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总体规划

2024-09-04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总体规划(精选11篇)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总体规划 篇1

一、**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黑龙江省《关于加快建设林业强省的决定》为指针,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行“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紧密围绕新时期林业发展大局,积极推进森林健康,全面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预防,严密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大力推行无公害防治,专群结合、联防联治、标本兼治,坚决遏制林业有害生物高发势头,促进林业建设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在全县森林面积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到2010年,全县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5‰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0%以上,预测预报准确率达到85%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100%。

二、加强领导,切实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拿入重要议事日程。近几年,由于该县林业有害生物发展面积比较小,危害较轻,没有重大病虫害发生,在部分领导心目中存在着麻痹思想,没有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拿入日程,做为一项主要工作来抓,没有充分认识到林业有害生物所能造成的严重后果。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各级领导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认识,做到长抓不懈。只有这样,才能加快**县林业生态建设步伐,促进林业持续、协调、快速健康发展。

三、采取综合性营林措施,培育健康森林,实现可持续控灾。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从根本上说是生态问题,是生态环境,人为因素与有害生物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综合性营林措施是防治林业有害生物的治本之策,要从综合性营林措施入手,从源头抓起,要把防治工作和种苗培育结合起来,加大抗病虫育种工作力度,大力选育推广抗病性强的品种,加强林木种子检疫,要把森林防治工作与改变造林方式结合起来,加大封山育林的力度,大面积营造混交林,提高森林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超过200公顷的造林地要有森林病虫害防治隔离带。工程造林,混交林比例不得低于30%。要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与低效林改造和林分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培育结构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要把防治工作与防护林的适时更新,合理利用结合起来,实现防护林的动态管理,提高防护林抗御病虫害的能力。要把防治工作与林木管护结合起来,将防治工作纳入日常林木管护的重要议事日程,要逐步建立协调有效的运行机制,逐步实现林业有害生物预防与种苗培育,造林设计、经营抚育,资源管护的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检查验收,以营造一个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实现持续控灾。

四、不断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率。预测预报是防治工作的耳目,只有抓好测报工作,才能使防治工作有地放失。“十一五”期间,要加大预测预报的管理力度和监测网络的建设,力争做到林场和乡镇有测报点,村屯有测报员。在不断完善常规调查技术的基础上,努力探索使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开展监测和调查,不断提高预测预报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时效性。因此,要求各基层测报点工作人员,本着实事求是、吃苦耐劳的精神,按照要求定点定时监测。所提供和上报的数据,一定要真实准确。为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

五、多方筹集资金,大力推行生物防治和无公害防治。“十一五”期间,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根据国家林业局和省市文件要求,本着“谁经营、谁受益、谁防治”的原则,理顺国家、集体和个人的投资关系。多方筹集资金,确保全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顺利完成。在防治经费投入方面,国有和林场分层的林木发生森林病虫害防治时,国家负责防治所需的药品和技术指导,林场负责防治所需人工费。集体和个人所有的林木发生病虫害,防治所需的药品和人工费全部由林权主承担,主管部门负责技术指导。在防治工作中,要大力宣传和鼓励有林单位和业主使用无公害防治和生物防治。无重大灾害禁止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破坏生态平衡。“十一五”期间全县无公害防治率为85%以上。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总体规划 篇2

1 全面加强预防, 促进防治工作由治标向治本的根本转变

培育健康森林, 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纳入林业建设的全过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必须坚持推行森林健康理念, 以培育和恢复健康森林为目标, 促进形成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造林设计方案中必须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措施, 同时逐步将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指标纳入营造林实绩综合核查。要重视推广应用乡土树种, 加强对现有纯林、低产林的改造, 提高林分质量。要大力开展封山育林, 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 及时清理受有害生物严重侵染的林木、火烧迹地过火林木, 增强森林生态系统自身的抗逆能力。同时, 以防范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为重点, 加强检验检疫。要建立外来林业有害生物风险评估体系, 开展风险分析。近年来, 我市有关单位引入北美斑克松、紫杉、沙棘等植物, 其中沙棘因适应性较强, 在恢复植被方面效果较好, 而广受欢迎, 但对我市林业生态也存在潜在的威胁, 沙棘的抗病虫性较弱, 蘖生能力强, 适应性广, 可能对引植区乡土树种生态和生存环境产生影响, 松科和沙棘分别是松红脂大小蠹和沙棘木蠹蛾寄主植物, 它们都是国家级检疫对象, 许多地区因该虫的危害经济和生态损失惨重, 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所以应强化对引进林木种苗检疫隔离试种和检疫监管, 严防外来有害生物的传入。根据国家和省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 及时划定疫区, 加强检疫管理, 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要进一步加强产地检疫工作, 从种苗产地检疫向木材及其制品产地检疫拓展。要坚持实行检疫要求制度, 规范调运检疫程序, 全面推行《植物检疫证书》的计算机签发和网络传送。要加强复检工作, 重点是木质包装材料的复检, 并经常开展检疫执法检查。与东北林业大学、省林科院等科研机构加强合作, 依托我省林业科研机构技术优势, 并整合我市林科院、林业学校、市森林病虫害防治站等相关单位技术力量, 建立和完善覆盖全市的林业有害生物远程诊断系统, 不断提高检疫检验能力和水平。

2 全力抓好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工作

要按照监测全面、预测准确、预报及时的要求, 在完善常规调查技术的基础上, 努力探索利用化学信息、遥感和生物技术等手段开展监测和调查, 形成有害生物立体监测预警体系, 不断提高监测预报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时效性。要扩大监测覆盖面, 逐步把天然次生林、灌木林纳入监测范围。要充分发挥朗乡、南岔、铁力市国家级中心测报点的骨干带头作用, 积极向国家林业局争取在我市北部建立国家级测报点工作, 进一步健全覆盖全市的测报网络。各林业局森防站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成立由林场或经营所技术员参加的监测预报机构, 要针对生产实际, 做好有害生物的预报、通报、警报, 积极发挥基层护林队伍在有害生物监测工作中的作用, 引导公众参与有害生物监测和举报, 建立和完善有奖举报等激励机制。

3 建立突发林业有害生物灾害事件应急机制

我市要根据《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处置办法》, 建立健全舞毒蛾、松毛虫和鼠害等突发生物灾害事件应急机制。要及时、准确、科学地对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做出预警, 做好单项应急预案。要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物资储备, 在组织上、技术上、资金上、物质上做好应急准备。突发事件发生后, 按程序启动预案, 按照属地管理、以地方政府为主的原则, 统一组织、统一指挥、统一部署、分级联动、各负其责、协同作战。要加强应急防控人员队伍建设、技术培训和实战演练, 保障应急反应机制的正常、高效运转。

4 实行科学防控, 提高重要林业有害生物治理成效

首先坚持开展重要林业有害生物重点治理。加强对新青、汤旺河、乌伊岭等舞毒蛾治理区的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 实施全过程管理, 建立防治工作绩效考核制, 提高治理成效。在实施治理过程中, 要逐步推行专业队承包除治, 探索实行招投标制和施工监理制。

其次大力推行生物防治和无公害防治。要鼓励和引导各林业局采取生物防治和无公害防治措施。以落叶松毛虫和舞毒蛾等食叶类害虫防治为突破口, 在重点治理区, 食叶类害虫生物防治率要达到80%以上, 无公害防治率达到100%。对其他类有害生物, 也要大幅度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使生物防治率达到60%以上, 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0%以上。全市要严格防治措施的监管, 确保生态安全和森林食品安全。要加快舞毒蛾病毒等生物防治制剂生产和应用工作, 加快铁力市林业有害生物天敌繁育中心建设进度, 并开展研究猫头鹰、蛇、赤眼蜂等森林病虫鼠害天敌防治措施的标准和建立效果评价体系, 促进无公害防治和生物防治工作的发展。

最后要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实行分类指导, 落实防治责任制。根据森林分类经营和产权制度改革的要求, 要逐步建立生态公益林有害生物预防和治理主要由政府负责, 商品林的有害生物预防和治理主要由经营者负责的责任制度, 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投入机制。已纳入重点公益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范畴的林分, 要按照重点公益林和天保林森林经营的标准, 切实落实防治责任制和防治经费, 不断提高林分质量, 确保森林功能的有效发挥。全市森防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对个体造林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技术服务和指导, 有条件的应当专门举办防治技术培训班, 提高个体造林有害生物防治的能力。

5 强化保障措施, 确保防治工作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进一步加强防治工作的领导。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领导, 把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进一步明确防治责任, 继续实行防治目标管理责任制。要全面实行“双线目标管理责任制”, 把“成灾率”纳入各级地方政府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 把“无公害防治率”、“测报准确率”和“种苗产地检疫率”纳入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的目标考核, 并建立新的目标管理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

加大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度。要加大科技攻关力度, 组织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宏观战略及防控技术研究, 着力解决监测预报、快速检疫检验、天敌繁育、有害生物风险评估、综合防治等技术难题。要加强无公害防治制剂的研究工作, 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和新技术推广应用力度, 加强现有技术的组装配套, 提高防治工作的科技含量。要积极开展省内外科技交流与合作, 学习并努力掌握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面的先进理念和经验, 有重点有选择地引进先进技术。

大力推进依法防治。我市各级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机构要强化执法能力建设, 加大执法力度, 严格依照防治法规的有关规定, 全面履行法规规定的各项职能, 确保法规的有效实施。要建立防治执法责任制度, 树立执法责任意识, 强化执法监督, 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和行政执法与经济利益挂钩的现象。

加强防治能力建设。要多渠道争取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资金, 努力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经费纳入地方政府财政预算。要配合财政部门制定、完善防治资金管理办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资金, 特别是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经费应在各局的林业管护费中单独列支, 保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经费的足额、及时、有效的投入, 改变省森工总局无力及时验收却把持最终验收决定权而导致削弱我市验收和检查权威性状况。要继续加强各级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机构及其伊春市林业有害生物药械中心贮备库等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与当前林业发展、科技发展和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检疫御灾体系、防治减灾体系、应急反应体系和防治法规体系。要切实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 强化行业培训, 加快从业资格证书确认工作的步伐。要坚持中长期培养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岗位培训与技能培训相结合、专业培训与专题研讨相结合, 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建立一支精干、高效、廉洁、文明的防治队伍。

总之, 要更新观念、理顺体制, 积极创新我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监控工作, 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社会化服务体系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根据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后的新情况, 并结合当前开展新林区建设的新要求, 让更多的林农、业主、承保户参与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来, 加大防治社会化服务试点的力度, 把一般性防治推向市场, 森防机构工作重点转向执法监督和重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方面上来, 把我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摘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是林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切实保护林业建设成果, 促进林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保障。

浅谈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要点 篇3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要点

0.引言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对外贸易日益频繁,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呈现频率加快、危害加大的趋势。林业有害生物特别是危险性有害生物具有潜伏性、传播性和周期性等特点,控制难度大,一旦蔓延,极易造成大面积灾害,严重威胁森林安全。本文就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要点进行初步探讨。

1.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几种方法

1.1微生物制剂

微生物杀虫剂主要有白僵菌、苏云金杆菌、昆虫病毒等。我国每年应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的面积较大。我国的微生物制剂,特别是白僵菌的产量及应用面积均居世界前列。但由于绝大部分微生物制剂为土法生产,全国又没有制定统一的质量检测标准,制剂质量得不到保证,在应用过程中出现效果不稳定、成本高等问题,致使近年来白僵菌在一些省份应用面积逐年下降,苏云金杆菌应用面积亦不大。

1.2天敌昆虫

我国应用较多的寄生性天敌昆虫有赤眼蜂、肿腿蜂、姬小蜂、蚜小蜂和天牛蛀姬蜂等;捕食性天敌昆虫有蒙古光瓢虫、异色瓢虫等。利用蒙古光瓢虫防治松干蚧,利用寄生性天敌蒲螨控制隐蔽性害虫,利用肿腿蜂防治粗鞘双条杉天牛、青杨天牛,利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利用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圆蚧,利用天牛蛀姬蜂防治青杨天牛等有明显效果。但除赤眼蜂外,其他天敌均因未完全解决繁殖寄主、工厂化生產工艺或防治效果不稳定等问题,未在生产中广泛应用。除人工释放外,在生产中应注意保护人工林的生态环境,为天敌的繁殖创造条件,从而提高自然界各种天敌昆虫对害虫的控制作用。

1.3益鸟

在杨树人工林中利用挂人工鸟巢的方式招引大山雀、啄木鸟和灰喜鹊等益鸟,可以明显降低食叶害虫和蛀干害虫的密度。

2.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要点

2.1建立监测体系

充分发挥国家级林业有害生物中心测报点的骨干作用,配套完善市、区县(自治县、市)两级监测网点,建成国家、市、区县(自治县、市)“三位一体”的监测预警体系。充分发挥基层林业员、护林员等兼职测报员的作用,建立举报有奖机制,鼓励公众参与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和举报。探索利用化学信息、航空和遥感信息等先进技术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监测和核查,不断提高监测预报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时效性。

2.2实行科学防控

林业、园林、文化、旅游、煤炭、交通、水利等主管部门必须严格执行《植物检疫条例》、《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的规定,切实搞好重点林业工程项目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旅游景区等区域的监测和防治工作。要针对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制定防治预案,建立疫情报告、技术合作、联防联治的协作机制。对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和重点生态区域的重大生物灾害,要实行工程性治理,逐步推行工程承包制、招投标制和施工监理制。大力推行生物防治和无公害防治,严格防治措施的监管,确保生态安全和森林食品安全。

2.3严格检疫执法

要严格执行《森林植物检疫登记管理办法》和《检疫要求书》规定,加强产地检疫工作,规范调运检疫程序。各级森林病虫防治检疫机构要严把检疫关,切实加强对辖区内调入的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复检,经常开展检疫执法检查,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打击行动。各木材检查站要依法查验过往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植物检疫证书》,继续配合森林植物检疫机构开展检疫工作。铁路、民航、交通、邮政等部门要加强本系统的管理,要求承运单位在承运、收寄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时,必须查验《植物检疫证书》。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配合林业部门对货物集散地、市场进行检疫检查。车站、机场、货场、林产品市场、花木市场及种苗繁育基地、木材加工厂、木材集散地、使用木材的厂矿、建筑工地等重点单位要积极配合森林植物检疫人员实施现场检疫。

2.4加强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各地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积极做好松材线虫、美国白蛾、红火蚁、加拿大一枝黄花、刺桐姬小蜂等危险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预防工作,严防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林业部门批准,不得擅自从疫区调运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各级林业部门要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积极引导和鼓励机关、厂矿、社会团体、社区和公众参与疫情查防和举报。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新发现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疫情的乡镇,要立即报告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并启动林业有害生物应急预案。

2.5创新防治工作机制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探索与市场经济环境相适应的林业有害生物防灾控灾机制,积极推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由林业部门承担向社会中介、专业队承担转变,引导、鼓励不同所有制形式的组织或个人成立除治公司、专业队、树木医院,或以专业户的形式开展咨询和除治服务。实行防治方案评审制、防治过程监理制和防治效果验收制,逐步建立起多种所有制组织共同参与、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灵活高效的新型防治机制。财政局、林业局要在林业农发资金和森林植被恢复费市级集中部分中安排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补助费,研究制定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补助经费管理办法,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补助经费分为预防补助和除治补助。预防补助费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预防工作开展好、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少的区县(自治县、市)和单位进行奖励;除治补助费主要用于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灾害的除治补助,或者突发性、暴发性、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除治补助。坚持优先治理危险性和潜在危害大以及危害重要生态区域的林业有害生物。坚持“谁经营、谁防治、谁收益、谁投资”的原则,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投入机制。生态公益林有害生物灾害和重大危险性有害生物灾害治理工作主要由地方政府负责;商品林有害生物灾害防控主要由经营者负责,确有困难的,政府给予适当补助。各级政府要安排必要的防治经费,保证行政区域内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除治需要,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2.6强化防治工作的科技支撑

各地要把营林综合技术作为科学防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治本之策,以恢复和培育健康森林为目标,积极推广乡土树种和抗病虫品种,大力营造混交林,严禁带疫苗木造林。加强对现有纯林、低效林的改造,不断提高林分质量。全面开展封山育林,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增强森林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针对威胁我市森林资源、生态安全的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治、测报、检疫工作中的技术难题,积极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开发高新和实用的防治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防治工作的科技含量。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松材线虫等外来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对森林资源构成的威胁日益加大,影响林木生长和森林健康的有害生物种类多、分布广,如果防控不力,极易暴发成灾。因此,我们必须围绕加快发展这个大局,进一步强化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各项措施,维护森林健康,确保生态安全,为建设生态旅游城市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霍长春.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发展分析[J].中国科技博览,2011,30.

惠济区飞机防治林业有害生物工作 篇4

全区计划飞防作业面积2万亩,飞防工作从6月13日开始,6月19日圆满结束,共飞行38架次,动用蜜蜂—4号轻型飞机两架,三角翼三架,药剂采用无公害的1%苦参碱乳油。此次飞防重点是黄河大堤两侧防护林、江山路两侧绿色通道、连霍高速两侧绿色通道等杨树食叶害虫发生地段以及大河苗圃等美国白蛾发生地段。飞防工作结束后,惠济区林业局将立即进行防治效果调查,监测虫口密度消长情况,密切关注7月中上旬将要发生的第二代美国白蛾和杨树食叶害虫幼虫,为防治工作做好各项准备,确保全区生态安全。

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总结. 篇5

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在全国开展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的通知》(林造发〔200-〕--号)、--省林业厅《关于印发〈全省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实施方案〉的通知》(-林发〔200-〕--号)及--市林业局《关于印发〈--市林业有害生

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在全国开展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的公告》(林造发〔200-〕--号)、--省林业厅《关于印发〈全省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实施方案〉的公告》(-林发〔200-〕--号)及--市林业局《关于印发〈--市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实施方案的公告〉》(-市林函〔200-〕--号)等文件的规定和部署,文秘114网我县于200-年-月至200-年-月分-个阶段在全县开展了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目前普查工作已全面完毕。现将我县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情况总结如下: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总体规划 篇6

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自治区林业厅及喀什地委、行署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喀什地区林果业发展迅猛,喀什地区已成为目前疆内林果规模最大的地区。然而当前喀什地区林果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与迅猛发展的林果业不相适应,突出表现在林果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不健全,防控能力相当薄弱,综合防控基础设施建设、监测预报网络建设、防灾减灾技术研究与推广、专业技术队伍建设与技术服务等方面一直滞后于快速发展的林果业,无法科学有效地抵御林果有害生物造成的危害和损失,灾害频发。因此加快我区林果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有效控制林果有害生物的危害程度,不断提高林果有害生物防治的综合能力已显得十分迫切。在此情况下,我们对林果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现将调查研究情况做以下汇报:

一、林果有害生物防治机构、队伍、人员现状

喀什地区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专门机构13个,其中喀什地区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1个,全地区12个县(市)林业局均设有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全地区森防站设臵编制数57人,现实有森防专职人员48人,其中森保、植保专业毕业人员15人,10个森防站参照公务员管理,3个森防站属事业单位,森防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远远不能适应当前林果业发展。

二、林果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开展基本情况 ㈠ 林果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情况

1、林果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资金到位及仪器设备配臵采购与使用情况。2008年自治区财政厅、林业厅共拨付给喀什地区林果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专项资金867万元,主要用于县级林果有害生物应急防治队、乡级林果有害生物防治服务队、县级林业有害生物测报站点防治器械、车辆、测报仪器等的购臵,此次设备购臵涉及全地区11个平原县市的17个乡镇,根据财政厅资金拨付文件及《自治区林果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资金管理办法》的要求,设备由地区统一政府采购,今年3月23日地区林业局与地区采购中心对这批仪器设备进行了公开招标,共采购森防车辆、森防器械、测报设备等共23项949套产品,仪器设备已交付相关县市使用。2009年自治区下拔我区林果业发展财政专项资金599.8万元,用于林果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其中为我区购臵12辆林果有害生物防治检疫专用交通车辆,按自治区要求,购车资金216万元已汇至林业厅进行集中采购。特色林果有害生物防治专项资金230万元,主要用于我区1个地州级测报点建设、29个自治区级监测点建设,下半年我区将对各监测点所需仪器设备进行政府采购。

2、林果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配臵仪器设备的权属及管理办法、维护保养措施的制定情况。根据自治区林果会议上出台的《自治区林果减灾防灾防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要求,我区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林果业建设的投入,为县、乡、村三级配备了大量的林果业大型生产机具尤其是林果有害生物防治机械,大大提高了林果业管理的机械化水平,为加强对我区林果生产机具的管

理,提高完好率、使用率和服务水平,我区制定了《喀什地区林果生产机具管理暂行办法》,在产权方面明确规定,除分配或投资时有文件明确规定产权归属的外,原则上林果生产机械产权归属县林业局,分配到乡政府的机具,所在乡人民政府有管理权和使用权,但必须服从县林业局在特殊情况下的统一调配。

在管理和维修方面,要求各县市林业主管部门、乡政府都要将林果业生产机具分类登记造册、建档并逐级上报备案。乡政府每年至少应对林果生产机具进行一次全面检修,确保机具完好,积极鼓励各县走“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路子,凡县、乡、村建立的林业专业技术服务队,应逐步建成经济实体,开展有偿服务,林果业生产机具在使用中均可收取一定数额的费用,用于机具的维修、保养和正常运行,力争做到以机养机。目前,每个县管理林果机具的方式各异,有的县由乡镇农机部门管理,有的县由乡镇林业站管理,管理的费用大多由乡镇府解决,也有部分由果农分摊,但所属权均归县林业局。

3、防控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⑴ 喀什地区林果有害生物发生面积大,危害程度严重,有效防治率较低。现有的森防队伍专业技术人员少、大多为非专业学科毕业、技术薄弱,难得接受专业的、系统化的培训,与防控体系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

⑵ 林果有害生物防控体系资金财政下拨到县市,又收回转到地区林业局进行统一采购,导致仪器设备采购的较晚,影响了当年防治工作的正常使用。林果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资金的计

划是以2007年底林果业的面积进行安排的,截止目前喀什地区林果业的面积与2007年底相比已翻了一番,防控体系建设资金覆盖的范围显得有限。

⑶林果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涉及到大量的仪器设备,这些仪器设备的所属权,管理办法不健全,仪器设备的管理维护持续利用存在较大难题。

4、意见和建议

⑴ 建议能否从政府层面出台关于加强森防队伍建设的办法和措施,加强森防机构建设,增加森防站编制,加大森防队伍技术人员培训专项资金的投入,尽快建立完善林果有害生物防控体系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防控仪器设备的作用。

⑵ 希望加大政府对果农购买林果有害生物防治机械资金的补贴,增加林果有害生物防治机械补贴的种类,进一步加快林果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

⑶ 为保证林果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项目的落实,建议自治区财政厅及林业厅下拨资金能尽快到位,下达资金分配文件时,明确仪器设备由地区政府采购,便于地区根据各县市的防治情况,提早进行仪器设备的采购,满足生产防治需要。同时有针对性集中安排一些防治技术推广示范项目,由地县森防部门、科研院校技术支持建立主要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的示范点,提高喀什地区林果有害生物防控的技术水平。

⑷ 林果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资金庞大,涉及面广,为避免造成资金的浪费和流失,建议自治区人民政府尽快出台林果有

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仪器设备的管理办法,由各地县乡政府统一协调管理才能保证仪器设备的可持续利用。

㈡ 林(果)业植物检疫工作开展情况:

1、加强森林植物检疫,防止人为传播蔓延

为避免林业有害生物的传入和扩散蔓延,今年我们按照地区及自治区森防总站的要求,严格疆外调入苗木的审批制度,从疆外调入苗木一律不予办理调苗审批的手续,如确需调入的必需经地区领导审批后才能办理,上半年共办理调苗手续16份,批准从疆外调入苗木175.49万株,其中经济林苗木5万株,接穗3.82万株,绿化苗木166.67万株;复检苗木130.23万株,实施种苗产地检疫44346亩。同时加大了对非法调入苗木的打击力度,地区森防站协同地区林业公安局在喀什市、叶城、巴楚三县(市)联合开展了查处非法调运苗木专项行动,在主要路口进行24小时巡逻检查,先后检查进入喀什的调苗车辆53辆,检查苗木50余万株,依法查处非法调运苗木行为7起,依法处理5起,行政处罚2000元。继续规范和开展林业植物的调出检疫,上半年共完成木材调运检疫7.9万方,苗木调运检疫192.4万株,果品调运检疫2万公斤,收取检疫费17.48万元。

2、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林(果)业有害生物检疫漏洞较大,特别是省外调入的林产品数量每年增加,而复检率很低,主要是农林、兵地、运输通道等的不协调,造成漏检严重,给有害生物的入侵带来隐患。计划今后与联合工商、税务部门增强沟通建立对调运苗木及林产品公

司进行联合执法,对不遵守复检或逃避复检的给予处臵、吊销营业执照。

㈢ 林(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开展情况

1、预测预报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基础性工作,为切实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针,今年我们结合林果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在测报方面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突出重点,加大监测力度;各县(市)积极利用近年来配备的虫情监测台,设立固定监测点,以我区林果上主要发生的“三虫一病”为重点,全面开展调查监测,同时加强近年来发生呈上升趋势的枣瘿蚊、小蠹虫、缀黄毒蛾、腐烂病、沙枣跳甲等林业有害生物的调查和监测,及时发布测报,科学指导防治,上半年全地区共发布预测测报85期,有效指导了基层适时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二是全面开展自治区级测报点及监测点的建设和自查工作,组织各县市认真学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果)业有害生物测报站(点)建设标准》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果)业有害生物测报点管理办法》,要求各县市高度重视,认真担负起领导责任,严格认真的开展各级测报网点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尤其是要求2008年自治区在我区投资新建的英吉沙县和疏附县两个自治区级测报点以及补充建设的岳普湖县、叶城县、莎车县和喀什市4个国家级中心测报点,要按自治区的要求严格开展自查工作,力争全面达标。三是结合我区正在开展的经济林详查工作,全面开展林果有害生物普查和检疫性害虫调查监测工作,目前这项工作正在进行中。在全地区各

级森防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截止6月底全地区实施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面积总计2705.44万亩,监测覆盖率91%。

2、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⑴ 林果有害生物监测的覆盖率仍很低,监测网络体系不健全,监测数据难以及时科学的处理与应用。建议建立健全的监测网络体系,提高监测数据的客观准确性。

⑵ 县乡两级测报机构尚未成立,测报人员也未落实到位,尤其乡级测报站点的系统观测人员等还没有具体落实到位。测报工作全部由县森防站工作人员完成,测报工作量很大且测报数据存在局限性,建议尽快增加县级测报员编制,建立乡村级测报监测,定人定点进行测报。

⑶ 各测报点缺少必要的运转经费和常用设备,信息传递不够及时。建议自治区能够给予测报设备的专项资金,保证测报信息的传递及时。

⑷ 测报人员培训力度不够。目前各测报点人员素质不一,对病虫害的识别、诊断及调查方法、标准有较大的差别,需要进一步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目前缺乏针对县乡两级测报站点测报人员对病虫害预测预报具体工作的培训,且技术培训资料也不够丰富。建议自治区加大对县乡村测报员进行定期培训。

三、开展了主要林(果)业病虫害综合治理工作 ㈠ 林果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

受暖冬及干旱气候影响,今年我区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期提前,发生危害严重。为此,喀什地区各县(市)加大了林业有害

生物防治力度,去年冬季全地区有203万亩的果树全部进行了涂白,各县(市)积极筹措资金购臵石硫合剂2560吨,对164万亩的果树进行了清园,提前预防蚧类、螨类及腐烂病。各县(市)针对去年冬季暖冬,林业有害生物呈严重危害的趋势,积极按照在岳普湖县召开的地区林业春季现场会安排,及早动手,提前做好了春季防治药剂药械的减灾防灾准备工作,对去年春尺蠖危害严重及果园周围的防护林开展了捆扎塑料薄膜防治春尺蠖成虫上树产卵的防治措施,预防面积达99.4万亩,特别是叶城县就对56万亩的核桃及防护林高标准地采取了捆扎塑料薄膜预防春尺蠖危害的措施,上半年各县(市)先后对去年冬季未进行清园的果树喷施了石硫合剂、融杀蚧螨和其他防治药剂进行春季补防,根据县(市)森防部门发布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预报适时对各阶段发生的林业有害生物开展了防治工作,根据各县(市)林业和森防部门的调查统计,上半年喀什地区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为117.6万亩,全地区共完成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面积达103.95万亩,其中,生物防治41.64万亩,化学防治22.35万亩,人工防治19.35万亩,最大限度减小了春尺蠖、蚧类等林业有害生物对喀什地区林(果)产业的危害。

㈡ 天然胡杨林春尺蠖飞机防治工作情况

2008年自治区拨付640万元专项防治经费用于2009年喀什地区巴楚县两个天然胡杨林场实施50万亩胡杨林春尺蠖飞机防治项目。在地委、行署的高度重视下,通过自治区、地、县林业主管部门的支持、指导,经过县林业局与两个胡杨林场的积极组

织实施,地县森防技术人员至始至终按照作业设计和实施方案,积极提供虫情监测、药剂使用指导、药效调查等技术支持,完成项目技术材料的分析建档,技术报告的编撰,确保了2009年喀什地区巴楚县胡杨林场春尺蠖飞机防治项目的实施组织有序,技术保障,安全实施,防效显著,该项目被自治区林业厅检查组确定为优秀工程。

四、社会防治服务队建设现状、管理模式、今后发展思路与运行机制

㈠ 社会防治服务队建设现状

为加速推进我区特色林果业发展,近年来我区11个平原县陆续建立了规模不等的乡级林果技术服务队,每个乡级林果技术服务队有100—200人,服务队人员主要由乡村党员、民兵、林果大户及农民技术员组成,主要是在乡政府的组织下,由乡林管站带领为农民提供果树修剪、嫁接、病虫害防治、施肥等技术服务,乡政府通过减免义务工,在农业生产大忙季节组织乡村其它农民帮助技术服务队人员的家开展一些农业生产,优先安排低保或一些补贴,林果技术服务队为农民提供的林果病虫害防治均为无偿的,农药及机械由县政府或乡政府购臵,在个别林果效益好的村收取一定的农药及机械维修费用,林果技术服务队正成为林业技术推广和应用的主要力量,明显提高了林果业的综合生产水平和效益。

㈡存在的问题和

1、技术服务队人员待遇无保障,各县市只是免除了一些义

务工,林果技术服务队工作量大,劳动强度大,因此造成人员不稳定,工作积极性不高。

2、由于技术服务队人员相对不固定,技术培训难度大,加上无专项的技术培训费,技术服务队总体技术服务水平低。

3、由于目前林果业效益还未充分显现,林果技术服务队难以开展有偿服务,药剂、喷雾机械大多由乡政府或各县(市)林业部门购臵,防治药械严重不足,加之操作人员操作不当和使用频繁,损坏严重,服务设备不全。

3、林果服务队还未完成体系建设。服务队人员在田间的预测预报是我们防灾、控灾的工作基础,可减少防治工作的盲目性,他们的服务模式对促进全地区各县(市)特色林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果园增效,加快现代林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种种原因造成服务体系建设不能稳固的建立。林果业生产劳动力投入大、费用高的根本现状还依然存在,希望自治区对喀什地区林果生产机械化服务队的建设多给予设备、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和关心,以保证服务队能长期稳定为林果业生产服务。

㈢建议

1、由各县(市)林业工作站为技术基础,在原有林果科技服务组织的基础上,组建林果生产机械化作业服务队。加快对操作简便、经济适用林果机械的推广,提高林果业的机械化作业水平,探索林果生产机械化服务模式,逐步尝试开展有偿服务。

2、相关职能部门利用科技之冬和专题培训班的形式,对服

务队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了他们的服务水平。各县(市)县林业站、森防站针对果树剪枝、病虫害防治等为服务队制定技术操作规程,并长期不定期的进行技术跟踪指导。

3、根据我区各县(市)林果业发展布局,在果树较集中连片,由林果业协会组织或农机协会,组建林果生产机械化作业服务队。

4、结合农机购买补贴,对服务队购买果树病虫害防治等机具优先给予补贴。

新疆喀什地区林业局森防站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总体规划 篇7

尽管我国森保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 但也必须清楚认识到, 对于森林保护, 森林有害生物防治仍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特别在各地区, 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 森防工作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形势不容乐观。

玛可河林区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境内, 气候干燥、少雨、多风、寒冷、缺氧, 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据统计, 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形势严峻, 年均发生各类病虫害0.67万公顷左右, 病虫危害程度不断加重, 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我省宝贵的森林资源受到严重威胁。为此, 本文通过对青海省玛可河林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实地调察, 分析资料, 得出防治工作中仍存在的问题, 得出制约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效率的主要因素, 并提出合理性建议, 使得森林有害生物得到有效防治。

一、实地调查

2008年, 青海省玛可河林业局在青海省玛可河林业局王柔林场、班前林场、友谊桥林场开始实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案。近几年, 由于受全球气候变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我局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十分严重并向周边地区逐步蔓延, 对全林区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经统计,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总面积从2008年的0.70万公顷增长到现在的0.80万公顷, 其中:中度以上发生面积0.37万公顷, 成灾面积0.04万公顷, 成灾率为6.44‰。病虫害发生种类也在不断增加。主要有云杉矮槲寄生、松萝、云杉小蠹虫、松线小卷蛾、云杉黄卷额、云杉球果锈病、云杉锈病、圆柏大痣小蜂等。发生病虫害以云杉矮槲寄生、松萝、松线小卷蛾、云杉黄卷额和云杉小蠹虫等危害最重, 云杉锈病等次之。主要发生在王柔林场能达沟、红军沟;班前林场满子沟、美浪沟、依浪沟、烧柴沟、上俄沟、热洪沟;友谊桥林场格日则沟、哑巴沟、沙沟等地区。几乎遍布整个林区, 形式严峻, 不容乐观。

二、当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㈠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不断增加, 防治难度大随着森林衰退的不断扩大, 原始林分又以单一树种纯林为多, 病虫危害加剧。2008年发生面积达0.70万公顷。由于近几年连续干旱、冬季偏暖等因素, 害虫越冬死亡率低, 发生面积有所上升, 预测今年年底全林区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将达到0.87万公顷。在当前资金、人力、技术等有限的情况下, 防治难度加大。

㈡成灾有害生物种类增多, 危害损失严重目前, 全林区发生严重能够成灾的有害生物已由上世纪80年代初的1种增加到4种左右。危害比较重的小蠹虫、云杉矮槲寄生、松线小卷蛾、锈病等未得到较好的控制, 在局部地区年年发生, 甚至造成严重损失, 对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㈢危险性病虫害潜在威胁增大我林区是国际性检疫害虫松材线虫病和国内检疫对象红脂大小蠹的适生区。这两种害虫随时都有可能侵入我林区, 一旦侵入, 很可能使我林区大面积的原始森林在短期内遭到毁灭性损害, 潜在的威胁不容忽视。

㈣顽固难治, 暴发现象常有发生危害比较严重的小蠹虫、云杉矮槲寄生、松萝、圆柏大痣小蜂和锈病等表现相当顽固, 且大都具有暴发成灾的特点, 有的几乎年年于局部地区暴发。如监测跟不上, 发生初期往往不能及时发现, 到发现时已是危害严重的局面, 致使防治相当被动。

三、制约玛可河林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主要因素

一是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基础薄弱, 还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虫情并发布预报和指导防治;二是林业内部部门之间缺乏协调, 基层人员少而且不稳定, 预防机制差, 使病虫害防治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局面;三是防治经费短缺, 整体抗灾减灾能力低下, 具体表现是基础设施不足, 缺乏必要的测报、防治、检疫仪器设备和交通通讯工具等, 病虫害的防治率低 (病虫害防治率最高年份2008年也仅达到43%) , 先进适用防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跟不上;四是科技力量不足, 防治手段落后。新技术研究和现有科研成果推广力度不够, 在防治时因大面积喷洒化学农药导致林业有害生物抗药性增强、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形成恶性循环, 无公害防治因技术和资金所限还没有完全推广。

四、对策及建议

林业有害生物直接影响着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今后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㈠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一是从减轻危害损失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高度认识。森林病虫害号称“不冒烟的火灾”, 严重威胁玛可河原始林区森林资源安全。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 不仅可以有效保护森林资源, 而且能够促进林区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二是从生态文明建设和促进和谐社会的高度认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在加快造林绿化步伐, 改善生态环境, 提高森林资源质量, 促进产业发展等方面均担负着支撑保障任务。需要强调的是, 森林病虫害不仅具有水灾、火灾那样的危害性和损失性, 而且具有生物灾害的特点及防治上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为此, 地方人民政府应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减灾计划和各级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 切实加强领导。

㈡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预测预报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必须坚持把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 对辖区内的全部森林资源进行病虫害调查监测, 要以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森林病虫害动态作为基本目标, 确定专人、固定地块、明确对象、指定方法、定时调查, 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除治, 坚决避免平时不调查, 等到发现已是严重危害的局面。从发展看, 要以国家级中心测报点为骨干, 以林场测报点为基础, 建立起一个覆盖全林区的、健全的预测预报网络体系。不仅要能够及时掌握全林区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发展动态, 进行区域性短期预报或预警, 而且能够结合林木资源状况、气候气象条件等相关资料, 进行全林区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长期预报, 为我林区和省林业主管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 要通过对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一般调查和系统观测, 不断积累基础资料, 建立起数据库, 用高新技术和监测信息处理系统开展监测与预报工作。当前, 体系建设的重点是国家级中心测报点的仪器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手段的提高和管理制度的健全, 要达到仪器设备现代化、技术先进、管理科学规范, 使监测和测报能力能够适应防治工作的需要。

㈢加大科技含量, 改进防治手段森防工作离不开科技的支撑。针对我林区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上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保护的需要不相适应的现状, 防治手段急需大力改进。

一是坚持搞生态林业。在保护好现有林的基础上, 造林要坚持适地适树, 采用良种壮苗, 营造混交林, 实行工程造林和集约经营等林业措施, 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 (全过程) , 加强早期预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增强林分自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 走出一条林业生产与病虫害防治协调发展的路子。二是认真遵守国家有关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规定, 逐步禁止使用久效磷、氧化乐果、林丹、甲拌磷、杀虫脒、除草醚、草枯醚等剧毒高残留农药, 大力提倡使用微生物农药 (BT乳剂和病毒等) 、仿生农药 (灭幼脲) 、动物源农药 (昆虫信息素等) 、植物性农药 (苦楝素、茴蒿素、烟碱等) 、矿物性农药 (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矿物油乳剂等) , 以减轻对环境和水源的污染。三是大力发展生物防治。用BT、病毒和仿生农药灭幼脲等都有广阔的前景, 应加大推广普及力度。四是加大科研开发和技术推广力度, 研究和探讨新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并在生产上推广, 积极推广利用3WF-3S喷雾喷粉机、6HZ-2020A手压树干注射器、6HY-25系列喷烟机等新药械及引诱剂、诱虫灯、遥感等监测技术。

㈣加强林木检疫, 严防危险性病虫传入森林植物检疫是贯彻“预防为主, 科学防控, 依法治理, 促进健康”方针的预防性工作。根据检疫工作政策性强、技术性强和涉及面广的特点, 结合我林区的实际情况, 当前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植物检疫条例》等法规和森林植物检疫工作重要性的宣传, 增强广大农牧民的法制观念, 促使人们对检疫工作给予理解和支持。二是在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分布区外围及与毗邻地区相关的干线公路路口增建检疫检查站, 加强对过往运输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车辆的检疫检查, 严防带疫进出林区。三是加强源头管理。重点是加强产地检疫。要加强对城镇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集贸市场、仓储、加工、销售单位及苗木、花卉、果品等生产单位的管理, 堵塞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渠道。四是严禁从国内外松材线虫病、日本松干蚧、美国白蛾、苹果绵蚜、红脂大小蠹等疫区调运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对来自林区以外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仍要认真复检, 做到万无一失。五是加大资金投入, 保证防治需要。加大资金投入是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重要基础。一是积极争取国家专项防治经费;二是积极协调地方政府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纳入当地防灾减灾计划, 增加防治、测报、检疫对象普查和基本建设投资等;三是积极争取从生态效益补偿金中适当安排防治经费。及时进行林区有害生物防治, 有利于保护和发展玛可河原始天然林区及其周边森林资源、巩固造林绿化成果、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有利于发展旅游事业, 有利于鼓励项目区人民脱贫致富、加速项目区经济发展、推进本地区乃至全省林业现代化进程,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其生态效益可观、社会效益巨大、经济效益显著。

摘要:本文通过对青海省玛可河林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调察, 分析制约玛可河林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主要因素, 发现防治工作中仍存在的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及对策。

关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思考 篇8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思考意见

0.引言

近年来,我国林业在科学运用化学、物理、营林等传统防治技术的同时,对重大和疑难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开展了深入的科学研究,并且不断开发、利用生物、仿生等新技术和新药剂,进一步丰富、完善了防治技术和方法。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经济发展和全球贸易一体化进程加快等原因,我国林业有害生物灾害进入高发期,并扩散迅猛,形势异常严峻。本文就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谈几点思考意见。

1.影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原因

1.1思想认识不到位

一些地方政府和林业部门对林业有害生物严重危害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责任不落实。

1.2机构队伍不健全

一些地方防治检疫机构仍未设立,一些地方原有的防治检疫机构被合并或撤销,致使防治工作很难开展。

1.3基础设施落后

应急防治设施建设和物资储备基本处于空白。全国90%的防治器械为人工背负式设备,大部分地、县没有配备专门的检疫执法和防治作业交通工具,65%的县没有配置必备的检疫检验器具;飞机防治等现代化防治技术手段应用比例不高。防治能力相当薄弱。

1.4科技支撑不足

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森保专业技术人员不足50%。科研成果推广率仅为30%-35%。一些重大、危险性有害生物因缺乏防治技术支撑,防治效果不佳,效率不高。

1.5防治经费缺口大

虽然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经费不断增加,但缺口依然很大。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经费每年约需40多亿元,而国家财政投入不足十分之一。基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部门开展日常工作的经费严重不足,据统计,全国县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站年均工作经费平均不足1万元,国家级中心测报点的专项经费仅是实际需要的30%。

1.6体制机制不完善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业经营主体的多元化,原有的防治体制与之不相适应。区域间的联防联治联检机制、社会化防治机制、防治资金投入机制等也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

2.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常用方法

2.1综合治理

从生物与环境的整体观念出发,本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和安全、有效、经济、简易的原则,因地、因时制宜,合理运用农业的、化学的、生物的、物理的方法,以及其它有效的生态学手段,把病虫控制在不足危害的水平,以达到保证人畜健康和增加生产的目的。

2.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就是以一种生物控制另一种生物。其主要方式有:一是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如释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用七星瓢虫和草蛉防治蚜虫等;二是利用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侵染害虫,致使害虫死亡,如生产上大量应用的苏云金杆菌、核多角体病毒;三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产物防治林木病虫,如广泛使用的制剂有多抗霉素,井岗霉素、阿维菌素等。

2.3物理机械防治

物理机械防治是指用物理或机械的方法消除虫(鼠)害的一种防治方法,内容包括:(1)捕杀:如剪虫瘿、摘砸卵块、铗鼠等。(2)阻隔:如捆毒绳、上胶环、扎塑料布等阻隔害虫上、下树。(3)诱杀:包括潜所诱杀、食物诱杀、灯光诱杀、性信息素诱杀和颜色诱杀等几种方法。潜所诱杀:就是利用某些害虫越冬或日间隐藏的习性,人为地制造适于害虫栖息的环境或场所,诱使害虫集聚后集中消灭。如苗圃管理过程中经常利用树叶和菜叶设置潜所诱引地老虎等幼虫,在树干基部束扎稻草或麦杆诱引美国白蛾和松毛虫等蛾类幼虫,在害虫越冬或化蛹时集中杀灭。食物诱杀:将食物做成诱饵或毒饵,如在苗圃地中用糖醋液诱杀地老虎等夜蛾类成虫,在林内用饵木诱引小蠹虫,在竹林内放置加药的尿液诱杀竹蝗等。灯光诱杀:用黑光灯、碘钨灯、篝火和高压灭虫电网等诱杀各类害虫的成虫。性信息素诱杀: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中加入农药进行诱杀,已经开发成功并进行商业化生产的性诱剂有云杉八齿小蠹、舞毒蛾、白杨透翅蛾、美国白蛾、松毛虫和日本松干蚧等害虫的性引诱剂。颜色诱杀:利用某些昆虫的视觉趋性制作不同颜色的胶板,粘附并杀灭害虫。很多鳞翅目昆虫都有趋向黄色的习性,故可以在林中设置黄色胶纸板诱捕刚羽化的落叶松球果花蝇成虫等。高温处理:利用高温杀死害虫或病原菌。例如:用高频电波杀灭害虫、用热水浸种消灭某些种实象甲和病原菌、用火烧落叶防治落叶松落叶病等。放射性元素处理和其它新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应用放射能直接杀死害虫或者降低害虫的繁殖能力,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例如:利用同位素或射线处理害虫、微波杀虫和紫外线灭菌等。

2.4化学防治

应用有毒的化学物质(总称化学农药)来消灭病虫害的方法。化学防治具有效率高、见效快、受地域和季节的限制小等优点,但化学农药使用不当可能会引起植物药害和人畜中毒,污染环境。

3.加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3.1加快防治体系建设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进一步完善监测预警体系、检疫御灾体系、防治减灾体系和应急反应机制,增强防治能力。全面强化宣传工作和法规教育,加快实用技术和法律普及,提高全社会森防意识。根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形势需要,大力培植防治市场,发展专业化防治组织和队伍,促进社会化服务健康发展。

3.2加快自御能力建设

从森林经营理念出发,大力推进综合性营林措施,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全过程,发展生态林业,提高林分健康水平。在采种、育苗、造林、抚育、采伐等各个环节都要增加林业有害生物预防措施,实行规范化管理,增强林分自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走出一条林业生产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协调发展的路子。

3.3加快防治机制建设

按森林分类经营改革的思路,建立公益林有害生物的预防和重大危险性病虫的治理以各级政府投入为主,商品林有害生物的防治以经营者投入为主、各级政府补贴为辅的投入机制,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纳入旗乡两级政府防灾减灾计划,对以油松为代表的生态效益为主的公益林有害生物,走政府主导型防治之路,实行联防联治;对以杨树为代表的经济效益为主的商品林有害生物,走市场主导型防治之路,实行群防群治。

3.4加快防治工作现代化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发达地区已广泛应用飞机和车载喷雾机等各种新型防治机械,不仅提高了防治效率,而且还降低了防治成本,增强了防治效果。因此,按着现代林业建设的要求,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上,要加快实现机械化、现代化,对松毛虫以飞机防治为主,其他措施为辅;对青杨天牛以车载喷雾器防治为主,其他措施为辅;对山杏天幕毛虫以人工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同时,要加强对防治新技术、新方法的引研推广工作,走无公害的绿色防治之路,依靠科技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

【参考文献】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总体规划 篇9

市人民政府:

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林业厅和市林业局的精心指导下,我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严格按照市人民政府《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2011-2015年」》的要求,全面落实“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工作方针,有效地控制了我县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和危害,圆满地完成了省林业厅和市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现将我县2013年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责任制完成情况报告如下:

一、领导重视,责任明确。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在全县三级干部和经济工作会议上,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部署安排。根据与市人民政府签订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2011-2015年)》,我县相应制订了《**县林业有害生物应急预案》,切实增强各级政府和林业部门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意识,大大提升了应急反应能力;转发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林业生物灾害应急预案》(湘政办发 [2013]9号)到各镇(乡)及县直相关单位;目标考核分级负责,严格按县人民政府与各镇(乡)签订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2012-2015年)》及县林业局与各镇(乡)林业站签订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2012-2015年)》执行;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详见2013年县财政局预算指标通知单),结合今年虫情现状,又增拨30万元专项防治经费;明确了目标任务、强化了除治责任、完善了工作细则、落实了奖罚措施,并对领导有力、防治及时、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和奖励。

二、狠抓测报,适时防治。2013年,我县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10.1万亩,应防治面积2.29万亩,实防治面积2.29万亩,防治率为100%;无公害防治面积8.39万亩,无公害防治率为95.63%;全县森林没有成灾面积,成灾率为零;中、短期测报准确率为98%;松材线虫病监测普查率为100%;松科植物及其产品检疫复检率为100%,外来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松材线虫病没有传入我县,各镇(乡)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管理指标都达到了考核要求。

三、从严检疫,防患未然。2013年,我县认真开展产地检疫,严格执行复检制度,加强检疫执法力度,筑就了一道坚固的生态屏障。据统计,全县开展林业植物检疫执法行动共出动12车次、160人次,分发宣传资料2000份,采用电视、报纸、网络信息等媒体进行宣传6次,与有关部门联合检查4次,与有关区域联合检查2次,检查苗木花卉基地21个,检查种苗花卉150万株,检查涉木企业5家,检查竹木材200立方米,检查木竹包装箱、线缆盘32个,查处案件总数3起,涉及竹木材20立方米、大树(苗)移植20株、涉案金额1.5万元;登记、检查了木竹经营加工企业等单位15家,核发《森林植物检疫登记证》10本,查处违法从事木竹经营加工单位5家,杜绝了不办证和不报检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全年确保了对外地调入的松科植物及产品复检率为100%,苗木产地检疫率达到100%。

四、加强普查,着力除治。为切实做好松材线虫病的春、秋冬季普查工作,县人民政府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多次作出专门部署,认真组织开展松材线虫病普查及除治工作。全县应施监测面积62.63万亩,实际调查松林面积125.26万亩(含春、秋季各一次普查),松材线虫病监测率达到100%,范围覆盖全县15个镇(乡)、三个国有林场和一个苗圃场,查处因火灾原因引起的松树枯死地39处,枯死松木2095株,除5株系人为取土破坏外,其余全部为火烧木,部署安排在5月底和10月底对所有枯死松木进行伐除,经查证确定没有感染松材线虫病,整个普查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县人民政府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总体规划 篇10

关于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的几点思考 作者:闵祥菊 毛力

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07期

摘 要: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是保障林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保障。而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是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的基础,随着林果产业的快速发展,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趋势也日益严重,因此必须加大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力度,保障林果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对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进行了探讨,提出几点意见。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 监测预报 意见

“十一五”期间,国家、自治区对林业有害生物工作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大力的支持,投入了大量的专项资金,重点做好了林业有害生物三大体系的建设工作(监测预警体系、检疫御灾体系和防治减灾体系),体系建设一直延伸到乡镇场,大批乡镇防治服务队、乡镇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点建成,大量的设备配备到位,县级森防站(林检局)、乡镇监测点基础设施、办公设备、交通工具、调查监测仪器得到明显加强。各地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对林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赶到了重要的作用。面对发展快速的林果产业及日趋变化的生态环境,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不断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发挥基层森防部门的主导作用,提高监测预报的准确率至关重要。

一、完善监测预警三级体系建设

县级及县级以下测报部门是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的主体,承担着林业有害生物调查测报的主要工作,因此必须逐步完善县、乡、村三级监测预报体系建设,但目前县级监测预报体系基本已经完善,有国家级中心测报点或自治区测报点,乡镇一级部分乡镇建立了乡镇监测点,但具体到村一级目前还缺少村级森防员(最好能够达到每个小组有1名森防员),主要原因是缺乏基层监测人员保障机制也是极为重要的工作。,有了这些保障,才能有监测预警工作的全面保障。三级监测体系要求明确任务和落实责任,建立起“职责分工明确、分片责任到人、监管制度完善、强化责任追究”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每一级必须要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明确,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

二、强化监测预报队伍及人员建设

1.强化测报机构建设

目前作为承担主要测报工作的县级森防站基本上只有3-5人,甚至有些县森防站只有1~2人,无法承担工作任务如此繁重的测报工作,因此必须加强森防机构的建设力度,要从机构编制、人员队伍、基础设施等三方面下功夫;

龙源期刊网 http://.cn

2.保证测报队伍稳定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是一项技术要求比较高的工作,必须有长期实践经验才能胜任这一工作,因此必须保证测报人员队伍的稳定,才能构建一支技术过硬的监测预报队伍,保证测报工作的连续性和准确率。

3.加强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各级森防检疫机构虽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地加强对基层测报人员的培训,但由于测报岗位技术要求高,目前基层大部分测报人员专业技术薄弱这仍旧是制约监测预报工作的一个主要瓶颈,仍然是提高监测预警工作质量的一个最薄弱环节。要加大培训力度,对各级测报人员,尤其是专职测报人员进行培训,特别是开展测报实际操作培训,努力打造一支能力强、素质高、作风硬的测报队伍,为全面、有效地开展林间监测预报工作,提高测报准确率提供人才保障。

三、积极推广监测新技术应用和测报技术研究

监测预报工作的新技术研究和推广面临的一个老大难问题。目前,监测预报工作人员基本是依靠人工踏查、标准地调查方法,靠人眼去看,靠经验去推测,没有新的手段,没有新的方法;尤其是针对天然林有害生物监测工作,受自然条件的制约,根本无法开展,更不用说进行数据分析、准确性确认了。与其他部门相比而言,林业系统有害生物的监测预报还是停留在“刀耕火种”最原始的年代,监测预报思想极端落后,从而导致监测预报理论、技术水平非常落后,监测预报设备、手段落后。必须要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门,加强监测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在完善地面常规调查的基础上,积极应用化学信息素、声音信号技术、雷达技术、传感器技术、航空航天遥感、太阳能自动测报台、GPS-PDA采集病虫情信息、“3S”等监测技术,构建全覆盖、立体的监测预警体系,不断提高监测预警的时效性和短期预报的准确性。

四、加强协作研究,提高监测预警科技水平

进一步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合作,在“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平等互利、联合发布、服务林农”的原则下,积极探求与气象部门合作领域、机制和措施,探索各季节主要气候灾害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暖冬、倒春寒、高温干旱、洪涝、台风等)对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规律的影响,进一步提高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趋势预警信息的时效性与准确性,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要加强与有关科研院校的合作攻关,从不同空间尺度上摸清有害生物发生发展的规律,解决林业有害生物发生信息采集、统计分析、人工智能模拟、预测预报、信息发布等共性技术。

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对策探讨 篇11

关键词 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对策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18-0-02

1 我国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现状

近年来,我国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多发频发,对林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构成严重威胁。目前,全国林业有害生物引发灾害的情况很不乐观。第7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每年全国林业有害生物引发的面积高达1 000多万 hm2,每年导致4 000多万株植物死亡,由生物成灾的面积在森林灾害总面积中占比高达50%,有害生物引起的灾害是森林火灾面积的几十倍,生物灾害引起的经济损失多达1 000多亿元,而且这种趋势不断扩大,灾害严重性不断升级,林业有害生物逐渐成为我国森林生态建设主要制约因素[1]。

2 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存在问题

2.1 认识不足,工作措施不到位

因为对林业有害生物破坏力以及预防和整治的关键性没有高度的关注,而且没有使全社会,尤其是有关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使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失去了重要的政策支持、关注基础和舆论导向,防控工作缺乏主动性,未能将有关政策和方法落实到位,引发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开展不顺[2]。

2.2 防控人员业务水平不高,人员少

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涉及行政、法制、技术等多方面,因此,防控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决定了防控工作的整体水平。当前,我国基层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机构大多存在以下问题:森防工作人员少、人员分散且流动性大、空编空岗现象严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因此,防控工作经常出现断档现象,防控工作进展缓慢

2.3 科技落后,防治方法跟不上形势

由于缺少很多防控工作的基本设备,并且很多设备陈旧老化,加上严重缺少科研人员和相关资金。先进适用技术的引用、研究和推广跟不上,所谓的防治大都是采取一些跟不上形势的做法,如喷洒化学农药、砍伐受害数目等[3]。这一些做法导致病虫抗药性增强、污染环境、杀伤天敌等严重后果,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破坏树木。

2.4 灾害监测预警工作基础不牢,工作没有整体筹划

危害监测的基础设施和方法落后,缺少完备的虫害监测预警網络,缺乏高水平的监测工作人员,进而导致监测预报数据不及时、不准确。因此,导致生物灾害没能及时发现,及时治理。

2.5 森防资金缺乏,森防体系建设落后

由于森防资金不足,全国普遍缺少完善的森防体系,导致很多时候很多相关工作很难顺利进行,更糟糕的是森防工作仅仅是应付上级检查,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的工作成效。

3 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措施

3.1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相关部门的重视能够确保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顺利开展,在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的严峻形势下,有关部门应该要充分意识到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刻,这关系到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关系到国家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关系到林业跨越式发展。各级政府以及林业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进一步建立行政领导和部门双层责任制,把森防目标管理责任制作为考核政绩的重要内容,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任务和责任,全面落实防控责任。

3.2 广泛宣传,群防群治

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这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林业主管部门应该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电视、网络、报纸能媒体应该对宣传工作提供大力支持,大力宣传“预防为主、科学防治、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和“谁经营、谁受益、谁防治”的责任制度。进一步增强社会各界对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明确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责任要形成上下联动的机制,促进广大群众广泛参与、大力支持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进程中去,科学高效的避免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进入产生的危害。

3.3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履职能力

林业主管部门应该根据岗位需求,不断调整和充实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专业人员,保障工作连续性。同时,通过开设培训班以及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等做法增强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使他们更新知识,增长见识,不断提高履职能力,更好地为林业生产建设服务。

3.4 强化监测措施,提高预报准确率

加强有害生物监测能力。一是要根据有害生物分布情况合理规划布控监测点和监测样地,做到全面监测;二是充分发挥村级护林员一线监测作用,在加强对其业务培训的基础上,划定责任区,签订责任书,落实奖惩责任,将日常监测任务真正落实到护林员的身上,做到林业有害生物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三是通过各种形式向干部群众宣传森防工作的重要性,并建立有奖举报制度,广泛性地开展群众测报。

3.5 加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资金投入力度

目前,很多地方面临着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资金不足的困境。因此,加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势在必行。多渠道筹集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资金,采取“专项投入、加大投入、多方筹集”方式进行筹集。一是要中央到地方加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专项资金投入力度,明确专款专用,加大审计力度,保证资金的落实到位;二是建立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的基金会,通过基金会的建设,募集社会资金用于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同时保证资金使用公开透明,资金合理使用;三是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林业有害生物引发灾害的重点地区应该加大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资金的倾斜力度,保证资金的充足。

4 结语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不仅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更是一个社会化系统工程;不仅政府相关部门需要深化机制的创新,加强森防体系 森防队伍和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加大防控力度,也要提高全民的防控意识,推进社会化防控,共同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做出努力和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叶建仁.中国森林病虫害防治现状与展望[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6).

[2]朱云贵,丁冬荪,罗俊根,等.江西省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状态及可持续控制策略[J].江西林业科技,2005(6).

[3]王泰祥,张军英.我国生物入侵及其防治对策[J].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2003(4) .

上一篇:金融总结报告下一篇:中班社会教案反思