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害化学品

2024-07-22

有害化学品(通用4篇)

有害化学品 篇1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 世界上已有八百万种化学物质, 其中常用的就有七万多种, 每年还有上千种新的化学品问世, 在这些化学品中, 有多数种类走进实验室, 给人类文明做出了贡献, 服务了教学、科研, 推动了科技的进步。但与此同时, 如此种类繁多的化学品中有许许多多有毒有害化学品, 这些有毒有害化学品在生产、使用、贮存和运输中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 甚至危及人的生命, 造成巨大的灾难事故。例如:印度博帕尔镇联合碳化厂发生的异氰酸甲酯泄漏事故, 致使20万人受害, 2500人丧失劳动能力, 150人中毒, 41人死亡;据《沈阳晚报》报道, 2004年一年, 沈阳市发生遗弃、泄漏危险化学品事故17起, 包括废弃剧毒化学品、泄漏易爆毒气、随意丢弃腐蚀性废物待清理物近千吨;据笔者估算, 全国每年从学校实验室消耗的有毒有害化学品大约有:大学734吨, 高中1234吨, 还有初中及各类中等学校、职业学校约4800吨。这些有毒有害化学品庞大的种类和数量将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 也严重威胁长期工作在有毒有害化学品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的实验室环境中的教师和学生的身体健康。因此我们必须了解和掌握有毒有害化学品对人体危害的基本知识。这对于加强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管理, 避免对实验室教师、学生健康的危害和中毒事件的发生, 是十分必要的。

一、学校实验室有毒有害化学品的分类

学校实验室有毒有害化学品大致可以划分为: (1) 金属和非金属类。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类有毒有害化学品有铅、汞、锰、镍、铍、砷、磷及其化合物等。 (2) 刺激性气体。最常见的有氯气、氨气、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 (3) 窒息性气体。有氮气、甲烷、乙烯、一氧化碳、氰化氢、硫化氢等。 (4) 农药。农药是生物技术实验室常用的药品和材料试剂, 使用和贮存不当可引起中毒。 (5) 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大多数属有毒有害物质, 如常见的汽油、甲醇、丙酮、四氯化碳、苯胺等物质可致中毒性肝病等。 (6) 高分子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本身无毒或毒性很小, 但我们常用的高分子化合物如塑料袋由于受热会产生毒性更为强烈的物质危害我们的身体。

二、学校实验室有毒有害化学品进入人体的途径

有毒有害化学品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进入人体, 在实验室中, 有毒有害化学品主要经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人体, 亦可经消化道进入人体: (1) 呼吸道是有毒有害化学品进入人体内的主要途径。毒物进入肺脏后会通过血液循环而被运送到全身。实验室有毒有害化学品浓度越高, 吸收越快。实验室是一个小环境, 在短时间内有毒有害气体浓度会很快升高。 (2) 实验室中有毒有害化学品经皮肤吸收引起中毒也是常见的。有些水、脂皆溶的化学物质易被皮肤吸收。 (3) 实验室中有毒有害化学品经消化道吸收主要是因为手沾染的毒物随进食、饮水等而进入消化道。

三、学校实验室有毒有害化学品进入人体内的危害过程

有毒有害化学品被吸收后, 随血液循环或淋巴循环分布到全身各处各脏器, 当某个部位或全身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达到某一浓度时, 就可发生中毒。有害化学物质吸收后受到体内生物化学过程的作用, 可能使其毒性降低或加强。当体内吸收的有害化学物质的量超过转化或排出的量时, 毒物就会逐渐在体内增加而对身体产生毒害作用, 出现中毒。

四、学校实验室有毒有害化学品对人体的危害

学校实验室有毒有害化学品对人体的危害有: (1) 呼吸系统危害:呼吸道是有毒有害化学品进入的重要通道, 如果吸入, 轻则引起呼吸困难, 重则发生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 (2) 神经系统危害: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组成。神经系统慢性中毒的早期表现是头痛、头晕、乏力、情绪不稳、记忆力减退、睡眠不好等。 (3) 血液系统危害:在实验室中, 有许多有毒有害化学品能引起血液系统损害, 如苯、砷、铅等能引起贫血, 苯、巯基乙酸等能引起粒细胞减少症。 (4) 消化系统危害:汞、砷等毒物经口侵入可引起出血性胃肠炎。 (5) 泌尿系统危害:随尿液把毒物排出体外是有毒物质排出体外的最重要途径, 所以肾脏最易受损害。除了以上五个系统外还有骨骼损害、眼损害、皮肤损害、化学灼伤、肿瘤, 等等。

总之, 人体与有毒有害化学品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中毒后的表现也是千变万化, 掌握危害的过程和表现, 将有助于我们对有毒有害化学品中毒的预防和防治。

我在实验室工作了二十五年, 对实验室的有毒有害化学品对人体的损害, 深有体会。例如:少量的汞的蒸发可引起实验室环境的空气污染, 令人呼吸困难。当不慎打碎温度计或不小心把汞倒出时, 要立即用硫磺粉进行处理, 因为汞和硫磺会反应生成硫化汞, 而减少空气中的汞蒸汽。在存放化学试剂的实验室贮存间, 即使酸碱试剂瓶盖着瓶盖, 塞着瓶塞, 贮存间酸碱试剂的蒸汽浓度仍然很高, 当人进入化学试剂贮存间时, 会有很刺激的气味扑面而来, 眼睛会发酸, 时间长时会出现咯痰、胸痛、气急、呼吸困难, 甚至会剧咳并带有大量粉红色沫痰, 烦躁不安等。同时贮放在化学试剂贮存间的试剂柜过一段时间后, 可使木质药品柜油漆层剥离脱落, 药品柜褪色, 使试剂瓶上的试剂标签褪色、腐蚀发泡、掉沫、解体、脱落, 甚至使铁质药品柜油漆层翘皮卷起、剥离、腐蚀锈透。我们实验教师经常要在这种环境中配试剂、做实验, 常常会感到头疼、胸闷, 感觉呼吸困难, 甚至是全身的不适。在实验中, 学生一旦发生意外, 浓硫酸滴到皮肤上, 要立即用清水多次冲洗, 减少酸的浓度, 必要时赶快到医院求医用药。又如在植物病虫害实验室, 昆虫标本的实验室存放中, 每年要对昆虫标本进行熏蒸处理一次, 而熏蒸用的药品是剧毒的氰化钾加浓硫酸, 用来产生剧毒的氰化钾蒸汽, 以便熏死寄生在昆虫标本体表上或标本盒中的缨尾目蛀食害虫。或者用磷化铝试剂熏蒸, 磷化铝在受潮时会放出磷化氢剧毒气体, 来消灭寄生或寄宿的缨尾目蛀食害虫。剧毒的氰化钾蒸汽或磷化氢剧毒气体都是毒性巨大的有毒物质, 少量的吸入都会使人中毒, 甚至引起死亡。我们学校植物保护实验室在保养昆虫标本时, 前几年条件差, 对昆虫标本的实验室熏蒸是在塑料薄膜中进行的, 我用磷化铝熏蒸昆虫标本后, 有少量的磷化氢剧毒气体吸入体内, 在以后的三到四年时间里我的肺部常常感到不适, 咳嗽、胸闷, 甚至剧咳并带有大量粉红色沫痰, 烦躁不安。由于这种原因, 在后来的几年里, 我未对昆虫标本进行熏蒸处理, 结果一年后, 有10%~15%的昆虫标本被蛀食, 第二年有50%的标本被蛀食, 第三年有95%以上的标本被蛀食, 使得几百盒标本毁坏。可见, 实验室的有毒有害化学品是非常厉害, 非常可怕的, 但是我们又离不开它。在长期的教学和实验中, 管理实验室的教师和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的学生都或多或少地要受到实验室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危害, 尤其是长期工作在实验室中的实验室管理教师, 几年甚至几十年工作在这种环境中, 有毒有害化学品的危害是相当大的。我们必须加以防范, 保持实验室的通风换气。贮存的有毒有害化学品要符合国家标准, 对废弃的有毒有害化学品的处置也要妥善合理, 符合国家废弃化学品的处置标准, 减少有毒有害化学品对教师、学生身体的损害, 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为教学服务、为国家培养人才服务。

有害化学品 篇2

1汞及其化合物汞及其化合物为化妆品组分中禁用的化学物质。

作为杂质存在其限量为小于1mg/kg。但是,鉴于硫柳汞(乙基汞硫代水杨酸钠)具有良好抑菌作用,允许用于眼部化妆品和眼部卸妆品,其最大允许使用浓度为0.007%(以汞计)。硫化汞是红色颜料一般添加在口红、胭脂等化妆品中颜色鲜艳持久;氯化汞用于化妆品具有洁白、细腻之特点,汞离子能干扰人皮肤内酪氨酸变成黑色素的过程,一般被添加于增白、美白、去斑化妆品中,这些物质价格低廉,所以硫化汞、氯化汞甚至被近代化妆品制造者使用。汞及其化合物都可穿过皮肤的屏障进入机体所有的器官和组织,主要对肾脏损害最大,其次是肝脏和脾脏,破坏酶系统活性,使蛋白凝固,组织坏死,具有明显的性腺毒、胚胎毒和细胞遗传学作用。慢性汞及其化合物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易疲劳、乏力、嗜睡、淡漠、情绪不稳、头痛、头晕、震颤,同时还会伴有血红蛋白含量及红细胞、白细胞数降低、肝脏受损等,此外还有末梢感觉减退、视野向心性缩小、听力障碍及共济性运动失调等等。

2.砷及其化合物砷及其化合物为化妆品组分中禁用物质。

砷及其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化妆品原料和化妆品生产过程中,也容易被砷污染,因此作为杂质存在,砷在化妆品中的限量为10mg/kg(以砷计)。砷及其化合物被认为是致癌物质,长期使用含砷高的化妆品可引起皮炎、色素沉积等皮肤病,最终导致皮癌。砷及其化合物中毒主要临床表现为末梢神经炎症状,如四肢疼痛、行走困难、肌肉萎缩、头发变脆易脱落,皮肤色素高度沉着,手掌脚跖皮肤高度角化,赘状物增生,皲裂,溃疡经久不愈,可以转变皮皮肤癌,并可能死于合并症。

3铅及其化合物

铅及其化合物为化妆品组分中禁用物质,作为杂质成分,在化妆品中含量不得超过40mg/kg(以铅计)。但是,含乙酸铅的染发剂除外,在染发制品中含量必需小于0.6%(Pb计)。在化妆品中铅能增加皮肤的洁白,所以一般铅被添加于增白、美白化妆品中。铅对所有的生物都具有毒性。铅及其化合物通过皮肤吸收而危害人类健康,主要影响造血系统、神经系统、肾脏、胃肠道、生殖功能、心血管、免疫与内分泌系统,特别是影响胎儿的健康等。主要临床表现为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紊乱而出现的神经衰弱综合症。急性或亚急性脑病。运动失调。消化系统出现食欲不振、口内金属味、铅性面容、齿龈铅线、腹绞痛、恶心、呕吐、腹泻。造血系统出现血色素低,正常红细胞型贫血或小细胞型贫血,出现点彩红细胞、网络红细胞增多。其他病变有中毒性肝炎、肝肿大或黄疸,肾脏也有一定的损害,造成少尿、无尿、血红蛋白尿,引起肾炎或肾萎缩,还可造成心肌损伤,出现心衰。

4镉及其化合物

镉及其化合物为化妆品组分中禁用物质。化妆品中常用的锌化合物,其原料闪锌矿常含有镉,为此,作为杂质成分,在化妆品中含量不得超过40mg/kg(以铅针)。金属镉的毒性很小,但镉化合物属剧毒,尤其是镉的氧化物。镉及其化合物主要对是心脏、肝脏、肾脏、骨骼肌及骨组织的损害。抑制酶的活性。镉能破坏钙磷代谢以及参与一系列微量元素的代谢,如锌、铜、铁、锰、硒。主要临床表现为高血压、心脏扩张和早产儿死亡,诱发肺癌。

2化妆品组分中某些限用物质的毒性及临床表现

2.1甲醇

甲醇为化妆品组分中限用物质,其最大允许浓度为2000mg/kg。甲醇作为溶剂添加在香水及喷发胶系列产品中。甲醇(又名木醇或木酒精)主要经呼吸道和胃肠道吸收。皮肤也可部分吸收。甲醇吸收至体内后,可迅速分布在机体各组织内,其中以脑髓液、血、胆汁和尿中含量最高,眼房水和玻璃体中的含量也较高,骨髓和脂肪中最低。甲醇有明显的蓄积作用,未被氧化的甲醇经呼吸道和肾脏排出体外,部分经胃肠道缓慢排出。甲醇在体内主要被醇去氢酶氧化,其氧化速度是乙醇的1/7,最后代谢产物为甲醛和甲酸。甲醛很快代谢成甲酸,急性中毒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和眼部损害,主要与甲酸含量相关。甲醇在体内抑制某些氧化醇系统,抑制糖的需氧分解,造成乳酸和其它有机酸积累,从而引起酸中毒。甲醇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明显的麻醉作用,可引起脑水肿;对视神经及视网膜有特殊选择作用,引起视神经萎缩,导致双目失明。

2.2氢醌(对苯二酚)

氢醌为化妆品组分中限用物质,其在化妆品中最大允许浓度为2%,允许使用范围及限制条件是染发用的氧化着色剂。氢醌的急性毒性主要是引起白细胞减少等造血器官变化。接触氢醌碱性溶液者曾发现有皮炎病例,接触游离的氢醌可使皮肤色素减少,停止接触后可重新出现,长期与氢醌接触可见到皮肤发红的现象,停止接触后可逐渐恢复。动物实验表明在皮肤上每日涂抹氢醌丙酮溶液,总量达20.0mg时产生皮肤癌,因此,氢醌作为去除雀斑和杀菌剂是有一定危险的。氢醌是苯在人体内代谢所产生的主要中间代谢物之一,这些苯的代谢物与苯的致白血病等肿瘤的性质直接相关。氢醌还是苯代谢物中抑制DNA合成的最有效的物质之一。此外,1-甲基氢醌和2-甲基氢醌有吸收紫外线的性质,因此其有可能作为防晒剂使用,动物实验表现,这两种化合物出现生长减慢。

3化妆品的化工原料的毒性刺激及临床表现

化妆品原料包括油、水、乳化剂、化学添加剂、粉质、香料、颜料等,各种成分采用不同比例混合并经过乳化及粉碎、碾磨、混合等物理方法最终制成各种产品。在化妆品中种种原料保留了其原有的特性,因此原料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优劣。某些原料中含有少量有害杂质和中间体,可造成对皮肤的刺激。化学添加剂中诸如防腐剂、表面活性剂、抗氧化剂、收敛剂、抗干燥剂等都可引起皮肤损伤。此外某些原料成分本身具有强致敏原性,如染发剂中的对苯二胺、化妆品基质中的羊毛脂、丙二醇可引起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此外化妆品中某些成分尚有诱发基因突变的作用。法国某研究所分析了169种染发剂、发现其中156种具有致癌潜能,长期接触此类物质可能诱发癌症。

4化妆品的管理和监督系统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化妆品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为了确保不会由于使用化妆品而造成对消费者的伤害,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管理化妆品的法规。对化妆品的原料、成品、安全性等都进行了严格的规定。我国卫生部卫生法制与监督司也制订了《化妆品卫生规范》。规定了对化妆品原料及化妆品最终产品的卫生要求。国家还实行化妆品卫生监督制度。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国化妆品的卫生监督工作,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卫生行政部门主管本辖区内化妆品的卫生监督工作。

5小结

有害化学品 篇3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调查对象为某合成橡胶生产企业,生产能力为氯丁橡胶2.5万 t,烧碱2万t。

1.2 方法

1.2.1 现场调查方法

现场调查的主要内容为合成橡胶厂的基本情况,了解其生产工艺、接触危害因素的岗位及人数、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确定检测检验点数量。

1.2.2 检测检验方法

依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进行定点采样,依据《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GBZ 160)系列标准进行实验室分析检验。依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进行结果判定。

1.2.3 危害程度分级

针对该企业化学有害因素多的特点,我们对超标因素按《职业病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 230-2010)[2]进行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对高毒物品依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GBZ 229.2-2010)[3]进行了有毒作业危害程度分级,确定危害程度级别。

2 结 果

该企业生产产品为氯丁橡胶和氢氧化钠,生产过程基本实现自动化控制,采用三班制,每周工作5 d,每班工作8 h。

2.1 工艺流程

2.1.1 橡胶生产工艺流程

见图1。undefined

undefined

2.1.2 冷冻工艺

主要是由液氨吸收冷冻介质的热量后汽化,然后返回压缩机。

2.2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橡胶合成工艺中主要职业病化学有害因素为氯气、氯丁二烯、甲苯、盐酸、硫酸、硫化氢、磷化氢、乙醛、乙酸、氢氧化钠、碳酸钠,冷冻工艺中主要职业病危害化学有害因素为氨。见表1。

2.3 职业病化学有害因素检测结果

见表2。

2.4 职业病化学有害因素检测结果分析

见表3。

2.4.1 检测结果合格情况

合成橡胶厂存在的化学有害因素种类虽多,但从2次的检测结果上看,作业场所中氯化氢、硫酸、乙醛、磷化氢、氨、氢氧化钠、二甲苯、碳酸钠的浓度基本符合国家标准。而在第1次检测中合成炉、电解槽、吸收塔、脱析塔的氯气浓度超标后,进行了管道的密封性全面检查和改造,在脱析塔安装了1台轴流风机,并加大了作业场所的通风量,在第2次的检测中氯气浓度全部合格。

在第2次的检测中,氯丁二烯、乙酸的浓度超标。氯丁二烯、乙酸都为易挥发液体,对呼吸道有一定刺激性,浓度的高低与采样季节和采样时段有一定联系,在气温较高或管道泄露时,易出现超标。

2.4.2 毒物危害作业分级

依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GBZ 229.2-2010[3],对企业作业场所中存在的高毒物品氨、氯气、硫化氢、磷化氢进行了危害分级。2次检测分级结果见表3、表4。

2.4.3 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依据《职业病接触毒物危害程序分级》GBZ 230-2010[2]对第2次检测中的超标物质氯丁二烯和乙酸进行了危害程度分级,结果见表4。

注:TWA—时间加权平均(浓度);STEL—短时间接触浓度;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MAC—最高容许浓度。

注:B—化学物职工接触比值,WB—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职业接触比值的权重数:WD—化学物的危害程度级别的权重数;WL—劳动者体力劳动强度的权重数;G—分级指数。0级为相对无害;Ⅲ级为重度危害。

注:undefined;a 因无蓄积性资料,所以危害分值按极度危害,取值较大,实际THI应小于50。

从以上数据分析,该合成橡胶企业作业场所中化学有害因素中氯化氢、硫酸、乙醛、磷化氢、氨、氢氧化钠、二甲苯、硫化氢、碳酸钠的浓度全部符合国家标准,浓度基本稳定。

氨、氯气、硫化氢、磷化氢虽属高毒物品,但从第2次的检测结果看,浓度较低,作业分级为0级,属于相对无害作业。

氯丁二烯和乙酸在第2次检测中浓度超标。从毒物危害指数分析中得出,乙酸属易挥发性液体,其对人体造成的危害程度等级为轻度危害,因此,建议企业对使用乙酸的转鼓作业点进行局部密闭,并增设洗眼器等防护设施,加强通风风量。氯丁二烯在第2次检测中,合成塔、聚合工段共有3个作业点的浓度超标,危害程度等级为中度危害,建议企业加强通风和管道密闭性检查,尤其是在相关作业点安装轴流式通风机,加强局部通风,并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落实,以进一步降低氯丁二烯的浓度。

从总体上分析,该合成橡胶厂化学有害因素的控制效果良好。

3 讨 论

从以上结果分析,因企业生产设备和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运行存在波动和变化,因此,加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常规检测非常必要。

合成橡胶生产企业作业场所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化学因素较多,其中氨、氯气、硫化氢、磷化氢虽为高毒物品,但从检测结果看,它们的浓度不高,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级别低。而氯丁二烯虽为一般化学有害物质,却浓度较高,易超标,其危害程度为中度。因此,企业应特别加强对氯丁二烯的控制,采取可行的工程防护措施,以降低其对人体的危害。

使用毒物危害程度方法的建议:在毒物危害程度分级过程中,因国内资料所限,有些毒性效应指标如实施危害后果与预后、蓄积性、致敏性、生殖毒性等指标的积分值无相关资料和数据,若都按极度危害赋分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职业病接触毒物危害程序分级》GBZ 230-2010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应加强化学有害物质相关毒理特征的研究和资料收集,以更科学、有效地指导企业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保护劳动者健康。

参考文献

[1]王卉,黄德寅,陈会祥,等.某电镀添加剂企业职业健康风险因素的调查[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11,37(2):96-99.

[2]GBZ230-2010.职业病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S].

[3]GBZ229.2-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S].

有害化学品 篇4

1 常见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检测实验

该文中采用随机抽样的原则, 在某地区各大超市、农贸市场中, 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食品样品, 食品样品一共7大类, 一共230份。其中每份散装食品重量为500克;包装食品样品抽取统一生产日期的, 每份样品重量也都大于500克;对于每袋重量小于250克的包装食品, 需要采集2个包装作为一份样品。对于每一份样品, 都需要一式两份, 其中一份送到检测中心检测, 另一份备份。

该次检测的方法严格按照相关的监测工作手册规定进行, 检测的类型包括常规有害元素检测、食品添加剂检测、生物毒素检测、农药残留检测、食品餐具检测以及违禁药物检测六大类, 检测的项目一共21项。

在检测过程中, 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有效性, 采用带标检测, 而采用加标回收等方式控制无标准物质检测质量。对于单一食品样品, 采用平行样方式实行检测, 检测结果取均值;批次的食品样品选取20%进行平行测定。对于初次检测结果呈超标或阳性的样品, 一般需要进行复测以及确证, 并保证将检测报告及时地送到当地相关部门进行确证, 对保留的另一半样品进行妥善的保管。

2 检测结果分析

经过有效的检测, 230分食品样品中, 合格的样品共185份, 检测的合格率为80.43%。其中蔬菜类食品中主要的化学污染物以及有害因素主要为汞、铅、砷、镉等重金属元素, 检测的合格率为88.12%;粮食类食品样品检测铝合格率为62.10%;食品加工过程中明胶检测中铬合格率81.63%;肉制品等检测中亚硝酸盐检测合格率为83.14%;牛奶中的黄曲霉素M1检测合格率为74.26%;食品中农药残留项目检测的合格率为100%;食品中违禁药品含量检测, 合格率为100%。

实验中, 检测项目共21项, 其中7个项目检测不合格, 不合格率为33.33%。其中对大米、菠菜、韭菜、萝卜、大葱等蔬菜粮食类的食品进行铅、镉项目检测, 其中铅不合格率为1.89%, 镉检测不合格率为3.77%;对面包、油炸食品、凉粉等粮食制品等进行铝项目检测, 检测不合格率高达60%以上;对太子奶、纯牛奶、酸牛奶、水牛奶等牛奶制品进行黄曲霉素检测, 检测不合格率为25.00%;烧猪肉、火腿、烤鸭、鸡爪、香肠等肉制品中对亚硝酸盐的含量进行检测, 食品检测不合格率为17.80%;对花生油等花生制品的黄曲霉素M1项目进行检测, 不合格率高达40.00%;对灌汤包、肉皮冻、水晶肘子、雪糕、棉花糖等可能使用明胶的食品, 进行铬项目检测, 检测不合格率为20% (以上不合格率表示检测项目中含量超过标准上限值) 。

根据以上实验检测结果可以看出, 我国食品卫生安全问题还很严峻, 但检测过程中所有食品中均没有发现农药残留、违禁药品等, 说明我国食品生产者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 更说明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样的, 食品中的有害物质问题依然不容乐观, 造成这些危害因素存在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食品生产经营者, 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添加剂过量, 包括使用铝制添加剂作为膨松剂进行面食发酵, 从而导致食品中的铝含量超标。 (2) 在肉质食品中, 常常使用亚硝酸盐增加肉制品的鲜美感, 这是因为亚硝酸盐具有很强的防腐、抑菌、起色等作用, 如果添加的亚硝酸盐过量就会导致肉类食品中的亚硝酸盐超标。 (3) 大豆以及花生制品中, 在温度达到28度以上后, 容易产生黄曲霉素。在花生制品生产过程中, 需要经过严格的脱毒处理, 如果在花生类食品生产、运输、储藏的各个环节中, 没有做好防霉处理, 都可能导致食品中黄曲霉素超标; (4) 牛奶制品中, 黄曲霉素M1为主要的表现形式, 主要是在奶牛饲料中含有大量的黄曲霉素B1, 在奶牛的体内经过一系列的转换, 最后表现为黄曲霉素M 1。这就需要在奶牛饲养以及原奶加工过程中, 采用正确的方式, 严格检测奶制品的质量, 做好黄曲霉素污染物的处理工序。 (5) 一些食品中检测出铬超标, 这与食品加工过程使用工业明胶有很大的关系。

3 结语

综上所述, 食品安全属于我国公共卫生问题, 对我国和谐社会构建具有很大的影响。从食品的种植、生产, 到食品的加工、运输、储藏等各个环节, 都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污染, 对食品卫生的质量造成很大影响。这还需要食品卫生监管部门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 做好食品污染源的监测与控制, 同时做好食品安全宣传工作, 提升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另外, 对于违反食品安全的生产加工商, 需要加大打击力度, 严格遵守法律, 依法进行食品安全防护。

参考文献

[1]罗朝礼.2011-2013年平南县常见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检测结果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2014 (2) :102-104.

[2]高平原.2010年食品中化学性污染物和有害因素常规监测食品种类和项目[J].食品安全.2013, 35 (8) :99-100.

[3]冯建华.某地食品中重要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现况调查研究[J].重庆医学.2013, 23 (4) :147-148.

[4]蒋少辉, 董敏明.大豆制品中黄曲霉素实验检测分析[J].卫生事业.2012, 25 (1) :522-523.

上一篇:逆向物流系统下一篇:大功率拖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