也会引发重大事故。

(8) 机械伤害。矿井机械化程度高, 机械设备多, 各类机电、水泵、风机、皮带运输机、支架、轨道式机械、机加工设备等转动机械的外露传动部分 (如齿轮、轴、胶带等) 和往复运动部分都可能对人体造成机械伤害。

(9) 爆破材料爆炸。黄陵一号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高, 井下生产过程中爆破作业工程量较少, 但矿井在施工煤仓、风桥等零星作业时需要进行爆破作业。另外矿井在井下设有爆炸材料发放硐室, 因此, 在炸药、雷管等爆破材料与器材的贮、装、运、用等过程中, 稍有不慎可能会产生爆炸事故或危害, 故爆破危害是该矿的主要危险源之一, 应加强安全管理和安全防范。

(10) 压力容器爆炸。矿井的压力容器主要有压风机及风包、压风管道、氧气、乙炔气体瓶等。受人员、管理、设备等因素影响, 压力容器可能发生爆炸, 导致设备、建 (构) 筑物损毁, 人员伤亡, 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11) 煤矿开采对地下水影响。煤、水资源共存于一个地质体中, 由于采煤的影响, 煤系底层及上覆松散岩类中垂向裂缝增多、增大, 煤系地层中的水、松散岩类地层中的水均快速向下渗透, 形成了区域性地下水位降落漏斗, 浅、中层地下水逐年被疏干。受水循环的影响, 地下水和地表水均会受到污染, 地下水供水系统水质恶化, 水环境遭到破坏。

(12) 风险排序。通过辨识黄陵一号煤矿的危险源, 确定矿井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按风险排序为:矿井瓦斯 (煤尘、油气) 爆炸、矿井水灾、矿井火灾、矿井冒顶片帮 (底鼓) ;其次为矿井 (粉) 尘危害、爆破危害、电气危害、机械危害、有毒有害气体危害、中毒窒息危害、压力容器爆炸、地面火灾、地质灾害、地下水环境影响、高处坠落、噪声危害、淹溺。

5 结论

通过对黄陵一号煤矿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与分析, 评价认为该矿在今后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有:水灾、瓦斯灾害、火灾、冒顶灾害、矿尘危害、爆破危害、电气危害、机械危害、高处坠落、压力容器爆炸危害、工业场地及地面洪涝、滑坡危害、噪声危害、粉尘危害、其它有毒有害气体危害、冰冻危害、人的行为性危害、中毒窒息危害、淹溺19项。其中瓦斯及煤尘、水灾、冒顶仍将是该矿的主要灾害, 应当引起矿方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隋国民.我国煤炭安全评价现状分析[J].煤炭工程, 2012, 44 (2) :112~114.

[2]刘亚静, 毛善君, 姚纪明, 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煤矿安全综合评价[J].矿业研究与开发, 2007, 27 (2) :82-84.

[3]秦波涛, 李增华.模糊层次综合法用于企业安全性评价[J].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2, 28 (2) :32-33.

[4]王魁军, 曹林.我国煤矿瓦斯灾害事故频发的原因分析[J].中国煤炭, 2003, 29 (7) :9-11.

[5]田水承.第三类危险源辨识与控制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 2001.

上一篇:幼儿德育的家园共育下一篇:佛教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